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用有多大

2024-09-27

教师作用有多大(通用5篇)

教师作用有多大 篇1

经济增长是一个要素推动和需求拉动相互结合的过程。在经历了三十年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后,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我国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然而事实证明, 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增长, 反过来又会刺激能源需求, 造成能源消耗回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真的有助于节能减排吗?提高能源效率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阶段, 能源消费量日益增长, 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能源依赖势必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在此背景下,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耗,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被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决定了能源效率提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 也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 研究能源回弹效应如何影响能源消耗, 有助于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1865年, 英国经济学家Jevons在《煤的问题》一书中指出, 人们通常认为采用更加节能的方式可以降低煤的使用, 而事实恰好相反, 技术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能降低能源消耗, 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能源需求增加将超过能源效率提高导致的能源节约, 即杰文斯悖论 (Jevons Paradox) [1]。美国经济学家Khazzoom和英国经济学家Brookes认为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能源服务价格下降将不可避免地使能源消耗水平高于能源效率没有提高情况下的水平[2,3]。他们的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们称为“K-B假设”, 对能源政策及气候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1992年, Harry Saunders支持了Brookes和Khazzoom的观点, 认为其结论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4]。

近年来, 有些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并试图估计这一效应的大小。Greening等对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后发现, 回弹效应的影响程度并不一定存在一定之规, 但回弹效应的影响范围确实是广泛的[5]。Saunders使用四类生产函数进行对比分析, 推算了每类函数的短期及长期能源回弹效应, 结果表明, 回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受到所选取模型的影响, 而事先所选取的参数则直接决定了回弹效应的大小[6]。Sembojia则使用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肯尼亚地区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 结果表明该地区生产和消费的回弹效应均超过了100%[7], 也就是说由于能源回弹的存在, 能源效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费。Allan等采用类似模型模拟英国所有部门能源效率提高5%所造成的回弹效应, 结果表明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约为50%, 长期回弹效应为30%[8], 但是这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矛盾, 生产要素在短期内的替代性弱, 而在长期生产者可以充分调节要素结构, 要素替代性强, 能源回弹效应大。此外, Binswanger采用需求价格弹性的手段推测服务的反应弹性小于25%[9];Bentzen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推断美国制造业的回弹效应大约在24%[10]。

相对于国外众多文献, 国内对能源回弹的研究尚少。较早研究并估算中国宏观层面能源回弹效应的是周勇、林源源, 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上的能源回弹效应在30%~80%之间波动,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回弹效应明显低于八十年代[11]。刘源远、刘凤朝使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的能源回弹情况, 结果表明我国回弹效应西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1986—2005年中国平均回弹效应为53.68%[12]。国涓等人采用超对数成本函数, 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相结合, 认为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回弹效应大约为39.48%, 高于发达国家但是总体表现能源节约的特征[13]。查冬兰、周德群采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不同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 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 证明能源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14]。彭远新、林振山分析了东北三省的能源回弹效应, 研究表明东北三省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节能量和回弹量的区域差异显著[15]。

以上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估算大多是采用周勇等人的算法, 但是其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首先, 国内文献多采用“ (预期能源节约—实际能源节约) /预期能源节约”定义能源回弹效应, 所估算出来的实际能源节约和预期能源节约并不准确;其次, 国内学者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能源效率有所不妥[16], 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包含了能源要素的效率提高, 也包含了资本和劳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再次, 国内学者估算出来的能源回弹效应部分年份为负, 即存在过度储存效应 (Auper-conservation Effects) , 而国外的众多研究表明, 过度储存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本文基于现有的数据, 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 运用国外文献中有关能源回弹效应的弹性定义, 采用三要素生产函数, 引入能源技术函数, 从宏观层面上重新估计了我国短期和长期的能源回弹效应, 以期发现能源回弹效应的变化规律, 为能源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理论模型

2.1 能源回弹效应的定义

当能源效率提高时, 产出增加得越多, 回弹力度就越大。本文将短期 (长期) 内能源效率的产出效应定义为产出对能源效率的弹性SM (LM) , 表示能源效率提高1%时, 产出的增长幅度;将能源回弹效应定义为能源消耗对能源效率的弹性SE (LE) , 表明能源效率提高1%时, 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假设Y表示产出, E代表能源, τ表示能源效率, 则:

2.2 理论模型

本文借鉴Saunders的研究成果[17],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第一, 拓展其推论。Saunders重在研究能源效率的产出效应, 通过一系列推论得到产出对能源效率的弹性SM (LM)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进而推导出能源回弹效应SE (LE) 。第二, 引入能源技术函数, 使得其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中。第三, Saunders认为产出和资本的单位可以进行调整以使K=1并且Y=1, 这显然不合逻辑 (1) , 本文去除这一假定, 经过修正后的长期回弹效应大大小于原文的推论结果, 长期回弹效应与短期回弹效应相差无几。

本文经过改进的模型同其他研究能源回弹效应的模型一样, 均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之下:第一, 各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第二, 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 (2) ;第三, 技术外生;第四, 短期内, 除能源要素以外,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第五, 折旧率等于零。

基于以上分析, 构造三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其中, Y表示总产出, K表示资本存量, L表示劳动投入, E表示能源投入, τ表示能源技术进步, a表示除能源以外的其他技术进步, α、β、 (1-α-β) 为常数,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和能源的产出弹性。Saunders在其最新的研究中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技术参数的不同形式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18], 基于分析的简洁性, 本文假定:

短期内, 能源效率提高的产出效应如下 (详细推导见附录) :

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如下 (详细推导见附录) :

长期回弹效应与短期回弹效应相比, 区别在于短期内由于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新增产出可以进行再投资, 在这个过程中, 要素投入增加, 经济进一步扩张。长期内, 能源效率提高的产出效应如下 (详细推导见附录) :

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如下 (详细推导见附录) :

综上可知, 能源效率的短期效应只与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有关, 产出弹性系数越大, 能源回弹的力度就越大。当经济增长越依赖于能源投入时, 能源效率提高所造成的经济产出的增加幅度越大, 由此导致的能源回弹效应也就越大。在长期, 能源产出弹性系数、储蓄率、资本产出弹性系数、产出资本比越大, 能源回弹效应就越大。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1) 产出数据Y。本文采用GDP作为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 并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换算, GDP以及GDP指数均可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

(2) 劳动数据L。在国外文献中衡量劳动力通常使用标准劳动时间或者劳动工资, 因为劳动力不仅与劳动数量有关, 更与劳动质量有关, 但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而且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本文将采用历年年末就业人员数大致衡量劳动力,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 资本数据K。本文采用张军的永续盘存法[19]对我国的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 其基本公式是:Kt=Kt-1 (1-δ) +It, 其中, It代表第t年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Kt为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 δ是折旧率。本文1990—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数据直接采用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于201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研究成果[20], 对于2009年以及2010年的固定资本存量的数据则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估计,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4) 能源数据E。本文采用以标准煤计量的能源消耗, 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2 实证分析

依据第三部分的模型设定, 将 (4) 式代入 (3) 式可得:

对 (9) 式两边取对数后整理可得:

其中, C=lna+ (1-α-β) lnτ0, A= (1-α-β) λ

根据 (10) 式, 可以分别估计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α、β, 进而估算出能源效率提高的产出效应以及能源回弹效应。为避免产生伪回归,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要求对所使用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方程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回归结果拟合效果非常好, 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残差的平稳性检验如表3所示, 在1%的水平上残差平稳, 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得, α=0.3500, β=0.4087。资本产出比表示单位产出的资本投入, 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反映资本的产出效率。1978—2010年, 我国资本产出比的平均值为1.998 3 (产出资本比的平均值为0.5086) 。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 能够最大化稳态消费的储蓄率即“黄金准则”储蓄率等于资本在GDP中所占份额, 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文化制度、人口结构、经济环境等原因的影响, 我国的储蓄率一直高于“黄金准则”储蓄率, 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大约为40%。基于以上分析可得:

短期内, 能源效率提高1%时, 将导致产出增长0.318%, 进而导致能源回弹0.318%, 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能源节约并没有完全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 31.8%的能源节约被能源回弹所抵消, 实际实现的能源节约只有68.2%。长期内, 能源效率提高1%时, 将导致产出增长0.34%, 进而导致能源回弹0.34%, 与短期效应相比, 只增长了7.67%, 并没有像许多经济学家预想的“长期能源回弹效应远高于短期能源回弹效应”, 而是与短期回弹效应相差无几。在产出再投资的过程中, 能源效率提高将最终导致34.24%的预期能源节约被能源回弹所抵消, 实际实现的能源节约为65.76%。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引入能源技术函数, 利用三要素C-D生产函数, 估算我国1978—2010年的能源回弹效应, 得到如下几点主要结论:

第一, 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越大, 回弹效应就越大。长期能源回弹效应不仅与能源产出弹性相关, 还随着储蓄率和资本产出弹性、产出资本比的增长而增长。

第二, 虽然由于假设前提和所选模型不同, 本文的估计与国外文献中的估计不具有可比性, 但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能源投入, 同时储蓄率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必然导致我国长期能源回弹效应高于发达国家。

第三, 即使提高能源效率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 提高能源效率依旧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单纯地依靠技术手段无法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解决能源约束问题, 需要配合其他政策手段。

总之, 在评估能源效率提高对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大小时, 不能忽视回弹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制定实施能源政策时应在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能源回弹效应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政策着手:

第一,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促进需求持续增长。长期以来, 较高的储蓄率是造成我国能源回弹效应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节能效果就要适时促进内需, 降低储蓄,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升人民购买力, 健全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机制, 加强税收对收入的调节力度,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第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降低能源的消耗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能源回弹效应, 因此, 我国一方面要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进入门槛, 限制其发展, 另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型、节能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三, 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充分反映市场供求。我国能源价格长期受到压抑, 没有充分反映能源的稀缺性, 使得我国能源消耗过度, 节能乏力, 因此, 我国应完善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机制, 构建能源价格与能源市场的联系框架, 改变我国能源价格脱离市场需求变化的不合理现状, 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市场稀缺性。

附录:能源回弹效应推导

三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生产函数是关于K, L, N, τ的函数, 即:

则Y关于τ的全微分是:

短期内, 能源效率τ发生变化时, K和L无法及时调整, K和L关于τ的微分为0, (3) 式变为:

由于能源价格固定, 由 (1) 式可得:

Y与E的比值Y/E始终为, 能效提高将导致产出增加, 进而导致能耗增加, 假设效率提高后的产出与能源消耗分别为Y', E', 则:

整理可得:

将 (1) 式带入 (7) 式:

整理可得:

上式可表示为:

对上式进行变形, 得到泰勒展开式如下:

由此可得能源消耗对其效率变化的短期弹性系数, 即短期能源回弹效应:

将 (5) 式与 (12) 式代入 (4) 式可得:

由 (1) 式可知:

综合式 (14) 和 (15) 可得产出对能源效率的短期弹性系数, 即能源效率提高的短期产出效应:

长期回弹效应与短期回弹效应相比, 区别在于短期内由于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新增产出可以进行再投资。因此, 每一时期的新增产出均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初始的产出增加, 即短期的产出效应;二是由于初始新增产出再投资所导致的产出增加。假设△Y0为t0期因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产出增加, s为储蓄率。在不考虑折旧的前提下, 由新古典增长理论可知, 新增的资本投入为:

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 可得:

当△Y与△K很小时, 可以近似地认为:

t期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导致的总计产出可分初始的新增产出和由于再投资所导致的新增产出:

重复上面过程可以得到期的总计新增产出为:

一直重复以上过程可得第n期的总计新增产出为:

由上式可得产出对能源效率的长期弹性系数, 即能源效率的长期产出效应:

对式 (27) 求导后综合 (26) 式可得能源消耗对其效率变化的长期弹性系数为:

教师作用有多大 篇2

一个教师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从地球上的星星》到《放牛班的春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天才,而一个差劲的老师则可以让一个天才变回普通人。

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面的马修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他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尼克老师一样,有着一双独特的眼睛和一颗宽容之心。他们能发现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能包容和理解学生们所犯的错误。然后,他们带着一颗宽容理解之心在别的老师的不解和劝阻甚至是嘲笑声中,毅然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他们要去改变孩子们的人生。尽管这条路走得很艰辛,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没有真正的笨学生,有的只是不称职和不愿真心为孩子付出的老师。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愿意不求回报的献身教育事业的人太少了,他们有着太多的功利之心,他们不管孩子们的未来,一意孤行,只为了自己的职位和金钱!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位校长一样,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职称,全然不顾学生们的感受。对于学生,他没有一点儿宽容和理解,只要学生们犯了一点儿错误,他马上就会去惩罚他们。在他看来,学生们似乎只有用暴力才能驯服。如果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池塘之地”的学生们会变成什么样?我不敢想象!或许,他们会一直被当做只会闯祸的问题学生吧,而他们身上的才华也会就此埋没了吧!

看看通络的作用有多大 篇3

通络能够保护血管

心脑血管病之所以会发生,最初始的阶段就是血管内皮受到了伤害。人体的血管内皮极易受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变得像受洪水侵蚀的河堤一样,表面坑坑洼洼;血管内皮细胞原本紧密的连接也像不坚固的河堤在水的侵蚀下一样,变得不再平整光滑连续。导致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流畅行供应心脏、大脑,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所以说,保护血管,保护血管内皮,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根本方法。

现代研究发现,具有通络作用的药物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提高内皮细胞的抗缺氧能力,修复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光滑。血管内皮得到保护,脂类等物质就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阻碍血流,血管能够畅通无阻,心脑血管病自然就不会发生。

通络能够疏通血管

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都是因为在心脑血管里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了心脑正常的血液供应管道。由于这种斑块很不稳定,所以医学上称它为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可以说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因为斑块的表面是一层很薄的包膜,包膜内含有脂质、凝集的血小板等,像薄皮大馅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如果斑块保持稳定,只是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心脑慢性缺血。而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或血压突然升高,血流冲击斑块或血管痉挛时,包膜就会破裂,导致易损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被引爆,形成的血栓碎块就会在顷刻间随血流运行,如果堵住了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堵住脑血管就会出现脑梗塞。

血管内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相当于络脉瘀阻,所以采用通络治疗就可以疏通血管。现代研究表明,通络药物对斑块具有两种作用,一是稳定已形成的斑块,以防止斑块破裂引发心脑急性事件,二是消融斑块,使斑块的体积逐步减小,这样就能改善心肌缺血和脑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

通络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很多心梗、脑梗患者,在溶栓治疗或支架手术开通大血管的情况下,心脑缺血症状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还会存在心绞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后遗症。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在心脑血管的大血管和心脑组织细胞之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微小的、密密麻麻的血管,它们是将血液运送到心脑组织的最后通道。溶栓或者放支架只能开通大血管,但真正营养心脑组织的微小血管由于缺血、缺氧,不少已经坏死了,无法再向梗塞区的心脑组织运送营养,所以心梗、脑梗的症状还是得不到改善。可见,只有让血液真正、彻底地到达梗死区的心脑组织,才能改善治疗心梗、脑梗。

现代研究发现,通络药物不仅能够保护心脑微血管的形态完整,还能够促进坏死的心脑区域生长出新的血管,从而恢复心脑组织畅通的血液供应,这样就缩小了心梗、脑梗面积,各种后遗症状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安慰剂的“安慰”作用有多大? 篇4

安慰剂还有一种广义的解释:一切能对患者起到安慰作用的手段和方法,如心理治疗、环境因素、外科操作等一些除医疗处理因素之外的治疗手段。所以,安慰剂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它不单指多数人印象中的一些有形制剂,还包括无形的心理及环境对疾病或身心健康的影响。

近日和同事聊天,他家里有个长辈有点疑病症,让自己的儿媳买药给她,但是因为不喜欢儿媳,买的什么药都是吃了无效,但是拜托我同事,也是他本家的一个侄子,买来的维生素吃了后都能让胃不再疼痛,精力充沛,我想这安慰剂的作用在其中还真是不能忽视。

安慰剂不管是在生理和心理临床治疗上的实验一直都证实可以发挥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一般来说,患者求治的这个愿望越强烈,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施治者具有一定的声名和经验,经验越丰富,效果越好。现在看来,不仅仅是经验和声名,还要有患者足够的信任,据文献报道,由病人高度信赖的医师治疗,安慰剂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疗效最高可达约70%。

前阵子看报道说中科院心理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之所以能够依靠安慰剂所产生的信念效应来应对和调节不良情绪,可能与脑内的“膝下扣带回”这一区域功能有关。研究还发现:当人们所深信的治疗装置被开启时,他们脑内的膝下扣带回表现出明显的激活增强,而且这种增强是无差别性的,只要人们意识到治疗装置处于开启状态,这个区域就会表现出激活,提示这个区域的功能可能与不良情绪的发生根本无关,而可能与人们相信自己在治疗装置的帮助下能有效地应付不良情绪的普遍的信心状态有关。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症,这类病人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效果都是差强人意,而中科院的实验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脑正是研究中提到的“膝下扣带回”这个部位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并且,如果采用深部脑内刺激技术对这个区域周边进行刺激的话,则难治性抑郁症就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对过去的经验消极认知甚至无助和绝望是抑郁症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而这个特征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身上可能更加突出,在家里长辈看到隔壁病房的八十岁大叔不是因病痊愈出院,而是不能治愈,只能回家等待,这个长辈内心对自己的担心和害怕形成了严重的抑郁,在家里整整哭了两天,自己也不清楚担心什么,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看来心理治疗和安慰剂结合是作用很大的。

抗菌纺织品有多大保健作用?   篇5

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轻工研究所有关专家。

据专家介绍,2005年,德国耶拿大学科学家推出一种银色的T恤,这种银色T恤是由含有金属银的新型纤维和纳米复合材料织成的。金属银很早就被证明具有抗菌的神奇功效。含有金属银的纤维在织物中的比例越高,它的抗菌能力越强。织物因此不仅能够抗真菌,而且也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等细菌。这种织物可以应用于床上用品、T恤、内衣、内裤、袜子等。因此,如果广泛地推广使用抗菌纺织品,人体的微生物感染会减少许多,长疮的几率会少很多,身体上的不良气味也会减少许多。由此看来,抗菌纺织品确实应该大力推广、广泛使用。

但是,一种新生事物初起肯定不会那么完美,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已经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抗菌针织品标准,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的新标准规定:抗菌产品必须有抑制真菌生长、活动、繁殖的功能,按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功能,又分为A级、AA级、AAA级,对各项指标合格的抗菌针织品,中国针织协会授予“抗菌针织产品”标志使用证和标志吊牌,使用期为两年。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抗菌针织产品”标识,再留意一下抗菌的级别,是A级还是AA级,要买正规厂家的产品。没有标识的产品,不管它吹得如何天花乱坠,绝对不能买。

那么,抗菌纺织品抗菌防病的道理在哪里呢?为什么有的产品洗涤以后效果不明显了呢?

这得从抗菌产品的制作工艺上来说。从工艺流程上来看,抗菌纺织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把成衣或者布料用抗菌染料或涂剂经高温处理,固定在衣物上:一种是把抗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聚合体中,制成原料。就是在上游纤维制作过程中,将高效能抗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聚合体中制成纤维,再经过纺纱、织布,制成成衣,使整个商品都具有抗菌效果,经多次洗涤,也不受太大影响。前边说的德国耶拿大学推出的银色T恤就是一种,但是,应该说明的一点是,大多数抗菌织物不是用金属银制成的。使用原料各异,功能效果也有差异。很多抗菌纤维都是结合了当今最先进的纳米技术、远红外技术等制成的。这似乎也是抗菌织物发展的大趋势。而前一种将抗菌涂剂固定在衣物上的方法,使用者越来越少,因为这种方法的很多涂剂都是水溶性,经过多次洗涤以后,效果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洗几次就不行了”的原因。

纤维或织物经过抗菌防霉处理以后,不仅保护使用者免受一些细菌的攻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繁殖,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避免医院内患者交叉感染,而且可以提高老人和患者的免疫力。

上一篇:网络通信设备下一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