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要点

2024-05-16

防火要点(通用7篇)

防火要点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但是, 从当前我国高层住宅建筑的使用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在防火设计方面, 居民缺乏防火意识, 建筑单位的防火施工技术较低, 这些都给高层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施工时, 抓住防火设计要点, 提高施工技术, 对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原则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建筑复杂、人力物力耗费大的特点,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很容易忽视建筑防火设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水平较低, 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 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时, 一定要树立安全防火意识, 充分认识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高层住宅小区的安全。一般来说,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 主要从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大系统入手。所谓主动防火系统, 主要指的是由自动控制的消防给水、灭火、消防用电以及报警等各种消防设施组成的, 具有早期发现和扑灭火灾作用的一套防火系统。而被动防火系统, 主要指的是由各种不容易发生燃烧的装修材料, 比如挡烟垂壁、防火门、各种管道以及防火吊顶等组成的, 通常在发生火灾时, 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划分空间, 尽量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控制火势, 并且在火势相对严重的情况下, 可以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建筑不会发生倒塌。从当前我国建筑的防火系统设计现状来看, 被动防火系统因为具有长久性、普通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的特点, 被得到广泛地推广和使用。

2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2.1 消防给水设计方面。

通常在对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给水进行设计时, 应该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特点的前提下, 从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消防室内给水自救系统作为灭火的主要方式, 所以在对高层住宅小区进行整体消防设计时, 应该运用相对集中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一般来说, 在设计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给水系统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1消防水箱的设置。通常在确定水箱容量时, 一定要将建筑面积和平面类型作为主要依据, 并且应该充分考虑到灭火时水量和水压的实际需要, 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 才能实现消防水箱设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2.1.2对于高层住宅小区而言, 由于建筑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所以在布置消防给水室外管网时, 应该选择环状的方式, 在设置消火栓位置时, 一定要比较明显, 有利于消防车取水, 消火栓数量的设置, 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防火设计标准, 并且消防设施给水的压力, 应该要高于0.1MPa;2.1.3在设置消防室内给水系统时, 一定要注意与生活给水系统区分开来, 并且采用环状的方式, 来设置消防室内给水管道, 管道的数量应该确定在2根或者2根以上;2.1.4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消防水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 在安装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确保消防给水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 还应该将水泵接合器设置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和消火栓室内给水系统中, 并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水流量和数量, 与室外消防水池之间的距离也应该保持在15~40米之间, 从而实现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防排烟设计方面。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具有整体高度高以及层数较多的特点, 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 很难将烟气及时排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所以,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在进行防火设计时,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排烟设计的重要性。通常在进行排烟设计时,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2.2.1自然方式。所谓自然方式, 主要指的是利用竖井、阳台以及外窗来排出烟气。但是由于自然方式比较容易受到地形、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发生火宅时, 往往无法保障排烟效果;2.2.2机械方式。所谓机械方式, 主要指的是利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 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和时间的一种排烟方式。虽然排烟效果较好, 但是运用在高层建筑中, 也存在较多的缺陷。所以,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 在对排烟方式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可以采用设置天井的方式, 让位于高层住宅建筑内部的消防电梯室以及防烟楼梯间等设置开窗, 进行自然排烟, 可以收获较好的排烟效果。

2.3 电气防火设计方面。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 在进行电气防火设计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3.1一般来说, 住宅小区在超过十二层之后, 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小区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电梯和消防水泵时, 不仅需要采用双回路供电的方式, 还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备用电源;2.3.2通常在高层住宅小区中, 在各种消防设施的供电方面, 往往需要确保供电回路的独立性, 并且在设置电源的启动和切换点时间时, 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 采用这种设置方式, 在发生火灾时, 就可以为事故照明、消防电梯、防排烟系统以及消防水泵等各种消防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2.3.3从我国已经发生的各种火灾事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 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与火灾中人员的伤亡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 在进行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设计时, 除了要做好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等各方面消防设施的设计工作,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设置消防指示灯的重要性, 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有针对性的设置高层住宅小区的疏散指示灯和事故照明灯标志。在高层住宅小区中加强电气防火设计, 一方面可以立足于被动防火系统, 增强高层住宅小区的电气安全, 避免各种线路在长期的使用中, 因为出现老化、超负荷等现象而导致火灾发生, 从根本上保障了高层住宅建筑电气使用的安全, 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主动防火系统出发, 进一步规范高层住宅小区的各种电气设置, 从而为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提供有效地保障。

2.4 灭火器材方面。

从当前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器材配置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设施不齐全、缺乏使用功能等诸多问题。所以,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中, 一定要重视各种防火器材的设置, 不仅要配置破拆工具、消火栓等, 还需要配置一定量的灭火器, 由于灭火器具有便于移动、使用方便的特点, 在出现火灾情况时,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对于物业工作人员来说,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日常管理时, 一定要定期对各种防火器材进行全面的检查, 如果发现破损的, 要及时上报, 并且更换, 只有确保各类防火器材的使用性能, 才能有效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层住宅建筑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空间的同时, 也承担着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因此,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 做好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 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在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原则之后, 提出具体的防火设计要点, 以期为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火设计,消防

参考文献

[1]张文波.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239.

[2]崔效敬.住宅建筑防火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 (12) .

防火要点 篇2

一、加强组织建设

1、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2、成立村级森林防火支部;

3、组建村寨鸣锣喊寨队员;

4、组建政府所在地应急扑火队伍;

5、组建乡半专业扑火队伍;

6、组建村级应急扑火队伍;

7、成立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员。

二、落实责任主体

1、乡与村

2、乡与单位

3、村与组

4、组与户

5、学校与学生

6、单位与职工

7、乡与护林员责任书

三、加大宣传力度

1、政府要有森林防火宣传专题墙

2、每个林区要有警示牌

3、每村有1条以上横幅标语

4、学校要出1期以上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黑板报 大型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四、强化信息沟通

1、每年召开2次以上森林防火专题会议

2、每年要有上传6期以上“两防简报”

五、做好培训演练工作

1、每年不少于2次森林防火知识培训

2、每年不少于1次森防预警扑火演练

六、完善管理制度

1、领导包保责任制度

2、组织领导制度

3、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4、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5、森林火灾处理制度

6、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7、森林火灾报告制度

8、森林防火值班、报告、统计责任追究制度

9、文秘、档案管理制度

七、深化隐患排查整治

1、驻村干部和包片组长每个月要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查一次

2、乡消防督查组每季度要深入各村开展森林防火督查一次。

3、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大会议和非常时期驻村干部和包片组长都要进村开展森林防火排查

4、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档案建立(1)表1-森林火灾巡查督察、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汇总表(乡安监站填写)(2)表2-森林防火(野外用火)巡查督察记录(驻村干填写)(3)表3-野外违规用火登记台帐(乡安监站填写)(4)表4-森林防火值班登记表(驻村干填写)

八、其它事项

1、建立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2、每月乡森防办按时完成各类森林防火报表 3、6月30日前提交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 4、12月31日前提交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

5、清明、五

防火要点 篇3

关键词:防火隔离带 FDS 场模拟防排烟分区

中图分类号:X9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23-02

防火隔离带指的是在建筑空间内,为阻止火灾大面积蔓延,在室内根据有效间隔宽度来设置消防设施区域,确保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室内的另外一侧不会受起火点的火焰和高温的烟气的影响和危害。由于防火隔离带能够有效的阻止火灾蔓延,起到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作用,进而在城市消防规划中,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中,草原森林中,均采用了这种措施。但是,大空间建筑大多是处于共享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防火隔离措施的设计有较高的难度性。笔者利用fds工具,对火灾现场的烟气扩散及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场数值模拟,建议将排烟设计融入到防火隔离带中。

1 防火隔离带的概念和特性

室内防火隔离带,指的是在建筑空间内,为阻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通过热辐射模型计算确定,利用室内空间的自身条件设置一定有效宽度的间隔区域,并在该区域设置可靠的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一侧的火焰、烟气不会辐射蔓延至另外一个区域。

室内防火隔离带能够有效的阻隔火災蔓延,其效果类似于防火卷帘、防火墙等物理分隔措施,但只是一种逻辑的防火隔离方法,而且有以下特殊性质:(1)阻火可控性。设定的间隔距离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灾区域的热辐射进一步影响到隔壁的防火区域,并防止可燃物起火后造成火势更加凶险。(2)隔烟清晰性。该区域必须能够有效阻挡烟气的扩散,空间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清晰,以便人群的快速疏散和救援。(3)本体不燃性。在防火隔离带禁止任何可燃物的存在。(4)空间整体性。隔离带是由该区域上下整体形成的一个空间,同时可以有效结合该区域设置的消防设施对火灾进行整体的阻隔和控制。

2 烟气蔓延特性的数值模拟

现阶段,室内防火隔离带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展示建筑,以及仓库等空间高大建筑内,这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建筑面积大、楼层高、区域功能统一、空间难以分段通常等特点。建筑楼层的高度均在6 m以上,有的高度甚至达到30 m。

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在局部空间内,可燃物的燃烧速率会剧增,四周的空气将会被升腾起来的烟羽流不断卷吸,质量流逐渐增加,平均温度和浓度也会随之上升。当烟气受到建筑顶棚阻挡时,将朝顶棚下方四面扩散开来(热烟气水平蔓延的速度可达1~2 m/s);当受到墙壁和上梁的阻挡后,便快速向下方转移,在建筑空间的上方形成热烟气层,并且厚度逐渐增加,浓度和温度也随之不断上升,进而造成高温度的热辐射,其危害性不堪设想。如图1所示。

一旦热烟气层的厚度超过挡烟垂壁,就会蔓延到相邻的防烟分区。而对于楼层较高的建筑,如6~30 m,发生火灾时,整个内部上方空间都会被热烟气包围,而且,热烟气具有较强的毒性和遮光性,对人体健康有极其严重的损害,也不利于人群的疏散和救援。由此可见,阻止火势蔓延的关键在于,必须有有效的防烟、排烟的防护措施。

在燃烧过程中,烟气和热传导通过数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来进行分析,得出FDS偏微分方程组解的核心算法是一种显式的预测-纠错方法,时间和空间的精度为二阶,计算中涡流处理方式采用大涡流模拟,对于计算和处理火灾烟气流场的精度较高。

笔者将建筑物内部的热辐射和烟气流动状况通过火灾模拟软件FDS 5_6_3进行了仿真模拟,边界的环境设置如下条件:建筑物净高10 m;环境温度23 ℃,风速0/s,火灾规模20 MW。计算结果分析显示出的模拟情况如图1、图2所示。计算结果说明,当t=250 s时,因顶棚的阻挡,火焰中心上方射流而形成热烟气层,其厚度约为3 m,温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3 防烟排烟设计

为了阻止火灾发生时烟气的蔓延,在设置区域防护措施时,应该将条件最恶劣的情况下的防烟、排烟的设计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落到实处。也就是,在建筑内部某个区域发生火灾时,如果该区域的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处于不工作状态,但仍然能够阻止烟气通过室内防火隔离带从起火区域向隔壁区域蔓延,这就要求防火隔离带的防烟、排烟设施独自拥有一个阻止系统,与其他区域互不作用和干扰,以控制受到火灾区域的影响,导致其他区域防排、烟设施的失效。

(1)防烟设计。为了有效阻止烟气的蔓延和人群的安全疏散,应该在防火隔离带两侧与相邻区域交界的地方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的设置必须要满足疏散时所需要的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可由公式(1)计算得出结果:

Hq=1.6+0.1H (1)

其中,H为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Hq为最小清晰高度。

挡烟垂壁的设置高度L应≥(H~Hq)。应该选用不燃烧的材料对穿越防火隔离带的洞口进行封堵,更在通风管道穿越处应该设置自动关闭的防烟防火闸门进行隔断。

(2)排烟设计。排烟的设计具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者的排烟效果各有优缺点。其中,自然排烟,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排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风力风向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机械排烟,成本较高,虽然排烟效果佳,但是由于需要控制的环节众多,不利于管理,从而失效的风险偏高。如果是在首层、地下一层或者单层建筑内设置室内防火隔离带,可以安装可开启采光天窗或采光天棚,并且在火灾发生时或故障维修状况下自动开启来进行自然排烟,高效集合了采光、排烟以及隔离各大功能。如果某些建筑内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那么就必须采用机械排烟设施来设置室内防火隔离带,进而在发生火灾时完成排烟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建筑内部同时设置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时,根据不同楼层结构以及排烟流量所需要的空间,应该将其中一种设定为主要排烟设施,另一种则起到辅助和急救的作用即可,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排烟,从而为人群的疏散和救援提供充足的有利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室内防火隔离带排烟设施在火灾发生时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设计要点上,不容疏忽。随着城市的发展,展览建筑、大型购物中心,如商城和超市,以及仓库等高大空间建筑的建造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室内防火隔离带排烟设施的设计问题将会更加频繁出现。比如,可以尝试运用防火隔离带的措施来规划防火分区。但是,因为高大空间建筑内部放置的物品的众多以及计算机进行火灾模拟时也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偏差,所以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难以严控。这种室内防火隔离带排烟设施的设计和防火分区的划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行之有效,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玉海,钱建民,李淑惠,等.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修奇.场模拟在高大空间仓库建筑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4):252-254.

[3]谢飞,褚新颖.谈大型展厅利用防火隔离带划分防火分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6):406-408.

建筑幕墙防火、防雷施工要点 篇4

1 建筑幕墙的防火设计及施工要点

1.1 建筑幕墙的防火设计

在对建筑幕墙进行防火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建筑幕墙的窗间、窗槛部位需要采用不燃烧材料, 如果外墙的不燃烧体耐火极限超过1h, 则墙内可以填充难燃烧材料。第二, 对于没有窗间和窗槛部位的幕墙, 楼板外沿需要使用耐火极限高于1h的材料, 也可以在幕墙内部设置定距离喷水水龙头。第三, 要使用不燃烧材料进行幕墙与楼板之间空隙的填充, 使楼板和隔墙之间能够形成防火带。第四, 防火层的厚度取决于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 一般需要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 而不能采用铝板。

1.2 建筑幕墙的防火施工

建筑幕墙的防火施工直接影响到幕墙的防火效果, 进行施工的单位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 并且要为防火施工负责。在施工时需要按照设计的文件和图纸进行施工, 全程不能对设计擅自进行修改。

在进行防火材料的安装时要确保其安装牢固, 不能有松动、脱落等问题出现。材料在安装时拼缝不能有缝隙, 要保证材料直接的衔接能够严密牢固。防火棉需要保证其厚度高于60mm, 铺设需要均匀, 不能出现凹凸, 也不能和玻璃有直接接触。防火材料要保证和幕墙玻璃保持距离, 靠近玻璃面的防火材料需要用装修材料进行覆盖处理。要采用厚度>1.2mm的镀锌钢板进行防火棉的搁置, 如果防火层应用于金属和石材幕墙, 则需要使用厚度>1.5mm的耐热钢板, 并且钢板在使用之前要先进行防腐处理。施工所需的镀锌钢衬板和铝合金型材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钢衬板安装完毕以后要将其完全密封。如果幕墙的周围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存在缝隙, 一般使用防火保温材料进行填充, 此种情况下绝对不能使用干硬性材料。填充完毕以后要将内外表面进行密封, 确保其接缝没有任何空隙, 如果有漏气则会对幕墙的防火性能造成影响。在进行建筑幕墙防火处理时要尽量控制双面胶、泡沫密封胶、复合铝板等材料的使用, 如果需要大量使用, 则需要做好相应的防火准备, 也可以对此类材料进行特殊处理。在选择铝板时, 可以使用单层铝板, 其易燃性较低。幕墙防火问题成为幕墙施工的重点, 从而央视大火到上海“1115”大火可以发现, 其成因都是外墙保温材料不合格。因此, 材料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了建筑幕墙的防火性能。

2 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及施工要点

建筑幕墙的骨架主要为金属材质, 在遇到雷电时容易成为导体。如果建筑幕墙没有进行防雷设计和施工, 一旦遇到雷电侧击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损失, 还容易引发火灾。因此, 建筑幕墙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防雷问题, 在施工时也需要做好防雷措施。

2.1 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

经试验测试, 建筑幕墙超过50m以后雷电通过幕墙的时间极短, 只有几十微秒, 但每米电位差却能够达到万伏以上, 因此建筑幕墙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雷设计, 否则会对建筑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能够具备较好的防雷能力, 则需要其形成自身的防雷网, 该防雷网要和主体的防雷体系相互连接, 一般防雷网的设置不能超过100m2, 否则会影响防雷效果。建筑每隔一段距离要设置均压环, 每隔均压环之间的垂直距离要控制在12m之内。均压环内部具有钢筋, 其纵向钢筋需要进行接地处理, 将引下线、金属设备等连接到均压环上。

在进行主材料的选取时尽量选用单层铝板和飞铝塑复合板, 单层铝板的接地效果更好, 而复合板之间有聚乙烯填充物, 由于聚乙烯不能导电, 因此复合板无法实现接地。因此为了预防雷电对建筑幕墙的损害, 则需要选择导电性能较好的单层铝板, 该种材料不易受雷电损害, 较为耐用。单层铝板能够保持数十年不变形, 其使用年限比一般材料要长很多, 并且该材料能够达到较好的防火、防雷效果, 因此常用于作为建筑幕墙的材料。

2.2 建筑幕墙的防雷施工

建筑幕墙防雷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 要将每个埋件的直锚筋和楼板中的钢筋进行焊接, 也可以使用绑扎法进行连接。对采用的后设锚板要将每个锚板于主结构的钢筋连接, 锚板之间的连接可以形成较好的电气通路效果。

在进行建筑防雷施工时要注意一项重要内容, 即避雷针的安装或避雷带的设置。对于建筑而言, 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是进行避雷的最有效措施。避雷带一般可以设置在建筑幕墙的女儿墙外侧, 沿着屋顶周边进行布设。在屋顶可以设置金属物作为接闪器, 接闪器要事先做好接地处理。接闪器也可以设置在建筑幕墙和女儿墙之间, 该种设置需要设置较厚的金属板, 一般保持大于0.5mm。

总之, 建筑幕墙的防火、防雷施工是保障其使用效果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施工之前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设计单位必须要具备专业设计资格。在进行施工时, 要保证施工单位具有合格的技术水平才能着手操作。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设计图纸进行操作, 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 确保建筑幕墙能够做好严密的防火、防雷工作, 为日常的使用排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侯宪法.建筑物防雷措施与防雷装置安装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0 (02) .

[2]禹国英, 董岩.浅谈建筑幕墙的防雷体系[J].建筑技术开发, 2009 (10) .

防火要点 篇5

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建筑髙度、建筑层数、单层建筑面积等要素,审查建筑物的分类和设计依据是否准确,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数量或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可燃物数量等审查工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否准确;

b)根据使用功能、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单层建筑面积审查民用建筑的分类是否准确。

2.审查建筑耐火等级确定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根据建筑的分类,审查建筑的耐火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民用建筑内特殊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等平面布置与建筑耐火等级之间的匹配关系。

3.审查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是否达到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

b)当建筑物的建筑构件采用木结构、钢结构时,审查采用的防火措施是否与建筑物耐火等级匹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审查火灾危险性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烟花爆竹工厂、石油天然气工程、钢铁企业、发电厂与变电站、加油加气站等工程选址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根据建筑类别审查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不同类别的建筑之间,U型或山型建筑的两翼之间,成组布置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加油加气站,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天然气工程、石油库等建设工程与周围居住区、相邻厂矿企业、设施以及建设工程内部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根据建筑类别审查建筑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工业建筑内的高火灾危险性部位、中间仓库、总控制室、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场所的布置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汽车库、修车库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建筑内油浸变压器室、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活动场所、儿童活动场所等的布置位置、厅室建筑面积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审查建筑允许建筑层数和防火分区的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注意根据火灾危险性等级、耐火极限确定工业建筑最大允许建筑层数和相应的防火分区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民用建筑内设有观众厅、电影院、汽车库、商场、展厅、餐厅、宴会厅等功能区时,防火分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竖向防火分区划分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当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中庭、敞开楼梯或敞开楼梯间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是否采用符合规范的防火分隔措施。

5.审查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审查医院、学校、养老建筑、汽车库、修车库、铁路旅客车站、图书馆、旅馆、博物馆、电影院等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防火构造

1.审查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挑檐等建筑构件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挑檐的设置部位、形式、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建筑内设有厨房、设备房、儿童活动场所、影剧院等特殊部位时的防火分隔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冷库和库房、厂房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的特殊建筑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防火墙两侧或内转角处外窗水平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e)防火分隔是否完整、有效,防火分隔所采用的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防火玻璃等建筑构件、消防产品的耐火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f)防火墙、防火隔墙开有门、窗、洞口时是否采取了符合规范要求的替代防火分隔措施。

2.审查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井道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是否独立设置,井壁、检查门、排气口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电缆井、管道井每层楼板处和与走道、其他房间连通处的防火封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审查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屋顶、闷顶材料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闷顶内的防火分隔和入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变形缝构造基层材料燃烧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穿过变形缝时是否按规范要求采取措施。

4.审查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建筑幕墙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电气线路穿越或敷设在B1或B2级保温材料时,是否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c)当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中庭等各种形式的上下连通开口部位及玻璃幕墙上下、水平方向的防火分隔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审查建筑外墙装修及户外广告牌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审查天桥、栈桥和管沟的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

1.审查各楼层或各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位置、宽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每个防火分区以及同一防火分区的不同楼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当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b)确定疏散的人数的依据是否准确、可靠;

c)安全出口的最小疏散净宽度,除符合消防设计标准外,还应符合其他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

d)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是否与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梯段的净宽度相匹配; e)建筑内是否存在要求独立或分开设置安全出口的特殊场所。

2.审查疏散楼梯和疏散门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和数量、位置、宽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疏散楼梯的防排烟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疏散楼梯的围护结构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否符合要求,不得以防火卷帘代替;防烟楼梯间前室的设置形式和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疏散楼梯在避难层是否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其他楼层是否上、下位置一致;

d)疏散门的数量、宽度和开启方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审查疏散距离和疏散走道的宽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审查避难走道、避难层和避难间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建筑高度审查该建筑是否需要设置避难层(间); b)避难层(间)的设置楼层、平面布置、防火分隔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避难层(间)的防火、防烟等消防设施、有效避难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灭火救援设施

1.消防车道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沿街长度、规模等参数,审查消防车道、消防车作业场地及登高面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审查消防车道的形式(环形车道还是沿长边布置,是否需要设置穿越建筑物的车道)、宽度、坡度、承载力、转弯半径、回车场、净空髙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根据建筑高度、规模、使用性质,审查建筑物是否需要设置消防车登高面,消防车登高面是否有影响登高的裙房、树木、架空管线等,首层是否设置楼梯出口、立面是否设置窗口等;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场地当设置在红线外时,审查是否取得权属单位同意并确保正常使用。

2.救援场地和入口

1)根据建筑高度、规模、使用性质,审查建筑是否设置灭火救援场地。2)审查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长度、宽度、坡度,消防车登高面上各楼层消防救援口的设置位置、大小、标识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审查救援场地范围内的外墙是否设置供灭火救援的入口,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在每层是否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开口的大小、位置是否满足要求,标识是否明显。

3.消防电梯

1)根据建筑的性质、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面积或防火分区情况,审查建筑是否需要设置消防电梯。

2)审查消防电梯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面积,消防电梯运行的技术要求,如防水、排水、电源、电梯井壁的耐火性能和防火构造、通讯设备、轿厢内装修材料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利用建筑内的货梯或客梯作为消防电梯时,审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满足消防电梯的运行要求。

4)审查消防电梯的井底排水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直升机停机坪

1)审查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设施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直升机停机坪与周边突出物的距离、出口数量和宽度、四周航空障碍灯、应急照明、消火栓的设置情况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审查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是否符合航空飞行安全的要求。

建筑防爆 1.审查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是否独立设置,是否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承重结构是否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2.审查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有爆炸危险的仓库或仓库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有粉尘爆炸危险的筒仓、燃气锅炉房是否采取防爆措施、设置泄压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确定危险区域的范围,核查泄压口位置是否影响室内、外的安全条件,是否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 b)泄压面积是否充足、泄压形式是否适当;

c)泄压设施是否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是否采用安全玻璃等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屋顶上的泄压设施是否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设备、总控制室、分控制室的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是否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是否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c)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是否独立设置;

d)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贴邻外墙设置时,是否采用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4.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是否采用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面积,顶棚设计和通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是否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是否采取防静电措施;

b)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厂房,其管、沟是否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其下水道是否设置隔油设施。

7.甲、乙、丙类液体仓库是否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是否采取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8.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的办公室、休息室,必须贴邻本厂房时,是否设置防爆墙与厂房分隔。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是否设置防护措施。

9.安装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的电气设备、通风装置是否具有防爆性能。

建筑装修和保温防火

1.查看设计说明及相关图纸,明确装修工程的建筑类别、装修范围、装修面积。装修范围应明确所在楼层。局部装修应明确局部装修范围的轴线。

2.审查装修工程的使用功能是否与通过审批的建筑功能相一致。装修工程的使用功能如果与原设计不一致,则要判断是否引起整栋建筑的性质变化,是否需要重新申报土建调整。

3.审查装修工程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装修工程的平面布置是否满足疏散要求,由点(楼梯)、线(走道)、面(防火分区)组成的立体疏散体系是否完整和畅通,楼梯间要核对楼梯间形式、宽度、数量;

b)走道应核对疏散距离、疏散宽度;

c)防火分区应核对面积大小、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的设置、分区的界线是否清晰。

4.审查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装修范围内是否存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需要提高或者满足一定条件可以降低的房间和部位。

5.审查各类消防设施的设计和点位是否与原建筑设计一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审查建筑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是否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

7.审查照明灯具及配电箱的防火隔热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配电箱的设置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是否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

c)灯饰的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8.审查建筑保温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审查以下内容:

a)设置保温系统的基层墙体或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和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采用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是否与其建筑类型和使用部位相适应并符合规范要求;

c)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否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是否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防火要点 篇6

1 修订主要原则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1992 (1999年版, 以下简称“99版石化规范”) 是石化工程综合性的防火技术规范, 政策性和技术性强, 涉及面广, 自1992年12月1日发布实施以来, 对我国石化企业的防火设计、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督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保证石化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国内相关行业的消防安全工程设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版石化规范”修订的主要原则为:

(1)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构造和谐社会;

(2) 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尤其要满足生产规模大型化发展的需要;

(3) 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防火理念, 结合中国国情, 适应性能化发展趋势;

(4) 注意与国内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 (5) 加强规范的可操作性。

2 修订主要方面

2.1加强对人员的安全保护

“2008版石化规范”修订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强调人性化设计,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和降低石化企业火灾事故对公众利益和企业内外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 为了加强对人员的保护, 在术语2.0.5中, 将全厂性重要设施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 如:全厂性办公楼、中央控制室、化验室、消防站等;第二类是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的设施, 如:全厂性锅炉房、变电所等。在表4.2.12中规定, 第一类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比第二类多

(2) 第4.1.9条强制性条款增加新要求:“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 第5.5.21条强制性条款提出装置内高架火炬的设置“火炬的辐射热不应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在第4.1.9条的条文说明中不仅根据国际API标准提供了火炬辐射热对人员影响的数据表, 还专门说明了下列二点:场外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等公众人员活动的区域, 火炬辐射热强度应控制在不大于1.58 kW/m2;不仅要考虑火炬辐射热对地面人员的安全影响, 也要考虑对在高塔和构架上操作人员安全的影响。在可能受到火炬热辐射强度达到4.73 kW/m2区域的高塔和构架平台的梯子应设置在背离火炬的一侧, 以便在火炬气突然排放时操作人员可迅速安全撤离。

(3) 为了保护装置区生产操作人员, 第5.2.16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装置的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等不得与设有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装置的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 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

(4) 第5.2.17和5.2.18条规定, 作为人员集中场所的装置控制室、化验室、办公室等宜布置在装置外;当布置在装置区内时, 强制性条款规定“控制室、机柜间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耐火极限不低于3 h的不燃烧材料实体墙;”“化验室、办公室等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宜为无门窗洞口不燃烧材料实体墙。当确需设置门窗时, 应采用防火门窗。”

(5) 为了防止火灾造成毒物泄漏对人员的伤害, 第5.6.1条强制性条款补充新要求“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 且毒性为极度和高度危害的物料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应采取耐火保护措施。

(6) 由于氨就地排放不仅会引发燃烧爆炸, 而且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新增第5.5.10条“氨的安全阀排放气应经处理后放空。”

2.2 合理调整石化企业与周边设施间距

(1) 石化企业作为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不仅造成企业内部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对厂外居民和公共设施等敏感区域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和破坏。此次修订在表4.1.9中将液化烃罐组至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的防火间距由120 m扩大到150 m, 并增加了对于石化企业与地区埋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装卸油品码头等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2) 石化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表4.2.12) 规定了对企业内部各装置和设施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也规定了对各危险设施与厂区围墙的间距的要求。因为厂内如发生油气泄漏或火灾事故可能影响到厂外, 同时厂外如出现点火源或者火灾事故也会对厂内产生不利影响。此次修订在表4.2.12中将厂内不同类别的危险设施到围墙的间距由原来的10 m扩大到15~40 m。这虽然增加了石化企业内部占地面积, 但拉开了厂内危险设施与厂外设施的间距, 降低了事故风险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石油化工的深加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国内出现了很多统一规划的化工园区。由于这些园区的生产企业具有与石化企业类似的工艺物料及生产性质, 但具有投资主体和管理体制独立的特点, 此次修订新增了对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的规定 (表4.1.10) , 规定了同类企业间的防火间距从装置设施边缘计算, 而不是从企业围墙计算, 同时也缩小了相关防火间距的要求, 满足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节约用地的要求。

2.3 满足石化企业生产规模大型化的需要

作为能源工业支柱的石化企业近年迅猛发展, 这体现在加工能力的扩大化和深度加工的多样化。大型化装置不仅增加了危险物料的储量和扩大了总图占地, 也同时大大增加了火灾事故的风险。为了使修订后的防火规范既不会束缚国家新经济形势的发展, 又能应对大型化带来的火灾高风险挑战, 经过专门的国内外调研和多次分析研究, “2008版石化规范”确定了下列修订条款:

(1) 第5.2.11条调整为“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10 000 m2小于20 000 m2时:在设备、建筑物区四周应设环型道路, 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 m, 设备、建筑物区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道路间距不应大于120 m;相邻两设备、建筑物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 m;应增加必要的安全消防措施。”同时新增第8.1.2条, 规定“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10 000 m2小于20 000 m2时, 应加强消防设施的设置。”

(2) 装置规模的大型化也造成了装置内储罐容积的增加, 对第5.2.22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液化烃罐总容积从300 m3调整为500 m3, 可燃液体罐从3 000 m3调整到5 000 m3。

(3) 为了解决大型化装置区和罐区占地扩大而使火灾扑救困难的问题, 在第4.3.4条对环形消防车道保护的区域明确规定为“装置或联合装置、液化烃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 000 m3的可燃液体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 000 m3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燃液体罐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第4.3.5 条规定“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 任何储罐的中心距至少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 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 任何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

的距离不应大于80 m, 且最近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9 m。”

(4) 由于装置规模的大型化也增加了生产需要的催化剂等用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以下简称“建规”) 的有关条款, 在第6.6.1条取消了甲类物品仓库储存量的限制。

2.4 增加设立事故应急措施要求

(1) 第6.2.12条修改为“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 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 但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

(2) 在第6.3.6条新增了对液化烃全冷冻式单防罐罐组的防火堤要求“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一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3) 吸取吉化事故教训, 第4.1.5条修改为“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为了使该条款具有可操作性, 在该条文说明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如设置路堤道路、事故存液池、受污染的消防水池 (罐) 、雨水监控池、排水总出口设置切断阀等。

(4) 对装置区内的排水设施, 补充了第5.2.27条, 要求“火灾事故状态下, 受污染的消防水应有效收集和排放”。

(5) 新增第7.3.10条, 规定“接纳消防废水的排水系统应按最大消防水量校核排水系统能力, 并应设有防止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

2.5 加强本质安全设计

为了避免以往的“重消轻防”, 此次修订根据石化工艺过程的特点, 补充了很多工艺过程防火的预防措施, 力求降低火灾事故发生频率,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加强本质安全设计。

(1) 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是石化工艺过程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此次修订在第5.2节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新增了6条, 补充修改了10条, 其中强制性条款7条。为了减少安全阀就地排放的事故隐患, 修订了第5.5.11条, 要求事故排放的可燃气体要尽可能通过火炬系统或处理系统排放, 并新增第3款, 规定“安全阀排放管口不得朝向邻近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方, 排放管口应高出8 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 m以上。”

(2) 紧急切断阀是防止泄漏事故发展和火灾事故扩大化的重要措施。此次修订在多个条款中明确提出了设备、机泵和储罐设置紧急切断阀的要求。参考国外标准, 新增第7.2.15条规定“液化烃设备抽出管道应在靠近设备根部设置切断阀。容积超过50 m3的液化烃设备与其抽出泵的间距小于15 m时, 该切断阀应为带手动功能的遥控阀, 遥控阀就地操作按钮距抽出泵的间距不应小于15 m。”第7.2.16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进、出装置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 在装置的边界处应设隔断阀和8字盲板, 在隔断阀处应设平台, 长度等于或大于8 m的平台应在两个方向设梯子。”第5.5.13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 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备应设报警信号和泄压排放设施, 以及自动或手动遥控的紧急切断进料设施。”

(3) 由于装置大型化发展受到总占地的限制, 这就出现设备和储罐向空间发展的趋势。高密集的设备和管道立体布置不仅使泄漏油气难以扩散, 也大大增加了火灾扑救的困难。因此, 此次修订对多层布置提出了限制。

(4) 对高危险的液化烃等机泵布置, 补充修订了第5.3.2 条“液化烃泵、可燃液体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液化烃、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的泵上方, 不宜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若在其上方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 应用不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5) 为了减少装置区内危险物料的储量, 第5.2.23条修订规定“甲、乙类物品仓库不应布置在装置内。若工艺需要, 储量不大于5 t的乙类物品储存间和丙类物品仓库可布置在装置内, 并位于装置边缘。”

2.6 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协调

石化防火工程作为国家防火体系的一部分, 除了“石化规范”以外, 还需要国家多个防火规范的技术支撑和协调。因此, 此次修订注意了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协调。

(1) 鉴于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和行业标准《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 237-1999已发布实施, 此次修订取消了99版的第七章第五节干粉灭火系统和第十节装卸油码头消防, 设计时可直接执行相关标准。

(2) 为了合理确定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的石化产品仓库面积, 此次修订与建设部、公安部和“建规”管理组等多次协调讨论, 最终确定了第6.6.2条“单层仓库跨度不应大于150 m。每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单层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应大于24 000 m2, 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6 000 m2;当企业设有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且仓库设有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时, 每座合成树脂及塑料单层仓库的占地面积可扩

大至48 000 m2。”

(3) 参照“建规”的要求, 对大型石化仓库增加了排烟设施要求。

(4) 此次修订不仅增加了水喷淋的设计要求, 还与“建规”有关条款相协调, 在第8.11.4条规定“占地面积超过3 000 m2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等产品的仓库及占地面积超过1 000 m2的合成纤维仓库, 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应由厂区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2.7 探索标准规范的性能化发展

国外消防标准一般都是推荐性技术标准, 只提出基本原则和功能要求, 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技术方案, 提倡风险评估, 性能化设计。鉴于多年来国内已习惯于采用“处方式”标准进行消防设计与监督, 考虑到国内的技术水平和消防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此次修订在有些条款中适当地引入了性能化设计理念。

(1) 由于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型石化项目, 也包括新建、改造和扩建等各类工程, 不可能苛求本规范的所有条款均满足各种情况。本规范对有些大型石化项目可能有欠缺之处, 对有些小型项目又可能标准过高。因此, 应推广风险分析和评估,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 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

(2) 表4.2.12给出了石化企业总平面布置中各主要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给出了防火间距制定原则和依据, 设计人员可依据其原则, 结合具体工程情况, 合理进行总平面布置。

(3) 表8.4.3“工艺装置消防用水量表”是为了解决在项目初期难以计算消防水量的问题。为了避免设计人员只会简单套用表格数据, 在该条款的条文说明中详细介绍了国外计算消防水量的一般做法和国外API标准要求, 使设计人员可参照其做法, 合理地计算消防用水量。

(4) 第5.6.2条规定“覆盖耐火层的钢构件,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 h”, 取消了99版规定“采用厚型无机并能适用于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的说法, 即:仅规定耐火极限的要求, 但不硬性规定必须采用厚型无机型的防火涂料。

(5) 第6.1.1条规定“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储罐基础、防火堤、隔堤及管架 (墩) 等, 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防火堤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3 h。”而不是规定“应采取在堤内侧培土或喷涂隔热防火涂料等保护措施”等具体做法要求。

3 结束语

石化企业的防火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工程, 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建设、生产管理、消防监督等多部门共同努力, 协同作战。为了将石化企业火灾爆炸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 2008版“石化规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但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修订针对人及设备的耐受极限加强了对人员安全的保护;调整了石化企业与周边设施的间距要求;针对生产规模的扩大调整了对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的要求;强调了受污染的消防用水的收集与排放;补充了工艺防火的预防措施;协调相关规范, 调整及增加了相应内容;适当引入性能化设计理念, 强调基本原则与功能要求, 建议推广风险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防火间距,消防供水,工艺防火,规范修订

参考文献

[1]胡晨.石化装置火灾爆炸风险最小化设计[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1, (8) :55-58.

防火要点 篇7

火灾的形成及危害: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诱发火灾的因素大量增多,火灾发生的频率正在加大,火灾的后果更为严重,火灾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火灾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据有关火灾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大量人员在火灾中死亡。仅2005年,全国就发生火灾235941起,共有2496人葬身火海,2506人不同程度受伤。有的人虽然死里逃生,却留下了永久的心灵创伤。尤其是一些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更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火灾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防火设计要点。

1 消防扑救

1.1 消防车道

本工程裙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根据规范要求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米,距离建筑外墙的边沿距离大于5米。消防车道有两处与外面的道路相连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12米。

1.2 施救场地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本工程主楼位置分别位于地块西北角和东北角,均靠外侧布置。由于北面的入口雨棚及部分裙房的影响,北面的消防施救场地不满足一个长边的要求,所以在建筑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分别设置L行的施救场地以满足要求。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小于20m和10米。场地与消防车道连通,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沿距离建筑外墙不小于5m,且不大于10m。建筑物与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了直通室外的楼梯及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不1.0m X1.0m,间距小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1.3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不作为火灾时人员疏散使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能够通过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对人员进行救援。本工程两个塔楼分别设置2部消防电梯,裙房设置1部消防电梯。根据规范要求,消防电梯应每层停靠,载重量不小于800kg,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秒。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0㎡,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面积不小于10㎡。由于前室位于建筑的中间部分,没办法自然通风,所以分别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用于火灾时可阻止烟气进入前室里面,影响人员疏散。前室的门均设置乙级防火门,在首层的位置设置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2 防火分区

2.1 防火分区的定义及类型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在建筑物内采用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竖向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槛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另一种是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闭式喷水系统,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2.2 防火分隔物构造及要求

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通过防火分隔构件来实现的。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防火分隔构件。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接下来将对其中主要的防火分隔物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一,防火墙。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两个方面的构造要求:(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防火墙应截断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cm。(2)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第二,防火卷帘。(1)替代防火墙的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在其两侧设冷却水幕,计算水量时,其火灾延续时间按不小于3.00h考虑。(2)设在疏散走道和前室的防火卷帘应具有延时下降功能。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能电动和手动控制。(3)需在火灾时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4)应有防火防烟密封措施。(5)不宜采用侧式防火卷帘。

2.3 防火分区

本工程地下室为两层,使用功能为停车库、设备房、酒店后勤,设有自动灭喷水火系统。地下室共分为22个防火分区,停车库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设备用房独立防火分区,分区面积均小于1000㎡,酒店后勤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000㎡。上部裙房部分为5层,建筑高度大于24m,为高层公共建筑,使用功能为商场、酒楼。商场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酒楼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3000㎡。两栋塔楼每层各自为一个防火分区,分区面积均小于3000㎡。

3 安全疏散

为了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本工程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了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地下室每个车库防火分区设2个及以上疏散出口,且至少有一个独立的疏散楼梯间出口。车库满足最远点疏散距离小于60m。每个酒店后勤防火分区及设备防火分区至少有一个独立的疏散楼梯间出口,和至少有一个开向相邻分区的出口。酒店后勤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地上部分商店根据商店建筑面积X人员密度X1m/百人计算出需要疏散宽度,设计宽度均不小于需要疏散宽度。商店的疏散距离满足最远点疏散距离小于37.5m。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防火设计对建筑工程今后的使用安全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注意防火设计的要点,提高设计质量,以切实提高建筑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问题及对下一篇: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