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2024-08-30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通用12篇)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篇1

前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想要发展和生存需要不断的进行变革, 财务方面的问题,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规避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以路桥企业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企业的风险规避方案, 以便推动企业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淘汰。这对路桥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路桥企业所面对的风险

1. 筹资风险

路桥企业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在政策上也不断的进行变动, 在资金需求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增加。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一笔费用, 中标之后又会垫付一定的资金, 资金到位后又面对着自行占用多等情况, 这些都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此外, 在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中, 资金的流动性很强, 在施工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 资金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 因此, 资金的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当今社会中财务风险始终伴随着经济活动, 如果出现了隐患不及时控制和解决, 那么就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2. 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风险是所有风险的主要源头, 业主常常会利用施工企业迫于拦下工程的心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来添加各种不平等条件, 使风险转嫁到施工企业。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施工企业的利润已经在逐渐减少, 从高利润的时代转向了几乎零利润的时代, 因此, 在施工合同签订后, 一旦在管理中出现了任何的问题, 那么就可能造成施工企业的亏损, 使风险系数大大的增加[1]。

3. 财务管理风险

在路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财务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及在施工国曾中能不能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 是否能对所用的材料和人力等进行合理的控制, 这也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管理存在不当的地方, 那么就极有可能给企业的财务造成风险。

4. 其他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中还包括项目经理任用风险, 有责任心的项目经理能够帮助企业发展, 而缺乏责任心的项目经理, 在面对辛苦争取来的项目时, 不会太负责任, 亏盈都在项目经理的一句话之间, 使目标责任书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最终导致企业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此外, 资金款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发展, 常常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或者无法正常运行等情况, 这对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路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1. 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是指以企业的名义, 以企业资产和未来预期收益来作为保障进行融资的方式, 项目融资就是一项目建设的名义来对未来的资金收益等作为保障进行融资。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 一定要先收集好完整的资料, 以便减少贷款的审批过程。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 金融机构往往更重视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 他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考察和审核, 并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和考虑之后来为企业进行等级划分, 信用质量越高说明企业对偿付本息有着可靠的保障, 违约的风险也就越低。

2.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中的风险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 路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在财务风险意识上没有一定的提升, 那么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就做不到足够的重视, 这不仅会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 更有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员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 可以采用财务风险防范讲座和主题会议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 不断的灌输给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我[2]。第二, 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责任制度, 以制度来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 企业当中的财务情况, 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详细的记录和掌握, 并对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 以便尽快解决问题。第四, 企业的领导要积极的鼓励员工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并让员工对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和改进意见, 领导要深入到员工的生活中去, 听取员工的意见,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从而达到有效的规避风险。

3. 强化风险管理

路桥企业普遍应收款项金额较大, 这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特点。企业如果无法按时的收回应收款项, 那么企业的周转资金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财务上造成一定的危机。如果一直到工程竣工时还无法收回款项, 那么将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重创[3]。因此, 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应收账款, 方便企业资金周转。对一些快要到期的回收资金来说, 应及时的进行催收, 并对一些难以追回的款项采取一定的措施。此外, 分析掌握应收款项账龄时,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 对应收款项进行密切的情况跟踪,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收款政策。未来能够有效的控制坏账损失, 企业可以按照收款的清理, 来对此进行不断的完善, 从而达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的目的。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在面临着多种情况限制的情况下, 路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一定要加强项目上的观工作。在增加盈利能力的基础上, 应不断的总结出相关经验, 对企业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和防范, 从而为路桥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要求的前提下, 同时更加有活力、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建筑市场的经济环境日趋激烈, 路桥企业所面对的各种风险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其中财务风险是一个最普遍问题, 只有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 降低财务风险, 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正常运作。本文主要对路桥企业当中所面对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对的规避风险对策, 希望为路桥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路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参考文献

[1]田自娟.如何将经济责任制应用到地方道路养护改革当中去[J].科技视界, 2015, 10 (2) :12-14.

[2]郭慧婷, 王芳, 吴群琪, 王明瑞.以现金流预测为视角的高速公路企业可持续经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 2015, 2 (1) :35-37.

[3]郭俊发.抢占先机打好”桥牌”——谈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粤港澳跨境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机遇[J].交通企业管理, 2015, 3 (1) :15-19.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财务问题;财务风险;规避;

前言: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这也促使我国国有企业要不断改革,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任务,针对财务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可以实现企业资产和结构的重组,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在国际社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事物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国有企业的改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一)国企改制中的融资结构风险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但在对庞大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或者整改的过程中,企业本身并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改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改制。同时,单一的融资渠道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这同样意味着国企需要面临一定的对内或者对外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过大,融资成本过高,融资能力不足,支付债务性融资能力降低等。尤其当经营状况恶劣时,过度负债,局部单位将导致债务本息支付不能。

(二)国企改制中的资产整合的风险

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资产整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这部分资产的形态、归属及其运行状况大都呈现复杂状况,有必要进行梳理缕析,作出合理的处置。采取分类管理处置措施,加强企业治理结构,盘活优化资源配置,操作中涉及工商、银行、税务、土地房屋、员工安置、债权债务等方方面面。企业要科学处理重组中的股价和融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中的不良资产。资产整合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确保企业自身不会出现资产整合的风险。

(三)国企改制中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企业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关键指标,对一个企业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为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折旧率低,部分资产的折旧额低于实际消耗,从而形成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账面上无法反映、应收账款数据的不确定性等各种因素造成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要确保国有企业改制之后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要注意规避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风险,资金整合风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等等。企业要在对不同类型财务风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企业改制。

(一)国企改制中对融资风险的规避

融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是国企改制存在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要规避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我们就要做到科学获取市场信息,对改制中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当前企业规避融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国企在改制之后,要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企业要对自身以往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将自身债务资产,权益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做到内外兼顾。因此,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对企业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要在确保企业合理运转的情况下,确保一定的流动资金对潜在的融资风险进行预防。

(二)国企改制中对资产整合风险的规避

国企在改制中,企业的产业结构都要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企业要面临资产整合的风险。企业规避资产整合的风险,以合并重组、整体交易、建制吸收合并、退出生产经营、处置存量资产,向主业流动等形式进行处理,企业资产的整合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资产效率。实施国有企业资产整合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制定规划整体方案,明确整合的分类对象,把握整合步骤以及时间进度、测算整合成本以及规划整合后的资产、资金流向等,进行土地房屋资产整合,加强租赁合同管理,提前清理清退一批缺乏诚信的老大难,为优化整合创造前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员工合理的个性需求,按民主程序有针对性地提倡一企一策。

(三)国企改制中对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篇3

【关键词】 水利系统 财务预算 财务风险 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步伐越来越大。水利系统也免不了收到市场竞争的冲击。一方面,新的经济体制,赋予了水利管理部门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尽快的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造福一方;另一方面,意味着水利系统的经营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只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手段,才能做好投资预算的规划与风险的规避。

1. 水利系统财务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的水利系统,当前阶段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两个来源,第一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有化企业在转型中,肯定会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要综合的考虑到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债权人利益,更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长远效益。第二个来源是全球化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日益强大的挑战,以前,水利系统公司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支持,受到的冲击小,现在,某些保护性的政策,都已经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障碍,全球经济化的激烈竞争,已经深入水利系统公司,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迫在眉睫。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整合调度资源,分配利益,规划资金流动、指导公司发展的方面,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不可代替。所有的财务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财务预算与财务风险问题。我国水利系统公司财务管理从这两个那方面引申的一系列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1水利系统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组织和规章制度上的漏洞,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部分水利资金不入账,逃避相关部门的检查。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到中央、省、市、县不同的单位,资金的流通环节增多,相应的管理漏洞也比较多。例如,中央、省一级的监管部门对市、县的水利资金流动情况了解的甚少,也谈不上同步监管,对违法违纪问题不能及时纠正。部门预算信息不细化,甚至是混乱,削弱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应,财政管理系统不透明。社会上出现的水利建设资金被挪用的问题,大多与此相关。

1.2采购制度影响财务预算

目前水利部门普遍采用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由上级部门统一招标,这样就限制了工程建设的灵活性,一些急需的物资得不到采购,而某些建设物资却不一定符合变化中的工程进度。僵化的采购模式,不能对市场建材价格及时的做出反应,审定资金额度与采购中心标价不一致,致使财务预算形同虚设。如果财务预算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资金紧张,工程进度缓慢,对单位效益产生影响。

1.3配套建设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

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多方面,这本是焕发企业活力,共同承担风险的一项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地方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反而增加了工程的财务风险。按照现行的政策,地方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可是有的工程在竣工后,还没见到地方资金到位。有的工程直接因此而夭折。在没有相关配套建设资金的前提下,水利建设部门会向银行贷款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如果不能确定明确的债权主体,又不能保证自身的偿还能力,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水利建设部门,有必要对自身的融资渠道进行规范与调整,在保持融资能力的前提下,降低财务风险。

1.4水利系统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为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规范,又赋予了其更加庄重的责任。会计工作者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整理与采集,更多的,是发挥自身财务数据分析,资金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做出贡献。而这正是我国当前会计人员所缺乏的职业素养。水利系统会计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能不足,知识陈旧,加之领导不能正视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使得会计工作长时间不能走上正轨。

2. 财务风险规避的几大要素

规避风险获取效益是企业追求的主题,水利系统公司也不例外。领导者要充分考虑经营上的风险,引入风险管理概念,采取恰当的措施,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同时存在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客观的分析财务风险规避的要素。

2.1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强大的实力是抵御各种风险的有力保障,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可以在生产经营、投资、筹资方面更具有主动性。对自身财务能力有明确的认识,要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流动性分析。要有明确的收益质量分析,分析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的差异,找出差异原因并加以改进,以提高收益質量,降低财务风险。

2.2培育管理者风险意识,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

市场情况复杂多变,管理者要捉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不仅需要严密的理论分析,还有有感性的风险感知能力。对于某些市场要素,要及时大胆的做出判断,不断地提升管理者掌握风险的能力,依靠丰富的经验,培养敏锐的嗅觉。在企业规范、科学管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经营的韧性,既能规避财务风险,又能捉住有力商机。

2.3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与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财务预测,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而建立财政预算,依据财政预算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投入和收益,从而使水利建设井井有条,避免了资金流的断裂。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与预警,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提高对于未来的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减少不利事件带来的损失。

3. 水利系统公司如何规避财务风险

水利系统公司的经营发展与其他公司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相同的是,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机制面前,一切不良经营带来的影响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是,水利系统毕竟是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和政策,是有一定扶持的,也就是说,会有上级主管单位分担一定的经营风险。

水利系统公司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产业效益。具体要做到的是以下五点:(1)上行下效,严格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从公司领导开始,就要有严谨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责任,承担义务,调动各级职工工作积极性。(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各项工作在规章制度下落实。(3)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获取更多的支持。(4)以人为本,引进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又要加强管理,消除工作人员的惰性,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5)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学习经营管理经验,甚至是向不同行业的公司吸取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总结

本文结合水利系统公司财务管理状况,首先谈了我国当前阶段在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接着指出了财务风险规避的三大要素。从财务预算的制定和财务风险的规避入手,探讨了水利系统公司风险投资的一般原则。最后,笔者提出了在水利系统公司中加强财务管理的一般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红兵.财务管理问题再分析[J]. 财政研究, 2005.

[2] 全万友.对当前我省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 广东水利水电,2008.

[3] 郦金良,陈晓华.当前水利专项资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

会计风险规避措施研究 篇4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实,而会计信息失实不仅会给会计人员带来经济损失,使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会计风险问题始终未能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也并不十分有效,有些企业疏于防范,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制定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形成有效预防会计风险的体系。

引发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企业内外消极因素共同诱发的。防范会计风险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采用综合对策,各方面措施有效配合。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并考虑我国目前会计风险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完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并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必须是建立在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之上的。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实践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需要经过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多次博弈才能逐渐完善,因为在双方的一次博弈完成后,会计准则只是暂时达到纳什均衡,随着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新的博弈,其博弈结果再次达到纳什均衡。这样,会计准则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完善,纳什均衡的均衡点就会不断地逼近“帕累托最优”。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进行会计舞弊。在完善会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在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定应更加具体。第二,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审核。第三,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第四,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对于执法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上市公司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会计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上市公司很难不产生舞弊的冲动。因此,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舞弊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舞弊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对那些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者要从严查处,违法的风险大了,代价高了,会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会随之降低。经验证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风尚,能够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国家监督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依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外部会计监督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降低会计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主要微观主体,是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重点监督对象。1998年以前,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财政审批制度。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的要求,自1998年起,除少数特殊行业外,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而是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意味着国家财政部门对最主要的一类会计监督对象从直接监管转变成了间接监管。社会监督也愈来愈体现出其重要性。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财政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划分职责,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建立起以财政为主,证监会、审计署为辅的监管体系,对监管职责进行细分,将财政部门作为监管平台。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改变目前财政部门监管职能分散在各职能机构的局面,真正发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职能,既要管人、管所,更要管质量。加大检查范围和处罚力度,对执业质量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从严处理,禁止从业,吊销执业资格,整顿审计市场。实行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防止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日久生情。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3、有效实施企业会计风险管理

会计风险管理是人们采用一定的程序与方法防范会计风险,避免或减少会计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会计风险管理中必须遵守如下准则:

3.1 符合性准则。

会计风险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的总目标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地,作为企业管理活动内容之一的会计风险管理,其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理应符合企业总目标的要求。如果企业总目标为稳健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稳妥、保守为宜。如果企业总目标是激进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积极、进取为主。

3.2 适应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应该适应企业总体的承受能力。防范会计风险难免不冒风险,但即使冒风险也应量力而行。为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承受能力,选择某一风险机会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等,使企业在进行一定防范风险的投人时,做到进而有效、退而可守的稳妥境地。

3.3 重要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因小失大。企业应该根据各种会计风险的特点,立足全局、抓住重点,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做好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风险防范工作,切莫事无巨细、平均用力,更不能为节省较小的费用而丧失较大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防范会计风险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4 效益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其管理,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在选择防范会计风险的程序与方法时,必须同时考虑其成本与效益,力争以最小管理成本,获得最大安全效果。

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法是会计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步骤。会计风险应对的目的是解决应采用何种具体方法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

4、提升会计文化观念,加快会计文化建设

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法制等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会计舞弊案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可见,为了防范会计舞弊和会计风险,除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准则,并有效治理制度领域的纰漏和弊端,还有必要关注那些制度约束之外的因素,比如文化和道德。

从广义的角度讲,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体现民族特色、增进会计活力、推动会计管理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种创新,以其独有的功能对有效的整合会计资源、防范会计风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为会计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作用,并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我们针对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602名接受调查的会计人员中,只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会计文化十分了解,其余89%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对会计文化一般了解或不太清楚,更有甚者根本没听说过会计文化这一概念见图1。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会计文化若明若暗,没有理解、把握其真谛和内在价值。因此,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文化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调查问卷还显示,有59.8%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一般,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差的被调查者占全部被调查者人数的27.1%,只有9.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好,见图2。

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的评价是中等偏低的,因此,加快我国会计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5 结论

会计风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疾,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各国政府为治理会计风险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会计风险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从刚性措施上,国家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建立并有效实施会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以政府和注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外部监督;另一方面,从柔性措施上,要加快会计文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刚性措施和柔性措施相互配合,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云, 王艳.刍议会计风险之特性及其防范[J].现代财经, 2008, 3:63~67

[2]窦珊.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 2005, 8:39~43

[3]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 2008, 4:27~28

[4]孙丽丽, 李海棠, 冯国庆.论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研究, 2004, 1:23~26

风险管理规避 篇5

首先,风险的定义不一致。一些从业者似乎认为风险来源于风险的不确定性,有的人认为风险来自于造成损失的频率和幅度。而这两种观念有本质的不同。理论上的风险代表不确定性,但是很多理论却不能应用到信息安全中去。

其次,使用的术语不一致。很多管理员正在尝试做风险管理,他们努力的解决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建立明确的定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很多威胁并不是按照常规的手段和正常的方法都能解决,因为它们不是使用正常的数据代码就能够解决问题。因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威胁”,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风险”,而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漏洞”。就如同,物理学上的质量、重量、速度的单位各有不同是一个道理。再次,漏洞评分系统(CVSS)不同。很多风险评估需要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测量工具。如果选择的工具和变量不同,测得的风险也有所不同。目前风险评估分几个等级,很多时候企业风险被夸大,或者风险被忽略,就是因为风险评级时的失误。

规避风险培养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是关键

德勤一项调查报告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对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案例积累尚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对风险管理很重视,但目前还是比较依赖外部的人才力量,虽然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兴趣也有耐心,但不得要领。”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表示。

目前,企业获得风险管理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外部挖人才,不少咨询机构派到企业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建设的人员也会成为企业追逐的“猎物”。另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外部风险管理人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与能力,但忠诚度不如企业内部培养起来的风险管理人才高,并且对企业情况的了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人员一旦掌握了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凭借其对企业的了解,会做得更好。”根据多年的经验,谢安还表示,企业中具有综合业务功能部门的人员更适合培养成为风险管理人才,比如财务部、审计部或内控部等。

据国内知名管理会计培训机构华领国际市场总监尹璐璐女士介绍,随着国资委开始提出基层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并首次要求在2013年年底前在央企建立系统、全面覆盖集团各子企业、各层级责任主体的管控体系,企业对风险管控问题越来越重视,懂得风险管理的人才也由此变得热火起来,国资委2009年引进的CMA正是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的一大国际型财经认证。

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研究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可是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虽然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以及利用社会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来尽量规避创业风险。现在我们以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为例来分析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 风险 规避

一、技术风险

(一)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由于技术的条件的限制,无法把冼夫人文化完整地转换成相应的产品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再者加上时代久远,收集有关冼夫人原始材料相对困难,更是无法很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去还原其本来的模样。还有目前我们工作室的设备不完善,不够科技化,技术的运用无法表达出预想的效果等,总而言之,其风险主要来自于硬件设备和软件两个方面。

(二)技术性人才缺失,团队组建不合理,只是凭着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取实践经验来进行创业,对产品的相关制作技术不了解,对于产品的所能呈现的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

(三)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产生技术性风险。

对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打造核心技术团队,在各大高校网罗技术性的人才,着力于制作、开发与冼夫人文化有关的周边产品。同时,更要以技术带动技术,力图通过现代高科技,如全息影像投影技术,完整地呈现出古代冼夫人所在时期的社会环境,展示冼夫人的事迹,更好地为冼夫人文化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在做好自身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与学校的科研机构寻求合作,利用好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同时要制定完整的产品制作方案,在对冼夫人文化进行透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品的制作,推进公司的高效率运转,完善设备。

二、市场风险

大学生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有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我们公司属于众筹类型,涉及市场因素较多,资金融汇风险较大。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公司推出来的商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追随时代潮流,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在产品进入前期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消费者情况,如消费者的承受力等确定当前发展方向,选定一个目标市场为突破口,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由此打开市场,然后再逐步推入整个市场领域,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才能长久。

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有销售量不及预期的问题,冼夫人的文化信仰主要集中于广东粤西地区和海南省,在地方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制约,冼夫人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从茂名市的旅游产业可以看出,在广东这样一个全国旅游最发达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统计,2007年茂名市旅游收入在全省21个地级市排名中仅第16位,接待人数排名也相对滞后。茂名市在客源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互联网上的关注程度都相对较低,对开发冼夫人文化产品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要大力开展冼夫人品牌建设活动,运用平面和网络广告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在不断完善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还有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广大的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我们的产品。

三、管理风险

应对公司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风险,我们有提出以下的措施:

(一)管理者方面:

在大学生自主创立的公司中,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者,实战经验相对欠缺,需要迫切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从而增强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管理者会利用在校资源,不断进修经管类知识和行政管理类知识,同时着力弥补其他方面如物质资源劣势、社会经济信息动向了解缺乏等方面的不足,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要扩展知识面,对技术创新涉及的知识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增强与技术创新人员的沟通,从而对创新活动的组织更为科学;还要全面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提高领导艺术能力和技能,在管理人员中尤其要注重协作构通能力的提高,刻意培养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以超级课程表的CEO余佳文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员工的工资由员工自己开”、“鼓励员工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热议,最后他团队成功证明了那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正确性。

(二)组织结构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应该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在组织效率和灵活性上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在组建团队时,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供应,学校领导组织的相关政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的建立地点就位于冼夫人文化的根源处,收集相关材料有先天的优势;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与社会组织加强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在创业过程中有多次参加社会上的创业比赛活动,如茂名市“五谷杯”比赛时受到举办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交流宝贵的社会创业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识别和积累,加强公司的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储备库;

扩大公司开放程度,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關系,增强组织对创新方向的把握,与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和茂名市文化局都有由密切的联系。

(三)企业文化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作为一间文化传媒公司,我们把冼夫人文化作为我们公司创建和发展的根基,以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精神作为团结公司全员的凝聚力,构建团队精神。所以企业的良好发展要致力企业文化的培养,除了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和培养,尤其应该塑造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真正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树立朝气蓬勃、齐心向上的企业精神,为一切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管理过程方面我们创业团队遵循管理阶级的科学性,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首先设立正确的创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我们团队在创业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执行计划,成员都有详细的分工细则,有利于任务和责任的分配。其中包括对风险的预测及建立相应的防范规避机制,随时都有plan B。领导过程现有目标为前提,加强对参与创新人员的适当激励,保持创新团队的士气,会以团员的工作绩效来分配获得的利润,遵循阶级化、合理化、公正化的原则,让团队永葆活力与激情;最后,控制环节除了一般的信息准确及时、控制关键环节、注意例外处理等方面,还突出关注控制的经济效益,关注采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四、财务风险

(一)财务信息的披露问题

作为众筹项目进入公众融资领域,实现财务信息的信息与公开,完成财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二)财务监管的成本问题

众筹项目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完整的财务监管带来的成本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我们会采取财务服务外包模式,加入到众筹监管中,通过财务外包解决财务的规范与成本,同时完成财务信息的一定范围内的公开与透明。

五、应对风险投资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加强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参与和监管权利。遵守新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新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很明确,首先董事长应当履行职责,如果其不尽职,则副董事长、监事会可以履行,这样就有效避免不合理的情況发生。

(二)、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制定好章程和规范公司的行为正确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者的关系,强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义务和责任。新的《公司法》对于公司治理的规定更加明确、详细,使违反规定所面临的责任更加明晰、严格。从而达到防范管理风险的目的。

(三)股东权益保护。资源的有效配置,表现在股权结构中就是各方股东如风险投资企业自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股份如何分配。也即这些资源如何在企业当中行使权利,获取回报。从法律层面上说,首先应完善公司运行过程中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新的《公司法》对股东权益的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股东有知情权、股东会议召开的请求权、对股东大会的质询权。其次,在与管理层的雇佣合同中增加惩罚性条款,包括解雇、撤换管理层及回购管理者持有的股份。再次,给予管理层期权安排,允许管理层在实现未来管理目标时可按事先约定的较低价格或无偿增持股份。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张帆《时代经贸》2011年11月中旬刊

[2]《大学生创业风险与防范策略探析》王峰《吉首大学学报》2011年11月

关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的研究 篇7

1.1 财务风险是特定客观情况下, 特定期间

内, 财务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 风险越大;反之, 则越小

1.2 财务风险具有两个特征, 即客观性和不确定性

1.2.1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风险的存在与否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是不以人们的好恶而改变的。我们研究财务风险, 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 减少财务损失。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导致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 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 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 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1.2.2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作为一种现象, 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 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 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 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 虽然其中部分因素 (如:外部因素) 难以控制, 但另一部分因素 (如内部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影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多数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的, 这部分因素的可控制性更强, 因此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1.3 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分析

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 我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社会经济风险。导致财务风险的社会经济风险因素无外乎来自内部的和外部的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确定、政策的选择、财务制度的设计、财务活动的运作、财务成果的计量等。在内部财务风险因素中, 财务目标的确定、政策的选择、财务制度的设计等是基础, 企业财务目标、政策和制度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从企业财务目标、政策和制度入手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与盈利的任一阶段, 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控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2.1 风险防范的着眼点

风险研究的主体是做出风险预期并对现实中的风险进行实时控制的人。现代企业以人为本, 企业内部职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所以风险防范的着眼点一是职工、管理人员, 二是对于相关财务主体而言, 通过合理制定财务政策、科学进行财务决策、加强日常财务监督等方法来弱化财务风险。

2.2 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

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盈利能力下降等等, 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直接相关。因此, 对财务风险的讨论多集中于从财务会计方面入手, 采用一些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重点是财务风险的制度防范方法。

(1)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科学的设计财务会计岗位,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并赋予各岗位权责, 使之相互牵制, 减少工作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分工与协作。二是设计、制定财务管理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 使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三是强化企业的价值观, 并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部门在搞好企业价值循环的反映与监督的同时, 还要有机的结合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 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善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企业内外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控制系统实施监督, 及时发现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的措施与对策, 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对策的有效性,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 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 确保决策科学化。财务风险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确定财务目标, 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实施与控制。在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注意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强调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间的平衡。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时, 各种分析方法要综合运用,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制定、评价经营方案要在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框架内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实施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 必须处理好财务风险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关系。只有切实遵循上述原则, 才能确保决策的程序化和科学化,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设计要以明晰的产权关系为前提, 激励与约束、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进行设计。

3 激励和约束机制

3.1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和利益激励。目标激励可以激发出内部潜力, 从而产生激励力量。适当的利益激励可以使人最大限度的为目标努力, 使利益最大化。

3.2 约束机制

财务约束机制是由约束内部各财务主体按既定目标要求和具体标准从事财务活动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一种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包括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两部分, 外部约束主要是政策法规约束、市场约束、经营环境约束等, 内部约束主要是财务预算约束和财务监督约束。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 我们既不可能消灭它, 也不可能完全逃避它。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处理等手段, 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防范和补偿措施, 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

摘要:经营客观上都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即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有诸多因素, 既有宏观方面的, 又有微观方面的, 既有主观的, 又有客观的。对于国家的宏观政策, 企业无法改变, 但对于微观和主观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达到防范和规避的目的。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篇8

关键词:供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建议与措施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就目前而言,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使得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当一个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时, 且当这种风险大于企业所能应付的时候, 则很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正常的经营出现问题 (如倒闭等) 。

一、我国供水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根据其他行业的财务风险的划分情况来看, 我国供水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大概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筹资的原因而引起企业的资金来源的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从而导致筹资效益的不确定性, 以及可能为企业股东或者给企业本身带来资金损失的情况。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供水企业的独立性不够。因为其日常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 如政府对某地区的水费进行规定, 可能会导致供水企业不能获得应有的经营利益。我国供水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国内很大一部分供水企业都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因此很多时候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这就导致企业可能会向外部进行借贷款。因为在进行借贷款时需要与债权人签订合法的协议, 这就导致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偿还规定的资金数量, 如果违反了协议则会受到相应的赔偿。 (2) 自筹资金的风险。对于供水企业的自筹资金一般都是来自于自来水的销售以及污水处理费等;但是由于政府对于供水价格的严格控制, 很可能导致供水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的停滞。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 在投资中可能出现收益受损或者是本金损失的风险。在作为一种财务风险的同时, 投资风险也是一种经营风险。

(三) 流动资金回收活动风险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 如果想要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 那么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调控, 确保企业的内部资金能够得到良好的流动, 以更好的维持企业的发展。目前而言, 我国供水企业流动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收账款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变现, 即是供水企业所收的水费是否能够有效的折现;2、存货库存风险, 就目前来说供水企业的存货主要是供水管网建设所需的配件等, 如果企业的存货过多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资源以及财务资源。如果存货过少的话则很有可能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

二、我国供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就是我国的政治、法律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化的不断深入,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 上级政府不得不颁布一系列关于居民用水、供水企业的政策, 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第二是我国整体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整体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融资能力和资金分配利用能力等。

(二) 供水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供水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供水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变现为以下两点: (1) 企业对于资本的使用过于保守, 不进行任何的投资或者融资活动; (2) 企业的资本使用过于冒险, 就是企业使用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投资、融资等活动, 而可用于维持自身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过少。2、盲目投资。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那些闲置资金较多的供水企业中;其中很多供水企业在进行投资或融资的时候没有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 则可能导致投资失误等情况。

三、降低供水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与措施

(一) 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者认为, 目前很多供水企业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是因为其内部结构不够完善、规模太小而无法很好的应对外部环境的改变。基于以上情况, 作者建议供水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结构进行完善处理 (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 , 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 提高企业风险分析的水平

提高供水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水平的要点就是要收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准确信息、资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 同时也能够为风险规划提供很好的参考, 可以减少企业所要面临的危险。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建立在第三步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 它是根据企业的真实资料所建立起来的, 为企业风险的预警服务, 提高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琳雁.供水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理财窗口, 2012 (10) .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研究 篇9

一、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类

从风险的来源上看, 企业税务筹划时面临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具体如下:

(一) 外部风险

企业税务筹划面临的外部风险如下:

(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

企业的涉税事宜与国家的税收政策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而言, 政府想促进经济增长, 就会施行积极的财税政策, 此时, 企业的税赋也就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 当政府想抑制某产业的发展就会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法律政策, 而此时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这就给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非常大的的不确定性, 导致税务筹划的风险变大。另外,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会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针对不同地区、产品及行业实行的税收政策有差别。由此可知, 政府的法律、税收政策总是具有时效性, 这种纳税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给税收筹划人员进行税务筹划, 尤其是中长期筹划带来很大的涉税风险。

(2) 税收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快速

发展, 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将得到及时地修订、补充和完善, 新法规适时出台, 旧政策因此废止。税务筹划者就是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若这一过程中税收法律政策发生变化, 就可能会使原税收法律政策设计下合法或合理的筹划方案变成不合法或不合理的筹划方案, 从而导致涉税风险的发生。由此带来的风险, 称之为税收法律政策风险。

(3) 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

税务筹划是符合立法者的意图, 是合法的, 但这需要税务机关的确认。在确认时, 由于对税务筹划的行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

(二) 内部风险

企业在税务筹划中面临的内部风险如下:

(1) 企业纳税意识风险。

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兴起晚、发展缓慢, 所以纳税人的税务筹划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这种由企业的纳税意识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严重阻碍了税务筹划在我国的发展。要想成功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 要求相关人员对财务、税收等经济知识融会贯通。而且, 在现实中, 企业选择及如何实施税务筹划方案, 完全取决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

(2) 筹划人员职业道德风险。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要求筹划人员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如伪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开支, 甚至不列、少列收入等, 所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3) 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变化带来的风险。

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等因素变化所引起的风险。税务筹划是一种预先谋划行为, 方案主要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合理预期之上, 若预计基础发生变化, 势必会影响到税务筹划方案。而方案一旦已经付诸实施就会依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产生“锁定效应”。实践证明, 由于企业预计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涉税风险是非常大的, 甚至还会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策略

在选定税务筹划方案之前, 企业应先通盘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找到风险的起因, 从源头抑制风险, 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 规避企业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以及经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世界各国的税收法律也越来越复杂,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 加之国家税收政策和税务筹划的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企业在保持适当灵活性的基础之上, 来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经营情况, 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 准确把握有关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与更新税务筹划方案, 采取措施分散风险, 趋利避害, 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 规避企业税收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之所以会产生企业税收法律政策的选择风险,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税务筹划人员对我国的税收法律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变化掌握得不够熟练。我国企业在实践中经常利用税率、税基、税额和转嫁税负四种方法进行税务筹划。但无论选择什么方法, 都与国家的税法、会计法密切相关, 可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税务筹划的基石, 并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成败。因此,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对相关的税法、会计法做到融会贯通, 方可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

下面从税率与可扣除项目来研究其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技巧。

(1) 在企业成立时, 可从身份的认定上进行税务筹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 很大程度上和企业成立之初的各种筹划有关。因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 企业组织形式有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在集团公司内部有总分公司以及母子公司之分。所以企业选择的成立形式不一样, 税负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对公司的营业利润要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后利润若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者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只征收个人所得税。

案例:深圳市某甲要成立公司, 年利润预计达到150万元, 选择哪种方式可使企业税负最轻?

方案一:设置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所得税=150×35%-0.675=51.83万元

税后收益=150-51.83=98.17万

方案二:设置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所得税=150×25%=37.5万

投资者个人所得税= (150-37.5) ×20%=22.5万

税后净收益=150-37.5-22.5=90万元

经过比较, 应选择方案一, 甲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筹划, 既符合规定, 也达到了一定的节税效果。一般而言, 规模小的企业, 采用合伙企业合适一些;规模大的企业选择股份有限公司较为有利。另外, 集团公司在成立下属企业时就可进行税务筹划, 因为新税法实行法人税制后, 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总、分机构汇总交纳税款。根据这项规定, 若下属公司成立后较长时间无法盈利就可考虑设置分公司较好一些, 一方面可利用总公司扩张成本冲减总公司的利润, 从而减轻总公司税负;另一方面, 当总公司或下属单位有亏损时, 通过合并申报, 使总分公司之间的盈亏互抵, 从而减小税基, 少缴税款。反之, 就可考虑成立子公司。

(2) 从税率的选择上进行税务筹划。税率是指税款征收的比例或额度, 一般来说, 纳税人可通过税率看出一个国家的征税力度和企业的税负情况。新税法规定, 除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为15%, 小型微利企业、非居民企业为20%外, 其他企业均为25%。根据此规定,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点应放到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行业上来, 以节约税收开支, 提高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另外, 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也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一个指标变为应纳税所得额、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认定标准为:“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因此, 小型微利企业在税务筹划时, 需认真规划企业的人数与规模, 当规模很大时, 可分立为两个独立的企业;同时也须关注年应税所得额的大小, 当企业应税所得额接近临界点时, 可采用加大成本费用的扣除或推迟收入实现等办法, 以选择低的税率, 减轻企业税负。

(3) 从税前的扣除标准上进行税务筹划。具体如下:

一是在业务招待费、宣传费以及广告费扣除限额上进行税务筹划。新税法规定, 企业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为:按发生额的60%,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可以扣除, 且超出部分不得在以后年度结转;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5%准予扣除, 超出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 税务筹划师在进行筹划时, 可适当关注业务这三种费用的列支比例。

方案一:业务招待费和宣传费在实践中有时可相互代替。例如外购礼品若用于赠送按规定应以业务招待费处理, 但礼品中印有企业有关标记, 对企业的产品有宣传的, 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另外, 企业因产品展览和交易等所发生的住宿费、餐饮等也可以业务招待费对待。所以, 当业务招待费有可能超过规定限额时, 可考虑用业务宣传费替代。

方案二:要注意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比例, 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在实际操作时, 当企业某一种费用接近规定的扣除标准时, 要及时进行控制与调整, 以降低企业税负;同时, 我国新税法明确规定了赞助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所以, 企业也应注意广告费与赞助费的区别。

二是从职工计税工资、福利费以及教育经费等方面进行税务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由限额扣除变为全额扣除。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5%、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允许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这说明职工教育经费可在税前全额扣除。这样, 企业可通过扩大税前扣除标准的思想来进行税务筹划。

方案一:持有单位内部职工股的企业, 可把职工发放的股利改成年终奖金或绩效工资的形式发放;

方案二:增加单位职工的培训与再教育机会, 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

方案三:将董事、股东等兼任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报酬计入工资;

方案四:尽量提高职工工资, 超支福利通过工资形式发放。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可考虑上述几个方案的灵活灵用。但需注意的是, 若职工工资超过国家规定的计税标准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增加工资时须权衡利弊, 有时也可通过提高职工退休金、给职工购买年金或提高住房公积金等方案来代替。不过, 企业在加大税前扣除工资标准时, 一定要参照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不能超过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做到真实合理。否则, 会被审计时予以纳税调整。

三是在企业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扣除方面进行税务筹划。新税法规定, 企业根据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保、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准予在税前扣除, 但若改变用途的除外。所以,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可考虑利用此项规定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若企业预计当年利润比较可观, 为加大当年可扣除金额, 则可以考虑提取一些环保、生态恢复方面的资金。在以后年度出现亏损时, 改变其用途, 这样既可以使企业的利润保持稳定,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是从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上来进行税务筹划。通过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负。新税法规定, 企业在年利润总额12%以内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在进行捐赠时, 一定要注意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捐赠, 且要用于公益性目的;若当年的捐赠达到了规定的限额, 可考虑分两次或在下一个纳税年度进行捐赠。

此外,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可从存货的计价方法、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上进行税务筹划。

(三) 规避企业纳税意识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涉税风险的管理, 这不但要在制度上体现, 最主要的是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也要体现出来。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高管在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时, 应摈弃靠经验或“拍脑门”等主观决策, 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所以, 必须将风险规避的意识贯穿于企业理财工作的始终。

(四) 规避企业税务筹划人员职业道德引起的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时, 很大程度上需要靠筹划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意味着筹划者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要加强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 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识别风险的能力, 从而为规避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奠定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旅游市场风险成因及规避研究 篇10

旅游市场风险作为旅游业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游客消费需求的转移,突发事件的发生,经济政治政策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旅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2]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研究对政治风险[3]游客安全风险、[4]自然灾害风险、[5]风险感知[6]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研究主要从旅游企业角度、[7]旅游者角度、[8]旅游目的地角度[9,10]视角进行研究,未见对旅游市场风险成因及规避策略的系统的专项研究。因此本文对旅游市场风险成因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规避旅游市场风险的策略,以期提高对旅游市场风险的认识,丰富旅游市场风险研究的内容。

一、旅游市场风险的成因

旅游市场作为一种独特市场,市场风险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的内因作用,又有许多相关外因的综合影响。

1. 制度政策的调整

国家和地区制度政策的调整,特别与旅游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如我国1998年的休假制度使得黄金周旅游市场出现井喷状况,旅游市场急速增长,对旅游目的的环境、社会、经济、管理、服务产生诸多影响,提高了旅游市场风险水平,特别是在那些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经济的旅游目的地。

2. 经营管理的风险

旅游是新兴的经济产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对旅游经营管理规律存在认识不足,需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特别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级旅游管理人员缺乏。由于知识和认知水平的不足,旅游经营管理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将为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经营管理风险。

3. 游客偏好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收入、休闲时间、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生活理念、探新求异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较大的旅游消费需求弹性,这些使得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呈现出多样多变的特性,而旅游产品更新变化的有限性和滞后性,容易引起旅游目的地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市场风险。

4. 突发事件的发生

国内外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政局动乱、战争、国际关系不稳定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的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带来市场风险。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SARS疫情、金融危机等导致大区域旅游市场风险的发生;四川5.12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重创,使得四川旅游市场实际收益严重偏离预期收益,市场风险变大。但这些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一般难以回避和消除。

5. 替代产品的竞争

旅游产品为旅游市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同旅游目的地或景区旅游产品雷同开发,旅游产品的同质同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加剧了旅游替代产品的竞争程度,旅游者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也逐渐增多,但在旅游需求增长不大的情况下,日趋剧烈的旅游替代产品竞争,便给目的地旅游业带来不可测的市场风险。

6. 旅游服务的特点

旅游服务作为特殊旅游产品,不同与其他产品的服务,是一项综合性、面对面的服务,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情绪性,那么,游客对对旅游服务质量的非标准化评价,将影响到旅游市场合理消费与稳定性发展,结果必然对旅游市场收益带来一定的风险损失。

7. 市场信息不对称

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旅游市场的供给、消费、媒介三者之间知道彼此的信息减少,消费者在不完全了解旅游供给信息消费时,难免受主观或周围环境影响而做出误判,甚至出现非理性的“羊群行为”。这种盲目的旅游行为使得旅游目的地市场发生非常规变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较难把握,加大了旅游市场的风险预测和管理的难度。

二、旅游市场风险规避策略

1. 提高旅游市场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旅游市场风险的规避和管理,必须增强旅游市场风险意识,提高对旅游市场风险规避和管理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对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及旅游消费者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旅游市场风险管理意识,这是由于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市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需要各旅游相关者的协同。二是要加强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等内部管理,构建适应现代旅游服务要求的经营决策机制,能够灵敏地反映和预测旅游市场风险的变化,及时采用各种管理市场风险的措施,以避免或降低旅游市场风险损失;三是要切实加强旅游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使各部门和各有关人员之间加强沟通、紧密合作,特别是旅游供给部门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高旅游市场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2. 推进旅游市场经营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旅游市场的供给、消费、媒介三者之间知道彼此的信息减少,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大旅游市场的风险预测和管理的难度。因此,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利于降低旅游市场风险。

首先,是要大力拓展旅游产品的信息化营销和交易,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信息化所具有的公正、透明的特点。它能使旅游市场的目的地和游客之间实现直接的沟通,略去了中介环节,降低旅游市场供应链风险。其次,建立旅游门户网站或与相关旅游网站合作,开辟介绍目的地旅游专栏,介绍旅游产品和及其他的相关内容,能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程降低旅游市场经营的风险。第三,要建设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旅游目的旅游市场实行网络化的经营和管理,以有效的降低内部信息管理风险。

3. 加强对市场变动的分析预测

旅游市场风险主要是由旅游市场变量的突然变动引起的,因此,管理旅游市场风险,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旅游市场预测的研究,密切关注旅游市场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旅游市场的实际,采取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的必要措施,如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态,合理调整旅游产品的价格和服务水平,尽量避免由旅游产品价格突然涨落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旅游市场变动的分析和预测,不仅是旅游企业或旅游管理部门管理市场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旅游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

4. 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策略

根据市场风险分散理论,旅游市场的过度集中,所具有的市场风险远大于市场多元化所具有的风险,因此,市场多元化是规避管理旅游市场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旅游市场的细分市场由于影响因素不同或影响的程度不同,具有不同的风险水平,说明通过市场多元化可降低旅游市场的风险。具体可通过旅游产品多元化策略,针对不同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地域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品质、服务、价格的旅游产品,开拓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以降低旅游市场风险。

5. 构建旅游市场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市场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旅游市场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测度和风险控制,探求旅游市场风险变化的规律,预测旅游市场风险的变化趋势,为旅游市场风险管理部门或旅游市场经营者管理旅游市场风险提供决策参考或依据。构建旅游市场风险预警系统有利于政府及时采取管理旅游市场风险的应对措施,最终目标是提高旅游市场收益、降低旅游市场风险,保证旅游市场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市场风险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制度政策的调整、汇率的动态变化、经营管理的风险、游客偏好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发生、替代产品的竞争、旅游服务的特点、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深化了对旅游市场风险的认知。

旅游市场风险作为旅游业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可通过提高旅游市场风险管理意识、推进旅游市场经营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市场变动的分析预测、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策略、构建旅游市场风险预警体系等宏观管理策略规避其风险。

参考文献

[1]Sinclair,M.Portfolio models of tourism[M].Chichester:Wi-ley,1999:25-37.

[2]罗治得.旅游市场风险特性浅析[J].西江月,2012(17):177,179.

[3]Cochran D A&Cothran C C.Promise or Political Risk forMexica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2):477-497.

[4]Marie Callander,Stephen J.Page.Managing risk in adventuretourism operations in New Zealand:a review of the legal casehistory and potential for litig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1):13-23.

[5]Yu-Shan Wang.The impact of crisis events and macroeco-nomic activity on Taiwan's international inbound tourism de-mand[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1):75-82.

[6]Jehn-Yih Wong,Ching Yeh.Tourist hesitation in destinationdecision mak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1):6-23.

[7]万立,李平,贾跃千.旅游供应链“委托-代理”关系及风险规避研究[J].旅游科学,2005,19(4):23-27.

[8]周建军,向招明.旅游购买知觉风险成因及其规避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5,112(2):131-132.

[9]罗盛锋,程道品,黄燕玲.论西部旅游景区开发引入BOT模式的风险[J].商业研究,2008,370(2):14-18.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风险规避研究 篇11

为社区养老的服务机构——政府、赢利性企业、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尚未完善的服务体系下运营避免不了相应的各种风险。只要重视并且分析这些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才能让社区养老模式真正高效的运营。

关键词: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机构 风险规避

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相比其他养老模式来讲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政府力量为主的特殊性,所以在日程运营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只有提高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做到双赢。

1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风险构成

1.1 投资风险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风险首先就表现在投资风险上,主要是资金的投入与回报比上。养老服务产业相比很多回报率高的产业来说具有投入高、回报期长、盈利风险大的特征,所以投资者的资金运用是很关键的。由于在中国的社区养老国家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政策,在享受优惠以及扶持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致使养老机构难以运转,出现各种运营困难。所以在相关政策不明确和不完善的情况下加上养老产业的特殊性,投资风险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1.2 财产风险 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以各种财产为基础和依托,这里包括各种动产及不动产。一般来说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财产包括一些高价的康复设施、场所固定财产、入住个人财务等等。各种财产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风险,比如说火灾,所以如果服务机构不加强管理产生疏忽就会引发很严重的财产损失。这部分损失无疑加重了服务机构的成本,会对服务机构产生严重影响。

1.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目前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日程运营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时常会遇到法律及案件诉讼。一般来说这些纠纷事件主要是以养老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时签订的合同的界定不清及权责不明所造成的。纠纷案件的多次曝光不仅对服务机构的运营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并且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长远来看这种负面影响会使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加大。

1.4 意外伤害风险 意外伤害一般指入住老人因为疏忽发生的扭伤、烫伤、擦伤这些比较轻微的事故,除此还包括可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突发疾病、自杀等威胁生命的事故。当然引起意外伤害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既包括老人自身的各种保护不当也有因为服务机构本身服务操作过失造成的,部分的不可抗因素比如天灾人祸也会导致老人的意外伤害。服务机构在运营中主要会出现因为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操作失误等导致的人为伤害。

2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风险发生的原因

2.1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身问题

2.1.1 机构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养老产业的核心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日常运营过程所发生的种种风险首要原因是来自自身风险意识的缺乏。没有树立相应的风险意思,在日常运营中就会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风险的发生缺乏警惕性,就会使得一些可以避免的风险加大发生的概率。

2.1.2 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设施不健全体现在我国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在设计建造、扩建、装修改造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的要求规划、设计、装修、施工,设施设备不完善、不规范、不配套,存有安全隐患。这些设施的不完善是极易为机构风险埋下隐患的,同时也让入住的老人得不到人性化的服务。

2.1.3 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产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并不成熟,所以在专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上还是比较欠缺的。特别是“养老照护人员素质堪忧”,大多从业人员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失业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学历偏低并且流动性较强,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服务机构的发展。

2.1.4 机构相关制度不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相关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等规定,结合机构自身实际制定形成一套包括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等在内的规章制度体系。但是现实运营中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在规章制度制定时盲目照搬同类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高、职责任务不明、操作性不强、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留有很大的风险隐患。

2.2 入住老人存在的原因 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中行动不便身体欠佳的老人占多数,这些老人是个体生命出现意外风险的高危人群。所以在日常的护理服务中不安全的因素会很多,不定时的疾病发作、意外伤害的出现等都是不可预知的。除老人自身的健康影响外,入住老人中很多由于长期生病缺乏亲情的照料,远离社会,交际受阻等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就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2.3 社会组织原因

2.3.1 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海啸之类的是无法避免的,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自然因素势必会对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及入住老人造成严重的损害和损失,这部分损失是无法预测的,难以避免。

2.3.2 政府缺乏监管力度。由于政府在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当中经常会发生不作为的现象,对于申请兴建的养老机构缺乏规划,准入政策上不严格。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进入养老行业从而为以后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2.3.3 社会舆论的引导方向有误。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出现非机构责任意外伤害或正常死亡事件后,部分动机不良的人会在养老机构无理取闹、恶意中伤和散播谣言,对养老机构恶性诽谤。由于媒体不明事实真相,跟风夸大报道以获得新闻效应,如此错误地引导了舆论,将养老服务机构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成为事故责任的主体,使养老服务机构陷入了进退两难、难以辩驳的境地。

3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风险规避措施

3.1 加强资金监管,减少投资风险 兴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第一是了解国家针对养老服务机构颁布制定的各项法规政策,对机构所在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地方的相关规划与政策。第二是要做清楚市场调研,对于需要入住的老年人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这些群体的实际费用的承担力有多大以及对于入住的要求和建议是什么。最后就是对于已经存在并且运营的养老机构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清楚这些机构的基本运营状况,找准自己的定位,减少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3.2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风险的预防主要体现在养老机构增强法律意识,在入住合同的设计上一定要明晰化,在同入住老人签订合同之前一定需要严格的按照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签订,以防为日后的服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当然最为专业的方式是养老服务机构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将各种牵涉法律问题的程序规范化。在与入住老人签订合同之前尽量的积极沟通,让老人了解情况各种规定款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够尽量减少相应的法律风险。

3.3 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政府在社区养老体系里作为核心力量,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改变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将权力下放,地方政府对资源进行重现分配和利用。政府组织可将权力和责任下拨到地方各级政府,再由各级政府下拨给街道社区,充分赋予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制定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主体的权力,进而充分运用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力量。

3.4 加强监管,防范安全事故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社区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因为政府作为社区养老的主要支持力量,在管理上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兴建的养老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管理,让养老机构认识到自己身上作为法人的法律责任。对于已营业的机构在消防安全、食品、医疗方面也要严格监督以便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预防各种潜在风险。

3.5 通过保险转嫁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能够利用保险来转嫁养老服务机构的风险无疑是一个正规的比较好的选择,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根据机构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同时还可以为机构的内部工作人员和入住老人购买合适的人身险。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的风险的评价还没有统一完整的量化指标,但是可以通过探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常见风险的规避,通过让养老服务机构将风险规避融入日常监管,降低发生损失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以减少服务机构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魏玉.中国养老福利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钱国英.养老服务机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2010(8).

[3]吕津.保障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有序运行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

[4]张军.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3):11-13.

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篇12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 又称创业投资, 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 以期成功后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由于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风险企业”两重委托代理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

在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风险投资机构是委托人, 风险企业为代理人。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 表现为可以组建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决定是否追加投资、选拔管理人员, 因此当双方努力都有成本且存在私有信息时, 风险投资中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风险企业比风险投资机构拥有更多的关于投资项目的信息, 因此存在利用假账等手段处理账目, 引诱风险投资机构进一步投入资金;“偷懒”, 不惜代价投资高风险或者是“劣质”项目等道德风险。而风险投资机构则存在拒绝再为项目注入资金或以继续投资为条件要求提高利润分配比例[1];与风险企业家经营理念不一致, 而寻找借口要求风险企业家离职或者将风险企业家“架空”等道德风险。如何设计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契约, 通过契约来约束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委托人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以及风险企业无效运用投资的代理人道德风险, 必然对现实中的风险投资行为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相关研究评述

很多学者对风险投资下的双边道德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认为投资方与风险企业家都需要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努力的意愿, 而这种意愿通过可转换优先股可以有效地达到[2], 因为可转换证券可使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显示自己关于项目预期的私有信息, 并且发挥出最大努力水平[3]。但是, 虽然可转换证券可以约束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 但对于风险企业家却仅有激励效果[4]。

学者们也提出了从另一个角度解决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针对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Jensen和Meckling (1976) 最早提出代理人的股权激励, 并认为股权越大, 代理成本越小[5]。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 对风险企业家采用股权激励可以使代理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更趋一致, 与委托人的目标更靠近[6]。因此, 较优的股权结构设计有利于激励双边的努力, 减轻道德风险[7]。雅虎和苹果等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均验证了股权激励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针对委托人的道德风险, Bebchuk和Fried (2003) 提出了代理人补偿问题, 认为补偿金的引入可以增加委托人道德风险的成本, 限制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问题[8]。Agrawal (2002) 认为最优合同可以解决现实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同时也可以降低委托代理双方相互监督的成本[9], 而设计合理的风险企业家的报酬机制是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10]。Bhattacharyya和Lafontaine (1995) 、Kim和Wang (1998) 则分别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下最优契约的特征[11,12]。而杨青和李钰 (2004) 则研究了风险投资中存在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对投资成功率的影响及最优契约特征[13]。

上述学者在研究风险投资时忽略了初始契约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约束与激励以及市场行情对初始契约的影响, 可以通过比较完备的初始契约来限制委托代理双方的道德风险问题。如果在初始契约当中就对违约行为做出规定, 一旦有违约现象, 将给予另一方一定数额的违约补偿, 从而降低违约倾向, 规避道德风险行为。本研究探讨以风险投资机构无理拒绝再投资的违约补偿来规避委托代理双方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 并探讨不同市场行情下最优初始契约的设计与特点。

3 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假设

假设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签订的初始股权激励契约为s=α+βR, 其中α为风险企业家的固定收入, β (0<β<1) 为激励强度, R代表了所有股票的期权。在此激励契约下, 风险企业家可以选择的行动集合为A, a (aA) 为风险企业家的一个行动, 表示其努力水平。假定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中性, 而风险企业家是风险规避的, 且成本为c=ba22+12ρβ2σ2, 其中ba22表示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成本, b (b>0) 为成本系数;12ρβ2σ2为风险成本, ρ (ρ>0) 代表绝对风险规避度量;ε是不受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 并且服从 (0, σ2) 的正态分布。a, ε决定了风险企业的产出函数π=a+εR, R=me-rtmax[ (λa-x0) , 0]+ε[14], m是股票期权的份数, r为无风险利率, t为期权授予与行权时的时间段, λ代表了股票市场经理人回购、投资机构坐庄、国家宏观政策、市场供求变化等对股价的影响系数, λa决定了股票价格, x0是执行价格, 即在签订契约时股票的价格, M=λe-rt代表了股票市场的行情。则有ER=me-rtmax[ (λa-x0) , 0], 在t时刻, 契约结束, 如果λa大于x0, 则代理人会选择执行期权;否则, 放弃期权。

假定在风险投资执行期间, 受到双方经营理念和利益冲突的影响, 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为p (0≤p≤1) ;且在签订初始契约之前规定, 一旦风险投资家单方违约, 必须给风险企业家一定金额的补偿金T (a, p) , 并且补偿金不小于风险企业家的保留收入水平。如果风险企业家努力工作或者是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比较高, 都会增加风险企业家在签订契约时讨价还价的能力, 即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违约补偿, ∂T/∂a>0, ∂T/∂p>0, ∂2T/∂ap>0。一旦风险投资家违约, 则另外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将得到产出水平w0。

3.2 双边道德风险契约模型

在给定初始契约的条件下, 风险投资家的期望收益为:EV=E[p (w0-T) + (1-p) (π-s) ];风险企业家的收益为u=s-c (α, β) , 其期望收益为:Eu=E[pT+ (1-p) (s-c (α, β) ) ]。

其中, 风险投资家通过最大化其期望收益来设计初始契约, 设u¯为代理人的保留收入水平, 可以得到如下的激励契约:

参与约束IR[15]为:

pΤ+ (1-p) [α+βR-12 (ba2+ρβ2σ2) ]u¯

激励约束IC为:

aargmax{pΤ+ (1-p) [α+βR-12 (ba2+ρβ2σ2) ]}

4 信息不对称下双边道德风险契约设计

信息不对称时, 风险投资家在不能观测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a的情况下确定激励契约, 双方的行动次序如图1所示。

4.1 期权不能执行时

λax0的时候, 根据风险投资家所给予的股票期权R=me-rtmax[ (λa-x0) , 0], 由于期权具有特殊性, 当股票价格λa小于执行价格x0时, 风险企业家不会执行期权, 其所得只有固定工资α, 因此风险企业家的期望收益为:

pΤ+ (1-p) (α-ba22-12ρβ2σ2)

根据上文中的激励契约, 由一阶条件可得:

a=1b;β=0;a=u¯-pΤ (ap) 1-p+12b

4.2 期权得以执行时

在股票价格λa大于执行价格x0的时候, 契约结束后, 风险企业家会执行期权, 即R=me-rt (λa-x0) , 代入上文中的激励契约, 最优化一阶条件, 且λe-rt=M, 可得:

β=Μm (1-p1-pΤa) bρσ2+ (Μm) 2a= (Μm) 2b[bρσ2+ (Μm) 2]+pΤ/ab (1-p) [1-1bρσ2+ (Μm) 2]α=u¯-pΤ1-p+12b (pΤ/a1-p) 2+Μβmx0λ-β2 (Μm) 22b+ρβ2σ22

5 经济意义及讨论

5.1 违约补偿对违约倾向的影响

将违约补偿引入初始股权激励契约后, 由于风险投资家会总是最大化其确定性收益, 求其期望收益的最优化一阶条件, 可以得到:

p*=w0- (a-α-βR) -ΤΤ/p

由上式可以看出, 在签订初始合约后, 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主要受投资别的项目所得产出水平、风险企业家投入的努力水平、风险投资家的收入水平以及违约补偿金额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违约补偿金额的大小将对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1.相对于无违约补偿的情况 (T=0) , 在初始契约中引入合适的违约补偿金 (T>0) 之后, 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会降低。

结论1暗示着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在签订初始契约时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确定合适的违约补偿金额, 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家的违约倾向;并且随着违约补偿金额的上升, 这一倾向会降低。表明解聘补偿可以缓解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

5.2 违约补偿和违约倾向对初始契约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当风险企业家不能执行期权时, 在引入违约补偿T与违约倾向p之前, 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为0[16]。但是我们可以从契约设计的结果得到结论:

结论2.虽然激励系数β=0, 但是风险企业家依然保持一定的努力程度。

从结论2我们可以看出, 在引入违约补偿后, 虽然期权无法执行, 但是风险企业家依然保持一定的努力工作水平。可以这样理解这一结论, 如果风险企业家不努力, 那么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会比较高 (∂p/∂a<0) , 不光影响到风险企业家的固定工资α, 而且一旦风险投资家违约, 那么投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无法进行, 将造成巨大的潜在损失;相反, 如果风险企业家努力工作的话, 那么不光可以降低投资家的违约倾向, 而且在遭遇到风险投资家违约的情况时, 根据∂T/∂a>0, 投资家也必须支付给风险企业家较高的违约补偿金额。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当风险企业家可以执行期权时, 在引入违约补偿T与违约倾向p之前的契约当中的β*, a*与引入Tp之后最优契约当中的β, a比较如下:

β*=Μmbρ2σ2+ (Μm) 2βα*=u¯+ρβ2σ22-β2Μ2m22b+βΜmx0λa*=βmΜb=Μ2m2b (bρσ2+Μ2m2) a

β*, α*求T的导数可得∂β*/∂T<0, ∂α*/∂T<0。据此, 我们可以得到违约补偿金的引入对初始契约的影响。

结论3.在股票期权得以执行时, 引入违约补偿后, 风险投资家在初始契约中降低了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强度和固定工资, 且初始违约当中规定的补偿金的数额越大 (T越大) , 风险投资家提供给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强度β和固定工资α就越小。

结论3隐藏着以下激励机制:初始契约中引入违约补偿后, 虽然违约行为不一定会发生, 但是违约补偿限制了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 降低了违约倾向 (结论1) , 使其不能随意违约, 因为一旦违约, 将会由于违约补偿金的支付而对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 会认为自己违约的隐性成本增加了, 因此往往不愿意支付给风险企业家较高的固定工资和较强的激励;而且初始契约中规定的违约补偿金数额越大, 风险投资家就会认为自身的隐性成本越高, 因此初始契约当中规定的固定工资与激励强度也就越低。

而根据ap的导数, 可得da/dp>0。

结论4.初始契约当中规定违约补偿, 随着风险投资家违约倾向的上升 (p增加) , 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上升 (a变大) 。

结论4可以理解为在违约补偿初始契约签订前, 如果风险企业家觉察到风险投资家的怀疑态度, 在风险投资项目需要资金支持时很有可能出现违约行为, 那么风险企业家关于未来项目成功以及自己未来收益的考虑会驱使其投入更多的努力。

同时, 由a*<a,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5.在股权能够执行的前提下, 在初始契约中规定违约补偿可提高风险企业家努力工作水平。

结论5暗示着:一方面股权对于风险企业家有长期激励的作用, 另一方面初始契约当中违约补偿的引入使得风险企业家有了利益的保障, 努力工作对其来说是最优的选择。因为在风险投资家违约的情形下, 高的努力水平意味着高的违约补偿;而在风险投资家不违约的情形下, 高的努力水平则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项目成功概率, 对应着较高的未来收益。同时, 结论5也暗示着违约补偿规避了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 使其愿意投入比没有违约补偿的契约下更多的努力。综合结论1与结论5, 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即在初始契约中引入违约补偿, 可以有效地缓解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双边道德风险。

5.3 市场行情对初始契约的影响

由最优契约设计可以看出, 激励强度β以及风险企业家的行为选择a均要受到股票市场行情M=λe-rt的影响。根据三者对M求导, 我们可以得到:∂β/∂M<0, ∂a/∂M<0。

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 (λ较大、r较小) , 风险投资家会降低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强度, 并要求风险企业家承担较小的风险 (∂β/∂M<0) ;相反,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 (λr较小) , 风险投资家会为风险企业家提供较强激励的契约来激发其工作努力程度, 并且要求风险企业家承担较大的风险。而风险企业家在股票市场行情不好时, 会付出比行情好的情形下更高的努力水平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提升企业股票的表现, 从而也提高自己未来的预期收益。例如, 安泰科技就于近期公布了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 以便使公司的薪酬制度在业界更具有竞争力, 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实现人力资源目标。普华永道的人力资源业务总监吴富民也指出,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股权等长期激励的估值较低, 对公司和员工而言能以更低廉的成本发放和取得长期激励;从公司角度可以改善现金流, 节约成本, 在经济危机时期保留和吸引人才。

6 算例分析

在风险投资过程的初始契约中规定违约补偿金的数额, 不仅可以规避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问题, 同样也可以对风险企业家形成激励, 规避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下面通过一个算例, 分析不同的解聘补偿金额是如何影响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行为的。

假设在风险投资开始阶段, 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通过讨价还价签订的初始合约为α=100, β=30%, p为合约签订时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 T为风险投资家的违约补偿金额, 风险企业家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了∂T/∂p的值。在契约执行过程中, 风险投资家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如若转投其它项目可以带来净收益w0=1200, 此时根据观察到的风险企业家的行为, 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为p*。表1和表2分别体现了不同金额的违约补偿以及风险企业家不同的努力水平对契约签订后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的影响。

(万元)

(万元)

由表1可以看出, 在风险投资家签订契约时, 违约倾向不变;但是随着风险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 (增加) , 初始契约当中规定的违约补偿金额增大, 风险投资家签订初始契约之后的违约倾向逐渐下降, 这说明违约补偿金的引入使初始契约具有了限制委托人道德风险的特征。

而由表2可以看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随着风险企业家投入的努力水平的上升, 风险企业的产出也随之增加。在签订初始契约、违约补偿金不变的情形下, 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倾向下降。这说明违约补偿金的引入为风险企业家提供了利益保障, 使之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 由于采用了股权支付的形式, 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将会提升股价, 为其带来未来收益的增加。

7 结论

从文中的一系列结论可以看出, 不论股票期权是否能够得到执行, 初始契约中引入违约补偿均可以在股权激励作用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更进一步的激励, 具体表现在:虽然初始契约当中规定的固定工资与激励强度有所降低, 但是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却仍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 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的道德风险均得到了限制。这一结论对于风险投资过程中双边道德风险规避机制的完善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股票市场行情对初始契约设计产生的影响,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条件下, 风险投资家会增强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强度, 并要求其承担更多的风险, 这为经济危机下风险投资的初始契约设计提供了借鉴。但是最优股权份额的数量以及更为详尽的实证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从双边道德风险的角度,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 研究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最优契约。在传统的股权契约的基础上, 引入风险投资家的违约补偿金, 增加了风险投资家作为委托人的违约成本, 降低了其违约倾向, 既规避了风险投资机构逃避为风险企业追加投资的委托人道德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风险企业无效运用投资的代理人道德风险。进一步分析了市场行情对契约的影响, 市场行情不好时风险投资家会提高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 并要求其承担更多风险, 这为经济危机环境下风险投资的初始契约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上一篇:存储虚拟化整合下一篇: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