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2024-06-10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共8篇)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1

厦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

厦大教〔1994〕33号 厦大教〔2005〕37号

毕业论文(或科研训练、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内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所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在此之前的各个教育环节的延续、深化和检验。为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选题

1.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论文写作。

2.毕业论文题目应根据专业培训目标与教学要求拟定。注意密切联系本学科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难度与份量适中。

3.毕业论文题目采取指导教师命题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题目需经教研室审定、系主任核准。

学生选定题目后一般不予更换,若有正当理由要求变更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同意,报系主任审核。

4.毕业论文原则上一人一题,结合科研或设计任务的课题,如工作量大,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办法完成。但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完成的部份,分工明确,分量相当,并据此独立完成论文。

二、要求

1.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条理清楚,言之成理,文字通顺。

2.能反映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驾驭资料、仪器设备进行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上、10000字以下。

三、指导

1.一般应由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必要时可安排助教协助指导;指导教师在所承担的论文方向要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的经验;每位教师承担指导论文的篇数以5篇以下为宜。2.坚持教学基本要求,全面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拟定研究方案、使用工具书与仪器设备、处理数据、论文撰写等基本功的训练。

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进行指导。如: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要求,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应注意补缺补漏和发挥其长处。

4.坚持教书育人,从思想上业务上严格要求学生,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出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5.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

6.严格毕业论文各个环节(如资料搜集、拟定大纲、试验、初稿、定稿等)的督促与检查,做好各阶段指导的书面记录。

四、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参照论文要求评定,同时写出论文评语。

论文成绩评分可参照以下标准:

优:出色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获得结论或成果,论述清楚,有一定创见和学术价值,基本功扎实;

良: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获得结论或成果,论述清楚,基本功较扎实;及格: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符合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在非主要方面存在一些 缺陷或差错。

不及格:未能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要求与任务,有比较大的缺陷或错误。

毕业论文评语应包括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态度;在学风、思想品质、尊师守纪等方面的表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知识和能力水平;取得成果大小、意义等。

2.指导教师先写出评语和提出评分意见,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根据论文答辩结果负责审定;必要时可聘请有关教师讨论商定。

同一专业,论文成绩比例应呈正态分布,获优等级成绩的论文篇数不超过论文总数30%。

五、答辩与总结

1.获优等级的论文应通过本系组织的答辩;获及格至良好等级的论文应通过教研室组织的答辩。

系级答辩由分管教学系主任主持,成员包括有关教研室主任及骨干老师若干名;教研室组织的答辩由教研室主任主持,成员包括本教研室主要专业课教师若干名。

答辩过程侧重考查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辩结果载入毕业论文档案。

2.健全毕业论文档案制度。毕业论文档案应包括任务节、分阶段安排与指导记录、指导教师初评意见(评语及成绩)、答辩情况记录及最终成绩。论文档案按统一规格装订,由系资料室保存。

3.优秀毕业论文可举行交流会、报告会,有条件的可推荐到学术单位或出版单位出版、交流。

4.认真总结论文指导工作经验,找出差距,逐年提高。

六、时间安排 1.本科毕业论文安排在全学程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2.毕业论文一般安排6~10周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与其他课程并行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2周。

3.毕业论文的全部工作于学期结束前2周完成。

七、本规定自九五届毕业班开始实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当前, 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 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不仅仅是就业率提上去, 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质量如何、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对生活的幸福感如何, 这应是衡量高质量就业的标准之一, 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都非常重视大学生从学校如何走出去, 就业率多高, 却很少关心大学毕业生走出后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 家庭如何, 缺乏对毕业生的跟踪, 缺乏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了解, 对母校的归属感认识, 对学校的认可度的提高, 由此而影响的将是毕业生未来的成就感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1 2012届气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我校本科气象类专业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 (气候资源)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大气科学 (大气探测方向) 、大气科学 (人工影响天气方向) 、大气科学 (大气环境方向)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等9个相关专业, 共计933人, 男487人, 女446人。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余份, 有效收回563份, 收回率80.42%。

2 调查方式

通过设计毕业生、气象行业相关部门调查问卷, 并采用电邮、邮寄、传真、网络、电话采访、走访、座谈等形式。其中, 利用假期分别赴北京、天津、南京、泰州、无锡、上海、陕西等地气象局进行调研。同时充分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门组建了“气象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跟踪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进行专业调查。本次调查活动得到了龙虎网、中国大学生联盟网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

3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包含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和学校的评价、毕业生对自己的评价、毕业生对老师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等部分。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针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4.1.1 毕业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其中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和学校名声”对就业影响较大, 这两项指标比例超过80%;从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来看, 仅有23%的同学表示满意、53%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 其他学生表示想换工作;从专业对口方面来看, 93%的同学表示比较对口。

4.1.2 毕业生对自己的评价

含个人素质和知识技能两个大的指标。在个人素质方面, 共含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团队合作、道德情操、承受挫折、服务意识、吃苦精神等几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 毕业生在校期间最需要加强的是团队合作、承受挫折和吃苦精神这三个方面;在知识技能方面, 共含专业基础、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文字功底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 毕业生在校期间最需要加强是计算机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文字功底水平、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提高。

4.1.3 毕业生对学校教师的评价

针对“您个人觉得在大学期间让你最受喜爱的任课教师是谁?”这一选项, 60%的同学都写出了两位老师的姓名, 从这些老师来看, 都是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较大的教师;针对任课教师的综合评价中含职业道德、教学水平、敬业意识、教书育人、教学内容、个人魅力、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学生的认可度较高, 但是在教学水平、敬业意识方面学生的认可度不是很高;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综合评价中, 含有政治素质、服务意识、业务水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生活作风、创新能力等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生活作风方面认可度很高, 但是针对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略显不足。

4.1.4 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在“您认为在母校学习 (或训练) 的下列哪些方面对您工作影响较大”中排在最前面是三项是专业知识、实验与实习、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在“您认为在母校学习期间的最大收获是”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最强, 而计算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最弱;70%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教学计划过于落后, 设置不太合理, 应根据社会需求予以调整;4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一般, 教学质量不高;65%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方面表示基本满意, 7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学风较好, 8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考风一般;在“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待遇不高、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最需要加强“为供需搭桥, 大力建设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市场的分析及开拓”这两项。

4.2 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

4.2.1 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情况

从用人单位提供给毕业生的待遇来看, 发达地区工资较高, 同地区省局、市局、县 (区) 局待遇又有所差别, 这主要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专业不对口、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实践动手能力较低。选择气象类高校来讲, 用人单位主要集中选择在我校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 超过90%的用人单位都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放在前三位考虑。

4.2.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超过85%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感觉较好。这说明我校气象类毕业生深受气象局的欢迎和青睐, 我校一定要积极联系气象局, 把握住这根主线。

超过76%的单位将专业基础扎实作为选聘我校毕业生的首要原因。由于我校在气象方面实力较强, 多数学习气象专业的学生基础很好, 因此, 后期气象类专业学生的招生质量是关键, 同步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7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较快。这说明, 多数气象类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这也是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冲击, 值得我们深思。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在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动手能力、综合知识水平、外语水平、文字表达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 应加强专业动手能力、文字表达水平、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此来看, 气象部门录用毕业生目的非常明确, 同步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门槛。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字水平和综合素质, 应该有所举措。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要加强毕业生适应环境能力、实践与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开拓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针对“结合贵单位情况, 与五年前相比较, 您认为现在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是”一项, 选择明显提高的占21%、选择略有提高占23%、选择基本持平占30%、选择有降低的占10%、选择明显降低的占16%。这个表明目前来讲我校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滑。

4.2.3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众多用人单位希望加强气象类学生气象精神 (准确、及时、创新、奉献) 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 用人单位建议增设应急减灾或气象管理、增加气象法规、行政管理等内容;在人才培养上, 用人单位建议学校要加强毕业生专业基础, 加强人生观、职业观教育, 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用人单位建议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 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及实际操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还建议学校要多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工作责任心和承受挫折能力。

5 结束语

笔者根据调查情况谈几点建议。

①对气象类学生的气象精神 (准确、及时、创新、奉献) 培养非常关键, 这关系到气象行业的发展, 关系到气象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气象精神的继承和传承, 应该引起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②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气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加困难, 这需要高校不断强化与气象行业单位的交流和合作, 在服务行业的同时, 也要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但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 否则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③要促进就业与行业接轨, 就必须“周期性”进行教学计划研讨和改革, 充分听取气象行业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听取每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气象行业单位参加教学计划设置的比重。④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改革教学方式, 优化学风考风氛围, 依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尽最大努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学生。⑤很多用人单位表示气象类专业 (本科) 没必要分的太细, 这不利于学生气象综合知识的掌握, 而在研究生阶段可以进行细化分类, 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和业务能力的提升。⑥而我校气象类毕业生身处气象行业, 置身基层, 他们的工作情况需要母校关心, 需要跟踪和调查, 多一份关心和牵挂, 充分让每一位毕业生永远对母校有归属感, 让他们永远记住“他们得常回家看看”。⑦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和学校职能部门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综合提高行政人员服务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虹, 毛薇薇.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对职业指导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11) .

[2]马晓玲.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及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22) .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3

摘 要 本文将从形式、内容、本质三方面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选择自由、形式创新、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有新的环境和面貌。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 学术造假 监督严格化

一、现状分析

1.形式死板

谈到毕业论文设计大家都知道各学校有专门的论文写作规范书作为参考,其中对论文的形式做出了各种死板的严格规定。(1)首先是虚伪的形式。在论文设计中,有一系列硬性的形式规则必须遵守。比如要求在整个论文创造过程中至少要与导师联系三次。尽管这三次见面所定义的稿件在本质上无明显的更新与区别,但是也得留下三次互动交流的痕迹。再如,论文提交时间、指导情况记录、评阅意见都作出统一的时间规定。更宽松的论文指导环境不能被许可,更充分的论文创造不能被鼓励,这些都和学术创新的宗旨有了太大的偏离。(2)其次是苛刻的规范。从标题设置到摘要关键字的字体设置、字数要求都无比精细。尤其是规定一定要有英文摘要,殊不知这些英文摘要都是网络在线翻译的,大多数句子都不通顺。这些神秘的貌似与国际接轨的特征完全成为了摆设,成了劣质的装饰毫无意义。过分强调格式似乎显得有点舍本逐末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调整和规范论文格式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写出一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如此的苛责于统一的文本格式,无非是让学生更熟悉word的操作,但这些不应该是与学位挂钩的毕业论文关注的焦点。

2.内容贬值

文章内容无疑应该是最核心的东西,但是现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情况却令人担忧。(1)缺乏创新水平。当前本科生的论文,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的元素。造成这个局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思想上不想创新。论文通过率影响毕业率,毕业率影响就业率,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来年的招生率,招生率则涉及到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前途。一环连一环,环环相逼。在以招生率为生命线的高校,毕业论文的通过率自然不会低。因此学生普遍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它,缺乏创新的动力。其次是能力上无法创新。本科生普遍没有学术创新的能力,当前的教育体质也不鼓励创新。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其它求职时含金量高的证书已经占满了学生课余时间,真正的学术理论创新他们就不可能有时间专注专研。本科教育本来也不是研究型教育,对学生的理论水平不应该有过多的要求。学生主要是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宏观的理论认识,培养一点系统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2)学术造假成风。如果说本科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水平可以找到开罪的理由但是学术造假岂能原谅。抄袭拼凑现象普遍,枪手交易繁荣。各种论文网等着为论文的需求者提供优质、高效、保密的代写服务,并且这些网站都设有标准的专业公司组织结构图,在学校校园各个角落也随处可见这种广告与传单。在大四找工作的同时有需要兼顾论文进度,所以很多同学就花钱买论文。

3.本质丢失

国家多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毕业论文制度,其本质是学生大学四年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但是现在这个本质也正在逐渐丢失,无法实现学业的总结。(1)时间冲突,工作重要。本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答辩的时间正是学生找工作的时间。但是论文设计的质量与找工作的好坏是零关系,论文不但不是找到得意职业岗位的砝码反而成为累赘。所以学生们普遍是以就业为重,论文能托就托、能混就混,能骗就骗。(2)选题自由,避重就轻。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学生选题时会选择那些在网上容易收集资料的题目,这样方便论文的完成。或许这些题目与他们四年所学关系不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为了交差他们会避重就轻,趋利避害。对学术的虔诚的忠心与敬畏之心早已丧失,毕业论文只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掩人耳目的仪式。

4.监管失效

要实现活动的有效性,监督考核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本科毕业论文浑噩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必须指出教师的监督不够,学校的考核不力。(1)教师为师的困境。在学术创作中教师自己也未能有好的成果,甚至还有学术不端或者学术造假的经历,所以面对光天化日之下论文代理广告与枪手交易,面对移花接木的造假掺水论文,我们的教师选择了沉默与无言。因为他们自身也在这场学术论文的战争中陷入了职业与人格的困境。(2)教师为长的困境。教师作为一个看着学生成长成熟的长辈,当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与困扰的时候,这些慈祥的长辈让他们顺利毕业拿到学历学位,希望他们从次有更好的开端。所以在明知错误的行为前,在荒诞谬误的文章前,他们容忍了这种无奈之后的欺骗,这种匆忙之间的妥协。因此在完全的“自由造假”环境中,毕业论文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就广泛传开,枪手交易市场空前繁荣。缺少了监督,行为的无序荡漾开去并形成风气,席卷大学校园。

二、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本质来看,它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当前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我们必须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大学及大学的教育制度。对于已经病入膏肓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现在是采取一些可行之术医治它的时候了。

1.选择自由化

采取自愿的方式,激励有能力并且愿意写论文的学术派,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与写作水平。对于创业为重的实践派则不必苛求毕业论文设计,他们更适合参加实习,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愿意写论文的可考核他们的论文,不选择论文的同学则可以考核他们实习工作情况或者考核他们的自我认知情况。比如让学生写出在实习单位的成长经历,及职业选择倾向分析,或者让学生写出自己大学四年的感悟及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这些东西写出来因人而异肯定是真实的,并且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是有益的。

2.形式多样化

(1)横向上:大学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让毕业论文不仅仅只是一篇论文,而是包含着多项可以体现学生水平指标的一个考核体系。把学生平时的调查报告、刊发的文章、评论等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这样能减少、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其次,建立学生互助机制,鼓励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提倡团队合作完成较有意义和难度的论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还可以倡导学生相互阅读,相互点评。让学生担当多面手:既是创作者,又是点评者。相互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纵向上:可以想法避开论文与就业时间冲突,给学生时间机会写出质量好点的论文。可以像日本的大学一样拉长论文实际的时间跨度,日本大学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让学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逐渐去学习所选择的课题,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渐进的学习研究不断可以分散大四半年的压力还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精力聚焦在积极的课题从而做出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其次改革我国的人事制度,使我们的用人招聘等工作均放在第四学年下学期的六月以后进行,以保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不受学生寻找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3.监督严格化

(1)对于学生的监督:可以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如果学生的论文发现有学术造假行为,除了应该追究本人责任外,指导老师也要接受处罚。以此激发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性。指导老师负责制尽管让老师也承担一定的压力与风险,但毕竟人是有限理性的,因此还应该采取一定的硬件设施与之相配套同步监督审核。比如,将目前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使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盲评、盲检方法,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之中,以减少抄袭,剽窃行为的发生。(2)对于导师的监督:成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校要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时,可以提出申诉。当然在这一系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后面也必须跟随一套严惩制度。只有大力打假并严惩不贷才能逐渐洗清污渍、扫清垃圾,还本科毕业论文一个优雅的名分。

参考文献:

[1]李莉."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探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新思路.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杨博.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调查报告.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实做好我校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加强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设计(论文)具有学术论文性质,是学生科研能力与学识水平的体现,在内容上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所规定的“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水平要求,在形式上应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

第二章 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第三条 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论文)工作,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独立分析及方案论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外文文献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三)培养并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研究与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正确运用国家标准语言阐述理论与明晰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现、探索与创造的能力。

第四条 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设计(论文)应依据各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

(二)设计(论文)要具有学术性,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并表述其研究成果;

(三)设计(论文)应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必要的相关资料、图表等。

第三章 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 设计(论文)的管理实行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的机制,即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审核相关管理文件,教务处宏观管理,学院具体负责。

第六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

(一)起草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规范等相关管理文件;

(二)制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安排;

(三)组织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阶段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

(四)组织校级优秀设计(论文)评选工作;

(五)组织经验交流和质量评估总结等工作。第七条 学院工作职责

(一)成立学院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5人以上),教学副院长任组长,负责学院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二)贯彻执行学校关于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各学院应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制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施细则;

(四)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学校、学院及校外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外文翻译(文献资料尽量选用近期发表、期刊发表、与论文相关的外国文献原著,不少于4000汉字),文献资料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12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六)在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该手册是设计(论文)答辩评分的参考资料,没有该手册者不能参加答辩。待答辩结束后,按规定将工作手册同设计(论文)及其他资料一并收齐,登记造册,编号存档。

第五章 设计(论文)的选题

第十一条 选题原则

(一)选题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达到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应尽可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应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工作量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有适当的阶段性成果;

(四)延续的课题应增加新的内容,避免重复做同一题目;

(五)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六)设计(论文)应一人一题。由几名学生共同参加的题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题目上加以区别,以保证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

(七)设计(论文)原则上不应涉密,如确实无法避免涉密,须出具相关证明。

第十二条 选题程序及要求

(一)指导教师拟定设计(论文)题目或校外设计(论文)指导单位提出题目(需陈述理由和所具备的条件,来自实际任务的选题须出具佐证材料),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证书》;

(二)组织各专业进行题目论证工作,确定符合要求的题目。经由学院审查、批准后向学生公布,公布的题目数应该不少于学生数的110%;

(三)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选题,公布选题结果。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并布置工作;

(四)题目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如确有充分理由需变更题目,必须经学院同意、教务处批准,方可更改。理学、工学各专业题目变更截止时间为第八学期第三周,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各专业题目变更截止时间为第八学期第九周;

(五)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主、副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每人按1/2人计算。

第六章 设计(论文)的撰写

第十三条 撰写格式原则上参照《长春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在此基础上,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章 设计(论文)的答辩及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5

(2013年11月修订)师教文 [2013] 132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一次集中训练,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指导毕业论文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为规范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一、基本规范与过程要求

(一)选题

1.论文题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应有新意,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各专业选题时可根据自身特点有所侧重。

2.题目难易适度,不宜过大。应考虑学生的专业要求和实际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

3.学生所选题目应与主修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4.选题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根据部院系公布的论文题目提出选题意向,指导教师同意,部院系审定。

5.原则上1人1题,如需由2(含)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应由指导教师提出,经主管教学副部长(院长、主任)批准,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所承担的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论文。

(二)开题

1.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撰写提纲、研究进度、参考文献等内容。

2.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三)撰写

1.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性强,无疏漏或片面性。

2.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表达准确清楚,符合学术规范,按专业学术论文体例撰写(可参照本专业有代表性期刊的格式)。篇幅: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为7000~15000字,理科一般为5000~10000字,工科由部院系确定。3.论文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毕业论文的内容,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以3~5个为妥;毕业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标准、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在1000字以内,外文以5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以3~5个为妥。

(四)答辩

1.学生获得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在校外或外部院系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应在学生所在部院系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2.部院系应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应成立答辩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3名教师,可包括指导教师。

3.答辩小组主持具体答辩工作,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并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定表”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给出最终评定成绩。

4.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为10分钟,答辩过程记录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中。

(五)校外完成毕业论文

1.我校本科生可以在校外(含境外)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2.校外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含)以上技术职务,所在单位应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出具接收我校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应证明。学生所在部院系应安排校内教师合作指导。

3.论文选题应符合主修专业培养目标,并提交部院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审批。

4.学生应保证论文期间的人身安全,并与部院系签署安全协议。5.学生应按照本条例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各项有关工作,方可获得毕业论文成绩。

二、进度计划

1.工作组成立和动员阶段:部院系应在第七学期第12周前成立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制定并公布本部院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细则(含写作规范),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和落实教育部和我校的相关规定。

2.确定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第七学期第14周前完成。3.开题报告:第七学期第16周前完成。4.毕业论文答辩:第八学期第13周前完成。

5.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录入:第八学期第14周前完成。6.论文材料归档:第八学期第16周前完成。

(以上为大致时间安排,具体时间以当年通知为准)

三、成绩评定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一)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论文质量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定表”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评阅毕业论文,写出论文评语,并确定是否具有答辩资格。通过者方可参加公开答辩。

2.经过论文答辩,答辩小组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定表”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考查学生论文完成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3.成绩评定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严格控制“优”的比例。

4.经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不合格者,可视情况按如下方式办理:修改毕业论文者,3周后(含)可再次申请答辩;更换论文题目者,6周后(含)可再次申请答辩。

(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1.基本条件:

(1)观点正确,有独立见解、创新或发现,或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3)论文写作结构完整,论据充分,数据详实,符合学术规范;表达准确,语言流畅,概括能力较强。

2.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由部院系论文工作小组推荐,推荐比例不超过毕业学生人数的3%。教务处组织最终审定。

四、存档要求

1.部院系存档:归档材料包括两类:一类为部院系毕业论文整体工作档案,包括部院系各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细则(含写作规范)、总体工作安排、答辩工作安排、毕业论文评定表、工作总结等;另一类为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包括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实验或调查的原始数据等,由学生所在部院系保存五年。毕业论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专用封皮(含诚信承诺书,使用授权说明),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顺序为:开题报告、答辩记录表、毕业论文评定表、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记录册等。

2.图书馆存档:毕业论文纸质版、电子版由图书馆存档。毕业论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专用封皮(含诚信承诺书,使用授权说明),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

3.档案馆存档:毕业论文评定表由档案馆存档。4.学生档案存档:毕业论文评定表入学生档案存档。

五、组织管理与职责

毕业论文工作实行校、部院系二级管理。

(一)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负责制订毕业论文工作条例,提出毕业论文工作基本规范和要求,明确相关组织和人员职责,协助部院系解决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遴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二)部院系职责

1.成立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小组负责部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与落实。工作小组原则上由5人组成,组长由主管教学副部长(院长、主任)担任。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教育部关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制定部院系各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并报送教务处备案。

(2)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员学习本条例及部院系相关规定,要求学生和教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3)组织教师选题,审定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

(4)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性检查,重点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落实、开题报告的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展及教师指导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措施解决。

(5)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公开答辩的时间、地点,并在答辩前报送教务处备案。

(6)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审核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签署部院系意见。(7)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部院系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执行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的情况、工作特色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并对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2.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登录和档案归档工作。

(三)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应由讲师或相当职称(含)以上有经验的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由校外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需有校内教师合作指导,校内合作指导教师主要把握论文进度与要求,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每位指导教师以指导2~3名学生为宜,一般不得超过6名。3.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科研专长,提供一定数量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所提供论文题目每年应有所不同。

(2)接受学生的选题申请或审核接受学生的自主拟题,指导并审阅学生的开题报告。

(3)向学生明确提出研究目标和方法、撰写规范等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进度与质量,进行答疑和指导,及时纠正所发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在每次指导后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册”,并签字。严把论文质量关,杜绝论文抄袭、剽窃现象。

(5)评阅毕业论文,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定表”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写出论文评语,并确定其论文是否合格和具有答辩资格。通过者方可参加公开答辩。

(6)参加学生论文答辩。

(7)加强学生论文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教育。(8)协助提供毕业论文的全部有效归档材料。

(四)学生职责

1.欲取得毕业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均需撰写毕业论文。

2.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签订并遵循“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指导教师联系,讨论选题,第七学期第14周前确定论文题目。

(2)按照论文管理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经通过,不得擅自更换指导教师和论文题目。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应向学生所在部院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3)主动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接受定期指导,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及时主动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册”,交由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4)按时提交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参加论文答辩;由校外或外部院系教师指导完成毕业论文者应参加学生所在部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

4.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纪律。因事或因病请假时,需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请假事宜。

5.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因违反安全规程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6

西南石大教【2015】1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以下称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做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其优良的思想品质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其培养和训练过程应包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资料应用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外文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内容,并根据专业性质有所侧重。

第三条 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包括评阅和答辩时间)不得少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周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申报题目——选题——开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归档。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校长和学院院长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领导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务处代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学院具体组织,专业教研室负责实施。

1.学校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协调与宏观管理。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教务处处长及分管副处长,以及学生工作部(处)、规划与评估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学生工作辅导员组成。各学院院长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负责,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负责具体组织领导。

第五条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责

1.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指导文件,组织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管理改革,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和支持,包括场地、设备器材和经费,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宏观管理。

2.制定和修订校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3.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督导与评估。

第六条 教务处职责

1.研究、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相关规定。

2.组织审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件(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管理规范等),督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协助财务处落实毕业设计(论文)经费,对各学院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4.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宏观监控与协调管理,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进行督导与评估。

5.组织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编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6.总结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完成数据统计、资料归档工作。

第七条 学院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2.结合专业实际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研究,制定与实施所属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3.做好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计划及使用安排,落实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专款专用规定。

4.做好首次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教师的培养工作,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5.组织落实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包括遴选指导教师、审题、组织检查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督促指导教师落实指导计划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应根据师资队伍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如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研究生助教、聘请校外教师或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7.按学校要求组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8.组织评选学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9.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数据汇总及工作总结。

第八条 专业教研室职责

专业教研室是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层单位,其职责是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根据教学计划落实指导教师并组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落实本教研室承担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遴选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检查指导教师的工作,掌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3.按要求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审阅、评阅、答辩、成绩评定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

第三章 指导教师

第九条 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各项教学任务。

第十条 指导教师遴选

1.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经学院批准的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由教研室安排,学院审查备案。学院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职称教师和有在研项目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2.指导教师应熟悉该专业基本理论、具有实际设计、研究工作经验和较丰富的教学经历,治学严谨、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注重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鼓励聘请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或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校外指导教师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并经学生所在学院审查、认定。

第十一条 为保证质量,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指导教师因公或因病请假,应事先给学生布置好任务并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第十二条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1.拟定(审定)并申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包括学生自拟题目),根据题目的性质和要求,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向学生传授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审查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或论文写作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研究、上机运算、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项工作,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完成质量。

3.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保证对学生的指导,原则上每周指导应不少于2次。

4.在规定时间内审阅(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阅)意见。

5.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归档材料,交学生所在学院归档。

6.学生在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校内指导教师,应代表学校与校外单位一起落实好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各项工作,负责派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基本要求的落实和质量监控,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四章 学 生

第十三条 学生选修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修完所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全部课程,达到《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对学生进入毕业年级的相关要求,且本人决定进入毕业程序。

第十四条 选修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获取新知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1.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应严格遵守学校、学院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还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注意安全,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请病假应有医院证明,请事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2.按要求完成以下训练环节:

(1)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认真准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按照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提出的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认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

(3)原则上应撰写不少于10000字(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具体字数)的毕业设计(论文)及5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撰写格式及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具体要求详见“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4)翻译2万字符以上的与题目内容相关的外文资料。

(5)按时按要求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按时按要求将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全套资料整理(整改)好后交指导教师审查。

第五章 选题及前期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学院和教研室应精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坚持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选题应与教学、科研、生产、文化和社会相结合,其中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80%以上应结合工程、生产和实际应用;理科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义,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学生直接面向学科前沿;文科类、法学类、教育类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要能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

第十六条 严格审题程序。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要亲自抓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审题工作,实现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题目,一人一题,逐步实现同一内容的题目不连续使用两届以上;不选超过或低于培养目标要求的题目,对不符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题目应责成教师进行修改,特别是那些题目过大、不切合本科生实际的题目要坚决予以去除。题目须经教研室审核、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批准,方可向学生公布。

第十七条 选题应根据学科特点有所侧重,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学院应组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扩大专业知识覆盖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

第十八条 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几个学生同时参加指导教师的一个研究项目时,须由导师提出,经所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要明确每个学生负责的具体部分(子课题),分工合作,独立完成分工部分。同时导师应加强学生团队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十九条 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服务。学院应以学生就业为依托,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方式,提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尝试跨专业、跨学院、跨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第二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实行双向选择,鼓励部分学生自拟具有创新和实际意义的题目,自拟题目应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向教研室申报。

第二十一条 任何题目必须有充分的资料、文献、数据、规范作依据。

第二十二条 学院一般应在第七学期末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去向、兴趣爱好等选择题目。

第二十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下达给学生的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2.题目一经确定,指导教师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详细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叙述清楚、任务明确,经专业教研室主任、学院负责人审查并签字后生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目的与工作任务、文献查阅与题目调研要求、进程安排、预期结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科研课题,必须分别对每个学生提出要求,各有侧重。

3.指导教师一般最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一周将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安排指导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和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十四条 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分为开题报告和答辩两部分,学生介绍自己前期文献调研、资料收集情况,以及需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方法等,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安排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时间和地点,并报教务处备案,原则上经开题答辩确定后的题目不得更改。确需更改题目的,需由学院审核批准。如更改后题目与原题目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则需重新开题论证。

第六章 过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学院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条件,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六条 强化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确保指导教师的精力和指导工作到位。落实教师指导时间及答疑要求,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各学院应严格控制指导教师出差,凡确需因公出差的指导教师必须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第二十七条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各学院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明确学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加强对学生文献检索、设计(实验)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英文翻译材料进行审查,杜绝机器翻译及网上下载中英文对照文章等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八条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学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引导学生严守学术诚信,杜绝弄虚作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十九条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对学生的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未请假离校两周的学生按西南石油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给予退学处理。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设计(论文)时间1/3以上者,取消做毕业设计(论文)资格,成绩记为“不及格”(未通过原因记为“取消资格”)。

2.不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或不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为“不及格”(未通过原因记为 “旷考”);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申请缓答辩的学生,需按要求办理缓考手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为“不及格”(未通过原因记为 “缓考”),学生只能申请一次缓答辩。

3.对选派去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本规定与“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所属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校外指导教师、题目、任务和考核等管理要求,并落实校内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第七章 审阅、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

第三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审阅、评阅

1.毕业设计(论文)提交及审阅。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应按照“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编排、打印、装订并交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根据相关审阅评价项目及标准,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认真的审阅,并填写“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审阅意见表”后交专业教研室,达到评阅要求的由专业教研室统一安排教师评阅。

审阅(评定“审阅成绩”)的内容应包括:

(1)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2)对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包括:资料分析、方案制定、计算说明;立论、论据、论证、文字;实验技能;外文翻译;图纸数量与质量等)的评价。

(3)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4)对学生工作态度及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的评价。

(5)有无创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错误。

未通过审阅环节者,不得进入评阅环节。

2.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在答辩前,教研室应安排各答辩小组组织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按相关评阅评价项目及标准进行评阅,并填写“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意见表” 后交专业教研室。评阅人必须具有指导教师资格,实行评阅人与指导教师回避制。

评阅(评定“评阅成绩”)的内容应包括:

(1)工艺论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严密,设计图纸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分析问题是否严密;论点、论据、结论是否正确。

(3)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4)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5)有无创新。

未通过评阅环节者,不得进入答辩环节。

第三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均应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上公开进行。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必须经过学院组织的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严格审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主要审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是否严格按要求完成审阅、评阅工作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

2.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各学院应做好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学院答辩委员会。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分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设组长1人,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在学院答辩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委员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原则上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

3.答辩时间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周内进行。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应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开始前两周确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及各答辩组负责人、成员及答辩时间、地点,并提前公布答辩安排,同时报教务处备案。

4.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争优答辩” 或“争议答辩”,保证答辩工作的客观公正,具体办法由学院答辩委员会制定。

5.答辩工作程序

答辩分为学生汇报、答辩组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等步骤,汇报、提问及回答问题应连续进行,每个学生应在规定的答辩时间内完成汇报和回答提问,记录人要认真做好答辩记录,具体程序如下。

(1)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要求及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并宣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始。

(2)学生汇报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学生一般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自己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原则上要求用PPT演示),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目的、意义与任务;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原始资料、调研方案及参考文献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3)答辩小组提问,学生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提问及回答问题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所提问题一般3—5个,问题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提问内容应包括: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作进一步说明的问题;与题目有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考察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4)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宣布答辩结论,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情况等确定答辩成绩,填写“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表”。

第三十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应包括开题、审阅、评阅及答辩环节的成绩,按照开题:审阅:评阅:答辩=1:3:2:4的比例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分数,然后按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0,60)给出成绩等级。各学院应严格把关,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分标准和原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未通过,都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应按时完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工作。

2.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获得优秀的比例不超过20%、优良率之和应不超过65%。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在一年内可随下一年级申请重修,按重修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参考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纲目严谨、立论正确、论述充分、有见解;设计方案正确,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现出独特见解或有创造性,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正确、概念清楚、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时概念清楚,能准确无误地回答问题;外文翻译资料通顺、正确。

良好:按时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立论正确,计算、实验分析正确、严密,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毕业设计(论文)有一定水平;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正确、概念清楚、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时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外文翻译资料正确、基本通顺。

中等:基本上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正确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只是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立论正确,计算、实验分析基本正确,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一般,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一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基本正确、书写基本工整、图纸齐全、符合标准,论述有个别错误(或表达不清);答辩时能回答主要问题,但分析不够深入;外文翻译资料基本正确。

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基本上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没有大的原则错误,论据论点基本成立,计算、实验分析基本正确,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较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达到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基本通顺,文字、符号错误较多,图纸质量不高,工作草率,有个别明显错误;答辩时,有些问题经启发才能回答;外文翻译内容和语法存在一些错误。

不及格:未按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基本任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未掌握,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错误,在整个方案立论分析、实验工作中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毕业设计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论文)概念不清、图纸不全、不符合标准;答辩时概念不清,对主要问题不能回答;外文翻译有明显欠缺;有抄袭现象。

第三十四条 学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考核,参照上述成绩考核的标准,按“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施奖励措施,鼓励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调动师生积极性。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认真负责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各学院按照“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创新奖评选办法”和“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向学校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学校根据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评选、表彰。

第八章 条件保障与质量监控

第三十六条 学校和学院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毕业设计(论文)实验、上机、图书资料及工作环境条件,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第三十七条 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前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条件保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境、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实验用元器件与实验药品、上机条件、图书参考资料等,满足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需要。

第三十八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协调跨部门和学院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全校机房的统筹调度,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实验上机要求。

第三十九条 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优先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实验与上机条件。

第四十条 图书馆应优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文献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充分发挥馆藏图书资料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十一条 财务处根据当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划拨毕业设计(论文)经费至学院,为毕业设计(论文)提供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经费实行“学院包干,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财务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周数按照相关规定将经费划拨到各学院,由学院掌握,合理分配使用。

1.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使用范围包括:资料复印费、材料费,加工费、上机费,论文打印及调研费等。

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可从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可能存在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问题。

2.毕业设计(论文)经费应严格专款专用,不得用作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其他开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质量标准要求顺利完成。

3.毕业设计(论文)经费开支实行监审制。学院应将毕业设计(论文)经费开支情况建立明细账。财务处及教务处等部门定期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审查是否专款专用及开支是否合理,一旦发现克扣或挪用,学校财务处将从次年下拨经费中扣减。

第四十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各学院、专业教研室应对所属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情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对开题答辩、期中和设计(论文)提交等阶段进行重点检查;尤其是中期,应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四十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各学院要进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检查,并对各阶段检查情况做出书面记录,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留存。

1.前期:检查指导教师是否按照要求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题目进行的条件是否具备,安排是否合理,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位学生,开题答辩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2.中期: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后期:检查答辩准备工作。答辩前,学院着重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的审查。根据任务书及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组织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验收。

第四十五条 教务处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各阶段进行随机督导检查,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第四十六条 学校组织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样质量分析。

第九章 总结与资料归档

第四十七条 学院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时应及时完成教学与管理工作总结,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管理工作的意见,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一周内将总结交教务处。

第四十八条 学院应按照“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专人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归档工作。

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包括: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

(4)外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5)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意见书。

(6)学院确定应归档的其它材料。如图纸、图表、实验记录、原始数据、编写的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稿、样品实物等。

(7)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日志。

2.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的内容及装订顺序应符合“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3.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必须装在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专用资料袋中,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存档。如某些硬件无法放入资料袋内,可以另存它处,但必须在资料袋封面上注明存放地点。

4.任何学生不得自行带走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原件。学生毕业后,如需借阅,可向原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申请。

5.指导教师因工作需要借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应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办理借用手续。

6.凡涉及国家机密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资料,应按“档案法”的要求,确定相应密级并妥为保存。

第四十九条 做好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及成果转化工作。

1.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创新奖的毕业设计(论文)整理成3000字左右的摘要,交学院,由学院统一交教务处编印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2.毕业设计(论文)取得的有关成果学生不得擅自发表,若要发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机密规定办理手续。毕业设计(论文)产生实用和创新成果,由各学院与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主管部门联系,及时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第十章 附 则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创新能力,联合培养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培养计划中至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的毕业设计,多数以专业教师列出题目,学生选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环节简单有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也有外聘教师及企业攻关模式,但总体仍是以教师设立课题指导为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培养创新性和实用性也有一定制约。

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理由

1.1 动手能力培养

毕业设计是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置的一个培养环节。目前传统的培养模式虽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不一定和其将来的工作有联系,使得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获得良好的保证。

1.2 就业压力

随着本科招生规模扩大,毕业生就业难成了多数工科院校面对的一个问题,甚至出现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容易找工作的现象。本科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时还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都忙着应聘,而考研的学生大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复试及面试。因而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应付了事,削弱了毕业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初衷,使毕业生的质量降低,为招聘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更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另一方面,招工难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好的专业人才。动手环节上的不足使本科生甚至不如技校生在应聘中有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加强本科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1.3 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目前也有企业方面的需求,不少单位在签订就业协议后要求学生能尽快进入车间,熟悉工厂环境。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予以解决,但这种模式尚属于探索阶段,既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成功的操作经验,所以必须慎重进行。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方法

2.1 企业选择

合作企业必须是签订了相应的就业协议,有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愿意与学校合作的单位。

可以优先选择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以保证前期培养的成功率,同时为后续合作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2.2 签订合同

选择的单位,必须与学校签订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保证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内容。

企业必须指定企业方面的负责人员,负责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与进度,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2.3 培养模式

该毕业设计模式实验环节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主要在企业从事毕业设计相关的科研活动,进行相关实验或实际操作,获得第一手资料。

该毕业设计模式考核以学校为主,按照大学生毕业设计培养大纲进行规范考核,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3.1 题目选择

题目可由企业自拟或双方商定,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并经学校同意方可进行。

学校必须选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应指导教师,负责论文题目、实施方案、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审核工作。

3.2 时间保证

企业必须保证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活动的所需时间,不得将学生作为一般工人安排日常工作,避免学生陷入廉价劳动力的处境。

学生必须保证与校内指导教师见面的次数,便于学校掌握毕业设计的进度并监控其质量。

3.3 指导方法

实验方案设定可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与学生三方协同敲定,以同时满足企业和学生毕业的需求。

学生的实际操作由企业方面的指导人员负责安排指导,确保锻炼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3.4 论文撰写

学生的论文写作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保证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技论文写作的训练以及相应格式的正确等。

校内指导教师应按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要求来规范联合培养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保证论文的总体质量。

3.5 制定规范

该模式虽可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毕业设计规范很难保证效果的达成,制定相适应的毕业设计规范也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的毕业设计规范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可以在本校相关专业及其他工科院校推广及应用。

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联合考核

4.1 考核机制

以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培养方法,其考核机制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合考核。

4.2 考核办法

考核在学校进行,企业派出指导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方面负责提交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科研活动,并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负责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论文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毕业设计中获得的锻炼。

5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该模式将就业与毕业设计二者有机融合,过去在教学管理上,往往到了第八学期,部分学生不配合工作,毕业设计不能有序进行。对这些学生来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是矛盾的,就业是学生的心病,该题目的研究,把二者统一起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同时与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互相支持。

学生带着课题去做毕业设计,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的资本和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率,使学生在专业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济.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于中国现代化事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1~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4]宋守许,刘志峰,夏链,等.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调查及其结果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18~22

[5]陈林康,邓则名.关于毕业实习实施方法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2:92~94

[6]朱高峰.谈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20~24

[7]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9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 篇8

摘 要: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总结性作用,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成效的有效环节。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学校论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对论文改革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改革;改革探究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也是对本科四年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查。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以及确保本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论文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论文选题空泛学生无从下手;选题脱离实际、论文形式单一等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者,结合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论文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的思考与改革探究。

1 合理调整选题时间,优化选题内容

根据该校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同一时间段,学生还将面对实习、就业、考研复试几座大山。近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的竞争日益增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该校实习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冲突严重。针对以上问题,该校应拉通毕业生第四学年时间,在第7学期8周以内学生应确立选题,遵循学生差异性原则,做到选题内容偏向性。考研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选题时根据专业属性,选择理论性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结合生产实际,做到真题真做。

2 改革论文写作模式,提升论文质量

独立学院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中,往往借鉴母体学校的开展形式,而母体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方向很大程度上与独立学院不一樣。独立学院应该凭借自身优势,在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毕业论文也应多样化地开展。

2.1 改变学生单人单题毕业论文形式

单人单题论文形式是我国论文写作传统形式,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虽然以单人单题形式开展论文工作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团队的协作能力上有所不足。该校有一部分理工科专业,对于学科性质而言采取单打独斗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创造。大型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大量精力投入,学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存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不足。采取团队协作式完成论文工作,可以很好地融合小组成员的长处,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攻克难题,有利于该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结合专业特点,扩宽选题模式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与内涵,是论文内容能否进入后续环节的前提与条件。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该校论文选题虽每一年在不断更新选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选题的实践性不强,实践性论文占比不高,论文写作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校教师在拟定论文题目时,如经管类专业,可结合区域性经济特点,拟定相应实践性强的课题。同时学生也可依据自身的实习和就业方面来自拟题目,学生自拟题目上报指导教师由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议后进行课题公布,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命题数量,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以往实际工作来看,经管类专业文章理论性占比大,而符合专业特点的调研类论文,商业报告计划书类的文章占比小。多样化的论文选题,联系生产实际,符合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 培养应用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论文改革

应用型高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构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预制适应的论文模式变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改革应运而生。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①选题面向实际: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选题,企业可提供真实案例,选题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理,学生也可通过实习结合自身专业与实习内容,自拟毕业论文选题。

②校企联合指导:聘请企业中技术骨干或者有丰富经验者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论文工作。共同指导有利于学校专任教师了解社会需求,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③共同管理:过程管理对于论文指导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指导制度是明确校企双方指导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调研与实践问题的解答,专任教师主要负责论文理论指导、写作规范等问题,保障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 依托学科竞赛,改革毕业论文

学科竞赛、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该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的组织有利于学生通过竞赛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出题教师一般都是行业领域的优秀者,他们的出题往往结合实际,同时也是该行业前沿动态,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可进行系统的实现与发挥。结合竞赛,扩宽选题:对参与过竞赛的学生可将竞赛选题作为自身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进行延伸研究;竞赛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竞赛接触生产生活实际,可将竞赛融入学科,找到其他契合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5 推行创新成果置换毕业论文政策

推行创新成果置换毕业论文政策,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申请发明专利、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等积极性。如学生在校期间,在期刊上发表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就可向学校提出论文置换申请。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上一篇:我国机械行业液压机械产品关注情况点评下一篇:育才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