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2024-09-19

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通用13篇)

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篇1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习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获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是语文的一扇窗,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将是语文教学的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这一重点,迎难而上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此不疲”等言语都在告诉我们,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作文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呵护写作兴趣”放在作文教学的第一位。兴趣有了,学生才有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兴趣如果没有了,将会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甚至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想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鼓励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降低写作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写作差的孩子,不要把作文的“重大作用”过分夸大,作文的难度浮夸,应该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构思,交给他们写作的基本常识,让他们不知不觉跟着你走进作文,走进一个新的语文天地,让他们体验到写作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还有一种用文字创作带来的兴奋和激动。其次,提供展示平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会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好坏很在乎,对同班同学的作文评价更在乎。有时候,书籍、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还没有身边同学的文章产生的影响大。我们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为一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一方面是对自身的鼓励和提高,同时更是在班级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写作氛围,以点带面,树立身边榜样,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平时我主要采用:优秀作文范读,张贴教室,在家长会上展示等方式有效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培育优等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可以促进中等生,让他们有榜样,有追赶的目标;同时对于相对对作文摸不到方向的学生的来说,可以熏陶,影响,慢慢让他们从迷茫中走出来,感到写作文不是一种压力。

二、注重平时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积累语言。在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心里有,但表达不出来,或者是不知道将怎样表达。其实就是脑中储存知识太少,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知层面上,不能有效地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关于如何积累,我指导学生从两方面去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上完一次班会课,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我现在还实行日记得分制:每天一篇日记,写完后由规定的学生来检查并根据不同的质量来打分。老师一周检查一次并宣布前三名的学生。学生们很自觉的完成。

三、发挥作文课堂的指导作用。

语文是一门慢的学科,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兴趣、积累外,还要充分发挥作文课堂的指导作用。这一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审题,帮助学生拓宽选材的范围和多角度表达中心思想。

如何引导学生“有话可说”呢?我认为在作文的指导方面,一些必要的一般格式还是要告诉学生的。这对于学生不偏离主题,对于中等以及偏落后的一部分学生来说,也有了写作的目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写作难度。如写人类作文,告诉学生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要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写事类作文,除了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外,还要重点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以及从这件事情中受到的影响和吸取的教训等。写作之前,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用得很好,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把这些经验行之有效的用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篇2

一、注重感情教学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贯穿感情交流。情感具有强烈的唤醒表象的功能。它是促使写作双重转化的催化剂和原动力。如何在作文课上注重感情教学呢? (1) 好的作文题目能直接激起人的情感之弦。如《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真不应该》《老师,请您……》……这样的题目亲切、抒情,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写作的欲望;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情感,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比如观察自己漂亮的玩具,心爱的小动物,父母生活中的动作、言行……使之有话可写。

二、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的效能是对行动起推动作用的,积极主动的兴趣能使人的行动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让其带着兴趣观察、带着兴趣叙述,带着兴趣写作,把写作的“苦事”变为“乐事”。培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实践:作文前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其带着兴趣观察身边的人、事、景……从而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也提出了写作目标和范围,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东拼西凑的现象。 (2) 即兴说话: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起兴趣时,开展即兴说话,因为一般当活动达到高潮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印象及自己的感受,教师只要趁势点拨,就可解决学生“怕开口”的心理障碍。

三、坚持写日记,写出真情实感

日记是把一天中看到、听到、亲身经历、印象最深的人或事记下来。作为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1) 指导观察:俗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靠凭空想象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教给其观察方法,提出观察要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并在日记中及时记录下来; (2) 培养诚实品质。小学生日记的内容来自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教师也应该通过教给学生说真话、做实事而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其诚实的品德,并训练其说真话、写真事。一次笔者批改学生日记,发现一学生写道:“今天,爸爸的钱丢了,却硬说是我拿了。并狠狠打了我两耳光……我很难过,失望。”看到后我及时跟家长做了沟通。还有一位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写道:“今天我非常生气,老师批评我的好友李方,他是冤枉的,而老师却严厉地批评了他……我想对老师说‘您错了’,可又不知老师会不会因此烦我。”我看后及时澄清事实,向李方道歉,并表扬这位学生敢写真话。我相信,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会写出真实的日记内容,并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四、突出单项训练再到命题作文的原则

单项训练可分为片段训练和局部训练。所谓片段指的是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一段话或几段话。写片段不一定有题目,也不讲究开头、结尾。它处在写话到写成篇作文的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要切实地在片段训练上下功夫,训练的时间应长,并逐渐向学生渗透片段有中心的意识,从而为写成篇作文做好准备。片段训练的方法很多,下面就是几种: (1) 状物、拟生、写景、抒情、发议论、环境描写; (2) 写人的外貌、服装、神态、打扮、动作、语言、心理等; (3) 片段的改写、扩写、仿写、缩写等; (4) 还可写随笔。局部可理解为整篇文章的某一部分。训练的方式也很多: (1) 写开头、中间、结尾; (2) 写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3) 写过渡、照应、抒情、插议、插感等; (4) 写应用文的格式等。单项训练要有计划性,要逐渐提高,打好基础,再到命题训练。

(1) 命题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训练。贯彻这一训练,要掌握四大环节。

命题。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回忆和联想。命题的好坏是作文成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出新题、小题、短题、趣味题、活题、创造题等。

(2) 指导。要帮助学生确立主题、提供素材、丰富题材、引导选材、开拓思路、展开想象、提高境界、理清思路、构思结构、编写提纲、指导起草、介绍知识、提供词例、提供重点句、用标点符号。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防止对具体写法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意思,也就影响了作文训练的效果。

(3) 批改。要多留少改,精批慎改,改要少而精,抓住要点。批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两点论,以肯定表扬为主,谈缺点要恰如其分,谈优点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议要精练、明快、生动有趣,字迹要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批语写错要及时改正。

(4) 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写教案、抓重点,重点鼓励,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讲评的方式很多,如:佳作欣赏、讲评得失、综合评价、重点讲评、文字推敲、病例示众,交流心得、大家谈等。

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篇3

一、作文的选题不能刻板化、模式化

作文的选题一定要多样化、人性化。如果把选材范围扩大为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学生一定能写出来,一定能写好,因为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去写。要求學生去写“模式化”的作文那更是要不得的,有了套路让人感觉没了自由发挥的可能,这样的作文不要说学生不愿意写,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未必愿意写。所以说,要求学生写作文在选题上一定要多样化、人性化。

二、想写好作文,要多练习,勤积累

多练习不是说一周或者一个学期要写很多作文,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练习方法,叫“清晨练习法”,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本、一支笔放在自己的床头,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小本上写几句或者一段自己想说的,或者自己想要表达的话,具体要写多久呢?直到你能够随心所欲地写出流畅的文字为止。多练习、勤积累,是每个初学写作文者必须要走的路,没有其他捷径可寻。

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都喜欢玩,都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可以常给学生放一些好的动画片,并要求学生表演所看过的故事或者讲述所看过的故事,可以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读过的故事,所表演过的故事,所讲述过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四、不要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写作很难,要多鼓励少批评

人的潜意识决定人的行动力,这是心理学里公认的一条定论。所以,我们永远不要批评学生作文写得不好,不会写作文。要告诉学生,你写得很棒,再努力一下会写得更棒。我相信大家都会写出很棒的作文,因为写作很简单,大家都很聪明,一定会把写作文这样简单的事做好。这样就会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告诉学生写作文很简单,还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

以上四点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肤浅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好地发展。

谈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4

摘要: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探索应该从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去进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究教材 有效课堂 培养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新课改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个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清,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基础上,再着手撰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执教,在教学中自然知道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目标简洁明确

教师精选教学的内容是构建简约有效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要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盘考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技能的形成与转化,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设置目标任务要简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要胸中有对教材的宏观理解和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微观把握。教师要善于在相应的活动和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个恰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具有典型的意义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既能达到重现新知识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问题的指向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获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实践操作要求要简约。语文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语文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策略方法指导,方法要求要明确简约,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和方向,在关键点做好提示与点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后,避免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教学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弊病,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对每个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明确了课标的要求,目标才会清晰明确,才不会虚化,才不会出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类的普通话。

三、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做法,摒弃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独角戏,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1、教学氛围要平等: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就是对话交流的两个主体,而既然是对话那么就应该是一种平等轻松地氛围,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不要让学生有压力。一个平等的氛围更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学习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兴趣。第一,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孩子的天性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并认知世界。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要正确的引导。避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3、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将问题创设一个特殊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景去思考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或音乐等带入课堂,巧妙的通过直观的物体来提问,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然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谈论,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提出具有新旧知识比较特点的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可见,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颖的教学设计: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新颖的教学设计将使课堂焕然一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且综合全面。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中尽量让课程丰富多彩。将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文本内容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正确树立,不要将知识学习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将有效学习渗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新颖的教学设计中体会文本的含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地改进课堂,师生共同发展进步。

四、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优势。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选择趣味性浓厚的知识内容,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信息,并对学生加强教育。例如:在《谈读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为学生呈现,使学生明确:年轻人做学问,只是为了洁净自身的心灵和收获人生钥匙,开启人生每一道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授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人生哲学方面的培养。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上尝试,并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实践策略能给你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2):67-68.[2]胡欢.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xx,(5):184.[3]刘月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xx,(29):137-138

谈谈小学生作文的选材参考 篇5

写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学生在作文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我就如何选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开拓思路,再现生活

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使他们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因而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是学生群体上取材雷同的主要原因。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历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只是到了作文课,老师布置写几次就是几次。因此,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学生对生活中原已感知过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其二,课堂上,老师根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作文时,其取材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作文题中的“例举材料”和所指范围具有优先选取的心理。如:“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如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等。”多数学生都只选取“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来写。这三项被别人选取后,许多学生将陷入困境。这说明,例举材料能给学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开脱。二是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注意并作好“我也写什么”的心理准备。这对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来说具有提醒和开导作用,但也使这些学生大多只能沿着先前学生的取材思路选取类似的材料。这两点可以说是定势思维的作用。

二、选材新颖,体现时代风貌

学生作文取材的陈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陈旧,如《我的妈妈》这种题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比如我生病了,妈妈如何连夜把我送到医院,如何照顾我之类,没有新意。二是思维方法上的陈旧,对于具体题目的取材,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写猫总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免不了拾金不昧,或者冒雨帮助某生病的老人买药;写爸爸妈妈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等等,假话连篇,漏洞百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提炼生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取材上的独立,要指导学生学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

人弃我取,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大胆求异求新,选取真实生活中比较有新意的东西。一次,我出了个作文题目:《一次考试》。有个学生通过记叙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儿童心理测试取得成功的事例,反映我国儿童一代新的思想风貌,选材新颖别致,记叙生动具体,立意深刻而有意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这样一个新颖的材料是怎样选择出来的呢?这位同学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进行了一番审题,然后把平时生活中的素材像是过电影似的在脑子里思索了一遍,回想起一次次的语文考试、数学考试、体育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他经过分析比较,觉得这些考试太平常,太一般了,于是他想起一位美国专家曾到某小学做过的一次心理测试。专家设计了一个矿井,里面放着三个小球,小球用三条线分别系着,代表三名矿工。有三位同学被叫到前面做试验。专家说:“我喊一、二、三,看谁能最先将小球拉出井外。”意思是说,当矿井充水的时候,看谁能最先逃出矿井而脱离危险。井口通道很窄,如果三个人争先恐后,势必卡住通道。其中一个机灵的同学在听到命令的一刹那间,迅速地将两个小伙伴抱在一起,悄声说:“你一他二我三。”“呗儿!呗儿!呗儿!”三个小球顺利地被拉出境外。“试验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我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试验,都没有成功,今天在中国成功了,中国的孩子真了不起!”这不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吗?在“你与我”“生与死”面前,中国的孩子经受住了考验。小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真实的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新颖材料作为写作题材,创作出一片优秀的作文来!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取材的方法。对于具体作文题目的取材,学生往往取面不取点,取虚不取实,取大不取小,取表不取质,取同不取异等等,写出的作文缺少个性和童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之自能依法取材才是作文取材指导的目的。如:(1)弃虚取实。不写自己不理解的、体会不深的内容,写自己实实在在经历过、看过、想过的、印象深刻的。以“心爱的红领巾”为题作文,不少学生都选取其历史意义和作用等自己不理解的大理论来写,写起来干干巴巴的。有的学生则不这样取材,如有个学生写他刚进一年级时,见别的同学戴着红领巾很好看,回家后便要妈妈去买一条。没想到戴着它去学校,却被同学取笑了,连老师也劝他不要戴,并和他讲清原因。他在羞愧中摘掉红领巾,心中暗暗发誓:这条红领巾总有一天要重新戴上。从此他就向老师要求的条件去努力,终于符合条件重新戴上它了,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条经历曲折的红领巾。这样的材料真实可信,富有童趣,写出来具体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2)以点代面。当作文题所包含的面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时,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某一点来写,通过这个典型的“点”来反映面,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如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多数学生习惯上都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去写,这就很难把作文写出新意。有个学生的取材就起到以点代面的效果。他写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老大娘去商店,要售货员给她挑一条最好最贵的毛毯,售货员以为她是买给女儿结婚用的,就为她选两条红色的。没想到居然判断错了,老大娘说是买给自己用的,还说家里没有人缺这个。对此售货员发出感慨说:自己以前总能根据顾客的年龄、身份判断出对方能买什么,为什么而买,顾客很满意,现在不行了。这样取材新颖,收到“窥一斑知全豹”之效。此外还有以小衬大、以反托正、同文异取、同取并用等。

三、材料典型,生动有趣。

谈谈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篇6

通过本节学习,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只注重如何让学生掌握多少句型,多少语法,多少词汇,而面乎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一味地灌输,机械地重复。这样导至学生不喜欢英语,甚至始讨厌英语。忽视了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而提高学生的主动能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快乐的学习!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出发,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用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串联整个课堂

通过活动(任务,游戏等)复习已学,巩固新知。通过活动中各项任务把教学内容中多种技能加以融合,让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任务,作业设计有推度,关注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给予肯定,对基础稍差的学生给予帮助,提升自信息

谈谈学生的作文障碍 篇7

关键词:作文,障碍,改革

“作文作文, 见到头疼”, 这是挂在学生嘴边的口头禅。每当我宣布下节课上作文课或拿着作文纸走进教室时, 学生就会怨声载道, “又要写作文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有作文障碍呢?这恐怕得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了。

写作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为什么要强调真情实感?因为学生难做到。为什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作文评判标准使学生畏首畏尾。于是学生们不得不“思想健康”起来, 乐观起来, 千方百计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这时, 他们心中哪还有一个大写的“我”字?

其实, 我们的写作教学一直走的是“代圣贤立言”的路子, 把文章当成是“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在这种情况下, 抒写忧郁心境的、表现失望情绪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等等, 自然是格调不高的。2001年第10期的《语文建设》上有篇文章叫《聚焦高考作文》, 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今年高考中, 有位考生的作文叫《丢得好》, 文章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 讲诚信吃亏。结果这篇文章在阅卷组传阅时形成了两中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该文立意错误, 另一种则认为该文不人云亦云, 有创新。最后阅卷中心组折中了大家的意见, 给该文打了40分。

在《聚焦高考作文》一文中, 安徽芜湖市教科所的孔立新老师评论道:“我们常常把时下的政治标准与价值取向当作立意的唯一标准, 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而不愿意让学生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这正是造成学生作文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不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不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的有个性的话。日久天长, 我们的学生就学会了根据不同的公众场合、根据不同的人们的不同需要, 说人们想听的话, 而不是说自我真实体验的话。有时甚至说假话、套话。

我把《丢得好》一文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 觉得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绝不是把诚信抛弃掉才好, 恰恰相反, 作者表达了对诚信社会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讲诚信吃亏”的不满与无奈。

为什么只允许存在给诚信唱赞歌这一种形式, 而不允许愤世嫉俗, 不允许触及较敏感的社会现实呢?中央党校教授李书磊博士在他所著的《为什么远行》中提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李教授在北大读书时, 一位美籍教师让学生用英语写篇作文《我的母亲》。这位教师在看完作文后, 脸色非常难看地走进教室, “用一种陌生的带着几分怜悯的眼神扫了我们一眼, 就像是看一群猴子一样———这一眼看得我们自惭形秽。原来我们每个人无例外地都写了自己的母亲多么慈祥、多么勤劳, 我们多么爱我们的母亲, 连用的形容词都大致相近:从小学我们就是这样写的。美籍教师用手指着这些目瞪口呆的学生:“你, 王!你, 李!难道你们大家都长着同一个脑袋?难道你们的母亲没有虐待过你们?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好吃懒做的吗?难道你们对母亲就没有一点遗憾吗?”遗憾当然有, 但一写成文章我们却只会这么写。我们早已学会在表达中排除个人经验而服从公共套路。”

其实,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譬如, 我们总喜欢面命耳提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师生的表达, 都大体有统一的套子。如, 写青松, 必须联想先烈;写石子, 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当中, 甚至连一些基本语汇, 都成了“公共”的了, 都是两两相合的。譬如, 白衣天使与医生、护士;2001年11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文风琐谈》中有句话说得好:“认为真理只有一种表达, 而且模式一旦形成, 就带有统治一切文体的天然权利, 不许别人说不同的话, 也不准别人采用别样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种非常荒唐可笑的逻辑。”这就是造成学生作文障碍的原因之二。

可怕的是, 这种“逻辑”一旦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式,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塑造健全的人格都将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有了这两点直接原因, 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的“双重人格”, 写出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假话作文”。

此外,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两种奇特的扭曲的现象:其一, “少”与“多”的反差。语文课上, 无话可说, 课后的话却滔滔不绝;作文课上冥思苦索, 搜肠刮肚, 而在日记、在给朋友和家人的信中, 却有可能下笔千言。其二, “真”与“假”的反差。在交给老师的作文、在试卷上写的文字、公共场合表达的言谈与文字, 并非真情实感的话, 是根据场合所说的应景话。而在日常言谈、书信、日记中, 都是自由、率性的抒发与剖白。

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作文 观察 思考 表达 序列 训练

作文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作文难,难作文”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成果显著,有的不见成效。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规律可循,或者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作文一定要贴近生活,激发灵感,注重阅读,学会观察,加强思考,讲究步骤。在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时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会观察,练习观察能力

练习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学会观察是学会表达、学会作文的第一步。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不同方式训练:

1.在学校观察。学生每天上学,在教室、在校园会见到很多事物,会发生很多事情,和教师、同学会有很多交流。只不过因为常常发生,见得多了,学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觉得没什么特殊的。但是,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其实,很多事物、很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教师或者同学的衣着,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班里发生了什么事,今天谁的表现好,谁的表现差,谁擦黑板了,谁爱劳动了,谁受表扬了,谁挨批评了等等,都是观察的内容。

2.在家里观察。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学生对家中的一切更是熟视无睹。教师可告诉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家里的变化。家里添置什么家具了,爸爸妈妈情绪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客人来到家里,客人来干什么,周围的人或物(村里或者小区)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内容,要做个有心人。

3.天气和季节的观察。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感受不同的天气和季节,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异同,能有目的地观察,看到变化,看到不同。

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作文就没话可说,感到作文困难。所以说,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措施,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加强思考训练,培养思考能力

观察之后,要经过思考,将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探个究竟,为什么这样变化,怎样变化的,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小学生写的作文词语运用不正确,缺乏条理,中心不突出,它既有逻辑上的问题,也有思维上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训练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要想准确地表达,必须准确地思考;要想有条理地表达,思考必须有逻辑性。要能分清主次,抓住特点,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这就需要学会分析和综合,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考训练,尤其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命题作文的写前指导要恰到好处。指导过粗,学生无从写起,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过细,又让学生无从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教师要让学生写放胆文,不要过早给模式,给程序。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逐步明确一个概念,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

作文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去写话,小学生作文有必要强调思考的素质,这对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将来能否成才是很重要的前提,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思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三、按步骤练习,学会表达描述

学写作文要按步骤练习。低年级可以从基础训练抓起,先以识字和口头表达为主,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描述,力求表达清楚明晰、有条理。还可以练习写几句话或者摘抄一些好的、自己理解的词语。中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布置要求和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说话或笔头描述,除了客观描述,还应加上自己的感受感想,可以有字数限制。高年级可以进行综合训练,从描写、叙述到评论,还可加上扩写、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体验作文的乐趣,提高写作的水平。

这三个步骤的训练一脉相承、互相衔接而又是交错进行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而各阶段之间又要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小学阶段完整的训练步骤。

这三个步骤就是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段的训练应以识字为主,让学生能理解和会运用学过的词语,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加强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说话训练更要加强。这几种能力的训练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习作例文和相应的基础训练题目体现训练的要求。第三阶段安排系统的训练项目,是第二阶段训练重点的提高和深化。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抓好观察、阅读和习作三结合,具体安排应该是在第一个阶段结合阅读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在第二个阶段要结合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到观察实物,由观察静物到观察动物,观察生活,这一阶段的观察主要是以定向观察为主,适当地向机遇观察过渡,并重点抓好仿写;第三阶段结合阅读指导学生课内素描和机遇观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努力做到说与写结合和读写结合。

我所带的学生采取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低年级安排说话课,重点抓口头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中年级抓仿写及小应用文的训练,高年级抓命题作文训练,使作文教学形成了循序渐进的阶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文比例由18%提高到25%,三类文由50%下降到35%,有20多篇在各级报刊和作文杂志上发表。

实践证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观察—思考—描述”的教学程序、遵循的序列训练,不仅解决了我所教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我所教学生的作文教学质量。大量的事实表明,采取“观察—思考—表达”的作文教学程序,遵循序列训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小学生作文难,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种训练方法,起步早,分步走,坡度小,衔接好,比较科学,效果也好。符合系统化、序列化、科学化的要求。希望各位同仁能综合利用,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质量。

谈谈如何使小学生爱上作文论文 篇9

你的学生现在害怕写作文吗?我们班的孩子们不怕了。他们说,以前挺怕的,一听到作文题目就两眼一抹黑,头脑如乱麻。写什么内容呢?从哪儿开始写呢?怎样写出来才生动呢?后来爱上了作文,才发现原来作文这么有趣,现在他们每次的作文字数都要达到600字以上。我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作文的呢?

一、这样积累素材真有趣。

他们之所以很喜欢作文课,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它就是活动课,表演课,和做游戏一样好玩。

我和孩子们相处将近两年了。我爱说爱笑爱表演,最推崇赏识教育。第一次给他们上的作文课是活动作文《吹泡泡》。上课伊始,我张口不提作文的事,只要求大家好好玩,玩出花样,玩得尽兴。而且,玩的时候还设置了奖品,只要他们能闯过“看、想、说”三关,皆可领奖。同学们兴奋极了,从来没上过这么稀奇的作文课,可以玩,还有礼物赠送,快乐疯了。我先让他们观察我吹泡泡的连续动作。我的动作很夸张,他们大笑着观察,教室里快乐极了。接着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连续动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接着,我请他们观察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自己的心理变化。还观察了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样子及动态,同时进行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式。在说到泡泡颜色时,我指导他们先看有什么颜色,再想想用什么词语描述,有没有生动的修辞句子来描绘呢。就这样,我们快乐地玩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说出了像“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之类的叠词,还仿着火烧云中描绘颜色变化的句段说一说,“红的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堆金”这类句子也是层出不穷。大家兴奋极了,一个个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好句子好想法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就这样,孩子们第一次自己独立写出六百字以上的文字,第一次感到自己很有写作潜力。

此后,我又创造了多种机会组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在这类活动中要注意,事前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活动分成一个个小步骤,让孩子们放松玩,这样便于指导玩出花样,也便于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刺激越深,他们的语言就越生动,作文就越全面。

二、在活动中分散难点,掌握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我巧妙地分散写作难点,采用“少学、精学”方式使孩子们掌握了写作方法。在写人作文中,同学们列举事例时,原来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很少用到对话描写。我经常幽默地说“文章无对话,如同大哑巴”,还说“文章没变化,那就变丑啦”等。记得那天我说要跟孩子们比赛,他们赢了可以看动画片。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先让他们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一段对话描写,找它的特点。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快速寻找,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分段描写,提示语要有变化,还要能反映人物特征。――当然,他们胜利了。我兑现承诺。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看到关键处戛然而止。我提议请他们来接着表演。同学们兴奋不已。表演过后,我建议他们把刚才设计的动画片分组记录,比一比。为此,我非常“仁慈”地让给他们一节课。他们在对我的无限感激中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写作文了。

此类事件在我们的作文课上经常发生,把写作方法分成若干部分,小步训练,就这样在欢乐的游戏中他们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方法。

激励活动,助孩子们写作

活动是儿童的生命――对这句话理解到极致你就赢了。孩子们喜欢新鲜,喜欢刺激,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挑战别人。当我刚教他们时,就设计了作文魔法国王晋级活动。从魔法学徒到魔法士、魔法师、魔法长老到魔法国王共五等十五级的晋级空间。每级有不同的积分标准。我还设置了许许多多的积分活动:

“我是观察能手”――每周,我总会上演3次“魔术”:变人、变一朵花、一瓶小蝌蚪……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观察、描述,说得好的加分,补充得好的加分,评得好的也加分。

“好词好句百宝箱”――每次上课时或在课外阅读中,孩子们会摘抄大量的好词好句,并且把它们进行词语连句连段,连得越多,魔法积分越高。

“创意大比拼”――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或倒叙、插叙之类的叙述方法后,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片段,由他们自由设计开头、结尾,选择叙述方法、表达方式等。凡是有新意的作文我都会积极地推荐到校报、广播站发表,我们还经常召开“创意交流会”呢。

“我是火眼金睛”――作文修改活动。孩子们写好的作文除了自改以外,我还会组织大家互改作文。为了让自己的积分更高,级别更高,我讲修改方法时,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除此之外,“我是写作大王”“漂流日记”等活动也十分吸引孩子们。

上周,部分孩子已经晋升为“见习魔法国王”,领导着一个写作小组。他们的积分也兑换了很多学习用品呢。

就这样,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作文,每次作文至少写600字以上,只要看到有意思的人或事,都会细致地把它拍到脑子里,写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因为我说过,谁先写到100篇优秀作文,我会和家长练习帮他们编成一本书呢。虽然不一定公开发表,但谁不想圆自己的作家梦呢。现在这群可爱的孩子们都在全力以赴地朝着这个目标奔去呢!

谈谈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论文 篇10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小学底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分组教学法

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分组形式:

1.自由结合的分组。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3. 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识字与写字;训练和积累

一、重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这就意味着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有一定的比重。这样的要求怎样把握呢?首先,正确区分课后生字条中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字条中生字是在本课首次出现,或是以前出现过,却不要求掌握。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也是要求在课堂上必须检查的,对比较复杂的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既不能用时过多,也不能用时过少。方格中的生字则要求教师一定要示范,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还要学会用这些字组词和说话。

二、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的训练和积累

词句教学要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首先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再次,注重词句的积累就是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和交流当中。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三、阅读教学仍然坚持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无疑是学生自己读。因为阅读技巧只有在阅读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实现。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学生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过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课堂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考。此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学生内心波涛翻滚。

一篇文章由一个个冷冰冰的字体组成,但把它读出来,它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当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之后,与文章的作者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又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切的感悟。这时,有感情的朗读就成为此时表达的必要方式。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我们应尽量进行综合训练,减少单项训练。因为语言是一个用来表达完整的意思的,单项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作者单位 湖北麻城市中一中心学校)

谈谈作文的分层教学 篇12

关键词:摸底,训练,达标

下面就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摸底分层

我每接手一届新生之初, 就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是:通过三到五篇习作或写生活片断作文练习来检测他们的能力, 可以用表格量化的形式来细分, 诸如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 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C三档。A为最高档, C为最低档, B档的人数应最多。把学生分档时应是让他们低就, 而不是高就, 这样便于在以后的分层练习中让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

二、分层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 对不同档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明确要求:C档作文要文通字顺, 有一个中心;B档作文要语言较美, 中心明确, 结构合理;A档作文要语言优美, 立意新颖, 构思精巧。

在练习之初, 所有的学生可以采用同一题目。比如《爸爸, 您辛苦了》、《我的第一次作文》、《老师, 我想对您说……》等。这些题目是不设置审题障碍的。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 可以给A档学生增加一些有审题难度的题目, 比如《网》、《山》、《窗外》等。

分层练习的关键是教师的批改。对待不同档次的学生, 教师应严格按照上面提到的不同标准进行批改。比如C档学生, 只要其作文文通字顺, 无错字病句, 有一个中心, 就应该给他高分, 甚至满分。每次练习过后, 教师都应拿出不同档中的优秀者进行表扬激励, 特别应鼓励能够达到本档要求的。如果学生能屡次达标, 则说明他们已完成了本档次的练习。

三、达标进层

层进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尝到习作的甜头, 看到成功的希望。对学生最大的刺激应是进层。进层, 应是很认真很慎重的, 千万不能该进的不让进或不该进的却让进。后者会误导学生过高地估价自己, 前者则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进层测试的作文题应是不含审题障碍的。进层时不应按比例, 而应能进则进, 哪怕进层后没有了C档。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13

摘要: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情境的内客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包家堡小学(114301)

上一篇:荷塘月色三课时教案下一篇:《快乐的节日》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