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2024-06-28

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精选8篇)

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篇1

内容摘要: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使孩子有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那将是最有生命力的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应该跳出单纯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圈子,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让每一个汉字富有内涵,充满生命活力。这样,就会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动态化,让所学的汉字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篇2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宁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三、主动探索——“创造”中学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指导识记生字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吗?”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如: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雨”字,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又有的小朋友说“我在家里,通过窗子看下雨,¨就是窗子。”小朋友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说得多棒。演一演:如“看、着”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我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想办法辨清楚,有个学生这样记的: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匕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问“着”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指头伸上头去了。编一编:顺口溜和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好记,比较受欢迎。例如学习“力”,我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宁一撇写出头变成“力”,让学生编顺口溜。

四、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五、开发资源———“生活”中学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出现,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整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识字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生活即是识字时”的观念。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走进班级、班级名、课程表、伙伴名字等都成了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材料。

六、注重评价———“激励”中学

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辟“识字园地”。在墙报上开辟出识字园地,把学生课外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是自己认识父母写下来的,也可以以画画形式记录下来的。建立“识字档案袋”。学生认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会渐渐遗忘,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制作了“识字档案袋”。将每天认识的字,课外收集到的商标等装入袋内,每周将字卡拿出,采用全班交流或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认识上面的字,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汉字。

让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篇3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识字,降低难度。根据课标要求,小学生识字量要达3000字左右,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汉字1600至1800个,会写800至1200个。低年级的识字总量是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0%以上,这对一、二年级的六七岁孩子来说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综上所述,识字教学的成与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成与败的关键。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识字任务,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摒弃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让语文识字教学焕然一新,不再枯燥乏味。

一、巧妙放手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所以,我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从不离开课文,特别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巧妙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的生字时,由于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字形结构或部件较特殊,我都不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而是重视整体认读,根据学生喜欢读诗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借助拼音充分自读课文,巧妙地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想各种各样的巧妙的方法自主识字。如:“曾、迈、觅、需”等字,他们就会利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识记;“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他们用同偏旁归类法识记;“锋、瓣、荆、窝”他们就用形近字进行换偏旁或换部件的方法识记。这样根据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体验识字成果的快乐。最后再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纠正字音,学生便能很快地记住生字。这样,识字教学不仅能变难为易,而且充满趣味和快乐,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活动,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巧设游戏识字

美国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可见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符合儿童好奇、爱玩的特点,也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玩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因此,对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的,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巧设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的识字方法识字。如“接力赛”游戏:四人一组,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学生在生字卡片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学生说出或读出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词、句,第四个学生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或说一句话。又如“找朋友,对号入座”游戏,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一课时,我先把运动项目的图片和写有相应“跳高”、“拔河”、“拍皮球”、“跑步”、“跳绳”的生字卡片分别发给学生,然后让拿着运动项目图片的学生找拿着相对应生字卡片的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一起演示一下这种运动,再读一读。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比一个演得好。这样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就与快乐的游戏融为一体,老师在有意识的游戏中教,学生在玩中有学,学中有思,寓识字教学于游戏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不仅在文字游戏中身心愉悦,而且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活动,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三、巧编字谜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具有好奇、喜欢猜谜的特点。为了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把谜语和识记生字结合起来,除了把一些字编成浅显易懂的谜语外,还引导学生在念念、想想、猜猜中识字。如:“可怜的鸟儿没有眼睛——乌”、“三个小不点儿拜寿——涛”、“晒作业本——显”、“两个小矮人一起坐在土堆上——坐”、“一口咬断牛尾巴——告”……这样猜谜识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既学得快又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抓住某些生字的字形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自己动手学着编字谜让同学猜。例如:在教学“闪”字时,我先引导学生把这字拆开成“人”和“门”,然后走出教室从外面走进来,学生就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人走进了门”。把编字谜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就会举一反三,在学到带有门字框的字时,就会很快编出:“一匹马闯进门——闯”“心被关进门——闷”。“人才进了门——闭”“口进门——问。”再如“两座山——出”、“一人一半——伴”、“王先生、白先生并肩坐在一块石头上——碧”、“大王要离开,透明物质任你猜——璃”……学编谜语,不但让学生认真地分析了字形,抓住了字的特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创造性,大大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在轻松的气氛中识字,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四、巧设情境识字

创设情境的识字教学活动,不仅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而且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第十五课《画风》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中的姓氏在课文中出现时,我顺势提问:“我和这三个小朋友中谁同姓?”生:“陈丹。”师:“什么丹?”生:“陈丹。”师:“什么陈?”“耳东陈”。还有教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吴”字时,我问:“咱班的数学老师姓什么呢?”生:“姓吴。”师:“什么吴?”生:“口天吴。”这样,寓识字教学于师生对话情景中,使学生有亲切感和新鲜感,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使课堂里充满生命气息,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识字效果那是没话说的。

当然在识字教学中,还有许多识字教学方法,比如:拆字法,对于合体字多数可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帮助记忆生字。如:鱼、羊——鲜,三木——森,三口——品;编儿歌、顺口溜巧记生字,如:“水”边有“骨”头,摸着光溜溜——滑;“总”到“耳”边,听觉灵敏——聪;大“王”有“令”——玲;一“木”立“弟”旁,上高它帮忙——梯……这样编成的识字儿歌、顺口溜,形象生动,学生喜读易记,效果好。此外还有比较识字、归类识字、借助实物、图画识字……

让小学拼音教学活起来 篇4

摘要: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拼音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音乐、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拼音教学

教学方法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集中注意力。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怎样使一年级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会拼音呢?

一、根据记忆规律,反复巩固

学生学拼音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记忆规律,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反复巩固,在学生还没有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巩固。如:先把拼音和字写给儿童看,读给孩子听;要求儿童在拼读的同时重复描写;要求儿童按照样本写拼音和字,同时边写边读。学生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的,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孩子们边听边读。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再适当正音。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二、寓教于乐

1.儿歌。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强化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的发音,小人砍树ei ei ei,小人倚树睡一夜。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小鸽子g g g,小草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利用歌诀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识字。

2.游戏。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教学“ai ei 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象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比如:教学“d t n l”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营造放松的学习环境

在拼音教学中,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yǐzi hēibǎn zhuōzichuānghu jiǎngti 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 shī hǎo!”、“duì bu qǐ!”、“xiè xie!”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获取。

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市、区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班主任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培训中,注意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与实践,以主体身份主动投入到培训中,增强培训效果。

五、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得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篇5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起来,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什么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也得归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说没有顾及到不出彩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态度。我们一旦擅自拔高了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的考量,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地顺利开展。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情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浙江省著名的科学教师邵锋星在教学《水和水蒸气》时,离上课还有三分钟时,老师走上讲台,问学生当地有什么名胜古迹,随后请小朋友选择一个景点,用湿巾把名称写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上课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写在黑板上的字,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亲眼目睹了用湿巾写的字

由清晰逐渐淡去,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全过程,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一个简单的课前热身,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了无痕迹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于利用情意需求,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全新知识体系中形成乐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可能对探究对象在启始阶段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对这种情况,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来欣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同学间的认同和肯定,获得成功感,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执教《空气》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这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空气的了解,然后给学生一个保鲜袋,再让学生玩玩空气,通过玩,再发现空气的特点,并且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提问:关于空气,你们还想研究什

么?这样一引导,学生的思维很散,他们会提出一些比较肤浅而且不值得或是根本不需要探究的问题来,那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上时间浪费了不少,可是真正想让他们探究的问题没有提出来,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位老师在大家交流了对空气的发现后,又拿出一个汽球吹给学生看,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然后又拿出一个饮料瓶,把汽球放进瓶子里,并且套在瓶口上再吹,但老师没有马上吹,而是问学生能不能吹大,大部分学生都说能吹大,然后老师请学生上来吹,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一样,这个时候这位老师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便产生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由此开始。

二、让学生进行充足的有效的探究。

比如在教学《饮食与健康》一课,我引导学生在组内、班内分两个层次来统计喜欢吃的食物,观察统计结果,思考、讨论是否最喜欢吃的食物就含有所有的营养,促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哪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食物要均衡、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统计中的每一食物又可以为分类作准备,分类就可以分析每一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因此,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心统计,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这样铺展开来,挖掘下去,充分展现了这一活动的价值。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火花,有了很多的收获:知识上、方法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做的充足时间。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去尝试,还要尝试错误,其间,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地发展,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顿悟。这一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设计探究活动的时间,如果设计得恰到好处,教师就没必要“快点”之声叠起,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探究的实效性。

三、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点拨,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现在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出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教学现象。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方式来调控课堂,也可以用时间来调控。记得看章鼎儿老师在上《橘子》一课录像课时,学生在剥桔子,数橘瓣,挤桔汁,尝橘水后,已经兴奋到停不下来的程度,这是,只见章老师不慌不忙的拎起一盏自制的点燃的小橘灯,静静地伫立在同学面前,慢慢地同学们都被章老师的小橘灯吸引过来,教师不用一句话,控制了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力和智慧。除了调控,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导也影响着探究的有效性。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的方法,择清思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于不同的指导,甚至手把手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效性。这样做并不违背自主性的原则,小学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成功,期间不论教师给予多大的帮助,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都会非常喜悦。如果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探究目的不明确,甚至偏

离方向,导致探究失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探究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教师的有效调控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金手指”,确保探究活动有序、高效的展开,使课堂充满智慧,才不会和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离”。正如有人所说:“知识,只是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6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堂以“情”为首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 ‟”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7

一、充分备课, 为活跃课堂提供前提和基础

因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 同时学生的个性也比较强, 所以,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这些内容, 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充分地备课, 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进行细致的安排, 才能够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同时, 也只有教师把教学内容真正地吃透, 才能够很好地应对在语文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 才能够为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正常的开展。保证备课的效率还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为活跃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情境, 开展快乐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够激发其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使其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应该努力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再努力学习语文的基础上,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些小兔子的照片, 还可以是一些关于兔子的电影, 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自己知道的关于兔子的内容, 如兔子喜欢吃什么, 自己是否养过兔子等, 通过这些问题, 能够让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进入一种兔子的情境中, 学生对于兔子这个话题也就会更加感兴趣, 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学的效率, 保证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 引导其开展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才能够很好地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所以, 教师需要把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空间,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阅读和理解, 从而更加高效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 开展自主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 在学习《黄山奇石》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己研究文中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 同时涉及到了哪些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 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 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 所以课堂也就自然“活”起来了。

四、鼓励学生, 通过积极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 鼓励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抓住每个机会来鼓励学生, 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应该表扬学生。给与学生更多的自信, 使其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自信去获取语文知识, 同时,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使学生课堂能够“活起来”, 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不能够用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 同时, 也不能够使学生过于放松, 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 教师首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使自己有能力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好的保证。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该尤其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鼓励并且引导学生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努力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给学生更加有益的启蒙性教育。主要就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旨在能够帮助小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吴中玉.试探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策略[J].新作文, 2012, (02) :18.

[2]李新玲.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小议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0) :94.

[3]赵春琼.注重技巧,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4, (Z5) :69-70.

让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篇8

一、打造交流氛围,提高交流的热情

学习氛围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全体成员学习的动机、兴趣、动力、态度等的综合体。良好的口语交流环境,有利于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同学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交流的效果。

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因为环境发生的变化,校园环境、同学、老师一下子都变得陌生,会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不敢主动表达和交流,总怕自己会做得不好。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和交流的氛围,提高孩子们主动表达的意愿。在课堂发言和交流时,教师要多点耐性,多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于他们出现的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积极表扬、及时鼓励,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对于孩子们在表达和交流中出现的“毛病”,教师要正确认识,允许孩子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并为他们指出错误,从而推动孩子在知错、改错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在课外,教师还要多与孩子们交流,蹲下去与孩子们谈话,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打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孩子们大胆进行表达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孩子们表达的热情。

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增加交流的情趣

李吉林先生曾说:“语言的发源地在具体的情景之中。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推动语言的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交流环境比较狭窄,往往活动在少数玩伴、父母亲等之中,而在课堂的大环境中,往往是甘当“留声机”,大多都不愿表达,或无法自如地表达。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交流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主动交流的机会,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动力。

在新生入学时,《自我介绍》课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机会,但如果只叫孩子们站起来说说自己,往往都会无话可说,仅变成报名字的课。这时,老师可以把介绍课创设为交友会,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接触中自由地交流。教师把孩子们带到精心准备过的教室,出示“交朋友”的交流主题,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让孩子们快乐地与他人交流。在这样的游戏式的交流情境中,孩子们能很快地聚在一起,主动地介绍自己的特点,很快地熟悉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交流的主动性提高了。

不过,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对于个别落单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对于孩子们交流的方式要给予恰当地指导,以促进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开展各种交流的活动,打造活力交流课

小朋友们都有好动的天性,通过开展有趣、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使孩子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交流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激发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动力。

在上《找春天》这课时,我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孩子们自由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快乐地感受着春天,那桃红柳绿、青青绿草、湛蓝天空、明媚阳光,都是话说春天的好题材。我让小朋友们围成圆圈,紧紧挨着坐在一起,指导孩子们进行交流活动。如,挑选几个孩子作为小记者,拿着“话筒”采访周围的同学。在这样的对答中,孩子们把对春天的直接感受都表达出来了。这样的交流活动,远远胜过在课堂上的说教,或是抽象的课堂提问,不仅落实了教学的内容,还使孩子们获得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口语交际的空间

生活是语言不竭的源泉,语言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孩子们通过与生活中接触的人进行交流,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交际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创设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话题,丰富孩子们交流的形式。

我常针对学校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设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如“我是怎么当值日生的”“上课时有的同学讲闲话为什么不好”“怎么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针对家庭生活,我创设以下一些话题,“我和妈妈的一次快乐的游戏”“我帮妈妈做家务”“我错了,妈妈”……针对社会生活,我又创设以下话题:“谢谢你,叔叔”“大哥哥,请不要乱仍垃圾”等。针对这些丰富的话题,我让孩子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与伙伴互相说,既锻炼孩子们说的能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在集体环境中发言的胆量。

上一篇:个人标准求职信下一篇:燕矶小学少年宫棋类兴趣小组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