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共12篇)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1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完全回避的。作为企业风险货币化的一种表现,财务风险一般有三种形式: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目前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和管理主要有两个趋势:其一是风险管理,其二是安全管理。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系指通过运用数学、统计等方式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具体的数值来表达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分析收益类、流动性、安全性等指标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价。这类指标不仅能够对企业基本的财务情况有所反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目前中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滞后,缺乏行业针对性
与国外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相比,中国相应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缺乏。现阶段,中国不少企业还依旧使用单因素变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方便性,然而却无法对复杂的企业信息进行充分反馈,使得其应用面临着内在的缺陷。理论研究的这种滞后,造成缺乏足够的分析模型用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业往往采用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具体结合自己行业的特点去进行设计和开发。不同行业的财务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如果都运用一套指标体系,将无法科学地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二)过于重视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对定性问题的考察
由于定量数据往往容易从财务报表上获得,对其的分析应用也比较简单,从而造成了对定量数据的过多考量。然而有些财务风险无法从企业的财务数据上得到解释,却在企业外在的、非财务类数据中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定量考察无疑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暴露。虽然定性分析面临着主观判断的影响,对个人素质的依赖较大,但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中却十分必要。
(三)指标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目前国内的财务风险评价中,对有些指标的归类不尽合理,设计上也有失偏颇,从而造成财务信息时常发生失真的情况。首先,现有指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静态指标,不能够实现对财务情况的动态评价。这些资产的质量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会计处理方式,会造成财务信息传递的滞后。多数偿债指标忽视了资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变现速度,从而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判造成影响。其次,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也存在不足。现有的评价指标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关注不足,从而会高估低质量资产的价值,弱化相应指标的准确性。此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无法区分由于会计政策等的变化,往往会因此造成评价结果的改变。最后,对盈利能力的评价尚须改进。大多数有关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些指标忽视了现金流入流出的具体时间点,也无法对这些盈利的质量进行科学评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越来越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而目前的评价指标对这些则无法兼顾。
二、改进现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分行业建立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对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财务风险失败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评价框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分行业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体系。例如,在高新技术行业中,产品的成本因为一般只包括形式产品和产品,再加上往往把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之中,从而对产品的利润率造成了高估。如果此时还用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无法得到准确的计量结果。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必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被高速产生和传递,一些无法进行量化的因素也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经济联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外部信用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虽然量化分析能够对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最终的决策还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定性判断。只有有机的运用理性判断和经验判断,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改进指标体系,如实反映企业信息
首先,改进和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增加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和周转率,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有指标体系的不足。这些指标更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并能够更加及时地传递信息,实现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动态评价。其次,强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完善。这同样需要增加几类新的指标,例如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和利息现金保障倍数。这三种指标的运用,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其现金流量的状况,并降低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计量影响。最后,改进和完善盈利分析指标。除了传统的盈利指标之外,成本费用利用率、销售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无疑能够更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摘要:作为财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风险对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由于发生财务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在这之中,财务风险是很多企业产生危机的根源。试图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帮助企业提升其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2
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球,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而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商业银行风险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构建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选取了代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各项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参数α表示决策的置信程度,通过乐观指数μ表示决策者的评估观念,克服了德尔菲法和传统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构造了一个模糊评判模型,对每个指标因素的风险程度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来表示,系统客观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问题;以实际案例来说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可行的,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这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业绩评价都是学者、咨询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和《企业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由于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指标,具有规范的标准,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易于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广泛采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知识和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期,企业已全面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由原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内外部信息,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的决策支持作用。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改革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如: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一)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隘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不完整,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准确,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例如资产的定义,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产解释为:“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使得一些资产成为表外事项,尤其是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这就使得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2.收益的非全面性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传统收益观,导致收益的不全面,以至于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
传统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真实可靠。同时,传统收益表是以已确认和已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编制的,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未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timing errors),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呈报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严重损害了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了收益信息的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3.定性评价的欠缺性
现行财务报告中相关的质量性因素不足,导致定性评价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被排除在外。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财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表,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由于市场交易项目日益复杂,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地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不完整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短期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缺少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短期性。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相适应,没有考虑战略因素,只注重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缺乏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导致评价结果的过去性和短期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未来预测的非准确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严重不足,某些指标计算公式不合理,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报酬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一方面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润的年份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在当今“现金至尊”的时代,使用这些指标无法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比率口径不一致,导致计算的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精诚合作,是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关键。财务资本在本质上属于消极资本,若缺乏人力资本的参与,财务资本要么只能够靠自然缓慢增值,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增值甚至会出现贬值;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一种积极的资本,若能动地参与到财务资本的运营中,并实现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那么往往会促进财务资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等无形资产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的确,把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中,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有利于衡量企业未来的、长期的发展潜力。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
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
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 )《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从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其它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4
一、我国财务风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财务风险体系的认识
我国的财务风险体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操作, 都处于起步的阶段, 企业管理者普遍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对眼前的利益更加看重, 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当企业在进行负债的时候, 企业管理层往往只看到短期负债的带来的杠杆收益和经营成本的减少, 忽视负债率的合理性, 往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无数的隐患。同时, 由于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忽视, 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有效分析, 从内部来说, 企业对财务管理以及运行的状况分析不够, 既没有配置相应的人员,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误判都使企业无法清楚判断企业将要面临的经营风险, 更加无法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从外部来说, 缺乏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忽视市场的复杂多变的特性, 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不足, 对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了解不足, 使得企业风险体系的强化建设不尽人意, 企业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二) 没有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不同的行业特性都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有不同的需求, 实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也需要区别的选择。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 财务风险体系的实施多是被动的接受, 而不是主观的甄别接受。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个性化的建设, 并未分门别类的对企业所处的不用行业等具体的情况进行建设, 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采用相同的一套评价体系。不管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区别, 还是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 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 显然不可能用到同样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并且, 我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也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注重定量, 而忽视定性分析, 只用企业单纯数字反映的财务报表等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判定, 忽视企业经营市场的变化, 并且通过对企业单一变量研究所得出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采用传统的计算公式和模式, 进行书本化和理论化的研究, 摒弃了诸多变量的重要实际作用, 难以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中。
(三) 缺乏专业团队和人才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选拔,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要有效的运行和发挥作用, 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和人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缺乏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社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外部环境的建设, 企业内部更加对财务风险重视不够,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不重视, 即使在有了一定认识的企业, 对财务风险评价管理上也配备了专门的人员, 但这些人员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院校或者相关专业毕业, 并没有系统和完善的学习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大多都只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 只是对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主要对企业会计上实际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 对于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风险无法提供专业全面的评估, 也就无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
(一) 加强对财务风险体系的认识
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来说, 管理层不应该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 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整个市场, 乃至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可阻止的, 企业必将面临世界的竞争, 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只有充分融入世界市场, “知己知彼”, 了解其他竞争对手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评价体系的应用, 取长补短, 更好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对外部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分析。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如生产型企业, 必须对产品有一个绝对的了解, 产品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预期的收益是多少, 考虑未来的各种因素之后, 又能带来多大的收益, 要实现收益, 需要付出多少的成本, 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保证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当然, 决策始终需要有效的执行, 这就需要企业的员工要坚守岗位职责, 认识到财务风险不仅仅是企业的事, 也是关系自身的大事。
(二)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科学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 符合企业自身行业发展特性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又是其中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 建立网络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实现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评价的同时运行, 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披露和管理,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 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 获取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企业管理层则可以通过这些财务信息的汇总, 进行企业的财务决策, 而财务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分享和交换, 这样对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对财务的管理都能够更加的及时和准确。同时, 可以依靠这个平台, 搭建一个风险管理的系统, 根据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预测财务风险的产生, 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 加强专业团结和人员的建设
任何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专业团队和人员。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要有效地实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首先就应该任用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 同时, 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人员, 也要加强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 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为专业人才提高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对于专业人才的岗位安排要多加考虑, 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在人员和团队的建设同时, 关注外部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适时改变人员岗位以及专业分工, 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时效性。
三、结语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 只有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使企业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学, 2014 (9) .
[2]彭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J].财务管理, 2014 (31) .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篇5
张辉
近20年来,企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视,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
一、财务能力的内涵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朱开悉(2001)昀先提出了财务能力的概念,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罗宏、陈燕(2003)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体现;张星文(2003、2004)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财务能力系统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谢全胜(2005)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朱开悉在企业能力理论的背景下昀先界定了财务能力的概念,罗宏、陈燕强调的是财务能力的本质,张星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较完整的描述了财务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特性,谢全胜则重点论述了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主要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子系统,是一种系统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影响。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规范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表现能力是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构成。
财务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
映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指标构成,文章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己有的评价体系,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6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 借款人; 信用风险; 指标体
一、现阶段我国P2P网贷平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的缩写,即个人对个人的意思。所谓P2P网贷,是指从事点对点信贷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相比于传统民间借贷,P2P借贷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公开透明,风险分散,速度快,门槛低和交易直观的特点。
国内P2P网贷平台市场存在“三不熟”和“三无”的问题,即投资者不成熟、平台不成熟、融资者不成熟,无准入门槛、无行业准则、无监督管理机构。平台成长初期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存在刚性兑付问题,承诺本息保障的担保问题,以及行业整体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矛盾,无疑增加了网贷平台潜在的风险漏洞。
伴随着我国P2P疯狂发展的是数字惊人的P2P跑路平台和涉案金额,P2P网贷的核心是对其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目前P2P网贷平台存在的风险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监管风险、技术风险等。本文主要研究的基于P2P网贷模式下借款人逾期还本付息甚至违约而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信用风险,不包括网贷平台虚构债权吸收投资者资金的风险。
二、我国P2P网贷平台中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引起P2P网贷平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主要原因有:
首先,P2P网贷平台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还不完善。P2P网贷发展不过几年,行业准入门槛低,平台缺乏专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人才,不具备贷款风险管理的资质和能力,审贷效率低,容易导致较高的坏账率和逾期率,投资者资金难以保障。其次,我国的P2P借贷平台缺乏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商业征信业务发展还不成熟,民间征信不易实施,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不对外开放,仅仅依据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粗略判断其信用,难以做出对借款人客观和准确的信用评价。此外,网贷平台之间的征信数据尚未实现平台共享。借款人的信用容易出现重叠,一个借款人可以在多个平台获得借款,单个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对借款人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但该借款人是否在其他平台取得借款却无从得知。
三、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价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帮助投资人了解借款人的融资背景、经营能力、资信水平、资金使用、违约历史记录等,另一方面对平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控成本和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网贷平台是在传统个人信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考虑到网络信息领域的特殊风险因素,在指标的选取上,笔者借鉴国内信贷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选取经验,再结合网贷平台征信过程局限性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借款人主要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按照指标体系所遵循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的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性别:男性相比于女性,贷款违约率较高,不太注重信用记录,还款意愿较低。
2、年龄:不同的年龄区间,借款人的经济能力会有不同,因而信用等级也会有区别。
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的人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实践能力和成熟的理财规划,还款的意愿和能力都相比于文化程度低的人要高一些。
4、婚姻状况:已婚和未婚的借款人,其家庭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和生活负担会有不同,对还款能力会有影响。
5、所在地: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文化、经济、政策,创业环境好的地区借款人的成功率会较高些,违约率也就会低。
6、职业类型:职业不同,借款人的工作稳定性和收入来源也会不一样,高职位和高收入行业显然履约率较高。
7、收入:收入与借款人的现金流直接挂钩,反映了还款实力。
8、工作年限:年限能够表现出借款人在自身领域的工作成熟度和稳定性,同时也代表资金的积累程度,年限越长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也越好,更不易违约。
9、房产属性:住房面积和房产市值从侧面反映了借款人的经济实力。
10、购车与否:车辆作为借款人的资产同样和房产一样体现了借款人的经济实力。
11、借款金额:借款金额越大,违约的风险越高。
12、借款用途:借款用途不一样,借款人的取得收入也会不同,潜在风险也就会不一样。
13、借款期限:借款期限越长,资产的流动性会越低,违约风险也会越高。
14、借款利率:越是容易融得资金的项目其风险相对较小,利率会较低,相反高利率的借款意味着项目的风险较高,违约率会高一些。
15、借款标的:信用认证标、实地认证标、抵押标、机构担保标会有不同的借款违约概率,标的不同信用风险也会不同。
16、逾期借款笔数占总借款笔数百分比:逾期借款占比越高,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越低,会与未来违约有联系。
17、目前是否有违约未还债务:若有违约债务,借款人难免会用新融资借款填补前期债务,违约风险会比较高。
18、央行认证信息:通过查询借款人在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可以更好掌握借款人的信用信息。
四、结束语
本论文以互联网金融中的P2P网贷平台为例,研究和分析网贷平台存在信用风险,结合商业银行等借贷机构对个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标准,构建P2P网贷平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P2P网贷的现状,未来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高行业门槛准入标准,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加快平台间信用信息共享的进度,严格审核借款人个人信息,规范平台的业务范围,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Michaels, Do unverifiable disclosures matters Evidence from peer-to-peer lend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2.
[2]龚衍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金融研究,2013(7):45-51.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1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篇7
在新形势下,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 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 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 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 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 综上所述, 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 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 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 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 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 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 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 总之, 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 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 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 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 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 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 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 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 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 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使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照应, 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 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 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 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 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 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 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 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 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 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 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 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 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 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 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 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 因此, 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 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 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 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 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 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 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 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 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 因此,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 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 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 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 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 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 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 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 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 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 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 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 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 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 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 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 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 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 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 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永丽.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财务人员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篇8
一、建立科学财务人员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现实管理中, 企业通常将财务人员评价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评价体系, 未将法律法规对财务人员管理的基本要求涵盖在内, 很少考虑财务员工在财务管理方面做出贡献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关键因素, 未针对财务人员专门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实际和适应财务工作特点的财务人员评价体系。科学的财务人员评价体系是促进财务人员公平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化财务人员队伍的必要条件,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涵盖财务人员培养、晋升、考核、遴选、分配激励、奖惩各管理环节的量化评价体系, 可为财务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提供客观的依据, 为财务人员建立公平健康的职业发展渠道, 为持续提升财会队伍综合素质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二、财务人员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目的与基本原则
(一) 评价目的
改善财务人员工作表现, 形成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积极竞争心理。评价的结果, 一方面作为财务人员使用、待遇、培训和发展等激励措施的依据。另一方面, 通过对结果的反馈、分析差距来促进提升财务人员胜任力,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从而促进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基本原则
一是服务于企业战略原则。服务于企业的人才战略, 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并根据公司战略做相应的调整。二是目标导向原则。通过对财务人员公平、公正的评价, 能够引导其通过努力工作, 发挥潜在素质与能力。三是目标承诺原则。评价结果应用应在财务人员的奖励、晋升、提拔等方面提出激励承诺。四是相关性评价原则。财务人员通过这一体系, 不仅知道什么样的工作结果会获得什么样的评价等级, 还知道什么样的行动可以达到组织要求的目标, 或者如何改进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例如, 会计人员的职称和学历就不仅考虑目前现有的状况, 还考虑到职称和学历的提升。
三、财务人员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胜任力这一概念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 Clelland) 正式提出, 它是指区分某工作区域优异者、平庸者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是动机、特质、自我、态度或者价值观、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到的能够显著区分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个体特征。胜任力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来测量, 从而可以预测员工个体的工作绩效, 并能通过激励与开发加以改善和提高。基于财务管理的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通过分析财务管理下财务人员素质及能力需求分析, 可从组织胜任力、通用胜任力、职业胜任力和岗位胜任力四个维度着手建立评价体系。
财务组织胜任力是指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 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 具体包括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计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等五项指标。
财务通用胜任力是指员工胜任日常工作所必须的通用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有效沟通、团结协作、工作纪律、工作严谨四项指标。
财务人员职业胜任力是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胜任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历、学历提升、职称、职称提升、执业资格、专业调考、接受培训、内部培训师、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管理创新、先进称号、特殊贡献等十四项指标。
财务岗位胜任力是以上各种胜任力 (特别是职业胜任力) 在具体岗位上的落实和细化, 具体包括岗位技能、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应变能力和改善创新等五项指标。
四、建立财务人员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分层级建立财务人员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被评价者的类别, 其胜任力侧重点也明显不同, 相应设置两套评价体系。对于财务主管, 应更多侧重其组织胜任力的考核;对于一般财务人员, 应更多侧重其岗位胜任力的考核。指标权重是对评价内容重要程度的认定指标, 指标权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指标体系一定的情况下, 权重的变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基于不同的评价重点, 确定了不同的指标权重。
(二) 科学设定不同评价主体权重占比
针对不同评价主体, 分别确定评价占分权重, 最终加权平均确定评价结果。一是被评价者直接上级对被评价者承担着直接领导、管理、监督责任, 对于被评价者是否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绩效目标较为熟悉, 其权重占比略高为70%。二是本部门同事通常与被评价者共同处事、联系密切, 虽然可能会比财务负责人更能了解其工作能力、态度、业绩及发展潜力, 但受人际关系影响, 可能会做出不客观的评价, 其权重占比不宜过高, 占比15%。三是其他专家、其他部门同事等部门外评价主体, 虽能较为客观的参与评价, 但其对被评价者的绩效表现可能只局限于表面, 其权重占比也不宜过高, 占比15%。通过对不同评价主体设置不同权重, 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三) 要明确评价结果运用的原则和激励措施
评价的目的是为财务人才选拔、晋级、奖惩、培训提供客观依据, 推动财务人员工作潜力的更大发挥。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既是评价工作的终末环节, 也是强化新一轮评价工作的动力所在, 更是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的重要手段, 所以必需加强对评价结果的目标承诺政策落实。一是明确综合评价结果是财务评先与人才选拔的最主要方式, 全面提高综合评价体系的政策高度;二是明确评价结果运用的后续培养机制, 依据评价建议制定个体差异化培训方案与计划, 提高评价体系的运用效果;三是明确基于评价结果运用的财务人员进阶渠道。明确依据评价结果在一般财务人员中选拔“财务骨干”, 在财务骨干中选拔财务负责人、后备人才, 在财务负责人中确定总会计师后备人才, 建立以评价结果为依据的职业进阶渠道, 为财务人员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与制度保障。
五、财务人员评价应用保障措施
(一) 确定财务人员评价的组织实施主体, 加大执行力度
应当根据财务人员评价层次的划分确定财务人员评价的主体, 这是财务人员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评价、执行力度出现从上到下、逐层减弱的现象, 因而要加强财务人员评价的组织领导, 完善财务人员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强化对财务人员评价工作规划、政策制定、政策落实等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确保财务人员评价体系的贯彻落实,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应加强执行力度, 提高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 并且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 健全用才留才机制, 打造人尽其才的广阔舞台
要从以学历为本逐步转变为以能力为本, 克服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 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 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 不拘一格选人才。注重通过实践检验, 充分利用人、岗两种资源, 把最合适的财务人员用到最适合的岗位, 实现“适才适用”、“人岗相适”的使用方式, 优化配置岗位和人才资源, 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能找到发挥其特长的岗位, 充分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建立起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跟踪服务制度, 注重财务人员评价工作的系统化、动态化与科学化。
(三) 完善育才成才政策, 搭建财务人员发展的成长平台
选拔中青年领军人才和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进行交流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脱产培训、资助重点科研项目 (课题) 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等, 加快培养技术型、复合型后备人才, 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 畅通引才引智渠道, 构筑财务人才集聚高地
立足创新型财务管理的格局、眼光、标准去壮大高层次财务人员队伍, 围绕电网产业发展方向, 搭建引才平台, 创新引才载体, 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管理、资本营运人才, 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熟悉法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五) 树立标杆指标, 为标准设置典范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 广泛向业界宣传指标体系优异财务人员, 以他们作为标杆和基准, 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学习借鉴, 从而改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定期开展优秀财务人员的评选表彰活动, 做好财务人员评价的推广工作,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 建立PDCA (质量环) 循环, 加强对财务人员评价的修订和后评价工作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9
如何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为所有者创造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 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真实的业绩挂钩, 从而有效激励和约束经营者,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在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为中心的基础上, 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经济增加值EVA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评价缺漏提出解决方案, 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EVA业绩评价体系与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对比
经济增加值 (简记为EVA, 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 , 是美国思腾思特财务咨询公司于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种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是一种以会计为基础的期间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从算术角度说, 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减去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成本, 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考虑资本成本特别是权益资本的成本是EVA的明显特征, 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 还是一个企业全面管理的架构, 是经理人和员工薪酬的激励机制, 是战略评估, 资金运用, 兼并或出售定价的基础。
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的传统绩效评价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一方面在计算时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导致成本计算的不完全, 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 这些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 而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 由于会计方法的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 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 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国内学者对EVA指标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了实证检验。瞿绍发、王建伟 (2003) 指出:在传统会计指标缺乏一定可信度的中国股市, EVA指标表现出更好的衡量公司业绩能力和选股分析能力, 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 在财务预警方面, EVA也有着较大的优势。采用EVA绩效评价指标, 将会大大改善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 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EVA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密切关注股东财富创造, 并以此指导企业决策的制定和运营管理, 使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更加符合股东利益。
第二, 有助于提高企业筹集资金使用效率。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偏好股权融资、融资目的不明确、随意改变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以及所筹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现象表明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没有建立股权资本成本的概念, 普遍忽视股权资本成本。这种对股权资本成本忽略的行为, 与当前以传统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息息相关。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企业管理人员, 能减少普遍忽视股权资本成本的现象, 迫使企业管理者权衡债务和股权两种资本成本, 从而促进资本结构的优化,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 有助于实现企业增长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多年以来, 企业奉行的是一种注重销售额或市场份额, 注重总资产和总产出的规模导向战略。企业现在需要转变观念, 采取价值导向战略, 通过设立新的指标体系, 来指导企业各项经营活动, 以使企业价值包括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而不是像传统的做法那样, 只考虑销售额的最大化, 而不考虑企业的价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三、我国企业运用EVA绩效评价的现状
2000年, 思腾思特 (中国) 公司成立, 致力于在中国推广EVA, 并先后发布了2001年、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毁灭排行榜》, 计算中国1000家上市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并进行排名, 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我国许多企业也开始探索EVA的应用途径, 如东风汽车、青岛啤酒等。
2003年思腾思特公司因各种原因退出中国, 人们开始对经济增加值在中国的应用疑虑重重。许多人认为: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成功, 必须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 必须具备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商业运作环境。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 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此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业绩评价理论, 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比中国市场超前了一步。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EVA的应用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将产生相当积极的意义。
2009年12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指标, 分类指标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 针对企业管理“短板”, 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中央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拉开了序幕。可见, 目前, EVA在我国又重新获得了生机, 并成为官方认可的一种财务管理理念。
四、我国企业运用EVA绩效评价的建议
第一, 科学设置和规范EVA的计算调整项目, 为各行业制定统一的计算标准。
EVA的计算公式是以一定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 由于各国会计制度不同, 会计核算方式不同, 在应用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Stern Stewart共列出164个调整项目, 一般情况下, 需要进行5-10项重要调整。但哪些项目该调整, 哪些项目不该调整, 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且这些调整项目当中有很多还是无法准确计量的。如收购形成的商誉。会计要求在一定的年限内摊销, 经济增加值要求把商誉保留在账面上, 不进行摊销, 除非有证据表明的价值确实下降了。这很容易认为的来操纵EVA的计算。为了减少EVA计算过程中的主观性, 有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 研究不同的调整项目对计算EVA的影响, 简化EVA的计算, 对调整项目进行科学的设置。鉴于各个行业的差别, 可以科学的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 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 EVA评价体系要和其他业绩评价指标相结合。
EVA虽然弥补了单纯利润考核的缺陷, 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 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对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商誉、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予以充分的确认, 计量和报告, 也无法兼顾到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公司为了能够了解那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 更应该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指标, 而非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 尽可能从多方位、更加完善地考核公司业绩。
第三, 推动我过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EVA在计算资本加权平均成本时, 假设的前提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而我国的市场只是属于弱势有效市场, 要成功应用EVA、发挥EVA最大的效益, 就必须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商业运作环境。
由于我国特有股权结构问题, 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在上市公司股份中, 占有绝对的份额, 这些股份无法在市场上流通, 市场也就无法对回报率进行一个竞争性的评价。没有经过市场的评价, 想当然提出一个资本回报率, 其恰当性应当受到合理的怀疑。以此作为资本成本率来计算EVA指标当然也是值得怀疑的。
各企业应根据我国市场环境的特点, 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逐步加快企业产权改革, 以减少政府干预, 确实实现政企分开, 建立和完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白登顺, 贺强.基于EVA的业绩评价系统研究.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9 (12)
[2]初敏.EVA:企业业绩评价的新视角.价值工程, 2006 (1)
[3]陈共荣, 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会计研究.2005 (4)
[4]戴德明, 王艳.经济增加值与传统财务指标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论坛, 2004 (1)
[5]孙伟.EVA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研究.商业研究, 2006 (5)
[6]孙薇, 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
关于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篇10
一、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与意义
(一)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
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所指的即为运用科学化的评价指标来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展开全面的评价和管理。更加直白一些解释,医院绩效评价的核心价值即为通过对医院财务数据展开综合分析的方式来为医院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真实的数据支持,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规划能力等等。
(二)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发展让国内的医院之间呈现出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且客观的将医院的真实资产情况反映出来,同时还十分有利于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自从新医改政策全面实施至今,国家政府开始对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帮助,而医院所提供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则是政府机构与医疗管理部门对医院展开业绩评价的最好依据,进而让医院的管理水平与经营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二、医院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情况
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针对国家的医疗行业发展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和让利举措,从而让医疗机构的自主能力与经营水平均呈现出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然而,由于医疗行业拥有者较强的公益性质和特殊行业特点,因此其并不能够按照一般行业的发展模式来运行。在我国医院的传统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很多医院管理者过于重视自身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收益,因此完全忽略掉了医疗机构所拥有的社会背景与公益性质,不仅严重制约了财务绩效评价的改革发展,同时还影响到了普通消费者享受社会医保的自主权益。在此种状态中,我国的卫生费用支出长时间的居高不下,民众对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积累了原来越多的怨忿和不满,从而让国民所应享受到的就医水平与医疗服务标准一降再降,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很难得到保障。
三、探析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扩充医院绩效评价的原有内容
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医院领导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进一步扩充原有的绩效评价内容。纵观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现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如体系完整度不高和内容标准度不够的情况。有些医院领导仅仅是象征性的对医院的日常使用资金展开了粗略的测评,根本无法将医院当前的真实财务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 基于此,国内的医院机构要将门诊财务费用、抢救费用以及医药费等均加入到日后的绩效测评体系中,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对原有的绩效评价内容进行透明化处理。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拉近患者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院方领导还要经常性的针对医疗消费者展开满意度调查,从而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自身服务与经营方面的不足之处。
(二)结合医院的内部管理
在医院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所指的并非是对评价内容的完善,同时还包括了与原有内部管理流程的整合和匹配。 更加直白一些解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绩效评价都不具备独立存在的条件,其必须要有医院的内部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实际价值全面的展示出来。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绩效评价可以在医院内部实施的更加顺利,院方管理者还要从根本上提升院内所有医护人员与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确保其可以一心一意的投身到伟大的医护第一线之中,在为广大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就医费用。此外,院方领导还可以经常性的聘请一些行业精英和先进个人来到医院中来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技术座谈会,在全面提高内部员工专业素养的前提下促进绩效评价的有效价值发挥。
(三)拓宽医院的绩效评价资金
丝毫不夸张的说,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不仅需要有良好管理环境和优秀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之上才能够得以实现。为此,医院管理者要在享受原有的国家财政拨款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与众多优秀社会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医院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用措施,其中包括扩充医院绩效评价的原有内容、结合医院的内部管理以及拓宽医院的绩效评价资金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水平的提升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医院财务,绩效评价,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军,尹元芳,郭永进,宋国名,张林琼.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结构设计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05
[2]李冠伟,孙同达,柴子远,严敏华,李秀央.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指标;模型
建立评价指标是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关键所在,同时也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且深入的影响。在选择尾矿库溃坝风险相关指标的过程当中,必须确保所有的评价指标与尾矿坝的正常工作系统特征以及基本情况密切相关,以系统存在的危险状态为目标。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评价指标的建立对评价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评价指标设置过多会造成评价指标结构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评价的难度,评价指标设置过少则可能导致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被掩盖,难以全面且真实的反应评价对象的可观情况。因此,在对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危险性因素进行评估期间,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风险评价指标,才能够指导风险评价模型的建设,以更加真实与可观的反应尾矿库发生溃坝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1、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分析
从尾矿库潜在溃坝风险的角度上来说,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系统全面的反应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高度可信;第二,客观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不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同时广泛征集环境、社会等各方意见;第三,实效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根据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以上原则,在针对尾矿库溃坝风险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可选择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洪标准:该评价指标所指的是防洪保护对象要求达到的对洪水防御能力的标准。通常来说,该指标的设计需要以某一重现期区间内的设计洪水作为参照标准,当然也可以参照实际洪水作为防洪设计标准;
2)排洪设施能力系数:在对尾矿库溃坝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当中,需要从设计角度入手对防洪设施的排洪能力进行分析,根据排洪设施设计能力的异常情况来计算对应的能力系数,并划分相应的等级;
3)滩顶与库水位高差:该评价指标所指的是对尾矿库在运行过程当中的现状是否能够满足最小安全超高以及最小干滩长度的要求进行评估。当然,前提条件是从设计单位入手进行调整,分析在当前堆坝高程条件下,在设计洪水因素影响下库水位的上升高度;
4)平均粒径:该评价指标的是通过绘制砂土粒径级配累计曲线的方式所实现的,通过对级配累计曲线的分析,能够对砂土的粗细度情况,以及粒径分布的均匀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了解,同时也能够得到有关砂土级配水平的数据资料;
5)下游坡比:该评价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尾矿库坝体的基本轮廓与尺寸特征,其具体取值与尾矿库坝体自身的抗滑稳定性能力以及渗流稳定性能力密切相关;
6)现状坝高: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尾矿坝现状的堆积高度,对初期坝和中线式、下游式筑坝为坝顶与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对上游式筑坝则为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
7)地震烈度: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受地震因素影响而表现的地面震动以及其对地面的影响程度,该评价指标以度作为单位衡量标准,我国当前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个等级,等级越高代表地震的破坏性越大,且该指标与岩土性质,地质构造,震源深度,震级,以及震中距等均有密切关系;
8)堆积容重: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尾矿坝上尾矿砂单位体积的重量;
9)浸润线高度: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是反应溃坝灾害的关键指标;
10)横向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可用于衡量尾矿坝现状横向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溃坝灾害的危险程度;
11)纵向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对尾矿库当前工况下存在纵向裂缝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同时反应因纵向裂缝造成溃坝事件的危险性程度,通常可以根据尾矿库上纵向裂缝的数量进行对应的等级划分;
12)水平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对尾矿库当前工况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同时反应因水平向裂缝造成溃坝事件的危险性程度,通常根据地质勘查得到;
13)排洪设施完好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被用来反应在尾矿库运行过程当中,相关排渗设施除设计功能外,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程度;
14)日常管理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反应矿山企业在尾矿库运行过程当中,日常管理的实际能力,该指标与整个尾矿库运行的安全性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1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可反映尾矿库在发生溃坝事件下的应急响应能力以及处置能力;
16)检测设备完好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尾矿库监测设施的完备程度和预警方法的有效程度。
2、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前文中所确定的尾矿库溃坝风险的相关指标,将风险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的层次结构进行对应划分:其中,漫顶溃决设置为A1指标,失稳溃决设置为A2指标,渗流破坏设置为A3指标,结构破坏设置为A4指标,管理因素设置为A5指标。结合以上划分标准,可以引入A1~A5指标,得到对应的风险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之上,在对权重向量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和法对判断矩阵A中的各个元素以列为单位做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经过处理后所得到的判断矩阵为:
2.2 风险评价指标分级
结合已有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结合工程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对应的评价指标分级方式分别为:
1)A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可继续安全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7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1.5m;平均粒径>0.5mm;下游坡比>5.0;坝高<20.0m;1/现状坝高>1/20;设计地震烈度>8.0度;堆积容重>2.0t/m3;浸润线高度>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7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75;水平裂縫衡量系数>0.7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7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7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7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75。
2)B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带有缺陷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100~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5~0.7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1.0~1.5m;平均粒径0.2~0.5mm;下游坡比3.0~5.0;坝高20.0~50.0m;1/现状坝高1/50~1/20;设计地震烈度6.5~8.0度;堆积容重1.7~2.0t/m3;浸润线高度6.0~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5~0.7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5~0.7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5~0.7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5~0.7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5~0.7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5~0.7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5~0.75。
3)C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存在严重缺陷,且必须交由安全监督机构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治理,并对运行进行密切监视,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1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25~0.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0.5~1.0m;平均粒径0.05~0.2mm;下游坡比1.0~3.0;坝高50.0~80.0m;1/现状坝高1/80~1/50;设计地震烈度5.0~6.5度;堆积容重1.4~1.7t/m3;浸润线高度5.0~6.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25~0.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25~0.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25~0.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25~0.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25~0.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25~0.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25~0.5。
4)D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无法继续运行,由安全监督机构下令停止使用,治理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2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0.5;平均粒径<0.05mm;下游坡比<1.0;坝高>80.0m;1/现状坝高<1/80;设计地震烈度<5.0度;堆积容重<1.4t/m3;浸润线高度<5.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2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2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2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2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2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2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25。
3、实例分析
XX尾矿库,位于XX矿区西北约lkm沟谷中。库区基岩为古老的片麻岩,沟底为第四系覆盖层,坝址处覆盖层最厚为16m。上部以洪积亚黏土为主,中部以坡积碎石和含土碎石主,底部为碎石层。尾矿库由前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研究院设计。建有两座初期坝,均为透水堆石坝。西坝底标高149.3m,东坝底标高143.5m。坝顶标高都是163.5m,最终堆积坝标高220.0m,总库容约1350万m3。库区纵深约300~800m,库内两条小沟,纵坡较陡,现汇水面积约为0.47km2。设计采用塔一管式排洪系统。排洪塔直径2.0m,侧壁溢洪孔直径0.35~0.30m,排距0.65m,每排6孔。排洪管埋于东坝下,直径l.0m。
以全国尾矿库普查按系统作为立足点,结合对该尾矿库现场实际情况的深入检查,由专家根据该尾矿库现场安全状况进行打分,并根据打分结果进行评价,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为:防洪设计标准为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为0.74;滩顶与库水位高差为2.0m;平均粒径为0.43mm;下游坡比为4.0;坝高为163.5m;1/现状坝高为1/163.5;设计地震烈度为8.0度;堆积容重为1.8t/m3;浸润线高度为6.0~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为0.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为0.71;水平裂缝衡量系数为0.68;排洪设施完好系数为0.6;日常管理衡量系数为0.6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为0.7;监测设施完备系数为0.66。
利用相关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在C++条件下编程计算,输出结果显示该尾矿库溃坝的安全评价总分值为81.97,对应安全等级为“较好”,即B级,为本尾矿库实际情况一致。
4、结束语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矿山开采工作量的不断增长与发展,尾矿库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多。但根据已有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尾矿库的安全状况不容客观,各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溃坝作为发生率较高的尾矿库安全事故之一,已经引起了行业内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有备无患,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应对与预防措施,就需要根据尾矿库的实际情况,做好对溃坝等安全事故危险性的评价工作。文章即从这一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尾矿库溃坝风险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根据危险指标构建了对应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彭康,李夕兵,王世鸣等.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4):1447-1452.
[2]李全明,陈仙,王云海等.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57-61.
[3]梅国栋,吴宗之.尾矿库溃坝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2):78-82.
[4]王晋淼,贾明涛,王建等.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4):96-102.
[5]刘来红,彭雪辉,李雷等.溃坝风险的地域性、时变性与社会性分析[J].灾害学,2014,(3):48-51.
[6]赵泱军,李同春,石永超等.可拓评判法在水库溃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6):16-19.
[7]赵泱军,李同春,石永超等.可拓评判法在水库溃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C].//第四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331-336.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 篇12
关键词: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1 概述
企业面临各种类型和各种形式的风险, 不同的风险波及的范围不同, 企业承受的压力不同, 应对的措施也变化多样。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所面对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对标和评估, 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 如概率论等方法估量相应风险的发生概率, 预测相应的损失程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拟定应对风险的详细计划和措施, 制定不同的风险预案, 最终以最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现企业最优的安全保障, 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流畅运行。
1.1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预防损失, 在事前通过相应的管理规避和减缓风险, 使企业内外部协调平衡;一是补救损失, 该步骤在企业遭受具体风险冲击后启动, 使企业在损失后尽快的恢复生产和运营, 保持企业活动的连续性, 减轻企业损失对外部社会和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
1.2 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
首先, 感知和识别风险。严格控制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从生产流程中深入分析, 掌握各种风险诱因, 从资产负债表辨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了解资产和负债的结构, 财务流动性程度。其次, 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感知所量化的数据, 采用客观实际的方法对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评价。最后, 反馈和处理。主要有流程再控制和投入应急资金。
2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1.1 引入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发展的较为完备, 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模型, 当前主流模型主要有系统分析模型、指标分析模型、语言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发展分析模型和比较分析模型等。在此文中, 主要介绍系统分析模型,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社会文献和学术资料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各种资料都是系统的客观反映, 而这些反映体统的内容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 是社会现象的实质性表现。该模型包括4个方面的分析因素:①分析对象的出现频率, 即信息内容;②分析对象的次序和权值, 即重要程度;③分析对象的价值判断, 即对/错判定;④分析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分折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趋势分析, 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观察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变化情况;②归纳分析, 将要研究的主题按一定的属性分类归纳。首先确定主要的结构因素, 把握主要特征, 然后分析主题类别之间的相关性;③差异比较, 即对同种文献的不同阶段间或同一时间不同的文献对同一事件的反应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2.1.2 本文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主要在于内容分析法可以很好的贴近现实生活, 文献是经济生活的反应, 文献反映的都是社会较为核心的热点。通过文献的出现频数可以转化为定量的表述, 能动力十足。本文所选择的系统分析单元为“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以此为主题和标准, 根据内容分析法的原则, 研究步骤大体如下:①内容抽样。抽样的内容要客观实际, 能较好的反映文章的主题, 并且观点要实效、精炼和权威, 同时要在知名度很高的数据库中进行操作, 范围为近3年的学术文献;②指标选取。通过抽样得到初步意向的文献, 总结提取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要具有较大范围的代表性, 确定一级指标后, 分析所有文章的关键词和摘要, 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作为二级指标, 并将二级指标归纳到相应的一级指标之下, 形成从属关系。③定量分析。对所有的主体词和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 出现次数的高低代表相应的贡献程度。本研究将指标频数, 所占比例排序, 以反映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相关特点的重要程度;④信度检测。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选择第二研究人进行再抽样, 重复以上步骤, 通过一致性检验来分析主研究人的研究可靠性;⑤根据定量分析和信度检测,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有了全面的掌控, 了解了当前研究领域的关注点, 根据关键词的频数和比例选取指标, 确定指标体系。
2.1.3 样本来源及指标选取
该部分力求从大约3年来的学术杂志中洞悉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杂志以经济管理类为主, 论文来源于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以“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模糊搜索, 有大约800篇文章入选, 经过遴选, 撇去不良信息, 笔者选取了300篇作为最终样本。在样本中, 有90篇 (30%) 涉及管理者素质, 有60篇 (20%) 涉及管理过程, 有120篇 (40%) 涉及管理团队, 有30篇 (10%) 涉及管理行为和组织结构。然后对样本进行详细甄选, 以关键词为目标, 选择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作二级指标 (频数为累加所得) 。各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注:比例=频数/300 (300为样本数)
2.2 确立风险等级
风险的等级根据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掌控程度的不同而划分有别, 一般情况下, 可将风险分为3个级别:低风险、适度风险和高风险。可以用集合表示为:V= (V1, V2, V3)
2.3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表1的数据, 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
一级指标权重Ai=i指标出现频数/样本数, (i=1, 2, 3, 4) ;二级指标权重aij=aij出现的频数/ (ai1+ai2+…+ain的频数) , ain为归属于一级指标i的第n个二级指标。
2.4 确定评价矩阵
采用问卷的形式, 对各项指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假设有N个专家, 对第ain个指标有m个人认可风险等级Vk, 则该指标的评价值为rijk=m/n (k=1, 2, 3) 。统计所有指标, 得评价矩阵。
其中Rij= (rij1, rij2, rij3) , j为各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中含有指标的数目;K为风险的等级数。
2.5 综合评价
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i×Ri=Bi, 其中Bi= (bi1, bi2, bi3) (i=1, 2, 3, 4) 为子集, 表示在一级指标下所处的风险值。
二级指标运算:综合子集得到总体评价矩阵R。
一级指标运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B。
B=A×R
其中 (a1, a2, a3, a 4) 为一级指标的权重。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知, b1、b2和b3中的最大值即为该企业在当前面临的具体风险等级。
3 结论
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流程化模式的外溢, 在流程的畅通运行中, 需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详细的事前评估, 本文的重点也在于此, 力求做到事前预防, 便于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风险评估的两个要点在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该文引入内容分析法较为客观实际, 理论基础建立在大量的文献之上, 反映了当前学者对企业风险的关注点, 因此指标体系耳目一新, 不落窠臼。在评价方法上,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问卷对象不实际的评价, 最终能较好的统一问卷所反映的情况, 达到定性和定量的平衡。通过综合评价得到企业的风险区间, 企业经营和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 实现管理流程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东,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 2008, (5) :30.
[2]刘希宋, 曹霞, 李大震等.风险投资及投资风险评价[J].中国软科学, 2000 (3) :42.
[3]陈衍泰, 陈国宏, 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 2004, (4) :70.
[4]黄福广.证券投资基金评级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5]郭凯, 宁云才, 张晓龙.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商场化, 2008, (3) :151.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推荐阅读:
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06-13
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12-0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研究08-11
财务风险体系09-02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05-25
财务风险评价12-03
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07-09
财务风险程度评价06-25
信用风险评价体系10-17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