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2024-08-06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精选12篇)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篇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 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在传统的观念里,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身体没病、不感到身体不适就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 它不仅是指躯体和生理健康, 还包括精神和心理健康。早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指出, “健康就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 精力充沛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 心理无障碍,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这三方面都达到良好时才算完全意义上的健康。”研究表明, 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 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健康的教育, 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能单纯停留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口头说教上, 而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 优美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从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因此,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在我所带班级的教室前面一角放有一盆鲜花, 墙壁上有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教室后面的宣传栏, 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安放了一个自制的小型果皮箱 (小纸箱) , 并在上面温馨提示“请不要乱丢废弃物”等,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 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由于条件所限, 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我们不能像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那样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应从学校实际出发, 发挥各班班主任的优势,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沟通, 和他们交朋友, 找他们谈话, 鼓励他们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通过这一活动, 我们发现,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 班主任给这些“问题学生”温暖, 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自我调控。班主任老师要尊重、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隐私, 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 “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 除了心理咨询外, 我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对一些“问题学生”确实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以前那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大有改观, 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少数教师或学校职能部门的事, 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每个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 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 学生喜欢你的课, 学习有了兴趣, 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 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的作用不可轻视。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 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注意到:许多学生家长在学生入学、分班时, 不仅要选择好的学校, 而且要想方设法选择好的班主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广泛认同。班主任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做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 当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治疗。

四、借鉴国外的评价方式

我们知道, 绝大部分“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片面的主观评价。我们一些教师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在很多时候都是凭主观感情评价一个学生。比如考试成绩出来之后, 我们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并对他们大加表扬,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奖励一只铅笔或一本作业本等) , 对中层生漠不关心, 对后进生全盘否定, 甚至出语不逊, 看不到他们的进步 (其实这些学生也在进步, 只是他们由于基础进步慢而已) ,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 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的优点, 采取欣赏教育的方法, 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绝对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 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很多教师缺乏这种意识, 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 因此我们应学会赞美, 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五、加强与“问题家长”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 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 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 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在意, 不能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 经常唠唠叨叨, 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 都会给孩子过分的压力, 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取得家长的配合, 对“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这对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 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每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篇2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你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在你的心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教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班级中有这一类的学生,对班级活动与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的成绩差。我们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比如利用运动会、文艺汇演、公益劳动等为他们提供成才的机会。我们要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学校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59-01

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课程体系。要使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班主任要从以下工作做起:

一、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其次要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再者要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发挥激励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能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里。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也要尊重,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其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想获得什么,确定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内在动力和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导,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思维和方法,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其四,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应该随时随地有耐心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平常心态和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那怕是什么也写不出来,学习上非常有困难的“调皮学生”,也要对他们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和关怀。

这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一个从小就被人们认为是“笨孩子”的学生。小学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35名学生,你儿子是34名,……”回到家中,母亲却竖起大姆指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你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他这次是25名。”儿子上初一了,又是一次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一中有困难。”回到家中,母亲又一次竖起大姆指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很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考重点高中大有希望。”三年级了,这名学生的成绩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家长、老师都应该有竖大姆指的习惯,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力翁效应”。

总之,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三、课外活动的广泛性和实践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和活动等等。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注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毫无疑问,班主任要抓学生的学习,但班主任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如一位男同学参加了围棋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他的棋艺有所长进,但他在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对奕,结果胜少负多,他一方面钻研棋艺一方面反思,他发现只要是自己输棋,便一定是在对奕中丢掉了先手,于是他又联想到他的学习,他找到了他自己学习成绩一般的原因。“先手”是围棋中一个重要概念,“抢先手”是一种谋略。自此以后,这位男生在以奕中和在学习中都注意“抢先手”,下棋和学习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和班主任每项教育措施、教育活动的价值,首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位置语 篇4

心理学家在对学生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 让新生自由地选择座位时, 那些活泼自信的学生往往是会坐在前面或中间, 而那些调皮捣蛋和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选择后面或两边。这说明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 而与心理因素有关, 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心理学家进一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学生对个人的位置的选择与学生的个性、学习成绩、对课堂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帮助呢?

二、读懂学生的位置语

心理学家根据人在活动中活跃程度, 把人的活动划分为两个区域:“行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一般地, 前面与中间属于行动区域, 而后面和两边则属于非活动区域。在具体的活动中, 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反映出他在活动中的地位、态度、认识和行动方式。学生在集体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并不一定是教师有意指定的, 但由于学生不同的心态和认识, 影响到了他们的判断, 从而形成一定的区域分野。

1. 位置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一般地, 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学生, 更喜欢选择“前排———中间”。他们对成功有足够的信心, 有争取好成绩的积极态度, 因而在活动中更容易有上佳的表现, 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把自己与活动结合起来, 自觉地成为活动的一员。他们会勇于承担个人的责任, 容易获得成功的乐趣。而一个“非活动区域”的学生, 则往往对学习对活动持消极的态度, 对成功也缺乏信心。“环境影响个人”, 长此以往, 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之影响可想而知。

2.位置对学生活动成效的影响。

在前排———中间的学生, 与教师有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这种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与沟通, 使学生更多地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他们的回答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 更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融洽的环境因素与学生活动的成效有着很大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其本质就是要教育面向全体, 实现教师与每一个学生的正常交流,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位置对学生活动态度的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总是与喜欢、兴趣浓厚、对活动有好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对分给的或者说是选择的事情, 都会有积极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各项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处在松散的自觉的状态, 使之更具有“原始”的心态, 即让学生自由地处于一定的状态时呈现出的位置。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位置语时,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呢?

三、利用现场效应对学生进行影响

(一) 利用好教师的位置语

教师在活动中以潜在的力量影响着活动的氛围、情绪、活动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总是站在一个地方, 必然成为活动的主角, 造成氛围的沉闷;如果教师不断地走动, 又可导致学生精力的分散,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灵活地运用位置语。

1. 教师在布置任务、讲授要点、总结经验时, 要站在显著的位置,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状态懈怠时, 要变换工作方式, 同时加强位置语以活跃气氛。

3. 在学生处于较为热烈的讨论状态时, 教师要自觉地弱化位置语, 走进讨论区域,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利用好学生的位置语

在活动中, 如果学生处于某一固定的状态, 教师要以慧眼把学生的外在表现 (体态语) 读懂。有的学生为什么会昂首挺胸?有的学生为什么会低着头?有的学生为什么处在紧张之中?

1.教师要明白:学生之所以昂首挺胸, 可能是胸有成竹, 很有自信心。

那么, 一个低着头的学生就可能是没有听懂, 或者是缺乏自信心, 也可能是个性的原因, 不善于表现自我。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措施, 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给予学生不同的表现机会。

教师要通过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 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也可以是以某一个学生为主体、其他同学辅助的形式, 为学习、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3. 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小组、活动小组。

教师要指定负责人组织小组发言, 让每个人积极参与活动中。在目前的学习阶段, 应当说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为让学生得到锻炼而举行的, 所以,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得到锻炼, 小组内要进行分工、合作式的探讨性训练, 每个人都要有发言的机会和条件。实践证明, 一个不善表达个人意愿、工作思路、处事方法的人, 只要在小组之中有多次锻炼的机会, 同样会在大型场合中较为顺利地表述个人的意愿。这就是训练的结果。

在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的焦点, 并日益为广大教师和社会所接受的背景下, 教师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只有让旧模式、小框框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才会产生、成长、壮大。而教师走下讲台, 走入学生中间, 可能是第一步。当教师认识到“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就如此开始时, 一定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改革的大潮中去。但愿我们的研究能为改革助一臂之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 客观上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广泛。教育一改过去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学, 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角, 退而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辅助者。教师为每类学生订做适应其发展的计划, 提供帮助与支持。当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时,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呢?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篇5

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如何教育“特权”学生

对于班级的管理,我一直都在学习中,今天借这个机会,结合我工作中的经历谈一下“如何关注弱势群”,以及“如何教育‘特权’学生。”

一、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

班级的弱势群体,其实不仅仅是指那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还有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内心比较软弱的学生等。对这部分学生,往往不会被教师所关注。一个班级要想全面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多下功夫。

1、创造机会,让他们重拾自信。

我们班王杰同学就是学习习惯差,做事又很懒散,所以学习一直难有进步。后来一次上课,王杰在课堂上听课还是不太用心,我就特意暗示他,等下我要提问他某个问题,王杰的心思一下子回到了课堂,非常认真地听课,当我提问时,他很有信心地举起了手,我叫他回答,他答得很不错,我表扬了他,并称赞他听课非常认真。课下,我抓住机会就会表扬他的自觉、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杰的进步很明显,他现在对学习变得自信了,课堂纪律也好了很多。

2、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

小言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她妈妈生她时难产去世了,所以在她的心灵里有挥之不去的阴影。天天郁郁寡欢,不愿和老师、同学们交往。这样的学生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要给这个学生更多的关怀,让她找到集体的温暖。于是,课下我组织女生班干部多去带她一起玩,班级活动让她多参与。因为怕触及到她内心的伤痛,我就多和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小言在家的表现,然后在班上表扬,她做了好事,我又在班上大肆宣传,让全班同学向她学习。久之,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现在,经常看到她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当然,做法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生病在家,我们组织学生干部给他打个电话,组织班级活动,从另一个方面展示这些弱势群体的闪光点。利用集体来温暖他们、感化他们。

二、“特权”生的教育

所谓“特权”生,就是班级个别个性特别强的孩子,他们学习可能比较出色,但面对错误,却不愿接受批评教育,甚至和老师对着干,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就需要更多机制、耐心与宽容。对这类学生,把我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1、巧妙利用集体权威

小淳,是我班上一位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成绩优秀,但个性张扬,固执己见,对待任何他认为不满意的`事情,总是很难使其接受。上学期,因为小事和几位科任老师都有过“较量”,在家里,妈妈对他的固执,也是软硬兼施,结果都不够理想。()前段时间,班上例行全体调换座位,小淳理应轮换到第二排,可他一心想和刚当选的班长――他的好朋友小曦坐在一起。他趁我没注意,自己跟同学调了座位,和小曦成了同桌。班上几位同学都在提他意见,小淳却洋洋得意,无动于衷。我看到后很生气,就要求他换回去,可他却说不,就要和小曦坐在一起。班上同学议论声此起彼伏,让我这个班主任很是难堪,火气一下子窜了起来。刚想张口狠狠地批评他几句,可抬眼却看到他祈求的眼神。怎么办?让他坐在那里吧,班级统一规定的调换座位的制度就此打破,班主任的威信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强硬要求他坐回去,可以他的性格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拉锯战。

上课铃响了,这个问题必须立刻解决,不然会影响整节课。这时我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法,弱化班主任的权威,将个人意志转化为集体意志。于是,我心中有了主意。我先要求同学们静下来听我讲。我对小淳说:“小淳,你想和小曦坐在一起,肯定有你的理由,你跟大家说出来,只要大家同意,我没意见,就让你和小曦坐在一起。”小淳自知理亏,站在那里憋红了脸。同学们都看着他,催他说。小淳终于控制不住,哭了起来,说他和班长坐在一是为了向班长学习。希望大家能给他这个机会。我要求全体同学举手表决,结果令人欣慰,同学们被小淳的真诚所感染,全票通过,同意小淳和小曦坐在一起。我立刻宣布结果,并提出了要求:“既然是同学们都同意小淳和小曦坐在一起,小曦一定要用心帮助小淳,其他同学也要做好监督,看一看小淳和小曦坐在一起有没有进步,小淳也要加油,别让同学们对你失望。”

2、多沟通,赢得他们的信赖。

这些“特权”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的教育如此地叛逆,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老师还不够信赖。他们会固执地认为老师的教育是针对他们的。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和学生的沟通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当面沟通不行,就找同学向他传递信息或给他写个小便条。只要我们的态度是真诚和宽容的,就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呼应的。

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篇6

【关 键 词】 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学

不同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现在,小学数学新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跨度不尽相同。特别在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在已学知识到下一个新知识之间这个过程中,或许积累了很多相关生活经验。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平面图形“圆”这部分知识,教材在一年级出现认识圆形以后,就一直到六年级上册才出现“圆的认识”。在这个长时间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圆形物体,并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教材的逻辑起点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经验的现实起点。下面就以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一、关注兴趣的起点

一节好课,课伊始就要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浓厚兴趣。《圆的认识》这节课在“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环节该如何设置合适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呢?对比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知道《嫦娥奔月》是指什么节吗?(中秋节)是的,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常喜欢用上表示“团圆”的成语。能说说这样的成语吗?(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团团圆圆……)想一想,这些都和数学中的什么图形有关?(圆形)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美好世界。(板书:圆的认识)

【方案二】 同学们,玩过套圈圈的游戏吗?(玩过)请看:(课件出示)

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圆形,因为每个人到圆中心的距离相等)。大家同意吗?看来,“圆”有许多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以【方案一】从中秋节圆形的月亮入手作为学习起点,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来看是不会错,但是从六年级学生平凡接触圆形物体,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来看,这样的学习起点就明显偏低了。如果以【方案二】从“对比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入手作为学习起点,显然更加适合六年级学生。因为它营造了富有一定挑战性的思考氛围,能让学生立马获取对学习圆知识的兴趣。

二、关注技能的起点

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在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时,有人认为必须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利用各种办法尝试画圆,再对比各种画圆的方法,并优化出用圆规画圆的优势。其实,六年级学生早已懂得以上各种画圆的方法,都有画圆的经历,积累了不少画圆的技能经验。

如果采用先尝试各种画圆,显然没有站在学生已有画圆经验的基础上作为学习起点。本人认为:只要让学生先交流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画圆的方法,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你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要选用哪种方法会更合适呢?”学生都已知道很多画圆方法都有局限性,只有用圆规是最有准确性又具有灵活性的。那么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说:“那大家对圆规了解多少呢?”请看:这是一把圆规,紧接认识圆规。这样安排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能产生认识圆规的强烈欲望。

三、关注阅读的起点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理解数学的能力,可以做到独立精读教材,并学会逐句逐词逐字的推敲理解,以达到深度理解的境界。《圆的认识》这节课在指导阅读圆名称环节中设计如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精读58页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你是怎么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1. 生独立精读

2. 交流反馈

预设(1): 针尖所在的点叫作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预设(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注意: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不能到圆内或圆外一点;是线段不是射线也不是直线。

预设(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注意:要通过圆心;两端都要在圆上,不能只有一端在圆上或两端都不在圆上。

这一环节如果不考虑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靠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定不浓厚。所以在此环节,我要求精读并思考你怎么理解各个部分名称的含义?你将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学习起点明显是在学生已有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关注学法的起点

六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已积累了一定的学法。所以在探究知识时,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可能学习起点就会偏低。对比《圆的认识》在认识“圆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

【方案一】 1. 请同学们沿着这个圆的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2. 把你的发现由学习小组长把磁条贴在对应位置上。

探索“圆的特征”记录单。

【方案二】 同学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圆又有哪些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出示课件)请一位同学读一遍:把圆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

合作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这样的记录单(出示黑板上的记录单),及时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小组长还要把小组的发现一条条写在软白板条上,比比哪一组同学发现的最快又最多,老师要选一些好的贴到黑板上。

【方案一】的教学起点是以“圆、半径、直径”分类,这种方法侧重从知识层面上进行探究。【方案二】的教学起点是以“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分类,这种方法侧重学法。【方案二】会引起学生争议,如“同一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这一特征采用“折一折”可以发现到,用“量一量”也可以发现到。学生争议后再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但采用“量一量”比“折一折”是更加精确的。【方案二】学生通过争议,一方面加强了对圆特征的理解,另一方面感受到探究数学必须要有精确的意识,加强了学法的运用。所以,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采用【方案二】从学法上进行探究更加适合。

【参考文献】

[1] 朱乐平. 圆的认识教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邹莉.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J]. 生活教育,2016(2).

[3] 张俊玲,于浩,王秀艳. 如何教学《圆的认识》[J]. 新课程(上旬),2016(2).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7

实际上, 学习成绩的优劣与道德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往往也很好, 有时是老师在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他们的道德品质不好。因此, 他们在道德品质特别是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常常被班主任忽略。就拿我任九年级 (2) 班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事说起。九 (2) 班有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又是学习委员和英语学科代表, 甚至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可是就在临近中考的前两个月, 这名学生居然连续不断地破坏公物, 还被我逮着正着……事后, 我与学校领导联系, 采取正确的手段处理这件事, 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这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件不该发生事发生以后, 引起了我的关注, 通过多渠道的调查、研究, 面临日益迫近的中考, 我们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途产生焦虑, 心理健康方面80%的学生存在问题, 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到学生中考的正常发挥, 决定着学生的命运, 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有些学生认为:如果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或是与自己制定的目标尚有距离, 就会产生焦虑, 坐不住, 学不成, 心情沉闷压抑, 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或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学习上非常自负, 认为自己水平能力很高, 自我感觉良好, 但眼高手低,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 平时学习, 浮躁懒惰, 不深入, 不系统, 浅尝辄止。考试时, 粗心马虎, 不认真, 不仔细, 一塌糊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失去学习兴趣, 对自己失去信心, 或者自我封闭, 抑郁孤僻, 或者自我放纵, 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 荒废学业。更有甚者, 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 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 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任何看似偶然的事情, 都有它的必然性, 许多现象都蕴含着内在的规律, 面对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不能简单地处理, 而是要透过现象去寻找内在规律。从面对一个个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发现普遍性, 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连续召开几次学生和各科任教师座谈会, 同时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家访, 得出结论, 印证各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观点。

二是重新思考严格的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如何统一的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汇报, 得到领导的建议、鼓励和支持后, 从心理疏导开始切入。

三是在体育活动处挂起一排沙袋, 让喜欢拳击的学生一试身手, 还可以让存在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发泄场所, 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一种手段。

四是认真听起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五是请心理教师开办讲座和心理咨询;生活教师加大生活管理中的教育质量;各班班主任增加感情投入, 并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学生会和团委精心设计的“周末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相关中学生电视观察人生, 体味生活。

之后, 我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曾经给学生解决了不少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近几年的工作表明, 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生和心理素质,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的广泛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直至成功的顽强的拼搏、奋斗精神, 这对于学生的一生是最为可贵的。现对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浅显讲几点:

一是了解学生个性。学生个性差异普遍存在的,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扬长避短。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才能因材施教, 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小档案, 通过科学评价方法, 反映学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已经发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 预测学生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心理活动行为, 从而使班主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及基本规律, 真正地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在和本班学生加深了解、统一认识过程中, 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从而增强影响力, 吸引学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是班集体辅导, 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 是推动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 也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有利环境。如:选拔班干部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加上工作能力, 具有榜样和表率作用;塑造班风时, 还要考虑通过班风是否塑造学生的现代人格的功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时, 要采用感情投资,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道德智慧的生成 篇8

一、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网上查找发现,当前诚信教育已有基本“范式”:教育基本材料大都为诚信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诚信或失信的故事,班级中发生的诚信或失信的事件。教育环节一般是讲故事、演小品、心理体验活动、讨论和交流,最后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和倡议书等。我们在不同场合观摩的主题班会,也大同小异。教师讲的是标准答案,而学生获得的道德知识往往高于对生活的认知。有专家认为,中小学德育“强调的是学生对规范的服从以及教育的知识化”。

虽然诚信教育努力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广泛参与并获得体验,但由于教育中未把诚信视为现实的人际关系,脱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因此学生获得的只是“应然”之理,一旦把所学置于生活实际,尝试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发现生活很复杂,坚持诚信很困难。如:别人不诚信,别班不诚信,自己坚持诚信,就会使自己或班级在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此时是否还要坚持诚信?考试不好,理应向父母坦诚相告,但因此可能面对父母的责备与恶言,是否可以撒谎?答应同学参与某项“不良”活动,明理后决定毁约,是否属于不诚信?学校和老师因某种需要,要求大家夸大或编造事实时,怎样做才算诚信?……在动机和结果相悖时,在未形成诚信氛围以及诚信制度不完善时,当直面陌生人社会和网络世界需要自我保护时……教育如果只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效果不仅有限,而且还会引发各种问题。

二、在道德智慧的框架中进行诚信教育

对学生遇到的种种诚信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培养学生道德智慧的框架中予以探索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郑富兴教授等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他认为“培育学生的道德智慧应成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不少持有相同观点的学者也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是基于学生所处社会面临以信任和归属感维系的熟人社会不断被契约和利益维系的陌生人社会排挤,使人出现选择困难的考虑。学生当前和未来都会面临“各种可能性的处理与选择”,培养学生的教育智慧,就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怎样可为与不可为”。诚信教育同样如此。

1. 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如,社会公德、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教育等,都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范畴。尽管当前社会失信问题严重,社会诚信体系还需完善,但我们仍然应该在教育中把诚信作为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

2. 在诚信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真问题

当前,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工作头绪多,但对一些重要的教育,班主任仍然要提高学情意识。不少学校要求班主任对起点班家访率为100%,希望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些区域的教育部门还规定教师要对主题教育教案进行学情分析。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重视让学生在两难情景的辨析与讨论中理解诚信、做出必要的选择,同时还会启发学生不断改变与提升自己,例如: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才能杜绝以谎言来掩饰学习的困境;在答应别人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利弊,能否履约;等等。

班主任本身应是一个诚信的践行者和引导者,班主任一个不经意的不诚信行为,也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信任危机,其不良影响甚至难以弥补。

3. 班主任要尽己所能为学生创造诚信的班级微环境

一般而言,学生说谎既和家长的过高要求和教育简单化相关,也和班级缺少诚信氛围、家校缺少良好沟通等有关。班主任重视诚信教育,就必须重视相关问题的解决,注重良好班风的建设。学生质疑的社会诚信风气,或许一时难以改观,但如果能够让学生看到班级的诚信氛围,看到同学在诚信教育中的进步,看到在两难问题中班级同学坚持正确的立场,他们就会对诚信教育充满信心,就会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

三、班主任创新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要取得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认知范畴,必须融入学生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具有深刻的体验。上世纪90年初,笔者曾担任闵行中学一期课改年级组长兼班主任。针对考试测验中比较普遍的作弊行为,在调查的基础上,决定进行“期中和期末实施无老师监考”的尝试。我们把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班级口号,并形成共识:考试作弊其实对学习没什么作用,但一旦变成习惯,就会形成不良的学习心态,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经过学校领导同意,笔者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实践。第一次有一半同学报名,第二次是全班参与。这一活动让学生感悟和践行了诚信,唤起了学生的人格自信和自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好评,当时《文汇报》和《中学生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重提当年的无人监考活动,只是想说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班主任应该积极进行教育创新,让学生具有终身难忘的成长经历。

谈谈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9

一、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学生也不例外,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应民主平等。只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了平等、尊重、关爱和支持, 才能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打开思路, 勇于思考;敞开心灵, 敢于发表意见, 真正成为主动、自信的参与者。一句问候, 几许关怀;一个理解, 几分宽容, 给学生以无形的力量, 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学习困难挑战的勇气。我班一些被课任老师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 在我的个别关注下, 语文成绩却始终在及格以上。

二、尊重学生选择, 关注学生发展动机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 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就是从发展他们的特长入手。具体做法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小组活动。如: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可分为:科技小组、军事小组、企业小组、官员小组、体育小组等等。有共同理想的学生容易相互信任, 吐露真情, 并相互鼓励, 相互促进, 使学生长期处在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中,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另外, 对于动机不明确, 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 要多创造机会与其聊天, 联合家长力量, 慢慢引导, 打开“心结”, 使他们尽快从自卑中走出来。

三、尊重学生情感, 关注学生认知态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兴高采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他积极向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信心, 让他永不言败。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 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机会。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艺术美, 从而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心施教, 以情激情。真正让学生找到尊重感和满足感, 同时能发现学生的消极情感, 以创设恰当的情境再去耐心引导。

四、尊重学生需要, 关注学习方法和习惯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 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 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 关注每一个 (或每一类) 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比如:同样是背诵, 有的同学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背, 有的同学喜欢大声的背诵, 那么我就让前者在自习课上去背, 后者在诵读时间去背。同样学习《晏子使楚》, 有的同学看到了晏子的机智善变, 有的同学看到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还有的同学看到人才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我就肯定各自认识的合理性, 使人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关注一切育人细节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才会有成效, 而这个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 甚至反复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低起点, 小步走, 从“小”做起, 从“细节”做起。学生也是人, 同样有人性的自然属性和个性的差异,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 它贯穿于整个学生的发展过程,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应包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困生的一点进步要比优秀生的很大进步付出的更多, 更值得表扬;一次刨根究底的追问尽管令教师有些尴尬, 但却闪现着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备课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让学困生学会, 讲课时问的最多的是“你还有哪些不会?”复习巩固时每个同学都要说:什么知识我已学会。只要坚信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 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找寻出这种需要, 就一定会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如何给学生以普遍关注 篇10

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在有限的时空内, 应该给学生最全面的关注。当然完全不关注学生的教师是没有的, 但我们的关注常常也是个别的, 狭隘的。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同样的关爱。当然, 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关注是有所侧重的, 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给予学生的关注是普遍的。什么的关注才是最有效的?最普遍的关注、全方位的关注、不分等级的关注, 才是最有效的。教师关注面要广, 能够把自己的关注布满课堂, 去主导课堂, 用自己的关注恰当地引导学生, 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学生最需要关注的时候, 把关注给予学生;给学生的随意和肯定的评价, 能够扣在教学的关键之处, 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微笑和目光来交流

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用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 产生一种心电感应,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 感受到一种温暖, 获得一种支持。从你的微笑开始, 改变你的教育。你的热情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热情, 你的积极性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变自己的教育形象, 彻底摆脱错误的教育范式

要从下面的错误范式中走出来:唠叨式, 老是唠叨个没完没了;数落式, 老是数落学生, 你怎么不用功啊, 怎么不听话啊;训斥式, 严厉的呵斥不留情面;疲劳式, 一味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 拼体力, 拼消耗;愁眉苦脸式, 整天板着脸, 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看守式, 整天看守着学生。不要对学生说, 你们要像某某一样, 你看人家多好, 你们怎么不能向人家学习呢?你应该得到多少分, 应该进入多少名等等。仔细想一想, 如果我们在做事情时, 别人在旁边不停地埋怨、训斥、数落, 整天板着面孔对我们, 我们还能干的好吗?我肯定受不了, 我肯定不愿意干,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也许你的班级现在比较差, 但是不管它现状如何, 你一定要认为他们是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说你想要建立高效的课堂, 首先要认为, 你的学生是最有效率的。要从心底认为你的学生学习效率是很高的, 你要想象你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最好的, 你要善于帮助他们从挫折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只有这样去看待你的学生, 你的学生才有可能变得更好。任何公开或隐蔽的埋怨, 直接或间接的不信任, 从一开始就会破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发挥。

三、经常用描述来表达你的关注

你要经常描述你的学生, 向学生描述, 向学生家长描述, 比如说我的学生喜欢学习, 善于交流, 善于发言和提问, 他们有着很高的学习兴趣等等。只要某个学困有一天写作业比他过去写的好, 你就要说:看他的作业多好。当学生看书的时候, 你要对他说:同学, 你在学习的时候特别专心。如果你作为教师, 从来对学生没有描述过, 那是你的失职。描述得少也是你的失职。你的描述要使学生受到影响, 还要影响周边的环境。如果大家都在说你的学生不爱学习, 不积极向上, 没有学习兴趣, 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学习的毅力, 他们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教师要经常使用好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直接针对学生群体, 也可以针对学生个人, 但是你一定要天天用, 让它成为一种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 让它转化为一种动力。

四、用欣赏夸奖来体现你的关注

你的描述、你的微笑、你的目光都包含了一种心理暗示, 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 只有通过对学生的欣赏、夸奖和鼓励才能真正实现。一定要找到夸奖的理由, 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 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学习不好, 成绩不好, 是与没兴趣不努力相联系的。如何使他的兴趣跟上来, 你就要找出他那些值得夸奖的、值得欣赏的优点, 通过提升他的自信让他逐渐走向正规。

五、用“逻辑中断”终止学生不好的想法

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定自己的时候, 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用“逻辑中断”。什么叫逻辑中断?就是把原来的那个逻辑、那个思路打断, 比如他说“我就是作文不好”, 你就说:“你某次的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比如他不爱学习, 你就说:“其实你挺爱学习的, 那一次复习的时候, 十几天你不就这么一直坚持过来了吗?”比如他抱怨自己不被重视, 你就告诉他:“不,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是非常重要的!”你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中止自我贬低, 再回到正面的欣赏、夸奖和鼓励上去。

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 学生培养心理辅导 班会活动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作为一名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它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心理辅导在教育中必不可少。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的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

一、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厌学,都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亦出现厌学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教师的批评缺乏正确的判断,同时和同学相处时也比较敏感;二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同时也缺失了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会以物质上来弥补对孩子的爱,容易造成孩子孤僻自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

3.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中专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学生在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应问题

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1.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2.多找学生谈心

谈心是一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办法,所谓谈心就是推心置腹的谈话,要让学生能对你敞开心扉,首先要让学生在心中打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让学生感觉教师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为了让学生消除顾虑,谈心气氛应该轻松活跃,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分析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去了解学生的心事,摸准学生心理。有成效的谈心活动,必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同等的关注,如果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别内向,平时几乎和同学教师毫无接触,经常郁郁寡欢,就可以找这个学生谈心。记得班里有个女生,性格内向,长相特像男生,乖巧能吃苦,笔者就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积极向上,多和同学们交流沟通,多把握机会,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心里有任何想法时希望和教师沟通时可以通过写周记、QQ的方式,同时安排班级里性格外向的学生多关心帮助她。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

3.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一次班队课,笔者让班长组织了一次以“青春期情感”为主题的班会课,首先让学生们讨论青春期的情感包括哪些情感,然后让学生回忆记忆最深刻的情感经历,给学生们一个释放的空间。有些学生讲到了缺失的母爱,曾经有过的异性间的情感。一个内向的学生说到读小学时经常被同学欺负,所以感到压抑无助,说到伤心之处,泪流满面,突然另一个学生站了起来鞠了一躬,说了一句:“对不起,欺负你的人里也有我!现在我真心地向你道歉,我不知道我那时的调皮给你造成了如此的伤害。”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班会课。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究与思索。

如何关注留守学生的假日生活 篇12

在我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留守学生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学生的假日生活该怎么度过、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成了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难题。这必须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一、让五天的校内教育功能更强化

学校是留守学生学习的场所, 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有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有朝夕相处的同学、伙伴;有他们喜爱的球场;有他们求知的图书馆、实验室;还有他们了解天下的阅览室、微机房。他们一周在这里学习生活五天。因此学校必须强化这五天里的教育功能。

1. 建立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组织

学校要建立由校长领导的, 德育处、教务处、团委室等部门负责人, 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参加的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组织。组织成员要真正深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及时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 乐于倾听留守学生的烦恼, 善于解决留守学生在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

每学年学校都应建立新入学留守生的档案, 准确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父母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 还要不断完善高年级留守学生的档案。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 针对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并把他们的成长历程记录在档案里。

3. 强化课堂的教育功能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 缺少家长的有效监管, 学习的自觉性、习惯普遍较差。因此强化课堂的教育功能, 发挥其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就成了提高留守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关键。老师要从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关注留守学生, 让每一个人在五天的在校时间里都能从课堂里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识, 对学习充满信心, 对前途充满希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要通过该活动让留守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培养兴趣爱好。努力用良好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假日生活。

二、让学校的教育功能延伸至两天的假日

1. 设立热线电话

学校可将老师的电话或其他通讯方式打印成册, 发给每个留守学生, 鼓励他们在假日里把遇到的学习、生活或思想上的困难反馈给老师。

2. 完善家访制度

老师利用星期六日家访是对留守学生进行监督各管理的有效方法。学校应完善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 以便其适应规范办学行为后的这种新形势。老师要根据学校建立的留守学生的档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3. 建设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或委托监护人进行辅导和教育的校办机构。学校要利用好建设好这一机构。学校可以在假日里定期组织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到校学习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相处的方法。学校也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或专家为留守学生的家长开讲座, 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

4. 开放校园设施

假日里学校可以将校园设施对留守学生开放, 让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球场等校园设施成为留守学生愿意来、乐意来的地方, 成为留守学生的假日乐园, 从而杜绝不良嗜好 (如赌博) 和不良的社会环境 (如网吧、游戏机) 对留守学生的影响。

三、家长要履行义务, 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家长是留守学生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道理品质、个性心理等都对子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留守学生长时间缺少家长的关爱和家庭教育, 这必将导致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 个性心理、道理品质的缺陷, 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家长责任、义务意识不强, 不能自觉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造成子女行为异常、心理畸形, 那么这不仅是家庭的不幸, 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 家长要明确责任, 尽量要将子女留在身边教育。

其次, 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 或打电话、或写信。要经常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教育和指导子女的行为。假期里家长可以将留在农村的子女接到务工地, 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条件, 感受父母在外的艰辛, 增进对家长的理解, 反思自己平时在家、在校的表现。

四、政府要履行职责, 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留守学生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他们的关爱和监管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 而且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派出所、文化站、妇联、团委、村委会等要履行职责, 与家庭、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和保护留守学生的责任。

一方面, 派出所、工商、文化等部门要严查本辖区内的游戏机室、网吧等可能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公共场所, 对违规经营者进行严厉打击, 直至取缔。努力为留守学生的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大力开发本地优势, 发展地方经济, 积极开拓渠道引导在外务工家长回乡创业, 回乡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缺少家长监管和关爱的问题。

有了五天功能更加强大的校内教育和延伸至两天假日里的校外教育, 再加上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新形势下留守学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精彩。

摘要:在我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对我省农村留守学生在校内的五天的学习、生活和校外的两天学习、生活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成了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难题。但是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 我省留守学生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更精彩。

关键词:留守学生,假日生活,农村中小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2]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学生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1) .

[3]叶敬忠, 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学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4.

上一篇:怎样学好高中语文下一篇: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