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精选8篇)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 篇1
项目风险及规避
本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葱姜蒜、时令蔬菜、认种蔬菜以及南方水果。在经营期间不免会遇到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对核心社员依赖的风险等风险。因此,我们在前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风险进行了充分预测,以便真正发生灾害时尽可能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
一、项目风险
(一)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合作社面临的最普遍的风险。我们合作社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葱姜蒜、时令蔬菜、认种蔬菜等农作物的病虫害以及恶劣天气破坏等。比如2016年年初,河南、山东的大蒜主产区出现了降雨天气过程。降雨之前,土地冻结,降雨之后土地开冻,随后又出现了寒流,土地重新冻结,因而导致越冬的大蒜受到冻害,减产严重。这些自然灾害发生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农业生产的受损也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活动,增加了其在经济流通中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对于农产品来说,市场风险对合作社经营的损失最为严重。我们合作社遇到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葱姜蒜销售渠道变化、订单违约以及价格波动等。葱姜蒜,并不总是遇到好年头,还有涨跌周期。尤其像大蒜的品性比较特殊,过了休眠期必需存入冷库,否则会发芽变质。近年来以大蒜为主的调味品由于游资和信息炒作,蒜农及经营者面对市场变化时协同应付能力差,蒜价动荡又会带动蒜农盲目追涨杀跌。这些都是由于我国大蒜种植规模小,产供销信息不畅,蒜农及经营者对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差、防御能力差造成的。此外葱姜蒜的产业链相对来说也比较短,规模化的大型第三方仓储企业匮乏,仓储成本高,加工和仓储能力有限。
(三)经营管理风险
除了农业发展本身可能引发的风险之外,合作社本身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受到合作社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合作社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成员的参与度、成员的忠诚度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合作社主要依靠六名社员投入了合作社成立和发展中所需的资产,承担了主要的创建成本和经营风险。他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责任,理应获得更多的剩余分配。然而,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不对等使得他们很难有持久的热情去关心合作社的发展。相反,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失控的情况下,不能排除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谋取私利的可能。
(四)对核心社员依赖的风险
由于合作社的少数核心社员掌握了决策权,这种股权的集中化必然体现为决策权的集中化。合作社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权集中于以理事长为代表的少数人手中。普通农户仅以土地等要素入股,股份分散而弱小,发言权有限。并且社员大会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监事会在行政关系上受制于理事会和理事长,无权参与和否决理事会的决策,不敢或不能监督理事会的违规行为。因此,不能排除他们侵占普通社员利益的可能。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理事社员多属于兼业化的管理者,不同于普通的农户,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具有与普通社员不同的利益追求。
二、规避措施
(一)购买农业保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合作社需要购买相应的农业保险。参加农业保险可以使投保农户和合作社在灾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转移和分散风险,有利于稳定农业再生产。此外,合作社还需与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建立自然风险保障机制。还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提取公积金,并将公积金的一部分建立风险基金,一旦发生挤兑等风险可以暂时应对。同时,合作社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冷库 葱姜蒜容易腐烂,相对来说不容易保存,这就需要建立冷库,提高葱姜蒜储藏加工能力,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通过建立冷库,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使其成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保护伞”,形成了葱姜蒜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强大支撑力。
(三)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建立为农民农业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布准确发布和农业市场相关的准确信息,使农民在真实、及时的信息基础上可以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决策。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葱姜蒜系统行业的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者胜,反之则处于劣势。因此,合作社应该建立统一、完善的网络系统,对网上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做好局域网络的建设工作。使社员能够及时迅速的掌握相关的关于葱姜蒜产业发展的政策、科技动态、市场供求变化等,从而提高葱姜蒜产业的经营效益。
(四)引进机械化技术
通过引进机械化技术,降低葱姜蒜的生产成本。推广“种植+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可更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国家,运用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机械化生产是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和对抗市场风险的重要抓手。因此,开展葱姜蒜生产加工技术引进、创新与产业化开发,积极推动葱姜蒜产业对推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推进产品深加工
葱姜蒜作物尽管种植面积不大,但形成的一系列鲜食、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增值转化能力强、出口贸易潜力大、经济社会效益高。合作社应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服务等形式,提升本地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六)培养合作文化、成员间信任和组织忠诚度。增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社员的工作能力,降低合作社由内部引发的风险。成员之间信任和忠诚度较高,成员成为所有人和使用者,会为组织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和资金,因此还要不断培养合作文化,加强管理,促进成员信任程度的提高。
(七)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除此之外,当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应积极开拓发展思路,分散自身的风险。通过购买保险、期货投资、资产转租的形式,将自身存在的风险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给他人,以转嫁自身的风险,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期货市场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季节矛盾,是解决农产品价格蛛网陷阱、配置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调整供求平衡,有效规避价格风险。
总而言之,合作社的健康、平稳运行关乎到每一位农户,因此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帮助合作社抵抗外部环境因素的冲击以及在运营过程中消除隐藏的风险,从而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 篇2
1 施工项目的风险分析
1.1 投标经营风险
从投标到竣工直至维修期满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的变化及工程实施中的不可预见事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给承包商带来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报价风险分析就是要对影响报价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对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的概率作出合理的估计,并采取有效对策与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风险。首先,随着利润空间的减小,承包商应该有选择地寻找项目,一个项目的选择失败,可能将多个项目的利润吃掉,甚至造成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陷入困境。其次,在投标报价阶段,承包商必须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对施工图纸及相关合同文件进行认真分析,在进行现场踏勘时,一定要细致了解施工现场的地理、市场、人文环境,为合理的编制投标文件提供依据。切不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中标后承担着极大的经营风险。
1.2 施工管理风险
1)安全、质量风险。根据铁建设[2007]139号文件规定,工程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为取费基数,铁路为1.5%,公路为1.0%,计入工程总造价,并且专款专用。承包商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金,改善作业环境,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对危险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工作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减检查程序,当工程质量低于设计及规范标准时,就增加检查程序,当工程质量过高,影响到成本增加时,就减少检查程序。通过这种方法,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进度风险。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承包商要将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的进度相比,寻找偏差,通过制定一套控制进度的措施及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以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在进度控制的过程中,若由于业主的原因,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延长了工期,则承包方可向业主进行工期索赔,以合同工期+索赔工期作为工期控制的目标。若是由于承包商的原因,造成进度滞后,无法正常履行合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变工序的逻辑关系,按照顺序施工→一步流水步距→成倍节拍流水→等节拍流水→平行作业的优先顺序进行组织施工。
3)施工过程管理风险。a.与业主及监理的沟通。项目进场以后,就应该及时加强与业主和监理的沟通,由于各方立场及利益的不同,承包商更是要采取先入为主的心理战术,与业主及监理互相了解、尊重,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解。否则,如果前期产生种种误解,并且未能及时沟通消除,对后期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与业主取得相互的理解与支持,承包商的开工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就能得到及时的支付,实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防止了由于资金紧张造成的被动局面,也就化解了一些无形的风险。b.征地拆迁及与地方关系处理。工程建设或多或少都要和地方政府及当地老百姓打交道,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征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将大大有利于承包商的工作,反之将不利于工程的进展。c.对施工队之间的劳务分包管理。劳务分包的风险核心就是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模式、分包单价,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的分担这些条款都要在合同中完备。为防止以后扯皮推诿,造成更大的成本风险,合同的签订一定要在正式开工前完成。另外,虽然承包商将劳务分包给了施工队,但对施工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承包商要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承包商要采取必要的预扣预留措施,确保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d.技术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牵涉到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对项目和企业的成本风险及信誉风险至关重要,在此不再赘述。e.物资材料的控制是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材料的消耗费用约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对材料的控制包括数量的控制和价格的控制。f.项目部内部各部门及职工的管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各个职能部门构成整个项目团队的骨干力量。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全局。因此项目职能的划分,适当的约束激励机制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想要长足发展的企业,要注意人才的储备,建立培训机制。g.全员变更索赔。工程变更索赔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尤其是索赔,因其牵涉的范围广,内容丰富,需要全员参与,才能将索赔做到位。为了增加索赔成功的机会,承包商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相应的文件,确定额外的费用和工期的数量和原因。因此,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施工费用的影响。承包商要做好各种记录,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以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4)环境保护风险。随着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增加,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得重要起来。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形成了社会效应,却影响到了企业预期利益的生成,同时使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风险。
5)其他方面的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会有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同时给施工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
1.3竣工决算阶段的风险
工程竣工交验后,仍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工程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工程质保金的及时收回,工程后期款项的清算等。从近年来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项目竣工交验后,人员全部转到新的工地,原项目的后期工作多数是代管,而且人员未必是原工程实施期间的专门负责人,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项目在竣工验收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会组织进行工程造价审核,工程造价中的工程结算审核,以施工承包合同为基础,以承发包双方发生的实物交易为依据,按照国家或地方施工工、料、机消耗标准进行核算,对双方有约束力。其工程结算审核结果可作为双方结算的法律依据。
2施工项目风险防范
1)减少风险范围,降低风险系数。在项目的投标、施工管理、竣工决算等运作过程中,正确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风险出现的次数及风险种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减少风险开支,降低风险系数,提高项目管理的力度,加大项目效益。
2)失彼顾此,亡羊补牢。科学地运用经济预测手段,分析各种风险回报,对在前期出现并承担的风险在中期、后期的管理中进行弥补,确保项目效益的产生。
3)明确风险目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项目中标后,在经营风险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进一步确保其他风险目标,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控制风险的产生和扩大,运用约束激励机制,制定避免产生风险的措施,提高项目效益,确保施工企业经济利益。
3结语
施工项目管理充满了风险,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对所有风险进行定义、预测和评估,分析各风险的特点、产生的可能性,估计损失大小,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建筑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摘要:根据实践经验,对施工项目中投标经营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竣工决算阶段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项目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使得建筑企业将风险化解或降至最低点。
关键词:施工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 篇3
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和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通常人们把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称做“危险”或者叫财务损失;而把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称做“机会”。
财务管理中对风险的管理是要识别和权衡。即对其中的危险需要防范和控制;而对其中的机会更需要选择和获取。
就施工企业而言,单个项目的风险度量:是其收益率的变化对整个企业收益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对整个企业风险的贡献大小。
为管理需要,本文所讨论的风险均指其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
二、施工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
施工项目由于自身及外部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投标、组织施工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过程中 ,财务收益均具有不确定性。
项目投标阶段: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激烈的竞争和不规范的操作,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而建设单位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履约保证金、工程质保金等,使原本利润不多的项目管理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巨额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的现象,企业在做还是不做之间很难选择。
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可能因选择的协作队伍不力,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而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具增加、施工质量下降等,从而使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其次,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浪费,管理费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亏损;再次,没有选择科学的财务核算方法,成本费用的合法票据归集不全,账务处理不当,导致增加流转环节,纳税调整增加,不能合理节税。
项目竣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利息負担,同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大大增加;如是开具了“外经证”的项目还要经受税务稽查;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还可能面临国家审计等处处都有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施工项目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任何施工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有时候一种行为的实施可能引发多种风险,这是由风险的相关性决定的;风险惯穿于施工项目的始末,这又是由风险的多样性决定的。施工项目花样繁多的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最终表现是造成损失。
下面就如何降低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一)熟悉、掌握投标价并以此为主线来贯穿施工项目财务核算的始末。
一个项目能否中标,施工企业编制的标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合理的计算标价,使财务盈亏已经通过了秤量;另外标书中的施组方案、各工作项目的“三费”(人、材、机)构成是指导项目班子配置资源、采购材料、调度生产等的纲领性文件,财务人员只有在熟悉掌握了投标价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现金流量图)、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准确计算各工作项目的实际成本,使人、材、机三项费用的构成比例始终控制在规定的额度内,如实反映整个项目的盈亏水平。这样出具的财务资料,在税务稽查和各种审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吃透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在项目财务核算中灵活运用。
法是调整当事人各双方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法的敏感性是一个财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作为财务人员的第一反映应该是:它涉及了哪些法律法规、都有哪些优惠政策以及怎样在“边缘地带”迂廻等,特别对一些地方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施工项目大都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域;另外对法的敏感性还在于能否在第一时间里获取法的信息,如当前国家出台了哪些新税收政策、明年国家审计的重点在哪里等;第三要能应用相关的法理,对所作财务事项自圆其说:因为任何企业的财务帐目都不可能象书本一样没有任何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瑕疵,关键是财务人员如何作出合理的解释。只有建立了这种敏感机制,才能在项目财务核算中闻风而动,做到胸有成竹,未雨绸缪,合理地归避和转移财务风险。
(三)、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积极创新项目财务核算新方法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抵卸财务风险的强弱。以2005年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国家审计(延申审计)为例:当时我司施工的桐岭岗1#遂道工程被指控偷工减料(管棚材料Φ146焊管)有质量问题,一旦事实成立,该单项工程将全部报废重来,可想而知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何等的惨重。我司硬是凭着过硬的会计基础工作而让审计人员折服:该单项工程的设计材料用量、我司的材料采购数量、施工班组的实际领用数量、现场监理的签证确认数量一一吻合。最后审计人员说了一句:“谅你们做假也不可能做得这么好”!类似的问题还有象安全措施经费的计提与支出、爆炸物品的采购与领用等等财务账目都必须清清楚楚,可追根溯源。
另外建筑业市场的开放和繁荣,施工项目的多样化,财务风险同样也存在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财务风险更是复杂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合作施工模式,其中的税务处理,堪称项目财务核算的瓶颈:合法票据搜集不全,不仅牵涉到流转税(营业税)的缴补,还牵涉到企业所得税的缴补和处罚;不仅会涉及到个人,更会涉及到企业;不仅有行政责任,而且有刑事责任,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因此财务人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有益偿试。
A、统一会计主体,协作单位全部实行报帐制。《建筑法》规定:除专业分包外,主体工程一律不得转、分包,并且分包的工程价款不得超过工程总价款的30%。这点,建设单位(业主)在招投标时也会强调。然而,纵观全国的施工企业,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家呢?这是导致合法票据无法搜集的主要原由。因此,财务核算应该以中标单位为主体,以施工项目为单位,协作单位采取报账制,对外统一提供会计信息,于理于法都是上策。
B、对纯收管理费的施工项目,业主的工程款到达中标单位账户后,中标单位如在扣除管理费、税金等款项后一笔汇往施工单位,势必造成增加从中标单位到施工单位这一流转环节,并且工程转包的迹象更明显。这样税务机关就要多征一道流转税(营业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财务核算时,中标单位必须直接面对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公司和作业班组工人等,即在工程款项到账后,由施工单位向中标单位提供一份资金使用计划,对其中的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民工工资出具委托付款证明,直接从中标单位账户支付,对其中的差额部分才汇付施工单位帐户,采取如此分散支付的办法一来:有效地规避了工程转包的风险;二来:减少了工程款项的流转环节,是处理此类协作项目财务核算的首选之举。
C、对协作单位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无法实行报帐制的前提下,可偿试所得税包税政策。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谁所得谁纳税。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在探索对施工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时从查账征收逐步进化到包税征收的方式上来。即施工企业在交纳营业税的同时,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核定施工项目的应税所得率,然后据此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不仅大大简化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同时又解决了施工企业票据难于搜集的困难,深得施工企业拥护,目前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正是这样操作的,条件成熟的项目我们不防合理借鉴。
四、结束语
存货审计风险识别及规避 篇4
识别存货审计风险
存货审计风险指企业的存货有错报、漏报、虚报、假报等情况存在,而审计人员未审出,导致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要识别存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存货的错弊表现,以及风险迹象。
一般来讲,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有:虚报数量、账有实无;价值虚假,即有的存货计价不正确,采用计划价格核算的差异不处理;减值准备该提不提,或者不应该提的却计提;存货损失不处理,盘盈、盘亏不处理,长期挂账充资产。
存货的错弊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取得时的错弊外购存货成本不实,计价不准确;入库存货的价值虚增,扩大企业库存;将账外产品成本或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加入账内产品;将代制或代销存货冒充自己所有;以次顶好,仓库内盗。
发出时的错弊计价方法不合理,经常改变计价的核算方法;价值计算不正确,多计或少计成本;成本差异计算不正确,不按月分摊,不结转或结转方式不正确。
储存中的错弊账实不符、相互顶替、规格型号互串;盘盈、盘亏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理;腐烂、变质、没有使用价值的存货仍保留在账上;减值准备计提的不正确或计提无依据。
账簿记录中的错弊出入库手续不完善,账簿记录不齐全;计量单位不统一,米尺不分,公斤市斤不注明;交接手续不清,保管责任不明;会计仓库长期不对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存货审计风险迹象主要表现在:存货增长远远快于销售增长,销售成本及应付账款的增长不成比例;存货准备相对与库存下降较多,存货储备不足以及夸大营运收入;突然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原用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方法;存货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化比例明显不匹配;存货逐步增大,存货周转率越来越慢,以存货作为抵押品越来越多;存货呆滞,削价不合理或有大幅度变化;存货清查盘点不清,存放地点不详,盘点人员未签字;存货数量为零或正数而金额为负数或数量及金额均为负数;存货减值准备账户变动较大等。
存货审计难点
存货审计的难点有:
存货品种、规格、性能复杂,审计人员不熟悉难以核实;
存货流动性大,特别是在制品正在加工生产,其形态与价值随时在变,如生物制品、管道内产品等处在不断地流动,过后无法核实;
难以计量的堆放材料,如灰、砂、煤、炭等,不便核实;
价值小数量多的材料,不好核实。
旅行社财务管理风险及规避 篇5
旅行社财务管理风险及规避
作者:于静
来源:《北方经贸》2013年第01期
摘要: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行社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各旅行社管理者的重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旅行社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回收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旅行社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影响旅行社的盈利水平,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见,财务管理是旅行社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行社的财务管理对提高旅行社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行社;财务管理;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58-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国外旅行社开始抢滩中国旅行社市场,旅游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财务活动十分活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管理是旅行社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行社的财务管理对提高旅行社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我国旅行社在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国内旅行社财务管理中的“瓶颈”现象
所谓“瓶颈”即为颈细肚大容器的颈部,在这里易产生滞留和堵塞。那么旅行社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1.旅行社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大部分旅行社在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特别是在二者结合上缺少明确的目标,形不成有自己特色的核心力量,要么只有约束没有激励,或激励方式人为因素较大。一些旅行社仍然沿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企业下指标,企业再给业务部门定任务,超额部分分成兑奖来解决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问题,而指标的制定往往又是滞后的,有些企业甚至到了年中过后才给各业务部门定下任务。加上旅行社企业的业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企业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填补空缺的任务,总是人为造成给企业贡献多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高,给企业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低的“鞭打快牛”的怪现象。使干得好、贡献大的业务人员(部门)和干得差、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在收入和奖励分配上没有实质性的差距,严重地挫伤了优秀的业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另有大部分中小旅行社目前则普遍实行部门(个人)承包或变相部门(个人)承包方式这种“以包代管”的机制,这种只有激励没有约束的机制,由于旅行社自身控制乏力,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其结果是往往只收钱,不管理,最后造成漏洞多、纠纷多的现象。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旅行社行业多年的困惑。
2.旅行社的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资金短缺问题是妨碍旅行社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矛盾,主要表现在:其一,旅行社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问题。旅行社事实上只是资金流通的中间环节,资金在旅行社流转非常频繁,旅行社除去赚取的毛利外,其余均为代垫和拨付资金,所以资金的短缺一直是旅行社发展的滞障,资金使用产权不分、责任不明,更是造成了旅行社企业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现象。一方面旅行社向银行或上级单位贷款来支撑旅行社的团队运行,偿付高额的利息,财务经理“焦急万分”;而另一方面是业务部门的接待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急剧膨胀,而业务人员却“潇洒自如”的怪现象。其二,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更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旅行社老总们的一块心病。多卖怕收不回团费,有限的赊销,虽能减少呆账,可又担心失去市场。而在资金使用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外联人员往往选择后者,只强调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源,而忽视销售所带来的收款风险。只注重个人指标的完成,而不关心账款能否收回。还有极个别的外联销售人员只关心个人的灰色收入,而不关心团队有无利润,账款能否收回,最后总是不知不觉中将旅行社拖入资金的“黑洞”。
(二)旅行社财务管理“瓶颈”现象的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必须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是当务之急,否则漏洞会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此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建立旅行社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机制
费效比即费用与绩效之比,也就是每个责任部门所花费的各项费用(主要是营业费用)与每个责任部门所挣得毛利(主要是营业毛利)之比,即营业费用是以营业毛利为基础形成的比例。每个责任部门要花费的费用是根据责任部门挣得的毛利多少来核定的,责任部门给旅行社创利越多,贡献越大,则责任部门所分得的费用就越多,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奖励也就越多,当然奖励的多少更决定于责任部门对费用的节约程度。具体办法有两个:方法一,直接激励办法。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旅行社可以根据本企业近几年其主要责任部门费效比例的平均数来确定,例如,确定比例为40%,即如果以责任部门的毛利基数为100%的话,责任部门可得到毛利的40%作为费用,但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确定比例,否则,本机制难以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事实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对外联人员信用的承诺。当然,营业费用中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其中变动费用是
可以节约的,节约的费用可以作为奖励来发放。奖励到位后各企业应鼓励业务人员自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上缴个人所得税。方法二,间接约束办法。行政约束。旅行社各责任部门必须服从旅行社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核算的有关规定。成本约束。旅行团成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为减少费用而乱进成本的现象。应收账款到账情况的约束。业务人员的奖励发放必须以应收账款到账情况来核算,真正落实“谁作团,谁收款”的原则。费效比例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市场机制,它是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来不断调节旅行社企业和外联人员的贡献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当然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更有赖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对业务人员信誉和承诺的可信度。如果一个企业频繁更换领导,事实上也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信誉否定,其结果必须影响企业费效比机制的实施。
2.完善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
旅行社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当前旅行社行业所面临着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些旅行社有时甚至由于资金的“贫血”而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强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大力盘活资金、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强化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企业内部银行机制的概念。企业内部银行是核算企业内部资金占用的组织结构,是企业虚拟的利润中心,负责对企业整体资金统筹运作。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在企业内部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部门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2)内部银行机制的实施办法。核定企业内各责任中心的资金定额应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或通过先核定一定的资金定额作为企业为各责任中心提供的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各责任中心负责人以招标形式来有偿使用资金,各旅行社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利率的杠杆来鼓励和限制贷款,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剂、充分激励那些资金周转速度快、应收账款回款好的责任中心,利用它们充裕的资金冲减资金使用成本,而那些资金周转速度慢、应收账款回收不好的责任中心,不仅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而且最终会被资本市场“扫地出门”。
(3)加强内部银行的管理。内部银行制度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具有提高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我们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更应加强对企业内部银行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各核算单位的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经营状况好、信誉度高的核算单位可通过利率的杠杆来减少他们的资金成本;对于经营管理不善、还贷还息不及时、信誉度较差的核算单位,则要严格控制其放款规模,消除其对内部银行的依赖,增强回收贷款的积极性。解决旅行社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关键问题在于“分清责任和资金的有偿使用”。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和化解企业资金困难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它集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金融管理于一身,在企业内部发挥着资金信贷、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的职能,同时它的设立也有利于增强旅行社企业整体的活力。
二、旅行社经营风险管理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同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旅行社的风险管理与财务具有直接关系。财务活动的各项记录和数据可以提供各种经营损失的信息。如呆死账及账面评估可以提供资产、经营收入的潜在损失;现金流入和现在流出情况及变动结果;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潜在经营风险情况等等。同时,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造成资金和其他资产的损失。因此,加强旅游行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把经营风险控制到最低,有利于旅行社的财务管理。那么如何选择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案呢?
(一)旅行社经营风险的概率
一般来说,旅行社经营风险概率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来源:统计数据、理论分析和主观估计。统计数据是对旅行社经营风险历史观察统计的结果,是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经营风险的相对频率。理论分析是利用经营学、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来说明和确定产生某种经营风险的概率。主观估计是根据人的经验判断和对某种经营风险的主观认定而得出的概率。旅行社可以利用经营风险的可能性的概率分布来研究经营方案,从中选优。
(二)期望值分析法
用期望值法来评估旅行社经营风险,首先要根据各种信息资料确定不同方案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损益值,列入比较分析表;其次,根据比较表计算各种方案的期望值;最后,根据风险控制目标,比较各种方案经营风险的大小,选取较优的经营方案。
(三)敏感性分析
在经营风险评估中,还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经营风险的大小。敏感性分析法是研究不确定因素一定幅度的变化,对经营结果的影响程度。这种分析方法是从敏感性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测算的误差来评价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敏感性分析中,首先要确定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确定什么因素;其次,将选定的不确定因素按一定幅度变化,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变动结果,并将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排列,做出旅行社经营风险情况的大致估计。
三、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旅行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面对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激烈竞争,各大旅行社想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选择最适合的经营方案完善财务管理。总之,财务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才能使旅行社的决策不失误,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各地旅行社数
目越来越多,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以及发展势头和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国家,因此,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旅行社行业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挑战与机遇,各大旅行社行业必然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加重视,旅行社的财务管理机制将会得到更加的完善,我国旅行社将会朝着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信我国旅行社行业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参考文献: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 篇6
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近日,浏览工商论坛时发现,有不少人在为“黑砖窑”事件中被问责的工商同仁打报不平、喊冤。我想,出现上述原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从主观或客观上单方面找出原因,只有在正确认识工商执法风险的成因,加强法制监督,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御工商执法风险,避免以上现象发生。
1、对工商执法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履行法定的职权并负有相应的行政责任,行使职权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没有或者不能履行好职责自然会有风险。由于风险与职权、责任相伴相生,职权和责任是法定的,是必然性,风险只是可能的,是偶然性。只要我们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法定职权和责任,就能够全面认识工商执法风险。
2、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重权力轻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有职权才有责任。正如前苏联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雷日可夫在反省苏联解体时所说的: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成为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3、不依法行政是工商风险的根源。不论是工作人员执法思想不端正,为费行政、为案执法、简化执法程序、超越执法权限或行政不作为、乱用自由裁量权、适用法规不当等行为;还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责“错位”、“缺位”,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而对工商执法行为加以限制或干涉,都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行政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追逐个人私利,而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与执法机关进行对抗,其目的也是促使工商部门不依法行政。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抵御执法风险。
4、风险观、责任观的认识不正确。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克服麻痹思想,坚持以使命为重、责任为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确保队伍安全。
另一方面,不能因为风险客观存在而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或因噎废食,被风险吓倒。如同走路可能跌跤,开车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一样,要执法肯定有风险,但只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5、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违法行为的发生多种多样,工商行政执法点多面广,工商执法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监督检查等各方面都有法定的职权,按照省工商局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有36种;按照《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属徇私枉法、超越或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案件事实证据认定错误、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累计有56种,要想对上述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职能机构间,特别是法制监督和纪检监察机构间一定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 篇7
ERP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和管理,以达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总体来说,合理引入ERP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ERP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1) 库存下降30%~50%; (2) 延期交货发生率降低80%; (3) 采购提前期缩短50%; (4) 停工待料发生率降低60%; (5) 制造成本降低12%; (6) 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7) 资金占有率降低15%~40%,资金周转率提高50%~200%。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快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管理需要购入ERP系统软件,如采购系统、库存系统、销售系统和存货系统等。发生的采购业务通过采购系统生成产品采购单,形成企业的内部信息流;采购的产品运输到仓库,形成企业的物流;通过仓库的验收,库存系统生成入库单,产品采购单与入库单对应系统控制,只有当两者确定无误时,企业才形成付款的资金流。通过ERP系统的权限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协调一致。例如,企业库存部门对库存产品实施日清月结制度,库存部门每天与销售部门沟通,使销售部门掌握库存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等精确信息,这样销售部门就可以考虑是否接受外部的产品需求信息。引入ERP系统加快了采购部门、库存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和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处理速度,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客户。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对引入ERP系统热情高涨,不仅仅是为了追赶潮流,更重要的是迫于国外合作伙伴的压力。对于国内很多企业而言,引入ERP系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没有ERP系统就不能拿到外企的订单,就意味着失去国际市场。
3.加强内部控制,防止企业财务舞弊。
ERP环境下,原始资料由业务部门采集、审核,由业务模块到财务模块,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监督的重点转移到业务部门,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只有及时修正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企业财务舞弊和经营风险。信息时代企业实施ERP项目,除了传统会计账务处理外,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ERP环境下财务模块和其他业务模块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就需要企业对ERP项目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所创新。例如,江西一家上市公司ERP系统中的产品采购单与入库单对应系统控制,保证了其账实相符。另外,还有采购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中的应付系统相对应控制;产品采购单与库存部门的库存产品增加品种、数量对应系统控制;销售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中的应收系统相对应控制;销售单与库存部门的库存产品减少品种、数量对应系统控制。
二、实施ERP项目的风险
由上文可知,实施ERP项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实施ERP项目的1 000多家企业中,只有10%~20%的企业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30%~40%的企业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仅实现部分系统集成,约有50%的企业实施ERP项目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具体来说,实施ERP项目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
1. ERP软件自身存在的风险。
软件成熟性是软件商业化的基础。有关国际研究表明:ERP项目的失败率在70%以上,平均成本超预算240%,这说明ERP软件的成熟性有待提高。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软件功能可用性不强。任何软件必须具有可用性,可是70%以上的ERP软件没有达到相关的预定目标。一些财务供产销软件不具有对生产管理流程进行“过程管理”的逻辑设计,因此,这样的ERP软件推向市场难免存在先天不足。二是市场环境不成熟。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质量审查机制,企业购买ERP软件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2. ERP软件选择不当风险。
目前市场上ERP软件产品类型较多,既有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如SAP等,也有国内供应商开发的产品,如用友ERP-U8、神州数码易飞ERP系统等等。因此,企业面对如此多的ERP软件产品类型,能否选择适合企业管理需要的、价格合适的产品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选择不当,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有的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地听从供应商的介绍,认为ERP软件功能越多越好、价格越高越好,因此造成有的企业在ERP软件安装实施后出现一些功能上的浪费。另外,有的企业认为国外ERP软件比国内ERP软件更成熟,功能更完善,所以宁愿花高价钱选购国外的ERP软件,但其与本企业管理实际不相符或相差太大,最终造成无法使用的结果。
3.准入风险。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落后、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很多企业想借助ERP的管理理念来改变企业的管理机制。但实际上,企业没有认识到其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还处在旧的不甚科学的阶段,盲目实施ERP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数据,因此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ERP系统的使用效果。企业实施ERP项目所涉及的数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静态数据,主要是基础数据,如产品代码、期初的库存数据等;另一部分是动态数据,主要是业务发生后产生的数据,如订单上的数据、入库单上的数据、出库单上的数据等。因此,企业在实施ERP项目之前必须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若各部门的数据不准确,编码不规范,格式不统一,就会造成各部门数据不一致,从而导致实施的ERP项目失去了它应有的准确性,无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具备实施ERP项目的条件。
4.实施风险。
ER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因为它是一个管理项目,而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软件,实际情况中却有很多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仅将其交由技术部门负责,而缺少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与和配合,这就使ERP项目的实施隐藏了巨大的风险。首先,实施ERP项目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思想的一种变革,它涉及权力、职位、利益等的重新分配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若处理不好,则可能使企业难以统一思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难以同心协力发展企业。其次,我国很多企业在开始实施ERP项目时就没有制定明确可行的实施计划,只是开始实施时各部门热情高涨、盲目上线,认为只要一实施ERP项目就可以马上解决企业管理落后的问题,殊不知ERP项目的实施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没有明确可行的实施计划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时实现目标,ERP项目的完成遥遥无期,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丧失信心,原定的目标发生变化,最终半途而废。
5.实施成本高的风险。
国外很多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咨询顾问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国内企业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不少企业在实施ERP项目过程中,没有合理分配实施费用,没有结合项目进度和时间安排将实施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造成时间的延误和实施成本增加。例如,许多企业在ERP项目完成时才发现资金的支出往往远远超出预算,这是因为在ERP项目实施的后期往往有许多额外的开支使成本急剧增加。所以,对于实施ERP项目过程中巨额的资金支出一定要做出详细的资金支出预算,否则就很可能发生资金短缺的情况,甚至影响到ERP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ERP项目风险规避
1. ERP软件不成熟风险的规避。
国内外ERP软件供应商都是开发完整的套装软件包,“一次开发,处处应用”,所以导致ERP软件有些功能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企业在购买ERP软件时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状况对ER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功能更加适合本企业。另外,建议我国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质量审查机制,对ERP软件进行应用考核和实证检验。
2.合理选用ERP软件。
面对目前并不成熟的ERP软件市场,企业首先要分析自身特点,认清自身的实际需求,了解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本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进行认真的评估与分析,以企业为中心选择能够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ERP软件。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软件的技术因素,还要详细考察软件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服务。总之,选择ERP软件时不一定要选择贵的,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组织方式、经营管理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3.为ERP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该在实施ERP项目之前对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按照ERP系统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重新设计,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为ERP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企业在实施ERP项目前,就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基础业务数据的收集工作,并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码和整理,这样可以保证今后ERP项目实施时数据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使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企业应当建立与ERP系统应用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毕竟ERP是从国外引入的,所以其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而我国企业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因此其与我国企业还是存在文化上的隔阂。ERP所建立的管理系统和组织架构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关系,然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我国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需要融合中西方优秀的文化,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加适应ERP系统。
4.建立高素质的ERP项目实施队伍。
ERP项目的实施队伍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更需要对ERP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有丰富经验的咨询人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这样就可以缩短ERP项目的实施周期、减少实施风险。但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将ERP系统完全外包给软件供应商,或者完全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这些做法都将增加ERP项目的实施风险。因为没有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软件供应商无法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难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实施ERP项目;相反,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缺乏对ERP软件的深入了解和ERP项目的实施经验,同时在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时存在诸多不便,从而使整个项目的实施存在困难。另外,由于ERP项目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管理层应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5.实施成本的控制。
ERP项目的实施成本通常包括企业为ERP项目的实施而投入的硬件设施成本、购买ERP软件的费用、ERP系统升级费用、ERP系统维修费用和实施ERP项目的咨询费等。国内企业对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软件成本缺乏充分的了解,所以其在资金预算时大大低估了ERP项目实施的软件成本,从而使国内企业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在软件投入方面缺少资金而遇到种种困难。另外,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费用以及结合项目进度和时间安排将实施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也是国内企业实施ERP项目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6.实施时间和进度的控制。
企业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制定ERP项目阶段性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在实施ERP项目的开始阶段就需要制订一个详细、明确的实施计划,空有热情是不够的。一般ERP项目的实施需要三至六个月,在这个期间,企业管理层要做的就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进度以及确保整个实施过程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表进行。如果ERP项目在开始实施时就缺乏明确的目标以及对各个阶段成本的控制,则会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在ERP项目实施的中后期不能按时完成预定的目标,从而丧失信心。
另外,实施ERP项目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思想的一种变革,它涉及权力、职位、利益等的重新分配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实施ERP项目之前,就应该协调利益冲突,妥善安置由于实施ERP项目而失去利益的员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补偿,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深化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ERP这个现代管理系统,使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摩擦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陆建新, 何新易.ERP中国化的障碍和对策.经济师, 2002;11
[2].罗鸿.ERP实施全程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姚巧玲, 梁永花.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ERP.经济问题, 2001;11
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规避 篇8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如何加强投标中的风险分析和规避,既低价中标,又保证项目的盈利,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人、招标文件、企业、外部环境这几方面分析了投标报价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规避风险的对策,给承包商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投标报价 风险 风险规避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上通用的竞争性招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量价分离的基础上,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我国由于实行此模式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使得在工程投标报价的竞争更激烈,投标人的风险更突出。如果对投标报价的风险管理不慎,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收益,不仅损失了投标的前期投入,整个工程的利润更无从谈起。
1 投标报价的风险分类
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承包商投标报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投标失败,或者中标后因不确定因素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1]。投标报价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投标风险来源进行风险控制,才能避免或减损失。本文就风险来源的主体作如下分类:
1.1 人的风险 在投标报价中,造价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造价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造价人员是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传统的报价体制约束,观念陈旧;另外一部分则是初出校门便从事报价工作,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加之施工企业缺少对他们进行持续培训,这就使得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不全面而且落后,编制投标报价的水平也不高[2]。
1.2 工程量清单的风险 在清单及报价编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给承包商带来风险,这些问题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实际工程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差距,又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而承包商没有认真审查,这必然会造成报价失准,施工企业应得利润也有可能因此减少。
1.2.2 工程量清单缺项 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问题,《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1.2.3 对清单项目的理解有误 与传统的施工图预算相比,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名称对应的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表述更具体,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如果承包商报价时不仔细阅读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重计”或“漏计”清单项目中的某些应发生的费用,往往会使综合单价偏高或偏低,进而对投标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4 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标单位除了提供工程量清单外,还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如果清单与计量规则不吻合,就会给报价人员的理解带来偏差。二是招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只提供简单描述,不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对应清单的工程量还得由报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凭经验进行分解、计算、复核,不同单位的投标报价也就各不相同。
1.2.5 清单项目划分太粗 与国际招标相比,我国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显得较粗,项目划分较综合,包含内容也不具体,与同类项目可比性小,不便于快速报价及将来的索赔和结算。这既有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的原因,也有清单编制不详的问题。
1.3 企业风险
1.3.1 缺乏企业定额 清单规范中的报价是以投标企业自身施工定额为基础的,而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施工定额,这给企业报价造成很大的不便。没有企业定额,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存在盲目性,项目需要的工料机消耗量很难预测,项目成本很难把握,出现亏损也就在所难免。
1.3.2 不了解业主倾向的风险 业主的倾向包括:对某一承包商的好感;对工期、质量、安全、价格、信誉等的偏重程度;对施工企业是否一视同仁;是否办事公正。如果投标人不了解业主的倾向,没有进行针对性投标,就会错失良机,加大投标报价的风险。
1.3.3 不了解对手情况的风险 一般项目的参投单位少则三五家,多至十几家。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才能报出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报价,提高中标率。
1.4 外部环境风险
1.4.1 自然风险 中标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气候而造成损失,根据一般合同条件,这类损失承包商可以得到部分补偿,但是因财产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难以得到全部赔偿。
1.4.2 技术风险 一方面招标图纸标明的地质条件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可能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招标文件中某些技术规范要求不尽合理或者对承包商过于苛刻,或者提出了某些过高的技术标准要求,那么在施工中可能会使承包商付出更多的成本。
1.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占工程直接成本的50%-70%,所以材料涨价风险是投标报价的重要风险。现在的承包合同一般为不调价合同,一旦物价波动,对中标项目经营成本会造成巨大影响。
1.4.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通货膨胀、外汇风险、经济危机等。
1.4.5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工程所在国的政治、政策、国际关系、权利机构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2 风险规避的方法
不同的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对策,阻止风险的发生,遏制风险的恶化,拒绝承担风险,避离风险,放弃可能遭致风险的意图等均有可能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2.1 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 学习是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知识、业务水平、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工程、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编制出高水平的工程报价。
2.2 深刻理解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认真领会招标文件,对各项技术、经济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清单,识别出主要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做出风险决策并及早制订风险应急方案,以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2.2.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文件的指导性文件,做投标报价时必须全面学习,认真研究各项条款,熟悉《清单计价规范》中每个项目所包含的项目特征、计量规则、工程内容,制定投标报价方案,避免因未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某项条款而使投标报价偏离过大或者中标后给本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2.2.2 详细踏勘现场 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有助于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场地大小、地质情况、相邻建筑等,落实平面布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研究招标提供的勘察报告,给招标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了解该工程项目执行的定额、取费标准与有关计算规定、办法以及材料供应情况、材料价格及发包方的资金状况,对工期、质量要求和投标单位的信任度。
2.2.3 按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工程量审查 工程造价涉及的专业很多,为确保工程数量的准确,在审查工程量清单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数量审查。
2.2.4 根据图纸审查清单 如果抛开设计图纸,只凭经验填单报价,往往将报价中虽然价格相似但内容不尽相同的要素忽视,造成清单报价与施工图纸不一致,即使中标也可能会产生价格争议。因此,在投标中,一定要根据图纸说明、标准图集和规范才能准确分析报价。
读图时先要看首页便于查阅图纸并能对该工程有一概略的了解,然后逐张阅读。待招标答疑时提出。通过读图,若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和切实降低造价的措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先要按原设计报价,再按建议的方案报价,通过比较、鉴别,以最优的方法赢得甲方的信任[4]。
2.2.5 要尽快澄清清单审查出来的问题 在国际惯例中,施工企业对业主的设计或其他明显失误有预警责任,及时告知业主,一方面可以防止今后的索赔失败,一方面也体现承包商的诚信度,这往往更容易得到业主的信任,使工程结算纠纷减少。
2.2.6 进行技术交流 投标人通过技术交流,一方面了解招标方对招标的总体设想、供货范围或工作范围、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另一方面间制造商及供货商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规格和技术性能、财务能力、商业信誉等等加以介绍和宣传,造成声势和良好影响。特别是在招标方尚未确定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部分和具体规格、性能的情况下,技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交流搞得好,可以影响招标方对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技术方案、供货范围等有关部门的编制,只得招标方考虑或倾向于投标人供给特点,将投标人的某些优势列入招标文件之中,这对于投标人十分有利,为投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的成效[5]。
2.3 实现企业优势
2.3.1 制定企业定额 承包商依据当前自己实际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参考统一定额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定额。在制订企业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从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尽可能挖掘工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如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工作面协调,降低单位工程量的各项费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等。
2.3.2 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技术方案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是企业创造额外利润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的创新体系,在研究现有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外部的技术信息,对此进行创新、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案,形成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在项目投标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方案小组,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然后细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艺,如果施工工艺还可以优化的话,再利用创新体系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形成内部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指导施工。
2.3.3 建立企业的市场信息系统 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平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积累资料和信息,建立专门而完备的投标档案资料。在投标报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系统间接了解业主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市场的其他信息。当企业把这些信息化为己用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①了解业主倾向。了解业主的倾向对于中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投其所好”,知道了业主的倾向,有利于得到业主的好感以至中标。②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的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6]。③了解市场情况。调查当前施工材料、用工、设备租凭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情况,及当前同等规模、类似结构建筑产品的市场行情,避免盲目报价。建立自己的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供应系统,满足工程投标的需要[7]。
2.3.4 重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定额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性和环境,其具体操作起来就需要平常的经验与资料积累。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而单纯的资料积累只是一堆数据,必须适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已所用。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必须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
2.3.5 建立投标报价的后评价工作制度 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是指在每次投标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投标报价情况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旨在获取更多的中标机会。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由投标报价总体负责组织实施,要有活动记录。对投标活动中一举获胜、取得中标的,要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本次投标活动中未中标的情况,要分析记载,吸取教训以利再战;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可在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中推广,并对由此引起的新的预算单价进行研究论证。
2.4 时刻注意外部风险
2.4.1 自然风险 在投标报价时,本地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利”的优势,争取中标;外地工程,应认真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资料,进行周密分析,在合同条款中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将风险降低。
2.4.2 技术风险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工艺、方法的施工成本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前,对于影响成本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并结合企业人员、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施工方案,避免因方案的失误而导致成本浪费和亏损。
2.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对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应予以足够重视。一般说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信息可通过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获得。其次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做亲自调查,通过对若干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单价信息,综合运输费用、是否便利等因素加以比较后方可确定材料和设备的报价。目前建材供应商众多,且新型材料也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因此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报价时不能只看见眼前建筑材料价格,而应调查了解和分析近一两年来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采取几年平均单价或当时单价,以减少价格波动引起的损失[8]。
2.4.4 政治、经济风险 应随时掌握了解当地及国际市场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运输费用和税率的变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等。最好通过长期分析,找出每年物价上涨的规律。
3 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标是工程承包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而报价则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投标报价的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增加企业投标的成功率,减少因投标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活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康皓.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及决策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11-14.
[2]易建芝.关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编制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06(3):132-133.
[3]李建莉.增强投标报价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4.30(7):73-74.
[4]邓焰林,张扬,邢明党.建筑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综合分析及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2):152-153.
[5]蔡显琨.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企业及天地理论版.2007.(2):53-54.
[6]张树平.工程投标报价决策与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1(1):63.65.
[7]何伟.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5.(3):50.
【合作社项目风险及规避】推荐阅读:
项目合作06-26
合作协议(高科技综合开发项目合作)07-30
在齐齐哈尔(杭州)旅游及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上的讲话07-13
项目联营合作协议10-21
合作办学项目05-22
中外合作项目09-26
中外合作MBA项目11-14
项目合作总结报告05-29
网站项目合作合同07-21
教育项目合作合同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