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9-11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精选14篇)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与合作的第一项技术,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解决的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人际协调;心理状态

人的发展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对周边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由学习生活引起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考试紧张,总是怕自己考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在考试前会感到头痛,甚至发烧,并最终被迫停止测试,这是不好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布置作业多,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让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人际交往引起

由于父母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引起了家长精神上的争吵。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会使学生性格孤僻,也有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由情感方面的困惑引起

青春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因此会出现很多情感问题的困扰。而老师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成绩还有升学率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教师在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方面的知识、调节技巧排除烦恼。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大力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多关心学生。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带来的困扰。在课堂上、在国旗下、黑板报、广播站等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也可以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把老师作为朋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跟老师关系好了,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许得正,梁丽芬.心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编辑 张珍珍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2

一、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 同样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 老师必须透过学生的表现, 明了儿童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 学习方面的不良表现。

学习无计划, 消极被动;不能独立学习, 只有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学习;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考试时张冠李戴;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不能主动完成作业, 有时甚至抄袭或缺交作业;学习用品随意放置, 经常东找西寻;做事无条理, 丢三落四等。

(二) 情绪方面的不良表现。

自我控制能力差, 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感情上自私, 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 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 心生嫉妒;与同伴相处, 喜欢显示自己, 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 轻则有意视而不见, 重则想法破坏等。

(三) 行为方面的不良表现。

为了逃避惩罚或为获得某些荣誉不惜说谎;看到别人某件好玩的东西, 偷来供自己玩乐;打人、骂人, 欺侮弱小同学;破坏教室的桌、椅, 在墙上乱图乱画, 在干净的环境内乱扔杂物, 破坏树木, 践踏花草。

总之,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突出自我, 不管别人的感受;自制能力较弱;抗挫能力较低。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 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教育途径, 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认知, 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 并为已经出现的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服务, 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管理自己;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 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祛除特殊症状, 改善行为, 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 认清自己的潜能, 寻求生活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针对如何解决当前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 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1. 侧面教育法。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找一些与其相关的例子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 还应联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 旁敲侧击, 以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2. 正面引导。就是直接切入正题, 就事论事或用榜样的示范法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言行。

3. 让学生发泄。

有时, 由于学生受到某些方面的压力, 常常感到压抑、无助,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孤僻、自私和自卑等心理疾病。这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一个陈述的机会, 就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而且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二) 平时的教育中, 应重视学生教育。

1. 性格内向的学生。

教师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调皮捣乱、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 忽视内向的学生, 而内向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又具有隐蔽性。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充当主角, 并教给他们化解心理冲突的方法, 使他们健康发展。

2. 后进生。

一般说来, 后进生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进步缓慢的学生。对他们, 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去接近学生, 了解他们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心理上的障碍, 慢慢引导, 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过去, 珍视现在和未来。

3. 单亲家庭的学生。

如今, 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多, 对他们的教育要更加重视: (1) 营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宽松环境。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自卑、孤僻, 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 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 帮助他们从不良阴影中走出来, 融入到大集体当中, 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 (2) 坚持个别辅导。有些学生的性格孤僻, 沉默寡言或脾气暴躁, 无拘无束, 对他们进行教育, 要采取单独辅导的方法, 用诚心去打动他们, 而不是简单利用惩罚措施,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 重视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作用。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调节心态 增强自信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期望值高,要求严格,学校又过于重视智育,学生的心理往往成为教育的盲区,很多学生的心理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疾患,迫切需要及时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现代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及其社会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等特点,自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新编教材的内容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而且也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讲授,让学生感受作者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从而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进取心;通过对《项链》女主人公瓦蒂尔德性格的分析,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不要死顾面子,不要爱慕虚荣,从而培养健全的性格,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诗经》、外国诗《我愿意是急流》、当代诗《致橡树》的讲授,让学生把握正确的爱情观,引导他们走出早恋的误区;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课文所涉及相关历史知识的讲授,激发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

二、结合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落的时候,但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压抑在心底,得不到释放,或是发泄的方式方法不当,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情绪情感疏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专题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社会上一些利己思想、爱慕虚荣、嫉妒他人等不良思想,给学生出《谈虚荣》《嫉妒是心灵的肿瘤》《谈向前看与向钱看》等作文题目,通过写作和讲评,端正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通过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疏导不良情绪,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三、利用出版墙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出版墙报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再者,墙报的内容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让学生定期地、有针对性地、分小组出版墙报,并进行评比。因为要进行评比,所以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每小组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自己的能力,相互协作,把墙报出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学生都亲自动脑,剪花边,制版头,布局版面等,这些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相当有利的。

在墙报的内容上,可以根据学生当时出现的情况针有对性地进行。如刚上高一时,城镇的学生很看不起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欺负农村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主题的墙报,大家都踊跃参与,写了许多以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小文章,然后我再作点评,有类似情况的学生大都从中受益,懂得不宽容的害处,学会了与人友好相处。

在墙报的形式上,可选取健康向上的漫画、诗歌、小品文等,让学生易于接受,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相信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会有一定的帮助。

四、利用演讲、辩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演讲和辩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演讲和辩论为内容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一教学内容,将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大有帮助。

演讲,包括课前三分钟演讲和每个学期定期举行的演讲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站到讲台上演讲一到三分钟就行了,演讲的内容还可以由自己来定。演讲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胆量、自信心,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等。每个学期定期举行的演讲比赛,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首先,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就需要勇气和信心;其次,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或之后得到了掌声和鲜花,增强了他们的成功感;还有,教师总结的时候对他们的肯定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开展辩论赛,同样可以收到像演讲一样的效果,甚至比演讲更能深入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辩论赛,教育他们要面对现实,抓住机遇,并付诸努力,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谱写生命的新乐章。

总之,语文教学以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已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相当宽广,心理健康的教育贯穿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这方面担负起推进素质教育的光荣义务。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用课本. 心理健康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陈巧英

有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也有人预言“心理卫生将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未来”。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下面就谈谈我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每天我都有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我校一直以创“文明班级”为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为此,我们要更新学生班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只是对班级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己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事务的管理要靠大家来完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5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四.建立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谈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 篇6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用正确的观点来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作 者:杨勇民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西鲍庄学校,河北鹿泉,05022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42 关键词:不同类型   学生   教育  

如何对优秀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篇7

1.多创设机会,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优秀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要注意让他们克服虚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2.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及时地改正错误。

优秀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个性强,故一般表扬、鼓励和说服教育,对他们收效不大,批评教育稍有不慎,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所以,教师要尽量少对优秀学生进行公开点名批评,应当多采用个别谈话法 ,多做思想 工作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帮助优秀学生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我觉得这是帮助优秀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最有效的方法。

3.要引导优秀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优秀学生的最大缺点在于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所以,教师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 ,力争让他们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要 把 握 表 扬 的“度”。

教师常常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失度”,这是不利于他们顺利成长的。我觉得既不要把优秀学生的“争强好胜”斥之为“出风头”,也不要把优秀学生“夸上天”,更不能把他们和一般学生对立起来 ,推向孤立 。教师应该及时鼓励优秀学生进步,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既让他们感到学习上有信心,又预防他们产生自满情绪。

5.要注意培养优秀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优秀学生由于经历的顺境多,逆境少,因而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 差。因此 ,教师和家长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以锻炼和培养优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优秀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6.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 育 中 “严 ”与 “爱 ”的关系。

“严是爱 , 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对他们真正的 关心帮助 上 ,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生接受不了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助长他们滋长一些不良思想。

7.要引导优秀生开展好“两个互助”活动。

谈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篇8

【关键词】利用教材 激发兴趣 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材中情感教育因素。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的情感十分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通过推敲词句,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深化理解等多种手段,以唤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文道结合的要求,也是教书育人的要求。

情感教育对学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不可忽视,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渗透和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和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则,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把握教材,挖掘情感

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具有激发情感的功能。教师应吃透教材,理解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情感变化,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育。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句中两个“幸福”是难点所在。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19世纪丹麦社会的黑暗状况和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痛苦生活,再想想美丽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饿着肚子在大街上卖火柴,最后蜷缩在墙角里,五次擦燃火柴所出现的幻觉,来理解这两个“幸福”的蕴意,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作者对贫富悬殊的剥削制度的憎恨,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的内心情感。

二、推敲词句,品味情感

1.剖析此举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起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语的分量,细细加以品味,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感情”体会出来。

2.品味词句的色彩。尽管这一类词句意思较浅显,但他往往通过明朗的勾勒,把蕴含在段落中的情感因素鲜明地表达出来。像《古井》第一段中先简要点明古井的坐向和作用后,第二句就笔锋一转:“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用拟人的手法和“温情”、“甜美”等褒性词语,直抒胸臆,赞颂了故乡的古井。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感因素,也只有在词句的感情色彩上下一番揣摩的功夫了。

3.领悟词句的特指性。这类词句所含着的情感因素比较含蓄,学生不易理解。如:“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了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难看出,这段话第一句是即写实景,第二句是表意抒情。用“春天的温暖”囊括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教学时,要把着力点放在第二局,通过“春天般的温暖”这个词组特定意思的点拨,启发思考:为什么“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领悟所蕴涵的情感,激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三、反复诵读,激发情感

1.以声传情,诱发情感。在教学《两只狮子》最后一个自然段,即狮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语(课文的重点、难点处)时,先用富有鲜明情感体验和直观性的朗读,以声传情,接着引导学生逐句地进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深入体验心里态势,最后以情启思,让学生真正理解狮子妈妈话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激情——体情——悟情”的心理历程,产生思想共鸣,他们一句一句学老师的样子,用情义深长的语气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狮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就像演员似的完全进入了角色。

2.变换“读”法,激发情感。《两只小狮子》一课,我采用了让学生运用拼音工具尝试读以及组织学生齐读、个别读、轻声跟读、比较中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

理解文章的内容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挖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使讲授的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感受得到的并激励情感的事物,并由此升华情感。从而提高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联系生活积累、透彻理解,学生区分了真假,明辨了是非,初步感知做人的道理,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9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成为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师应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

在学校的教育中,认真教书,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素质、仅仅是教育目的之一;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小学心理健康课就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成为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师应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学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个别化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发挥智力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光靠几节心理课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曾有一位同学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前,她因有道题不会,在课堂上问老师,没想到当时老师把眼一瞪冲她嚷道:“平时不好好听讲,这会儿拿不会吓唬谁啊?”……当时这个孩子感到很尴尬,非常难受,已经好长时间了,她见到这个老师都不敢说话,心里发毛。所以呼吁我们的老师请大家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过度时期,做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时无意的话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当您心情不佳时,当您想向学生发火时请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请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常言到:“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产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要知道有时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励性评语是学生进步的法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课堂上是教育阵地的根本,应该实行激励性教育,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为根本,对学生的言行赏识和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语言的灵动,展现的优势,对他们施以适当的表扬和激励,长此以往,师生情感接近,学生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地成长。

五、多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机结合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多媒体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代表,是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它能把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一堂生动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课件,力图做到音画并茂,情景交融,突出观赏性和艺术性,增加感染力和亲和力,唤醒和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认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母亲节快到了,心理课正好讲到了“感恩”这一课题,我精心选择了相关文字材料、?D片资料,制作了《拿什么报答您,我的母亲》母亲节主题PPT。在配上《想起了老妈妈》这首歌。在这节主题心理课上,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在一帧帧鲜明的图片里,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我看到许多同学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谈谈如何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 篇10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

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人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摘 要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人体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中对运动痛苦感的锻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术技能类型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特征 青春期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07-0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心理健康既指心理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和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又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人体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儿童少年发育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突增时期。这一时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身高、体重有了明显的变化,男、女性征的出现等;青春期是人生经历奔放、智慧焕发的时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是一个特殊时期。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产生了,学生不再像小时那样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了;同时半成熟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成人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致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矛盾尖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两期”相遇,孩子青春期、家长更年期,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认识社会的能力并不完善;情感丰富且细腻;性腺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综合状态要求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1.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①抑郁: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

②焦虑:莫名其妙地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③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自己,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④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起伏,对同伴、家长、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⑤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吃穿好,就会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⑥适应不良: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对学校的各种课都不喜欢,学习困难。

⑦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想的东西,比如考得不好怎么办,说错话了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不整洁等。

⑧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不让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2.引起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生长加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的我出现差距时,就可能导致焦虑、敏感、强迫等。

②性的觉醒:性激素分泌增多,第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对性充满好奇矛盾的产生不安的心理现象。

③学习的压力:学习负担过中成绩不理想,导致产生反抗情绪、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恐惧上学甚至旷课、退学。

④家庭的意外变故,也会使学生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现象。

三、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体育活动的美丽在于运动中感受着运动带来的痛苦和痛苦之后的愉快感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痛苦感的锻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这种痛苦感强度不能过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不太爱运动,若是课堂上的痛苦感过强则会出现怕上体育课的现象。较为典型的课为中长跑、耐久跑课堂。在这样的课上老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坚持、忍耐的心理品质。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的目标时虽说身体上经受着一些痛苦,但心理上的成功体验和愉快感是在痛苦之后的更大收获。

2.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教学因人而异

学生的性格不同,喜爱的运动类型、项目不同,中学阶段男生喜爱球类运动多、而女生喜欢韵律操、舞蹈之类的体育项目多一些。故在教学中需根据性别不同在学年计划以及学期计划中体现出不同的运动项目及类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类型都涉及到,从而达到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

四、体育教学中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1.改善孩子内向、胆小的心理状态。这些孩子通常与人合作的能力会稍弱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缓解。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和同伴合作才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需要表达,可能内向胆小的孩子在游戏中发生抵触,不愿参加,这样就需要老师的耐心与积极引导以及养成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习惯,慢慢地是孩子摆脱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游戏中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快乐感。

2.通过短距离跑来训练学生迅速、敏捷、果敢、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竞争意识,想向自己是个小猎豹,从中体会奔跑的快乐,从而爱上运动。

3.在队列对形练习中我们可以获取服从的意志品质。知道什么是应该的、是必须的。

4.在体操中培养孩子们的坚韧性和自制力,培养孩子谦虚、互相帮助的心理品质,改善女生不爱运动的弊病。

参考文献:

[1]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一、轻松的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有其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积极、奋发, 主动参与,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兴趣是最好的督导老师, 在兴趣的鼓舞下, 学生往往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体育活动一般都是集体性的, 即使是个人项目也有鼓励者与支持者。因此, 在体育活动中, 在轻松愉快或紧张的比赛中, 学生能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更能悟出与别人积极和睦相处的方式,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育项目有竞技性的特点, 在竞技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胜利与拼搏的快乐, 同时也体验到积极争取胜利的自信,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适当的教育方式

潘菽曾经说过:“我们因注意身体健康, 故而研究生理卫生, 我们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 则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因此体育教学中, 不仅要关注心理健康, 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 严肃课堂纪律,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集合、解散、练习都要求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但教师直接限制、管制往往不能让学生很好的遵守纪律。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中纪律才是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纪律的制定, 开学第一周, 我要求学生想一想, 该怎样做才对。学生很积极地制定了:“集合一声哨, 训练按序到, 活动轮流做, 解散不吵闹。”学生自定的规则, 都能自觉遵守, 并且同学之间还能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不用老师说, 也能共同遵守课堂纪律, 有了纪律的保证, 课堂教育也能顺利进行了。纪律教育是体育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 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健康心理, 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纪律保证下的体育课, 让学生更快乐, 也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间接地促进学生在其他课堂上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 关注个别学生, 寻找闪光点, 树立自信心

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随时关注个别学生的表现, 适时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 并适度大胆、敢于尝试。如:有一名男同学, 因他个子矮小、性格内向, 常受其他同学恶作剧的戏弄, 他本人也无任何表示, 听之任之。一次跳绳课上, 因他有些别扭的动作, 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哄笑, 他一声不吭, 不再练习。在我反复鼓励、劝导下, 他终于又拿起绳子。一节课的练习后, 他终于由跳一下都困难提高到一分钟跳76次。我带领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并在课堂小结时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不足, 没有不会的事, 只有不做的事, 希望我们班团结互助, 督促每个同学敢‘做’, 不断提高。”那次课后, 他越来越积极自信了。他的班主任也惊奇地说:“危成武同学居然会主动和同学讲话, 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连班上的大吵将对他也很客气了。”关注每个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

3. 利用集体项目, 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都任性、霸道, 与同辈人之间缺乏合作及友好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集体项目, 培养合作精神, 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集体项目往往需要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借此机会可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2006~2007学年, 我所任教的中心校三年级学生中, 男同学很不团结。班长和体育委员, 一个是班级带头人, 一个是全班个头最大的学生, 两名同学各有号召力, 形成对立的场面,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多次谈话协调仍无明显效果。2007年元旦, 学校举行拔河比赛, 在体育课练习中, 我有意让两人分在一组, 让他们商讨如何取胜。几场练习下来, 两人已能互相商量, 齐心协力, 对立场面已经消失了。元旦活动结束后, 男同学已抱成一团, 班上纪律也明显改善。因此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为学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特定的空间和时间, 为培养学生积极团结、合作的心理品质创造了条件。

4. 组织竞赛活动, 培养进取精神

现在的学生依赖心理较强, 独立、进取心理较差。在体育教学中, 可适当组织竞赛活动, 能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奋勇向上的心理品质。竞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学中的耐久性练习项目, 如三分钟跳绳、三分钟踢毽子以及100m、800m等中长跑项目, 都需要学生有一定毅力, 坚持不懈才能完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品质。练习及活动中以鼓励、支持为主, 鼓励学生克服练习中的困难, 坚持完成练习项目。培养学生毅力形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5. 组织观看比赛, 相互交流, 做文明小卫士

曾经有一位体育明星说过:“看一个国家民众素质, 只要到体育赛场上, 观众的表现就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素质。”是的, 在观看体育比赛时, 一个人的言行是否文明直接体现着他的素质。体育教学中, 注重学生文明言行的教育, 对学生个人素质有极大影响。体育教学中, 逢观看比赛时, 我都刻意设上了小观众席, 教育学生在观看比赛时应文明观看, 适时鼓掌, 不能出现粗话或不文明的举止。时间长了, 不管是否在观看比赛, 还是日常行为中学生都能做到言行举止文明礼貌, 甚至延伸到课外及其他课堂。有时在课余时间, 其他兄弟学校到我校交流, 进行篮球友谊赛, 观看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组织下也能文明喝彩、加油, 其他学校的老师都称赞学生是“文明小卫士”。

6. 关注生理期教育, 正确看待青春期

青春期教育是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个话题, 讲深了不好, 讲浅了学生更模糊。体育课堂气氛较为轻松, 因此, 每接手高段 (五、六年级) 或七年级班级, 我都安排一节男女分班课程, 对女生青春期体育卫生情况做简单教育。教育主要针对女生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反应进行。一是卫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对身体发育中卫生的要求, 教育学生正确注意, 既能注意个人卫生, 又不因过度关注而影响学习。二是言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大方, 注重自己的内涵、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质, 正确表现自己, 正确看待“美”, 让学生认识到漂亮不一定“美”, 要真正“美”就应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 大方、得体的表现自己。三是生理期教育:在农村, 学生的生理发育往往被家长忽视。在生理时, 学生会惊慌失措, 从而引起心理负担, 严重的会影响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这项教育要作为重点来抓。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生理现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个体差异性, 以及教育学生正确看待, 并体现要得体, 从而打消学生顾虑, 也打消同学的好奇心。同时让女学生认识到这是正常生理现象而不是病, 也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经过教育, 学生顾虑消失了, 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这对她们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3

中学时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面临升学、就业和周围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各种应激、困惑与挫折。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摆脱父母、老师的束缚,要求获得独立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动

性诸多特征心理并存在的特点。也正是这一时期,生理、心理发展最为迅速、最为关键,他们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将直接影响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寻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对策和途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研究一下现代生物学,可知: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因此,要让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引导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帮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做法为:

一、奠定健康心理的基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能力。自尊就是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它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一步步走向成功。要充分利用自尊潜在的强烈的荣辱感,启发诱导学生自爱自保,能时时处处以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健康心理需要自信。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必须教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从而取得事业成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时候,能冷静沉着地应付,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采取措施,努力扭转困难局面,从而转败为胜。自信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是潜藏在心中的“巨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尽快唤醒它!

培养健康心理要使学生自立。要大胆的让学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离开父母、老师庇护的情况下,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靠他们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自立之后,进一步升华为自强,即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的精神,选择自强之路,根据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强者。

二、维护好健康心理的内在体验——保持愉快心情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往往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尽可能地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他们的情绪。(1)当发现某个、某些,或集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引导他们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散步等,以分散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2)允许发泄,提供发泄机会,建立“发泄室”,让他们诉说,甚至大笑、大吼,或者用摔枕头、打沙袋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给学生提供的发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恰当,避免损坏公物、伤害别人。(3)巧用“精神胜利法”。告诉学生,当他们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进行自我安慰,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生活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和不健康的影视、读物,远离网络误区等。

三、塑造好健康心理的行为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常的人际交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化与人格健全的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积极组织好集体活动。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到男女同学在性格、兴趣、意志等方面,各有特点,想方设法发挥出各自优势,产生相互影响促进,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通过集体生活,减少学生们的孤寂、空虚、恐惧、痛苦的情绪体验,宣泄出心中的愤怒及压抑情绪。重点引导并鼓励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学生积极参加,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解脱与发展。其次是,教给他们交往的方法。教育他们在交往时,应真诚,举止文明,热情大方,做到自尊、自重,尊重他人,善于自持,大方地对待异性同学,与异性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中,尽量避免时间过长、过晚或单独约会等。

品德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所有从事中学教育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端正学习方向,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调空,培养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塑造健全的人格,用健康的灵魂与肉体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4

关键词 : 小学生 心理特点 教学

摘 要 :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合格人才,学校的各科教学不容忽视。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懂得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围绕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应该清楚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是什么,然后才能相应开展教学活动,从资料和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感知觉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易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体形象的记忆;情感易外露,自制力差;自我意识发展明显。

具体来说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知道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就可以开始教学工作啦!首先教学中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觉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力不集中,不易持久,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不断的新奇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要采用录音、课件、游戏、实验、讲故事等手段方式来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再就是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中间可以组织学生搞点游戏活动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休息,放松,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教

学,效果会比较好。

其次,要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体形象的记忆,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具进行教学。例如,小学低年级在教学加、减、乘、除计算时,要让学生操作学具进行理解、体验,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教师要教学中也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例如,图片、视频,教具演示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出示的“北京的天坛”、“小丑的帽子”、“舞台上的灯光”等物体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然后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再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圆锥的模型等方式,说说圆锥有哪些特征?这种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圆锥”的特征。接下来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学生没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不但不能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比如说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全神贯注地挑学生的毛病。小学生每写一笔,老师就气愤地指责:“又错了。”再写一笔,老师又迫不及待地吼道:“耳朵和眼睛长到哪里去了!”这种痛斥一直伴随着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怎能对写字感兴趣呢?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寓教于趣”的方法。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以玩为主,并不知道学习是怎么一回事,那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玩的环节,而且是与学习有关的玩,这样就可以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无价之宝,它完全胜过学习成绩本身。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今天和昨天相比,有进步,就应该表扬、鼓励。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些老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以数量换质量,可是往往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是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它是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日积月累方能迎来成功。

上一篇:家乡的樱桃写景作文450字下一篇:银行高管理任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