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创业风险

2024-05-12

规避创业风险(共12篇)

规避创业风险 篇1

目前, 自主创业在大学毕业生中所占比重并不高, 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问题未得到解决, 其中主要包括融资门槛较高、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由于创业的融资问题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中的融资问题, 并制定有效策略, 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效地规避融资风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 主要包括亲情融资、天使基金、政府基金、合伙融资、金融机构贷款等。但由于目前的风险投资环境不完善, 再加上大学生创业的融资能力不足, 导致了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大部分只能来源于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借款, 很难独立地从社会上吸引创业资金, 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可获得国家小额贷款的支持。融资渠道狭窄, 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 可分为创业项目信用风险 (参与融资的融资方未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和协定而产生的风险) 、创业完工风险 (创业项目未能及时完工、完工时间延期、完工之后未达到预期的标准等风险) 、创业市场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 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上能否维持原计划中产品的产量、质量、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所带来的风险, 主要是价格风险、竞争风险、需求风险) 、创业生产风险 (属于创业项目融资中的一个核心风险, 是指创业项目在试生产的阶段、生产经营的阶段, 由于资源的储量、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力状况、技术等因素所引起的一系列风险) 、创业环境保护风险 (为了满足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而增加新资产的投入, 甚至是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 、创业金融风险 (主要是项目融资中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等类型。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目前, 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有些大学生是在就业压力逼迫之下才开始创业的, 因此大部分大学生既缺乏创业知识和经验, 又缺乏社会资源和客户基础, 这就使得他们在创业融资过程中与社会上的创业者和再创业者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使他们在融资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虽然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对创业充满了热情, 但是他们往往对融资风险的认识和评估不够, 从而陷入融资风险的困境。形成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内因

大学生在创业融资过程中, 其收益会受到融资结构、利率等融资政策变动的影响, 包括负债利率、负债期限结构、负债规模。一般来说, 如果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从而使收益降低, 最终导致企业失去偿付能力, 甚至会出现破产的可能。因此, 负债的规模越大, 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负债的期限结构也就是创业企业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例。如果需要进行长期的资金筹集却采用短期的借款, 这就会增加筹资风险。在相同的负债规模下, 如果负债的利率越高, 创业企业的利息费用支出也就越多, 这样企业很可能就会面临破产的危机。

2.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外因

主要是经营策略或融资环境的变化, 使股东的收益发生变化, 包括预期现金流入量、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和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是企业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 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虽然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不同, 但是却影响筹资风险。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金的流动性, 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按期偿还本息。如果作出投资决策而未及时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 那么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企业负债经营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 而金融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导致筹资的风险。

3.大学生作为创业个体的特殊性成因

大学生在创业者群体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在当前的创业融资环境中,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会因为急需资金而将股权或技术创意以超低价格转卖, 造成毁约现象, 给创业企业的信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而使融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此外, 大学生还缺乏风险意识, 在使用融入资金时未考虑风险因素, 再加上选择融资对象时缺乏理智的判断, 这些都会产生创业融资风险。

(2) 创业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大学生的创业企业初期的规模都较小, 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导致了财务制度紊乱, 如资金计划与业务的进度不匹配、忽视了资金的回收、资金在收支程序上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融资的风险。此外, 由于大学生处于创业初期, 缺乏高素质和专业型的财务管理人员, 这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使债务的负担进一步增加, 这些都是产生融资风险的根源。

(3) 创业企业因资本市场融资政策不完善而导致大学生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给企业的融资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 政府在进行市场调控时会采取一些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其中一些政策会给企业的经营行为带来一定的限制性, 影响大学生的融资, 最终造成融资风险产生。

大学生规避创业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根据资金需求, 提前作好测算

大学生在最初创业时, 应确切地知道需要多少资金, 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创业融资时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大学生在与潜在的投资者、贷款者洽谈协商时, 如果对本企业所需的资金不能确定, 那么就会给投资者或贷款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因此, 大学生在创业时应提前根据资金的需求进行合理测算, 并规划资金需求和把握融资的节奏, 节约使用资金, 这样不仅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还可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降低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大学生在创业融资过程中,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状况, 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 也是有效规避融资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企业运营初期资金来源有限、存在很大风险且风险承担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采取融资方式应考虑亲朋好友的资助或政府的相关扶持;在企业成长阶段, 销售量和营业额不断增长、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情况下, 就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注入其中, 此时应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或吸引风险投资等股权的融资方式;在企业扩展壮大阶段, 企业已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进入稳步发展的状态, 风险逐渐减小, 此时融资需求就进一步增大, 应选择在社会上筹集所需资金的方式。总之, 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可有效规避融资风险。

3.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观,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大学生在创业时应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观, 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这样才能减少创业融资的风险。例如, 高校可定期开展防范风险方面的培训, 并组织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增强他们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此外, 大学生在初次创业过程中, 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 虽然没有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但是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运用合理的方式, 减少融资的风险。

4.正确认识和利用当地的创业融资政策

目前, 各地政府为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针对融资风险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例如,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门的创业投资基金, 都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业融资环境。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 对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应有所认识和理解, 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的支持, 不断扩大融资渠道, 有效规避创业融资的风险。此外, 大学生还应依据资金的需要及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融资规模, 避免不必要的融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任金芝, 鲁凤丽, 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 2012 (5) :232.

[2]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8) :25-28.

[3]宁茹, 丁璐.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5 (4) :107-108.

[4]张岗岗, 杨烨军, 李子贤, 时韩荣.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2) :229-230.

[5]张博.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2 (26) :304-305.

规避创业风险 篇2

风险来自三个矛盾:

一是演习与实战的矛盾。在创业初期所做的事情都具有探索的性质,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本来属于探索的对象,却当成了确定的对象,本来属于实验的内容,却当成了真实的内容来做。

二是能力与实践的矛盾。获得创业能力的惟一途径是实践,而投资者通常是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实践,这便产生创业投资的能力与实践的矛盾。

三是功能创造与功能决定的矛盾。创业者是功能的创造者,而功能的有效与否决定于功能使用者的货币选票。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功能的制造者不是功能的决定者,这个矛盾是市场未知性的表现。

化解矛盾的三个程序:

如何应对这三个矛盾以化解风险呢?办法就是模拟—在创业开始设置一个模拟程序。该程序由三部分构成。

一、解剖。项目一经确定,立即着手实施是危险的。因为,对项目的考察再充分也是务虚。对信息的拥有不可等同对信息的理解。解剖是理解项目要素的途径。解剖的办法是剥开皮后抓关键。什么是皮?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学与我谈一个“电动扳手”的项目—给汽车换轮胎用的,其先进性在于省时省力。他介绍了拥有该项目的公司如何正规,发明人有多少头衔,拿出一摞文件即专利证书、技术鉴定等,还有关于成本和销售价格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我姑且认定这些都是真的,可这一大堆“真”又能说明什么呢?关键是现在司机使用什么工具换轮胎,省下10分钟时间,司机是否在意?用汽车电瓶里的电,司机是否愿意?比脚踏扳手多花200元钱,司机是否乐意?这才是项目的关键,

什么头衔、证书和盈利等,都是“皮”。

二、验证。对解剖后的项目要件逐一实施检验,证明其可行与否。如果能够在规模投资之前完成对项目主要内容的检验,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对于制造产品的项目,通常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技术,二是市场。技术的检验对象:先进程度、核心所在、相关技术、相关工艺、所需设备、特殊工具、环保要求、具体标准、包装储运,还有技术引进的方式等。着眼点是,一旦涉及技术则务必搞懂弄透,否则后患无穷。对市场要先走测试之路,甚至对市场的测试要先于技术。市场测试目的很简单,就是你这个东西行得通行不通—当然还要测试市场目标、入市渠道、价格定位、市场容量、销售方式、销售管理等。在这两个问题中,只要有一个不能在分解和验证的阶段得到透彻的理解和较充分的把握,任何投入都是死路一条。

三、综合。综合的前提是对项目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到何种程度?怎样才是对项目单元的把握?标准为“行得通”,每个经过验证的对象,要达到行得通后才可以进行综合什么是行得通呢?技术上行得通,就是拿得出合乎目标的产品;经济上行得通,就是从市场销售价格倒推到综合成本,看有无利润生长的空间;标准上行得通,就要以最终用户的接受来论定;模式上行得通,就是你创造的套路能够环环相扣,实现目的与方法的和谐。

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研究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可是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虽然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以及利用社会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来尽量规避创业风险。现在我们以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为例来分析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 风险 规避

一、技术风险

(一)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由于技术的条件的限制,无法把冼夫人文化完整地转换成相应的产品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再者加上时代久远,收集有关冼夫人原始材料相对困难,更是无法很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去还原其本来的模样。还有目前我们工作室的设备不完善,不够科技化,技术的运用无法表达出预想的效果等,总而言之,其风险主要来自于硬件设备和软件两个方面。

(二)技术性人才缺失,团队组建不合理,只是凭着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取实践经验来进行创业,对产品的相关制作技术不了解,对于产品的所能呈现的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

(三)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产生技术性风险。

对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打造核心技术团队,在各大高校网罗技术性的人才,着力于制作、开发与冼夫人文化有关的周边产品。同时,更要以技术带动技术,力图通过现代高科技,如全息影像投影技术,完整地呈现出古代冼夫人所在时期的社会环境,展示冼夫人的事迹,更好地为冼夫人文化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在做好自身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与学校的科研机构寻求合作,利用好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同时要制定完整的产品制作方案,在对冼夫人文化进行透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品的制作,推进公司的高效率运转,完善设备。

二、市场风险

大学生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有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我们公司属于众筹类型,涉及市场因素较多,资金融汇风险较大。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公司推出来的商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追随时代潮流,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在产品进入前期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消费者情况,如消费者的承受力等确定当前发展方向,选定一个目标市场为突破口,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由此打开市场,然后再逐步推入整个市场领域,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才能长久。

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有销售量不及预期的问题,冼夫人的文化信仰主要集中于广东粤西地区和海南省,在地方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制约,冼夫人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从茂名市的旅游产业可以看出,在广东这样一个全国旅游最发达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统计,2007年茂名市旅游收入在全省21个地级市排名中仅第16位,接待人数排名也相对滞后。茂名市在客源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互联网上的关注程度都相对较低,对开发冼夫人文化产品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要大力开展冼夫人品牌建设活动,运用平面和网络广告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在不断完善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还有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广大的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我们的产品。

三、管理风险

应对公司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风险,我们有提出以下的措施:

(一)管理者方面:

在大学生自主创立的公司中,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者,实战经验相对欠缺,需要迫切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从而增强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管理者会利用在校资源,不断进修经管类知识和行政管理类知识,同时着力弥补其他方面如物质资源劣势、社会经济信息动向了解缺乏等方面的不足,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要扩展知识面,对技术创新涉及的知识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增强与技术创新人员的沟通,从而对创新活动的组织更为科学;还要全面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提高领导艺术能力和技能,在管理人员中尤其要注重协作构通能力的提高,刻意培养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以超级课程表的CEO余佳文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员工的工资由员工自己开”、“鼓励员工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热议,最后他团队成功证明了那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正确性。

(二)组织结构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应该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在组织效率和灵活性上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在组建团队时,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供应,学校领导组织的相关政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的建立地点就位于冼夫人文化的根源处,收集相关材料有先天的优势;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与社会组织加强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在创业过程中有多次参加社会上的创业比赛活动,如茂名市“五谷杯”比赛时受到举办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交流宝贵的社会创业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识别和积累,加强公司的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储备库;

扩大公司开放程度,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關系,增强组织对创新方向的把握,与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和茂名市文化局都有由密切的联系。

(三)企业文化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作为一间文化传媒公司,我们把冼夫人文化作为我们公司创建和发展的根基,以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精神作为团结公司全员的凝聚力,构建团队精神。所以企业的良好发展要致力企业文化的培养,除了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和培养,尤其应该塑造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真正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树立朝气蓬勃、齐心向上的企业精神,为一切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管理过程方面我们创业团队遵循管理阶级的科学性,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首先设立正确的创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我们团队在创业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执行计划,成员都有详细的分工细则,有利于任务和责任的分配。其中包括对风险的预测及建立相应的防范规避机制,随时都有plan B。领导过程现有目标为前提,加强对参与创新人员的适当激励,保持创新团队的士气,会以团员的工作绩效来分配获得的利润,遵循阶级化、合理化、公正化的原则,让团队永葆活力与激情;最后,控制环节除了一般的信息准确及时、控制关键环节、注意例外处理等方面,还突出关注控制的经济效益,关注采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四、财务风险

(一)财务信息的披露问题

作为众筹项目进入公众融资领域,实现财务信息的信息与公开,完成财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二)财务监管的成本问题

众筹项目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完整的财务监管带来的成本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我们会采取财务服务外包模式,加入到众筹监管中,通过财务外包解决财务的规范与成本,同时完成财务信息的一定范围内的公开与透明。

五、应对风险投资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加强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参与和监管权利。遵守新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新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很明确,首先董事长应当履行职责,如果其不尽职,则副董事长、监事会可以履行,这样就有效避免不合理的情況发生。

(二)、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制定好章程和规范公司的行为正确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者的关系,强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义务和责任。新的《公司法》对于公司治理的规定更加明确、详细,使违反规定所面临的责任更加明晰、严格。从而达到防范管理风险的目的。

(三)股东权益保护。资源的有效配置,表现在股权结构中就是各方股东如风险投资企业自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股份如何分配。也即这些资源如何在企业当中行使权利,获取回报。从法律层面上说,首先应完善公司运行过程中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新的《公司法》对股东权益的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股东有知情权、股东会议召开的请求权、对股东大会的质询权。其次,在与管理层的雇佣合同中增加惩罚性条款,包括解雇、撤换管理层及回购管理者持有的股份。再次,给予管理层期权安排,允许管理层在实现未来管理目标时可按事先约定的较低价格或无偿增持股份。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张帆《时代经贸》2011年11月中旬刊

[2]《大学生创业风险与防范策略探析》王峰《吉首大学学报》2011年11月

规避创业风险 篇4

一、舞弊新动因

(一)保持高股价

从已上市的创业板的发行情况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都具有“双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特点,其市盈率远远高于主板市场,充分反映出市场对创业板公司业绩高成长性的预期。但是,公司上市后要想持续保持高股价,就必须有持续的良好业绩、值得投资的真实支撑。因此,从短期来看,管理层舞弊的动因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市场这样一种保持高股价的预期,并向市场、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传递一种品质优良的信号,为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再融资提供良好的声誉,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管薪酬激励动因

与主板上市公司一样,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包括股权激励)及任期往往与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挂钩,因而,出于自利动机,公司的管理层有内在的动机进行舞弊。而且,创业板公司属于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管理层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维护很可能存在先天不足,从而在客观上为其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关注、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一)谨防募集资金成为升值工具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只经营一种产品,且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其营业收入具有高成长性,所以,收入的确认应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追捧,公司在上市时往往会募集大量资金,资金的实际投向也值得会计师事务所关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将募集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甚至以委托理财、定期存款等名目用于“炒股”等,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审计师在计划阶段必须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其金融资产的投资领域、投资时间和投资数量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严格控制监盘、函证等审计程序的全部实施过程。

(二)警惕企业的经营风险

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历史短,受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现有的技术优势很可能不再拥有或其生产的产品不被市场接受,企业濒临破产,甚至发生经营失败,呈现出收益波动大、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特征。同时,创业板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在我国对虚假信息惩处的民事诉讼规定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常常起诉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深口袋”原理的作用下,审计师发生审计失败的风险增加。

(三)重点关注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由于前述动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可能会出现在收入操纵、关联交易、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等领域。除了收入操纵主要的舞弊手段之外,公允价值计量也给予了操纵空间。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时具有“双高”的特点,如果其经营状况未发生突变,那么其上市后的股价将由于投资者的高预期而保持高位,甚至不断推高,或者通过该公司高管的舞弊而保持高位运行,从而获得较大的公允价值收益。为此,审计师必须对其报表中公允价值收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以甄别,并追根溯源,尽量排除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此外,与传统企业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无形资产占很大比例。根据有关规定,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可达70%,远高于主板市场上的一般不超过20%,特殊情况经批准不超过30%的规定。一方面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比如核心技术作为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企业的高成长性产生重要影响,但高科技的千差万别,缺乏可比性又使得对其评估的难度增大,需要依靠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因此,对于科技创新占很大比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师还需要关注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此外,由于研发的收益率、收益期、收益额等受多方面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其确认、计量以及摊销主要依靠公司管理层的职业判断,从而在客观上使得创业板上市可以根据当期的收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操纵。因此,对于研发项目相关的成本费用以及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再确认、摊销期限等,审计师应予以特别关注。

另外,高科技行业对电子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的深度涉足,也给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需要审计师具备相关行业的专长,或者聘请相关的专家,以降低检查风险。

信托风险及风险规避问题探讨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把整顿后的信托业定位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主要经营资金和财产信托业务,发挥受托理财功能,以手续费或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金融机构。从理论上讲,委托人只要与信托公司发生信托行为,就应该支付报酬,如果受托人履行了作为财产管理者的所有职责,没有不当之处,信托财产发生损失的风险是由委托人来承担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信托行为的发生,就应该有利润。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信托经营是没有风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一、信托风险分析

(一)信托财产所有权风险

《信托法》总则第二条指出,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这里所确立的信托概念,是建立在“委托”的基础上的,而国际上的信托是建立在财产权转移基础上的。财产转移为基础的信托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后果:一是所有权和受益权相分离,受托人取得了名义上的所有权,并据此从事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收益由受益人享有;二是确立了财产的独立性,解决了信托财产与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之外的其他关系,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相分离,信托财产没有追索权。这两个法律后果使得信托财产完全服从信托目的。我国的信托业建立在“委托”制度基础上,委托行为不需要财产权的转移,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受托人只是把信托财产置于可控的位置。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委托人利用信托制度规避法律法规,如逃避债务和税收等,从而保护委托人的债权人利益和不知情的第三者的利益,但当业务中涉及以所有人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时,如购买股票、银行开户、缴纳税款等,受托人由于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在操作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处理不当,就会形成所有权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信托业务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托合同期满后信托财产交换的方式上。如果在信托合同中客户约定以原信托财产取回,信托投资公司就没有流动性的压力,但往往大部分委托人要求以现金的形式收回信托财产,运用时由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信托结束时又要把非现金资产变现。尤其采取共同基金形式经营信托业务时,流动性的风险更高。如果信托公司将现金投放到低流动性的资产上,在信托期结束的时候资产的价值还没有实现,这时进行信托合同清算将低流动性的资产变现就会造成损失。

(三)客户的风险

虽然信托合同中明确规定,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对遵守合同规定,按照委托人旨意处置信托财产所发生的财产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财产损失的风险由委托人自己承担。但由于委托人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对受托人发出错误的授权,受托人按照该授权处置财产后造成损失,有悖于委托人委托财产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受托人产生的客户风险过大,对于树立信托投资公司的声誉、扩大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都是没有好处的。[!--empirenews.page--](四)信托公司管理不善的风险

《信托法》规定,受托人违背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遭受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信托投资公司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普遍存在着这些行为,产生大量的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信托投资业务中信托投资公司追求高回报率,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投资项目和合作对象选择不当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或没达到预期收益、资金运用不当而形成风险。例如信托投资公司筹措资金来源的费用高于资金运用的收益,短期资金来源作长期运用等等。这种状况是造成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许多信托投资公司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成本、损益等重大经营情况没有专门的分析报告和财务评价,加之日常监督尚处于薄弱环节,许多信托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已处于风险警戒线。由于管理不善,信托投资公司对业务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察觉,长期积累极易引发更大的危机。

(五)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信托业中主要是指受托人的不良行为给委托人或受益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托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应该忠于委托人和受益人,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以牟取私利为动机。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普遍存在着挪用信托基金、其收入为受益人以外的他人谋利益、没按信托契约规定处理信托财产导致委托财产损失或超过授权限度进行经营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等等。道德风险的存在违背了信托存在的基础,妨碍了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六)制度风险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了信托业和信托投资公司的操作规程,但实际的业务中具体细节措施至今还没有规定,信托行为所涉及的其他法律如税务制度、财务制度、交易制度和投资制度等也还没有出台,目前各级司法机关对《信托法》并不熟悉,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统一尺度、统一标准的司法解释,这势必会给各项信托业务的开展带来困难。特别是行政干预更增加了信托投资公司规范经营的难度。

二、规避风险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开拓信托品种,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积极开拓信托市场首先是要规范公司现有传统的信托业务,如委托存款、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等业务,将信托业的功能真正定位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上,通过收取手续费或佣金而不是依靠存贷利差作为信托投资公司的利润来源。杜绝受托人以信托财产牟取私利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信托投资公司要在开发新的信托品种上下功夫,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大力开展特色理财服务。我国的投融资渠道存在严重脱节:一方面是存款的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是投资缺口的日趋增大。针对这一状况,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资金信托,引导个人和企业闲置资金转化为投资,通过收益和风险的合理组合,提供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具体的资金信托品种从管理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性化管理的信托,主要是满足资金量大的信托客户的要求,表现为代委托人管理信托财产;更多的一类是资金信托,特别是共同基金信托,对象是小额信托客户,公司现有的客户将信托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受权信托投资公司将信托资金运用于投资基金。每一个信托客户,根据整体信托基金运用的结果,享受信托利益,分担风险。对于信托投资公司的基金运作,既有法律上的依据,又可以取得规模效益。[!--empirenews.page--] 2.介入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以便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信托投资业务不仅在政企分开,明确国有产权出资人的问题上,而且在改善股权结构,引入不同所有制结构中,都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将国有股权通过信托方式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为国家利益行使表决权并收回股利,使国家股权具有明确具体的、市场化的产权主体,避免政府部门因责权不清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不当干预,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信托投资公司的介入使国有股东与代表其行使权力的董事之间的关系具体化、制度化。信托投资公司拥有一批投资理财专家,以市场化的方式管理运营国有资产,充分保障国家的利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不良资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利用“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使不良资产与债权债务人的其他利益相区分,因此在盘活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中,信托业务具有重要的灵活性。不良资产的所有人将不良资产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管理和处分不良资产,通过追缴债务、拍卖变现、证券化等手段收回资金,盘活不良资产。

4.适应新型劳资关系需要,开设职工持股信托,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信托业务的内部管理机制

1.健全组织体系。提高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信托业务的开发和运作。由于信托业建立之初职责含糊不清,导致其主业不明,在专业信托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方面存在缺陷。所以当务之急是引进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信托专业人才,培养客户经理开发信托业务、提高管理人员高效处置信托财产的能力,提高信托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2.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信托投资公司应严格按照《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信托业务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稽核检查制度,以防范化解信托业的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信托投资公司要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财务会计报表和资料供审核。由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许多业务属表外业务,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更难监控,因此要加强对信托投资公司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同时,由于信托投资公司主要从事长期融资业务,流动性风险比较突出,应加强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管理。

(三)加强信托业务外部监督机制

1.加强人民银行的监管机制。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监管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信托机构的监管,应由以前的市场准人为核心的监管转变为以机制为核心的监管,把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健全作为监管的重点;对信托人员的监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管理,对其进行信托业务资格考试和任职资格审查,信托投资公司对拟离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离任审计;对业务的监管,主要是按照设定的指标对信托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进行监管。

2.增强信托行业自律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个体自律和行业自律。个体自律是要求每家信托投资公司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机制管理和操作管理,建立完善的业务操作规程和控制体系,并实现持续管理。行业自律要求信托同行之间加强沟通,建立标准化信托品种的行业标准,树立信托投资公司的对外形象,组织研究信托业的配套制度,以利于信托业的整体提高。[!--empirenews.page--] 3.引入委托人和受益人监督机制。针对现有信托投资公司存在的对客户不忠现象,加强委托人和受益人对受托人的监督。委托人、受益人或其授权的人有权向信托投资公司了解对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要求信托投资公司做出说明。信托投资公司违反信托目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任该信托投资公司,或者申请人民法院解任该信托投资公司。

(四)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为信托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制定信托业的公示与登记制度。

2.建立健全与信托相关的税务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具体操作细节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使信托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慎选货代规避风险 篇6

货运代理是国际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80%的海运货物及90%以上的空运货物运输是通过各类货运代理得以完成和实现的。过去经商务部批准的货代企业超过5000家,如果考虑到挂靠在这些正规货代企业的二代、三代,保守估计实际数量应该也有3万家。正由于如此,货运代理作为外贸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被列为我国加入W TO谈判的内容,并做出了相应的开放市场承诺。

与货代放开相对应,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去年11月在 2004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透露,我国按照加入WTO的承诺,物流业2004年底前全面开放。而香港、澳门与内地签署的CEPA协议,也使内地物流市场已经率先向港澳企业开放。国内物流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这样的变革符合货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是广大企业期盼已久的一件好事。但面对这一骤然变革的新情况,客观上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后续管理措施未能及时出台,致使目前该行业的管理正在经历一个“真空”期。而一大批良莠不齐的境内外运输、货代企业正轰轰烈烈地加入到本已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来。

货代作为直接为我国外贸运输服务的一项业务,具有环节多、程序复杂、涉外性强等专业特点。但从整体上,我国货代还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国际网络,经营秩序不规范,信息化水平低的现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连年攀升,诱发了对货运代理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货代业的全面开放也将导致货代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面对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服务业,现在仅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而缺乏行业监管,无疑会对经营秩序带来严重隐患。

而就在我国贷代放开的同一天,新外贸法正式实施,对外贸易权由授权审批制改为依法登记制,放开了我国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新外贸法还规定,除了法人和其他组织外,个人也可以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此举全面放开了我国外贸的进入门槛。

新外贸法的实施,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批新兴企业和个人登台亮相,他们有活力,敢打敢拼,意欲在外贸领域打出一片天地。但新手上场,立即遭遇货代行业的规范“真空”,使国际贸易系统风险提高,不良货代专门利用外贸新手业务不够熟悉的空子,抬高价格,增加成本,甚至与国外公司相勾结,骗货骗财,这对于还比较弱小的新兴公司或个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打击。目前这类案件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明确风险范围 合理规避风险 篇7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 风险贯穿全过程, 因此需加强考虑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 在对确定性造价管理的同时, 开展工程造价的风险控制。通过风险明示在先、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原则, 营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建筑市场, 实现工程项目的“成功”。

1 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变动, 意味着预期与实际的偏离, 偏离的程度大小反映了风险的大小。无论怎样定义风险, 风险可能带来机会, 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的时候, 高风险, 高回报。由此延伸, 不仅仅是要规避风险, 还要看风险对谁更有利。

2 风险分担的原则

1) 技术和管理风险由投标人完全承担;2) 市场波动风险由双方分担;3) 法规、政策变化风险由发包方全部承担;4) 不可抗力风险各自损失各自承担。

3 不同风险因素的分担

1) 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风险。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价、签约合同价、工程计量、价款的调整、支付和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 是工程价款管理的基础。作为整个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 招标人完全承担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风险。2) 综合单价的风险。投标人是以招标文件以及招标人提供的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人自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环境为依据, 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进行投标, 承担“价”的风险。综合单价中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的风险因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当出现风险的内容及其范围 (幅度) 在合同文件规定的范围内时, 综合单价不予调整, 在约定范围外, 允许调整。承包方是有限度地承担此项风险。3) 工程量的风险。工程量变动的风险一般是可控制风险, 按照风险最具控制力原则, 实行谁造成变动谁承担风险, 发包方承担工程量清单不准、不全及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风险。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程量变动风险, 由承包人自行承担。4) 变更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是基于合同签订时静态的发承包范围、设计标准、施工条件为前提的, 由于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 这种静态前提往往会被各种变更所打破。在合同工程实施过程中, 工程变更可分为设计图纸发生修改;招标工程量清单存在错、漏;对施工工艺、顺序和时间的改变;为完成合同工程所需要追加的额外工作等。这些都可能引起“价”变, 需要调整签约合同价。变更类风险导致的变更发生属于业主的一种主动性行为, 是经过业主 (监理师指令) 允许后才会发生变更, 因此, 业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完全承担此类变更性风险。5) 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根据风险最具控制力原则, 管理成本控制力风险一般是企业可以控制、可以承受的风险, 对于承包人因组织施工的技术方法、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管理费用超支或利润减少的风险, 全部由承包人承担。6) 不可抗力风险。工程损失, 业主承担;各自损失, 各自承担。

4 风险的控制及应用

4.1 编制工程量清单, 扎实打牢风险防范的基础

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造价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到招标单位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及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工程量清单编制要保证编制质量, 首先要提高清单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目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如工程量计算错误、不符合招标文件、部分编制内容不完整、清单漏项等, 造成投标单位理解歧义, 引起索赔事件。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则编制清单。其次要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 严格按照“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 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及有效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4.2 严格把好合同关, 明确约定风险分担范围

在签订合同时, 发、承包双方不但应约定双方的风险内容、风险范围及风险幅度, 而且还应明确约定风险发生时综合单价的调整方式、方法, 防止结算时发生争议。

4.2.1 工程量偏差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工程量偏差”是相对于招标工程量清单而言, 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出现疏漏, 或合同履行过程中, 出现设计变更等影响, 按照相关工程国家现行计量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的应予计量的工程量与相应的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之间的差额。

1) 量变在15%内时, 综合单价不作调整;2) 量变在15%外的, 综合单价的调整方法如下:a.如果工程量偏差项目出现承包人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招标控制价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 则此项目的综合单价可由发承包双方调整;b.经过以上调整后的综合单价再做以下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 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 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4.2.2 工程变更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合同履行中, 出现工程量清单错漏项或者非承包人原因设计及工程变更, 造成增加新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其综合单价。1) 原清单有适用单价的:a.量变在15%内的, 采用适用单价;b.量变在15%外的, 按调后的单价;2) 原清单无适用单价的, 但有类似的单价, 参照类似的单价;3) 原清单既无适用的也无类似的单价:a.有信息价的, 根据信息价和报价浮动率双方确定;b.无信息价的, 根据市场调查取得合法依据由双方确定。

4.2.3 市场波动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1) 人工工资、规费、税金。明确基准日, 即政策性调控的人工单价、规费及税金于基准日之后发生变化的, 其风险应由发包人承担, 按照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或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规定调整合同价款。2) 材料及工程设备价格。对于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原材料等价格进行了调整的, 发包方完全承担, 按照有关调整规定执行。对于主要由市场波动导致的建筑材料及工程设备费价格风险可约定在±5%的幅度内, 不调整综合单价;超过±5%, 则应当调整。调整的方法是:承包方在采购材料及工程设备前将采购数量和新单价报发包方核对, 由发包方确认采购材料及工程设备的数量和新单价。3)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由于汽柴油价格变动等原因造成调整幅度在±10%以内时, 可不调整综合单价;超过时则予以调整。

4.2.4 应用

例1:某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设计变更, 减少轻质材料隔墙500 m2。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此轻质材料隔墙项目综合单价, 且减少部分工程量偏差在15%以内, 就应直接采用该项目综合单价。例2:某工程现浇混凝土梁为C20, 施工过程中设计调整为C30, 此时, 可仅将C30混凝土价格替换C20混凝土价格, 其余不变, 组成新的综合单价。例3:某工程招标控制价为8 410 949元, 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为7 962 282元, 承包人报价浮动率为多少?施工过程中, 屋面防水采用PE高分子防水卷材 (1.5 mm) , 清单项目中无类似项目,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有该卷材单价为18元/m2, 该项目综合单价怎样组价?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无适用和类似的项目, 应采用招投标时的基础资料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格, 按成本加利润的原则由发承包双方协商新的综合单价。1) 用公式 (9.3.1-1) : 。2) 查项目所在地该项目定额人工费为3.78元, 除卷材外的其他材料费为0.65元, 管理费和利润为1.13元。该项目综合单价为 (3.78+18+0.65+1.13) × (1-5.33%) =23.56×94.67%=22.30元。

发承包双方可按22.30元协商确定该项目综合单价。

5 结语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风险和利润并存, 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取得利润的前提条件, 拒绝承担风险就无法取得利润。只有参建方分清责任, 分担风险, 控制风险, 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即以其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风险管理还可以使管理者积累抵抗工程造价风险的经验, 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能动的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

摘要:简要阐述了风险的定义以及风险分担的原则, 通过对相关规范条款的学习, 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分担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的两方面建议, 同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为类似工程的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审计风险规避探究 篇8

一、从制度设计层面看,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一) 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事务所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事务所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独立、严谨的原则, 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 倡导敬业精神, 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能独立审计, 使审计项目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 为事务所全体审计人员遵循提供合理的专业标准。

(二) 建立对被审计对象的综合评价制度

被审计对象的个体情况严重地影响着审计风险, 对客户作出的综合评价十分必要。综合评价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与行业状况;二是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等等外部因素;三是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四是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五是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六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等等。

(三) 建立审计保险制度, 为责任险投保

在西方国家, 投保审计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 尽管保险可能引起法律诉讼, 但至少能防止或减少因诉讼败诉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虽然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 办理职业保险, 但我国现行保险公司尚未开发责任险业务, 使审计险成为空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为审计行业争取投保责任险积极努力。

二、从职业教育层面看, 强化素质教育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

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关键。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培训, 提高包括助理人员在内的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认识到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的第二生命, 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判断优劣是非的准则。在通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使他们珍惜声誉的同时, 一定要严厉制裁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 这将促使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准则, 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二是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审计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 必须做到正视审计风险、积极规避审计风险。因此, 每一位注册会计师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 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 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规避审计风险。

三、从管理监督层面看, 完善的管理措施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一) 设立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准入”制

“准入制”是指对设立和审批会计师事务所依照法律规定的严格设定条件, 高标准、严要求, 坚决不打“擦边球”, 杜绝不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审计市场, 从源头上为规避审计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二) 政府职能部门多策并举, 多管齐下, 为规避审计风险发挥职能作用

会计风险是审计风险的基础, 强化会计核算的规范, 整顿和监督会计秩序使之正常和依法运转, 将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财政部门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要严厉惩处做假帐、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 净化会计工作环境。

(三) 建立同业互查制度, 共同促进审计水平不断提高

同业互查制度是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和审计程序进行定期检查的一种相互监督机制。虽然, 我国目前尚未实行同业互查制度。事实上, 只有通过同业互查, 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同行的审计质量和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情况相互发表意见, 并提出改进措施, 必要时还可向同业互查组织提出有关处罚的建议。

四、从微观操作层面看, 运用风险管理模式, 提高审计技术是规避审计风险的保证

(一)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进行事前评估。

事先进行风险评估是具体操作层面预防审计风险发生非常重要的环节。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为基础, 综合考虑评价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 并将风险水平加以量化, 然后以此为根据来确定审计实施的重点和范围, 进而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检查。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可以用变形的风险模型来表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

(二) 灵活机动、因事施策在事中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

在开始审计时, 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 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 按照事先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 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 在审计过程中, 对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告知客户, 对审计的证据应当妥善保存, 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编制审计报告等以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的目的。

(三) 及时在事后对审计进行风险评价

审计工作需要更多的恒心、耐心与细心, 即使审计工作结束, 在最后需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检查, 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内容, 总结评估本次审计工作。

经验在总结中提炼, 风险在经验前离开。

摘要:审计风险客观存在, 审计人员应当正视审计风险, 尽量做到规避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制度设计、职业教育、管理监督、技术操作四个层面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模式等措施来规避审计风险。

规避创业风险 篇9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招标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同时招标风险也随之加大。通过有效手段防范甚至规避招标风险也成为了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研究课题, 构建完善的企业招标风险管理系统被提上日程。

一、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综述

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将通过设置的预测模型来确定的可能会对企业招标产生影响的事件进行收集, 通过运用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检测信息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 借以确定招标过程中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根据企业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 对企业招标中可能发生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警, 并及时规避和控制。

因此, 企业招标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概括为:信息收集与加工-风险识别与评估-信号的动态监控-报警, 是一个集指挥、行动、支援、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该系统从企业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入手, 对企业招标情况进行预警和规范化管理。就内容而言: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即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是对企业招标工作的行为失误、管理的过程与状态正常与失常, 乃至风险和危机的识别、分析与评估, 并由此作出警示的管理活动, 是对企业招投标活动中的重大失误与波动现象的早起征兆进行即时矫正与监控的管理。预警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招投标风险分析。对于企业招标预警系统来说, 要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市场变化等因素,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相应企业策略调整和反应。除此之外, 还要对企业招标情况进行全程监视, 因此, 企业预警的第一步就是对招标预测模型提供的企业招标状况的预测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 对有关危机的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保证招标危机方面的消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也是招标预警的基础。因此, 企业方应加强抓紧建立综合性、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和分析机制, 以保证对各类突发企业招标危机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

在全面考虑企业具体发展情况的前提下, 企业招标投标预警体系应该充分地分析经济市场的变化等一系列的因素对企业招标投标的影响, 及时的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 除此之外, 企业的招标投标预警体系还应该全程的监控企业的招标投标状况。

1.2风险信息的监控。作为一类抵抗风险体制的企业招标投标预警, 必须要有相应的信号来对企业的招标投标状况进行反应, 必须依据危害的程度来确定警报信号的种类以及风险的强度, 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程度标志、或者颜色等, 来对企业招标投标风险所到达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表示, 企业招标投标的首要环节就是对招标投标作预警管理。为了确保企业检测标准的确立以及对风险信号的收集, 确保决策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招标投标的预警体系应该依据招标投标过程的变化情况来建立检测机制, 及时监控相关的因素, 并且归纳处理所采集的风险信号数据, 一方面, 应该比较已经确立的临界值;另一方面, 应该比较之前的有关数据信息。与此同时, 还应该动态的测评预警体系自身的成效及功能、监控风险判断、风险信号以及风险信号测评是否准确无误。

1.3风险信息的识别与评估。对经过企业风险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有关招标投标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归类就是风险信息的识别。借助风险分析能够有效地了解潜存风险的类型、特点以及性质, 与此同时, 分析可能会引发的后果与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 再将风险信息反映给招标投标预警评估体系来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 利用预警评估系统来对企业的招标投标进行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招标过程事实上就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过程, 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决策时互相影响和作用。对于招标方来说, 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投标方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全, 其主要风险来自于投标方的行为, 目前主要控制风险的手段是通过评标和签订采购合同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 招标人的行为不规范, 意志和价值观不统一也是重要的风险, 对此应从招标人的内部管理及办事程序上来控制风险。招标采购“项目”虽仅是项目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之一, 但它的风险会影响整体项目的成功, 这也就是要进行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招标投标风险管理是对招标投标中有关环节上的外部或内部风险予以识别, 并对其风险作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衡量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风险规避、防范及应对措施, 达到控制或减少各种意外损失, 实现招标投标预期日标的活动。

2、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是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 对企业招标的趋势与危机状况的早期征兆进行及时矫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预控对策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管理三项内容。

2.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指为开展预警管理活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对预警管理对策制定与实施的制度、规章、标准, 为预控对策活动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主要规定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设定和运行方式, 而且要为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危机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 准备及时对策库。组织准备活动与整个预警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2.2日常监控。日程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企业招标劣性情况进行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有: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企业招标中的风险劣性状态进行纠正活动防止其扩大, 逐渐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进行危机模拟, 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企业招标的劣性状态难以有效控制, 而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状态进行假设及模拟的活动, 并提出对策方案, 为进入危机管理阶段做出准备。

2.3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制止企业招标风险和危机的征兆, 企业招标预警管理工作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别管理活动。它是在却招标预警系统已经无法控制招标风险和危机的情况下, 以特别的危机计划、领导小组、应急措施, 接入企业招标预警活动的管理过程。一旦企业招标回复找正常的可控状态, 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 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执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二、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在企业招投标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招投标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具有着潜在的隐患, 充分加强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就是完善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需要设置预测模型来对企业招投标中产生的影响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利用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监测信息的分析进行横向及其纵向的分析, 从而有效地确定企业招投标当中可能或者在以后发生的风险。

1、招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1招标文件编制规范。招标文件作为招标投标活动中的重要文件, 是招标工作的总纲, 旨在向投标人提供编写投标文件所需的资料, 通告投标将依据的规则和程序及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招标投标活动的一切内容均在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内进行。招标文件不但对工程招标活动具有约束力, 而且在招标投标过程结束后, 对双方也具有约束力。招标文件的内容和条款也是中标后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为此, 招标文件的写法和内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若招标文件精度不够, 合同文件编制粗糙, 内容遗漏, 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会增加投资费用, 更重要的是将为日后双方发生法律纠纷埋下隐患。

《招标投标法》第19条规定,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1.2构建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风险包括客观存在与主观判断两项因素。客观存在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差异大小决定风险的大小, 差异大风险就大, 差异小风险就小, 没有差异也就没有风险。投标工作中尽管存在形形色色的风险因素, 但通过主观努力尽可能适应客观变化, 缩小可能的差异, 从而可以使风险最小化。

1.2.1充分公布信息, 创造全面公开的招标信息平台。作为要约邀请, 企业发布的招标文件中的很多条款就是将来合同的条款, 采购单位的需求是否准确、全面、合理地予以表达, 对合同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影响巨大。因此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定招标文件是规避风险的基础。企业在制作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应对投标人资格、投标文件格式、合同条款等表达清楚无误, 保证不会产生歧义;文本应编制规范、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清晰, 符合国家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评标的标准以及方法应该明确详细。企业在公开招标时应该及时发布招标公告, 并且采取广泛的渠道对招标信息进行公布。此外, 招标公告的发布时间一般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 以确保潜在投标人平等、及时、准确地获取招标信息。

1.2.2规范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工作。首先, 应该完善投标人的预审资料, 投标资料初审是筛选投标人的标准和条件, 因此, 必须设定一个科学的标准, , 增强其现实的可操作性, 使其更能反映投标企业的实际履标能力。其次, 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约束投标人的资格预审。杜绝在资格预审上的串标、围标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要让监管部门真正发挥作用, 做到预审全过程公正、公平的监管。对于评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 要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最后, 可以推行专家评审, 提高评审的专业性, 并将评审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将资格审核结果公布于众。

2、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实践

2.1因势利导化险为夷。基于风险的可变特征, 顺应规律, 正确引导, 使风险分离、分散、转移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工作中, 可多揽项目、广种博收, 既可避免单一项目上的风险过大, 也可以通过分包或转包将大的物流项目各子项目中潜伏的风险分散转移至各分包商。这样既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又可以将风险大家共担。对于项目投标常见的标价过低或业主资金无保证等风险, 可采取分包形式来分散风险。对资金无保证的项目放弃承包。物流项目投标报价时, 考虑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 在项目实施时, 因其预先采取各种风险控制措施, 实际发生的风险费很可能大大低于这个比例, 这样原来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就可能有一部分变成利润。

2.2垫资承包风险。对不预付工资款的项目自各启动资金。首先要考虑融资、借贷, 利用承包项目获取的利润偿还。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后, 将物流项目实施任务转包或分包给没有资金实力但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另一家公司。这样, 通过承担垫资风险就可以获取较大的利润[6]。

2.3报价风险。投标报价因素至关重要, 但也不是唯一标准,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不压总价或少压价的条件下夺取项目。在履约期间许多情况都在不断变化, 原来预测会造成损失的单项或分部项目可能因重视或预先有防范措施而不再成为风险[7]。对于因报价失误面临亏损的风险, 可以利用业主方面履约不力的弱点, 向业主提出种种使其难以满足但看似合理的要求获取索赔。

2.4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客观地检查和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承担风险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得不偿失则没有承担的意义, 或效益虽大但风险损失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则不宜硬性承担。因此在投标报价中, 应做到心中有数, 想好降低报价的补偿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投标工作错综复杂, 险象环生[8]。要敢于面对风险, 善于把握机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当机立断, 量力而行, 决策慎重, 应变有方。

三、结论

在企业的招标投标工作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 在实际工作当中, 招标投标规避风险的问题十分的复杂, 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要谨慎严密地做好招标投标的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并及时地规避风险, 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摘要:招标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五个主要环节, 在工程项目的各种招标活动中, 施工招标最有代表性。招标主要包括:招标前准备、发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在前期准备阶段, 应确定招标组织方式 (自行招标、委托招标) 、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约请招标) 、划分标段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期望能够对同行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帮助。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晓强, 魏东.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3) :117-118.[1]孙晓强, 魏东.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3) :117-118.

[2]李志险.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 2008 (22) :107-108[2]李志险.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 2008 (22) :107-108

谈监理单位的风险与风险规避 篇10

1 我国监理单位的现状和发展

1.1 监理单位的定位不准确, 认识不够

我国自引入监理体系后, 一直存在对监理定位不准确、认识不足的问题。业主单位普遍认为, 监理单位是业主单位委托进行工程监督的, 监理单位作为乙方, 在监理过程中, 首先应该以执行业主单位的意愿为主, 而不以执行相关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为主。承包单位认为监理单位是由业主单位委托进行工程监督的, 与自己同属独立的乙方单位, 承包方只要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即可, 监理单位有无并不重要。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 往往有了问题, 将监理单位作为承担责任的替罪羊,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忽略了监理单位的作用。在许多地方的工程建设项目中, 业主方与承包方主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监理只是工程建设项目链条中的一个次要环节, 只是摆设而已。

因此, 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监理是受建设单位委托, 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等监督工作, 是独立的第三方, 监理应该公正、科学、独立的开展工作, 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1.2 监理单位职业环境差

目前, 由于前述的我国现在对监理单位的定位不准确, 建筑行业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够, 导致了监理单位职业环境差。首先, 建筑市场整个环境不规范, 从规划立项到最后的竣工验收, 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行为, 尤其是有些项目, 地方政府干预力度过大, 导致了监理的风险更加增大。其次, 由于监理单位不像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样, 受到行业的重视, 行业对其的认识不够, 导致监理工程师的从业人员, 往往学历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不高, 且人员流动性较大。此外,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目前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层出不穷, 素质、水平、资金也各有长短, 多数承包方垫资施工, 往往具有很大的主动权, 监理单位在监督过程中, 具有很大的被动性, 导致了监理工程师的职业环境较差。最后,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对建筑市场监督不严, 很多项目建设工程相关的手续都是开工后补办的, 同时在竣工验收时, 存在手续不全, 政府干预等, 都导致了监理的职业风险增大, 职业环境较差。

1.3 监理单位的责任不明确

监理单位自引入中国市场后, 监理该承担的责任范围, 一直饱受争议。目前普遍的行业行为认为监理单位应当只承担质量责任, 而不承担安全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 很多地方设立了监理安全细则等文件, 提出了监理单位的现场安全责任, 这无形中将监理单位的责任扩大化, 提高了监理的职业风险。同时质量监督部门也在安全方面把监理的责任压得过重, 往往将监理单位视作质量事故责任人的挡箭牌, 而真正忽略了监理单位首要作为质量监督的职责。

2 监理单位所承担的风险

监理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部分, 综前所述, 存在各方面的风险, 监理单位首先应该明确其风险的来源, 认真做好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做好风险规避。监理所承担的风险根据风险的主体等单位来划分, 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2.1 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

1) 建设单位主体不专业、资金不到位。现今的建设单位往往是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润而由其他行业转变而来, 其本身对房地产行业的立项、开发、市场运作并不完全了解, 就导致了在进行施工过程中, 行为往往不规范, 不遵循客观规律, 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导致了监理的责任风险增大。其次, 由于建设单位规模的局限性, 往往资金不是特别雄厚, 前期主要依靠承包单位的垫资进行施工, 后期根据销售情况确定其施工进度。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 就匆匆开工, 承包方垫资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建设单位由于自身资金短缺, 对施工的部分违规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 监理单位在建设单位的干预下, 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由此带来的风险, 完全由监理单位承担。

2) 建设单位的职责与分工不明确。我国对监理单位的宣传与重视不够, 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明确。部分项目, 尤其是政府项目, 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 开工前往往成立项目指挥部, 指挥部完全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责, 而监理单位成为了陪衬, 项目管理双机构制, 监理单位失去了其相应的职责和地位。现在更有甚者, 在某些项目开发过程中, 建设单位自己在市场上寻找一个监理单位挂靠其资质, 自己成立监理单位, 平常的项目管理人员既是建设单位人员又是监理单位人员, 只有在质量监督验收时, 临时抽调部分人员充当监理人员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但同时却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还有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足, 认为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乙方, 应该完全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完全是监理单位的上级机构, 很多监理单位应有的权利也被建设单位收回, 例如工程签证权, 违规罚款权等, 从而使监理单位失去了对施工承包方的有效监管, 施工承包方完全听命于建设单位, 在建设单位的强烈干预下, 监理单位既不能行使其权利, 又承担了其他单位强加的责任。

2.2 承包单位带来的风险

1) 承包商过分追求利润。利润是承包商所追求的, 利润最大化是承包商所希望的, 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 很多承包商往往在材料使用上暗中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 来降低工程成本, 在工序及施工流程上, 能省则省, 以降低开支, 这无形中增加了监理单位的风险。更有承包方私下贿赂个别监理人员, 暗中偷换材料、减少工序, 给监理单位带来更大的责任和风险隐患。2) 承包商对监理单位的不配合。目前多数承包单位的管理者还存在有计划经济的思想, 承包商往往对监理单位的工作不给予充分的配合。多数承包商认为, 监理单位与承包方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整个建设项目其实是建设单位出资, 承包方负责按设计图纸要求完成工程项目, 监理单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有可无, 并且监理单位是受雇于建设单位来对其进行监督的, 因而具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还有个别承包方, 认为既然工程质量由监理单位负责监督, 那自己本身就放松了对质量的监管, 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就修改, 不提出意见, 即使违反相关操作规程, 也可以放手去干, 这都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很大的隐患, 给监理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责任。3) 承包商与业主的裙带关系。由于施工承包合同相比较建筑领域的其他合同而言, 属于金额较高的合同, 往往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 还存在很大的人为干扰因素, 经常是建筑单位与承包方的关系要好于建设单位同监理单位的关系,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视而不见, 承包方对监理单位提出的意见又充耳不闻, 监理单位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由此所产生的风险完全由监理单位自身承担。同时目前个别施工承包单位都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业主单位转变而来, 尤其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 作为业主的基建部门和作为施工单位的工程部门原本属于同一部门, 改制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种施工环境下引入的监理单位, 往往只是一个摆设, 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2.3 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 监理合同缺陷带来的风险, 监理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由于急切的中标心理, 准备工作不足, 盲目接受业主单位的条件, 而忽略了市场调查和风险分析, 中标后又未能及时的作出调整而陷入了经营管理风险与质量安全责任风险中。2) 监理人员管理不当而带来的风险, 监理人员目前多数属于聘用制, 其本身存在很大的流动性, 难免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存在不满情绪, 因而存在抵触心理, 对工作不认真负责, 甚至收受或主动索取承包单位贿赂, 给监理单位带来很大的管理风险和责任风险。3) 质量监督部门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足而带来的风险。质量监督部门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负有监督责任, 但我国目前的现状使其不能完全置身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 往往只注重于施工过程中的书面材料和手续问题, 而将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责任完全强加于监理单位, 尤其在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 将监管责任完全推于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和项目总监首当其冲被处罚, 而忽略了其自身作为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发挥的职责和施工单位作为承包主体应负的责任。

3 监理单位风险的规避

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 其一般的过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识别是前提, 风险评估是过程, 风险规避是目的。风险作为一种无法确定的事件, 其一旦发生, 将带来很大的损失。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的大环境中, 作为整个环节上的一部分, 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风险, 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1 提高自身地位, 从政策法规上规避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同国际的接轨, 人们对工程项目和监理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监理单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监理单位的地位也逐步越高。此外随着各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出现, 政府监管的不断完善, 都会从政策法规上为监理单位的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对监理单位现有的风险做到规避与转移。

3.2 提高队伍素质, 从管理上规避风险

监理单位应特别重视自身的经营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准入门槛, 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参观, 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 树立企业榜样,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责任心差、做事马虎, 甚至暗中与施工方勾结的监理人员, 及时作出处理甚至请退, 做到奖罚分明, 责任明确。最后, 在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同时, 做好监理单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看似简单, 实则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存在很大的决定意义。

3.3 提高经营理念, 从市场经营上规避风险

监理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 做好市场经营是很重要的。首先在项目开始前的投标阶段, 充分做好各项调研工作, 认真做好市场分析, 根据项目特点结合自身条件, 作出合理的投标文件。在项目中标后, 认真做好合同分析与签订工作, 该环节往往容易出现纰漏而导致自身风险的提高, 一般监理单位应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 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对合同的逐个条款进行分析研究, 不仅要分析正常履行合同时的风险, 还要分析一旦不能履行合同而带来的风险, 对于业主单位的个别条件苛刻的条款, 甚至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条款, 在合同文件中应该坚决的予以否决。同时在承担业务时, 对于一些质量行为不规范的业主单位和承包单位, 应该尽量避免, 对于裙带关系严重的工程项目, 应协调好各方的关系, 充分发挥自身职责, 前期分析确实难以应付的, 应避免承接。

3.4 重视企业自身发展, 创造机遇、迎接挑战

监理单位应根据市场的发展, 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 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来发展企业, 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业务水平, 增强诚信建设和提高社会信誉度, 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 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 创造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4 结语

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承担着各方面带来的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监理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工作, 以此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监理单位在做好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 应认真研究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对市场的大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 在机遇中求得不断的发展。

摘要:根据监理单位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分析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理单位所承担的各方面的风险责任, 通过对各种风险的研究, 提出了作为监理单位进行风险规避转移的几种手段, 对监理单位的项目风险管理和企业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监理,风险规避,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立新, 丁波.监理单位风险责任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7 (4) :88-89.

[2]毕星, 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规避风险上上策 篇11

风险1:宫外孕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的怀孕,又称为“异位妊娠”。根据着床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大约占95%。

主要症状

停经、腹痛和阴道出血是宫外孕的3大典型症状。停经:大多数的患者有停经史,一般为6~8周,不过也有1/4的患者无明显停经史,但阴道流血淋漓不尽。

腹痛:宫外孕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隐痛、胀痛、坠痛、绞痛或撕裂样的痛,常常是突然发作,持续或间歇性地出现。

不规则阴道出血:典型出血为量少、点滴状、暗红色、持续性或间歇性出血,有些患者也会出现似月经量的出血,有的患者无阴道出血。

其他:有些内出血过多的患者还会出现贫血、肛门坠胀、头晕、昏厥等症状。

应对方案

治疗的方案主要取决于诊断是否明确、异位妊娠的部位、停经的天数、患者的自觉症状及生命体征如何,以及医院有条件做哪些手术。

如果肯定是宫外孕,而准妈妈又有下列几种情况:停经天数短、胚胎还相对较小,从未生育需保存生育功能,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输卵管妊娠盆腔包块≤4cm,抽血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L,没有腹腔内出血,医生可能会通过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来抑制胚胎的生长、破坏绒毛,使组织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全身用药常给你肌肉注射氨甲喋呤(MYX)。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很小的胚胎就能够被你的身体吸收了。

如果出现以上6种以外的情况,比如腹痛严重或腹腔内出血较多,或者你正在哺乳期,或是你的健康状况不佳,则不能使用氨甲喋呤,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如何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炎症的发生。一旦患了炎症,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

尽量避免多次流产手术。因为流产手术对女性的身体影响很大,会增加患附件炎、盆腔炎的几率,而这些炎症也会增加宫外孕的发生几率,所以要尽量做到安全、有效地避孕。

戒烟忌酒。

减少使用避孕药。避孕药会改变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子宫和输卵管的内部环境和蠕动变化。如果打算怀孕,最好提前一段时间(至少3个月)停止使用避孕药,并进行孕前检查,之后再怀孕。

风险2:流产

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怀孕28周前中止妊娠,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者。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2~28周之间为晚期流产。

主要症状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和腹痛。

阴道出血:早期流产的全过程为先有阴道出血,而后出现腹痛;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与早产及足月产相似,故晚期流产的全过程为先出现腹痛(阵发性子宫收缩),后出现阴道出血。

腹痛:早期流产主要表现为开始流血后持续性下腹疼痛;晚期流产,腹痛在阴道出血前就已经开始了。

应对方案

出现上面的状况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B超,了解胚胎及胎儿的情况,然后判断是否可以保胎。

如何预防

以健康的身体迎接宝宝的到来。急性传染病患者要在痊愈一段时间后再怀孕;慢性病患者应治疗到病情稳定并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对于有过自然流产史的夫妇应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到医院进行孕前检查,以尽量避免再次怀孕造成流产。无论是夫妇哪一方有问题,都应及时治疗,治愈后再要孩子。

怀孕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愉快、稳定,戒烟忌酒,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汞、甲醛等。另外,妊娠的最初3个月不要同房,应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避免病毒及细菌感染。一旦患病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不要自己随意用药。

风险3: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指你的胎盘在子宫内的位置过低,可能接近或者覆盖了宫颈口。而正常情况下,胎盘应该附着在子宫的底部附近(如图)。当胎盘完全覆盖住宫颈口时,医学上称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如果胎盘正好盖住宫颈口的边缘,则称为“边缘性前置胎盘”;如果胎盘盖住部分宫颈口称为“部分性前置胎盘”。如果胎盘的边缘距宫颈口不到两厘米,但没有到达宫颈口的边缘,则被称为“低置胎盘”。

主要症状

在孕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出血的时间比较早,大约在妊娠28周左右,反复出血次数频繁,量比较多;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较晚,大多在妊娠37~40周甚至临产后,量也比较少。

应对方案

如果你是在怀孕中期被查出是前置胎盘,那么没必要太紧张。因为随着孕期的推进,胎盘很有可能会慢慢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据统计,在怀孕中期B超检查发现有前置胎盘的准妈妈们中,只有10%在宝宝快要分娩的时候还有前置胎盘)。即使是在孕晚期发现你有前置胎盘,胎盘还是有离开宫颈口的可能。医生会要求你过段时间来复查B超。如果复查时发现胎盘仍然覆盖或接近宫颈口,医生会对你进行严密的观察,包括定期进行B超检查,注意你有没有阴道出血。同时医生会建议你尽量放松,避免进行可能引起出血的活动,比如性生活、做过累的家务劳动或提举重物等。

如果你有出血现象或者出现了宫缩,就需要住院了。医生会根据你的怀孕时间、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你和你的宝宝的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

如何预防

尽可能少做刮宫术,减少子宫内膜创伤。

定期作好产前检查,通过B超判断胎盘位置。

如果妊娠期间有流血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风险4: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是一种在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性疾患,会影响到5%~8%的怀孕女性。这种病症大多在37周后才开始有所表现,但也可能在怀孕的后半期、分娩时,甚至产后(一般是在产后24~48小时)表现出来。在怀孕的前20周内也有可能发生先兆子痫,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主要症状

通常,先兆子痫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水肿、体重的快速增长(如果你1周之内体重增长超过1.8千克,就应该告诉你的医生)和尿蛋白等症状。有些时候,先兆子痫还会引起抽搐(这被称为子痫)。如果发生更为严重的先兆子痫,你可能还会出现下列症状:严重或持续的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剧烈疼痛或压痛、恶心或呕吐。

应对方案

医生通常会让患有先兆子痫的准妈妈住院治疗,以便能随时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变化,并在必要时及时治疗。也有些准妈妈的病情较轻,可以在家休养观察,并需要定期到门诊检查。如果你的先兆子痫症状很严重,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引产或者剖宫产尽快把宝宝生出来。产后,大部分患有此症的准妈妈均可痊愈,仅有少部分遗留有高血压病。

如何预防

目前,我们所能采取的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接受良好的产前保健,按时产检。每次产检时,医生都会给你测量血压,检测尿中的蛋白含量。同时,你还要了解先兆子痫发生的一些征象,并及时告诉你的医生,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基建审计风险的规避 篇12

一、当前基建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 从审计体制看审计风险。

(1) 审计职能未分清。对于基建项目, 有的地方明文规定, 凡与工程投资有关的工作都要求审计参与, 作最后把关。基建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另一方面效果就是弱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样一来, 一旦出现问题, 矛盾便集中于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往往成了某些职能部门失职的挡箭牌;而且, 审计部门越俎代庖代替了其他部门行使职能,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就难以保持, 审计工作也在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有力配合下, 陷入被动, 审计工作面临巨大的风险。

(2) 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施工方工程结算人员往往在施工经验、结算经验、定额掌握等方面都优于审计人员, 但目前存在基建审计人员一人多职、工作繁杂, 难以集中精力;或者虽设立了工程审计岗位, 但往往只配备1~2人, 造成工程审计人员长期超负荷运作的问题。

(3)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新形势下的基建审计工作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发现新情况, 研究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在对工程图纸的识图能力、造价定额的套用、工程物资的适时价格等方面的精通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能力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都容易产生审计风险。但有的地方漠视、甚至是忽略了基建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

2. 从审计范围看审计风险。

基建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竣工决算审计仅是其中的一项。从目前看, 仅注重事后审计, 事前对招投投标、合同审计及事中对变更、现场签证的审计重视不够。但建设项目的前期和中期管理环节较多, 若把关不严, 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如招投标方面, 有的将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有的招标文书的编制过于简单、粗糙, 缺乏严密性, 有的招标项目不完整。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具备资质的投标人与招标代理人串通, 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中标。合同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合同的条款与招标文书和投标文书的内容不一致;或由未经授权的基建部门领导签订合同;部门的公章代替合同专用章。变更方面:没有建立工程变更方面的规章制度, 工程变更随意。现场签证方面, 有的签证由施工方填写, 监理方及建设方没有认真核实就签字认可;有的签证太简单, 只写工程量没有图纸尺寸, 或只写金额没有详细内容, 特别是涉及到隐蔽工程的项目。因此, 仅开展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远远不够, 还要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堵塞住管理上的漏洞, 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防范审计风险。

3. 从审计资料看审计风险。

审计部门手中的资料大多是工程决算时由基建部门或施工方提供的, 其时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很难得到保证。

4. 从委托的社会审计组织看审计风险。

个别开展有偿服务的社会审计组织, 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一是部分社会审计组织在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制管理的同时, 对审计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二是部分社会审计组织的人员素质差,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抵不住施工单位的拉拢利诱, 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二、防范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措施

1. 得到领导的重视。

离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要做好基建审计是不可能的。要在工作中边创佳绩, 边争取重视和支持。只有为社会创造了效益, 领导才会重视审计, 审计才会在各方面得到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获得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2. 完善审计组织和基建审计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基建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应建立严格的审计规章制度, 并授予审计充分的监督权。如应明确规定, 凡是基建工程, 不论投资金额大小, 必须经过审计才能实施结算, 否则不能付款;对送交审计部门的资料必须履行必要的交接手续, 并要求送交部门签署审计承诺书, 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特别是对审核过程中的补充手续, 须详细注明提供人、提供日期、资料提供的具体项目。从而使基建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使基建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3. 提高基建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政治素质方面, 应做到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对工作兢兢业业, 吃苦耐劳;在业务素质方面, 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 并注意跟踪新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手段, 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注意在日常审计工作中, 有意识地提高业务能力,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掌握必要的审计方法。

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规模以及预算编制水平的不同和审核能力的大小, 基建预决算审查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简单审核法。对于历来编制质量较好、信誉较高的施工单位所编的预算文件或者在审核任务重、审核力量不足时, 可简单地从工程预算单价选套和取费标准两方面进行审查。此法较为粗略。

(2) 全面审核法。对于投资额较少的工程项目和初学者, 或者编制质量较差, 信誉较低的施工单位所编的预算文件, 可从工程量计算、工程预算单价选套和取费标准运用等方面全面进行审查, 逐项核对计算结果。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审核人重新编制施工图预算, 容易发现问题, 准确度较高, 但费力费时, 工作量大。

(3) 采用综合指标审核法。就一个地区而言, 建筑物的层高、墙厚、装修方法等, 一般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对同一类型、同一使用价值的建筑工程, 单位面积造价及主要材料消耗量, 一般出入不大。据此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 拿此两值在同地区间的经验数据比较就知其是否准确。如不超过标准就进行简单审查。如超过规定范围, 在对各分部工程的造价比重用积累的经验数据进行第二轮审核, 免去了使基建审计人员最头痛的逐一计算工程量的繁琐程序, 缩短了审核时间, 提高了审计效率, 但应加强对基础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一是与社会工程审计组织的合作。审计部门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并对选定的审计组织的资质条件、独立性进行审查。选定合适的审计机构后, 审计部门就应审计费用、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及与具体工程项目有关的特殊事项与审计机构协商一致, 并签订合同。二是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监理服务的优势, 虚心向他们请教, 定期与他们沟通。

6. 拓宽审计范围, 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

(1) 重视前审计阶段。前审计阶段是指基建工程动土开工前的招、投标审计。该阶段的重点, 一是对标底的审计。审计标底的编制是否准确, 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少算、漏项或低估, “三材”用量是否合理合规, 工期是否明确, 工程质量、施工组织、安全措施、资质等级是否有严格要求等。二是对工程施工合同 (含补充合同或施工协议书) 进行审查。主要对合同或协议书的法律性、责任性、合同形式及合同的基本原则性审查。

(2) 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审计。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审计, 是指审计人员进入现场对基建工程从破土动工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实施审计监督。基建工程具有投资大、时间长的特点。因此, 内部审计不能等到工程决算时才参与到工程审计中来, 要提前介入, 实施全过程的跟踪。首先, 从施工图纸开始全面了解工程内容和施工做法, 直接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其次, 要对工程的设计变更进行全方位的认证, 从设计变更的原因要求是否正当, 设计变更是否更趋合理, 以及是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方面全面论证, 并监督变更工程的实施。第三, 要定期监督检查各种材料的配合比,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检部门出具的配合比进行施工操作, 防止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不按要求办事而造成的浪费现象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现象的发生。第四,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 检查其是否具有材料合格证以及质检部门的材料检验报告, 是否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留后患。

(3) 夯实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基建审计的重中之重。它是指对已竣工的基建工程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及投资效益等进行的审计活动。包括:审计工程决算书及其附件等资料是否真实、全面、合规、合法;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无误;工程定额版本的选用及定额的套用是否适当;主材用量及材料差价的确定是否合理以及取费的程序与标准是否准确等。其中重点是审核工程量、定额套用及材料差价。

7. 建立基建项目循环复核制度。

循环复核制度指的是一个审计项目完成后, 由其他审计人员进行复审的制度。通过循环复核既能有效避免工作失误, 又能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使审计结论更加科学合理。

摘要:开展基建审计是审计工作深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促进工程建设投资规范管理、完善内控、节约资金的内在需要。文章分析了基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并对规避基建审计风险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下一篇:课堂教学美的创造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