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24-09-2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精选12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1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学校等外部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以常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探究如何才能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我们通过加强管理层面的监控力度、建立查重机制、建立奖励机制、保障实验时间、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学校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胜任本专业从事的企业和科研等单位的工作。因此,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新形式下,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笔者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目前毕业论文(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常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 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等外部层面

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投入度不够。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生持续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1]。不少学生忙于毕业后的出入问题,如参加面试、找工作、创业、准备考研或者出国留学等,这些事情占用了学生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客观原因大大削减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专业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生师比例过大,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除了要指导本科生,还要指导研究生,工作量繁重[2]。有些新学院、新专业,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只能起用职称较低、缺乏科研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来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虽然新教师一般都具有高学历,但是相对于老教师来说,年轻教师往往缺乏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得有些学生的题目不够恰当,研究范围过大,研究方法不够合理等。

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存在就业率要求的压力,导致基本上绝大多数毕业论文(设计)不论好坏都能通过,这无形中也迫使指导教师、评审教师、以及答辩小组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1.2 教师层面

首先,由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大,从学生选题、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以及论文反复修改过程中,指导教师都要给予指导。然而,学校给予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却很低,而目前高校教师本身已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此外,由于近年来学生质量的下滑[3],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往往得到及时的回应,对也使得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其次,在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上,由于学校规定每年每生不得使用相同的题目,这使得每位指导教师往往要出七八个甚至更多的题目,然而,并不是每个题目都是指导教师自己擅长的,这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能保证每个都得心应手。高校教师工作量繁重,用于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偏少,投入的精力也不足,有些老师甚至让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指导经验肯定是不如教师的,这也使得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再次,有些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些指导教师在选题、指导、评审等方面不负责任,一个相似的题目给多届学生做,有些题目跟当前科技的发展脱节,有些指导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不够,不能真正了解和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展情况,这些种种情况都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学生层面

一是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够,抄袭现象严重。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不以为然,认为找工作或考研都不需要看毕业论文(设计),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此,往往到答辩前前才匆匆赶出文章,内容东拼西凑、应付了事,抄袭现象严重,甚至个别学生还花钱买文章[4]。

二是综合素质不高,撰写水平有待提高。不少本科生在文献检索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过程材料中,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归纳,无法用有组织、有水平的语言把论文很好地撰写出来,不能把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表达出来。

三是找到工作需参加实习以及考研需参加复试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学期刚好是本科生找工作的高峰时间,也是考研学生的复试时间。有些用人单位要求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面对考研的复试,学生也必须认真准备,这些原因使得学生无法给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留以充足的时间和经历。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管理层面的监控力度

学校学院管理部门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的监控力度,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学校因为就业率的压力,而放松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要求,做得再差的论文(设计)都能通过的话,那么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更加不重视。因此,学校管理部门的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以常州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学校和学院严格监控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环节。前期检查分为学院自查和学校抽查两部分,学院自查在第8学期的第3-5周,学校抽查在第6周。前期检查的内容包括:审核指导教师职称结构、师生比,审核选题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开题答辩,审核前期材料,对于检查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中期检查分为指导教师全面普查和学院抽查两部分,检查时间在第8学期的第9~11周。指导教师检查自己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报告》、文献检索、外文阅读与翻译、学生态度、精力投入、出勤、纪律情况等,指导教师填写《常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对学生按照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方式有评审材料、答辩、面谈等。

毕业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一是要求各答辩小组的秘书把好论文资料审核关,对学生论文资料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凡资料不全或不规范的学生不能进入现场答辩环节。二是要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把好论文评审关,规范好各级评审的评分标准。三是要求现场答辩程序规范,学生作报告(15 min左右)、答辩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整个答辩用时要求0.5 h左右。

2.2 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机制

由于当前互联网发达,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抄袭情况严重,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我校建立了查重机制,运用知网查重系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制率。这一政策已经在我校实施了两年,也将继续实行下去。在这一政策实施的第一年,仅仅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制率超过30%的学生不能进入答辩环节。第二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所的在学院在此基础上,根据学院工科专业的特点,又规定了复制率要与论文(设计)的成绩等级挂钩。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占的比例在30%以上,所以学院对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复制率要求也做了区别对待。学院规定毕业论文成绩等级:中、合格(复制率≤30%),良好(复制率≤20%),优秀(复制率≤15%);毕业设计成绩等级:合格(复制率≤45%),中(复制率≤40%),良好(复制率≤35%),优秀(复制率≤30%)。同时规定,严禁将表格、文字等转化为图片格式进行查重,否则延期答辩,且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自动降一个等级。这一措施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地扼制了学生的抄袭现象和学术的不正之风。

2.3 建立奖励机制

我们实施了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奖励制度,评选出院优、校优、省优论文(设计),同时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要求其指导的所有论文(设计)成绩均为优良。对其指导的学生论文(设计)成绩为院优、校优、省优的指导教师,以及当选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相应的物质上的奖励。这个政策充分发挥了评比表彰的示范作用,充分调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4 保障实验时间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通过延长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这一措施也十分有效。我们学院的培养方案上规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最后两周和第八学期。这段时间正好是学生参加招聘会、工作面试、工作实习、考研复试的高峰期,去除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收集、课题熟悉等,这样计算学生真正投入在毕业环节的时间仅仅三个月左右。对于制药工程专业这样的工科专业来说,要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有质量有水平的学术论文是不太现实的。

为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学院从第七学期开学不久就让学生与专业教师们联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样等师生双选一开始就可以马上确定好课题了,然后在第七学期接下来的时间,不是非要等到培养方案上规定的最后两周,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到指导教师的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了。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寒假的时间熟悉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这样的实施方案大大增加了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另外,对于一些应用型的课题,学生还可以与第七学期的毕业生产实习相结合,带着具体的课题参加工厂实习,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题。

2.5 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

我们每年对新教师且准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岗前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所肩负的责任,同时安排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保证指导教师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科研指导水平。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坚持现场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强调课题的合适性,注意选题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选用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以保证教师自身指导能力的发挥。

2.6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学院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料收集提前做好准备;开设了《制药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水平,从而也提升了外文翻译水平。指导教师在选题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细心和耐心的态度去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撰写指导,辅导学生正确应用相关的标准,包括符号、图例、数据流程、文本等相关的书写规范,要求学生平时加强word等工具的使用,培养基本操作能力,使论文在格式上做到格式规范化。总之,这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撰写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 结语

现在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加强管理层面的监控力度、建立查重机制、建立奖励机制、保障实验时间、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努力探索,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09-110.

[2]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10):28-29.

[3]吴赞敏.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12-213.

[4]蔡家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探讨[J].河南科技,2013(11):263-264.

[5]雷银生.大学生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48-149.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2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许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许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许老师。?

??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邱X学长。正在撰写硕士研究生

毕业论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长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xx学弟们。他们为我提供了写作论文的重要工具——电脑。甚至为了让我方便进出他们的寝室专门为我配备了一把钥匙,而且四台电脑的密码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选用,让很非常感动。对学弟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

相关的论文致谢样本 ·毕业论文致谢如何写 ·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 ·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大专毕业论文 致谢词

??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自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自己总是积极主动的,主动与老师同学们沟通,不耻下问。通过写作论文,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记忆。?

?? 最后,我要感谢,非常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时光荏苒,不觉四年已到头。毕业答辩之后,很多熟悉的形影也许就将从身边永远地失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总难掩物是人非的感伤。

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食堂的大厨„„所有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高楼矮房„„一切生灵和据说没生命的事物,对这一切的一切说声谢谢!

四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这六百亩土地的电闪雷鸣,一起体味这两百个礼拜的悲欢离合。相聚是缘,泪痕与汗渍、辛酸与甜蜜、浅薄与深沉,都融入这方寸之地,散落于每一个角落,不分彼此,直至永恒。我欣慰地知道,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会到处充盈着我的气息,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对此我满怀感激。

感谢北邮!对于您,我们有过骄傲与自豪,有过苛责与失望,有过颓废和奋进,有过汗液和热血„„四年前,不同的原因进来,四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岔口再次选择,或工作、或出国、或读研„„就要各奔前程,每个人收获的果实不一样,但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却将同样长久地伴随我们。四年归化于北邮,此生难改其印记。

感谢无线新技术研究室!提供我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活动场所。张平、刘宝玲二位教授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实验室在陶小峰博士的领导下,其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厚实的积淀、明快的节奏,却已隐约使我窥见两位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辉煌的明天。在这里特别感谢田辉、崔鸿雁两位博士师姐的理论指导,谢芳师姐、杨宁师兄、黄平同学的技术支持,感谢顾雪琳师姐、周明宇师兄、胡海宁师兄、陈峙师兄、秦婷同学,感谢工作站欢声笑语的共同营造者,以及研究室所有提供便利的和构成风景的人们。身处这么一个大环境,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我欣喜:毕设是成功的,大学四年完整了。

最后,最应该感谢的是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对我的容忍、坚定支持和无言奉献。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3

关键词: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教育策略

1.引言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学时较长、综合性较强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因此,提高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态度问题

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两个重要主体指导教师和本科学生目前都存在制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关键问题。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对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态度不积极的问题,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学生则出现为了学分而学习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高校进入扩招时代,各高校开设新专业及招收的学生都扩展了好多,但教师数量却没有大量提升,师生比失调,导致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增加,指导教师负担沉重。另外,现在指导教师除了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还同时指导硕士或博士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因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除教学外科研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有些高校科研的分量要远远大于教学,致使指导教师将指导重心放在学历更高一些的硕士或博士上,从而放松对本科学生的指导工作,甚至出现应付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现象。

对于本科学生,由于中学学习模式和大学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一些不适应。中学学生在“考入一所好大学”目标的驱使下,是家长与教师联手强压式教学管理方式,而到了大学后,学生自我感觉实现了近期目标,又没有能及时确定大学学习目标;其次,大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学习方法及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中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学生一时间还不能很快适应。加之在大学学习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远远多于中学,学生自控能力不足,致使学生在许多课程学习中没有学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具有畏惧之心,对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失去信心,但毕业设计(论文)又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中出现以获学分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提高能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

2.2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因考虑到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基本安排在课程基本要学习完成的最后一学期或倒数第二学期。因为近年毕业生人数不断扩大,人才需求市场无法满足需求,毕业学生就业压力大,他们寻找用人单位投入的精力随之增多。一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开始考虑工作去向,到大四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加上许多学生在毕业前忙于考研复习,没有将心思完全用于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个别单位为获取廉价劳动力,要求未毕业的学生提前到单位上班[2]。这些都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

2.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存在与社会实际脱节的情况。以信息类专业为例来说大部分选题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或网站开发设计。这就要求与社会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而很多高校本科学生还没有很多与社会实际接触的机会和经验,指导教师中一部分的科研方向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社会实际应用的需要存在一定脱节。一部分指导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指导科研能力不足,对毕业设计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与社会要求产生不相适应性。

2.4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上存在困难

上面问题等给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业务培训,致使部分指导教师指导水平不足。第二对选题缺乏有效监控,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选题太窄,以致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不足,甚至出现有选题与实际应用不相符,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选题重复的情况。第三管理手段落后,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监控工作落后计划的具体实施。

3.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3.1改善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态度

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好的态度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要促使指导教师及学生有一个好的态度。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可从下面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创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结合专业课程及各类型专业比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及专业就业前景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其次,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关专业的新发展方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理念培养;最后,始终强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很好地完成这门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性。指导教师方面首先还是从思想上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理念;其次是多给教师提供接触社会实际应用的机会,拓宽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面,提高创新能力。最后从政策方面提高教师教学工作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2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及教学方式要从时间进行改变。毕业设计(论文)毕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首先,要给足教学时间的长度。由于学生同时要完成多门课程学习,而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进行大量信息查询分析,因此教学时长应该不少于4个月;其次,给足教学时间的跨度,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是课程开设之初选题后进行,学生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后再结合自己所学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所以,在选题和完成课程之间要留有时间跨度,以便于学生确定选题是否符合自身;最后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般按学期进行,但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比较特殊,可以跨学期安排,在要开设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学期的前一学期末进行开题,这样可以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各方面协调处理。

3.3注重学生选题的环节

学生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体现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1]。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研究不定期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选题尽量结合当前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实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任务进行;选题还应该尽量鼓励学生结合各自能力特点和专业领域的动态前沿进行有创新性、挑战性研究。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专业知识,又不会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既无兴趣又一无所知。

3.4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及教学方式

毕业设计管理及教学方式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贯穿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并决定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3]。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首先,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方式。采用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保证毕业设计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其次,可以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模式。不是单一学校教师对学校学生的指导,学校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到社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和就业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当然,可以从社会单位聘请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最后,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规程是必需的,通过规程建立可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操作程序及论文质量。

4、结语

文章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教育改革做出思考和探索,首先,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继而就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进行描述。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要给予相应条件的支持,结合课程及社会现实需求的特点选择真正适合课程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83-86.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3]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4]佟玉军,谢文阁,王恩喜,刘鸿沈,姜悦岭.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1-114.

[5]张兰芳,胡延广.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制度的体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66-26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4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从学生角度出发

毕设与学生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问题。毕设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后和第八学期, 这个时期刚好是学生择业或考研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分配工作期间, 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扎扎实实地完成毕业设计, 检验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 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而高校扩招后, 随着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 就业环境严峻, 导致学生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 而择业时间与毕设时间冲突, 第七学期后期与第八学期刚好是招聘高峰期, 学生忙于四处投简历和面试, 甚至外出择业, 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毕设环节中[3]。二是就业导向问题, 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 一般不关注学生的毕设质量, 导致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 另外一部分用人单位会让已签约学生提前来单位实习, 进行岗前培训, 导致这部分同学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毕设, 对于考研、考公同学也是一样的, 第七学期正是研究生考试复习准备阶段, 根本无力关注毕设, 而第八学期则要忙于复试, 很难将精力投入到毕设中, 这种在毕设与就业、考研、考公之间的精力、时间冲突已是毕设工作中的普遍难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毕设环节理解不透彻, 对毕设持一种漠视态度, 不重视, 仅仅将其看做毕业前需经历的一门课而已, 而不是将其作为检验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过程认真对待。其主观态度是决定这一训练过程成效的关键[4]。

2. 从教师角度出发

第一, 高校扩招, 师生比例失调。

近年来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而良好的师资建设却没有跟上, 造成在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普通毕设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为4~10人, 多的学院指导教师要达到20~30名左右, 同时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毕设题目或研究方向各有不同, 指导教师难免在指导过程中力不从心。随着高校扩招, 学校里青年教师过多, 由于毕业指导教师的职称限制, 无法有效参与到指导工作中, 等满足了职称要求, 直接上手, 缺少一线指导经验。不仅不利于新教师的职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影响学校教学水平。

第二, 高校政策导向问题。

现在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 还要完成一定量的纵向及横向课题、发表科研论文, 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 无法保证指导效果和论文质量[5]。

第三, 部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 职业修养不够。

在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上, 由于自身水平、科研任务较重、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因素的影响, 指导教师很少按要求与学生见面, 指导论文, 学生发现、遇到问题得不到反馈, 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 对论文缺乏整体掌控, 导致设计过程出现偏差, 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甚至在论文初稿提交后, 教师都没有认真审阅论文结构、文章规范性等, 直接通过, 草草装订、答辩, 怎样保证论文质量呢[6]?

3. 从管理者角度出发

第一, 毕设流程时间跨度大, 缺乏有效的监控。

学校针对本科毕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例, 但是由于规章制度条例在执行中缺乏量化考核, 缺乏可操作性, 学校在毕设管理过程中, 从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这一时间阶段, 只能给出一个大致毕业论文流程时间节点, 各学院、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学校的时间节点操作, 最终只能在毕业前完成毕设, 提交各项材料, 参加答辩, 获得成绩。就算完成毕设工作, 也很难避免指导教师突击赶工现象, 缺乏对毕设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同时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机制, 最终导致本科毕设工作流于形式[7]。

第二, 毕设质量监控缺少有效审核。

毕设的选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系主任审核, 由指导老师指定学生选题, 缺少双选和专家的审核。毕设中期检查表用于老师自查学生的论文进度, 缺少专家审核, 毕设的初稿由指导老师审定, 评阅老师参阅指导教师意见, 进行论文审阅, 缺少专家审核, 这三者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 指导教师对毕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 部分老师反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对他们来讲纯属任务, 提不起工作热情。在完成指导学生论文的期间, 可以完成更多科研工作量, 调整毕业设计工作的绩效考核, 将老师的科研热情激发出来。

二、提高毕设质量的对策

第一, 加强学生论文培训和技能指导。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让学生明确毕设在其大学生涯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与其求学择业的冲突性, 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同时, 对于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安排、时间节点要广而告知, 便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联系导师。同时在低年级开设科研论文写作通修课, 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方法。如教师申报毕设课题, 学生选题, 确认并撰写开题报告, 开展专题调研、中期检查报告、外文翻译、提交论文等活动。

第二, 调整教学计划, 合理调整时间。

针对学生择业与毕业冲突的前提, 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调整部分课程的上课时间, 如调整部分专业课的周学时, 将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放到前面学期, 从第七学期开始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各学院统一时间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 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计划方案, 确定指导教师申报课题, 系主任审批, 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然后学生、老师双选, 确定选题, 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联系指导教师, 完成选题的调查研究, 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 督导检查教师的了解情况、学生的开题情况。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空出一个寒假的时间段进行毕业设计工作, 有效避免毕业设计和择业的部分冲突, 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5]。

第三,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师资。

首先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 只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 加强对现任在职年轻教师的培训, 组建毕设教学团队, 让青年教师属于团队, 团队中做好传帮带工作, 共同指导毕设, 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要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 吸引优秀老师看重毕业设计, 如加大毕业指导学生的工作量统计系数, 将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纳入科研工作量统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考核, 从而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为毕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证。再次, 选聘更多校外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的“双师型”或“三师型”人员担任毕设的指导教师, 同时将专业实习与毕设结合起来, 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设工作, 充分调用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和技术, 提高毕设质量。

第四, 规范规章制度, 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根据毕设的分步骤制定科学的规范文件, 对毕设的组织管理、课题申报、学生选题、中期检查、随机抽查、论文答辩、成绩考核等, 都要有详细的可操作管理规定和细则, 形成健全、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借助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对毕设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监控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指导教师、学生使用这个系统, 管理者全程控制时间节点, 督导组利用这个系统, 方便地查看毕业设计的相关各种表格, 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程的有效督导。同时督导组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监控机制是解决毕设质量下降的最好方法。围绕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 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方面, 以申报课题、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外文翻译、论文提交、专家调研督导、答辩、成绩评定、论文抽检、资料归档、论文评优等环节形成质量控制面。

第五, 建立毕业论文专家督导制度。

毕业设计专家督导指学校聘请在职教授或离退休教授作为指导专家, 对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和反馈的教学活动, 督导模式包括督导的内容、规模和范围。督导制度的执行力度反映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督导专家督导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撰写、教师指导记录、论文评语、资料归档等方面。专家督导工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采取按人数比例抽检的方式。前期可安排于教师申报课题时, 对课题的科学性、实践性、难度进行把关审核, 同时考核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前期组织和准备情况。中期安排于中期检查阶段, 考查课题的研究进度, 了解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见面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进展情况、学生投入时间、指导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等,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确保毕设后期工作顺利进行。后期安排在毕业答辩前, 对论文定稿、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阅成绩进行二次考核, 通过后方能进行整体答辩。通过这三个阶段, 给老师、学生提供反映问题和建议的平台。在选定质量控制面的基础上, 对毕业设计中如申报课题、学生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重点环节, 进行质量检查和考核, 做到反馈、整改、考核与评估相结合, 进一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在答辩完成后, 专家还可对成绩进行评定, 进行论文抽检, 检查资料归档情况等。

三、结语

本科毕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加强并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 不断提高毕设质量, 是保证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针对我校本科毕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详细分析, 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借助论文系统, 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流程, 参与考核, 参与反馈。有效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同时提出从学生出发, 年轻教师传帮带团队建设, 督导全程参与毕设考核, 教学改革举措和加大奖励措施等设想, 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望能在提高本科毕设质量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下降问题, 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从学生、指导教师、管理者三个角度分析下降原因。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借助论文系统, 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流程、考核和反馈。提出从学生出发, 年轻教师传帮带团队建设, 督导全程参与毕设考核, 教学改革举措和增加奖励措施等设想, 保证毕设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督导

参考文献

[1]杨新乐, 郭仁宁, 于静梅.本科毕业设计问题分析及质量提高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7) :140-142.

[2]唐湘宁, 华维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模式创新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1) :198-199.

[3]朱丽华.论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管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28) :100-103.

[4]张俊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8) :116-117.

[5]付建伟, 陈志民, 许群.浅析提高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2) :105-106.

[6]刘波粒, 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89-90.

室内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篇5

【关键字】陈设;大众;理解;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从空间、色彩、光影、装饰、绿化等多方面考察室内的设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这多项的考察因素当中,室内陈设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室内陈设就是在为人们创造一种生活环境。陈设艺术从高雅方面来说的话,可以说是一种生活艺术,但是从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就如同人们穿衣服一样,我们都要思考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室内陈设也是如此,不同的季节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动和想法,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周围的影响,像是一些流行因素或者节庆的影响,也可能是自身心理的改变,我们就有可能通过陈设的改变来与我们内心的感受相契合。人们在内心里面都有对陈设的一种构想,设计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这种构想变成现实。

对于大众来说,好的室内陈设设计其实并没有什么风格之间的差别。我们所喜欢一种陈设方式可能是各种风格的混搭,但是只要是我们看着舒服,用着舒服,心里面舒服就是最好的陈设设计了。为了要设计出符合大众要求的陈设设计,我们需要在几方面多加注意。室内陈设设计时首先要注意陈设品的格调要与室内的整体环境相协调,然后要注意让陈设品不破坏整体效果,最重要的是注意使用者的喜好,尽量使用与使用者年龄和职业相符合的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精致化,所以在室内陈设方面上会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节上的要求。室内陈设设计有多种构成元素,其中包括空间元素,色彩元素,光影元素,界面装饰元素,绿化元素等等。设计师就是要利用这些元素来进行陈设设计满足大众需求。室内陈设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使空间合理化,而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室内空间的结构,设计师要利用家具使室内空间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室内的色彩除了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性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光影的变化会使室内的气氛和格调产生很大的变化,影响人们的心情,重视光影的影响会使得室内更加丰富多彩;室内有许多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和墙面,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可以加以装饰,获得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当今社会当中,绿色植物的绿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适当的使用植物陈设,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室内陈设设计在不同的空间当中应当根据大众的心理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1 家居空间

由于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居环境的陈设设计就会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所以家居环境的陈设设计就应该把安全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仅要考虑色彩,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还要有与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和风格特征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客厅陈设设计要以房间的面积、高度、格局等因素而定,无论哪种风格都有体现客厅的两大功能:具有主人个性的家庭生活中的公共区域和轻松、热情的会客区域。卧室是人们休息和放松的场所,是隐蔽的空间,陈设设计要追求精致、简洁。餐厅的陈设设计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厨房内的陈设品要与厨房内的设施相协调。餐厅内陈设品的色彩主要因以明快的色调为主,不仅能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还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总体来说家居空间的室内陈设要根据房屋主人的心理需求来进行设计。

2 商业空间

商业空间是人们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最具活动力的空间。购物场所应该算是比较普遍的商业空间,所以我们以购物场所为例。在购物场所当中,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所以商品的陈设摆列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有效的陈设方案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色彩运用在商业空间里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的变化可以减少消费者视觉和心理的疲劳,争取到更多的消费时间。事实上,商业环境的陈设品主要是围绕商品来展开的,因此陈设设施本身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让顾客容易看到、容易挑选、容易拿取。商业环境的陈设设计追求就是一种自主自由的活动机制,和舒适、艺术且文化性的活动空间。“以人为本”是商业空间陈设设计的根本。

3 餐饮娱乐空间

餐饮娱乐空间是一个商业气息比较浓厚的空间。这是一个服务行业的空间,因此以顾客为中心才能达到陈设设计的最终目的。不同的餐厅或者娱乐场所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而这些风格的不同就是通过陈设的不同来体现的。在室内的陈设设计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经营业主要求的风格形态。高雅的文化氛围还是需要通过艺术品和家具来体现。而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安全健康的隐身、干净整齐的卫生条件和格调优雅的环境氛围,由此而来的陈设设计就要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餐饮娱乐本来就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一大需求,在餐饮娱乐空间的环境、装潢、卫生与各项服务上精心设计,以求得更科学、更艺术、更人性化的餐饮娱乐空间,既服务了社会,有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4 办公空间

对于上班族来说,办公室无疑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因此对于办公空间的环境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崇尚个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才能够从众多的企业当中脱颖而出,这也直接导致办公空间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办公智能化和办公环境的人性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办公环境一般说来追求的是整齐、清洁、宁静、舒适的环境气氛,明亮、欢畅的风格,使得办公人员在环境中能够平心静气地踏实工作。例如室内陈设品多采用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会有助于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总之,因地制宜,反映文化内涵,强调环境的个性化才是新时代办公环境陈设设计的基本特征。

其实大众对于陈设的理解并没有那么专业,但是专业的设计人员需要满足的真是这些不专业的人的要求。对于大众来说,陈设其实就是物品的摆放,视觉上的享受,或者日常生活习惯的需求,或者精神上的需求。就像有人喜欢在室内摆上很多的艺术品,那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收藏家或者是一个艺术品爱好者,或者他只是想拿这些陈设品来提高室内的总体品位而已。而有的人喜欢在室内摆上好多植物,那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喜欢植物的人或者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不同的人在家具的选择和摆放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深颜色的家具,有的人喜欢明亮色彩的家具,有的人喜欢把家具放在一边,有的人喜欢那种有个性的摆设。而所有的这些差异性其实都是由人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人们会把这些不同体现在室内陈设上。

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看法总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区别。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因素,为他们设计出不同的室内陈设设计方案。其实设计的本身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室内陈设设计也是需要个根据人们心理的需求来对室内环境进行装饰。我们要在掌握了大众心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优秀的室内陈设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峰,方新,室内陈设艺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伟,室内设计与绿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房志勇,居室陈设的技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6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会计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教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士学位论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围绕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学生茫然选题,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学生抓住会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习体会和能力选题。但是,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2007和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随机抽取200份作为样本,分析得之:企业管理论题占34%;会计选题占38%,其中传统课题如会计舞弊、会计政策等占一半,新兴领域选题如国际会计等仅11篇;审计、电会方面论题占16%;会计实务方面论题仅占8%;其他分布在金融等领域。企业管理论题多是因为该部分论题资料多,部分学生抄袭拼凑了事。财会新领域的论题少是因为这方面的论题很难联系案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会计专业本科生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不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欠缺,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认真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拿出极大的精力去联系工作和备考研究生,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查找资料、与指导老师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认真实践调查了。同时,毕业论文只是相当于一门课程,对就业和考研影响不大,因此有不少同学视毕业论文如“鸡肋”,临阵磨枪,应付了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靠教师两三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而且,有些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过于简单,另外,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招生急剧扩大,而教师人数,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精力有限,与学生沟通不够;有些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也比较欠缺。

3、学生完成过程草率,论文质量堪忧

不少高校只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环节,导致学生平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基本功,调查显示:有55%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编号、字体与大小、行间距与缩进、中英文标点等方面。现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正面临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论文写作素材和案例是极为丰富的,但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空话废话居多,没有实践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模式,学生的会计论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和在会计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法是用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知识的学习为手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课题研究模式的意义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都是由学校或者院系的团委来负责,难以纳入到教师的科研教学体系中去,活动开展的好坏局限于学生和团委老师的科研水平。而高校硬件设施完善,如图书馆、网络资源、期刊等,课题研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综合、教学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尽大效率的利用高校资源。

2、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条件

高校教师一般都肩负着某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可能。让会计学生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带来新的思想火花,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对会计理论研究前沿和会计实务有基本的涉及,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当然,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通过经费划拨、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的方式全方位的予以赞助;制定相关政策,对相关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上的认定,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成绩的老师给予额外奖励,以此吸引优秀教师的参与。

3、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经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69年就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给予支持,几十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些高校也已经将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效果明显。如: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等等。湖北经济学院也早在2006年即开展团委主办的“科研实践”和“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本科生参与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担任研究助理,其实质就是课题参与模式的实践形式,但这些计划大都针对工科和金融、劳保等与社会调查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参与较少。

通过本次对会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最大的困难是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科研方法的缺乏;25%的同学认为主要困难是在选题和提供科研条件上,90%的学生认为平时科研活动欠缺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课题研究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题研究模式的程序设计

课题研究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实施方案,以完成相应的实施目的。

1、第一学期:入学教育阶段(启发阶段)

学生入校后,教师可以以借助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活动,让新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的社会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此阶段,可以将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会计知识根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功底,是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学生接受了这种教育,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它,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联系起来。同时,可以邀请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生畅谈科研体会,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科研信心。

2、第二学期到第八学期:专业知识学习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1/3学时采用公开讨论课、分组讨论或案例教学的形式,围绕课程内容讨论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的前沿问题,强化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培养学生研究性的思维能力。经常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充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第五学期开始:课题选择与导师确认阶段

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统计自己的在研课题,也可收集其他可供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课题的选择应适当浅显。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加以指导,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让学生们在参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作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4、第六学期:课题开展及专业课补充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有目标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收集课题研究必要的相关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必备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去科研部门,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引领学生将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对课题必需的专业知识,提前自学,让学生参与课题时感受专业学习的乐趣。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题开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的进度与计划,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及兴趣修改课题的研究方向,甚至重新选定课题或自定课题。

5、第七学期:课题研究阶段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课题时,要注意阶段性检查研究的进度,及时调整研究目标,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给予更多的指导意见。该阶段非常强调研讨交流模式,研究小组首先确定研究讨论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在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大多开设“seminar”(研讨会)的课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6、第八学期:结题及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研究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作为研究的一个总结性环节,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这阶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后,要求学生把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求研究报告要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新的学术观点或分析研究结论。学生在总结课题研究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就可以形成毕业论文。

当前,经济的发展使会计专业表现出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课题研究模式给会计专业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师生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水到渠成”。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模式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 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7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能力,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 (设计) 是本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毕业论文 (设计) 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展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检验。因此可以说,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如何提高其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曾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 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 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分析了当前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的新见解。

一、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对毕业论文 (设计) 重要性认识不足。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顾名思义是在毕业时候的论文, 很多高校都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老师在平时的上课中也很少谈到毕业论文 (设计) 的环节, 所以很多学生只有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才知道毕业论文 (设计) 。笔者已经指导了多届本科毕业论文, 不管是毕业直接工作的学生, 还是毕业继续深造的学生, 均对毕业论文 (设计)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有一位同学, 我让他把图像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看看差异是不是显著, 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 “老师, 我可不可以不做, 我也不读研究生, 只要能毕业就行了。”考研的同学也有很多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为了毕业。可以这样说, 绝大多数学生对毕业论文 (设计) 重要性的认识是非常不足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管理工作者还是指导老师, 往往会觉得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实, 学生为什么不重视才真正是值得我们指导老师及管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2. 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多数高校均把毕业论文 (设计) 安排在第8个学期。理论上讲, 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四年所学知识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学生来讲, 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1) 找工作的同学不是来回于全国各地参加面试, 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 (2) 找到工作的同学可能要到单位去实习一段时间; (3) 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准备研究生复试工作; (4) 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这样一来, 我们就很难奢望为此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学生会在论文上投入多大的精力, 论文的质量也可想而知。另外, 毕业论文 (设计) 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完成查阅文献、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这些过程, 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绝非短期培训的速成品。

3. 学生论文写作水平较低。

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 88.1%的学生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但却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论文拼凑及抄袭现象严重[2]。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所接受的主要是“传授性教育”, 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被称之为“接受性学习”, 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学习前人或他人的经验[3]。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在很多学校被忽视, 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辅导课, 也没有安排有关论文写作知识方面的讲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尽管各高校对毕业论文格式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学生的论文中, 格式不规范现象屡屡出现; (2) 很多学生不会查阅文献; (3) 阅读文献的能力较差, 不能通过阅读提出新见解; (4) 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差, 或者说根本不会; (5) 文字表达能力差。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对策

1. 管理工作者与指导老师共同宣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对毕业论文 (设计) 不重视, 绝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管理工作者及指导老师。尽管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管理工作者都会告诉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环节, 其中便包括毕业论文 (设计) , 但学生初来乍到, 对大学生活还不了解, 种种因素均会影响入学教育的效果。如果能够趁热打铁, 效果肯定会好。任课老师一般都是毕业论文 (设计) 的指导老师, 在平时的上课中应该多强调, 一方面让学生及早地知道毕业论文 (设计) 是怎么回事, 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 (设计) 的重要性。不经意间毕业论文 (设计) 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毕业论文 (设计) 的重要性, 只要身边有一个同学开始着手毕业论文 (设计) , 其他同学也会主动找老师开展毕业论文 (设计) 。长此以往, 一届传一届, 自然就会把这一优良传统继承下来。笔者曾经尝试给低年级的同学宣传毕业论文 (设计) , 并鼓励他们提早进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得到了部分同学的积极响应, 他们完成的毕业论文均获得校优秀论文奖, 有2篇还获得省优秀论文奖。

2. 让学生提早开展毕业论文 (设计) 好处多。

一篇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一个系统的, 贯穿四年本科教育的研究性学习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指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 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培养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因此, 高等教育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课堂, 让学生提早开展毕业论文 (设计) , 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 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2)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遇到问题了必然会想办法解决,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提早进入实验室, 加入到一些科研团队,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吸引学生报考研究生, 解决生源不好的现象; (6)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7) 让学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 知道所要研究的方向, 避免盲目报考研究生。

3. 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 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现行的大学课程教学一般是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讲授专业知识, 缺少对学生文献查阅及论文写作技能的基本训练, 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有余, 写作能力培养不足, 对如何组织文章框架结构, 感到无所适从, 难以把握, 无从下手。针对上述现状, 学校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1) 把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及论文撰写能力分散到四年的所有课程教学中, 将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 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2,3]。 (2) 开设论文指导课, 为学生开辟一条容易获取论文写作知识的渠道。通过该渠道, 不仅让学生明白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还使其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懂得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4]。 (3) 定期开展有关论文撰写方面的知识讲座, 加强学生对论文的感性认识, 熟悉论文程序。

参考文献

[1]吴国杰, 吴炜亮, 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8) :177-179.

[2]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2 (1) :80-83.

[3]童绍玉, 李秀寨, 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10, 13 (3) :45-48.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8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创新

根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科性及专业培养目标,我院印刷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印刷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革新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因此,需要在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和拓展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组合模式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实在的锻炼,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实行单人单题目制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主要的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协作能力的培养上却有所不足。因此,其他院校尝试过相互协作的团队模式[1],即多个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题目的模式。但除了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大题目外,还有不少设计内容需要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题目完成的情况。因此,我们尝试了非独立题目完成的毕业设计模式,称之为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个人的设计内容与他人的相互关联,具有下列特点和要求:

1.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合作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相关联的题目之间内容各有不同和侧重,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基本平衡。

2.题目来源多样化、自由化。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内容或自己的科研课题命题,也可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与学生商议共同命题。一方面保证了组合题目的关联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能尊重学生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要求教师对组合题目的学生进行小组指导,除了按照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给予指导外,还要针对相关联和合作的内容,组织相关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各个题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及相互衔接、配合的进度、效果等。既保证整体内容的有序开展和完成,也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此外,对于不同教师指导的相近的组合题目组,教师间也进行合作,在设计方案、实施步骤,以及遇到的类似问题等方面展开组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更大的技术范畴内思考和解决问题。

组合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不仅在各自的研究内容中得到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且能从其他相关题目中得到系统的技术知识学习和认识,拓展了研究内容的技术空间。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还可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产学研结合模式

印刷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和科研都要紧紧围绕生产实际来展开。印刷工程学院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场所,从教师与其生产一线的接触、交流,以及学生在其中实习所遇到的问题中,凝炼形成题目。此外,教师在其产学研合作的科研课题中,也将部分内容分解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这类来自于生产实际的具有较强实际意义、具有前瞻研究性题目的设立,是提高本科毕业生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2,3,4]。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题目层次丰富,题目内容有的放矢、充分结合实际、紧紧贴近行业技术。

印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生产中不断面临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印刷工艺、质量控制、新印刷方式等均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因而,产学研结合的题目,有针对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有围绕新技术展开应用研究的。无论哪个层次的题目,都突出了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如针对票据柔凹印刷的质量保证实际问题,设立了“柔凹印印刷条件的变化对印刷品质量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系统的实验、分析和研究,给出票据柔凹印质量保证中印刷条件的控制范围,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又如,针对越来越多特殊效果印制的需求,开展了“特殊形状网点传递特性”的研究;针对在线印刷质量控制的需求,开展了“工业CCD摄像设备颜色特性化方法”的研究,等等。这类题目,充分反映了当前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今年,这类题目有80多项,占46%,均来自生产需求和教师科研,且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所指导,绝大部分获得优良成绩。

此外,有的题目还直接让学生在企业或公司中完成。通过在企业中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紧密结合生产需要,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科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例如,“平版印刷工艺探讨与实践”课题就在印刷企业中完成,学生在企业实践的磨爬滚打中,得到了专业技术和实际工作的双重锻炼和收获。这种校企结合的方式也得到了其他院校的高度重视[5]。

可以看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了人才培养合力。一方面,由于题目贴近实际、贴近技术前沿,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领略了最新的专业技术,激发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活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由于这类题目的指导教师均具有较深的专业根底、较强的实践和科研能力,更加突出和强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素质的培养。实践表明,产学研结合模式对于增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不可或缺。

三、个性化培养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日渐深入,个性化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6]。教育应当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具有综合性训练功能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延伸、拓展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成为一个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的好机会[7]。

个性化培养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对学生的特殊性给予鼓励和帮助,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要以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促进个性化培养。

1.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要结合实际,具有综合性,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使学生能通过设计过程,巩固和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分析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以及综合、评价等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给予能力较突出学生一定的实施空间,使其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如“纸张性能与油墨的接受性关系研究”这一课题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宗旨。由于油墨的接受性与纸张的多方面性能相关,在题目中既规定了三个主要影响性能的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对其他非主要性能的影响程度也进行探讨。这样,既保证课题内容的一定深度和培养功能,又给予学生研究能力的施展空间。

2.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兼顾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和指导。毕业设计题目除了综合性、深度和广度要求外,还要结合学生个体的专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内容及指导方法的策划。例如,针对具有较强宏观意识,欲在印刷行业市场和管理方向发展的学生,针对其意愿设计了“新技术在印前管理中的应用”、“印刷企业零备件库存管理的研究”等题目。此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科学地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方式。我们的作法是:首先了解学生完成该题目所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采用查阅其学习成绩、面对面交流,及考察其对课题相关问题的初步认识等方法,对该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个初步判断,以此确定该生完成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不是大的实验框架,而是让这个学生完成实验过程的特定方法,以及指导的方式和程度)。在学生基本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的情况下,教师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指导需比较具体,并督促学生及时补充专业知识,理解和独立完成各个环节和过程。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也要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教师既要责任到位、严格要求,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并营造一个支持有力、沟通顺畅、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表明,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涛峰,童明波.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4).

[2]赵文静,祁飞.以科研项目促进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邱玉娥,刘爱珍,张秀玲.“产学研结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4]刘静,谢卫红.产学结合模式培养工科类本科生的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08,(2).

[5]高运明,薛正良,李光强.校企结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8,(2).

[6]钟志贤.大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9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1. 选题没有针对性, 论文内容空洞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 针对性不强, 毕业论文内容空洞。农药学专业实用性很强, 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内容和任务。论文的设计思路一定是依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选题过大虽然涉及面较宽, 但不易把握, 往往抓不住重点。由于受到生长季节的限制, 实习时间较短, 论文选题不易过大, 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 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不能很好地衔接

农药学专业教学环节包括理论、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而毕业论文的完成一般都是以生产实习为基础的, 在生产实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多数情况下, 生产实习的内容和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性不高, 这导致毕业论文的撰写没有扎实的依据。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并未借鉴实习内容, 无从下手, 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3. 学生不够重视

目前, 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论文, 把毕业论文当成平时作业来完成, 认为毕业论文的优劣影响不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应付心理较强。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而事实却是前三年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才能完整掌握。

4. 教师指导不到位

目前, 学生数量剧增, 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忙, 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考核,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投入的精力不足。

5.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不足, 学生撰写不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大部分学生正忙于求职或复习考研等活动, 时间和精力的不足, 导致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较少。另外, 学生对论文格式标准不重视, 写作能力差, 不能够准确地提炼出观点, 存在文字表达啰唆, 数字、图表不规范等问题。

二、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上的重要环节,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能积累实践经验,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

2. 社会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目前, 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 整天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 忽略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对毕业论文马虎应付, 往往导致毕业论文成为网络资料拼凑的产物。

3.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缺乏生产实践支撑

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工作时间较短, 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在为学生设计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方面缺乏生产实际经验支撑, 往往造成选题过大、抓不住研究重点、针对性差等问题, 导致毕业论文无的放矢, 内容苍白、空洞, 没有实际价值和论文质量下降, 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4. 教师责任感不强

近年来, 高校逐年扩招, 导致学生数量增多, 出现了一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的现象, 导致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每个学生。同时, 有些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不能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毕业论文形式化, 严重影响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5. 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对毕业论文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过程控制环节严重脱节, 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设计到论文撰写没有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教师指导过程中没有要求依据, 导致学生在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上极不严谨, 造成毕业论文过于任务化、形式化。另外, 毕业论文的时间设置与考研、求职等时间竞争, 也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轻视。

三、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 完善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 加强过程控制, 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制定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应加强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加强思想引导,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后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重要环节, 对培养高水平毕业生, 提升教学水平, 造就核心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很好地认识到这一重要性。教师应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加强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提高指导水平和素质

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农药学专业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才能提高指导学生的水平, 才能在行为和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定期到生产一线锻炼和学习, 积累实践经验, 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4. 整合资源, 改善实习条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毕业论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完成科研任务、凝练总结问题经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学中用、用中学”的能力。高校应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整合资源, 改善实习条件,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帮助和指导。

5.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解决“时间冲突”, 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毕业论文从选题, 设计到完成, 需要完成查阅资料、开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需要充足的时间。目前本科课程设置为前三年基本都是理论学习, 第四年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 同时又和考研、求职等活动时间上发生冲突, 这样使学生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把握毕业论文。学校应该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和生产实际需求, 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和设置,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适当安排学生提早做好毕业论文准备, 提前完成毕业论文。这不仅可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同时还能为学生的知识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是“教、学、用”的统一, 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 具有多功能性。本科毕业论文的设置是对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综合的培养。毕业论文质量优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永刚, 王兵, 韩文灏.植物保护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1 (8) :14-15.

[2]王志跃, 杨海明, 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6, (5) :76-78.

[3]鄢秋红.浅议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黑河学刊, 2010, 152 (4) :74-7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10

一、影响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完成论文的能力不足。材料专业毕业论文除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动手技能获取实验数据外, 对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 平时任课老师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 学生也只是东拼西凑、互相抄袭, 敷衍了事, 根本起不到训练的目的。作为典型工科类的学生缺乏前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已成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瓶颈。

2. 实验设备、场地不足, 特别是一些公用测试平台的使用限制等严重影响了论文进展。教学大纲中, 对材料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当重视, 但当前毕业班人数众多, 而相关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却相对紧缺, 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实验室都而临着几组甚至很多组学生同时开展实验的情况, 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减小, 实验也互相干扰。而且大型公用测试平台, 测试几个试样都需至少等待两三周, 这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度。

3. 学生对前途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面临就业、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这些选择时, 人人心浮气躁, 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流于形式。材料专业并不是热门专业, 学生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 每天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 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 研究生、公务员、托福、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 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写作。即使找到工作的很多学生也是应工作单位的要求希望尽早进入单位实习, 而无心做毕业论文。

4. 考核不严, 监管不力, 评价体系的缺乏, 助长了一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不重视的行为。有些指导教师随意指定题目, 甚至给出的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另外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不严, 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并没有实质的奖惩, 指导老师对指导工作的付出得不到肯定, 自然也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二、提高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措施

要提高材料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设计) 的对策, 当然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和本专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是加强导师的责任感, 增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院系也要强化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与奖惩机制。这些保守的措施在宏观上对提高本学科本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仅凭这些措施, 将很难应对当前论文整体质量下滑的趋势。在大环境新形势下, 除以上大方面的举措外, 补充的几点措施和细节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探索如下:

1. 学校应增设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课程和机会。尽快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 增设相关的课程, 如开设《科学研究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制订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在这一方面国外大学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 其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科研, 提出教学、科研与校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重新评估和更新本科教学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本科生科研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实地研究”、“四年级论文”、“荣誉毕业生四年级论文”等研究性课程获得学分, 这些科研学分的获得能充分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2. 毕业设计过程需要采用校园网数字化管理, 实施透明化监督, 互动渠道流畅, 给指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监督员间提供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这一管理对严格监督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也对论文的审阅、评阅、资格审查、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等环节有很大的作用, 能确保整个毕业设计环节完整、快速、公平公正地完成, 也能及时反馈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一过程还需要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毕业论文管理者等不同群体间的分工合作。

3. 针对材料类大四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需大量的时间找工作、考研或准备出国留学等, 可以考虑提早开展毕业论文 (设计) 的选题与检索资料, 让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时间安排上灵活机动。一般地材料类毕业设计开始于大四下半学期, 可以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准备毕业设计的选题与了解需要进行的实验工作, 并列出实验方案等。这样虽然学生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毕业设计环节, 但对自已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环节和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平时也会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多加关注了。

4. 合理管理毕业论文 (设计) 过程所用到的大小仪器和实验场地, 特别要重视实验室安全与危险物品的管理与使用培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场地有限, 平时疏于有人去管理, 最后导致仪器不能正常运转, 实验室一片狼藉, 一些对人体有毒有害或容易爆炸的物品也随意摆放。因此, 一定要对每一位即将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与危险物品的管理与使用培训, 并派专人管理实验室。

5.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材料类理工科, 要创造实践机会,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动脑又动手, 脑手结合。可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相结合, 直接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另外也可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学生就可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毕业设计, 成为其临时成员, 从而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等。

三、结论

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是材料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影响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因素很多, 要提高其质量必须不断地探索和革新, 这需要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 大胆创新,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解决当前毕业论文 (设计) 面临的问题。

摘要:毕业论文 (设计) 是工科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分析当前材料类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并结合材料类本科教育的特点, 提出了提高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材料学,毕业论文,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广庆, 王吉岱, 杨兴华.提高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6 (3) :100-101.

[2]吕艳萍, 查晓明, 丁坚勇, 华晓梅, 孙珊.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2) :107-108.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11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197-02

“过程管理”来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最早由著名的协同厂商新锐互动提出,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对关键环节、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但是过程管理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是一种抓大放小的灵活的现代管理方法。本文将“过程管理”这种“柔性管理”的现代管理方法引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当中,探讨如何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理念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学生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和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应用的一次综合测试。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毕业及获取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3]。

昆明理工大学理工科毕业环节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

毕业设计侧重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归纳总结,撰写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工作,正确运用工程制图方法,按照制图标准与设计规范完成绘图工作,编编写设计说明书或操作使用说明书。

毕业论文侧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文献查阅、归纳,了解本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分析课题在国内外的状况以及研究意义,拟定研究方案和实验技术方案,完成本课题的主要实验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撰写科学研究论文。

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来看,它也不同于研究生论文,强调创新点、强调结果。本科论文强调的是一种科研的过程,旨在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所以从这一点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在过程,结果其次”,所以更适合进行过程管理,而非目标管理。

2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来看,自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扩招。2003年第一届扩招后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212.2万,后面几届的毕业生涌入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以及考研压力。学生就业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产生冲突,再加上部分学院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引起评分不公、选题不规范等问题曾经一度引起毕业论文质量下滑。

其次,从我校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小环境来看,我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时间一共有13周时间,整个大四下半学期,学生都处于没有理论教学,而是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内,怎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摆在各教学副院长以及教学部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再次,从学生角度看,在整个毕业论文进行的同时,也是寻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最后时期。大量的招聘会、公务员考试、考研面试、工作面试、试用都需要占用时间,而且整个过程贯穿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弹性控制每位学生的进度以确保最后论文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将“柔性管理”中的过程管理方法引入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当中。

3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实施

过程管理强调的是全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过程关键点的监督,其宗旨是“抓大放小、灵活弹性”。所以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第一步是找准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方面,学院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首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由学院教务办公室统一管理、指导,系、室协调配合、组织实施。我们将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分成三个执行过程,七个质量控制关键点。三个过程为“论文前期工作、论文中期检查、论文后期总结”。七个关键点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专家复审、论文归档、质量”。

3.1 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手册(理工类专业)的基础上,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以学院管理文件的形式通过党政联系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下来后下发各系、中心,督促各系、中心、指导教师、所有毕业生,按照不同的专业特色及层次目标的质量评估要素进行贯彻执行。确定了专家复审制度。

3.2 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选题:学院提交选题报告和题目的最后时间是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一周,考虑到理工类的论文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类需要作图,均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学院将选题时间提前到大四上学期14~17周进行。首先由专业老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初步确定研究方向、题目,申报自己拟带学生人数,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系主任进行审核后将资料下发至各班,由各班进行填报导师志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学生的本科(设计)论文的指导老师后进行公示,这一段时间由各指导老师召开师生见面会,确定题目,提交选题报告到各系主任处,并且给各位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老师的安排,有部分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而正在参加考研复习、寻找工作的学生则可以先行查阅文献,不急于进入实验部分。这样就能兼顾个人的时间,灵活机动的安排个人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

开题:考虑到本科生人数多,所以开题不集中进行,由各指导老师在大四学年第二学期前三周分散进行。并且向各系提交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以往学生由于找工作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前几个月根本没有投入时间,同时由于指导教师精力、时间投人不足,指导不力、不了解不督促。致使学生到最后一个月甚至十几天的时间里草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因此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中期检查是一个很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可以利用这次检查进行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已保证最后论文的整体质量。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第二学期第8~9周进行,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全面的检查,主要从学生的论文进度以及老师的指导情况双管齐下进行检查监督。

论文答辩:教务办负责安排答辩时间、地点等事宜,通常答辩时间安排在第15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提交设计(论文)全套材料于各系,学院按照专业背景组成答辩小组,指定答辩组长、秘书、评阅老师,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分组答辩。分组答辩过程,由学院派出督导和教学指导委员进行巡视,确保分组答辩的公平、公开。毕业设计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成绩(40分),评阅成绩(30分),答辩成绩(30分)。

专家复审: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肃性,杜绝教师之间的个人恩怨等感情因素,进一步保证论文的质量,学院确立了专家复审制,对于所有评定为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进行100%复审,对于评定为良好、中等、及格的论文采取5%抽查的方式统一进行复审、复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规范性检查和质量评估。对于与评定级别不符的论文通过专家组的复审,进行成绩的更改并通报。

论文归档:在18周前将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专家复审表、毕业论文全套材料选题报告、任务书、开题报告或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答辩记录、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成绩评定表等)归档到学院资料室,立卷归档。

4 结语

过程管理的宗旨“把握过程,抓大放小、灵活机动”正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非科研结果,注重实践能力、思维模式的培养”的这种高校本科教学目标。将本科毕业论文分为三个过程、七个质量控制点能够机动灵活的安排学生的论文进度,保证学生在做好论文的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加上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各位老师的针对性指导,缓急有序的时间安排,最终确保了在“就业难”的现阶段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高校教学水平。

参考文獻

[1] 吴拓.现代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

[2]柯永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9,19(z1):199~20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篇12

一、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高校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就业率和考研率。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几乎对毕业论文状况及其质量无人问津。大学生从大四上学期,有的甚至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联系就业单位,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需要提前到用人单位实习或上班。对于一些致力于考研的学生,大三和大四正是其复习、初试和复试的重要时期。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也正是用人单位的招聘和考研的高峰期,大部分本科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于就业或考研,甚至一些大学生将毕业论文看成是就业或考研过程中的一个包袱,导致毕业生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高校本身的因素

1. 高校认知和宣传工作不到位。

面对来自扩招和就业等压力,许多高校并没有把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些高校甚至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视作走过场或例行程序。面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学校也未能及时地做好宣传教育。

2. 高校科研资源不足。

许多高校学术资源严重不足,图书馆图书资源更新慢,数量有限,学术专著匮乏。网络资源数据库更是无法满足学生论文写作的需求,尤其是国外网络资源数据库缺乏。许多高校对网络资源数据库只选择有限地购买,学生能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这种状况直接危及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3. 毕业论文管理制度设计不到位。

毕业论文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任务书的下达、开题、评审、答辩、成绩评定和归档等一系列程序,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需要制订如教师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审阅、考核标准和评级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但其中却存在许多尚需完善之处,如在毕业论文管理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尚未设计到制度中;现存的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许多操作流程存在相互矛盾或脱节之处;一些制度空话套话过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的标准和考核指标等等,致使毕业论文的管理在实施中形同虚设。

4. 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执行毕业论文管理制度过程中,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将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和条例落实到位。由于目前高校面临着较大的招生和就业压力,如果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过严,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将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也会影响学校来年的招生。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常常出现对学生毕业论文放低要求。监督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做做样子,即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1.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的扩招,加上许多高校为提高竞争力,不断地增设新专业,从而造成高校师生比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额严重。绝大多数教师除了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外,还要面临职称评定、科研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精力上的限制,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2. 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社会环境和高校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一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指导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 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

高校的一些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一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性教学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经验,尤其是承担着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一些青年教师,导致在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力不从心,不能给予学生实质性的指导,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学生方面的因素

1. 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只关心学生获得的各种资格证、平时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使得许多高校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毕业论文的成绩不会影响自己就业找工作,认为毕业论文不管原创与否,质量优劣,只要能顺利通过答辩即可。

2. 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不足。

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与本科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以及自身综合运用能力密切相关。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知识没有宏观系统的框架;综合运用能力差,既无法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又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创新精神。再者,许多高校缺少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的培养,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很少进行相关学术论文写作的练习,加上许多学生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方案设计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培育、高校毕业论文制度的设计、到教师指导的考评,以及学生毕业论文认知到写作能力的培养等,多角度全方位着手,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毕业论文的现状。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将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与本科生导师制、学年论文、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融为一体的毕业论文改革新思路。

1.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先导有意识地开展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引导工作。目前,许多高校均开展了本科阶段的导师制,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只是流于形式。为使导师制发挥更好的作用,达到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的目的,应对导师制进行重新的设计。首先,在本科生大一和大二阶段,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主要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其次,大三初期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申报今后两年的科研专业导师,各院系将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统筹安排每位教师所带学生的数量。科研专业导师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做好文献综述。根据研究文献的汇总分析,每位学生或每组学生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学校建立专业导师目标责任制度,将学生论文质量考核直接与导师责任挂钩,明确规定导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使导师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2.将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阶段性成果。高校本科生大三下学期开始进入到学年论文的写作阶段,由在大三初期所确定的科研专业导师进行学年论文的指导,每位学生或每组学生根据大三上学期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所确定的研究题目,设计学年论文写作的框架思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学年论文的选题一经确定,它同时也将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得到深化。因此,可以说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的前期阶段性成果。

3.以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调研作为取证的重要路径。本科生在以往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中大多是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和实务案例的支撑,论文写作质量普遍不高。为改善这种状况,大量的取证工作必不可少。本文认为,可以借助三条渠道获取论文写作中的数据和案例等一手资料: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专业调研。

4.以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本文设计毕业论文的写作将继续学年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只是将学年论文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结合调查取证得到的数据资料和案例,做实证分析,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充实学年论文的写作内容,将最终成果作为毕业论文提交。另外,现行毕业论文制度一般都要求大学生一人撰写一篇毕业论文,独立完成,这种制度设计耗费精力多,质量难以求精求细,且思维有限,创新性受到制约,使广大学生疲于应对。为了提高写作的效率及质量,本文主张,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一些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考虑以小组形式,将4-6名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以共同撰写研究报告的方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改革思路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特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撰写出优秀成果。但采取此种方式,一定要做好组内的分工、协调和组织工作,定期开展组内的讨论分析,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能动性、创新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下一篇:体育教学 德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