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设备

2024-09-27

网络通信设备(精选12篇)

网络通信设备 篇1

一、通信设备的集中监控系统

集中监控系统采用流程图形式显示具体设备内部的工作情况, 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内时钟的分配方式和主备用情况;集中监控系统以地图方式显示各设备和管理节点的地理位置, 从图中便可直接看出管理节点和各设备直接的从属和链接关系, 能实时观察监控链路的通断, 便于及时排除线路故障, 使维护人员在不同的界面上全面掌握系统的工作情况,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通信网络集中监控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通信网络是沿黄河建设的专网, 由SDH微波、PDH微波、800M移动集群、CC08程控交换机、接入网点输出、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电源等设备组成。通信监控中心组成结构见图1。

每种通信系统都有它自身的全程集中监控, 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实时采集、记录、处理、告警、故障诊断等功能, 准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 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确保了通信网络的畅通。不同的通信系统都有各自的监控终端, 随着通信设备的不断增加, 监控系统也随之不断增加, 监视器操作台的不集中, 使得监控维护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如不同监控器的界面上同时出现告警时, 值班人员就要来回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查询故障的原因, 这样会延误处理故障的时间。当发生重大故障时, 这种速度显然不能满足障碍处理时限的要求, 因此必须采用新方法来减少维护各工作环节的时间。

三、利用LUCENT的地址选择器来实现同台计算机操作集中监控

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主要包括:SDH微波、PDH微波、800M移动集群、宽带无线接入、CCO8程控交换机、接入网点环境、机房电源温度。值班人员进入监控环节应只需指定相应的设备及相应的软件, 而连接监控对象的连线应预先布放。不同通信系统设备的监控操作应放在同一台计算机中, 以方便值班人员的操作, 如图2所示。

监控中心实时监控通信网络中的各种系统设备, 对其上报的各种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处理, 并实现警告联动。为了解决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网络监控系统利用LUCENT地址选择器来实现对各端口的集中监控。在实现集中监控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地址选择器。

地址选择器的引入就是为了解决F接口协议的地址选择功能问题, 还可以负责上、下游信号之间的联系沟通。每个地址选择器共提供9个通信端口, 其中1~7端口为下游端口, 8号端口为可选端口, 9号端口为上游端口。地址选择器端口支持RS-232和v11协议, 并可自动识别协议类型。每个端口可以配置成无地址常通口或有地址选通口。各端口的状态由SEL-ADM软件来控制。

2. 连接方式及设置原则。

监控网内各地址选择器采用级联的方式, 用五类线来连接, 在安装完毕后, 统一对各下游端口进行编址, 为了实现SEL-ADM软件的远程控制功能, 还应对网内各地址选择器进行编址。

3. 软件设置。

在监控机内安装SEL-ADM软件, 并建立全网内的地址选择器及其端口配置表以及相关端口的说明, 再在该软件的配置文件中设置相应设备的监控软件链接。维护人员通过端口说明找到设备相应的端口, 打开该端口, 系统同时自动关闭其余的选通端口, 此时该网络提供了监控机至相应端口的直通通道, SEL-ADM软件将调用相应设备的监控软件以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操作。

四、结束语

未来的集中监控可以实现基站信息和监控盲区的实时性远程监控, 这也是各通信端口实现无人值守的首要条件。一个崭新的“三集中” (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 基础网络运行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并可大大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的维护费用和人力成本, 并且也为探索新的监控体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使监控体制向着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通信设备 篇2

局域网(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它们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以802开头的标准,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IEEE 802.1──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等

IEEE 802.3──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4──ARCnet总线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

IEEE 802.6──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宽带局域网

水声通信网络研究 篇3

在水中,光波、电磁波的传播衰减都非常大,即使是衰减最小的蓝绿光的衰减也达到了40dB/km,因而它们在海水中的传播距离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人类海洋活动的需要。在非常低的频率(200Hz以下),声波在海洋中却能传播几百公里,即使20kHz的声波在水中的衰减也只有2-3dB/km,因此水下通信一般都使用声波来进行通信。采用声波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是目前水下实现中、远距离无线通信的有效手段。

浅海水声信道是一个时间-空间-频率变化大、多途干扰强的信道。水下环境噪声复杂且噪音高,传输损耗大,可以使用的带宽非常有限。在浅海中,特别是在港湾航道附近,环境噪声要远远高于深海,且浅海中的水质也比深海浑浊,造成对声音信号较高的散射和吸收。当声波频率较高时,超过一定距离,浑浊的浅海海水对声波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会起到主导作用,使浅海传输距离小于深海。同时,浅海的多途效应更加复杂,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烈起伏和严重的码间干扰。水声通信网络同其他大多数网络一样,都用分层的方式来组织网络。但是,与OSI协议栈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不同,水声通信网络的网络结构由下往上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1、水声通信网络的节点结构

水声通信网络节点主要由主控制器、接口电路、水下传感器、内存、声音modem以及供电部分构成。控制器通过傳感器接口电路与传感器相连。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储存在内存中,然后,处理这些数据,并通过声信号发送给其他网络节点。水下传感器包括用于测量水质、研究水的温度、密度、盐度、酸度、化学、传导性、PH值等特性的传感器。图1显示了水声通信网络节点的内部结构。

图1 水声通信网络节点的内部结构

2、水声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设计问题是指在给定各交换节点和终端节点所在地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路由,并对线路进行合理的流量和容量控制,以保证网络可靠性,降低网络成本。因而,网络拓扑设计的好坏对整个网络的性能和经济性都有重大的影响,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

在通信网络中,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集中式网络拓扑、分布式网络拓扑和多跳式网络拓扑。

集中式网络拓扑结构节点间的通信是通过中心站进行的,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一条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节点链接,这种拓扑结构适合于深海网络,如图2所示。这种网络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升级扩充;主要缺点是因为中心节点的可靠性决定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所以如果中心站出故障,整个网络就会中断,使得整个网络的可靠性低。此外,由于单个声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网络不能大面积覆盖。

分布式网络拓扑是一种全连接对等网络(如图3),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直接与主节点连接,都可以通信,因而这种结构不需要路由选择,但要求每个节点发射功率大,从而能量消耗大。由于水下设备能源有限,因此分布式结构只能用于很小范围的水下传感器网络。

多跳式网络拓扑是一种多次中继的对等结构(如图4),网络中的节点靠相邻节点转发数据,经过多次中继,最后到达主节点,再由主节点与岸基系统通信。这种网络的覆盖范围是由节点数决定的,因而可以覆盖相当大的区域,且单个节点功耗小,对浅海广阔分布的传感器系统非常适用。

由于水下环境能源有限,可用的通信带宽比较窄,所以可靠性差的集中式拓扑结构以及能源消耗较大的分布式拓扑结构都不适合水下组网,而网络覆盖面大并且能源消耗较低的多跳式拓扑结构更为适合,它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可靠性,能降低能量消耗和传播延迟,这些对水声通信网络都是至关重要的。

水声通信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深入,再进一步提高能量的高效性,延长网络生存时间,同时兼顾网络节点使用带宽的公平性、增加网络的适时性和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作者简介:

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 篇4

1 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特点及维护现状的分析

现代地铁通信网络以有线传输线路及无线传输线路两部分构成, 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决定了地铁通信网络设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线传输设备要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其设备维护工作也必须进行常用线路及备用线路的维护。有线传输系统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维护分散但集中式用的特点。根据地铁通信网络维护需求, 现代地铁通信网络维护中应以全程全网作为维护中心, 以分解管理方式及预防性维护方式保障线路的通畅。另外, 现代地铁通行网络设备的技术改造也要求通信网络设备维护中应加强对技改系统的关注, 并通过维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保障维护工作的科学开展。

2 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

2.1 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基础信息的分析为基础, 确定维护工作重点

为了确保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设备故障对地铁列车运行的影响, 在现代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前应强化对通信网络设备基础信息的分析。以地铁通信系统设备说明书等文件的分析为基础, 结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境、使用频率、设备运行工况等内容, 确定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的重点。根据地铁通信设备及线路的实际使用情况、设备的基础信息, 确保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方案的科学性, 提高维护工作效率。

2.2 建立健全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体系, 促进维护工作的开展

现代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理论研究指出, 科学的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体系是提高维护工作效率、提高维护工作质量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需求、根据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特点, 现代地铁运行管理中应强化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实际情况为基础、以设备维护部门组织架构为重点, 建立符合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需求的管理体系。以管理体系的建立, 规范和监督相关维护人员的具体工作, 促进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确保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2.3 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实际情况为基础, 确定维护周期及重点

在现代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中, 科学的维护周期及维护重点是保障地铁通信网络设备运行的关键。因此, 在现代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开展前, 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部门应对通信网络设备的基础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通信网络设备基础情况下, 合理确定设备维护周期。通过维护周期的科学制定, 保障地铁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减少维护周期不科学造成的维护成本增加。通过科学的维护周期设置能够减少维护成本、减少维护工作对地铁运行的影响, 保障地铁通信网络的通畅。在此基础上, 地铁设备养护部门还应针对通信网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维护工作重点。针对地铁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易发故障点确定养护监控重点, 避免通信系统故障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2.4 建立预防性维护机制, 提高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能力

在现代设备养护管理中, 预防性养护管理机制能够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保障生产运行活动的开展。这一理论在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中的应用能够保障地铁通信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降低地铁通信网络设备故障率。根据预防性维护理论应用需求, 现代地铁运营管理机构应在通信网络设备基础情况调研下强化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根据地铁通信网络设备运行环境下易损部件的实际应用情况, 确定预防性维护工作内容。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预防性维护周期, 避免零部件损坏对通信网络系统的硬性, 保障地铁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强化维修工作现场技术监督, 保障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质量

在现代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中, 设备维护现场的技术监督是保障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操作质量, 现代地铁运行管理部门应建立现场技术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设备维修过程中, 现场技术人员、工程师的指导及监督保障维护工作质量, 避免维护工作中安装操作等不规范造成的故障隐患。通过现场技术监督工作, 规范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人员的具体操作、保障维护工作质量、保障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地铁运行过程中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保障地铁通信安全、保障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保障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 现代地铁运行管理单位应加强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作的管理。以预防性维护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基础, 以现场维护工作技术监督为重点, 通过人员技能培训及维护工作管理的有效开展保障通行网络设备完好状态。通过设备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设备故障对地铁通信网络系统的影响, 保障地铁的运行安全。S

摘要:通信设备是地铁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地铁各部门数据通信任务、关系着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在我国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 地铁的建设极大的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在地铁运行管理工作中, 加强通信设备管理、提高地铁通信设备维护水平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通过预防性维护理论的应用, 减少故障发生率、保障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针对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需求, 本文就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

参考文献

[1]陈浩.地铁通信网络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与执行[J].地铁运行管理, 2012, 9.

网络通信论文 篇5

随着网络的发展,粘度或粘性(stickiness)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保罗(Paul)从网站角度出发,在对Yahoo“粘性”计划的分析中将粘性定义为维持现有用户并使其重复使用的能力;[1]而达文波特(Davenport)认为用户粘度是指一个网站能够吸引其用户持久使用和访问的能力;[2]布朗尼(Browne)从用户角度出发,直接从消费者行为角度来定义粘性,他认为用户粘性就是用户主动放弃转向其他替代网站的潜在可能,而坚持使用某网站的行为;[3]汉路威尔(Hallowell)则将用户粘性定义为高频率返回网站的行为。[4]国内对粘度的研究很少,通常将粘度看作是用户忠诚度的一个测量指标。赵青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粘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粘性是用户持续使用某服务形成的一种伴随心理变化的过度使用行为。[5]这些研究主要倾向于将用户看作个体形式存在,通过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来吸引用户,很大程度上与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的研究有交叉,而本文提出了用户间粘度的概念,将粘度的概念置于用户之间,即在使用某一类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于用户间的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本文将视角定在网络通信企业,它是基于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企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网络通信企业承担的就是用户在真实世界的沟通,因此网络通信企业的用户间粘度具有以下性质:1、社会性。用户间粘度产生的根源在于用户的社会关系,因此用户间粘度也具有社会性。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是用户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体现,而使用网络通信手段是帮助用户维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性是网络通信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2、规模性。也是网络外部性的体现,即当用户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者服务加入某一网络时,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因此只有某网络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够确保潜在效用得以实现;而当新用户不断加入,“协同价值”就会在老用户身上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用户越多的网络通信服务平台,其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强。在同一服务平台下,用户的交流不仅更为便捷,同时也可能获得更加低廉的资费,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和维系用户社会关系的需要。因此,规模越大的服务平台,其吸引新用户的能力就越强,老用户对服务平台的忠诚度也越高。3、市场性。网络通信企业维系用户间粘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平台的市场规模,进而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网络通信企业所做出的维持或增强用户间粘度的手段,从市场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

二、重大事件分析———以基础电信业为例

本文拟根据网络通信企业用户间粘度的特点,结合电信业重大的、具有标志性事件的梳理,根据中国移动(以下简称“移动”)、中国联通(以下简称“联通”)、中国电信(以下简称“电信”)三大电信企业的营运数据及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得出用户间粘度的影响因素。

(一)网内外区别定价

所谓网内往外区别定价,是指运营商对己方用户间和其他用户间通信收费采用不同定价的方式,移动和联通分别于下半年与采取了网内外差别定价(见表1),并对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见图1、图2)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饱和程度。20占有市场绝对优势的移动率先提出进行网内外差别定价,而联通属被动应战,移动正是利用了市场占有率大的优势,通过网内外差别定价,增加用户间的粘度,对占有率低的企业形成沉重的打击。而后,逐渐壮大的联通推出了“随意打”,可以看出联通的此次做法,使用户增长量得以提升。同时比较年和20两次区别定价事件的背景可知,用户间粘度同样与市场饱和度有关。在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区别定价会对用户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市场饱和度较高后,区别定价对规模较为稳定的平台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规模较小的平台则产生明显的排挤效果。2。资费。网内外差别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表现就是资费的差异,即通信企业通过网内的低资费,将用户锁定在自己的平台内,而这其中,转换成本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因素。在用户规模较大的平台上,区别定价会使用户综合资费水平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吸引新的用户选择本平台以及吸引较小平台用户转向此平台。因此区别定价的形成,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平台,通过价格来形成壁垒,使网内外沟通产生不便。

(二)电信行业的重组改革

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几十年,政策下的重组改革仍是影响电信业的关键事件,每次改革都是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对于用户间粘度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的电信行业经历了大致四次重组改革,具体事件和影响如表2所示。本文重点分析了的合并重组,对于208月—2月的单月用户增长量进行了数据的拟合分析,结合关键事件的分析得出以下影响用户间粘度的因素。1、市场情况,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定位。以年的重组为例,由于电信原先的用户规模要大于网通,而联通虽然吸收了网通,但由于CDMA的出售,在市场占有率上大幅下降,对其用户增量在重组后一段时期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电信在重组后因其准确的将市场定位在南方,并加速CDMA与原有南方小灵通用户的整合,这一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电信在整体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反而在南方市场取得了相对优势,用户增长量有非常明显的提升。2、服务情况。从2008年电信重组中可以明显看出,联通和电信在实现全业务覆盖后,其后续的市场表现明显优于没有获得固网经营资格的移动。其原因就是联通和电信在后续致力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使得用户在同网通信、缴费和用户体验上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增长规模。

(三)飞信业务的兴起

,移动上线飞信业务,原本旨在即时通讯领域与腾讯QQ一较短长,但其推出的飞信用户可以向移动用户免费发短信的服务,迅速成为飞信服务的杀手锏,使得飞信为移动拓展了大量的用户群。免费短信业务,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网内外区别定价,即移动用户之间可以通过飞信互发短信完全免费。飞信软件由原先设计的IM软件变成了移动的附属业务,因而从原先设计的自主发展变成了与移动相互依靠发展。虽然联通和电信紧随其后,也迅速推出自己的“飞信”,但联通沃友和电信天翼Live的

宣传力度和投入都远远不及移动飞信,飞信业务的特点与影响如表3所示。本文通过分析飞信业务的特点及影响,以及对205月移动推出飞信业务后的用户增长量与联通进行了对比,得出影响用户间粘度的两个因素:1、资费与服务。从飞信的特点可以得出,飞信业务的推出大幅降低了用户间的沟通成本,满足现代年轻人使用即时通讯的使用习惯。同时变相满足用户群发短信的需求,降低了群发短信的门槛。资费的降低和服务的提高促使飞信为移动带来大量的忠实用户,飞信诞生两年后移动便有接近两亿的用户规模,约占移动用户总量的70%以上,从图4的移动用户增长量可以明显的看出效果。2、平台的开放程度。飞信是具有很强排他性的服务,它是服务于移动用户,并且为移动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属于移动的一部分。即使飞信开放对联通、电信用户注册的限制,但并未完全开放其服务。飞信中打通客户端与手机间的免费短信业务并未对联通、电信开放,因此联通、电信用户若要使用飞信,除非保持客户端永远在线或用户愿意额外支付短信费用,否则仍然会有通信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一部分联通、电信用户转而使用移动。

(四)3G与4G牌照的发放

和20,国家向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和4G牌照,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通过对3G和4G牌照的发放情况的分析,结合3G牌照发放后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增长规模情况,可分析出影响用户间粘度的以下两个因素:1、技术创新。电信和网络通信行业都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性,并因此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和通信质量。从3G与4G牌照发放的影响分析,新技术的应用确实能够带来一部分敢于尝鲜的人群,并有机会将这部分人群转化为忠实用户。这部分人群急于利用新技术来提高通信质量和水平,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对企业的态度,用口碑和实际行动为企业带来新的用户。2、技术成熟程度。通过3G和4G的评价以及3G推广后各运营商用户增长规模分析可知技术成熟度是影响用户间粘度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技术不够成熟的TD—SCDMA,移动在3G运营之初的成绩单明显不如拥有成熟技术的联通和电信,当TD—SCDMA频繁遭遇信号覆盖不够、语音质量降低、支持终端太少的问题时,也使移动失去了很多新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在用户抱怨新技术不能满足其基本使用时,移动在3G新用户间的粘度也没有做强。

三、结语

网络通信设备 篇6

1、国内最大的民营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商;

2、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0%左右;

3、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65.14%。

富春通信(300299)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商。公司主要从事通信网络建设前期的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勘探设计等业务。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第三方独立规划设计力量,公司技术实力较为领先,行业资质基本齐全,同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服务质量好等服务优势。随着服务网点的完善和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

业绩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富春通信是一家专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技术服务范围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建设前期的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内容涉及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交换通信、数据通信、通信电源、通信建筑等多个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通信网络建设的前期阶段,在整个通信技术服务业中处于最上游,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重要阶段。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探索,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已经进入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掌握了一批通信网络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同时还主编了4项国家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开启了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企业牵头主编行业标准的先河,成为主编国家通信行业技术标准数量最多的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提供商。

与其他多数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企业不同,公司业务并不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面对通信运营商要求本地化服务的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公司本地化策略在东部地区内已获得较大成功,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也将业务扩张到全国二十余个省份。随着新客户的持续开发,以及对老客户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将获得更大的保障。在长期的合作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与技术方法,现已成为中国移动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高技术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也在逐步开拓其他通信运营商客户,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已承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客户的服务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在选择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时,主要关注技术先进性、相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对服务价格的敏感性较低,不会像集采设备那样刻意压低集采价格,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行业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0%左右。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08-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27%,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65.14%。

募投项目提升竞争力

公司通信网络技术服务业务受益国内三大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15年我国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80亿元,公司2008-2010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55%、0.75%和1.18%,公司市场占有率虽较快提升,但总体市场份额依然极小,这也意味着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本次登陆创业板,公司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700万股,募集资金拟投向服务网点升级改造项目、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募投项目有助于全面提升公司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竞争力。

网络通信设备 篇7

网络服务器硬件系统的检测维护, 包括网络服务器CPU、内存、硬盘及网卡的工作状态检测及记录;网络服务器软件系统的检测及维护, 包括操作系统运行状况检测;文件系统维护, 定期进行系统初始化操作和系统日志检查维护;网络应用系统的检查及维护, 包括应用系统日志内容检查及系统维护;网络连接设备硬件系统的检测记录, 包括连接设备的端口状态及运行情况记录;网络连接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 包括设备使用率和性能指标记录。

由于网络设备硬件故障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日常运维中的监控手段尤为重要, 网管已成为全网运行状况掌控的关键手段之一。监控的广度决定了响应的及时性, 监控的深度决定了定位的准确性。要实现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网络设备监控, 选用合适的网络管理监控软件和切合实际的客户化工作必不可少。同时, 定期例行维护工作 (如重启部分网络设备) 也能排查出一些网络设备风险隐患。

面对网络设备硬件故障的隐蔽性, 金融行业网络运维的首要目标是及时恢复业务, 因此快速定位和直接排除故障是应急第一要务, 查找深层原因的工作可以待业务恢复后再进行。同时, 在技术层面上应多采用冗余备份设计方案, 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点故障的发生, 从而提高网络对外服务的可延续性。

网络故障还有一部分来自布线系统。布线系统的初期规划, 决定了机房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有经验的网络管理员都会知道, 布线系统看似简单, 其实蕴涵着丰富的经验与技巧。做好了, 在出现故障时, 就能及时快速地定位故障的发生点;做不好, 可能花费几天的工夫也不一定能找到也许很明显的故障原因。

在日常的网络管理工作中, 往往需要根据员工的调动与工作需要在网络上添加新的服务器、工作站和联网设备, 这都需要对网络布线系统进行维护。而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此类变更要求而设计的, 通过跳线可实现客户端接入快速变更、扩容, 布线系统的标准化维护对降低网络故障风险尤为重要。对金融行业超大规模的网络而言, 布线系统编号规范化是快速维护的基础, 所以, 必须对垂直布线、水平布线进行标准化编号, 并做好对面板、线缆的标识, 以便对各布线端口实施准确的变更。

网络通信设备 篇8

1. MPEG-4编码技术的特点

MPEG-4是新一代交互式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它除了包括压缩本身的一些工具、算法外, 更集近年来图像和声音分析与合成、视频和音频压缩、计算机视觉和听觉、计算机图形、虚拟现实、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大成。在推出"视听对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内容的视听对象的编码方法。MPEG-4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 能够利用很窄的带宽, 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在开发低码率编码标准的同时, 它将重点放在人们更感兴趣的音视频具体对象的交互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上, 它是第一个使用户由被动变为主动、允许用户在接收端对图像和声音进行操作和交互式访问的编码标准。为了达到广泛应用的目标, MPEG-4支持各种扫描标准和图像格式。支持各种带宽应用 (典型码率为5KbPs-10MbPs) , 它将音视频信息的应用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的访问和操作型, 使电视由"线性"向"非线性"化方向发展, 必将成为第一个将广电、通信、计算机三大信息产业相互融合的压缩编码标准。

MPEG-4标准以高效率地编码、存储、传输和组合视听对象为基本内容。它把一个视听景象定义成一系列可再现的"视听对象", 它们可以是视频对象, 也可以是音频对象;可以是摄像机拍摄的自然视频对象 (从自然图像和视频中分割出来的某一视频区域) 和话筒拾取的自然音频对象 (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 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合成视频对象 (如图形、文本) 和合成音频对象 (如人工模拟声) ;可以是二维平面对象, 也可以是三维空间对象;可以是静止对象, 也可以是运动对象。

2. MPEG-4编码格式实现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的互连

由于MPEG-4具有上述特点, 以其为压缩编码格式的音视频数据将会在Internet等宽带网络中以高品质传输, 保证了台内制播网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的互连。很好地实现了电视节目的网上播放和用户的交互式操作。

高效的压缩方式, 适应于Internet等宽带网络传输的要求。目前, 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带宽不一, 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对于大流量的音视频数据, 带宽较窄。而MPEG-4正是为了低码率的应用而制订的压缩编码标准。MPEG-4具有出色的压缩效率。它基于对象进行形状分割, 把描述运动或变化的区域进一步缩小, 而把空间和时间上处理的冗余范围进一步扩大, 编码时只针对有用的信息而去除冗余, 所以, 显著地提高了压缩效率。它把人工合成信息数据算作一种新的数据类型, 支持对人工合成音视频对象数据与自然音视频对象数据的混合编码, 即合成与自然混合编码 (SNHC) 。对于三维场景的压缩, MPEG-4通过考虑三维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几何形状和视点位置, 只编码和解码最可见信息, 使传输的信息大大减少。

优异的编码特性, 增强了Internet等网络对服务质量 (QOS的支持为了在网上传输音视频数据, 一般都要求网络对服务质量 (QOS) 有一定程度的支持, 要求对网络带宽、吞吐量、传输延时、延时抖动、误码率等QOS参数有相应的保证。而Internet等网络在传输音视频等连续媒体数据时, 对QOS的支持一般都较弱。

MPEG-4通过DMIF建立起具有特殊服务质量 (QOS) 的信道和面向每个基本流的带宽。它能够在时域、空域及时空域对音视频对象进行可分级编码, 在视频对象的可分级编码过程中, 基本层仅支持基本的图像质量, 更高一些的图像质量由一个或多个增强层提供 (利用某些工具对视频信号用MPEG-4进行编码可以达到MPEG-1甚至MPEG-2的质量) , 当视频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 如果网络拥挤, 可以只传输和解码基本层或部分增强层。所以, 编码端做且只做一次高质量编码。不管信道和接受条件如何, 在实际传输和解码时都可根据网络容量和拥堵情况自动调整或根据终端处理能力及显示分辨能力由用户自行选择服务质量。由于采用了基于对象的编码技术, MPEG-4可根据对象性质选择合适的码率, 对景象中的不同对象使用其合适的、专用的基于对象的运动预测"工具"进行单独编码, 对于重要对象 (如画面主体) 采用高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或高时空分辨率) 和高图像质量编码, 并分配给较多的带宽。而对非重要背景则采用低分辨率和低图像质量编码, 只分配给较少的带宽。当网络拥挤时, 网络路由器、集线器可以有选择地抛弃视频流中不太重要的数据包, 只传输那些重要对象。这种智能化的带宽分配和动态的QOS参数调整措施, 解决了网络拥挤时数据无法传输、用户无法访问的问题 (至少可以只访问某些重要的对象或以较低的质量进行访问) 。

3. 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互连, 以实现网上音视频播放操作

目前在Internet上进行网上音视频播放的方式主要有: (1) 实时播放。这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网上直播的音视频播放方式。它是将节目内容经过压缩编码形成音视频数据包, 通过媒体服务器将数据包的单独一个拷贝发布给网上的所有用户, 供人们在网上收看的一种最简单的同步播放方式。即现在播什么, 网上就放什么, 用户就得收看什么。是一种用户被动地接收数据流的实时播放形式, 它的特点是对播出的节目不加任何保存功能, 与电视完全相同。看过一次也就没有了。这种实时播放虽然画面较小但图像还是能看清的, 声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 视频点播。这是一种将精品专栏节目进行压缩编码后存放在媒体服务器上, 供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可反复地和有选择地在网上进行点播浏览而不受播出时间限制的播放方式。这种点播形式大都采用流媒体技术, 用户需要在自己的终端上加装流媒体播放软件。当然这样的点播目前在internet上尚不能做到互动。

MPEG-4压缩编码方式以其较高的编码效率、智能化的带宽分配和动态的QOS参数调整等特性以及对重要的对象进行重点错误保护等有效措施, 在获得较好声像质量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传输码率, 既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 (QOS) 又有效地节省了带宽, 从而, 使经其编码的数据能够较好地适应Internet等窄带网络的高品质传输。MPEG-4格式数据以其具有的流式特性和对象级交互性。使用户能以丰富的互动形式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播放和操作, 带给用户从未有过的更多的多媒体体验。MPEG-4将极大地促进电视由"线性"向"非线性"化发展成为电视台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互连的首选压缩编码格式。它也必将在广电、通信、计算机三大信息产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历史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AndrewS.Tanen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89779

[2].《数据压缩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秦旭《电子技术应用》

[3].《非线性编辑系统数据压缩格式比较》梁建华, 蒋伟平《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

网络通信设备 篇9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为满足地铁内消防通信要求,在所有地下车站及地下区间设置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并将地面350 MHz消防通信无线信号引入地下车站和区间,建设一套能够与地面350MHz无线通信系统完全兼容且无缝连接的地铁消防350 MHz无线通信系统。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无线通信网,又是现有地面350MHz消防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持有350 MHz通信设备的消防人员进入地铁地下站时,可以自动过渡到地下无线网进行通信,满足地面与地下电台的自动切换与漫游,地下与地面、地下与地下消防人员之间的不间断通畅通信联络,以及城市消防指挥中心对地下作战人员的直接指挥调度。因此,笔者探讨运用一种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法,建立地铁空间内的复合通信模式,以满足350 MHz地铁消防通信的高质量与可靠性需求,努力破解地铁消防安全技术难题。

1 地铁消防通信场景与技术难点

地铁作为一类典型的地下公共场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元化,除满足市民出行的交通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商业用途。因此,地铁内部空间功能分割与使用也越来越复杂,使得本就相对地面通信能力较差的地下空间无线通信场景变得更加复杂,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火灾产生的各种热辐射和烟气颗粒等将极大地破坏地下无线通信环境条件,阻碍并中断通信,其主要技术难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地铁空间一般由站厅层、站台层、隧道区间间隔等主要的相对独立分割部分组成,无线覆盖场景复杂。

(2)地铁灭火救援过程中,存在着用户多(灭火参战单位多)、通信联系面广(地面、站厅、站台、隧道等区域)、突发话务量高(需要传递的信息多)、无线通信类型多(公网信道和救援信道等)、通信信号屏蔽与干扰多、无法保障消防通信畅通等诸多问题。

(3)在无辅助信号源的情况下,地下较封闭部分基本都是无线信号盲区,地面信号无法深入地下。

(4)隧道长度不固定,建设技术难度也不尽相同,技术实现成本的差异性较大。

由此可见,在一个烟雾弥漫、视觉距离为数米甚至为零、环境嘈杂的地铁火灾现场,良好的消防通信既是传递各类灭火救援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广大一线指战员自身安全、顺利完成灭火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地铁消防通信应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笔者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实际案例,针对其实际情况,研究了一种基于复合通信模式的350 MHz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技术解决方案,方案具有安全可靠、稳定实用、便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地铁消防通信的技术难点,实现地下与地面消防员、地下与地下消防员之间不间断通信与指挥调度联络。

2 武汉地铁2号线消防通信系统设计

2.1 案例背景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7.73 km,全部为地下线路,最长站间距3.33 km,最短站间距0.91 km,共设站21座。其中,“洪山广场”换乘站为地下3层结构。

针对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其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应达到2个基本功能。

(1)系统应覆盖地铁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设备用房、商业区、疏散通道以及全线隧道区间,实现全线地下车站之间、隧道区间内、车站与地面之间的无线通信。

(2)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与已有的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统一的通信制式与协议,与地面现有系统设备完全兼容,具备与地面互联互通、电台互相漫游的能力,满足消防指挥中心对地上、地下消防员的统一指挥调度。

2.2 系统设计

为达到上述基本功能,满足地铁350 MHz消防无线通信的总体需求,武汉地铁2号线消防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站点建设一套多信道的无线基站及天馈系统,所有基站采用站与站之间、地下与地上之间有线和无线双备份联网方式。

(1)地下与地上之间的有线联网。地铁无线基站采用有线IP联网方式,通过地铁公安分局汇接交换设备实现与地面消防常规通信系统的有线联网。

(2)地下与地上之间的无线联网。地铁无线基站合理配置无线链路信道,采用与地面一致的单频点无线链路无中心自组网方式,通过地铁出入口设置室外天线,实现与地面消防常规通信系统的无线联网。

(3)全线合理设计多个无线调度台。无线调度台设置在地铁消防安保部门内,实现对地铁消防安保用户进行调度管理。

(4)全线设计一套远程网络管理终端,实现全线系统参数和用户参数的统一设置,以及系统设备故障告警、事件存档记录等功能,对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日常管理。

(5)全线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在地铁车站站厅、出入口、设备区及现场指挥通信消防车采用天线覆盖方式,在线路隧道内及站台采用泄漏同轴电缆辐射方式,实现对全线地下空间的无线信号覆盖。

3 复合通信模式的应用

武汉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最主要特点是应用了一种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通信保障方法,构建地铁空间内的复合通信模式。其中,武汉地铁2号线采用了有线单点引入与无线单频点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单点-单频点有线/无线复合通信模式。

3.1 有线单点引入

在地铁2号线工程中,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一方面从汉口火车站采用有线引入方式,将市消防局常规同播信号引入,与此同时,从“长港路”站至市消防局指挥中心,建立一条有线引入市消防局的常规同播信号迂回路由;另一方面,从“汉口火车站”和“长港路”有线引入的信号,通过地上公安网络提供的以太网通道,引至位于中南路派出所的有线集成交换控制设备进行汇接,实现地面消防无线通信网络与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有线连接;除此之外,市公安局还提供了到市消防局无线主基站的有线传输通道,即由市公安局已有IP传输网络提供联接,从而实现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另外一条有线环网通路联接,进而实现了双回路环状路由,确保了有线单点引入的可靠性。

3.2 无线单频点引入

在地铁2号线全线各车站的地铁无线基站中采用350 MHz单频点无线链路引入,各地铁基站通过地铁出入口室外天线,以无线连接方式接入就近的多个地面城市消防基站。因此,当有线单点引入的链路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各地铁基站可自动切换至无线链路,与地面城市消防基站实现无缝链接。无线单频点引入的设备主要由链路信道机、收发天馈合分路设备、馈线及天线等组成。无线单频点引入示意图,见图1所示。

在地铁工程中,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式,以实现地下空间的复合通信模式,是一种可行实用的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技术解决方法。

(1)从网络架构上看,无论是消防通信的地面系统,还是在地铁内的地下系统均是无中心自组网络,当采用有线/无线的复合通信模式时,使得网络系统实现双链路备份。因此,系统瘫痪的逻辑风险处于小概率。

(2)地下系统与地面系统既可以通过有线IP链路互联,也可以通过每个地铁站点无线基站的单频点无线链路互联,同时还可以通过便携式无中心自组无线基站以及消防应急通信车互联。多重通信保障方式可确保地下与地面无线通信在危险情况下保持不间断连续通信。

(3)具有多重故障/干扰弱化优势,当发生通信故障或干扰时,能够自动恢复并保持不间断可靠通信。例如:当有线链路故障时,特别当发生灾害事故时,有线链路可能无法正常连接,必须依靠无线链路进行通信。此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和启用无线无中心自组网,与地面系统互联通信。当某个站点无线链路发生故障或干扰,而另外一个站点有线链路故障时,无线链路故障的站点可采用有线链路工作模式,有线链路故障的站点则通过无线链路与地面系统通信,再通过其他有线/无线链路均正常的站点,将这两个站点的地下系统进行互通。当地下站点被完全破坏,即小概率风险发生时,还可以通过应急通信车和便携式无中心自组无线基站临时搭建地下到地铁口的无线通信系统。此时,如果应急通信车附近还有地面系统基站的话,应急通信车亦可与地面系统基站建立无线通信,实现地下与地面系统的互联互通。

4 结束语

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已投入实际运行,通过多次与地铁公司、通信系统建设方的联合测试,证明该基于复合通信模式的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基本解决了地铁地下空间内的消防通信实际问题,是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方案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

(1)目前已建成的这种系统虽然实现了地铁地下空间的消防无线通信,但该通信系统仍未实现与地铁内的自动火灾探测报警及灭火联动等固定消防设施系统之间的通信互联;在地铁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已有消防设施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通信手段,值得研究。

(2)在地面进行灭火救援时,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不仅可以保障消防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而且可以通过对无线通信信号分析,对火场内的消防员进行定位跟踪,保护消防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地铁这种狭长封闭的空间内如何较好地实现人员定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兰明.浅析地铁建设中的民用通信系统[J].科技信息,2010,28(2):260-261.

[2]高光瑞.哈尔滨地铁通信传输方案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32(3):35-39.

[3]吴招锋,周俊,林必毅.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7(3):19-23.

[4]张双键,吴寿庄.地面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地铁的研究和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5(2):68-72.

[5]王辉,吴闯龙.地铁建设中民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4):30-32.

网络通信设备 篇10

关键词:4G通信,无线网络,安全通信

4G移动网络系统融合了多种无线通信技术, 可提供高速率、干扰小的通信环境, 由于4G网络的无线传播、开放性等特性, 其安全通信是整个4G移动网络系统的关键, 结合当前4G移动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推动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快速发展。

一、当前4G通信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

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无线接入网、无线核心网、IP主干网等部分[1], 这几部分的安全通信问题是造成4G通信系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 但是在通信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例如, 无线网络的链接安全问题, 如果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链接过程中发生中断, 会严重影响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 导致用户发送的重要数据信息中断, 甚至被网络黑客恶意入侵, 将一些攻击性病毒植入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很容易被篡改、删除等。同时, 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多复杂, 移动终端是无线应用和各种无线协议最主要的执行者, 这使得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面临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二、基于4G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策略

2.1做好安全防护

基于4G的无线网络通信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 如用户可移动性、系统可扩展性、兼容性和安全效率等, 做好安全防护, 如建立多策略机制、可配置机制、可协商机制和混合策略机制, 多策略机制是指结合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安全防护措施, 如首次登陆无线网络和再次接入时必须要经过验证;可配置机制是指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合法用户江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配置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选项;可协商机制是指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可自行协商安全算法和安全协议;混合策略机制是指结合各种安全机制, 如数字口令和生物密码相结合、私钥和公玥相结合, 以私钥确保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切换过程的实时性, 以公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扩展性。

2.2物理硬件防护

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系统应加强物理硬件防护, 减少可被入侵或者攻击的物理接口, 提升系统的集成度, 适当增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避免物理攻击, 并且增加存储保护、可信启动和完整性检验等安全措施。

2.3优化网络设计

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应尽量减少系统数据传输的时延和移动终端的任务量, 减少无线网络通信过程中每条信息数据长度和安全协议信息量, 避免过长的信息数据或者信息量过大延误系统通信, 并且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应透明化, 明确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协议和安全级别[2], 便于用户了解和有效识别。

2.4无线接入网的安全措施

1、安全传输。

无线接入网和移动终端可加设置加密传输通道, 结合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系统的业务需求, 在用户侧和无线接入网中自主设置通信方式, 或者无线接入网可通过专用网络进行逻辑隔离或者物理隔离。

2、安全接入。

对无线接入网设置辅助安全设备或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 实现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系统的安全接入, 避免非可信移动终端随便接入无线网络。

3、身份认证。

无线接入网和移动终端之间构建双向身份认证机制, 从无线接入网连接移动终端需要经过数字认证, 移动终端在接入无线接入网时, 也应经过高可靠性的载体。

4、访问控制。

对无线接入网采用端口访问控制、物理地址过滤等技术措施[3], 设置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细度访问控制。

5、安全数据过滤。

安全数据过滤是无线接入网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 在多媒体、视频等应用领域进行安全数据过滤, 可有效防范网络黑客恶意入侵或者非法数据占用无线接入网, 保护核心网络和内部系统。

6、统一审计和监控。

结合无线接入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移动终端访问行为, 构建统一的审计和监控系统, 有效监控移动终端的记录异常操作、行为规律等, 保障无线接入网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三、结束语

当前, 4G通信技术的普及,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必须重视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策略的设计, 结合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推动基于4G通信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炜键, 孙飞.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分析[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 01:127-131.

[2]钱双艳.浅析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2:293-294.

浅析网络通信安全技术 篇11

【关键词】网络通信;安全;技术

1.网络通信安全的含义

根据国际组织的相关定义,网络通信安全是保障信息在传输形式中实现的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具有较大的保密性。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网络通信安全可靠性是根据网络中的相关特点,利用一些安全措施对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硬件问题、软件问题以及各个数据信息加以防范和保护行为,从而防止相关服务出现一定的窃取行为。

2、安全威胁多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发达的通信技术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沟通渠道,通信技术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然而,先进的通信技术在方便生活和生产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威胁,而其威胁主要集中在安全方面。通信技术的威胁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具体来说,其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来源于软件。各种商业软件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与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通信系统使用的商业软件极具公开化,这就直接加剧了通信的危险性。实际数据表明,没有一种软件是完全安全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软件都不可避免、或多或少的存在安全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恰恰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黑客等对这些漏洞进行利用,进一步对于用户的私人资料进行窃取和破坏。

2.2来源于病毒。大家对于计算机病毒都不陌生,通信网络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其中一方面的重要因素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和传播。因特网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用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打个比方,病毒侵入网络通信就如细菌侵蚀细胞,对信息系统形成大规模的感染,对信息通道形成阻塞,导致计算机瘫痪。

2.3来源于通信道。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也极其容易被窃取,所以通信道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一旦缺乏电磁屏蔽伞或者其不能发挥对网络讯息的保护作用,就会造成传输内容在传输过程中被人拦截,使得重要机密外漏,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和无法挽回的。

2.4来源于对手。当今市场上的企业有很多,所以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而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甚至势必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很多的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意竞争,其中就包括破坏对方的网站,将对于网络的防火墙进行破解,进而对其网络通信信息进行篡改。

2.5来源于用户的不谨慎。当前,由于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高,我国存在很大一部分用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在使用通信网络系统的时候,对网站的安全提示不管不顾,甚至在不顾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随意输入密码,最终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所以,用户自身不够谨慎也是网络通信存在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

3、网络通信安全的影响因素

3.1硬件与软件设施。网络通信包括硬件与软件设施两大部分,而这二者也是影响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更为便捷的管理形式,硬件与软件设施会在远程终端留下控制通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网络黑客的入侵,进一步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此外,有一部分软件在设计初期没有进行防范措施的安装,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安全漏洞和缺陷便全部显露出来,而用户在发现安全问题之后会进行解决,但是他们采取的方法却不是十分合理科学,他们通常利用升级软件新版本对安全问題进行解决,殊不知这些商用软件同样存在安全漏洞,而且更加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与入侵。因此,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的重大措施就是在计算机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出台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3.2人为与IP协议。由于人为地疏忽导致信息通信被入侵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屡禁不止,特别是如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变了黑客的入侵和对数据的窃取与篡改。对于互联网基础协议来说,TCP/IP协议在设计期间也没有安装一些保障措施,因为引入安全效果会提升代码量,从而降低TCP/IP协议在系统中的运行效率。所以说,TCP/IP协议在本身设计上就具有较多的安全性,特别是TCP/IP协议在运行期间具有较多的应用服务,人们在利用该服务期间产生较大的安全问题。

4、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

4.1数据加密技术。作为安全技术中主要的核心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不断的普及,其在发展数字货币、电子商业、网络通信等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尽如人意的效果。对于网络通信来说,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无疑增强了通信过程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的概率。

4.2数字签名技术与访问控制机制。数字签名技术在网络通信信息方式中是主要的论证手段,在传送方式中是利用单项函数来实现的,从而保障相关信息的核实情况和变化情况。在数字网络通讯期间,数字签名技术是一项认证技术,它能够解决一些伪造信息、冒充的信息以及被篡改的信息等,保障信息在传输期间的完整性,从而实现良好的认证效果。数字签名技术在当前发展期间,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通信形式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应用领域上也比较成熟,不仅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在实践应用领域也保障程序在运行期间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保障信息内容的真实、有效性,实现良好的控制行为。

5、结论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当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网络通信安全,安全通信不仅仅关系到用户个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解决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通信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分析,为网络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保驾护航,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徐涛.基于数字签名技术下浅析网络通信安全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179.

[2]麦浩,王广莹.基于网络技术发展下浅析网络通信安全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3,19:8.

网络通信设备 篇12

2007年7月, 一场雷雨过后, 我局南曹供电所、十八里供电所的计算机终端不能连接到县供电局。经过检查发现, 供电所交换机和变电站交换机全部损坏, 光纤接入设备的以太网板接口损坏, 而通信设备的电源系统及其他业务接口板 (如四线EM、话路接口) 运行正常。

2 事故分析

经分析, 此次出现的交换机及以太网板接口损坏现象, 是由于两个供电所遭受雷击后, 虽然有交换机进行隔离, 但由于供电所和变电站的交换机距离较远 (一般为40~80m) , 两点之间的地电位差增大, 通过网络接口串入, 首先造成供电所和变电站的以太网交换机烧毁, 又造成反击损坏以太网板接口电路。并不是通信电源和通信设备被雷击后引起的故障, 是属于网络信号的防雷出现了问题。

3 改进措施

上一篇:文化教育体系下一篇:教师作用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