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2024-10-26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精选12篇)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1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 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 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 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 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 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同学们兴趣盎然, 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 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 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 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经过引导, 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 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 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 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 并讲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份,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 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 让全体学生认读, 评出冠军组。这样, 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 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 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 “木”, 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 课堂上,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 在游戏中学习, 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所以, 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 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 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 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 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 学生乐此不疲。此时, 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 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 下课时, 互相考一考, 真是“乐在其中”!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2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这就面临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大的问题,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通过实践,我找到了几种比较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一、看图识字法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汉字.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帮助孩子记忆汉字,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孩子记忆.二、游戏识字法

1、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牛过独木桥----“生” “四口上下站,犬字在中间。”—— “器”.2、做游戏。每个学生一张字卡,在教室里随便跑,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手里字卡上的字。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识字效率高。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转盘可以反复使用。学生有兴趣,可以作为在紧张学习过程中所做的调节心情的游戏。

三、比较识字法

在低年级独体字教学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的.如:日—白(目由甲申电田)—口—中;王——主(玉)——土(干)——壬.可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一笔变化.然后记住字音,分别组词,这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汉字的积累和记忆.四、形声识字法

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再比如“蜘蛛”两个字。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孩子基本做到过目不忘.五、迁移识字法

迁移识字法是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换偏旁的字.这一识字方法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识字方法,因为这种识字利用熟字迁移,降低了识字的难度,熟悉熟字的同时,再记一个偏旁的变化就可以了.如学习了“见”字再学“现”可用熟字加偏旁记,学习了“娘”字再学“良”可用熟字去偏旁;学习了“娘”字再学“浪”可用熟字换偏旁记.六、加减识字法

在教学识字中,一些复杂的字,不能利用以上识字法识记,可以使用加减识字法。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

七、课外识字法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认同学的姓名。

许多学生都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收发作业,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发作业时互相认认名字,不认识的向同学本人请教。这样既可很快熟悉班里同学,又可以增加识字量。

2、以校园文化结合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课余及空隙时间,我会带领孩子们认识校园内的标语,教室里的名言

3.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如:和妈妈逛街可以识字,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的商标等;外出游玩可以识字,认识公园里警告牌上的字等;家里买的东西包装袋、纸盒可以识字;看电视也能识字,认识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一些地名等。从而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增强了我要学语文,我要识字的意识。

一年级语文认字游戏

1.找朋友A 找实物与汉字之间的朋友。比如带着不同颜色头饰的学生,与拿着汉字“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字卡的学生之间找朋友。

优点:学生操作简单。缺点:准备比较费力。

2.找朋友B 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中的各词素找朋友,共同组合成词语,优点:适用范围较广。缺点:不适宜单音节词。

3.摘苹果 树上苹果的背面写着汉字,读对了,苹果作为奖品发给他。“树”可以反复使用。

优点:学生兴趣高。缺点: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费时多而学习密度小。此游戏可以改进。

4.缺点:不适于大班运作。

5.考考你B 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优点:全体

15个左右的生字时使用。

6.考考你C 对同桌说悄悄话,读出其所出示的生字。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范围较广,可以针对几课书的生字做。缺点:老师不宜掌握识字情况。

7.连故事 每出一张字卡,就说出一句话,字卡不断地出,这些话要连成故事。可从复述课文开始练习。优点:这是一个需要合作完成、连带想像和表达的游戏,能提高综合素质。缺点:因为综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会产生矛盾,以至游戏无法进行。没有较强的教育直觉和教育机智不容易组织好这个游戏。

8.接龙 第一个同学写出一个字,第二个同学用这个字组词出来,第三个同学再用上一个词末尾的字组词,以此顺延。也可以不写只说。优点:识字范围较广,利于积累词语。缺点:难以避免同音替代的问题,造成错别字隐患。这个游戏需要改进。

9.猜字A 背着某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是不是某字”直到猜对为止。优点:在猜一个字的同时,大家都复习的其他的字。缺点:做过几回后,猜字的同学找到规律,依次读下去,总能猜着,游戏因此失去了吸引力。这个游戏比较受欢迎,但需要改进,例如可以限定猜的次数。

10.猜字B 向对方连续提4-5个关于字音、字形、字义的问题,猜出心里想的那个字。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这个游戏很锻炼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写字。缺点:慢,需要指定猜字范围。

11.开火车 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优点: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缺点:只适合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

12.编谜语 学生根据生字特点编谜语,老师适当修改,再让学生背。如。优点:这个游戏

很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写字。缺点:更慢。少数学生自发做,老师可以加工,拿到全班推广。不宜要求大家参与。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教学,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方法论和策略,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等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篇4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开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使他们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出来的,学生回忆思考后明白,要多放颜料少放水颜色才能鲜艳。

其次,体现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针对学生忘带工具的问题,我加强小组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如果没带工具时希望别人怎么做?他现在没带工具我能做些什么?换位思考问题。这样学生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多做些,能力弱的学生少做些,人人都动手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请教别人,教的学生只讲自己的理解,而不替对方做。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会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全员参与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讨论?首先讨论要有目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说来,讨论的内容很多来源于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美术知识结构相对松散,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全面深入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以是告诉学生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能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能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洞,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而且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喜欢读故事,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我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交流。其次讨论要有方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当然老师与同学的合作要诚心,不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着重商讨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做到各抒己见,学会博采众长。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总之,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美术的宽松环境。因此,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合作学习,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走近美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王大根著.美术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王建林,陈朝峰.美术课程标准学习的几点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3,3.

[5]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J].中国美术教育,

做研究型班主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付条录

(陕西省安康中学,陕西安康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日益活跃。班主任的工作很普通,但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班主任的人格学识足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辈子,甚至班主任的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什么领导比班主任更能对一个人产生这样深刻而又持久的影响。班主任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教坛新秀,还是年富力强的沙场老兵,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学生,工作总是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班主任要强化教育研究,研究班级,研究学生,研究管理规律,以“与时俱进”的心态来开展每一项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或者成人的感受简单灌输给学生,形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这不仅没有“教学相长”的作用,反而易导致“师生对立”的倾向,甚至导致师生“反目成仇”。这岂不是对教育的讽刺?班主任如能沉下心来,潜心做研究,管理有的放矢,班集体精神振奋,学生意气风发,我们的教育就能充满阳光。潜心教育研究,方能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而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灭火式管理方式。一个具有高超驾驭全局能力的班主任应抓常规管理稳扎稳打,抓重点工作不遗余力,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善后及时。教育呼唤改革,老百姓期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期待有一支善于教育研究、善于驾驭全局的班主任队伍。

一、研究新时期中学生的普遍特征,做到应对自如

“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今学生的代名词,其诸多特征被浓缩在这一名称中,透射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惑、挑战乃至无奈,其“温室”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目标极不相称。当今学生的物质条件的优越与理想信念的淡薄,形成极大反差,手机、MP3、MP4、电子词典、电脑、名牌运动鞋、电动摩托车等,一应俱全,一个比一个高档,大有攀比之势,相当一部分学生嫌集体宿舍拥挤,到外面租房住,还有的要家长陪读。“勤工俭学”这个名词对他们好像有些过时,家长认为自己成长时吃的苦够多了,现在条件好了,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况且只有一个孩子,厚爱非他莫属,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倾向,削弱了学生自食其力、发奋成才的斗志,使其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仅不珍惜大好的条件,反而学习动力不足,过着消遣式的学习生活方式。每年开运动会的时候,广播里传来最多的是寻物启示,或招领启事,丢衣服,丢校牌,丢号码布,丢手机,丢MP3的事件时有发生。平时穿衣吃饭不注意,感冒、拉肚子的请假条司空见惯,不接受批评的大有人在。学习上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稍复杂的数字运算都要用计算器,教辅资料一大堆,“教材全解”、“兵法宝典”之类应有尽有,部分学生完全成了下载现成答案的高手,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演算的良好学习品质荡然无存。学生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确实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度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在课本上出现过几次,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

也是五花八门,但有关规律的内在联系方面的知识,则少之又少,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在诸如自立自强、刻苦学习、诚实做人、服务社会等核心价值观形成方面还十分薄弱。加之安全压力大,班主任不敢轻易组织活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室外活动少得可怜,使学生丧失了经受日晒夜露、风吹风打的锻炼机会。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形成反差,一厢情愿式的教育方式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显然,当今的中学生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大不一样了,这不是学生本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班主任没有理由埋怨学生,应抛弃“看不惯”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疏导,可适当增加一些限制,少一些不准,少一些放任。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现状,但可以实实在在地影响一个班级,影响学生的未来。

二、深入研究班级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面对一个新的班集体,作为一班之长的班主任,将以怎样的姿态将学生引向前方?怎样才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奋进的班集体?怎样打造班集体的特色?怎样实现集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怎样实现求知与做人的双赢?这些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需要班主任逐一去破解,去探究。能否破解这些问题,关键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熟悉程度如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对地图的熟悉,对敌情的熟悉,创造了一个个克敌制胜的奇迹。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复杂又隐蔽,不深入了解,难以取得第一手可靠资料,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我现在教的高三四班,是从高一开始接手的,学生特别活跃,喜欢发言,但准确率不高,喜欢听,不喜欢动手。针对此种情况,我提出了班训:严谨做事,宽以待人。治班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围绕高三升学这一重点,力争形成“动脑动手抓学习,日积月累创佳绩”的班级特色,并在全班展开了讨论,丰富班级名片的内涵,形成共识,付诸行动。过去的两年,由于我对班级研究得较深入,我班在高一高二的考评中名列年级前茅。我对于现在的班级依然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三、研究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做到行之有效

管理是一门学问。在古代管理是指拿钥匙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见方法的重要性。如何使班级、学生按照班主任的意图健康向前发展?说到底是,班主任将管理意图以何种方式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乐意接受,切忌一味的唠叨或者高压,或者将矛盾激化,或者将学生的错误转嫁到家长身上。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作了如下尝试。

1.晚自习前的40分钟,要求学生自习。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坐在讲台上,一面陪学生,一面备课作题,可谓一举两得。事实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其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篇5

河北省隆尧县实验小学

张贵英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新课改为了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又能及早扩大识字量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教材把会写和会认的字分开区别对待。会写的字笔画少,加上有学前班的基础,连读带写,孩子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认的字不要求写,这样有许多孩子课堂上当时记住会认字了,一下课转眼又忘干净了。孩子主动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果这是关系到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的大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把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一下经验。

初学生字,必须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第一次见到一个生字,切记读正确,先入为主,否则以后纠正起来得下大工夫。看准字形,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必须是正确字形,认真细致地观察。不能随意增减或改变笔画。还得按正确的笔顺书写。写规范的汉字,减少写错别字。睡觉的“觉“有的学生把学子头写成党字头,把美丽的”丽“中间的点写成短横,升旗的“旗”把右侧上面的撇横丢掉,“步”把右下撇头上加一点。诸如此类都是第一次学习时,没有专心学,囫囵吞枣,自以为掌握了,复习时也没踏实学,;即使复习时发现错了,再改正,往往容易与错字纠缠,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结果花费巨大精力,只有第一次学对了,才有将来的准确灵活的运用啊!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猜字谜。

猜字谜的形式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棵”时,出字谜“树上结果子”。平添情趣,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有些汉字也可以根据字的形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状猜谜,如森林的“森”“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三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都是不出头。”中间的“间”“到门里过日子”。“爷”“爸爸拄拐棍”。“金”:“一个人他姓王,腰里掖着两块糖”。根据字表意思猜谜,朋友的“朋”“六十天”。秋天的“秋”“左边绿,右边红”。坐下的“坐”“两人土堆上”。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加一加,减一减。

妈妈的“妈”女加马,“他”单人旁加也,“草”草字头加早,“江”三点水加工,“园”,方框加元,“答”竹子头加合,许多的“许”,言字旁加午,艳丽的“艳”,丰加色。“放”方加反文。“往”双立人加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笔”去掉竹字头变成“毛”,“短”去掉左侧的“矢”就是豆角的“豆”,“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哪”去掉口就是“那”,“真”去掉八就是“直”。“地”去掉提土旁变成“也”。

熟字换偏旁变新字

电视的“视”换成王字旁变成现在的“现”,“他”的单人旁换成女字旁成为“她”。鸡蛋的“鸡”把又换成我变成“鹅”。报纸的“报”,提手换成月字旁变为衣服的“服”,灯光的“灯”火字旁换成提手旁是打球的“打”,是:十走换成日

形象记忆

牙齿的牙,横与竖折是两排牙齿,竖钩和撇是牙刷。飘落的飘“风吹西二小,(因为实验二小在西二环)”“西二小真轻巧,风一吹,它就飘”青蛙的“蛙”,虫子在土里。睡,眼皮垂下来就睡着了。“班”,两个姓王的在一个班里。商场的“商”,商人留着八字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编顺口溜

高兴的“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开嘴,小口往里藏”。日出的“日”:“东边升,西边落,看是圆,写时方。”“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笑,禾苗见它恼”“开口己,自己的己,出头已,已经的已。”“鸟少了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一点成了乌,乌鸦好像没眼珠;只因全身羽毛黑,所以故意看不清”这些朗朗上口的谜语,容易记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归类识字。

汉字既是表音文字又是表意文字,有些偏旁表示一类字的意义与某事物有关。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如松,桃,林,桥,棵,树。言字旁的字与语言有关:讲,诉,说,读,语,课,话。口字旁的字与嘴巴有关::告,吃,唱,响。三点水与水有极大的联系:洗,河,游,流,江,漂。两点水的字与严寒有关,冰凌凉冷草字头的多与植物有关联::菜,萝,花,草,苗。走之旁与走的路途有密切联系:进,远,近,道,还,过。足字旁与脚有关系:跳,跑,跟。提手旁与手不可分:拉,捉,报,打,拔,拍。月字旁的字与身体有密不可分,如肩膀,脸肝胆,腿脚等。

创设情境,巧记会意字。

看见的“看”,明媚阳光下,悟空驾云飞来,手放眼睛上,寻找抢走他师傅的妖精。看上面是手,下面眼睛目,向远处看。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休息的休,草地上,一个小朋友跑步锻炼身体,累了,靠在一棵树上歇一会儿,就是休息的休人靠在树上。

动作演示法。

学习拿,来个动作,拿出你的铅笔,拿要用手,合在一起;举,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举起手来。跳,让大家起立,轻轻跳一下,活跃一下气氛,放松一下,同时让同学们明白,跳用脚,是足字旁,凡与脚有关的字多数是足字旁。

多次练习,加强巩固。

随文识字,在文中学字

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把朗读和识字融为一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材中节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短小故事和儿歌,在读中学字,加深印象。也可适当补充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小短文或儿歌,特别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也爱学,多读几遍,就背过了。《银色月光照》“银色月光照,蓝猫睡大觉,吊床要啊摇,蚊子嗡嗡叫,拍拍巴掌抓不到,蓝猫急得跳,站不稳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往下掉,月儿云中笑。”充满童真的小诗歌很受学生欢迎。

给会认的字组词 会认的字笔画多,字形结构复杂,孩子一边学一边忘,再见到学过会认的字,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认识,把会认的字写在后黑板上,每天抽十分钟时间让大家比赛认读,也可把字形相近的放到一起,让同学辨认并组上词语。灯打,报服,漂飘,问间,住往,那哪,次砍,玩现,课棵颗。把同音字放在一起辨析口头组词:做作,也野,平苹,越月,近进,园圆,他她,长常,东冬,比笔。在生活中渗透

学生和爸爸妈妈上街,去超市,买东西,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彩色的包装袋子,都能接触到许多汉字,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在学习汉字,认真看,勤开口,不认识的随时问家长,必定得到家长的解答,孩子也会在无形中认识许多身边的汉字。

一年级的学生不认识同班同学的姓名,在家长帮助下,把名字写在纸片上,注上音,我统一把同学的名字卡倒着贴在自己课桌左上角,大家课间走过时就可以随时识记同学名字,也方便课代表发作业本时,准确快速发给同学,避免认不清本上名字不知把作业发给谁。阅读故事书

一年级小学生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注音故事书,很有必要。如《一年级的小豆豆》《一年级的小朵朵》《世界优秀童话精选》……让学生买一些注音童话或传说故事,每周安排一节课专门读书讲故事,讲故事的同学名字,故事题目,都写在黑板上并注上音,还没等老师写完,学生都高兴地大声拼读。特别是优生故事讲得生动流畅,声情并茂。受到鼓励和表扬,很自豪:中等学生也跃跃欲试,带动差生也翻起书来看。在阅读时,学生在无意在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生字,是迁移,是兴味盎然的再学习,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实践,在课堂内外主动接触奇妙无比的汉字,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正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之。”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识字,人学生从识字中品尝到快乐,体验到成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这样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指出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又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年级识字教学法趣谈 篇6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因此,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础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其次,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掌握识字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教学体会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一、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法

学生刚进入一年级,最先学习的就是拼音,学好了拼音就为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就能借助拼音识字了。在教汉语拼音识字时,让学生掌握拼读方法: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碰一碰,三拼音节的方法是:声轻介快韵母响。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识字方法。

二、直观教具辅助识字法

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能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很好地表现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大”和“小”时,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区别一个篮球,一个皮球。学生通过观察区别,感受这两个物体是同一类,但有大小之别,然后让学生记住篮球大,皮球小,太阳大,地球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三、互动游戏辅助识字法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四、插图识字法

在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五、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法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如“森”和“林”二字,先出示一片树林画面,让学生观察、思考、感受"森林"的意思是树木众多,大片生长的树木。然后分解“森林”为五个部件,引导学生念儿歌"三木是森,双木是林,森林已成荫,请去大自然中行"。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森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六、图画动画辅助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七、实践活动辅助识字法

生活即教育,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识字教学。如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像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7

一、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 笔者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已有识字基础及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在被测的100个字中, 认识1~20个的占18%, 认识21~40个的占20%, 认识41~60个的占27%, 认识61~80个的占23%, 认识81~100个的占12%。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首先对学生用A、B、C为标识进行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隐性分层。但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多角度的, 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按学生现有识字量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有无家庭辅导条件和课外拓展能力等, 将学生划分成A (优) “生字不生”型、B (中) “生字快熟”型、C (差) “生字还生”型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动态的) 。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4人, 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 各小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同。这样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 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 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

当然, 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 是教师在心里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动态分层, 有目的地鼓励学生逐层递进,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异步达标”的策略, 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要求当堂会认, 有的要求当天会认, 有的要求当周会认, 使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提高。当然,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 分层也应该作动态调整。

二、依据识字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 即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 根据每篇课文所出现的识字要求, 理出生字结构的繁简与难易, 理出哪些生字对了解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分别安排好整体认读、结合语境、指导书写及训练巩固识记的字。一般来说, 整体认读识记的字, 其笔画简单, 有规律可循;而结合语境识记的字, 有助于对课文的了解与运用;而指导书写或训练巩固识记的字, 要求更高, 要学以致用。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一课,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有11个, 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字形的结构, 整体认读识记5个字:聪、活、泼、眨、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2个字:忽、然;而在训练书写时指导重点识记4个字:总、以、主、意。这样的目标分层, 既对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读认知, 又在分层中有所侧重, 降低了学生的识记坡度,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体引导学生认读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字的记忆方法, 教师则侧重引导对“聪、活、泼、眨、如”这5个字的识记。由于字的结构简单, 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来交流识记方法, 优生补充, 教师引导。如“聪”的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联系生活识记;运用加法识记;运用结构识记;运用意义识记。耳朵会听, 眼睛会看, 嘴巴会说, 心里会想, 就是聪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提高识字的效率。

又如,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的“忽、然”这2个字, 采用学生互补的方法。出示课文句子:“忽然, 松鼠眨眨眼睛, 想起来了。”让C层次的学生读句子后联系前面第一段说说:松鼠在什么时候想起了什么?全班读第一、二两段。再让B层次的学生说说:刚才它的心情怎样?正在高兴的时候, 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依据字的结构联想记忆:一下子想起或出现, 人心里一惊一急。所以你看“忽”是心字底, “然”是四点底, 这四点底可是“火”字变来的。最后让A层次的学生深入说说:松鼠急什么?还可以依据情境及其联系生活场景说句子。

再如, 要求书写的4个字“总、以、主、意”的识记, 重点让书写工整的学生引领, 交流书写过程, 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识字。这样的分层分步识字, 学生在整体中认读, 对生字有一个认知, 再在文、句、词等不同意境中观察、发现, 运用方法认读、识记, 学生学得有情趣, 记得也牢, 同时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识字, 实行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发挥主动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得知识、习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在分层训练时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 互相取长补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相应的提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不同数量的“拦路虎” (生字) , 因此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记, 把自己读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做上符号。A层次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识记, 在掌握读音后进一步拓展记忆字形和进行组词练习, 让他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增加扩词的数量, 并且选择自己所组的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基础知识, 而且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满足了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无所事事、浪费时间。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的方法反复识记, 掌握读音后再作深入学习。听读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可以向A层次小伙伴请教。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各层次之间也有了互动。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一部分不够自信的C层次学生, 笔者会请他们“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因为降低了难度, 渐渐地, 这些学生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如果他们读对了, 再请他们大声地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样一来, 这些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了成就感, 眼睛里也会闪现出自信的光芒。另外, 对于B层次学生, 笔者提出的要求是拼音、生字与词语三结合, 确保准确无误。这样帮助他们夯实了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为B层次学生的上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 照顾到了各个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对语言文字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识字教学的分层,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自己学习成果的目的。

当然, 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C层次学生对学习有困难、不够自信,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A层次学生成绩好、自信心强, 可以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浅谈 篇8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设置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一年级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来识记汉字, 这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加减法识字等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如, 教师在执教“草”的识字过程中, 可以运用加减法识字, 问学生“早+草头=?” (草) 。这样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进行识字就容易多了。当遇到其他能用加减法识字的生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减的方式, 让学生掌握加减识字的方法。

二、在课文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识字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每一个阅读文本当中来, 并在这些文本中学习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阅读文本中生字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多阅读, 从而进行识字。教师在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了解生字的意思。如, 在《人有两个宝》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生字所处的位置, 并通过文本了解一下字的意思。再在课堂上通过开火车、交生字朋友的形式让学生拿着生字找朋友,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提升了生字学习能力。

三、创设不同情境, 在游戏乐园中巩固识字

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生字进行情境口头作文, 让不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相互交流识字方法, 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还能让学生通过编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在生字教学中, 教师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如,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锄禾》的时候, 因为《锄禾》这首诗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背,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读读背背中识记生字。同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关注身边的汉字, 在认认涂涂和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总之, 在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生字教学,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生字进行口头编故事的形式进行口头生字识记训练, 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9

一、创设情境识字

如果教师一味地出示生字, 让学生跟着拼音去识字,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在教学新课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要认的字。如教学《在家里》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 你们瞧, 小芳家漂亮吗?可是小芳碰到了一个难题, 爸爸要小芳把手中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对应的家具或电器上去, 可小芳不认识上面的字, 你能帮帮她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识字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利用新旧知识联系识字

我们知道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了新知识。如在教学《口耳鼻》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日’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口”加一笔, 有的说“白”去掉一笔。我说:“你们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字, 真不错。”又如在教学“本”这个字时, 我问学生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是“木”加一横, 有的说是把“禾”字的撇改成了横, 有的说是把“术”的点改成了横。我说:“你们不仅能用加一加的方法, 还能用换一换的方法, 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学生在欣然接受老师表扬的同时, 又会明白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可以再拿过来用, 初步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结合阅读文本识字

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 每篇课文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 在每次新课开始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 自主认识每课生字条上的生字。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都会问学生:“看看生字条上的生字宝宝, 你们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再问学生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 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去找课文中的生字, 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在学习生字时, 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认读生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让学生跟小老师读三遍, 若小老师读错了, 其他学生可以指出或代替他当小老师。再次, 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其中有个“画”字。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小鸡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知道“小鸡画竹叶……”的“画”指的是画这个动作, 一幅画的“画”指的是图画。我又让学生说说谁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这样的教学, 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让学生明白了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又如《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句:“河面闪着阳光, 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 我让学生打开书本第17页, 读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 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语音不同, 字义也不同。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10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 但又不习惯, 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 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独立完成作业, 注意力不集中, 而如此大的识字量也往往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实际的困难。

针对识字教学带来的困难, 应积极采取对策, 把识字教学作为课改年级一项突出的教学内容来抓, 并确定“以培养兴趣为切入点, 倡导识字方法的多样性”的教学思想, 使识字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美味式”教学

这项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识字。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为了让他们享受“美味”, 可采取以下几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识字。

1. 游戏中识字。

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 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 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 在朗读中识字。

学习是一种反复的过程, 一遍遍反反复复是低段小学生最不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 为了弥补这种反复的枯燥性, 我使用了很多和他们生活贴切的小动物让学生们情景模拟, 一遍遍反复读带有新认识的字的段落或句子。或是在教学中播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随着音乐读课文, 读着读着字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 加上跟老师学习课文, 理解字词的意思, 也就加深了字的印象。在教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填拼音, 更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读字词卡片也能帮助牢牢地记住生字。

二、“爱因斯坦”我来当

低年级儿童想象力非常丰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识字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 让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妈妈”也是我的小助手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 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孩子有八个小时可以用来和学校相处, 而分给家长的时间寥寥无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与家长互动起来, 利用网络交流学习方法将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利用放假父母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把有趣的东西照下来, 写成小文章, 不会的字请教家长或是小朋友。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 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 剪剪、画画、贴贴, 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 看谁认的字多。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动手、动脑, 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同时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效果很好。

四、“磨盘”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记得快, 忘得也快。怎样巩固识字是非常关键的, 不然方法再好, 也是一时的快乐。在教学中, 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巩固练习。

五、今天我“做主”

以上的方法大部分是教师与家长处于行动一方, 而孩子属于被动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全面、准确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这些阐述, 是我们研究识字教学、优化识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让孩子自主识字写字就尤为关键了。不同的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 多的到200字左右, 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 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生字, 方法不求统一。让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觉得厌倦, 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 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浅谈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识字写字教学不可以再沿用过去传统的领读与机械记忆练习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掌握其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时,精心设置识字写作教学目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学习材料,充分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基于此,文章主要以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识字,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为一体,自身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吸引力。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暂时没有形成学习意识,此群体的学习态度比较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将多媒体应用至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极具形象性与动感的画面,影像、音源等形式来展示教材中的汉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2》时,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汉字包括: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形结合的教育优势,借助动态画面与形式各异的图片,并配以轻松欢快的配乐,向班级中学生直观展示汉字,从而有效将教材中生硬的汉字转变成为动态形式的汉字,而不再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拼读,此种教育做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发展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将被有效激发,而不再是机械性的记忆,而是音形义有机结合从整体上理解认知汉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利用猜谜语,强化教育交互性

谜语自身具备较强的幽默性,读起来比较顺口,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育游戏。我国一直都有猜灯谜的风俗,并积累出大量的字谜。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收集大量有关的谜语,并引导学生一同创编谜语。如:“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绝色天下无,月又几回圆(红)世上千万家,种些无叶瓜,不论冬和夏,到夜就开花(灯)等。通过此类字谜,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思维,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性记忆汉字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创编谜语,以此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对汉字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创编轻松诙谐的谜语,谜语的创编过程则是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运用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运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由浅至深,理解掌握写字技巧

要想写好字,首先需要写好笔画。将汉字比喻成为建筑物,那么笔画则是搭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砖。在识字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点”“横”“撇”“捺”等基础性笔画,要求学生做到每一笔都落实到纸上。笔画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想要写的好却十分不简单,需要反复的练习。如:“横折横”这一笔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要尽可能往上倾斜,“折”则要偏向左一点,这样写出的字美感十足。实践证实,学生在写好笔画后,再进行书写汉字变得容易很多。

如:教师在教学汉字书写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具体结构、书写特点及相关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等。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谢谢你》中“谢”这一字时,从字体结构进行分析,其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汉字首尾分解: 讠射 汉字部件分解: 讠身寸;笔顺读写: 点、横折提、撇、竖、横折钩、横、横 、横、撇、横、竖钩、点,在学生理解后不断加深剖析深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育优势,强化学生写字能力

当前阶段,电子白板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的进行观察,有意识的选出作业本放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在选到一些比较好的字时,引导学生具体阐述汉字书写好在哪里。如:部分學生表示字体框架把握合理、笔画比较到位等。总而言之,在学生鉴赏文字过程中,又将文字的书写进行温习,有效巩固了学习印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项十分关键的基本功练习,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加强自我对其的重视,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坚持进行练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涵养。

参考文献:

[1]周群芳.自主发现愉快识字——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思考[J].成功(教育),2008,02:48.

[2]韩敏.走进孩子心灵共创和谐课堂——浅谈一年级教学方法[J].德州学院学报,2013,S1:35-36.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五步走 篇12

一、自读生字卡, 为识字做准备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储备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识字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对全体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别。因此, 在读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卡, 会读哪个就把哪个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然后放到一边。这样一来, 既帮教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水平, 又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范读, 听读识字

学生读完生字卡, 教师范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 特别要注意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 学生在听读时, 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

三、多种方法, 自主识字

读了生字卡, 听读了课文, 学生会有一种自己想读书的愿望, 这时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当然, 学生是不会读通顺的, 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 这样他们为了能自己把课文读好, 会有一种主动识字的愿望。此时, 教师应发动学生想办法去认识那些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娃娃”。学生想到的方法有:读生字条中的拼音;到生字表中去查;向同学、老师请教;根据句子或字形猜测。学生自学完毕后, 还要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这样, 既反馈了信息, 其他同学又认识了一遍生字。

四、重复再现, 利用多种形式识字

1. 与字娃娃捉迷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稍微创设一下情境激发学生去课文中找出生字。比如, 调皮的字娃娃们很喜欢捉迷藏, 看它们藏到了儿歌里, 你们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它们吗?

2. 把字娃娃送回家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看看学生脱离拼音和句子, 是否还能认识生字。学生读出字音后再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在这里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如:字娃娃们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户外活动, 玩的时候很开心, 可是想回家时却迷路了, 让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

3. 给字娃娃找朋友

给字娃娃找朋友就是生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 理解字义。教师可以说:字娃娃悄悄地告诉我, 没人和它们玩儿, 它们很孤单, 若是能给它们找个朋友, 它们就高兴了。哪列小火车愿意带它们去找朋友?

五、课外扩展, 巩固识字

这一步是在讲解完课文以后, 把生字放到陌生的环境中, 看看学生是否还能认识生字, 既巩固识字又加大课外阅读量。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小短文或是教师自己根据生字编写的短文、儿歌等。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时, 我仿照课文写了这样一首儿歌, 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小猴的梦

小猴爬了一天树,

大树妈妈怀里睡。

树上叶子落下来,

为它盖床绿叶被。

池塘唱起摇篮曲,

风儿又把摇篮推。

小猴做了个甜甜的梦,

甩甩尾巴咂咂嘴。

上一篇:术前CT分期下一篇:中晚期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