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2024-09-27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共12篇)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1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上课,教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动地听和记的状态。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作为激发者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现代化的教师。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力争做一名集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促进者及评价者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

一、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人想学好外语,他们更应该依靠自学,而不是由老师教。那就是说,即使是在英语课上,那些竭尽所能夸夸其谈的老师,也只能被称之为演讲者,而不是导师。一名导师应该帮助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由一名权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谓的引导者,就是教师应该学着引导,而不是“填鸭”。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引导者呢?

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生成性教育。教学法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应当认真设计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学着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学生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学习目标。例如,在“Going Place”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讨论旅游的相关话题,比如:路线选择、订票、膳食及心情等。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并强化对知识的渴求,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深入探究,在完成各层次的任务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不断地使用教学交际用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个调节应该是持续更新的,而不可墨守成规。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让他们分别就每个单元做出词汇测试任务。也可以找出某个方面的英语警句,如健康和财富方面的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也激发着学生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并在相互合作中进行交流。

二、做一名优秀的激励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为一个长者。一旦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总是会说:“No!No!No!No!”“You are wrong!”或“You are not listening to me!”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以激励者的身份出现。“Good!”“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这些话语应该更多地出现。一个激励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诸如生活观、价值观及热情等情绪因素。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上。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提供了各种各样音视频协同的声像刺激,而且提供了可视的、具有友好界面的交互学习环境,这非常有益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激励者呢?

首先,教师要做好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任务和材料,采用合作而非竞争的目标。第二,教师在更正错误的时候必须讲究艺术,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不逢错必究。教师可以重复学生的句子以更正错误,这样既不伤学生的面子,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正确的句子来学习。例如,过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有些老师经常会打断以更正学生的朗读错误。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不敢再讲英语。这些应当避免。教师不能公开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而应及时地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这样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善于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状况。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既能使学生独立学习,发展潜能,又能使学生相互合作,交换信息,从而增强个体和团体能力,共同进步。

三、做一名优秀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命令,由于教室内的教学基本是封闭的,教师没有太多的引导和管理。与之相反,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组织。所谓组织,就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在线教育资源使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最终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Dole所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就如同指挥官。教师应当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去。教师应当通过组织英语教学活动,身处同一平台和学生一起交互探索。应当通过全面提高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来促进他们成长、成熟并成为有用的人。组织者这个角色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难的,但却又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组织。

教师要做好一名组织者,首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预见到学生的思维是领先于教师的,要做好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且,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任何任务之前必须作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这样学生才知道他们该干什么。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想清楚如何介绍,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

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特定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教案。教师注意的重点始终要放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干什么,在想干什么;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等。教师应该弹性地组织和调整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标准的听力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仅仅按高考的听力要求那样,第一部分听一次,第二部分听两次,来进行同样的训练,那显然违背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最后,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公正。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同样的机会、评价方法和标准。否则,大多数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反感教师。教师不仅要严格,更要宽容。那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同时,不要学生一犯错误就立刻进行纠正。否则,不但对教学有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同情并支持那些被批评的同学。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来营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从而确保不同的环节能顺畅地进行。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过度自由。教师要采取特定措施来阻止诸如突然发问之类的不当行为。这些措施包括短时间的停止上课、适当的惩罚、课后个别谈心等。此外,身为英语教师,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英文歌曲、游戏、绕口令、言语、格言等形式来加以调节。

四、做一名优秀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一步一步地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现代英语教学则不同,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更主要的是要使自己成为促进者。

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

1. 增强学生的自尊;

2. 打破固有心态;

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4. 营造一个积极并乐于助人的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描述对教师的要求的:老师必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独立学习。促进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的角色。那就是说,教师通过把对课堂的主要控制权交还给学生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个角色是所有角色中最难的,因为它需要熟练掌握其他著名的教学法的教师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造师生间、生生间有效的合作,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焦虑,增强自信和自尊,构建和谐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英语学习环境、自学能力及个性发展等。与此同时,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加速自学的进程。例如,当学生因为缺少词汇而停止交谈的时候,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词汇帮助学生继续交谈。如果学生还是没有应答,教师可以建议一些单词,如“Anything else?”或“Yes, but why?”等。

五、做一名优秀的评价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来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结果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评价者必须彻底地清楚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与传统英语教学完全不同。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而是形成性的;不是终结性的,而是诊断性的;不是管理型的,而是个人性的;不是综合的,而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而是详细的;不是严厉的,而是建议性的;不是内容驱动性的,而是目标驱动性的。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完整部分。教师充分发挥在评价中积极的、引导的角色,以便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形成性评价更着重于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效果。除了评价知识和技能,形成性评价还适用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和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个评价工具,还是一种学习方式。总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这个舞台上的表现和能力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如果教师能考虑增加学生日常表现在整体评价中的比例,学生就能够保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教师如何当好评价者呢?

首先,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理解得越多,就能越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对有效教学的引领发挥作用。通过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对教学采取及时的调整。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的迫切需求。

其次,教师应当善于诊断教学,并清楚地了解教学时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形成性过程,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评价,教师能够发现学生不会做什么,会做什么,善于做什么,这当中后面两点更重要。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充分利用优点。此外,教师必须帮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真诚地评价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交互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听写、提问等形式定期地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对词汇、阅读和其他方面的检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来理解学生的学习;通过面谈和讨论会来鼓励学生进步,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缺点。

总之,教师应当迅速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适应教改的需求。新角色是任务型教学的保证,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保证。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要分别扮演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这需要教师在广泛的课堂活动中及时改变自己的角色。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帮助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同时,教师角色的改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2

刘宝超副教授

思考:

1: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个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2:如何才能做个好老师?(自身如何努力?)

3:从《小孩不笨》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请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教师角色的隐喻

蜡烛论:“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园丁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工程师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桶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警察论:“教师像警察”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主要表现:

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哪些行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积极参与 ;

大胆质疑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认真倾听 善于分享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学之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研究的“参与”、“介入”才会不断改变教学的行为、状态、习惯;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

因为学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教学,教师除了教学职责之外,现在还必须与社区的其他教育力量合作,在为年轻人做好进入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并组织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

作为专业人员和公民,作为发展与变化的执行人,作为被给与了可能性来实践起作用的执行人,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居于有影响的重要地位。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行为有哪些?

1、把叫家长视为灵丹妙药的老师,是水平最底的老师;

2、按学习成绩好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老师,最容易伤害学生,因为在这种老师心目中,学生是不平等的;

3、布置作业多的老师;

4、经常生气的老师;

5、经常迟到的老师;

6、在课堂上大声拍桌子或大声教训,批评某个同学。

怎样发挥教师的间接影响?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一条铁律,教育从尊重开始。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应发生哪些变化?

“最有前途的”教师行为是哪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 “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

新形势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具体方法特别推荐:教学日记,课后备课,档案法,个案研究法,成长自传。

课后小结与扎记:新鲜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自己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个人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有趣的、难忘的、难堪的事件。

3、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强调合作,即教师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特别推荐:同事互助观课(以专业发展为目的)

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又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抱着一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活动的,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而不是表现或成绩,从而,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同时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课堂能够保持自然性。

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他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更多地指向提高。

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上。授课者也会勇于尝试困难的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乐意向观课者请教怎样解决自己正在面对的困难,教学上的进步正是来自这种尝试和切磋讨论。观课后的研讨分析活动中,双方都可以诚恳相待,针对所观课题进行深入讨论,观课者与授课者都能从中受益。

4、促使与家长的合作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有责任解释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

教师也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变革

三、给新教师的忠告

过来人提供的如何经过第一年的最好建议 :

采取命令

让学生有事可做 获取同事的支持 得到家长的支持  把自己组织起来 组织好你的学生

写工作日记并反思 充满乐趣

做给新教师的26条最好的提示

A.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B.坚定但要灵活。C.与父母交流沟通。D.规定家庭作业----并坚持。E.授权给你的学生,别老是说教。

F.找时间参加放学以后的事情。

G.认识学校里所有的教师,与厨师、保管员、助手以及秘书成为朋友。

H.如果你正在做的不管用,鼓足勇气试试其他的。I.制定明确的纪律政策----并始终如一地强化它。J.注意倾听----既听学生在说的,也听他们没有说的。K.保持记工作日记。

L.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手续、过程。M.塑造希望的态度和行为。N.是金子总要发光。O.超前计划。P.准备生动有趣的课。Q.停止担忧,尽力去做。

R.记得你教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你所学到的学术知识。S.保持警觉。T.使用图片。

U.懂得学习过程涉及到每个人----教师、学生、同事和家长----让大家都牵涉进来。V.与别人分享你的计划和想法,同时不要害怕请求别人与你一起分享他们的想法。W.在你的限度以内工作。X.期待意外----并为之做好计划!

Y.如果需要支持,就大声说出来。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

Z.专注于你的实力,而不是你的弱点。(记住----没有人是完美!)

现代英语教师充当的多种角色 篇3

一、控制者

“控制者”是非常典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角色。老师完全控制课堂──不仅控制学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学生什么时候说和使用哪些英语 。

这种角色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师的讲解,而且所有学生的学习步调一致。因此,它在介绍新课和句型操练等方面很有效。但要真正控制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紧跟你的教学步骤,老师的课必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然而,这个角色控制了所有的课堂,致使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时间和机会。

二、评估者

老师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评估学生的学习,从而知道他们的学习好坏及进展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迫切渴望。有两种评估方式:纠正错误和组织反馈。纠正错误要注意选取适当的时间并注意艺术性,切不可逢错必纠,或为了纠正错误而打断学生的讲话,因为那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敢开口讲英语。老师可以“重复学生的话”来纠正错误,这样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正确的句子。另外,老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时进行当众表扬和肯定,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反馈是在学生们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老师对它的整体评价。老师应肯定优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课题研究──学生们分组做一些研究来完成一个主题,并做成课件,最后由每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表演。我采用英语科学习成长记录档案夹,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叫学生按照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检查和填写相应的单元学习情况总结(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单元学习情况分析总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主要收获,与同学交流讨论的体会,存在什么的问题)、学习反馈(需要老师进一步帮助的问题和对老师的教学建议)、家长评价和意见和单元测试分析总结。安排课代表填写测试(作业)成绩表。老师认真阅读每一个学生的总结并对学生的单元学习和总结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建议,及时鼓励学生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采用以上档案夹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改变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以考试成绩(即终结性评价)论英雄的不公平的评价方法。

三、组织者

组织者是老师最难和最重要的角色,课堂英语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老师在布置学生完成任何任务之前必须发出准确全面的指令,使学生准确知道他们将做什么。我听过很多课,发现学生的活动不成功都是因为老师没有给出关键清晰的指令,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或者因英语水平差不知道怎样进行对话或讨论,使课堂冷场,好些学生不参与活动或用汉语交谈,结果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老师不能想当然以为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在全班活动之前,师生或生生进行示范表演是必要的。也可以抽查部分学生,检查他们是否已掌握。另外,为了使全班学生明白,必要时可以使用汉语。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花一定的时间思考怎样给指令,才能使学生清晰明了。遗憾的是,目前很少老师去研究这一点,并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参与者

“参与者”就是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学生进行活动时,老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而应下去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因为它既可以增进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和英语水平比他们好的人说英语的机会(Harmer,1991),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同时,老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还可以向学生学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点子,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学,从而使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参与时,很容易就控制了学生的活动,因此老师应特别注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五、研究者

“研究者”是指教师不断研究学法和教法,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尽可能地参加课程进修,教学研讨会和听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新的方法。同时,通过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然后,自己嘗试和创新教学法和教学活动,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最佳教学法。实践证明,那些不研究新的教学法和在专业上不思进取的老师会发现他们的教学单调乏味,而那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不断改进教学的老师会在教学上获得丰厚的回报

六、帮助者

老师是活的资源中心,他时时刻刻准备着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际活动,做听力理解,阅读文章和写作遇到困难时,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除此之外,一个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他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因此,老师在学生灰心丧气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在他们取得进步时,予以表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师只有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学生喜欢你,并喜欢学你这一科。

七、促进者

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 篇4

一教师在基础教育传统模式中的角色行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1. 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角色行为

传统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完成知识性的教学任务,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为目标, 研究的重点着力于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研究的出发点是教材, 教学过程严格遵循教材的逻辑。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只是简单地套用知识教育的方式和形式, 而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新教材, 关注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2.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行为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 教师认为理想的教和学是完成教案。认为教学与课堂教学完全相等,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全部, 学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场所, 学生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不会有质量, 学生就不会有发展。教师只是机械地对照教材和教参, 完成教案设计, 在教学中期望学生能按照教案设计做出回答, 并努力引导学生, 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 达到预定的目标。却很少从教学实际情境出发调整教学方向, 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是成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 使得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缺乏生机, 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 在现代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与行为, 敢于开拓, 勇于创新, 不断寻求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 进而形成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新角色、新定位。

二教师角色行为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与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行为的阐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教学内容的制订者, 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而现在, 教学则是一门艺术, 艺术贵在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要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科学地把握和组织教学。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把创新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角色意识与行为。

1. 教师导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教师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导师”地位逐渐凸显。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导师”角色行为, 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服务者。首先,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以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其次, 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 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再次, 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 由“导师”变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构建教学相长、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真正服务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2. 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与课程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淡化课程意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彻底清除“教材即课程”的错误认识, 树立大的课程观;教师要强化课程开发意识, 善于根据学生、学校、地区和教师自身的实际, 积极大胆地开发和设计课程, 加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 教师在教学中成为研究者、合作者和实践者

研究被称为专家们的“专利”。在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念与实践, 形成规律性认识。

教师不是孤立性的职业。需要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需要团队精神。新课程的现代教学中, 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现代新课程教学中, 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主动、及时地反思, 能促进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 则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所以, 在现代教学中, 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合作者与实践者,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现代教育的挑战。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5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玉不琢,不成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语,幼儿教育也愈来愈备受家庭、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角色定位深有体会,也获益匪浅。

一、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埃里克森理论指出,3~7岁的幼儿处于从“自主对羞怯和怀疑”向“主动对内疚”的过渡期。学会了走、跑、说、思等基本能力,一方面渴望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因对新具备的能力尚不能熟练地把握与运用,注意力集中时间又较短,容易遭遇各种挫折,由此产生内疚感和怀疑感。因此,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只要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做法,不论过程怎样,不管结果怎样,教师都要鼓励他们,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支持他们,在幼儿处在放弃与坚持的纠结中,给他们打气、加油,给他们解决问题足够的信心与决心;帮助他们,确因特殊原因,为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如在一次“吃核桃”活动中,有的幼儿用门缝挤、有的找砖头砸、有的用牙咬、有的用自己的小拳头砸、有的用镊子又夹又敲、还有的幼儿们相互合作把两个核桃放在一起用力挤,虽然他们当中有些办法并不可取、有些还具有损害性,但我们没有去干预,而是在密切关注他们安全的同时,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他们继续尝试,细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虽然有些孩子最终也没能打开核桃,但他们获得了“牙齿还不够有力”、“胳膊还不够长”、“核桃圆溜溜的夹不住”、“拳头、镊子好像没力气”等感性经验。活动结束后,我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想法、做法提出了表扬,同时提醒他们安全第一,不能伤了自己、他人或公共财物。幼儿们在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感性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安全防护知识。

二、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爱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在此要无视他们的差异,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想法、做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让幼儿能感受并接受我们的爱、尊重与理解。其次是教师要通过多听幼儿表达,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并及时地给予应答。不能总是用长者的身份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幼儿犯错误时,教师首先要冷静而不能急,更不能简单地使用暴力进行体罚,给他们解释的机会,给他们反思的时间,待查清缘由后,再做结论;同时也应给予必要的批评,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好度,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切实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善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针对幼儿的忧与乐,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及时给予实质性的回应,让幼儿有话想给教师说、敢给教师说、愿给教师说,这样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需。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能敷衍了之,更不能漠视不理,与他们一起想办法,一起面对,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可以信赖的人。其三,要以一个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幼儿学习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幼儿不再是服从者,相互是平等的。面对学习任务,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必要的权威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去关照他们而不是干扰他们。例如在一次《朋友楼》的教学中,当孩子在给楼房进行编号时出现了错误,此时,我主观地请了其他幼儿来帮忙,其实,老师可以多给这个孩子一些时间、一些机会,可能他希望自己能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当孩子尝尽各种办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作为他的伙伴与他一起探索、一起分析,一起找出问题出在哪。作为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三、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幼儿从小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坚强意志的人。比如我们开设的国学课程就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辅以唱跳的形式寓教于乐,孩子们很爱听、很爱学;我们还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幼儿身心发展的故事、动画片,如《玲玲的草帽》、《好心的小鱼》、《沉香救母》、《聪明一休》等,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提倡幼儿养些小花小草、小动物,鼓励幼儿照顾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通过活动让幼儿能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同时我们通过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达到巩固与激励作用。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为目的,从学习内容上、组织方法上、结果评价上下功夫,让幼儿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通过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们挑选的课程尽量满足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实施过程采用唱跳、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评价结果时因人而异寻找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我们要挖掘幼儿的智慧潜能,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急需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儿童本身就有一种创造欲,只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可以事半功倍”。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要引导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哪怕是一丁点的个人创造,即使这个创造不合情理,只要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都要对其创造能力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与赞扬。如一次讲“狐狸与乌鸦”的故事时,我给孩子们设了一个命题,假如你是乌鸦,面对狐狸的赞扬或谩骂,此刻你会怎么处理?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如“先把肉放回巢里,再给狐狸唱歌”、“不理他,当他面吃,气死他”、“狐狸也饿,给他分一份吧”、“飞走,不上当”。

四、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示范者

率先垂范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言传更要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这就是我把教师示范者的角色在这单列阐述的目的。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分辨能力不成熟,但模仿能力强,只知以他们身边的人、周围的人、信赖的人为榜样,分不清真善美、假恶丑。除去睡觉,幼儿一天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与其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应衣着整洁、美观大方、不浓妆艳抹、行为举止文雅有修养、待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她应该感觉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几十双眼睛盯着她。”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如我们一些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即使身体有病、再累也坚持站着不坐下来讲,经常是讲到嗓子冒烟也不在课堂上喝口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音乐、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在传授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以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影响幼儿。“曾子杀猪”就是一个典型的幼儿诚信教育事例。

五、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革新者

国家和地方都没有规定幼儿园课程,各幼儿园在选课上,多多少少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不为孩子们所接受、硬件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教育时,就不能生搬硬套,可在认同、吸纳的基础上,对所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例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及身体、智力展水平、兴趣点、关注点、生活经验等具体情况,将所选课程中实用部分融入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对所选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换、整合,在借鉴与传承、丰富与创新、优化与整合的过程中,与幼儿一起建构新的课程内容,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同时,逐步探寻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革新。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在教案的编写、教具的制作、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上都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使教育活动在气氛上活跃、形式上新颖、效果上明显。幼师还应善于学习借鉴她人的先进理论、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一次,在网上我无意间看到万宁二小前校长陈昭霞女士发明的一个小游戏——“护蛋行动”,即让每个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保护一枚鸡蛋,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家里,都要随身带着这枚鸡蛋,不能让它破碎。游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让孩子懂得蛋虽然脆弱,但只要用爱全力去关注它,同样也会绽放生命的异彩。我深受启发,找了一个班进行试点,这个班有几个调皮的小男孩经常欺负其他小男孩、小女孩,处理过后不几天又犯,老师们一时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一周过去,效果不理想,两周、三周、一月坚持下来,该班上的孩子都能做到一周保护一枚鸡蛋。那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不但不再欺负其他小男孩、小女孩了,相反,在有的幼儿摔倒了能主动上去扶、搀,变化很大。最后,“护蛋行动” 在全园推广,也算是一种革新吧。

六、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搭建者

幼儿教师要在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延伸幼儿教育活动到家庭、到社会,确保幼儿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协调性。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不过问不关心不了解幼儿学习活动情况,则得不到巩固与加强,甚至有的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而出现了反面教育时,孩子就会茫然失措迷失方向。如我们就通过家长接送孩子、开公开课、建QQ群、电话等方式加强家园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及时修补差异。幼儿园可通过组织幼儿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耳闻目染的一些反面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反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传递正能量。如开展向灾区孩子献爱心活动、清明节纪念先烈扫墓活动、参观敬老院、升国旗、文艺汇演等,也可邀请有关人士或团体来园作报告或慰问演出。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1.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迅速兴起的一门教育学科,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现代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要求。采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程度,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灵活的掌握。特别是对于诸多教师来说,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充分的灵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的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的工作要求,不断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它不仅改变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使得对教育的理念及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都开始重新审视。

2.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最早被称为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我国引入视听教育并将其译为“电化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这一领域定义为“教育技术”。其后,AECT于1994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何克抗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现代教育技术,则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何克抗,2009)当前运用于教学中的现代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它包含两层含义:现代教育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和现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方法(如网络课件设计)(谢娟 2013)。

3.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3.1.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 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其作为:(1) 教学演示工具:利用各种软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演示文稿,清楚明白地讲解所学内容,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提高课堂效率。(2) 实验模拟工具:利用语言实验室训练听讲能力,多读、多模仿,老师先将预备好的材料或课文反复播放,学生跟读,直到熟练,多听多开口,学生可以边听边模仿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在此训练过程中由慢到快,最后一气呵成,达到熟练程度。利用电脑成像模拟实物、实景进行教与学的实际操练。(3)提供资源环境共享的工具: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

第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和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就大大地提高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进行多种基本功训练,包括拼写,标点,语法结构,句子成分。在屏幕上练习写作, 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利用电脑来练习书面表达既省力又简单,老师也可以随时在自己的屏幕上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复习指导课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所有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2.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

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管理进行转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管理系统,包括组织课堂内容、采集学生数据、监督学生学习进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教师可以利用辅助考试系统,辅助教务排课系统,学生学籍与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进行网络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3.3.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3.3.1.信息化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上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应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并以此指导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这一环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或遇到某方面的问题时,能想到利用网络信息来寻找知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endprint

3.3.2.教育对象更具体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难以突破班级授课的局限,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育,一名教师带领多名学生,即使是小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显得较为笼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要求难以考虑周全,教育对象是一个集体,而不易兼顾到个人。而教育技术推动了现今的教育,使之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个体状况包括性格、兴趣、特长等实施教育,并及时获得更全面和具体的教学反馈。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操作系统或一系列的教学软件制作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辅助教学和练习;课堂外,利用计算机网络,个人学习更具针对性,教育对象更好的具体化了。

3.3.3.教师与学生地位已产生变化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占有者,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取丰富的教育信息,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权威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条件下,知识的传递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如互联网、 校园网、教学软件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会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多,信息得到的更快,教师知识占有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不以权威 自居,不把学生看成是等待装水的瓶子;学生不再笃信教师讲的即是真理,不可动摇,不必怀疑,而是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求解,求解的结果或是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与完善,或是对教师讲授观点的再认识,从而具备一种批判思维的意识,克服被动的思维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为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由于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因而更重视教师“教”的水平对学生“学”的影响, 形成客观上的以“教”为中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交互式教学、个别式教学的实现,教学双方可以实现即时交流,随时沟通,从而使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4.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3.4.1.终身教育的观念

教育观念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创新的。网络信息及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只是为青少年设置并且只是在学校里进行。而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每个人持续一生的活动,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快,就需要学会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获取自己所需的新信、新知识和新技能,必须终身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把学习作为贯穿一生的追求,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被淘汰。而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就需要有适合的外部条件和支持服务体系,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以特有的功能为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终身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给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 学习) 资源,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个人学习风格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都能自由的学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使传统教育观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转变。一个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3.4.2.重塑文化能力的观念

由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技能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 让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重塑文化能力的必要。文化能力这一观念直接涉及文化水平,读写能力的界定。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包含信息技能的培养,体现在传播,接触, 使用网络电子信息能力上,也就是说读写能力概念已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简单从现有学校的年级水平的读写能力来界定,而是包括一系列与网络信息处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既要具备以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要具备在网络信息背景下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即同时具备适应两者的文化能力。教师在利用探索网络世界的同时,要有树立重塑这种文化能力的观念,建设和创造人类精神家园。

4.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4.1.新知汲取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借助网络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成为一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快速便捷,传递知识也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有时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地接触一些社会信息和新知识。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同时,也需要对分散的信息和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努力挖掘更深层的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2.强化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否最先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正确的处理是未来社会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产出信息的人才,还需要懂得对信息加以处理运用的人才,只有这样信息社会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强化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教学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4.3.熟练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在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 现代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纸质书籍,因此,广大的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步伐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并把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条件为教学服务。

5. 结语

为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教育改革,教育部提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改革的”突破口”和”至高点”(荣曼生、杨建良、黄建标,2006)。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的优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而走进课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其佳效果,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的更大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态度,切实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政策、现代教育技术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模式等诸多关键环节,及时瞄准前瞻性的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较为圆满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James C. Changing role of teachers in education [M].India: Rajat Pub., 2007.

[2] 邓杰.教育技术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付丹丹.浅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 期.

[4]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齐群,殷曰海.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 年03期.

[6] 荣曼生,杨建良,黄建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角色 篇7

1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 指学生和教师, 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1) 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 扩大了教学规模。

所有的求学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 使每个求学者都能得到一流教师的指导, 都可以查阅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2) 教与学的新型结构。

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宗旨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给学习者更多自我学习的方法、工具和探索新知识的思路。教师与学习者平等相处, 启发引导, 共同探讨大家所感兴趣的问题。

2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现阶段实施的远程教育, 多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免试入学, 不以传统的固定的教学班建制组织教学活动, 学习者可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部分选修课程, 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是间接的, 学习者通过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1 授课教师与学习者在时空上的分离

学科教师不再与学习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是将讲课内容利用即能存储、又能重现的媒体重现。学习者直接面对教学媒体进行自主的学习。

2.2 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主

学习者不组班学习, 实行完全学分制, 只要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毕业学分即准予毕业。整个学习阶段, 学习者的课程和进度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自行决定,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2.3 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会面机会

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准分离的状态, 为了对个别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习者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教师的面授和个别指导。

2.4 远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高新信息技术使得远程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的局限。例如, 学习者可以通过交互电视教学网络进行学习, 及时地与老师展开双向交流。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将最优秀的教师, 以及他们编排的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集中起来, 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可见,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教育技术将会在一些方面代替传统教师的大量工作, 充当起“电子教师”, 教师这一角色也将在传统的意义上有所改变。

3 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环境, 基本上是粉笔加黑板, 至多增加一些挂图、教学模型等。教师成了“主讲者”, 学习者成了接受灌输的被动群体。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教师的这种角色彻底改变了。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协助者;同时教学媒体要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3.1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 以及随着新信息技术对全教学过程的参与,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科任老师, 而是一个包括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在内的群体概念, 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习者“学”上, 使学习者“学会学习”。教师的教学则演化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

(1) 教师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宰者变成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例如,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计划、学习任务等, 而学习者则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测试就完成课程的学习。

(2) 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者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

例如用WWW系统来发布消息, 用FTP系统来下载教师的电子教案, 用E-Mail系统来布置作业、提交作业、进行答疑, 用BBS系统为学生提供学术讨论空间和虚拟的班级环境, 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库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自主学习资源等。

(3) 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 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 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 从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如远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开发出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 同时运用远程教育软件系统将其发布于远程教育资源库, 供远程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 这些教育资源不仅是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同时又对学习者起到领航、引路作用。

(4)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者、制作者变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使用者。例如远程教育是一种有系统组织的自学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 学生的咨询、学习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成绩的保证和监督都是由一个教师小组进行的。

(5) 教师的劳动由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劳动行为变成群体劳动行为。比如, 远程教学过程并不是单个教师的活动, 而是远程教师、远程学习者、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等通力协作的过程。这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的整体, 三者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3.2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挑战

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体或主导作用可以弱化或被忽视, 相反,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主要表现概括如下:

(1) 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 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多媒体设计等现代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2) 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教学能力与方法, 而且要具有团结协作、合作开发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素质, 能够通过E-mail、BBS等网络技术帮助学习者释疑解惑。

(3) 教师不仅掌握课堂教学、集中管理、统一考核的本领与方法, 而且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 指导学习者自学和小组讨论, 加强过程管理。

(4) 教师不仅掌握普通学校教育的规律与特点, 在传统校园教育、课堂教学条件下做好教书育人, 而且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 学会在开放的远程的网络条件下做好导学、助学和育人的一整套方法。

3.3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新主体作用的挑战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 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内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1) 教师必须通过参与合作开发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注重和精心搞好教学设计。

(2) 把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教师重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虚心学习, 教学相长。学习者作为一个群体, 思想敏锐, 捕捉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教师应该虚心向学习者学习, 利用学习者知识信息弥补自身知识不足。另一方面又要精心指导学习者如何获取有用信息。

3.4 远程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在现代远程教育下, 教师只具备讲课能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具体包括:

(1) 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向交互式教学转变。任何体制创新, 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所以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勇于开拓创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中, 改变过去的全盘灌输的观念, 在学习重点、难点、思路及方法上, 给远程学习者以指导和帮助。

(2) 扎实、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业务能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远程教育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远程教学任务, 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努力做到一专多用, 业务能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3) 提高网络导学能力。在远程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多媒体CAI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与操作等。

(4) 理论联系实际, 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多是应用型人才, 而远程学习者的主体是成人业余学习, 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由于远程教育层次的多元化, 要求教师自身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具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师已逐渐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因此, 远程教育教师应尽快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两个专家”——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

总之,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 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以符号加工理论、互动性距离论、系统动力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的为指导, 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辅导完成以学习者为主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远程学习, 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摘要:文章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协作者, 学习进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7) .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4) .

[3]王小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角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8

不论从事哪种工作, 要想干出点成绩来, 都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素质, 那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 首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 这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前提。对一名教师来说, 只有当他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崇高地位时, 他才能深切地感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人, 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无私奉献的工作。人们经常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伟大的教师职业,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特点。如果您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作人梯的人, 是不可能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终生的, 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现阶段, 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未来的发展, 关系到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 因此要形成对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并且要在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撑下, 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的个性放在首位;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寻求先进的教学方法, 并且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创立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由单纯的“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的完美转变;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把知识、智慧全部奉献给学生。

二、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 从而对教师这一职业不喜欢, 对照别的行业, 为此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性格上过分内倾, 不愿意与学生打交道, 在于学生的接触中缺乏积极体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 自信心不足, 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长远的打算, 得过且过。无论干任何事, 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要端正思想, 摆正心态, 充满热情的投入到这一环境中, 即要有积极的教书育人的态度。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因此其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在示范性以及内在感染性。教师的教育魅力, 其一是源于他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仪态言表、言谈举止, 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 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学习楷模。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品质。教师不仅要热爱祖国, 更要对对祖国要有强烈的感情和深厚的爱, 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教师要有崇高的精神, 要具备为教育事业的进步、为现代化建设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要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三、良好的职业形象

我国基础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决定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而且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也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这就要求按照学生的一般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做到关心、爱护、尊重为一个学生。首先, 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要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并且是具有阶段性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大致可分为幼年时期、少年时期以及青年时期。这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向异性。学生的思想探索有敏锐性。利用求新求异的共同特点, 创造有利的条件, 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由于学生的阅历简单, 处理事物的不全面, 会造成伤害。针对这种这种情况, 教师要尊重学生单纯的处事方式并适当地加以正确的引导, 切不能以成人的思想和标准来评价学生。思维的不完善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 在肯定知识、理论的同时又推翻知识、理论, 并对事物轻易下结论, 又总是试图进行更为细致分析。看清楚这些矛盾, 是教师耐心地对待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其次, 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平平, 而否定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 分析学生的潜能, 努力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努力开拓学生显露才华和展示身手的机遇和舞台, 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尝试“成功教育”, 建立自信心, 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为重要;再次, 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应在教学效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轻松、和谐、平等是前提。教师要处理好关心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要能做到张弛有度。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系。

四、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决定和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 教师是关键的的因素之一, 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此, 教师要强化教书育人的思想。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根本任务, 我们不能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教书匠, 应把科学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 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要教好书就必须备好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 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还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还须认真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尊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 这是“育人”的前提条件。任课教师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认为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只是班主任的工作, 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教师在对教材心中有数, 对学生心中也有数时才能“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变

一、对教师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能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当我们把广播、电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引进教育教学领域的时候,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视、信息高速公路、虚拟信息技术、电子出版物、智能化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又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从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21 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人才素质的提升和挖掘又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和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否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二)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应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掌握教育技术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支粉笔走天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教师必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必须抓住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信息传递形式多,速度快,范围广,质量高,能力强。信息内容储存量大,加工方便,搜索容易。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完成教与学任务的工具。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教师要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会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和软件,会制作网页,会使用校园网;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有利于策划,设计,规划,组织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搜索资料,获得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处理信息服务教学的能力;有利于交流协作,协同工作的能力。所以,高素质的教师不但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还必须掌握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这样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信息化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上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应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并以此指导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这一环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或遇到某方面的问题时,能想到利用网络信息来寻找知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

(二)空间范围扩展得更广的教育理念

信息社会中,人们由物理空间走进信息空间,进入了广阔的虚拟世界;同样,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今教育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减轻了教师“面”授、“口”授的负担,也降低了学生摘抄、笔录、查阅资料的难度。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运用于课堂,只要是场所,不管有无教师授课,都可以通过使用它们而带给人知识,给人以教育。不论在任何场所,来自社会、自然、图书馆、学校课堂的大量信息和知识,就可通过大众媒体和电脑—网络进行收集、选择、处理和使用,从而使现代公民个人的自学和非正式教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在传统教育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通过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网络,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通过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学自测,通过网络连接与世界各地各所学校共享资源,使教育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教育范围更加广阔。

(三)教育对象更具体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难以突破班级授课的局限,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育。一名教师带领多名学生,即使是小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显得较为笼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要求难以考虑周全,教育对象是一个集体,而不易兼顾到个人。而教育技术推动了现今的教育,使之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个体状况包括性格、兴趣、特长等实施教育,并及时获得更全面和具体的教学反馈。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操作系统或一系列的教学软件制作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辅助教学和练习;课堂外,利用计算机网络,个人学习更具针对性,教育对象更好的具体化了。

(四)教师与学生地位已产生变化的教育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是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供体。学生则是知识的受体。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传播至学生。然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现实依据。学生为主体,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将知识讲授给学生。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注重实践。师生之间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活跃。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渠道,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自由探索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状态,他们获得了多渠道学习知识的机会,教师、教材并非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他们更大的收获则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科学知识、社会文化、活动氛围等而取得的。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师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三、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终身教育的观念

教育观念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创新的。 网络信息及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只是为青少年设置并且只是在学校里进行。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每个人持续一生的活动。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快,就需要学会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获取自己所需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必须终身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学习作为贯穿一生的追求,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被淘汰。而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就需要有适合的外部条件和支持服务体系,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以特有的功能为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终身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给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资源,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个人学习风格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都能自由的学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使传统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转变。一个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二)重塑文化能力的观念

由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技能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让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重塑文化能力的必要。文化能力这一观念直接涉及文化水平,读写能力的界定。在以印刷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水平通常指的是人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读写能力往往又是根据识字的多少来界定的。后者也是判断文盲与否的标准。由于信息网络时代所产生的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完全不同的一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化与数字技术工具有关),所以文化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的是掌握具有学习新知识能力,运用新知识开创事业的能力,自强自立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包含信息技能的培养,体现在传播,接触,使用网络电子信息能力上。也就是说读写能力概念已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简单从现有学校的年级水平的读写能力来界定,而是包括一系列与网络信息处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既要具备以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要具备在网络信息背景下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即同时具备适应两者的文化能力。教师在利用探索网络世界的同时,要有树立重塑这种文化能力的观念,建设和创造人类精神家园。

四、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其作为:(1)教学演示工具:利用各种软件如Flash、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演示文稿,清楚明白地讲解所学内容,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提高课堂效率。(2)实验模拟工具:利用语言实验室训练听讲能力。多读,多模仿。老师先将预备好的材料或课文反复播放,学生跟读,直到熟练。多听、多开口。学生可以边听边模仿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在此训练过程中由慢到快,最后一气呵成,达到熟练程度。利用电脑成像模拟实物、实景进行教与学的实际操练。(3)提供资源环境共享的工具: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

第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和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就大大地提高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进行多种基本功训练,包括拼写,标点,语法结构,句子成分。在屏幕上练习写作,写商业信函可以选用各种字型,造表,图画,进行修改、整改、删除,而且不留痕迹,版面清晰整齐。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利用电脑来练习书面表达既省力又简单。老师也可以随时在自己的屏幕上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复习指导课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所有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五、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

浅谈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中的角色 篇10

1 加强专业素质学习和培养,成为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

作为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精通教学业务,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所教教材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样在讲课时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同。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光辉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了;相反,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温柔,在谈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关心体贴学生,仍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第二,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渊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求知欲不断增强,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才能旁征博引,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第三,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还应该具有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原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自信、自强、自立,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勇于面对,敢于竞争;同时,要强化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

然而,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自己首先得学会做人。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是:“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26)也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希望老师能够严谨求实、爱岗敬业、正直幽默、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在教学中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热爱教育事业,立足三尺讲台,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同时也要关心热爱他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除了严谨的治学精神,还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衣着仪表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一切行为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 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做教学中的教学管理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不是单个的学生,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集体,因此,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心理学工作者设计问卷向学生做调查,了解他们喜欢与不喜欢的教师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加以排序。根据这些研究,心理学认为,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纪律的维护人,学生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因此,教师在履行教学管理者职责(比如:制定班级教学目标、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健全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和自我管理规章制度,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的凝聚班级的力量达成目标。比如说,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的班集体,但是,每次上课,因为种种原因,总会有几个同学打盹或开小差,这时如果急于探究原因或者批评他们,就会打断正常的上课节奏,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得不到集中,甚至被批评的同学,会因为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嘲笑,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下面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借住于提问问题的方式提问这些学生,这样既提醒了开小差的学生,同时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又没有打断正常的教学,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讲的习惯。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成为朋友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麦瑞克认为教师需要具备关心、理解、接受、尊重、友谊和信任等六种基本素质。研究发现,教师的关心、信任及对学生的认可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著名的“皮格马立翁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潜力试验”,然后随机从各班抽取少数学生,告诉老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希望老师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果然比其他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快。很显然,这是因为试验者给老师提供的假信息使老师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关注也被这些学生感受到,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从而应验了所谓的预言。罗森塔尔借助古希腊神话,把教师的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立翁效应”。

另外,关注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上,而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最直接、最有效地方法,这是一个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表现,也是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最快捷的方法。作为一名老师,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既可以方便课堂教学,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加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更加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另外,课后可以与学生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家庭状况,成为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Fielstein,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新课标下现代小学体育教师角色论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程;教师角色

1 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小学体育教师要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从大纲的实施者转变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成功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与重新定位,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 现代小学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在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师如何从传统型教师模式中走出来,成功实现过渡与蜕变,正确的自我定位是关键。

2.1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能力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自然表达。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倡导“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因而,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与性能,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真正让小学体育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展中起到积极的杠杆作用。

2.2从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伙伴者、情景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彼此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走出自导自演的个人秀,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与学生同练习、同比赛、同探究。

2.3从体育教材的“施与者”转变为课程资源内容的开发者与利用者

体育与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基础。各校可根据各地、各校具体情况进行开发与利用,如改造传统运动项目、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等来开发、扩充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使体育课程内容从竞技运动课程内容体系走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从课内、校内走向社会、自然,从而弥补体育教学条件不足,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2.4从崇尚结果的仲裁者转变为重视过程的评价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运动成绩为主,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这种同一标准衡量全体学生的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参与运动的兴趣,不能真正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极力与调控功能,而在发挥这种作用的过程当中,小学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而且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要建立起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健康三维观”课程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3 结束语

体育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改革最直接的实施者的小学体育教师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其中,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正确把握自身的角色转变与科学定位,但也不能搞矫枉过正,而应该把握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立和统一,寻求平衡,促进发展,使体育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地向深层次推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充实并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扩大知识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成为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中坚力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标准(普通高中)[K].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 洪明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4,(9):54—58

作者简介:

后现代课程视阈下教师角色探析 篇12

一、现代与后现代——两种理论范式

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理性把握来确定人类的统治地位, 因此, 人类接受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科学真理, 而这种科学真理具有唯一性、确定性和权威性。在此背景下,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在他1949年发表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确立了一种线性的、确定性的课程观。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71泰勒的这种课程范式一直被视为现代课程的楷模。而后现代主义可视为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 它反对权威的、确定的解释, “如果现代主义将‘思想’视为‘是’什么的隐含表现, 后现代主义则将其视为一个及物动词:‘可能是’什么。” [1]232随之, 一直被奉为经典的泰勒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批判, 人们开始注重课程研究的主体参与、个体经验、文化关涉、知识境遇等。在这种背景下, 多尔解构了泰勒的课程标准, 提出后现代课程的4R模体——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课程不再是“跑道”, 而是“跑的过程”。

综观上述两种理论范式, 两者的中心矛盾可以归结为“元叙事”和“自组织”的矛盾。这里的元叙事可以理解为权威话语、普遍真理。现代课程理论存在着两个互补的“元叙事”:一是把现代社会看成一块缺乏人文学科的智力、道德、精神的贫瘠地;二是把现代课程看成一种冷酷地、有计划地、过多地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的唯一表征[1]75。这样, 在现代语境中, 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车轮上的齿轮”“生产线上的技术管理员”, “最好的”学生是按照传递的方式接受知识的人[1]240, 教师、学生都是外在于知识的旁观者。与此相对, “自组织”是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的关键概念, 当干扰、混乱、问题出现时, 系统就会进行自组织, 形成更高层次的秩序和一种新的平衡状态。教师只有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和没有成功压力的情境时, 干扰才能转变为自组织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因此, 在后现代语境中, 教师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 他们通过“隐喻的、描叙的、诠释的”方式来保持课堂会话的继续, 发挥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在情境中结合个体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2] 。从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角色会随着社会文化环境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嬗变而改变, 也会受到学校、同事、学生、家长的期待和评价的影响。因此, 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时代, 教师角色也面临着“实然”与“应然”的冲突, 需要重新加以界定。

1.教师与课程——执行者向研发者的转变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目前关于课程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作为学科的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的课程、作为学习者经验或体验课程。而多尔理解和设计的课程是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性的, 课程目标既不是精确的, 也不是预先设定的, 而是一般性的、形成性的、创造性的、转变性的, 他把课程不再视为固定的跑道, 而成为个人转变的通道, 课程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共同跑步所形成的模式[3] 。因此, 课程不仅仅是独立于教师、学生之外的纯科学性的东西, 而是与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者、社区、家长等息息相关的开放的自我调节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教师要研究课程、开发课程, 并且在与学生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课程。

那么, 强调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变革性、整合性, 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无视或者忽视教材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多尔说过, “在一个容纳自组织和合转变的框架中, 目的、规划、目标不仅单纯地先于行动而且产生于行动之中。”[1]242在这里, 多尔对预先设定目标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因此,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首先应对作为母本的教材进行内在性解读, 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研究教材基本观点和支撑点, 对教材达到“懂”“透”“化”的境界;然后, 运用“教育联系”和“文化联系”, 如联系经典文献、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生活热点对教材进行外在性解读, 评析教材优缺点并加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 课程内容要回归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与课程进行有效对话, 根据自身体验建构知识;其二, 课程应立足于教育实践活动, 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加以发展, 同时在发展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与教学——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转变

现代主义者认为, 真正的知识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的、普遍性、中立性的映射。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不确定性、情境性和价值性, 任何的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此外, 多尔强调自组织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干扰、问题和混乱, 促使一个系统利用自组织的作用促进平衡和发展。这就暗含了对学生的本质力量的确认, 每个人都有一种为自身发展提供目的和指向的意识和能力。以上种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作为“传声筒”“蓄水池”, 而应该是学生个体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和课堂非线性秩序的组织者。

笔者认为, 创设情境冲突是一种最佳的集情境性、价值性和自组织作用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既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又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展示或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分析比较、大胆想象、谨慎推理、批判性思维发现情境中存在的冲突, 引导学生在思维矛盾中促进新旧知识的比较、交融, 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并发展能力、领悟方法、形成价值观。但是,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两大问题:其一, 在设计情境前,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发展水平, 利用“最近发展区”巧妙地揭示高一阶段的知识水平;其二, 面对课堂中的种种冲突, 教师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某种观点, 而要进一步与学生对话, 通过“为什么”“会有什么结果”之类的升华性提问引导学生在对自己原有观点的追问和反思中形成新观点。这样冲突就能起到维系各股力量之间的动态平衡之效果。

3.教师与学生——权威者向对话者的转变

传统观念中,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 实施着外在控制、掌握着话语霸权, 因此形成了教育中的等级关系, 课堂是独白式的、单向性的。而多尔认为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因此, 教师的任务在于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充分对话。通过对话,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或学生教师。在对话过程中, 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 时而作为一个教师, 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4] 。

那么, 把教师定位为对话者是否就意味着对教师权威的否定呢?非也。教师的权威没有被抛弃, 而是得以重新建构, 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 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1]238。在情境中, 教师能够尊重误构, 容忍学生对权威的质疑, 使得“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1]238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 对学生的误构、质疑又进一步地引导、追问, 在民主、宽容、信任、真诚的氛围中共同建构知识, 提高认识的层次。由此可见, 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也是必要的。当然, 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所说的权威并不是强加于人的, 而是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博学使学生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服。此外, 还需注意的是, 对话教学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真话语”, 即要有真切的情感性、真实的碰撞性和真确生成性[5] 。在多尔看来, 就是使用“隐喻的、描叙的、诠释的”语言。“就激发对话者而言, 隐喻是生产性的: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隐喻是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引发对话的。逻辑是界定性的: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 它旨在结束和排斥, 用塞利的话来说, 是‘扼杀’。”[1]227-228

4.教师与评价——仲裁者向促进者的转变

目前, 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几乎都是等级性评价, “是对学生获得多少准则和方法的评估, 换言之, 等级是测量传递的准则与获得的准则之间的‘欠缺’的一种方式。”[1]245这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标准, 而是为了筛选和区分, 这在无形中会导致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的异化:不是受对知识的内在需求的驱动, 而是受外在奖励、表扬的驱动。后现代主义者要求改变这一评价方式, 把评价定义为“共同情境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 [1]247, 对于评价, “应将其视为一种反馈, 作为做-批判-做-批判这一循环过程的组成部分” [1]247。相应的, 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也由仲裁、区分转向促进、发展。

后现代主义者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 教师、学生、学科专家、行政人员、家长、社区都应该参与评价, 但是,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发挥核心作用。每个学生由于个体经验、价值观念、审视角度不同, 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因此作为评价中的核心成员,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异质的平等观: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 主张接受和接收一切差异, 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 大力提倡教育者应把关注的视线投向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独特性的受教育者个体[6] 。当然, 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潜能的要求下,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评价, 还应对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方法、体现的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判断。这是对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后工业时代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应答。

三、教师角色扮演困境

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角下, 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然而, 诸多矛盾又导致教师在角色扮演中面临一系列困境, 引起角色紧张, 使教师感到某种角色冲突和力不从心而无法实现教师角色的要求。笔者认为, 教师角色扮演面临的困境如下:

1.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

多尔认为:为了使学生和教师产生转变和被转变, 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1]250, 这给我们看待课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批评的思维方式。然而, 这个理论是在西方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与西方不同, 我国的现代性尚不发达,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树立学生崇尚科学、关注理性的态度。诚然, 现代课程观确实有其不合理之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现代课程过分强调科学知识而去简单否定系统科学、知识的讲授, 这会导致“轻视知识”思潮的蔓延, 从而影响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 教师在课程研发、实施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课程的开放性、生活化与系统知识的讲授之间的关系, 把重点放在如何教知识上, 而非是否要教知识上。

2.平等对话者与课堂引导者之间的矛盾

多尔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 必须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和“真话语”的权利。换言之,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体, 而且必须产生主体间性的有效对话。但是,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在与学生对话, 还必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开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立正确标准的能力”。那么, 对于课程实施中方向性的偏离, 如课堂讨论主题的偏离、学生间观点的激烈冲突等, 作为平等对话者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回归到正确轨道上来?这无疑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知识和修养, 利用教育实践智慧灵活处理。一旦教师没有足够这方面的知识, 就会导致角色失范, 产生心理紧张, 影响教师角色职责的履行。

3.教师角色超载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 教师的角色面临挑战:多尔主张课程设置应具有宽泛性、不确定性, 教师作为课程的研发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刻理解不确定性的课程, 还需要开发出与学生个体经验相符合的课程资源, 而学生的个体经验又是具有差异性的, 这就使得真正对于每位学生都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的开放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作为对话者, 在课堂中要“同意与学生一起反思每人所拥有的心照不宣的理解”[1]169, 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情绪、认知、心理特点才能达到“心照不宣的理解”;作为评价中的促进者, 教师要了解多种评价标准和具体操作程序, 整合多元主体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如此种种对教师来说是一项繁杂的任务, 是对教师智力、能力、精力和耐力的考验, 尤其是在缺乏这方面培训的情况下, 教师很难同时发挥好多重角色的作用。

总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现代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虽然在操作上有很多不可行之处, 但它提醒我们应该通过改变现代课程中与多元化、信息化社会不相符的成分而发展、完善课程,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组织”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多方面智力和潜能的发展。相应的,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7] 。

参考文献

[1][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广西高教研究, 2001 (5) :111-113.

[4]Freire.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M].New York:Continuum, 1970:67.

[5]王秀珍, 郭志明.“差异”中求发展——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人”的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11) :128-132.

[6]李三福.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1) :21-23.

上一篇: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