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

2024-10-17

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精选9篇)

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 篇1

《淮南市滨焦岗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2011年9月28日,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在毛集 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淮南市滨焦岗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合肥市城市规划协会、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筑远规划建筑设计院、淮南市城乡规划局、淮南市城乡规划咨询中心、淮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及区发展改革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环保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会议组成了以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范毓灼为主任评委,淮南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高级规划师宋明和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为副主任评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名单附后),与会人员踏勘了现场,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汇报,审阅了有关图件,经过认真评议,一致认为:

《规划》现状调查深入,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技术路线清晰,内容较全面,镇域结构及镇区用地布局较合理,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评委们提出以下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本规划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城镇性质应充分体现城镇职能和特色;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内容;

2、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率,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3、营造环湖城镇的景观风貌特色,充实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合理安排各项旅游设施;

4、深化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强化城镇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合理

确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加强防洪排涝规划,合理确定相应标准及设施布局;

5、优化镇区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位置,充实“四线”规划内容;

6、深化镇区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及综合防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

7、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文本及图件。

与会专家提出的其他意见请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修改过程中一并予以考虑,修改完善后,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主任评委:

副主任评委: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 篇2

主要规划内容包括:1.现状分析;2.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规划目标与指标、规划布局与结构;3.各类绿地规划;4.城市景观规划要点;5.城市生态环境要点;6.对相关规划的调整建议;7.树种规划;8.分期建设规划;9.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0.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主要形式

按照我国城市的特点, 可以将绿地系统归纳为以下四种:1.块状绿地布局:此布局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以点块形式分布较均匀, 遍布于居民区内系统联系紧密, 但是对于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所起到的作用甚微, 多在旧城的改造中使用该种布局方式。2.带状绿地布局:可以利用河流湖泊、水系、城市道路等线性因素形成线状绿带, 该种绿地能够较容易的表现城市艺术面貌, 例如哈尔滨、苏州等。3.楔状绿地布局:一般利用地形的起伏等结合工业防护林、市郊农田布置, 绿地由城市郊区深入城市中心的嵌入型, 该种布局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走廊风向有显著作用。4.混合式绿地布局:综合城市绿地点、线、面各类形式, 构成比较完整的系统, 是前几种形式的综合。该种布局可以综合前几种的优点, 使得居民区获得最大效率最高的绿地效果, 丰富整体的城市景观。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2-2020年) 采用了一圈、一环、二心、三轴、四区、十一河、多园渗透的混合式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目前已经建设好的一部分来看能够起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丰富了太原市的新城市景观。

三、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要求

城市绿地布局怎样才算“系统”布局应该做到几点要求呢?总体目标是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以下几点要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1.布局合理:分析城市的实际情况, 按照城市现有的道路、水体等自然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布局, 把各类绿地联系起来, 使得资源达到高效利用, 相互衔接构成综合点线面的绿地网。例如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三轴”以汾河为景观纵轴线, 迎泽大街和长风大街为景观横轴线;“一环”即是外高速两侧的50米-500米宽的绿化带。2.指标先进:城市绿地指标不仅要区分出来近期和远期规划, 还要区分出来各类绿地的指标, 先要做好各类绿地的划分分类统计, 这样才合理不重复不虚假。3.质量良好:城市绿地分类要做到多样化, 以满足城市生活与各类生产活动的需要, 还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充实的市民文化活动内容, 植物的选择上有合理的种类丰富的搭配形式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风貌。4.环境改善:尤其在居民区和生产工业区之间要设置好卫生防护林带起到对城市居民生活充分的保护作用。

四、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合理选择绿化用地, 使得绿地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起到改善气候、净化空气。2.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规划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 所跨的经纬度较大因此从南到北有很大区别, 一个城市的绿地规划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别的城市, 各城市甚至是各区规划都要实际出发。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在城市绿地规划时应该注意该城市各区绿地数量分布尽量均衡, 注意老城区的改造与利用。4.远近结合、合理安排。规划时要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考虑到未来发展的规模。

参考文献

[1]车生泉, 王洪轮.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1 (3)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篇3

关键词:植被;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生态

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重点。生态学作为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课题,在改善生態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显得尤其特别。生态学理念的最初出现到它在城市绿化规划代表着城市绿化建设的进步:从最初的观赏设计深化到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生态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构成的景观,是由斑块、廊道、边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是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性规划,重点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利用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环境设计。它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生态总体规划的城市特性、城市发展目标、用地规划等规定,科学的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内各类园林绿地的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最终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城市的生态性规划建设。

当今世界中,生态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城市建设与自然发展的冲突越来越多,所以城市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酸雨、热岛效应、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都急切迫使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

2.1 对城市绿地系统没有相适应的规范,导致规划中生搬硬套 我国对于绿地指标的规定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四项,定额指标相同。然而,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想要用定额指标来评判一座城市生态绿化的等级,明显是缺乏科学理性与依据、不够真实。

城市绿地应该和当地的城市建设相符、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城市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归属性。但由于我国的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一直发展比较缓慢,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中长期照搬照抄苏联时代的城市游憩绿地的规划方法 和一些构图的原则,特别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行政指导方针,多年来一直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布局原则。

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具体的规划中,由于工作阶段的划分、主管部门的分置不同等原因,经常造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分离,形成两个单独的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间形成的前后上下关系,迫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中脱节。

2.3 现有绿地现状水平差,研究调查不规范 形成这种绿地指标虚高现象的原因,一是不少城市现状指标严重失真,规划指标存在不明确的现象。二是绿地规划指标提出比较盲目,依照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采取简单类比的方法,对城市的现状、不同地区的差异考虑不够,一味追求规划的高指标。

2.4 规划协调性不高、互动性不够 由于专项规划的进行往往在总体规划完成后才开始,这样协调的难度非常大导致我们经常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只有将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很好地融合兼顾,才能有效地协调不同专项之间的矛盾。

3 提高城市绿地规划的要素

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各个城市都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规划。

3.1 根据城市现状建设 把握城市的基本特征,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的特色加以保护和运用,立足于建设现状和水平,制定实事求是的可操作的规划目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规划指标具体化。

3.2 对关键问题提出规划对策 对城市的绿地结构、背景、出入口等关键性的问题提出实施性规划对策,提高对下一层次规划、设计的指导性。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规划策略在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中得以运用,规划意图才能得以实施。

3.3 增强各项规划之间协调 在规划的操作方式上,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互动,通过沟通和协调达到相互促进、提高规划整体水平和贯彻实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 篇4

专家评审意见

2013年9月25日,聊城市规划局在聊城阳谷县石佛镇组织召开了《阳谷县石佛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聊城市规划局、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莘县规划执法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名单附后),对由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石佛镇政府共同编制的《阳谷县石佛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莘县国土、环保、交通、发改、电力等部门参加了会议。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方案汇报,进行了充分评议。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调查比较充分,规划思路清晰,内容比较完整,基本符合《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山东省示范镇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的要求。评审委员会原则通过该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专家评审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按照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并做好与上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二、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研究村庄迁并的强度、规模和时序,统筹安排镇区和社区的污水、垃圾、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三、进一步深化近期建设规划,规范规划文本、图纸。该规划修改完善后,可按法定程序报批。

朝城镇总体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 篇5

编 制 说 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 划 文 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

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

规 划 说 明 书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章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

第四章 市城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 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化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第八章 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

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

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第十二章 附录、附件

规 划 图 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现状图

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城大环地绿化规划图

六、绿地分类规划图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

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 —l: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1:2000~l:10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

基 础 资 料 汇 编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

一、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建成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面积;

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三、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第三节 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第三章 管理资料

第一书 管理机构

一、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第二节 人员状况

一、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二、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第三节 园林科研

第四节 资金与设备

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建议书 篇6

项目建议书

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规划创新点与重点解决问题........................................................1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5

三、规划编制目的................................................................................5

四、主要工作内容................................................................................5

五、编制大纲........................................................................................6

六、主要规划成果................................................................................8

七、工作计划........................................................................................9

八、编制经费测算..............................................................................10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按照XX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结合XX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XX区所在的北岸城区以“做高做新,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有效疏解老城区发展瓶颈”为建设方向。XX区未来的城区规划建设将在XX既往建城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营城理念,以高标准、新方法指导城市各个系统(绿地、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规划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有机运行的净化器,是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展现城市生态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要素。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往往面临被城市开发空间挤占、侵蚀的问题,更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品,科学确定“城市绿地体系、建设目标、分类和管控要求”是保证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实施管理的前提。本次规划将从“营建生态城市”和“绿地有效管控”两个角度,制定科学、创新、适用、好用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一、规划创新点与重点解决问题

1、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构建生态绿地体系(1)“海绵城市”概念解析

近年来,由于城市硬化地面过大、公园绿地数量减少,国内多个城市频发内涝等灾害,城中“看海”成为暴雨季节常态。同时,城市排水防涝缺乏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河湖水系被随意侵占现象突出。但仅仅通过加强市政设施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投入,不仅投资成本高、周期长、工程量大,而往往不能根本性地解决城市问题,造成“管道越铺越长、内涝越来越多”。在次背景下,很多学者,借鉴美国、欧洲经验,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即: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排蓄利用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通过绿地改造利用技术,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建设生态型、低干预的城市雨洪调蓄系统。它利用城市中的各种绿地将雨水收集储蓄起来,以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在城市缺水时能提供一定的供水补偿。

通过技术改造具有雨洪调蓄功能的绿地称为“海绵绿地”,“海绵绿地”是“海绵城市”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如收集雨水的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带有下沉式蓄水池的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等。国外利用城市绿地收集雨水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德国莫茨巴赫市在城市降雨量较大时,通过将雨水导入周边下凹式绿地以及透水沉降池来消弱雨水径流。美国波特兰市的雨水园是将雨水利用与公园绿地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通过公园绿地通过跌水和小溪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净化,取得了良好收益。近年来,上海也开展了绿地雨水利用的积极探索,上海市天山公园通过建立雨水收集沟、土壤渗滤系统及泵站等雨水收集设施,对公园内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净化。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旨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将雨洪调蓄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结合,重点阐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适用条件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首先是地势平坦、排水能力较弱的地区。XX区总体地势平坦,在雨水丰沛季节,城市大规模硬化地面易产生内涝风险。若仅从市政管道和设施建设解决排水问题,平坦的地形势必增加管道开挖建设成本。若采用“海绵绿地”理念可解决城市雨洪排蓄问题,是既生态、又易操作的排水方案。

其次是干旱缺水地区,XX属于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对于城市建设十分重要。通过“海绵绿地”的建设,可留住雨水并进行净化处理,以用于城市市政用水、园林用水,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3)“海绵绿地”的具体应用

打造社区蓄水单元:按照不同的开发主体划分成不同的社区,在社区公园下面设置蓄水池,使每一个社区都成为一个“海绵体”蓄水单元,吸收来自社区建筑、道路、广场各个方面的雨水。这也就成了“海绵型城市”最具体的细胞。

建造雨洪公园:改变普通公园建造手法,建造雨洪公园。可以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低洼地可以承接和过滤雨水。这就形成蜂窝状的海绵系统,同时减小了城市排水管压力。建设这样的公园,造价不到一般公园的1/4。

下凹式绿地集雨回补地下水:城市停车场和道路两旁绿地也可以像建筑屋顶一样做改装,做成下凹式绿地。绿化带路面稍有倾斜,水都流进绿化带设置的缺口里。土壤和草皮可以对前10分钟的雨水进行自然的净化过滤,自然净化之后的雨水通过下渗地砖等透气建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材,可以顺利地通过土壤下渗成为地下水,并由此恢复多年来被硬化地面中断的自然水循环系统,实现地下水的补充和储纳。

2、探索城市各类绿地的科学管控方法

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对这些绿地做出规划安排。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独立占地的绿地主要指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此类用地有确定的地块管理红线,在具体城市规划建设中较易管理控制,但对居住区或建设地块中的附属绿地需要制定刚弹性结合的管理方法。另外,在各类绿地的具体建设中,如何顺利、宜操作地贯彻“海绵绿地”理念,需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

3、借鉴国外城市经验,合理确定绿地布局、等级和建设方式 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城市绿地不仅总量充足,而且分布合理、特色明显、功能丰富。其绿地布局充分体现了城市与自然的交融,绿地总体上呈均质化分布,具有很好的均衡性;在等级上,分为多个层次,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在城市中心保留了大片的绿地,较好缓冲了城市中心区的高强度和密度。

在具体的绿地营造中,保留自然特性,辅助少量人造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以自然地形为主,人工造景时也采用纯天然的材料。真正做到对大自然的低缓冲、低干预。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XX区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期限

近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三、规划编制目的

1、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统筹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上的引导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整合城市绿地,使其系统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有序开展。

2、提升城区形象和长远发展竞争力

通过对城区现状绿地的调研,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策略。使城市绿地分布更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更集约,降低城市污染,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长远发展竞争力。

3、XX区绿化用地管理的依据

通过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加强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地的管控,为XX区绿地的合理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城市建设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主要工作内容

1、概述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功能分区、绿地布局、环境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综合防灾等;明确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提出XX区绿化建设特色,确定合理的公园绿地布局规模,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地指标。

2、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现状绿地与规划绿地进行分类规划;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布局及规划要求,严格依据国家与地方出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进行编制。

3、突出XX区绿地和景观特色风貌,严格保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阐述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的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对策与措施;城市绿化植物规划与技术指标,古树名木名录、生长状况和保护措施等。

4、从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方面阐述实施措施,重点对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提出实施目标及措施。

五、编制大纲

1、前言(1)规划背景

(2)规划原则、范围、依据和期限(3)规划编制的重点和特点

2、现状概况(1)区位及城区概况(2)自然条件(3)绿化概况

(4)绿地建设综合分析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3、上位规划梳理

(1)XX市总体规划、XX区总体规划(2)XX区各片区规划

4、案例借鉴

(1)相关案例研究及总结(海绵型城市)(2)对本次规划的借鉴意义

5、规划目标与指标(1)规划目标(2)规划指标

6、绿地分类规划(1)公园绿地规划(2)生产绿地规划(3)防护绿地规划(4)附属绿地规划(5)其他绿地规划

7、绿地系统防灾避灾规划(1)编制意义(2)规划原理(3)规划体系

8、树种规划(1)现状树种(2)树种规划原理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3)园林植物配置比例(4)树种的规划与选择(5)各种类型绿地植物规划

9、古树名木规划(1)XX区古树名木现状(2)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分期建设规划(1)规划原理

(2)各类绿地分期建设

11、绿线控制规划(1)绿线定义及适用范围(2)绿线管理的基本要求(3)绿线变更审批程序

12、实施保障措施

六、主要规划成果

包括文本、图集和附件,其中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其中主要图纸有:(1)区位图

(2)现状公园绿地分布图(3)古树名木分布图(4)绿地规划总图(5)公园绿地规划图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6)绿地结构布局图

(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图(8)防灾避灾绿地规划图(9)附属绿地绿地率控制图等

七、工作计划

总体工作分五个阶段,自签订服务合同之日起,计划用时5个月。

1、前期准备阶段,用时0.5个月

主要工作内容:甲乙双方协商规划内容、程序,乙方组织技术班子、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准备工作平台;收集梳理已批和在编的总规、控规、详规中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信息;准备调研阶段对接资料,组织调研人员、拍摄器材及车辆,制定调研计划。

2、现状调研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工作内容:现场踏勘调研现状各种类型绿地的数量、分布位置、用地、建设情况;走访XX区规划建设局和各个街道,了解现状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规划编制意见和建议、规划建设方面的近期计划、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分析总结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

3、初步方案编制阶段,用时1.5个月

主要工作内容:搜集案例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编制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初步确定各种类型绿地的占地位置、规模;与相关单位汇对接,向有关领导汇报、征求意见。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4、成果完善和专家评审准备阶段,用时0.5个月

主要工作内容:结合相关部门的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相关规划图纸和文字成果,规划方案确定后,形成专家评审成果,准备专家评审。

5、专家评审及公示、上报审批准备阶段,用时1.5个月 主要工作内容:组织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成果;准备公示和上报材料。

说明:相关领导和部门汇报约定、专家邀请用时不包含在本计划的时间内。

八、编制经费测算

依据《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2004)中规协秘字022号)要求,本次规划编制经费为123万元。具体费用,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以商务合同进行约定。

1、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费用100万元

依据《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编制人口规模1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专项规划,计费以6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人增加5万元规划设计费。依据《XX市XX区发展规划》,2030年规划人口为180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经费为60万元+(180万人-100万人)/10万人X5万元=100万元。

3、专项研究费用20万

建议引入市政专业,开展“海绵城市”理念与绿地系统建设的专题研究。依据《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专题研究费用为20万元。

XX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

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篇7

1.1 完善绿地系统的生态还原功能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城市自然资源生产的主体, 转换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固定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的食品链, 实现城市的天然物流和能量的循环, 为城市注入氧气、温度和湿度, 而且有利于吸污、杀菌、降低噪音、土壤保水、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分解废物垃圾等有效功能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不仅是种植绿色植物, 还需要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的环境创造, 实现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的整个结构功能的恢复。

1.2 确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

城市绿化产业作为信心的第三产业, 其产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金额自然生产率共同创造的, 并且其大宗商品价格特点是具有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两部分特点的并存之处。城市绿化商品的影子价格可以联系到公共物品, 如氧、恒温、杀菌除尘等方面, 按照有关研究成果计算影子价格, 价格是绿色建筑投资的3.42倍。城市绿化的市场价格由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市场价格是直接有形的产品, 如建筑、装饰、植物和花卉等形成;而另外一分部是无形产品, 它可以形成市场价格, 如周边土地价格升值, 及其他周边服务, 最后一部分连接依附到无形产品之中的价格, 它是不能够直接实现易货的市场价格, 如, 旅游景点、旅游服务的价格。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应该是在它的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双重发展为目标下进行的。

2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规划

2.1 按总体控制指标构造城市绿地系统

据估计, 如果想要使得城市绿色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其洁净空气、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噪声、实现生态效益等功能, 城市绿化覆盖率起码要达到至少30%才可以。我国已制定了本世纪初, 人均实现公共绿地面积7.11m2的目标。根据这些指标, 在新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 应当保留大型绿地, 并且还要设计一些分散的点状绿色, 形成庞大的绿色空间, 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还可以通过老城区的旧区改造, 增加绿化覆盖率, 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规划。

2.2 加强市中心区绿化建设, 创造立体绿色空间

在高楼林立、土地密集型的老城区, 其路面都是比较坚硬, 主要是以沥青水泥占主导地位。因此, 通过点、线绿色规划, 可以提高城区绿化。既要保护现有的绿地不会受到削弱, 同时也应该见缝插针, 实现路边绿地、宅旁绿地, 、街道绿地, 以及河流改道扩建, 建设绿化街道和滨河绿地;与工厂进行协商, 工厂需要搬迁, 为了绿地的合理发展。随着技术的改进, 如今的屋顶防渗技术日趋成熟, 可以实现建设屋顶绿地, 也可以建设绿色建筑外墙、花园和其他绿地的绿表。

2.3 综合各项新措施, 多角度实现规划建设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城市绿化规划理念, 以及协调绿化系统架构,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 成为城市景观之一。城区一般都处于城市的中心, 其历史悠久, 而且现代风格和历史风格交相辉映。通过对各城区的规划和合理布局, 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遗产的交错和融合, 实现城市和景点、景区的互补。 (2) 连锁反映。依托城市, 将外环道路和高速公路建设起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 在城市周围形成自然景观与耕地保护的绿化带。 (3) 纵横交错。在城市中主要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城市道路的骨架。纵横交错建设生态景观和防护绿化带, 实现中心城市的绿化网络与外围城市周围绿化进行交融, 实现城市交通氧气通道和带状防护绿地的建设。 (4) 兼顾点带。实现城市水资源和树林的和谐与团结,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 古老历史和现代风格展示交融, 合理利用现有的供水系统, 将水体景观和城市防洪设施进行有效的结合, 提高绿化美化档次, 实现美丽的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的整体效率。

总之, 我国发展中的中小城市, 其城市绿色空间因为其经济的竞争意识, 使得绿化地带慢慢被侵蚀, 为了降低土地对城市发展的限制, 许多大型的城市公园被移动到郊区, 原本坐落在城市中心的绿色, 也受到城市中心的影响, 增加游乐设施, 使得公园的自然度下降。因此,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质量, 应当优先保护城市绿地,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控制结构指标, 重点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努力打造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姜允芳.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 2012 (2)

[2] 马世骏.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绿地系统规划评审意见 篇8

摘 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依据,文中提出以区域环境现状分析、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作为核心步骤的技术路线,并以科尔沁右翼前旗行政区域为研究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将科右前旗旗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敏感区域,与旗域绿地系统结构中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发展区相对应,并针对区域差异提出不同的绿地建设要求。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生物多样性;构建

中图分类号: 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98-2

1 区域概况

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是科右前旗旗政府所在地,位于旗域东南部,与乌兰浩特市隔河相望。旗域总面积18849平方公里。中蒙边界长32.5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

科右前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渐低,由显著的低山、浅山、丘陵、山间谷地以及山间冲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组成。旗域境内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中部、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

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科右前旗受地貌类型多样性的影响,植被类型呈多样化,主要分为森林、疏林-草原、草原植被三种类型,植被覆盖度70%—80%。主要分布于索伦镇西部、满族屯满族乡北部,以人工林为主;疏林草原主要分布于境内林区外缘的低山区,主要树种为次生蒙古栎、白桦、黑桦等;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旗境低山丘陵、沿河阶地、山前台地、湖泊周围,主要草本植被有羊草、地榆、叶樟、黄花、车前草、芦苇、三棱草等。

2 研究思路

旗域绿地系统规划涵盖内容复杂多样,应对旗域各类绿地要素合理的要素管控,结合科右前旗绿地现状及特色,本次规划提出从水生态、地质地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四个层面分别采用因子最大叠加法,建立起水生态安全格局、地质地理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自然与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将四类安全格局进行综合叠加建立起旗域生态安全格局。在旗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功能及空间布局要求,确定旗域绿地规划结构与布局。

3 旗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3.1 水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通过对科右前旗旗域水系等相关元素分析,确定水生态安全格局具体包含河流、湖泊、水库、滩涂湿地等要素。水资源是科右前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安全格局是从整个流域出发,流出可供调、滞、蓄洪的湿地和河道缓冲区,满足洪水自然宣泻的空间,同时包括保障区域水安全的水源保护用地。水资源的空间评价主要是从保障区域洪水安全及水资源保护两个方面进行识别分辨。其中,区域洪水安全的评价通过河流缓冲区距离来进行评价;水资源保护的评价通过植被覆盖的水源涵养重要性及水体分布来进行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重点保护水源地及河流廊道两侧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景、水源质量,通过分析确定归流河、洮儿河两大河流及支流形成的水系骨架是旗域境内水资源安全格局的基础,在旗域绿地系统的构建中,这两条水系作为旗域绿地系统的先行绿地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3.2 地质地理安全格局

规划对科右前旗采矿点和地质灾害等限定性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区分地质和地形上不适宜建设区域,确保开发建设用地的安全性,该层面安全格局的分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采矿区:旗域内散装分布,在规划中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选址;

泥石流易发区:根据地形坡度,河流分布及相关历史资料划分泥石流易发区域。

3.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高的地方都能为物种提供良好生境。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保持生物资源的能力不同,根据谢高地等制定的生物多样性服务当量,划分生物多样性服务等级,最终确定旗域西北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集中区域。

科右前旗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具体包含了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系生态系统。根据对各类系统进行叠加分析,最终确定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区域。

3.4 自然与遗产安全格局

对旗域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聚集区域进行识别划分,结合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确定自然与文化遗产安全格局。

3.5 旗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通过对以上四类安全格局进行叠加建立起旗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将以上要素通过叠加划分为生态高度敏感区、中敏感区和低敏感区三类区域,并与旗域绿地系统结构中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发展区相对应。

高度敏感区为生态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它承担着水土保持、动物栖息地保护功能,同时应成为出流水质的净化区,它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生态功能的最低保障,也是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中敏感区为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应侧重这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建设,为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然力的条件。地敏感区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区域,它同时也是生态基础设施与建设开发用地之间的缓冲区,开发建设上重点在于保护生态用地,引导建设用地的类型,制定生态保育措施,减少建设用地对本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旗域绿地系统分区规划

4.1 生态功能区规划

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归流河镇、德伯斯镇、大石寨镇、索伦镇和满族屯满族乡北部区域,旗域内大面积森林分布与此。为突出旗域范围内林地的功能,建设其为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结合《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现有林地保护的同时,加强其他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有林地:有林地面积288346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5.92%。大面积的纯林易引起病虫害等危害,通过及时适量的间伐,在一定时期补充种植伴生树种,使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统一起来,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灌木林地:旗域范围内灌木林地分布零散,灌木林地面积36058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75%。规划要求注重对灌木林的保护养护建设,减少人为干扰等因素。其他林地:旗域未成林造林地以疏林草原为主,面积303424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8.33%。疏林草原主要分布于境内林区外缘的低山区,主要树种为次生蒙古栎、白桦、黑桦等;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旗境低山丘陵、沿河阶地、山前台地、湖泊周围,主要草本植被有羊草、地榆、叶樟、黄花、艾蒿、车前草、芦苇、三棱草等。通过自然生长及经营管理,使其成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旗域内公益林面积277488公顷。为减小西北风对旗域环境的影响,在旗域西北方向大片宜林地建设防风固沙林,结合现状林地,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运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措施大量推广乡土树种的应用,构建旗域西北防护林体系。旗域内有荒山荒地264717公顷,规划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防风性、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补植。

4.2 生态保护区规划

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满蒙屯满蒙乡、乌兰毛都苏木、阿力得尔苏木、桃合木苏木、索伦镇和德伯斯镇,旗域内大面积牧草地分布于此。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重利用、轻建设,致使牧草地退化,规划强调牧草地的保护。

首先加强区域内对牧草地的保护建设,建立农牧综合防护体系,控制放牧强度,实行科学轮牧、封滩育草,划定宜牧地,解决农牧业重利用、轻建设的问题。

其次,规划在保留原有牧草地的基础上,选择土层厚的区域,采用乔木纯林或混交疏林的形式增加绿化树木,远处以阔叶乔木稀植作为背景,保留足够大的草地面积,强调保护旗域天然牧草地资源,既加强对牧草地的保护,也弥补了空旷地形的单调性。

4.3 生态发展区规划

生态发展区包括归流河镇、科尔沁镇和察尔森镇局部地区,规划突出一般农地区的应用与发展建设。

规划一般农地区采取统一绿化,在建设用地周围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乔木与灌木,考虑栽种品种,积极改造低产农用地,建设稳定高产农用地,形成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相协调的农耕绿化。

5 结语

本研究在分析旗域内不同生态要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物生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旗域不同用地条件相结合,确定了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并针对敏感性差异提出总的绿地建设要求,为旗域各类绿地的规划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王莹,段广德,李香枝.化德县县域绿地系统规划[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5,41(1):47-51.

[2] 李锐,何彤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3-6115

[3]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生态学报,2009,29(3):1189-1204.

[4] 康相武,刘雪华.北京顺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0):71-78.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篇9

(修订稿)2000年11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6.4.28)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8.1)

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

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9.7.2)

8、鲁建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的通知》(1994.1.8)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

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 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

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0—2010年,其中:

近期为2000—2005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06—201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的内容,确立绿化布局结构,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2、立足于建设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形成融“山、泉、湖、河”为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

3、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4、合理利用土地,以方便居民为原则,建立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5、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确定科学的、结构合理的防护绿地系统;根据用地性质不同及位置的差异,分别确定绿地率,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6、确定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苗木生产和园林科研用地,提供城市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研水平。

7、园林绿化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建立健全地方法规、规章,加强宣传,依法兴绿。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指标

第八条 规划目标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定位的“2010年把济南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泉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构想,本规划目标为: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加强城市环境绿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山、泉、湖、河等自然环境的要素,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营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第九条 规划绿地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5年8平方米/人;2010年8.5平方米/人。

建成区绿地率:2005年37%;2010年3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05年40%;2010年40%以上。第三章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第十条 整个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分为三部分,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根据“南山、中河、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基本格局为片、带、面结合,城乡一体化,形成绿点、绿线、绿网、绿面的生态环境绿化体系。中心城区大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划定基本农田、菜田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及风景名胜等,形成“一环三带九楔”的布局结构,保持城市合理的发展布局。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范围内,形成“环式扩展,楔形插入,点式分布,网状连接,立体绿化”的园林绿化结构布局。

第四章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十一条 分为“南山、中河、北平原”规划

南部山区:封山育林,建设立体植物群落,涵养水源,到2010年有林地面积占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

沿黄及平原地区:建设防沙固沙林带和农田林网,到2010年高标准建成黄河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化率达99%。

城市及乡镇绿化:搞好城区外围绿化,提高绿化质量。201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以上。第五章 大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一节 “一环”绿化

“一环”是指环绕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化环。绿化环的四址为:西部至北大沙河,南部至长城岭,东部至巨野河,北部至黄河北展大堤。由玉符河、黄河、韩仓河地带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护林带和南部山林及风景名胜区组成。

第十二条 西部绿化

1、西高速绕城公路防护林带:东侧宽约500米,西侧不少于60米,主要以林木等绿化为主。

2、铁路位里庄编组站每侧不少于30米的林带,西侧可开辟水景旅游带。

3、玉符河防护林带:南起卧虎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37公里,沿河两岸各营造平均150米宽林带。低洼地区可蓄水养禽,发展观光农业。总面积1110公顷。

4、北大沙河防护林带:南起崮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16公里,两岸各营造100米宽的林带。总面积约 240公顷。

5、公路:济微公路、济兖路每侧防护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道路每侧不少于15米。

第十三条 南部绿化

1、近郊风景区绿化建设

(1)兴隆山风景区:面积约1120公顷。现存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100余座及其他文物古迹,要加强绿化,修建游览道,增加游憩设施,尽快开放。

(2)千佛山风景区:面积约1840公顷。包括千佛山、燕子山、佛慧山、金鸡岭、蚰蜒山、西姑山等十二座山岭。加强绿化,改造林相,按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

(3)浆水泉公园:面积约47公顷。含浆水泉水库、回龙山、老虎山等,应加强绿化,以水库为重点,开展水上活动,保护自然环境,严禁过量开发建设。(4)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400公顷。控制范围:东、南至高速绕城公路,北至济王路。该区素有“济南第一胜景”之称和“济南植物园”的美誉,要严加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济南植物园可在此建设。

(5)蟠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000公顷,含淌豆寺、蟠龙洞等景点,建设以溶洞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

2、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建15—60米的防护林带。

第十四条 东部绿化

加强机场净空保护地段绿化,注重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农付产品基地,重点建设谢家屯、相公庄苗圃,建设并完善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路、韩仓河、胶济铁路及公路防护林带。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公路每侧各设30米防护林带,韩仓河每侧不少于60米防护林带,胶济铁路每测不少于30米以上防护林带,济青高速公路、济青公路、济王公路每侧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间道路每侧林带不少于15米。

第十五条 北部绿化

1、美里湖观光农业园:西至济德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大堤,东至邹家庄,南至石佛屯,控制面积约600公顷。根据该地区地势低洼、水面较多的特点,建设以养鱼、植荷、种稻、芦苇等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田园风光旅游区,重点开发美里湖公园。

2、黄河森林公园:北至桑梓店,南至黄河大堤,西至李家岸水渠,面积约700公顷。以温泉、森林景观、垂钓、苗圃等林、果、木、农付产品基地的建设与观光相结合。

3、鹊山风景区:西至洛口渡桥,北至北展大堤,南至黄河,面积约500公顷。加强黄河防护林带的建设,开辟自然森林野趣公园。

4、黄河公园:西至黄河,北至亓家庄,东至大桥路,南至零点立交桥,面积约150公顷。建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近郊公园。

5、华山风景区:北靠高速公路,南邻小清河,东至卧牛山,控制面积约600公顷。开辟以地方民俗及历史故事为特点的近郊公园。

6、万亩荷塘风景区:位于历城区滩头坝子,控制面积约660公顷。此处荷塘成片,稻田密布,鱼塘相连,宜建设万顷赏荷景区。

7、鸭旺口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小清河和巨野河交汇处,北靠济南机场。丰天然温泉资源富,植被条件优良,宜开辟为旅游度假区。

第二节 “三带”绿化

“三带”是指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之间的三条南北向绿化空间隔离带,由菜田、苗圃、果园、山林及河道、铁路、道路、高压走廊等防护林带组成。

第十六条 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隔离带

南起孟家水库,沿大辛河北至小清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大辛河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30米,高压走廊绿化带宽约150米,二钢专用防护林每侧不少于30米,城市主干道两侧防护绿地不少于30米。第十七条 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港沟镇,北至胶济铁路,小汉峪沟以东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菜田和苗圃等用地为主。其中小汉峪沟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城市道路绿化带15—30米宽,重点建设大王山公园。

第十八条 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凤凰山,经大青山至腊山,沿腊山河北至黄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2000米。南段以山林、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北段以苗圃和菜田等用地为主,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腊山河及腊山分洪道每侧防护林不少于15米。第三节 “九楔”绿化

指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化环向规划建成区伸入的九条楔形绿化带。其中包括南部的六条楔形山地,北部的三条楔形绿地。

第十九条 六条楔形山地

石房峪—马武寨—青龙山—刘长山;万灵山—郎茂山—六里山—英雄山;兴隆山—蝎子山—金鸡岭—千佛山—燕子山;黑峪顶—回龙山—燕翅山—五顶茂岭山;城墙岭—簸萁顶—王八盖子山—马山坡—大王山;莲花山—安家南山—蒋山—鲍山。这是组成“青山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南部山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第二十条 三条楔形绿地

黄河防护林带经新徐庄、大魏、东沙,至洋涓滞洪区;黄河公园连结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至北园滞洪区;华山风景区至农科院实验田的楔形绿地。要严格控制其宽度,清理带内违章建设用地,加强绿化。

第六章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公共绿地规划

第二十一条 加强公共绿地建设,辟建新的公园,完善公园类型,搞好街头绿地和绿化广场建设;已有的公园、小游园等公共绿地,要“挖潜、改造、充实、提高”,增加景点,提高绿化质量,突出景观特点,完善服务功能,方便居民使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体系。到2010年,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8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 新建公共绿地

1、绿地服务半径确定:一般全市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2000—3000米;区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居住级公园为300—500米。

2、辟建新的市级公园,使市级综合性公园合理分布;大力发展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等。到2010年新增市级公园5处,新增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及绿化广场、街头小游园等91处,规划公共绿地2811.23公顷。其他,道路改建、小区开发、公建建设、河道整治及其它城市建设,更要注重环境绿化、绿地广场、街头绿地等绿地的配套建设。

第二十三条 改建、扩建公园:到2010年,改建、扩建公园达17处。

1、大明湖公园:向南岸扩展,完善环湖游览道路;向东扩展至南、北历山街,与小东湖相连;小东湖向东扩展至黑虎泉北路,并向南扩展。规划扩建25.3公顷,公园总面积达111.30公顷。

2、五龙潭公园:向西北扩建,新增2公顷,使公园总面积达7.44公顷。

3、环城公园:结合造纸东厂搬迁,向西扩建,北至角楼庄。其余有条件的地段也要扩建,环城公园总面积达30.42公顷。

4、百花公园:西门北与闵子骞墓连为一体,总面积20.28公顷。

5、中山公园:向东南扩建,新增5.9公顷,改建成开放式的绿化广场,面积达9.02公顷。

第二节 生产科研绿地

第二十四条 苗圃生产绿地规划面积576公顷,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指标。逐步达到城市绿化苗木立足本地,自给自足。

除发挥已有科研绿地的作用外,拟在桑梓店等处新辟城市科研绿化用地,或结合近郊风景林地的开发增加园林科研用地。

第三节 防护绿地

第二十五条 北部防护林带

除黄河防护林带外,还要建设3条防风固沙林带,保证城区不受风沙的侵害。

1、北绕城高速公路防护林带:营造宽30米林带,并控制200米绿色景观带。

2、药山北路—华山西路防护林带:城市道路每侧绿化林带宽15-30米。规划面积约60公顷。

3、小清河防护林带: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沿河两岸林带,结合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绿地景点、野趣公园,使之既有防护作用,又有游览观赏作用,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十六条 南部防护林带

1、加强近郊山体的普遍绿化,对进入城区的六条楔形山体绿带要加强绿化,严加保护。

2、加强城市防洪沟沟侧绿化。兴济河两侧的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规划面积27.6公顷。其它河道每侧林带10-20米,局部地段可扩建为滨河绿地。

第二十七条 工业防护林带

1、山东水泥厂防护林带:厂区的东北向规划约18公顷的阔叶树林带。

2、西南工业区防护林带:包括腊山工业区、白马山工业区及刘长山工业区。其厂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0%。腊山分洪道防护林带每侧宽15米,规划面积约9公顷。

3、洛口工业区防护林带:山东化工厂、裕兴化工厂其厂区四临防护绿带不少于50米,其东北、西南侧的防护隔离绿带不少于200米。均以复层绿化为主,规划面积约26.32公顷。

4、黄台工业区、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带:厂区及临近的城市道路要加强绿化建设,其绿带宽度要比旧城道路、河道绿带宽5-10米。小清河、清河北路每侧宽度不少于15米,规划面积约90公顷;黄台电厂周围绿带宽度不少于30米,其西南侧应营造2—3处宽15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15.95公顷;山东酒精总厂、济南合成纤维厂、肉联厂、制药厂等工厂要加强厂区绿化,绿地率不低于30%;污水处理厂四周绿化隔离带不少于50米,其厂区西北侧沿高压线走廊营造宽度100米的林带。

5、七里河工业区防护林带:窑头大沟及城市道路每侧营造宽度15米绿带;化纤总厂四周绿带宽度50米,厂区绿地率不低于30%,规划面积约30公顷;济钢二分厂东北、西南侧防护林带宽不少于50米,规划面积约70公顷;山东生建电机厂防护隔离带不少于150米,规划面积约20公顷。

6、济南炼油厂防护林带:厂区四周营造100-150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29.25公顷。

7、济钢总厂防护林带:工业北路的绿带宽度每侧30米;厂区东、北、西三面营造宽度250米绿化带,规划面积约257.5公顷。第四节 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应按部颁标准建设。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

第二十八条 二环路内绿化

主城区内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经十路、历山路、堤口路、纬十二路每侧绿带宽15米,北园大街每侧绿带宽10米;内环路内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带每侧宽5-10米;内环线向外辐射的城市主干道如英雄山路、解放路、玉函路、舜耕路、和平路、清河北路等每侧绿带宽15米,次干道每侧绿带宽10米。

第二十九条 “一环九射”绿化

“一环”即二环路;“九射”即经十西路、济兖路,济微路,英南路、002省道,经十东路、济王路,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大桥路,济泺路,济齐路等九条主要城市出入口,在各路城区段两侧各建15米宽的绿化带,城区外围段路两侧各建15-3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国道两侧各建30-50米宽的防护林带,对道路两侧荒山进行绿化。规划新建绿地面积489公顷。第五节 庭院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地

第三十条 庭院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指导与监督。尽可能采用透视式围墙,使庭院绿化与其它城市绿地融为一体。新建、扩建、改建的单位绿地率,规划指标如下:机关、团体、文教、卫生、科研、部队等单位及高层速筑周围绿地率应35%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开辟建设屋顶花园,加强立体绿化。

第三十一条 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区的改造,要严格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设置绿地。王舍人、贤文、大金组团新建居住区人均配套公共绿地须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30%;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旧城区居住区改造人均配套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25%;且要与小区建设同步完成。第七章 名泉保护规划

第三十二条 以突出泉城特色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搞好名泉抢救、修复、管理、保护,开展名泉的科研、开发、利用,调动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进一步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特色。

1、抢救修复名泉23处,包括泉池周围环境整治、泉池清挖、池岸垒砌、名泉立碑。主要是:岱宗泉、扇面泉、华泉、双忠泉、云楼泉、赤泉、起凤泉、孝感泉、灰池泉、朱砂泉、金泉、醴泉、太乙泉等。

2、搞好名泉保护规划,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划定绝对控制区及相对控制区,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3、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乡、镇、村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名泉实行逐级管理。

4、提高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成立名泉保护研究会,对名泉进行科研、开发、利用,实现名泉与企业、名泉与名牌联姻,逐步走上以泉养泉的路子。第八章 树 种 规 划

第三十三条 树种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适应本地风土条件的外来树种;以乔木为主,构筑城市绿化的骨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以落叶树为主,增加常绿树的比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雪松、龙柏、蜀桧、银杏、垂柳、法桐、国槐、毛白杨、白蜡等为济南市骨干树种,并推荐了济南市常用观赏树种、行道树种、公园绿化树种、游园街头绿地树种、抗污染树种、垂直绿化树种、地被植物等。

第三十四条 草坪规划

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出济南市适用的草坪主要种类为:

1、暖季型草:中华结缕草;马尼拉草;狗牙根等。

2、冷季型草: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等。

3、其他:麦冬草类。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三十五条 济南市共有古树名木1920株,其中三百年树龄以上的965株,千年以上树龄的11株,古树群12处,分属27科,51种。要按照《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严格保护现有古树名木,积极采取复壮措施,并加强宣传和管理。第十章 城市景观规划

第三十六条 严格保护济南的山、泉、湖、河、城,保护以千佛山、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和古城区为主体的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基本特色的风貌带。

1、将芙蓉街、府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街区统一规划保护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确保济南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泉池园林等泉城特色的精华。

2、保护千佛山、齐烟九点、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等自然景观。

3、重点控制自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间的建筑高度,满足风景视廊的通视要求;建筑风格要符合古城区的风貌环境要求。

4、保护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划定南部山区和玉符河地区为泉水补给保护区,促使泉水喷涌。第三十七条 塑造城市局部和个体形象,加强城市中心区、重点地区、重要路段、城市广场、城市标志建设,突出和强化城市景观特色。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第三十八条近期建设规划(2000—2005年),按照“中心城区抓改造发展,城区东西抓两城新建,城区北部抓“两带”,城区南部建“三区”,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和防护林地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九条 中心城区抓好改造发展,注重山、湖、泉、河有机结合,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和“突出泉城特色”的要求,体现现代化省会城市形象。

1、改建、扩建公园:完成大明湖、中山、五龙潭、百花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美里湖观光农业园的改建、扩建工作。

2、完善区属公园:进一步完善匡山公园、药山公园、华山公园等的建设。

3、新建区级公园。历下区砚池山公园,市中区青龙山公园,槐荫区腊山公园,天桥区鹊山公园,历城区大王山公园。

4、新建绿地广场:大舜广场(共青团路绿地广场),省府绿地广场,省委绿地广场,解放阁绿地广场,市府东侧绿地广场。

5、各区结合旧城改造、小区新建,每年在居民集中地段建设1处以上绿地。

6、完善道路绿化体系。大力抓好历山北路、无影山路北段、建辛街、大辛路等道路的绿化建设,绿地率要达到25%以上。同时建设纬六路、市立五院、解放桥等立交桥绿地。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提高街居、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水平。达到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的水平。

8、加强生产绿地建设。加快花木科研中心的苗圃基地建设,;筹备建设位于槐荫区大饮马庄以东、张庄机场以西的大饮马苗圃。

9、名泉保护。完成13处名泉的抢救修复工作。

第四十条 城区东西抓好两个卫星城的绿化

1、两个卫星城内各建一处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绿地广场和2处面积分别在100公顷和20公顷左右的公园,道路、居民小区绿化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

2、在两个卫星城建设鲍山公园、赵仙庄公园、大王山公园、兴福寺公园、第四十一条 城区北部抓好“两带”建设

1、小清河绿带建设。完善小清河绿化,建成五柳闸河心公园等沿河10处绿地景点

2、黄河林带建设。植树造林,完成黄河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

3、对市区北部的“齐烟九点”继续进行植树绿化,建成山岳公园。

第四十二条 城区南部抓好“三区”保护开发,“三区”即英雄山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和龙洞风景区。完成英雄山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使之成为集游览、休憩、观赏、防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千佛山风景区主要建设占地134公顷的齐鲁园、佛慧山景区、千佛山公园中心景区,完成景区一级游览路,以墙体、界桩围闭、界定风景区范围。修改制订《龙洞风景区总体规划》,创造条件尽快对龙洞风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第四十三条 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

1、“两环”绿化,即二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林带。二环路建设15-30米的绿化带,在重点地段建设小型绿地广场、小游园等绿化景点,对沿南外环的两侧宜林荒山进行绿化。绕城高速公路东线、西线绿化,在路两侧建宽500-1000米的林带,其他宜林路段建成宽500米的林带,在担山屯、大涧沟立交桥等地段建设大型绿地。使二环路林带和绕城高速路林带形成两条环绕城区的绿化环带。

2、“九射”绿化,对城市九大出入口进行全面绿化,到2000年10月完成拆迁和绿化建设,并逐渐完善和深化。

第四十四条 防护林地建设。

1、沿河防护林带建设。完善和更新兴济河防护林带,使两岸形成15米宽的林带;在玉符河、腊山河、大辛河、韩仓河两岸各建15-30米宽的防护林带。

2、工业区防护林带建设。在济钢、炼油厂、黄台电厂、山东化工厂等大型企业周围规划建设宽50-200米不等的防污染林带,减轻环境污染。

3、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在城区和城郊段铁路沿线两侧建设宽15-30米的铁路防护林带。

4、新建水资源地保护绿带建设。在鹊山水库(工程设计主要指标为:设计规模44万吨/日,供水保证率97%,全年引水量17463万吨,水库库容4600万吨。)、玉清湖水库周围建设乔、灌、草与经济林相结合、宽300米的防护绿带。通过抓“两环”和防护林带建设,充分体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效果。

第四十五条 大环境绿化

1、南部山区继续实施以保泉绿化为重点的大环境绿化工程;北部全面启动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黄河淤背区防护林绿化;铁路、公路、河流等两侧基本完成植树任务。

2、完成美里湖、鹊山、华山等风景区、鸭旺口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做好黄河森林公园、黄河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继续建设千佛山、英雄山风景区,做好龙洞风景区、兴隆山风景区、蟠龙洞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做好城市洪滞区的清理、保护及绿化工作。

上一篇:如何履行管理职能下一篇:致银行员工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