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2024-06-25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共10篇)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1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 尽管世界各国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价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因为财务报表造假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着信任危机, 甚至进入巨额亏损或破产等困境。因此, 财务风险的防控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 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1.1 客观必然性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组织来讲, 因其盈利目的而追求财务风险的降低是财务风险防控本身的目的所在, 但因风险普遍存在性的特点, 而财务风险也是可避免的。不论从宏观环境方面的政策调整、产业发展前景, 还是外汇市场变化和国外进出口政策变化来讲, 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从企业内部的经营战略选择和现金流状况来看, 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不论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考虑, 任何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是必然的。

1.2 主观任意性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 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性以及特定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策略选择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企业的财务风险总是与经营者主观意识的无意性紧密相关的, 会因为经营者的主观价值判断而带有主观任意性。

1.3 多样复杂性

在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过程中, 可能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产品的需求不足引发, 同时也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的决策问题带来了财务风险。这些原因中既有可以通过预测能够事先判断的原因, 也有不可预知的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再者, 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必然造就财务风险的复杂多样性。

1.4 内部潜在性

因为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和自身复杂性, 所以财务风险在发生中必然具有不确定性, 并不能因为主观的意愿而降低和避免, 那么, 在一定程度上, 特定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就会具有时间上的随机性和空间上的偶然性, 带来的损失大小同样不是能进行主观判断的, 从而就会表现为发生的内部潜在性。

2 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评价方法综述

能够将财务评价风险的方法分成两个大类, 即依据财务理论分析为基础的财务比率法和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的风险预警模型分析法。目前, 两类方法是广大学者进行财务风险研究的基本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 财务比率法

最早进行财务比率法研究的是美国学者沃尔德, 他在模型中采用七个财务比率按照一定的权重比率计算得到总的评价得分, 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进行预测。并且, 因为七个财务指标容易获取, 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 因为在评价中只考虑内部因素而忽略外部因素并采用历史数据而在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未来风险的预测方面因其局限性在实践使用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法

Altman综合了很多学者的观点, 针对美国机械行业进行了研究, 并对成功经营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 形成了Z值模型。在后续的研究中, Altman专门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区分, 并对模型进行了调整, 构建了对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不同的ZETA模型。虽然, ZETA模型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但是因为正确性较高, 数据获取方便, 计算方法简易可行, 容易掌握, 现在仍然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

3 ZETA模型的应用

3.1 ZETA模型概述

ZETA模型也称之为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比率进行线性组合, 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得分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进行判别。其判断式为:Z=1.2x1+1.4x2+3.3x3+0.64x4+1.0x5

其中, 五个因变量依次表示:

(1) x1=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期末总资产; (2)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3)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4) x4=期末股东权益价值/期末总负债; (5) x5=本期销售金额/本期总资产。

ZETA模型通过一个线性组合把五个财务比率当作因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了函数关系, 在财务预警方面预测准确率较高, 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1977年, Altman第二次对ZETA模型进行改进, 发现去除因变量x5即本期销售收入/本期总资产之后, 能够获得优于原来的ZETA模型。所以, 采用四个因变量的ZETA模型对组合系数同步进行了调整, 如下:ZZETA=6.56x1+3.26x2+6.72x3+1.05x4

在上式中, 当ZZETA<1.1时, 说明企业已经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极有可能面临破产。当ZZETA>2.6时, 说明企业处于稳定健康的正常生产运营发展, 基本上没有不良的因素能够引发财务风险。当1.1<ZZETA<2.6时, 企业的运行状况较为稳定, 发展前景不太明朗, 可能有潜在的财务危机, 也有可能不存在明显财务危机。

3.2 实证研究

采用修正后采用四个因变量的ZETA模型对山西的三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价。D企业、S企业、J企业是山西的三家大型国有上市公司, 根据2013年、2014年和201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财务数据计算, 如表1~表3。

从上面的三个表中综合分析, 相对于其他两个企业, S企业的财务状况最好, 2013、2014、2015三年的ZETA值都大于2.6, 所以可以认为S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 生产经营状况稳定。

相对于S企业, D企业2013、2014、2015三年的ZETA值较小, 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数值为2.2474和2.2504, 小于2.6, 但大于1.1, 不能确定风险是否发生, 2015年度的数值为2.7403, 大于2.6, 但大于的幅度不大, 可以认为不大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再者, 从三年的数值来看, 逐年上升, 说明S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好转, 企业趋于稳定健康的发展运营。

对于J企业而言, 从计算数值来看, 财务风险状况与D企业相似, 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计算数值小于2.6但大于1.1, 财务风险状况尚不明朗, 但是2015年度的数值大于2.6, 基本可以认定不太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并且, 三年的数值也是趋于上升。

摘要: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 在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潜在性和主观任意性等, 使得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难以准确判断, 而ZETA模型采用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ZETA模型,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杜俊鹃.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 2013, 10.

[2]王阿靓, 徐兴桃.财务预警模型效果实证研究——基于房地产行业的数据[J].财会通讯, 2014, 18.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2

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气藏裂缝测井识别这一难题,在详细定义了火山岩储层裂缝的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裂缝概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西部火山岩储层进行了裂缝定量识别,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对比表明,综合概率法能够较准确地对火山岩的裂缝进行识别,且精度较高、实用性强,能满足火山岩地层裂缝测井识别精度的要求.图1参4

作 者:汤小燕 王兴元 朱永红 TANG Xiaoyan WANG Xingyuan ZHU Yonghong  作者单位:汤小燕,TANG Xiaoyan(西南石油大学)

王兴元,WANG Xingyuan(西部钻探测井公司)

西藏社会和谐程度评价指标的筛选 篇3

【关键词】西藏;社会和谐;指标筛选;信息熵

由于社会的和谐涉及到多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情况又由多个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也可能彼此不相关,因此,要构建一套反映西藏社会和谐程度的指标体系,就需要对反映西藏社会和谐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一套简洁高效的指标体系。现有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专家经验主观确定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类方法的弊端是指标的选择受人为影响较大,易于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二是客观筛选方法, 如兰国良[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欧阳建国[2]等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此类方法易受选择样本数据的影响,并且完全依靠数据确定指标,容易忽略指标的实际含义。

由此,本文提出首先定性的初选指标,然后将信息熵约简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相组合,实现对指标的定量筛选,再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及西藏社会的特点对用定量方法得到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性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建立科学的西藏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检验,确认为较为理想的结果。

一、指标筛选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一)筛选思路

1.通过信息熵约简法删除对准则层区别能力小的指标 ,保证指标对社会评价具有高度影响。

2.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各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 ,避免指标之间信息重复。

(二)指标筛选前的数据规范化

1.正(负)向指标规范化。

各准则层的评估值相差越大,指标对于准则层的比较作用就越大,即指标的区分能力就越强,所以将各准则层下区分能力小的指标进行删除。 此方法是为了删除所在准则层中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小的指标,以实现对指标体系的约简。

(四)相关性分析

指标的相关性是刻画指标与指标间信息重复程度大小。如果两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系数越大,这个指标越容易被其他指标所替代。相关性分析就是剔除相关系数较大的指标,也即可以被其他指标所替代的指标。

首先,计算各个评价指标之间(xij)的相关系数rij(其计算采用指标的标准化值)。

其次,考察指标与同层内余下所有指标的相关系数,并规定一个临界值 M(0M,则可以删除这一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临界值 0.9,这样可以达到用较少的指标反映指标集 90%以上的信息,从而简化指标体系

将熵值约简法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差别及特色在于:首先利用熵值约简法删除对准则层区别能力小,也即对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的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将同一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剔除,保证指标信息的不重复。两者结合保证筛选出的指标不重复且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二、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

根据某些分析方法用数据方差表示指标信息含量的方法,本文提出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认为如果用30%以下的指标反映了90%以上的海选指标信息,则认为指标体系构建成功。

设S为原始指标数据的协方差矩阵;tr(S)为协方差矩阵的迹,表示协方差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各指标方差之和;k为筛选后的指标个数;n为海选指标的个数。 则筛选后的指标对海选指标的信息贡献率g为[5]:

三、实证分析

(一)西藏社会评价指标的海选和定性初选

依据文献[6~9],并结合西藏的特点及对西藏的深入调查,海选了涉及西藏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共计78个指标。 然后,根据同类指标信息最优原则选择同类指标中信息量大的指标,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删除数据无法获得的指标,以保证初次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可以量化,定性初选后的指标共61个。

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西藏统计年鉴2015(2015)》及相应的问卷调查。

(二)指标的筛选

首先利用公式(1)、(2)对初选后的数据分别进行规范化处理,再利用R软件对初步筛选保留的指标进行信息熵的约简分析。从初步筛选的61个指标中集中删除了16个指标。然后,再计算经过信息熵约简筛选后剩余各准则层内指标的相关系数,给定临界值0.9,删除相关系数大于该临界值的9个指标。这样,经过定量组合筛选指标后,指标体系由初选后的61个指标缩减到36个指标。 定量筛选的结果如表1。

(三)定性分析对指标体系的完善

由于定量方法主要依据数据的变动大小来删除指标,会导致将重要指标由于数据变化不明显而被删除,无法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因此,在定量筛选指标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权威机构典型文献的高频率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补充定量方法剔除的个别指标,实现对指标体系的完善。通过理性分析保留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中的第一子准则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的第二子准则层的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的第四子准则层的刑事案件立案率,人与人的和谐准则层的第一子准则层的恩格尔系数,人与自然和谐的第二子准则层的人均耕地保有量等指标。为此,通过以上方法从78个海选指标中筛选了包含36个指标的西藏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判定

四、结论

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单纯依靠主观方法或客观的统计学方法都是欠科学的。本文采用定量筛选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准则层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根据用方差表示信息含量的思路,将筛选后的指标反映的海选指标信息含量作为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解决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判定缺乏定量标准的问题。 实证分析表明, 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46.15%的指标反映93.52%的原始信息,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符合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信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进行评价,将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兰国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

[2] 欧阳建国,欧晓万.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决策研究,2005,(6).

[3] 李美娟,陈国宏,陈衍泰.综合评价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04,(6).

[4] 朱梅红,李爱华.基于熵权的中国西部各省份科技实力综合评价[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6,(12).

[5]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5):23-29.

[7] 梅松,齐心.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06(1):62-66.

[8] 杜永彬. 关于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藏学,2007(2):6-17.

[9] 张庆红,夏 咏. 新疆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1(6):34-39.

作者简介:

汪朋(1983-),男,湖北武汉人,在读博士,讲师,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决策、统计计算、计量经济学和民族经济统计。

基金项目:

矿区含水层破坏程度评价 篇4

随着煤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累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在长期的煤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当今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己经成为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口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2]。近年来煤矿开采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研究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的破坏意义重大[3]。煤炭开采对浅表含水层的破坏主要形式有:以防治矿井水害为目的进行的人为疏干排水;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上部含水层的自然疏干;由于采动形成的地表沉陷和裂缝,对地下水原始径流的破坏[4]。

2 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广达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达公司)属平顶山市卫东区集体企业,位于平顶山市程平路以北,平顶山-郏县公路以西,魏寨村西北约1500m处,南距平顶山至许昌公路约1.5公里,距北环路北200m,西与洛宝路相连,东距大乌路200m,有碎石公路通往矿区,交通便利。矿井井田位于平煤十矿井田范围内,广达公司四周及深部均为平煤十矿井田范围。该矿行政区划属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高皇乡管辖。原广达煤矿为立井单水平下山开拓,开采水平标高-36m,开采煤层为五2煤(丁5-6),主井、风井井筒落底五2煤层底板5m处,技改后主采四1(戊11)煤层。

3 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

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主要基于现阶段矿区井巷开拓数据、本次地下水现状调查、矿方提供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及基础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内容主要有含水层结构破坏、水位下降等方面。

3.1 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覆岩移动变形对含水层的影响主要受垮落带、导水裂隙带控制,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推荐的公式,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及防水煤岩柱高度以下式计算:

垮落带高度公式:

式中:Hm-垮落带高度(m);M-煤层的开采厚度(m)

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式中:HLi-导水裂隙带高度(m)

广达公司五2、四2煤回采已经基本结束,现主采四1煤。五2煤平均厚度2.19m,计算其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9.68m和36.43m;四2煤平均厚度4.78m,计算其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3.73m和44.39m;四1煤平均厚度1.40m,计算其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7.67m和29.57m。

3.2 含水层结构破坏分析

由地层和煤层资料可知,五2煤位于二叠系上统下石盒子组上部,直接顶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因此五2煤开采会造成顶板含水层结构破坏;四2煤位于二叠系上统下石盒子组中部,距离顶板最近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平均17m,因此四2煤开采不会造成顶板含水层结构破坏;四1煤位于二叠系上统下石盒子组中部,直接顶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因此四1煤开采会造成顶板含水层结构破坏。

3.3 水位动态分析

广达公司批准开采五2、四1和四2煤层,现阶段主采四1煤层,通过本次调查,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见漏失,主要供水含水层(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不明显前述计算表明,五2、四2和四1煤层开采后,形成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36.43m、44.39m和29.57m,远大于煤层至最近含水层段的距离(0m、17m和0m)。由于五2、四2和四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加之广达公司和相邻的十矿、十二矿、一矿、二矿开采排水,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岩组目前已经干枯无水。

3.4 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综述

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造成五2和四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结构破坏,并在四1、四2煤和五2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中形成导水裂隙带,但由于广达公司及附近相邻的十矿、十二矿、一矿和二矿的开采排水活动,致使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呈疏干状态,范围波及整个广达公司矿区,面积为1.3478km2。因五2、四2和四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差,致使其不具有供水意义,不是当地主要供水层,生矿区村庄居民主要活饮用水取自矿区附近水井,由管道送入,供水距800m,矿山开采对区内居民生活用水影响不明显。广达公司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3/d,预测最大涌水量为240m3/d,均小于3000m3/d。矿区东部有一条季节性河流月台河,经调查确认开采活动并未造成地表水体流失。

综合认为,对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范》附录E,现状评估矿山开采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程度较严重。

摘要: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都日益紧急的情况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设计有利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开发。而矿山地质环境这块,含水层破坏程度的评价,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各种资料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对广达矿矿山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含水层破坏进行了现状评估。对广达矿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分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达矿,含水层,现状评估

参考文献

[1]武强,刘伏昌,李铎.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UNEP)[M].Earth scan.UK,1999.

[3]张凯,王少龙,郭鑫,等.某煤矿开采中含水层的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1:64-67.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5

象山港海域N、P污染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根据4~9月份象山港海域表层海水N、P营养盐监测基础资料,分析探讨了象山港海域在赤潮多发期N、P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象山港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象山港海域水质N、P污染严重,表层海水DIN指标数倍于Ⅳ类海水最大允许值,明显呈现高N、低P的污染特征;由于受港湾季节性生态环境的演变和陆源径流的影响,象山港海域N、P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征,NO2-N含量也会因硝化细菌活动的加剧而增加;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整个象山港海域由于P的限制,总体上处于潜在性富营养化阶段.

作 者:张丽旭 任松 蒋晓山 ZHANG Li-xu REN song JIANG Xiao-shan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137 刊 名:海洋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3) 分类号:X82 X55 O655 关键词:象山港   N、P污染   空间分异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6

1 传统的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

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的手段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合数学模型对化工工艺设备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与过去的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情况进行对比与验证, 从而确定化工工艺设备危险性分析的可靠性, 更好的进行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传统的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坚持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将生产与安全相结合, 对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考虑。

首先, 在进行化工工艺设备安全设计的时候, 要对化工工艺设备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严格遵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 结合化工设备开发工艺来设置相关安全装置。其次, 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应该能够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化工原料危险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像是化工原料中是否含有易燃物质、易爆物质、有毒物质等。而且, 化工企业还应该提前做好灾后建设工作的设计, 确保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灾后重建, 尽可能的减少化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2 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的设计

事故发生都会经过三个阶段:引发、传播、终止。本质安全化是指化工工艺设备本身具有的安全性, 当工艺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 设备能够自主的进行故障维修, 尽可能的稳定工艺设备的状态, 为维修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 降低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本质安全化能够借助人类的生产过程、追求材料、系统安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协调, 确保工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将引发工艺设备的危险源很好的控制起来, 从根本上实现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的设计, 确保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

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的设计对于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通过目前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不能够的完全的消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但是, 依然可以通过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的设计尽可能的去减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

3 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程度评价模型分析

化学工业安全事故与一般的工业安全事故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带来的化学后果非常复杂, 像是爆炸、火灾、有毒都是由于化学因素的存在才会更加严重。所以, 要想降低化学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必须要从源头上消除化工企业的危险源。化工企业工业设备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和理论, 经过复杂的设计过程之后, 才能生产出功能比较全面的工艺设备, 存在的潜在威胁也比一般的工业设备要多。

影响化工企业工艺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有两点, 分别是化工工艺过程、工艺设备设计。我国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都会使用到不同种类的危险原料,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化工企业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化学原料, 避免选择易燃、易爆类的化学原料,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化工工艺过程是化工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工工艺设备设计的参考依据, 如果能够加强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管理, 对于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会有很大的帮助。化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放热反应、反应相互作用、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物料的量, 每一个危险元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往往一个危险元素发生变化, 也会激发另一个危险元素, 加重了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程度。

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是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减少危险性物质的量、减少安全装置的使用量、减少工作失误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全面的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潜在威胁进行限制, 最大限度的为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分析可知, 要想保证化工企业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必须要加强对化工工艺设备安全程度评价模型的研究、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需要在很多技术、系统的支持上进行, 涉及范围比较广、牵涉的因素比较多。但是, 通过本质安全原理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避免危险化学原料的使用, 从源头上消除潜在危险源。

摘要: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原料和化工工艺比较特殊, 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要加强化工工艺设备的安全设计。本质安全化设计是化工工艺设备安全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式, 是化工企业工艺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目前,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加了本质安全化设计的难度, 要想更好的避免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 还需要对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程度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付燕平.化工工艺设备本质安全程度评价模式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6.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7

关键词:老化,评价指标,老化速率,老化等级

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 节省工程投资与施工费用, 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 保护环境, 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沥青老化指标和老化程度进行试验分析, 为后期进行旧沥青再生及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沥青老化的涵义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作为骨料的粘结剂, 在贮运、加工、施工及使用过程中, 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 在风雨、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 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 如蒸发、脱氢、缩合、氧化等等。此时, 沥青中除含氧官能团增多外, 其它的化学组成也有所变化, 最后使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 不能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作用。沥青所表现出的这种胶体结构、理化性质或机械性能的不可逆变化称为老化。

这种老化作用的突出表现是沥青混合料中所含的沥青结合料黏度增大, 沥青面层呈脆硬状, 其可塑性和变形能力降低。这种沥青混合料尽管强度很高, 但由于过分脆硬, 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路面容易出现龟裂。曾有人从使用10年以上的已出现严重龟裂的旧沥青路面中取样, 重新加热拌和, 成型试件, 测得马歇尔稳定度高达16.51k N, 但流值却仅为13 (0.1mm) 。

2 沥青老化的过程

沥青的老化直接影响了路面的寿命和性能。从沥青的使用过程而言, 沥青的老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运输、储存、加热过程中的老化

沥青自从炼油厂炼制出来后, 一直装在保温的沥青罐内, 经历热态储存、热态运输、储油罐内预热、配油罐内调配等过程, 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不断挥发, 沥青变硬、变脆、黏结性降低。若与空气接触, 还会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 促使其针入度下降、延度减小、软化点升高。

(2) 沥青加热拌和及铺筑过程中的老化

集料和填料混合搅拌时被沥青膜所裹覆, 其薄膜厚度一般在5~15μm。沥青在拌和机内与热矿料混合, 其温度高达160~180℃, 沥青一方面突然经受高温, 一方面又接触热空气, 加速了沥青组分挥发和沥青氧化, 沥青在此阶段的老化是最严重的。表1是拌和前后沥青性质变化的实测值, 针入度下降幅度超过了35%。

(3) 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老化

在路面使用过程中, 由于环境因素及荷载因素, 特别是在水分、紫外线、氧气的长期作用下, 也会引起沥青的老化, 导致沥青老化的因素除了水分与紫外线作用外, 还与三个化学成分的因素有关。

(1) 由于挥发或骨料的吸收使低分子油分含量减少;

(2) 由于同大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使沥青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3) 分子间形成可导致触变效应的结构 (位阻硬化) 。

但是对于已经经过高热拌和的沥青混合料来说, 轻质油分的挥发损失不再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因素, 而与大气中氧的反应及分子结构的变化将是沥青路面使用期老化的主要原因。但老化的进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长期的过程, 在路面开放交通2~3年间稍快一些, 以后变慢。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因而使用期的老化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 它将引起沥青流变学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耐久性。

3 沥青老化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分析

3.1 沥青老化试验方法

在上述三个老化阶段中, 第一阶段由于与空气、阳光的接触面积小、时间短, 因此其老化程度很小, 一般不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所以评价老化的指标也主要分两个阶段:施工期间的短期老化和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老化。

模拟短期老化的室内试验在国际上多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或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 所用方法也不外为用老化前后常规指标的变化程度来描述抗老化能力。我国普通沥青的老化试验通常采用TFOT, 但对于改性沥青来说, 最好采用TFOT。对于老化试验来说如果采用TFOT, 某些改性沥青的试样离析会在表面发生“结皮”, 从而使老化条件降低, 防碍老化的进行。如果采用RTFOT, 使其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旋转和搅拌的状态, 将比较接近老化的实际情况, 故技术上对所有改性沥青都要求在人工老化条件后仍保留有较小的残留针入度和延度、弹性恢复等其它参数。

3.2 沥青老化评价指标分析

目前我国现行沥青技术标准主要采用老化前后的质量损失、软化点增值、残留针入度比和残留延度等指标来评价, 本文将结合各指标和老化时间之间的相关试验结果来分析指标和老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1) 质量损失

由于在老化过程中, 轻质油分的挥发将使沥青变轻, 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又使沥青增重。一个变轻, 一个增重, 从整体上来讲很难判断沥青的性能起了多大程度的变化, 所以选用质量的损失来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不理想。

(2) 沥青性能质变与原样沥青性能指标值的相对值

沥青在不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的性能指标是一个绝对值, 利用这个绝对值不能很明确地表征沥青的老化快慢。为了分析沥青的老化快慢, 可以分别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沥青性能质变与原样沥青性能指标值的相对值 (残留针入度比、残留黏度比、残留延度比和软化点增量) 来表示沥青的不同老化程度。

所谓残留针入度比、残留黏度比、残留延度比分别为不同老化时间下沥青的针入度值、黏度值、延度值与原样沥青的针入度值、黏度值、延度值的比值, 软化点增量为不同老化时间下沥青的软化点值与原样沥青的软化点值的差值。表2、图1和表3、图2分别为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老化指标随不同老化时间的变化结果。

从试验中发现, 在以上四个老化指标中, 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残留黏度比K与老化时间t之间有很好的指数关系, 残留黏度比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式 (1) 表示:

式中:K—残留黏度比;

t—老化时间 (h) ;

m, n—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3) 老化指数

利用沥青的黏度按式 (2) 来计算沥青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老化指数, 计算结果见表4和图3所示。

式中:C—老化指数;

η2—沥青老化后的黏度 (135℃, Pa.s) ;

η1—沥青老化前的黏度 (135℃, Pa.s) 。

在试验中发现, 沥青的老化指数与老化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 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回归, 可用式 (3) 表示沥青的老化指数C和老化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式中:C—沥青的老化指数;

t—老化时间 (h) ;

A, B—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老化指数随老化的变化很明显, 而且不同沥青在不同老化阶段的老化指数大小一致, 所以认为老化指数可以控制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只要测定短期老化后的老化指数就可以预示长期抗老化能力。

(4) 胶体不稳定指数

随沥青老化时间的增加, 沥青的饱和分基本不变, 芳香分减少, 沥青质和胶质增加, 沥青组分之间的比例出现了不协调。但由于本研究中所用沥青的沥青质含量相对偏少, 因此, 单独从组分变化的绝对量上看不出其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而从沥青的组分和沥青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可知, 软沥青质使沥青质溶解分散的能力称作胶溶能力, 胶溶能力越好, 沥青越稳定, 抗老化能力越强。Siddiqui研究认为, Gastel Index (Ic) 能很好地反映软沥青的胶溶能力, 其值越大, 沥青越趋于凝胶型, 沥青的胶体结构越不稳定。Ic也称胶体不稳定指数, Siddiqui将其定义为:

式中:Ic—胶体不稳定指数;

S—沥青中饱和分百分数;

At—沥青中沥青质百分数;

R—沥青中胶质百分数;

Ar—沥青中芳香分百分数。

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在第一次不同老化时间下的Ic结果和关系图如表5和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 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胶体不稳定指数Ic与老化时间t之间有很好的指数关系, 胶体不稳定指数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式 (5) 表示:

式中:Ic—胶体不稳定指数;

t—老化时间 (h) ;

m, n—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5) 沥青分散度与老化时间之间的关系

沥青的重均分子量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大, 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多, 而利用分散度可以说明沥青的老化程度。图5为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分散度d与老化时间t之间的关系。

从图5可以看出, 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分散度d与老化时间t之间有很好的指数关系, 分散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式 (6) 表示:

式中:d—分散度;

t—老化时间 (h) ;

m, n—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3.3 沥青老化规律分析

(1) 两种沥青的老化指数C值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两种沥青的老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在相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 总体上, SBS改性沥青的C值要小于普通沥青的C值, 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好。

(2) 两种沥青的残留黏度比K值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两种沥青的老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在相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 总体上, SBS改性沥青的K值要小于普通沥青的K值, 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好。

(3) 两种沥青的分散度d值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两种沥青的老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在相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 SBS改性沥青的d值要小于普通沥青的d值, 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好。

(4) 从以上的分析中发现, 无论是沥青的性能指标还是其组分、分子量分布都与老化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 这说明沥青的宏观性能指标与微观性能之间保持一致, 其老化规律相同。

(5) 沥青老化指标的变化不仅与老化时间有关, 还与作用的老化温度有关;对于同种沥青, 在相同老化时间但不同老化温度作用下, 其老化指标会随老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这表明老化温度对沥青老化性能指标的影响更为突出。

4 沥青老化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可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用一项指标来反映沥青的老化性能, 应采用综合的指标来定性地表征沥青的老化性能。下面本文将通过回归沥青的老化指标C、K、Ic、d与老化时间t之间的关系, 来分析确定沥青老化的速率及界定老化等级。

4.1 沥青老化速率的确定

本文选用M值来定量地反映沥青材料的老化速度。M是单位老化时间内黏度的变化率, 即不同老化时间段内的黏度差与老化时间差的比值, 即:

式中:η1, η0—相邻两个老化时间内沥青的黏度 (135℃, Pa.s) ;

t1, t0—相邻两个老化时间 (h) ;

M—老化速率 (Pa.s/h) 。

表6和表7为两个不同系列老化试验下的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老化速率。

由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老化速率M值随老化时间t的变化趋势 (图6) 可以得出:

(1) 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 无论是普通沥青还是SBS改性沥青, 其M值越来越大。但存在一个最大的M值, 这个Mmax对应一个老化时间, 把这个老化时间定义为临界老化时间H。当沥青老化时间大于临界老化时间后, 其M值均有所下降。当沥青的老化时间小于其临界老化时间, 其M值逐渐增大, 说明沥青的老化速率在变大, 老化程度在逐渐加深;而当沥青的老化时间大于其临界老化时间, 其M值逐渐减小, 说明沥青的老化速率在变缓, 沥青趋于破坏。因此, 可以利用沥青的临界老化时间来判断沥青的老化程度。

(2) 根据试验结果, 相对于普通沥青在系列一老化试验条件下其临界老化时间H为16h, 在系列二老化试验条件下其临界老化时间H为48h;相对于SBS改性沥青在系列一老化试验条件下其临界老化时间H为24h, 在系列二老化试验条件下其临界老化时间H为72h。从临界老化时间长短来看, SBS改性沥青无论在哪种老化试验条件下, 其临界老化时间均比普通沥青的临界老化时间长, 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要明显优越。

(3) 沥青的老化速率与老化温度有关。对于同种沥青, 在相同老化时间但不同温度下, 其M值不同。老化温度越高, 其M值越大。当老化温度高时, 相应的其临界老化时间就短;反之, 则临界老化时间长。这说明老化温度对沥青的老化影响较大。

4.2 沥青老化等级的界定

沥青在老化过程中, 胶体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其胶体不稳定指数Ic随着老化时间t的增加而变大, 沥青越趋于凝胶型, 沥青的胶体结构越不稳定。随着老化时间t的增加, 沥青材料中的芳香分减少, 胶质和沥青质增加, 反应在宏观上就是沥青的黏度越来越大, 反应在微观上就是沥青中大分子量的比例在增加, 分散度越来越大。

沥青老化时间未达到临界老化时间H之前, 芳香分减少的速率以及胶质和沥青质增加的速率是越来越大, 其老化速率也是越来越大, 相应的其M值也是呈上升趋势的;而当沥青老化时间达到临界老化时间H以后, 沥青材料中的芳香分已经很少了, 这样芳香分减少的速率以及胶质和沥青质增加的速率也会相对H之前的速率下降, 这样老化沥青的黏度的变化幅度应该越来越小, M值就相应地呈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因此, 根据沥青的临界老化时间H可以将沥青的老化等级分为3个等级:沥青老化时间h小于其临界老化时间0.8H的老化沥青可定义为轻度老化沥青;沥青老化时间h为临界老化时间 (0.8~1.0) H的老化沥青可定义为中度老化沥青;沥青老化时间h大于其临界老化时间H的老化沥青可定义为重度老化沥青。

今后, 在旧沥青路面的再生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根据沥青临界老化时间H来判断沥青的老化程度, 从而针对沥青的不同老化程度提出相应的再生措施, 例如当沥青老化程度为轻度和中度, 可通过直接加入再生剂的方法进行再生;而如果沥青老化程度为重度, 则需要同时加入再生剂和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再生。

参考文献

[1]张永兴, 熊出华, 凌天清.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微观作用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 (12) .

[2]吕伟民, 严家及.沥青路面再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9.

[3]师晓鸽, 周靓.沥青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沥青, 2014 (01) .

[4]马濉溪.沥青老化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分析[J].山西建筑, 2007 (04) .

[5]王玲.沥青老化指标与沥青混合料性能关系的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 2006 (07) .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篇8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5.7℃, 气温年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665.7mm;全市年日照总时数在2491~2737h。

1.2 水资源概况[1]

济南市多年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mm;减为645mm;年径流深由197mm,递减为80mm。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 (黄河来水) ,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

2 基本原理[2]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把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它能够客观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避免人的主观性, 从数学角度来看, 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假设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系统中共有n个分区, 每个分区需要x1, x2, …, xp等p个评价指标来描述, 则可得n×p阶矩阵:

当p较大时,在p维空间中分析问题,麻烦较多。所以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并且使其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取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独立且代表性最好。

将原始的数据x1, x2,…,xp进行线性组合可以得到m个新变量Z1, Z2,…,Zm (m

式中系数lij由下列原则决定:

(1) Zi与Zj (i≠j, j=1, 2,…,m)相互无关;

(2) Z1是x1, x2,…,xp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不相关的x1, 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m是与Z1, Z2,…,Zm-1都不相关的x1, 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成分就是确定原变量xj在诸主成分Zi上的载荷lij。

2.2 计算步骤[3]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其计算步骤如下: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xij为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Xj、Sj分别为第j个指标原始数值的平均值、样本标准差。

(2)计算数据表 (yij) nxp的相关系数矩阵R。

其中rij (i, j=1, 2,…,n) 为原变量xi与xj之间的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3)求R的p个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对应的特

征向量e1, e2,…,ep。这里要求‖ei‖=1,即,其中eij表示向量ei的第j个分量。

(4)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Zk的贡献率为

(5)累计贡献率为

一般取U达到85%~95%时的特征值λ1,λ2,…,λm所对应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Z1, Z2,…,Zm (m≤p) 。

(6)计算主成分载荷。公式为

1kj=姨λkeij (k=1, 2,…,m;j=1, 2,…,p) ……(6)

(7)主成分计算。公式为

(8)求各主成分的权重。公式为

(9)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公式为

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就可以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值越小,说明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3.1 评价体系的建成立

在选取综合指标时,要求所选取的指标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客观地反映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在充分考虑不同条件的基础上,选用以下八个指标: (1) x1为人均GDP,元/人; (2) x2为工业总产值,亿元; (3) x3为年降水量,mm; (4) x4为人均供水量,m3/人; (5) x5为农业人口;万人; (6) x6为人均耕地面积,hm2/人; (7) x7为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 (8) x8为灌溉率,即灌溉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各个指标的原始数值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2004~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3.1 水资源的主成分分析[3]

根据公式(3)对表1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表2)及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表3)。由表3可知,当m=2时,E=87.480%>85%,因此只取前两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即可。根据特征值λ1=5.016,λ2=1.983分别求出其特征向量e1、e2,根据公式(6)再分别计算出各变量x1, x2,…,x8在第一、第二主成分上的载荷(表4)。

由表4可以看出,z1与年降水量、人均供水量、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有较大的正相关,与人均GDP、工业总产值有较大的负相关,而与人均生活用水量和灌溉率相关性不大,因此,z1代表了济南市水资源供水量以及耕地状况;z2与灌溉率、年降水量有较大的正相关,与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农业人口正相关性较小,与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供水量有较大的负相关,因此,z2代表了济南市水资源灌溉情况以及济南市经济和人口状况,这两个主成分客观的代表了影响济南市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因素。

3.2 评价结果

通过上面对水资源的分析,然后利用公式(9),可得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Z*=-48727.35。根据相关研究山东省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Z*=-71242.10[4],知山东省目前尚处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而济南市的评价结果远大于山东省,易知济南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较小,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区域调水,并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选取了八个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客观地反映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的指标, 对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 该评价结果客观的反映了济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水资源,主成分分析,济南市

参考文献

[1]王敏等济南市生态需水量的计算[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 12 (3) :140-142.

[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尹力军, 张新锋郝瑞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耕地资源驱动力研究[J].2009, 37 (22) :10597-10598.

[4]邵金花, 刘贤赵.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人民黄河, 2007, 29 (3) :39-41.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9

现代物流是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 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 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朝着先进水平靠近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 “现代物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内涵。

二、建立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 要从物流运作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功能系列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物流服务个性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物流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2、代表性原则:

影响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的因素很多, 代表性原则要求选择最关键性因素。

3、可操作性原则:

主要是指标项目的易懂性和有关数据的可行性。

4、客观性原则:

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定义要客观、准确, 界限要清晰。

5、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是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 最后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得出综合评价分。

三、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现代物流进行分析, 可以归纳出如下七个方面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正是评价物流现代化程度的最好角度。

1、物流运作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指, 从整体上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 以求取得整体上的最优。在考虑物流最优化的时候, 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现代物流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的整合, 即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 一体化运作, 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概念的出现。

物流一体化程度可用下面一些指标来表示:参与客户供应链管理比例 (由本企业参与其供应链管理的客户数/所有客户数X100%) 、与客户信息系统对接比例 (与本企业实现了信息系统对接的客户数/所有客户数X100%) 、对单一功能物流供应商的综合调度比例 (综合调度了多个物流供应商的物流业务数/所有物流业务数X100%) 、运输实载率 (合装整车运输车次数/所有运输车次数X100%) 、一体化托盘运输率 (一体化托盘运输车次数/所有运输车次数X100%) 、多式联运率 (使用多式联运的物流业务数/所有物流业务数X100%)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比例 (由供应商管理的库存量/所有库存量X100%) 、流通加工集中率 (集中的流通加工次数/所有流通加工次数X100%) 。

2、物流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 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 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物流系统的信息化, 物流系统在实现一体化和协调运作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可用下面一些指标来表示:硬件配备水平 (用作业管理岗位拥有计算机数/作业管理岗位数X100%、生产人员平均拥有数据采集器台数等表示) ;软件先进程度 (用订单处理正确率:某段时间内无差错订单处理数/订单总数X100%、信息传递准确率:某段时间内向客户传递信息的准确次数/信息传递总次数X100%、运输信息及时跟踪率:跟踪了运输信息的次数/总的订单次数X100%等表示) ;员工信息水平 (用大专学历以上的员工/员工总数X100%、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的员工/员工总数X100%等表示) ;信息化投资 (用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X100%、信息化科研与开发投入/业务总收入X100%等表示) ;信息技术使用率: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资产总值/信息技术总值X100%。

3、物流功能系列化

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 现代物流还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比如货物追踪、自动订货、渠道设计、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单品管理、用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规划与选择等。可用增值服务数/整个物流服务数X100%来表示。

4、物流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 广泛使用先进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保证。

物流手段现代化程度可用下面一些指标来表示:自动化技术投资比例:包括用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导引搬运车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拣货系统、机器人作业系统、有轨自动搬运车、自动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喷水灭火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上的投资/固定资产总投资X100%;信息化技术投资比例:包括用在POS、BC、EDI、GPS、RFID、GIS等上的投资/固定资产总投资X100%;可靠度:用单位时间故障率 (故障次数/天X100%) 表示;系统作业效率:用系统作业任务准时完成率 (∑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工作量/∑计划单位时间内的任务量X100%) 表示;设备衔接率:由工序人工干预程度 (人工干预的节点数/所有物流节点数X100%) 表示;国际水平的物流设备数量比例等。

5、物流组织网络化

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 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 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 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 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狭义物流网络指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设计的物流运输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物流客户网络。物流运输网络:由一个物流企业的物流结点、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等组成的运输网络 (用物流线路长度和结点数目指标来表示) 。物流信息网络:指一个物流企业建立的有关用户需求信息、市场动态、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情况等信息共享的网络, 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物流结点间的信息网络 (用网络覆盖率指标来表示) 。物流客户网络:由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对象组成的一个虚拟网络 (用客户数指标来表示) 。

6、物流作业标准化

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 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 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 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 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 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作业标准化程度可用下面一些指标来表示:物流名词、术语的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的名词、术语/所有名词、术语X100%) 、物流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的信息传递格式/所有信息传递格式X100%) 、物流产品包装、装卸和承运器具的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的器具/所有器具X100%) 、自动识别与分拣跟踪技术的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的技术流程/所有技术流程X100%) 。

7、物流服务个性化

物流个性化是指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服务。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一切都是以客户为中心, 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 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 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包括个性化的价格, 个性化的物流渠道和方式, 个性化的时限要求以及信息服务等, 制定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它完全是一种柔性的主动服务。其程度可用个性化服务数/整个物流服务数X100%来表示。

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 可运用多种方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如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聚类方法和最小二乘法等等。在实际的操作中, 各物流企业只需根据上述指标, 统计自己这些方面的数据, 然后选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就可以算出本企业的现代化程度, 并进行横向比较,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耿庆峰.基于及模糊评价组合的供应链伙伴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 2005 (10)

[2]、郝发义、常富全:RFID和条形码究竟哪个更合适?[J].印刷杂志, 2007.33、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物流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6 (3)

[4]、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动态 (北京) , 2003 (11)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 篇10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 地处东经117°31′~119°19′, 北纬38°55′~40°28′, 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 西与天津市毗邻, 南临渤海, 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 东西广约130km, 南北袤约150km, 总面积为13 472km2, 其中市区面积684km2, 海岸线长196.5km。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冷少雪, 四季分明的特征。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作为河北省的重要沿海城市, 在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与此同时,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对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压力-状态-响应 (PSR) 模型

“压力一状态一响应” (PSR) 模型概念模型最初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J.Rapport和Tony Friend于1979年提出, 后由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和UNE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于20世纪末期共同提议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价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由于该模型框架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 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从而环境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应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 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 在生态系统健康中被广泛承认和使用[1], 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 压力指标表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资源利用、物质消费以及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扰动;状态指标表征特定时间阶段的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 包括生态系统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响应指标表征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所做出的响应, 比如社会和个人减轻、阻止、恢复和预防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2,3]。

2.2 指标体系构建

单一的观测或指标无法准确概括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构建不同类型的观测和评价指标, 准确地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采用PSR模型, 以唐山市2004-2012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 建立唐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PSR框架中, 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 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选择指标类、指标子类, 再从以上各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从而对唐山市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具体的描述。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4,5]:① 标层, 以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作为总目标层;②项目层, 包括压力、状态、响应;③要素层, 由构成压力、状态、响应项目层的要素组成;④指标层, 是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

生态环境健康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类指标的选取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目标性、可行性的原则, 根据上述依据建立唐山市生态环境健康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共有22个指标, 具体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管理指标4项, 污染排放、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指标10项, 生态系统与生态建设指标8项, 所有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见表1。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生态系统评价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方面的特点, 我们采用主观结合客观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匹兹堡大学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 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 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该方法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 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 迅速地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 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 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6,7,8,9]。

基于PSR模型建立的生态环境健康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层次分析法, 选取唐山市2004-201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经过数据预处理、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计算矩阵的层次单排序和权重确定, 最终给出了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综合评价指数, 并进行分析、预测。

(1)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综合评价前, 需要通过数学变换消除原有数据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即通过对所获得的初始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对于成本型指标, 指标值越小越好, 按公式 (1) 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效益型指标, 指标值越大越好, 按公式 (2) 进行标准化处理。

注:表1中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唐山统计年鉴》、《唐山市环境质量公报》、《唐山市水资源公报》、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数据、唐山市环境保护局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及其相关文献。

式中:Xi表示某一指标实测值;Xmax表示某一指标统计范围中的最大值;Xmin表示某一指标统计范围中的最小值;Xi′是标准化后的值。

(2) 构造判断矩阵 (正互反矩阵)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是整个工作的数据基础和依据, 采用“1~9”比较标度法进行比较, 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1~9标度的含义:“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具有相同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那么因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针对某一个标准, 计算各备选指标的权重;针对各指标对上一层元素的重要性, 两两指标进行比较得出aij的值, 构建出正互反矩阵A。求出特征向量W作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最大特征值λmax。本文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每个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3)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

②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 2, …, 9,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如表2所示。

③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当CR<0.10时, 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4) 权重确定。经过上述计算步骤, 当各指标满足一致性要求通过一致检验时, 各指标权重分配见表1。

2.4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计算

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综合评价指数是将压力因子P、状态因子S和响应因子R综合在一起, 以表征区域环境系统抗压能力、生态环境健康程度改善状况以及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的一个综合指数, 见式 (4) 。

式中:E是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综合评价指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Xi′表示相对应的第i种指标的归一化值;Wi表示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经计算, 唐山市2004-2012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评价指数及PSR分项指数见表3。

2.5 综合评价标准

对于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的划定, 大多使用相对评价方法, 即将若干个待评事物的评价数量结果进行相互比较, 最后对各待评事物的综合评价结果排出优劣次序。综观现有的研究, 一般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分为5个等级: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 以此反映从优到劣的变化[9,10] (见表4) 。

3 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价结果及预测

3.1 2004-2012年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价分析

从PSR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 (见图2) , 2004-2012年唐山市压力因子P出现较大波动, 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资源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人口持续增长带来的人均水资源量的减少;环境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人口密度大, 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社会经济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耕地面积的减少, 并且这也间接增加了资源方面的压力;状态因子S也有所波动, 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说明生态健康状态在逐步好转, 投入已见成效;响应因子R稳步提升, 表明唐山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波动式增长, 表明虽然评价年内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但是在采取及时的手段后, 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证明唐山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是切实、有效的。

从2004-2012年的评价结果来看, 2004-2009年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在2010年以后才出现相对较好的健康状态。但从PSR分项指数和综合指数来看, 唐山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 综合指数处于健康状态的边缘, 而且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如不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难免会使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继续恶化。

唐山市作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 城镇化率相应较高,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人口密度大, 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等因素导致唐山市生态系统压力大。唐山市对自然资源消耗较多, 相应的系统生态弹性度值相对较低, 生态恢复力弱, 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低。因此, 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与唐山市现状较为吻合;同时由于唐山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的几年, 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关停了众多排污企业, 并于2009 年出台一系列的保护规划和限制排污意见。随着各种保护规划的付诸实施, 唐山市的生态健康程度正在不断好转。

3.2 2013-2020年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预测分析

以2004-2012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指数作为原始数据, 构建了GM (1, 1) 灰色预测模型, 对唐山市2013-2020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的发展系数a分别为0.084 2、0.009 2、0.034 2、0.039 9, 适用于中长期预测[11]。求解结果见表5及图3。

在预测年内压力因子P趋势升高明显, 主要原因依然是人均水资源量的减少、污染物总排放量的增加、人均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响应因子R的上升趋势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仍取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投入;状态因子S走势的升高, 表明在预测水平的投入下, 环境质量会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指数在预测年内逐年上升, 表明唐山市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投入后, 生态系统抵抗各方面压力的能力不断增强, 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

但在保持预测水平的投入的情况下, 由图3可以看出, 状态因子S的上升趋势比较平缓, 说明在预测水平上还需要采取加大环保投资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 增强环保意识, 才能更为有效地缓解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4 结语

本文采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 (PSR) 建立了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并对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作出评价, 给出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评价指数, 结果表明2004-2009年唐山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2010年以后转为健康但仍在亚健康状态的边缘波动;对唐山市2013-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唐山市2013-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会逐渐好转, 但仍需要采取加大环保投资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 增强环保意识, 才能形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局面, 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另外, 由于采用PSR模型构建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又由于某些资料的不易获得性, 可能影响到指标的选择而导致分析结果过于乐观;灰色系统模型基于静态发展的外推预测, 尚未考虑各具体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 今后有必要对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模型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阐述了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模型的概念及内容, 运用PSR模型分析了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制约因子, 建立了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2004-2012年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及PSR分项指数并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唐山市生态健康程度正由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对唐山市2013-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做出预测, 结果显示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词: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价,PSR模型,层次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蔡燕, 王会肖.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 (2) :184-187.

[2]陈美球, 刘桃菊, 许莉.基于PSR框架模型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9) :83-88.

[3]傅伯杰, 刘世梁, 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 2001, 21 (11) :1 885-1 892.

[4]袁中兴, 刘红.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 (4) :628-629.

[5]左伟, 王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2) :67-71.

[6]赵焕臣, 许树柏, 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7]庞振凌, 常红军, 李玉英, 等.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J].生态学报, 2008, 28 (4) :1 810-1 819.

[8]郭鑫, 赵林, 刘年磊, 等.基于PSR-AHP的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J].环境科学, 2011, 24 (12) :53-58.

[9]方庆, 董增川, 刘晨, 等.基于PSR模型的唐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2) :26-29.

[10]罗跃初, 周忠轩, 孙轶, 等.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 2003, 13 (4) :53-55.

上一篇:现代应用型大学下一篇:识字教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