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2024-06-05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共12篇)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篇1

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播出基地的非线性制播网络, 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格式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 将直接影响着它能否很好地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互连。这也是能否实现互连网上音视频播放和交互式操作的关键。传统的数据编码格式主要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压缩比为唯一目的, 并不能满足现代播出方式的需要。而MPEG-4却正是一个为多媒体通信制定的压缩编码标准。它不仅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 而且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但经过MPEG-4编码的音视频数据虽然在一定的图像质量下具有较高的压缩比, 而图像质量目前却仍达不到演播室指标要求。所以, 在构建非线性制播网络时, 为了保证下载和传统播出的图像质量, 同时也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 通常采用以FC网为主、以太网为辅的双网结构, 相应地采用双码率进行音视频数据采集和处理, 目的是在FC网上传输高码率的供"精编"、下载和传统播出用的广播级音视频数据流, 在以太网上传输低码率的供浏览和"粗编"监视用的音视频数据流和网络控制信息。目前双码率数据采集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利用两种压缩编码格式进行采集。如果低码率数据采用MPEG-4格式进行压缩编码, 则不但满足了以太网上数据传输的要求, 而且经其编码的节目数据还将会方便地用来进行互连网上的音视频数据播放和供用户进行交互式操作, 实现台内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的互连。

1. MPEG-4编码技术的特点

MPEG-4是新一代交互式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它除了包括压缩本身的一些工具、算法外, 更集近年来图像和声音分析与合成、视频和音频压缩、计算机视觉和听觉、计算机图形、虚拟现实、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大成。在推出"视听对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内容的视听对象的编码方法。MPEG-4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 能够利用很窄的带宽, 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在开发低码率编码标准的同时, 它将重点放在人们更感兴趣的音视频具体对象的交互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上, 它是第一个使用户由被动变为主动、允许用户在接收端对图像和声音进行操作和交互式访问的编码标准。为了达到广泛应用的目标, MPEG-4支持各种扫描标准和图像格式。支持各种带宽应用 (典型码率为5KbPs-10MbPs) , 它将音视频信息的应用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的访问和操作型, 使电视由"线性"向"非线性"化方向发展, 必将成为第一个将广电、通信、计算机三大信息产业相互融合的压缩编码标准。

MPEG-4标准以高效率地编码、存储、传输和组合视听对象为基本内容。它把一个视听景象定义成一系列可再现的"视听对象", 它们可以是视频对象, 也可以是音频对象;可以是摄像机拍摄的自然视频对象 (从自然图像和视频中分割出来的某一视频区域) 和话筒拾取的自然音频对象 (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 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合成视频对象 (如图形、文本) 和合成音频对象 (如人工模拟声) ;可以是二维平面对象, 也可以是三维空间对象;可以是静止对象, 也可以是运动对象。

2. MPEG-4编码格式实现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的互连

由于MPEG-4具有上述特点, 以其为压缩编码格式的音视频数据将会在Internet等宽带网络中以高品质传输, 保证了台内制播网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的互连。很好地实现了电视节目的网上播放和用户的交互式操作。

高效的压缩方式, 适应于Internet等宽带网络传输的要求。目前, 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带宽不一, 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对于大流量的音视频数据, 带宽较窄。而MPEG-4正是为了低码率的应用而制订的压缩编码标准。MPEG-4具有出色的压缩效率。它基于对象进行形状分割, 把描述运动或变化的区域进一步缩小, 而把空间和时间上处理的冗余范围进一步扩大, 编码时只针对有用的信息而去除冗余, 所以, 显著地提高了压缩效率。它把人工合成信息数据算作一种新的数据类型, 支持对人工合成音视频对象数据与自然音视频对象数据的混合编码, 即合成与自然混合编码 (SNHC) 。对于三维场景的压缩, MPEG-4通过考虑三维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几何形状和视点位置, 只编码和解码最可见信息, 使传输的信息大大减少。

优异的编码特性, 增强了Internet等网络对服务质量 (QOS的支持为了在网上传输音视频数据, 一般都要求网络对服务质量 (QOS) 有一定程度的支持, 要求对网络带宽、吞吐量、传输延时、延时抖动、误码率等QOS参数有相应的保证。而Internet等网络在传输音视频等连续媒体数据时, 对QOS的支持一般都较弱。

MPEG-4通过DMIF建立起具有特殊服务质量 (QOS) 的信道和面向每个基本流的带宽。它能够在时域、空域及时空域对音视频对象进行可分级编码, 在视频对象的可分级编码过程中, 基本层仅支持基本的图像质量, 更高一些的图像质量由一个或多个增强层提供 (利用某些工具对视频信号用MPEG-4进行编码可以达到MPEG-1甚至MPEG-2的质量) , 当视频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 如果网络拥挤, 可以只传输和解码基本层或部分增强层。所以, 编码端做且只做一次高质量编码。不管信道和接受条件如何, 在实际传输和解码时都可根据网络容量和拥堵情况自动调整或根据终端处理能力及显示分辨能力由用户自行选择服务质量。由于采用了基于对象的编码技术, MPEG-4可根据对象性质选择合适的码率, 对景象中的不同对象使用其合适的、专用的基于对象的运动预测"工具"进行单独编码, 对于重要对象 (如画面主体) 采用高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或高时空分辨率) 和高图像质量编码, 并分配给较多的带宽。而对非重要背景则采用低分辨率和低图像质量编码, 只分配给较少的带宽。当网络拥挤时, 网络路由器、集线器可以有选择地抛弃视频流中不太重要的数据包, 只传输那些重要对象。这种智能化的带宽分配和动态的QOS参数调整措施, 解决了网络拥挤时数据无法传输、用户无法访问的问题 (至少可以只访问某些重要的对象或以较低的质量进行访问) 。

3. 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互连, 以实现网上音视频播放操作

目前在Internet上进行网上音视频播放的方式主要有: (1) 实时播放。这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网上直播的音视频播放方式。它是将节目内容经过压缩编码形成音视频数据包, 通过媒体服务器将数据包的单独一个拷贝发布给网上的所有用户, 供人们在网上收看的一种最简单的同步播放方式。即现在播什么, 网上就放什么, 用户就得收看什么。是一种用户被动地接收数据流的实时播放形式, 它的特点是对播出的节目不加任何保存功能, 与电视完全相同。看过一次也就没有了。这种实时播放虽然画面较小但图像还是能看清的, 声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 视频点播。这是一种将精品专栏节目进行压缩编码后存放在媒体服务器上, 供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可反复地和有选择地在网上进行点播浏览而不受播出时间限制的播放方式。这种点播形式大都采用流媒体技术, 用户需要在自己的终端上加装流媒体播放软件。当然这样的点播目前在internet上尚不能做到互动。

MPEG-4压缩编码方式以其较高的编码效率、智能化的带宽分配和动态的QOS参数调整等特性以及对重要的对象进行重点错误保护等有效措施, 在获得较好声像质量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传输码率, 既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 (QOS) 又有效地节省了带宽, 从而, 使经其编码的数据能够较好地适应Internet等窄带网络的高品质传输。MPEG-4格式数据以其具有的流式特性和对象级交互性。使用户能以丰富的互动形式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播放和操作, 带给用户从未有过的更多的多媒体体验。MPEG-4将极大地促进电视由"线性"向"非线性"化发展成为电视台非线性制播网络与Internet等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互连的首选压缩编码格式。它也必将在广电、通信、计算机三大信息产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历史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AndrewS.Tanen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89779

[2].《数据压缩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秦旭《电子技术应用》

[3].《非线性编辑系统数据压缩格式比较》梁建华, 蒋伟平《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

[4].《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张健, 陆晓峰《中国有线电视》2007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篇2

在本文当中更主要以某地区建设无线通信技术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某地区的通信网络建设当中,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同时识别多个移动目标、无需外露电触点、电子标签的芯片可按不同的应用要求封装等特点,

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当中的数据存储、传输以及计算等每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最终保证在实际建设当中可以实现短距离的数据定位和检测。

在该地区的应用当中,以当地的煤矿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

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可快速指导矿井突发性事故的救护工作。

在该地区当中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系统当中,需要保证几大功能的实现,其中分别是数据的传输、对数据的诊断、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对标签信息的过滤等,从而对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在该系统的建设当中,需要对设定的标签以及全部的信息标签进行为之的测定,并且在进行井下作业的时候利用声光报警器来实现对人员的指挥,如果需要对人员进行下达撤退的命令的化,就可以利用该功能进行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提醒。

2.2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无线技术的通信应用方面,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在本文当中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在4G技术的应用方面,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4G系统在对数据的传输当中可以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相对于现阶段的拨号上网快了倍,而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最大需求。

除此之外,在进行4G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可以对所有用户的无线需求得到全方位得满足。

(2)在3G技术方面,主要指的是数据告诉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得到二轮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属于现阶段应用相当普遍的技术之一。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工业信息为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和联通等提供了相当有利的发展平台,还可以同时支持声音(语音)和数据信息(电子邮件、短信)的传送,因此在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方面是具有相当有利的条件的。

在WLAN技术方面,可以说是局域网的简称,可以实现对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在不需要在任何导线和传输电缆的情况下,充分的应用射频技术,将无线电波转化成为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最终构成一个局域网络来对数据进行传输。

(3)在UWB超宽带技术方面,属于现阶段当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利用对上升信号以及下降信号的调节,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传统无线技术当中出现问题,比如超宽带技术对信道衰弱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其截获信号的能力也是相对较低。

在利用此种技术的过程当中,可以具有相当强烈的信号干扰能力,利用众多的信道技术,实现对信号数据的有效传输。

3无线技术通信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当中,存在着一些技术不能充分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进行应用,在不断应用的过程当中还要实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在本文当中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无线通信技术当中的互补性得到了明显增加的现象。

在一些技术领域当中,存在着个别技术独占鳌头的现象,因此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方面还不能做到完美的现象,

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保持对每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发挥每项技术的长处,避免其短处对于发展造成的影响等,利用不同技术之间的互补来增强其技术的通用性。

(2)蓝牙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会得到不断的增强,蓝牙技术可以对用户的双手起到一个良好的解决作用,并且在和计算机等技术实现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蓝牙技术的作用。

(3)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同样也需要得到各方面的融合,比如无线技术与蜂窝技术的融合,可以利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来充分的开辟出蜂窝技术的市场新领域。

并且在宽带技术的不断发挥过程当中,可以对无线宽带技术的接入技术进行良好的实现,双方之间的良好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一种全新的形势状态,进一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除此之外,无线通信技术和视频多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也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以及方便的服务,无线通信技术的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广阔,并且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也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无形之中不断的扩大了无线通讯产业的发展。

通信:光通信行情启动 篇3

“宽带中国”两会受热议,具体实施细则近期有望出台。“宽带中国”被热议,印证了此前对一揽子政策的预期。预计两会后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将陆续出台政策,具体内容将包括整体战略、提速要求、国家投资支持、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随后将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将是今年通信政策层面力度最大、最有看点的,重点关注光传输设备、光接入网、光通信器件及光纤光缆等子行业的投资机会。

移动将入股国网公司,利好光通信和双向化改造。移动的骨干网和部分互联网出口带宽资源、广电的接入网覆盖资源将形成双方合作的利益诉求,促进移动和广电在光传输和光接入的建设,在宽带市场迅速形成与电信、联通的竞争,并且将反向带动后者在宽带的需求,利好光通信产业链。此外,国网公司凭借国家注资和移动入股将具备资金优势,将加快推動双向化改造进程。

电信FTTH力度加大,家庭网关市场启动。根据电信在今年PON招标的情况,局端设备对光节点的覆盖比增幅较大,且对家庭网关的采购量大幅提升,电信今年FTTH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并将逐步形成对传统xDSL的替代。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子行业:PON设备,推荐烽火通信,中兴通讯;光接入网,推荐日海通讯、新海宜;家庭网关代工企业,推荐卓翼科技。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篇4

1 数据通信网络与网络安全

1.1 数据通信网络

所谓的数据通信网络主要是指通过双绞电话线、光缆或者是无线及有线通道而实现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互联的一种集合, 不同的用户通过该网络可以实现对诸如程序、文档或者是打印机这些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从地理位置来进行划分, 数据通信网络主要可以被划分成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以及国际网这四种网络类型其中, 局域网在分布范围上是最小的, 其可以是在一个建筑之内, 也可以是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小区等;城域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网, 这种数据通信网络的覆盖面主要是一个城市, 其覆盖范围一般在10km~100km的范围之内广域网则是相比于城域网更大一些的数据通信网络, 其分布的距离通常是在100km~1000km的辐射范围之内;而国际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因特网, 是世界范围之内最大的一种数据通信网络类型。

但当前数据通信网络的应用来看, 对局域网的使用可以说是最为常见, 同时也是最普遍的。局域网的在数据通信方面的灵活性及可靠性更高一些。通常在一个单位机构当中, 可以采用多个局域网, 其中财务部门可以使用局域网来对内部各种财务方面的账目进行集中管理, 而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 则是通过劳动部门的局域网进行管理, 其在数据通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中要的。

1.2 网络安全

所谓的网络安全, 是指通过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软件以及其他的相关数据都受到一定的保护, 不受偶然或者是恶意的更改、破坏或者是泄漏, 保证网络系统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 保障网络服务不因各种因素而中断的相关措施。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 网络是由很多的节点共同构成, 而这些节点又包含客户端的终端、一个或者是多个服务端或者是主机, 不同的构成之间通过通信系统进行联通, 而其中一些通信的信息是可以对外开放的, 但还存在一些信息属于私密性的, 无法对外共享的。在数据通信网络当中, 对于内部专用的网络, 通常情况下是很难从外部进行攻击的, 但如果单位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职员要离职, 其很可能对内部网络系统进行访问并窃取相应的信息转卖或者是将此信息传播给其他组织;而对于公共的网络, 多数单位或企业都是直接对职工开放, 其内部职工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单位或者是在任何能够上网的场所, 都可以对数据通信网络进行直接访问, 但这也很有可能使一些网络黑客有机可乘, 使其侵入到内部的数据通信网络当中。

不难看出, 数据通信网络对于事业单位、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机构的发展具有相对重要的积极意义, 而网络安全对于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 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又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具体来看, 维持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究竟有何现实价值?

2 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稳定的现实意义

网络安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数据通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而数据通信的稳定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及社会性问题。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 并不能像其他的产品一样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但是通过网络安全的提升实现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 却能够使单位或者是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得到准确的传输与共享, 而这些通信信息对于相关管理部门及决策者而言又是重要的管理基础与决策依据, 同时, 对于企业而言, 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决定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这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同时还决定着其在整个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 不仅仅能够保证通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定, 同时还能够影响到商业竞争的公平性以及社会生活的稳定性。

但当前, 很多单位或者是其也在数据通信网络方面还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 这种网络安全的问题, 并不是这些单位或者是企业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与硬件设备, 而是在基本原则以及网络的指令授权方面存在一定的疏忽。那么该如何通过网络安全的加强来实现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呢?

3 提升网络安全, 加强数据通信网络维护

要提升网络安全, 加强数据通信的网络维护, 实现数据通信的可靠与安全, 必须从现有的网络条件入手, 对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 对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及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 并通过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使网络安全指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1 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数据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用主要是为单位或者是企业的相关人员体统一个数据平台, 让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顺利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而要确保数据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首先应带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基本的评估, 使用安全要求的评估方式来对一些潜在的用户群及信息源进行基本识别, 为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性要求, 评估必须全面、细致, 保证其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关人员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审核与检测;与此同时, 对于评估的结果, 需要依照网络环境以及信息化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是从新评估, 使相关技术人员对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掌控。

3.2 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与风险

网络安全主要针对, 的是数据信息网当中的数据信息、软件及硬件设备等, 而在网络环境当中, IP地址的非法防卫及恶意攻击可可以使外界人员进入到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当中, 对系统当中的相应数据进行破坏与窃取, 而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受到各种潜在威胁及风险的威胁与破坏, 就必须在网络安全评估的基础上, 对数据通信网络中所存在的各种威胁与风险进行提前的分析与查找, 通过设置网关限制、访问权限的方式避免外界用户的侵入, 而对于系统的漏统等则需要技术进行修补与完善, 避免让恶意侵入者有机可乘。

3.3 制定解除网络威胁与风险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 网络漏洞的出现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而外界的入侵与攻击行为也往往是针对这部分网络操作的系统漏洞而展开。因而要维持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 就必须制定出能够修补系统漏洞, 接触网络威胁及风险的相关策略, 从最关键的服务器着手, 找到服务器中所存在的漏洞, 做好潜在的预防与保护工作, 用病毒的管理方案来预防各种计算机病毒的恶意攻击、用加密的方式避免恶意窃听、建立防火墙避免地址欺骗与木马病毒的攻击。与此同时, 还应当在网络系统当中加入相应的安全应用, 例如系统中所安装的各种软件及硬件, 不能只是安装必要部分, 这样会形成潜在的安全漏洞;尽量不要采取外包战略, 将主机与服务器分开, 这样很容易使信息数据丢失, 出现安全问题。

4 结语

在现代通讯的发展当中, 数据通信已经成为通信的主导力量, 在未来, 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以及快带后的通信网络将与更多的信息源向链接, 而各种通信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升对与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 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的维护, 使数据通信更加安全可靠也将是数据通信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摘要:在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 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特别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渗透, 通信与网络的内涵更是获得了加大程度的填充。不管是从基本的理论感念上, 还是从实际的应用来看, 数据通信与网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通信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以及网络无处不在的理想化目标正在逐步的实现。但与此同时, 在数据通信与网络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也成为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网络的安全来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的维护已经成为必然之举。因而, 本文主要围绕数据网络通信维护与网络安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数据通信,通信网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宏杰.浅析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J].民营科技, 2010 (2) .

[2]李琳.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系统构建技术[J].硅谷, 2010 (9) .

[3]周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1) .

[4]白日欣, 金仪, 徐岩.故障分析系统中数据通信与管理功能的实现[J].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1 (4) .

[5]金鑫鑫.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8) .

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防雷 篇5

提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

认为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应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在具体的防护技术上,应采用“分流一均压一屏蔽一接地”综合防雷技术,以防止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危害。

并有效地解决雷电磁兼容性问题。

关键词:移动 通信基站 雷电防护 技术

1 引言

移动基站的整体防雷工程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综合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分别加以保护,又要考虑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在工程中不能造成对系统的任何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大多都处在高山上,相对周围环境而言,形成十分突出的目标,极易造成雷击。

山上土少石头多,接地电阻很难降得很低,有的站达20Ω-30Ω,使雷电流的泄放造成很大困难。

也有的站地线没有形成一个环形封闭网,难以做到电位均衡。

因此多数高山移动基站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过雷击。

2 基站整体防雷

根据防雷分区的概念可以知道,不同防雷区之间的电磁强度不同,除直击区外,内部防雷区因电磁衰减而与外部防雷区的雷击电磁强度不一样。

(1)接闪器

大部分天线的防雷措施,主要是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这种方法经济、简单。

基站天线通常放在铁塔上,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内。

避雷针应架设在铁塔顶部,与铁塔焊接,并做好焊点防腐处理。

避雷针的架设高度按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应符合所选择的防雷体系的保护等级,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钢管组成。

(2)引下线

有铁塔的基站,铁塔本身就是金属导体完全可以用作引下线,因铁塔已良好接地,塔身截面足以安全通过雷电流。

所以,只需接闪器与铁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焊接),并做防腐处理,即可彻底保证雷电流及时导入大地。

3 电源系统的避雷与过压保护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做好通信电源的防雷保护是做好整个通信系统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于电源系统的防护,可在该系统中加装过电压保护器,它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电路上因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将被保护线路连入等电位系统中,使设备各端口的电位差不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冲击耐受电压,从而保护设备免遭损坏。

(1)分级保护

根据设备的不同位置和耐压水平,可将保护级别分为三级或更多。

多级防护是以各防雷区为层次,对雷电能量逐级泄放,让各级避雷器的限制电压相互配合,最终使过电压值限制在设备绝缘强度之内。

第一级保护

在变压器到机房配电屏的电缆芯线应对地加SPD,它可以对通过电缆的直击雷和高强度感应雷实施泄放,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过电压限制到数千伏,应根据情况选择较大通流容量的开关型SPD。

第二级保护

考虑到从配电屏到机房配电箱的输电线路,主要是针对电源的次级防雷,也应在配电屏至机房配电箱之问的电缆芯线两端对地加装SPD,用于保护UPS、整流器等设备,它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一点几千伏,可选用通流容量相对较小的限压型SPD。

第三级保护

考虑到可能有残压和高压反击,在通信设备的前端也应对地加装SPD,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保护,它可将过电压限制到对后级设备没有损害的范围内。

终端设备的防护可采用抑制二极管,它有很高的电流导通能力,当受到瞬态高能量雷电冲击时,可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

(2)级间配合

SPD应设置在任意两个防雷区的交界处,各级SPD的电压等级和通流量等级要与各级可能承担的`雷电能量和各级设备的耐压配合。

无线通信技术电网通信探讨 篇6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丰富了人们生活,还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推进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研究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能够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新领域,产生新的成效,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电网通信;应用前景

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一般是由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以及应用服务器等设备组成,是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通信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递,无线通信技术不仅信息传递功能较强,还具有较多特点:第一,安全性高,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才能够连接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第二,覆盖面广,覆盖面广是无线通信技术显而易见的特点之一,在一些居民家中,餐馆,企业,甚至是公交都覆盖了无线网络,由此可见,无线通信技术覆盖面较广。第三,业务功能强大,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多功能,其中包括无线网络技术,WPAN基于IEEE802.15的无线局域网以及WM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局域网,具有较多功能,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连接网络运用网络实施多种监控、检测、勘察以及娱乐功能,功能十分强大,业务能力较强。[1]除此之外,无线通信网络还具有不受城市建设约束影响,安装容易,简单灵活,投资小扩充容易等特点,致使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无线通信技术类型较多,应用较为广泛,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弥补传统通信业存在的不足,提高通信覆盖面积以及通信传播率,产生较好电网通信效果。

2 无线通信技术类型

2.1 WIFI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迅速可以将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连接的技术,多数人对WIFI技术并不陌生,生活、工作中都经常用到WIFI技术,WIFI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在具有WIFI无线网络的情况下,用户只要输入无线密码,就可以登录网络,进行学习,工作以及娱乐,十分方便快捷,当前WIFI产品以及技术十分成熟,相关设备,软件也形式多样,无线路由器,随身WIFI以及WIFI万能钥匙等都较为常见,具有广阔市场。WIFI技术十分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络中的技术类型,是有限网络的延伸,应用性强,覆盖面积广,并可以进行多人网络共享的技术,优势十分显著。当前,WIFI无线网络技术受到多数居民的喜欢,投资小,不用铺设多余线路,使用方便,不仅在城市具有广泛应用,在林区也具有应用价值,只要具有通信信号,通过购买无线路由器以及无线网卡,就能够连接无线网络,使用简单,经济实用。WIFI无线网络技术具有较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安全性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前已经研发出较多破译WIFI密码的软件,如WIFI万能钥匙,WIFI畅游等,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下载此类软件后,可以查询到附近的WIFI热点,并进行破译,一旦连接成功,就可以在不知道无线网络密码的情况下连接破译的无线网络,窃取他人网络信号。WIFI无线网络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源自于WIFI无线网络应用的射频技术,射频技术通过空气传递信息,发送与接收数据,易受到外界干扰攻击,技术高超之人能够轻易在电波覆盖外围内盗取数据与信息资料,甚至是进入公司内部局域网。[2]

2.2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来配合陆地通信的技术,其适用于范围较广但却不密集的用户,主要手段是通过卫星将用户连接至有线网的接入设备。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不仅切合实际,还安全可靠,适用于作战通信、应急通信以及海外通信。但卫星通信技术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成本高,卫星通信技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平台,通信信道租用费用以及地面站的建设,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应用通信技术成本较高,支出较多,不够经济,不适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其次代价大,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资源是卫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到宽带限制,传输通信数据是需要付出较多代价的,因此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适用于作战以及应急通信,通信安全性高,切合实际。

2.3 4G技术

4G技术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航与定位的系统,具有实时,全方位,高精确度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3]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处理,在土地勘测,国土资源审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S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从高空中接收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并通过电磁波信息进行扫描,摄影的勘探技术。4G技术较为成熟,4G网络部署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4G已经成为网络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一成套建网理论,包括仿真,模型预算以及链路预算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适应电网通信业务信息量大、通信点多、接线复杂等特征,在电网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电网双向通信功能,在恶劣情况下同样能够保持它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4]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有效实施电网控制,较好完成电网保护工作,在电网出现故障之后,配电网能够控制电网自动恢复,但在偏远地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电网故障会对设备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给设备维修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并且此技术建设周期长,造价成本高,具有显著缺点,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不用重复进行网络架设以及通信网升级,方便适用,便于扩展。有助于完成电网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电网控制。[5]最后,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构建控制保护系统,满足电网需求,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仅扩展方便,成本也不高。除此之外,无线通信技术还具有免维修,运行费用较低易于扩容等特点,因而其发展前景较好。

4 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成本低、覆盖面广的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光纤通信成本高,维修困难操作复杂的缺点,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将其应用于电网通信中作用较大,不仅能够方便扩展,还具有较高安全性,是一种需要大力发展的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罗瑶.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4).

[2]崔志皇,鲍培波.关于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5(04).

[3]熊卿青,邓媛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4]张健,郑春.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

[5]刘建军.无线接入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J].华章,2011(20):247.

作者简介:高雪松(1994—),男,辽宁阜新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冯海洋(1994—),男,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篇7

关键词:微机保护,通信系统,串行通信,以太网

本文介绍了微机保护的一种通信系统, 该通信系统采用以太网通信与串行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构成。

一、硬件构成

1.1串行通信接口

装置中, 考虑到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 数字算法的计算量大, 因此在保护CPU的选择上采用的是TI公司的新一代高性能32位浮点DSP芯片TMS320VC33。在装置中设置了两个串行通信口, 其中串口1固定为RS-232, 在实际应用中用来实现串口打印实时数据和各种参数, 串口2可以通过跳线选择为RS-232或RS-485模式, 用来组网通信。

1.2以太网接口

基于DSP与RTL8019AS组成的以太网, DSP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1) 主处理器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芯片进行控制, 包括对网卡的逻辑控制、读写控制、复位等; (2) 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数据交换, DSP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接收数据进行读取, 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网卡缓存。

二、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

2.1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

2.1.1UART的驱动程序设计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寄存器的情况与设置。 (1) 线路控制寄存器 (LCR) 。线路控制寄存器 (LCR) 存放串口传送的二进制位串数据格式, LCR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 各位的定义如下:d0d1是字长选择位, 若d0d1=00, 传送的字长为5位;d0d1=1时字长为6;d0d1=0时字长为7;d0d1=11时字长为8。d2位是停止位选择, d2=0时停止位为1位;d2=1时停止位为1.5位。d3=0时校验有效;d3=1时检验无效。d4是校验类型位, d4=0时进行奇校验;d4=1时进行偶校验。d7位 (DLAB) 是锁定波特率发生器位, d7=1时访问波特率因子寄存器;d7=0时访问其他寄存器。在本系统中, 使d0d1=11, 选择的8位字长;d2=0, 选择1位停止位;d3=0, 校验有效;d4=1, 选择进行偶校验。 (2) 波特率因子寄存器 (DLL&DLH) 。两个8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构成一个16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在TL16C752的内部具有波特率发生器, 产生发送数据的时钟信号。波特率因子可以通过下列算式求出:波特率因子=基准时钟频率/ (16×波特率) 。 (3) FIFO控制寄存器 (FCR) 。这个寄存器用来设置FIFO的允许/禁止、清除FIFO、设置接收FIFO的触发级别和选择DMA模式。

2.1.2通信的软件设计

在约定的监控系统与保护系统之间采用主从方式进行通讯, 因而保护系统总是被动接收指令, 即始终为从动站。保护系统的通讯模块在完成初始化工作后随即进入接收状态。当通讯接口收到完整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LPDU) 时将对其进行校错, 出错丢弃这个数据单元。保护系统收到的LPDU有3种类型:第一种是2级数据请求帧, 保护系统将以测量值LPDU作为回答;第二种是1级数据请求帧, 此时先判断FCB是否变化, 有变化则以新的ASDU形成LPDU并填充发送缓冲区, 否则重发上一个LPDU;第三种是命令帧或下传数据帧。在这里我们将2级数据与1级数据同时召唤, 使用户进程得以简化。

2.2以太网通信的软件设计

网络接口通过2个DMA操作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本地DMA完成RTL8019A S与其内部FIFO队列之间的数据传送, 远程DMA完成RTL8019AS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2.2.1RTL8019AS的初始化

为了使RTL8019AS启动并处于准备接收或准备发送数据的状态, 必须对相关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

2.2.2数据的收发

通过对地址及数据口的读写来完成以太网帧的接收与发送。本地DMA完成RTL8019A S与其内部FIFO队列之间的数据传送, 远程DMA完成RTL8019AS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三、结束语

文章设计了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编写了驱动程序与功能软件。设计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组网的要求, 也可以兼容传统的串行通信要求, 将大大地促进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在军, 胡敏强, 杜炎森.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03, 27 (1) :71-75.

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系统构建技术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办公自动化

0 引言

在现代,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各行各业也开始进行了电脑化办公, 逐渐地取代了有纸化办公方式, 朝着无纸化办公的方式转变, 而人们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办公方式。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或者是事业单位, 如果没有网络, 就不能进行信息交换, 没有网络, 内部人员也不能快速的进行内部通信, 这样, 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 传统的在一个单位内的员工通信都是在一个局域网内, 通过网上邻居的计算机组进行通信, 员工们只能看到计算机名字, 不能认清到底哪一台机器属于哪一个人, 而且有的员工对例如改计算机名字的操作不是很熟悉, 他们并不是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 只需要懂得一些基本呢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 因此, 员工想通过计算机进行点对点通信很困难, 也很不方便。

在企业内部, 人们有时候也愿意借助一些常用的软件进行即时通信, 这些软件安装比较方便, 可以很好地解决内部员工通信问题, 这些软件给员工提供了便利, 即时对方的信息接收人员不在线, 那么等他下一次登录软件时, 仍然可以接收到信息, 这种方式是离线式接收信息, 这种软件在通信技术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一段时间之内, 甚至是主流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 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即B/S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办公模式正在朝着无纸化办公方式转变, 现在企业的一些重要数据都开始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于软件或者系统之中, 成为企业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为普通家庭之间的通信也提供了便利。家庭使用计算机, 个人使用计算机以及公司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方式不是相同的, 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家庭或者是个人使用计算机的数量有限, 大体上都是通过调制解调器或者是拨号上网然后进行信息交换的, 而且家庭和个人跟公司相比, 要求得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 而不像公司那样, 数据必须是和业务相关等等。

1 功能需求

每一个系统, 后者是每一个人物都有特别的功能需求, 通信技术也是这样, 我们总有一些经常联系的人, 对这些人有一些特殊的操作, 把他们加入到远端通信目标之中。自己的状态可以及时反馈到远端通信目标, 而且远端通信目标的状态也可以及时反馈到自己这一方软件之中, 功能同样要求, 双方进行即时的文字信息交换, 就是在线的文字聊天方式, 除了进行信息交换以外, 还要起要有文件的传输功能, 双方可以进行文件传输, 上传, 下载等等。

2 现代数据传输方式比较

在现代数据传输中, 两种最常用的技术是最常见的, 也是传输层最常见的两种技术即TCP协议和UDP协议, 这两种协议分别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采用, TCP提供可靠性的服务, UDP提供的是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即提供不可靠的服务, 这两种协议结合起来, 共同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传输的最常用的协议。为应用层提供服务。

Net Msg这种软件使用TCP协议来对他提供服务, 看中的就是TCP协议的可靠性服务这个优点。

在进行重要的数据通信的时候, 使用TCP协议来进行负责, 保证数据可靠性交付, 客户端之间可以使用UDP协议进行服务, 因为UDP协议不一定能保证数据一定能够接收到, 其他的处理交由服务器来处理。

2.1 双方消息通信方式

短消息通信是现代网络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在线方式, 一方发送, 一方接受, 然后转换角色, 互相发送消息, 这种短消息都是基于窗口方式的, 双方都是在各自的窗口中进行消息编辑的。

2.2 文件传输服务

文件传输也是现代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件传输也是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线传输方式, 另外一种是离线方式, 这两种方式, 在线的方式是直接传输的, 而离线传输的方式是通过服务器的方式, 通过暂存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方式和邮件系统很类似。

3 传输层协议对比

3.1 TCP协议

TCP协议和UDP协议两个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性交付, 是面向连接的, 提供的是点到点即p2p的服务, 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 是面向无连接的。

如果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遇到错误, 在TCP协议中, 这些数据便会丢弃, 不会将错误的数据传送, 而是要将正确的数据重新发送, 确保每一次握手的成功, TCP协议很形象的三次握手, 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交付。

3.2 UDP协议

UDP协议提供的不是点到点的通信, 而是多对多的通信, 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的交付, 不可靠的服务, 是尽最大努力进行交付, 当遇到错误的时候, UDP协议不会自动重新发送, 而是继续发送, 尽最大努力将报文发送出去, 这期间, 保温可能是错误的, 可能是重复的, 因此, UDP协议报文的边界对于报文是特别重要的。

4 传输层协议的选定

正是因为TCP协议和UDP协议的语法、语义的不同, 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协议, 每一种协议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无法说哪一种协议更好, 具体要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而定, 如果安全性数据要求较高, 那么TCP协议就成为首选, 如果对数据要求不是很高, 而数量比较重要的话, 那么, 提供不可靠性交付的UDP协议就成为选择,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 都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使用, 因为, 混合方法对已系统选择来说, 是最好的,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协议的特点, 为系统所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月斋, 秦本涛, 李林静.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 2011 (1) .

[2]关于加快推广民生服务科技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 2011 (12) .

[3]刊首语[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1 (10) .

[4]刘芳.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谈[J].职业, 2011 (29) .

[5]刘广秋.浅谈网络信息系统运维体系[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 .

基于公安网络建设的数据通信探讨 篇9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交换方式

1.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 (PT) 和非分组型终端 (NPT) 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TeLetex) 、用户分组装拆设备 (PAD) 、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 (PABX) 、可视图文接入设备 (VA P) 、局域网 (LAN) 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 组成, 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 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 (MODE M) , 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 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 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 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 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1.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 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 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 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

(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内存或外存) , 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 (称为分组或打包) , 将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 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 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 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 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二、数据通信的分类

1.有线数据通信

(1) 数字数据网 (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 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 主要使用数字信道。DDN的主要特点是: (1) 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 (2) 信道利用率高。 (3) 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 才能保证DD N电路的传输质量。 (4) DDN时延较小。

(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 (PSPDN) 是以CC ITT X.25建议为基础的, 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 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 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 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 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 但网络性能较差。

(3)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 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其功能特点为: (1) 使用统计复用技术, 按需分配带宽, 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共享, 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2) 采用虚电路技术, 只有当用户准备好数据时, 才把所需的带宽分配给指定的虚电路, 而且带宽在网络里是按照分组动态分配, 因而适合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 (3) 帧中继只使用了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 利用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分离的D信道连接来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 简化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效率很高。 (4) 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转发功能, 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点。其时延小于15ms。

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 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 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 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 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 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三、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C o m p u t e r Network) , 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 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 网络协议很多, 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 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 是有关协议的集合, 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 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在公安网的构建中, 这是一种主要的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2) 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3) 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

(4) 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四、数据通信的应用

1.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数字数据电路 (DDN) 的应用范围有:

(1) 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2) 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会议电视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3) 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 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4) 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 公安网主要基于此构建的。

(2)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 (PVC) 及交换虚电路 (SVC) 等多种业务。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1) 电子信箱业务。 (2) 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3) 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4) 可视图文业务。

(3)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ISDN承载业务, 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 是向宽带ATM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1) 组建帧中继公用网, 提供帧中继业务。 (2) 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中继接口, 提供业务。 (3) 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虚拟宽带业务。 (4) 在专用网中, 采用复用的物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所需的端口数量, 并减少互联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 (5) 局域网 (LAN) 与广域网 (WAN) 的高速连接。 (6) LAN与LAN的互联。 (7)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在业务上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业务, 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 (LAN) 接入等。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 无线数据通信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1) 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络。如边远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2) 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车、船队和快递公司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 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消防也开始应用。 (3) 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人员等需要在外办公时, 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证。此外, 电子信箱是国外应用很广的数据业务, 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应用。无线接入Internet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无线数据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有线数据网的补充和延伸, 在公安系统, 无线数据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等方面, 使大家对公安网的数据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数据通信网络通信 篇10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为满足地铁内消防通信要求,在所有地下车站及地下区间设置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并将地面350 MHz消防通信无线信号引入地下车站和区间,建设一套能够与地面350MHz无线通信系统完全兼容且无缝连接的地铁消防350 MHz无线通信系统。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无线通信网,又是现有地面350MHz消防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持有350 MHz通信设备的消防人员进入地铁地下站时,可以自动过渡到地下无线网进行通信,满足地面与地下电台的自动切换与漫游,地下与地面、地下与地下消防人员之间的不间断通畅通信联络,以及城市消防指挥中心对地下作战人员的直接指挥调度。因此,笔者探讨运用一种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法,建立地铁空间内的复合通信模式,以满足350 MHz地铁消防通信的高质量与可靠性需求,努力破解地铁消防安全技术难题。

1 地铁消防通信场景与技术难点

地铁作为一类典型的地下公共场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元化,除满足市民出行的交通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商业用途。因此,地铁内部空间功能分割与使用也越来越复杂,使得本就相对地面通信能力较差的地下空间无线通信场景变得更加复杂,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火灾产生的各种热辐射和烟气颗粒等将极大地破坏地下无线通信环境条件,阻碍并中断通信,其主要技术难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地铁空间一般由站厅层、站台层、隧道区间间隔等主要的相对独立分割部分组成,无线覆盖场景复杂。

(2)地铁灭火救援过程中,存在着用户多(灭火参战单位多)、通信联系面广(地面、站厅、站台、隧道等区域)、突发话务量高(需要传递的信息多)、无线通信类型多(公网信道和救援信道等)、通信信号屏蔽与干扰多、无法保障消防通信畅通等诸多问题。

(3)在无辅助信号源的情况下,地下较封闭部分基本都是无线信号盲区,地面信号无法深入地下。

(4)隧道长度不固定,建设技术难度也不尽相同,技术实现成本的差异性较大。

由此可见,在一个烟雾弥漫、视觉距离为数米甚至为零、环境嘈杂的地铁火灾现场,良好的消防通信既是传递各类灭火救援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广大一线指战员自身安全、顺利完成灭火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地铁消防通信应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笔者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实际案例,针对其实际情况,研究了一种基于复合通信模式的350 MHz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技术解决方案,方案具有安全可靠、稳定实用、便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地铁消防通信的技术难点,实现地下与地面消防员、地下与地下消防员之间不间断通信与指挥调度联络。

2 武汉地铁2号线消防通信系统设计

2.1 案例背景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7.73 km,全部为地下线路,最长站间距3.33 km,最短站间距0.91 km,共设站21座。其中,“洪山广场”换乘站为地下3层结构。

针对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其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应达到2个基本功能。

(1)系统应覆盖地铁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设备用房、商业区、疏散通道以及全线隧道区间,实现全线地下车站之间、隧道区间内、车站与地面之间的无线通信。

(2)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与已有的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统一的通信制式与协议,与地面现有系统设备完全兼容,具备与地面互联互通、电台互相漫游的能力,满足消防指挥中心对地上、地下消防员的统一指挥调度。

2.2 系统设计

为达到上述基本功能,满足地铁350 MHz消防无线通信的总体需求,武汉地铁2号线消防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站点建设一套多信道的无线基站及天馈系统,所有基站采用站与站之间、地下与地上之间有线和无线双备份联网方式。

(1)地下与地上之间的有线联网。地铁无线基站采用有线IP联网方式,通过地铁公安分局汇接交换设备实现与地面消防常规通信系统的有线联网。

(2)地下与地上之间的无线联网。地铁无线基站合理配置无线链路信道,采用与地面一致的单频点无线链路无中心自组网方式,通过地铁出入口设置室外天线,实现与地面消防常规通信系统的无线联网。

(3)全线合理设计多个无线调度台。无线调度台设置在地铁消防安保部门内,实现对地铁消防安保用户进行调度管理。

(4)全线设计一套远程网络管理终端,实现全线系统参数和用户参数的统一设置,以及系统设备故障告警、事件存档记录等功能,对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日常管理。

(5)全线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在地铁车站站厅、出入口、设备区及现场指挥通信消防车采用天线覆盖方式,在线路隧道内及站台采用泄漏同轴电缆辐射方式,实现对全线地下空间的无线信号覆盖。

3 复合通信模式的应用

武汉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最主要特点是应用了一种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通信保障方法,构建地铁空间内的复合通信模式。其中,武汉地铁2号线采用了有线单点引入与无线单频点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单点-单频点有线/无线复合通信模式。

3.1 有线单点引入

在地铁2号线工程中,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一方面从汉口火车站采用有线引入方式,将市消防局常规同播信号引入,与此同时,从“长港路”站至市消防局指挥中心,建立一条有线引入市消防局的常规同播信号迂回路由;另一方面,从“汉口火车站”和“长港路”有线引入的信号,通过地上公安网络提供的以太网通道,引至位于中南路派出所的有线集成交换控制设备进行汇接,实现地面消防无线通信网络与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有线连接;除此之外,市公安局还提供了到市消防局无线主基站的有线传输通道,即由市公安局已有IP传输网络提供联接,从而实现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另外一条有线环网通路联接,进而实现了双回路环状路由,确保了有线单点引入的可靠性。

3.2 无线单频点引入

在地铁2号线全线各车站的地铁无线基站中采用350 MHz单频点无线链路引入,各地铁基站通过地铁出入口室外天线,以无线连接方式接入就近的多个地面城市消防基站。因此,当有线单点引入的链路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各地铁基站可自动切换至无线链路,与地面城市消防基站实现无缝链接。无线单频点引入的设备主要由链路信道机、收发天馈合分路设备、馈线及天线等组成。无线单频点引入示意图,见图1所示。

在地铁工程中,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式,以实现地下空间的复合通信模式,是一种可行实用的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的技术解决方法。

(1)从网络架构上看,无论是消防通信的地面系统,还是在地铁内的地下系统均是无中心自组网络,当采用有线/无线的复合通信模式时,使得网络系统实现双链路备份。因此,系统瘫痪的逻辑风险处于小概率。

(2)地下系统与地面系统既可以通过有线IP链路互联,也可以通过每个地铁站点无线基站的单频点无线链路互联,同时还可以通过便携式无中心自组无线基站以及消防应急通信车互联。多重通信保障方式可确保地下与地面无线通信在危险情况下保持不间断连续通信。

(3)具有多重故障/干扰弱化优势,当发生通信故障或干扰时,能够自动恢复并保持不间断可靠通信。例如:当有线链路故障时,特别当发生灾害事故时,有线链路可能无法正常连接,必须依靠无线链路进行通信。此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和启用无线无中心自组网,与地面系统互联通信。当某个站点无线链路发生故障或干扰,而另外一个站点有线链路故障时,无线链路故障的站点可采用有线链路工作模式,有线链路故障的站点则通过无线链路与地面系统通信,再通过其他有线/无线链路均正常的站点,将这两个站点的地下系统进行互通。当地下站点被完全破坏,即小概率风险发生时,还可以通过应急通信车和便携式无中心自组无线基站临时搭建地下到地铁口的无线通信系统。此时,如果应急通信车附近还有地面系统基站的话,应急通信车亦可与地面系统基站建立无线通信,实现地下与地面系统的互联互通。

4 结束语

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已投入实际运行,通过多次与地铁公司、通信系统建设方的联合测试,证明该基于复合通信模式的地铁消防无线通信系统基本解决了地铁地下空间内的消防通信实际问题,是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方案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

(1)目前已建成的这种系统虽然实现了地铁地下空间的消防无线通信,但该通信系统仍未实现与地铁内的自动火灾探测报警及灭火联动等固定消防设施系统之间的通信互联;在地铁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已有消防设施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通信手段,值得研究。

(2)在地面进行灭火救援时,消防无线通信系统不仅可以保障消防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而且可以通过对无线通信信号分析,对火场内的消防员进行定位跟踪,保护消防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地铁这种狭长封闭的空间内如何较好地实现人员定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兰明.浅析地铁建设中的民用通信系统[J].科技信息,2010,28(2):260-261.

[2]高光瑞.哈尔滨地铁通信传输方案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32(3):35-39.

[3]吴招锋,周俊,林必毅.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7(3):19-23.

[4]张双键,吴寿庄.地面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地铁的研究和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5(2):68-72.

[5]王辉,吴闯龙.地铁建设中民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4):30-32.

从物理通信向数字通信的过渡 篇11

这种转变就像发生在一夜之间,从原来使用实体媒介传递信息发展到如今指尖信息的瞬间传递。我们用了几十年不断发展产品供应链,以便有效交付有形产品,特别注重在“最后一公里”关键阶段向单独客户快捷(即在一夜之间)、可靠地交付产品。而现在,在数字供应链领域,“第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并无差别,一夜的时间感觉就像在无限延长,只要携带移动设备,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够找到潜在用户。

无论您的客户是公司、非营利机构、高等教育机构还是政府,全都经历着从物理通信向数字通信的飞速转变。这种转变速度会使得其中的绝大多数产生危机感,能预料到的大多数都会从中获益,但有一部分则受到严重冲击。这种转变速度正逐步超过您在印刷业务上的技术决策速度。例如,您在两年前制定的一项关于网络印刷平台的决策,在如今“移动先行”的天下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所以您所持有的陈旧的企业资源计划、印刷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够了解如何通过以太网(而不是卡车)将产品运输出厂。

这种转变横扫所有行业,影响着每一位客户。而您和您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肩负着共同适应此种变化的责任。由于这是一种共同的责任,您不可能单独适应这种变化,因而对供应商的筛选就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条件也愈加苛刻。技术决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与所选择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所以您必须慎重选择供应商。您可能倾向于相信他们从何而来、现在何处、将要去哪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以何种速度变化。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完全依靠供应商,因为这是一种合作,您的供应商不可能肩负起所有重担。有太多印刷商在某环节出问题后不断指责是供应商的过错。要知道,与您的供应商相比,您自始至终更能掌控特定技术产品的成功与否。在市场上商业可行产品的失败案例中,就有一些公司曾在一段时期内通过相同产品使业务繁荣。您的企业文化是否专注于发现缺陷,还是只顾业务成功而无视软件的固有缺陷?如果您潜心于不断寻找软件缺陷,您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因为,绝大多数软件都是一个“目标丰富的环境”。不要再一味寻找什么是错的,与其如此,还不如专注于优化软件,让自己的业务真正地发展繁荣。

许多终端用户(您的雇员、客户、客户的客户)正在努力使他们的网络或软件体验更接近于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人们希望软件的加载速度快如谷歌,选择多如亚马逊,用户体验优越如苹果。曾有多少次我听到非软件行业的人在抱怨:“速度怎会如此慢?”“这能有多难?”“谷歌在整个互联网的搜索也不过几秒而已。”对于这些,我们在此不做讨论,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为您开发印刷MIS系统或网络到印刷方案的公司而言,为了优化软件,他们拥有的资源、原始脑力和资金仅仅略少于谷歌公司。

用户始终希望公司开发的技术应该像苹果产品一样易于使用。我认为这是苹果真正的智慧所在,他们通过优越的软件、硬件的用户体验让苹果技术得到普及。iPhone手机没有使用手册,但却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复杂的技术设备之一。前不久,我曾买过一个闹钟,惊讶地发现一个闹钟竟也有使用手册,而且我还不得不按照手册说明使用(所以干脆打包退了货)。

用户还期望拥有如同亚马逊一样的无限多选择,这并不是说您必须建立一个全球购物环境,但我把它称为用户偏好,说到这里,我肯定要问一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一次到位呢?”原因在于企业软件的急剧增长使大量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这些方案需要大量的资源定位符、登录系统和密码,从而给开发人员压上了难以承受的重担。而如今的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多少营销工具?每添加一种工具肯定都会增加新的特性和功能,但这些都是有成本的。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听到有印刷商对目前自己已有的印刷软件说“我们不做任何外包方案来解决客户的问题”之类的话,我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您拥有客户关系,为什么就不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呢?况且还能从中盈利。我们仅仅局限于销售自己能够生产的商品,这是一种内部关注(优先自己的业务和投资回报)。如果您关注外部,又会优先关注谁呢?答案肯定是您的客户。我打赌,关注外部的印刷商一定痴迷于试图解决越来越多的客户挑战。

最近,我拜访了一家财富100强企业,他们的销售流程中需要大量文件和规定,销售流程中所需的一般印刷材料每年就要花费数百万美元。他们的产业,如印刷产业,正在经历着结构上的变化,其目标客户的统计数字不断变化。有趣的是,他们的一家大客户企业中有超过50%的人使用西班牙语,并只使用手机上网。仔细想想,他们曾经采用一种版本印刷所有销售资料,并且只通过印刷进行交付。如今,他们需要生产出各个语种的个性化材料,然后再把产品发送到移动设备上,这并不是因为移动设备使用方便,而是因为目标客户只能通过移动设备进入该网络。

基于3G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探究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 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自2009年1月7日起, 3G牌照正式在中国下发, 标志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商业化运营, 自此我国进入了3G时代。人们通过使用通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3G终端设备, 享受着高速通信网络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3G通信网络的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这也使得3G通信网络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所以, 对3G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的研究对于学习3G系统构架, 以及其基础原理、接口技术等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对于3G通信系统适应多种环境、提供更大系统容量和更多业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3G通信网络

3 G (Third-Generation)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于只能传输语音模拟信号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通信以及增加数据接收功能的第二代手机通信而言, 3G无线通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相结合, 能够高速高效地处理并传输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为人们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多种信息服务。

和大多数的移动通信网络一样, 基于3G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由接入网和核心网构成, 2G通信系统作为3G通信网络的语音配套网络嵌入到3G通信网络中。这样的网络架构, 使得核心网络的骨干层专注于通信网络的大容量业务的调度、中继与传输, 接入层则负责覆盖各个区域的热点地区, 为3G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接入端口, 而汇聚层处在骨干层与接入层之间, 为二者提供业务整合和汇聚功能。3G通信网络的金字塔形的传输网络分层建设, 不仅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 而且使得我国的移动网络能够由低代的通信系统平滑地向高代通信系统演变升级。

3 3G通信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的3G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 MAX, 在我国作为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联通和电信的通信标准分别是WCDMA、TD-SCDMA和CDMA2000。

3.1 WCDMA通信网络

WCDMA通信技术继承了2G移动通信标准GSM的特点, 标准化高、开放型强, 它在物理传输层采用DS-CDMA多址技术, 根据不同的速率要求, 选择不同的CDMA扩频码片序列, 并将其与3G用户数据相乘来进行通信数据处理, 从而将用户信息扩展到信道较宽的传输带宽上。同时, WCDMA支持变速传输, 可传输速率根据移动速度不同从384k bit/s到2M bit/s不等, 也可以根据环境需求来选择上下行链路成对分配频率的FDD工作模式或上下行链路共享的不对称频谱的TDD工作模式。当前, WCDMA的商用网络已经占3G通信网络的70%以上, 在我国, 中国联通WCDMA3G通信网络在建设速度和网络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在我国3G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3.2 TD-SCDMA通信网络

TD-SCDMA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是由我国大唐通信公司在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的3G通信技术, 并与国际合作, 最终完成了CDMA TDD标准中的TD-SCDMA通信标准。TD-SCDMA灵活地融合了FDMA、TD-MA以及CDMA的传输方法, 将无线信道时域周期的TDMA帧再次分为几个时隙, 通过灵感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来实现3G通信网络内所有的对称和非对称业务, 并且自行解决各种业务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同时, TD-SCDMA引入了智能天线技术, 通过定向性降低小区间内由于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以及提高频率复用率, 进一步提高信道容量, 提升了频谱效率。目前, 中国移动公司正在建设TD-SCDMA 3G通信网络, 依靠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独有的技术优势, 其将在3G通信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

3.3 CDMA2000通信网络

CDMA2000是有通信带宽相对较窄的IS-95系统的CDMA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对而言, CDMA2000拥有更宽的通信带宽。由于CDMA2000最早投入使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CDMA2000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一些列字标准的体系结构。当前, 比较成熟的两个方向是优化网络容量和业务级别来增强数据业务能力的1x EV-D0技术, 另一个是同时集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 EV-D0二者优势来同时增强数据业务和语言业务1x EV-DV技术。基于CDMA2000 3G通信技术的3G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 在我国, 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利用CDMA2000通信技术升级通信网络, 由于其宽带系统在我国互联网络通信中占有很大的市场, 强大的硬件基础、成熟的客户关系以及强大的客户经理团队等先天优势, 使中国电信在CDMA2000 3G通信网络应用上游刃有余。

3.4 3G通信网络通信标准比较

基于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通信技术的3G通信网络因各自基于的通信技术不同, 在终端设备成熟度以及业务处理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就其设备成熟度而言, CDMA2000由美国提出制订, 最早投入使用, 其终端种类繁多, 使用频段在800MHz~1.9GHz,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WCDMA通信网络也在逐渐发展和扩大过程中, 终端设备类型根据网络的扩大而逐渐增多;而TD-SCDMA由于起步较晚, 无论在产品成熟度还是网络规划上, 都要落后于CDMA2000和WCDMA。就业务能力而言, 三者包含了基本的通信业务, 如语音业务、补充业务以及多种数据业务, 但是WCDMA和TD-SCDMA提供了多种业务生成机制, 可以使3G通信网络运营商快速地提供相关业务, 同时可以将其与基础网络相分离, 为第三方公司提供开放式的标准接口。由程序开发人员来完成业务的开发过程, 给第三方公司完成相关业务, 在整个过程中, 3G通信网络运营商只负责网络日常运行以及对提供的业务的组织与管理。基于CDMA2000的3G通信网络也有相关的业务生成的OSA理念, 但是其起步相对较晚, 比起前两者而言相对滞后。

4 结语

基于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通信技术的3G通信网络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和应用, 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当然, 我国的3G通信网络通信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当前的3G移动终端支持SGSN, 通过对终端业务类型分区和边缘标记, 并根据PDP分组数据协议完成3G终端的端到端Qo S自适应调节。这种端到端的传输结构, 使得3G网络的核心网丧失了网络重负载的预处理功能, 自身先进的处理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应用, 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无法对3G用户盲目扩大自己的需求而增加网络负载的现象进行管理。这些问题的出现, 使得3G核心网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与外部网络进行简单数据转换的“协议转换器”, 而并非真正的3G通信网络。所以, 我们要不断地提升3G通信网络的通信能力以及数据和负载处理能力, 让人们享受真正的3G时代, 真正享受高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捷。

摘要:本文着重于介绍基于3G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 首先介绍了3G通信网络的基本特点和系统结构, 然后阐述了基于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通信技术的3G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最后就网络设备成熟度以及业务能力方面对其进行简单比较。

关键词:3G通信网络,WCDMA,TD-SCDMA,CDMA2000

参考文献

[1]刘佳, 王军峰, 徐越群.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解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3) .

[2]魏同刚.浅谈3G移动通信[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 2005 (02) .

[3]柯家海.浅谈3G技术[J].科技信息, 2010 (02) .

[4]曹剑州.3G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06) .

[5]何海洲, 逄麒珉.浅析3G通信网络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 2013 (04) .

[6]张永刚.3G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8) .

[7]韩秀华.基于软交换的3G核心网络[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8) .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下一篇:药材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