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1
识字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各科教学都离不开识字这一基础性的内容。因而, 识字教学历来为我们所重视。这一点,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可看出。它规定: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上述目标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信息:1、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为首要目标。2、识字的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 要求多识少写。3、强调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 又往往存在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读、写、抄, 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 从而使识字教学多是机械的重复, 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而今, 新课程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又加强了整合性, 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也使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指知识字量大, 一年级的识字量达到950个, 是以往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过程中, 缺乏有序性, 大量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 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 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因而, 使识字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要求各种各种高素质的人才。识字教学作为学习的基础, 更应迎合课程的要求, 为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 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规定的教学内容, 做到会读会写, 并能在生活中初步使用。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坚决破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要方法的识字习惯, 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 为今后的自学阅读等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识写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从而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 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阐述给我们传达了很重要的信息, 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就是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深入地研究识字教学: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单一识字的过程中, 不但要学会生字, 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 还要让学生在识字认字的同时, 学会一定的识记方法, 掌握一定的识字技能, 感悟新的识记方式。
一、利用插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 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 加上教师的引导, 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 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自形, 拼对字音, 再“回”到图上, 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二、按字的规律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无论是象形、指事, 还是会意、形声, 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象形字的教学, 可采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认一认”的方法。会意字的教学, 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观察, “会”其合并之“意”。形声字的教学可通过形声字的组词规律进行教学。
三、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 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 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为此, 可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如:拼一拼 (让学生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 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 、画一画 (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把识字和画画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 、编一编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 、说一说 (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 等。
四、充分想象识字
心理学研究证实, 奇特的想象能促进人的记忆。字是死的, 想象是活的, 通过学生充满奇特的想象, 这些原本呆板的汉字, 就会活起来。学生有了奇特的想象, 又何愁记不住呢?不过, 在此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
五、在生活中识字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这就提醒着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在生活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开展生活识字, 从生活的各方各面进行深入学习, 如食品的包装袋、街头的招牌、随处可见的站台的路牌等, 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 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 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 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孩子, 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的能力。应当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 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 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 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2
姚云翠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低年级,中、高年级也同样面临、贯穿着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多识字和写好字的重要任务,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记,机械的抄写,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在路上,看标语,读店牌;看课外读物,都可以识字。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会及时鼓励他说:“你真行!”并问他是怎么认识的。这时学生会说出各种答案:“我是在阅读课外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牌上通过问父母认识的。”“我是看电视时认识的。”等等。我就会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请继续努力!”学生听了,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 1 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再比如,我们教一些形声字的时候,像“球、拍、跳、棵”等字,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去记它们。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1.编字诀或儿歌
编几句儿歌记住一些字,妙趣横生,增强记忆。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碧绿的“碧”王大娘白衣裳,一屁股坐在石头上。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2.猜字谜
教师可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是积极的,印象深刻的。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的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识字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3.添笔画: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例如:“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目、旦、白、2 由、旧、甲、田、申、电”,搞添笔画这个活动,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
4.彩虹桥:出示生字后,分组读出,再分组组词,看看哪组组的词最多。然后各组从组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进行说话。在这种游戏中,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5.找朋友:选择一些同音异形字或准备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的伙伴,心里得到了满足,也充满了兴趣。
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另外,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彼。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生活中识字,处处是舞台
识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里,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会记住不少字;我还会让学生把家里的家具、电器、日常用品等都标上名称,这种方法不但记住了字形,还与实物联系起来了。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3
一、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园地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利园”饼干、“伊利QQ星”牛奶、“立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4
一、创设情境识字
如果教师一味地出示生字, 让学生跟着拼音去识字,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在教学新课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要认的字。如教学《在家里》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 你们瞧, 小芳家漂亮吗?可是小芳碰到了一个难题, 爸爸要小芳把手中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对应的家具或电器上去, 可小芳不认识上面的字, 你能帮帮她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识字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利用新旧知识联系识字
我们知道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了新知识。如在教学《口耳鼻》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日’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口”加一笔, 有的说“白”去掉一笔。我说:“你们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字, 真不错。”又如在教学“本”这个字时, 我问学生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是“木”加一横, 有的说是把“禾”字的撇改成了横, 有的说是把“术”的点改成了横。我说:“你们不仅能用加一加的方法, 还能用换一换的方法, 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学生在欣然接受老师表扬的同时, 又会明白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可以再拿过来用, 初步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结合阅读文本识字
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 每篇课文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 在每次新课开始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 自主认识每课生字条上的生字。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都会问学生:“看看生字条上的生字宝宝, 你们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再问学生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 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去找课文中的生字, 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在学习生字时, 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认读生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让学生跟小老师读三遍, 若小老师读错了, 其他学生可以指出或代替他当小老师。再次, 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其中有个“画”字。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小鸡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知道“小鸡画竹叶……”的“画”指的是画这个动作, 一幅画的“画”指的是图画。我又让学生说说谁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这样的教学, 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让学生明白了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又如《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句:“河面闪着阳光, 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 我让学生打开书本第17页, 读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 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语音不同, 字义也不同。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5
小学教师:宁德富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君子动口不动手” 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中繁琐分析生字相当乏味,没有意义,且耗时大。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干脆避开生字不讲,这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
那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我从实践摸索中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把握识字要求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会认”这个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在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上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单向度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其实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在“四会”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学会“二会”,即“会读、会义”,不要急于要求他们“会写”和“会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反过来,较早阅读儿童读物又能巩固学过的生字。这样的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少生字回生率。
(一)多认少写
这些识字任务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
1、结合汉语拼音汉字,要求认70个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
2、归类识字,要求认105个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采用了多种形式:
(1)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象形字《口耳目》;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特点与规律,还可以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个字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韵语识字。
在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中学习10个最简单的汉字;在《比一比》中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12个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随文识字,要求认225个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除了认识400个字,会写100个字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带读的生字,如《四季》,要求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14个带读字。这些字要在课文的语境中读正确,在语境中大致了解意思,不然将影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要求的达成。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二)认写分离
1、认写不同步。
新教材每课编排的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不同步的。这一课要认读的字中虽然有几个字是笔画简单的,但不一定就安排在这一课写。这一课要写的字有几个是本课的,有几个是前面课文中学的认读字。这是从便于指导写字的角度来安排的,教学时,应单独安排写字指导这一教学环节,按写字规律来指导学生写好字。
2、突出共性。
教材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来安排写字内容的,每一课写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处,目的是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把字写对、写好,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如书写“
七、儿、无、九”4个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坚弯钩”,再从“坚弯钩”引出“横折弯钩”,教师要着重指导相同、相近之处,同时引导区别形近字。
3、体现弹性。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同样的写字要求,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作业的自主权,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自已还想写哪几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
二、结合识字语境
现实中很多老师喜欢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来让学生识字,或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近字或音近字。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环境代替了活生生的语境,因此识字也就成了师生心目中最枯燥厌烦的事了。
(一)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别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还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其字,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如: 辨析形近字
十——土
上——下
大——天 左——庄
右——石
西——两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因此可以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
如:古诗《一去二三里》一文中教师在教完课文后,可以结合课文将生字编成一首有趣地儿歌。
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识字情况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三)在阅读中识字
为寻求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的途径。多少年来,小语界的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总结出许多识字教学的方法。如:注音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入学后能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清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
提早阅读:从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因为学生所学的是母语,母语的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母语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并不需要像学英语那样要从单词学起。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的更多的是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个个句子,让学生认读。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在习作中识字
提早习作:从学生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
写的形式:主要有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用一个词说一句话并将其写下来、还可以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句话等。
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不会写的字,想办法会写,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有些保守。习作方面的要求,只限于说话的训练,几乎没有写的要求。甚至连用词造句也没有。这样的编排,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滞后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如果教材中安排用词造句和看图写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写一两句话,或者两三句话,学生不仅能够做,而且也是愿意做的。因此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写话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学完儿歌《小小的船》一课,课后作业的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像(什么),笔者要求学生在说完后用字写出,写不出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请教他人。
三、增添识字情趣
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识字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
(二)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味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教师所要做好的关键在于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他就像个易碎的瓷娃娃,你的一个不当的眼神,一个不重的呵斥,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以后要再找回就不容易了。
四、开放识字区域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识字总数只划最低限,实行“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开放性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像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做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为了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笔者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一是制作识字卡,将卡片做成各种形状,并经常利用识字卡巩固识字;二是黑板左上角每二天抄录一首古诗,让学生课余读背,从中接触汉字,认识汉字。三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把会认识的字标出来。四是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最后,笔者还把任务布置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带出玩的时候随时利用汉字资源让孩子识字。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笔者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一)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词语
识字教学中常运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等形式来巩固的运用字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时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来积累相关词语。由于一年级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又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较多,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中常常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如《小小的船》,用上“蓝”组词时,学生容易说出“篮子”,这时教师不是简单的否定,可以把“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明白“篮子”为什么要用“篮”而不是“蓝”。这样,既加深了对“蓝”的理解,又在比较中多积累了词语。
(二)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寻找。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次认识了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可以引导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些字。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寻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找到的识字资源:将包装盒挂起来、商标贴起来、剪报粘起来、广告抄出来……在组内、组间交流、互教互学。这样,又一次在多处见面、多次阅读中得到巩固积累,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因此,生活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6
一、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教学
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一年级民族儿童的心理特點,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图片识字法
在一些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民族小学生结合图画认识汉字,从而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如,看“山的图片”识“山”字;看“月牙的图片”识“月”字;看“田地的样子”识“田”字。
2.故事识字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有些汉字结合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习“乌”和“鸟”字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鸟从树上飞下来落到教室外面的窗台上, 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乌”字,急得立刻大叫起来:“喂!怎么搞的?把我的眼睛弄到哪去了?”旁边的一只小蜜蜂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仔细看一下,那个字是你吗?你看到的那个没有眼睛的“鸟”是乌鸦的‘乌’呀!”小鸟赶紧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可不是嘛!都怪自己马马虎虎。这种编故事识字的办法顺应了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3.谜语识字法
一年级小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是“美”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是“回”字。听着小学生轻快的朗读,识字多么轻松、有趣。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民族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汉字,锻炼了思维,又理解了字义。
4.儿歌识字法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
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儿歌识字的方法,幽默风趣,富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体现小学汉语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
5.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我让学生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识字的兴趣会很高。
二、一年级下学期的识字教学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由“机械识记”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我在识字教学时,引导一年级民族学生从汉字性质和构造特点的角度进 行识字,从而有效地建立汉字形与义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1.形声字识字法。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形旁与声旁学习形声字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凉、冷、冻”以及“祝、福、祈、祷”,“袄、袖、裤、袜”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了“三点水旁”、“两点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诉学生“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两点水旁”表示与寒冷有关的意义;“衣字旁”表示与衣着有关的意义,“示字旁”表示与礼仪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两组汉字了。
2.会意识字法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它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尖(上小下大,表示尖形)、晶(三日为晶,表示光亮)、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等;二是异体会意,如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休(人在木旁休息)等。把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3.归类识字
从汉字的造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即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要认识的“钢、钉、钟、铃、铜”都是形声字,都带有“金”。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金’的字,都跟金属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认那些字带有“金”,然后进行了效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五步走 篇7
一、自读生字卡, 为识字做准备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储备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识字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对全体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别。因此, 在读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卡, 会读哪个就把哪个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然后放到一边。这样一来, 既帮教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水平, 又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范读, 听读识字
学生读完生字卡, 教师范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 特别要注意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 学生在听读时, 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
三、多种方法, 自主识字
读了生字卡, 听读了课文, 学生会有一种自己想读书的愿望, 这时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当然, 学生是不会读通顺的, 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 这样他们为了能自己把课文读好, 会有一种主动识字的愿望。此时, 教师应发动学生想办法去认识那些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娃娃”。学生想到的方法有:读生字条中的拼音;到生字表中去查;向同学、老师请教;根据句子或字形猜测。学生自学完毕后, 还要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这样, 既反馈了信息, 其他同学又认识了一遍生字。
四、重复再现, 利用多种形式识字
1. 与字娃娃捉迷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稍微创设一下情境激发学生去课文中找出生字。比如, 调皮的字娃娃们很喜欢捉迷藏, 看它们藏到了儿歌里, 你们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它们吗?
2. 把字娃娃送回家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看看学生脱离拼音和句子, 是否还能认识生字。学生读出字音后再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在这里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如:字娃娃们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户外活动, 玩的时候很开心, 可是想回家时却迷路了, 让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
3. 给字娃娃找朋友
给字娃娃找朋友就是生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 理解字义。教师可以说:字娃娃悄悄地告诉我, 没人和它们玩儿, 它们很孤单, 若是能给它们找个朋友, 它们就高兴了。哪列小火车愿意带它们去找朋友?
五、课外扩展, 巩固识字
这一步是在讲解完课文以后, 把生字放到陌生的环境中, 看看学生是否还能认识生字, 既巩固识字又加大课外阅读量。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小短文或是教师自己根据生字编写的短文、儿歌等。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时, 我仿照课文写了这样一首儿歌, 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小猴的梦
小猴爬了一天树,
大树妈妈怀里睡。
树上叶子落下来,
为它盖床绿叶被。
池塘唱起摇篮曲,
风儿又把摇篮推。
小猴做了个甜甜的梦,
甩甩尾巴咂咂嘴。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8
一、识字课教学现状
一年级识的老师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要花很多时间培养和关注学生听课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接触学校的时间不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而且学生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些客观因素是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际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时下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 识字课,以“写”代“识”
教师认为多写多练,掌握得才牢靠。老师授课之后给学生设计了大量书写练习的作业。练习本编号反复书写,甚至对一些二类字,只需要学生识记的字,教师也强制要求学生记忆,并坚持认为手写一遍的效果优于“嘴过千遍”。
2. 识字课识字方法多样,耗时耗力,老师学生疲于完成
这些课上老师普遍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比较踊跃,最感兴趣的是编故事识记,但是这类课教学任务往往完成不了,要么只完成识记没有书写练习,要么书写也只是以点带面,浮光掠影。
3. 识字教学时间被课文阅读挤占
识字教学无法落到实处。教师在语文阅读与识字教学所占比重孰重孰轻两项内容间“纠结”,这就导致识字教学经常面临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一年级学生现状及识字课教学目标分析
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与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明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1. 心理特点
(1)过于自我。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任性、不听话等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随意打断同学发言,在言行方面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2)天性活泼,对于游戏十分热衷,并且大多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极佳的可塑性。
(3)问题多。小学生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表现为经常提问、对周围变化十分敏感。但是,他们的热情往往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消散。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一会又驼了。
(4)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学习有什么用?一年级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逻辑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再如,教师叫他复习功课时,他却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或者一听到其他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2. 认识和记忆特点
就认识过程而言,一年级生和学前儿童存在相似点,比如,二者的认识均带有无意性。然而,在教师的影响与帮助下,他们正在逐渐朝着有意认识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的记忆依旧以形象记忆为主。
3. 注意的特点
(1)注意范围狭窄,在他们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对于周围的其他事情感觉是非常迟钝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不会分配注意力,很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写,而是应在保证其听懂的前提下,再要求他们尝试着写。
(2)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年龄原因,一年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思维活动脱离目的任务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窗外的人吸引,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情绪变化快;很容易产生疲累感;自控能力差;对环境敏感;经常模仿他人;思维直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给出四点建议:(1)教师不仅要注重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2)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又要保证综合性的体现。(3)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4)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课标明确表示,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在识字教学方面,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首先,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教学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并认识一千六百个汉字,掌握其中八百个字的写法;三年级和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教学要求是提高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并使他们认识两千五百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一千六百个字的写法;五年级和六年级属于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是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使他们认识三千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两千五百个字的写法。可见,课标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课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这个能力要求是随学生年级增长而逐步提高的。
三、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众所周知,只有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才属于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究竟何为有效策略?下面我将结合一节具体课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课堂实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3期作者:马蔷,郑宇)进行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数量与其需要掌握写法的汉字数量是不一样的,对于识字教学的要求可归纳为多认少写,并且课标还强调了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教育,尽量做到识用结合。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识字课,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对教学任务把握得比较好,成功地将任务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 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经验可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识字并不难,但忘记也很快。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在这节课上,教师以生字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识字方式,其中包括看图识字、读音识字等,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记忆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2. 将引导发现作为侧重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字,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其学会独立识字。由于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认识比较全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如,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如,教师在学生对蜻蜓以及蜘蛛等生字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引导他们尝试利用形声特点来识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 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在读儿歌前,教师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教会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前提下,还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借助鼓励学生说话练习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化。比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这种做法使学生从练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使其产生了成就感,这对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9
一、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 笔者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已有识字基础及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在被测的100个字中, 认识1~20个的占18%, 认识21~40个的占20%, 认识41~60个的占27%, 认识61~80个的占23%, 认识81~100个的占12%。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首先对学生用A、B、C为标识进行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隐性分层。但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多角度的, 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按学生现有识字量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有无家庭辅导条件和课外拓展能力等, 将学生划分成A (优) “生字不生”型、B (中) “生字快熟”型、C (差) “生字还生”型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动态的) 。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4人, 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 各小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同。这样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 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 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
当然, 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 是教师在心里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动态分层, 有目的地鼓励学生逐层递进,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异步达标”的策略, 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要求当堂会认, 有的要求当天会认, 有的要求当周会认, 使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提高。当然,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 分层也应该作动态调整。
二、依据识字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 即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 根据每篇课文所出现的识字要求, 理出生字结构的繁简与难易, 理出哪些生字对了解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分别安排好整体认读、结合语境、指导书写及训练巩固识记的字。一般来说, 整体认读识记的字, 其笔画简单, 有规律可循;而结合语境识记的字, 有助于对课文的了解与运用;而指导书写或训练巩固识记的字, 要求更高, 要学以致用。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一课,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有11个, 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字形的结构, 整体认读识记5个字:聪、活、泼、眨、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2个字:忽、然;而在训练书写时指导重点识记4个字:总、以、主、意。这样的目标分层, 既对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读认知, 又在分层中有所侧重, 降低了学生的识记坡度,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体引导学生认读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字的记忆方法, 教师则侧重引导对“聪、活、泼、眨、如”这5个字的识记。由于字的结构简单, 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来交流识记方法, 优生补充, 教师引导。如“聪”的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联系生活识记;运用加法识记;运用结构识记;运用意义识记。耳朵会听, 眼睛会看, 嘴巴会说, 心里会想, 就是聪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提高识字的效率。
又如,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的“忽、然”这2个字, 采用学生互补的方法。出示课文句子:“忽然, 松鼠眨眨眼睛, 想起来了。”让C层次的学生读句子后联系前面第一段说说:松鼠在什么时候想起了什么?全班读第一、二两段。再让B层次的学生说说:刚才它的心情怎样?正在高兴的时候, 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依据字的结构联想记忆:一下子想起或出现, 人心里一惊一急。所以你看“忽”是心字底, “然”是四点底, 这四点底可是“火”字变来的。最后让A层次的学生深入说说:松鼠急什么?还可以依据情境及其联系生活场景说句子。
再如, 要求书写的4个字“总、以、主、意”的识记, 重点让书写工整的学生引领, 交流书写过程, 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识字。这样的分层分步识字, 学生在整体中认读, 对生字有一个认知, 再在文、句、词等不同意境中观察、发现, 运用方法认读、识记, 学生学得有情趣, 记得也牢, 同时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识字, 实行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发挥主动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得知识、习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在分层训练时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 互相取长补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相应的提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不同数量的“拦路虎” (生字) , 因此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记, 把自己读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做上符号。A层次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识记, 在掌握读音后进一步拓展记忆字形和进行组词练习, 让他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增加扩词的数量, 并且选择自己所组的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基础知识, 而且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满足了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无所事事、浪费时间。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的方法反复识记, 掌握读音后再作深入学习。听读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可以向A层次小伙伴请教。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各层次之间也有了互动。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一部分不够自信的C层次学生, 笔者会请他们“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因为降低了难度, 渐渐地, 这些学生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如果他们读对了, 再请他们大声地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样一来, 这些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了成就感, 眼睛里也会闪现出自信的光芒。另外, 对于B层次学生, 笔者提出的要求是拼音、生字与词语三结合, 确保准确无误。这样帮助他们夯实了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为B层次学生的上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 照顾到了各个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对语言文字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识字教学的分层,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自己学习成果的目的。
当然, 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C层次学生对学习有困难、不够自信,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A层次学生成绩好、自信心强, 可以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说说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篇10
一、用好方法,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新课标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师用编儿歌、顺口溜、念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些方法中,有的过于繁杂难记,有的没有尊重字理。如有教师教“闷”字时,编口诀:心入门,闷得慌。将形声字解说成会意字,既不符合科学,也制约了学生对“们、问、闻”等字的理解。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方法选择上首先要尊重汉字特点,以科学为前提,兼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还要简洁。
1. 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善用方法
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教学前三种造字法产生的字,可用联想识字法,形声字则可用音、义分析法来识记。
一年级课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如山、水、土、川等,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形状,画出与字有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记忆,这是象形联想。
掌握一些象形字后,识记“歪、尘、尖”等会意字时,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就很容易入手。“不”“正”即“歪”;细小的土为“尘”;上“小”下“大”就是“尖”……用一句口诀就能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时,先讲偏旁意思,再理清各部分之间的事理关系,归结出的就是字义。
指事的字不多,常见的有上、下、三、本、末等。教学时,可用指事联想法。比如:教“本”字,先说明“木”在古时表示“树”,要表示树根,就在“木”下加一横,这是“本”的原意。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本”,又见识了古人的聪明。
形声字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类字,音义分析法能起很好的作用。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形声字的读音较易掌握,形旁的表义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如“也”加“亻”成为“他”,问:“这个他跟什么有关?”依次加上“土、马、氵”,先说字义再组词。
2. 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巧用方法
汉字是画、是故事,汉字有形、色、味。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宽广的联想,是进行识字教学时编儿歌、谜语、口诀等的前提。基于前面提到的尊重字理,教师若拿捏不准,可从字形入手。
有些字适合编顺口溜或儿歌。“碧”的部件、笔画较多,可编口诀:小王和小白,坐在大石头上晒太阳。学生 记住口诀 ,也记住了“碧”。有的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善”:小羊拿出两块糖,一口把它们吃掉了。师回应:“哦,善良的小羊也喜欢吃糖!”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易错字。
有些字适合编字谜。如:一人在树边打瞌睡——休;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谜猜出来了,字也会写了。字谜要根据字的特点,以简单形象为主,避免故意出难题。
3.根据形近、同音字的特点归类教学
一年级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形近字、同音字,教师要在课堂上用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识记、巩固更多的汉字。
(1)比较辨析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清楚认识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及组合。在教学形近字时,要引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理性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在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中出现“喝”和“渴”,人用嘴巴喝水,所以“喝”左边是“口”,人口渴时需要水,所以“渴”左边为“氵”。这种方法简单又理性,适合用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
(2)学课文编韵语
在一年级 下册《识字4》学习“驰、地、他、池”四个字时配韵文: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琅琅上口的韵语使学生快速记住了这些字。学习“灯、盯、叮、钉”这组字就能模仿这种方式:有了火能点灯,有了眼盯着看,有了口叮咬人,有了金属做钉子。
此外,“一字开花”也是好方法,一个汉字,学生通过观察、识读、辨认、思考后联想到相关词语、句子,通过交流,达到由字到词再到句的训练效果。
二、多管齐下,写字教学轻松规范
“方块字”的说法体现出汉字的端庄之美。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规范、端正地写字,长远来看,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汉字的书写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但是,不小的书写量、高度要求的规范性,都是学生练写中的障碍。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写得规范呢?
1.儿歌对答,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
活泼的儿歌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通过“儿歌对答”代替枯燥说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课堂书写开始前,“对歌”先打头阵:
师:身正——
生:肩平、足安。
师:看书写字——
生:三个一。
学生一边应对,一边自觉快速地挺起胸脯,摆好写字姿势。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提醒、纠正。“儿歌对答”,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有趣。
2.用田字格,掌握字形、结构、比例、笔顺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系统发展不全面,难以发现事物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字形复杂的汉字较困难。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示范字,包括字形、结构、笔顺及各部分的比例。让学生理解,字的结构就如一个人的头、颈、躯干、四肢,比例恰当才协调。书写前要学生先观察字形,看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观察其他笔画的位置,最后一笔一画照着写。
3. 发挥想象,掌握笔画中的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活化汉字,使字形“深入生心”。
教学《江南》中的“鱼”字时,有学生把“ク”写得很大,盖过了“田”,显得头重脚轻。笔者引导学生把“鱼”字想象成一条鱼,“ク”是鱼头,“田”是鱼身,“一”是鱼尾。问:“鱼一般是头大还是身体大?”生答:“鱼身大。”追问:“若鱼头大过鱼身,感觉怎样?”同时在黑板上故意写个不规范的“鱼”字。学生哈哈大笑,说这肯定是条怪鱼。再趁热打铁:“我们可不能写出怪鱼来。”顺势把学生的视线引至田字格,仔细观察,“ク”中的“フ”要对齐“田”中间的“丨”。这样的讲解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写出的“鱼”就端正、美观。
教学“燕”字时,有冒失鬼喊:“上面是草字头。”“真是草字头?你见过头上长草的燕子吗?”大家纷纷摇头,说:“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短横。”简单的反问让学生迅速把脑中燕子的形象和眼前的字形联系起来,达到正确记忆字形的目的。
教师指导书写时,观察越仔细,重难点笔画讲得越清楚生动,学生记得就越清晰,有利于提高书写技巧。
4.善用评价,让激励使学生的热情更高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的每篇课文都有10个左右的生字,书写量不小。练习次数增多,学生的新鲜感就会慢慢消退,产生懈怠甚至厌烦心理。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及时表扬鼓励,才能让学生的热情持久。课标规定每天语文课中要有10分钟书写练习,这给了教师好机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好字立即表扬:“你的描红真入帖!”“你写的跟字帖几乎一样,佩服!”总结时把好作品投影展示,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受表扬的学生更坚定了写好字的信心。展示机会要兼顾全体,即使有的学生只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也要表扬,慢慢地就会写出更多好字来。
让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更快乐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02-01
每逢一年级新生报到,总可见这样一幅图画:年轻的爸爸妈妈牵着即将就读一年级的孩子,边走边躬身叮嘱:“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孩子不断地点头,一脸的稚气,一脸的童真,我想在此时,在孩子心中,在小学读书应该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儿吧。
但孩子们不懂,从他们跨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他们的生活不再是游戏,而是肩负着学习的重任:学拼音、记生字、背课文……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吞噬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一种叫“厌学”的东西悄悄爬上他们的心头。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当我不只一次地目睹孩子们这种令人心痛的变化时,我感到深深的内疚,我想如何根治孩子们的厌学心理应该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学习时首要深思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爱动,他们在感知、理解记忆、思维方面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记得《教育心理学》中还特别提及小学儿童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关,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对于孩子们学习上如此突出的特点,我想何不把枯燥的课堂学习演变为他们快乐的童年,于是这一学期我便努力尝试一段时间的趣味教学,收到一些喜人的效果,在这里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例,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做法: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一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协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同时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例如,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清,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等。识字教学的趣味游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了,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手拉手、交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上生字头饰,并把它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教师还可以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宇,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3.摘苹果: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4.钓鱼:
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5.猜谜语、说儿歌:
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
6.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
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同看哪组词说得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采用激发儿童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多识字,鼓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如,《画》一课中要识的字多为反义词,我把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 的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又如《操场上》一课.识字类型为体育器材和体育动作,我课前准备了足球、拔河绳、皮球、横竿等。上课了,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认识这些体育器材,再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用实物演示法认字。像一些动作词拍皮球、打篮球、踢足球、跳高、跑步等,也让学生主动参与,用相应的形体动作帮助记忆生字,然后用生字卡片矫正强化,我称之为“亲身体验认字法”,这样做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悦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识字教学如果没有组织好,教师不停在讲台上教,学生不断在讲台下读,这样师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学中,要不创新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觉得识字学习轻松,有趣,乐于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振会.让识字成为简单快乐的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年04期.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篇12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开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使他们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出来的,学生回忆思考后明白,要多放颜料少放水颜色才能鲜艳。
其次,体现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针对学生忘带工具的问题,我加强小组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如果没带工具时希望别人怎么做?他现在没带工具我能做些什么?换位思考问题。这样学生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多做些,能力弱的学生少做些,人人都动手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请教别人,教的学生只讲自己的理解,而不替对方做。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会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全员参与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讨论?首先讨论要有目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说来,讨论的内容很多来源于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美术知识结构相对松散,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全面深入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以是告诉学生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能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能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洞,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而且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喜欢读故事,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我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交流。其次讨论要有方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当然老师与同学的合作要诚心,不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着重商讨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做到各抒己见,学会博采众长。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总之,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美术的宽松环境。因此,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合作学习,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走近美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王大根著.美术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王建林,陈朝峰.美术课程标准学习的几点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3,3.
[5]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J].中国美术教育,
做研究型班主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付条录
(陕西省安康中学,陕西安康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日益活跃。班主任的工作很普通,但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班主任的人格学识足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辈子,甚至班主任的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什么领导比班主任更能对一个人产生这样深刻而又持久的影响。班主任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教坛新秀,还是年富力强的沙场老兵,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学生,工作总是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班主任要强化教育研究,研究班级,研究学生,研究管理规律,以“与时俱进”的心态来开展每一项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或者成人的感受简单灌输给学生,形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这不仅没有“教学相长”的作用,反而易导致“师生对立”的倾向,甚至导致师生“反目成仇”。这岂不是对教育的讽刺?班主任如能沉下心来,潜心做研究,管理有的放矢,班集体精神振奋,学生意气风发,我们的教育就能充满阳光。潜心教育研究,方能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而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灭火式管理方式。一个具有高超驾驭全局能力的班主任应抓常规管理稳扎稳打,抓重点工作不遗余力,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善后及时。教育呼唤改革,老百姓期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期待有一支善于教育研究、善于驾驭全局的班主任队伍。
一、研究新时期中学生的普遍特征,做到应对自如
“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今学生的代名词,其诸多特征被浓缩在这一名称中,透射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惑、挑战乃至无奈,其“温室”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目标极不相称。当今学生的物质条件的优越与理想信念的淡薄,形成极大反差,手机、MP3、MP4、电子词典、电脑、名牌运动鞋、电动摩托车等,一应俱全,一个比一个高档,大有攀比之势,相当一部分学生嫌集体宿舍拥挤,到外面租房住,还有的要家长陪读。“勤工俭学”这个名词对他们好像有些过时,家长认为自己成长时吃的苦够多了,现在条件好了,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况且只有一个孩子,厚爱非他莫属,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倾向,削弱了学生自食其力、发奋成才的斗志,使其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仅不珍惜大好的条件,反而学习动力不足,过着消遣式的学习生活方式。每年开运动会的时候,广播里传来最多的是寻物启示,或招领启事,丢衣服,丢校牌,丢号码布,丢手机,丢MP3的事件时有发生。平时穿衣吃饭不注意,感冒、拉肚子的请假条司空见惯,不接受批评的大有人在。学习上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稍复杂的数字运算都要用计算器,教辅资料一大堆,“教材全解”、“兵法宝典”之类应有尽有,部分学生完全成了下载现成答案的高手,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演算的良好学习品质荡然无存。学生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确实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度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在课本上出现过几次,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
也是五花八门,但有关规律的内在联系方面的知识,则少之又少,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在诸如自立自强、刻苦学习、诚实做人、服务社会等核心价值观形成方面还十分薄弱。加之安全压力大,班主任不敢轻易组织活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室外活动少得可怜,使学生丧失了经受日晒夜露、风吹风打的锻炼机会。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形成反差,一厢情愿式的教育方式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显然,当今的中学生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大不一样了,这不是学生本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班主任没有理由埋怨学生,应抛弃“看不惯”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疏导,可适当增加一些限制,少一些不准,少一些放任。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现状,但可以实实在在地影响一个班级,影响学生的未来。
二、深入研究班级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面对一个新的班集体,作为一班之长的班主任,将以怎样的姿态将学生引向前方?怎样才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奋进的班集体?怎样打造班集体的特色?怎样实现集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怎样实现求知与做人的双赢?这些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需要班主任逐一去破解,去探究。能否破解这些问题,关键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熟悉程度如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对地图的熟悉,对敌情的熟悉,创造了一个个克敌制胜的奇迹。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复杂又隐蔽,不深入了解,难以取得第一手可靠资料,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我现在教的高三四班,是从高一开始接手的,学生特别活跃,喜欢发言,但准确率不高,喜欢听,不喜欢动手。针对此种情况,我提出了班训:严谨做事,宽以待人。治班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围绕高三升学这一重点,力争形成“动脑动手抓学习,日积月累创佳绩”的班级特色,并在全班展开了讨论,丰富班级名片的内涵,形成共识,付诸行动。过去的两年,由于我对班级研究得较深入,我班在高一高二的考评中名列年级前茅。我对于现在的班级依然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三、研究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做到行之有效
管理是一门学问。在古代管理是指拿钥匙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见方法的重要性。如何使班级、学生按照班主任的意图健康向前发展?说到底是,班主任将管理意图以何种方式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乐意接受,切忌一味的唠叨或者高压,或者将矛盾激化,或者将学生的错误转嫁到家长身上。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作了如下尝试。
1.晚自习前的40分钟,要求学生自习。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坐在讲台上,一面陪学生,一面备课作题,可谓一举两得。事实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其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推荐阅读:
乡村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12-0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设计07-13
识字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6-20
《识字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0-01
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06-28
小学低年级多样化识字的教学心得07-31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11-14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案07-13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2、口目耳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