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共11篇)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1
要提升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迄今为止, 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静态质量方面, 对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鲜有研究。为明确各因素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针对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33份) , 对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从而为综合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 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 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 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 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 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 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 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 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 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 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 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 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 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 (r=0.957) , 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 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 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 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 几乎均相互相关, 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 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注: X1 ~X14分别表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论、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和学生撰写效率。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 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 (0.184) > 论文选题 (0.177) > 论文结论 (0.170) > 答辩陈述 (0.094) > 学生撰写态度 (0.089) > 学生撰写效率 (0.086) > 教师指导效率 (0.080) > 参考文献篇数 (0.076) =答辩过程 (0.076) > 参考文献格式 (0.071) >论文字数 (0.069) > 错别字 (0.057) > 教师指导态度 (0.056) > 教师指导细节 (0.033) 。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 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 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 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 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 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 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 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 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 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彭再德, 杨凯, 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 1996, 16 (1) :6-10.
[2]谭丹, 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3) :54-57.
[3]邱莉萍, 刘军, 王益权, 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 (3) :277-280.
[4]杨文峰, 李星敏, 白虎志.西北地区近539年旱涝演变特征和趋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5) :167-173.
[5]任志勇, 苏顺宗, 张素芝, 等.两种磷水平下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及其QTL定位[J].华北农学报, 2015, 30 (1) :9-14.
[6]牛乐德, 鲁敏, 王大力, 等.昆明市耕地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7) :251-255.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 应用型本科 毕业论文
开放性实验是指在原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是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开展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已有学者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作用。而毕业论文也是该类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探讨开放性实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影响,旨在拓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现状
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毕业资格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基本步骤为选题、确定试验方案和技术路线、试验观察与分析、总结与讨论,从而实现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热议,因为当前毕业论文质量确实令人堪忧。基本表现在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可靠性、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参考价值很小,写作水平低,抄袭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时间安排不合理、论文撰写时间短、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还存在着一些特有的问题:
(1)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实践内容的教学,因此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涉及实验内容,但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就会造成实验反复操作,而拖延毕业论文的进度。
(2)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钻研精神,只是单纯模仿实验教学中的传统过程,主观能动性差,不善于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于偏重实践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对实验结果说不清、讨论层次混乱。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教师只安排实验日程和任务要求,对实验原理和步骤都不做具体交代,由学生自注选定实验课题、实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计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主观创造性来完成实验过程。因此,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激励。该模式可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机会,进而锻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可为学生获得相关的实践体验。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出最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难以保证的。与传统实验教学不同,开放性实验教学更多地开设了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能够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削减了陈旧的、以验证理论为主、且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实验中,教师只负责提供实验条件,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数据采集处理、实验报告等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
学生在开放性实验中不再受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和答案,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有利于发挥创造性。在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后,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形成良性循环。
四、开放性实验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非常注重科研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目前,很多开放性实验也是倾向于将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工作的内容、手段和目的融进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中,并鼓励学生在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向非常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开放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这一过程与毕业论文的设计过程非常相似,且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整理结果,合理讨论和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接受过开放式实验的学习和训练,那么,当他们遇到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时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如果学生或指导教师能将开放性试验开展的内容延续到毕业论文中,那学生会在设计和思维上环环相扣,对毕业论文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他们必将更快地投入到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当中去。
开放性实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笔者曾对本校动物医学专业09及10届毕业论文质量开展过调查,结果显示:最终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中,有约83%的人参加过开放性实验活动。而且,将开放性实验内容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或获奖的事例也已不罕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开放性实验对学生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鲤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卷宗,2011,(9):62-63.
[2]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熊科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广场,2011,(8):250-253.
[4]郑敬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1(14):57—58.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3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 可以综合反映出大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锻炼和提高。然而, 从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状况来看, 普遍存在着选题不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缺乏创新、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论文质量急剧下滑。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 仅就普通高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索。
二、认识不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认识能使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认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对完成毕业论文的目标、目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全面,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态度不端正, 仅仅把完成毕业论文当成是一项任务, 或者只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手段, 而对“毕业设计 (论文) 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认识不清。其结果必然导致论文写作中出现弄虚作假、请人代写、付费买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良风气。调查显示, 近年来, 一些高校70%以上本科毕业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 有的改一改开头和结尾, 其他内容基本是从网上复制后搬到论文中;有的变换一下句子形式, 但内容相同;有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没有标注;有的甚至出现只改一改题目和作者姓名, 其内容完全抄袭的现象, 等等。
三、基础不牢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这种基础包括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近年一些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评价和答辩中不难发现:错字别字较多、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及其表述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够、英文翻译错误、基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参考文献不规范、框架结构凌乱、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此外, 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一些论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来阐述论文的理论背景和依据, 但后半部分却不能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这些问题, 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最基本的写作基础还比较薄弱, 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不应出现的错误, 这与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滑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使许多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更热衷于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繁多的活动, 往往荒废了学业, 并且综合素质也不高”。以至于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都没有掌握, 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如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等。
四、投入不足
这里的投入主要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资料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等所投入的劳动时间。近年来, 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 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工作计划简单, 实际工作量偏小, 实验和调查数据陈旧、不充分, 从选题、开题论证、资料收集、实验实习、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到毕业论文答辩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 一些学生在动笔写毕业论文前, 基本就没有做过调查和实验, 也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过深入沟通, 只是简单地从网上查阅一下资料, 东拼西凑后用几天的时间就把论文写出来了, 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投入产出理论告诉我们, 在一定条件下, 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没有付出或付出较少, 不按照要求踏踏实实完成好论文的每一个环节, 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呢?他们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用到什么地方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找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答辩一般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 (要求应不少于半年) , 而这个学期又是学生择业的高峰期, 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多数学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奔波于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不仅如此, 一旦被录用在一些民营企业, 要求马上上岗, 有些用人单位连周末也要上班, 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二是各种形式的岗位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出国考试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 使得毕业论文中的调查没有了、实验没有了, 更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和分析, 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极大影响。三是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正常毕业, 获得学位证书, 往往忙于四年中未通过课程的补考, 不得不以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复习功课。
前几年, 由于高等教育实施了产业化改革, 致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膨胀, 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些地方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结果是学校教学资源如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条件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毕业论文环节,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论文指导的需要。从数量上看,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一名老师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的情况非常普遍, 师生比偏高, 任务过重, 加之指导老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 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 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仔细、简化环节等现象, 有的甚至出现学生从开始拟定选题、过程指导到最后毕业论文答辩都没有见到老师的现象。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与审题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以及毕业论文日常指导工作的质量。从质量上看, 由于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学校只有放松遴选论文指导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一些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专业不对口、职称不符合要求、虽有指导资格但水平不高、没有科研背景、不了解论文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的老师仍然被安排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致使在论文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 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实行有效指导, 致使指导的论文质量难于得到保证。
五、监控不严
在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 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 毕业论文各环节都有健全的管理体系, 并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但是, 近年来, 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监控乏力等现象又凸显了出来, 严重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具体来讲, 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把关不严。由于定位过高, 过分强调毕业论文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 忽视对学生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结果不同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雷同, 一些应做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专业也来写毕业论文, 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把握不好, 过大过空, 有的论文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差较远。二是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松散。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包括一系列必须的环节, 如开题论证、资料查阅、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的拟定、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等。但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约束, 一些高校在论文管理中, 往往简化甚至略去一些环节, 如开题论证没有了, 资料查阅不够, 调查和实验的时间缩短甚至没有, 研究方案不全面等, 这将对后续论文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是论文评阅、答辩走过场, 成绩评定不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成绩管理规定, 一般学生的论文成绩主要包括论文指导、评阅、答辩三个部分, 但在实施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要求不严, 流于形式。如论文评阅老师与答辩老师是同一个人;在答辩中压缩时间, 提问简单, 学生回答问题不深刻;评分标准偏低, 不严格, 只要完成论文, 参加答辩, 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此外, 论文答辩后的管理也非常松散, 针对答辩时老师提出来的意见基本没有修改, 学生把论文及其相关材料一交, 就算完成论文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毕业论文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 对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进而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下滑。
我们知道,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高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健全和严格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增强教育竞争力,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影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认识和重视不足、基础不扎实、时间和实践投入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学生因素;导师指导不够、精力有限、参差不齐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师因素;定位不准、管理不到位、监控不严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因素。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2]陈为德: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9) .
[3]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 质量下滑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4]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6) .
[5]陈友华: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4
电大学生多数是半工半读,他们所选专业与他们实际工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毕业实践部分对他们而言相对容易一些。而如何将工作中的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如何总结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形成文字,写出毕业论文,最终完成专业学习,则是电大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于是造成了电大学生的论文质量普遍较低;论文下载、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为了能顺利过关,不惜花费重金请人代写。那么如何才能让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学有所成,并顺利毕业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摘要:电大本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两部分组成,均在教学计划中列入并单计学分,绝大多数专业毕业论文的分值都是5分及以上。毕业论文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放在各专业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 集中性; 论文指导; 程序要求; 教育质量; 电大学生; 开放教育学生; 指导教师; 学生论文;
一、加强指导教师管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指导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指导专业之间如果没有一定的交集、没有太多的共性,就是知识面再广的教师指导起本科论文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可能指导行政管理专业的论文,但是如果要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去指导会计或者土木专业的学生就是赶鸭子上架了,即使能勉强进行,也必然花费一番心思。因此,按照《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指导教的资格审批条件,选聘好具有较高思想水平,较好专业修养和较强写作能力的指导教师(如果本校没有该专业的指导教师,适当聘请校外符合条件的教师),根据教师的专业、学历和职称以及实际能力、精力来分配指导任务,是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的关键。绝对不允许专业跨度过大的教师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能仅仅把指导论文当成一项福利措施平均分配或者为了照顾平衡而文理兼搭。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
由于各种原因,基层电大教师主要是充当的是管理员角色,有些教师教学科研是比较弱的,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电大专业比较多,每一个专业都有相应的指导教师是不现实的,这就造成基层工作站的师资力量普遍偏弱,在聘请论文指导教师时难免会出现跨专业现象,而指导教师也可能因为所指导专业素养不够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应付了事。该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针对基层电大论文指导的实际困难,上级电大应该经常请各专业的专家或者答辩教师,对基层电大的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明白指导教师要具备哪些条件,履行哪些职责;论文的写作体裁、字数、格式等基本要求;如何根据专业要求的变化,与时俱进的确定选题范围,毕业论文成绩的批判标准等内容。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基层电大教师的水平低、不负责任,所指导的内容不符合要求等。
(二)定期就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
根据电大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要求,要取得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必须进行培训,并获得指导资格。但是这种培训多数是短时间的网上培训,有些老师也并没有认真的接受培训而勉强获得指导资格,很多基层电大的教师一旦取得了论文指导教师资格以后,直到退休之前都理所当然的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指导教师资格搞终身制。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及格或达不到既定要求的应予以取消其指导资格。
首先,考查指导教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拟定论文研究范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论文写作。学生论文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该专业熟悉和掌握程度。指导教师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就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的科研能力,自己率先进入科研领域,踏踏实实地做科研。一个自己不会做科研的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的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在确定聘请指导教师的时候,要看该教师的学术造诣及其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比如近几年公开出版或者发表过的与所指导专业相关的学术专著、论文,申报了何种科研课题、获得过哪些科研成果奖等等。
其次,考查指导论文的质量水平。这主要从首次论文答辩的优良率、合格率来考查。有些指导教师只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论文,而不管学生论文质量。于是,有些学生就到处东拼西凑,导致结构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些直接全文下载,应付了事。指导教师把这样的论文拿给答辩教师去裁决,如果论文答辩过不了,就对学生说答辩教师的要求太高,把责任推给答辩教师,使答辩教师与学生直接发生冲突。弄得答辩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三者都不愉快。从电大办学的长远来看,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写出合格的论文才是正道,而不是要求答辩教师睁只眼闭只眼,蒙混过关。学校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根据学生论文质量的好坏给予不同的报酬。因为各种质量层次的论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
第三,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指导教师的对象是学生,由所指导的对象来衡量一个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工作的负责程度、思想品格的优劣是比较客观的。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或者答辩之后,相关领导把学生集中起来,就指导教师的指导满意度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取消学生满意度极差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是对指导教师工作态度的一种有力促进。
二、加强写作过程管理
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数时候处于分离状态,致使指导环节弱化,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协商解决或及时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多费心思,做到指导环节具体化、指导内容细致化、指导方法多样化。
(一)了解学生工作经历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提升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6-02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是踏上工作岗位前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锻炼机会,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近几年,随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宽,考研深造人数的增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但造成毕业设计质量降低,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前途。因此,分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矿业类高校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
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与计划
1.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实习和常规设计。本文以地下开采全面设计为研究对象,实习场地和设计内容以地下开采过程为主。
实习总结报告包括实习概况与专题研究。实习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矿山地表总平面布置;(2)矿山工程地质资料;(3)井下开拓系统布置;(4) 井下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5)辅助生产设施。专题研究的题目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选取的有价值的课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提升独立工作的自信心,并且易于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增强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动力。
常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深入实习矿山搜集毕业设计所需要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矿山进行地下开采全面设计。地下开采全面设计的内容包括:(1)地表总图设计(工业场地设施、地表建筑等总平面布置图);(2)开拓系统设计及横纵剖面图;(3)运输系统设计及典型中断井底车场布置图;(4)采矿方法选择及设计图;(5)主要设备选型及巷道井筒断面图;(6)技术经济概算、环境保护、节能、安全卫生与消防等设计;(7)基建工程与辅助设施等设计;(8)设计说明书。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和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校对整个毕业设计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包括:(1) 根据专题论文的选题,详细查阅与选题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保证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掌握,进而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2) 根据原文连续翻译1.0万字符以上外文文献,不允许跳译,所翻译的外文文献必须与专题论文议题相关,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人数的突然增大,毕业生选择方向的增多,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多变,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3-6],通过分析,总结主要问题如下:
(1)选题方向过于单一,适应性不强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我校虽然要求学生首先自主选题,但没有脱离给定的方向,仍属于约束性的选题方式。这种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选题太大,时间不够,学生只能泛泛而谈;选题太小,学生专业知识有限,研究无法深入,导致工作量略显单薄;选题过于陈旧,大部分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容易导致抄袭严重;选题与学生就业或考研方向不一致,对选题缺乏兴趣,失去主观能动性,以通过为目的,敷衍了事。
(2)毕业设计过程呆板、相似程度较高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流程简单、方法单一、过程呆板,造成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下滑,具体表现为:① 学生在设计中随意性太大,不按照《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要求,原则性问题太多;② 专业术语理解不透彻,表述不恰当;③ 写作能力差,文字与排版不规范;④ 工程绘图不科学、欠美观;⑤ 设计前期部分学生保持观望,等其他同学毕业设计完成后,参考其他同学的模板和设计成果进行设计,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同学的设计及说明书相似程度较高甚至雷同。
(3)毕业设计教学资源陈旧、配套设施缺乏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查阅很多的文献资料,并且需要一定数量设计手册指导设计和绘图。目前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设计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学生设计的要求。由于图书馆和资料室资料陈旧,造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很少看到学生采用最新工艺、设备和材料,设计中的采矿工艺和方法不能充分反映采矿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措施
如何抓好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通过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1)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增强毕业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确保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毕业去向的不同,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对去矿山就业的同学,简化专题研究,侧重要求完成矿山地下开采的初步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研的同学,结合现有的课题选择难度合适的研究课题,增加专题研究比重,减少设计环节部分章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跨出矿山行业就业的学生,适当调整设计环节内容,允许学生开展与就业性质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教学,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指导管理模式,做好过程监控
结合采矿工程专业老师研究方向侧重点不一的特点,为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优势特长,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和效率,统一答辩评审标准,采用多手段并行的指导管理模式:①集中讲解:将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其关联性细分为若干块,请该方向的老师确定时间进行集中讲解,主要进行方法讲解。② 分组指导:将本科毕业生分为若干小组,集中讲解完成后,小组指导老师结合实例资料具体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内容。③ 阶段检查:根据之前划分的若干块设计内容,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预期设计阶段完成后,安排相关老师进行一次检查,对未完成该阶段相关内容的学生提出警示,并反馈给该学生小组指导老师进行敦促。
(3)及时更新图书资料,为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保障
学校图书馆应加强采矿工程专业《设计手册》、《安全规范》等图书资料的更新和丰富,进一步对学生开放电子图书权限,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需要。学院应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实验室建设,为学生计算机绘图提供条件,便于指导与考核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毕业设计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绘图和说明书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伟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体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80-82.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7.
[3]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张新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2:86-89.
[4]秦涛,刘永立,董长吉,金珠鹏.创新人才培养与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14,04:194-195.
[5]王春来,卢辉,王福利,李炜强,罗铭.试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9:65-66.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6
已有研究表明,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创新不足、缺乏会计理论支撑(蒋亦华,2009),选题范围过于宽泛、写作不规范(王秋菲,2011),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欠缺(洪传春,2011),选题不当、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呼汉卫,2007)等。分析影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对于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王业、张晴(2012)、朱欣伟(2013)等认为,毕业论文质量至少取决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个因素;尹然平(2015)认为,除了学生和指导老师,学校和社会也是毕业论文质量的约束条件。
笔者认为,在毕业论文这个智力“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是生产实践者,指导老师是工艺标准制定者,学校是产品质量监督者,社会是产品的验收者。虽然社会整体诚信水平、创新机制、功利性等社会环境会深深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但它是所有学生面临的共同变量,我们无法验证其影响程度,故本文只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与论文质量
学生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最主要的因素(田利军,2014)。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素质水平不同,毕业论文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专业基础不扎实,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归纳总结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偏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低下。
周海涛、景安磊、李曙光(2013)等研究发现,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均显著高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而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思维活跃,在论文写作方面具有更强的胜任能力。
除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外,学生的写作态度也会影响论文质量(付慧姝,2012)。有些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没有素材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时间投入不足,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另外,选题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周春霞,2015)。选择教师给定的命题是被动式研究,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桎梏。而学生在自己专业特长、感兴趣的领域自主选题是主动式研究,自然学术热情高涨、研究动力十足,更容易实现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学习绩点、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投入和选题方式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
(二)指导教师因素与论文质量
指导老师的启发、引导、指点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朱欣伟,2013)。科学的指导具备以下效用:强化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写作效率,避免事倍功半(戴晓芳,2010)。
Yoakum(1993)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位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Buchheit(2001)认为,科研经费、教学负担、任期以及导师的时间分配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潘艺林(2004)研究发现,导师的影响力、指导方式、指导范围、指导频率、指导周期和导师素质均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笔者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造诣、学科背景、指导时间和指导经验会显著影响论文质量。指导毕业论文涉及论文选题、学术规范、论文结构、研究方法等内容,技术含量较高。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的导师就无法胜任,而较高学术造诣的导师则游刃有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会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能够在论文选题、实践调研、资料获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容易产出创新成果。导师丰富的学科背景往往意味着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成果。同时,导师职称、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通常年轻教师职称较低,科研经历不足,自我提升的压力较大,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指导论文的时间减少,而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也会影响指导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教师职称、累计科研经费、指导时间、多学科背景与论文质量正相关,指导人数与论文质量负相关。
(三)学校管理因素与论文质量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田利军,2014)。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态度和效率,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外部保障。文献检索、毕业论文撰写技能以及会计理论前沿与实践问题研究等课程的开设课可以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讲解问题的能力(戴晓芳,2010)。强化过程管理、完善奖惩机制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尹然平、万俊毅,2015)。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教师指导的责任心(黄河,2014);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启迪学术思想,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李海波,2008);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可以维护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操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良好的学术氛围、论文课程的开设、健全的论文组织管理制度与论文质量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时间窗口为2015年,每个学校随机选择20篇论文,共计140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学校的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EXCEL和SPSS18.0软件。
(二)变量设计
1. 因变量。
这里选取论文质量作为因变量。关于论文质量评价,有的学者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知识、研究内容、文献引用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赋权评价要素,并计算总分,如周新年和吴能森(2009)、李三乐和肖政宏(2009)、黄猛、雷银生、刘小红(2009)等;也有直接运用指导教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赋权计算总分作为论文质量衡量标准的,如赵肄江、李章兵和刘建勋(2009)。笔者认为,不同教师的学术评价标准不同,以评阅成绩、答辩成绩衡量论文质量缺乏统一性和客观性。而以论文要素评价论文质量没有跳出论文本身,不能体现会计学专业论文的特点。本文以会计学专业论文写作的终极目标为导向,从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构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组对140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质量按照评价指标打分。具体的评价指标见表1:
2. 自变量。
自变量从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三个维度,共有13个解释变量。具体变量设计、解释与取值见表2: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我们采用OLS估计法,建立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为减少要素权重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我们将分项回归,Qi分别代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ε为随机扰动项。
三、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的范畴。论文质量中,创新性指标得分最低,均值只有68.59。大多数论文的选题属于重复研究,简单模仿,泛泛而谈。论文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创新点,无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术性指标在四个论文质量特征维度中得分最高,均值为87.35。论文深度、论证水平、基础知识基本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但也有部分同学对论文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不甚了解,理论储备相对不足,表达能力欠缺,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缺乏相关性,工作量不饱和。
论文的科学性较差,样本均值得分只有74.69。相当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证方法单一、定性多于定量、思辨多于验证,制度背景缺乏针对性、研究假设提出缺乏逻辑、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不匹配、材料组织混乱、数据陈旧、推理不严密、结构安排不合理、例证不严谨等问题。
规范性指标得分均值为86.53,大部分同学论文基本符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但也有部分同学出现低级失误,如语句不通、无页码、字体不符、标点符号不正确、错别字多、标题序号不统一、引文标注不合理等。
学生自变量中,学生学习绩点最大值为4.67,最小值为1.26,均值为3.38,说明不同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外语均值水平为72.26,基本能支持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创新能力以学校综合测评中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加分项为计算依据,20分为满分,最高分为17分,均值为4.338,显示学生总体的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差。论文写作时间最大值为13周,均值为11周。由于各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样,有的学校论文周志是实际写作时间;有的学校规定,写作时间达不到规定的时间,不允许答辩;有些同学可能会委托他人代写周志。选题方式中,学生自主选题均值为0.224,说明教师命题仍然是主流方式,同时,说明教师指导论文缺乏民主,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强加给学生,也说明学生没有学术积累和自己的研究兴趣点。
教师自变量中,教师职称均值为3.007,说明论文指导主体中讲师占比较大。累计科研经费最大值为858万元,最小值为0,均值为19万元,说明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课题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学术精英身上。指导老师的学科背景均值为1.214,说明指导老师以单一学科的为主。指导次数均值为6.442,少于学术填写日志的次数;最小值为1,说明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指导人数最多为14人,均值为5.487。
学校自变量中,不同学校的论文管理制度不同,指导人数限制也有所差异。有5所院校设置了科学合理论文管理制度,占比71.43%。开设文献检索、论文撰写技能等课程的样本值有60份,占比42.86%。学术氛围以211院校为标准,占比14.29%。
四、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回归分析
由于各个变量的量纲不同,在进行数据回归之前,我们先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4:
注:*、**、***分别表示统计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
表4显示,创新能力与创新性指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学术交流,选听学术报告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营造研究氛围。科研训练活动可以系统检验和使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研究方法、技巧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学科背景在5%的水平上与论文的创新指标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科研潜力,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不同学科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指导老师的累计科研经费、学生的学习绩点、选题方式和学校课程开设与创新性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给学生,扎实的知识储备可以为论文创新提供系统的研究情境,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论文课程为学生了解会计学专业论文的学术思想、写作特点、格式规范、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平台。
影响论文学术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能力、选题方式、指导老师的职称和学校论文管理制度以及课程设计。学习成绩是学术性的基础,英语水平是接轨国际研究的保障,科研训练可以拓展学术视野,自主选题是学术性的动力源。一般情况下高级职称指导老师业务技术精湛,指导学生起点高、思路新、方向准,学术性强。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
影响论文科学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创新能力、选题方式、学术氛围。专业知识积累可以提升研究方法与论证的科学性,反复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自主选题加深学术认同,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增强多途径的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影响论文规范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写作时间投入、学校管理制度和课程设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术规范的遵从意识强于差生,充分的时间投入可以避免粗制滥造,严格的论文管理制度能够约束、惩戒学生和导师的投机取巧行为,充分的论文课程学时可以灌输严谨的学术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三个假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学生、导师和学校管理都会影响论文质量。但论文指导人数和指导频次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上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指导人数在一定范围内也有规模效应,同门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可以发挥团队效用,形成整体氛围和团体动力,激发齐头并进的研究热情。受学生欢迎、指导人数多的教师往往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阅历和资历较深的导师指导次数和时间未必很多,但是,由于他们处于本学科的前沿,能够把握学科动向,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此指导效果更好。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本文以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为时间窗口,选择140份论文为观测值,选择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的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与论文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样本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范畴。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自主选题、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论文前导课程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较高的英语水平是接轨学术前沿的工具;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充分的写作时间可以保证论文的严谨性;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高级职称指导老师指导论文时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为学生调研、访谈等掌握一手资料提供科研条件;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遵从意识;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术交流;论文前导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术素材、技巧和技能。
(二)启示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教师和学校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对学生来说,平时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至关重要。知识的贫乏或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会影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创造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宽口径、厚基础”是高质量学位论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可以创新会计问题阐释视角。
对指导老师来说,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是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导师要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卓有成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论文选题要尊重学生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指导方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大包大揽。
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 篇7
本科教学质量指本科高校教学达到的水平,它一般体现在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特性上,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本科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学校的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及学生五个方面。
一、办学目标定位是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明确定位目标是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导航灯。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先进、准确、合理的学校定位。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高校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统一协调发展。学校定位对办学行为起着规范、约束和自我评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办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及时纠正办学实践中的失误,确保教学质量。
本科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突出的战略地位,它既要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既要为学生毕业后就业作准备,又要为毕业后的深入学习作准备。本科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在我国一般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毕业后能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也能从事相应或相近专业实际工作。但是近几年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和“升格热”的现象,部分本科高校不满足于已有的定位,盲目规划,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确定高目标,以建多少硕士点、博士点作为自己的目标,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看齐,把研究型大学看成是最终发展目标。学校定位的不准确、目标的不确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多用于建设大楼、进行科研等有益于最终目标实现的指标上,忽视了本校的特色。“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仅停留在形式上,教育资源配置针对性差、有效性低,使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二、专业设置是影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专业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设置的实质是在高校层面配置教育资源,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高校的职能和使命是在专业发展和建设中得以体现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一所高校质量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加强专业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能扩大招生数量,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目标发展,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不顾本校的定位、优势和特色,不管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盲目开设新专业,结果造成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加剧了学科专业的结构性过剩,使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此外,盲目开设专业,导致了专业设置趋同,而且是向社会热门专业趋同的现象,最后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趋同,带来了高校无特色、人才无特色、教学质量低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要立足于社会需要、学校的现实以及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三、课程设置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课程是教学的最基本单元,是教学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高水平的课程来实施。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智能结构和塑造人才的模式。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课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实践表明,课程能够及时反映学科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间的联系,许多新学科的出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往往孕育在课程实施中。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密不可分,课程建设的水平制约着学科发展的水平。
当前我国高校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在对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一般是按照职业和岗位来设置,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都是突出专业课程的比重,在公共课、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形成明显的失衡,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现象严重。在2001年对8省市74所高校14500名学生的调查中,5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陈旧”是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系到学生求知、成才和成功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由于课程体系与结构是根据职业和岗位要求来设置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体现某一方面要求的系统性,使相关课程内容缺乏纵横协调联系,导致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要制定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实施规范和课程建设规划,加快课程改革,加强课程评估,使课程为教学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四、师资队伍是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为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将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教学质量:第一,人格力量。教师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和威信都以教育者真实内在的面貌呈现给学生,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潜在的、持久的、深刻的德育影响。这种人格影响力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更持久、更深远。第二,智慧力量。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教学,教师的讲授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既要在做人方面为学生树立师表形象,又要在治学方面做好学生的楷模,要有广博和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要具备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如研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据了解,当前我国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总量不足,教学任务过重。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规模的扩大,好多本科高校都存在着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高校最主要的做法是提高生师比,加大教师的教学量。第二,学历结构偏低。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核心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学术资格,学术资格主要由学位和学衔组成,学位代表了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学衔是根据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的实绩经评定而授予的学术称号。世界各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都在竭力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资格。然而据了解,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教师中,最高学历是本科、职称是讲师的大有人在,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第三,职业技能缺失。作为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很重要。然而我国部分本科高校的教师很少顾及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方法和技巧、教育心理等职业技能。部分高校在教师的聘用和选拔上,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科研文章、参加和主持了多少课题为标准,忽视了教师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虽然各个高校明文规定新任教师上岗前一定要学习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和一些教学技能,但短短几天时间的岗前培训,听几个讲座,即使不是走过场,也是杯水车薪,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以及普及性的教育理论素养。
五、学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学生,一方面是质量要求的主体,另一方面本身就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对象,因此,学生是影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生源质量是影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生源质量高低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
近几年来,学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生源质量下降。我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促使基础教育把重点放在应试教育上,忽视了素质教育,这使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自扩招以来,各本科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断下降,因为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们总是首先选择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及国内重点大学,而本科高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会相应降低录取分数线,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第二,在校有效学习时间不足。本科生为了在就业时增加竞争砝码,在校期间把主要精力、时间用于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忽视了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碧云.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D].武汉大学,2004.
[2]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EB/OL].网易科技报道,http://tech.163.com.
[3]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影响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既有学校外部的, 也有来源于学校内部的。比如高等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现行评价机制、政策制度、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等属于学校的外部因素。学校内部主要因素有: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没有明确“应用技术型”、“面向职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才是学校的发展之路;二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设计不合理, 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严重过低;四是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 实质性合作不强, 实训环境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五是教学管理不健全, 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本文主要以学校内部因素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性展开分析。
二、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 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培养人才, 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 这一切都必须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和研究。实践是应用的基础, 是创新的源泉。对本科院校来说,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产学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学校的发展之路。目前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定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系统、科学。在意识形态上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对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晰,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调研不充分;对人才培养的构架研究不深入, 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围绕实践教知识, 没有建立从知识储备转向知识建构的观念。二是人才培养总体上还没有突破校内培养的模式, 培养的毕业生“不接地气”。学生在校内学习, 然后从专业内容出发去实习, 缺少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学习, 没有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教学。而有的学校虽重视实践教学,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分甚至超过50%, 但专业的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却不够好, 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得不紧密。许多报纸媒体也多次报道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学习技能, 重新回炉的事情。
(二) 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 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开设过多;另一方面大部分本科院校将学生最重要的实习环节放在大四第二学期, 而在这个学期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毕业设计、找工作, 又加之实习基地不足, 导致部分专业“放羊式”、“旅游式”实习, 学生凭一份实习报告即完成实习任务。二是重视课内实验教学, 而课堂外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等实践环节的教育培训欠缺, 没有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 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之中。三是没有按操作性、技术应用性、综合创新实践性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实践考核体系。不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 没有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计划要达到的要求。
(三) 实践指导教师。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核心资源,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必须要有合格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因素。要求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有围绕实践教授知识技能的能力, 要有与产业、企业行家手携手合作的能力。实践指导教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本科院校的教师, 学术水平很高, 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欠缺, 各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出现短板。二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定位不准确。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三段式课程结构, 围绕知识教实践。三是学校主管部门没有对实践指导教师足够的重视。不重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没有建立起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的平台, 另外“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四)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环境) 。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质量重要的保障因素之一。多数本科院校的实训条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实验实训设备不足。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 需要生产性的真实设备, 要面向现实职业岗位。而本科院校的校内实验条件实际情况是很多都是基于验证性的基础设备。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不够。校企双方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跟企业签署的实习基地利用率低。企业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负担, 不愿意接纳学生到生产线实习, 校企合作工作没有深入开展, 学生很难参加到比较复杂或者技术性强的生产环节中去,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不大, 没有真正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五) 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目前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分工不明确, 管理粗放。如何进行宏观管理、如何组织具体实施、如何监督、监控等问题在学校各部门存在扯皮现象, 特别是在生产实习环节上未落到实处。二是过程管理不连贯, 没有对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周密落实, 实践教学过程与目标难以互动。特别是在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的工作不到位。三是质量管理不到位,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和督导体系。
当然,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学校的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学生自身素质、教材建设等因素, 同样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起着制约作用。受篇幅所限, 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结语
从学校自身出发, 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必须弄清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所在, 制定相应的策略, 结合学校定位和自身资源采取适当措施, 结合上述因素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 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教师交流平台———“请进来, 走出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教学体系, 完善课程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四是与企业深度融合, 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生产实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携手共进, 将本科教育事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张彩云.法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2] .孟玉珍.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办法实践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实践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工作, 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1]。毕业设计的好坏不仅对学生毕业成绩和能否取得学位有影响, 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今后的工作、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3]。因此, 我院领导及教师对历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找出问题, 寻找对策, 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1 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方面
1.1.1 选题不用心
毕业设计正式开始进行是在在每年的4月份, 这一时间与学生寻找工作、研究生复试等事件冲突。因此, 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毕业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就选择相对容易的题目。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对毕业设计的题目做过认真的思考, 任凭指导教师安排。
1.1.2 设计过程不积极
伴随着电脑的普及, 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地点也随之改变。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查阅资料、论文整理及输出等过程都要通过电脑来完成。因此, 在毕业设计一开始, 学生们就开始租电脑或者买电脑以备设计时使用。但是, 不上课的大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早晨不起床, 晚上不睡觉, 上网、玩游戏等。导致在设计过程开始阶段, 设计教室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做设计, 指导教师找不到学生。
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不能积极地查阅资料主动解决, 而是对于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采取回避的方法, 或者通过直接询问指导教师寻找答案。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及与导师的交流过程, 没有体验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真实过程。
1.1.3 论文整理不认真
毕业设计的成果最后都要整理成论文。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错别字较多、语言不通顺、英文摘要翻译不合格、甚至有抄袭现象。
1.2 指导教师方面
1.2.1 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我校建环专业成立比较晚, 很多指导教师也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环境条件, 指导水平不高。另外, 一些年轻教师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 很多题目都是假题真做, 与工程实际环境相差甚远, 学生及指导教师都是“纸上谈兵”, 做出的结果不符工程实际, 学生收效甚微。
1.2.2 选题不科学
不同的毕业设计题目之间难易差别较大, 题目过大或过小, 起不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部分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 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 工作量过大;有些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但学生由于怕难或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有些毕业设计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差距, 如老师为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常针对所讲授的课程选择一些CAI课件制作的题目,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1.2.3 指导教师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选题、指导、评审不负责任、不认真, 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不予理会, 学生的论文拿来一遍就成, 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 质量把关不严, 从而使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解决方法
近年来, 我们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剖析与研究, 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帮带年轻教师制度
由于我们自己专业的一部分教师比较年轻, 缺少执教经验,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经教研室讨论决定实施帮带年轻教师制度, 选拔有教学经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来帮带年轻教师。每名被选中的教师最多帮带2名年轻教师。在帮带过程中, 年轻教师可以跟随老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学习老教师的指导经验, 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 年轻教师有什么疑难可以随时向老教师请教。通过4年的帮带年轻教师制度的执行, 我们专业的毕业设计水平得到了提升, 年轻教师也得到了锻炼。
2.2 根据需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 增加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
为了增加毕业生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 毕业设计题目和相应的指导教师信息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一个学期就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跟指导教师联系, 提前进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从而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
2.3 科学优化选题设计
指导教师上报毕业设计题目后, 本专业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对所有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讨论。讨论题目是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 难度是否恰当, 工作量是否合适等。经过筛选后, 合格的毕业设计题目得到保留, 不合格的题目一部分经过修改后再讨论, 一部分直接否决掉。最后再由学生从这些合格的题目当中选择自己要做的毕业设计。
2.4 邀请校外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为了更好地培养面向工程第一线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满足社会对世纪人才的要求, 我专业积极邀请校外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指导毕业设计。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学生可以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
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指导教师要按时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对经常不出勤、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 并上报学生所在学院。
为保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 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定期安排时间与学生见面, 进行指导。每周不能少于2次, 每次不少于2学时。
2.6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导与检查
检查工作主要由各院系的教学督导组负责。检查工作包括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重点检查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出勤、纪律等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几个阶段, 其中前期侧重于选题、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等内容, 中期检查, 侧重于具体的毕业设计内容, 后期侧重于答辩前的资格审查和答辩后评分情况。通过检查, 对毕业设计不努力、表现消极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 对于优秀学生给予鼓励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潜能。对于指导工作不负责的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规定给予批评
3 结论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教学工作, 也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近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 通过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 经过学校、院 (系)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也使毕业设计质量有所提高总之, 毕业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 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 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薇, 徐志胜.毕业设计质量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6 (7) :2, 69-70.
[2]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1) :125-128.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10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监控 采取措施 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6-01
一、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有限,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为学生升学、就业的关键时期,时间冲突以致学生不得不分散很多精力。
指导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不能够及时解决每位学生的问题。学校对工作量的要求使教师的教研工作压力大,教师无暇与学生交流研究工作的细节,学生遇到困难时又不敢频繁请教,再加之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够严格,往往得过且过,指导效果不理想。
目前的状况来看,毕业设计(论文)每年可以顺利进行,基本已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但机制还不够全面,执行效果打折,需在设施条件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
二、我校针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必要保证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机构上界定,它由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督系统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构成。[1]
与大多数国内高校类似,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配备督导专家、指导教师,审查学生选题。二是初期阶段,检查开题情况,落实各方面工作。三是中期阶段,检查中期进展和完成质量。四是后期阶段,检查答辩条件及资料完善情况。五是评估阶段,对成果评估,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1.加强组织管理
2015年,我校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办法。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和论文。[2]本次修订将原本第八学期开始改到了第七学期,每个学院开题的时间不太一致,大部分集中在第七学期末,中期和结题答辩时间基本不变,保证学生至少多出了两个教学周的时间;学校开启了交叉学科的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因不少教师反映译文的意义不大,不仅没有起到锻炼作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取消了对译文的要求。
2.加强质量监督
毕业设计(论文)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学校负责进度控制、质量督查等工作,学院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及质量自查工作。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校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督导专家组负责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程督查,每个学院安排有至少两名督导专家,参与全过程的督导,教务处人员随同参与;各学院在论文各环节组织答辩小组,由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担任整体组组长,各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督导,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合格、指导教师评阅合格、答辩组成员评阅合格后,才能进入答辩。
从2015年开始,我校发布《加强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采取学院普查、学校抽查的方式,在送审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查重。
3.加强质量评价
督导专家督查结果形成年度检查报告,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导相关单位改进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通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级评价体系,体现客观公正的评定原则。
4.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
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还远远不够,与基础实验平台的硬件设施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为了实践教学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学科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也相应的加大了配套政策的支持,而这是一项持久而深入的改革,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效果与后续工作
经过研究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改进,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重视,初见成效。紧接下一步工作,已将加强对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列入计划。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缺乏团队合作训练的这种弊端。[3]之后我们仍将持续探索,把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规范延续下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3):40-42
[2]《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及对策研究 篇11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资源紧张,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师生比例逐步加大,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管理工作,使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真正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努力构建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在管理中加入更多实质性的内容。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也是对学院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考评[1]。特别对于我们经管文科类的毕业生是一次相对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在整体滑坡,此实践环节逐渐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鸡肋”。
1.1 从学校角度看:
应试教育是中国现形教育的一个突出表现,所以“考前突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其中毕业设计 (论文) 也不除外。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少创新能力,为了获取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分,能顺利毕业,已将毕业设计 (论文) 当成一种负担而疲于敷衍了事。
1.2 从社会大环境方面看: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鉴于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在很多大学里,社会实践是薄弱环节,原因具体可分析为: (1) 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论文) 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五周实习完毕既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学生并没有喘息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实践报告与心得。 (2) 学校里有些专业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 (3) 来自就业与考验的压力。
1.3 从教师角度来看:
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和结构相对年轻是高校扩招后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缺乏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承担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同时基于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增大的压力,每位教师带学生数严重超标,导致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4 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未能全身心投入目前,就业难致使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能全身心投入[2],找工作或考研牵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工作只要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意义不大。更甚者失去诚信剽窃他人写作,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
2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提出以下对策:
2.1 完善教学管理规范, 深化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
抓好基本环节,切实加强论文指导。对初次带毕业设计(论文)青年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强化选题: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命题,与学术方向相适宜,与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专业紧密相关。对现有的命题进行筛选,剔除不符合培养目标以及不符合实际的题目。严格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与答辩质量。
2.2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改革与考核宜灵活务实
为了扭转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趋势,很多人提出了解决方法。而我认为,从毕业论文制度上入手,建立一种灵活的毕业生考核机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3 高度重视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
高校要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2.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水平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严格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学校可通过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等途径来改善指导教师不足的现状[3]。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严格控制,可通过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吸收硕士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加强对他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个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学校要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 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体现,高校只有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化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意识,有效监控、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 (论文) 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系统分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彭斌, 黄成林, 王亚玲.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 (1) :6-9.
[2]蹇兴东, 张斌.高校扩招与强化教书育人意识[J].中国农业教育, 2004 (2) :22-23.
【质量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07-27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论文09-25
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论文10-17
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08-27
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论文12-11
质量影响09-30
生活质量影响05-29
护理质量影响09-21
影响质量因素10-28
生存质量影响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