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

2024-07-23

一年级识字教学(精选12篇)

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1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 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 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 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 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 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同学们兴趣盎然, 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 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 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 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经过引导, 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 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 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 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 并讲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份,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 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 让全体学生认读, 评出冠军组。这样, 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 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 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 “木”, 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 课堂上,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 在游戏中学习, 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所以, 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 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 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 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 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 学生乐此不疲。此时, 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 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 下课时, 互相考一考, 真是“乐在其中”!

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2

1、编一编。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编故事,帮助记住汉字。如学习“宝”时,一个学生就编出了字谜:家里藏了一块玉。(宝)

2、找一找。在学过的生字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发现,给字归类寻找学习规律。

3、比一比。比较“已”和“己”。

4、换一换。通过换一换偏旁计生字。如:请-情-清-晴-精-睛,通过换偏旁比较,学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有记住了这一组形近字。

5、赛一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比一比谁认得字多,让学生开展认字比赛。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教学,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方法论和策略,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等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4

一、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 笔者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已有识字基础及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在被测的100个字中, 认识1~20个的占18%, 认识21~40个的占20%, 认识41~60个的占27%, 认识61~80个的占23%, 认识81~100个的占12%。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首先对学生用A、B、C为标识进行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隐性分层。但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多角度的, 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按学生现有识字量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有无家庭辅导条件和课外拓展能力等, 将学生划分成A (优) “生字不生”型、B (中) “生字快熟”型、C (差) “生字还生”型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动态的) 。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4人, 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 各小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同。这样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 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 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

当然, 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 是教师在心里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动态分层, 有目的地鼓励学生逐层递进,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异步达标”的策略, 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要求当堂会认, 有的要求当天会认, 有的要求当周会认, 使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提高。当然,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 分层也应该作动态调整。

二、依据识字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 即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 根据每篇课文所出现的识字要求, 理出生字结构的繁简与难易, 理出哪些生字对了解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分别安排好整体认读、结合语境、指导书写及训练巩固识记的字。一般来说, 整体认读识记的字, 其笔画简单, 有规律可循;而结合语境识记的字, 有助于对课文的了解与运用;而指导书写或训练巩固识记的字, 要求更高, 要学以致用。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一课,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有11个, 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字形的结构, 整体认读识记5个字:聪、活、泼、眨、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2个字:忽、然;而在训练书写时指导重点识记4个字:总、以、主、意。这样的目标分层, 既对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读认知, 又在分层中有所侧重, 降低了学生的识记坡度,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体引导学生认读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字的记忆方法, 教师则侧重引导对“聪、活、泼、眨、如”这5个字的识记。由于字的结构简单, 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来交流识记方法, 优生补充, 教师引导。如“聪”的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联系生活识记;运用加法识记;运用结构识记;运用意义识记。耳朵会听, 眼睛会看, 嘴巴会说, 心里会想, 就是聪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提高识字的效率。

又如,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的“忽、然”这2个字, 采用学生互补的方法。出示课文句子:“忽然, 松鼠眨眨眼睛, 想起来了。”让C层次的学生读句子后联系前面第一段说说:松鼠在什么时候想起了什么?全班读第一、二两段。再让B层次的学生说说:刚才它的心情怎样?正在高兴的时候, 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依据字的结构联想记忆:一下子想起或出现, 人心里一惊一急。所以你看“忽”是心字底, “然”是四点底, 这四点底可是“火”字变来的。最后让A层次的学生深入说说:松鼠急什么?还可以依据情境及其联系生活场景说句子。

再如, 要求书写的4个字“总、以、主、意”的识记, 重点让书写工整的学生引领, 交流书写过程, 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识字。这样的分层分步识字, 学生在整体中认读, 对生字有一个认知, 再在文、句、词等不同意境中观察、发现, 运用方法认读、识记, 学生学得有情趣, 记得也牢, 同时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识字, 实行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发挥主动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得知识、习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在分层训练时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 互相取长补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相应的提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不同数量的“拦路虎” (生字) , 因此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记, 把自己读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做上符号。A层次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识记, 在掌握读音后进一步拓展记忆字形和进行组词练习, 让他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增加扩词的数量, 并且选择自己所组的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基础知识, 而且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满足了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无所事事、浪费时间。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的方法反复识记, 掌握读音后再作深入学习。听读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可以向A层次小伙伴请教。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各层次之间也有了互动。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一部分不够自信的C层次学生, 笔者会请他们“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因为降低了难度, 渐渐地, 这些学生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如果他们读对了, 再请他们大声地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样一来, 这些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了成就感, 眼睛里也会闪现出自信的光芒。另外, 对于B层次学生, 笔者提出的要求是拼音、生字与词语三结合, 确保准确无误。这样帮助他们夯实了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为B层次学生的上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 照顾到了各个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对语言文字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识字教学的分层,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自己学习成果的目的。

当然, 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C层次学生对学习有困难、不够自信,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A层次学生成绩好、自信心强, 可以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5

小学教师:宁德富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君子动口不动手” 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中繁琐分析生字相当乏味,没有意义,且耗时大。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干脆避开生字不讲,这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

那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我从实践摸索中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把握识字要求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会认”这个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在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上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单向度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其实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在“四会”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学会“二会”,即“会读、会义”,不要急于要求他们“会写”和“会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反过来,较早阅读儿童读物又能巩固学过的生字。这样的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少生字回生率。

(一)多认少写

这些识字任务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

1、结合汉语拼音汉字,要求认70个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

2、归类识字,要求认105个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采用了多种形式:

(1)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象形字《口耳目》;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特点与规律,还可以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个字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韵语识字。

在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中学习10个最简单的汉字;在《比一比》中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12个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随文识字,要求认225个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除了认识400个字,会写100个字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带读的生字,如《四季》,要求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14个带读字。这些字要在课文的语境中读正确,在语境中大致了解意思,不然将影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要求的达成。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二)认写分离

1、认写不同步。

新教材每课编排的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不同步的。这一课要认读的字中虽然有几个字是笔画简单的,但不一定就安排在这一课写。这一课要写的字有几个是本课的,有几个是前面课文中学的认读字。这是从便于指导写字的角度来安排的,教学时,应单独安排写字指导这一教学环节,按写字规律来指导学生写好字。

2、突出共性。

教材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来安排写字内容的,每一课写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处,目的是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把字写对、写好,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如书写“

七、儿、无、九”4个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坚弯钩”,再从“坚弯钩”引出“横折弯钩”,教师要着重指导相同、相近之处,同时引导区别形近字。

3、体现弹性。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同样的写字要求,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作业的自主权,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自已还想写哪几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

二、结合识字语境

现实中很多老师喜欢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来让学生识字,或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近字或音近字。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环境代替了活生生的语境,因此识字也就成了师生心目中最枯燥厌烦的事了。

(一)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别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还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其字,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如: 辨析形近字

十——土

上——下

大——天 左——庄

右——石

西——两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因此可以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

如:古诗《一去二三里》一文中教师在教完课文后,可以结合课文将生字编成一首有趣地儿歌。

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识字情况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三)在阅读中识字

为寻求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的途径。多少年来,小语界的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总结出许多识字教学的方法。如:注音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入学后能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清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

提早阅读:从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因为学生所学的是母语,母语的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母语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并不需要像学英语那样要从单词学起。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的更多的是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个个句子,让学生认读。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在习作中识字

提早习作:从学生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

写的形式:主要有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用一个词说一句话并将其写下来、还可以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句话等。

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不会写的字,想办法会写,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有些保守。习作方面的要求,只限于说话的训练,几乎没有写的要求。甚至连用词造句也没有。这样的编排,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滞后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如果教材中安排用词造句和看图写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写一两句话,或者两三句话,学生不仅能够做,而且也是愿意做的。因此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写话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学完儿歌《小小的船》一课,课后作业的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像(什么),笔者要求学生在说完后用字写出,写不出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请教他人。

三、增添识字情趣

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识字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

(二)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味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教师所要做好的关键在于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他就像个易碎的瓷娃娃,你的一个不当的眼神,一个不重的呵斥,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以后要再找回就不容易了。

四、开放识字区域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识字总数只划最低限,实行“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开放性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像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做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为了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笔者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一是制作识字卡,将卡片做成各种形状,并经常利用识字卡巩固识字;二是黑板左上角每二天抄录一首古诗,让学生课余读背,从中接触汉字,认识汉字。三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把会认识的字标出来。四是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最后,笔者还把任务布置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带出玩的时候随时利用汉字资源让孩子识字。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笔者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一)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词语

识字教学中常运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等形式来巩固的运用字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时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来积累相关词语。由于一年级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又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较多,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中常常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如《小小的船》,用上“蓝”组词时,学生容易说出“篮子”,这时教师不是简单的否定,可以把“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明白“篮子”为什么要用“篮”而不是“蓝”。这样,既加深了对“蓝”的理解,又在比较中多积累了词语。

(二)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寻找。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次认识了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可以引导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些字。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寻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找到的识字资源:将包装盒挂起来、商标贴起来、剪报粘起来、广告抄出来……在组内、组间交流、互教互学。这样,又一次在多处见面、多次阅读中得到巩固积累,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因此,生活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6

一、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园地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利园”饼干、“伊利QQ星”牛奶、“立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说说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篇7

一、用好方法,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新课标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师用编儿歌、顺口溜、念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些方法中,有的过于繁杂难记,有的没有尊重字理。如有教师教“闷”字时,编口诀:心入门,闷得慌。将形声字解说成会意字,既不符合科学,也制约了学生对“们、问、闻”等字的理解。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方法选择上首先要尊重汉字特点,以科学为前提,兼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还要简洁。

1. 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善用方法

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教学前三种造字法产生的字,可用联想识字法,形声字则可用音、义分析法来识记。

一年级课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如山、水、土、川等,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形状,画出与字有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记忆,这是象形联想。

掌握一些象形字后,识记“歪、尘、尖”等会意字时,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就很容易入手。“不”“正”即“歪”;细小的土为“尘”;上“小”下“大”就是“尖”……用一句口诀就能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时,先讲偏旁意思,再理清各部分之间的事理关系,归结出的就是字义。

指事的字不多,常见的有上、下、三、本、末等。教学时,可用指事联想法。比如:教“本”字,先说明“木”在古时表示“树”,要表示树根,就在“木”下加一横,这是“本”的原意。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本”,又见识了古人的聪明。

形声字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类字,音义分析法能起很好的作用。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形声字的读音较易掌握,形旁的表义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如“也”加“亻”成为“他”,问:“这个他跟什么有关?”依次加上“土、马、氵”,先说字义再组词。

2. 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巧用方法

汉字是画、是故事,汉字有形、色、味。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宽广的联想,是进行识字教学时编儿歌、谜语、口诀等的前提。基于前面提到的尊重字理,教师若拿捏不准,可从字形入手。

有些字适合编顺口溜或儿歌。“碧”的部件、笔画较多,可编口诀:小王和小白,坐在大石头上晒太阳。学生 记住口诀 ,也记住了“碧”。有的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善”:小羊拿出两块糖,一口把它们吃掉了。师回应:“哦,善良的小羊也喜欢吃糖!”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易错字。

有些字适合编字谜。如:一人在树边打瞌睡——休;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谜猜出来了,字也会写了。字谜要根据字的特点,以简单形象为主,避免故意出难题。

3.根据形近、同音字的特点归类教学

一年级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形近字、同音字,教师要在课堂上用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识记、巩固更多的汉字。

(1)比较辨析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清楚认识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及组合。在教学形近字时,要引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理性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在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中出现“喝”和“渴”,人用嘴巴喝水,所以“喝”左边是“口”,人口渴时需要水,所以“渴”左边为“氵”。这种方法简单又理性,适合用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

(2)学课文编韵语

在一年级 下册《识字4》学习“驰、地、他、池”四个字时配韵文: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琅琅上口的韵语使学生快速记住了这些字。学习“灯、盯、叮、钉”这组字就能模仿这种方式:有了火能点灯,有了眼盯着看,有了口叮咬人,有了金属做钉子。

此外,“一字开花”也是好方法,一个汉字,学生通过观察、识读、辨认、思考后联想到相关词语、句子,通过交流,达到由字到词再到句的训练效果。

二、多管齐下,写字教学轻松规范

“方块字”的说法体现出汉字的端庄之美。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规范、端正地写字,长远来看,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汉字的书写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但是,不小的书写量、高度要求的规范性,都是学生练写中的障碍。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写得规范呢?

1.儿歌对答,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

活泼的儿歌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通过“儿歌对答”代替枯燥说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课堂书写开始前,“对歌”先打头阵:

师:身正——

生:肩平、足安。

师:看书写字——

生:三个一。

学生一边应对,一边自觉快速地挺起胸脯,摆好写字姿势。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提醒、纠正。“儿歌对答”,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有趣。

2.用田字格,掌握字形、结构、比例、笔顺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系统发展不全面,难以发现事物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字形复杂的汉字较困难。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示范字,包括字形、结构、笔顺及各部分的比例。让学生理解,字的结构就如一个人的头、颈、躯干、四肢,比例恰当才协调。书写前要学生先观察字形,看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观察其他笔画的位置,最后一笔一画照着写。

3. 发挥想象,掌握笔画中的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活化汉字,使字形“深入生心”。

教学《江南》中的“鱼”字时,有学生把“ク”写得很大,盖过了“田”,显得头重脚轻。笔者引导学生把“鱼”字想象成一条鱼,“ク”是鱼头,“田”是鱼身,“一”是鱼尾。问:“鱼一般是头大还是身体大?”生答:“鱼身大。”追问:“若鱼头大过鱼身,感觉怎样?”同时在黑板上故意写个不规范的“鱼”字。学生哈哈大笑,说这肯定是条怪鱼。再趁热打铁:“我们可不能写出怪鱼来。”顺势把学生的视线引至田字格,仔细观察,“ク”中的“フ”要对齐“田”中间的“丨”。这样的讲解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写出的“鱼”就端正、美观。

教学“燕”字时,有冒失鬼喊:“上面是草字头。”“真是草字头?你见过头上长草的燕子吗?”大家纷纷摇头,说:“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短横。”简单的反问让学生迅速把脑中燕子的形象和眼前的字形联系起来,达到正确记忆字形的目的。

教师指导书写时,观察越仔细,重难点笔画讲得越清楚生动,学生记得就越清晰,有利于提高书写技巧。

4.善用评价,让激励使学生的热情更高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的每篇课文都有10个左右的生字,书写量不小。练习次数增多,学生的新鲜感就会慢慢消退,产生懈怠甚至厌烦心理。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及时表扬鼓励,才能让学生的热情持久。课标规定每天语文课中要有10分钟书写练习,这给了教师好机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好字立即表扬:“你的描红真入帖!”“你写的跟字帖几乎一样,佩服!”总结时把好作品投影展示,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受表扬的学生更坚定了写好字的信心。展示机会要兼顾全体,即使有的学生只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也要表扬,慢慢地就会写出更多好字来。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8

一、创设情境识字

如果教师一味地出示生字, 让学生跟着拼音去识字,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在教学新课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要认的字。如教学《在家里》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 你们瞧, 小芳家漂亮吗?可是小芳碰到了一个难题, 爸爸要小芳把手中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对应的家具或电器上去, 可小芳不认识上面的字, 你能帮帮她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识字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利用新旧知识联系识字

我们知道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了新知识。如在教学《口耳鼻》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日’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口”加一笔, 有的说“白”去掉一笔。我说:“你们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字, 真不错。”又如在教学“本”这个字时, 我问学生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是“木”加一横, 有的说是把“禾”字的撇改成了横, 有的说是把“术”的点改成了横。我说:“你们不仅能用加一加的方法, 还能用换一换的方法, 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学生在欣然接受老师表扬的同时, 又会明白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可以再拿过来用, 初步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结合阅读文本识字

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 每篇课文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 在每次新课开始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 自主认识每课生字条上的生字。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都会问学生:“看看生字条上的生字宝宝, 你们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再问学生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 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去找课文中的生字, 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在学习生字时, 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认读生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让学生跟小老师读三遍, 若小老师读错了, 其他学生可以指出或代替他当小老师。再次, 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其中有个“画”字。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小鸡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知道“小鸡画竹叶……”的“画”指的是画这个动作, 一幅画的“画”指的是图画。我又让学生说说谁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这样的教学, 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让学生明白了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又如《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句:“河面闪着阳光, 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 我让学生打开书本第17页, 读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 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语音不同, 字义也不同。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五步走 篇9

一、自读生字卡, 为识字做准备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储备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识字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对全体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别。因此, 在读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卡, 会读哪个就把哪个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然后放到一边。这样一来, 既帮教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水平, 又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范读, 听读识字

学生读完生字卡, 教师范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 特别要注意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 学生在听读时, 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

三、多种方法, 自主识字

读了生字卡, 听读了课文, 学生会有一种自己想读书的愿望, 这时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当然, 学生是不会读通顺的, 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 这样他们为了能自己把课文读好, 会有一种主动识字的愿望。此时, 教师应发动学生想办法去认识那些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娃娃”。学生想到的方法有:读生字条中的拼音;到生字表中去查;向同学、老师请教;根据句子或字形猜测。学生自学完毕后, 还要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这样, 既反馈了信息, 其他同学又认识了一遍生字。

四、重复再现, 利用多种形式识字

1. 与字娃娃捉迷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稍微创设一下情境激发学生去课文中找出生字。比如, 调皮的字娃娃们很喜欢捉迷藏, 看它们藏到了儿歌里, 你们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它们吗?

2. 把字娃娃送回家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看看学生脱离拼音和句子, 是否还能认识生字。学生读出字音后再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在这里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如:字娃娃们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户外活动, 玩的时候很开心, 可是想回家时却迷路了, 让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

3. 给字娃娃找朋友

给字娃娃找朋友就是生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 理解字义。教师可以说:字娃娃悄悄地告诉我, 没人和它们玩儿, 它们很孤单, 若是能给它们找个朋友, 它们就高兴了。哪列小火车愿意带它们去找朋友?

五、课外扩展, 巩固识字

这一步是在讲解完课文以后, 把生字放到陌生的环境中, 看看学生是否还能认识生字, 既巩固识字又加大课外阅读量。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小短文或是教师自己根据生字编写的短文、儿歌等。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时, 我仿照课文写了这样一首儿歌, 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小猴的梦

小猴爬了一天树,

大树妈妈怀里睡。

树上叶子落下来,

为它盖床绿叶被。

池塘唱起摇篮曲,

风儿又把摇篮推。

小猴做了个甜甜的梦,

甩甩尾巴咂咂嘴。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浅谈 篇10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设置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一年级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来识记汉字, 这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加减法识字等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如, 教师在执教“草”的识字过程中, 可以运用加减法识字, 问学生“早+草头=?” (草) 。这样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进行识字就容易多了。当遇到其他能用加减法识字的生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减的方式, 让学生掌握加减识字的方法。

二、在课文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识字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每一个阅读文本当中来, 并在这些文本中学习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阅读文本中生字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多阅读, 从而进行识字。教师在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了解生字的意思。如, 在《人有两个宝》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生字所处的位置, 并通过文本了解一下字的意思。再在课堂上通过开火车、交生字朋友的形式让学生拿着生字找朋友,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提升了生字学习能力。

三、创设不同情境, 在游戏乐园中巩固识字

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生字进行情境口头作文, 让不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相互交流识字方法, 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还能让学生通过编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在生字教学中, 教师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如,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锄禾》的时候, 因为《锄禾》这首诗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背,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读读背背中识记生字。同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关注身边的汉字, 在认认涂涂和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总之, 在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生字教学,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生字进行口头编故事的形式进行口头生字识记训练, 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识字写字教学不可以再沿用过去传统的领读与机械记忆练习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掌握其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时,精心设置识字写作教学目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学习材料,充分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基于此,文章主要以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识字,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为一体,自身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吸引力。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暂时没有形成学习意识,此群体的学习态度比较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将多媒体应用至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极具形象性与动感的画面,影像、音源等形式来展示教材中的汉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2》时,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汉字包括: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形结合的教育优势,借助动态画面与形式各异的图片,并配以轻松欢快的配乐,向班级中学生直观展示汉字,从而有效将教材中生硬的汉字转变成为动态形式的汉字,而不再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拼读,此种教育做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发展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将被有效激发,而不再是机械性的记忆,而是音形义有机结合从整体上理解认知汉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利用猜谜语,强化教育交互性

谜语自身具备较强的幽默性,读起来比较顺口,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育游戏。我国一直都有猜灯谜的风俗,并积累出大量的字谜。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收集大量有关的谜语,并引导学生一同创编谜语。如:“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绝色天下无,月又几回圆(红)世上千万家,种些无叶瓜,不论冬和夏,到夜就开花(灯)等。通过此类字谜,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思维,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性记忆汉字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创编谜语,以此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对汉字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创编轻松诙谐的谜语,谜语的创编过程则是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运用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运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由浅至深,理解掌握写字技巧

要想写好字,首先需要写好笔画。将汉字比喻成为建筑物,那么笔画则是搭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砖。在识字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点”“横”“撇”“捺”等基础性笔画,要求学生做到每一笔都落实到纸上。笔画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想要写的好却十分不简单,需要反复的练习。如:“横折横”这一笔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要尽可能往上倾斜,“折”则要偏向左一点,这样写出的字美感十足。实践证实,学生在写好笔画后,再进行书写汉字变得容易很多。

如:教师在教学汉字书写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具体结构、书写特点及相关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等。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谢谢你》中“谢”这一字时,从字体结构进行分析,其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汉字首尾分解: 讠射 汉字部件分解: 讠身寸;笔顺读写: 点、横折提、撇、竖、横折钩、横、横 、横、撇、横、竖钩、点,在学生理解后不断加深剖析深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育优势,强化学生写字能力

当前阶段,电子白板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的进行观察,有意识的选出作业本放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在选到一些比较好的字时,引导学生具体阐述汉字书写好在哪里。如:部分學生表示字体框架把握合理、笔画比较到位等。总而言之,在学生鉴赏文字过程中,又将文字的书写进行温习,有效巩固了学习印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项十分关键的基本功练习,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加强自我对其的重视,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坚持进行练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涵养。

参考文献:

[1]周群芳.自主发现愉快识字——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思考[J].成功(教育),2008,02:48.

[2]韩敏.走进孩子心灵共创和谐课堂——浅谈一年级教学方法[J].德州学院学报,2013,S1:35-36.

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上一篇:高职教育专业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