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1
(一)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的: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请看。(引导学生看课件演示)师: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
小结: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1、屏幕显示一组彩色图:
(1)闪烁的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
(2)现在闪烁的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呢?
2、课件演示: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能不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呢?(把线拉紧,就成一条直线)3、假设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画面闪动,消失线球),这样就形成一条直线。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长度和有关知识。板书:直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结合课件画面),那么它有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直线没有头无法量,我们就说直线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
二、认识线段和射线。
(课件演示)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加上两个点(闪动两点)一点 A一点 B,指出:直线上两点之间闪烁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的概念并齐读一遍。(1)观察线段,它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2)小结:它有头有尾,所以它的长度是有限的。板书:有限
小结:我们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3)看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一端端点去掉,这一端就可怎样?(课件演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线,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4)仔细观察射线并和线段进行比较后思考:
<1>射线有几个端点?
<2>它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
<3>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谁来举一些例子?
小结: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板书课题齐读一遍)。打开课本92页仔细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以下几个思考题。(幻灯显示)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线段? <3>射线有什么特点?
<4>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幻灯显示)(6)学习汇报并讲清理由。板书:直线的一部分
(7)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幻灯显示:下面各线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和射线?
三、度量线段的长度并画线段
1、这里有一条线段,要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测量?(课件演示)讲解:把线段的一个端点 A对准直尺0刻度线,读出另一个端点B所对直尺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课件演示度量的过程并标出3.8CM)2、会量吗?请一个同学在幻灯下量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是怎么量的以及该线段的长度。
3、打开课本93页“练一练”的第一题,量线段的长度把它填在书上。汇报度量结果。
4、同学们已经会度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老师要同学画一条3.5CM长的线段,会不会画?你准备怎样画?(相互讨论一下后交流汇报)(1)、定点<定位置>画线段(2)、找点(板书)(3)、连线
5、结合计算机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1>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上点一点;
<2>根据要画的长度,对准相应的刻度画一点; <3>沿着直尺的边把两点联结起来。
6、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5CM长的线段,巩固画线段的方法。
四、巩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而且还会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1、判断:(幻灯)<1>一条直线长12CM。----------()<2>直线比射线长。-----------()<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4>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2、看屏幕,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1> 学生自由数线段各抒己见。<2> 教给学生数线段的方法。
方法一: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从左向右观察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AB、AC、AD一共有三条。以B为左端点 的线段有几条?BC、BD一共有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
线段有几条?CD一条。一共有几条线段?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方法二: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AB、BC、CD三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AC、BD共两条。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AD一条。一共有几条线段? 3+ 2+ 1=6(条)
<3>小结: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4>发展: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2+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3+2+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条线段呢?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
五、总结:
同学们刚才都学得非常好,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哪些本领?(结合板书回答)
六、作业
(1)画一条5.3CM的线段。(2)点出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线段长度 端点 直线 无限 没有端点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有限 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 无限 一个端点
【评析】: 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注重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有重点的获取知识。知识传授由浅入深。使学生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区分,由掌握它们联系、区别,直至度量线段,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并通过观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认识特点,使学生在意义识记中掌握概念。电教手段充分应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手段恰当结合、优化组合,展示的信息形象生动、直观,使之既讲清了概念,又发展了思维,优化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2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3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一、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教学中,全课基本上以学生自己为主导,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畅所欲言。并抓住时机,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我国的地大物博,树立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景、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乐于参与,老师只是作为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的引导者、归纳者,使学生在放飞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能够及时总结归纳出本课所需掌握的重、难点。
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内容及第36页练习六第2、3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本节课的面积单位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选取学生最熟悉的素材,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二)核心能力
在建立1公顷表象的活动中,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场景,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及其规定,初步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2.通过推算知道并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借助围一围,算一算,说一说的活动,建立1公顷的表象。
(四)学习重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五)学习难点 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公顷》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在操场上量出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计算出面积大小并感受它有多大。(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①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②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③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④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 4
(3)预习课本第34页内容,观察周围,想一想什么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二)课堂设计 1.导入(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汇报课前作业,交流选择单位的方法。(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2.问题探究
(1)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2)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 4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²表示。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尝试下列问题。(课本第36页第2题)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3)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可以结合自己学校操场的面积,想象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
/ 4
象。】
填空。(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②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3.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6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篇7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1、指名读思考练习1。
2、请同学们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自己试着回答,也可互相讨论。
三、逐题检查讨论。
1、第一题: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儿又多又好?
2、第二题: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该;完全不同)
3、第三题: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有了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觉的香甜。)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用较快的速度再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别做上记号。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个人自己练习。
2、指名当众朗读。
六、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数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8
1.使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 3500÷700 720÷90 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 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1)有538箱酱油,每辆货车一次运62箱.如果一次运完,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48千米,大约要行多少时间?
(3)彩色电视机的单价是1985元,收音机的单价是21元,彩色电视机的单价大约是收音机的多少倍?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538≈540,62≈60,540÷60=9(辆)或60×9=540540>538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不同点:除数取近似数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把除数变成整十数;被除数取近似数有时是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有时是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1.一家电视台去年共播出教育节目1192小时,平均每个月大约播出教育节目多少小时?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200千克,如果每个人59千克,这部电梯大约能承载多少人?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篇9
主备人:刘大国2007年9月1日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 “亿” “千万” “百亿” “十亿”
“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在
2007 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 43 人,其中男同学 28 人,女同学 15 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 5、6 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
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
0 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
(2)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
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课 时 安
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1 课时)1 亿有多大?………………………………………………………1 课时
二、角的度量(4 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 课时)
1.口算乘法…………………………………………………2 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 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 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 课时)
1.口算除法…………………………………………………2 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六、统计(3 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 课时
七、数学广角(4 课时)
八、总复习(5 课时)教 研 工 作 计 划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希望学校能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研力度,让教学能够更上新台阶。针对理科类的教学活动,它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进步。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开发教育资源,事例教育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我们不断进取,认真研究,找出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丰富我们的教学生活。在今春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准备继续贯彻上级的指导思想,抓紧抓实教研工作。
二、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
1、贯彻执行学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空间观念、计算能力和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本着共同提高的原则,多互访、互讲、互听、互评。
4、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寻找适合农村地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果。
5、研究如何快乐的、生动的开展理科教研活动。
6、通过教研,在课堂教育的授课方式,作业设计,跟踪观察等方面有所成绩。
7、通过教研活动,力争出现几个优秀课任教师,几份优质教案,几篇优秀教学论文。
8、通过教研,力争整体提高理科业务素质。
三、教研工作的方法、措施及日程安排:
1、由每个班的理科教师分别抓一科目,开展主题试验。
2、深研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方法,力争从备课、作业与其他教育活动中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坚持小分散、大综合方式,重大的教育难题一起研究,探索,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写教研、教改月报告。
4、坚持每月听课制度,巡回开展,要求有讲课、说课、评课材料。
5、开展互帮活动、互相学习,成立小型学习小组,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6、拟准备在 9 月份开展互听课活动,10 月份开展专题教育月活动,11 月分开展教学大比武,12 月份主要开展学生活动,教研教改总结活动。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努力,锐意进取,在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教改活动中取得一点成绩,切实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大纲对本册的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千万” “百万” “亿” “百亿” “十亿”
“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①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②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①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②
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③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①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②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③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④
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③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② 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第六单元:统计①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七单元:数学广角① 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①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全 册 总
备教材的编写特点 :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要指导学生读准“梭、若”等字的字音,注意“哀、持、梭、若”等字字形的教学。教学难点:
注意区分“持、特”,“哀、衰”,“棱,梭”。“若”的第5笔是撇。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一)1、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学生自由说名言)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出示课件)。
1、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鲁迅。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
(二)介绍作者--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完成100多本著作。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阅读他的作品有如饮一掬甘美的山泉。
二、新授生字
1、生字:(板书)
2、部首:“赢、益、哀”的部首各是什么?
3、读词: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欺骗、庭院、决心、虽然、游戏。
4、组词:(板书)
三、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并标好自然段。
2、和书,通过刚才的读书,你都记住了文中什么内容?
(可以从好词好句回答,也可以是记住了事情的梗概„„)
3、每组选代表参加班内的朗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有疑问可以在书上标注。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教学重点: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学难点:
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大留意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这样说是不对的,时间是有,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时间)
文中的作者是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孩子,由于他对时间的执著,这个长大后的孩子要告诉她的孩子: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 _________。(课件)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我们仔细学习课文
二、分析课文
(一)出示思考题
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画在书上。
2、作者当时是怎样想的?
3、作者又是怎样感到时间流逝的?
4、小组合作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不懂的问题。反馈:
1、小组派代表说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课件打出上面的话)
2、作者当时对这句话是不理解的,认为那是一个谜,而且感到害怕。
教师指导:把课件上爸爸的话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
(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现的关于时间的谚语,说说是什么意思?(“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可以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3、爸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作者是怎样明白的?
(作者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4、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作者小小年纪看到时间过得飞快,心里非常着急,而且还很悲伤,他决定和时间赛跑。
1、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2、通过小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好像也和作者一样高兴,自己能够跑在时间的前面了;这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孩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位小作者„„)
3、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作者和太阳赛跑了二十年,请你想象一下,做什么事情时,作者还可以和时间赛跑?
(做题、坐不同的车、„„)
5、由于作者的坚持不懈,他因此受益无穷。
(三)为什么作者要与时间赛跑,并要告诉他的孩子们?当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活经历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而受益无穷,所以他会告诉他的孩子这个道理。)(自豪、高兴)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的事例来说明。
三、小结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四、作业
自选:
1、寻找关于时间的谚语。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12-1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11-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23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案08-21
口算除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09-09
实际测量(2)(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06-1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教案08-09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09-04
人教新版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