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2024-09-28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共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1

识字5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遇”、“尊”难认字的字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二)、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2)、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1)、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2)、谁读“一个人”?谁读 “两个人”?“一人在前两人跟”该谁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又该谁读?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1)、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小黑板出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奖励大苹果。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四)、学第三个谜语: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用小黑板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借助拼音读读。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4、改动谜语,与书上一致。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

5、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五)、读课文

这三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翻开书,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大不大。

(六)、教学效果测评

1、熟读三个谜语,最好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2、读读词语,喜欢这些词吗?

读读句子,发现了什么。(来、至、到的意思差不多。)

(七)、拓展性学习:感知以谜破谜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2、感觉这件事有趣吗?想想可以怎样和小伙伴做游戏。(选择谜底相同的谜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谜语,回顾收获

1、谁还记得上节课猜的谜语?分别出示“众”、“秋”、“青”三字,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2、怎么猜谜语的?还记得猜谜儿歌吗?

3、在猜谜中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二)、认读生字词语

1、把我们认识的生字请到黑板上来吧。出示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2、小组合作识字。

3、检查。(1)、猜字游戏。

(2)、男女生扩词语比赛。

(3)、用了哪些识字的好方法?

(4)、老师用生字编了些字谜,谁能猜出来:“日下一横长,里字下里藏。”“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

(5)、谁能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编呢?你觉得自己很能干吗?

(6)、你还能编别的字谜吗?

(三)、做猜谜会的准备

1、猜谜语真有趣,还想猜吗?搞一次猜谜活动怎样?

2、谁去准备谜语?到哪儿去搜集谜语吗?

3、哪些同学能自编谜语?

4、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四)、写字

1、要写哪几个字?读一读。

2、小组合作:讨论记住字形的好办法;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这些字是什么结构?怎样写才好看?哪些字特别难写?怎样写好它们?

4、希望老师教你写什么字?示范。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五)、总结 :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

(六)、教学效果测评

1、读拼音,想想词语的意思,再写下来。

2、读谜语,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猜出这个谜语后,看看自己又认识了什么字。

(七)、拓展性学习

1、投影出示谜语卡(或写在小黑板上),老师读,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2、猜谜语,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自悟方法:抓住特点。

3、可以把什么编进谜语里呢?观察教室里的东西,想想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试着编谜语。大家评一评,编得怎么样。

4、自编谜语,考一考同学。

5、猜谜中你又认识新字了吗?有意思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自己试着再编一些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识字五(三个谜语)

教学反思: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凉”是后鼻音,“凉”和“量”声调的差别,“情”和“晴”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节识字课的学习,我感觉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比较融洽,课堂氛围创设得也比较好,既有设计精美的图片,又有舒缓放松的音乐,都可以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围绕识字课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目标,我创设了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画面和声像材料,通过自读、指名读、学生领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巩固识字,了解词义,认识事物。拓展也能针对词语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预期,当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体,并存贮于脑海之中的时候,首先它会使流畅诵读变成了一种可能;其次是当他们再次碰到“海滩”这一词语需要理解时,头脑中就会蓦然浮现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之类的实物图像,使“海滩”这一概念变得充实与丰满;若需要描述一下“海滩”时,他们就会通过对以上具像的扩展,去再现“海滩”的风貌。今后的日子,在他们一旦需要描绘“海滩”时,只要将这些词语略加拓展与连缀,马上就可以写出一篇像样的短文。

我们相信,如此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写话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2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2、认识“字 代 舌

弓 秒 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学习园地一、二时,已经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小朋友还记得吗?(生交流)今天,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二、我的发现:

1、小黑板出示第一组:取—趣

干—赶

方—仿(1)、同桌互读这三组生字,把不会读的生字注音;(2)、指名读,大家正音;(3)、说说你发现什么了吗?

(4)、小结:给前面的一个字加上偏旁就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能造出一个字吗?(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写字、汉字。(是板书)(4)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能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组成一个新字呢? 出示小黑板:袋--

活--

题--

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交流。(2)、交流出示:代、舌、页、弓(3)、当小老师领读。

4、这儿还有四组字,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呢?(1)、小黑板出示:禾

(2)、指名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5、小结:今天你学会了那种新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三、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那些新字?

(1)、小黑板出示:字

炒(2)、齐读;(3)、活动:找朋友(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如果可以请扩词。四:我会读:

1、出示识字“苹果树”,“苹果”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1)、自由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3)、请学生上前摘“苹果”,并带领大家读词语。

(4)、谁摘的“苹果”最大情商前面来,大家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前面的两个字一样,后面的两个字一样)。(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整整齐齐、大大方方、平平安安)

2、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反思:

1、开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如同桌间互读词语,每个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在开火车读词、小老师带读、男女挑战读等多种竞赛活动中,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读词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很强的主体意识。学生当小老师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再如,老师鼓励学生照样子说说叠词,说得好就能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不仅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也是一次再积累好词的机会。

2、设置积累的平台,构建运用的阶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4

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编排的体系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本课的韵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孩子朗读,便于诵读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语境中识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重点指导“钩”这个笔画。能正确、流利朗读韵文。)

2、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中发现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对汉字的造字法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了象形字,谁来举例说说象形字有什么特点?

2、我们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出示: 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

3、有谁认识这些汉字?你曾在哪儿见过它?

4、仔细看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这首优美乐章的前奏。从教材编排的体系看,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单元之前的《口耳目》象形识字课显然为本课会意识字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回忆象形字的特点是为了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4、比赛读。(每小组选一位学生参加朗读比赛,其他小朋友当评委打分,参与评价)

5、自由选择方式美美地读。(如:可以边击掌边读课文,可以同桌两人边拍手边读)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读出趣味,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自主感悟,发现规律

1、读着读着,你们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或三个独体字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

生2:我发现后面这个合体字的意思和前面的两个独体字是有关系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2:如“明”这个字,太阳是很亮的,月亮也是比较明亮的,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表示很明亮。

师:你说得很对,其他的字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生3:我还发现“鲜”也有这样的特点,“鱼”和“羊”味道都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

生4;我发现“灭”这个字也是这样的,上面的“一”就像是一根树枝,我仿佛看到一个人在用一根树把火扑灭。

生5:我还觉得这个“一”还好象是一个灭火器。

生6:如“尘”这个字,很小粒的泥土就是灰尘…… 师:同学们,你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还会发现,真了不起!像这样的字我们称它为“会意字”。

2、再读读课文,仔细比较会意字和组成它的独体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当两个独体字合成一个字的时候,其中一个字要发生变化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吗?

生1:如“鲜”这个字,“鱼”的一横变成了提。

生2:“尖”中的“小”没有了钩,变成了竖。

生3:“人”的捺到“休”字中就变成了竖。

师:是呀,几个独体字组成一个字时,有些字的笔画就要发生变化,因为只有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课文中像这样发生变化的字还有几个,请你找出来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强烈地希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就顺应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放手让学生发现探索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会欣喜地发现许多会意字的构字的特点,这时,孩子们就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同时也点燃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复习巩固,强化识字

1、摘苹果游戏:(出示课件,指名大声读汉字,读对了,苹果落地。)

2、飞鸽送信:(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音节,有些小朋友拿的是汉字,让音节找汉字,或让汉字找音节。)

3、找朋友:请六个小朋友上来做拼字游戏。其中三个小朋友手里各拿一张写有“人”字的卡片,另外三个小朋友手里各拿着一张写有“木”字的卡片,看看能拼成哪些合体字。老师拍一次手,你们就找一次朋友,拼一次字,看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次数拼出最多的字。其他同学读一读拼成的字。(休、林、从、森、众)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长,学习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涣散,先前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点低落。这时,开展形式新颖有趣的巩固练习,会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学生会在游戏中乐此不疲的。)

1、投影出示书上“力、手、水”三个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学写“力”字。

⑴ 了解“力”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⑵ 指名说说“力”的第一笔与“目”的第一笔有什么不同之处。

⑶ 学生描红、试写,教师巡回指导。

⑷ 教师范写。

3、学写“手”与“水”

⑴ 比较这两个字的相同点,说一说它们的压线笔。

⑵ 重点指导“水”的书写。指名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 学生试写后教师范写。

4、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点评欣赏。

(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学生在交流体会时如果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更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字的笔画、结构的观察会由笼统到细微,书写效果比较理想。)

【教后反思】实验小学 张建兰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要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规律。

通过执教这篇课文,我有以下一些教学感悟:

1、要真正关注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孩子们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

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要正视自己的职责: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学会生存》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 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拥有的知识确实是比学生多,但我们不能以绝对权威自居。教师不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满腹经纶,而应该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

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应该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没有把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及特点“传授”给学生,而是放手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对于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积极思考的行为给予充分的鼓励,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3、要注重教学生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七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的意思。4.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5.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讨论法: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料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

四、教具准备 幻灯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对对子。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新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形象地写出了教育事业的繁荣景象。这些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对对子,比一比看谁接得快,谁的对子美。(如:师:我说“云对雾”,生接:我说“花对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对对子、贴词语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认识生字,在乐中感悟了句子,积累了词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2.谈话。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评一评自己吧,要是实话实说噢!(学生畅所欲言,揭示本单元主题——我们都有好品质)导语引入:“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单元的导语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好品质、好孩子,体现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组织教材”的特点。)

对话平台

自学。

1.借助拼音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对子读流畅。2.同桌互相读,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3.把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字或对子多读几遍。识字。

1.学生读对子,教师依次贴出如下几个对子。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诚实——虚伪 赞——嫌

2.摘掉了所有生字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了上面六组对子,你有什么发现?(互相提醒注意“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3.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二、合作交流

(1)对对子。

学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举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学立刻举起字卡,以此类推。

(2)看图贴词语。

图一:两支铅笔,一长一短。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

词卡: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哪个字难写。

2.引导学生将字归类,本节课写好“冷、淡、情”3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其余两个字学生自主练习。4.学生描红、临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抓住规律,把握特点,自主写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自己的板书示范。)5.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请试着读一读。

(4)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指名读。练习背诵。

二 再读课文:自由读推荐读挑战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画找反义词。

(1)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词在意思上的特点吗?(反义词)老师在书中也画了一对,请你也照样子画,画好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教师出示几对反义词(是—非、长—短、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画出反义词的课文)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本篇识字教材是由30个字组成的反义对子歌,要认识9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文本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努力读通、读顺课文,针对学生的识字难点、重点正音,借助画节奏线帮助学生读好最后一句,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教师起到很好的点拨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容易发现课文用词的特点:由6对反义词组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了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 品读领悟

老师把上节课结识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小黑板出示句子。

1.妈妈待人很热情。爸爸待人很冷淡。

2.王晓红虚心好学,诚实勇敢,赢得了大家的赞扬。3.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课前复现上节课要求认读的字,并把这些字编排在句子中,意在让这些字和孩子们反复见面,避免了认字多、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这种复现方式完全符合认读的字的教学要求。即: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言环境还能认识。)朗读背诵。

1.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2.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3.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4.背诵课文。

四 扩展活动。

1谁还知道别的对子? 2.你最喜欢对子中的哪些词语,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3.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4.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五 练习。

1.复习我会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6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实验小学 闫红英

【教材简析】

《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九课。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它是台湾作家林焕彰的一首儿童短诗,既琅琅上口,又活泼有趣,适合多种方式的学习。

【多元智能教学设想】

1、课程名称:影子

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了解熟悉课文内容,认识影子的自然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爱科学的情感。

3、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以语文、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对大自然的热爱。

4、学习资源:有关影子活动挂图的相关视频、音乐磁带《找朋友》等。

学生课前必要的准备知识:学会几种手影,如有可能观看皮影戏,了解其中奥秘。

【学习活动及评价方式】

1、语文活动:阅读、理解课文,弄明白影子存在的道理。

2、逻辑-数学:测量有太阳和没有太阳时候的温度,并感受有太阳和没有太阳的温度差异。

3、视觉-空间:用水彩等颜料笔描绘手影的造型,加上自己的想象,涂上颜色画一幅画。

4、身体-空间:建立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5、音乐:引导学生根据《找朋友》的节奏和旋律变换不同的方向找自己的影子,在音乐中感受影子的可爱。

6、人际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情境再现找影子的活动场面,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提出不懂的问题。

7、内省:找到表达自己情感与想法的方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比自己,了解自己原来的认识有那些不合理,不断提醒自己。

8、自然观察:观察同学做手影,说出它像什么,可模仿做,也可再创意。

9、评价方式:评出“小画家”、“朗读大王”。

【多元智能教学过程】

一、导语入题(感受阳光,谈发现,趣味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的阳光多灿烂啊!你们想感受一下太阳的光芒吗? 那好,我们现在就出去感受阳光,说说你的发现好吗?(生到户外自由活动)

生:太阳光很刺眼,外出时要戴眼镜保护眼睛。

生:太阳底下很热,阴凉地里很凉快。

生:我发现太阳底下有影子,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

(出示课题:影子)

生:我还发现,我身体的左侧对着太阳的时候,影子在我的右边,身体的右侧对着太阳的时候,影子就在我的左边。

生:影子是黑黑的,我用脚总是踩不到它。我做不同的形状,它就变成什么形状,真好玩。

生:老师,这就跟奶奶教我做的手影差不多,老师,我会做手影。

师:真了不起!你来做给我们看看好吗?

(音乐响起,其他学生在下面轻松地、也很有兴趣地做着)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师: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课文,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看谁最先记住课文。)

师:好,这么快就把课文记住了,真聪明!看课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吗?请和小伙伴们合作识记字形。

生:两个“月”字加在一起就是朋友的“朋”。

生:我认识“很”,只要把双人旁改成足字旁就变成了“跟”,而且,跟着别人是要用脚走的,所以是足字旁。

生:“爱”字去掉上半部分就成了“友”字。

生:妈妈告诉我,一般动物的名称都有反犬旁,反犬旁加上句号的“句”就构成了“狗”。

生:“常”和“党”的区别就是下面不一样,一个是“巾”,一个是“儿”;“看”和“着”也非常相似,“着”比“看”字多两点,注意,写“着”的时候第三笔横。

生:景色的“景”加上三撇就是影子的“影”。那三撇就像物体投下的影子。

生:我会用方位记“前、后”两个字,我的前面是老师,我的后面是同学。

生:黑就是默写的“默”去掉右边的狗,再把下面的提改成横就可以了。

师:你们真了不起,会运用各种方法记忆字体,这些方法很有创意,我想,只要能把字记住,用什么方法都行。

2、学习课文,感悟影子的奇特魅力。

师:对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影子为什么“就像一条小狗”?

师:真会提问题,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商讨这个问题,看谁最聪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四人小组的同学马上讨论起来,各抒己见,十分热闹。)

师:现在,请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生:影子是黑色的,所以就像一只小狗。

生:不对,因为影子总是跟着我们人走,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生:我觉得影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时时刻刻跟着我们,十分讨人喜欢,就像可爱的小狗一样。

师:你们说的真好!看投影。(老师演示活动挂图:只要有光,小朋友无论走到哪里,影子都伴随在其左右。)

师:同学们不光知道影子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讨人喜欢,还明白了影子为什么像一只小狗?现在,我们就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读后评议,再读,同桌互读,然后引导同学看图练习背诵。评出小小朗诵家。)

师:课文中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请提出来。

生:为什么影子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在右边,一会儿在前边,一会儿在后边?

师: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我来提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不用“影子一直跟着我”,而用“影子常常跟着我”?

师:好,我们再到操场上玩找影子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来到操场上,《找朋友》的儿歌响起,同学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玩游戏,找答案。)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你愿意跟我说说吗?

生: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我做什么动作,影子就跟着做什么动作。

生:我面向太阳时,影子就在我身后,我背对太阳时,影子就在我前面。

生:我左侧对着太阳时,太阳就在我的右边,反之,就在我的左边。(练习用前、后、左、右说话。)

生:老师,我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因为,我一跑到有阴影的地方,影子就没有了,这就是影子为什么是“常常”跟着我而不是“一直”跟着我的原因。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学生异口同声说“同意”,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生:我发现,只要有阳光才会有影子,我还发现,在灯光下也有影子。

师:还有其他地方有影子吗?

生:在烛光下也有影子,在月光下也有影子。皮影戏也是这个道理。

师:对,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跟着我们。我们一起背诵课文。

三、拓展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光照到物体上会有影子,还知道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跟着我们。那么,前面我们做了手影,同学们的手那么巧,能变出各种不同的形状,你最喜欢哪个造型说说原因。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变的造型,加上想象,涂上颜色,那肯定是一幅很好的画,现在,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喜欢的造型。(音乐响起)

(完后,学生展示,评出小画家)

【教师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囗、纟”2种偏旁,会用“多么”说话。

3.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习新部首:口字框。

3.学习“五星红旗”。

(1)师:其实呀,“国旗”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五星红旗)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2)相机学习“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播放视频)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二)学习第二句。

师: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学习生字:“升”“中”“歌”“起”。

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升”这个动作,用手当作太阳,做一做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做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中:“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己”=起。

2.播放国歌,全体起立跟唱国歌,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同学们回忆下,国旗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

小结:是呀,国旗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

(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情境吧!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齐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过渡:快看,国旗升起来了。

齐读。

1.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学习生字“么”“美”“丽”。

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3.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5.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

美丽 多么美丽

好听 多么好听

高大 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习第四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学习生字“立”“正”。

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图,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第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正:了解字义,组词。

3.老师下达“立正”的口令,全班做动作。

4.指导朗读。

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国旗,我们“立正”,表示对“国旗”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五句。

师:我们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1.出示第五句:“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3.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4.指导朗读第五句。

师:向国旗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六)整体学习,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中:“中”字的“”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的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中”的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五”。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二笔的“竖”略微向左倾斜,第三笔横折写到横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

(4)同桌评议。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自豪。希望同学们爱护国旗,尊重国旗,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而努力。

2.是啊,国旗如此美丽,难怪人们用歌声来赞美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复习词语:

中国五星红旗国旗国歌升起多么

美丽立正

2.过渡: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很扎实,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

4.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

(课件出示:立正)

2.回顾写字的方法。

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老师的示范。

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立”的“丶”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较短,第三笔和第四笔要写得匀称,第三笔为轻入笔、顿笔收的小点,而第四笔是顿笔撇出尖状的小撇,第五笔横比第二笔的横要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评议。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最后一笔的横要拖得“稳稳”的。

4.指导书写“正”。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一笔横要写得略微向上倾斜。第一笔稍短,第二笔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最短,在横中线上起笔,第五笔稍长,写得要平稳。不偏不歪斜才是“正”。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给全班同学听。

(2)自由地轻声朗诵,同桌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指名分句读。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师: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师: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怎样升起?五星红旗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师: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

请同学看图轻声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独立背诵,指名到前面来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国旗说,那就说说吧!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________)

2.画一画。

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板书设计

升国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四》教案及反思 篇8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 爱的深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20、学会看病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揭示课题.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 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20、口语交际·习作六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互说互评.◆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各自习作.◆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誊写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 其中的不足.)

◆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回顾·拓展六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课外书屋

上一篇:校本课程阅读教学教学计划下一篇:泌尿系统复习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