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影响

2024-09-21

护理质量影响(精选12篇)

护理质量影响 篇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 做好急诊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提高急诊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 了解急诊病房患者的心理需求, 并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 是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0年7月100例急诊病房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3~74岁。对照组50例,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7~75岁。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心理疏导; (2) 妥善做好常规医疗护理, 心理护理辅助医疗护理; (3) 做好检查, 适时报告患者心理状态, 调整护理措施; (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等。

1.3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 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进而促进患者成熟和发展[1],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4 急诊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

安全感和早日康复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 也是求医的最终目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 希望生命不再受到威胁, 期盼得到可靠, 确切安全的治疗, 而且没有痛苦, 急诊病房患者在院时间短, 这点期望尤其迫切。需要尊重, 需接纳和关心, 需要信息, 需要安全, 需要和谐环境, 适度活动与刺激。

1.5 急诊病房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主要有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依赖心理、退化心理, 猜疑与怀疑, 愤怒, 否认心理, 自我概念变化, 过多期待心理等[2]。

2 护理

2.1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 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的微笑, 关怀的问候, 表示同情的说“我能理解”等, 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 感到被接受, 感到有依靠。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 害怕和不安, 或将疾病看得过分严重, 看不到希望, 只看到消极不利得一面, 可向患者说明病情, 启发患者接受现实, 面对现实, 认识自己有利的方面, 劝导患者以积极地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 面对疾病, 还可以介绍病友战胜疾病的事例,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 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重新认识问题, 有新的、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并积极改变, 战胜疾病。

2.2 妥善做好常规医疗护理, 心理护理辅助医疗护理进行。

2.3 做好检查, 适时报告患者的心理状态, 调整护理措施。

2.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动员社会力量, 如单位、同事、亲友参与, 共同努力, 协助解决困难, 让患者安心休养[3]。

2.5 护理过程注意的要点

2.5.1 护理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预见到病情恶化的表现或病情趋向好转的变化, 及时辅以医疗护理措施, 高度的责任心和警觉性, 将极大满足患者关注生命安全的心理需求, 稳定患者情绪, 排除不必要的困扰。

2.5.2 每项医疗护理措施, 护士依据知识和经验, 对其安全性和疼痛忍受程度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加上娴熟的技术, 到位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觉得被尊重, 接纳和关心, 了解足够信息, 感觉住院期间更安全。

2.5.3 医院急诊患者检查, 检验报告第一时间反馈患者, 安抚患者焦虑心理, 避免刺激性语言, 如“怎么现在才来医院?病情就那样了, 还怕什么?”等,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对100例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 心理护理组患者情绪稳定, 心情愉快,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理护理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 体现了医院优质护理。

4 讨论

心理护理对康复十分关键, 其并不因患者疾病的治愈而结束。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格特征,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行为习惯有关[2]。心理护理服务不是一劳永逸的,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理活动总是受到疾病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并不是与所患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应采取与患者相适应的心理护理, 了解和掌握留观患者心理需求, 适时进行教育, 通过学习消除不适应性行为, 建立健康行为, 十分重要。

心理护理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要求心理护理的实施者要有天使般的爱心, 敏感的细心, 善解人意, 亲切善良, 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深入的人文关怀理念。这种护理是人性化的, 温暖人心的, 可创造经济价值的, 极受患者和家属欢迎和赞赏的。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诊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即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结果 对100例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 观察组患者情绪稳定, 心情愉快,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 体现了医院优质护理。讨论心理护理对康复十分关键, 其并不因患者疾病的治愈而结束。心理护理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要求心理护理的实施者要有天使般的爱心, 敏感细心, 善解人意, 亲切善良, 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深入的人文关怀理念。这种护理是人性化的, 温暖人心的, 可创造经济价值的, 极受患者和家属欢迎和赞赏的。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敏, 张晓丽.急诊患者家属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74-75.

[2]王若维, 张玉芳.临床心理护理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7) :2101-2103.

护理质量影响 篇2

随着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护理工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运用于护理临床工作,取代了护士的传统工作,在护理工作中越发其重要。是护理工作重要的基础设备,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能有效规避操作使用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1]。在儿科病房里,也有着不少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理疗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如何让这些医疗设备更好地为医疗护理工作服务,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损耗,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目前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1.1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设立院部、设备管理科及科室三级管理体系,没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未定时巡检维修。

1.2缺乏专人管理:往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临床一线的儿科护理人员整天奔波于临床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医疗仪器是作为病区的.固定资产,医院购进后就配给病区所有,缺乏专门的监管,无专人或者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往往要等到机器损坏或无法使用后才会送去维修。护士又会直觉地认为,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仪器跟我们不相干,思想上认识不足,从而不重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行为习惯与思维未养成。

1.3医疗设备使用不规范,对于科室的医务人员没有专门进行医疗设备使用的培训,特别是新进人员或实习进修人员,没有按照使用流程进行,使用习惯不良,例如:停止使用不按停止键而直接拔掉电源等,平时清洁维护不到位,机器表面积灰,空气过滤网未及时清洗从而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医务人员存在重使用而轻管理的念头,导致医疗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不良,仪器或长时间不用或又超负荷运载。

1.4准备工作不到位,微泵在儿科使用非常常见,由于患儿外出检查往往需要携带微泵,但由于微泵没有及时充放电,机器没有储备电源,往往会中断治疗,在医患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很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另外急救仪器平时缺乏正确的保养与维护,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故障,而影响患儿救治,从而降低护理质量。1.5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台账未建立,使用记录与维修记录不规范,缺乏定期保养、定点放置、定时检测。

2正确管理与维护医疗设备,提高护理质量

2.1健全制度。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行院部-医学工程部(维修组)-科室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使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井然有序,有章可循,从而使得医疗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完善的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逐步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2]。

2.2规范流程。病区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病区每种医疗仪器设备均有其量身定制的使用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病区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台账。将病房所有的医疗仪器设备记录在册,由专管员负责定期维护与保养,对于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由医学工程处每季度下临床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医护人员沟通整改。每季度由科主任召开医疗设备台账管理小组会议,除了进行本季度仪器使用情况的评析外,另外每季度进行医疗仪器设备操作的抽考,不合格者,与新进人员一起进行再培训。职能科室定时进行巡视检查,科室加强与职能科室、医学工程处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定时送检校定医学计量器具,从而保证临床科室医疗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及备用状态。

2.3加强培训。科室利用科务会或每季度的医疗设备管理会议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新进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学习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大家认识到管理设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迎接挑战。

2.4职能科室的无缝隙接轨。一旦发生医疗仪器设备的故障,维修组接到报修电话后2h赶赴现场,及时处理,医疗设备保养实行临床、设备科、厂家保养三级责任制,严格落实维护规程,分级管理,定期督查;医工处建立科室维修技术档案,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和能力,降低维修中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计量不合格的医疗设备严禁临床使用,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3]。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4]。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所以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能让医疗护理工作如虎添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护士观察疾病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而医疗仪器设备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也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王倩,朱文娇,等.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6):660-661.

[2]李正祥,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2012,9(3):57-59.

[3]丁忠,邓勇,陆银春,等.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76-78.

[4]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220-222.

护理质量影响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78-02

在现今的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医患关系,也影响患者的临床治愈期。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化了临床基础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水平。可以协助临床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制度,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为进一步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与依据,本院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选取不同方式护理的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104例在进行普通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对照组为104例进行普通内科护理的患者,平均年龄43岁,男119例,平均年龄46岁,女89例,平均年龄3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年龄、病程长段以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患者的意识清醒,思想正常。

1.2 方法 对208例内科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对照组:对内科患者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定时查房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如若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积配合医生的临床治疗。实验组:培养专业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全面负责患者的饮食及起居、日常给药、康复训练等,加强临床关注度,帮助患者完成各项必要检查,细心嘱咐家属注意事项,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两组内科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分,做好详细记录。

2 结果

两组内科患者护理结果比较 通过对患者临床护理的资料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研究对象208例内科患者中,104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态度为(95.8±6.2)分,护理知识(94.8±2.5)分,护理技能(91.3±5.8)分,临床护理效果(94.7±2.9)分,104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为(84.6±7.8)分,护理知识(83.9±8.4)分,护理技能(80.6±10.5)分,临床护理效果(81.9±8.2)分,实验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对于内科的临床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非常满意的占72.1%,很满意的占19.2%,一般满意的占5.8%,不满意的占2.9%,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占60.6%,很满意的占14.4%,一般满意的占6.7%,不满意的占18.3%,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208例患者护理结果比较(分)

组别例数护理态度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效果

实验组10495.8±6.294.8±2.591.3±5.894.7±2.9

对照组10484.6±7.883.9±8.480.6±10.581.9±8.2

P <0.05<0.05<0.05<0.05

表2 两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实验组10472.119.25.82.9

对照组10460.614.46.718.3

3 讨论

临床护理是临床治疗的较为重要的过程,与疾病的康复密切相关,内科护理更是如此。由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优化,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内科护理问题也渐渐突出,以往的普通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内科护理面对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偏重,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弱,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也较多,因此,优质护理成为当下临床内科护理的趋势。内科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接受程度反映着临床的护理质量,本院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实验对象208例,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临床护理效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1%,对照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1.7%,实验组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表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并优化内科临床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内科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临床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态度更加优质,令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临床治愈过程。且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临床上应该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杨丽明. 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内科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8:161-162.

[2]关却卓玛.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05-506.

护理质量影响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患儿, 其中男127例, 女73例, 患儿年龄6个月~3岁, 平均 (1.5±0.3) 岁。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100例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准备工作

1.2.1.1物资准备根据不同的小组对物资进行合理分配, 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物资作用, 同时定制专门的责任组护理服务车, 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

1.2.1.2理念准备在儿科内多开展几次优质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培训, 尽量打破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模式,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使其能明白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同时敦促护理人员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2.2人员分组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分为两个责任组, 归在同一个护理组长下进行管理, 且护理组长下安排两个小组长, 再往下则是管床护士, 采用这种分级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能够使得护理人员之间更加了解自己的责任和工作[1]。

1.2.3制定计划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文件作为参考依据, 对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进行重新规划和制定, 找出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 在实施过程中确保计划内的各项内容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护理中, 真正做到护士把时间还给患儿。

1.3评定标准

对患儿家属各项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具体内容包含入院宣教、呼叫铃应答、按时治疗、巡查病房和健康教育这五项, 每项各占20分, 总分为100分。此外, 对出院患儿家属电话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这三个级别。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入院宣教、呼叫铃应答、按时治疗、巡查病房与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 (P<0.05) ,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均显著高 (P<0.05) , 见表2。

3讨论

自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护理工作就出现了重大改变, 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护理工作的改变

3.1.1参加医疗查房通过参加医疗查房, 能够对患儿的病情有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 通过和医生的交流, 更加了解护理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3.1.2调整查房时间通过调整护理人员的查房时间, 能够更加有效增强基础护理, 使得患儿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1]。

3.1.3减少跑动时间增加护理人员的床边护理时间, 增加与家属沟通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时间, 减少护理人员跑动时间, 能够把更多时间留给患儿, 更加有效的减少患儿家属等待时间, 使得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3,4]。

3.2护理质量的提高

(1) 改变一个护士面对多个家长的情况, 使得患儿在初入院时就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及指引, 消除家长紧张、疑虑的负面情绪, 大大降低了投诉及纠纷的发生概率。同时, 一旦患儿出现危重情况, 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2) 有效提前静脉输液的治疗时间, 及时留取并督促家长留取标本。同时, 对仪器的保管和保养也更加精细, 及时添加日常所需物品。 (3) 有效地实现了病情观察的连续性, 使得患儿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评估, 大大降低患儿外出检查时病情变化的风险[5,6]。 (4) 主动巡视病房, 能够充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 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降低患儿危重情况的发生率。

3.3护士自身的提高

3.3.1服务思想转变能够正确对待患儿及家属意见, 提供个性化护理, 将所管床患儿的问题看作自己的问题, 有效转变服务思想, 使得整体服务意识得到提高[7,8]。

3.3.2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均得到了有效提升。护士的求知欲、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都得以提升。新护士也有了很大改变, 从以往的害羞腼腆转变为及时、主动地向患儿和家长介绍自己, 增强信任感, 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均得到全面提升[9,10]。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及其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应更加注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患儿,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100例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对患儿家属各项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其质量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因此应注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荣, 艾素梅, 高新.打造特色服务专科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0) :28-29.

[2]闫海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全科护理, 2011, 9 (7) :1947-1948.

[3]陈子江, 陈浪.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9) :1485-1486.

[4]李建平, 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0) :19-20.

[5]王海霞, 谭丽君, 张丽娜, 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1, 30 (18) :16-17.

[6]吴丽芬, 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6) :411-413.

[7]何晓君, 金玉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 21 (1) :99-101.

[8]邓寿建, 廖永生, 刘慧.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10 (5) :1412-1413.

[9]贺夕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9 (22) :89-90.

护理质量影响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

[关键词] 护理干预;助产;产后出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母婴的保健和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临床上认为影响分娩三大因素主要包括产道、产力以及胎儿,随着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精神心理因素[1]。研究显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孕产妇对助产以及产房整体护理质量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2]。为研究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我院选取收治的120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6.9±5.1)岁,其中42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为(37.2±1.9)周,观察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9±4.8)岁,其中40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为(37.0±1.8)周,两组在年龄、孕次以及孕周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可在分娩前后向患者讲解分娩前后相关知识宣教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产前多与产妇交谈,了解产妇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可采用分散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详细告知产妇产程中各疼痛的发生机制、持续时间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注重保持待产室和产房的环境,保持安静、清洁、舒适以及安全,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照射,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利于改善产妇心情。对于体力较好的产妇,可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体位,对于体质和耐受力较差的产妇,可取侧卧位或者半坐位,以增加舒适度。鼓励产妇在宫缩期间摄入清淡、高能量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增加体力,有助于分娩。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调查,满分100分。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助产质量、产后出血以及满意度情况分析 组别

病例

总产程(X±s,h)

观察组 对照组 t/χ2 P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对分娩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兴奋交感神经,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造成宫缩乏力,延长产程,增加产妇的痛苦[3]。在生产前积极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影响产妇分娩的负性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教育,向其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其

60

7.8±2.2 11.8±2.6 9.82 <0.05

产后出血 [n(%)] 3(5)8(13.33)5.32 <0.05

满意度评分(X±s,分)97.1±2.6 87.1±4.6 8.56 <0.05

充分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恐惧和紧张只会增加分娩的疼痛和难度,从而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入生产状态。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产妇的状况,尽可能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以保持其具备充足的体力,适当给予良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可给予指导呼吸技术,选择自由体位,适当按摩以及多走动,以加速产程,同时可通过交谈的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方法,从而积极帮助产妇减轻痛苦[4-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加速产妇的产程,并降低产妇的出血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文献[6]报道情况相符。总而言之,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影响 篇6

【关键词】层级全责护理;基础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07-01

基础护理与每个患者息息相关,也是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掌握的有效方法,直接体现出护理服务的精神。但是,临床上一直存在着重治疗、轻护理的错误思想,护理人员也不例外[1]。现今,各个医院实施基础护理工作的情况并不是很好,专业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我院对一些科室病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以此来实现整体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基础护理水平,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随机选择4个病区,具体为心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儿科4各病区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病区约有病床20~45张,护士10~16人,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具体操作为:(1)整合、设计护士班次 将每个病区的护士根据需要分为2~3组,每组专门负责12~15例患者,每组具体包括三名护士,分别为全责护士、助理护士和辅助护士。(2)层级护士的职责和选取全责护士:必须为注册护士,根据学历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掌握基础护理的各项操作,能够对自身科室的护理问题有效判断、评估和处理。不参加夜班,定期进行考试,合格上岗。主要职责是完成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2]。辅助护士:具有护士资格,符合值夜班的要求,主要是协助全责护士工作,帮助患者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护理危重症患者,轮值夜班。助理护士:没有得到护士注册证书的人员,主要职责是在全责护士和辅助护士指导下工作。(3)质量控制 护士长每天要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运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房环境、六洁、三短、五送、压疮防护、管道管理、病情掌握、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满意度等9项进行比较,除了压疮防护和管道护理两项未见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是在工作内容上和组织结构上由层次不等的护理人员构建,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3]。表现出连续的护理服务,确保每个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同一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而且突出全责护士的核心作用。因多种原因,现今大多数医院存在护士编制缺少的现象,护理人员主要从事治疗操作,没有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延误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一些基础护理操作由实习生甚至家属来完成。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中,全责护士不但要关注患者生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还要对健康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干预,实现了现代护理的观念,突出了护理诊断的全面性和综合性[4]。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房环境、六洁、三短、五送、压疮防护、管道管理、病情掌握、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满意度等9项进行比较,除了压疮防护和管道护理两项未见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管道护理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压疮得到了所有护士的重视。在现代护理管理中,怎样才能激励、导向、凝聚以及约束护理人员,使其能够自觉的实施基础护理活动,这是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5]。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应用将传统的管理观念、习惯做法以及工作方式转变,从过去的以提供者为导向逐渐的转变为以患者为导向。这样的护理模式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基础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12):841-842

[2]刘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36(07):85-86

[3]冯锦芳.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42(05):102-103

[4]熊艳君.我院根据卫生部要求进行护理改革效果前后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1,45(03):614-615

[5]白金玉.民营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0(06):417-418

护理质量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 在我院接收临床护理的妇科疾病患者, 共100例住院治疗者。患者的年龄范围20~55岁, 平均年龄 (46±1.5) 岁。100例涉及到的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 病程时间2~12个月, 平均病程 (8.2±1.1) 个月。

1.2 方法

(1) 分组: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时间为准, 将100例划分为两组, 50例患者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之前接受临床护理, 50例患者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之后接受临床护理。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最终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2) 调查: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基础护理工作, 对优质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护理的满意度调查, 对比两组的满意度水平。采用分组调查法, 对活动开展前、开展后的基础服务质量进行统计, 主要参考标准为患者的满意度。

2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 妇科疾病患者的满意度为85.6%;活动后, 患者的满意度为97.2%;活动前后基础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显著 (P<0.01) 。其中, 开展前 (50例) , 满意43例、一般5例、不满意2例;开展后 (50例) , 满意49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两组满意度水平相差明显。由此可见,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水平的影响较大, 活动开展后为医院护士人员工作给予了先进的指导, 进而每项护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控制服务成本, 制定方便措施, 简化工作流程,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其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 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 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本次选取的100例患者, 分为2组进行研究, 活动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 (P<0.01) , 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

3.1 入院护理:

刚住院的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护士要做好相关的疏导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 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患者, 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 建立信赖关系, 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3.2 晨间护理:

早晨是每一天护理工作的开始, 护理人员要从早为患者提供一天的护理方案, 指导其有效地恢复病情。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 必要时更换床单元, 病员服及手术衣。腹部手术半卧位 (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 , 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 喂食等[2]。检查各管道固定情况, 治疗完成情况, 及时询问夜间睡眠, 疼痛, 通气等情况, 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 患者活动能力。

3.3 晚间护理:

整理床单元, 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 理顺各种管道, 健教.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睡前排便护理[3]。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 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 要求家属离院。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 便于观察患者。晚间护理还包括夜间的视察, 安排值班人员检查患者的身体状态, 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结论

护理学是医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 其与临床治疗工作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规划发展, 护理学研究受到了行业的高度重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指导作用, 并且能重新认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 提供更加先进的临床护理决策。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与妇科基础护理的关系, 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 在我院接收临床护理的妇科疾病患者, 共100例。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时间为准, 将100例划分为两组 (开展前、开展后) ,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基础护理工作, 对优质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护理的满意度调查, 对比两组的满意度水平。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 妇科疾病患者的满意度为85.6%;活动后, 患者的满意度为97.2%;活动前后基础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显著 (P<0.01)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妇科基础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活动,妇科疾病,基础护理,影响

参考文献

[1]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3) :17-18.

[2]郑珊红.基层医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41-42.

护理质量影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据,将20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42例,年龄4—11岁,平均(7±1.2)岁;对照组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年龄3—11岁,平均(6±2.0)岁。两组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予观察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布置病房,为患儿营造安全、活泼的住院环境,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设置方便快捷的传呼方式,并在病房墙壁或病房外走廊张贴信息提示,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以亲切的态度、通俗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并实时监测患儿的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做出相应处理;予患儿家属出院指导,内容包括用药情况、饮食调整、疾病防治、运动指导等,并嘱咐患儿家属按时携患儿返院检查,患儿出院后,以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用药情况、病情反复情况等[1,2]。

1.3 护理评价:

于患儿出院前方法护理质量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档,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数据比较以x2检验;且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5±3.6)分,对照组为(86±4.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6.270。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表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4例、40例、6例,总满意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本院于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如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为患儿营造安全、活泼的住院环境,监测患儿的体征变化,以亲切态度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等。通过实行优质护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有所提高,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芳,沈燕,周玉峰.综合儿科优质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57.

护理质量影响 篇9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为明确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将我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的整个病区分为2组, 2组都归同一个护理组长管, 而在护理组长下面又有小组长, 小组长下面则是管床护士, 这样三个级别的护理模式让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更加清楚, 而每一位的管床护理人员则是管理大概3~5张病床。

1.2 护理方法

1.2.1 准备工作

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筹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物品筹备:根据不同的组别, 对物品进行分配, 定制专门使用的护理服务车, 使得服务更加全面快捷[1]; (2) 思想准备:我院儿科之内多次展开护理服务理念的相关培训, 培养护理人员能够打破以往传统的护理方式, 明白在当前情况之下展开优质服务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促进护理人员配合优质护理工作的展开, 对这项工作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2]。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白优质服务, 本身的核心就是优质的基础护理还有护理技术, 让护理人员可以在本质上对于本身的工作所蕴含的内容以及宗旨来进行认识[3]。

1.2.2 方法

对于护理工作以及每个班当中所负责的内容都需要进行重新的制定。我院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以卫生部的文件作为依据, 将我院当中护理工作所存在的不足找出来, 明白与理想状态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进行整改, 保证制定的管理能够落实到所有护理工作当中。将我院的基础护理内容再次进行细化, 基础护理的质量也有所要求, 从而保证患儿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是优质高效的。

1.3 时间调整

我院护理人员上班时间按照APN的连续排班方法进行。早上上班的时间是7:45到16:00;下午上班的时间为16:00到22:00;晚上上班时间为22:00到第2d的8:30。通过合理的安排让我院每一个时间段都能够对患者的需求有所满足。

1.4 评价标准

以我院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调查的依据, 总分为100分而单项则为20分。

1.5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项评分对比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后, 各项评分对比之间存在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2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总满意度评分比较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我院总满意度, 经过调查和开展优质服务之前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实行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 我院的护理工作主要出现了以下改变: (1) 参加医疗查房:对于患儿的病情发展, 通过医疗查房能够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认识, 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都是通过医疗查房来得到。在和医生的交流过程中明白护理的重点, 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 保证患儿的健康; (2) 调整查房时间:对于查房时间的调整能够让基础护理得到更好的增强, 也可以使得患儿的治疗有更好的保障; (3) 减少跑动:这样是为了让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床边护理。我院护理工作的改变使得病人的时间不会被浪费, 患儿的情况都在护理人员的掌握之下, 满意度自然就能够提高[4]。变化不但对于患儿, 而且护理人员也能有很大的好处, 在严格的要求当中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这是我院护理人员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最大的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展开, 并不只是一场运动这么简单, 更加重要的是它起到了优化医院服务的质量, 使得医院内部管理更加系统科学, 提高医疗的护理质量以及医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新风, 张红光, 吕美英."优质护理服务师范工程"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6 (16) :189-190.

[2]包永兰.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 2010, 23 (10) :882-883.

[3]杨翠云, 郝芹华, 聂春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防范护患纠纷[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 43 (1) :272-273.

护理质量影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5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为非采取优质护理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22~41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3岁;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的185例患者是治疗组, 治疗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21~43岁, 平均年龄为2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得出相关结论。

1.3 优质护理准备工作

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 进行优势护理的专业培训。护士作为医院基础工作最为重要的参与者, 要强化按需服务的意识, 开展不依赖家属的优质护理, 正确的理解优质护理的意义所在。医院所开展的各项服务也都要将优质服务的理念灌输到工作中去, 不断的抓变护士的心态和护理的理念, 是患者能够在医院感受到温暖。

开展专业技能培养, 让护士能够熟练的掌握优质护理的服务各种操作方法,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责任护士长进行护士工作的抽查和检查, 采取随机检查、定期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确保游湖护理的服务理念能够贯彻到整体的护理工作之中, 使得几乎护理的工作能够开展的更好。

对护士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医院所开展的能者多劳, 多劳多酬的绩效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通过对于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 病危的严重程度以及护理的质量, 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整个绩效的考核标准, 同时提升夜班的补贴, 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尽力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护士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

1.4 观察工作的效果

评测主要是在由责任护士和护士长来按照基础护理的评定标准来判定基础护理的合格情况, 同时让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填写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 以获取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指标, 同时结合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投诉情况进行测评。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 P S S 1 4.0进行处理和分析。差异性显著 (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注: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 没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合格数为70例, 合格率约为82%, 给予满意测评结果的患者为74例, 满意率为87%, 同时有2例投诉案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中, 基础护理的合格数量为80例, 合格率为94%, 给予满意测评结果的患者为82例, 满意率约为97%, 没有出现投诉的情况发生, 投诉率为0。通过分析, 2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很多医院所推崇的护理服务, 因为护理的精细度更高因为更为科学, 也更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来看, 优质护理也是社会发展和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符合人民大众对于医疗服务更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有助护理对于妇科的优质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 能够很好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 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护理的质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从选所选的案例中进行了数据分析, 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妇科基础护理的质量, 可以在妇科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和妇科基础护理质量关系。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18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主要研究与分析了优质护理对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率的影响。结果 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使得妇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得到显著的提升。结论 优势护理服务有助于妇科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可以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以促进医院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8) :273-274.

[2]郑珊红.基层医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20-21.

[3]谢先琼, 叶珊芬, 余大美.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6) :204-205.

[4]肖书萍, 李小芳.优质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落实的难点及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7) :7-9.

[5]王守芳, 潘燕春, 季联群.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进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6) :706-707.

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66-02

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人们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变得更高,对于下一代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孕产妇几乎是每一家庭关注的重点,所以重视孕产妇的安全,保证孕产妇在医院得到适合的护理是医院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仅是关系到产妇一个人,还会影响胎儿。本文就对我院印象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本次研究主要是根据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影响产妇安全,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院产科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妇生产后的危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7.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的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孕产妇产后出现感染等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许多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孕产妇,不同的家属,不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环境及设施都会产生影响。

3 讨论

3.1 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3.1.1孕产妇对于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在医院的其他科室,对于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护理病人的疾病,病人是处于病理状态下的,但是产科是不同的,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是产科主要是护理正常的人。孕产妇的生理在妊娠期间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比如雌激素,孕激素的增加,子宫的增大等等,但都是出于正常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因注意区分。孕产妇居住的环境与生活条件要求更加的严格,比如饮食上,就讲究营养的均衡,同时应持符合孕产妇的饮食。准妈妈一方面将要迎接新生儿,是激动的心情,但是一方面,却面临着临产一个巨大的难题,几乎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自己是否可以顺利的生产,是焦虑不安的心情;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也会对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如何更健康,保证胎儿也更健康产生疑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孕产妇耐心认真的解释。而现今,大多家庭的孕产妇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有许多的家属与问题,在护理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现今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对于自身的权利更加的重视,所以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更加的高。还有,现今产妇的多是高龄产妇,易于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这会给护理带来难度。

3.1.2 产科护士的知识与技能不过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产科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护理人员的素质却往往并不达标。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现今的产科护理人员也出现例如分类,但是这又好又坏,好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更加的专更加的精,但是坏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与知识面更窄了,难以适应现今孕产妇的需求。而知识与技能不过关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态度也不过关,现今人们在要求得到较好的护理的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而现在的护理往往存在耐心不够,爱心不够,不能够给予孕产妇满意的护理。在这两方面不足的同时,现今的护士还缺乏法律与自身保护意识,常会因为自身话语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

3.2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对策

3.2.1 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是孕产妇满意

由于孕产妇對于自身生活环境的高要求,所以改善住院的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对环境有很高的眼球,因此,设立不同的病房,可以满足具有不同经济条件的孕产妇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系统的服务于护理流程,可以给每一名孕产妇两名责任护士,词用换班的制度,若出现问题,追究当时的族人护理,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即使孕产妇不是病人,也应书写病例,主要是护理的流程,并嘱咐孕产妇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护士。同时,产科可以定期开展讲座,讲授有关妊娠綦江的一切知识,帮助孕产妇了解其关心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3.2.2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现今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缺乏法律意识与自身保护意识,所以应对 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课程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春远,李静,邓艳波.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2009,13:194-196.

[2]王妙芬. 产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21-123.

[3]王群,孔建红,付媛玲,等. 产科护理中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2011,24:220-222.

[4]郭晓琴,刘晓英,韩芳,等.产科护理风险规范在新护士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B):463-464.

[5]曾秀华,刘伟雯,黄莩莎.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2):61 -62.

护理质量影响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10例孕产妇, 所有孕产妇都是初次分娩、单胎头位, 胎儿的体质量在3800g以下, 对于合并妊高征以及其他并发症等孕产妇进行排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占55例, 对照组的孕产妇给予常规的方法护理, 孕产妇的年龄在20~38岁;观察组孕产妇给予护理干预, 孕产妇的年龄在21~39岁。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次以及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2 方法

1.2.1观察组孕产妇给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前教育指导, 产前入院待产对于患者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 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前教育宣传, 让孕产妇对医院的环境、服务、设施、接诊、临产征兆以及产床模拟分娩等进行详细了解, 孕产妇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充分了解, 能够有效消除或者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 用乐观轻松的心态迎接分娩;给予孕产妇舒适的陪产服务, 孕产妇多数属于初次分娩, 往往会不知所措, 因此需要通过一位经验较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全程陪护分娩, 对孕产妇给予母乳喂养方面的宣教, 让其能够感受到助产士的爱心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给予孕产妇病区母婴同室护理, 可以让孕产妇和婴儿24h内在一起, 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 鼓励和提倡母乳喂养, 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给予孕产妇住院宣教护理, 医院可以定期设定专题讲座, 让产妇能够了解和学习新生儿必要的护理知识, 在出院之前让孕产妇以及其家属能够掌握新生儿抚触、沐浴以及游泳等技巧, 出院后能够正确操作;做好电话随访工作, 护理人员把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过程做好记录, 从待产到分娩后母婴的情况做好访视, 进行全程监护, 通过电话随访的工作确保母婴的安全。对照组孕产妇给予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 主要包括产前护理、产后护理以及母婴同室护理。

1.2.2两组孕产妇经过护理, 对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产后阴道恢复的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 并做好记录。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2.3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使用χ2检验计数数据, 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 P<0.05则说明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经过护理干预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妇满意率上均优于对照组, 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观察组会阴切口愈合的孕产妇占50例, 愈合率为90.9%, 子宫复旧良好的患者占52例, 复旧良好率为94.5%;对照组会阴切口愈合的孕产妇占44例, 愈合率为80.0%, 子宫复旧良好的患者占45例, 复旧良好率为81.8%, 两组孕产妇在会阴切口愈合率以及子宫复旧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为了提高产妇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 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质量控制, 给予妇产科孕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成功分娩率。对于因为宫缩造成孕产妇阵痛的导致孕产妇疲惫产生焦虑时, 护理人员要对其腹部进行按摩的同时对分娩进行指导, 指导孕产妇如何呼吸, 怎样用力;对于情绪比较紧张的孕产妇, 护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注意转移其注意力, 聊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 帮助产妇能够更好的放松;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产妇, 护理人员要注意在心理、生理以及精神上让其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 给孕产妇鼓励以及勇气, 减少或者降低孕产妇的不适程度[3]。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 让孕产妇能够在舒适的状态下享受分娩的过程, 通过给予孕产妇产前教育指导、陪产服务、病区母婴同室、住院宣教以及电话随访等措施, 促进孕产妇能够顺利完成分娩[4]。

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孕产妇的心理、饮食、运动以及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宣教, 能够提高临床分娩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 改善子宫复旧率, 缩短住院的时间, 具有安全、可靠性[5,6]。通过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妇经过护理干预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妇满意率上均优于对照组, 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会阴切口愈合的孕产妇占50例, 愈合率为90.9%, 子宫复旧良好的患者占52例, 复旧良好率为94.5%;对照组会阴切口愈合的孕产妇占44例, 愈合率为80.0%, 子宫复旧良好的患者占45例, 复旧良好率为81.8%, 两组孕产妇在会阴切口愈合率以及子宫复旧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产妇满意率以及母乳喂养率, 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的孕产妇给予常规的方法护理, 观察组孕产妇给予护理干预, 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经过护理干预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妇满意率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在会阴切口愈合率以及子宫复旧良好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产妇满意率以及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金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8 (4) :135-136.

[2]孙春燕.浅谈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8) :265-266.

[3]张爱桥.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 2012, 10 (7) :195-196.

[4]林春燕.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4 (1) :85-86.

[5]卢灵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 (1) :69-70.

上一篇:焦化煤气下一篇:财务监督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