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及风险

2024-07-21

财务及风险(精选12篇)

财务及风险 篇1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就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性, 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将损失降至最低, 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1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企业财务活动, 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 相应地, 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 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1.1 在筹资方面,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 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 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 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 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 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典型表现是企业的乱担保。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 期限长, 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 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 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 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 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 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 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1.2 在投资方面, 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在企业中, 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热衷于铺新摊子, 盲目投资, 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 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 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 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 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1.3 在资金营运方面, 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

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 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 导致企业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 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 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1.4 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 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 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 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 一般较注重积累, 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 即利润指标, 而对股价关心较少, 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不仅如此, 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 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 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防范财务风险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 因此, 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2.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2.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经济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防范财务风险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 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 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3.1 回避风险策略为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

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2 控制风险策略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

制和抑制性控制, 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 提出相应措施, 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 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3.3 转移风险策略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订立反担保合同转移担保风险。

3.4 分散风险策略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4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才能最终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 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改变陈旧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 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 “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许多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 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 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 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4.2 树立风险意识, 健全内控程序, 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

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4.3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 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 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要避免盲目上规模、追求多样化的倾向,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对我国企业而言, 主要是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克服“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其次,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还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 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只有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投资决策, 才是较科学的投资决策,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 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 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因此, 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风险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及风险 篇2

【摘 要】风险无处不在,财务风险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之所在,从而及时对企业管理进行相关调整,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本文就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以及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展开论述,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掌控。

【关键词】财务风险 ; 预警机制 ;防范

一、问题的提出

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加之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所在行业、发展阶段甚至决策者本人业务水平的高低都会导致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当然,财务风险也不能例外。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多端,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如果能够提前预知财务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无疑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企业遭遇风险时,管理企业资金运动的财务中枢必然首当其冲。因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诊断出危机信号,发现问题之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1.财务风险。根据百度百科,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判断。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分析:

2.盈利能力强弱

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是增加了股东财富还是蚕食掉了股东财富,因为长期亏损的企业是无法持久经营的。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有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又称销售净利润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他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利率=净利率÷销售收入×100%(这里的销售收入一般指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上述指标决定了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产品获利能力,指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获利能力强则财务风险就低。

3.企业负债程度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经营的程度,也反映出债权人权益获得保障的程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核企业贷款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股东权益和负债组成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负债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收益是同期利息费用开支的倍数。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债权越安全。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该倍数越大,则表明企业付息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其收益不足以覆盖其债务的利息,表示目前收益下负债过度了,企业很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

4.资产周转率

资产当然周转越快越好,周转快则占压资金少、变现能力强。资产的周转使用状况主要以存货周转率来反映。存货周转率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也反映了其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存货占压资金的多寡,乃至企业产品占有市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存货周转越快,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的产品越受市场欢迎。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5.资产变现能力

当今世界,现金为王。资金于企业犹如血液于人。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一个偌大的企业集团短时期内可变现的资产却可能很少,无疑,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则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现金可以来自流动资产的转化,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大。在实务中,由于流动资产还包括了存货,存货属于周转较慢、变现较慢的流动资产,因而存货的积压会导致流动比率增大,因此,可用扣除存货的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杜邦分析法:

企业的实力归根结底来自于其盈利能力。所以,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至关重要。根据杜邦财务分析法,净资产收益率在企业各种财务指标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杜邦分析法中的净资产收益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以此指标为核心,如上图层层分解指标,最终找到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因素。从净资产收益率分解出两条线。一条是资产净利率分解开来,其中又分出两条线:一条直至销售净额、成本总额、所得税等属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另一条分解出资产周转率,乃至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另一条线从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权益乘数,即反映公司的负债程度,反映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经营的程度,最后是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的各种指标因素。综合反映了各种财务指标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对财务风险的偏好。所以,可以用杜邦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经营的问题之所在,也可以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体系。譬如: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公司会有较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则反之。这其实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偏好程度。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1.关注宏观政策变动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当然,企业首先要分清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对于非系统风险要通过管理的调整以规避;对于系统风险要通过苦练内功,降低其对企业的影响。其次,企业要准确判断本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本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和办企业的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的风险偏好和抗风险能力肯定不一样,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和处于发展期、衰落期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偏好肯定也不一样。第三,企业要关注国际国内形势,预判政策走向对于本行业和本企业的影响,以便正确化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第四,企业要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加强成本管控,不但要产品创新,也要做到成本领先,提高盈利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2.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避免盲目扩张。时时注意企业的现金流,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在50%一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行业来看,也要分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5%左右为宜,结合盈利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有了这个目标,有利于企业把握财务风险。

3.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主要关注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有效使用。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既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也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是选择扩张性战略还是稳健性战略,甚至是防御性战略。无疑,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选择和接受程度。进而决定了企业投资、筹资、分配政策的制定。

合理确定权益资金、自有资金的比例,合理确定债权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把资金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4.保持必要的融资能力

保持必要的融资能力,甚至是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现有资产的周转变现能力非常重要。企业保持必要的融资能力储备、维护资本结构的弹性,对于抵御预期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5.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资本结构,实务中,企业要根据融资环境、自身偿债、盈利能力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根据财务弹性的要求,最佳资本结构不会是一个常数,它应当是一个有效区间,比如资产负债率介于65%~70%之间等。而且,最佳资金结构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企业要经常测算企业的实际负债率是高于还是低于最优负债率,如何应对与调整,这是一个伴随企业经营活动的常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企业发展的过程。所以,财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企业要根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及时应对防范,把财务风险把握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参考文献:

财务及风险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生产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便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中都片面的强调了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却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基本的认识。因此本文就首先从对财务风险的基础认识开始,逐步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一、财务风险认识中的几种不同观点

现实工作中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应该对财务风险有个明确的认识。现代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规模经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因此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G—W……P……W’—G’的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態新的风险。这样的过程使财务风险不断形成和积累,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

本文认为第一种观点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而忽视导致本质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观点虽然对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同,但是它们都能够从总体上全面把握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从风险认识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只有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也就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在这里根据上述后两种观点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这是从企业经营的动态角度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武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财务控制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与一般的制造行业不同, 服装企业具有高流动性、低存货率、成本庞大、主要面对终端客户等行业特点。同时在通货膨胀时代, 企业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风险也越来越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而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就是结合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回归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 充分应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 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 对企业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运作、分析、预报信息, 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于财务预警的中小服装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当前我国中小服装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1、企业内控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 因为企业要适应不同环境而健康发展, 必然面临种种问题的处理和做出各项决策。如果企业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 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引起管理者决策的失误, 成为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警源。然而从现实看, 我国服装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落后于同类制造企业。会计造假行为严重, 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 进而成为全行业的普遍现象, 一些服装企业也存在这些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内部控制的缺失与缺陷难逃其咎。

2、盲目规模扩张。

规模扩张带来的主要风险即规模风险, 是盲目扩大规模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现行的经营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并解决规模扩大带来的问题, 以及后续发展资金缺乏的风险。一般认为, 随着一个企业的规模的扩大, 最初往往是规模报酬递增, 然后可能是一个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如果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话, 企业将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从企业实力来看, 经营大型综合服装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 而与国际服装巨头相比, 这两点刚好是我国服装企业的弱项, 但是, 目前一些服装企业在组建连锁企业时, 仅凭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就匆忙扩张, 对企业的整体运作和未来发展缺乏充分的分析和系统的规划, 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营失败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 。

3、内部缺乏危机意识。

我国服装企业行业企业内部缺乏危机意识,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营模式一成不变, 经营模式对外部变化反应的滞后性有可能使企业最终陷入财务失败的境地;二是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调整。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中小企业采取各种非诚信的手段试图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供应商。相当一部分企业, 通过挪用延付供应商货款来达到扩张的目的。更有甚者, 一些中小企业还向供应商强行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 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作法直接破坏了服装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势必将影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二、基于财务预警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财务指标的选择。

服装企业具有很强的商业企业特点, 与其他行业如生产制造业等行业相比, 在财务比率指标的选取上也应体现行业特点, 剔除不能明显反应该行业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对服装企业来说, 现金流量指标实质上反映服装企业盈利的实际效率以及是否有足够现金维持基本的偿债能力, 因此这类指标将与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结合考虑。

(1) 盈利能力指标。在服装企业竞争激烈、商品售价都较低的条件下, 选取的财务指标要能同时体现成本的节省和销售额的增加两方面, 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和成本控制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等。销售毛利率是各行业企业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一般企业的毛利率根据主营产品的销售毛利率求得, 但服装企业中的销售商品品种多, 就目前会计核算水平而言完全实行商品单品核算不切实际, 因此该行业主要考虑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2)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债权人来说更注重企业这方面的能力。该类指标对促使企业合理安排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对服装企业来说, 选择这类指标应注意偿债能力指标主要用于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 针对服装企业前期投资大、利润率较低的特点, 服装企业应保持充足的自有资金, 如果只是依靠销售商品收取现金、长期拖延货款或靠贷款来获取资金的话,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将增大。

(3) 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利用资金运营的能力, 该类指标是评价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 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一般通过企业资产管理比率来衡量, 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一般而言, 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服装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薄利多销, 在毛利率无法提高的情况下, 应注意改善库存商品周转天数。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通过上述指标, 可以建立起具有一定预测效果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模型的修正, 可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表1为模型的判别结果对比。经过检验,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准确率为79.31%, 可以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和企业管理者从经营管理、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等多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发展趋势, 这样改进后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

三、基于财务预警的财务风险控制的配套措施

1、合理配置财务管理资源。

有效配置财务管理资源主要是对资本在不同形成方式上的组合和在不同经济用途之间的分配。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资本的来源进行有效组合。另一个是对资本的占用进行分配, 这里资源的配置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合理分配, 从而形成了投资的核心问题-资源流向和流量的调整。首先是对财务管理资本结构的安排, 资本结构既涉及到长短期资本比例关系, 又涉及到负债与股权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 不同的筹资方式所形成的筹资成本不同。

2、构建高效的主体组织结构。

企业系统整体应该人人具有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工作的扩大化与多样化, 可以掌握较多的横向知识及技能, 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组织的纵向边界是由财务管理组织划分不同层次所导致的, 需要财务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管理决策和财务风险控制决策, 集思广益, 调动从董事会成员, 财务系统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积极性, 使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理财系统全员自觉自愿的行动。实施财务价值链管理, 取消财务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边界。实施财务管理价值管理, 系统综合考虑客户市场需求, 调动其财务风险控制的积极性, 较快获取财务管理市场的有关信息, 并能快速经济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净化财务风险管理环境。

(1) 净化财务管理客体环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效率对于净化财务管理客体环境至关重要。首先, 优化股权结构, 消除大股东超强控制和管理层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其次是强化小股东权益;最后是优化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 引进股东集团诉讼和代表诉讼制度。

(2) 净化财务管理主体环境。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主体素质和技能。如建立学习性组织、个人, 强化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构建员工长效教育制度等, 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理论知识、积累有效经验和培养财务管理主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其职业操守, 避免经理人的道德风险。

总之, 尽管我国中小服装企业由于所处地方环境等因素使得它们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 财务风险控制的范围和时效也会不同, 但是基于财务预警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具有普遍意义, 值得各企业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保安.BP神经网络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之应用[J].预测, 2011, (2)

[2]、鲁爱民.财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赵华, 刘更新.刍议学习型企业的财务理念及财务特征.财会月刊, 2009, (10)

财务及风险 篇5

传统的财务信息数据管理传输方式往往在时间性、效率上较差,导致管理成本高,信息不准确,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财务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财务信息被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访问相关财务数据,高效性、及时性、共享性成为网络财务的主要特点。虽然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高校财务工作各方面提供了信息综合平台,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在网络的环境背景下,财务信息系统也必然要面临网络安全风险。如何做好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数据安全风险的防范工作,成为高校财务信息管理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信息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

网络财务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在财务信息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其信息安全风险除来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一般风险外还有财务数据的特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风险: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风险。计算机软硬件是保证财务信息数据安全的基础,也是财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但其对财务数据安全的影响却未引起财务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计算机硬件长期不进行更新维护,缺乏日常保洁,增加了硬件发生故障的风险。一旦硬件设备系统发生故障,就会导致财务网络系统及财务软件无法正常运行,造成财务信息数据丢失的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样,软件系统对财务信息的安全也很重要。软件系统不够成熟,运行不稳定,升级更新缓慢,相关漏洞未及时弥补,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够,用户权限设置不合理,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网络财务的.运行效率,给财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

2)计算机病毒风险。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成为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高、传播速度快、自我复制强、难以防范等特点。高校财务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相互交换和传递,极大增加了财务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而一旦财务系统感染病毒势必会威胁到整个财务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3)非授权访问风险。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一些人可能会出于各种目的,避开计算机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财务网络设备及数据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扩大或改变权限访问财务数据信息,在网络上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改,以及通过网络对财务系统进行攻击,这些将会对财务网络系统及数据造成严重破坏。

4)内部控制风险。任何数据和系统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财务信息管理不断网络化,但针对其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却还不够健全。各种人为破坏及失职行为,比如伪造、窃取、删除等,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责任追究。

5)数据存储及传输风险。财务信息化后,电子数据成为财务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对数据备份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定期备份的制度,会导致数据丢失后无法还原。或者,对数据存储介质管理不当,造成消磁或损坏,数据丢失。另外,电子数据除存储备份外还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大大增加财务数据被截取、簒改的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或丢失。

2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化安全对策及防范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财务信息安全成为重要的问题。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运用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除了运用法律和管理手段外,管理者还需依靠网络技术方法来实现保护网络背景下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目前,网络安全控制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户识别技术、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

2)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及人为破坏防范。建立合理有效的计算机病毒与人为破坏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入侵情况后,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对系统的破坏;同时提高工作人员防范意识,遵守相关防范措施,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在安全防范体系中,每个责任主体都必须遵守安全行为规则,防范体系才可能运行好,才可能达到预期的防范效果。

3)完善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岗位分工,利用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可靠,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破坏性修改。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维护制度,涉及财务信息数据的计算机做到专机专用,未经允许不得使用财务专用计算机。针对财务信息数据的操作须经主管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定期检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做好检查记录,对易损、易耗件经常更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故障发生时,及时解决问题,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4)加强财务数据管理,做好数据备份。完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规范财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高校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定期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备份,提高数据的完整性,避免由于硬件的故障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对财务备份数据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对备份数据进行任何的操作。同时对存储备份数据的光盘、硬盘、磁盘等存储介质,按照相关规定的管理办法进行归档存放,并做好防火、防潮、防磁等工作,谨防外部因素造成对财务数据的破坏。

财务及风险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  核算风险  风险管理  分析  建议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汪海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财务及风险 篇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内外部环境或其他不可控因素作用导致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实际财务收益偏离预期财务收益,最终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为外部因素导致筹资融资出现困难、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货款回笼率过低、产品存货大量不正常积压、企业出现大额负债、现金流量不够、对内或对外投资出现重大损失等。

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国家政策变动、全球经济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等内部因素。具体而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对国家政策、经济周期等错误估计、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投资时未能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财务信息不够全面客观、财务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等。财务人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财务风险发生原因,积极对财务风险信号进行动态监测,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三、财务人员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唯有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规避损失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了有效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需要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实事求是、立足岗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在上文中,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现就财务人员如何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进行探讨,具体阐述如下:

(一)财务人员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财务人员必须勤于学习,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要想真正处理好财务职责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勤于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及思想素质,加强职业操守的培养。同时财务人员应具备勇于担当的财务职业能力,积极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专业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财会业务知识,准确把握财会业务工作实质,勇于担负企业生财、聚财和理财的职责,高效率地完成任务。面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财务人员需要理清思路、掌握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规律,积极防控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廉洁自律,提高财务职业责任感及归属感

作为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财务职业责任感及归属感是其做好财务工作、防范财务风险的不二法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财务人员必须恪守财会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忠于财会价值取向,坚定客观真实的财会价值信念,廉洁自律,在诱惑面前能立场坚定,始终以企业价值利益为先,在关键时刻敏于防范,不能因私忘公,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为了有力防控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勤于学习、恪守财会职业精神,更要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牢牢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遵守财经规范,立足岗位,加强沟通,提升自身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防控财务风险。具体而言,第一,财务人员必须始终将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工作始终。基于财务工作具有技术性强、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财务工作中稍有疏失就极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存在。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不仅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现实依据,更是决定企业发展、影响企业经营者及投资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所处宏观外环境的变化,财务新业务不断出现,财务人员职业风险不断增大,这就要求其积极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牢牢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坚持“以防为主,先防后控”的原则,将风险防范工作实常态化、制度化,做好风险预警分析工作,在合理范围内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第二,财务人员必须切实遵守财会规范及行业纪律。要想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就必须同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遵守财经纪律及法律法规,做到懂法、守法、依法,有理、有据、有节地拒绝任何财务违规行为,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正确的信息记录、适当的职责分离等相关规定,避免因财务人员权力集中而出现违反《会计法》强行性规定的情形,把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学习运用到工作中,成为自身工作、生活的行为规范,切实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第三,加强财务沟通,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必须重视财务沟通,实现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切忌出现信息过滤、财务信息选择性过滤等情况,健全财务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及时反馈,克服财务沟通障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各财务人员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方法

1、筹资人员应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强化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筹资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必不可少,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筹资手段单一,多以银行贷款为主,经常出现因负债过重出现资金短缺的风险,有鉴于此,筹资人员应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种类、多方式的筹资格局,降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筹资人员必须立足市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充分地考虑影响负债筹资风险的因素,将防范与控制负债筹资风险贯穿筹资工作始终,并切实制定出风险规避方案,做好风险预测工作。

2、出纳人员做好资金日常收付工作,依法依规办事

作为企业资金收支工作的第一线,出纳人员在履行收付款等基本职责时候必须牢牢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时刻遵守会计工作纪律,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在处理日常资金收付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验收、制单、复核、审批等规定程序进行,坚持原则,始终以企业利益为第一要务,积极熟悉自身业务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3、成本材料会计做好企业成本规范核算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客观依据

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是企业得以延续的有效保障,而加速产品存货周转、减少存货积压是促进企业资金流动的一个重要方法,有鉴于此,需要成本材料会计对产品存货、材料成本等进行精确地规范核算,为领导提供客观详实的财务信息,便于领导作出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保持企业资产流动性。成本材料会计必须对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全过程中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比企业投入与产出,分析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积极建立财产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在材料采购、领用、产品销售等方面规范操作程序,将物资管理与记录工作分开,分别安排物资管理人员与记录人员,定期清点物资,维护企业财产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4、固定资产及投资会计科学全面分析项目可行性,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项目投资的情况,当项目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时将会出现资金不能完全回收的风险,大大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必须要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固定资产及投资会计要做好市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计算不同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上述计算结果,最终为领导优选风险较低、收益较好的投资方案提供参考。

5、债权债务管理人员应切实控制负债比例,做好资金回收工作

作为企业资金回收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慢、坏账多都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债权债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往来及管理负债工作,合理确定应收账款比例,对客户资信等级进行评定,合理评估其偿债能力,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实现债权,控制负债比例。

6、费用会计严格控制各项费用预算,坚决执行相关报销标准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的费用庞大、种类繁杂,诸如车间经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等。为了避免企业财产的浪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费用会计必须始终以企业利益为先,做好费用控制工作,针对有定额的费用按照定额范围内控制,针对没有定额的费用则按照事先确定的预算标准进行控制,重点项目重点管控,坚决执行相关报销标准,对于严重超支的部门、团队、个人进行监督及控制,确有必要者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小企业经济损失的目的。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财务人员必须将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遵守财经纪律,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做好财务报表工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财务工作疏失,积极防控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效益增长方式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陶建宏,张蓉.金融危机视角下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新思路[J].未来与发展.2010(08)

[2]刘爱东,阮捷.试论战略联盟中结盟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3]马慧敏.跨国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其预警管理——由“中航油事件”引起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财务及风险 篇8

一、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经济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等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财务方面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判断、分析、防范以及应对的一项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经济主体的各项财务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行。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并且它是一个可循环的动态过程,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尽最大能力地去做好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规避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以及降低经济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危害, 以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 宏观原因

从宏观层面上而言, 经济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有很多, 这其中又主要分为三大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国家政策因素如金融调整政策或者货币紧缩政策等, 都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财务风险;二是经济市场上的持续性通货膨胀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财务风险;三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和秩序的混乱等也是让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 微观原因

从微观层面上而言, 经济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 这其中也可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够合理导致企业容易产生种种经济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也能够使企业产生种种经济财务风险;三是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亦是造成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 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以及融资等方式进行成本资金的筹措, 而在这一资金筹措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财务风险。因为企业通过以上方式所筹措的资金是属于其他方的投资, 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随时都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这就是所谓的筹资风险。再者, 如果企业在某段时期内因经营不善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 那么也将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名誉上的损失, 并还可能会令企业引发种种债务危机。

(二) 用资风险

用资风险也是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 企业所使用的资金主要包括有基础建设投资、生产建设投资、项目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等等, 在这些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经济财务风险, 这是由于经济市场、被投资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 这也是所有经济财务风险中风险最大的一项内容。

(三) 回资风险

经济财务风险的另一大主要内容是回资风险。回资即资金的回流, 其主要指的是企业在销售完商品或者提供完服务后索取报酬的行为, 亦即企业将商品资金向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回资可以说是企业在整个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回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中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容易使企业产生许多坏账, 令企业无法及时收回资金, 从而造成企业的亏损和资金流动的难以持续, 这些都属于企业的经济财务风险。

(四) 配资风险

经济财务风险中还有一大主要内容是配资风险。配资风险指的是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财务风险, 而资金分配主要包括有投资者或者股东的分配、职工福利的分配、公积金的积累、企业弥补亏损的投资以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成本资金等。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结构、分配时间、分配方式、分配金额以及领导层的决策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其盈亏也无法准确预计, 这其中的经济财务风险就由此产生。

四、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的主要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若想有效进行经济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风险的发生, 首先就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个完善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以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为基础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而建立的, 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建立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之前应当先对经济市场形势以及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 并且在此机制之下要具备有完善的奖惩制度, 以便于促进企业内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责任心, 从而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的几率。可以说, 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才能够令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

企业若想有效进行经济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风险的发生,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企业内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 并通过此信息收集系统来获取多方面的经济财务资料, 从而为企业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对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市场的全面评价提供科学有力的基础依据。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系统之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企业内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原始信息, 如说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以及各个业务所涉及的相关财务信息、国家政策的调控、国家税法或者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等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精细的整理以及科学和准确的判断;二是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会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来处理信息, 并要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分析和判断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从而得出最有价值的结论以及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出最有价值的依据。

(三)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领导层以及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积极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努力学习更多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扩大其管理范围, 使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只局限于对企业内种种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检验和静态的管理上, 而是应当将其贯穿对企业内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之上, 从而对企业的各项工作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再者,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以经营管理为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是完全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而规避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 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财务管理工作由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 从而令企业内全体职工都愿意主动配合其财务管理工作, 令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化。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济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尽量规避和降低经济财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危害, 以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源泉.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J].当代经济, 2007 (07) .

[2]张萍.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会计师, 2010 (10) .

谈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 篇9

从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处阶段的不同, 可大致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一般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即企业财务风险非常普遍, 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财务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 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财务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共存性。风险与收益呈正比, 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反之收益就越低。

从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分析, 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 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 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常见的资本结构类型, 其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 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 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 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是亏损侵蚀全部自有资本, 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 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 属于高度风险, 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 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 就可以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盈利, 而经常收益为亏损, 说明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规模大, 利息负担重, 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 而期间收益为亏损, 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若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 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 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 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企业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

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主要是能够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损失的专项准备金;二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三是盘活存量资产, 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 回收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是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所有者投资和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 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 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 会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负债经营规模;二是投资风险控制。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 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 以获取超额利润, 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 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 让稳健性的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三是资金回收风险控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建立销售责任制;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 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 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3、要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防范财务危机。

国际财务外包:特征及风险防范 篇10

国际财务外包已成为国际企业流程外包的一大亮点,表现出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并迅速分化、企业外包动机多元化、财务外包领域扩展化、CFO职能动态化等特征,但国际外包市场存在诸多风险,防范外包风险需要关注外包决策、供应商选择,控制外包进程以及强化内部管理。

◎国际财务外包发展的特征

(一)国际财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开始分化

国际财务外包(FAO)市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开拓期之后,自2000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据调查,2000~2005年CAG A平均年增长率为24%,之后仍旧保持较快幅度增长。特别是2008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FAO市场仍旧保持接近20%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整个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条件下基础仍然持续稳固。从而,FAO总合同价值(TCV)由1995年8900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00亿美元左右。FAO成为全球(BPO)市场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国际财务外包市场逐渐开始分化,由表1可以看出:处于第一等级的外包接包方主要集中于美国、法国等国际财务外包公司,其占据了整个外包市场约71%的市场份额;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的外包供应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表现为印度财务外包供应商。比如Infosy BPO、TCS、EXL service、HCL及Intelenet公司等。国际财务外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供应者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亚洲的印度。按照Phil Fersht的研究:印度财务外包业已占据总体财务外包合同签约个数的30%,使得传统外包巨头开始担心印度财务外包供应商的崛起。比如2007年印度Infosys公司与菲利普公司签订的250万美元财务外包合同,表明外包市场开始向新兴经济体分流。

(二)企业财务外包动机多元化

早期成本节约是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基本动因,但成本节约这种快速瘦身法通常会掩盖企业采取外包的真实利益。理论上,国际财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效益,但外包动机绝不局限于此,通过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其核心业务,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提升持续竞争力。目前,企业外包动机业已多元化。表现为:

料来源:Everest Research Institute,http://www.outsourcing.com;http://www.everestresearchinstitute.com/Product/10683。

1.缓解商业竞争的压力与降低成本

现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是促使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初始动因。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竞争主体,不可能在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优势,贯彻比较优势原理,将企业资源集中于其最核心领域,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是现实市场竞争压力的主要体现。同时,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动因的财务外包是目前主导动因。根据Accenture对日本与全球企业财务外包动因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日本企业开展财务外包以降低成本为其主导动因,在所选取的动因指标结构中占比为85%,而世界为66%。通过国际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更为注重效率的部门得到改进、核心业务得到关注,提升企业真实价值。

2.借鉴外脑的经验

持续性的财务计划是所有发包方的核心要求。作为国际财务外包接包方要求具有较为完备的资质来保证发包方财务职能的延续性,其能力主要归结于接包方长期的行业经验和多样化的客户服务系统。通过与接包方合作来体现交易双方互补性价值。比如HP收购EDS后,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务外包提供者之一。HP进入财务外包领域之前有过从事其他流程外包业务经验,2003年与宝洁公司的IT外包业务,使得惠普已经获得了每年超过400万的票据业务处理能力,在收购以财务外包为主业的EDS后,产生了放大的杠杆效应。为此,通过将财务业务发包给有资质的接包方,可以使发包方更为专注,对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更好的处置。

3.系统建设与流程重组和优化

外包会产生对企业硬件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库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发包方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在与财务接包方的合作中引入的信息流可以给发包方提供一个很好的数据挖掘机会,使其获得许多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软件及外部分析家的工作,发包方可以识别其存在的财务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例如核心供应商和顾客的流失等,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在与接包方长期合作的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会发生较为显著的知识外溢,为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奠定知识储备。

(三)财务外包业务逐渐延展

由图1可以看出:一方面,企业的国际财务外包领域逐渐拓展,业已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进销存业务,比如各类应收、应付管理、库存管理;现金银行业务,包括银行日常业务、现金预测、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套期保值、利息分配、信用评级等;会计业务,包括记账、对账、报表缮制、会计报告等以及税收和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体现财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外包业务成阶梯状上升,外包的发展逐渐由业务处置型转向决策支持型,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四)CFO职能动态化

国际财务外包业务领域逐渐由业务处置型转向决策支持型,同时外包所涉及的业务逐渐延展,这要求与业务相关的CFO职能开始转变(具体见图2)。

追溯国际财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外包的起步阶段,那时企业过分注重对业务流程管理而忽略对决策支持的促进,此时CFO的主要职能在于企业日常财务业务的管理,外包业务发展缓慢,通常仅作为“以缺为主”的外包形式。

20世纪90年代,ERP系统的构建使企业组织结构更为紧凑,财务流程可以通过各类系统及软件的应用而简化CFO的管理幅度,以强调业务流程的稳定持续及体现系统绩效为目的,企业会将缺乏效率、体现不了企业绩效的业务外包。此时,CFO管理重心是以绩效作为流程外包与否的设定标准。

90年代末出现了CFO,使得CFO成为扩张企业核心主体。财务职能可以被分解为若干模块,交易管理流程朝向分享型服务的方向发展,并且部分决策支持型财务模块也开始由企业内部单元开始外包。目前,成功的外包模式取决于CFO对维护内部子模块及外部供应方关系的有效链接,充分发挥外部资源及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财务外包的整体效应。此时CFO的职能演化为协调管理,在于维护内部与外部之间、内部各子模块之间主体、信息的协调、传递,从而保证企业系统的有效运行。

①发票收据.争端解决、供应商付款.差旅及业务招待等:②回收账款、现金应用、信用风险控制.例外管理等;③月度.季度、年度报表编制、固定资产、现金、银行日记账及总分类账对账、权责发生制和储备金账户对账④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现金预测、资产负债管理、套期保值业务、利息分配、信用评级等;⑤会计报告、报税、估价等;⑥收益、成本、盈亏,财务报表分析、短期长期预计划、差额与问题分析等。

◎国际财务外包的风险

从国际财务外包的动机可以看出,外包存在着诸多优势,比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进程效率,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企业动态化的真实价值。但国际财务外包存在诸多隐藏于企业内部的风险,需要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具体表现为:

(一)信息安全风险

财务外包信息安全风险是企业财务外包后其内部信息溢出所造成的风险。包括两类:一是技术风险,如离岸外包形式需要对企业财务信息着重考虑,这依赖于企业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建设,优化平台功能,保障数据传输,切实保证财务外包数据的安全性;二是人为风险,财务外包所供给的信息多属企业商业秘密。其外包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向外部人披露,接包方诚信成为保证财务信息安全的重心,倘若对接包方选择不当,则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专业技能丧失风险

许多对企业财务外包持批评意见的企业家认为:财务外包可能获取了短期利益,但外包丧失了企业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来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某些企业初始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制约了其发展,外包短期内虽然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低成本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丧失了企业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如果权衡不当,核心能力的缺乏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控制风险

任何签订外包合同的双方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无法将其完全体现在外包契约中。即使是现有的外包服务条款也无法保证其完整、有效地得到执行,这不可避免会增大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此外,各国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体系的多样性也难以给予发包方充分的利益保障。因此,发包方有可能失去对外包业务的控制,使其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到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四)内部管理风险

财务外包意味着企业需要识别低效率的财务模块并且将其外包出去,实际上代表着以外部合同对内部操作的替代,放弃、更替企业现有模块,需要进行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组,加剧组织结构的变迁,这必然涉及到人的因素,失意集团的影响可能会干扰企业的外包决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五)环境风险

离岸外包可能会遭致各类环境风险,由于不同国家法律标准、财务行为规范、语言、文化等存在差异,使得单一国家的财务特性可能在外包中遭遇兼容性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处置不当,则可能会干扰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比如发包方与接包方同属一国,财务外包活动仅需面对一种语言和一套法规,但如果离岸外包,比如去亚洲开展业务,单以语言来说做同样的财务工作可能涉及15个国家15种语言,以及相同数目的当地法规限制。财务活动很难做到集中管理。

◎国际财务外包风险防范

国际财务外包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企业要切实加强对财务外包进程及内部管理的控制,保障外包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慎重决策

在进行财务外包决策之前,决策者要着重考察影响财务外包的因素,在财务战略指导下,确定企业财务管理期望达到的目标,评价企业内部资源供应能力和运行效率,做出正确的外包决策。其中,战略定位是给企业确定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评价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行企业财务资源的运作能力;通过与接包方的外包方案比较,查明内外方案的现行成本及潜在收支等,为财务是否外包提供依据。另外还需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来确定企业能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外包企业的财务职能。

(二)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一个有效的外包决策需要关注供应商选择进程。在供应商选择进程中,需要注重:(1)供应商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2)处理财务业务知识的经验。(3)可依赖性和可行性,能否对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动态调整以展现其稳健经营能力。(4)所有权问题,是否已出现或者即将出现其所有权更迭,如有出现是否会对发包方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5)产出质量,按照Accenture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外包活动的调查,产出或者服务质量是发包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加强对外包进程控制

主要表现为:要以发包方与接包方合作型外包关系为基础,立足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体现利益共享原则;要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合作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贯彻风险共担原则;要完善对接包方的监督职能,以绩效作为衡量财务外包利益的主要手段,及时发现合作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双方的利益为基点,采取恰当措施予以弥补和改进,体现绩效与纠偏原则。

(四)内部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原因;防范

前言:财务风险是企事业单位因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等因素导致自身偿债能力被削弱、预期投资效益下降的风险[1]。在事业单位中,经营和投资策略的改变均可产生财务风险,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可变化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等特点[2]。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具体如下。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

(1)核算风险。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财务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准则靠拢,财会人员要适应现代财会管理要求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学习先进财会核算、管理知识,但我国事业单位中仍有部分财会人员的财会核算和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再加上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财务处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而差错势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2)支付风险。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仍存在一定制度性缺陷,这使得预算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再加上项目经费结构松散等情况,事业单位在采用财务预算支付时势必面临一定风险。(3)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投资时,如果过度增加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致使流动性资金锐减,影响资金正常周转,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效益、回报率、风险估算错误,投资盲目,就会给自身带来财务上的风险。(4)管理风险。如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位,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未及时更新、升级,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审核,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财务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5)道德风险。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果。如果财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和自制力不强,就容易做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之事。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财务管理不力潜在的危险因子。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1)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公共服务,且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或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或者单纯进行资金管理而缺乏风险管理,或者进行财务决策、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时未全面考虑甚至未考虑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导致财务风险长期存在,影响了自身的发展。(2)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上文中提到,财务风险包括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几类,但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3)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发活跃、多元,对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却未随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致使现有体制在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增加了财务风险。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法,也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4)决策体系不科学。财务决策需依据详实的财务信息,但由于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由于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财务决策管理并不科学,极易出现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等问题,财务风险也“应运而生”。

(二)外部原因。(1)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外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调整、创新财务管理模式。(2)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国家财政预算的扶持是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旦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势必受到影响,而事业单位财政发生状况也会间接影响国家财政。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虽然,财务风险具有可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是可预测的。通过预测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可减少单位损失,增加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是必要的。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必须可涵盖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必须能同时、准确地监测单位内部情况和外部宏观环境,必须具备一定灵活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必须能全面、详实地收集风险信息,必须能准确完成风险的识别、归类、分析工作,必须能依据风险信息、风险等级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监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2)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对减少财政风险也有一定裨益。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需具备囊括财务预算、核算、审核、申报、审批等方面在内的管理流程,需具备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且其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不与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等相悖,以确保管理的迅速、高质、准确、合法。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健全和完善极大影响着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效果。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时,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情况和计划、既往财政收支情况、综合实力以及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的国家财政政策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灵活的管理办法,尽量缩小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距,降低财务风险。一旦出现财政风险,则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以此形成威慑力,促使相关负责人谨慎决策,避免主观决策。(3)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如果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则财务中的核算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必将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事业单位需加大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促使财会人员更新财会知识,掌握先进的财会知识、财务处理和管理先进技术和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促使财会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激发财会人员的责任感,促使财会人员自觉按章操作,自觉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使用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为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形形色色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逐渐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但此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首先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刘一范,王辰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经界,2011,(12):171.

谈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12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 扩展了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 现代企业处于高风险的内外经营环境之中, 它们市场竞争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是激烈的, 企业发展逃避不了生命周期的规律, 有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内部运营不当或外部宏观经济失调而陷入财务风险之中。财务风险的发生从外部表现上是个突变的过程, 但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累积的过程, 是风险从量上变化过渡到质的变化。所以, 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 对风险加以分析、控制和处理,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 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一、财务风险成因及影响因素

1. 财务风险的外源性

企业财务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下进行, 这些因素不但复杂多变, 而且基本是企业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 企业只能接受这些复杂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危机。在同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些系统性风险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 企业无法消除或控制这些外源性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 但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让企业逐步摆脱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 财务风险的内源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好坏都可以通过企业现金流来反映。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州债务危机以来, 企业纷纷重视起现金流的风险内源因素。在资金筹集阶段, 企业负债经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必然手段, 当贷款利率低于企业投资回报率时, 企业会因为负债而获得更多的权利利润率, 进而增加企业的权益。当企业筹资时机不当或过度负债时, 在经营不善丧失了偿债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也就出现了。在资金运用过程中, 由于资金使用不当, 企业采用了激进型的资金管理方式, 用流动资金补充固定资金;或将资金投资于风险比较高的领域, 如投资于新产品开发或购买了具有一定风险的有价证券等等, 都会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1. 四阶段法

企业财务风险总是从从量上变化过渡到质的变化, 会出现一些危机的先兆, 这就为企业进行定性分析提供了可能。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正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将财务风险划分为潜伏期、初症期、恶化期、破坏期, 各个阶段的症状 (见表1) 。

企业如果出现以上问题时, 就要查明原因, 特别是在潜伏期和初症期要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果断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但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还是过于简单, 而且有些症状通过定性分析无法准确界定, 等发展到了恶化期或破坏期, 企业往往已经无能为力, 只能通过管理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而无法逆转财务风险发展的趋势。

2. 管理评分法

又称A记分法, 他是调查导致公司破产的缺陷, 按照缺陷的征兆进行对比打分, 根据各种缺陷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来按照百分制来进行加权打分, 得分高低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呈现正相关关系。A记分法是基于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 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 阿吉蒂的管理评分法简明易懂、有效, 通过简单的调查就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进而提早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分值对应状态及解决措施 (见表2) 。

无论是那种财务风险定性分析方法, 都必须和财务报表定量分析相结合, 来综合分析, 进而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 为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提高必要的条件。

三、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以确立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 财务人员要从资金运行角度进行风险管理, 强调资金每循环一个周期的保值增值意识。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目标, 要实现企业在可持续经营并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现金净流量同时, 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企业管理层要强化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企业进行运营的全部过程, 要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 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段来不断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当局的认识和有效执行, 而要实现这一目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形成管理层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要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按照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的原则要求, 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真正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人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关系。二是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也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中要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让内部控制变成每个员工的主动行为, 而是不被动执行。三是要培养员工的主动意识。要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设置内部控制关键点, 对某些控制薄弱、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同时充分赋予员工的内部控制权利, 变自上而下的压力管理为上下结合的互动管理, 逐步培养员工的主动意识。

3.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现代企业增长模式的转变迫使企业更加关注资本运行的质量, 优化资本结构也应该要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要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减低资本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等手段, 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经营情况较好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多借人资金, 在经营情况不佳的情况下, 应谨慎从事经营和资金筹集活动, 并抓住机会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 待机会成熟时再借入资金以扩大经营, 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同时, 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结构时, 必须考虑自身现金流的稳定性, 防止因为调整资本结构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 从而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参考文献

[1]吴景杰, 施绍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与实践, 2009 (06)

[2]张宏艳.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计师, 2008 (9)

上一篇:量子密钥下一篇:特殊类型胆囊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