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经营风险

2024-08-28

规避经营风险(共12篇)

规避经营风险 篇1

摘要:资金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融资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企业负债经营在给企业注入前进动力的同时, 它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文从分析负债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入手, 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负债经营,风险规避

一、负债经营的风险

1.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与财务杠杆密切联系的, 因为负债的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之上的, 然而,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很有可能会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因此, 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亏损越多, 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 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2. 股票市价下跌的风险

当公司没有负债或负债金额较低时, 即使某一时期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衰退, 造成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减少, 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 在公司过度负债的情况下, 相对而言, 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下降的幅度会大得多。因为巨额的利息支付之后, 留给股东的将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 要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就比较困难。

3. 筹资风险

随着负债经营的进行, 企业继续采用负债筹资的困难就会增大, 一方面, 因为债权人在决定是否借款时, 首先考虑的是借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于负债经营会使企业负债比率增大, 对债权人的偿债保证程度降低。在此情况下, 要使债权人做出继续借款的决定是很困难的。因而也就限制了企业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未来筹资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负债经营的不确定性, 很有可能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 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 使企业信誉降低, 而对于一个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它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4. 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

在现代企业中, 采取了负债经营后, 股东实际上就作为了债权人的代理人, 能够决定企业如何使用借款。在这种代理关系下, 债权人作为资金的实际所有人却不能支配这部分资金, 可见他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显然是不对等的, 因此, 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就会在与借款企业之间的借款协议中加入某些限制条件。债券发行成本和限制条款的控制成本组成了负债融资成本, 而负债就会增加这种成本。

二、规避负债经营风险措施

1. 确定适度的负债规模

所谓“适度的负债规模”, 就是指既能很好发挥负债经营的作用, 又能规避负债经营所带来风险的负债规模。在确定适度负债规模时, 注意应考虑以下因素。

(1) 资金成本任何一种经营方式, 都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负债经营也不例外, 而在负债经营的成本中也就包括资金成本。企业的资金成本是资金结构中各类资金的成本的加权平均数, 即负债资金成本和权益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企业的资金成本是由负债资金成本﹑权益资金成本和比率共同决定的。在负债资金成本和权益资金成本确定的情况下, 企业资金成本随着负债率比率的变化而变化。当资金成本最低时的资金结构即是最佳的资金结构, 此时的负债规模也是适度的。

(2) 每股收益负债经营的目的就是想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获得的收益越大, 这样的负债经营越成功, 其对应的负债规模也就是合理的。而一般情况下, 普通股股东收益大小是以每股税后净收益来衡量的。因此如果总的收益越大, 那么普通股股东收益也就会越大。所以, 执行每股收益标准就需要分析不同负债规模下的每股收益的大小, 找出在一定收益水平下使每股收益最大时的负债规模, 此时的负债规模是适度的。

2. 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

(1) 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在一个企业的负债中, 短期负债最终由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净现金流来偿还, 所以可用净现金流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流动负债水平, 进而确定企业的负债结构。在决策过程中, 只要能保证企业在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归还的负债水平小于或等于该企业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这样, 即使在该年度内企业发生筹资困难, 也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那么这种负债结构也就是合理的。

(2) 企业的销售状况, 企业的销售状况对负债结构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如果企业的销售程度稳定, 说明企业在未来能够提供的现金流量较为稳定, 资金可以顺利回收, 可以较多地负担利息。因此, 可适当多举借一些短期负债;反之, 企业则应维持较低的短期负债比率, 多借入一些长期负债, 以尽量推迟偿还期的到来;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 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 那么外部投资者会对企业的前景看好, 愿意继续投资。因此, 补偿固定成本和利息支出的把握就大, 这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短期负债的比率。

(3) 企业的资产结构, 由于长期资产的变现能力差, 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强, 而流动负债要求企业能在短期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所以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流动负债, 多利用长期负债;反之, 短期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 则可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4) 利率状况, 由于长期负债的还款期限较短期负债比较靠后, 不要求企业在短期内有足够的净现金流。所以当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较少时, 企业一般较多地利用长期负债, 较少使用流动负债;反之, 当长期负债的利率远远高于短期负债利率时, 则会使企业较多地利用流动负债, 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总之, 企业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宏明:谈现代企业负债结构[J].财会月刊, 2005

规避经营风险 篇2

泸州市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 代应林

二0一三年九月九日

尊敬的赵主席、汪主席,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向各位领导汇报泸州市餐饮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餐饮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人员流动比较大的传统产业。如何在餐饮行业中把行业工会联合会建立起来实行二次覆盖,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多次与市商务局研究商量,今年1月15日,正式成立了以协会加工会模式的“泸州市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

餐饮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起步于去年,推进于今年。

一、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餐饮行业得到高速发展,三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以泸州市为例,1978年餐饮住宿营业额2000多万元,2012年仅餐饮营业额就达55.5亿元;经营餐饮的企业从1978年的200多家发展到2012年的8741家。随着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大、中型餐饮业主们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向更高、更快、更大规模发展的时候遇到了困惑和迷惘,原有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了的企业,企业的管理从家族制向公司制发展时,需要团队来管理,团队将由多岗位组成,且岗位粘性不能持续、人员必然产生流动,各岗位之间就需要有一个工资标准,企业与员工之间就需要有一个约定,在维护职工利益和保障企业发展间就需要找一个平衡点,需要一 个劳资对话的平台,这个平衡点、平台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的工资集体协商,从行业、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个链条式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近年来餐饮行业在外环境的“四高一低”,(人工成本高、原材料高、房租高、税费高;一低是平均利润率低)居高不下,内环境是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员工稍不顺心,结账走人和好的厨师企业间出高薪相互挖人也是常事的情况下,行业要有一个约定,来平衡指导行业内各工种的工资水平;企业需要一个约定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平衡企业内部的工资标准;企业与员工之间也需要有一个约定来体现工资的个体差异。因此,工资集体协商就有了行业基础和企业内在发展的要求。

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调查是前提

首先调查工资水平。餐饮行业既有加工环节,又有终端消费环节,工种多、规模大小不一,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资,企业的大小工资也有差别。要进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必须掌握不同工种不同规模的工资状况。去年九月我们设计了《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调查表》,划分了24个工种,分别对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的29个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将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汇总求以平均数,再分别找几个类型的企业代表进行四舍五入的微调。

其次是调查《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经调查,饭店餐饮和公益餐饮基本上都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社会餐饮部分签订了劳动合同,大多数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的员工不愿意签,签了劳动合同不便跳槽和减少了眼前收入,没签合同说走就走;另一方面是业主怕签了劳动合同要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增加人工成本。目前社会餐饮的工资多数是采取基本工资加提成再加奖金,把保险直接体现在工资内。有的业主也耽心今后员工上诉,就造表把社会保险在发放工资时直接发给员工。

再次是在调查中感觉到业主也耽心规模做大了,不签劳动合同风险大,员工一告就得支付双倍工资,想签但不知从何下手,怎样了结前面一段没有签劳动合同因此而纠结。人社部门的态度是不报不查,一告企业就败诉,而且还容易产生羊群效益。在现实中,已有个别员工走时提出要告,威胁企业,最后企业只好忍气吞声,拿钱私了。

第四是了解到《劳动合同法》更多的是偏重于员工的劳动保护,企业承担着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和违法机会的成本

三、换位思考替老板着想

推行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目前民营企业业主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上又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找到老板的共同语言,一味强调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很容易站到老板的对立面,容易产生反感,欲速则不达。

(一)树立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理念

工会的工作方针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市的餐饮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老板投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员工打工,追求的是个人的收入和技能的提高,个人价值的体现和老板对他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企业的利润是要靠员工来创造,一个开明的老板在现阶段是非常注意爱护自已的员工,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关心员工的技能提高和生活、家庭,重视职工的职业培训和素质提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老板和员工都需要发展,这就需要妥善的解 决好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学习与提高的关系;反过来企业有效益,员工的福利、技能的提高,个人的前途才有基础。

(二)提高员工的素质。八0九0后的员工,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教育,进入职场马上接触的是资本主义,一到企业接触的是官僚主义。老板与员工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不同步沟通就困难,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人生观、价值观要基本趋同,才能沟通。于是我们搜集资料编辑《泸州市餐饮行业员工素质培训》(内部资料),并将《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录入其中,对员工进行培训,大的连锁企业单独办,小的企业拼着办。

(三)为企业规避风险规范经营,我们组织力量编录了《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实务操作,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解读了用人单位65问。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泸州市餐饮行业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申请表”、“泸州市餐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书”、“泸州市餐饮企业与员工劳动合同”,内容统一、标准自填、特别事项单独约定的(参考文本),供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和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参考。

(四)在工资标准上,餐饮行业多数是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加奖金的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远高于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我们是取保洁工、洗碗工为底线不低于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他工种远高于这个标准,从迎宾、服务员的1500元到行政总厨的8000元,企业在协商谈判时是最低工资标准要高于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高于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样既留有空间,又有一定的弹性,重在强化了一种意识和规则,体现了一个劳资对话的平台。

四、开展专项工资集体协商重在流程

流程是一种规范,是强化意识、提高认识的一个过程。从“谈判”这个字眼老板一听就有几分不悦,老板一向高高在上,“谈判”是一种平等的象征,要让老板转变观念就需要有一个过程。从刺耳到顺耳到习惯,从刺眼到顺眼到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实际工作的难度和技巧也在于此。

在今年1月15日的泸州市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就提出了“择机订立“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一出台我们就编录在今年三月份的《泸州市餐饮行业员工素质培训》(内部资料)中,目的是强调一种声音,酝造一种氛围。

4月24日工会联合会在“两个普遍”培训会上选举了“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6位作谈判代表。同时编写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问答”和《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印发给企业工会代表,同时挂在协会的网站上加以宣传。

5月17日工会联合会正式向协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5月26日协会在王氏都氏村庄选举协会会长张丰贵作为《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谈判的首席代表;其余6位泸州颇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老板作为谈判代表。

7月30日协会和工会联合会在健康厨房举行了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谈判,协会代表企业方,工会联合会代表企业职工方,双方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支付办法、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机制、加班工资、病或非因工伤医疗期间工资侍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女职工工资、奖金和保险福利待遇、职工保险和职工福 利,以及需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进行协商谈判,双方在充分发表意见后签订了《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合同期限一年,市总工会组织部部长蒋毅见证了全过程并作了重要讲话。本合同涵盖40个餐饮企业和参加工会联合会的职工。本合同已报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备案。

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

衡量工资集体协商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履约情况、劳资双方的满意度、企业的发展情况。

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仅走完了第一个层面,餐饮企业正在向人社部门申报“泸州市餐饮行业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申请”;企业内部正在完善工会组织或选举职工代表进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协会与工会联合会也在督促和指导会员餐饮企业进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帮助企业完善工资发放办法,将职工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工资明细上。近期还将举办《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实务操作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再完善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由此,餐饮行业就形成了一个行业、企业、员工三个层面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了市总工会、市商务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市人社部门的支持配合外,还得益于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有一位开明的会长,泸州餐饮的龙头老大贵丰园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丰贵,他除了自已积极带头开展这项工作,还说服其他一时还想不通的餐饮企业老板积极参与,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你是老板,员工是弱示群体,关心爱护员工,就是关心你自已的生意”。协会加工会这种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相 得益彰,这给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带来很多方便。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我们泸州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其效果怎样还将试目以待,我们将不断吸取其它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在省总、市总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深化、不断总结和完善,走出一条行之有效、便于操作、切合实际的路子来。

规避经营风险 应对国际化竞争 篇3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零售企业跨国界进行“资源传递和转化”的经营过程,即某一国家的国内零售企业的经营要素以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投资开店,开展竞争与合作,从事经营活动的行动。它具有7方面的特征:

1.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目标市场的选择、服务的开发、营销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国际市场为主;

2.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

3.综合利用国外资源(资本、技术、物质、人力等)开展国际化经营;

4.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5.潜在着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风险和难度,主要表现在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更大;

6.跨国界、多国性冲突;

7.比其它行业更富挑战性,除了要深入研究国内国际商业环境因素外,满足目标国消费者的最终需求是关键。

二、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一)企业风险的内涵

企业风险,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而使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潜藏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当中,并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企业风险一般包括5个主要特征:

1.客观性,指风险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或消除;

2.普遍性,主要表现是:时间上风险无时不有——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空间上风险无处不在——企业要面临决策、市场、管理等一系列风险;

3.规律性,指风险的产生和企业成长周期有关,有一定规律可循;

4.可测可控性;

5.收益与损失的对称性,两者具有正比的关系。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风险

1.政治风险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于东道国发生政治事件以及企业与东道国在目标上存在冲突或东道国政府的有关法规与企业经营上的冲突。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政治风险是广泛存在的,准确科学地预测并运用多种技术和经济手段来减少、分散和转移政治风险,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有:

(1)非歧视性干预。非歧视性干预是指东道国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控制外国零售企业的进入。这类干预措施通常比较温和,对各类外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的影响相同。

(2)歧视性干预。这类干预措施体现在它给予本国零售企业某些特权和优惠政策以保护其免遭外国零售巨头的竞争威胁。

(3)财产损毁。这是由于东道国发生内战、边境战争、骚乱,以及与政治因素有关的恐怖事件所造成的。这类事件带有突发性, 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跨国零售企业因为战事或骚乱等所蒙受的经济损失, 一般无法得到补偿。即使跨国公司事先投保战乱险, 能从保险公司得到补偿, 也只能得到直接经济损失(财产破坏) 的部分补偿, 而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遭受打击所发生的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则无从得到补偿。1999 年8 月2 日,我国天客隆超市在莫斯科开业,,11 月车臣战争爆发,从北京至莫斯科上万公里的铁路线路被阻断,所有铁路都在调运军用物资, 致使超市断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是天客隆兵败海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2.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当地文化,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零售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一个零售分店就是其所处国文化环境的缩影,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同的文化差异甚至是文化冲突,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应当尽快地适应当地的本土文化。对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将会危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文化适应性的风险已成为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重要来源。2006年沃尔玛和家乐福撤兵韩国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因此,利用和控制文化差异,主动消除文化冲突,防止文化差异演化为冲突,对零售企业实现跨国营销十分必要。

文化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区域文化风险,审美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和宗教信仰风险等四种形式。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指由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和国际债务方面造成的风险。这是所有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面临的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效益。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也不例外,对零售企业而言,经济风险直接与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域选择等经营战略相关。

4.人力资源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依靠构筑人才资源竞争力。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有:

(1)人才管理风险。跨国零售企业要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环境,这就使管理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由于管理人员还会因不同文化、语言等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面临与员工沟通失败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语言、所受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沟通成本大大增加,尤其是管理层间的沟通有时会明显难以协调。

(2)人才流动风险。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重心已由对资源、市场的争夺转移到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尤其是技术人才以及既通晓本国文化又熟悉国际经营的管理人才更是各企业争夺的焦点,这使人才流动频繁,也使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面临零售管理人才的聘用和管理难题及风险。

(3)多元人员结构管理风险。国际化零售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从理论上说,人力资源多元化的组合将推动企业因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而产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增进企业活力的效果,但无疑也会带来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管理失效的风险。

5.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包括组织结构模式和营销管理程序。组织结构模式构成了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框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营销管理程序引导或迫使各要素的行为按照企业管理大系统的统一要求运行。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内部管理尚无法适应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对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风险管理观念淡薄,低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内部机制设置不科学,部门分工不明确,权力制衡在运行中失灵,分支机构间竞相争夺资源,有限资源无法优化配置;缺乏明确的经营方针,不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中长期经营目标等。

6.消费者风险

消费者风险是指由于产品质量、价格甚至是文化因素等原因,消费者发生转移购买给零售企业带来的风险。消费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客户管理主动性欠缺的零售企业,在迈向国际市场时难免会面临较大的消费者风险。

7.竞争风险

国际化的零售企业失败往往可能不是由于宏观因素的变动或者是各种预期的不准确造成的,而是国际市场上的剧烈竞争导致的,同时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还会受到地理、政治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马莎公司退出加拿大市场、2002年Dairy Farm停止7-11便利店在中国南方的扩张,公开宣布的失败原因就是始料未及的激烈竞争。

三、风险管理对策

跨国零售企业与局限于国内竞争的零售企业相比,组织规模更大、经营方式更灵活、所采用的零售技术更加先进,但其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操作难度更大,对整体应变性和适应性的要求更高,加之所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因而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因此,零售企业应积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运用风险策略,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一)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跨国经营的零售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减少零售管理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及管理过程的失误,提高管理效率,并使企业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其次,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人、财、物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准确的国际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选择,将国际化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第三,零售企业必须提高决策质量,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优化决策层结构,提高决策层整体决策能力,同时,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制定科学的决策过程,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和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决策过程失误给国际化经营带来的风险。

第四,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由文化差异引起,要有效规避国际营销上的文化风险,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实施积极有效的跨文化培训。进行跨文化培训是零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开展业务活动、规避文化风险的有效工具。通过跨文化培训,不仅可以规避文化风险,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信息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风险分散策略

跨国零售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活动的优化组合,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有效地分散风险,使多项经营活动的风险总和小于单一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总体风险。

首先,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和管理,实施连锁经营,优化资本组合,实现企业规模效益,将企业单体规模扩张的市场风险在空间上有效地分散,从而赢得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的稳定性,降低总体风险。

其次,零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可以通过资本扩张去从事其它业态经营,在空间上和业态上分散市场风险,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减少因业态单一而在经营项目、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上的局限性及市场压力。

规避经营风险 篇4

关键词:应收账款,账款清理作用,规避经营风险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或者劳务所形成的应收款项。近年来, 企业发展中应收账款一直高居不下, 甚至越来越难清理, 这引起企业管理人员对清理工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应收账款项目占企业总资产的40% 以上, 这个比重让企业不得不强化应收账款清理, 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降低企业发展融投资决策的风险,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 应收账款清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重视销量, 忽略账款的回收

企业应收账款是在赊销产品或者劳力资源过程中产生, 而企业在应收账款清理中, 只重视销量的片面增长, 而没有重视账款的回收。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有时候还会出现争抢客户的现象, 企业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对公司业绩的考核只重视销量, 将销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这必然导致账款回收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因此, 很多工作人员在经营中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经营上, 单方面的追求工作业绩, 使销售部门忽视账款的回收工作。

2、没有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企业经营中应收账款会不断增加, 企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生产量也会增加, 但是企业却没有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 对大局把握不够准确, 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赊账情况。在企业应收账款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同一个客户在不同企业中同时欠款, 这主要是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企业没有形成通力协作, 发挥不出各自的作用, 领导没有利用自己的交际圈子, 无法及时为下层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政策支持, 导致错过最佳的回收时机。

(二) 强化应收账款清理意义

由于企业发展模式是产销一体化, 因此必然会存在应收账款, 企业赊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销量、扩大市场需求,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社会信誉和形象的效果。而在赊销过程中, 企业又希望用最低的成本去完成经营任务, 追求企业发展的最大经济效益。而只有进行应收账款清理才能实现这个预期目标, 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清理能增加企业销量和经济收入, 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为企业发展谋得更大的市场需求, 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此外, 企业强化应收账款清理, 能控制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 从而为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提升创造条件, 能有效增强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的综合实力,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确保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二、强化应收账款清理措施

在企业应收账款清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 应收账款清理工作又十分重要。因此, 企业发展必须强化应收账款清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应收账款清理工作效率, 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一) 完善应收账款清理制度

首先, 要成立清欠管理部门, 加大监控力度。企业要聘请专业的应收账款清理人员, 成立专门的清理机构, 企业要提高清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为企业应收账款清理招揽管理人员为应收账款清理工作建设一支有工作能力的队伍。其次, 要编制“应收账款动态表”、“清理清收外欠款项台账”以及“款项动态评审表”等。完善账目编制流程, 将企业应收账款通过编制更加直观的呈现在企业领导面前, 让企业领导更加全面的掌握单位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 突出重点和难点, 帮助单位降低应收款数额。再者,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逾期账款指派专人采用不同的方式, 如电话、短信或者网络聊天等方式催客户尽快还款, 如果遇到逾期不归还款项的客户,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还款。最后, 企业要在日常经营中重视应收款项清理的基本工作, 做好账款项目记录工作, 且内容要详细, 包括信用条件、交易日期、客户还款日期以及各阶段的还款数额和未还数额等。企业要重视对赊款客户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根据客户不同的经济状况, 给与不同数额的赊款数额。

(二) 建立客户信誉评估系统

诚信是任何事物发展的生命和基础, 企业的信誉直接关系着赊销还款, 企业在赊销之前要对客户信誉进行调查, 可以通过不同企业对同一个客户的评价决定赊销数额。在赊销过程中对长期赊销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对及时还款和逾期还款以及拖欠不还等不同情况的客户进行整理和分类。如果长期出现拖款不还, 就将这些客户打入黑名单, 不再对其进行赊销活动, 相反, 对于一直信誉都很好的客户, 企业要与其长期合作和开展赊销业务。

(三) 重视应收账款清理后期处理

企业应收账款清理的善后工作就是要根据账面记载对客户进行后期的跟进和催款工作, 领导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人脉资源, 企业之间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从而为善后工作提供服务。工作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社会供需以及客户经济情况, 当这些情况发生变化时, 要掌握最好时机及时收回账款数额。业务发生后, 企业要即刻制定跟踪方案, 由专人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跟踪模式, 及时催款和收款, 避免拖欠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应收账款清理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决定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快解决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升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效率, 实现企业长久健康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立客户信誉评价系统以及做好应收账款清理后期处理工作等, 实现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卫军.强化应收账款清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01)

[2]李珊珊.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价值工程, 2012 (03)

创业如何规避风险 篇5

十年前我兼并了一个街道小厂,以偿还该厂欠信 用社70万元的贷款为条件获得了该厂的所有资产,生产高级板金腻子。半年时间也达不到质量标准。开始以为就是配方问题,就千方百计地进行试验,后来发现是 基本原料树脂的问题。又搞树脂。怎么搞也搞不明白。于是我坐着吉普车到处颠簸,到沈阳、长州等各地树脂研究所。跑来跑去发现根本突破不了树脂技术,人家搞 了几十年收效甚微。这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日本关东株式会社的腻子,可以卖180元一桶长期占领市场?根本原因是其核心树脂技术,我们中国人至今解决不 了。半年时间,70万元白扔了,如果最初的时候就注意到对技术的验证和证明,那么这个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为要避免创业风险,必须首先知道风险来自哪里,简单的就事论事不行,盲人摸象更不行。要挖出产生风险的根子,从源头上杜绝,靠科学的程序防范。

风险来自三个矛盾。创业者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的时候,事实上面临着三个矛盾:

一是演习与实战的矛盾。在创业初期所做的事情都具有探索的性质,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本来属于探索的对象,却当成了确定的对象,本来属于实验的内容,却当成了真实的内容来做。这是用实战的方式进行事实上的演习,用演习的本事去应对真刀真枪的实战。

二是能力与实践的矛盾。获得创业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实践,而投资者通常是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实践,这便产生创业投资的能力与创业投资实践的矛盾。矛盾决定了能力的获得与能力的应用同步进行,在尚不具备能力的情况下驾御、操作一个项目。

三是功能创造与功能决定的矛盾。不论是提供物质还是服务产品,都是提供一种效用给消费者。创业者是功能的创造者,而功能的有效与否决定于功能使用者的货币选票。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功能的制造者不是功能的决定者,这个矛盾是市场未知性的表现。

化解需要三个程序。如何应对这三个矛盾以化解风险呢?办法就是模拟――在创业的开始设置一个模拟程序。该程序由三部分构成。

一、解剖。项 目一经确定,立即着手实施是危险的。因为,对项目的考察再充分也是务虚。对信息的拥有不可等同对信息的理解,一个项目是一个蕴涵多种信息的一组码元,你要 将它解码,办法是把它分解开来,摆到桌面看清它内在的构成,为了理解唯有分解,才能使你的目光集中,才可以耐心地咀嚼,才能渗透其中。解剖是理解项目要素 的途径。解剖的办法是剥开皮后抓关键。什么是皮?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学与我谈一个“电动扳手”的项目――给汽车换轮胎用的,其先进性在于省时省力。他介 绍了拥有该项目的公司如何正规,发明人有多少头衔,拿出一摞文件即专利证书、技术鉴定等,还有关于成本和销售价格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我姑且认定这些 都是真的,可这一大堆“真”又能说明什么呢?关键是现在司机使用什么工具换轮胎,省下10分钟时间司机是否在意?用汽车电瓶里的电司机是否愿意?比脚踏扳 手多花200元钱司机是否乐意?这才是项目的关键。什么正规、头衔、证书和盈利等,都是“皮”。

二、验证。对 解剖后的项目要件逐一实施检验,证明其可行与否。如果能够在规模投资之前完成对项目主要内容的检验,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通过分别确证,如果认为是可行 的,也就大体知道了如何去做――用什么样的方式,多大的规模,在哪个地方做。如果认为不可行,当然就要放弃,避免造成重大损失。验证能够调节投资者的心理 ――初始阶段的迷恋心理。迷恋心理表现在对项目一见钟情,被想象中巨大的利润所驱使,潜移默化地滋生着对项目的迷恋情结,这是连自己都觉察不到的潜意识。它一旦产生,对一切有利于项目成功的信息,像海绵吸水那样乐于接受、放大、拔高。对不利于项目建设的信息,无意识地加以排斥,风险由此产生。对于制造产品 的项目,通常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技术,二是市场。技术的检验对象:先进程度、核心所在、相关技术、相关工艺、所需设备、特殊工具、环保要求、具体标准、包装储运,还有技术引进的方式等。着眼点是,一旦涉及技术则务必搞懂弄透,否则后患无穷。对市场要先走测试之路,甚至对市场的测试要先于技术。市场测试的 目很简单,就是你这个东西行得通行不通――当然还要测试市场目标、入市渠道、价格定位、市场容量、销售方式、销售管理等。在这两个问题中,只要有一个不能 在分解和验证的阶段得到透彻的理解和较充的把握,任何投入都是死路一条。

三、综合。综 合是对项目解剖、检验成果的集合,是把经过考证的项目单元整合成一体的工作。在这个阶段,要把握综合的前提条件,懂得综合的策略,综合的前提是对项目的理 解和把握。理解到何种程度?怎样才是对项目单元的把握?标准为“行得通 ”,每个经过验证的对象,要达到行得通后才可以进行综合。什么是行得通呢?说技术上行得通,就是拿得出合乎目标的产品;说经济上行通,就是从市场销售价格 倒推到综合成本,看有无利润生长的空间;说标准上行得通,就要以最终用户的接受来论定;说模式上行得通,就是你创造的套路能够环环相扣,实现目的与方法的 和谐。综合的根本战略是“小”。不要小看了这个“小”,仅仅是这个“小”字,就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失败。“小”是新生的常态。刚刚整合起来的资源和要素构 成一个企业的雏形,就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儿,经不起市场的风雨湍流,不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需要一个呵护、养育的过程,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只要支撑系统的 骨架,有健全的五脏六腑;小到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个体,其基本功能能够发挥,系统能够运转;小到能吸纳所需资源,以滋养自己的程度。只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小 则小。

如何规避整容风险? 篇6

“中国整容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近日,一则媒体报道此言一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新浪微博还因此发起了“你会考虑整容吗”的微话题。记者经多位整形美容专家核实,均表示该数据出自多年前的一则消息,真实性和可靠性备受质疑。但专家同时表示,整形美容业的纠纷确实不在少数。

“毁容”不等于手术失败

在整容行业的纠纷中,消费者常常投诉遭到“毁容”。但是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余力表示,“毁容”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名词,目前,在整容领域,关于手术效果的评价很复杂,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吴念认为,除了手术本身没有操作失误,没有因技术失误留下的后遗症,并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审美,这样的手术基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例如双眼皮究竟割多宽、鼻子垫多高、鼻梁弧度是多少才是最美,是审美范畴的问题,而审美本身受到个体差异、文化差异、周围人的影响、心理预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评价也会不同。

北京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主任韩胜也表示,目前许多“毁容”投诉实际是由于消费者认为手术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产生的。他认为,公众对于整容手术的期待不宜过高。“手术造就不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整容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作用,而理想与现实始终是存在差距的。”

但韩胜同时也指出,纠纷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医疗机构采取回避的态度,没有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他们认为院方在推卸责任。因此,他认为,面对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积极的应对。

此外,他还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者协会对于处理“毁容”投诉的实际效果还存在争议,他建议,在行业内有专门的医疗事故鉴定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程序,由司法部门委托鉴定中心,组织行业的权威专家,就手术是否失败、造成的损伤进行鉴定。

信息不对等害苦你的脸

在“你会考虑整容吗”的微话题中,有一位网友发出的一段地方卫视播出的节目视频颇为引人注目,那是一个不到30岁却在过去十年中整容多达200多次的女孩的故事,网友们称她为“粉红宝宝”。

“粉红宝宝”从16岁时做了第一次整容手术——割双眼皮失败起,就开始了她不断修复、再失败、再修复的历程。迄今为止,鼻子、嘴唇、下颌骨、拉皮、抽脂、隆胸、增高几乎没有“粉红宝宝”尚未尝试过的项目。可随之而来的是,留下诸多后遗症,除了面部僵硬,肌肉常常抽动外,她的泪腺被破坏、脸歪曲,五官几乎面目全非,甚至由于注射大量可疑致癌物奥美定进行隆胸,造成胸部损毁,并且取了七次仍没取干净。

“粉红宝宝”表示,自己事后才发现多次去到了不具备医疗整形资质的机构进行手术,并且一再轻信那些无证医师“零风险”的吹嘘。

而著名整形美容专家陈焕然也一再表示,医疗机构和医生只能尽量淡化美容手术的副作用和尽量不告知手术的风险,这样才能留住病人。

“ 事实上,即使像割双眼皮这种看似很容易的手术,危险系数也很高。”陈焕然说,双眼皮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一刀下去眼睛瞎了。“眼皮有七层结构,但总厚度才1毫米多,刀子深一点就会切到眼球,即使深得不多,常见的也会有可能使眼睑下垂,其次是,眼睛无法闭合,致使角膜溃疡,甚至最终失去视力。”

他透露,在自己的临床门诊中,有80%是修复手术,其中50%~60%是双眼皮以及眼袋手术的失误。遗憾的是,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这其中的风险。

韩胜表示,人们一提到有问题的整容机构首先会想到民营机构,但事实上,随着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跟市场结合更紧密的民营机构,一部分因为更懂得如何满足市场并受市场制约,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甚至是优于公立医院的,但同时,确实也存在老板素质低下,夸大效果,隐瞒风险,而获取利益的不良机构。

他认为,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机构,消费者的风险知情权和咨询权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术前必须有充分的沟通。“事实上,整形外科与其他医疗和手术一样,术前双方都要签署纸质的风险协议,每一项手术风险都必须清楚、完整地列入其中。”他说这是医院严格规定的,从消费者的角度一定不能忽视。

如何规避风险

在网友关于是否会考虑整容的讨论中,能否规避风险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前提。而在专家看来,规避风险是存在一些基本法则的。

法则一:机构是否合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吴念表示,合法的从业机构都能从卫生部的网站上查询到,因此,选择机构首先要确定其是否拥有这个资格。

此外,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1日印发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通知,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4级,而其对应的也是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比如,颧骨、下颌角整形属于4级项目,是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术,按国家规定应该由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或设有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才能实施手术 。如果你想进行这类手术,那么必须找这类医院做。

但目前,每个级别的每一个医疗机构具体能做哪些项目还没有在网上详细公布。

法则二:医生是否够格

在一些整容发达国家,整形美容医师的准入有严格的规定,但韩胜表示,在国内,准入机制还不完善,从业者资质比较混乱。

吴念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各项手术对应的医生资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些规矩,比如,最低等级的小手术可以由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中等难度的手术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水平的人完成,难度较高的自然需要主任医师级别。

据他介绍,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整形美容医师,在毕业后要通过至少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培训,三年普通外科的临床训练,再做三到四年的整形外科医师的培训,才能开始接触最低等级整容手术。“如果你的主刀医生没有这些经历,那么最好不要选择。”

法则三:巧识骗术

陈焕然表示,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必须多留个心眼。首先是由一个拥有留洋背景的咨询师来为你推广一种技术,比如纳米,然后,能看到一些过气明星现身说法,以及一些中年妇女大肆鼓吹效果神奇,或者再加上一个美丽的传说。

此外,尽量避免全身麻醉手术,而对手术过程有所知晓,凡是须有植入的手术,务必要看清全套的包装说明,在药监局网站进行核实,术后也需要留存。

法则四:适合才能保证安全

韩胜还强调,身体机能或者心理状态不健康的患者并不适合整容手术,例如:严重的脏器病患者、白血病、免疫性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疤痕体质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期望值过高、审美异常、动机极端的人。

本文记者新浪微博:@胡珉琦

规避经营风险 篇7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予我们成功机遇的同时, 也将失败的教训无情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于是, 经营活动中资金风险防范和控制便成为每一位财务经理的必修之课。笔者作为一家铁路规模企业 (年营业额超20亿元、实现利税超6000万元、员工超5000人) 财务负责人, 在经营工作实践中感悟到:市场变化快, 经营有风险, 只要按照上级和公司的规定及办法, 严格按程序操作, 风险还是可以有效规避和控制的 (除不可抗拒因素外) 。就此问题, 我们主要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敬请批评指正。

一、事前控制-做好市场调查和客户信用管理, 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 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1、做好详实、缜密的市场调查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能否对市场做出正确分析, 对于制定经营策略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 只有做好市场调查, 才能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 准确制定出企业的经营策略。

2010年以来, 在得知煤炭市场紧俏的信息后, 供货商对我们在计划上给予控制, 价格上给予抬高。在众多客户中, 由于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 煤炭价格势必上扬, 这无疑是公司经营中的良好机遇, 但如何抓住机遇见实效, 我们采取了价格招标的办法, 通过与江浙、皖南一带有实力的客户联系, 在仅有的计划安排上, 谁给的价位高, 谁优先发运, 为了规避资金风险, 严格按照购销合同的约定, 必须款到发货, 这样不仅没有资金风险, 而且, 为公司创造了最佳效益。

2、建立客户档案,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

⑴建立客户档案, 开展信用评价, 选择优质客户。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 都深入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 收集客户的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规模、信誉等资料, 建立客户档案, 为信用评价提供相对完整和科学的依据。如果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 可能导致上当受骗。一些不法商人, 他们或者两三个人合伙, 或者借用他人的名义申办公司。在申办时, 往往伪造资本证明资料, 骗得注册, 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 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 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 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 无法收回。就是起诉到法院, 由于股东虚假注册、抽逃资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资产的证据难于收集, 也无法追究股东的责任。

几年来与公司合作的地方企业有几十家, 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小型国企, 也有私营企业。通过几年的实际运作, 公司根据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和连续性等标准,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客户信用评定, 根据客户信用评定结果, 选择优质的客户开展煤炭贸易业务, 逐渐终止与那些注册资金低、经营规模小、付款能力差的企业的业务。

⑵制定信用额度, 控制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规模。公司根据客户近期的货款支付情况, 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 即公司对某一客户规定最大赊销限额和期限的长短, 并实行信用额度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对方的还款情况, 及时向经营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反映每个客户的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超过额度除抓紧催收外, 立即停止煤炭发货, 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时根据煤炭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及时性, 控制预付购煤款的规模和额度, 对于不能保证供货质量和时间要求的企业, 及时终止合作。公司为此专门制定《应收款项管理办法》, 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

3、严把合同签订关

合同签订把关不严, 也会带来资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关系不清, 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 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

(2) 签订合同时, 没有约定违约的责任、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 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 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3) 合同条款不清, 责、权、利不明确, 有的明显违背国家规定的条文约定。

(4) 盲目签订合同, 如合同双方名称与印章不一致、标的不明确、质保期长于国家规定标准、没有明确指定付款方式、结算时间、无有效期限、合同有效期限过长、签订人非法定委托代理人、合同份数不足等。

合同是界定供需双方权利和义务, 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要本着“严格控制风险, 规范业务操作”的原则进行统一把关, 要力求合同文本形式规范, 内容严谨, 条款完备, 充分考虑供需双方的利益和业务操作的方便性和规范性, 严格防止和纠正各种不规范, 不严谨的操作。为此公司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 合同签订前进行部门会签, 对于标的额较大的合同签订前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评议, 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对需方签订合同人员和需方印章进行确认, 对于执行期限较长的重要合同要注意约定有效期和中止条款, 要注意合同的异议处理方式和异议管辖问题等。通过对合同文本的严格审查, 可以减少纠纷, 有效规避风险。

二、事中控制-严格监控合同履行的进度和过程, 加强对购销业务过程的动态管理, 提高执行力度

现在企业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到处都有, 墙上挂的、精装成册的等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问题, 什么原因?就是执行不到位。前面我们在事前控制中已经介绍了, 公司已经制定了《应收款项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 制度有了, 关键看落实到位否?合同签订完毕后, 不是锁在合同管理员抽屉里就万事大吉了, 而是要密切关注合同履行过程, 确保合同履行善始善终。在己方认真履行合同的同时, 还要密切关注对方的履行行为, 完善履行签认记录。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 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财务部门密切关注客户的付款情况, 业务部门密切关注供货方的供货情况, 两个部门及时互通信息, 提高执行力度, 严密监控购销业务合同履行的动态进程, 才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对于发生的问题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的问题, 通过协商解决, 必要时补充、变更合同。对于对方的违约行为, 要及时提出警告或者制止, 必要时依法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以维护己方的合法权益。

三、事后控制-加强应收款项的监督和检查, 实行货款回笼与业绩考核挂钩, 利用各种手段, 尽量使损失减至最低

1、对煤炭购销业务实行内部审计, 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检查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煤炭购销业务专项审计, 检查购销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防止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 降低经营风险。

2、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把应收款项的清理作为考核业务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 并与奖金挂钩, 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 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公司按“谁销售, 谁收款”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 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 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 在奖金中兑现。对于不尽职责、滥用权利、贪图私利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 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 并责令其赔偿, 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

3、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定期 (每季度召开一次) 召开有主管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法律顾问、财务人员参加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会, 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研究, 提出应对措施。财务部门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 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 企业可以确定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 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 超过时间的长短和款项所占比例, 以及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可能成为坏账。实行定期对账制度, 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财务部门定期 (每季度末) 或至少每年年末采用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避免发生差错, 并保存好有关材料, 保全证据, 完善法律手续, 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逾期2年内, 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追回欠款的权力, 企业必须力争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取得延长有效期的相关证明, 如对账单、付款计划等。

4、视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对债务的态度, 确定清欠方案

公司区别账龄长短, 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 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讨方式 (如书信联系、电话联系、上门催讨和诉诸法律手段等方式) 催讨货款, 以设法收回欠款。当发生纠纷时, 通过协商解决, 实行各方利益的双赢,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 必须有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纠纷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一旦出现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 没有还款诚意, 迟迟不予落实, 或避而不见;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有停产停业的可能;债务人欠债较多, 有可能被起诉;或已经涉及重大诉讼, 且诉讼进程表明其将败诉等情况, 应及时启动诉讼程序, 做细诉讼准备提高胜诉几率, 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例如:公司本部2006年向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重油, 该公司未按合同及时付清, 拖欠货款400多万元近1年不给, 多次上门催讨, 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 公司及时向对方出具律师函, 称如再不还款告上法庭, 由于对方是一家上市公司, 害怕影响声誉, 第二天就把欠款付清。这是利用法律手段收回欠款的典型案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营工作中资金风险是无处不在, 只有我们擦亮眼睛, 分清是非, 在工作中, 我们要从事前控制 (做好市场调查和客户信用管理, 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 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事中控制 (严格监控合同履行的进度和过程, 加强对购销业务过程的动态管理, 提高执行力度。) 、事后控制 (加强应收款项的监督和检查, 实行货款回笼与业绩考核挂钩, 利用各种手段, 尽量使损失减至最低。) 等三个方面采取多种防范经营风险手段和措施, 才能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如何在经营工作中规避和防范经营风险, 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规避,防范,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规避经营风险 篇8

一、套期保值概述

1. 套期保值的含义

传统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配合现货市场的买卖, 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 其目的是为了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的风险。因此, 套期保值可以说是将期货市场当作价格风险的避风港, 利用期货合约来临时代替未来某时间现货市场上商品, 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 套期保值主要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 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 套期保值经常会出现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中。

2. 套期保值的要素

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消结果计入当期损益中, 其主要要素涉及三个方面:

(1) 套期工具。大多数是衍生工具, 它是为套期而持有的金融工具, 主要包括期货合同、远期合同、互换和期权等, 或是类似于以上三者的特殊工具。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预期的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值得注意的是, 非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通常是不能成为套期工具的, 但有一点例外, 即套期的对象是外汇风险时。

(2) 被套项目。根据第24号准则规定, 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包括长期借款、到期投资、可出售金融资产、库存商品、预期商品销售、境外经营净投资等均可成为被套期项目, 这些项目往往可能使企业面临着损失的风险, 或是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 金融资产或负债组合也可整体成为被套项目, 如金融资产、负债组合的各单项应共同承担被套期风险, 在这期间由单项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预期与由整体组合引起的公允价值整体变动基本成比例。

(3) 套期关系。套期关系是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按照套期关系可以将企业为规避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或在境外经营的净投资有关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而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 区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类。公允价值套期, 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负债或确定承诺中可辨认的一部分) 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现金流量套期, 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 (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 、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 有关的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指报告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二、企业运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意义

期货市场的两大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 其中最突出的功能就是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规避价格风险大的手段, 即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而锁定经营成本, 实现预期利润。企业运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商品价格带来了剧烈的波动, 主要商品价格纷纷出现大幅度波动, 整个市场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企业为了在这样的危机中生存下来就需要增加避险工具和提高避险能力, 即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以规避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带来的风险。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信用越高、原材料或成品的价格波动越大越需要进行套期保值, 通过套期保值转移或抛售风险, 稳定成本和利润, 提高抗风险能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证大宗商品稳定交易的需要

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风险会直接给生产企业、加工工业和贸易商的利润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实质性损害。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 企业必须调整采购模式并利用期货对冲风险, 即运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规避是必要的。例如, 美国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向中国出口上百万吨的大豆, 如此巨大的贸易势必会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 因此美国粮食贸易公司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大豆后都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然后再卖给中国进口商, 完成交易后再对冲平仓, 这样即使价格下跌也仍可实现一定的利润。

3. 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 从采购、生产、贮存到销售都会面临着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若是参与国际市场则还要面对汇率波动的问题, 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对于价格和汇率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测, 但不能保证完全的准确性, 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即使能够预测到价格的不利变化, 仅依靠自身力量在现货市场进行操作还是无法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此, 套期保值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规避价格和汇率波动风险的必然选择。

三、国内外企业套期保值成功案例分析

1. 中国国航套期保值有效回避原油价格波动风险

2001年中国国航就开始涉足套期保值业务, 2007年在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声中, 中国国航的套期保值成本控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使盈利再创新高。相对于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石油现货交易价格也伴随着剧烈波动感, 使得全球航空公司经营顾此失彼, 众多航空公司纷纷亏损。因此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航油成本, 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国航每年在董事会核定的航油套期保值计划内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收获颇丰。其中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采取套期保值交易共对冲的航油成本约2.65亿元人民币, 2006年2007年继续进行航油套期保值交易, 分别节省航油成本1.13亿元人民币和2.36亿元人民币。根据2008年初中国国航设定的航油套期保值中间价为80美元/桶, 在原油价格上涨到140美元/桶的情况下, 2008年一季度套期保值操作收益已经超过亿元人民币。然而, 从2008年7月开始, 原油价格急剧下挫, 国航的套期保值收益由盈利转变为大幅亏损。据中国国航公告声称, 该公司2008年套期保值账面亏损达到60多亿元人民币, 笔者根据中国国航公布套期保值合约数量 (约180吨) 测算, 同样数量航油现货采购也可以节省采购成本50多亿元人民币。结合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综合测算, 中国国航的套期保值交易使得公司航油采购成本稳定在合理范围之内, 规避了航油剧烈波动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2. 棕榈油的套期保值

棕榈油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的植物油品种。国内贸易商在采购棕榈油的时候, 就面临着一定的贸易风险。因此, 在国内棕榈油期货推出之后, 国内贸易商就可以选择在国内卖出相应的棕榈油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2007年10月10日, 国内某棕榈油贸易商, 在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为8270元/吨的时候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供货商签定了1万吨11月船期的棕榈油定货合同, 棕榈油CNF价格为877美元, 按照当日的汇率及关税可以计算出当日的棕榈油进口成本价在8223元/吨, 按照计算可以从此次进口中获得47元/吨的利润。由于从定货到装船运输再到国内港口的时间预计还要35天左右, 如果价格下跌就会对进口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于是, 该贸易商于10月10日在国内棕榈油期货市场卖出12月棕榈油合约1000手进行保值, 成交均价为8290元/吨。到11月15日, 进口棕榈油到港卸货完备, 该贸易商卖到10000吨棕榈油现货价格为795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00手12月棕榈油合约进行平仓, 成交均价为7900元/吨。该贸易商规避了棕榈油市场下跌的风险, 保住了该贸易商的47元/吨的进口利润并从期货市场额外获得了70万元赢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卖出套期保值目的是销售利润的锁定, 及价格下跌时的风险回避, 不是从中获得利润。

3. 中粮集团大豆保值案例

2008年9月15日, 中粮集团一下属公司以4300元/吨的价格, 在美国采购一船6万吨的大豆。10月份运到国内时, 大豆价格已下跌至3000元/吨, 仅此一船现货, 就要面临7800万元的亏损。但是, 该公司利用了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 有效规避了这一价格波动风险。购入大豆现货的第二天 (9月16日) , 他们在期货交易所卖出了3.6万吨大豆和1万吨豆油的商品期货。至现货大豆运至国内时, 该期货交易行为盈利了7710万元, 现货亏损与期货盈利相抵, 公司仅亏损90万元。

4. 美国棉商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

美国某棉商于2000年5月与意大利某纺织企业签订了500万磅的棉花出口合同, 价格为60美分/磅, 当年12月交货。为了回避这种价格风险, 该棉商决定通过期货交易来进行套期保值, 当时纽约棉花期货交易所 (NYCE) 棉花12月合约期货价在50美分/磅, 该棉商在期货市场上以50美分/磅的价格在12月合约上买进500万磅的期货合约。进入12月份, 棉花现货价格涨至65美分/磅, 该棉商在交货时棉花每磅亏损65-60=5美分/磅, 500万磅总共亏损:5000000×5/100=25万美元;同时, 因期货价与现货价具有同方向波动的特点, 期货价也涨至65美分/磅, 棉商通过卖出12月期货合约每磅获利:65-50=15美分, 500万磅总共获利:5000000×15/100=75万美元, 期货现货盈亏相抵后, 该棉商不仅没有因为现货价大涨受损失, 反而赢利:75-25=50万美元, 从而成功地回避了因现货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锁定了自己的销售利润。

综合上所述, 从以上案例分析来看,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现代社会中, 套期保值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锁定原材料成本或销售利润, 抵御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洁, 牛晓斌.企业规避风险之策——套期保值[J].投资理财, 2009 (6) :40-41

[2]徐耿彬.套期保值的必要性探析[J].新会计, 2011 (91) :28-29

规避经营风险 篇9

中国珠宝首饰市场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 已由前几年仅占全球1%跃居世界前列,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5年中国珠宝市场销售总额约1400亿元, 出口54.9亿美元, 销量位居世界前列, 黄金产量达225吨, 名列世界第四。2006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珠宝首饰正在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中国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费热点。2007年, 我国珠宝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142亿美元, 其中进口62亿美元、出口80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35.57%和16.81%, 这表明我国的珠宝市场日趋活跃, 进出口贸易日益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珠宝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的地位更加确立。但是, 由于黄金现货价格波动剧烈, 对我国的珠宝首饰企业产生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鉴于此, 经国务院同意, 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黄金期货的推出既是对我国黄金市场的丰富又有利于珠宝首饰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黄金期货就是指标的物为黄金的标准化期货合约。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标准合约, 黄金期货的交易品种为金含量不低于99.95%的金锭, 交易单位为300克每手, 也即在目前价位, 一手合约的价值在5.4万元左右, 保证金为7%, 实际买卖一份合约所需的金额为4000元左右。

1 黄金期货的两种功能: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

1.1 套期保值黄金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是两个独立的市场, 但他们会受到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 一般情况下, 两个市场的价格走势相同, 套期保值就是利用这两个市场的价格关系, 分别在两个市场作方向相反的交易, 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 从而达到保值之目的。具体说就是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 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它是一种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1.1.1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助于规避价格风险, 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是因为期货市场的运行以两个基本经济原理为基础:

(1) 趋同性: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期货市场虽然是与现货市场不同的市场, 但是因为影响价格的供求变动因素是基本相同的, 当由于特定的因素变化引起现货市场价格上涨 (或下降) 时, 期货交易价格也会受此影响而上涨 (或下降) , 尽管变动幅度可能会不一致, 但变动方向是一致的。 (2) 价格回归: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 两者趋向一致。另外, 期货的交割制度保证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随期货合约的到期日临近, 趋于一致。

1.1.2 黄金套期保值的基本策略:

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买入期货, 以便将来在现货市场买进现货时不至于因价格上涨而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套期保值方式。对于需要购入黄金, 以黄金为原材料的珠宝首饰公司, 由于担心预期金价上涨, 增加成本, 可以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和提前以市价购入黄金、占用资金相比, 在期货市场以一个很低的保证金购入相当数量的期货合约显然具有极大优势。下面举例简要说明:某珠宝首饰公司计划于4月购入20千克黄金, 由于国际金价不断走高, 该企业担心4月份金价上涨, 提高采购成本。于是该企业可建仓购买60手Au0806合约, 并在此成本上做好相应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到了4月后, 走势会有四种:价格上涨, 基差扩大;价格上涨, 基差缩小;价格下降, 基差扩大;价格下降, 基差缩小。当第一种情况出现, 在扣除交易成本后, 企业不但抵消了黄金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 保住了利润, 而且还获得了由于基差扩大带来的额外利润。至于第二种情况, 结果会是期货市场价格上升幅度小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上升幅度, 基差缩小, 这样, 在现货市场成本的增加大于在期货的市场获利, 虽然期货交易获利没有完全弥补现货市场的成本增加, 但也能起到减亏保值的功效。而对于第三和第四种情况, 结果是因为对金价走势预测错误, 在期货市场会因为价格的下跌造成损失, 但此时现货市场可以以低价购进现货弥补了在期货市场的损失, 同样起到了保值的功效。所以如果企业没作套期保值, 一旦价格上涨, 其成本将会提高很多, 利润则大为降低, 甚至由于成本过高, 经营会出现亏损而使的企业生产无法持续。

1.1.3 套期保值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价格波动的风险是不可能消失的,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把风险也只是转移而已, 最终总会有风险承担者———投机者。期货市场除了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以外, 还有更多的投资者。正是这些投机者因为愿意承受高风险以博取不确定高收益, 才使得这个市场的套期保值者有了对手盘, 而能正常运转。所以当企业要进行套期保值时, 除了参照市场价格还需关注投机盘或者是市场氛围, 最后来综合制定自己的套期保值方案。 (2) 传统的套期保值, 需要遵守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商品数量相当、交易月份相同或相近四个主要原则。但经验证明, 企业在套期保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套期保值策略, 除了交易方向相反这一基本原则外, 其余几个方面则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套期保值数量比, 这也就是常说的保值优化。最后, 在套期保值时, 我们必须要明确, 该操作的目的是规避价格风险以实现“保值”, 万不可抱着投机的心态入场。

1.2 价格发现期货市场另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功能。

期货价格有四个特点: (1) 期货价格是通过集合竞价产生的; (2) 期货价格是远期价格, 代表的是未来某个时期的价格; (3) 期货价格是批量规模交易价格; (4) 期货价格在交易时间内是连续不断、随时刷新的, 具有频繁小幅变动的特点。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后, 必将对黄金现货价格产生影响。由于交易所内集中了行业相关各方的企业及投资者, 他们通过公开公平地竞价交易, 形成的期货价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及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 从而起到价格发现作用。

1.2.1 黄金期货价格可以说是黄金现货价格的风向标。

首先, 期货价格本身就是远期的价格。其次, 这个价格是成千上万个交易者集中竞争的结果。在这些交易者中, 既有生产商、珠宝首饰企业, 也有大量的非常熟悉黄金期货品种的投机交易者。他们凭借着各自的信息、经验和方法, 对供需和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市场竞争。由此产生的价格, 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或预期, 集中反映了全社会对未来供求的变动趋势。再者, 影响未来供需格局及价格的因素有很多, 一旦这些因素有所变动, 期货市场会立刻做出反应, 而且反应的强度远远大于现货市场。显然, 期货市场的这种即时反应机制, 进一步强化了未来价格指示器的作用, 使得黄金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作用更加明显。

1.2.2 期货市场的集合竞价特征, 使得黄金期货的推出对形成我国全国性的黄金统一大市场的作用尤其重大。

“集合竞价具有形成权威价格的作用。在权威价格的影响下, 价格割据局面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产生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集合竞价所产生的价格与各自分散谈判产生的价格具有本质的不同。在集合竞价机制下, 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众多买家和卖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竞争, 这样形成的价格, 透明度高, 因而更具有公正性。而公正性又使期货价格具有权威性。由于期货价格具有公开性, 现货市场上的交易者在交易时, 都会将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与期货价格进行比较, 这样就阻止了对方进行不公正交易的企图。黄金期货推出后, 此前各自为战的黄金现货市场将有了一个统一的参照平台, 也有了一个统一的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陈晓燕 (南通市教育会计服务中心)

摘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 对强化资金监管, 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包括财政部门的个别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产生了新的偏差, 现就内审工作如何适应新制度的变化、内审人员如何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集中合算内部审计影响对策

0引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集中核算制就是在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在坚持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 按照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支出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本原则, 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 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集中办理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业务, 并对其经济业务实行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 对强化资金监管, 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及腐败行为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包括财政部门的个别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产生了新的偏差, 认为财务会计实施了集中核算, 资金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物品购买实施了政府采购, 每年又有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中审计、任职期满和离任审计等, 单位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再加上这一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内审部门多年来探索总结的一整套程序、方法不再完全适用, 为内审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曾经主管过县级教育部门内审工作, 也在市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 多次接受过来自单位内审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现就内审工作如何适应新制度的变化、内审人员如何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各单位的收入纳入了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各项支出实行单位预算, 有效地制约了各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隐蔽性, 减少了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等违纪违规现象, 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大量二级、三级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使主管部门内审机构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比较全面地了解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便于内审部门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

统一的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 特别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网络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 可以使内审人员足不出户地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从而促使审计关口进一步前移。

但是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 如会计核算与各单位财务收支经济业务在时空上的分离, 项目经费、往来款项在列支上的串户, 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对具体会计核算责任相互推诿等问题都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再加上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使用及核算范围上的统一限制, 被审计单位进入中心核算的经济业务普遍比较规范, 新的违纪违规现象更趋隐蔽, 账目表面的错误越来越少, 内审人员普遍感到仅从账面而言发现问题的难度更大, 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2 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显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内容日趋简单化、透明化, 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 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 只有找准定位, 及时调整, 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 以服务为导向, 拓展审计领域, 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才能得到深化和发展。

2.1 调整内审工作思路。

随着审计监督载体的变化, 下属单位的内审不能因为增设了会计核算中心这个财务监督环节而放松了审计监督。内审的职能是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所不能替代的。但在审计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以账目为基础的普查式详查式审计为综合性分析性审计, 要从传统的以防错纠弊为主的审计为制度执行、绩效评价审计。

2.2 规范内审操作程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根据“三不变”原则,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法律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仍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 负责承诺和签证。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各单位的核算职能, 审计通知书必须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在审计过程中, 内审工作人员尤其应注重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协调, 认真听取单位记账人员的核算思路, 并办理好规范的资料调阅、借用手续。

2.3 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财务收支行为的监督, 规范了会计核算, 审计重点应随之有所调整, 要加强对核算中心未涉及和不能到位部份的审计监督。就教育系统内审而言,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有效执行;二是学校择校费和赞助费收入是否如实入账, 是否设账外账;三是实物资产管理, 尤其要注重接受赞助、捐赠的电脑、空调、相机等资产的管理;四是尚未纳入中心核算的其他账户, 如学校工会账、伙食账的核算情况。

2.4 积极改进内审方法。

会计集中核算后, 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 我们的审计方法也应作相应调整, 除审查由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报表、账册、凭证等基础资料外, 尤其要注重外围调查、延伸审计、实物清查等工作。审计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 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 例如负责经济工作的副职领导、中层干部的意见, 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 多渠道了解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信息。

总之,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财务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作出应的的贡献。

摘要:文中分析和阐述了黄金期货规避珠宝首饰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原理。中国珠宝首饰市场虽已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但是, 由于黄金现货价格波动剧烈, 对我国的珠宝首饰企业产生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黄金期货的上市, 无疑给我国的珠宝首饰企业提供了规避经营风险的好工具。黄金期货具有两大功能: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 利用这两大功能, 珠宝首饰企业可以很好规避经营风险。

关键词:黄金期货,规避经营风险,套期保值,价格发现

参考文献

[1]黄金期货理论与实务.穆衍东编著.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2]黄金期货简明知识读本.上海久恒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恽起, 恽飞编著.黄金期货交易入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4]黄金期货与选择权交易》周奇凤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5]蓝天祥, 刘震, 石劭原著.黄金期货半月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明确风险范围 合理规避风险 篇10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 风险贯穿全过程, 因此需加强考虑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 在对确定性造价管理的同时, 开展工程造价的风险控制。通过风险明示在先、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原则, 营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建筑市场, 实现工程项目的“成功”。

1 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变动, 意味着预期与实际的偏离, 偏离的程度大小反映了风险的大小。无论怎样定义风险, 风险可能带来机会, 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的时候, 高风险, 高回报。由此延伸, 不仅仅是要规避风险, 还要看风险对谁更有利。

2 风险分担的原则

1) 技术和管理风险由投标人完全承担;2) 市场波动风险由双方分担;3) 法规、政策变化风险由发包方全部承担;4) 不可抗力风险各自损失各自承担。

3 不同风险因素的分担

1) 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风险。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价、签约合同价、工程计量、价款的调整、支付和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 是工程价款管理的基础。作为整个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 招标人完全承担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风险。2) 综合单价的风险。投标人是以招标文件以及招标人提供的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人自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环境为依据, 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进行投标, 承担“价”的风险。综合单价中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的风险因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当出现风险的内容及其范围 (幅度) 在合同文件规定的范围内时, 综合单价不予调整, 在约定范围外, 允许调整。承包方是有限度地承担此项风险。3) 工程量的风险。工程量变动的风险一般是可控制风险, 按照风险最具控制力原则, 实行谁造成变动谁承担风险, 发包方承担工程量清单不准、不全及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风险。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程量变动风险, 由承包人自行承担。4) 变更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是基于合同签订时静态的发承包范围、设计标准、施工条件为前提的, 由于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 这种静态前提往往会被各种变更所打破。在合同工程实施过程中, 工程变更可分为设计图纸发生修改;招标工程量清单存在错、漏;对施工工艺、顺序和时间的改变;为完成合同工程所需要追加的额外工作等。这些都可能引起“价”变, 需要调整签约合同价。变更类风险导致的变更发生属于业主的一种主动性行为, 是经过业主 (监理师指令) 允许后才会发生变更, 因此, 业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完全承担此类变更性风险。5) 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根据风险最具控制力原则, 管理成本控制力风险一般是企业可以控制、可以承受的风险, 对于承包人因组织施工的技术方法、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管理费用超支或利润减少的风险, 全部由承包人承担。6) 不可抗力风险。工程损失, 业主承担;各自损失, 各自承担。

4 风险的控制及应用

4.1 编制工程量清单, 扎实打牢风险防范的基础

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造价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到招标单位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及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工程量清单编制要保证编制质量, 首先要提高清单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目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如工程量计算错误、不符合招标文件、部分编制内容不完整、清单漏项等, 造成投标单位理解歧义, 引起索赔事件。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则编制清单。其次要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 严格按照“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 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及有效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4.2 严格把好合同关, 明确约定风险分担范围

在签订合同时, 发、承包双方不但应约定双方的风险内容、风险范围及风险幅度, 而且还应明确约定风险发生时综合单价的调整方式、方法, 防止结算时发生争议。

4.2.1 工程量偏差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工程量偏差”是相对于招标工程量清单而言, 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出现疏漏, 或合同履行过程中, 出现设计变更等影响, 按照相关工程国家现行计量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的应予计量的工程量与相应的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之间的差额。

1) 量变在15%内时, 综合单价不作调整;2) 量变在15%外的, 综合单价的调整方法如下:a.如果工程量偏差项目出现承包人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招标控制价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 则此项目的综合单价可由发承包双方调整;b.经过以上调整后的综合单价再做以下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 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 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4.2.2 工程变更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合同履行中, 出现工程量清单错漏项或者非承包人原因设计及工程变更, 造成增加新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其综合单价。1) 原清单有适用单价的:a.量变在15%内的, 采用适用单价;b.量变在15%外的, 按调后的单价;2) 原清单无适用单价的, 但有类似的单价, 参照类似的单价;3) 原清单既无适用的也无类似的单价:a.有信息价的, 根据信息价和报价浮动率双方确定;b.无信息价的, 根据市场调查取得合法依据由双方确定。

4.2.3 市场波动对综合单价的调整

1) 人工工资、规费、税金。明确基准日, 即政策性调控的人工单价、规费及税金于基准日之后发生变化的, 其风险应由发包人承担, 按照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或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规定调整合同价款。2) 材料及工程设备价格。对于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原材料等价格进行了调整的, 发包方完全承担, 按照有关调整规定执行。对于主要由市场波动导致的建筑材料及工程设备费价格风险可约定在±5%的幅度内, 不调整综合单价;超过±5%, 则应当调整。调整的方法是:承包方在采购材料及工程设备前将采购数量和新单价报发包方核对, 由发包方确认采购材料及工程设备的数量和新单价。3)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由于汽柴油价格变动等原因造成调整幅度在±10%以内时, 可不调整综合单价;超过时则予以调整。

4.2.4 应用

例1:某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设计变更, 减少轻质材料隔墙500 m2。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此轻质材料隔墙项目综合单价, 且减少部分工程量偏差在15%以内, 就应直接采用该项目综合单价。例2:某工程现浇混凝土梁为C20, 施工过程中设计调整为C30, 此时, 可仅将C30混凝土价格替换C20混凝土价格, 其余不变, 组成新的综合单价。例3:某工程招标控制价为8 410 949元, 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为7 962 282元, 承包人报价浮动率为多少?施工过程中, 屋面防水采用PE高分子防水卷材 (1.5 mm) , 清单项目中无类似项目,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有该卷材单价为18元/m2, 该项目综合单价怎样组价?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无适用和类似的项目, 应采用招投标时的基础资料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格, 按成本加利润的原则由发承包双方协商新的综合单价。1) 用公式 (9.3.1-1) : 。2) 查项目所在地该项目定额人工费为3.78元, 除卷材外的其他材料费为0.65元, 管理费和利润为1.13元。该项目综合单价为 (3.78+18+0.65+1.13) × (1-5.33%) =23.56×94.67%=22.30元。

发承包双方可按22.30元协商确定该项目综合单价。

5 结语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风险和利润并存, 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取得利润的前提条件, 拒绝承担风险就无法取得利润。只有参建方分清责任, 分担风险, 控制风险, 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即以其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风险管理还可以使管理者积累抵抗工程造价风险的经验, 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能动的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

摘要:简要阐述了风险的定义以及风险分担的原则, 通过对相关规范条款的学习, 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分担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的两方面建议, 同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为类似工程的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怎样规避“挖角”风险 篇11

案情

A某与B公司签订了为期二年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2008年1月11日,A某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擅自离职,影响了B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给B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008年1月21日,B公司发现A某已在c公司工作,当即要求A某办理离职手续并赔偿经济损失,A某不予理会。

协商未果后,B公司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判令A某赔偿经济损失,并要求c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公司辩称:招用A某时并不知道A某与B公司尚未解除劳动关系,故此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A某与B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A某应承担因擅自离职对B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c公司在招用A某时不调查核实A某的真实情况,应对B公司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A某赔偿B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约8000元,C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评析

本案主要法律问题是: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承担的责任。

1用人单位是否要承担连带责任

依据《劳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可见,用人单位因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是一种客观标准,即只要实施了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行为并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就要承担连带责任,主观上不以其是否知晓为要件,本案中c公司的辩称理由是不成立的。在实务中,用人单位面对原用人单位的索赔,通常不应从其主观是否知情着手,而应质疑原用人单位提供的经济损失证据,争取免除、减轻自己的连带责任。

2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

原劳动部1995年05月10日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百分之七十。

该《赔偿办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赔偿对原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后者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侵害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在实务中,原用人单位通常向新用人单位而非违约劳动者主张损害赔偿(通俗说法:谁有钱就先告谁),新用人单位在承担所有损害赔偿责任后,不仅要分担高达70%以上的内部赔偿份额,通常也难以向劳动者追偿应该由劳动者承担的份额。因此,用人单位面对此类风险应以预防为主。

3用人单位的应对措施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目前,用人单位通常采取以下方式作为与劳动者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出具退工单,或者在劳动者的劳动手册中作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记载。

根据我们的经验,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可以参考以下注意事项:

1用人单位在“挖角”时,一定要督促劳动者先通过正常渠道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在招收社会劳动者时,原则上应审核退工单、劳动手册或者其他可以证明劳动者已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在没有相关证明的情况下,也应参照求职简历等文件核实劳动者现有劳动关系状态。

3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后,应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用工手续,办理社会保险、档案人事关系等,既可以与劳动者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也可以通过办理手续及时掌握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纠纷等。

会计风险规避措施研究 篇12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实,而会计信息失实不仅会给会计人员带来经济损失,使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会计风险问题始终未能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也并不十分有效,有些企业疏于防范,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制定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形成有效预防会计风险的体系。

引发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企业内外消极因素共同诱发的。防范会计风险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采用综合对策,各方面措施有效配合。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并考虑我国目前会计风险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完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并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必须是建立在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之上的。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实践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需要经过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多次博弈才能逐渐完善,因为在双方的一次博弈完成后,会计准则只是暂时达到纳什均衡,随着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新的博弈,其博弈结果再次达到纳什均衡。这样,会计准则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完善,纳什均衡的均衡点就会不断地逼近“帕累托最优”。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进行会计舞弊。在完善会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在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定应更加具体。第二,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审核。第三,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第四,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对于执法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上市公司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会计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上市公司很难不产生舞弊的冲动。因此,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舞弊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舞弊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对那些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者要从严查处,违法的风险大了,代价高了,会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会随之降低。经验证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风尚,能够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国家监督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依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外部会计监督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降低会计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主要微观主体,是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重点监督对象。1998年以前,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财政审批制度。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的要求,自1998年起,除少数特殊行业外,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而是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意味着国家财政部门对最主要的一类会计监督对象从直接监管转变成了间接监管。社会监督也愈来愈体现出其重要性。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财政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划分职责,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建立起以财政为主,证监会、审计署为辅的监管体系,对监管职责进行细分,将财政部门作为监管平台。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改变目前财政部门监管职能分散在各职能机构的局面,真正发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职能,既要管人、管所,更要管质量。加大检查范围和处罚力度,对执业质量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从严处理,禁止从业,吊销执业资格,整顿审计市场。实行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防止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日久生情。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3、有效实施企业会计风险管理

会计风险管理是人们采用一定的程序与方法防范会计风险,避免或减少会计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会计风险管理中必须遵守如下准则:

3.1 符合性准则。

会计风险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的总目标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地,作为企业管理活动内容之一的会计风险管理,其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理应符合企业总目标的要求。如果企业总目标为稳健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稳妥、保守为宜。如果企业总目标是激进型的,会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管理也应以积极、进取为主。

3.2 适应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应该适应企业总体的承受能力。防范会计风险难免不冒风险,但即使冒风险也应量力而行。为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承受能力,选择某一风险机会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等,使企业在进行一定防范风险的投人时,做到进而有效、退而可守的稳妥境地。

3.3 重要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管理必须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因小失大。企业应该根据各种会计风险的特点,立足全局、抓住重点,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做好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风险防范工作,切莫事无巨细、平均用力,更不能为节省较小的费用而丧失较大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防范会计风险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4 效益性准则。

会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其管理,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在选择防范会计风险的程序与方法时,必须同时考虑其成本与效益,力争以最小管理成本,获得最大安全效果。

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法是会计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步骤。会计风险应对的目的是解决应采用何种具体方法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

4、提升会计文化观念,加快会计文化建设

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法制等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会计舞弊案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可见,为了防范会计舞弊和会计风险,除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准则,并有效治理制度领域的纰漏和弊端,还有必要关注那些制度约束之外的因素,比如文化和道德。

从广义的角度讲,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体现民族特色、增进会计活力、推动会计管理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种创新,以其独有的功能对有效的整合会计资源、防范会计风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为会计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作用,并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我们针对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602名接受调查的会计人员中,只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会计文化十分了解,其余89%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对会计文化一般了解或不太清楚,更有甚者根本没听说过会计文化这一概念见图1。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会计文化若明若暗,没有理解、把握其真谛和内在价值。因此,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文化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调查问卷还显示,有59.8%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一般,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差的被调查者占全部被调查者人数的27.1%,只有9.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较好,见图2。

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目前会计文化建设情况的评价是中等偏低的,因此,加快我国会计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5 结论

会计风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疾,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各国政府为治理会计风险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会计风险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从刚性措施上,国家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建立并有效实施会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以政府和注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外部监督;另一方面,从柔性措施上,要加快会计文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刚性措施和柔性措施相互配合,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云, 王艳.刍议会计风险之特性及其防范[J].现代财经, 2008, 3:63~67

[2]窦珊.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 2005, 8:39~43

[3]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 2008, 4:27~28

[4]孙丽丽, 李海棠, 冯国庆.论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研究, 2004, 1:23~26

上一篇:积极消极下一篇: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