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体系

2024-05-16

风险防控体系(共12篇)

风险防控体系 篇1

一、实施电费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1.客观环境因素

目前, 经济整体运行不容乐观, 客户生产能力下降, 社会化用电量增幅放缓。政策环境方面, 已在电力领域开展混改试点。依法治企监管不断加强, 客户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对营销供电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电费风险可控比例较低

以某一市级供电地区为例:自2013年起, 新增装客户要求实现负控预购电。截止2015年1月, 实现负控卡表预购电客户为63968户, 仅占总用电客户的6.94%。电费管控风险以2015年1月份数据为例,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 由于客户缴费方式不同, 存在的电费风险也不同。

二、建立电费风险防控体系的方法

为有效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提高电费回收率, 公司决定建立“一户一策”电费风险防控体系。即一类客户实施一个收费策略, 重点大户实现“一户一策”策略。充分利用运营监控中心数据分析平台, 全面分析用电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 以行业用电为侧重点, 重点是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高风险行业, 分析客户电费缴付存在的风险, 确定制定“一户一策”电费风险防控的预案明细;并对不同行业客户按其分类设置不同的预警额度;对出现电费风险的客户按客户收费方式不同, 分别制定收费策略, 确保负控客户、非负控客户、抹账客户、财政拨款等客户采取不同措施, 多措并举回收电费。

1.实施“一户一策” 电费回收风险防控方案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一是做好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 是执行电费风险“一户一策”防控方案的前提。掌握客户实际生产用电情况, 并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形势, 目前资金、产品运作情况, 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 确定客户的行业性质与电费风险等级。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是实施电费风险“一户一策”防控方案的手段。市公司营销部电费专责根据已制定的电费风险客户行业防控目标范围, 对不同类客户设置不同的费控策略, 为不同客户电费回收制定红线, 提高风险可控率。

三是形成一户一方案, 是电费风险“一户一策”防控方案的制定阶段。县公司 (营业及电费室) 电费专责对需实施电费风险防控的客户制定电费回收风险预案。可以通过细化客户群体, 分门别类的实施停限电操作方案, 使客户用电做到可控、在控、能控, 且理顺停限电流程, 使催费、停电操作有序开展。

四是采取多样性收费, 着重体现了电费风险“一户一策”防控方案的执行过程。营业及电费室 (县公司) 根据预购电协议及客户缴费方式分别进行催缴。通过实施这一过程, 使营业及电费室 (县公司) 明确客户电费风险点, 做到有效防控、催收, 规避了电费风险, 是实现电费回收的有效手段。

五是动态管理策略信息, 是电费风险“一户一策”防控方案正确执行的保障。市公司营销部电费专责通过从几方面动态管理考核每月各单位电费回收指标, 促进电费管理的提升。此节点是保障电费回收的管理手段, 是完成指标的有效措施。

2.实施“一户一策”电费回收风险防控方案流程如下

(1) 准备及调查阶段

市公司营销部电费专责充分利用运营监控中心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制定阜新公司“一户一策”防控管理实施方案, 细化行业客户风险防控目标, 组织各分公司开展客户现场调查, 各电力客户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2) 制定预案阶段

市公司营销部电费专责根据分析数据结果制定各类客户风险防控预警范围要求, 营业及电费室 (县公司) 电费电价专责制定风险预案并上报市公司营销部, 判断各分公司对风险客户设置的预警值是否符合要求。

(3) 组织实施阶段

每月, 市公司营销部电费专责判定各分公司上报的客户风险监控评级是否符合要求, 适时发布预警, 组织各营业及电费室 (县公司) 对各类客户按不同方式开展电费回收;对确需采取停限电措施的分级上报审批, 确认后按停限电预案执行。同时, 组织各县公司用电检查人员根据停限电要求按户进行负控购电核查, 执行预购电。市公司对此项工作按动态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县公司完成整改提升。

(4) 总结提升阶段

市公司营销部根据营业及电费室 (县公司) 进行整改提升后的反馈结果制定公司“一户一策”电费风险防控管理新的管理提升要求, 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 为明年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

三、实施“一户一策”电费风险防控预案的成效

1.非预购电率指标提升

在实施电费风险防控的技术层面, 对费控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 从技术上提高了费控能力。新装客户实现了全费控, 存量客户负控装置改造修复2815户。截止目前, 可控电费从年初的7219万元, 提高到11485万元, 非预购电率从年初的62%降到了现在的39.55%。

2.月末应收在途额度明显下降

为保障电费进帐及时, 月末应收电费在途额进行动态管理, 即每日公示在途金额, 月末在途电费明显下降。2015年初月末应收电费在途电费为1870万元, 年中7月份此项指标为75.53万元, 年末此项指标完成0万元。可见加强电费风险防控效果显著。

3.电费回收完成情况指标

通过采用多样式的催费方式:非预购电客户采用专人盯防及安装负控装置的技术手段;抹账客户采用盯紧抹账链和抹账标的物的手段;财政拨款客户采用回拨附加费专款专用交电费的手段;负控客户采用提前预警的手段, 多措并举完成电费回收。2015年实现了电费回收率100%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春艳, 张思思.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策略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3, (45) :58-59.

风险防控体系 篇2

廉政风险是指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就是根据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制定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动态跟踪风险的发展过程,实施监控和处置。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发电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为构

建“多渠道发现问题,全过程防范风险,按程序追责查处”的惩防体系作出的重要部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立足于预防,防范于未然,是惩防体系建设理念思路、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是构建让责权利公开运行、在线监控“立体防护网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管理过程责权对等,管理流程规范有序,实现各级人员的行为安全,实现企业和职工“双满意”的根本保证。如何将体系构建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落地,而要真正落地,必须以网格化的思路,从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节点入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应抓好五个过程,把好五个关口,建立五个机制。

一、排查风险。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准确关”,建立风险排查机制。查找风险点是整个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本过程的核心就是组织中层及以上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查找领导班子、部门(分场)和岗位个人的廉政风险点。要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人人接受监督。

(一)查找风险点的重点

一是要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52条禁止,把厂领导班子和中层及以上干部,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二是要把具有管理权、审核权、考核权等重要业务岗位和人员,以及组织、人事、财务、物资采购、燃料管理等岗位和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三是要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把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活动中进行监管的关键环节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二)查找廉政风险点的方法

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要摆出岗位的“权力”,包括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所以把风险点找准、找透、找全,就要采取多种方法,在多个层面进行。

1.岗位人员自己找,部门同事互相提,部门领导严格审。

2.通过信访举报、财务审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民主测评、干部考察进行收集。

3.成立专家组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情况推定风险点。

4.分管领导结合工作性质和管理经验分别指出风险点。

5.厂领导班子集中审议确定风险点。

6.通报廉政风险排查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三)查找风险点的层面与具体内容查找风险点的层面与具体内容风险点的层面与查找风险点的关键在于对照工作领域的职责和工作环节,找准找全领导班子、部门(分场)风险点和岗位风险点、人员风险点。

1.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查找风险点的内容。厂领导班子查找廉政风险的内容要围绕“三重一大”事项,查找在决策程序等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厂领导班子成员查找廉政风险的内容要在围绕“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查找的同时,还要查找个人在思想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

2.部门(分场)查找风险点内容。部门(分场)围绕业务工作,主要查找在业务流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点。查找部门(分场)风险点的基础,是要编制部门主要业务的工作流程图,看是否每个环节的权力行使都受到监督制约。如果某一环节监督制约缺失或缺位,那就是部门风险点所在。

3.查找个人岗位风险点内容。个人岗位风险点主要结合岗位职责,查找在个人履行职责、执行制度和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影响方面的风险点。

二、防范措施。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实用关”,建立风险预防机制。这个过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以“防”为重点,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对确认的岗位廉政风险,锁定履职界限、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纪检监察制度,强化责权利的规范、透明运行。

(一)完善岗位职责,实现权力构架科学化。严格按照上级公司机构设置要求规范机构设置,分解岗位职责,突出岗责体系的管理功能,科学界定、细化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考核方式和责任追究,形成“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核监督-奖惩兑现”的责任链条。

(二)完善业务流程,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以完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岗位涉及拥有人财物分配处置权和审核把关权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对每个岗位、每个成员在执行中的协作关系作出合理界定,明确各项业务程序、工作标准,从而规范权力运

作。

(三)完善廉政制度,实现权力监督制度化。制度建设是整个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跟踪的核心。因此,要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立人事、物资、设备、工程、燃料等关键领域的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配套的监督制度,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效实用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预防制

度、惩治制度,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制度体系,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风险。

三、制约控制。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制约关”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立风险控制机制。机制这个过程以“控”为手段,主要任务是利用述廉、重大事项报告、集体决策、签订责任书、公开承诺等相对固定的控制渠道,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打造监督制约防线,形成对腐败风险的有效监控。

(一)述廉。述廉是领导干部落实岗位职责的具体体现。每年进行一次述廉,述廉的主要内容:一是主要工作情况;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学习情况;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四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三重一大”;五是廉洁自律情况;六是其他需要报告和说明的情况。

(二)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重大事项申报是落实监管的有效手段。以房产买卖情况;家庭成员婚丧嫁娶情况;投资入股情况;购买、出售汽车情况;个人收入情况;收受礼金上交情况;配偶子女工作变动情况;子女留学情况;直系亲属受查处情况等事项为报告重点,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三)集体决策。厂领导班子和部门要分别遵守重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部门重要事项决策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

(四)公开承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针对建立的防控措施和制度,签订责任书,作出执行承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四、督查落实。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把好“跟踪关”。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期排查、防范、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信息、动态监督等手段,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后期处置办法。

(一)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指按照管理权限,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掌握干部职工在各种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收集信息可采取信息报送、民意调查、信访举报三种方式。

1.信息报送。建立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畅通监督渠道,采取监督员定期报告、监督员座谈会、与监督员单独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方面的意见,了解掌握相关信息。

2.民意调查。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职代会、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思想道德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

3.信访举报。通过设立网络举报信箱、公布纪检监察举报电话,收集群众意见,监测分析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二)动态监督。动态监督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现状,进行主动监督和有针对性的及时纠错,对存在风险苗头的个人进行提醒,对预防不到位的部门(分场)进行督促整改。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二是把握内控重点,对物资采购询比价、公开招标、选拔聘用干部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不积极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评估问责。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把好“查处关”,建立责任追究和问题查处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和问题查处机制。

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廉洁风险;防控;探索

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查、防、控”,积极构建点、线、面立体防控格局,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1 在“查”上细梳理,深入排查五类廉洁风险,全面分析掌握风险防控态势

要按照“找准、找全、筛选、提炼”的要求和“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体定、组织审”等方式,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分层次、有步骤组织各单位、部门认真查找廉洁风险,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1.1 查找思想道德风险。以各级领导班子为重点,通过个人谈话、班子会、民主生活会、广泛调查等手段,重点查找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纪、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道德修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否存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独断专行、漠视群众、铺张浪费、因私欲、私利而发生以权谋私现象,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

1.2 查找岗位职责风险。以单位部门为重点,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和“谁行使职权、谁负责排查”的原则,围绕单位部门职能职责,积极开展岗位风险描述,组织全矿各部门岗位管理人员对分管范围、职责职权进行梳理,编制职权目录,做到职权清楚、职责明晰。

1.3 查找业务流程风险。以管人、管钱、管权、管事“四管”人员为重点,按照优化职权配置、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流程、实施过程监管的要求,围绕物资采购、合同签订、资金管理、产品销售、工程建设等产权交易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对生产经营管理流程、资金运用、物资购销、合同签订、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招标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各级用权行为。

1.4 查找制度机制风险。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全面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先后制定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监督检查办法、廉洁从业专项监察办法、民主监督暂行办法、廉洁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2 在“防”上下功夫,全面构筑三道防线,将预防腐败融入各项业务流程

针对排查确定的廉洁风险点和确定的风险等级,建立前期预警、中期监督和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

2.1 构筑前期预警防线。通过职权描述、风险排查、等级划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将预防腐败融入各项业务流程,弥补漏洞,超前防范,最大限度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化解廉政风险打牢廉洁风险防控的坚实基础。

2.2 构筑中期监督防线。通过信息检测、定期自查和部门抽查等手段,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履职行为、机制制度落实进行动态监控,针对财务管理、物资采购、材料领用等关键领域,积极建立网络系统管理平台,推广应用电子办公体系,遏制和消除人为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形成对廉洁风险有效的监控网络,确保前期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扩大矿务、区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通过制定党务公开实施意见和公开目录,分层次、有步骤地公开重大问题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和决策落实情况,确保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科学决策。

2.3 构筑后期处置防线。要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档案,落实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以重点查找侵犯职工合法利益的案件为主线,加大违纪案件查办力度,认真处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开展警示教育,编发案件读本,剖析发案原因,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起到以案查漏、以案促改的治本作用,达到查处一起案件、堵塞一些漏洞、教育一批人员、完善一套机制的效果。

3 在“控”上求突破,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确保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取得实效

要把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着力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推进,确保廉洁防控取得实效。

3.1 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成立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廉洁风险防控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周密部署安排,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协调推进,各单位明确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

双责”,带头查找廉洁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保证预防腐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内外监控、多方联动、上下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3.2 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指导、督查、测评等工作机制,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员工评议等方式,重点检查职责梳理是否到位、风险排查是否彻底、风险识别是否准确、防控措施是否有效、职工群众是否满意。将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考评内容,考核工作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结合进行,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搞好廉洁风险防控的積极性。

3.3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加强对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对制度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指出,责令整改,保证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对领导人员不作为,监管不严、执行不力,对不认真开展工作,不积极防控廉政风险,导致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切实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

风险防控体系 篇4

一、农行云南分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 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 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 与其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取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 风险和利润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不可分割, 同为一体。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特点, 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有效结合起来, 在硬币的两面寻找到有效的平衡, 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最佳效果。农行云南分行当前面临的风险, 最主要是四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一) 信用风险

一是贷款管理不到位形成风险。2008年, 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 农行云南分行积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仅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就累计新增贷款624亿元, 占现有贷款总额的40%, 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从德勤审计和各种内外部检查的情况看, 部分贷款办理不规范、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贷款展 (约) 期风险。到期的展期贷款不断增加, 这部分展期贷款属于贷款时贷款期限约定违背了借款人投入产出周期, 高估或低估借款人还款能力, 还款时点安排不符合借款人收入规律。三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平台贷款中, 固定资产贷款占比高, 中长期贷款占比大, 偿还周期长, 相当比例采取整借整还方式, 还款时点相对集中, 风险集中并滞后显现。此外, 借款人未来可用于还款的现金流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主要表现在:抵押贷款中, 抵押品大部分为土地抵押, 未来抵押品变现价值受土地价格波动影响极大;质押贷款中, 主要质押物为公路收费权或景区门票收费权, 这部分收费权的未来收益测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回收。随着货币政策从紧趋势的加剧及信贷规模控制, 客户违约概率将进一步上升。四是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今年以来, 随着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实施, 昆明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 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下降, 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高度紧张,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特别是负债高的客户资金压力将更大。7月12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要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 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 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可以预计, 为巩固和深化宏观调控成果, 防止楼市反弹, 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力度会不断加大, 成交量会持续萎缩, 开发商资金链条将进一步趋紧, 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五是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截至2011年6月末, 全省农行农户小额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 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上升0.69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成因看, 主要表现为:受2010年特大干旱影响, 导致部分农户还款能力大幅下降, 贷款在到期时, 部分农户无足够可支配资金用于还款;由于信贷规模趋紧, 部分农户担心到期还款后无法再次获得贷款, 因而一直拖延还款时间;借款期限与农户生产经营周期不配套, 部分农户贷款已到期, 但由于生产的农产品还未到收获期, 农户无足够资金归还贷款;客户经理不足, 贷后管理和到期催收效果有限。

(二) 市场风险

一是利率风险。近年来, 人民银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但流动性过剩状态尚未改变。国家货币政策转向, 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使得信贷需求增加与信贷资金趋紧矛盾凸显。随着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剧, 加息预期进一步增强, 利率风险不容忽视。二是贷款定价能力和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业务经营和风险覆盖需要, 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流动性风险

当前贷款长期化、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现象仍然突出, 加大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截至今年6月末, 农行云南分行短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2%, 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68%;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70%, 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30%。中长期贷款余额是定期存款余额的1.5倍, 中长期贷款占比过大, 贷款长期化趋势加剧。

(四) 操作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贷后管理不尽职等操作风险可能引发信贷资金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由于该类贷款金额较小、借款人涉及面广, 客观上造成贷后管理难度较大, 贷款资金使用监管困难。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用途不相符、到逾期贷款催收不及时、住房贷款涉及已交房多年仍未办理房产抵押手续等问题, 可能产生信贷资金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二是农户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操作风险屡次显露。农户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由于点多面广, 管理人员较少等因素, 多次检查中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一些违规问题, 主要是在客户准入、开卡、激活、惠农卡领取、资金使用监管方面的违规。同时, 大量惠农卡贷款三年授信期即将到期, 贷款面临一定的潜在违约风险, 风险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网上银行、POS商户管理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监管难度加大, 风险难以合理评估。一方面, 电子银行业务交易快捷、隐蔽, 套现、洗钱等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直接由网银方直接发起, 银行内部的纸质凭证资料完全不留痕, 在各项监管检查中已经很难评估合理性、合法性和风险程度, 其业务的资金走向监控困难。四是安防设施不达标, 安保制度执行不到位,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营业网点监控设备、防尾随联动门等安防设施不达标, 存在监控面不能有效覆盖等问题;报警设备配备不足, 且未与公安110联网;在守库、押运、营业期间安保等方面未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五是柜面操作仍是发现问题最多的环节, 操作风险突出。会计柜台操作在开销户、冲抹账、挂失处理等业务环节出现较多违规现象, 潜在风险突出, 同时少数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 存在利用信用卡套现, 中间业务收入、收贷资金通过员工账户过渡等问题, 容易引发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

二、农行云南分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农行云南分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相关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总体目标, 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夯实管理基础, 提升管控能力, 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报告, 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实现由单一风险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

(一)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省分行成立了由行长任主任委员、分管副行长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其他行领导任副主任委员、相关部室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在风险管理部, 负责全行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日常协调及工作指导。各二级分行也相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 调整充实风险管理队伍, 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员保证。

(二)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培育“违规就是风险, 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观念和行为模式, 渗透于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全行上下以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理念深植为契机, 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对风险文化和风险管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宣传, 强化员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 形成全程、全员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局面。二是狠抓制度建设。省分行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风险水平评价实施细则》等风险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风险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行、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 充分发挥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辖内风险集中管控中的职能作用。横向重点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部门联动, 切实构建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纵向重点探索风险派驻改革, 下沉风险管理重心, 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四是推进风险主管和风险合规经理派驻工作, 规范岗位设置与日常管理。重点将解决编制设置、绩效考核、岗位等级和权利保障等突出问题, 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派驻风险合规经理履职到位。截至6月末, 全行派驻风险主管4人, 派驻风险合规经理115人。

(三) 做好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管控贷款风险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加强重点领域贷款风险管控。着重加强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和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 从严掌握风险分类与拨备计提标准, 切实增强抵御结构性、周期性风险的能力。做好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监测、报告, 督导有关部门和二级分行落实风险处置措施, 及时化解风险。二是组织开展新发放不良贷款风险排查工作, 对因违规操作或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予以追究责任。同时, 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 切实化解新发放贷款风险。三是稳步推进行业限额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 结合我行行业信贷资产状况, 加强行业限额管控, 推动限额管理与信贷准入、授权管理、潜在风险客户退出、风险定价等信贷政策有效对接, 在控制风险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四是加强减值测试管理。建立和完善审慎经营的机制, 在严格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 做好减值测试与拨备计提工作, 确保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达到监管标准。

(四) 深化市场风险管理工作, 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

一是妥善应对汇率波动和利率市场化趋势。面对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趋势及挑战, 统筹运用多种管控手段和工具切实加强定价管理。二是建立汇率风险计量体系, 持续优化外汇资产负债结构。鼓励期限较短、综合收益较高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从严控制一般外汇贷款发放, 严格控制交易性汇率风险敞口。三是完善资金交易投资与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流程, 扩大限额体系的覆盖范围, 逐步实现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自营代理与理财业务等多个维度设置市场风险限额指标。

(五)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

一是根据总行、银监会和巴塞尔Ш流动性监管的有关要求, 逐步运用流动性覆盖率 (LCR) 、净稳定资金比率 (NSFR) 等新指标来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强化流动性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满足紧缩政策背景下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短期贷款投放比率和贷款周转率, 回补流动性。三是加强资金的集中度管理和资金划拨途径归口管理, 提高流动性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各行头寸资金的调拨效率。

(六) 深入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落实监控和评估有关要求

一是持续监控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状况。继续完善柜面、金库、信贷、“三农”业务等重点领域关键风险点, 优化监控频率, 提高风险点的针对性、风险敏感度和可操作性, 并将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结果纳入到对分支行的风险水平评价中。二是抓好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后续隐患整改工作, 对有问题的ATM、POS和转账电话进行改造、更换和淘汰, 强化渠道管理, 加强对关键业务领域制度执行和员工尽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快灾备基础资源建设和应急演练工作, 抓好机房、网络、系统风险隐患整改。四是开展清算中心和后台运营中心风险评估。通过系统性评估清算体制变革、系统更替、作业模式改变、业务量增加等内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隐患, 排查目前清算体系政策制度、业务处理、系统、人员、监督管理、风险处置与应急、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七) 强化“三农”风险管理, 确保县域“蓝海”市场风险可控

一是继续抓好“三农”信贷产品停复牌管理的落实, 按月对农户小额贷款等零售“三农”信贷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和提示, 促使县支行不断改进经营管理,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加强对重点县支行的风险管控, 做好重点县支行信用风险监控, 扩大监测范围, 丰富监测内容。督促业务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县支行在加快“三农”业务发展的同时, 将风险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做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三是开展“三农”业务风险案例分析。组织派驻县支行风险合规经理, 以案例的形式对服务“三农”试点以来县域和“三农”业务领域出现的典型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剖析, 深入挖掘风险成因, 全面分析县支行和“三农”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

(八) 做好风险监测报告和考核评价, 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手段

风险防控体系 篇5

大力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h1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 0cm 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 0cm 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廉政风险是指各级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中央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这是中央纪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反腐倡廉建设理念思路、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立足于预防,防范于未然,是惩防体系网格化构建的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了“三个更加注重”基本要求。

一、基本认识

思想认识的深化是工作有效展开的前提。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我们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从去年7 月开始,在市财政局和海宁市先行探索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今年3 月份,又在市工商、社保、市政园林等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并在8 月份召开了全市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此项工作。通过试点,我们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形成了较为清晰、到位的认识。

(一)岗位廉政风险的存在是现实的。任何掌握权力的公务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几乎每时每刻都存在,是非常现实和客观的。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反复表明,有岗位就有职责,有职责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风险。每个涉及公众权力的领域、每位掌握一定权力的公职人员,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现实中,除位高权重的岗位外,一些相对“不起眼”的岗位同样也会发生较大的案件。如2007 年市纪委查处的嘉兴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高速路政大队受贿窝案,涉案人员达48 人。事实证明,面对各种腐败,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也没有终生的免疫力,只要有岗位廉政风险存在,那么在一定的诱因下,就有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岗位廉政风险的防控是紧迫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就是将预防腐败的工作理念和风险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方法等应用于行政审批或管理事项的工作岗位和重点工作环节,深入查找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点,并科学评定等级,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对策,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风险防控迫在眉睫。一是为了使惩防体系真正“落地”。去年我市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年实施细则》,启动了第二轮体系构建,按照抓纲带目的思路,《实施细则》明确了十大重点构建领域,这一特色化构建的思路,得到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如何将体系构建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落地、关键在扎根,而要扎根和落地,必须以网格化的思路,从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节点入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软环境的地位日益凸显,而通过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嘉兴的软环境建设。三是为了实现对党员干部的最大保护。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通过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对干部最大的保护和关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就是广大党员干部享受的最大政治福利。

(三)岗位廉政风险的防控是可行的。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一条被称为“海恩法则”的事故法则,这就是每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 起轻微事故和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 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要想消除这一起重大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 起事故隐患控制住。“海恩法则”以明确的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重大事故是由轻微事故、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所引发造成的,而这些事故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海恩法则”同样适用于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众多案例表明,腐败的频频发生,固然是因为贪官道德败坏,但安全隐患的存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为我们预防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首要的就是把其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作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其运行机理,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预案。从运行机理来说,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预”、“防”两个方面很好的结合与统一。通过“预”,可以预见和判断腐败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进一步预判出具有廉政风险的环节和领域;通过“防”,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将在“预”中梳理出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只要思路正确、方法得当、措施到位,岗位廉政风险一般是可以预控的。

二、初步实践

实践是理清和完善防控思路的必由之路。在前一阶段的探索实践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并不断加以修正,形成了目前在全市面上推开的“四步四关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计划查找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行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廉政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现实危害性,自觉参与到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来,主动查找风险点;二是紧密结合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实际,重点围绕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分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三个层次,通过岗位人员自己找,其他岗位人员互相提,所在处(室、科、队、站、所)集体摆,分管领导分别点,利用举报投诉、财务审计、执法检查、行风评议、干部考察情况广泛搜,部门党政组织集中审等途径,深入查摆思想意识、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外部环境等“五类廉政风险”,有组织有计划地查找风险点,并通过召开由行风(效能)监督员、服务对象及其他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民主恳谈会,通报廉政风险查摆情况,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找准风险点,确保廉政风险查全、查深、查准。在此基础上,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三是建立岗位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利用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廉政风险数据库,实行集中管理,并根据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为廉政风险的分析、预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把好准确关。

(二)措施防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防控模式和预警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环环相扣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是建立防控模式。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体现共性的防控模式。针对部门(单位)职能,重点围绕“重大事项、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健全完善决策机制、管理制度。第二类是体现个性特点的防控模式。各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和行政、业务工作流程,健全完善针对具体岗位的防控机制。二是制定防控措施。各单位按照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的要求,对确认的岗位廉政风险,锁定履权界限、规范操作程序、相互制衡权力、控制自由裁量权,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三是公开承诺。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针对建立的防控措施和制度,作出执行承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把好管用关。

(三)督查落实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查纠出现的问题。一是实时监控。各单位利用已建或在建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进行实时监察和数据测量,实现岗位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二是积极预警。各单位通过岗位廉政风险动态监控和廉政风险信息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并向有关岗位或个人发出预警信号,化解廉政风险。三是强化督查。各单位和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及时指出,责成整改;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不积极的,严肃追究责任。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把好跟踪关。

(四)评估优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及运行的质量、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作进一步优化。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此项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唯一标准,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成效的测评权交给群众,切实把好评审关。

目前,市工商局等三家单位的试点工作已经结束,市级机关各部门(单位)和各县(市、区)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从面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领导带头。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都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领导带头查找,强化组织协调,扎实有序推进。二是重点突出。各部门(单位)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以权力相对较大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职能处室和工作岗位为重点,深入查找岗位廉政风险。三是贯穿教育。各部门(单位)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契机,引导每位干部把岗位的廉政要求变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四是开放互动。各部门(单位)通过调研走访、民主恳谈、公开征集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查找和甄别存在的岗位廉政风险,力求把风险点找深、找透、找全。目前,共有36 家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从700 多个岗位中梳理出风险点2210 个,并正在积极拟定预控措施,为以廉促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前一段的工作,机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惩防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成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成果。

三、若干思考

虽然我市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效,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需要随着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还有不少具有共性的难点问题需要协力解决。一是如何消除廉政风险防控的阻力与障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需要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这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某些部门的既得利益,难免会产生抵触。如何进一步通过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要求,消除这些阻力和障碍,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能否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二是如何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常规性和长效性。只要公共权力存在,腐败就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防控制度措施的执行和落实,防控不能流于形式,管理必须具体化、细致化,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三是如何保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廉政风险也会出现在新的领域、表现出新的形式。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寻求新的平台与模式,与时俱进地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一)将廉政风险防控与风险教育有机结合。把深入感知、认知廉政风险作为提升防控水平的前提。一是要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排雷”、“扫雷”是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样不能忽视,风险查摆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防范的过程。只有人人摆进去的教育方式,才是效果最理想的方式。二是要树立“找不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的理念。通过广泛收集同类岗位曾经发生的案例,因岗施教、因人施教,提高廉政风险意识。三是要不断创新风险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模式,如可通过摄制、编制情景模拟片、模拟题等形式,使党员干部对违反党纪条规行为的性质、后果了然于心,从而提升廉政教育的渗透力。

(二)将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提质有机结合。把廉政风险防控渗透到业务工作、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一是要突出同步防控。把防控廉政风险与提升业务工作水平结合起来,与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做到一起谋划、一起推进、一起落实。结合机关部门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将廉政风险点纳入岗位流程改造范畴,对一些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实行权力分解、权力制衡,控制廉政风险。二是要突出联动防控。统筹分析和把握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突出重要节点、关键环节和主要薄弱点,进行制度、机制的关联设计,切实增强联动效应。三是要突出综合防控。充分发挥部门单位行政管理、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的功能,整合相关监督资源和力量,促进防控体系建设。

(三)将廉政风险防控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以开放的思路、科技的手段,拓宽防控体系工作的空间。一是要加大科技促建力度。有条件的单位要依托已建成或在建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建立岗位廉政风险监察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执纪执法单位要普遍推行电子影像实时摄录、存档制度,有效规范行政行为;其他单位都要利用现在发达的科技手段,探索个性化的科技促建之路。二是要加大公开力度。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要根据廉政风险点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岗位实行风险定级,分类管理。岗位廉政风险等级、风险点及制定的预控措施要通过各种渠道公示、公开。三是要发挥第三方监督的作用。探索建立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层面、各方面代表,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作用,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风险防控体系 篇6

【论文关键词】企业 走出去 风险防控 体系构建

1 企业“走出去”战略发展必然性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概况

企业“走出去”战略实际上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企业国际化问题,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和经营层次的丰富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是企业生存发展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方式和途径,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据一项调查统计研究资料显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平均年增长幅度超过了14%,远远大于1990-2000年期间平均4.8%的幅度值和水平。

由于国际生产经营环境与国内市场有着明显的差别和不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各种风险,企业不仅要善于利用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特别是后金融危机的时代和经济背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人力资本风险、金融风险和本土化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调查显示,这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所面临的前三位主要风险,分别居于34.7%、23.5%和17.2%的水平和幅度,调查统计资料还显示,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情况如何,对于企业走出去的成败的贡献率分别为43.1%、32.7%和19.1%。

2 目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了走出去即国际化的战略行动,几十年来,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查显示,67.8%的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防范体系,在风险的识别、检测、控制以及后续追踪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综合归纳起来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上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第一,走出去的企业中普遍缺乏对于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本风险问题的诊断和分析,人力资本瓶颈成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和困难。一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对东南亚国家中电力工程的对外工程承包中,即使在地缘和文化十分相近的情况下,平均人力资本需求的缺口2005-2010年期间维持在18%左右,这也就是说相关对外工程承包中100个岗位中有18个未能找到胜任力的人,并且这些岗位中34%以上是属于关键重要岗位。

第二,走出去的企业中对于国际商品交换过程中支付方式、投资融资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等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面临着在这些问题上的应对措施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笔者所在的电力工程为例,在对于东南亚的工程承包中,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平均造成了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亏损率达到了32%,并且缺乏对于相应融资市场和金融借贷的综合考虑,使得56%以上的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中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的指标和比率与国内外同行业或不同时期相比出现了严重的不正常的情况。

第三,走出去的企业中特别是在海外有生产加工型工厂的企业其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本土化问题十分严重,表现为管理成本较高、管理风险较大、管理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协调等问题。经营管理的本土化是走出去的企业管理中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和做法,2005-2010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对外承包中,本土化管理比率仅仅达到平均数值的13%,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的的人员比例中方人员与本土人员的比例达到了8:1,严重超出了国际通常比例的7:2的水平,而且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是国内平均工程承包管理的3.1倍左右。

3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企业走出去战略发展必然性及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企业当前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中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相关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风险及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知识和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就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加强和改善相关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在走出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适应“走出去”需求的战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介绍国内外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提高在外人员的整体素质及风险意识。加强具体做法和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了解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联系方式,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大使馆求助;另外,“走出去”的企业可以选择向保险机构申请为企业和在外人员办理保险和担保,合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等等措施。从总体上来说,企业要根据走出去的步伐和规模即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来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本需求计划并根据战略的执行和推动情况来动态地进行调整,相应研究资料显示,人力资本的数量应该稍微维持在低于需求量的层次或水平,比例维持在1:0.78最为适宜。

第二,走出去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要重视金融市场动荡和汇率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变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多渠道投融资解决方案和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为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关注项目所在国的政局、市场、信贷、政治外交等风险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加工从而指导企业进行相关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参考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的对外承包中,应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和资本市场,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中长期资本市场融资规划,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比率,一般维持在35%左右最为适宜。

第三,那些在海外市场拥有直接加工生产车间的国际化企业,要注重本土化管理的思维和战略,采取切实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降低管理的成本和风险并调整管理人员结构及来源等属性值。管理的本土化有助于实施国际化的企业进行管理领域相关风险的降低,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当地民众和相关社会公众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并最终可以给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来全面的改观,为此应该制定本土化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加强措施,首先调整管理人员的比例结构和岗位职责结构,其次规范和制定管理本土化的程序和规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承包合同中尤其应该如此。

4 总结

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是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生产经营所不可比拟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般的被认为对于其国际化战略有着深刻影响的主要风险来自人力资本风险、金融风险以及本土化管理的风险,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这些问题是涉及到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本文最后在前面相关理论阐述和问题解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关键建议和对策,这些措施和建议同时也是对于大量案例分析研究以及笔者自身实际工作实践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许晖,万益迁,裴德贵.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感知与防范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8,(04).

[2]许晖,李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2).

[3]许晖.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

[4]许晖.基于风险感知的国际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03).

[5]许晖,余娟.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04).

攀枝花铁通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篇7

一是以查找业务流程风险、涉及环节风险、岗位风险、部门风险为突破口,按照规定的程序、环节、要素、逐一查找,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保证实效为工作总体思路。

二是以从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直接主管及重点岗位等四个层面查找存在或潜在的廉洁风险点为主要举措。

风险防控体系 篇8

关键词: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制度反腐,道德反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中的腐败事件也频频发生。 而高校由于其特定的条件也成了腐败问题的高发区。 “高校办学规模和国家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 经费、人力、物力等高校自身可支配可运作的资源大大丰富, 新时期高校反腐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各类腐败案件高发, 形势严峻。 ”而在高校建设起一个新型高效的廉政风险体系便势在必行。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针对新时代下高校频发的腐败问题应运而生的集防范惩处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它通过对高校的权力结构进行梳理, 找出权力在运转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的节点,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防控制度并逐渐完善, 最终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高校反腐倡廉机制, 从而实现对高校腐败全面准确的把控和系统化的防范。

一、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情况

近年来, 腐败问题频频出现在高校的人事、财务、科研、基建、招生和后勤等各个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教育蓝皮书中表明 “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的高发区”。 因而当今高校都响应了国家的号召, 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从而达到对高校腐败问题的预防和控制。 但是高校的腐败问题却仍旧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腐败事件仍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 这是因为现在高校建立起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主要是依靠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的防控体制以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来进行防控工作。但是囿于高校自身的体制和国家地方的规章制度,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不能完全覆盖高校腐败滋生的全部节点, 同时也无法系统且有效地对所有有可能产生腐败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而“只有把风险点找准、 找全了, 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 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和监督管理办法”。 由此可见, 高校反腐单靠制度机制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在笔者看来, 高校反腐, 制度建设是起点, 但不是终点。 尽管制度建设是贯穿在反腐的始终, 在反腐的初期可以迅速地产生效果, 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因为制度必须因时因地地更新换代, 一旦制度稍有不完善, 就可能为腐败分子 “钻空子”提供机会。 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贪婪战胜了良知, 无论反腐的制度制定的多么完善, 总会有人铤而走险而走上腐败的不归之路。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腐败问题, 把腐败在萌芽状态就消灭掉, 我们在高校反腐过程当中就必须在关注制度建设的同时, 也把反腐的道德机制重视起来。 所谓道德机制, 就是通过道德教育和引导让人们认识到腐败的恶果, 让人们真正从心灵上远离腐败。 道德腐败带有一定的理想性, 受个人素质和认知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在操作性和实效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道德反腐在解决腐败问题上, 见效较慢, 周期较长, 并且十分依赖人们的道德自觉。 但是反腐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既需要立竿见影的制度机制, 也需要放眼长远的道德机制, 并且堵不如疏, 道德反腐也就更具彻底性, 更加治本。

总之,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腐败问题, 必须将制度反腐和道德反腐结合起来, 因时因地制宜地将这套组合拳打出, 才能做到对高校腐败的标本兼治。

二、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部分

高校的腐败滋生于权力运行之中, 高校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 权力在各个机构中运转, 所以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部分就是要加强对于权力的监督管理, 让权力在阳光中运行。

而要做到对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 笔者认为应该着重把握容易滋生腐败的以下六个方面。

(一) 人事工作

人才是高校赖以发展的财富。 重视高校人事工作, 一方面要在人才遴选的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另一方面, 也要将道德品质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特性加入人才选拔中去。 高校必须严格把控人才引进, 培养, 提拔, 分配等各个关卡, 防止出现暗箱操作, 漠视程序, 以权谋私的风险。

(二) 财务工作

财务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保障。财务支撑着高校的教学, 科研等各项工作, 是高校的生命之源。 重视高校财务工作, 一方面高校必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大小建设项目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审计, 尤其是对于大项的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必须严格把关核算, 避免公款挪用等现象的出现的风险。

(三) 科研工作

科研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标尺。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的水平, 是评价高校水准的重要指标。重视高校科研工作, 一方面高校必须严格审查课题申报, 科研经费批复;另一方面必须严肃学术成果鉴定等方面, 避免出现人情审核、学术造假的风险。

(四) 基建工作

基建是高校发展提高的手段。 高校的发展需要基建为其提供基础设施, 重视高校基建工作, 一方面必须合理规划, 正确安排基建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必须严格招标, 采购, 施工, 验收等各个环节, 避免 “吃, 拿, 卡, 要”等贪污受贿的风险。

(五) 招生工作

招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 生源的质量和数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重视高校的招生工作, 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 避免出现招生录取不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增强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避免生源质量和数量下降的风险。

(六) 后勤工作

后勤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 是高校各个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高校日常工作的效率和高校员工的切身利益。 重视高校的后勤工作, 必须严格把握后勤工作采购, 维修, 人员, 绿化, 招租等各个环节,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违规违约的风险。

当然, 高校的权力运行容易滋生腐败的节点并不止这六个方面, 高校的腐败问题可以说已经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所以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必须因时因地不断更新, 同时也要将更治本的道德反腐重视起来。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 我们要想高效系统地防治高效的腐败问题, 就必须抓住高校腐败的症结所在。腐败分子都是运用权力来谋取个人利益的, 所以高校腐败的症结就是权力和利益交织的地方。 我们必须重视高校腐败的症结点,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构建起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骨架, 为高校腐败问题的防治工作树立坚实的骨架, 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遏制高校腐败。

三、破击难题, 完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高校腐败的情况伴随着高校廉政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高校廉政防控体系却仍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难题。 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制度建设, 各种独具特色的高校反腐措施也层出不穷, 但是高校腐败问题却愈演愈烈, 归根结底, 是没有找到治本之策。 毛泽东在《矛盾论》说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只有将外因———制度反腐和内因———道德反腐结合起来, 将道德反腐寓于制度反腐中, 才有可能对高校腐败做到标本兼治。

在笔者看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腐败问题, 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

(一) 制度建设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制度建设是围绕着高校腐败的风险点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 制度建设必须要遵循“ 快、 准、 狠” 的原则。 制度建设的 “ 快” 就在于制度建设必须紧跟高校发展的步伐, 随着现实状况的变化而及时更新换代, 做到对高校腐败的提前防治, 不给腐败分子留下钻空子的时间。 制度建设的 “准”就是必须找准高校腐败的风险节点, 并针对发现的风险节点建立起相应的防控机制, 达到对高校腐败滋生点的全面覆盖, 系统防治。 而制度建设的“ 狠” 就是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做到对腐败事件的不姑息, 不放纵, 对腐败分子严肃惩治, 还高校一片晴朗的天空。制度建设构筑的是高校反腐的外部架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腐败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 但是高校反腐的制度建设并非一日之功, 而是一个系统的长久工程。

(二) 道德建设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道德建设是要贯穿于高校反腐始终的, 它是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基础所在。 鉴于道德建设见效慢, 周期长的特点, 高校反腐的道德建设就必须要遵循 “了解思想动态, 加强思想引导, 开展思想教育”基本思路。 也就是说, 高校要及时与教职工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了解教职工的思想状况。 在此基础上, 对教职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引导大家远离腐败的泥淖。 并且再加上定期的反腐倡廉专题教育, 三者并举, 力求达到对人们的思想的反腐道德建设。 只有这样, 人们才能通过自己的 “道德自觉”从心灵上远离腐败, 从而实现对高校腐败的根治。道德建设构筑的是高校反腐的内在支撑, 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的反腐措施, 它深入人的心灵, 更加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

总而言之,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涉及到高校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作, 非一日之功可以完成。 我们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就必须做到脚踏实地, 持之以恒, 做好每一个细节, 抓好每一个环节, 并深入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 真正做到对高校腐败的防止、控制以至杜绝。 通过道德建设让人们 “不想腐”, 通过制度建设让人们 “不敢腐”也 “不能腐”, 最终建立起一个有效的 “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机制, 从而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为高校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时至今日,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仍旧是任重而道远, 作为针对高校腐败应运而生的防控措施,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一直在途中。

参考文献

[1]陈秀敏.高校廉政风险多元防控体系建设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5) .

[2]熊孟强, 谭小军.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3) .

风险防控体系 篇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员接连因贪腐被立案判刑,科研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之势,这说明科研经费在分配、使用与监管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效构建科研院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预防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一定程度上能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廉政风险是指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活动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是借鉴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中,在防腐败工作领域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排查整理主要业务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明确涉及对象、责任主体,形成适合科研院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2 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分析

为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很多单位都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每一类业务,建立程序控制文件,明确目标,落实分工,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循环管理机制。本文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查找重点领域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工作职责、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原因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水利系统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领域主要有4大类, 分别为科研项目管理、基建项目管理、资金资产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现在以这4个重点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业务为例,简单介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理论框架。

2.1 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外协合同的管理流程包括谈判、拟定合同文本,提交申请、逐级审批,合同签订, 合同履行,项目验收以及资料归档。其中,以合同签订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1.1 外协合同管理流程(见图 1)

2.1.2 廉政风险防控(见表 1)

2.2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基建项目的管理流程包括工程立项、公开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项目验收以及资料归档。其中,以项目验收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2.1 基建项目管理流程(见图 2)

2.2.2 廉政风险防控(见表 2)

2.3 资金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资金资产管理领域,预算执行的管理流程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以及结余管理。其中,以支出管理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3.1 预算执行流程(见图 3)

2.3.2 廉政风险防控(见表 3)

2.4 干部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干部人事管理领域,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流程包括提名、竞聘、确定人选、考察、讨论决定以及任职。 其中,以考察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4.1 干部选拔任用流程(见图 4)

2.4.2 廉政风险防控(见表 4)

3 几点思考

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必须同科研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中心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中心工作带动廉政风险防控的贯彻执行,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3.1 领导重视,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程度

党政“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梳理和排查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切实担负起本单位风险防控的领导责任。 成立专门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3.2 宣传教育,扩大廉政风险防控的受众范围

廉政风险防控教育要分类分层施教,以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还要创新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把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与专题党课、任前廉政教育、预警谈话教育等充分结合,引导带动干部职工宣传廉政,崇尚廉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3 完善制度,夯实廉政风险防控的管理基础

要致力于制度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制定科研、基建、资金、人事各个领域的办法规定,并根据工作实际中发生的变化及时更新修订,为规范工作程序、预防廉政风险发挥积极作用。除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最大程度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权力的阳光运行。

3.4 突出创新,探索廉政风险防控的多种途径

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动态工作机制,还要积极探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构建重点领域动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科研项目、资金资产等进行全过程监控,关口前移,保证四个安全;二是通过局域网开设多样化的专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采用更加图文并茂的趣味宣传吸引大家主动学习;三是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的流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

3.5 监督检查,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成效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效果上。 要将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围绕责任主体逐个流程、逐个环节、逐个风险点地检查,检查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内容,检查结果作为干部评价和任免的重要依据。对效果不明显的,要督促其改正。 对因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权力运行不规范造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风险防控体系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的经济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有的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法律纠纷有增多的趋势, 案件的复杂程度、处理的难度也更大, 给企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和直接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降低因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法律风险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依法治企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定义、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指企业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 建立由企业决策层、各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 以法律风险识别 (Distinguish) 、法律风险评估 (Appraise) 、法律风险控制 (Control) 、法律风险改进 (Promote) 四大模块为基础的防控体系, 对法律风险实现全面、全过程地动态管理, 从而提高法律风险控制能力, 降低整体法律风险, 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 相融性。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相融合, 以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的为最终目标。 (2) 系统性。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涉及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 应注重企业各个实施部门的统一协调。 (3) 操作性。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应注重与企业自身固有的目标任务、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及企业文化相结合, 以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原则

一是全员管理原则。正是由于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落实人员不能仅依靠法务部门和企业法律顾问来完成, 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二是全方位管理原则。由于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法律风险的防控管理要从其源头开始, 而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法律风险控制手段;三是重点防控原则。着力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点防控经营管理中的多发、易发或者发生可能性虽小, 但一旦发生会对企业产生致命打击的重大法律风险;四是系统化管理原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将法律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各项管理流程, 形成系统化制度体系;五是动态化调整原则。应建立定期评估、调整更新的机制, 根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机制以及外部法律环境、风险环境的变化, 对风险管理体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实现法律风险的动态管理。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程序

(一) 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组织机构。

成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委员会, 作为决策机构;可在法务部门设置专门的办公室, 统筹推进法律风险防控建设和实施工作;设置风险防控管理员 (可兼职) , 负责部门具体风险防控, 将法律风险防控要求与具体业务的制度、职责、流程融合起来, 加强在具体业务流程方面的专业指导;落实岗位法律风险防控责任, 做到员工自觉学法、谨慎守法、积极应对,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全体员工参与的格局。还要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的咨询服务和审核把关等职能, 使其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业务管理活动, 协助处理法律风险防控重大事项等。

(二) 构建闭环式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1、法律风险识别。

法律风险识别是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工作, 旨在构建企业法律风险信息数据库, 全面识别法律风险和风险行为。企业法务部门可按照以下识别流程, 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最终形成《法律风险框架表》、《法律风险清单》等系列工作表单。 (见图1)

2、法律风险评估。

在识别的基础上,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风险发生频次以及损失程度, 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评估风险水平, 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采用与法律风险率相关的两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法律风险大小, 风险等级乘积值越大, 说明该风险危险性越大, 需要增加防控措施, 最终形成《法律风险评估报告》。 (见图2)

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主要根据单次发生概率和发生频率两个变量进行测评。工作频次不同, 会导致单次行为发生概率相同的风险行为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同。为此, 应根据风险发生频次将单次风险行为发生的概率统一转化为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能性, 继而将不同频次的风险行为进行等级排列。

法律风险损失大小主要从财产损失与非财产损失两个因素进行评分, 此外风险的影响范围也决定着风险的重要程度, 因此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得到一个调整系数, 对风险损失大小的最终评分进行调整, 企业必须重视评估重大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

(三) 法律风险控制。

建立法律风险动态预警处置机制, 实现法律风险信息的及时发现、有效传导、科学预警、正确处置。通过实施日常法律风险防控计划, 定期排查、筛选法律风险信息, 及时将风险信息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预警提示, 做到法律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对突发的法律纠纷案件, 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 分别向决策层、法务部门进行报告, 积极寻找依法处理措施。

(四) 法律风险改进。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运行后, 要收集整理关于体系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修正体系运行中的缺陷, 要把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根据内外部法律环境和企业具体业务流程的变化, 不断完善体系, 实现具体化操作、细致化管理、持续化改进。

四、抓好企业重点法律风险防控

重大法律风险的确定是以测评统计排序结果为基础, 综合考虑职能部门、法务部门、法律顾问组等评价结果, 并参考法律风险访谈的信息, 关注企业业务管理和发展重点, 结合企业历史案例、各法律风险的损失后果、可能性及风险水平的整体表现选取得出重大法律风险清单。

(一) 防控重大决策法律风险。结合实际准确界定本企业重大事项的具体范围, 将涉及重大投资、重大资产处置、法律纠纷处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纳入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在作出重大决策前, 必须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出具法律意见书。

(二) 防控管理规范法律风险。在重要管理规范制定、审查、备案、清理等各个环节加强风险防控, 严格审查标准, 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 定期开展清理工作, 定期公布现行有效的管理规范目录。

五、结束语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兵法云:“欲获胜于对方, 必先为己不可胜”, 最重要是企业应牢固树立“着力于防范, 致力于化解”的理念, 不断提升全员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 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真正贯彻落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这样, 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庆燕.探索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经营管理者, 2013 (01) ;

[2] 、吴涛.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中外企业家, 2013 (03) ;

[3] 、李敏.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及防范体系建设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5) ;

风险防控体系 篇11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京津冀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等政策的叠加影响下,续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天津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我国内陆地区主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之一,天津港定位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天津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港口前列,其中危险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使天津港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危险化学品进出口口岸。天津港“8 12”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值得每一位港口人深思,促使港口企业重新审视危险货物管理、操作、运输、仓储的风险控制。本文结合互联网、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天津港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智能风险防控体系,以期提升其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风险防控水平。

1 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流程

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大致分为集装箱码头作业、运输作业(码头与专业危险货物仓库间的集装箱运输作业)和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等环节,各环节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工作流程等均不相同。

1.1 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

按照集装箱码头和危险货物资质的要求进行车到船、场到船、船到场、船到车装卸作业,基本作业流程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码头中转危险货物集装箱进出口作业流程

图2 码头船放危险货物集装箱进出口作业流程

1.2 运输作业流程

由港口专业危险货物集卡承担集装箱码头与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间的运输,相应车辆及人员均必须具有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关资质。运输作业流程指集卡司机按照货主或船公司的要求,将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达港区内指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过程(见图3)。

图3 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作业流程

1.3 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流程

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主要分为进口作业和出口作业,其基本流程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进口作业流程

图5 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出口作业流程

2 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风险分析

在集装箱码头和集卡运输作业环节,相关作业人员仅关注危险货物集装箱外部状况,如箱体是否破损、是否张贴明显且合法的危险货物标识等,码头一线作业人员只能根据经验、危险货物操作知识及危险货物标识来作出判断;在专业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环节,由于进出口危险货物种类繁多,对现场作业监管要求更高。为此,有必要针对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各环节进行细致且高标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2.1 集装箱码头作业风险

(1)在现行作业模式下,岸桥司机在接到看钩手或理货员关于危险货物集装箱的提示后谨慎作业;但由于船上的危险货物集装箱是根据危险货物的特殊要求进行积载的,一些危险货物甚至要求水线以下积载,导致人工提示存在漏洞,加之受船舶作业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卡箱等事故。

(2)集卡在码头水平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箱内货物在装箱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集卡面临侧翻摔箱的风险;集卡在场内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危险货物集装箱面临撞击及危险货物泄漏的风险。

(3)场桥司机由于视线被遮挡等原因,未必能注意到危险货物标识,或者司机对目标箱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面临操作失误的风险。

2.2 港区内集卡运输风险

集卡在港区行驶的过程中受路况或司机驾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刮蹭或碰撞,导致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安全事故。

2.3 堆场作业风险

由于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工艺复杂且涉及的环节较多,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堆场作业风险主要表现为:危险货物堆存不当;针对危险货物仓库风险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3 天津港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智能

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涉及环节较多且流程烦琐,任何环节发生安全事故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各环节进行风险防控,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1 建立危险货物集装箱数据库及分类处理应急预案

虽然天津港危险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仅占其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左右,但由于危险货物集装箱的特殊性及其物流环节的复杂性,一旦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造成的影响远大于普通货物集装箱。为此,有必要建立危险货物集装箱数据库,整合货类、箱量、流向、应急处理预案要求等标准化信息,并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时监控等手段,实现各操作主体与检验检疫、海事、消防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使系统数据库能迅速响应风险预警,提示相关方采取应急措施。考虑到数据库存储在企业本地有遭受破坏的风险,有必要对危险货物集装箱数据库进行异地备份;另外,利用云技术将数据库上传到云端也不失为数据库备份的有效手段之一。

3.2 引入可视化技术

集装箱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现有作业模式存在风险提示疏漏的问题。为给码头作业人员提供精准的作业提示,在岸桥和轨道桥的驾驶室内安装与调度系统互连的可视化平台,根据危险货物等级,提示指挥手和作业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3.3 引入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视频传输技术

集卡在集装箱码头与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间的运输过程处于无监控状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信息反馈机制和反馈速度至关重要;若现场信息传递不畅,则不利于迅速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在集卡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和视频行车记录仪(远程接收),实现对在港区内运输集卡的实时追踪和监控,从而在面临作业风险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减轻影响和损失。

3.4 引入二维码技术

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业工艺复杂,涉及的作业人员较多且流动性较大,对搬运、堆存、开箱等作业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为减少人为失误,可在危险货物集装箱仓库安装360€笆悠导嗫叵低常枚爰际醵越龀∥O栈跷锛跋浒嵩恕⒍汛娴然方诮屑嗫兀殖」芾砣嗽备菁跋湮灰频惹榭鼋邢低撤蠢。⑹共挚馐悠悼刂葡低秤攵殉∽饕悼刂葡低诚嗥ヅ洌笆狈蠢『透傧殖∽饕等嗽钡淖饕登榭觥4送猓梦O栈跷锛跋涫菘馄教ǎ迪侄愿矍富印⒐病⑾赖炔棵诺氖凳备俸图喽剑岳诎聪喙毓娣督形O栈跷锛跋涠汛婧妥饕怠?

4 结束语

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智能风险防控体系集信息共享、应急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其构建和实施离不开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主体(港口企业)与公安、消防、海事等部门的统一协作和信息共享。港区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智能风险防控体系有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相关突发事件,是控制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5-09-16)

风险防控体系 篇12

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不同, 合同法律风险是完全可以提前认知并规避的。以第三方裁决为主的事后救济, 其结果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无数事实证明, 一个企业事前预防的投入与事后救济的投入是成反比的。为此, 公司自2012年初开始全面构建了以事前预防与过程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体系, 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事前预防是指对合同管理中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根源能够看到并且找出来提前处理。它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 能够使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 如果不做好事先防范工作, 等到法律风险已经产生并造成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即使是请来了名气再大的“空降兵”, 结果也于事无补。

过程控制是指为达到避免合同法律风险目的而对影响过程的变量所进行的监管。涵盖合同签订前、签约时、履行、预警、评审等整个过程。

事后救济是指合同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为获得恢复和补救而采取的协商、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措施, 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主要手段。

只要做好了事先预防与过程控制, 合同的风险就完全可控, 完全可以避免结果的不确定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事前预防是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事后救济是补充。

充分利用事前预防理论、过程控制理论, 消灭危险源, 有效避免纠纷, 防范法律风险, 使公司的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 从而彻底改变因事前不重视合同管理, 发生纠纷后疲于应付, 因证据不足被动挨打的窘境, 真正实现合同管理由“救火队”角色向事前预防、过程控制的转变, 始终使公司占据主动, 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统分结合, 理顺管理。合同管理是指包括合同的审批与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违约处理等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节、诉讼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 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存在着法律风险。为有效防范风险, 公司建立了一套统分结合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具体做法是:经济运行部设专职合同管理员, 由法律专业人员任职, 统一负责合同制度的起草、合同的审核与盖章、合同的履行监督、台帐建立、整理归档等。专门成立法律顾问室, 参与重大合同的起草审查, 统一负责合同纠纷处理。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 设兼职合同管理员,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各单位每年需向经济运行部定期报送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 形成了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 有规可依。针对合同的法律风险, 企业应建立和优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流程和制度, 明确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流程、风险控制点及相关的岗位职责。为此, 公司建立了包括《招议标管理办法》、《招标流程》、《限额以上议标流程》、《限额以下议标流程》、《合同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办法》、《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等十多项制度在内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囊括了招议标管理、供应 (承包商) 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印章管理、授权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合同审计等多个方面, 做到了全覆盖。

三是梳理合同风险, 分类管理。为明确从哪一角度出发更适合公司合同法律风险分类管理, 我公司从客户分类、业务分类、交易模式分类出发, 综合考虑产业链风险、政策法规风险, 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面梳理, 具体划分为以下类型。

按客户分类:分为战略供应商 (承包商) 、重点供应商 (承包商) 、一般供应商 (承包商) 、临时供应商 (承包商) 、内部供应商 (承包商) 。

按业务分类:分为物资采购类、产品销售类、工程承包类、设备维修类、加工承揽类、服务类等。

按交易模式分类:按照商品交易时间的不同, 将交易方式分为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和期货交易;按照商品交易付款方式的不同, 将交易方式分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按商品交易中所有权转移的不同, 将交易方式分为购买交易和租赁交易等。

针对不同的交易模式, 分别采用对我公司来说风险最小的管理方式, 如销售通常采用先交款后发货方式;采购通常采用货到验收合格再付款方式等。必须预付款或赊销的, 必须按照公司《应收款项管理办法》对客户信用调查后, 按照有关赊销管理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做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四是实行入围会签, 把好入口。为了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入到生产领域、不合格的承包商进入工程承包、设备维修领域, 选择有能力、诚信度高的供应商、承包商是唯一可行的路子。为此, 要求签合同前必须先经招议标程序, 每个招议标项目, 严格执行入围供应商、承包商的考察、交流、推荐制度, 并规定同一档次的入围供应商 (承包商) 原则上至少应推荐三家, 做到货比三家。各单位推荐入围供应商、承包商, 必须事先考察、技术交流, 并先后经过招议标申请单位、使用单位、招标办、纪检监察审计部、分管领导、招议标主管领导依次审核批准后方可邀请其参加投标, 加入供应商、承包商库。开标现场, 还要对竞标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质量、业绩等履约能力进行审查, 确保中标单位能够按约定履行合同。

五是制订示范文本, 统一格式。针对自己的主要业务内容对这些经常使用的合同进行总结, 一方面借鉴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通行做法, 借鉴他们好的做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合同实际履行的经验, 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并书面化到合同中去, 统一了格式。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切实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合同风险。

公司签订的各类合同, 凡是公司有统一的规范文本的, 必须使用规范文本;没有统一规范文本的, 起草合同初稿后要交法律顾问室审定, 律师未审定的合同文本不得使用。从而保证了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保证了合同的顺利履行。

六是实行合同会签, 分头把关。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机制, 是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事先防范。我公司将企业的相关业务部门和相关分公司作为合同评审的责任主体。要求合同在签订之前, 必须有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署意见。各个业务部门应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核, 将本部门的意见签署在合同会签单上, 明确是否同意签订合同, 合同内容还应该做什么样的修改。合同变更的, 必须经过会签审批后方可变更。

七是建立监控机制, 及时预警。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个开始, 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为保证合同履行, 及时掌握合同履行信息, 我公司要求把合同经办门部、合同承办人在合同签订后, 必须及时填写《合同履行情况汇总表》, 每年向经济运行部报送一次, 做到对各份合同的履行期限与义务进行统计, 了解履行进展, 防止违约情形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发生, 必须在异常情况发生后二日内填写《合同履行异常情况反馈表》, 报经济运行部和法律顾问室各一份,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八是重视固化证据, 有理有据。证据固化直接关系到纠纷发生后处理的结果, 可谓证据在手, 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反复强调应当注意保存自己一方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的证据, 同时注意保存对方违反合同的证据, 尽量将这些过程用书面形式记载下来。

九是实行年度评审, 动态考核。为保证在库供应商、承包商的质量, 我公司每年都要组织使用单位、合同主办单位、财务部、纪检监察审计部、机动部、生产技术部等单位组成评审小组分别从质量水平、合同履行、服务能力、价格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得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得分≥90分;B级80≤得分<90分;C级70分≤得分<80分;D级得分<70分。

凡年度评价为D级的各类供应商 (承包商) 一律视为不合格供应商 (承包商) , 清理出供应商 (承包商) 库。

十是实行合同审计, 闭环管理。按照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纪检监察审计部对零星工程、物资采购、设备维修合同的执行、验收、付款、质保、结算票据等事项进行过程审计, 监督检查合同是否严格按规定交货、验收等, 避免了合同签订后执行情况无人监督的漏洞, 真正做到了从计划确定, 到招议标确定价格、合同签订、合同履行, 全部有人监督, 真正做到了闭环管理。

上一篇:防火要点下一篇:KPI数据监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