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共15篇)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
做一个可爱可亲的平易近人的老师。
多为学生想想,多找学生谈心。
换位思考,很重要。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需注意什么
一、注意劳逸结合,初三学习紧张,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做好学习计划,计划要适合自己的承受能力,每天学习任务要适当。
二、预防焦虑出现,中考在即,要学会放松,比如适度的体育锻炼,周末去郊游,去游乐园等地方放松放松。
三、生活要有节奏,有规律,以前是这样的,现在一般不要太多的改变。
初三的学习紧张,但也不是太大的困难,只要放松心情,愉快学习就能够考出好成绩来了。
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有哪些方面?、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
2、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激发其潜在的动力。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里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里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里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学生;心里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里健康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以下几种: 一.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业疲劳与许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都有可能加重学习疲劳。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任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学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指的是学习成绩经常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爆、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爱的力量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2
做好入学“首印”效应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学生入学是班主任对学生第一印象的展现。在此之前, 班主任从学生档案中初步了解一点基本情况, 再结合报名的接触, 一一在脑海中形成系列的定位, 也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亲切, 减少一些顾虑。班主任要通过迎新工作和以后经常的接触, 使学生感到宽严适中, 逐步养成主人翁的责任感。班级的利益对每个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领地, 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因此, 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处一个起跑线, 使学生找到自我价值的境地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而且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大专学生, 能否正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并充分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素质不错, 同时也发挥得当, 得到老师的认同;有的学生原有素质也不错, 但却没有适当的机遇表现出来, 从而心理上产生孤僻感, 于是自我怀疑, 自我否定。面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从思想教育入手, 使学生形成一种从零做起, “同处一个起跑线”的认识, 并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我能力的机会, 启发学生认识自我价值, 特别是对那些不喜欢参与的学生, 要把他们充分调动起来。
加强心理调整, 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因素。在生活中学生一旦遇到令人不愉快或烦恼的事, 自然会找好朋友、亲近的同学倾诉, 这样使原有的不快情绪得到发泄, 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 以达到心理平衡, 同时也获得新的认识和情感支持。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 并在引导他们正确交往的同时, 对于各种心理孤僻和不适应的学生, 应吸引他们多参加班级的各种文娱性、交流性的活动, 给他们创造机会促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交往, 使他们在寂寞、抑郁时, 可以通过集体娱乐和交流的方式得到自我调整和放松。班级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集体活动, 也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爱好, 最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拓展视野, 在消除心理障碍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班主任应该注意协调、适中。在安排宿舍时应跨地区, 为缩减差距有意识地安排各地学生同处一室, 使他们通过生活学会容纳他人, 尊重他人, 改掉以前以我为主的毛病, 学会整体荣誉一室。另外营造一些条件使学生矫正新、老学生之间的无法交往的错误认识, 以换角度体会开始, 用帮助、支持、依靠等手段协调学生之间乃至班级之间的关系。
客观、公正且又灵活适中的操行分和评语是教育和管理大专学生的重要举措鑡�
对大专学生操行分进行评定,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 但如果班主任老师的操行评定不够客观、公正、准确以及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则会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出现抵触情绪以及消极行为。操行评定是班主任对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各个方面的综合鉴定, 从平时学习态度、考勤、言行举止以及参与校、班级活动等情况的操行分数的加减确定优、良、中、差档次, 并与每位学生期末成绩挂钩, 是择优的条件, 这往往是学生关心的焦点, 是间接体现学生各项成绩的又一标准。
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在一学期成绩、缺点所给予的公正评价, 作为班主任不能笼统地去评价,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老师的期望、努力方向等有针对性地评定, 使学生和家长通过阅读, 领会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形成学生重视、家长关心的氛围。并通过家庭教育, 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达到对学生共同促进的效果, 也为下学期班主任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对班级心理气氛的必然影响
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 但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 是制约班级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班级是个小小的团体, 各个班级有各个班级的特点和管理方法。大专生各有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都强。“独断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无奈、逆来顺受的心理, 班主任在场一切平安无事, 班主任不在场则散漫无度;“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能使学生情绪高昂, 因为它是以外部的控制、准则、公约同本部及师生一道参与制定的班级公约、规定联系在一起, 并由师生共同遵守的。只有把约束措施作为达到良好的心理气氛的手段, 才能通过民主管理的方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果在约束措施上作刻意的要求, 则会造成班主任的期望越高, 而取得的效果越差。因此萡在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同时, 还要注重优化班级气氛并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从“敬业意识”抓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当今大专学生并不完全理会创业的艰难, 从小学到高中这一阶段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可以说, 在他们的脑海 (里W难�以形成“业”的观念, 无法意识到毕业后就要自立于社会, 缺少从事专门职业的思想准备。因此学习与就业难以联系起来, 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 甚至有些学生在报其他大学落榜的情况下才进入大专的, 因此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这种现象, 班主任应从敬业意识入手, 进行“学习是基础、是条件, 创业是目的”的教育。敬业意识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情感, 是从业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真挚感情。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不同,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 并结合专业特点把职业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促使学生的思想、社会责任感从“无业者”向“萟由业者�”转化,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 增加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学是为了用”、“学用统一”的思想情感, 使学生看到希望, 看到未来的事业。
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 还应把学习目的的教育, 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的教育, 学习实现祖国现代化及共产主义理想方面意义的教育结合起来。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用具体、感染力强的实例摆出社会、教育以及学生对学习提出的要求, 只要形式符合青少年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 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这种要求则会很快成为学生个人学习的需求。
在学习上, 班主任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提出的要求应具体、明确, 而且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还应该经常检查, 学生按照班主任的严格要求, 完成了某一项学习任务后, 会感到惬意, 进而想继续学得更好。表扬和批评, 无论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 只要做到科学、公正,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就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及学习动机。
塑造大专生正常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的基本心理要素之一。在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引导其敢于面对现实, 正视现实, 不偏激狭隘, 不固执己见, 善于思索, 勤于思考。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压力、矛盾等, 能以积极正常的思维方式来处理, 避免钻“牛角尖”或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如经常在学生中举办各类演讲赛等活动, 使学生能够对所接受的各种信息 (包括不良信息) 作出正确的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 并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从而做到思维清晰敏捷, 人格独立完整。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 学生心理教育 班主任工作 中学生教育
瑞士国际知名心理学家丹什尼把学生的心理比作看不见的树根,如果树根出了问题,那么枝繁叶茂、春华秋实就无从谈起。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成熟和定型时期是最容易产生和形成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时期,学生是极其敏感与稚嫩的,家庭不和、社会的阴暗面,或者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暗示、学生间的一次矛盾,都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诱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不能及时化解和解除,那么将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影响一生发展。
一、谈心沟通是获取学生理解的重要途径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离不开环境。正处在心理发展成长中的中学生渴望有一个好的环境,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与人沟通。一句“理解万岁”喊出了多少青少年的心声。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最渴望得到班主任的理解,最喜欢与班主任沟通。所以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做的结果,学生愿意与你亲近,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减轻学生心理恐惧感,对健康发展学生心理是很有利的。浙江金华的学生杀母案,究其原因,就是该学生没有很好地与母亲进行心理沟通,更没有得到母亲的理解,才导致惨案发生。另外,如果该生能把心里话说给班主任听,能够得到班主任的理解,经班主任心理疏通、教育,惨案就不会发生。所以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心理,理解学生,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会做一名学生倾诉和发泄的对象
中学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应顺其自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面对升学就业,心理压力特别大,虽说压力是人生成长的动力,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可以促使人成长。如勾践卧薪尝胆,项羽破釜沉舟,都是压力带来的成功,但是也有因不堪承受压力,导致英年早逝的例子。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活活给气死。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压力过大,超过承受能力,不但谈不上变为动力,反而影响一生成长。如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不仅给生命、财产造成大量损失,而且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在于程度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平时劝人时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有诸多矛盾:学生之间,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学生与邻里之间,这些积压于心里的愤懑,久而久之,成为学生的心理压力,唯一的办法是让学生发泄出来,以减缓心理压力。这时平易近人的班主任是学生最愿意诉说内心痛苦、发泄心理愤闷的对象。同时,班主任鼓励学生在班会中倾诉自己的不满,鼓励学生以书信、日记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秘密,以减缓压力。那个杀害母亲的学生如果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痛苦,发泄心中的不满,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局。
三、广开渠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得到别人的表扬,成长中的学生更有此心理。有这么一个事实,学生最喜欢进网吧游戏厅,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综治不力、学校管理不到位、家庭照顾不周、学生有零用钱和空闲时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心理方面的原因就是:游戏机里多的是赞赏、表扬之类极富挑逗性的言语,如“你不愧为英雄,你真棒,好样的。衷心祝贺你,还愿挑战吗?”,所以学生在游戏机上能品尝成功的快感,享受赞誉声。这个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学生,特别是“差生”,在学校得到的赞赏、表扬太少了。所以班主任应多表扬学生,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个阶段考试过去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当然要表扬他们,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和平衡。可是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该怎样“表扬”他们呢?陕西12名少女集体自杀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差,心理压力太大,才酿成这样的悲剧。人都有一些闪光点,都有一些特长,对于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例如组织篮球赛,让他们在球场上一展风采;组织板报赛,让他们妙笔生花、行云流水;组织小型田径赛,让他们龙腾虎跃……不但可以消除学生朦胧的哥们义气的群体意识,而且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与平衡,有了成功的体验,心理就会健康发展。
四、帮助学生理解,决定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理想
尽管我们很早就在批判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在考试制度未完善以前,能否上大学以分数来定。使学校、班主任不得不看重学生的分数,一个劲儿地督促学生拼命学习,提高分数,全然不顾学生心理感受,事实上,学生对单调的学习心里感到厌倦,感到生活没意思。电视里播放了两个放牛娃的一场对白,也可以说是放牛娃的理想:放牛娃的一生就是放牛,等长大了结婚生孩子,孩子又接着成为放牛娃。一个成绩特好的中学生看了之后,就这样推测: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结婚生孩子,孩子又接着努力学习考大学。就这么简单,生活有什么意思呢?遂自杀了。还有那些大学生、研究生的自杀,其中不乏心理不健康者,他們没有树立为人类作贡献的理想,没有摆正人生价值。所以,班主任应召开主题班会,倾听学生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比学生的分数更重要。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4
陈
文
一、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紧迫性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前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缺失,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中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很茫然,缺乏学习动力。
一项对高三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2%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9.9%的家长对同学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些的影响,而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给同学一定的帮助。反映出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方面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对大学生失业诸多原因的分析中,有一个原因被忽视,就是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在许多地区这项工作都是空白。一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42.1%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有65.6%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许多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很多人填报志愿选专业时并没有依据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也没有站在关注自己潜能发展的角度去正确选择专业。往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所谓的“热门”或“好就业”的专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面对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因此,尽早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非常重要,迫在眉睫。
二、认识自我和职业,科学规划未来 ⑴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章达友教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一书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审时度势,制定恰如其分的目标,用目标引导和激励个人职业行动;挖掘个人潜能,力争做得最好,力争现在比过去更好,从而使人生过得充实和富有意义。
美国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鉴定了9种能力,分别为: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判断能力、图形知觉能力、符号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手腕灵巧度。该测验可帮助确定在8大类32小类职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被认为是职业指导中较好的测验。
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能力的分类,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增加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感。
⑵测评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他人评价、测评三种方式进行。
目前,测评在我国才刚刚兴起,还不被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对此还有一定的误解。在我国兴办的一些职业规划培训机构中,测评是进行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的手段。而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已经开始引入测评,使人才能够得到更适合于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免费测评如“中国才储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网站让学生进行测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了解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明确大致的职业方向。同时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提供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访谈等体验各式各样的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可以邀请一些在各行业中有精彩职业故事的家长来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请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告诉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近距离的接触,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给学生介绍各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找到进入职业人生的方式;在班级管理中要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批评与表扬 篇5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又是一门艺术,从班级的日常管理到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从学生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的培养到树立自信培养完美人格。处处都散发着艺术的芬芳,处处都展现出艺术的魅力。班主任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家,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能使学生入耳、入脑,起到好的效果。批评和表扬,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非常有力的工具。艺术的使用批评和表扬,使批评和表扬更具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犹如琴师抚琴一样,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震动、感动,而后行动。
无痕的批评
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所有事情充满期待的阶段,对什么都想尝试,而且分辨能力还不强,所以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在学生犯错后怎样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更要讲究艺术。
1、把批评变成表扬,把责备变成期望;
一次,魏书生老师讲公开课,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魏老师说:“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魏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变成了对学生的表扬和期待,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
还有一次,我们班级劳动,劳动委员分配完任务后,各人都去了自己的包干区,有的同学在认真努力地干,但也有很多同学马马虎虎,最后的卫生评比,我们班的分最低。第二天班会,同学们都想这回等着挨骂了,我走上讲台,却表扬了那些在劳动中认真负责的同学,然后,我静静的注视着那些没有认真的同学,眼神中些许失望、些许责备、但更多的是期望,一秒、两秒、三秒……那些同学都低下了头,他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目光,老师的心.从那以后,每次劳动大家都非常的认真,都没出过差错。
有时,无言的批评与责备比严厉的话语更有用。
2、寓批评于故事,小故事中见智慧。
一次,班上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在闹矛盾,后来我知道了,我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有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绝望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他们看上去很悲苦。“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间房间。(班主任
)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汤匙,?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而他们快乐,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惨?”上帝微笑着说:“这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知道喂别人。”?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通过这样的情景,学生更容易和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团结,协作和助人,这比普通的说教要好得多。从此,这两位同学成了好朋友,互相帮助,学习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整个班级都变得更加团结,更有凝聚力。
3、幽默式批评,让批评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批评中的关心与爱护。
老师对班里的值日生说:“黑板那么脏,抹布是干的,地球仪上……”他用手抹了一下,“全是灰。”“哦,”老师说,“我抹的地方,恰好是撒哈拉大沙漠。”全班同学哄然大笑。从此之后,课室里窗明几净。
我记得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学生的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会到了老师的拳拳之心,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真诚的表扬;
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在他们困惑时,一句激励的话,一个激励的眼神,都会成为学生无限的动力。在他们成功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旗帜与希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坦诚与尊重,使班级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凝聚力。
1、让表扬发自内心,让表扬出自真诚
对学生的表扬,要是真心的表扬,只有真诚的表扬,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期待和鼓励。那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能让学生如沐春风,真正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能从心底激发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2、让表扬中多些期待。
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校长对一个班的学生说,你们是全校挑出来的最好的学生,你们的智商比同龄的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好的成绩。学生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充满了信心与自豪。于是在学习中也格外卖力,格外勤奋。一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高出两三成。这时,校长才说出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挑选出来的,而是随机抽出来的普通学生。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别人的表扬与期待,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都会使普通的日子变得灿烂。
3.爱是最好的表扬。
故事发生在小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一名同学总是举手,可老师叫他起来的时候他却回答不上来,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老师找到他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啊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后叫他傻瓜。于是老师和他有了这样一个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本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也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一个好学生。爱在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特殊的方式传递着,在学生的每一次的举手之中,在老师的每一次点头微笑之间,这是最真、最诚也是最好的表扬。
4.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
微笑容易使人亲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看到的,那是一种友善,那是一种宽容,那是一种理解。当你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你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6
摘 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与合作的第一项技术,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解决的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人际协调;心理状态
人的发展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对周边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由学习生活引起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考试紧张,总是怕自己考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在考试前会感到头痛,甚至发烧,并最终被迫停止测试,这是不好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布置作业多,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让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人际交往引起
由于父母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引起了家长精神上的争吵。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会使学生性格孤僻,也有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由情感方面的困惑引起
青春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因此会出现很多情感问题的困扰。而老师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成绩还有升学率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教师在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方面的知识、调节技巧排除烦恼。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大力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多关心学生。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带来的困扰。在课堂上、在国旗下、黑板报、广播站等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也可以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把老师作为朋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跟老师关系好了,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原因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 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 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严厉或放任, 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但是往往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 却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据我调查, 我班上有早恋现象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父母离异, 他们觉得家里根本给不了温暖他们, 心灵上是孤单的。但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 但没有认真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二、方法
1.对症下药。
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 个别指导, 对症下药, 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不能一概而论。否则, 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
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 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 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 更不能讽剌打击, 要朋友式的谈心, 针对性的梳理, 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 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 学会处理与他人, 与社会的关系, 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
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 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要善于等待, 要潜移默化, 春风化雨, 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8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 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93-02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所以,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问题。父母娇宠,老师器重,很多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意识狭隘,爱钻牛角尖,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出现偏激行为。
2.青春期身心敏感问题。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之一,早恋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此时学校或家庭教育不当,孩子遇到外界的冲击、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沟通交流不主动问题。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教育引导方式不当,学生又不主动沟通交流造成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其行为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有利于营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要求
(1)班主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3)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
(3)坚持点面结合。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在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要坚持平等性,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言行、人格、内心世界。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
(5)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拓展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3.开辟好心理健康教育多形式基地。利用班级阵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的基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作用。
(1)建好学生“心愿本”,让学生直接倾诉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谈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看法。
(2)在班级学生自己办的小报或黑板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典型心理障碍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定期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共同关心或存在的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俱乐部,为学生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
4.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契机。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心理教育契机,对强化心理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注意把握好下几个时机:
(1)评“优”选“干”时机。
(2)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时机。
(3)典型人物宣传时机。
(4)重大体育赛事时机。
(5)校园活动时机。
5.创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宽松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1)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2)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9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导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班主任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一、用榜样熏陶学生
“教师的职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榜样示范是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方法,班主任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率先垂范,深刻领会身教重于言教的哲学意义。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圣人,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默默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榜样的示范是无穷的”,对小学生的说服力是极大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影响,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我们能以身作则,那么许多时候便可三缄其口,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而教师的榜样就是引火星。”
着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与儿童谈话,教育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班的教育者,对一个班的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的感染着学生。无形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要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影响和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争,虽令不从。”班主任要以严肃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要注重形象,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要站到教室门口;黑板没来及擦,教师自己动手擦一擦;地上有纸,教师随手捡起;地没有扫,教师带头拿起笤帚……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用默默的奉献精神去鼓舞学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我曾经为班上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伤脑筋,而当我拿起工具动手做起来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立刻跟着干起来,真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做看。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教书育人,要挖掘本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案之中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把其作为各科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忌空洞说教,空谈理论,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德育教育与自然渗透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如:中年级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渗透了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到学生敢于创造;《九寨沟》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可见,课堂主渠道的渗透是德育的灵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着学生向良好的道德行为方面发展。
三、用开放的教育去激励学生
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的方法,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无论是授课还是组织班级活动,都应该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快乐感。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及遵纪守法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如组织学生参观、进行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此外,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坚定不移地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决定付诸行动,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总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民主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公开场合大加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他们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
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篇1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就如同生机勃勃的花朵,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他们的花季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平安意识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一生,从这一点来说,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和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学校的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事故源于麻痹大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要在工作中突显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履行教师职责,又要履行班主任职责,更要充当学生监护人角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管理的安全大格局。我们班主任只要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就能真正确保我们学生的安全,使学生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加强宣传传,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抓好各班级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的确,现在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非常丰富,并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我想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我曾把一位小学生爬防护拦摔伤的事引用来教育学生,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了很多自己平时不安全的行为。再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影响安全的细节现象,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二、要长抓下懈,警钟常鸣。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全工作布署,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使学生个个耳熟能详,在生活、学习中等活动中能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要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意识风吹进学生心里,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能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三、安全工作要细致。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光讲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当时的气侯、地质、社会风气等,班主任要有预见安全事故的能力。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我们班主任要善于空档管理,也就是除去正常上课时间的管理。即课前、课间、课间操、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等。这些时间班主任都要到场,杜绝一切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星期天和放假期间,班主任更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安全事项。作为班主任是要勇于奉献的,学生休息时我们班主任是要紧张的。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失控,最容易出乱子。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教育内容内化,使之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 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细节决定成败,安全需要关注细节,当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必将收获健康、平安和幸福。
四、教给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学生有时流鼻血或不小心划破了手等就会惊慌失措,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让学生参观一些事故现场;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五、要善于沟通学生思想。现在的影视充满了暴力、色情,特别黑社会老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学生又善于模仿,容易拉帮结伙,形成不良的小团体,学生与学生有矛盾,产生报复心理,班主任要加强教育,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本班学生与其它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要沟通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等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
六、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食品安全;三是突发卫生事件;四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防溺水事故;在这几方面的安全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篇11
【关键词】心理 教育 健康 和谐 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要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如何发现学生心理异常从而进行心理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总有自己的玩伴,总乐于很别人交往。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重、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所属的集体,均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如果不是这样,他与集体格格不入,没有玩伴,不愿以诚恳、谦逊、公平、宽厚的态度待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怨恨、敌视他人,这就是心理不健康了。
在我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生。这位女生特“辣”,人称“小辣椒”,她经常和班上的俩“泼男”“开战”,与班上的其他同学关系也不好,在班上就像“过街老鼠”。那时她的存在让班上风波连连,让作为班主任的我甚是头痛。后来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并不是同学有意捉弄她,而是她太敏感,对待同学又斤斤计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得理不饶人。慢慢地同学们都讨厌她了。了解了情况后,我就找她做思想工作,教育她宽以待人,不要斤斤计较,教她做人的道理,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地,她和同学相处好多了。
二、摸清孩子的心理敏感区
所谓“心理敏感区”,是指最怕别人知道的事或埋在内心深处的隐痛。一旦有人提到过触及类似问题,便非常敏感。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心理敏感区”。因此,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我班上有一位男生,一只眼睛先天残疾,他因自己身体的残疾,所以自卑,很内向,心理也特别敏感,也特易怒。平时问他话,他就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不说一个字。有时犯了错误,不管你怎样问他就是不承认,更谈不上思想教育。有一次和同学吵架,那同学情急之下骂他“单眼鬼”。他竟抄起一张椅子向那位同学砸去。幸亏没砸中,事后吓得我直冒冷汗。因为自卑因为内向,他没能融入到同学中去,同学也越来越疏远他。有时看着他孤单的身影,我心里感到心酸,他还只是一位九岁的孩子呀?那本该属于他的快乐怎就离他那么远?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我找到了他的心理敏感区:生理缺陷,因为生理缺陷而引起的心理疾病。针对这点,我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采用心理补偿的办法,克服他的心理障碍。比如,在“六一书法比赛”时,我特地让他参加;在日记评比时,我拿他做榜样;在得知他在家经常帮妈妈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时,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我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在同学心目中和自我心目中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满足他的自尊需要,减弱了他的敏感心理,让他有健康心理,积极的情感。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集体,不再分彼此。
三、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
心理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往往会产生理解、接受、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则带来排斥、拒绝的情感。因此,要让学生不因碰到敏感问题而产生消极情绪,就要恰当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如何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呢?我首先理解和尊重学生。我在对学生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防止出言不慎而触及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其次要善于引导。有些学生心理敏感的问题实际上是因本人或社会上的某些偏见造成的。如我的班上有位学生的家长因吸毒,名声不好,她感到很有压力。这对她来说是无法选择的,她不该为此背包袱。作为班主任,我教育她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帮助她懂得“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伴侣”、“苦难是人生的教师”的道理。引导她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以正确的态度正视挫折,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挫折。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1. 班主任自身的思想道德对学生的重要性
(1)班主任的自我认识。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一直都是初级阶段学生的模仿目标,对学生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道德水平并时刻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吸引力,会去无差别的模仿。因为小学生不具备识别判断的能力,这时便需要教师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因此,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在学生们有需要的时候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做指路灯。
(2)不断完善教师的思想道德,积极地引导正确方向。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正确、积极的思想道德模范,作为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让自己的道德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社会学者总结过,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完善,班主任就是带领他们走向完善的向导,所以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巩固自己的道德素质,并将自己正确的道德观结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2. 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效完成道德指导教育
初级阶段的孩子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心理都比较单纯,在遇到复杂、难以理解的事情时会出现情绪混乱、复杂、不安的状态,这时他们极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伤害。这就需要教师的沟通和对其分析,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方向,预测接下来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举止。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处理方法,同时,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导入正确的道德情操和思维模式,使其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成长方式和面对事情的应变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纪律的社会新势力。
3. 加强第一家长与第二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道德人才
学生的教育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校,二是学生自己家里。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也扮演着一个不可代替的角色。所以只有教师跟家长齐心协力,才能让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会出现漏洞,最终得到最有效的结果。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就不需要自己再对孩子尽心教育了,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应由学校解决,这便导致了学生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环境当中,最后错过了适合的教育时机。
4. 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精心打造育人环境
一方面,可利用班级文化促进德育教育。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积极向上的墙报板报、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催人奋进的座右铭等,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处于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小学生的思想体系尚未形成,利用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为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树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互动创新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是德育开展的重要基地。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层次以及教学构思,实现教育模式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道德教育的指路人,必须了解、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思想道德的成型和道德观念的完善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将来成为有正确思想道德的人打下基础。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愈加地注意道德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学生作为教育实施主体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重点关注、积极实施。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便是将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有效结合的实施者。本文将针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效实施的问题,对班主任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3
(一)获取支持
教师这一职业注定了教师整天与未成年人、准成年人在一起,而与其他的成年人相对隔离。但是只有在共同的工作中才可以得到相互鼓盛和相互理解,只有相互扶持,职业的压力才会消于无形,因此教师应当构建一个温暖的人际关系网,以期在关键的时候得到来自亲朋、同事的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渡过难关。当然谋求受过专业训练的专家的帮助,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二)改善自我由于职业的关系,每一个教师恐怕不乏心理学知识,但重要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出来。我们应该改善自己个性中不太完善的地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认知模式,学习一些放松技巧,以期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三)与学生一起成长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4
近期,教育系统防疫抗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为教育系统人员密度大,集体活动多,疫情传播风险高。一旦出现疫情,容易在校园里迅速蔓延,危及学生、教师和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教育系统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决守住学校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
在学校层面上,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校园日常防控要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细节,不断提高疫情“早发现”的能力。要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引导师生员工在校园内做好自我防护,加强师生员工在校外的疫情防控教育引导。学校还应加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要素齐全、流程完整、保障有力的学校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开展多场景、实操性应对学校突发疫情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及时启动。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出入校管理规定。要求寄宿学生尽量不要出校,必须出校的要报备,不可参加校外聚集性活动,不要到商场、影院、饭店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去,严格遵守离校、返校规定;走读学生往返家校保持两点一线,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全程佩戴好口罩,减少与他人交流;实习学生要遵守所在单位的疫情防控规定。还要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宿舍,要求学生不在宿舍区聚集、串门,保持宿舍通风换气、卫生清洁。对收到的海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邮件、包裹要妥善处理,包括戴口罩和手套处理,不急需的可以在通风处放置几天再处理,或用酒精消杀快递表面及内容物后处理等。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5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 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是人格发展的塑造和形成期, 他们正处于人生道路上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 而心理及其行为又正处于不定型期。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 对职业、社会缺乏认识, 特别是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和求职择业, 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不当而遇到一些挫折。经调查研究发现, 近年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有趋向严重之势, 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抑郁和心理承受力弱;学习焦虑, 甚至恐惧心理, 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离群、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的目标;冲动倾向, 遇事易冲动, 自制力较差等等。
(二) 影响因素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既有个人生理以及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等外在原因。从内在因素而言,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 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会使其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 因此,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也有着正相关。从外在因素而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心理发展等,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 中职生的成长与发展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是分不开的, 其身心健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方式方法简单, 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不适应同学和老师进行适当交往的需要;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等等, 这些都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 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有所增多, 甚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也有发生。究其原因, 大多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太差、人格不健全而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健康的人格是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 也是他们的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动力。
(二) 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
三、完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舍
不少心理异常的青少年, 往往都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德育, 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交往和价值取向上不能违背德育的要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据调查发现, 很多企业认为, 中职生的人品比技能更加重要。因此, 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作为目的和内容, 把德育的相关内容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扩展, 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重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的同时, 也适时地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 从而最终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层次目标合理有效地延伸到德育这一较高层次的目标中去。
(二) 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学生是心理教育实践体验的主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遵循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 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加以科学的引导、帮助。只有将学校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追求,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帮助其找出缺点和不足, 正确评价自己, 充满自信;不苛求自己, 不追求十全十美, 不为自己存在缺点而沮丧, 不以已之长来比人之短, 也不以已之短比人之长, 扬长避短;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为。
(三) 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教师在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认同之后, 应指导学生重新定位, 确立新的可行性角色目标。其中, 班级的整体氛围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重视通过班集体建设, 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 确立班集体精神和奋斗目标, 建立以集体为核心的和谐的同学关系, 互相鼓励, 相互倾诉, 排除心中郁闷和淤积情绪, 改变思想偏差。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有赖于心理需要的满足。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宽容、理解、信任、尊重、善待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感来满足他们的心理渴求及
需要, 教师应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宽松的班集体氛围, 实现学生心理、情感、精神的健康发展。
(四)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老师的责任, 也是整个学校的责任。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 既是文化课基础差导致, 也是学习习惯不正确造成, 他们对文化课心理上抵触、情绪上厌倦。而在中职教育中, 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出现, 完全有可能激发起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 他们一方面动手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他们看到所学专业知识对今后工作有用。所以, 专业课教师也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说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通过介绍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成功运用在校学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所产生优良效应的事例, 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们的不健康心理就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得到矫正。
(五) 采用多层结合的心理辅导方式
校级、年级、班级分别组成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小组, 多层结合, 给予学生以及时的、经常性的帮助, 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恶性事件。同时, 通过多种媒体如校报、校广播等途径的广泛宣传, 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定期开展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 宣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以及自我心理健康保健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六) 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长短期培训, 经常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等专业培训,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 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启发, 互相促进, 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另外, 学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 配用专用办公室, 并引进相关的心测验工具 (如16PF、SCL-90、MMPI等有关个性、情绪、神经类型、智力、爱好、人际适应的量表) , 以及一些必备的办公设施, 使机构建设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说明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了完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班主任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09-26
班主任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工作心得08-28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06-28
班主任对中职学生评语05-21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06-04
班主任对高中学生的评语08-20
班主任对初一学生期末评语10-18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