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2024-10-10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精选5篇)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篇1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因为某些小事引起学生之间的摩擦或者纠纷,造成关系紧张,加之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受到父母过度保护,个别家长对孩子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许多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常因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如何解决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临的问题。

有些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又不知怎样协调好与同学间的关系,只能以“武力”解决,根本无法化解矛盾。他们大多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希望老师和家长帮助解决。不管他们告到哪,最终还得咱们老师来面对和处理。同学间有了矛盾或纠纷,“官司”告了过来,教师又怎能够坐视不理?多数教师通常采用三步曲的做法:将争吵、打闹的双方叫到一起,先了解事发的缘由及经过,然后依据校纪、班规作出评判,对过错方一通批评教育,最后设法让争执双方来个握手言欢……可是学生中的矛盾仍在继续,只不过对象变了而已。那如何减少学生中矛盾的发生,提高学生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那天中午我刚到校,我班的张诗容、张荣菲等几名同学一窝蜂的来到我跟前,急切地告诉我吕阿磊和张衡打起来了。我叫他们把他俩劝开再说。他们说,同学根本劝不开。我快步走进教室,他俩见我来了马上停止了打斗。我按例把他俩带到办公室,准备采用三步曲来解决他俩的纠纷,但我突然想到上周我才给他俩解决了一次矛盾,怎么又发生了,看来再用三部曲作用不大,只能解决这次的冲突,无法解决他俩思想问题,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正巧今天是星期五,第二节是班会课,我何不组织一次特殊的班会课,让全班同学来解决这次纠纷,同时借解决他俩的矛盾,也让全班受教育。现在让他俩冷静,反思。

在班会课上我提出主题:同学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让每位同学结合吕阿磊和张衡打架事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没想到学生发言踊跃,有四方面的内容:

(一)指出打架的危害:打架伤友情,破坏班级的形象以及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如果受伤还要赔偿医药费;

(二)批评他俩各自的做法:不应该斤斤计较,意气用事;

(三)提出解决办法:如果对方冒犯自己先警告对方,若不起作用可告知老师,请老师解决,就是不能动手;也可用名言提醒自己,君子动口不动手,退一步海阔天空等;

(四)作为旁观者,不能视而不见,甚至瞎起哄,应该热心的去劝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使他俩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他俩不仅相互认错,而且还给全班同学赔礼道歉,承认自己不该打架影响同学学习。

通过这次处理学生间的矛盾让我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也我对处理这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师在处理时要做到态度平和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耐心倾听,谈心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适当的批评责备可能也是必要的,但严词训斥的方式要慎重采用,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之后,会出现告状现象。(班主任工作

)老师此时应耐心听完双方的辩解,认真对待,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因为在成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却是大事。学生往往把向老师告状当做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学生倾吐时。老师如果认真听了,学生对老师的信赖,矛盾也就解决了一半。

二、创造各种机会,让同学之间恢复团结

如果同学间真的闹了矛盾,在他们无法自觉和解的情况下,班主任要从中调节。例如,在编座位时,让他们坐在一起,给他们以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课堂提问时,可让他们共同回答一个问题,相互补充;在劳动时把他们分在一组,协同作业,以增进友谊。通过各种活动,让双方由“陌生”变得更加熟悉起来,在心理上产生和解的渴望。这是矛盾双方和好如初的心理基础。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学生发生矛盾,双方都有责任。老师吧对方找在一起,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做错的地方,再说说对方错在哪里。错了向对方道歉。当对方做自我批评时,另一方的气也就消个差不多了。借此机会,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双方明白搞好团结的重要性。

四、让学生集体发挥爱的感召力

发生矛盾的双方,在一段时间内心中会很难受,需要其他同学用友爱来抚平创伤。如果集体能不冷落他们,用关怀温暖他们,就会重新激发他们的爱心,努力弥补失落的友谊。

五、交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

如果学生了解化解矛盾的方法,遇事就不会那么盲目,冲动。我利用班会课告知学生,同学之间有矛盾分歧属正常现象,产生矛盾时要冷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要相互谦让,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遇事要三思而行,不能动辄就用拳脚来解决,那只能把矛盾越闹越大,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六、教给班委干部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方法

学生之间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矛盾,有些是芝麻大的小事,如借笔没还,本子撕碎了等,对于这些小事老师每件亲自处理确实时间有限,但不处理又怕事情越闹越大,这时就可以教班委干部如何处理,师提出解决意见,让班委参照解决,解决后汇报结果。倘若解决有困难教师在出面。通过慢慢地训练班委已经能解决很多普遍的矛盾,有时学生直接找班委解决,或班委主动解决,根本不用教师操心。这样即培养了学生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一个班集体是由学生凝聚而成,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产生不团结现象。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日常的教学中、在班会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学会体谅,学会珍惜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学会分享与共处,让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团结、和谐的良好的班集体。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篇2

第二天一早我赶到学校, 从L舍友那得知, L与她母亲的关系不是太好, 母亲不信任她, 在各方面都对她要求严格, 不允许谈恋爱、不允许周末外出闲逛、不允许成绩丝毫退步……L稍微做得不好, 都会遭到母亲责骂。

中午十二点左右, L的母亲与其姨妈赶到了学校, 在与她们的交谈中, 母亲也承认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 但她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结果不仅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反而导致母女关系僵化。

上述案例, 让我认识到, 影响孩子成长的不仅是学校老师的教育, 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 他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替孩子制定好人生计划, 并严格要求孩子不偏不倚地去执行。然而很多子女们并不领情, 就像案例中的L, 面对母亲的强势管理, 她选择了离开, 甚至要断绝母女关系。面对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理性沟通

我们与家长的每一次沟通, 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教育心得, 我们在了解孩子的同时, 也在了解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认可,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 在家长面前多表扬孩子的长处, 增强家长的信心, 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孩子, 配合老师的工作, 所以我们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可以多点建议、少点批判, 对家长和孩子都寄予希望, 以共同探讨和协商的态度去处理问题。面对L的失踪, 她的母亲急躁、焦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老师更应冷静应对, 不乱方寸, 在家长赶至学校的一路上, 我们始终保持联系, 相互沟通事情的进展情况, 安抚家长的情绪。

二、相互理解

我们要做学生和家长的良师益友, 适时改变自身的角色。在学生面前, 我们是“大孩子”, 是比他们更懂得把握分寸的孩子, 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家长面前, 我们是朋友, 他们的孩子就像我们的孩子, 我们有共同的教育对象, 有共同的教育烦恼, 相互间的沟通可以是倾诉, 可以是安慰, 也可以是鼓励。这样的身份调整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顾忌, 学生会因老师的理解, 不再惧怕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会因老师的理解, 不再羞于孩子的不良表现;我们老师也会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支持。面对L的倔强, 我发了条短信, 表示老师愿意与她共同分担烦劳和忧愁, 在交谈的过程中先安抚她的情绪, 稳定后再谈自己的看法。对于L的母亲, 先表示理解、安慰, 后进行批评、指正。在得到双方的认可后再创造条件化解矛盾。

三、搭建桥梁

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时, 老师可以在消除双方的隔阂后为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L答应与我见面后给我提的要求是不希望我将她回校的事情告诉母亲。为了让她信任我, 我安排L的母亲和姨妈先去宾馆休息, 要求他们不要再联系L, 等待她的出现。

L出现后, 我第一时间关心她昨晚的吃饭、住宿问题, 没有丝毫怪罪她的刁蛮任性、不辞而别, 得到她的信任后, 才谈及与其母亲的关系, 她依然很激动, 甚至说要回去与母亲断绝关系, 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空间, 母亲的强势管理让她感到窒息。听完她的倾诉后, 我顺着她的话安慰她, 并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她, 她的妈妈是爱她的, 只是教育方式错了, 希望她能够给母亲一次机会, 再相信她一次, 老师也会帮助母亲改变。

我给L的母亲回了电话, 让她在宾馆好好休息, 给她跟L彼此一个空间, 好好考虑如何缓和双方的关系。第二天我在中间传话, 最终母女俩在宾馆见了面。下午上课前, L的妈妈来电话告诉我, 她们谈得很开心, 关系缓和了很多, 以后也会学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互补教育

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将老师、同学眼中的孩子介绍给家长, 无论优缺点, 让家长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孩子。而家长比老师更容易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 老师也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日常表现。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才能为孩子今后的教育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L的失踪事件后, 她的母亲不再经常责骂自己的孩子, 而是选择和我交流, 经常听取我的建议。同时, 我也更加了解L的个性, 在对她的教育管理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篇3

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只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作为普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班上有些学生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让教师感到很无奈也很伤心,因为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太害怕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这之间就有矛盾。如果发生冲突,尤其是双方都不是很冷静时,班主任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作为一名老班主任,我认为可以如下处理:

首先,稳住双方的情绪,控制事态程度。班主任首先要控制场面,弹压起哄闹事学生。再将两人叫离现场,找一僻静处,分别安抚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情绪,让双方都能尽快冷静下来。

其次,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找到冲突成因。这是必须的,因为你当时不在现场的。为对任课老师表示尊重,应该首先向任课老师了解。再次要向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这也是必要的。还得向当时在场的同学了解情况,并听听学生的看法和分析。这样,就能找到问题所在。一般而言,深入了解情况后,会发现冲突的起因往往都是小事,但是冲突背后的原因却通常较复杂,师生双方可能都有一定问题。

最后,态度鲜明,不偏不倚。在任课教师面前,既要让其知道自己的原则,也要让其理解学生的苦衷;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当然要保护教师的尊严,但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给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合起来整自己。对于恶意伤害教师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而对于因教师处理问题不当造成的冲突,也要委婉指出教师问题,该和同学道歉的就应该放下面子,主动道歉。一般而言,老师主动向学生道歉,不但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形象,反而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学生向老师道歉时,应事先和教师沟通,不要再说过头的话,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批评的程度应适当把握,防止学生刚稳定的情绪再次反复。

班主任工作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篇4

1.为学生创造友好和睦的气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气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班级心理教育也只有在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心理气氛中才能有效进行。

心理教育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种种心理教育措施也才能奏效。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接受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些学生只有先被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只有先被别人尊重,才能尊重自己。所以,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都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要主动接受学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并待之以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情通理达”。

2.为学生做好疏导工作

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正确、及时地解决、疏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

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立班级申诉制度

在班里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我就在放学时和他及时交流。

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转了。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4.教师要不断提高心理辅导能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推动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保健医生,去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解决学生心理“症状”,并且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小学班主任如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 篇5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借助一些材料对个性化的任务进行扮演和模仿,这种模仿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表情等方面,这种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们身临其境的体会角色,有利于幼儿区别善恶美丑,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在游戏中,各种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如何采取正确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矛盾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恰当的解决对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矛盾

一、研究背景

角色扮演是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幼儿通过自己对于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后以模仿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适应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一种游戏方式。目前国内对于幼儿游戏中的冲突行为有很多深入研究,部分教师谈“矛盾”色变,处处避免冲突的发生,担心冲突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遏制一切冲突的发生;部分教师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冲突要采取任其发生发展的策略;更有部分教师会忽视在冲突过程中幼儿传递出的求救信号,他们会把解决的权利全给幼儿。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要较国内更为深入,通过对国外的观点研究发现主要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对于幼儿矛盾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另外一类则认为矛盾发生后不应过快做出反应,要给幼儿以自行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现象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问题的观察发现,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道具材料、角色分配、游戏情境、参演机会等几个方面。

(1)角色扮演上引发的矛盾

大班幼儿主要的冲突体现在道具材料、角色分配、参演机会上,这是由于大班学生对于游戏进行中情节的把握和互相配合有了一定能力,同时关注的重点也从物转向了人。

例如:《小餐馆》游戏中,两名幼儿都抢着拿服务员的服装道具,都想争做服务员,但是都做服务员没有顾客游戏无法进行,双方争执不下,在其他组的小朋友都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表演时他们两个非常着急,但又都不肯让步,最终,其中一名幼儿提出了两全的办法,两人都当服务员,但是一个做收拾碗筷、桌椅的服务员,一个做点菜、烧菜的服务员。

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两名幼儿争着做服务员,从这一点引发了冲突矛盾的发生,幼儿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在游戏演出区域、角色扮演以及游戏所需材料的选择中都有一定冲突发生。(2)游戏进行中产生的矛盾

游戏进行中通常会出现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双方僵持不下就应该有老师介入进行解决。

例如:在家家酒游戏中,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和一个布娃娃扮演的宝宝,爸爸想要带宝宝去逛游乐园,妈妈说宝宝有些感冒不能出去玩儿,二者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后期可能演变成大喊大叫,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介入进行调节就会愈演愈烈,这是,老师介入对学生进行疏导,双方可以先带着孩子去打退烧感冒针,然后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感冒也能更容易痊愈。

在这一案例进行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就是“爸爸”要带孩子去游乐园、“妈妈”由于宝宝身体状况不好不同意,这种按照角色来承担责任的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这种冲突属于游戏进行中的冲突。(3)游戏收尾阶段的矛盾冲突

在角色扮演游戏即将收尾的阶段可能会产生由于游戏收尾不当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发生。

例如:在《小超市》游戏中,A同学正在进行超市收银结算工作,这是B同学自己的游戏工具没有收拾好就到A同学这里来捣乱,A同学由于收尾工作没有做好怕受到批评哭了起来,这就影响了游戏的总体效果。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处理策略

教师对于幼儿在矛盾冲突方面的指导影响很深,在具体的角色扮演游戏当中经常会出现争抢游戏道具、角色选择矛盾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游戏进行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监控,以便对紧急发生的情况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和处理,但在非紧急情况下,教师最后推迟自身的介入时间抑或不介入,这是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教育、实践教育的最好机会,大班学生本身有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对于教师的教育能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介入时间和教育重点。

(一)以角色身份介入

研究表明,角色游戏中矛盾增多与年龄增长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的关注要尤为加强。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不单单担任指导和监督的义务,在一些造成游戏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游戏的发展情况,以某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矛盾,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制止。

例如:同学A与同学B都想担当厨师的角色然而仅有一个灶台的道具,双方互相推搡已经快要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应当充当顾客对两名同学说,我想要A同学制作的凉菜、和B同学制作的热菜,请二位师傅帮我准备,这样灶台自然留给B同学来制作热菜,A同学可以到其他案板来制作凉菜,这样既没有让两名同学放生冲突,有没有让游戏中止,恰当的解决了矛盾冲突。

(二)材料的投放得当

很多时候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矛盾是材料投放问题造成的,大班幼儿本身处在想象力、理解力逐步成熟的阶段,这种合作性质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然而教育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这是投放过多的材料不仅会影响游戏效果,更会由于争抢材料而造成矛盾。要多鼓励幼儿以物代物,重复利用。

(三)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解决矛盾

对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于矛盾的解决以语言沟通的解决方法为主,很少使用肢体动作进行解决,为了能够对幼儿进行友好处理矛盾进行教育应该选举一些表现较好的幼儿或者故事中的优秀人物对幼儿进行示范教育,更好的让学生矛盾从肢体行为向言语行为转变。

例如:给学生发一些玩具,不对玩具的归属作出规定,然后观察学生们的表现,然后从中选举出懂得谦让、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的幼儿,把他的做法和行为分享给其他幼儿,让他们懂得这种做法是对的,能够收到表扬从而树立起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学生。

四、策略实施的收效以及问题后的思考

幼儿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单纯的动作模仿并不满足,他们渴望更具内内涵的角色表演,他们渴望从游戏中找到互相配合和交流的乐趣,这也是幼儿们走入集体生活的过度,然而游戏过程中的争执、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道具的分配、角色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矛盾,利用上述的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矛盾疏导有着明显的收效,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比,多数学生也更能够接受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协调关系的能力和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策略的剖析对于解决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矛盾问题有重要意义,面对矛盾遏制是不可取的,要允许矛盾存在,同时利用矛盾来教育幼儿,培养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然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抽象能力不能运用规范和标准来衡量,只能在学习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更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通过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相互学习、树立榜样、鼓励褒奖等方式来建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大班幼儿要以指导为主,教育为辅,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处理合作关系和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有很大益处。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护士表扬信下一篇:大班动物怎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