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绿地

2024-10-13

城市街头绿地(精选4篇)

城市街头绿地 篇1

街头绿地又名街旁绿地, 包括小型沿街绿地、街道广场绿地等[1]。主要是指临街建筑和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地, 是城市绿地系统这个面上典型的“点”。街头绿地布局形式灵活, 设计手法多样, 可因地制宜, 因势而造, 其面积可大可小, 小的如交通岛几个平方米, 大的可发展为广场绿地, 甚至成为街头游园。

城市街头绿地的开发与建设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小游园、小景点、小绿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 如据《武汉晚报》报道, 到2010年底武汉市共建成“三小”绿地368片, 面积257.3万平方米[2]。这些绿地现已成为城市中一个开放的“大客厅”, 既能满足城市人群日常散步休闲、锻炼身体的需要, 又能承担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功能。

1 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街头绿地形成的途径和特点

街头绿地是因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2种不同的途径而形成的。新城开发形成的街头绿地多只注重形象功能而弱化了使用功能, 往往以大面积绿化和观赏性植物种植为主, 缺少必要的场地和活动设施;旧城改造形成的绿地在位置和形式上都与城市原有空间脉络紧密联系, 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上不够科学, 但一般都临近居民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 是人群集中和流动的场所。

1.2 建成后绿地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导致维护成本

增加

如在武汉的街头绿地可以经常看到有人随意践踏游园内的草坪;有人把小花园当成垃圾场;有人把树干当成健身器材练臂力;更有甚者攀折树枝花枝, 盗窃园林座凳和健身器材设施。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因市民不文明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毁损。据管理人员介绍, 在正常情况下“三小”绿地每年每平方米养护经费只需8元, 但由于人为毁损严重, 致使每年投入的养护经费每平方米增加了20%[2]。

1.3 建设较为随意

建成的绿地大多数没有规范的名称, 且设计手法较雷同, 给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街头“三小”绿地散布于城市中各个角落, 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设计者要因地制宜, 通过丰富的元素组合和多元的创作风格精心营造, 便其成为城市街景中的点睛之笔。

2.1 科学布局, 融入城市整体规划

街头绿地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对其开发建设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建造者要根据城市景观结构现状, 结合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 在城市总规划中做到规划、建筑、绿地景观三位一体, 将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2.2 尊重历史与现状, 因地制宜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 街头绿地的开发与建设也要配合其所在城市的背景, 结合不同场地的自然条件与周边的文化特性合理地利用原有景观要素, 并使他们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 再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 把文化与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意境美的创作和体现出地域人群的文化底蕴, 形成思想与景观的共融, 避免在形式和风格上出现雷同单一的现象。如旧城改造来的街头绿地, 对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标志和古树名木等都要加强建设与改造;新城中的街头绿地也要因地制宜、因势而造, 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痕迹。

2.3 充分发挥其功能

街头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2.3.1 功能应以绿化为主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使街头绿地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不断改善生态条件来尽可能地发挥生态效益, 如小游园建设中要求绿化面积在80%以上。

2.3.2 视觉效果和审美效果

街头绿地是面向大众的景观, 必然在不同时间、空间都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景观感受, 设计者在景观处理上要着重于景观的动态连续观赏, 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 运用视线的流动创作出特色鲜明的城市街景。

2.3.3 使用需求

设计建造者在开发与建设前, 应对街头绿地周边使用人群、活动方式和时间等加以调查和研究, 以便规划和设计。如根据周边人群的调查情况来合理设置儿童乐园区、娱乐休闲区和休闲健身区等。

2.4 遵循适用性与经济性

建设节约性园林是当前园林建设的两大主题之一, 在进行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时也应遵循。如选用植物品种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户外座椅尽量选用大理石或不锈钢制作, 少用甚至不用木制品。

2.5 坚持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

建成的街头绿地人为破坏严重、管理难度增加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社会公德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开发与建设时, (1) 要结合所处地段的特殊性进行人性化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如园路的设计、垃圾箱的配置等; (2) 要加强日常性的维护与保养; (3) 通过宣传警示牌等进行正面引导。

3 街头绿地开发建设发展方向展望

3.1 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统一布局

街头绿化地开发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统一布局, 不能采取完成任务式的填空办法来弥补城市中的空缺。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 应坚持以营造景观为先导, 注重生态设计与功能服务并重的指导思想, 把握好生态、景观和功能三者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设计建造者在景观营造上, 要充分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为内涵的素材, 体现地方风格, 反映城市风貌;在生态设计上, 合理应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来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在满足使用功能上, 通过配置方式和构图形式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者在具体实践中, 要在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和心理需求的同时, 注重从树种的选择、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引用等方面来体现地方风格, 反映城市风貌, 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充分挖掘街头绿地的经济潜力

街头绿地因位置特殊, 其高标准的养护和人为严重破坏等所产生的巨额养护费用给绿地的长效管理带来挑战。但街头绿地的位置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故设计建造者还可在这上面巧做文章深挖其蕴藏着的商业价值。如以石刻、石雕为载体对绿地冠名, 并将其冠名权出售;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立广告展牌出租等。

摘要: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美化城市环境、为群众提供户外文化活动场所等功能, 其开发与建设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本文简述我国城市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开发建设中应坚持的原则是: (1) 科学布局, 融入城市整体规划; (2) 尊重历史与现状, 因地制宜; (3) 充分发挥其功能; (4) 遵循适用性与经济性; (5) 坚持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最后展望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街头绿地,开发建设,基本原则,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91-2002) [S].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2002.

[2]武汉“三小”绿地受摧残市民吁请呵护“后花园”[N].武汉晚报, 2010-11-29.

城市街头绿地 篇2

街头游园绿地的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它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零碎空间, 最小的仅几个平方米,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街头小游园、小景点、小绿地及小水面,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城市建设中。街头游园绿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然而街头游园绿地相应的休闲生活内容和活力的缺乏已经同增长的绿地数量形成了矛盾, 很多街头游园绿地只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 用途单一, 人们的使用率不高, 缺少相应的活力。另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社会风俗、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也随之改变, 影响到了街头游园绿地景观形式和风格。人们对街头游园绿地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以绿化为主的街头游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在城市街头游园绿地的建设研究过程中, 倡导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方法, 要求它能摆脱景观设计的平面化、缺乏人性化等这些缺点, 它提倡切实从人的感受和需求出发, 营造宜人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各个城市的不同人文及历史特色, 实现城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以人为本, 探求人与环境和环境与社会增长的最佳结合的方式, 创造出具有明显特色的景观空间。

如今在城市建设中, 寸土寸金, 各种用地矛盾十分尖锐、突出, 即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用于绿化的规划用地往往以各种理由被其它功能所占据, 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绿化率。如果能重视市区街头游园绿地的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边角地带来增加绿化用地及绿量, 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其次, 街头游园绿地处于街头或道路旁, 其配置的植物可以与行道树、分车带的植物构成多道屏障, 能有效地吸收或阻隔机动车带来的噪音、废气及尘埃,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市区的私家车日益增多, 给街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仅靠两行行道树及分车带窄小的绿化带, 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若能重视街头游园绿地建设, 与街道树、分隔绿带连成一片, 扩大街道的绿化面积, 可以有效地阻隔、吸收废气、尘埃等, 净化环境。第三, 街头游园绿地分布在每条街道, 我们可在绿地上配置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小巧精致的园林小品, 配合行道树衬托、装饰临街建筑物, 使之与建筑物交相辉映, 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万千的街道景观, 把园林美景展现在街头, 可以静谧园林环境, 收到闹中取静的艺术效果, 从而较好地满足人们日常活动和休息的需要。

在城市街头游园绿地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比如在城市街头绿地的建设中, 存在片面追求高档、豪华, 以人工取代天然, 缺乏自然感觉的现象。如大面积的硬质铺装, 大面积的草坪, 多构筑物与小品, 不尊重当地的气候及风土人情。设计思路形式单一, 盲目模仿, 照搬照抄。前几年建设的街头休息绿地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 而近几年自然式布局逐渐增多, 但一些地方街头绿地设计形式没有多大改变。许多绿地缺少风格及地方特色, 缺乏文化底蕴, 显示不出文化之根, 与历史联系甚少。许多设计师对某种风格、某种时尚的学习只求其形而不求其神。设计与施工脱节, 不注重成本节约, 由于目前园林行业管理的不规范, 施工、监理水平较差, 不少设计师又不喜欢下工地, 缺乏与施工人员联系沟通, 很难体现设计师原来的设计意图。有的街头园林绿地设计过分地考虑视觉上的宏观、尊贵、气派及堂皇的形式美, 而没有考虑工程投资及日后养护管理的承受力。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比如掌握城市街头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规划设计之前, 要查勘现场, 掌握第一手资料, 以便充分利用现状, 至于城市绿地的开敞与否, 要视其面积的大小、人流、交通情况而定, 根据目前园林发展的形势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 应尽量布置开敞式或半开敞式, 以利于防灾及容纳日益增多的游人量。对地形较复杂的地段, 应尽量避免大动土方, 可随高就低布置成挡土墙形式或台地式, 增加绿化的层次, 既能因地制宜, 且投资少, 效果好。就小的方面来说, 街头绿地分布于城市各处, 有的位于居住区附近;有的位于商业街旁;有的则处在名胜古迹附近。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出不同风格类型的街头绿地:例如在居住区附近就要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娱乐, 设计需要接近生活;商业街旁边的绿地则应该与商业街的商业氛围融为一体;名胜古迹附近的街头绿地就需要与古迹的古朴典雅相呼应, 不同的环境特点决定街头绿地的风格特点。城市街头绿地多位于道路一侧, 人们喜爱绿地, 即使没有充裕的时间到绿地休息, 也宁愿在来去的行程中, 绕道穿越, 以增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既考虑到优越的地理位置, 又考虑人们喜爱大自然的心理因素, 在发挥其组织交通的作用的同时, 又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场所。现代园林是一项巨大的自然与社会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表现手法, 运用有生命的各种景观植物和山水、小品以及建筑等进行艺术的配置和组合, 使某些街头空间形成一个适于人们生产、生活和需要艺术文化享受的环境。

街头绿地选择树种应符合以下要求:适合当地气候特点, 而且对有害气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和净化能力。同时, 卫生上应无不良影响, 生产上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每种乡土园林植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特色, 因此, 在配置时要根据各种乡土植物的色彩 (芽、叶、花、果) 、姿态 (枝、干、叶、果) 、花果期及时序的变化, 尽量做到植物配置有层次感以及色彩感和时序感, 营造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色、冬有姿”的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植物年龄的变化有所丰富和发展。这样才能改善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还能更好地体现当地的城市特色。

街头游园绿地景观设计总体研究思路是以街头游园绿地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和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为主, 运用景观设计等方法, 以人的行为心理为指导, 将各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最后通过景观设计把街头游园绿地景观空间融入到城市景观当中。加强街头游园绿地建设, 能有效增加市区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是充满大自然气息和人性化的, 它更充分地做到了景为人用, 是富有人情味的。做好这个工程的同时, 人们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绿色, 看到更多的园林景观, 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 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 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 做好城市街头游园及绿地是必需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东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 1995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4]吕正华, 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0

[5]王珂, 夏健, 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6]马建业, 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7]刘骏, 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街头绿地植物害虫的防治 篇3

1 合理选药

首选生物制剂, 其效果持久, 经济安全, 不污染环境。如用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 (桃小食心虫、尺蠖、天幕毛虫等) ;抗生素杀菌杀虫剂类, 1.5%多抗霉素用于防治斑点落叶病。其次要选择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加快或抑制害虫生长而致死害虫。如5%杀铃脲或25%灭幼脲3号对金纹细蛾食心虫, 卷虫蛾卵、幼虫有较好的防效。有一种拟青霉菌寄生在紫薇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上, 使其丧失萌发力, 可减轻白粉病的危害。再次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如10%吡虫啉、3%喷定防治绣菊蚜、梨木虱等, 80%大生或20%螨死净或15%扫螨净乳油防治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 50%力富农防治蚜虫、介壳虫等。使用化学农药时要尽量选用选择性农药, 少用广谱性农药, 以保护天敌。并要合理轮换用药, 1种药剂1年使用最多不超过2次, 避免产生抗药性。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花卉树木以及花木,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如敌敌畏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适用于园林、花卉、果树等, 但对梅、杏、樱花、榆叶梅、馒头柳和一些花卉植物容易产生药害, 不宜使用或浓度不要过大。幼苗、幼树提倡使用水剂、粉剂, 尽量不使用毒性高的乳油。

2 适时用药

园林技术人员应勤观察, 多搞调查研究, 根据病虫害发生数量和病虫发育进度确定是否用药和用药适期。山楂红蜘蛛, 当越冬雌成螨平均每芽达到1头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刺蛾一般应在3龄前, 此时虫体较小, 常密集在一起, 危害轻, 抗药力弱, 用较少的农药就可发挥较好的效果。草坪粘虫在每年5~8月间发生, 当达到5~10头/m2时为防治适期。不同的虫态对农药的反应不同, 卵孵化至3龄以前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食心虫类、潜叶蛾等要在卵及幼虫孵化尚未钻蛀之前用药。球坚介、雪松龟蜡介等壳虫类应在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之前施药。根据病虫发生分布的特点, 卷叶蛾、蚜虫、白粉病多在新梢为害, 螨类危害早期多集中在内膛骨干枝的叶片上。视情况重点喷药, 阻止病虫害蔓延, 减少用药次数。

3 安全用药

首选利用天敌自然控制、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物理防治、应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方法。其次要考虑对人、畜、天敌、植物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问题, 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居民区等处, 喷施药剂要尽量安排夜间进行, 若必须在白天喷施, 应先设警示标志,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再次施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 穿戴防护服、手套、风镜、口罩、防护罩等。

4 正确混药

2种或多种农药混合能扩大防治范围, 提高药效, 克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 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 提高工效。但混用要讲究科学性, 不能随便混合。酸性、碱性药剂不能混用。如含硫杀菌剂 (硫磺、代森锰锌、福美双、退菌特等) 不能与铜制剂混用。有些农药不但不能混用, 先后使用也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使用波尔多液20天内不能使用代森锰锌, 用过石硫合剂的地方间隔15~20天方能使用波尔多液。农药混合若出现分层、沉淀或者毒性增加, 则不能混合使用。

城市街头绿地 篇4

从郑州市的环境特点出发, 选取中原路西段具有代表性的街头绿地, 对其植物景观营造进行调查分析, 将各个街头绿地的绿化植物种类、搭配层次及植物造景特点进行总结归纳, 提倡大量利用软质材料营造景观环境, 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和公民参与性、互动性, 从而营造更加生态、绿色的城市空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风园

松风园为位于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东南角的一块带状街角绿地, 该绿地长77m、宽14m, 面积为1078m2。该园的街角主景用石景点题, 配以松柏;园路及空地铺装用卵石材料, 图案丰富, 与整个园区的风格协调一致。

园内树木以雪松、油松、紫叶李、紫薇、黄杨、海桐、侧柏球及女贞为主。植物造景季相上, 除春景特色有桃李、樱花等春花植物外, 其他以常绿植物为主, 缺少夏花及秋景植物。植物配置层次上, 虽然整体绿地上前低后高, 靠近中原路一侧用矮篱, 后面用地势较高的微地形营造, 但是高层的高大乔木数量少, 没有形成乔———灌———草竖向的丰富层次。绿地功能上, 园内未设置休息座椅, 无法满足游人休息、交流等功能, 而少数坐在微地形草坪上交谈的游人, 上层也没有高大树木遮荫。

2.2 怡景园

怡景园的位置位于中原路与华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带状街旁绿地, 该绿地长50m、宽15m, 面积750m2。该园的街角主景为刻以“怡景园”的石景, 配以连翘等丛枝植物, 并用黄杨绿篱围合。全园整体特色鲜明, 铺装以浅红色为主, 园林建筑也是红色方亭, 与周围绿植和绿色栅栏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植物的选择上, 上层乔木为大量的合欢配以中层的枇杷、紫荆、紫薇等花灌木, 下层为黄杨绿篱及侧柏球, 最下层为鸢尾及沿街草地被, 层次丰富。该园季相景观也颇为丰富, 春景有连翘、紫荆、紫薇等观花植物;夏季合欢满树粉红色, 花开整个6~9月, 与全园红色方亭和红色铺装相得益彰;秋季落叶植物叶色变黄与行道树悬铃木形成一派秋景。绿地功能上, 全园设有座椅多数, 且上有遮荫;红色方亭虽无遮荫, 但秋冬及阴天利用较好, 四季都能满足游人的功能。

2.3 中原路与桐柏路两街头绿地

2.3.1 中原路与桐柏路东北角街头绿地。

该绿地为25m×25m, 面积625m2的方形街角绿地, 整个绿地被长25m的折形紫藤花架隔开, 形成前低后高的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具体种类见表3。季相景观上缺少春景, 夏季紫藤花架利用率极高, 与紫萼玉簪形成一片蓝紫色花海, 格外清凉。秋色银杏金光闪闪与行道树悬铃木黄叶形成秋景。

2.3.2 中原路与桐柏路西北角街头绿地。

绿地为24m×17m, 面积约400m2的长方形街角绿地, 被对角曲线分为2个三角形, 中心设有3个散点蘑菇亭供游人休息。植物配置上, 从角向内形成前高后低的层次感, 边缘有草花花镜围合, 每个层次以一种植物的相同规格为主, 分别为黄杨绿篱+棕榈+高大银杏和白蜡, 层次整齐分明。中间点植紫薇、紫荆, 增加春景;下层观花地被多数见表, 丰富夏景;秋景以银杏为主。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郑州市中原路西段的典型街头绿地调查与研究, 归纳出以下几方面:植物选择较为丰富, 注重层次搭配及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有自身特色;注重园内与园外景色的相映成趣。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街头绿地植物造景特色不鲜明, 尤其没有文化特色元素;植物色彩单一, 缺少常叶色树种;缺少立体绿化;最后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够。这些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以形成更加完善而全面的绿色城市空间。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西段具有代表性的街头绿地植物配置的调查, 分析植物配置层次及植物造景特点及配置种类, 为今后郑州市周边地区的街头绿地的绿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上一篇:广告课堂实践教学下一篇:生态工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