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考评

2024-08-14

护理质量考评(共9篇)

护理质量考评 篇1

护理质量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康复的重要因素, 也是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和树立医院形象的关键。而要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质量考评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1]。近年来我院通过进行护理质量考评, 及时查找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 全面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 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10月期间在院工作的120名护理人员作为护理质量考评对象, 考评对象的年龄段为21~51岁, 平均年龄为 (32±0.5) 岁。

1.2 方法

设计并运用护理质量考评指标, 开展护理质量考评工作, 通过日常工作和护理质量情况的调查, 分析和总结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找出解决影响护理质量考评因素的对策, 全面提升了我院的护理质量。

2 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质量考评, 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强以及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等, 其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①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考评认识不足。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护理质量考评的意义, 而片面认为护理质量考评只是寻找她们工作中的毛病, 增加她们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对质量考评保持了漠然和事不关己的态度, 开展考评工作难度较大。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之间缺乏沟通。在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 护理质量考评人员没能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护理质量考评的目的及重要意义, 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使考评结果出现偏差。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 导致考评结果缺乏公平性。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对护理质量管理考评标准没有全面的理解, 导致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执行。同时, 部分考评者在检查考评时存有私心和怕得罪人的思想, 使得考评结果缺乏公平性。④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到考核的准确性。管理者片面认为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当前的管理中仍然能够继续发挥管理效能, 没有考虑到当前的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和对自我期望值的变化等因素, 仍然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相应的管理, 影响了考评的准确性[2]。

3.2 提高护理质量考评的对策

①转变管理理念,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要通过有效的方法, 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护理质量考评的必要性, 使得她们能够知道在工作中该怎么做, 应该如何做等。而不是为了应付质量考评而钻漏洞, 寻找如何减少被扣分的渠道等。对质量考评结果, 相关的管理者也应针对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问题能够及时被解决, 达到实现提高质量管理的目的。②加强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为做好护理工作提供基础。③建立严格的考评奖惩和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护理质量考评制度, 在加强日常检查的同时, 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长的监督指导, 通过强化督导来避免影响护理质量考评问题的出现。④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考评方法。科学的考核标准对于质量考评的实行有着深远的意义。要确保护理质量考核能够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当前护理质量, 那么采取科学的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就是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制定考核标准过程中, 应充分体现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使得考核标准具有可操作性。⑤提升人性化管理意识, 增强管理能力。护理质量考评要把人性化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考评过程的过始终,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质量考评的意义和作用, 能够积极配合护理质量考评组开展考评工作, 保证护理质量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3]。

综上所述,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考评, 分析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 可以明确我院当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考评标准和办法, 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考评细则及应用[J].西南军医, 2009, 11 (3) :594-595.

[2]吴岚.运用护理质量考评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0) :89-89.

[3]舒军萍, 库洪安, 李巧梅.护理质量考评表在护士长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6) :56-58.

护理质量考评 篇2

小学教学暨质量建设工作考评细则

根据《滨海县2011/2012学小学教学暨质量建设工作考评意见》,特制定考评细则如下:

一、教学管理(15)

1.依法施教(3分)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未按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的,有一例扣一分。

2.制度建设(2分)

建立完善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如校领导定期研究会办制度、教学“六认真”工作督查制度、岗位责任制考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对村小(教学点)教学管理制度等。缺一项扣0.5分。

3.过程管理(10分)

(1)注重过程管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县《小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扎实做好教学“六认真”督查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记载、总结、反馈、反思、整改等,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在各级各类督导、调研及随机检查中,因管理不到位,或教学工作敷衍,问题较大,被领导批评、被通报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平时工作不负责、教学管理松弛被举报经查实的,有一例扣2分。(4分)

(2)积极参加县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教学研究等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计划、总结、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等有关材料。有一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2分)

(3)在有关学科质量调研中,有弄虚作假、瞒报生数等违规舞弊行为的扣4分,并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本校及所属镇区的获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教学研究

1.研究过程(15分)

(1)各学科正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校领导坚持随机听课等。(2分)

(2)正常进行教师业务培训学习,一把手校长带头上公开课并作专题讲座的得1分,其他校长、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上示范课、研究课或作专题讲座的得2分。(3分)

(3)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各教育服务小组与相关镇区正常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包括送教或选派老师到有关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培训,送教活动双方都要安排老师上课、做讲座、交流发言等。每次活动各记1分。(4分)

(4)学内教改实验课题被市以上、县教育主管部门行文立项的,每项课题分别得1、0.5分。(2分)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详实,有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得1分。(2分)

课题在本学内被市以上、县教育主管部分结题的,每项分别得1.0.5分。(2分)

2.研究成果(30分)

(1)教师在县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学科优课评比或教

学素质及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分别1.5、1、0.5分;参加市以上(含市)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须经学校、乡镇、县层层选拔推荐)课堂教学或含课堂教学的素养及基本功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得3、2、1分。(12分)

(2)教师当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得2分,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分别得1.5、1、0.5分,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分别得0.5、0.3、0.1分。(2分)

(3)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报刊(有CN或ISSN刊号,增刊、专版、教辅用书及论文集等除外)发表教学论文(不少于1000字)篇数达教师总人数10%、20%、30%、40%以上的分别得3、4、5、6分,同一位教师本学年发表的文章参加积分的篇数不超过两篇。(6分)

(4)学校承办面向全市或全县教研活动,每次得1、0.5分。(2分)

(5)教师为市以上、县教研活动(由教研室组织的面向全市或全县的)执教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等,每人次分别得1、0.5分(校内、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不记分)。(2分)

(6)学生在县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学科现场竞赛中,获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得1.5、1、0.5分,学生个人奖折半记分(同一项比赛,设团体等级奖的,个人奖不再记分;设个人奖的,组织奖不再记分)。(4分)

(7)学生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及书画作品,每篇(幅)得0.2分。(2分)

三、教学质量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牢固确立“让每一个学生

成人,让众多的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的办学理念,县直小学、镇区中心小学学科考试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0%以上;村小及格率达95%,优秀率达35%以上。对学生考试结果按省教育厅要求以等级形式呈现。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教学质量评估由学科随机调研检测及常技科抽查等部分组成。评估方法根据每次随机抽测的单位数,分为五档(镇区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第一档为两个单位,其他每档为三个单位;

二、三中心每档两个单位;县直小学根据实际得分确定相应档次)确定得分,每档相差2.5分,如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0分以内的按实记分。对村小的检测成绩同时计入所辖片中心小学。在每次抽测中,对的弄虚作假、瞒报生数等违纪违规舞弊行为的学校,成绩直接定为最后一档。

四、其它

1.本《细则》中,同一项目以最高级别计算,不重复计分,每项总分封项。

2.所有考核材料有效期为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护士长综合考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110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92人,年龄范围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7.5±3.0)岁,文化程度:大专54人,本科56人。婚姻状况:已婚42人,未婚68人。护理工作年限1~15年,平均年限(7.4±2.1)年。将上述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观察组采用护士长综合考评,对照组依照临床常规工作模式进行。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家庭情况、学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根据科室和排班情况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3~5人一组,采用护士长综合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1)提高业务技能:由护士长带头并组织各科室定期举行各类业务知识讲座以及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医护工作人员临床业务技能。讲座的主讲人主要由护师级别以上工作人员轮流担任,以提高院内护理工作人员个人操作精确度以及独立病房、手术室等突发状况的水平。科室内监控任务根据学习小组分组情况轮流执行,对工作中产生的疑难失误以及医患间产生的临床纠纷进行记录和了解,由护士长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通过及时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经验,同时适当调整管理模式和相关学习内容。组织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的学习工作,建立和完善《查对制度》、《护理操作规范流程》、《重大危险事故报告制度》等[2]。

(2)实行人性化管理:医院内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在建立管理条例和制度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征求并尊重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对所有医护工作人员一视同仁,避免产生阶梯式管理,造成内部不满情绪的累积。同时密切关注护理工作人员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临床发生工作失误时,在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时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关心其日后发展情况。对于表现积极、突出的护士,积极为其争取晋升机会,鼓励其进行技能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根据现有条件增加物质奖励,奖金分配方面,以夜班多、日常任务量繁重的护士群体为倾斜方向。对于护理满意度较低、投诉数量较大、差错发生次数较多的护理工作人员实行适当的经济惩罚[3]。

(3)合理排值班次: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其他护理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生理和家庭情况,安排轮班时间。建立日常打卡机制,监督工作人员日常到岗情况。可设立调班申请,有需要调整班次的护士进行填写并调整。根据人手情况设立机动岗位,避免因调班等因素造成的临床人手不足的情况。同时充分考虑新老搭配情况,促进新入岗的工作人员快速成长。

1.3 观察指标

我院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针对接受护理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患者满意度高)。统计受到患者投诉的护理人员例数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对临床护理质量反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接受投诉人数1人,对照组接受投诉人数13人,对比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7分,对照组为77.3分,对比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护士长综合考评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业务提升等,最大限度调动了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时使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4]。同时,在人员安排上强调与病患情况相互结合,较好的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排班方面充分考虑护士工作和自身生活的协调情况,保证护士得到良好的休息。实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价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同时发生投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长综合考评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110人,将上述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观察组采用护士长综合考评,对照组依照临床常规工作模式进行。对比临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接受投诉人数1人,对照组接受投诉人数13人,对比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7分,对照组为77.3分,对比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护士长综合考评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业务提升等,最大限度调动了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时使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护士长,综合考评,护理质量,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翠英,苏晓光,王盛华等.改革护士长值班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8(2):119-120.

[2]王柏舟.护士长管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44-1845.

[3]陆红,钱湘云,沈娟等.护士长日患者沟通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209-1211.

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总结 篇4

2005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自查报告

2005年,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实施新《水法》和《湖南省实施水法办法》为契机,以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为落脚点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全年共办理水行政许可20宗,立案查处水事违

法案件16件,结案16件,为建立我县水事活动新秩序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行政执法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今年年初,局党委高度重视水行政执法工作,根据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从各职能股室抽调人员充实了水政水资源股和水政监察大队力量,专职水政执法人员达9人,其中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人员均为大专学历。与时同时,今年通过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与组织、编制、人事部门联系协调,成立了全额拨款的河道管理机构;二是加强了水政执法硬件建设,通过落实执法、办公和通讯经费,配备水政监察专用车辆,布置专门的执法听证室,配置专用照相、摄影、录音等勘察设施,使我县水政执法设施装备更上一层楼。三是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培训工作,全年共安排了2次水政人员到省市参加业务培训,全县开展了4次水行政执法业务集中培训学习。

二、加强水法宣传,营造水行政执法良好氛围

一是制订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计划,将今年确定为我县“一法一办法”宣传年,并安排宣传专项经费2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三是督促乡镇及各场所管理单位搞好水法宣传。四是在2个县级电视台和重点乡镇电视台开辟了水法宣传专栏,印发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组织了4台宣传车,悬挂了35条横幅,张贴了1500张标语。

三、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质量

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做到所有行政许可(审批)行为符合法定条件、手续完备,并在规定时限内受理和办结;二是所有行政处罚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罚恰当,适用法律正确,所有行政强制行为均有法定依据,且程序合法;三是对辖区内发生的水事纠纷能做到及时调处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如对南岳庙、三阁司跨乡镇的群体水事纠纷,及时果断有效地进行了调处,避免了一场械斗流血事件,对大田张等跨行政区域的水事纠纷,及时向市河道管理处和市局水政科报告,并协助上级做好了调处工作。四是规范了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和归档工作;五是执法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

四、强化执法监督,树立水行政执法良好形象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水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各项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二是推行政务公开,将行政许可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处罚依据、处罚标准进行公示;三是建立完善了执法质量考评、民主评议、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优秀水政监察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通过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了水政执法工作,今年立案查处的水事违法案件,结案率达100,没有一起被提起诉讼,没有一起申请复议,水事纠纷调处也无不良后果,行政执法为无群众举报和投诉,树立了水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另外,我县还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调查等中心工作,及时上报各种业务报表和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参加各类会议和培训,并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宣传、贯彻、落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水政监察大队目前还是股级机构,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二是由于财政非常困难,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津贴、执法人员人身保险很难落实,三是没有发现并查处具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水行政执法质量考核制度的要求,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将我县水行政执法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县水务局

2005年12月5日

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质量考评管理 篇5

现在, 各大高校已经对专业课程教育考评工作做出一系列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 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宁波大学的陶燕丽曾经提出开展法制化、专业化、人性化等专业课程考核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都只是针对某一课程而制定的, 并不能普遍用于高校的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中[1]。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根据专业课程考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对课程考核工作做出更专业的分析, 提出科学合理的考评工作的改革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评的现状分析

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工作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而目前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滞后也影响了高校整体改革、发展, 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存在的弊端, 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弊端的具体原因, 以便相关工作者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管理措施, 进而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质量, 促进高校迅速发展。

(一) 根据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评工作现状的分析可知, 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相关工作者对教学质量考评目的存在误区, 导致考评手段不科学。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考核仅仅注重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的检测,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检测。当前的课程教育的考评等同于传统教育中课程结束时的考试, 对于教师而言, 这只是学生的评定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 教学质量的考评只是获取分数, 拿到证书、文凭。错误的考评目的、不科学的考评手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使得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大打折扣。

2.教育质量的考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当前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闭卷考试多, 笔试多, 一次终结考试确定最后成绩多, 答案唯一的题目多, 理论性考试居多, 等等, 这些考评方式助长了不良学风, 在这种考评模式中, 学生的记忆力成为考试是否成功的关键, 降低了教学质量。

3.相关工作者对学生学籍的管理不科学。很多高校的教育质量的考评成绩仍旧采用百分制, 对于考试不及格者实行补考。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 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还存在其他不足,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根据调查找到以下几点原因:

1.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相对比较呆板。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都是由高校的教务管理统一制定, 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并没有自主权。呆板的教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育质量考评的改革, 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更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缺乏教育质量考评改革创新的勇气及信心。很多高校的课程考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需要相关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实践、探索, 很多工作者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不敢冒险改革现有的考评措施。

3.动力不足。传统教育质量考评的积淀使得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接受并认同这种考评方式, 所以, 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改革, 缺乏考评改革的动力。

二、高校专业课程骄傲与质量考评管理的思考

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相关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专业课程的考评模式,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3]。

(一) 大部分高校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考评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教师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育质量。

(二) 改革考评手段, 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考评模式, 促进良好学风的积极建设。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模式。争取将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 改革教育质量考评的内容, 增强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考评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考评内容, 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 高校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政策, 调整现有的学籍管理,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育的大力支持, 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管理作为检测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更应该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高校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评模式, 做好考评的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企业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对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评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更应该重视考评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考评工作成为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课程考评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出现这些误区的根源, 并针对考评工作的改革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教育质量,考评管理

参考文献

[1]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教育科学, 2009 (6) .

[2]周艳洁.高校课程考核的教学管理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 2012 (3) .

护理质量考评 篇6

一、顶岗实习考评体系现状分析

1) 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关制度执行困难。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是作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形式, 顶岗实习虽然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但是执行管理比较粗放, 没有具体的形式, 虽然安排有专门的指导管理人员, 但是由于顶岗实习存在学生分布分散, 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等原因, 学生顶岗实习相关制度和规定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尤其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评随意性比较大, 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2) 运行机制缺失, 无法规范考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都制定有相关的管理办法、针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有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相关资料, 针对学生顶岗实习考评方面考评制度、相关标准、文件,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 但是由于校企合作制度的孤立和不确定性, 执行困难落不到实处。

3) 考评依据单一, 相关评价主体缺失, 导致顶岗实习考评结果不科学、不合理。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考评方面要求参考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过程记录、顶岗实习总结报告、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因素, 实现顶岗实习的多元评价, 实际情况是由于操作上的困难, 顶岗实习考核一般是校内指导教师说了算, 缺少了来自企业的、社会等多方面的顶岗实习考评结果往往无法体现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而顶岗实习的考评实际依据就是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记录和顶岗实习报告得到的结论, 显然这样的结果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4) 考评内容过于简单, 不能真是反映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的考评内容一般原则上要求很多, 包括有顶岗实习的日志、顶岗实习实习总结、组织答辩等内容, 但是对于实习日志、实习总结等项目内容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也无法确定统一的标准, 而且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参与顶岗实习过程反映较少, 考核有一定的偏差, 考评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建立详实的、能够反映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可操作的质量监控点是顶岗实习考评的当务之急。

5) 顶岗实习考评流于形式。许多院校顶岗实习的考评过程是校内指导教师要求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鉴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资料对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价, 学生提交的资料经常与实际的顶岗实习过程是脱节的, 参考价值不大, 指导教师的最后打分主管随意性较强, 很大程度是印象分, 也就是取决于学生校内时期的表现, 导致顶岗实习的考评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体现顶岗实习质量。

二、顶岗实习考评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来说, 合理的考评体系是顶岗实习规范运行,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根本要求。考虑以上顶岗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在制定顶岗实习考评规范时应考虑以下五个原则:

1) 考评的全面性。顶岗实习的考评要结合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动态的考虑就业需求、过程表现、实习效果、个人收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评能够全面反映顶岗实习的真正效果, 把顶岗实习的考评工作作为一向长期系统工作, 相关体系指标时要全面、要与时俱进,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 考评的多元性。要求顶岗实习考评在运行过程中, 注重组织管理, 校内指导教师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学习能力, 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企业指导教师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工作能力, 包括工作精神、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顶岗实习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顶岗实习过程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 也应该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学校要结合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到时评价和学生自评多方因素, 建立多元考评考评机制。

3) 考评的科学性。顶岗实习的考评结果应尽量克服考评的主观随意性, 科学的考评方式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互为补充, 考评操作有依据, 考评过程合理规范。

4) 考评的实效性原则。考评的体系指标具有实效性, 考评内容要客观真是的反映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 面对日益变化的企业岗位需求, 许多的岗位要求在不断的改进, 考评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动态变化与时俱进, 要能够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时需求。

5) 考评的可操作性。考评组织和执行要有可行性, 执行过程简便、易行, 考评指标切合实际, 内涵清晰, 考核的相关资料易于获取。

三、顶岗实习考评指标设计

顶岗实习考评指标设计主要考虑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所占的比例定位40%、40%, 20%。具体内容参见下表:

1) 校内指导教师考评。主要对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社会能力、实习表现、实习效果等进行评价, 见表一。

姓名指导教师专业

2) 校外指导教师考评。主要对学生职业精神、只是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见表二

姓名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岗位

3) 学生自评。自评主要从顶岗实习表现、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习效果等方面来进行, 具体见表三:

姓名班级学号

四、对策建议

1) 重视管理。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组织考评, 在校企合作成熟的情况下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人员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具体落实顶岗实习的各项制度, 包括考评;高职院校和企业针对不同的专业要建立对应的考核工作小组, 将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到实处。

2) 顶岗实习考评的相关制度、文件、考核内容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 其内容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大纲的框定下, 顶岗实习考评的指标内涵每年修改, 动态变化, 确保考评结果客观、公正、有效。

3) 企业最好能够设立专门的顶岗实习岗位, 岗位要求中包括顶岗实习考评的相关内容。通过设立顶岗实习轮换岗位, 便于企业将实习学生与正式员工统一管理, 严格要求统一考核。出于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考虑, 企业会严格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 学生也能切实的感觉到存在感和参与感, 便于学生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过程。

4)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化平台, 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和信息交换。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应包括以下功能:岗位信息发布、实习岗位选择、顶岗实习指导文件、实习日志更新、实习资料下载、实习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在线指导、学生在线交流、实习成绩评价、实习学生交流等功能, 满足学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的所有要求。

6.通过网上信息平台, 实现顶岗实习学生资料上网。顶岗实习实施的方案制定、实习动员、实习岗位选择分配、实习教师选择确定、实习日志的补充更新、实习最终考评、实习工作经历、实习岗位证书、荣誉证书等材料全部实现网上查询, 让顶岗实习变成学生走向社会的跳板, 学生在走向真正的工作岗位后, 习惯性的利用顶岗实习信息平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解决工作中越到的实际问题, 学院同时通过网上信息平台看到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 为改进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形式, 顶岗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 搭建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 完善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化考评体系, 对于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考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轶, 李艳灵.顶岗实习评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 2011年8月:93-94.

[2]赵威.高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5月:1-3.

[3]孙百鸣, 袁冰滨, 陈志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2月:72-73.

护理质量考评 篇7

一、外贸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概念的提出及必要性

(一)概念的提出

实施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的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按照“五个着力”、“五个转变”即“着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市场多元化;着力优化国内区域布局,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着力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着力优化贸易方式,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的要求,通过构建一套统一规范的质量效益型外贸指标体系,从基层有关部门和外贸企业采集统计指标数据,对全国以及各地区“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的监测和考核评价。

(二)必要性

1. 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促进外贸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存在着海关统计和外贸业务统计两大并行的外贸统计体系,据对现有外贸业务统计和海关统计内容分析,目前我国外贸统计设计的规模、速度性指标较为完善,但是在反映质量效益型指标的设计上还有待具体和充实(见表1)。根据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没有具体化的目标往往被忽视;制定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能够促使被管理的对象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为此,有必要设计科学统一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根据需要对其中特定指标设定具体目标,并对指标具体数据情况进行评价或考核,由此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的“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任务,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调动基层对外贸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促进构建全国外贸大数据,提高监测和决策水平。

目前,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都结合自身职能,从不同角度对全行业或部分行业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即使在商务部,就有机电、技术、国际服务贸易等多项监测分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把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集中整合,形成全国外贸大数据,各相关部门各展所长,不但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把外贸运行的情况看清、说透,使外贸决策更科学、高效。

3. 提高地方外贸工作成效,夯实全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当前,一些出口连续下行的地区因“净出口负贡献”,产生了“外贸负拉动”的错误认识。虽然一些专家学者对此已经澄清,如商务部霍建国研究员在《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在《外贸对经济增长是“负贡献”吗》、北京大学余淼杰教授在《净出口负贡献之后怎么办?》等文章中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但是仍对外贸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建立起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后,这些认识问题就能消除,而且根据“定点超越理论”,还能增强地区之间“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绩效的可比性,促进地区之间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框架设想和创新性指标

(一)设计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以“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导向,赋予相应指标以较大的权重。全国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主要发挥监测和评价指导作用,监测对象为全外贸行业及重点企业,评价对象为省、市、县三级政府。各级政府可对其中特定指标设定具体目标,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所属下一级政府进行考核。

2. 科学性原则。

指标具有代表性、规范性,同级指标之间不冲突、不重复;数据具备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

3.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含义界定清楚、数据易得,计算方法科学、容易掌握。尽量选择简单实用的定量指标,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

4. 完备性原则。

在统计方式上既有全外贸行业数据采集,也有对重点企业的抽样调查,能满足对外贸规模、结构、效益、营商环境等情况的监测和考评需要。

(二)框架设想

1. 指标设置内容。

根据“五个着力”、“五个转变”要求,监测考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规模、结构、效益、营商环境4个专项内容;二级指标包括44个全外贸行业监测考评指标和17个全外贸行业或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类)监测指标(见表2),后者可以根据阶段性监测研究需要进行调整或充实。

2. 权重确定方法。

指标权重可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并可根据地区差异做出适当调整,以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也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重点的转移适当微调。

3. 评价方法。

采用无量纲化法,实行100分制。

(三)创新性指标及说明

1. 本地向外地出口供货值。

由于“本地向外地出口供货值”没有计入本地海关出口值,因此海关公布的本地出口数据比实际要小。本指标区别于统计部门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后者的统计对象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重点商品检验达标率。

这两个指标采用了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服务贸易研究所课题组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研究成果。

3. 出口退税率13%以上(含)货物出口值占比、出口退税率13%以上(含)货物出口值增速。

张熔、杨树琪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导向》中指出,我国的出口退税集中于鼓励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抑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反过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培育出更多的较高退税率的出口产品。由于13%在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属于较高退税率,因此以此作为下限。

4. 新产品出口值占比。

按照洪世勤、刘厚俊在《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变化与变迁的经济效应———基于动态分类的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定量分析》中给出的启示:出口产品多样化有利于降低外需减弱、汇率变化与技术壁垒等外部因素冲击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有利于化解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风险,稳定我国经济。而新产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就代表了出口产品在向多样化发展。

5. 外贸企业就业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比重。

借鉴张曙光在《重视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解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的观点,采用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是因为发达地区人口流入较多,欠发达地区人后流出较多,采用户籍人口做分母会导致评价结果的扭曲。

6. 营商环境指标。

三、外贸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体系的实施措施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由商务部牵头,海关、质检、税务、科技、金融、信保等部门共同实施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机制。商务部组织专家对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审核、权重确定、计算处理、数据异常情况证明、评价结果分级与采用等细节性、技术性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制定科学的监测评价办法。在商务部网站建立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信息平台,各有关部门组织基层部门或外贸企业每月定期上报数据,并对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进行审核把关。该平台对数据计算处理后,形成全国月度、季度、年度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的各省、市、县三级综合与专项评价表。各省、市、县可在该平台下载上述报告或评价表,依此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本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对外贸实施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基层外贸工作执行力、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外贸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重要一环,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期望本建议对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起到有益的参考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护理质量考评 篇8

“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估系统。以《基础护理学》教材为蓝本, 建立一个大型试题库, 选取各种类型的试题, 制作“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 用来评估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水平。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的基础护理学教育发展了近百年, 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及良好的发展环境。学习评估体系相对健全, 能够及时地提供反馈, 使人们切实看到教育的效果和仍存在的问题, 以利于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很多单位开发了《基础护理学》的助学系统,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但如何了解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水平, 一般都是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估。研究开发用计算机来估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水平, 可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2 系统对促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2.1 方便、灵活、开放的题库管理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 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 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运用“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 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情况, 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灵活的组卷策略

教师可在系统中设计试题规则 (即考试题型、知识点及分数分布等) 。根据规则生成“试卷模板”, 系统根据“试卷模板”自动生成多套试卷, 教师可对生成的试卷进行微观调整, 删除或替换某个不合适的试题, 使生成的试题更加完善。另外, “试卷模板”可保存多个重复使用, 进一步提高了考试组织者的工作效率。

2.3 全真环境操作

在“全真环境”中组织实施考试, 与平时的学习环境完全相同, 既能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检查考生的真实能力。同时, 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 效率高, 阅卷准确的优势。

2.4 准确、高效的智能阅卷

考生答完题后, 点击交卷按钮, 系统会自动阅卷, 考生成绩的汇总、统计、分析和发布也可由系统自动完成。系统不仅能对选择、判断、填空等客观题进行准确阅卷, 同时系统还能对考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准确评分。

2.5 环境适应能力强

系统可运行在任意局域网等多种复杂的网络环境, 为广大考试的组织者带来方便。

2.6 良好的容错处理

针对考试过程易发生的断电、死机、网络中断等意外故障, 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考生考试顺利进行:考生机出现断电、死机等情况时, 可重新启动计算机继续答题;考试服务器发生故障时, 及时重新启动即可;考生机不能使用时, 转移考生考试目录到考点备用机上继续做题。

2.7 考试的组织轻松自如

采用“全智能化考试系统”,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反馈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资源浪费等缺陷, 教师可轻松组织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真实彻底减轻老师、学生的考试压力。

3 系统结构

3.1 考试题库管理

试题类型的增加、修改、删除;每一类型试题的增加、修改、删除;每一类型试题、答案和与试题相关文件的维护和编辑。

3.2 考试试卷生成

规划考试试卷模板、智能组卷。

3.3 考试环境设置

为主考教师设置考试环境, 包括以下参数:准考证号长度、最晚生成时间、最早交卷时间、考试目录、考试环境、生成方式、名单检测、自动交卷、考试场次设置等。

3.4 考试系统启动

每次开始考试之前, 通过启动该项功能, 首先启动服务器计时器, 用于控制考试时间。

3.5 考试答卷管理

对答卷文件做以下处理:初始化答卷文件、恢复学生答卷文件、删除某次考试的答卷文件、智能阅卷等操作并自动评分处理。

3.6 考试成绩管理

考试成绩的查询、统计、打印等。考试成绩可保存为DBF格式, 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

4 研究成果

4.1 理论成果

教学理念发生改变: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使每个学生获得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开展运用“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 广大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断转变, 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重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利用多种手段,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发教学资源。通过参与课题研究, 新课改意识不断增强, 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运用“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实践证明, “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教学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综合素质都明显要高于其他班级同学,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日益浓厚,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建构, 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发展, 同时为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4.2 实践成果

研究制作“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 可以在计算机上自由组卷、自定题型、自定题数、自定分值、考试、自动改卷、输出成绩等。

通过课题研究, 我们明确计算机技术只能是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它只是一种形式与手段, 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 要充分注意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考评系统使用适时适度, 做到恰如其分。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 全面提高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

摘要:“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估系统。以《基础护理学》教材为蓝本, 建立一个大型试题库, 用来评估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水平。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基础护理学学习考评系统”的制作与研究。

护理质量考评 篇9

一、“教学做考评”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1.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技能要求, 进行护理技能开发与建设, 以学生能用、够用为原则, 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 使学生课堂学习和临床工作相对接, 认知水平和护士资格水平相对接。

2.整合教学内容。围绕能力培养目标, 安排实训项目, 逐渐增加实训难度, 贴近临床岗位,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如下 (表1) 。

3.创新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给出案例, 提出问题, 把学生分成小组, 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一位15岁溺水的男生, 心脏呼吸骤停, 如何进行抢救?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场景列出心肺复苏步骤及复苏后的有效评价标准。②全真、仿真教学法。我们在学习单项技能训练时, 例如皮内注射法, 采用全真训练, 学生互为病人或护士, 体验作为护士的责任和职责, 作为病人对护士给予的希望和要求;心房纤颤病人的电除颤, 采取仿真模型实训,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强化教学队伍。在师资方面选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任教, 由医院骨干教师到学校实践带教, 密切和临床对接, 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组成学校专职教师和临床教师共同构建的“交互”平台。④改革考评体系。以往注重操作程序考核, 现制定的考核标准转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表2为考评标准。

二、讨论

自2011年以来, 我们尝试“教学做考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下转变: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为以实验室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沟通能力, 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动手的能力, 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张传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12, 26 (30) :2857-2858.

[2]张红艳, 史云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7) :861-862.

上一篇:教学浮躁下一篇:邮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