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机制

2024-07-17

规避机制(精选6篇)

规避机制 篇1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对外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信用证这种以银行信用为付款保证的信用方式仍然是我国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的首选方式, 但由于信用证本身固有的独特的性质, 使它在结算中暴露出一些缺陷, 少数不法外商往往会利用信用证的这些缺陷, 设立“软条款”欺诈, 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潜在的结汇风险。据了解, 我国一部分外贸业务人员由于风险防范措施不当而受此欺诈, 导致企业损失惨重的情况大量发生。因此, 如何有效回避信用证软条款风险, 完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是当前外贸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基本范畴分析

1. 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问题。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 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中加列一种使出口商不能如期按合同发货的条款。据此条款, 开证申请人 (买方) 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 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 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 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 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买方凭借信用证“软条款”还可以骗取卖方的保证金、质押金、履约金、开证费等。

对于软条款的判断, 国际社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的软条款是相对于“硬条款”而言的。信用证是银行承诺凭一定的条件付款的文件, 在信用证交易中银行仅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对于出口商能够控制其行为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款, 就是相对于软条款而言的“硬条款”。实践中, 由于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和经常性做法不一, 有些要求对于其他当事人而言, 属于软条款, 而对于另一当事人就不是软条款。因此, 判断何谓软条款, 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2. 软条款欺诈的法律问题。

国内关于软条款信用证欺诈比较多见, 但是关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能否构成信用证欺诈本身存在争议。中国国内银行界和贸易界实务人士都将软条款信用证列为信用证欺诈的一种, 认为是开证申请人或买方利用信用证中条款的漏洞对收益人进行欺诈并导致后者无法获得信用证项下的款项。也有权威人士认为软条款信用证并不是信用证欺诈的一种, 因为信用证欺诈是以单据和信用证的条件或条款严格相符为前提的。而软条款信用证欺诈是在信用证中规定一些特殊条款导致受益人无法获得项下的款项, 其理由恰好就是信用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和信用证的条件和条款不符, 从而使收益人无法获得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我国新《刑法》第195条第4款将软条款信用证诈骗作为信用证中诈骗的一种情形加以规定。但是国际商会的意见并不将软条款当作欺诈或诈骗, 只是警告说要当心。

二、信用证软条款风险机理及表现形式

软条款信用证的风险是指信用证中设置了“陷阱”条款, 令出口商很难执行, 给出口商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软条款信用证表面看来要记完备, 其要害是赋予了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单方面的主动权, 使得信用证随时可能因为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单方面的行为而解除其保证付款的责任。其特征是:1、开证金额较大;2货物一般为大宗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3进口方一般会要求出口方按合同金额或开征金额的5%~15%预付履约金、佣金或质保金后, 便借故刁难, 拒绝签发检验证书或不通知装船, 使出口商无法取得整套单据议付., 使出口商蒙受巨大的损失。主要表现为:

1. 在信用证中规定附加条件, 开出暂不生效的信用证。

如要等到进口许可证签发后的通知生效, 或待货样经开证申请人确认再通知信用证生效。这样一来, 如果开证申请人不

通知生效就会造成出口商不能及时按照信用证条款履行责任, 出口商的质押金、佣金、履约金当然落入开证申请人手中。还有像要到进口商允许使用的船公司名单后方可生效等, 使出口商处于被动的地位, 等出口商收到信用证生效通知时, 装期已经临近, 极易造成单证不符, 遭开证行拒付, 有的来证因始终未生效, 不得不被开证行单方面撤销, 给已经组织好货源的出口商造成严重损失。

2. 在信用证中规定品质证书必须由开证申请人出具或须由开证行核实或与开证行存档相符。

如信用证中规定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之一为“申请人出具的检验报告, 其签字须与开证行的预留签字相符”或者受益人必须提交由开证申请人签署的商检证明, 或者以收货人的货物收据为议付的主要单据。这样一来, 申请人不发出检验证书或收货单据, 单据就会出现不符点, 但能否发出证明书的权利掌握在申请人手里, 即申请人可以自己制造不符点, 出口商完全没有提示该单据的主动权。如申请人未出具单据, 信用证就无法执行, 出口商必然遭受损失。

3. 在信用证中规定船公司, 船名、装运日期、目的港、起运港、验货人等需开证人以修改书形式通知受益人。

如果开证行不发修改书, 不通知船公司、船名, 出口商不仅损失押金等, 还会因大批货物滞留港口待运而损失一大笔费用。一些诈骗分子还可以通过伪造信用证修改书方式, 诱骗出口商出货, 达到骗取货物的目的。

4. 在信用证中开立具有不确定的条款, 字误或内容互相矛盾的条款, 置受益人于被动地位。

信用证上存在字误, 如受益人名称、地址、装运期、有效期限打错字, 不要以为是小瑕疵, 它们将直接影响要求提示的单据, 有可能成为开证行拒付的理由。此外, 信用证中规定禁止分批装运却又限定每批交货的期限, 或既允许提示联运提单却又禁止转船, 或者要求的保险种类相互重叠等, 这些无疑是相互矛盾的。由于这些矛盾的条款, 往往使出口商陷入困境, 拖延了备货装货日期, 错过了市场行情。

三、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规避机制

目前, 我国一些出口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并且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风险防范措施不当, 遭软条款欺诈而吃亏上当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 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有利于准确识破信用证中可能设置的陷阱, 主动地规避交易过程中的商业风险,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开证行及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制度。在交易前, 出口企业应该和出口方银行密切配合, 做到以下两点:

(1) 开证行的资信调查。开证行的资信好坏, 直接关系到信用证使用的安全性, 按照《UCP500》的规定, 开证行开出信用证后, 就承担了该证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因此, 出口企业应该要求开证申请人从信誉较好的银行开立信用证, 最好该银行与出口地银行有业务联系或在出口地有其分行, 便于出口商对它进行资信调查。对于资信不佳的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 受益人可要求信誉卓著、资金雄厚的另一家银行加以保兑, 以防不测。

(2) 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通过专业机构对海外客户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 根据掌握和了解的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及偿付能力等资料建立客户档案, 对开证申请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认真、仔细的调查, 同时, 对客户档案采用动态管理, 及时更新信息。

2. 建立信用证严格审核管理制度。

一是出口商在收到银行交来的信用证后, 应根据买卖合同全面、认真、细致地审核信用证条款, 如果发现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的条款不符, 出口方应该要求进口方按照合同要求对信用证条款进行修改;二是着重审核信用证中的“软条款”, 发现信用证条款有缺陷, 或设置了条款陷阱的, 出口方应与进口方联系, 要求及时修改信用证, 但在未收到正式的修改通知书前, 不应急于办理货物装运以免陷入被动;三是要求制单人员熟知信用证及有关国际惯例知识, 对信用证所要求的各种单据, 应该认真缮制, 避免不符点的出现, 保证单证之间以及单单之间严格相符, 以免给对方造成拒付的机会。

3. 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信用证软条款欺诈的风险。

首先,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其职责是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 授信状况,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并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进行数据分析, 技术分析, 便于筛选良好客户。其次, 企业的资信管理人员应参与贸易合同的谈判和签约, 对涉及信用证结算的每笔业务从收证到结汇全过程进行监控。再次, 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的资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和较高的信息处理水平;单证审核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 敏锐的洞察能力, 尤其要熟悉法律。企业必须重视法律, 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法律防范, 贸易纠纷发生时, 要按照法律程序申请司法救济, 做到商业防范和法律防范的双重保障使贸易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金赛波: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2]梁树新:跟单信用证与对外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伏军:英美信用证案例选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4]朱枫:信用证警示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社, 2000

规避机制 篇2

收入管理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 对各子市场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预测, 确定易逝性产品最优价格和最佳存量分配策略以实现收入最大化的过程[1]。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提供服务性产品的企业开始把收益管理作为使其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工具,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网上交易,使得通过网络进行易逝性产品拍卖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方法,也促使了运用拍卖理论研究收益管理问题的发展。实践证明,网络拍卖降低了信息、交易和参与成本, 降低库存, 提高了收益, 并给买卖双方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也使得他们有机会进入更大的市场。有大量研究都关注了最优拍卖机制的设计,标志性的如Myerson(1981)和Riley、Samuelson(1981),他们证明当竞标者为风险中性、有独立的私有价值时,标准拍卖机制(如第二价格拍卖)是优于其他可行销售机制的[2,3]。运用拍卖理论解决收益管理问题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出现: 如E.Pinker等(2001)提出运用一个标准的多数量序贯拍卖模型,将前阶段发生拍卖的竞价数据及时反馈而改进后续拍卖的管理[4]; M.Eso(2001)针对两个给定城市间航班剩余座位分配运用迭代在线拍卖机制进行了分析[5]; Cooper和Menich(1998)提出了航运网络机票拍卖的VCG机制,该拍卖方式没有体现销售过程的动态性[6]; Vulcano等(2002)针对收益管理设计了单资源产品的多期动态拍卖MSP机制,提出一种修正的多单位封标二级价格拍卖机制,并推出了竞标方的占优对称均衡策略[7]。这些研究都是在假定竞标者风险中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一些学者也试图研究在竞标者为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拍卖机制,但是由于缺乏对卖方和失败买方之间的转移成本的考虑,使得基于风险规避买方的最优拍卖机制没有出现。因此,引入一些简单可行的工具来改进竞标者为风险规避时标准拍卖的性能成为在线拍卖的研究方向。现在许多易逝性产品的拍卖中引入了“现在购买(Buyout)”期权,这一固定价格拍卖机制赋予竞标者将来以特定价格立即购买在线拍卖产品的权利,是标价销售和传统拍卖销售机制的有效融合。“现在购买”期权如今已在服务性产品拍卖网站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比如eBay引入“Buy-It-Now”,Yahoo引入“Buy Price”,Amazon引入“Take-It”等,这些都是现在购买期权的不同形式。当高于预定价格的常规竞价提交,eBay所用的“Buy-It-Now”期权立即消失,所以又称为“暂时期权”; 相反,在Yahoo和Amazon中“现在购买”期权仍将存在直到期权被执行或者拍卖结束,于是被称为“永久期权”。以上提到的所有拍卖网站都使用静态现在购买期权,即现在购买价格在开始就固定了,并不会在拍卖过程中改变。本文考虑加入现在购买期权来研究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益管理中最优拍卖机制问题,采用Stackleberg主从博弈模型研究参与人策略,建立竞标者策略的纳什均衡,以达到最大化易逝性产品生产企业的收益的目的。

1 模型描述

假设销售方拥有某种同质的易逝性产品,准备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售出,在销售结束后剩余产品的价值为零,销售方采用带有现在购买期权的在线拍卖机制销售这种易逝品。假设每个顾客都是风险规避的竞标者,参加拍卖的顾客数n是非负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他们的到来服从泊松分布,假设对于投标者i(i=1,2,…,n),对所需求产品都有独立的私有价值vi,并且在区间[v¯,v¯],所有竞标者的私有价值服从统一概率分布F(·),失标者的收益为零。假设拍卖期的顾客数和估价向量相互独立。

建立一个两阶段连续博弈模型,在第一个阶段,卖方设置一个开始价格s,并且决定是否在加入现在购买期权;在第二个阶段,竞标者根据卖方设定的拍卖结构决定是否参与,参加后是竞标购买还是通过固定现在价格B直接购买。如果将所有竞标者看成一个整体,整个模型就近似为一个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卖方作为主方构造拍卖结构并且决定主要参数(s,B),竞标者作为从方接受卖方设定的拍卖信息并做出是否参加竞标或者以固定价格B直接购买的决策。

2 优化模型设计

2.1 参与人策略

为简化分析,设定在易逝性产品在线拍卖销售过程中有两类竞标者参与拍卖,第一类竞标者和第二类竞标者,其对所需求产品都有独立的私有价值vi, 并且v(v[v¯,v¯],v¯0)F(vi)f(vi)分别代表累积密度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服从统一的分布,模型有如下假设:

假设1 风险率f(v)1-F(v)v上是递增的;

假设2v¯f(v¯)1-F(v¯)1, 即不设置保留价格是最优的;

假设3 买方都具有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constant absolute risk aversion,CARA),伯努利效用函数u(v)=1-e-ava,a>0,参数a∈(0,∞)表示了竞标者风险规避度,a值越大表明竞标者风险规避程度越高。

假设4 第一类竞标者拥有“现在购买”期权,允许他在拍卖中以卖方设定的固定现在购买价格B购买产品。

第一类竞标者有两种策略执行现在购买期权或者提交竞价,第二类竞标者的策略只能提交竞价购买。考虑两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竞标者选择选择是否执行现在购买期权购买产品,如果选择是,博弈结束;否则现在购买期权消失,所有的竞标者参与第二阶段的第二价格拍卖。

引理1 如果第一类竞标者选择提交竞标,按照私有价值出价(即诚实出价)是他的弱占优策略;第二类竞标者的弱占优策略也是诚实出价。

引理1在拍卖的许多经典理论研究中已有证明。如果竞标者选择执行现在购买期权,他的期望效用为:

UBΙΝ(v1)=u(v1)=1-exp(-a(v1-ΡB))a(1)

如果他选择不执行期权并且竞标参与第二价格拍卖,他的期望效用为:

UBΙD(v1)=F(v1)E(u(v1))=F(v1)E(1-exp(-a(v1-y˜))a|y˜v1)=F(v1)v¯v1(1-exp(-a(v1-y))a)f(y)F(v1)dy(2)

UBIN(v1)≥UBIDPB(v1)≤PB*(v1)时,竞标者更偏向于选择执行现在购买期权,容易得到:ΡB*(v1)=v1+1aln(1-F(v1)+v¯v1e-a(v1-y)f(y)dy)

引理2 在均衡策略中, 当且仅当PB(v1)≤PB*(v1),第一类竞标者执行现在购买期权,否则按照私有价值诚实出价参与后续第二价格拍卖。PB*(v1)是具有私有价值的v1竞标者是否执行现在购买期权的无差异阀限值。

从引理2可知,如果具有特定价值类型vB的竞标者对于是否执行现在购买期权是无差异的,任何私有价值高于vB类型的竞标者更偏向于执行现在购买期权,更低类型的竞标者偏向于参与第二价格拍卖的竞标。

引理3d(ΡB*(v))dv0,v[v¯,v¯]

证明d(ΡB*(v))dv=1-F(v)1-F(v)+v¯ve-a(v-y)f(y)dy0,v[v¯,v¯]

从引理3可以看出,私有价值vB是竞标者是否执行现在购买期权的无差异阀限值,当竞标者的私有价值v>vB,将更偏向于现在购买期权。

在CARA假设条件下, 这个结论也适合, 更高类型的竞标者更愿意以确定的价格以确保可以购买到产品。为了更好地体现现在购买期权中风险规避的影响,可将PB*(v1)表示为:

ΡB*(v)=ΡΝ(v)+pre(v,a)(3)

其中:ΡΝ(v)=v-v¯v(v-y)f(y)dy,pre(v,a)=ΡB*-ΡΝ=1aln(1-F(v)+v¯ve-a(v-y)f(y)dy)+v¯v(v-y)f(y)dy.

PB*(v)分解为两部分,可使对风险规避顾客的策略分析更加清晰。PN(v)是使得风险中性竞标者是否执行现在购买期权无差异的现在购买价格,pre(v,a)是CARA竞标者比风险中性竞标者所愿意多出的额外支付,容易证明pre(v,a)的性质,如引理4所示。

引理4 ①pre(v,a)≥0;

d(pre(v,a))dx0,d(pre(v,a))da0;

d(pre(v,a))dvda>0

引理4显示了,具有相同私有价值的风险规避的竞标者比风险中性的竞标者愿意接受更高的现在购买价格。当竞标者类型增加时,pre(v,a)也会增加。尤其是最后一条性质表明当竞标者风险规避意愿增加时,额外支付的边际增量也将增加。

2.2 卖方收益最优化的比较分析

在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拍卖中,第一类竞标者的期望支付为:

EΡ1B=(1-F(vB))ΡB+F(vB)Ρ1BΙD(v1)=(1-F(vB))ΡB+v¯vB(v¯v1yf(y)dy)f(v1)dv1

第二类竞标者的期望支付为:

EΡ2B=F(vB)Ρ2BΙD(v2)=v¯vB(v¯v2yf(y)dy)f(v2)dv2+vBv¯(v¯vByf(y)dy)f(v2)dv2

由此可得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拍卖中卖方总的期望收益为EPBs=EP1+EP2.

在不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标准第二价格拍卖中,竞标者的期望支付和事先期望支付为:

Ρi(v)=F(v)v¯vyf(y)dyF(v)EΡi=x¯x¯x¯xyf(y)dyf(v)dv=x¯x¯y[1-F(y)]f(y)dy

由此可得在不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标准第二价格拍卖中,卖方的期望收益为:EPs=2EPi.

当存在一个现在购买期权时,卖方需要选择合适的PB以最大化期望收益,即

maxΡBEΡsB(4)

EPs为常数,可将上述目标函数写为:

maxΡB(EΡsB-EΡs)maxVB(EΡsB-EΡs)(5)

代入PB*(v)=PN(v)+pre(v,a),可得

EΡsB-EΡs=[1-F(xB)]ΡB+v¯vB(v¯v1yf(y)dy)f(v1)dv1+v¯xB(v¯v2yf(y)dy)f(v2)dv2+vBv¯(v¯vByf(y)dy)f(v2)dv2-2x¯x¯y[1-F(y)]f(y)dy=vBv¯[ΡB+vBv¯yf(y)dy-2v¯vyf(y)dy]f(v)dv=vBv¯[vB-vBF(vB)-2vBvyf(y)dy+pre)vB,a)]f(v)dv

由于函数在vB[v¯,v¯]上是连续的,可得(EPBs-EPs)|vB==0。

于是

d(EΡsB-EΡs)dvB|vB=v¯<0vB,s.t.(EΡsB-EΡs)|vB>0(6)d(EΡsB-EΡs)dxB=-[vB-vBF(vB)-2vBv¯yf(y)dy+pre(vB,a)]f(vB)+vBv¯[1-F(vB)+xBf(vB)+pre(vB,a)]f(v)dv=-pre(vB,a)f(vB)+pre(vB,a)[1-F(vB)]+[1-F(vB)]2d(EΡsB-EΡs)dvB|vB=v¯=-pre(v¯,a)f(v¯)<0

以上分析表明,当卖方面临的是具有CARA风险规避函数的竞标者时,现在购买期权能使卖方获得更高收益。这个结论对于具有递增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的竞标者同样成立。

定理1 面对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的竞标者,不论任何私有价值服从何种分布,只要符合模型假设,加入现在购买期权都能够使卖方获得更高收益。

3 数值分析

通过上节的分析可知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在线拍卖机制能使面对风险规避顾客的易逝性产品销售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节将用一个简单的数值算例使得上述优化模型的分析更加清晰。假设易逝性产品生产企业拥有某种同质的易逝性服务产品,准备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销售完,在销售结束后剩余产品的价值为零。有两个具有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CARA)的竞标者,其效用函数为u(v)=1-e-ava,并对所需求产品都有独立统一的私有价值。

V={vl=1vm=2vh=3w.p810110110

从上节分析中可知在第二价格拍卖中并竞标者的均衡策略是诚实出价,卖方在不同保留价格下的期望收益是:

EΡs=(810810+8101104)+2(1101103)+3(110110)=1.05

同理可得,EPs(r=2)=0.73;EPs(r=3)=0.57。显然,卖方不设置保留价格是最优的。

根据上节模型分析,假设竞标者1拥有一个现在购买期权,他可以通过固定现在购买价格PB立即购买产品或者通过提交竞标得到产品。而竞标者2仅有一种选择就是竞标购买。假设卖方设定了现在购买价格PB,使得私有价值为vm的竞标者1在接受现在购买期权煌竞标购买两种选择上支付是无差异的。即

EΡbBΙΝ(vm)=EΡbBΙD(vm)1-e-(2-ΡB)=810(1-e-(2-1))ΡB=2+ln(15+45e-1)

不难推断:

EΡbBΙΝ(vh)=0.81816>EΡbBΙD(vh)=0.75494EΡbBΙΝ(vl)=1-e-(-3-ln(15+45e-1))<EΡbBΙD(vh)=0

如果设定上述现在购买价格,私有价值为vh的竞标者1偏向于执行现在购买期权,但如果私有价值为vl,这样选择将对竞标者没有好处,验证了具有更高风险规避类型的竞标者更偏向于执行现在购买期权。

而加入现在购买期权后卖方的期望收益为EPBINs=1.0591>EPS=1.05,通过数值算例也再次证明了面对风险规避顾客时,现在购买期权能有效提高卖方收益。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一个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益管理在线拍卖机制, 假设销售方拥有某种同质的易逝性产品, 准备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售出, 在销售结束后剩余产品的价值为零。销售方采用加入现在购买期权的在线拍卖机制销售易逝性产品。假设每个顾客都具有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本文考虑加入现在购买期权来研究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益管理中最优拍卖机制问题,采用Stackleberg主从博弈模型研究参与人策略,建立竞标者策略的纳什均衡,以达到最大化易逝性产品生产企业的收益的目的,最后用一个简单的数值算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面对风险规避顾客时,现在购买期权能有效提高销售价格和易逝性产品卖方收益。它对传统的收入管理定价机制和舱位分配问题是重要的补充。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暂时现在购买期权,永久现在购买期权以及两者运用到易逝性产品在线销售的区别和选择问题有待于进行后续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可运用于收入管理的定价及分配存量的在线拍卖机制。传统拍卖机制假设竞标者是风险中性的,本文研究的模型中买方是具有相同常数绝对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CARA)的,考虑加入现在购买期权来研究基于风险规避顾客的收益管理中最优拍卖机制问题,采用Stackleberg两阶段主从博弈模型研究参与人策略,求解竞标者策略的纳什均衡,以达到最大化易逝性产品生产企业的收益的目的,最后用一个简单的数值算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面对风险规避顾客时,现在购买期权能有效提高销售价格和易逝性产品卖方收益。

关键词:收入管理,风险规避,现在购买期权,在线拍卖

参考文献

[1]罗利,萧柏春.收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管理科学学报,2004,7(5):75~83.

[2]Myerson R B.Optimal auction design[J].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81,(6):58~63.

[3]Riley J G,Samuelson W F.Optimal auc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81~392.

[4]Pinker E,Seidmann A,Vakrat Y.Using transactiondata for the design of sequential multi-unit,onlineauctions[Z].Working Paper CIS-00-03,WilliamE.Simon GSBA,University of Rochester,2001.

[5]Eso M.An iterative online auction for airline seats[Z].IBM T.J.Watson Research Center,2001.

[6]Cooper W L,Menich R P.Airline ticket auctions:revenue management and the pivotal mechanism[Z].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1998.

规避机制 篇3

关键词:中小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风险规避

中国计划到2015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这一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战略新兴产业绝大多数都属于高科技企业, 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否成长与此目标能否实现息息相关。

一、中小高科技企业的特征

(一) 高科技性

高科技企业之所以为高科技企业, 贵在其产品具有高科技性, 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具体表现为构成产品的成本中有很大比重是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要比传统产品要高得多。

(二) 高投入性

高科技企业另外一个特点是高投入性, 这里的高投入性在高科技企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投入特点, 在高科技企业种子期主要表现为研发等无形的投入, 而实体性投入并不明显, 在初创期和快速成长期则主要表现为资产设备等大量有形资产的投入以及研发的投入。从高科技企业的投入特征来看, 其有无形投入大的突出特点。

(三) 高风险性

高科技企业存在很高的风险, 风险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不尽相同, 从国外的中小高科企业存活率来看, 美国大概只有18%的企业可以存活, 一些特殊的项目的企业存活率不到3%, 即便是成功的企业, 其产品能维持五年以上旺盛期的不足30%。

(四) 高收益性

高科技企业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高收入性, 由于其产品附加值很高, 所以一旦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企业将会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从国外风投来看, 其投资的项目成功率只有30%左右, 即投资10个项目有7个会失败, 然而一旦有三成的项目成功, 风险投资便可获得巨大的收益, 这主要是由于项目的高收益性决定的。

二、中小高科技企业各阶段的的风险分析

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 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蜕变期。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 (如下页表1所示) :

(一) 种子期风险分析

此阶段企业的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 包括首先研究的方向选择是否正确, 一旦研究方向选择错误那么后期将会走很多弯路;另外技术本身是否可行, 如果技术本身根据现有条件无法可行, 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没有效果;最后是技术是否有超前性, 如果只是简单模仿改进别人的技术, 该技术实现的产品将无法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二) 初创期风险分析

此阶段会产生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该阶段发展所需资金需要通过外部获取, 那么必将产生财务支付压力;另外一个风险是市场风险, 产品刚投放于市场, 需要市场的检验。

(三) 成长期风险分析

该阶段企业进行快速成长期, 随之产生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与人才风险, 这些风险之所以会在此阶段出现, 是因为该阶段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业务也变得复杂起来, 此时企业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管理决策, 这需要高水平的管理, 另外企业需要塑造产品品牌形象, 需要更多的市场营销。

(四) 成熟蜕变期

该阶段企业已经从成长期过渡到业绩稳定并逐步转向衰退的时期, 企业需要进行转型, 如果不及时转型, 那么后期必将面临市场的无情淘汰, 此次企业呈现的突出风险是转型风险, 或者说是二次创业失败的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高科技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风险特征, 如何有效规避以上风险, 使得高科技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顺利转型, 则需要一整套完善的规避机制。

三、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规避机制的建议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规避机制, 应当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建立, 宏观层面是要有金融保障体制和高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微观层面是企业自身需要建立一整套风险规避机制。

(一) 宏观层面

1. 完善金融保障体制

金融保障体制的建立除了宏观层面需要进行完善之外, 高科技企业自身需要不断提升信用水平。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特征, 寻求阶段性的融资路径。如种子期以自有资金为主, 初创期以商业贷款、风险投资、自由资金为主, 成长期以商业贷款、风险投资等为主。不同的成长阶段融资路径的选择要有所取舍。另外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障体制的建设, 尤其是注重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规范。

2. 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 造成了中小高科技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隔阂, 要消除这一隔阂的关键在于让外界能够了解并认识高科技企业, 构建中小高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库对于让外界了解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当尽快完善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信用档案库建设, 架起外部与高科技沟通的桥梁。

(二) 微观层面

1. 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机制

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建立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评价机制, 首当其冲的便是建立相应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中小高科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能力有多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技术是否先进。技术是否先进要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是否有明显的突出优势;如果没同类产品可比, 那么应当看其是否有明显的使用价值。 (2) 技术是否能够有有效的支撑。技术即便先进, 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需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因素进行评价, 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开发条件。 (3) 技术是否容易被替代。如果技术的可替代性很强的话, 那么该技术缺乏足够的创新性。

2. 建立市场营销体系

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营销将其推向市场, 中小高科技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高效快速开发相应的高质量产品系列, 产品应当尽量丰富化、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营销渠道体系, 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品营销能力。

3.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初创者一般都是技术型人才, 其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当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管理风险会不断增加, 所以高科技企业应当关注管理水平的提升, 应当积极开展各种人才培养工作。如外部引进或者内部培养, 内部培养方面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员工业务培训, 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4.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高科技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关键在企业必须一直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内在动力, 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内动力, 激发员工内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便是激励,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内部激励机制, 使得员工从内心深处有创新的激情和热情。该激励机制的核心是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曹培红, 江俊龙, 邹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 2010, (7) .

[2]李湘龙.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风险规避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2011.

[3]马军伟.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 2013, (1) .

[4]王尔德.国务院通过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J].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 (5) .

规避机制 篇4

关键词:留学生,汇率风险,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组合

一、引言

近年来, 我国掀起一股留学热潮。经了解, 1998年中国留学海外人数仅1.76万, 时隔13年, 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已达到33.97万, 翻了近20倍。相关人士推测, 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将达到41万, 2013年则达到49万。其中大部分的出国留学生都需要自己承担出国以后的所有花销。高昂的费用使得出国留学生对于外汇有着极大的需求。然而, 近几年人民币的汇率虽稳中存有些许波动, 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其他原因, 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必然会加大, 这给出国留学生兑换外币增添了更多的汇率风险。

经过对近200位来自于不同专业、即将或已经出国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我们统计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对外汇衍生产品非常陌生, 不了解比例高达61.86%。88.14%的出国留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外汇产品来规避外汇汇率风险。以此可见, 该群体对外汇汇率风险规避意识淡薄, 且经验不足。对外汇产品不了解而不使用的比例达到62.07%, 而对外汇产品有所了解但却认为外汇产品很麻烦的比例达到24.14%, 由此推出学生不习惯且不懂得利用外汇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的情况非常普遍。而前人对于金融衍生品运用的研究, 主要针对于涉外公司和大型群体, 却鲜有学者从出国留学生角度出发来探究对金融衍生品的应用。

基于对出国留学生外汇需求和对外汇金融衍生品的了解情况的调研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出国留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 探索如何应用金融产品来规避外汇汇率风险以达到最佳效果, 并给出相关的可操作建议, 来帮助出国留学生规避汇率风险, 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其节约出国费用, 制定更稳妥的出国计划。

二、出国留学生使用外汇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善经济结构、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逐渐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人民币对外汇的汇率也受到巨大影响。市场对于汇率变动的预期变化频繁, 外汇汇率波动剧烈程度加大, 这些决定了出国留学生有必要使用外汇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外汇风险, 减少其费用的不确定性。

对于改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结构、外贸出口结构的失衡 (1) , 我国将逐步调整对外贸易、汇率、货币和国际金融等战略,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近年来中国主动加速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然而,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会遭到国际货币市场的阻拦, 其地位上升是缓慢的, 过程中还可能遭到逆转的风险。因此, 国际化的过程中, 一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 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和信心下降, 就很容易扩大其汇率的波动幅度。

同时, 在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过程中, 资本账户的开放有可能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入, 给国内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进一步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这必然让汇率波动相较于之前会更加剧烈。

三、出国留学生外汇需求分析

经调研, 现如今出国留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外汇分别为:美元、英镑、欧元、澳币和加元。通过对这些典型外汇一年以来汇率变动历史以及预期的汇率波动情况的分析, 来直观了解不同目的地的出国留学生的外汇风险的暴露程度, 以此对于不同情况的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具体建议。

(一) 美元

根据近一年美元汇率的走势图 (2)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剧烈, 波动区间为6.2670~6.3495, 若按照每个出国留学生每年在美国费用为50000美元来计算, 在近一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波动区间内, 费用波动差值达到¥4125。此项波动值表面虽不算大, 但3年学费累计下来也超过了10000元人民币, 波动金额也足够引起在美留学生的关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平稳。而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初期, 在下一年中经济发展速度预计也只会有所放缓。因此, 美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只会进行小幅度的波动。

(二) 英镑&欧元

在2012年期间, 人民币与英镑的汇率波动区间为9.6897~10.2930。若按照每个出国留学生每年在英国的费用为20000英镑来计算, 在近一年人民币与英镑的波动区间内, 波动差值达到了¥12066。另外, 以欧盟国家为留学目的地的学生占到了5.93%, 在2012年期间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波动区间则位于7.6473~8.4799之间。同样若按照每个学生前往欧盟国家留学每年所需平均费用10000欧元来计算, 这笔钱波动差值会达到¥8326。

在2012年11月12日的欧盟峰会上, 对希腊给予什么具体形式的援助也并未得出结果, 另一方面, 意大利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推高融资借贷成本, 令新一轮欧债危机再次升温。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所以, 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也会存在很大的变数, 预计下年汇率波动程度可能更高。

(三) 澳币

在2012年期间, 人民币与澳币的汇率波动区间为6.0941~6.7938。在近一年人民币与英镑的波动区间内, 波动差值达到了¥24489.5, 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波动数目。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国家, 矿产资源丰富, 因此这些商品价格会汇率的影响特别显著。特别是黄金以及石油的价格, 目前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黄金以及石油的价格会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 而且澳大利亚以出口为主, 所以澳币的汇率风险总的来说是极为之大。

(四) 加元

近一年加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 波动区间为:6.0586~6.5397, 若按照每个出国留学生每年在加拿大费用为33000加元来计算, 每年所需费用波动值为¥15876.3, 对留学生影响相对较大。虽然加拿大央行称人民币在未来几十年有加大升值空间, 但人民币兑加元一直单边升值的可能性很小, 结合人民币国家化进程以及各大银行美元远期报价, 接下来的一年中, 人民币兑加元波动会更为剧烈。

(五) 港币

出国留学生对于港币有着一定的需求, 但占有比例较少, 只占了5.93%。港币在近一年内波动幅度为0.80258~0.81854, 该变化幅度很小。再者港币汇率与美元挂钩, 变动方向与美元一致, 因此在今后一两年中, 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总体会稳中有变。

鉴于以上的外汇汇率的分析, 根据不同外汇汇率的波动剧烈程度, 可以将出国留学生常用的几种外汇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含美元和港币;第二类包括欧元、英镑、澳币和加元。总体而言, 后一类外汇的波动幅度远远超过第一类, 而第一类外汇的汇Á率水平相对稳定, 波动较小。

四、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分析

经过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外汇进行分类, 可以根据其波动程度来使用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风险规避。

对于波动小的货币, 如美元, 港币等第一类货币, 出国留学生只需使用远期结售汇就可以减少其使用的外汇汇率的波动。概括而言, 远期结售汇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远期结售汇业务合同, 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支发生时, 即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 (3) 。由于第一类外汇的汇率波动小, 其产生收益性的幅度并不大, 对于出国留学生而言, 风险规避不需要担心规避掉收益的问题, 而使用远期结售汇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提前锁定出国费用, 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对于汇率波动程度大的货币, 它们可能会给出国留学生带来因为汇率上涨造成较大的损失, 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收益,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货币, 如澳币、加元、欧元和英镑等第二类货币, 出国留学生可以使用那些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不会错失潜在收益的外汇金融衍生品。纵览外汇市场, 满足这一要求的有三种产品:期货、期权和期权组合 (3) 。然而, 对于学生而言, 期货的准入门槛很高, 并且其杠杆性太大, 如若预期和操作不当会引起巨大的损失, 并不是出国留学生理想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外汇期权和外汇金融组合, 虽然在规避外汇波动风险的原理上相似, 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同的效果。

概括而言, 外汇期权是买卖双方间的一个合约。具体说来, 外汇期权就是一方通过支付期权费获得在未来某个时间或时期以一定的汇率向另一方购买一定外汇的权利的合约。期权卖出者可以获得期权费, 但是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4) 。对于出国留学生而言, 使用外汇期权能够规避一定的外汇波动风险, 因为如果其选择做多外汇期权, 一旦预测失误, 他可以选择不执行期权, 损失的只有期权费, 但预测正确时其收益却是无限的。然而, 如若其选择做空该外汇的期权, 想要节省更多的留学费用, 一旦其预测失误, 损失也将是无限的 (5) 。下面以看涨外汇期权为例, 来简要的对比多头与空头的不同效果。如图1所示, 买进看涨外汇期权合约, 会产生无限盈利, 即使损失, 最多也只是损失期权费。但是当选择卖出看涨外汇期权时, 如图2, 出国留学生最多盈利为期权费, 而一旦亏损却是无限的。

而对于外汇期权组合, 在期权原理的基础上, 出国留学生可以选择买进一个看跌外汇期权合约, 再同时卖出一个外汇看涨期权, 如图3。或者卖出一个执行价格较低的外汇看跌期权合约, 再同时买进一个执行价格较高的外汇看涨期权合约, 如图4。以此组合操作来将购汇价格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区间内 (6) , 即综合收益曲线与横轴平行的部分。无论是通过图3的操作还是图4的操作, 出国留学生最后都能够得到一个新的投资曲线, 即图中的虚线部分。通过期权的组合投资, 原本收益的部分斜率变大, 意味着同等有利的利率变动下, 收益会更多;同时, 原本亏损的部分利率会变小, 表示同等不利的利率变动下, 亏损会有所减少。而即便是期权的买方都选择不执行的情况下, 即汇率落在锁定区间上时, 由于期权费的不对等, 该出国留学生也能有少许收益, 节省出国部分费用。

因此, 期权组合业务可以更大程度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 相较于期权产品, 更适合出国留学生使用。对于汇率波动程度大的货币, 如澳币、加元、欧元和英镑等第二类货币, 本文建议出国留学生使用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

由于期权组合为新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 其设计较为复杂, 为了让读者能更好使用外汇期权组合, 本文以下将举例来阐述期权组合的基本使用。

ÁÁ若准备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使用外汇期权组合来规避学费的汇率风险, 首先买入一个标的为人民币兑澳币的看涨期权, 名义本金15万澳币, 执行价6.60元, 期限3个月, 期权费为每澳币0.12元;同时卖出一个以人民币兑澳币为标的、名义本金、期限都与前者一样的看跌期权, 但执行价格为6.35元, 期权费也为每澳币0.15元。到期日时, 汇率将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则此学生的损益如图5所示。

卖出看跌期权收益线与买入的看涨期权收益线组合之后就形成综合收益线。很明显, 期权组合能够将汇率保值区间锁定在6.35~6.60的范围之内, 此范围已经足以让出国留学生达到保值的目的。

到期日那天, 当市场汇率高于6.60时该学生执行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不会被执行, 他将得到收益。当市场汇率在6.35~6.60两笔期权都不会被执行, 达到保值功能。当市场汇率低于6.35时, 该学生才会有损失。可以看出, 外汇期权组合最大的功能是将汇率的保值范围扩大到6.35~6.60, 能使该学生的留学费尽可能保值地固定在此范围内。

五、结论与建议

中国近几年每年有20万以上出国留学的学生, 对外汇的需求量是极为庞大的。但是大多数学子对外汇产品相当陌生, 同时也缺乏使用外汇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 导致留学费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节约。若根据本文的分析进行操作:外汇汇率波动小的外汇使用远期结售汇来规避汇率波动, 而汇率波动相对较大的外汇则使用期权组合。出国留学生就能够达到货币保值、稳定出国费用等多方面的效用, 也有利于留学生制定长期或短期的留学计划。因此, 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外汇风险有必要在留学生群体中普及。

现如今各大国有银行远期合约的业务均较为成熟, 而相比之下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期权组合业务则更为完善, 其中中国银行的相关产品为期权宝和两得宝。出国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银行的外汇衍生产品。

同时, 可以在那些具有大规模出国留学群体的外语、外贸类大学中, 通过不同渠道将外汇金融产品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广大即将出国的大学生, 如开办相关知识讲座, 派发相关知识手册、校刊介绍宣传, 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等, 来提高他们利用外汇金融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

另外, 由于目前出国留学生群体的分散性和规避风险意识的淡薄, 许多银行的外汇业务并未针对留学生开放。一方面建议学校能够加强与外事部门与银行的相关合作, 商讨制定针对于留学生规避汇率风险的外汇业务。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普及, 银行能够针对出国留学生主动研发更多的外汇业务, 方便该群体使用。

参考文献

①韩江波.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 (4) :58-62

②各货币汇率波动的数据均出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main/536/index.html

③乔娇, 董义军.外汇衍生品的比较与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 2009 (8) :35-37

④谢为安, 谢一青.外汇期权在规避外汇风险中的作用[J].上海综合经济, 2004 (7) :72-74

⑤贺显南.投资学[M].广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186-189

规避机制 篇5

逆向物流是近年来物流供应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制造商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再造,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供应链结构上分析,逆向物流的产生使单一的传统正向供应链发展为包括逆向供应链在内的闭环供应链系统。

闭环供应链的产品定价策略、回收渠道选择和利润分配问题得到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定价模式(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统一定价或差异定价)、渠道成员竞争关系以及市场需求环境(确定需求或随机需求)等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阶段性成果[1,2,3,4,5,6],但仍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1)以上文献均以制造商为闭环供应链主导者为前提,然而近年来随着零售业合并并购趋势的加快以及巨型零售商等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市场的支配力量从生产厂商逐步转移到零售企业。(2)即使在随机环境下也均以渠道成员风险中性为前提,以期望利润为优化目标。但众所周知,由于废旧产品产生的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在闭环供应链中决策者面临的风险比传统供应链更大,因而在相关模型中考虑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学者针对上述不足开展了相关研究:

(1)考虑渠道权力结构的相关文献:Karakayali[7]探讨了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回收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以及集中式决策3种权力结构下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并给出了协调该供应链的二部定价契约。易余胤[8]研究和对比了零售商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3种权力结构对均衡零售价、回收率、批发价、渠道成员利润以及渠道总利润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模型拓展至2个零售商相互竞争的情形[9]。王文宾等[10]研究了集中式和3种分散式市场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易余胤[11]针对零售商竞争的第三方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探讨了3种市场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并引入“通道费”契约实现了零售商主导闭环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赵晓敏[12]针对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S-M两级闭环供应链进行建模,分析了供应商强势、制造商强势和双方势均力敌时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及赢利情况。

(2)含风险规避渠道成员的相关文献:史成东[13,14]和高文军[15]分别运用在险值(Value at Risk,VaR)理论和条件在险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理论探讨了在风险中性的制造商与具有下行风险特性(Downside-Risk)的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中,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两种渠道下闭环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策略和利润协调机制。史成东[16]和刘秋生[17]则分别借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PT)设计了协调两级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和批量折扣契约以及回购和盈利——亏损共担契约。肖复东[18]利用均值方差(Mean Variance,MV)理论分析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对3种回收渠道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然而,目前尚未有学者在同时考虑渠道权力结构和决策者风险态度的基础上,来探讨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和利润分配问题。为弥补该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假设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且制造商对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实施差异销售,进而比较制造商领导、零售商领导和垂直纳什均衡3种权力结构下的最优差异定价决策和渠道利润,以期为我国实施逆向物流的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1.1 模型描述

本文针对零售商负责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展开探讨,系统运作流程如下[10]:制造商分别通过外购的原材料和提取旧产品的可用部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废旧产品(单位成本分别为cn和cr,且cr<cn),然后分别以wn和wr的价格批发给零售商,最后零售商将二者以pn和pr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相应的市场需求为qn和qr。当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零售商以单价c从消费者处回收废旧产品,制造商以单价b从零售商处回购废旧产品,其中需满足关系b>c,否则零售商无法从逆向物流中获取收益。

1.2 相关假设

(1)假设市场容量为随机变量A′,其由确定部分A和不确定部分ε组成,即可表示为A′=A+ε,其中ε服从(0,σ2)的正态分布。

(2)由于零售商同时从事销售和回收,比制造商更加邻近消费市场,因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零售商更易于害怕风险而成为风险规避者。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制造商为风险中性者,零售商为风险规避者。

(3)废旧产品的回收率为τ,0≤τ≤1,所回收的废旧产品可全部用于再制造[1],在此假设τ为外生常量。

(4)为简化问题,假设消费者主动将达到寿命周期的废旧产品返还给零售商,即回收费用c=0,根据Savaskan[1]的研究,c是否等于0不会影响模型的主要结论。

(5)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假设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估价是对新产品估价的δ倍,即δ为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偏好系数,0<δ<1,则在市场细分情形下两种产品的期望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19,20]:

另外,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市场细分和渠道权力结构对闭环供应链最优差异定价决策的影响,故仅讨论消费者偏好满足式(1)中的第二种情况(市场上同时存在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在后续建模过程中会考虑该条件。

(6)为保证模型的有效性,须满足参数关系A>pn>cn以及δA>pr>cr。

基于以上假设,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零售商的效用函数可根据均值———方差理论,用其期望利润和期望利润方差的差值形式表示[21-22]:

式中kr为风险规避系数,且满足0≤kr≤1[18]。kr=0为零售商风险中性的情形,kr值越大则意味着零售商对风险的规避程度越大,其行为越保守谨慎。

以下将分别探讨制造商主导(MS)、零售商主导(RS)和垂直纳什均衡(VN)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与利润分配问题,然后将三者的均衡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最优价格、最优产量和成员利润的影响。

2 考虑渠道权力结构和风险规避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

2.1 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MS情形)

在MS市场结构中,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两阶段动态博弈,博弈顺序为:(1)制造商先确定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批发价格wn和wr;(2)零售商再确定两种产品的销售价格pn和pr。可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该动态博弈问题。

将式(2)分别对pn和pr求导,可得零售商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再将式(4)~(5)代入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中,分别对wn和wr求一阶导数,联立知制造商对两种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分别为:

将wMS*n和wMS*r代入式(4)和(5)可得零售商的最优销售价格、新制造产品与再制造产品销售量以及成员的最优利润(效用)分别为:

2.2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RS情形)

在RS市场结构中,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两阶段动态博弈,博弈顺序为:(1)零售商先确定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pn和pr;(2)制造商再确定两种产品的批发价格wn和wr。在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博弈模型时,可参照文献[8]的研究方法,令零售商销售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边际利润分别为m1和m2,易知二者满足关系pn=wn+m1和pr=wr+m2,将其代入式(2)并对wn和wr求一阶条件得到

将式(14)和(15)代入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并分别对pn和pr求导,可得零售商对两种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为:

将pnRS*和prRS*代入式(14)~(15)以及(1)~(2),可得制造商对两种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两种产品的销售量以及成员的最优利润(效用)为:

2.3 垂直纳什均衡(VN情形)

在VN市场结构中,双方具有相同的渠道权力,同时决策,制造商决定wn和wr,零售商决定pn和pr,双方均不能利用对方的反应函数。则联立式(4)、(5)、(14)和(15)便可得到双方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最优利润(效用)如下:

命题1:当时,MS、RS和VN3种权力结构下的消费市场中均同时存在新制造和再制造两种产品。

证明:根据(1)式市场中同时存在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充要条件,结合3种权力结构下pn和pr的最优解,便可推导出δ需满足的取值范围,具体步骤略。

δVN为kr的递增函数,进而可知时可同时满足MS、RS和VN 3种权力结构的市场中均存在新制造和再制造两种产品。

命题2:(1)在MS和RS市场结构中,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批发价格均与零售商风险规避系数无关,而销售价格随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降低;(2)在VN模式的市场结构中,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批发价格随零售商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销售价格随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降低;(3)在MS、RS和VN 3种市场结构中,新制造产品的产量及总产量均随零售商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再制造产品的产量均与风险规避系数无关。

证明:由相关表达式即知wMS*n、wMS*r、wRS*n和wRS*r均与风险规避系数kr无关;根据可推知pMS*n和pMS*r随kr的增加而降低;由知qMS*n随kr的增加而增加;由式(11)知qrMS*与kr无关。RS和VN情形可作类似讨论,在此限于篇幅故省略。

命题2说明在MS和RS模式下制造商可内生化零售商风险规避态度所产生的影响,而在VN模式下则不能。另外在3种模式下,零售商对两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均随kr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大,其必须降低零售价格来保证相对较高的新制造产品销量和产品总销量,而再制造产品销量保持恒定,其主要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程度有关。

最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对MS、RS和VN 3种模式下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效用以及系统总收益的影响较为复杂,将在算例部分结合数值仿真进行分析。

3 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比较

命题3:(1)新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满足wnMS*>wnVN*>wnRS*;(2)再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满足wrMS*>wrVN*>wrRS*。证明略。

从命题3的结论可知:在MS模式下,由于制造商拥有优先权和主导权,其必然对两种产品制定较高的批发价格;而RS情形则恰好相反,此时的产品批发价格最低;VN模式则介于二者之间。

命题4:(1)新制造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满足pnMS*≥pnRS*>pnVN*;(2)再制造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满足prMS*≥prRS*>prVN*。证明略。

从命题4的结论可知:尽管RS模式下零售商具有优先权和主导权,但与MS模式相比,其销售价格较低,这是因为MS模式下制造商制定最高的批发价格,大大压缩了零售商的边际利润空间,因而零售商必然相应地提高零售价格,而在RS模式下制造商处于从属地位,其对两种产品的批发价格最低,因而零售商更易于保证一定的边际收益。另外,VN模式下双方处于均势,零售商被迫降低销售价格保证一定的销量。

4 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产量比较

命题5:(1)新制造产品的最优产量满足qnMS*<qnRS*,qnVN*的排序位置取决于参数设置;(2)新制造产品的最优产量满足qrVN*≥qrMS*=qrRS*;(3)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总产量满足qnVN*+qrVN*>qnRS*+qrRS*>qnMS*+qrMS*。

证明:由和式(11)、(21)与(29)容易证明结论(1)和(2),以下重点证明结论(3),首先将VN模式与RS模式下的总产量进行比较:

因为,因而上式为kr的严格减函数,则当kr=1时,上式取最小值,即

所以有qnVN*+qrVN*>qnRS*+qrRS*,另外易知qnRS*+qrRS*>qnMS*+qrMS*,证毕。

5 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渠道成员利润比较

鉴于不同权力结构下渠道成员利润的比较十分复杂,在此我们借助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取参数值如下:cn=10,cr=4,A=60,b=1,τ=0.5,σ2=1。则根据命题1的结论,当消费者偏好δ∈[0.4,0.9]时MS、RS和VN 3种权力结构下的消费市场中均同时存在新制造和再制造两种产品,在此取δ=0.5,进而分析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kr对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效用和系统总利润的影响,结果如图1至图3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kr的提高,3种权力结构下的制造商利润均增加,其中MS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最高,VN模式次之,RS模式最低。

从图2可以看出:3种权力结构下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均随其风险规避度的提高而降低,但RS模式下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当kr较小时,RS模式下的零售商效用优于VN模式和MS模式;当kr逐渐增大至约0.77时,RS模式下的零售商效用已低于VN模式;而当kr进一步增大至约0.87时,RS模式下的零售商效用甚至低于MS模式,位居三者中最低。

从图3可以看出:VN模式下的系统总利润最高,其随kr的增大先减少后缓慢增加;MS模式下的系统总利润次之,且其随kr的增大而增加;RS模式下的系统总利润最低,且随kr的增大而减少。

图1至图3的算例结果表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显著影响了其自身以及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收益,尤其是在RS模式中,因此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来降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水平,进而促进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然后,我们取kr=0.5,分析当δ在区间[0.4,0.9]变化时3种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系统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如图4至图6所示。

从图4至图6可以看出:3种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效用和系统总利润均随消费者偏好系数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结合文献[10]的研究结论可知:无论闭环供应链渠道成员是风险中性者还是风险规避者,随着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程度的提高,各渠道成员的利润和系统总收益均增大。

6 结论

本文探讨了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对3种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与利润分配的影响,进而推导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对两种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销售价格以及最优产量的影响,最后结合算例将风险规避系数对3种情形下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效用以及系统总利润的影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VN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MS模式的闭环供应链,最差的是RS模式。另外随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偏好系数δ的增加,3种权力结构下的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效用与系统总利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并未讨论风险中性情形下各决策变量的均衡解,原因在于kr=0仅是以上模型的一个特例。

最后,本文仅考虑了零售商的风险态度,进一步可将制造商的风险态度也引入模型中。另外我们仅针对完全信息的情形进行分析,而在不完全信息下探讨具有风险规避成员的闭环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和契约协调机制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摘要:本文研究了渠道权力结构和参与者的风险规避态度对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机制的影响。假设制造商为风险中性者而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利用均值——方差理论得到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和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和垂直纳什均衡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与利润分配问题。本文还分别比较了不同权力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的最优期望利润以及零售商的最优期望效用,推导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对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的影响,最后结合算例仿真了渠道成员利润(效用)随风险规避系数和消费者偏好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形成垂直纳什均衡时的闭环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制造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最差的是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

规避机制 篇6

国际外汇市场一直处在比较动荡的阶段, 造成对外贸易汇率风险较大, 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出现新的变化。对外贸易中小企业在遭受了汇兑损失后, 造成企业自身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原有汇率机制下出口收汇没有风险的时代已然过去, 所以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基本完成, 对外贸易中小企业要尽快抛弃“外汇汇率固定不变”或“出口不问汇率”的旧模式, 以人民币定价机制为准绳, 时刻保持着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 预留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空间, 同时学会使用风险管理工具, 掌握控制、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提高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自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百分之三十, 并存在着潜在的挑战。由于境外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和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使得国际市场上产生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另外, 虽然人民币汇率在汇改后弹性有所增加, 双向性波动扩大, 但中国仍因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 正在付出高价进口, 低价出口的国民福利, 牺牲国家的经济增长效率。最后, 国家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压力, 也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国内企业在进口业务中, 可能因为外汇汇率的上升使其人民币的支出成本超出原先的估计而发生损失;在出口业务中, 则可能因为外汇汇率的下降使其人民币的收入低于原先的预计而减少利润甚至发生亏损, 这就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汇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阶段的汇率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是,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能否成功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7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 由此引起了中国进出口环境的恶化。因此, 继续开展汇率改革对出口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依据外汇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 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等。对外贸易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确认结汇时间, 尽早结汇, 提高预付款的比例, 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出口企业对于中远期结汇、产品数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可采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只要结汇价格高于预期的升值幅度, 就可以成功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四、基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分析

适用于对外贸易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外汇、外汇掉期、期权、期货等。这些衍生工具都能为企业所用, 在汇率变动的时候锁定企业交易成本。

在直接标价法下, 汇率的上升表示人民币贬值, 反之汇率下降表示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中国货币当局在关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值的同时, 也应进一步关注其波动性。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值和波动性受中国和贸易国名义汇率、价格水平以及外部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难以直接调控, 因此, 中国政策当局应当综合使用汇率政策、利率政策、财税政策等多种调控措施来调节贸易收支, 单纯的汇率政策难以解决中国贸易中的深层次问题。

外汇期权是套期保值的重要选择, 期权的好处在于风险限制特性不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 既可以享受到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利的变动, 又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不利的变动, 但却需要企业付出期权费成本。所以在企业资金充裕、外汇市场情况不明晰的情况下, 外贸企业适合选择货币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是通过场外交易进行, 交易方可以根据公司的特殊外汇风险敞口确定期权的执行价格和日期。

五、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对策

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增长的影响不大, 在国家宏观汇率政策框架内,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对外贸易企业可针对自身现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结算方式, 尽量及时付清结款。在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 可多使用预付货款进行结算, 使用赊销结算对出口商而言, 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 应尽量少用, 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 可多用赊销结算, 延迟收汇。同时, 企业要不断创新, 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完善, 与高端产品挂钩, 这样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国内基本只用人民币来结算, 然而对于外贸企业适当的增加其他结算币种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对外贸易使用较多的是美元, 在目前美元疲软的情况下, 以非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外贸合同成为国际贸易的选择之一。对外贸易企业需要预备对汇率变化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其他经营方面分析, 把握汇率的变化趋势, 并时刻关注我国人民币的升降可能性, 结合所有问题来选择交易时的交易方式。

出口企业应学会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态, 密切关注人民币对汇率中间价的变化, 提前做好预算;对外签约时应注意尽量使用多种货币进行计价结算, 在签订出口合同时, 尽量选择汇率趋于上升的货币计价, 而在签订进口合同时, 尽量选择汇率趋于下跌的货币计价;改变合同与订单签订计划, 采取缩小订购合同时限、分期多次签订合同的方式, 建立长远的业务伙伴合作关系, 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汇率风险, 只是其存在于交易中的一种货币转换风险。其实汇率风险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汇率风险的学习, 了解并熟悉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切实做好自己的企业, 结合自己国家的人民币定价机制, 合理的掌握和运用汇率带来的优势, 化危机为机遇。

摘要:贸易的国际化带来了一系列对外贸易风险, 其中汇率风险占主导因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结售汇等贸易有较大影响, 为了避免出口交易过程中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或不定性, 本文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 探讨对外贸易中小企业怎样规避汇率风险。

关键词:规避汇率风险,定价机制,对外贸易,人民币汇率

参考文献

[1]程峰.解析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分析[J].上海金融, 2008, (15)

[2]曾铮, 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 2007, (5) .

[3]陶永诚, 钟杰.人民币汇率、外部需求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0, (8)

上一篇:教育对策与思考下一篇: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