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思路

2024-11-29

防火思路(精选3篇)

防火思路 篇1

在公路或铁路隧道的设计中, 防火与排烟的处理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自从1996年英法海峡隧道、1999年法国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和奥地利Tauern隧道、2001年瑞士StGotthard圣哥达公路隧道以及2005年法国意大利之间的Frejus隧道相继发生火灾后, 人们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这些火灾可以迅速蔓延形成巨大火势, 导致各种险情和人员伤亡。近期, 已有几项意义重大的欧洲防火研究项目和几次重要的隧道防火试验正在开展, 其中包括在挪威Repparfjord和Runehamr海底隧道、美国Memorial隧道以及荷兰荷比卢Benelux第二隧道所进行的试验。

1 火灾与“设计火灾”

隧道防火与排烟控制体系被限定为用一场假定的“设计火灾”来衡量——用最大火势及其他特征, 如火势的蔓延速度和烟气产生量简化表示一场火灾。该“设计火灾”通常只是用来表示一场普通火灾可能的严重程度。

早在20年前就有人提出, 重型货车燃烧时火势能量可达约20MW, 这一数值也经常被用于设计火灾。在挪威Repparfjord隧道中所做的一项重型货车火灾试验中, 火势能量则达到了120MW, 后来挪威Runehamr隧道又做了4次试验, 火势能量在71MW~203MW之间。另外, 1996年至2001年的几次隧道火灾证明, 火势总能量可达到几百兆瓦;法国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显示, 大火能够蔓延至离火灾点200m远的车辆。人们通常认为, 铁路车辆发生火灾时火势能量相对低。然而, 在挪威Repparfjord隧道中所做的4次铁路车辆火灾试验表明, 只要有足够强的燃烧源, 火势能量达到40MW是有可能的。

写入规范的通风用设计火势推荐值虽有上升趋势, 但差别颇大。英国1999年版《公路隧道设计标准》 (DB78/99) 建议, 依据交通情况, 通风用设计火势应在20 MW~50MW之间。法国2000年《通风用设计火势指南》中建议, 对未装载危险货物的重型货车采用30MW设计值。最近以英国高速公路局的名义发布的文件中建议, 对装载高度易燃货物的重型货车, 火势能量应采用100MW。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2001年建议采用30MW, 欧盟2004年制定的隧道最低安全要求中, 建议设计火势的数值应根据风险分析来确定。2006年版德国标准中对通行大运量重型货车的隧道的火势设计值, 建议为100MW。最近,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 (NFPA) 在2008年最新版《公路隧道防火安全设计标准502号》中指出, 设计火势应在7 0 M W~2 0 0 M W。

2 通风排烟

火灾的规模取决于燃料和空气的供应。空气供应越好, 助燃的氧气就越多, 火就越烧越旺。原则上, 切断空气供应可以控制或扑灭大火, 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尽管通风排烟对切断空气供应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但人们仍倾向用通风控制烟气的弥漫。传统观点一直认为, 通风对控制隧道火灾的规模有一定的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 能够起到冷却或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在英国, 几乎所有长度超过400m及一些稍短一点的公路隧道都安装了通风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 通风设备是采用纵向式的, 也有一些是横向式和混合式的, 如伦敦和利物浦以前建的穿河隧道。另一方面, 尽管长隧道系统如英法海峡隧道和伦敦海峡隧道铁路联络线最近有了纵向式通风设备, 但英国多数既有铁路隧道尚未安装通风设备。有趣的是, 新建的长度为3.2km的North Downs隧道没有安装人工通风设备, 是完全依靠自然通风和隧道本身巨大断面所形成的空气层流来实现通风。最近规划的城际铁路和伦敦地下地铁隧道均准备安装纵向通风设备。公路隧道规范通常建议或接受在单向交通道路的隧道中采用纵向式通风系统, 以防止烟气倒灌, 从而保护被阻挡于事故地点处后方的人员。有关指南, 包括世界道路协会 (PIARC) 的建议, 劝告人们不要选用纵向式通风系统, 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有可能同时被困在火场的两边。而纵向空气流速较低的横向式通风系统, 有利于分层疏散烟气, 在此情形下, 采用横向式通风系统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3 喷水灭火

向火场上游的空气喷水或直接对火喷水可以限制火势, 然而对此做法所产生的潜在负面后果仍存有疑虑, 例如, 由于破坏烟气分层丧失能见度、可燃液体大面积扩散、掺着汽油的水和高温蒸汽可能引起爆炸, 以及在水喷淋过程中引发的次生事故的风险。荷比卢Benelux第二隧道的试验结果证明, 喷水会破坏烟气分层, 从而不利于人员疏散。尽管如此, 这些试验还是证明了喷水有很多有利的作用, 包括降低温度、改善火势下游状况的可控性, 减小火势向其他车辆的扩散。欧洲隧道防火计划 (U P-TUN) 研究项目的后继试验证实了喷水系统的有效性, 并显示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将最大火势削弱一半, 尽管效果容易受到火灾性质、喷嘴类型和出水率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 英国隧道都没有装备固定喷水消防系统。然而在欧洲还是有一些隧道装备了这种系统, 包括奥地利两条隧道以及巴黎A86和马德里M30隧道。澳大利亚和日本对此已经有丰富的经验, 美国波士顿和华盛顿的公路隧道也都安装了这种系统。英国不但对新建的2km Hindhead双孔公路隧道内采用这种系统进行了评估, 在公路局的倡议下, 还对已完成规划的穿越泰恩河的第二车辆隧道进行了评估。在前一种情形下, 虽然决定要为今后可能安装的固定喷水消防系统的改造预留位置, 但其经济和安全效益尚不足以证明安装这套系统的成本合理性。在后一种情形下, 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的建议是, 应该在设计中包括此系统。

对于采用通风系统和固定喷水消防系统作为隧道火灾的减灾措施的优劣, 仍存在激烈的争论。通风系统可以为火灾点的一侧提供一个无烟的环境 (采用纵向式通风) , 或可以驱散隧道中的烟气 (采用横向式通风) , 但有时要以增大火势为代价。另一方面,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限制火势的增长, 冷却烟气, 保护处于火灾点后方被阻的人员, 并防止火势的蔓延, 其缺点是由于分层的破坏使得能见度更低。在选择这两种系统时, 既要考虑性能的差异, 也要考虑成本以及隧道本身的情况。实际上, 最佳方案可将两种系统整合起来, 尽管人们现在正认真地考虑采用固定喷水灭火方案, 但在上述的研究项目中, 建议通风系统通常是最优方案。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隧道防火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以隧道防火安全设计为研究对象, 从设计火灾、通风排烟和喷水灭火三个方面对隧道防火安全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防火,安全,火灾

参考文献

[1]罗昭辉.隧道防火灭火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公路隧道, 2008 (1) .

[2]毛朝君, 王新钢, 兰彬, 等.隧道防火板材的研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J].新型建筑材料, 2009 (2) .

关于学生公寓防火设计思路 篇2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各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高校新校区和大学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设了很多的学生宿舍楼,较高程度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满足了学生需求。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学校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促成大量学生公寓的建造,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方便生活,安全,实用,节约节能。然而,由于现行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涉及学生公寓的条款不完善,使得我国目前大学学生公寓在实际设计方案上, 简单地沿用普通的民用住宅的防火设计规定,脱离了大学公寓的实际特点,导致学生公寓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笔者针对学生公寓普遍存在的防火设计问题, 经过对华东地区多所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已经使用中的学生公寓较之以前的学生宿舍,在功能上有了很大变化,内部设施增加许多,住宿条件更加舒适、方便,但潜在的火灾诱因更大,各院校在公寓设计方案上大同小异,均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1.学生公寓设计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 但大量的室内设施和陈设用具,如电脑,台灯,风扇等电器,储物柜和床板等木制家具,棉、麻、丝、纸制品,还有许多私人物品,这些都是易燃物,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特点一:可燃物多。

2.学生公寓内 ,一般一个房间最少住4名学生 ,最多达到8名学生,一幢8层公寓楼往往住三百多名学生,发生火灾时,由于烟雾弥漫,人员心理紧张,很容易引起混乱,造成重大伤亡。特点二:人员密集,事故损失重大。

3.通过调研华东地区的高校 , 发现很多学校为了方便对学生的住宿管理, 在公寓的楼梯通道处或对外出口均设置了铁栅栏门, 使出现火情等突发事件时安全疏散通道不能保持畅通, 给学生安全逃离火场和及时组织救援将会带来很大困难。特点三:住宿管理和消防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4.灭火设施配备简单 ,只有局部监控 ,没有整体监控和自动消防设施,且学生缺乏基本的灭火逃生常识。消防部门提供的实际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由于从小到大从未接触过消防工作,对消防常识知之甚少,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都不知道, 对一些常见的灭火器材有的看都没看过,更别谈如何使用。加上学生的好奇心强,学校在学生公寓配备的灭火器材,往往得不到有效保管,经常发现被人为随意挪动导致损坏。很多学校在公寓建设初期本身就缺少自动消防设施的投入, 一旦不慎发生火灾后, 常常导致扑救不及时,使小火酿成大灾。特点四:防控等级低,好奇误报多,管理不到位。

从学生公寓原建筑设计上看, 特别是属于二类高层的建筑,都是按照普通住宅的标准,仅仅设计了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走廊过道上安装有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配备了灭火器和(沙箱 )室内消火栓系统。防火设计简单 ,尽管不违反规范 ,但从已发生案例来看,防火设计有缺陷。学生公寓应属于公共建筑,与一般的居住公寓有所不同,它是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公共场所,从卧室可直接到走道,没有更多的隔墙进行隔断,而且从单位面积上的人数来说,其是属于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所以不能简单按照普通住宅的标准进行防火设计。另外,由于学生这个特定的人群,有其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学生公寓的使用性质及火灾危险性来看, 其防火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从建筑本身的性质上 ,应按公共建筑来确定 ,超过24米归为高层建筑, 超过50米或每层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就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这样进行定性后,再按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地在消防总体布局、消防供水,整体监控和自动消防设施、消防供电、疏散通道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不能简单套用普通住宅的条款。

2.自动灭火 系统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经济 、实用的灭火系统,在火灾中,实际使用效果往往比室内消火栓系统有效。因此,在高层学生公寓的房间及走道上,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淋系统启动,延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为学生逃生争取更多时间,确保(火灾突发时)学生的生命安全。

3.公寓的防 排烟设施 。人员密集场所引发火灾导致重大伤亡的,一般都是由于人吸入了空气中的有毒烟气窒息而死。学生公寓人员密集的特点,使我们必须在建筑的防、排烟的设计上重点考虑。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公寓的内走道一般都比较长,每层房间数量超过10间,如果不设置自动的机械防、排烟设施,一旦发生火灾、走道上必然烟雾弥漫,严重影响学生的迅速疏散,特别容易导致大量伤亡。因此,笔者认为设置自动机械排烟,在学生公寓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作为重点设计项目考虑。同时在设计时考虑系统的测试和试验的便利性,确保防排烟设备的完好性及可靠性。

4.增设火灾 监控和报 警设施。 从省消防部门提供的学生宿舍火灾发生情况看,大多数火灾都是在学校晚间熄灯后发生,火灾发生时,绝大部分学生已入睡,故火灾不容易被及早发现。为此,笔者认为利用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来探测火灾和及时报警,是预防火灾,减少损失非常有效的方法。火灾探测器设置的位置应考虑到探测火灾的有效性,每个宿舍单元均应设置。学生公寓的走廊过道如装修应该选用阻燃材料或增加防火涂料,保证(无可燃物)装修材料达到防火的安全等级。

5.公寓内部 设施的安 装。笔者认为学生公寓在设计中应更加人性化,既能方便学生的使用,又能保证安全。从学生公寓火灾发生原因看, 很多火灾都是由于学生违反学校的规定造成的,如电线乱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随着目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对在校学习生活的条件有了更高要求,很多用电设备成为学生在校必不可少的家具。针对这些情况,在建筑的电路设计和电器配置上, 可以考虑调整用电负荷和调节用电时间,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专用的足够的供学习、生活使用的电源接口。

6.加强疏散 通道的管 理应从消 防角度出发。 学校为方便管理,选择将疏散通道锁闭的做法非常错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论是从防盗还是从人员进出管理上说, 都不能疏忽涉及大多数学生安全的消防疏散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地设计疏散通道和楼梯的布局,确保每个分隔区域都有两个楼梯能够通达地面, 公寓出口处人员值班必须24小时在位,同时借助一些先进的监控和报警设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启通往室外出口处的紧急消防通道门。并且在所有楼层的消防设施上, 悬挂设备的名称及使用方法(醒目位置挂放消防知识宣传展板 ), 方便学生在紧急状况下也能使用消防设备(让学生时时不忘消防安全)。

防火思路 篇3

1 高层建筑电气及设备配线的消防要求

高层建筑因其层数高, 居住的人较多, 同时在结构设计上也较为复杂。在火灾的防范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其造成的损害将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 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防止火灾隐患的发生, 在高层建筑中需要配备可靠的防火措施, 尤其是电气设备及线路的防火设计要做到安全可靠, 即使在火灾发生时也要保证电力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效运行, 从而为火灾的扑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消防设施的供电线路的可靠性是重中之重, 消防线路的可靠性和耐火性是极其重要的两项指标, 因为消防线路在火灾初起时为火灾的及时扑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旦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受到损害, 将无法控制火势及保证灭火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 确保高层建筑消防设施配电线路的可靠性能够有效的保证各项灭火工作的进行, 及时控制火灾的继续蔓延, 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害。

2 消防设备对于电气配线的特殊要求

当发生火灾的时候, 高层建筑的电气线路能否在一定时间能维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对于灭火行动和逃生、抢救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说是至关重要也不为过。为了防止在火灾期间出现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等事故,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对于电气线路的耐火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电气线路耐火配线和消防设备电气线路耐热配线的耐高温性能都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以防在火灾时候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么, 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应当如何达到上述标准呢.通过对施工建设人员的走访,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

2.1 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在安装埋设的时候。

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起火等特殊情况.应该将电线穿入金属臀或者阻燃生料管中。深埋人不易燃烧导温的建筑结构体中, 如果是采用穿管的方式埋设。其深度不得低于3cm。事后火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埋没深度大于3cm时。配线能够在高温状态下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正常使用功能。

2.2 当由于条件所限, 消防设备所需的配电线路只能采用明敷的方式。

不能埋人时, 需要采用室外的方法来保证线路高温状态下的正常使用。如果是金属线管, 则需要存其表画刷防火涂料。从而降低金属材料的导温性, 提高了线路的耐燃性.如果采用的是金属料管时。则可视情况而定。这是因为金属管材的导热性较好的缘故。

2.3 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层和护套不延燃的电缆并敷

设在电缆井中时, 因电缆本身具有耐火耐热性能, 可不用金属管保护。但当与延燃电缆敷设在旧电缆井时。两者之间必须用耐火材料隔开。建筑物顶棚内的消防电气线路, 一般宜利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布线。难燃材料的吊顶内, 可采用难燃型 (氧指数大于50) 硬质生料管、塑料线槽布线。

综合来说, 在配电线路的架设上, 解决防火耐高温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一是通过敷设的方式, 将线路深埋在建筑结构中。即通过外部的材料来进行隔热降温的目的;另一是通过提高电缆和电线自身的防火耐高温属性。这两种方式如何选择, 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不过, 虽然相同截面的防火电缆价格成本要比一般的电缆高出不少, 但是考虑到敷设的成本因素。使用防火电缆后的总成本不但没有升高。且能降低不少。因此, 在两种防火措施中, 应当优先选择采用耐火电缆的方案。

此外, 在长时间的消防火灾中发现, 电气线路所引发的火灾及通过电缆从而导致火灾蔓延的事故也不在少数。这通常是由于高层在建筑时设计方面欠缺, 对消防设计的考虑不周, 同时部分高层建筑的线路长时间的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导致线路老化等也是引起火灾的起源, 通常情况下普通的电缆材料是极易燃烧的, 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气体, 这都为火灾的扑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也会给消防人员的灭火和撤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之初, 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 在对消防设备的线路设计时, 尽可能的使用阻燃型的材料, 以免在火灾发生时造成更大的损失。

结语

消防设备的电气配线是任何建筑中保证消防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备的电气配线是整个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线材料虽然是消防系统中的极微小的一部分, 但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配线发生问题, 将会导致整个消防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转, 因此在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线材料的选择上, 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 要结合工程的特点来进行消防配线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使用年限都较长, 具有较高的寿命, 在对高层建筑内的消防配线进行选择时, 也要具有超前的意识, 考虑配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尽量选择铜皮防火型的电缆产品, 这类产品的使用年限都较长, 即使发生火灾隐患时, 此产品也具有一定的防火性, 在突发事件时也能保证消防系统的用电需求, 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 我国在高层建筑消防配线的标准上也应尽快的制订出相应的标准, 针对各种不同情况, 明确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消防设备电气电缆的使用规格和标准, 从而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在消防防火方面的性能, 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在塘.电气防火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中田阻燃学会.电缆方面阻燃技术的现状.阻燃材料与技术, 1995.4:1-8.

[3]刘文荚, 陈钰.无卤阻燃电缆的综合分析[J].电线电缆译丛, 1994, 3:l一4.

[4]昊久蓉.关于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布线的异议.建筑电气.1998, 7:16-18.

上一篇:医生职业道德建设下一篇:调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