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2024-11-06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精选12篇)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1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现状的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各个领域,可见信息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各行各业都努力顺应时代大潮的同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体系在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现。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得以真正实现,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可划分为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辅两种类型。

第一种主要指的是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时交互或者是非实时交互进行教学和沟通,主要是对异地学生的培养。基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此类型的远程教育模式在我国中小学中运用的较少。

第二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的类型主要就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将电脑、网络、多媒体等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补充和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此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具体到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汉字与生动的图画,甚至动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特点

1. 丰富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让学生苦不堪言,扼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磨灭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制造出大量的考试机器,但是却很难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立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识字写字摒弃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加教鞭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容易被画面和声音所吸引的特点,将图片、动画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搬进了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这一课是“舟”等六个现代汉字的“演变表”,虽然课本以原图、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编排形式展现出来,但让人感觉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理解。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大量的材料,最终找到了一个关于象形字演变的动画,用简单线条将一个个象形字串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不仅有本课的生字,也有一些其他简单的汉字作为拓展。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个视频,学生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到大屏幕上,而且随着象形字线条的变换,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对应的现代汉字,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应他们的强烈要求,这个关于象形字的视频我播放了三遍,几分钟下来,学生对原图、象形字、现代汉字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可见,识字写字教学时,如果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依托,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被激活,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有针对性的教学

中国的汉字数量非常大,不免会有些形近字容易造成识记和书写错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上只记得个大概,对细节不够注意,容易写错字、别字。我曾经在教学汉字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多次强调每个汉字的细节,可是从听写的情况来看,还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利用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将汉字的关键点或易错的笔画用其他颜色表示,必要时配上特效,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醒他们注意。

3. 多向交流的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么简单的形式了,更多的是辅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的课堂交流,形成多向交流。

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生字,我就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白板上首先展示了一只小猴,手上拎个篮子,准备去摘桃。他走到一棵桃树下,看着满树的汉字,急得直抓头。这时,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要想摘到桃,必须要正确认读这些汉字并组词,汉字才能变成桃。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帮助小猴解决问题。于是我邀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他上讲台指定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其余学生作评委。正确完成任务的同学,小老师就用教棒在白板上点一下对应的汉字,汉字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颗大桃子。短短的几分钟内,小猴摘得了所有的桃,而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整个过程,我几乎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交给了学生。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灵动的空间,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模式。

1. 激发兴趣,在情境中感知

情境教学都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而做铺垫。因此,在情境导入和创设时一定要与学习目标和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摘苹果,给汉字找朋友等游戏来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识字内容,以此过渡到新的学习。

2. 先自学,后指导

识字写字教学并不是教师一味地教,而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生字时,应先让学生在家借助网络资源自学新字,了解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遇到复杂的汉字,可以编记字口诀;遇到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来加以区分。

现在,每天的语文课必须要有至少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方法加以指导,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静下心来认真书写。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巡视指导,再选出优秀作业通过投影展现在大屏幕上,可增强学生对于练字的信心。

3. 拓展阅读,丰富汉字储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网络来搜寻拓展阅读的资料,尽量做到将教学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学习汉字的目的就是在于阅读,而阅读又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

4. 尝试“打写”,及时反馈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总会说出令成年人都惊叹的句子,但一让他们将这些句子变成纸上的字,就非常困难。于是我提出让学生摆脱铅笔的束缚,先尝试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说一遍,然后利用计算机将所说的话打出来,这不仅可以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为写话做铺垫,还可以巩固汉语拼音。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是进行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于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差别。重点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而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很难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

2. 避免不良内容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是“放任”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特别是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利用网络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总之,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教学模式,我仅仅是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对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识字写字有一个粗浅的认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备以及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丰富,我相信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识字写字教学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耿红卫.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M].教学研究,2012.

[2]梁小华.小学语文网络教学微探[J].教育技巧,2013.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2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的对象是汉字,而我们的汉字是 一种历史的文字,谱写着中华民族在蹉跌进程中丰富的心智成长史。汉字是一幅画,汉字是一首诗,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一首诗写得好:它拥有舒展自由的肢体,一边舞动着奥妙,一边跳跃着生机。它拥有天簌般悠扬的声音,一会流淌着画意,一会激越着诗情。它拥有秀外慧中的气质,一面展现风情,一面内敛着智慧。它的名字叫汉字。它的母亲是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然而,我们长期的识字教学,割裂于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联系,孤立地在当今语境下识字,忽视了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全息镜像;忽视汉字中渗透的智慧灵感;忽视汉字中凝聚和汉民族思维方式,以至于进行纯工具地识字教学。学生只知有其字,但不知其字形与字义及其字音之间的联系,导致识字困难。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要归根于汉字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丰厚的民族文化中感受到: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就是用“母亲”的乳汁来哺育自己。

一、汉字文化语境分析

(一)汉字文化语境的类型与识字教学的过程

汉字的文化语境指凝结在汉字上的人类文化信息。从它的时间上分,主要有古代文化语境、现代文化语境和场景文化语境。

汉字的古代文化语境可以追溯到汉字起源、演变、运用的成果等;汉字的现代文化语境主要指白话文运动后,汉字在现代汉语发展时期的运用和演变情况;汉字的场景文化语境指与学生语文学习相关的时间、空间、文化、心理等背景。

三种语境存在内在的联系,表明汉字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而使之产生活力的。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的过程:

学生从汉字场景语境出发,识记汉字;再联系汉字现代语境和古代语境解读凝集在汉字身上的文化信息,最后回到现场语境,运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习作,从而拓展新的语境。

(二)汉字文化语境的特性决定识字教学的特性

汉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情趣和悦人的声音的多媒体图像。它是充满诗性的文字,这是由汉字的意象性决定的。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汉字,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是汉字的表现力具有跨越地域和超时空的特点。2 汉字“立象以尽意”是汉字文化语境的主要特征。汉字的每个笔画或部件都成为事物具体形态和状态的高度概括。例如:“射”我们不看字源图,就不知道这个本义;如果我们联系字源图,就发现这里的“寸”其实是一只手在拉着箭,“身”是“弓”的形状,就不是“身”和“寸”本身的意义失去了,只代表一种“射”时的形态和状态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射”的本义,又为“射”的组词和言语表达运用打下基础;同时,又了解了“后羿射日”的本义,接触祖国的神话文化。

汉字的意象构字取决于汉民族的意象思维,这又使汉字的创制天生地含有天才的灵性。意象和意象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栖居。

汉字意象的特性,决定汉字教学的特性:

1.人文性

汉字是文化的产物,贯注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如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下同)教材选取的4个神话故事中的词语,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后羿代表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是正义的象征,与其说他是神,不如说他是汉民族精神支柱之一;精卫代表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与自然进行艰苦单绝斗争的精神偶像:坚毅、百折不挠;“嫦娥”的传说版本很多,但她的“貌美”和追求幸福生活却为她核心价值,这也是汉民族追求“美”的意愿;“女娲”造福人类,一直成为汉民族供奉的女神,在她身体体现母性文化一切优点:美丽、善良;为子女不惜牺牲一切。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其实是古往今来一切善良母亲形象写照。

为什么汉字具有这么厚重的人文性,这是因为“汉字的精神是从人的身体体现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来的。”

2、审美性

鲁迅在《汉文字史》中说,汉语“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其实汉字也具有字形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1)在写字和字形分形中,要让学生遵循“和谐、平衡、匀称”的美学原则。例如,写“宇宙”时,要注意空间的分布,“于”的竖钩要略长而直,钧要有锋芒等。

(2)在朗读要像吟唱旋律优美的歌一样,把“韵头、韵腹、韵尾”充分体现出来;诵读词语时,注意押韵、平拓、节奏;起伏跌岩,使音韵美与字词的意义美对应起来,以音带意,以美营造意境。如: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从词的结构上分析,都是“主+谓+宾”式结构,谓语中的动词就让人感动流动的美,气势磅礴的美,跨越时空的美。因此朗读时要保证时值和音高;宾语中的名词,则反映宇宙对象的广阔,也要读出气势,但相对动词要弱些。我们根据每个词包含精神及神话人物的特性,进行“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处理,把“后羿”与“日”壮美、“嫦娥”与“月亮”优美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一种流动的美的韵律与节奏,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神话人物生命追求价值美。

(3)汉字的意蕴美是无穷尽,它是人的一种感悟。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有句歌词说得好;方方正正字写,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种原始古朴的思维意象,随着时间长河流转至今,途中又发生无尽的磨砺和演变,又引伸出许多意义,在今天语境下,赋予了现代文化观念。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一个方块字,是一种玄思冥想的哲理情理。望“月”使人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人终究能飞上月球的豪迈。

总之,汉字是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厚泽的精神资源。

(三)汉字的文化语境的内容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说明汉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等各个领域。

我们大体可以分成:

1.物质文化。从汉字的造形和凝聚的意义中,反映当时自然界物质状态、性质或者人类物质生产、使用或演变文化信息。根据汉字的取象和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的关系,主要有:水文化、植物文化、动物文化、宇宙文化、工具文化、人体文化、住所文化、服饰文化等。

2.制度文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主要有礼仪文化、法制规章文化、忌讳文化等。如“卫”的古字,就体现“守卫”之间关系。3.精神文化。它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现象的意象在文字上的反映。精神文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心理文化、语言文化、姓氏文化、文学、科学文化、谶纬文化、宗教文化、神话文化等。例如“嫦娥”,本无其人,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宇宙对话过程中意象的一个神话人物。从造字上分析,人们富有嫦娥“美貌、善良”等特征,也由此来形容美好的女子,甚至成了中华文化寄情物——月亮的别称。“嫦娥”一词本身就凝聚汉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识字兴趣成就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趣;学习方式;学习环境

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看重一个“趣”字。因为只要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多种灵活新颖的形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1.感受汉字之美,激发识字兴趣

(1)借助形体美——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中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发现汉字字形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如:教学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睛、清、蜻、睛”时,有学生问:“这四个字只有左边部分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带着好奇,积极动起了脑筋,答案在学生的互相补充中完善了:原来他们的音相近,是“青”字“妈妈”生的四个“小宝宝”;加上“日”表示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加上“三点水”就是清清的水;加上“虫”一定是说蜻蜓是昆虫;加上“目”就是我们的小眼睛。孩子们陶醉在自己的“发现”中,识字教学变得充满智慧与灵气。学生在自主寻找汉字规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字形的美,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感受语境美——激发识字兴趣

“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蒙学经验,属于韵语识字。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上有这样一组词串:夜晚 繁星 亮晶晶/爷爷 奶奶 小丁丁/竹椅 蒲扇 萤火虫/牵牛 织女 北斗星。看起来是一串串词语,其实是一幅温馨的画面:祖孙三口坐在竹椅上纳凉,萤火虫打着灯笼在不远处飞来飞去。爷爷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指认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一边给小丁丁讲述它们的神话传说。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读词串,一边想象一幅一幅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会在诵读中步入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儿童识记汉字,同时发挥了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这与课标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写想象中事物”、“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要求非常吻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非常有利。

2.多种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象形激趣,变中识字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是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时,我逐步地渗透一点汉字的规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是通过有关“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来让学生识字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的演变看看、说说、画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进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我国悠久的文化产生强烈的情感。

(2)儿歌激趣,乐中识字

儿歌生动有趣,琅琅上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学生一般都爱读儿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如教学“碧”,可编成“王先生,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如“春”,编成“春天天气暖洋洋,三人出来晒太阳”;如“尖”,编成“上小下大尖尖尖”……生字如此一编,显得妙趣横生,学生在读儿歌的快乐氛围中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些生字。

(3)编谜激趣,思中识字

处于身心发展“幼稚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如“笔”字,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两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笔的作用,学生就编成了谜语:“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少不了。”如“雪”,可编成:“大雨冲倒一座山。”如“必”,就可以编成“一箭穿心。”又如“请、坐、奉、茶”,可以这么编:“言望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骑牛少一角,草木之中有一人”……采用这种形式,既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4)活动激趣,玩中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我在课堂中把识字教学贯穿在语言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开动大脑机器,使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也丰富起来,从而真正提高识字的效率。我在教“前后左右”这四个字时,是这样说的:“老师站在小朋友的……前面。”我在说“前面”时故意顿住,学生会接着说这两个字。“谁在后面呢?”学生一下子进入语言角色,活跃起来,用“前后左右”来说简单的句子。接着我顺势引导:“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跺跺右脚,抬抬左脚,朝右看一看,向后笑一笑……”我一边和学生一起做,一边检查学生对这些表示方位词的解,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与活动。然后,出示这几个字,让学生来认一认,这几个字就是“前后左右”,读准音,再记一记字形。最后,让学生再用这几个字来说说话,在充分活动感知的前提下,此時说话可谓水到渠成,识字效果也显而易见。

(5)阅读激趣,用中识字

众所周知,汉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汉字都有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即阅读的文本。其实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阅读。根据这点,在基于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后,我建议我们班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读报。帮助小朋友每读一张报纸或一本书,把学到的词记录下来,在浓浓的亲情中,小朋友自然有另一番阅读识字的感受,他们不仅领悟到汉字能组成那么多自己爱读的故事,从而感知到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而且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词语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识字的兴趣。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听赏”所获得的词汇量要超过“眼赏”获得的词汇量,而且效率也更高。

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张若田、李卫民著

[2]《活动教育引论》,田慧生、李臣之著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4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识字教学时, 单一、被动的识字容易引起认知的疲劳, 注意力也易分散。因此,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是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美妙动听的声音, 五彩斑斓的颜色, 形象生动的画面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引导学生识字时, 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图、文、音、像信息, 为学生创设生活中与识字教学相关的熟悉情境, 具体表现识字内容, 正好满足学生的需求, 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识字3》时, 我在谈话导入部分问学生:“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同学们一听, 顿时来了兴致, 个个大声回答:“喜欢!”“那我们这节课就去游乐园玩一玩吧,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们创设了“嘻嘻哈哈游乐园”的场景。进入游乐园的大门, 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他们熟悉又喜爱的各种游乐项目:旋转木马、海盗船、过山车……通过动画演示,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生动的画面相结合,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不知不觉, 我们在一次轻松、快乐的游玩中学完了《识字3》。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识字难点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识字教学时, 我们一般会遇到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四类汉字。借助信息技术, 抓住小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 利用多媒体演示, 形象、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推导过程, 可以使识字教学的重难点生动化、简单化, 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1. 借助信息技术展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 属于“独体造字法”, 低年级阶段会学到许多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独体字, 在识记这些独体字时, 借助信息技术, 可以用动画形式展现出“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动画的展示,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帮助学生将字形与图像相统一,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识得快, 记得牢。

2. 借助信息技术演示指事字的造字方法。

低年级阶段学到的独体字中, 除了象形文字外, 另一部分是指事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 低年级学生识记这部分汉字时, 常常记不牢, 易混淆。在教学时, 如果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便可以解决教学这些汉字的难题。如教“刃”时, 学生已学会“刀”字, 在此基础上, 利用动画演示, “刃”字就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 以作标识。有了这样形象的演示过程, 学生在识记“刃”字时, 会先联想到学过的“刀”字, 在“刀”字上加上一点, 便是新学的“刃”字了。这样的识记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激起他们探索奇妙、有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3. 借助信息技术比较形声字的异同。

低年级学生会学到大量的形声字, 其中有许多读音相似、字形相近的汉字。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汉字时, 感知起来常常较模糊、不准确, 运用起来也经常出错。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形声字的教学中,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字的结构, 分辨出形声字的异同。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中的“青、请、蜻、清、晴、睛”这一组字的教学。为了使学生分辨清楚这一组字的异同, 发现这组汉字的构字规律, 可以这样制作多媒体课件, 画面一:出示一只小青蛙贴画, 配师讲述:“一天, 小青蛙在池塘边玩耍, 它高兴极了, 蹦蹦跳跳地变成了……”利用动画将小青蛙变成一个工工整整的“青”字。画面二:在“青”字的旁边出示部首三点水。画面三:动画演示“青”和三点水组成了“清”字, 小青蛙和三点水优美的舞姿把其他的小伙伴:虫、讠、忄、日、目都吸引来了, 他们排着队轮流和小青蛙跳起了舞。就这样, 在童话的情境中、在多媒体的演示下,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记住这组汉字的方法, 逐渐学会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 有效突破了形声字易混淆的难点。

4. 借助信息技术理解会意字的字义。

在低年级阶段, 像“森”这样由单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的会意字有很多, 理解这些字的字义时, 我们也可以利用动画组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教学“众”时, 先出示一个“人”, 接着“人”字后又跟随来一个“人”, 便组成了“从”, 有“跟从”的意思。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人”, 三人便组成“众”, 表示多、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形象的演示过程,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字形和字义。

三、依托信息技术丰富识字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识字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篇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索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故事、童话等补充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起来, 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知识整合起来, 丰富他们的识字资源。如在教学《我叫“神州号”》时,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 通过网络寻找与“神舟号”有关的资料, 准备全班交流。学生在寻找资料、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 也认识并记住了一系列新的字和词, 达到了拓宽知识面与提高识字效果的双重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巩固识字成效

根据低年级学生识记的特点, 在学完生字后, 如果不及时、反复地练习, 学过的生字将会被遗忘。在课堂上,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识字巩固练习, 如可以设计一些与生字相结合的小游戏, “转转盘”“闯关争星”“词语对对碰”等都是学生们爱玩的游戏。识字游戏的加入,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识。当学生出色地完成游戏时, 会有热烈的掌声、星星数的累积、级数的上升等相应的奖励。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们会高高地举起小手, 争着来完成各项巩固练习, 识字成效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5

二年级〈识字1〉〈识字3〉邓桂梅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著。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由于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学生对秋天缺乏亲身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学起来,有被动接受的感觉,只能通过图片加以想像。再者,学生对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缺乏认识,对识字2里面的内容不甚理解。

“词串教学”,识字教学的创新 篇6

“词串识字”概览

“词串识字”课文在一、二年级共编14课。除一上2课外其他各册每册4课,总观这14课“词串识字”教材,显示出多方面的特点:

一、 准确而形象的命名

“词串”这个名字很妙,既准确,又形象。说它“准确”,因为它概括地反映了“词串识字”的特点。从每一课的整体上看,基本上是一组“词”(少数为词组)。这一组词,不是毫无联系、互不相干的词语堆砌,而是以一定的思想内容为主题,有机串联起来的,生动形象,很有儿童的情趣。

二、 丰富而宽广的内容

“词串识字”,从内容方面说非常丰富,14课“词串识字”,有动物、植物方面的,还有季节、气候方面的;有风景名胜方面的,还有军事、体育方面;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还有现代科技方面的,以及学生实际生活方面的。总体看,丰富多彩。

从内容分布的地域看:从南国的海岛、椰树到塞北的骏马、秋风;从西部高原的冰雪、牦牛到江南的春雨、杏花;从桂林山水的秀峰、倒影,到祖国心脏北京天安门的城楼、华灯,涵盖的地域非常宽广。

我们从“词串识字”的内容可以强烈感受到两点:一是编者是站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至高点上,表现了主旋律,实现了识字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二是“词串”以它特有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容纳了更多的信息。这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比拟的。

三、 逻辑而艺术的“串联”

一组词如何“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课一课的教材,这大有讲究。

1.生活的真实性

一课的“词串”呈现出来的是一串词语,但是总是要围绕一个主题,而且必须是真实的。比如二下《识字1》所反映的传统节日:编者选了“春节”等四个最典型、最有普遍的节日,每个传统节日所选择的典型事物反映该节日的特征。如每年过春节,最流行的是吃饺子、拜年,当然还有贴春联、闹花灯等。如中秋节是亲人团聚,最富人情味的节日,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吃月饼。其实,有的地区还有吃莲藕等多种习俗。其中取舍,主要考虑它的代表性和典型的意义。而舍去的内容,就为教学时学生的想象、补充留出了空间,所以换个角度,这也是它的一个特色。

2.串联的逻辑性

每一课的“词串”,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相关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意境。

从每个“词串”的整体上说,有这样几种情况:

(1) 四行并列式。如二下《识字1》:

春节饺子拜年

清明扫墓踏青

端午粽子龙舟

中秋团圆月饼

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并列地排在一起,以一年之中的时间为顺序。每一行的三个词语,又有一个逻辑的顺序:第一个词,都是表现传统节日的名字;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表示每个节日代表性的人们的行为,或是相关的食品。

(2) 总分式。如一下《识字1》:

春天春风春雨

柳树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这一课的中心是春天。第一排反映春天季节气候的特征,突出了“春风”“春雨”。下面三排则是春天这种季节里出现的植物、动物。所以第一排可以作为总起,下面的三排是并列式的分述。

(3) 整体连贯式。如一上《识字2》:

太阳闹钟小鸟

穿衣下床起早

刷牙洗脸用餐

上学升旗做操

这一课的中心是反映一个小学生从早上的起床到上学、做操的过程。其间四排,一排接着一排地按照事情的顺序,是连贯的。

3.语言的艺术性

首先,从整体说,词串识字的节奏性强,四行每行三个词语,这样整体地读起来,就和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的节奏相似。你看:“春天/春风/春雨”三个词语一行,读的时候,句子短小,有三处顿息,与古典五言诗的节奏多么相似,多么有节奏感。把四排连起来读,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很有韵律,很有美感。

“词串”编者在统一之中又有艺术的变化。如一下《识字6》形式上又有变化。

夜晚繁星亮晶晶

爷爷奶奶小丁丁

竹椅蒲扇萤火虫

牵牛织女北斗星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儿童在朗读过程中自然会感受到异样的美感!

其次,每一排几个词语之间,是跳跃式的。这种留白是国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它自己的特色,也给我们的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第三,每一排词的选择力求准确、具体、形象,而且富有艺术性。如上文引用的第一、二两组的“亮晶晶”“小丁丁”“萤火虫”“北斗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词所反映的事物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体事物。“亮晶昌”“小丁丁”的第二个字都采用了重叠的形式,使第一、二两句成对;“萤火虫”“北斗星”都是具体的事物,均采取了三个字的词。这样不仅在视觉形象上具有一种美感,使三、四两句成对,而且学生在朗读时同样会有一种美感。这些细微的地方都表现出编创者的匠心。

第四,看每一课“词串”的排列、整齐、匀称,也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

总之,这种生活的内容逻辑地、艺术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使得“词串”教材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的、比较理想的识字教材。

四、 精美而恰当的插图

插图精美,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从“词串识字”这个角度看它的插图,同样是精美的。总观这些插图,可以分这么几类:

一类,整体反映“词串”的内容。如一上《识字3》,以公园为中心,整个插图画面全反映了每一个词语的内容,而整体看来,是一幅儿童游览公园的风景画。

一类,“一对一地”配合“词串”的。如二下《识字1》,一年四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配了一幅主题画。

一类,全景带有特写的。如二下《识字2》,以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为中心。插图以桂林的漓江为全景,再配有“象鼻山”“骆驼”“对歌”几个特写镜头。

一类,连环画式。如一上《识字2》以学生早上的行动为中心,好似画了一套连环画,学生看了感到非常亲切,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词串识字”的意义

一、 “词串识字”:为集中识字创造了一种新模式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如何让刚入学的学生尽量多地识字,从而为阅读打下基础,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为之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词串识字”这一新模式,以“词串”的形式,相对集中地安排了12个词语,包括24~28个生字。加上插图,所占版面不大,可以说是多快好省。所以我们认为,这是编写识字教材的一个突破、一大贡献!

二、 “词串识字”:为继承韵语识字传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词串识字”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韵语识字教材的经验。难怪大家读了“骏马 秋风 塞北……”就感受到有几分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神韵,读了“布谷 燕子 蜜蜂……”就自然地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这种传统诗词的美感往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其奥妙就在于此。总结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经验,可贵之处就在于继承之中有所创新。

三、 “词串识字”:为培养学生语感创造了一种新形式

从培养语感角度说,“词串识字”是一个首创:它明确地以词的形式出现。特别是教材的那种组合排列方式,从视觉上显示了词的概念,突出了词的训练。

从阅读的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强“词”的训练是很有必要、大有裨益的。

从生理的角度说:它有利于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减少。“眼动”,指阅读中眼球的运动。这种眼球运动,有“眼跳”“眼停”“回视”“回跳”“扫视”等。以词为单位的认读,对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无疑是有好处的。

从心理的角度说,“词”的训练有利于阅读过程中知觉单元的放大。就阅读的理解和速度而言,对阅读的“知觉单位”越大(阅读的本位越大),理解越完整,速度越快;速度加快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信息量增多,对精细的分析综合也较有利。

总之,“词串识字”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语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值得我们关注。

四、 “词串识字”: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了一种新方式

“词串识字”的每一课,经过课堂的认读、诵读、背诵,十几个词语,互相之间有着相似的联系,这时就作为一个模块储存于大脑之中。以后,你不管提到“模块”中的哪一个词语,与那个词语相联系的一串词语,就会同时被激活,同时再现。这种例子,在实际调查中是屡见不鲜的。从这一点说,“词串识字”的模式对于促进语言的积累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词串识字”的教学

关于“词串识字”的教学,广大老师创造了许多经验。这里仅从“词串识字”教材的特点这个角度,做一点探讨。

一、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具体把握教学目标

1.“词串”是识字教材,识字是基本任务。苏教版小语教材把“词串识字”安排在识字的单元因为其首要任务是识字。每课教材,安排在田字格里的生字是硬性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包括书写、默写)。另外一批新出现的生字,单独排列,注有拼音,这是二类字,只要求准确认读即可。

2.因为“词串识字”教材的特点和优越性,有些教育的内容,也就必然地渗透于识字教学过程之中。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不仅能增进学生对春天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而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诵读,他们同时还会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朗读、诵读的过程中,只要老师稍加指点,自然有所感悟。比如春天的花,不仅有“梨花”“杏花”“桃花”,学生可能说春天还有别的花。这说明通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如本册“识字2”的内容是关于学生一天生活习惯方面的。通过教学,学生必然会受到相关的教育。

总之,每一课的“词串识字”都是编者根据特定的情况编串而成,只要我们领悟了编写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渗透,“词串识字”的优越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 根据课时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词串识字”每一课一般用两课时教完。所以这里就以一年级下册《识字1》为例,按照两个课时的框架来说说教学过程的安排。

第一课时

1.整体认读,了解大意,出示词串。(1) 引导学生看插图(或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说春天到了,我们会看到哪些景物,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词串的大意。(2)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随机出示词串,引导学生初步认读。

2.学习词串,认读字词,理解字词。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行学习。每一行可按三步进行:先整体朗读词串,突出生字(包括二类字),以字为单位认读,简单说说意思,指导朗读。最后回到全课的整体,指导朗读、诵读。

3.认读生字,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突出要求掌握的生字。结合观察分析字形,包括指导书写的笔顺,帮助理解字义,记忆生字;同时为指导书写打下基础。如“雨”:中间有几个小点,表示什么呀?(表示下雨时的小雨点)我们仔细看,四个小雨点怎么写的呀?(板书示范给学生看)这样,既理解字的意思,记住了字形,又指导了书写。学生开始学写字速度较慢,很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有耐心,具体指导。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4.回到文本,指导朗读,引导诵读。学生写完字,再回到文本,认读生字,朗读课文并练习诵读。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朗读词串,巩固生字。课就从检查复习开始。检查复习可以分几步进行:(1) 从回忆“词串”的整体内容开始,如说一说:春天看到哪些景物?(2) 认读“词串”;(3) 在认读“词串”的基础上,突出生字的认读;(4) 让学生“尝试”书写或默写,强化生字记忆。

2.指导朗读,引导诵读,尝试背诵。指导朗读要强调以“词”为单位,语素整体连读。有的字音有变化的,要重点练习。如“燕子”的“子”读轻声,就要让学生读上口,读到位。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诵读。这时可联系插图或再现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适当突出“词串”的节奏和韵脚,逐步达到熟练成诵的地步。

3.当堂书写,强化记忆,尝试默写。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练的方式,巩固、记住这些字,同时又能正确地、比较端正地写好这一些生字。

4.回到整体,集体诵读,品味欣赏。最后回到文本,集体诵读“词串”,在品味欣赏中结束本课教学。

三、 发挥“词串识字”优势,培养思维、想象、审美能力

“词串识字”在词语之间为学生展开联想留下了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二下《识字1》为例:一年里的传统节日不只“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日的习俗,也不只是教材提到的那两种,即使同一个节日,全国各地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探索、创造、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

如前所说,“词串识字”内容的取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很美的,富有诗意的。“公园、绿树、……”会把学生带到阳光明媚、风和日暖的春天,在公园里流连忘返;“夜晚、繁星……”又把学生带到凉风习习的夏的夜晚,看看身边的“萤火虫”,仰望天空的“北斗星”,你说学生能不为之陶醉吗?

四、 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联系平时看到的“词串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1.认读与诵读的关系

多快好省地识字,是“词串识字”的主要任务。从识字教学来说,首先必须读准字音,而要读好字,必须注意“咬字”和“吐字”。所谓“咬字”,就是必须读准声母;所谓“吐字”,就是一个字的韵母也必须读到位,不能含糊。但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学生刚入学,如何学好汉字,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字必须一个个认读,如果过分地强调了诵读,倡导吟诵,对于识字这个重点,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主张:对于“词串识字”的读,仍旧不能忽视以字为主的认读。必须善用“词串”的优势突出“词”的特点,突出“词”的朗读训练,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这也是重点。在这样的基础上,适当地诵读,也是可以的,必要的。

教学“词串识字”,既要发挥“词串”的优势,适当诵读,又要把握一个度。

2.识字与写字的关系

平时看了大量的公开课和家常课,多数情况是:到了下课前,安排指导写一两个字,匆匆地下课。至于更多的生字,学生怎么写?什么时间写?课间写?自习课上写?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过问。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把字写好,我们呼吁: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练习写字的时间。一般的说,字义,学生都能理解,尽量少讲,尽可能地挤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字,这样写字的质量才有保证。任何学科,都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这样做,正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7

一、趣味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采用趣味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主动去识字、写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识字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趣味的学习氛围, 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一)编儿歌识字

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是小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一些学生易混淆,不易掌握的生字,教师可以编成一些简单的儿歌或顺口溜,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1]。比如,两人土上蹲就是“坐”; 青草需要水来浇就是“清”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跑、抱、泡” 三个形近字的区别,笔者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双手抱,双脚跑, 用水泡”。这样不仅能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加深印象,牢记这些生字。

(二)猜字谜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教师可根据这一特性设计猜字谜游戏。通过把生字编写成谜语,让学生开动脑筋,在猜一猜、 读一读、写一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字形、字义,并能调动他们参与猜字谜、学生字的积极性[2]。比如,笔者给出谜面“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学生很快就能猜出是“午”。又如,“四撇一弯钩,虫在肚中留”(谜底为“蜀”);“一人一张口,上下长只手”(谜底为“拿”)。

(三)做游戏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游戏教学法是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采用更多孩子易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一是开展“小小魔术师”游戏,笔者选出一些简单的字,由学生在此基础上增加笔画从而变出新字。比如,“十” 字可以变成“土、干、牛、木、米、千”;“日”字可以变成“旦、 目、田、白、旧、电、甲”等;“青”字可以变成“请、清、情、 晴、睛”等。二是开展“找朋友”游戏,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游戏,一人拿出带有拼音的卡片,而拿着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要立即站起来,读一读。这样不仅巩固了拼音,还学会了生字, 效果很好。三是情境表演,让字动起来。在学习关于动物的生字时, 可以让学生带上“老虎、山羊、天鹅、兔子”等动物头饰来进行模仿表演。对于“打、咬、跳、爬、游”等动词,可以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字义,从而加深对字音与字形的影响。

二、教学生活化,拓宽自主识字空间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因此,教师应形成大语文观,将识字教学生活化,拓展识字渠道与空间。一是将识字活动融入校园生活中。 比如,将每日课程安排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熟悉各门课名称。同时,引导学生熟悉校训班规、教室门牌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新字词,还能尽快熟悉学校环境。二是将识字活动融入家庭生活中。 鼓励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认读一些字词或者认识一下生活用品、零食包装上的汉字。当大人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可以教孩子认一认旁边的广告牌、路牌、商店名等。这样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识字学习和生活知识相结合,做到“识用结合”,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字词[3]。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累生活中认识的生字。比如,将报纸杂志或商品包装上面的字剪下来,制作成识字小册。对课文书籍中收集到的字词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者制作成识字卡片。在班级上可在墙板上张贴“识字树”, 学生将新近认识到的字贴在树上面,和同学们分享。两周组织一次识字成果交流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识字贴画、识字成果等,营造出良好的识字氛围。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习惯的形成。另外,写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字的正确方法, 并每天安排练字任务,让学生写好字,感受汉字字形之美。

三、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识字

阅读是认识生字,增加词汇量的重要途径。当小学生汉字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强烈的阅读意愿。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特点,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向孩子推荐合适的书籍,并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籍,如百科全书、科普读物、 优秀童话选集等。然后,教师要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词汇量大、知识面宽的学生就要大力表扬,在班级内形成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每天抽出10分钟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互相了解各种课外书,谈着各自的体会, 介绍碰到的生字。这样,学生们识字兴趣也越来越浓,词汇量也积累得越来越多。原来枯燥、乏味的阅读与识字教学变得如此有趣、 轻松,教学效果就很明显。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8

一、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 笔者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已有识字基础及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在被测的100个字中, 认识1~20个的占18%, 认识21~40个的占20%, 认识41~60个的占27%, 认识61~80个的占23%, 认识81~100个的占12%。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首先对学生用A、B、C为标识进行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隐性分层。但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多角度的, 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按学生现有识字量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有无家庭辅导条件和课外拓展能力等, 将学生划分成A (优) “生字不生”型、B (中) “生字快熟”型、C (差) “生字还生”型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动态的) 。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4人, 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 各小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同。这样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 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 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

当然, 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 是教师在心里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动态分层, 有目的地鼓励学生逐层递进,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异步达标”的策略, 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要求当堂会认, 有的要求当天会认, 有的要求当周会认, 使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提高。当然,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 分层也应该作动态调整。

二、依据识字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 即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 根据每篇课文所出现的识字要求, 理出生字结构的繁简与难易, 理出哪些生字对了解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分别安排好整体认读、结合语境、指导书写及训练巩固识记的字。一般来说, 整体认读识记的字, 其笔画简单, 有规律可循;而结合语境识记的字, 有助于对课文的了解与运用;而指导书写或训练巩固识记的字, 要求更高, 要学以致用。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一课,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有11个, 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字形的结构, 整体认读识记5个字:聪、活、泼、眨、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2个字:忽、然;而在训练书写时指导重点识记4个字:总、以、主、意。这样的目标分层, 既对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读认知, 又在分层中有所侧重, 降低了学生的识记坡度,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体引导学生认读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字的记忆方法, 教师则侧重引导对“聪、活、泼、眨、如”这5个字的识记。由于字的结构简单, 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来交流识记方法, 优生补充, 教师引导。如“聪”的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联系生活识记;运用加法识记;运用结构识记;运用意义识记。耳朵会听, 眼睛会看, 嘴巴会说, 心里会想, 就是聪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提高识字的效率。

又如,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的“忽、然”这2个字, 采用学生互补的方法。出示课文句子:“忽然, 松鼠眨眨眼睛, 想起来了。”让C层次的学生读句子后联系前面第一段说说:松鼠在什么时候想起了什么?全班读第一、二两段。再让B层次的学生说说:刚才它的心情怎样?正在高兴的时候, 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依据字的结构联想记忆:一下子想起或出现, 人心里一惊一急。所以你看“忽”是心字底, “然”是四点底, 这四点底可是“火”字变来的。最后让A层次的学生深入说说:松鼠急什么?还可以依据情境及其联系生活场景说句子。

再如, 要求书写的4个字“总、以、主、意”的识记, 重点让书写工整的学生引领, 交流书写过程, 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识字。这样的分层分步识字, 学生在整体中认读, 对生字有一个认知, 再在文、句、词等不同意境中观察、发现, 运用方法认读、识记, 学生学得有情趣, 记得也牢, 同时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识字, 实行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发挥主动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得知识、习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在分层训练时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 互相取长补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相应的提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不同数量的“拦路虎” (生字) , 因此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记, 把自己读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做上符号。A层次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识记, 在掌握读音后进一步拓展记忆字形和进行组词练习, 让他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增加扩词的数量, 并且选择自己所组的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基础知识, 而且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满足了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无所事事、浪费时间。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的方法反复识记, 掌握读音后再作深入学习。听读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可以向A层次小伙伴请教。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各层次之间也有了互动。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一部分不够自信的C层次学生, 笔者会请他们“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因为降低了难度, 渐渐地, 这些学生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如果他们读对了, 再请他们大声地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样一来, 这些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了成就感, 眼睛里也会闪现出自信的光芒。另外, 对于B层次学生, 笔者提出的要求是拼音、生字与词语三结合, 确保准确无误。这样帮助他们夯实了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为B层次学生的上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 照顾到了各个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对语言文字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识字教学的分层,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自己学习成果的目的。

当然, 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C层次学生对学习有困难、不够自信,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A层次学生成绩好、自信心强, 可以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9

《语文》(课标本)第一至四册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任务比较重。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字形难度最大。为了让孩子们能快乐地、有效的、尽快地记住生字,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在记“翅”字时,有的孩子说一片羽毛飞到了支的大腿上。在记“篮”字时,林进说,我用熟字换偏旁的“篮”,蓝天的“蓝”草字头换成竹字头。这时,我出示了提前准备的小竹篮,补充说,瞧这篮子,它是用竹子做的。我想通过实物展示,孩子们对“篮”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记“蹲”字时,丹丹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足”字加尊敬的“尊”,就是蹲了,我还会用动作来记,话刚说完,只见她走到课桌旁蹲了下去,其他的孩子一看都明白了。说到用动作来记难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记“舞”字,这个字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难字,可卢雨晨起立说,我会用动作来记“舞”,“舞”就像一个跳舞的人,最长的一横像伸展的手臂,下面的横撇像抬起的右脚,最后的一竖像站立的左脚。此时,哗啦啦的掌声回荡在教室里。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喜欢怎么记就怎么记,肯定不会对识字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其乐无穷,从而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这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

二、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

(一)猜字谜

猜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对帮助孩子记住字形有很多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让他们认读,学生没有多大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有时我会根据字形的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在教学中以猜谜语的方法教学生字。如,“三人同日去郊游”(春)、“不低也不矮”(高),学生兴致勃勃,很快就猜出来了。有时我会在当黑板上生字随便打乱顺序巩固后,又让学生进行“猜字游戏”。有时我在教学完生字后,布置孩子们回家编字谜或儿歌,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前三分钟展示。这样,由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孩子们特别愿意参与,浓厚的参与兴趣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生字。此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出谜语让对方猜,有时,当学生搜集字谜、自编字谜,在收集中和读中识字,真正实现乐学。

(二)对口令

学习比较难写的独体字时吗,组织学生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口令”游戏,既有趣,有有效。游戏方法是:老师说出一个字,学生念出笔画笔顺;或是男生说字,女生说笔画笔顺;也可以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如“女”字的笔顺很容易搞错,在弄清了它的笔画笔顺之后,我与学生来个“对口令”:师:“女”字怎么写?生:“女”字这样写——撇点、撇、横。学生边说边比划,在简单的说一说,动一动中,对“女”字的笔画、笔顺有了更深的认识,省时而高效。

(三)“过红绿灯”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让学生养成先学的好习惯,在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中,我设置了“过红绿灯”这个游戏。我让每个学生制作工具“红绿灯”:用红色和绿色卡纸贴在一起,剪成手掌大小的圆形,这样就成了一面是红灯,一面是绿灯,再用一支小棍当把手。课中,我请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担任“交通警察”,他读到的生字中,如果会读的就举绿灯,不会读的就举红灯,老师将出现红灯的字摆在黑板上重点教学。

(四)叫号出征

孩子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上给每个字编上号码,我也将我的大字卡编上号码,然后板贴在黑板上。游戏开始了,我们的口号是:“(师)叫号出征——(生)快!快!快!我问:几号几号什么字?孩子们回答几号几号是—。叫对了前进一步,叫错了后退一步,比谁前进的快。在小组里也可以这样玩,学生玩的乐极了。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一)在生活上识字

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识字的“活书”。我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环境,处处把字识。例如,假日和家长一同上街买东西,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告诉学生,留心观察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称,认出自己学过的字,读给家长听。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身边的家长。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汉字,认识更多的汉字,又可让家长高兴,一举两得。记得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自选商场》,我让孩子们带来了在超市里买东西的小票、事物的包装袋等,在小组的交流汇报中,孩子们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小票和包装袋,让我眼前一亮,让孩子们产生了成就感,也从中认识了更多的生字。

(二)在校园中识字

汉字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利用语文活动课。带着学生在校园走走,认识校名,读读学校十字校风,看看名人名言、各类告示牌、大队部黑板报等。学生在快乐的参观活动中,既认识了不少汉字,了解了校园文化,也受到了一次文明礼仪教育,激发了爱校热情。记住班里同学的姓名,也是让学生在校园中识字的可行办法。我让全班五十多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互相交换,互相认识。这几十个姓名都认识了,一两百个字也就认识了。

(三)在家里识字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一方乐土。学生最喜欢看电视了,如能积极引导,从电视荧屏上也能认识很多字。我告诉学生:看电视时,从字幕上认一认自己见过或学过的字。这样既满足了看电视的欲望,又加深对多学汉字的记忆,一箭双雕;家人看报,你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逢年过节,亲人发短信了,也请大人让你读一读。

生活处处都是“识字本”。学生有兴趣了,就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使识字与生活同步。

总之,在教学时给孩子营造快乐识字的空间,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在孩子们的心间——识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10

一、巧妙识字的内涵

巧妙识字是指以奇特联想为基础, 以激发兴趣为主, 用巧妙的方法把汉字的构成、演变、音、形、义紧密地、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进行诠释、理解、记忆汉字的多种方法的综合。

巧妙识字要趣味引领, “趣”字为先:激发识字兴趣、趣味阅读、趣味分析、趣味记忆、趣味游戏。运用孩子们最易于接受的、最乐于接受的方法策略来分析和记忆, 充分发挥想象, 用特有方法和特殊想法来记忆生字, 进行快速巧妙地创造性识字。

巧妙识字的总原则是:在教给学生按照汉字构字规律分析汉字的同时, 教给学生多种巧妙识字方法, 以动脑识字为主, 把识字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字形的智力技能, 把教学识字纳入训练学生智力发展的轨道。

二、巧妙识字的方法

1. 游戏法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常常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读音节、写汉字, 就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乏味、兴趣全无, 识字的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 根据他们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情境, 安排学生喜欢的游戏, 如开火车、对对碰、摘果子、找朋友、一字开花、小擂台等等, 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时, 总鼓励学生比一比谁给生字组的词最多。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嘴里还喊着“我!我!我……”这样的课堂, 学生学习兴趣极高, 不但学会了要学的生字, 还积累了大量的词语。

2. 加减法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利用“学习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采用“加减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加减法”规律是:熟字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 熟字加部件、去部件。如“青”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不同的生字, 再配上儿歌“有虫是蜻蜓, 有目是眼睛, 有水是清泉, 日出表天晴, 心中有情义, 用话来邀请, 有米更精神”, 学生就会对这组字记得牢、辨得清。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利用拆分和组合来学习生字, 使学生发现小小汉字竟有如此奥妙, 识字有如此乐趣, 一下子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

3. 歌诀谜语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汉字各部分拆开, 编成儿歌、口诀, 把生字含在其中, 或是通过猜谜识字, 这样能调动起学生高涨的识字兴趣。猜谜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观察字形, 展开联想, 这样学生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如双人十四一条心———德;三点水, 爪子头, 上扭下扭碰石头, 溪水都往大河流———溪。

4. 比较法

有两种情况: (1) 利用字形或字音相近的熟字给生字注音, 帮助识记生字。“酿”是一个不常见的字,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 学起来困难很大, 字音难读, 字形难记, 字义难懂。教学时, 教师可用熟字“娘”来做比较使学生掌握读音, 用“酒”和“娘”比较记忆字形, 用“酉”和“良”合成字义。且有儿歌:一个小姑娘, 放学卖酒忙, 洒了三滴酒, 回家继续酿。学生一下就牢牢地记住了, 并且达到当堂能听写的程度。 (2) 对于字音不同、字形相近容易认错或字音相同、字义不同的容易混淆的熟字, 也教学生利用比较法区分。如幸和辛, 用一点的辛苦, 换来十分的幸福, 辛苦一点, 幸福十分;喝和渴, 有口就是“喝”, 需要水就是“渴”……比较时配上儿歌, 效果会更好。如“暮、募、幕、墓、慕”, 这是一组形似字, 都是上声下形结构, 声旁在上, 为“莫”, 因其义不同而形旁各异:太阳下山是日暮, 大力募集需“力”助, 布“巾”制作是幕布, 泥土筑成是坟墓;心中艳羡是爱慕加羡慕。

5. 字理法

字理法就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字学基础 (说文解字)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 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分析汉字, 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 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 并且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如“炙”, 组词“炙热”, 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 我给学生讲解:上面是月的变形, 在古代是肉的意思;下面是火;肉在上, 火在下, 合起来是“用火烤肉”。学生一下理解了“炙”的字义, 而且组词“炙烤”。教学中, 我们可采取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字理, 也可运用图画、多媒体等表示汉字的构造, 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办法理解字理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大胆创新。

汉字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儿童的生活、学习、玩耍、成长离不开汉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汉字到处都有, 随处可见。因此, 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 拓宽途径, 走开放识字之路。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识字,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做识字的有心人、细心人, 如利用校园文化识字、利用电视媒体识字、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利用电脑功能识字、利用字典识字等。

精彩的识字教学 篇11

一、了解汉字之美,以情趣激欲望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民族内涵,对于学生精神领域有极大的触动,影响比较深远。中国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是以方块字为主,极具生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汉字主要是通过音、形、义于一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又存在发展思维,更重要是能够起到开发智力等作用,可以说是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中国汉字需要给予创造理解,有效应用苏版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引用古人生活习惯,或是借助相关的文化背景,由此来解释字的来历,这样的识字应该充满情趣化。

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教学模块,从构字结构分析,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象形字属于中国历史较长的汉字,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积极引导他们发现其与汉字的关联。以“川、燕”等汉字为例,选取由实物到象形字,然后到现代简化字,通过动画逐渐演变,加以生动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富有动感且较为生动的场景,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和参与的积极性,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识字。

二、自主探究,以情趣启智慧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极易对新鲜刺激感兴趣,与此同时还受到情绪的支配。一旦学生处于情境学习环境下,他们将会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思维活跃性,情感相对较为丰富,这个时候识字创新能力可谓最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彰显个性。当学生具有自身的学习方法之后,且这种学习方法得到教师的赞扬,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自豪感。

1.把汉字构字方法和儿童识字方法同步结合,用汉字规律来识字

所有汉字中,合体字数量相对较多,占总数的95%以上。在合体字中,有会意字、形声字两种构字规律。在苏教版教材中,还存在韵文载体形式,并且诠释了构字规律,展示相对来说较为生动,被称为字族识字。如学“驰、池”两字时,驰的韵文是“有马能行千里”,池的韵文是“有水能养鱼虾”。学生自编韵文过程中,可以多认识相关的汉字,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可以借助实例对汉字的组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感受汉字组字的乐趣。

2.创设情境和游戏来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低年级学生意志力非常薄弱,对事物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5?20分钟左右;他们“随性而为”“见异思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知识大多从兴趣出发,这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教师在进行“乌”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借助简笔画画小鸟,特别标注不要画眼睛,告诉学生如果将“鸟”字去掉一点,这个字就变成“乌”字;而在进行“灭”字教学时,可以动手做实验,借助“一”块板子,然后将“活”字遮盖住。

三、学以致用,以情趣添樂趣

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活动与交往归属于发展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是学生生活的构成,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积极引导儿童迈入更广阔的世界,在此过程中吸收各种信息,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而且可以增加想象空间。

1.建立自己的图书馆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编简单的故事,配上简单的画,并装订成册,制成学生自己的简单的“书”,可收入班级图书角。这种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在这样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通过对一些字的反复写、读,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识字。

2.当同学的“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识字更加感兴趣,从识字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还需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积极交流识字心得,然后进行相互探讨,当学生掌握“胡”字以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小老师”活动中,各展所长,部分学生将其融进谜语之中,有的学生把它们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使学习具有趣味性。

3.找找身边的错别字

识字教学的现代化 篇12

一、直面汉字教学弊端,思考识字教学突破点

在诸多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降低识字难度,会创编一些儿歌、字谜来说解汉字。如“碧”,有的教师将其解释成“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学文化”。如“春”,被解释为“三人去看日”。“煮饭要用水,煮的四点底就表示水”。其实学生却不知道“煮”的四点底表示“火”,如“热、煎”,还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教师在课堂上毫无科学性的编写,往往将识字教学脱离汉字的深层文化,引向一种伪科学的极端。又如,许多教师以为用“拆解组装生字”或者“换偏旁”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识记生字,其实这也是对汉字的一种肢解,学生只会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混淆。其实,我们只要将汉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文化蕴涵给学生解释清楚,学生反而容易理解和把握,并且理解得更清楚,掌握得更牢固。

又如“彩虹”的“虹”字,学生用很多识记方法,但是都与“虹”本义没有关系。那么,我们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追本溯源,给学生解释“虹”字的“虫”字旁的由来。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相信学生在学习“虹”字时必定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也不会把“虹”与“红”进行混淆了。

二、敞开汉字文化底蕴,激发识字学习兴趣点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能认识3500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3000个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其实,学生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过程中,掌握字形是关键。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种智慧。汉字的构成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完型,它有外形和骨架,有思想和神韵,有情感和精神,因此汉字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浓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挖掘汉字所蕴藏的历史背景,从而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掌握汉字构字规律,提升识字学习效率点

汉字的构形是有规律的,适当地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必定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汉代的汉字学家许慎最早在《说文解字·叙》中为六书下了定义:“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表明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的,这也正所谓汉字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因此,汉字教学也应该要打破经验性教学的陈规,使识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走向科学的依据,走向文化的根源。

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看到图像太阳,就可以联想的汉字“日”,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日”的本义。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再如:和“日”有关的生字“晴”“暖”“旦”“明”……老师不必一一解释,学生也能理解字的意义,可见汉字的构成就像树状图,枝枝相连。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所有汉字的80%还多”,其重要特点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果我们教学中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找到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点。如“清”,“氵”表示和水有关,水“纯净透明,没有杂质”为清,“青”是声旁,表音读“青(qing)”,如果进一步类推带“青”的汉字“请”“晴”“情”……就会发现相同的特点:这些字读音大多与“青(qing)”相同或相近。又如“月”旁的字,大多表示身体部位及器官的名称,如:胸、膀、臂等;“舟”字旁的字,与船有关,如船、舰、艇等。这样的高频部件,只要稍加归纳分析,规律就立即显现。我们在教学中掌握了这一规律,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给每一个孩子,那么学习生字也就不会是简单的笔画的堆积,枯燥量化的记忆。

上一篇:日出日落时刻下一篇:存在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