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共7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
1、读古诗词,说说词与古诗的不同。默写古诗。注意“亭”与“庭”的区别,写好“庭”
2、注意个别字词的意思。厌?;闲?;和?潭面?谙?蓝?尽:完;胜:强过超过;如:如同;谣望:远看。3.、说诗句的意思。课后三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当时因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最能表现这份心情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尤其是尽、孤、独、闲。
《望洞庭》诗人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的是君山。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忆江南》是诗人对江南的赞美,“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的感情。
《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的,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二处景物的描述中。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谰、瑕、攀、泰、峦、绵”的写法,“红叶似火画卷倒映迷蒙”的读音
2、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突出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将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将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3、桂林山水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画卷中有山、水、竹筏小舟、云雾、绿树红花等景物,让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与这句有前后照应的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仿照课文第二三段仿写,读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复习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浙、臀、擦、蜿、蜒”
2、作者游览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文中还有一条线索:作者多次写到了水。途中“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洞口,特点是很宽,然后写了外洞,特点是大。“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a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见书b船的进出方式是:
,c乘船必须
d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内洞的特点是黑、大、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
3、读句子,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见书P11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生字
2、填空: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2段从高到低,由近及远,依
次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又解释了盛夏进入天山凉爽的原因)。第3段依次写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第4段着重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水:无限生机;树:相映成趣;花:耀眼绚烂)
4、第5段换种说法。《语文园地一》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
习作:即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我的发现:排比句式,这样写,不仅使语言优美,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4、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宽带网:是本组走进千山万水的拓展内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单元
专题是“以诚待人”。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找出母亲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句,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德、属、驶、惑、拨”
2、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说说“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的意思
“我”之所以“迷惑不解”是因为父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汽车,怎么还不高兴呢?
“刚才的情形”是什么?(我几次兴奋地„„)
用“严肃”这个词描写出父亲中彩后的神情,那是因为他正面临着(是否要把中奖得来的汽车送还)这个道德难题,但他用自己的“诚信”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上面有重复)他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找出父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来讨论。(在得与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终于被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诚实、守信的思想占据了上峰。当父亲看着奔驰牌汽车被开走时,心里如释重负,显得特别高兴。)打电话给库伯先生,让他把车开走。
父亲这样做值得吗?或者(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那是
因为中奖的车子被领走了,但父亲得到的是诚信、朋友、和快乐。这些是金钱买不到的。
3、母亲的教诲指的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
《万年牢》,“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人什么联系呢?”,找出课文相关内容认真读读,再体会做糖葫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前两处“万年牢”是讲做糖葫芦这件事,后一处“万年牢”是讲怎么做人。《尊严》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尊、惫、堪、喉”
2、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狼吞虎咽”的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像饿狼和老虎吞咽一样,说明年轻人非常饿
“惬意”的意思是舒适爽快,原因是那个年轻人捶得很卖力
3、“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尊严”的意思是什么?(以崇高庄严的人格赢得别人的尊敬)“什么都没有”指的是(他目前是个难民,一无所有)“富翁”指的是(拥有尊贵的人格,是一种精神上的富翁)
既然他什么都没有,又怎么会是个富翁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虽然他目前是一个难民,但他拥有尊贵的人格,就等于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加上“百分之百”表达了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信任、喜爱和敬重的感情
4、杰克逊大叔留下这个年轻人的原因是他看到哈默活得有尊严、有骨气、有毅力,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5、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放映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从哈默身上,我们学到了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 从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要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将心比心》,是讲人和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抓住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
习作:把自己想说的心理话写下来。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
3、我的发现:养成留心周围的事物、勤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同时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也是一个有关写的训练重点。
4、日积月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5、趣味语文:“说信”
填空:学了这组课文,我们认识了好几位有着美好品质的人物,《中彩那天》中的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万年牢》中的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正直(真诚为人认真做事)的人,《尊严》中的哈默是一个极力维护自己尊严(有自尊有毅力有骨气)的人,《将心比心》中的母亲是一个宽容、理解别人(替别人着想)的人。其中我最欣赏《
》的,因为
。当你的朋友不讲信用时,你真想对他说
(用上〈论语〉中的句子)
第三单元
围绕“大自然的启示”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找出大自然的规律,从中进行发明创造。《自然之道》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幼、啄、蠢”
“道”是指道理,事物的规律。“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不经人力干预的自然规律。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见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发现并被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救它。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结伴而出,结果全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交流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具体指什么?
我们是如此紧张,而向导是怎样的态度?用一个词回答。若无其事 你怎样理解“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海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点
明了课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3、体会个别字词的意思:
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奈。说明向导非常勉强
向导“不情愿”的原因是向导认为这会给海龟带来伤害。悲叹:表达出此时向导十分伤心、难过。
根本:说明了海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规律造成的。颓丧:表达出嘲鸫飞走时的不甘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得十分形象。
可略
4、为什么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指的是硬让向导从嘲鸫的嘴里救下了那只小龟,结果害得大批的幼龟以为外面没有危险,争先恐后地出来,最后很多幼龟被嘲鸫吃掉。
“我们认为自己愚不可及”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自然的规律,不按“自然之道”办事
向导对小海龟的态度为什么会从“若无其事”转变为“悲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弄清人类无限制开发而产生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恶果。
1、黄河发生变化有2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的原因,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结构松散,引起水土流失,而是人类自身的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黄河发生变化的核心问题,因此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2、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所以保护它人人有责。虽然它已经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是我们已清醒认识到人类所犯的错,作为小学生不但要从自己做起,而且还要教育身边的人,共同为保护黄河出力。
《蝙蝠和雷达》,讲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在夜间飞行。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捕、碍、揭”
蝙蝠是这样探路的: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改变方向飞行
2、说说实验的过程
读第3段,说说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在漆黑的夜里它也能敏捷地飞行。将最后一句换个说法。
3、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见课后第2.3题
4、“终于”这个词语体会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付出了漫长的劳动,经历了漫长时间。
5、你知道人们还从
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
《大自然的启示》,两个短文一个关于生态平衡,一个关于仿生学。
1、填空:《“打扫”森林》主要讲了林务官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却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树林渐渐给毁了。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教育我们要树立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的老师》文中列举出人类的”老师“都有 蜻蜓、鲸等。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2、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枯枝败叶不仅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是小动物的事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的栖息的地方,而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从“只好”这个词体会到„„ 《语文园地三》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及习作: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我的发现:先让学生读读没有副词的句子,再读读加上副词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4、日积月累:谚语,与农时,气象有关
第四单元
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强调了儿童如何在战争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夜莺的歌声》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削、喂、挺枪、滚、毁”,“拧”念第二声 小夜莺的话语要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带有诱骗恐吓期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翼。
《夜莺的歌声》一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
(13)《夜莺的歌声》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2、找出“夜莺”说、做的句子,想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找出孩子说的话哪些含着一定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孩子怎样一种情感。
A“野兽、麻雀等”都是指敌人、德国兵,把他们比做“野兽”说明了什么?对敌人的憎恨。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是你们这些鬼子都
是野兽,人们都被你们吓跑了。
B“不慌不忙”看出,这个小孩虽然面对德国兵,但是一点也不紧张、害怕,很镇定坦然
C军官认为夜莺是“蠢东西”,其实军官才是“蠢东西”
D“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小孩这么做是为了迷惑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又为后面给游击队传递情报做好准备
3、、“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夜莺”在与敌人周旋时讲究方法,首先,是让敌人消除对自己的怀疑,然后将计就计传递情报。“夜莺”很机灵,在狡诈的敌人面前利用“孩童战术”,使敌人误以为他什么都不懂,结果却被“夜莺”诱骗到游击队的埋伏圈
小孩学鸟叫是有目的的,他用夜莺叫的次数表示敌人的数量,用杜鹃叫的次数表示机关枪的数量
4、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照起来,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我知道那个孩子是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
《小英雄雨来》
1、默读课文,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2、“脚下箱踩着风”体会到跑得很快
雨来一直朝后院跑去是为了掩护李大叔,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3、你体会到鬼子不仅凶狠,而且非常残忍
4、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的意思: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凯、腕”
2、我有一位怎样的父亲,读有关句子。父亲的话应用坚定的语气读,“我”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时应带着自豪崇拜的感情来读
失去父亲的痛苦,读有关的句子。应当表达出伤心痛苦的情感
3、读第4段。此段朗读语调要略低,语速要略快,体现我们内心悲痛的心情。
“和平!和平!和平!”朗读时要一次比一次坚定,表现对和平的渴望
“如约”指的是“我们”和爸爸有约定,他们的约定是等爸爸的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他要送我一顶„蓝盔‟。
4、结合当前的伊拉克战争等具体事例,来理解课后提示的重点句子。??“但是世界并不太平„„”是说世界上的一些地区战火仍未熄
灭,而最弱小的群体,妇女和儿童仍受到子弹的威胁,那些可怜的孩子仍未摆脱战争带来的威胁。所以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朗读4处“这究竟是为什么”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和憎恨,对和平的祈盼。
2、“和我们一样在鲜花„„”诗歌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的希望,这美好无限的希望,就是“和平”,表达了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
3、“本来”的意思是原来。大海在没有战争前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在文中起转折作用,揭示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灾难。“不速之客”的意思是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在这里指战舰和水雷 《语文园地四》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及习作:小小新闻发布会
哭泣(略)
3、我的发现:比喻句,带点的部分表达了不同的感情
第一组中用“小泥鳅”和“小鸭子”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第二组中用“鹰、恶狼”这些凶恶的动物来
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
4、日积月累: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第五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
本组多音字:悄
重
弹
铺
《触摸春天》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磕、瞬、弧”的字形,注意“缤”的字音
安静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女孩,她是用心来触摸春天,她用心感受到的是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从而也反映了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
“
”,这一句是课文《触摸春天》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也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背诵课文4、5、6、7小节
3、我看到了一个什么奇迹?哪个词充分表现这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姑娘用手拢住了。竟然
4、这在安静的生命历程中也是一个奇迹,你从哪里体会出?她惊讶
什么?
(从“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可以看出。对安静来说,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经历,所以她很惊讶。)
5、安静对春天无限热爱,对幼小的生命(蝴蝶)十分爱护,对人生充满乐观。
6、选词填空:
石径
经过
路径
曾经
经历
(径
经)
绊倒
伴侣
伙伴
同伴
绊脚石
(绊
伴)孤独
圆弧
弧形
孤单
弧线
(弧
孤)
《永生的眼睛》,死后捐献器官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找出有“骄傲”的句子,体会为什么骄傲,再讨论讨论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家三代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特别是父亲说的“
”这一段话,更突出体现了琳达父母
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2、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及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因为母亲支持外公用角膜帮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这是了不起的)
3、“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留下一种美德-----竭尽所能帮助
别人,甚至献出身体一部分。
4、背 第5小节,父亲的话
《生命 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人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注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1、读课文,知道作者——杏林子,注意生字——扰
撼
蹋;背2、3、4、5小节
2、被捉的飞蛾极力鼓动双翅,墙缝的香瓜子竟然冒出一小截小瓜苗,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可见生命很宝贵,我们要珍惜生命。
3、“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翅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段话出自《生命生命》一文。“挣扎”是指小飞虫 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这句话写出了小飞虫 强烈的求生欲望。
4、“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非单指要保全自己短暂的生命,其深刻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5、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从“只要„„就”我体
会到小飞蛾生命的弱小。
《花的勇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每一次变化反映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1、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2、“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段话出自《花的勇气》。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3、背重点句子——2、7、8段中的部分句子
口语交际、习作:可以从《触摸春天》后布置的活动入手,也可结合提供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准备更适合的材料,来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我的发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一个有关阅读的重要的训练点(项目),通过对话,总结了体会句子含义的一些基本方法。背诵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知道成语“手不释卷”
第六组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
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一要是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 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本组多音字“模,圈,和,应”
《乡下人家》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乡村风景画面:房前的瓜架,屋后的竹,门前空地上的花等,“阅读链接”《在天睛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天晴的乡间小径,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1、读课文,记生字——装饰
率
巢;背诵2、3、4、5、7小节
2、乡下人家的装饰物是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给我们庄严、肃穆、冰冷的感觉;这里用了对比,突出乡下人家的别致、质朴、自然。第二段的方位词有 门前的场地上、屋后,这说明乡下人家处处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探出头”用了“拟人”方法,充分展示 春季勃勃的生机。第三段用四字短语概括两个画面鸡群觅食,雄鸡踏步,用了拟人方法。“鸭子遇到捣衣的妇女从不吃惊”可见家禽与人的和睦相处。最后一段,“独特、迷人”的意思是 特有的,让人着迷。这句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3、用“朴”组词:
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穿着打扮不讲究,衣着十分朴素。虽然他们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们彼此间都有
一颗善良而有朴实的心。
《牧场之国》,可以抓住课文四次提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理解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同时借助“资料袋”的内容,进一步体会牧场之国的风情。
1、读课文,了解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运河闻名天下。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之称
2、写出荷兰田园风光的安谧静美的词有——
《古诗词三首》,主要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还要背诵、默写。
1、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重点理解“白满川”“子规”“才、了”;“耘田、绩麻、未解、供、傍”“不须归”;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后三句诗的意思。
2、本课的三首诗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两首诗还表现了乡村农民 热爱劳动 的特点。其中《乡村四月》描写的是夏季 风光,《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 夏季 风光,《渔歌子》描写的是春季 风光。
3、课外的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山居秋瞑》《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等
《麦哨》,语言明快活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麦田割草孩子的快乐生活。
1、读课文,背诵 重点句
第3 小结
2、填意思相对的词
A、一声呼,一声 应,忽高忽低。
B、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
C、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延续。读“我的发现”体会拟人句的作用。背诵“日积月累”
第七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本组多音字:的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1、读课文,记生字——辩、释、宣
2、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难以解答。“常常”说明伽利略善于研究、常向老师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从“反复、的确”看出伽利略在研究科学时的态度是非常严谨认真 的。这2个句子体会到他是一个 敢于提问、研究科学认真严谨的人。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作一次公开试验。虽然但是受到很多人的()和(),但事实证明了真理。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 速度跟铁球的重量没有关系。从中我们懂得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不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
4、找文中的反义词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1、读课文,了解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美是到处都有的,对
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背诵最后一段。“我”指茨威格。“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了 做事要全神贯注。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有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从茨威格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看来,他是一个善于思考,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罗丹“轻轻地吁了口气”的含义——罗丹因修正了艺术品的缺陷,心里很满意,如释重负。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1、读课文,背诵第7小节;记生字——港、澈、徽;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也不马虎。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这2个词突出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
2、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联系上下文,有2个原因——第一他是个聋哑人;第二他专心致志地作画。
3、“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鱼游到
了心里”的含义——青年用心去观察、认真画鱼。因为“鱼游到了纸上”所以“鱼游到了心里”。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1、读课文
读最后一段,注意标点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这只面目狰狞的老虎吓坏了游人。奶奶患病期间,妈妈一直在身边伺候。
碗里堆得高高的饭菜,升腾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父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没日没夜地劳作,虽然他们知道劳作的结果并不丰盈,但他们却满怀希望。
3、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快“翡翠般的菜园”,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的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所以说是“父亲的菜园”
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执著、求实 的伽利略,全神贯注的罗丹,画技高超、做事认真的聋哑青年,勤劳、坚持不懈的父亲,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
复习引号的用法: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或需强调;表示引用;表示否定或讽刺。
背诵 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日积月累 了解成语故事——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第八组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主题,选有中外著名故事,包括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学习本组课文,要求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训练的重点是: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练习复述课文。本组多音字有“恶、脏、塞、撒”
《寓言两则》中国寓言故事
1、读课文,记生字“妻、刺、蔡”
2、好学的纪昌
善教的飞卫
医术高超的扁鹊
固执己见的蔡桓公
3、为什么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因为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成为射箭能手。)
有扁鹊这样的名医在身边,蔡桓公为什么还会病死?
(因为蔡桓公自以为是,不善于听别人的劝告,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没有防微杜渐,所以最终病死。)
4、“纪昌学射”告诉我们做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扁鹊治病”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用“防微杜渐”这个成语来解释。
5、拓展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滥竽充数、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
《文成公主进藏》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1、读课文
2、填反义词:
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一定不会愚蠢
可恶的乌鸦飞来说坏话,可爱的天鹅飞来报平安。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我们应该遵守纪律,而不能违反纪律。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故事
1、读课文,记生字“焰、袖、罚、饶、膝”,课文讲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而受到宙斯惩罚的事。
2、宙斯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是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
上铁环,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还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火神敬佩普罗米修斯是因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做法是正义的,也是勇敢的。
我们最佩服他 勇敢,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一切,不屈不挠。或(他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在你眼里,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
,宙斯是一个,火神是一个
,赫拉克勒斯是一个
。你读过的希腊神话中,印象深刻的是《
》中的(人物),发生在他身上最令你感动的事(一句话概括)。
《渔夫的故事》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
1、读课文。了解选自《一千零一夜》又叫《天方夜谭》
2、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这是一个善良、聪明的渔夫,这是一个恩将仇报、凶恶狡猾的魔鬼。
习作:安排的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求学生把作文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如写后认真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的发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重点)
日积月累——歇后语的积累
对联——顶真联和数字联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梁山泊的军师——吴用
出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出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总结全册:
1、这个学期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英雄:有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人的盘问,并巧妙脱身的小英雄
,有大胆质疑前辈的理论,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家,还有希腊神话中为了取火造福人类而甘愿承受惩罚的。
我们在本册课文里又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这其中有拥有尊严的,机智勇敢的抗日英雄,热爱生命的盲女孩,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医术高明的和为人类造福的天
神。
2、综合运用:我的哥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来刻苦练习毛笔书法,从未间断。因此他能写一手强健有力的毛笔字,并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大奖。我想,正是有了哥哥这种
(成语)、刻苦训练的尽头,才有了出色的表现。用一句格言来说,就是“
,金石为开”,用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句歇后语来说,那就是“水滴石穿。”
3、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中人物的一个特点:的伽利略的纪昌的雨来
的普罗米修斯的罗丹
4、写出带有“花”的古诗2句
5、写出古诗中描写“动物”的句子2句
6、来到洞庭湖时,我会想起“湖光秋月两相和,”诗句。与朋友交往时,我会想起《论语·学而》中“
”的格言。清明节到了,我又会想起“清明前后,”的谚语。当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会用歇后语对他说:“
”
修改病句
1、不合事理、不合逻辑;
2、前后矛盾;缺少成分;
3、用词不当;
4、搭配不当;
5、次序混乱;
6、意思重复;
7、指代不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篇3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有人说我会写,只是我觉得没必要写,所以不写教案,这样时间长手生,真的去写教案,说不定也是漏洞百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万年牢
一、自学
1、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3、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二、默读思考
1、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2、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三、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四、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1、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2、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相互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尊严
尊严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尊严的含义。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映课件)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
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放映课件),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我想说,哈默你真棒!
生:我想问,哈默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生:我想问,哈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师:谁愿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生:课文第2-5自然段。
师: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生:对话。
三、分析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对话。
师: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生: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读给大家听。生;第二次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全体男同学读。
生:第三次对话再课文的第4.5自然段,全体女同学读。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板书:自立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
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师:谁来说说第二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生: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板书:讲原则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师: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板书:自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应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师再找一组来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动作)。
师: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前来带头饰表演。师生互评。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将心比心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孟子吗?(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古代一位着名的思想家。)
2、(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通顺)
孟子的这句话讲的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地爱护别的孩子。“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齐读)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里,有两个故事,能具体地诠释这句话,课题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遇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能换位思考)
2、请大家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最后一段重点段(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读。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将心比心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课文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琢磨体会,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非常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
(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练读)
2、来,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大声读: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⑵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阿姨看到谁?(“我”年迈的奶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这样做?(一直等到我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⑶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
②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③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沉甸甸的孝心)(板书:孝心)
⑷阿姨有着一颗沉甸甸的孝心,她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你能照样子展开想像说话吗?(出示:是啊,阿姨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在商店里,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我的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在_________________,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是啊,阿姨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将心比心)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引读: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
3、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⑴说,为什么令你感动?(“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时说的。)(板书:宽容理解鼓励)
⑵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指名读)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宽慰她……(指名读)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时,她还是耐心地说……(齐读)
⑶这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读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读最后一段)
4、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动?(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板书:关爱)
⑵你就是母亲,你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读读。(学生练读)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博大的母爱,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享受这份沉沉的母爱。引读:母亲慈祥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齐读。
⑶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她那份博大的母爱却让我们感到不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将心比心)
(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你能仿照这段话写一写你的感受吗?
(出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2、配乐写话,师巡视:
3、交流、讲评:
4、课文学完了,同学们一定对孟子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吧!(出示)来,让我们记住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讲信用的珍贵。
2、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尝试练习卡 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尝试练习卡:
一、常规预习。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捎()痕()忆()赠()梢()狠()亿()增()
三、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语。
()的技术
()的工作
()的汽车
()的人群
()的生活()的神情
四、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是怎样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语段我会读。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1短文中“富有”的意思是()
A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从中彩那天起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B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父亲及家人精神上的喜悦
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教诲”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揭示课题
1、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么?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读准“中”的读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二、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自学后不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3、指名全班交流。
三、自学反馈
1、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⑴“属”:“尸”字头加上“大禹”的“禹”。⑵“赠”:“贝”字旁加上“曾”。
⑶“驶”:注意“史”上面不要多写一横。⑷“德”:双人旁,中间的一横不要丢了。⑸“库”:“广”字头,加上“车”。⑹“捎”:对比“悄”、“消”、“捎”记忆。⑺“拨”:对比“拔”、“拨”记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器重:(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很看重;重视。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闷闷不乐:因有不快活的事情而心里不快活。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⑴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来复述课文。
⑵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在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呢?相机指导把课文分成三段。
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列提纲 述课文。我们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列出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内容。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⑴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⑵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⑶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了彩,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父亲却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
二、细读课文 体会“道德难题”之难
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汇报。
⑴我们先来想想,“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难呢?(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⑵是留还是还?我们先来探究留车的种种原因。
原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原因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师:从“梦寐以求”一词可以体会到什么?这句话应该怎么来朗读呢?
⑶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师:想一想,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父亲为什么会“神情严肃”?
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师:一个“赶”字可以看出父亲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句子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师:从“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中可以看出什么?
3、对于车子的去留问题,“我”的意见是什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4、这声音撞击着父亲本就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抉择呢?
5、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被解开了,父亲的心情怎么样呢?他又有何表现呢?
6、虽然当时的“我”不能理解父母的所为。但长大以后的“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呢?
三、学习写法 升华情感
1、请大家回过头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道德难题”呢?
2、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次齐读这句话。
4、我们再次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四、总结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6* 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事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做事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三处提到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讲授法、讨论法、三者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尝试练习卡:
一、常规预习。
二、我会读下面的词语,还能给加点字注音。
天津()损伤()走街串巷()晾晒()竹签()耽误()甩出()赚钱()
三、正确读音我会选。
bǎ bà 伞把儿()车把()刀把儿()xiāo xuē 削皮()剥削()削减()jìng jìn 使劲()劲头()劲敌()
四、课内语段我会读。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_______什么事_______要讲究______________。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1、在文中横线处按原文填空。
2、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____________的人。
3、结尾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几处“万年牢”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要走近另外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万年牢”。
二、初读感知 理清障碍
1、先请大家自由阅读“自学提示”里的内容,看看这篇阅读文章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2、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⑴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⑵文章围绕父亲做冰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⑶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三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抓住重点 深入研究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词)
2、刚才听了一遍课文,那么再次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3、读完了,我们来完成第二个任务。课文围绕父亲做冰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父亲在家做冰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店里他也依然那样实在)
4、“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画出的相应句子读给大家听吧。
⑴“我蘸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样做出来的?(出示关键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时的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⑵“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就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引导学生讨论:父亲与老板的生意经哪个更好,为什么? c.小结: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的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5、理解这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四、情感升华 课外延伸
1、同学们,你们在作者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2、积累“做事认真,讲诚信”的名言。
尊 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体会到不同人物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1.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并懂得什么是尊严。
2.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三者结合。【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 1.试说题意,揭示课题。
⑴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⑵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怎样的故事? ⑵学生独立自读。3.反馈自读情况。⑴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⑵相机强调生字读音。4.引导质疑
<二> 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
1.这里有个词——“例外”,例外是什么意思?(这里指年轻人和其他难民不一样)那其他难民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有怎样的感受?
3.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他们的饥饿?(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面呈菜色)4.那年轻人这个“例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哈默是怎么说的,这么做的?并把哈默说的话勾画出来,再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5.学生自读。6.交流讨论。
⑴哈默说了些什么呢?听了哈默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⑵品析词句。
A.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让我做吗?” ①想一想,哈默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从“仰起头”中,可以看出什么? ③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有礼貌。
B.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呢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①从“顿时”、“灰暗”中可以看出什么?这句话里还有个细节描写,在哪里?“喉结上下动了动”说明了什么?哈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②三个“不”说明了什么?
③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
C.“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①这句话中可以体现哈默怎样的态度?
②从“站起来”这个动作可以发现哈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③这句话有该怎么来读? ⑶小结:哈默真诚的语言、礼貌的行为、诚恳的态度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同时得到了为杰克逊大叔做事的机会。<三> 咀嚼“尊严”之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全班交流。<四>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自由练习写生字,自学生字。<五>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词。2.指导难写的生字。
3.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 走近杰克逊,领悟尊严神韵
1.回顾杰克逊大叔的言行,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2.善良的杰克逊留下了真诚的哈默,请大家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选择留下这个年轻人? <三> 讨论、拓展,体会尊严价值
1.默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哈默和大叔身上分别可以学到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尊严”? <四> 小结
有尊严的人就有精神财富。尊严就是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不可以没有精神财富,当你拥有做人的尊严时,你就拥有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活得有尊严,他会受人尊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尊严,会令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无比自豪。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有了它,我们便有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记住,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三者结合。【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要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3.明确目标。
⑴指名读课前阅读提示。
⑵理清学习目标: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谁将心比心?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二> 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主要达到以下要求: ⑴自己学习生字、新词。⑵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抽认生字词。
3.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谁将心比心?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 自读自悟 赏析重点
1.如果亲身经历了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洋洋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2.汇报交流。
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这位阿姨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⑵哪些字词能看出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⑶她帮助的是她的朋友、亲人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的感觉? 句子:“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⑴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⑵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句子:“只见……果然成功了。”
⑴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⑵引读这句话。
⑶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句子:“母亲用另一只手……温暖与幸福。” ⑴感悟母亲第二次的“平静”。
⑵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与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是这样吗? 3.配乐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 <四> 总结提升 迁移运用 1.升华感情 积淀情感。
⑴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⑵全班交流:在你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创设情景,补充对话。
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⑵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⑶在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叔叔捡起他掉在地上的东西。3.课外拓展。
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将心比心、宽容谅解的事写在日记里。<五>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言语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真诚、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言语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体验 引出话题
1.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四篇课文?
2.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以诚待人”。这个“诚”字,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诚信,也可以理解为诚实,还可以立即为真诚。那位父亲中彩了,却遵守承诺把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这就叫“诚信待人”;那位中国父亲,卖糖葫芦一点不掺假,这就叫“诚实待人”;杰克逊大叔那么善解人意,这就叫“真诚待人。”
古代有一句话“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能以诚待人,任何难办的事都可以办好。<二> 研读话题,明确方法 1.自由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⑴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⑵结合生活中一些真实地事例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老师补充要求。
⑴交际中,学生要有礼貌、音量适中、有根据地说话。
⑵小组长引导学生横向评价交际地表现,引发学生交际时的礼貌、音量、仪态。
<三> 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1.课例导行。
⑴联系《将心比心》,说一说文中教给我们什么道理?
⑵谈看法:《将心比心》中为什么要将心比心,将心比心的结果如何? ⑶举例说明:应不应该将心比心? 2.事例导行
最近,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就遇到了一件难办的事,请看图片。(播放校园内垃圾遍地的照片)
为了让同学们不再乱扔垃圾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做“环保劝导员”!
⑴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把纸屑扔在地上了,被你看到了,你来劝导他。
⑵活动的第二天,五年级的一位同学丢了一大把零食包装纸在地上了,被你看到了,你来劝导他。3.故事导行
教师采用无中生有的策略,设计交际障碍,相机用《洋教授捡垃圾》的故事,来启发学生把话说下去——真诚地给与帮助,提议和他一起捡。<四> 延伸话题 综合运用
1.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⑴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⑵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⑶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给与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她的语言规范。2.提建议。
第二、三课时
<一> 定向观察 积累材料
同学们,最近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说,爸爸妈妈管的太严一点儿自由都没有;还有的说,平时的作业太多,没时间阅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还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主意。你们说好不好? <二> 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 1.明确要求。
⑴指名朗读“习作要求”。⑵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⑶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⑷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2.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⑴由老师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一学生向爸爸妈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⑵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①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②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③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者其他。<三> 放胆试写 主动修改 1.欣赏佳作《妈妈我想对您说》 2.讨论:如何把心里话写具体。
小结:看来,写好这样的习作,一定要把导致自己想说心里话的那件事写清楚,要让别人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还要写出自己别样的心情和真实地感受。3.写前提示。
⑴注意语气,时刻想着你就是在面对面与××说话,语气要亲切,称呼要得体。
⑵说心里话:一要具体、明白;二要自然、真实。只有真诚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和无私的情怀,才能使人与你亲近,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才能让人产生心灵的触动。当然,你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没关系,只要我们对同伴是友善的,对家庭、学校、社会是有责任感的,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别人是一定能够理解的。4.动手练笔。
<四> 回扣要求 交流习作 1.出示评改要求。⑴书写是否工整。
⑵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⑶事情的发生、经过是否介绍具体。⑷人称是否恰当。
⑸你对作者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2.学生按要求互评。<五> 佳作欣赏 借鉴提高 1.佳作欣赏。⑴欣赏精彩片段。⑵欣赏精彩文章。
2.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共性,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集体评议。3.学生根据同伴的评改,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读给你倾诉的对象听。<六>习作示例(略)
第四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⑴分角色朗读对话。
⑵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说说小东说了在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⑴多动笔。⑵留心观察。⑶多读课外书。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你有什么好的习作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平时看课外书对提高习作水平的好处。6.分角色朗读对话。<二> 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出来的名句,每一句话都包含着 深刻的道理。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句子。4.教师质疑。5.诵读、背诵。<三>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2.自由读。读中悟出带“信”字词语的含义。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诚信”、“守信”等等。4.选取其中一个带有“信”字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出一个事例。
5.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第一单元
参加备课教师:
教
学
设
计
陈藜
万芳(主备)
2016-3-1
1、古诗词三首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3.默读,找内洞特点。
第二课时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描写景物: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a.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b.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c.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d.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
e.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a.“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b.“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c.“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d.“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e.“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板书设计:
相关链接:
语文园地一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二)过程与方法: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五、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六、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七、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第二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板书设计:
瓦屋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参加备课教师:第二单元
教
学
设
计
万芳
陈藜(主备)
2016-3-11 中彩那天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1.导入:齐读一句名言: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在这里穿插的句式练习比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父亲当时矛盾的心里:我想留,但不能留,因为___________。我想还,但又舍不得还,因为__________。这样的练习不仅揣摩了人物的内心,更帮助理解父亲为何在领奖时毫无喜悦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2.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3.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4.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5.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3.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4.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投影)
三、总结拓展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6* 万年牢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二、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三、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四、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五、拓展延伸
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内链接:
尊严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能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重、难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看图片)这位大家认识吗?课前同学们查找了关于他的资料,能用一两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说:哈默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哈默先生被誉为石油大王。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勇敢的人”。哈默先生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用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二、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向大家做了介绍,你们了解的都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对他的赞誉。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有人赞美他,预见他会取得成功。结合课前的预习,谈一谈,(1)赞美哈默的是谁?怎么赞美他的?(师出示问题)
三、师: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赞美他,为什么在他一无所有时会预见他成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读课文,汇报。
第二课时
四、师:刚才同学们说,哈默在自己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先干完活再吃饭,从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提出问题。
2.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认真默读2-5自然段,找一找哈默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读完后同位交流一下。
3.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提升认识。如: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联系前文谈一谈感受
师:此时此刻,叮着送到嘴边的食物,他在想些什么呀?
小结过渡:是呀,此时的哈默非常的饥饿,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像其他难民那样接受无偿的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
(2)指名读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a.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此时的哈默是那么坚定,那么坚决,在他的心里始终严守着做人的信念,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c.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坚持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体会哈默态度的坚决,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获得报酬,是多么难能可贵!)
师:正是哈默的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赢得了杰克逊的赏识和尊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这几段。
d.分角色朗读。
哈默的精神感神感染了你,也感动了我,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骨瘦如柴的哈默,我就是杰克逊,来我问问你:
师:你现在可是个逃难的人,食物对你多重要,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先干活在吃饭呢
生:我有劳动能力,我要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
生:我虽然面对困难,我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
师:你先干再吃,不是一样吗?
生:靠自己的努力,不依靠别人的同情,用劳动换取的食物,我吃起来心安理得。
师:什么原则?
师:年轻人,我很敬佩你。你留在我的庄园吧。我为什么把他留下来那?
生回答。
这段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及品质。
师过渡:在困境中哈默还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自立自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因此,杰克逊大叔给了哈默这样的评价。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
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什么都没有,指没有金钱,财富。教师可追问:他现在有什么?
②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体会一个自立自强,有自尊的人,才可能用自己的劳动、聪明创造财富。有尊严,是一个人众多品质中最基本的一种。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
五、课内拓展
1.事实证明了杰克逊大叔的话是对的,他果然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上课之初,同学们介绍了,人们对哈默的赞美,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哈默先生说些什么?
2.你们不想对杰克逊大叔说点儿什么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与劳动有关的名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将心比心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难点:
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四、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学生动笔。
相互交流,修改。
二 日积月累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逐句自读。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教师释疑。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自读。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学生动笔。
相互交流,修改。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瓦屋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参加备课教师: 教
学
设
计
陈藜
万芳(主备)
2016-3-21
9、自然之道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
1.指名读本组的导读提示,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看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朗读全文
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自然之道”什么意思。
三、学习全文
1.“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一会儿我请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幼龟和嘲鸫。
2.指名表演,表演后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欲出而止、踌躇不前”来评价幼龟,并理解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来评价。
3.当我们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指名读,指导学生应抓住哪些词来读,比赛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齐读。
4.师:我想问问刚才读导游的同学,你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自由读全文,想想:我们倒底做了一件怎样愚蠢的事。
6. 比较句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的事,好心办成坏事,说是愚不可及。
重点句子的理解: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7.我们来观察一下插图,图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
8.课文的第6、7自然段就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自己读一读吧。
9.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再默读课文,想象一下,指名说一说。
如果当时你看到食肉鸟吃幼龟的那种情景,你有何感受。写几句话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当食肉鸟吃饱后发出欢叫声时,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说。
二、学习第8段
1.谁来读一读导游的话。
2.同学们,如果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训受到了启示,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3.学生说完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请找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教给学生方法,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中的前后照应的写法,例如:颓丧——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四、综合性学习
1.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说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1.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2.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3.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4.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这个“独”字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所以称“孤”,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也不肯片刻停留,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而是“闲”得无聊,“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1引用——概述全貌。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给人以总体印象,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写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真是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父亲觉得,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毅然地拨打了电话,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看到“这么好的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吃,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让他为自己“捶捶背”,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与“富翁”无缘,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防止水土流失。这样,“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当成人来写)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
“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使我们赞叹不已,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在课文中,“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曲解。“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敌军官并未死心,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游击队),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这里,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故意闪烁其词,答非所问,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情趣横生,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喷涌不息的水。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既表现了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多么壮观,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冒,冒”一句,连用三个“冒”字,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活泼,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千姿百态的水。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精彩纷呈。最后,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激发联想的兴趣,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为了換零钱遭遇车祸,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层层深入地层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课文开头,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因此,“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
次拒绝他,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一句话比一句话重,使“我”觉得讨厌。但是,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感动。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满怀深仇大恨,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观。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拋”等描写,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就被萆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車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作者想“洗一洗脸”,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排比强调“可爱”。在课文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那么可爱。
4对话围绕“可爱”。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用得好,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广而野”的特点,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推向高潮。
看可爱的草塘,赞可爱的草塘,作者写的《可爱的草塘》实在可爱!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8-2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精读复习资料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08-0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12-0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11-3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09-2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反思08-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11-1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