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体系

2024-09-02

财务风险体系(精选12篇)

财务风险体系 篇1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必然需要承担的一项企业风险。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 金融危机逐步席卷全球, 不少大型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部分企业纷纷倒闭, 一大原因是企业没有很好地设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或者该体系本身不起作用。时至今日, 我国经济逐步进入缓冲期, 信贷的紧缩让企业不得不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征

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释。宏观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事项中, 因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的各项难以预计和难以防范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的偏差, 它短期内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损失, 长期中形成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制约因子。微观上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举债等事项对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它的形式不仅限于借债, 还可以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借债风险、现金管理风险等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财务管理遵循有效性、客观性等原则, 这就使得企业在评价自身财务风险的时候会尽可能广泛地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都加入到财务风险中。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范围是广泛的, 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 企业财务风险全面且广泛。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只要存在资金活动, 都会与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联系, 工资、存货、投资、筹资等。而有财务事项, 必然有发生资金风险的可能性, 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往往视各项财务工作都具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由此而变得广泛且全面。

(2)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性、主观性的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会计工作必须具有客观性, 当然,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非企业内部财务引起的风险不能列其为财务风险。但与此同时, 企业的管理者、财务工作者都是具有一定主观评判能力的个体, 在面对不确定的时候, 为了尽忠职守, 保证企业利益必然小心谨慎。

(3) 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既然是风险, 当然具有不确定性, 而企业财务风险是建立在财务管理体系上的不确定性, 主要指的各项财务活动涉及到资金方面的不确定性, 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性, 不仅仅会使得财务工作发生困难, 也会导致企业整体发生损失。

2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目前, 一般性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方式是企业财务部门通过财务资料、计算公式、资金状况对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那么, 就相当于自我深思、自我审查、自我反省的预警方式。当然, 这并不是企业财务人员信手拈来、随意构建的风险预警体系, 而是通过大量的企业财务数据指标及计算方法测算得出的。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大体上可以分成4类: (1) 财务状况指标, 比如流动资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资产比率、主营业务利润、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等直接涉及到财务资金状况的指标。 (2) 企业经营性指标, 衡量的是企业运行和经营的状况, 从收入层面来分析财务风险程度, 比如坏账率、资产周转率、投入产出比、不良资产、主营业务净收入比等等。 (3) 财务结构设置合理性指标, 它关系到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是否合理, 整体上是否出现偏差, 如流动资产率、资产负债率等。 (4) 管理层面指标, 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程度、管理层决策效率指标, 衡量企业的管理风险等, 它可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 须提早警惕。

几乎所有较为成熟企业都会拥有评价自身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 从企业自身出发作出适当的评价。只是由于企业规模大小不同, 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 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的不同, 或由于企业设立财务预警体系的必要性不一致, 各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

33E绩效评价体系的阐述与运用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即使企业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自身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但只是依据了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的分析来对风险进行控制, 这属于内部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想要做到更为全面、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需结合外部因素综合分析。

新型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致感性认识, 也需要外部专职机构、财务专家通过调查、阶段分析等方式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对已经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 运用数理方法、统计方法、建立结构模型, 量化分析预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并对整个财务风险做出综合性评价。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最为常用的就是3E评价体系, 这对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借鉴方向。

3 E绩效评价体系, 是绩效评价最为基本的方法, 一般用于评价政府部门的项目实施情况、对资金的利用情况, 也可以评价政府部门职能是否得到合理的发挥。目前绩效评价已经广泛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高校财务、银行、证券等领域, 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运用3E评价体系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利用3E原则分析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E绩效评价体系, 分为3个方向的大指标, 即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指标。三大指标的作用方向显然与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致, 可以说, 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价正是来源于企业式管理原则。顾名思义, 经济性指标是评价项目设置是否可以带来经济性利益, 效率性指标是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率程度, 有效性指标是评价项目结果是否有效。对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评价, 3E原则当然适用, 而且可以弥补企业财务设置中的不足, 发挥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在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这3个目标性指标下, 企业需要分别设置一系列与之对应的结构性指标, 也就是具体的指标评价树, 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状况、运行状况、项目实施状况、外部环境、财务优劣势等来具体设置评价指标。例如, 在经济性指标下, 就可以设置“本期项目实施情况———完成比率”、“主营业务收益———成本比”、“发生财务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数额”等结构性指标;在效率性指标下, 可以设置“资金回收率”、“成本回收时间”、“项目开发时间与进度”等结构性指标;在有效性指标下, 可以设置“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执行程度”、“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等结构性指标。在设置指标树的时候, 不需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 而是要将更为全面的信息加入到指标树中, 使其“枝繁叶茂”, 评价更为全面。三大原则性指标是整个绩效评价的主线和支撑, 而结构性指标的设置才是关键环节, 企业一方面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各项指标, 另一方面需要加入企业外部因素指标、行业指标, 这些需要利用专家或者专职机构的协助。

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后, 需要对各个结构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这也是需要财务专家、学者、机构等凭借经验设定的。特别是权重的设置, 直接影响到最终分数的多少, 这是要企业与被雇佣者双方共同协商确定。通过计算得出最后的分值, 再与标准分数进行比较, 或者与前几期评价分值进行比较, 最后定量地分析企业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一定需要运用3E评价体系, 它可以完全由企业本身财务人员进行构建, 而3E评价体系的加入, 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取长补短, 使其发挥更理想的风险预警作用, 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5 结语

政府在管理国家事物过程中, 对财务支出收入、项目投资收益的绩效评价是必须进行的, 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虽然企业比政府更具有逐利性, 它本身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未免会出现“妄自尊大”、看不清事实的情况, 即使是自身建立的风险预警体系也可能不起作用。把3E绩效评价体系加入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 来客观地评价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也是一种政企机制结合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杜明靖.影响企业员工绩效的激励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 2013 (5) :83-85.

[2]韩建明.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J].生产力研究, 2009 (21) :215-217.

[3]陶晓峰.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 2012 (2) :101-102.

财务风险体系 篇2

财务的五大系统=四大职能系统+财务组织系统

1、财务会计系统

核算、报表、准则、审计、内控、发票、档案、信息、系统等

2、管理会计系统

预算、成本、风险、分析、报告、流程、战略、决策

3、财务金融系统

资金与结算、现金流管理、资本运作、并购与重组、投资、融资

4、税务管理系统

申报、税法、稽查与应对、争议与解决、规划与设计、关系与管理

5、财务组织系统

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建设、培训学习、团队建设、职业生涯、绩效考核

财务规划制定的五大步骤

1、收集信息,定位现状

2、评估现在的状况和可用的资源

3、设定改善目标

4、制定计划

5、如何落实

制定财务规划方案的步骤

1、公司财务现状分析---SWOT分析

2、公司总体现状

3、公司财务现状

4、未来3年财务总体规划

5、总体规划时间表

6、分阶段的方案目标设定及实施时间表

7、重要事项的具体安排

税务规划及节税设计

1、抽逃资本可能带来的税务问题

2、资产入账价值低,未来的税务问题

3、关联企业往来问题

4、股东借款问题

5、公司设立的税务规划、注册地点的税务规划

6、供应商的选取与管理

7、供应链的重新塑造

8、供应链的延长与税务规划

9、供应链的缩短与税务规划

10、赠送或捐赠给出的产品的税务规划

11、随同销售款一起收取的回扣款的税务规划

12、销售方式不同的税务规划

13、经营范围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4、经营方式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5、经营商品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6、经营费用的选择与税收规划

17、无法税前列支费用的考虑

18、自用房屋的房产税的考虑

19、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与应用 20、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选择

21、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的选用

22、亏损免税收入等政策的选用

23、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离职补偿金优惠政策的选用

24、避税的选择与应用

25、利润转移避税,避税港公司飞设立与税收规划

26、税收临界点的运用

27、工资福利化的运用

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

1、收入确认按开票确认

1)账面跟实际收入不符

减少不同用途报表之间的差异 2)税务风险问题

处理:该确认收入就确认收入。

2、抽逃资本问题

税务风险

借款(1年内还款无息,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视同分红20%个税)

3、商业回扣的问题

性质转换代开发票,咨询费、市场调研费等5%营业税(税款低于25%可抵消所得税)帐外资金支付

4、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票流、物流、资金流不一致

5、支出无票(帐外资金支付)

6、不合规票据(发票索取规定)

7、存货账实不符

1)改变两套账的处理方式 2)降低毛利率消耗库存

3)增加业务量掩盖矛盾,逐渐消化

4)报废,进项税转出,增加税负(报废在税务局备案,可列支费用)5)胀库部分另行处理 6)非正常注销

8、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高层和销售提成费用不能列支 1)逐渐改变增加纳税意识 2)转化为劳务费(2万以下)3)金额很大的转嫁出去

税务稽查的三大方法与五大手段 三大方法

1、账务检查方法

顺查法和逆查法

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阅法和核对法

2、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

比较比率分析

因素相关性分析

3、调查方法

观察法

查询法

外调法

盘存法

税务稽查实际使用的五大手段

1、资金流检查

2、财务资料检查

3、实地核查

4、突击调帐

5、外调协查

两套账经营的稽查手段汇总 检查方法

1、调查分析法

1)根据企业经营产品特点、用途、销售对象、销售方式,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可能存在销售不开发票的现象和现金结算的情况。

2)分析企业账面反映的盈利能力是否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一致。

3)分析是否有必须发生,而账面没有反映的费用、支出记录。

2、税负分析法

1)计算企业的增值税实际税负,将本期税负与上期税负对比、与同行业平均税负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异常。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常之处。

3、投入产出分析法

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查找相关的产品料、工、费耗用定额指标。例如,原材料耗用数量,煤、电、水、汽耗用数量,包装物的耗用数量,都与产品产量有密切的关联性。

4、逻辑分析法

从货物流向的角度进行研究,根据被查对象的财务核算指标和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资料之间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某些数据的意外波动,从而发现超出异常资金流动和货物流动不匹配的现象,为检查帐外经营提供分析依据。

5、异常情况分析法

在认真检查企业各种账证之间的勾稽关系,仔细分析每一处疑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中各环节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合乎产品生产经营实际、不合乎常规的疑点和问题,从而快速找到检查的切入点。

6、突击检查

对可能存在的帐外经营,隐藏销售收入的企业,宜采取突击检查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的获取纳税人的涉税资料,收集有效的证据。

7、重点检查法

运用调查、核实、分析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检查:

1)将“库存商品”明细账与仓库保管员的实物帐进行比对。2)盘点现金。

3)核实与货物生产数量存在“一对一”关系的关键性配件购进、耗用的和结存情况。

4)调查纳税人在银行设立账户(包括以主要负责人名义开的个人银行卡)。将其资金到账情况与“银行存款”明细账相核对。

5)利用金税工程比对信息和海关比对信息。滞留未抵扣的增值税。

6)关注企业账面反映的从非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核查其真实性。

7)对须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才能外运的产品,可到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其实际销售数量。

8、外围查证法

在采用其他方法分析、排查出涉税疑点的基础上,通过外围取证固定证据,是检查帐外经营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1)对资金流向进行检查。

2)对货物流向的检查。物流的调查取证分为对销售货物、购进货物和支付费用等方面的查证。检查中注意收集掌握企业货物流转的线索与证据,通过对相关企业调查落实,鉴别被查企业账簿记录的真伪和购销业务的真实性。

管理报表系统方案设计

1、简化资产负债表

2、简化利润表

3、简化现金流量表

4、销售管理报表(战区销售日、周、月报表)

(人员销售日、周、月报表)

5、成本费用

6、往来管理报表

7、存货管理表

8、采购管理表

9、生产管理报表

10、资金管理报表

11、税务类管理报表

12、固定资产类管理报表

财务报告是企业与管理的仪表盘 报表体系:

对外报表

主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留存收益表 附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损益表附表:利润分配表、业务分部表、地区分部报表 对内报表

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明细表、上缴税费表、人工成本表、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报表、费用报销前十名表、部门费用报表、个人销售业绩表、主要存货余额表、主要往来款余额表、现金预测表等等

报告体系:

对外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

对内报告:分析财务指标、文字描述、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提示机会风险

科目设计原则

1、科目设计要考虑到管理的要求

2、科目设置要有明确的、规定并制度化

3、一、二级科目主要考虑对外,三级科目考虑对内

4、定期对会计科目进行梳理,完善,选择节点进行修正。核算流程设计原则

1、简单清晰

2、充分遵循内控

3、核算标准制度化、流程化

4、配置完善的核算用表单,作为制度、流程的附件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1、销售、收款流程

2、采购付款流程

3、生产流程

4、投融资流程

5、费用报销流程

6、借款流程

7、固定资产采购流程

8、考虑内控与效率,确定流程图

9、设计流程所需要的表单 财务分析的作用

1、为了支持业务目标的达成,各业务层面分析

2、为了进行经营决策

3、为了业绩考核

4、为了证明自己是财务人员 财务分析的实质意义

1、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2、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结论

3、分析结果要对财务问题找出业务层面的原因

4、分析结果要揭示分析出的问题对财务结果的影响,让管理层知道风险和机会

5、对分析出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没有解决方案的分析,是缺少价值的分析

6、不能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的财务分析,只是纸上谈兵

7、分析结果也是公司运营结果的评判,绩效考核的指标

财务分析的方法

1、结构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4、趋势分析法

5、综合分析法 财务分析的层次

1、报表层面分析

2、关键指标分析

3、企业价值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项目

1、偿债能力

2、盈利能力

3、营运能力

4、成长能力

5、公司价值管理能力

财务分析的分类

按分析依据分类:财务数据分析、非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数据分析以财务报表为基础

非财务数据分析以与运营密切相关非财务数据为基础 按时间分类:事后分析、事中分析、事前分析、前瞻分析

事后分析:发现、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改善建议

事中分析:对正在进行中的交易、业务、企业资源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分析建议

事前分析:财务分析贯穿企业商业交易的最前端,全盘策划商业结果的流向,协同纳税筹划

前瞻分析:从行业、产业高度分析公司业务趋势,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企业资源配置。

营运能力指标解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

3、总资产周转率

4、应付账款周转率

营运周期与营运资金周转期分析

1、营运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营运资金周转天数(现金缺口)=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收款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分析指标及主要经营业绩跟踪报告指标设计

一、分析指标选取的三个标准

1、精简

2、业务部门能够看得懂

3、执行中的操作性强

二、分析指标设计

1、精简---盈利及质量指标部分: 1)签单量、签单毛利率 2)销售收入、发货量 3)成本

4)毛利、毛利率 5)期间费用

6)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率 7)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8)净现金流

9)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精简---营运效率指标部分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账龄分析 2)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3)存货周转天数 4)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3、精简---项目投资指标 1)投资回收期 2)净现金流量 3)投资回报率

钱系统规划方案

具体内容:

1、规划设计资金安全系统

3、规划设计资金预测系统

4、规划设计信用管理系统

资金安全系统

技术原理:

1、不相容职责、岗位设定原则

2、收支两条线原则

3、印鉴分开保管原则

4、现金监盘原则

5、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会计编制原则

6、内部稽核原则

方案:

1、梳理目前现金管理现状并进行评估

2、汇总目前现金管理存在的不规则的问题

3、搭建现金管理的制度、流程、表单

1)资金支付审批一般管理制度

2)货币资金日常管理制度

3)会计人员岗位匹配管理制度

4)票据管理制度

5)收据管理制度

6)印鉴管理制度

7)稽核管理制度 资金预测方案 建立动态预测模型

设计动态,预测收支表 日报表 付款计划预测表 建立相应的制度

付款计划审批机制 销售财务跟踪 客户收款财务跟踪 资金预测 匹配相应的人员 建立静态预测模型

设计公司静态预测模型

将第二年的资金需求预测,纳入现金管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并进行汇报。信用管理系统的设计 技术原理:

应收账款

实质是对客户的投资

有资金成本

有管理成本

有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管理的步骤

1、建立信用管理系统

2、客户资料的审核、授信

3、建立应收账款记录

4、控制发票的质量

5、货到日的查询和满意度的核实

6、客户往来对账

7、提醒客户付款到期日

8、到期日的催收

9、报告到期未付情况

10、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现金管理高手应具备的能力

一、现金管理人员的职责

1、确保充足的流动性

2、管理每天的现金流动

3、优化现金资源的利用

4、获得成本较低的融资

5、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

6、现金流预测、分析与评价

7、银行关系管理

8、内部信息管理

9、外部金融信息搜集

二、做好现金流管理应具备的能力

1、走出办公室,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与动态

2、与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密切沟通,建立了解公司重要现金流信息的规范渠道

3、掌握丰富灵活的融资渠道

4、保持与银行良好的关系并取得足够的额度

5、完善现金流预测、报告和预警系统

6、建立健全营运资金管理的各项措施,尽量缩短营运资金周转期

7、掌握银行结算规律,提高资金结算效率

资金效率管理

资金效率:现金效率管理

营运资金效率管理

长期投资资金效率的管理 现金的效率管理:

现金余额管理:

行业不同 可以调整

资金余额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

激进型

5%------10%

温和型

10%-------20%

保守型

20%以上 营运资金效率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销售预测流程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物流与分销商存货管理流程

应付账款管理

选择战略供应商,从供应商获得采购账期和信用额度

尽量避免采购预付

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大项目采购合同使用背靠背条款

延期支付,必要时开银行承兑汇票付款 长期投资资金效率的管理:可行性投资分析 内控制度、流程设计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相互牵制原则

3、协调配合原则

4、岗位匹配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构建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一、 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内涵一般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债务融资,但无法及时进行债务清偿,在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净收益减少的状况下,偿债能力的降低会提高财务风险水平,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偿债能力密切相关。此外,狭义的财务风险中还包括企业经营政策失败。广义的财务风险涵盖内容较广,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企业在进行资金运作、利润分配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在经营后期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益与目标收益出现偏差的状况。从这种角度出发,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细化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结合如今的市场环境,利用广义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涵进行诠释会更加完整、科学,更能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帮助。

二、 当前市场条件中的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1、 财务风险成因复杂化。从企业出发,当前市场条件中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应对风险的态度及能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大多置身于完全市场竞争的环境之中,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等内部因素,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有限,财务风险极易爆发。外部因素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要实现完全复苏及后续发展还需要较长时间,伴随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大、金融衍生品交易复杂化、国际市场商品交易价格波动等趋势的出现,国内企业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因素正成倍增长。同时,国内经济环境中也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通胀、能源价格上涨、市场需求疲软等,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

2、 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不确定因素一直客观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在金融危机之后,虽然经济已经呈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首先,在经济波动的市场环境之下,国家势必做出政策调整,包括信贷、投资、产业等方面,这就会使得企业在融资及资金回笼方面出现困难,进而引发企业资金链风险。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的态势之下,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进入金融市场之后,企业很可能面临股票价格、汇率、利率等方面的风险。最后,企业面临的风险还可能出现在偿债能力上,主要包括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总之,现今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呈现出了极强的多样化形势,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极大难度。

3、 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大。财务风险潜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任何方面的工作失误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在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企业财务风险很可能出现扩大趋势,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难度。呈现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财务风险本身复杂,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很可能需要应对多种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层素质限制,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着实不足,无法胜任财务风险防控的工作,更加加剧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

三、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 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强化财务风险认识、提高财务管控人员素质、企业文化构建四个方面进行。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基本框架。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企业各项职能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管理层行使,且各环节互相影响和牵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出现。因此,在优化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首先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完善,从而避免管理缺陷诱发的财务风险。

第二,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重点强化管理层认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由管理层制定并推行,因此,要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必须强化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态度,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第三,要强化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工作的基本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财务风险防控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道德水平,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多种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财务风险防控。

第四,企业应该大力倡导并构建健康的风险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构建健康的风险文化,能使企业形成共同的财务风险理念,使企业全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主动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实践过程尽力贯彻落实财务风险控制行动。

2、 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风险作为客观存在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环境中,是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消除的客观因素。在后危机时代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由于业务种类的不同面临着区别较大的财务风险因素,例如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价格波动风险;以国外市场为主的企业可能面临汇率、应收账款回收等方面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企业自身性质,要善于识别风险并且能够分析风险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财务风险,并能够按照风险高低程度及重要性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从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

3、 开展科学的风险控制活动。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活动也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区分。开展科学的财物风险控制活动,就是要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全局,一般的,开展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可以从企业层面与具体业务层面两方面进行。

首先,企业层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可以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在企业的管理中,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更好地防控,企业管理层不仅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环境,还应该针对财务风险防控的具体流程有针对性的制定规范性制度,从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其次,具体层面上,企业可以设置相关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重要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控制、岗位授权审批控制、营运分析控制、考核评价控制等。

4、 强化信息与沟通。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信息与沟通,实现畅通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有力促进企业决策执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在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企业需要建立灵敏的信息沟通系统。一方面,企业可以强化全体员工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责任意识,为财务风险防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风险信息系统设置为独立系统,也可以将信息系统与日常管理系统融合起来,从而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为决策层提供风险信息,避免财务危机形成。

结语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危害,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从而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中交二航局)

参考文献:

[1]陈堃.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J].财政监督,2011,32:61-62.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完全回避的。作为企业风险货币化的一种表现,财务风险一般有三种形式: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目前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和管理主要有两个趋势:其一是风险管理,其二是安全管理。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系指通过运用数学、统计等方式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具体的数值来表达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分析收益类、流动性、安全性等指标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价。这类指标不仅能够对企业基本的财务情况有所反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目前中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滞后,缺乏行业针对性

与国外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相比,中国相应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缺乏。现阶段,中国不少企业还依旧使用单因素变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方便性,然而却无法对复杂的企业信息进行充分反馈,使得其应用面临着内在的缺陷。理论研究的这种滞后,造成缺乏足够的分析模型用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业往往采用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具体结合自己行业的特点去进行设计和开发。不同行业的财务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如果都运用一套指标体系,将无法科学地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二)过于重视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对定性问题的考察

由于定量数据往往容易从财务报表上获得,对其的分析应用也比较简单,从而造成了对定量数据的过多考量。然而有些财务风险无法从企业的财务数据上得到解释,却在企业外在的、非财务类数据中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定量考察无疑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暴露。虽然定性分析面临着主观判断的影响,对个人素质的依赖较大,但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中却十分必要。

(三)指标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目前国内的财务风险评价中,对有些指标的归类不尽合理,设计上也有失偏颇,从而造成财务信息时常发生失真的情况。首先,现有指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静态指标,不能够实现对财务情况的动态评价。这些资产的质量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会计处理方式,会造成财务信息传递的滞后。多数偿债指标忽视了资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变现速度,从而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判造成影响。其次,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也存在不足。现有的评价指标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关注不足,从而会高估低质量资产的价值,弱化相应指标的准确性。此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无法区分由于会计政策等的变化,往往会因此造成评价结果的改变。最后,对盈利能力的评价尚须改进。大多数有关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些指标忽视了现金流入流出的具体时间点,也无法对这些盈利的质量进行科学评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越来越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而目前的评价指标对这些则无法兼顾。

二、改进现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分行业建立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对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财务风险失败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评价框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分行业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体系。例如,在高新技术行业中,产品的成本因为一般只包括形式产品和产品,再加上往往把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之中,从而对产品的利润率造成了高估。如果此时还用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无法得到准确的计量结果。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必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被高速产生和传递,一些无法进行量化的因素也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经济联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外部信用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虽然量化分析能够对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最终的决策还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定性判断。只有有机的运用理性判断和经验判断,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改进指标体系,如实反映企业信息

首先,改进和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增加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和周转率,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有指标体系的不足。这些指标更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并能够更加及时地传递信息,实现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动态评价。其次,强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完善。这同样需要增加几类新的指标,例如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和利息现金保障倍数。这三种指标的运用,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其现金流量的状况,并降低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计量影响。最后,改进和完善盈利分析指标。除了传统的盈利指标之外,成本费用利用率、销售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无疑能够更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摘要:作为财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风险对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由于发生财务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在这之中,财务风险是很多企业产生危机的根源。试图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帮助企业提升其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

财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5

目录:

财务体系建设思路

运营模式及发票开具

财务部组织架构

财务制度和流程建设

财务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

信息化建设

1、财务体系的建设思路

1.1 当前目标

根据公司实际和行业特征搭建财务运行环境,保证开业后能正常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运行财务的功能。

1.2中长期目标

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财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提升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度,为管理决策提供精准的财务支持,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企业要想将所有工作细节都落到实处,就必须将管理工作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由11大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都需从六个维度进行设计,这六个维度包括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执行工具、实用表单和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财务管理人员应从这六个维度入手,熟练掌握井运用每个维度中的各项设计要素,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工具化、标准化和实务化,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运营模式及发票开具

2.1公司经营采用统一收银、联营扣点模式;

2.2收银方式:

2.2.1非现金收银:为每个商户配置统一的收银终端,客户通过刷卡、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支付;

2.2.2现金收银:每一楼层配备收银台,由商场统一收取现金。

2.3收银制度的制定及落实:

制定收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私自收银的行为分别从制度(如:对私收现象进行严厉的处罚)、管理(如:采用顾客举报、抽查顾客小票、对商户和员工加强培训和管理等)、技术(如:利用视频进行监控等)三方面去监管;

2.4公司经营范围所涉及的增值税税率:

2.4.1对应6%税率的业态-----特色产品、文创产品、休闲美食、和田玉文化博物厅(馆)、百位大师作品展厅、文化艺术展演中心、王洛宾主题歌舞演艺、丝路秘境俱乐部、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广场;

2.4.2对应13%税率的业态-----非遗作坊、中亚商品珠宝首饰展销、玉雕大师工作坊,博物馆和展厅中商品的销售;

2.5发票开具流程:公司根据商户实收营业额开具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商户按公司实际返款额给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对于应开具专票而未开具专票的,公司应扣除“代商户开具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的相等金额。

示例:公司实收10000元,扣点率20%,则应返商户款8000元,税率为6%。则公司代商户开具的发票金额为8000元,税额为8000/(1+6%)*6%=452.83元,商户应开具同税率、同税额、同经营范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6 毛利率与扣点率差异的测算模型和分析:

(请参见模型测算表)

在相同条件下,商户应提供相同金额、相同税率、相同经营范围的増值税专用发票,若不能提供或提供的不一致,导致公司无法抵扣为商户代开的税金,则扣除不能抵扣的税款。

3.财务部组织架构

3.1 初始期组织架构

注:初始期组织架构,以满足公司运营为主,能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

3.2 中长期(成长期、成熟期)

组织架构

注:中长期组织架构旨在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此时的财务管理不仅要满足公司运营,更注重财务的内部控制和决策支持。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4、财务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4.1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的要求和组织架构的设置,编制财务管理制度

包含: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税务管理、往来管理、合同管理、收银管理、对账管理等;

4.2结合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制定财务管理流程,明确权责,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包含:资金审批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对账管理流程、收银管理流程等。

制度是企业为完成其组织目标、维系其组织稳定,针对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性、反复适用性、权利义务井存的行为准则。

管理制度一般指企业为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作为财务管理各体系中的一个维度,主要作用是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制度的规定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注:制度必须以公文形式发布才能正式生效,而用来发布制度的公文、通知本身不算制度。

• 1.管理制度的条款构成•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障企业财务部门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财务部门的运作成本,而且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管理制度的条款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 2.管理制度的文书形式

• 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企业财务部制定,以书面形式表达,井以一定方式公示的针对某项事务的处理规范。管理制度文书包括如图所示的五个部分。

管理制度框架设计制度的内容结构常釆用“一般规定—具体制度——附则”的模式,一个规范、完整的制度所需具备的内容要点包括制度名称、总则/通则、正文/分则、附则与落款、附件这五大部分。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注意每一要点,以使所制定的制度内容完备、合规、合法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针对性强、内容较单一、业务操作性较强的制度,正文中可不用分章,可直接分条列出,而总则与附则中有关条目不可省略根据制度的内容结构。

5、财务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

财务岗位的设置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并实现一岗多能,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例如:出纳不得进行记账凭证的录入,但可以负责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6.1 财务主管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组织和协调公司的经济运行工作,负责完成财务管理、资金资产管理、税收筹划、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外部沟通协调、财务人员管理、自查自纠等工作,确保公司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2 资金会计

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负责与银行日常对接、资金的收付、资金台账的登记资金计划的编制等工作。

5.3 总账会计

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负责日常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核,编制财务报告。

5.4 财务会计

负责资产、税务、往来、费用报销、各种台账的登记、会计档案管理等核算基础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5.5 收费(银)员

负责水、电等费用的收取。

• 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要求人员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在该岗位上的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岗位职 责作为财务管理每个体系中的第一个维度来设计,通过对财务管理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岗位任务。

• 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设计岗位职责必须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包括建立系统模型、规范流程、信息来源、设计方法、模板设计、具体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岗位职责的信息来源:企业在设计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时,首先应了解各项岗位职责信息。岗位职责信息的来源如下图所示。

.岗位职责的设计方法:企业在设计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时,应掌握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方法。

方法一:岗位职责要围绕工作目标,从工作大类逐类设计,不能将一项很小的工作任务当成一项岗位职责来设计

方法二:每项职责先用几个关键字来概括该项工作的内容,然后再具体描述改如何做,以及所要达成的结果

方法三:每项职责一般包括行动、完成的标准以及完成的期限等;一般情况下采用动宾结构进行阐述

.岗位职责的编写

.填写原则

· 一般用1~3句话表述

· 说明该岗位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 简述该岗位的核心职责及重要的限制条件

.填写要领

·填写的模式如:为了……,在…..的指导下(影响下),(负责)……(工作);

·完成该岗位的关键职责详述后,再填写职责概述,会较容易

示例

.预算会计岗位

岗位概述

预算会计的岗位职责是负责制订本公司的预算计划,控制公司日常的预算执行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为优化公司资源配詈提供决策依据。

.工作职责诊断与优化

.主要是列举本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过程描述

.工作职责应按照工作内容的重要阳往行排序

岗位说明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要按照系统思考的原则进行设计。

编写优化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单独可以完成的,要以其为主,吸收其他管理业资深人员参加,也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而且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正常工作需协调。

针对“岗位”,而非针对”个人“;着重那些“应该”做的工作,而非“目前正在”做的;分析岗位的职责,而非岗位的明细。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才能逐步优化与提升。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过程复杂,工作量大,涉及人员多,要有足够的全方位准备。

6、信息化建设

结合公司战略规划的目标,在满足业务和财务的需求下,软件应具备数据共享与安全、数据立体化、集成化管理的优点,硬件能满足软件的运行要求,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资源、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的目标。

6.1 对信息化的需求

6.1.1数据的共享与安全(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6.1.2财务对业务的实时监控;

61.3多公司、多行业、多组织的会计;

6.1.4立体化,能满足各部门的分析需求的科目结构(市场分析、销售分析、经营分析、财务分析);

6.2 信息化模块的设置

6.2.1运营模块

包含销售管理、合同管理、客户和供应商管理、收银管理、往来管理、数据分析。

6.2.2财务模块

包含资产、总账、报表、合并。

6.3信息化建设支出(需询价)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方案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经营一直受“融资难”问题所困扰,其融资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现有融资体系也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平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增加,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二)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资金紧张。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是“两防”继续收紧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达14.5%。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贷条件更为严格,资本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近两年来资金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多数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短缺,而融资又异常困难。宄其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其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从银行角度来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

(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不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大量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现金闲置浪费。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更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盲目生产,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轻者影响资金运营能力,重者完全中断资金链,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直至停产。四是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平时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挽救。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内部控制制度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一些基本制度不健全;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中小企业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应当遵循针对性、操作性和强制性原则,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等工作;二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根据各岗位的权利和责任,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四要要求企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中小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二)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利用城市每年举办的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中小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三)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中小企业资金的管理把好财务控制关。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第三,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四)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

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投资方向。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看各项投资是否与企业的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规范项目的投资秩序。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搞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风险体系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企业逐渐与国际化接轨,这同时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比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平安、中国铁建等企业在外投资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这也提高了各企业家们对企业的投资财务风险的关注力度,成為了他们发展经营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动态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特征有以下表现:

1.财务风险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就目前的情况分析,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处理能力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国际资本的不断扩大,金融衍生的产品更加复杂化,全球经济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复苏和下一个周期的增长还是很难的,市场交易混乱,产品价格波动大,国内需求没有活力,出现通货膨胀等现象。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企业没有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意识以及不合理的员工结构,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对财务风险的潜在发展没有敏锐的嗅觉,采取不全面的片面的内部控制手段,不能对现代化的财务风险提供预防和解决的有效方法

2.财务风险在复杂的成因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和复杂化。在经融危机存在多发性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状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目前在缓慢的复苏。同时,全球化和一体化加剧了这一特征,国家在面对这些情况,不断对各政策进行调整,比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信贷政策等,这个举动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资金链带来断裂等财务风险。另外,在经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润风险、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股票价格浮动带来的风险和企业在短期内资金缺乏流动性的风险,以及由国内需求疲软导致贷款产生的信用风险、通货膨胀等等,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化、复合型,这些症状使企业不得不重视

3.由于财务风险的复杂、多变、多样等特征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大。当前的财务风险不只是传统的跟钱有关系的各种财务活动,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成一个整体和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将殃及整体,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相互作用,使整个系统的财务风险加剧且变得复杂,提高了企业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的难度系数,这种难度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存在企业的外部市场。在经济危机多发性的时代,企业的市场更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多变的、复杂的环境,每个角落都存在财务风险的潜在性。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各层员工对新形态下财务风险的事态和趋势没有正确认识、正确预算、正确预防的经验,所采取的片面的措施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至更混乱,特别是对新经济下衍生出的各种财务问题措手不及,比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期权等,所有这些风险交织在一起,无疑大大的扩大了企业对财务风险范围和掌控难度。

二、企业如何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优化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各层员工必须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认识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加大对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以及投资力度,这些人员对待此问题的态度很重要,要企业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共同一致的意识很关键。完善企业员工结构,招聘接受现代化教育、“时尚”嗅觉灵敏、有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

2.开展全面财务风险的预算和评估。针对当前财务风险的特征,企业要在充满竞争和潜在危机的状态下,要想是企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必须对企业进行的每一项策略和活动进行精确的、客观的、公平的财务风险预算和评估,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析原因,以至于企业可以静心科学有力的决策,并在出现问题时有补救的方案,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企业遭受损失

3.确保灵活及时的财务风险信息沟通状态。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方式、速度、途径等都与传统的存在很多不同,同时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也同样发生动态复杂的变化,基于这些状况,企业的员工、管理者之间在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上必须要保持信息的及时、灵活的沟通和传递,避免企业遭受大面积、大幅度的创伤和损失。特别对出口型企业更要及时的关注相关的国际法律条例、监管政策、相关汇率和供求等需要进行及时的关注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信息反馈。构建灵活及时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运行,健康发展

4.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监管力度。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时刻刻都是不容忽视、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和层次进行有力的监督。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疏通完善财务风险信息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反馈系统,对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建立明确的权责分明制度,对每个环节的审核、授权审批和报告等开展合理严格的监督。在很多西方资本市场上很多由投资失败的案例证明,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监督不能只存在流程形式,只有在科学的、合理的、有氛围、有制度的环境下进行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各项战略顺利运行,帮助企业立足长远。

参考文献:

[1]陈文岗,《经融危机视角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代商业》2009(4).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又可能存在财务风险、销售风险等诸多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的资金流转困难、资金短缺、难以筹集资金等。一个企业从创立到企业的运转都离不开资金,不论是实物资金还是虚拟货币。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个企业所有风险的集中体现,企业各种各样的风险最终都会反映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因此,企业的财务是否存在风险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企业价值的良好方式。要衡量企业的实际价值,就需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一个适用与自己企业的评价体系。

一、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较弱,评价模型较少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建设较晚,而由于经济状况、市场环节的不同,外国企业运用的风险评价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较多采用的是单变量模型来进行风险分析,但该方法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比较有限,其可推广范围也较窄。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已经远远不能只采用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也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二)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的分类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指标分类不正确就会导致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况,也许有些指标对大部分企业适用,但对某个企业并不适合。并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是指标设置没有大企业设置得那么健全完整,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常常出现与真实状况不符的情况。这对于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一大问题。例如K公司是一家小型的贸易公司,它在进行企业价值的估算时,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按照国外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指标并不完全适用,甚至在其财务报表中找不到对应的项目,这就反映出该公司评价指标的缺陷。

(三)缺乏行业针对性

我国企业现在大多采用的是一套一致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并没有针对某些行业来进行单独设置评价指标。众所周知,不同行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是不一样的,就如同运输行业的汽油费用消耗肯定会大于大多数行业,但如果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横向对比的话,就无法很好地评价这些指标的具体作用,因为明显不同行业的同一指标可能不具有可比性。如菖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同时分析了经营矿产品开发的M企业与经营农作物再加工的N企业,矿产品开发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勘察成本,而农产品加工的成本主要则是原材料的成本以及部分人工成本,这两个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

(一)加强理论建设,丰富评估模型

如上所述,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使用较晚,而且采用的模型比较局限,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完善自己的理论建设,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评估体系。并且,对于可采用的模型较少这一问题,我国企业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大多是通用的单变模型,笔者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以求模型的适用性更广。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开创其他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尤其应该注重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分析等方面的模型的建设,这些是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指标,我国企业应该注重更加丰富衡量这些指标的方式,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二)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指标的分类存在问题的情况,我国企业可以在指标分类方面多做研究。在上面的问题描述中,发现指标分类不正确会引起严重的错误,如评价结果的不可信等问题。因此,能将评价指标正确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国中小企业还广泛存在评价指标不健全的问题,不健全的指标体系是不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财务风险状况的,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自己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同时还应该从财务预算等环节就开始进行风险控制,财务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将企业的财务预算与财务风险结合起来,就能起到源头控制、事中监控的效果,这样也就能方便企业更好地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

(三)建设具有行业特征的评价体系

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行业差别方面仍然是空缺,对于这个方面的内容还有较大的空白需要我国企业自己去填充。不同行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等,还应该考虑一些非财务方面的因素,如行业的经营风险、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生产力水平等,综合诸多方面来进行整体的风险评价。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也是反映企业状况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为财务风险情况,因而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涵盖了这个内容。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状况来看,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完善指标体系,丰富模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尽可能精确的评价,并尽可能地建立定量模型,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可操作的应对方案,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保证企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重点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洪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

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浅析 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 成因复杂化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成因往往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类。在风险面前企业所表现出的应对能力和表现态度是内部因素的主要构成, 。作为市场的主体, 企业往往要完全置身于市场环境之中, 其对财务风险认识匮乏、风险控制措施单一、执行力缺失等问题就成了不可回避的内部因素。在面对市场风险时企业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抵御能力, 因而财务风险频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视为最大的外部因素, 金融危机后尽管出现了经济复苏的状况, 但完全恢复发展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难以避免的国际资本扩张、金融衍生品交易渗透、国际市场交易价格波动等不稳定环境和状况。正是这些状况导致国内经济环境变得越发不可预测, 各类不稳定因素将加剧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

2. 表现多样化

市场的不确定性成因很多, 经济全球化无疑成为重要的推手, 在这种影响下, 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当市场出现波动时, 国家势必出台新的政策加以调整, 这些政策往往涉及信贷、投资、产业等方面, 间接造成了企业融资和回笼资金中的困难, 重则导致资金链断裂。其次, 企业的财务风险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和金融市场的震动而发生, 企业往往要应对股票价格、汇率、利率等多方面风险。再次, 财务风险还可能直接表现在偿债能力上, 以信用和通货膨胀风险为代表。综上可见, 在新的市场坏境下, 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在表现上展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 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应对难度。

3. 控制困难化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往往潜藏于日常经营的各环节之中, 一个小小的工作失误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财务风险, 正是由于这种产生因素的互相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面临扩大之势, 防控难度在逐步提高。这种状况可以归纳为两大成因。第一, 财务风险本身的复杂性, 企业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往往要面对多方面挑战, 。第二,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局限性, 他们往往并不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无法胜任对于风险的防控工作, 从而增加防控难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作用

1. 内控制度对规范企业财务活动的促进作用

只有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 才能将企业中作用不同的岗位相分离, 实现财务活动的跟踪监督, 发挥出兑企业财务活动的规范促进作用, 推动企业在遵守准则的前提下进行财务活动, 将风险因素和控制难度降低, 推动实现对应的经营和管理目标, 保证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 内控制度能够帮助相关人员识别财务风险

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是良好的内控制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原因是其对企业财务活动环境具有十分关键的分析能力, 帮助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和相关活动时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而当内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时, 会严重影响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能力, 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三、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构建措施

1. 完善构建计划, 严把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在企业的经营中极为常见, 一般是指在融资渠道下获取资金后, 到期缺乏偿债能力进而陷入危机。债务筹资的方式是目前现代企业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 其加权资本成本低的优势使其得到了多数企业的青睐。不过负债率高进而出现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可回避的风险之一, 更有甚者因此而宣告破产。因此需要企业事先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规范日常管理, 实现对筹资风险的把控, 进而达到控制筹资风险的目标。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还应分析企业现有的债务状况, 建立债务筹资方式分析部门和人员, 明确具体筹资渠道。

2. 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把控投资风险

当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资产投资时, 投资风险便不可避免。对内投资出现往往不结合实际情况、不正视确定资产的需求量, 根据经验片面进行购买和投入, 导致投资不足影响发展或是投资过度占有更多高收益的投资比例和机会。对外投资中, 又会出现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的状况。缺乏对投资活动的严格管理从而造成了蒙受损失的状况。由此可见, 严格进行管理, 制定并遵守相应的投资政策和规范的程序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 建立投资项目的决策机构, 加强内控体制中对收益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做好后续的监督和管理, 设立专门的后续工作部门。

3. 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 控制流动性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 经济扩张, 增加市场占有率是时有发生的, 这种情况便极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它由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往往来自企业自身发展是不合理地增加固定资产, 在持有大量存货的情况下为实现销售额而片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这种赊销的方式往往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占用大量的资金, 严重影正常经营和收益。收账占用资金进而导致影响投资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终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利用。完善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内控体系, 从而保障企业掌握资金的流动性, 进而保证足够的偿债能力, 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完善对于的预算编制, 依据实际情况绘制资金流量表, 按照事先的预算计划分配资金使用, 建立有效监督等;行之有效的内控体制将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同时也能敦促相关人员规范行为。

4. 构建和完善收益分配内控制度, 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在面临收益分配时, 往往要根据具体的分配活动, 建立相应的分配制度, 从而实现对收益的合理分配。只有通过内控制度实现合理分配, 才能保证企业既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 又能确保一定的股利分配从而保证股价的稳定。相应的措施包括构建收益分配政策制定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预测确定分配政策, 建立收益分配的有关监督部门, 监管分配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结语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可避免, 其会对企业的经管活动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 相关经营者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防控, 在相关的经营管理中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内控体系,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宏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 2014 (03) .

[2]王靖.谈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04) .

[3]杨华.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价值工程, 2011 (11) .

[4]王留峰.浅议企业财务内控制度[J].现代商业, 2011 (21) .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篇9

在新形势下,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 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 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 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 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 综上所述, 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 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 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 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 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 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 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 总之, 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 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 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 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 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 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 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 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 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 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使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照应, 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 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 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 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 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 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 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 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 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 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 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 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 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 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 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 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 因此, 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 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 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 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 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 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 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 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 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 因此,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 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 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 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 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 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 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 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 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 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 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 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 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 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 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 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 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 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 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 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永丽.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篇10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甚至破产。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这既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更是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电力公司在近年来发展较迅速, 但绝大多数公司急于发展而忽视了经营风险, 没有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任何市场突变、产能扩张、技术更新、环保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 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因此, 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更加迫切, 及时发现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使经营者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财务风险扩大。

1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1.1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 明显的表现出如下特征:

1.1.1 客观性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 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说不应该期望事物的发展会完全处于受控状态。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研究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财务风险, 减少财务损失,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1.1.2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现象, 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然而具体到某一企业, 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的可控制性, 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 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 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1.1.3 相对性

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以随着一定条件发生转化, 或者加强或者削弱, 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是一个常数, 而是一个变数。财务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风险是可能出现的损失, 但在某些条件下, 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能避免损失的发生, 或者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从而取得较高的收益。

1.1.4 收益性

风险不同于危险, 危险是指某项活动很难成功, 很可能失败, 而风险同时还孕育着收益的可能。一般情况下,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收益越小。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1.1.5 复杂性

首先,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有经营者自身的原因, 有经营者以外的原因;有可预测的原因, 有不可预测的原因;有自然原因, 有社会原因;有直接原因, 有间接原因等。其次,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影响力和作用力是复杂的。再次,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 逐步认识的。这些原因加在一起, 就使得财务风险表现出复杂的一面。

1.2 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在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的电力公司中, 其在财务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 在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这部分电力公司在风险以及财务方面还没有严格按照我国推行的体制开展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统一核算、统一预算等方式。在该种情况下, 虽然企业对财务的集中控制进行了实现, 但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及手段方面还较为单一, 并没有对风险控制的专门机构进行成立;第二, 在总分模式下, 电力公司作为隶属单位仅仅对成本进行核算, 并不存在盈利方面的压力。在该种运行模式下, 下属公司则经常出现向总公司一味索取费用的情况, 甚至会通过多报预算方式的应用提升固定资产价位。而对于部门来说, 由于在内控制度上的不健全, 即使发现该种问题, 也很难对其进行处理与执行;第三, 在发电企业运行成本中, 折旧在其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而对于重要的收入来源-电价来说, 其却在国家的控制下不能够及时上涨, 并因此使很多公司出现资产负债率虚高以及收益水平较低的特点。而在电力公司实际工作开展中, 也并没有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电力公司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的必要性

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 需要做好以下原则的掌握:第一, 风险预防处理。对于该内容而言, 其是电力企业确定风险控制目标的重要要求。电力公司在运行中,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环境变化较快,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风险损失情况, 就需要电力公司能够以针对性策略以及措施的应用做好这部分风险的处理, 即通过风险处理、风险预防的积极结合更好的达成风险控制目标;第二, 顾全产业链。电力企业属于一种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 具有着投资规模大以及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根据此种特点, 就需要公司在自身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中能够对该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进行合理的兼顾,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三, 局部整体结合。输电以及配电是电力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业务, 对于这部分环节来说, 在实际操作中都具有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对此, 在对风险控制策略进行制定时, 就需要能够对不同环节对企业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避免过于注重局部风险的控制而对整个公司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害。

3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体架构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4 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实施过程

4.1 财务风险识别

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中, 其以发电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主导, 在结合电力公司财务目标以及战略的基础上, 对不同财务部门积极协调, 通过对公司内、外部风险信息的收集以及财务环境的分析, 对风险案例库以及风险识别清单进行建立。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则能够对公司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公司财务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及时的把握以及更新。对于风险识别因素来说, 其根据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期以及不定期这两种类别, 而在完成识别、获得结果之后, 则需要提交由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

4.2 财务风险量

对于掌握的风险, 为了对该风险在后续公司运行中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掌握, 则需要对相关影响信息进行积极的收集、汇总, 在对其发生可能性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实现公司的稳定运行。为了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分类, 则可以在上述数据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联系企业实际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很高、高、中等、低以及很低这五个级别, 并根据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4.3 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最主要的职能。它包括三项关键的财务控制措施:第一, 内控评价。通过每年对内控工作开展的评价, 对该阶段以来发生的问题以及事项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对隐藏风险进行揭示的同时对执行以及设计层面的问题做好掌握;第二, 风险巡查。该机制是公司对运行风险进行监控的一种手段, 通过循环盘查方式的应用, 则能够对下属单位以及整个管辖网络的控制效果以及风险情况进行掌握, 在自身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的基础上提升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第三, 现场稽查。日常稽查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财务档案等资料的审核, 是保证公司财务工作合法、合规开展的重要手段, 在保证会计信息具有高度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的同时提升核算工作质量。

4.4 财务漏洞补救

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中, 当发现财务存在漏洞情况时, 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处理:第一, 电力公司需要提前对财务漏洞的管理机构进行建立, 其职能是对公司存在的漏洞情况进行控制、并评估这部分漏洞造成的损失。对于该漏洞管理部门而言, 其需要同公司的其他部门保持独立, 直接由公司管理层领导, 以此在提升该部门反应速度的同时能够在公司发生漏洞情况时最快进行处理;第二, 要建立起具有公开、统一的风险公布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 则能够在风险问题出现时, 保证整个个公司口径的一致性, 避免因传闻的多样性扰乱群体思想、加剧危害影响;第三, 在发生漏洞情况之后, 公司需要及时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脉络进行调查, 并对该漏洞发生原因以及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4.5 预算差异监控

在该项工作中, 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内容的把握:第一, 资金流变化。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资金流是其生存的重要根本, 需要在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同时联系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更好地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市场利率、原材料价格以及电力收入等都同资金流具有联系;第二, 现金预算管理。通过现金预算的良好编制以及管理, 则能够使公司更为科学的实现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其现金预算包括有现金支出、收入、筹集以及运用这几个部分。对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净收益调整以及现金收支法实现其编制;第三, 财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是电力公司最为常见的财务关系, 将对整个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产生影响。对此, 则需要公司能够保持同债权人的良好关系, 并做好债务的定期清偿。

5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实施保障

5.1 提升决策质量

在电力公司发展中, 财务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决策的正确与否, 将直接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管理人员在进行抉择时, 则需要对各种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情况进行考虑, 通过定量分析方式的应用对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进行降低。如在固定资产项目决策中, 则需要对不同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报酬率以及净现值等指标进行科学的计算, 在对不同方案结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最优的投资方案进行选择, 以此在降低决策失误比例的同时规避财务风险。

5.2 加强政策执行

在部分电力公司中, 其对于不同类型的报表数据往往以逐级上报的方式进行操作, 由于层级较多, 则因此使财务管理存在着效率不高以及反映较慢等情况, 并以此对财务风险控制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在未来工作中, 需要积极加强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公司的资金信息、人力信息以及财务等信息进行包涵, 在保证信息传输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对行业信息共享进行实现。

5.3 提升员工意识

财务风险的控制离不开电力公司全体成员的支持与参与, 只有所有员工都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 才能够在风险来临时做好正确的识别以及应对。对此, 则需要电力公司能够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加强人员选拔。财务部门是电力公司的关键部门, 财务人员素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效果, 对此, 就需要做好人员的选拔工作, 保证能够将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人员吸纳到财务部门当中;第二, 更新管理理念。对于电力公司而言, 其风险因素不仅在理财环节存在, 其他部门决策也将对公司的财务情况产生影响, 对此, 则需要积极转变意识,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调动使其能够共同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当中,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消除、防范的基础上降低公司财务损失。

5.4 选择合理措施

在面对财务风险时, 良好、科学的措施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 电力公司对于风险的防范技术有很多, 如风险降低法、风险转移法、风险回避法以及风险固化法等, 对于这部分方式来说, 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以及使用范围, 作为电力公司, 在实际运行中则需要充分联系自身特点, 对相关方式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此外, 也需要对资金使用监督制度进行建立, 通过资金投放管理的加强优化管理效果。

6 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中国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共同设立, 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控股的大型发电公司, 主营电力发电和热力发电。

在2011~2012 年间, 公司的流动资产大幅度下降, 流动比率小于2 (2 是安全值) , 说明上海电力的短期偿债能力低于市场一般水平。总公司根据这一情况, 适当调整了风险控制体系, 重点对资金流动及收支情况加强了管理与控制, 运行一阶段后资金运行恢复正常。根据公司2014 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2014 年度上海电力实现净利润724, 569, 694.25 元, 扣除按当期净利润10%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72, 456, 969.43 元, 当年尚余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652, 112, 724.82 元, 加上2014 年初未分配利润1, 325, 285, 720.51 元, 扣除2013 年度现金红利分配427, 947, 851.40 元, 2014 年末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余额为1, 549, 450, 593.93 元。这说明上一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确有效弥补了公司的资金缺口, 提高了公司的偿债能力, 同时实现了正常盈利。

7 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电力公司运行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电力公司运行中, 需要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重视, 再联系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以科学控制体系的建立降低风险, 保障自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德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管理及控制[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0) :102-103.

[2]万萍.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控制[J].财会研究.2008 (14) :45-47.

[3]李爱莉, 杨丽娟.谈集团公司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2) :85.

[4]方海燕.浅议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集中核算利弊分析及对策[J].全国商情, 2015 (Z6) :78-79.

[5]赵星梅, 王全在.浅谈集团公司财务内控制度[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05) :14-17.

财务风险体系 篇11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城市燃气行业的安全与经营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城市燃气全面风险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全面风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体系,对于正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城市燃气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城市燃气企业建立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高危行业的燃气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诸如供应链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财务和资本运营风险等,都对公司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规避风险,完善自我机制的需要

依靠城市燃气企业的垄断背景,其经营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公司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要流程内部控制机制,促使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整体防范的长效机制,

3.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国内多数燃气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往往由于各个体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有效的衔接和支撑,尚不能形成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全覆盖、全监控格局。因此财务风险体系通过建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和财务预警信息反馈系统,对公司经营计划、投融资管理、生产运营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测、识别和控制,对于企业稳健运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着重要意义。

二、燃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燃气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往往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的将财务风险视为纯粹的负面的东西,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换言之,既要恰当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又要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

2.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3.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体系分为战略(决策)层面、管理层面、执行(实施)层面,但一般情况下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往往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企业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领域宽泛,专业性较强,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定性分析运用较多,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

三、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应用业务流程分析法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就重点环节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控制关键点,针对各风险控制关键点的不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提高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严格财务风险识别过程,建立全面的风险机制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该以财务风险辨识为基础,探寻财务风险的根源以辨析相关风险的可控性,结合对公司影响的重要性和在长、短期内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排序,在有效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方法或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辨识、风险溯源以及风险排序机制。进一步梳理和规范管理流程,按照管理类别、专业性质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分类,建立起涵盖投资融资、工程及固定资产、物资采购、财务和资金管理等各个管理类别以及以内控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按照会计要素对供、产、销各经营环节和人、财、物各控制对象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形成与业务流程相统一的闭环管理。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资金风险在财务风险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燃气行业具有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占用时间和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基于这种特殊的行业特性,燃气行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往往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而资金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管理程序,将财务风险控制环节及关键点,纳入预算控制范围,通过全面预算进行事前筹划,评估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策略,控制和缓解风险,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因素。

4.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改进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建立重大资本与财务事项报批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全力构建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监事会“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体系 篇12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作为非营利的组织机构, 在其运营过程中, 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高校财务治理结构以及自身非营利性等方面影响, 高校在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务到期不能偿还, 甚至不能偿还到期利息;无法及时结算工程款影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相关经费不能及时或无法收回等各个方面的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性, 具体如下。

(一) 隐蔽性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以培育社会精英人才为主,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其目标虽逐渐调整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 但针对整个社会高等教育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科研经费及人员的投入等无法接受市场的监督和评价, 因而高校运营质量的下降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 也不容易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带来的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二) 难评价性

由于高校的大部分财务活动不以营利作为其管理的目标, 因而不能像企业一样用营利能力各项指标对长期、短期偿债能力进行精确评价, 只能采用反映财务支付能力的指标进行辅助评价, 尤其对于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长期偿债能力, 其财务评价困难更大, 只能采取近似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三) 高危害性

高等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影响非常大, 高校一旦陷入财务危机, 产生的后果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具有更强的不良影响及破坏性。高校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影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下降不仅导致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降低, 更重要的是影响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及改革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财务活动的环节分析其形成的机制, 主要包括由高校筹资和投资活动引发的财务风险、资金回收的财务风险以及由高校管理活动引发的管理类财务风险。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高校在财务筹资环节存在的不能及时筹集资金、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银行贷款是高校一个重要的资金筹集渠道。如果银行贷款到期无力偿还, 学校不仅由于高额的本金、利息负担引发财务危机, 更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高校将来的融资, 给高校的再融资造成困难, 筹资能力大大降低, 这会给高校带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二) 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风险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运营资产投资风险以及校办产业投资的风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指高校在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时, 由于缺乏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 使得一些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运营投资风险主要是高校对后勤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后勤业务情况复杂, 社会化改革还不彻底, 其经营模式、财务管理关系、服务水平等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便给高校财务管理增加了风险。校办产业风险是由于校办产业经营风险使高校承担的相关连带责任风险。

(三) 资金回收风险

高校资金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学生学费、社会捐赠等。在这三个收入来源中, 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 学生对学费的拖欠现象普遍存在, 社会捐赠在时间和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都影响高校的资金周转能力, 造成高校资金回收风险。

(四) 管理类财务风险

管理类风险主要是指因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缺陷, 如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谨等原因, 造成学校出现投资失误、管理失控、挪用贪污等可能情况, 给高校发展带来隐患, 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高校“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理论作为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贯穿高校整个运营过程, 全方位构建适合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达到对高校财务风险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该体系以高校风险管理为基础, 以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组织控制、财务全面预算及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控制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控制为主体, 风险分析处理机制与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作为该体系的两个辅助机制, 共同作用, 使该体系的组织、制度和文化控制更好的应用。该体系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严密体系, 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 从而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及时、有效的控制。

(一)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组织控制体系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关键是要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董事会作为现代大学的委托人, 加强校外相关人员对学校治理的影响, 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 (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主管部门) 、校党委书记、教授代表、社会工商界代表等组成。以“精简高效、权力下放”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 以校长、财务管理委员会、财务处、二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直线职能结构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流程。战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行使指导和监控职能, 其下设的发展规划处针对学校情况规划各重大项目并对相应的财务行为行使监控职能。审计委员会协调组织学校风险管理工作, 对财务管理委员会工作行驶监督职能, 下设的审计部主要是对财务处行使审计职能。

(二) 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重心前移, 将财务工作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结合起来, 使学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首先要在学校全体部门树立“先算后用、算好再用”、“突出重点、讲究效益”、“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 重点负责高校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并有效协调和监督预算的执行等;最后还需完善预算编制的程序方法, 保证学校预算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三) 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 以现代大学制度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为基础, 开展持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战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重点关注高校重大的财务战略风险, 组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 监督指导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审计工作, 保证全面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其他职能部门须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四)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教风、学风以及工作作风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构建完整的高校风险管理活动文化体系应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上共同建设。精神层面处于风险管理校园文化体系的最深层, 作为灵魂和核心, 是高校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中形成的, 是风险管理物质、行为与制度三层面的总结与升华。校园精神文化的指导和调整作用, 以高校制度层面的完善和有效性作为保障, 通过对高校制度的严格执行, 学校全体成员逐渐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 在长期的过程中, 逐渐创造出相应的物质产品即物质文化。

(五) 财务风险预警和分析机制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处理机制是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风险预警机制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高校运行过程中相关经济业务进行研究分析, 对存在的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提前向决策部门提出警报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是为了防止高校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从对风险控制的组织、处理及责任机制三个方面来运行。严密的组织机制可以保障财务风险的监测和识别;有效的处理机制可以及时的控制和处理识别的财务风险;相对应的责任机制通过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责任与权力相统一, 从而保证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有效运行。

四、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贯穿于学校运营过程始终, 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 相互协调、制约, 形成一个严密、有效的控制体系, 希望能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筹资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财务状况严峻。本文首先重点介绍高校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相比具有的特性, 然后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最后重点介绍了高校“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风险控制,“一体两翼”体系,高校财务

参考文献

[1]唐伍.浅谈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 2013, (1) .

[2]汪小华, 李托.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商业经济, 2014, (22) .

[3]肖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企业管理与改革, 2014, (12) .

上一篇:“饥饿营销”国际营销下一篇:保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