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2024-09-22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精选12篇)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1

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永远是护理工作的主题, 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护理质量的分析评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比较护理工作优劣、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问题和实物的作用, 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1]。本次研究将患者结果指标引入子宫肌瘤护理工作质量的分析当中, 以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标准之一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医院医疗病种质量管理中对病种选择的有关要求, 病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而子宫肌瘤则在美国病种医疗质量监督体系中被作为控制对象之一。本次研究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卫生院北湖卫生院治疗的符合有关临床诊断标准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88例。

1.2 纳入及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如果是入院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 则以术后病理报告为准。同时, 患者还需签订参与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并发全身器质性病变, 且会对术后恢复造成较大影响。患者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 不以该病作为主要的手术原因。术中出现非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且会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的。

1.3 调查指标

患者结果指的是在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内、能够通过良好的护理解决的问题, 接受护理之后应该达到的效果。为了能够得到特异、灵敏、客观、可独立测量的患者结果指标, 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化和准确化, 对于各个调查内容设置了多个指标。最后明确调查指标为术后进水时间、疼痛评分、术后进食时间、创伤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床上坐起时间、停尿管时间、下床时间、排大便时间、排尿时间、综合术后恢复、呕吐评分、输液天数和输液量、费用住院日指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设计到的各类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性统计描述、统计图表、方差和相关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对患者各结果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中找出具有较强代表意义的指标。在患者的18个结果指标中, 主观性指标为患者的满意度, 其余17个指标为客观性指标, 因此需要分别进行分析。从患者客观性指标的频数分布趋势来看, 存在着较多的呈正态分布的指标, 其中, 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排尿时间和术后停尿管时间的图形较为相似, 说明其内部联系较为紧密, 因此决定对患者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分组分析[2]。

对患者术后进食、进水和排气时间的分析结果显示, 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均为正值, 可以解释为患者术后进食、进水的时间越早, 则排气越早, 与有关文献资料的结果相符。但是术后进食的时间与排气之间的相关性却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术后进水时间是代表性更好的指标, 因此应选择术后进水的时间作为患者的饮食指标[3]。

对于患者停尿管时间、排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分析结果显示, 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床上活动、坐起、下床和排气活动的分析结果显示, 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内容, 认为下床活动时间属于更好的活动恢复指标。但是下床活动与停尿管时间的相关度较高, 但停尿管时间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情况, 因此将停尿管时间作为反映患者排泄功能恢复的指标。

对于住院日、静脉输液量和天数、费用住院日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 它们都是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指标, 但是费用住院日指数与前两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将其视为资源消耗效益指标, 也就是每天的收益最大, 并非最高的总费用, 因此将其作为资源消耗分析指标。

静脉输液天数与静脉输液量等指标的关系较为密切, 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将其视为护理资源消耗的分析指标。

3 结论

护理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能否达到患者健康需求的期望值, 如果缺乏对患者结果的检查, 那么这方面内容就非常容易被忽略掉。将患者结果作为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标准, 有利于实现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的目标, 从而更好的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价值。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区别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患者结果的影响, 以排除该影响对恢复结果的影响, 从而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最终建立不同病种护理工作质量分析评价标准。

病种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恢复情况, 而同一病种当中往往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护理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就会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也就是该病种患者具有共性的患者结果[4]。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有关参考文献的综合考虑, 将本文结果部分中的有关指标作为分析指标。另外, 由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现刀口感染等的情况, 因此未将感染状况纳入分析指标之列, 但是这并不代表对于感染的控制不属于病种质量评价的内容, 相反, 这一工作是护理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是反映护理工作质量的各项指标中最为敏感的指标。

体现患者第一、追求最佳护理效果是目前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应用全部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来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支持则是现代偱证护理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5]。同时, 如何将护理工作做好, 尽快的完成患者的身体恢复也是对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好检验,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患者预后结果是护理工作质量的真实反映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子宫肌瘤现代诊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吕爱芬.子宫肌瘤手术前后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 2007, 27 (3) :71-72.

[3]卢起飞.心理护理及健康知道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30) :168-168.

[4]胡秀荣.子宫全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7, 11 (12) :1138-1139.

[5]李卫红.子宫切除病人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J].家庭护士:下月版, 2007, 5 (2) :11-12.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2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目的

2.原则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

(4)综合性评价 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如对期望达到目标、行为举止、素质、所期望的工作结果、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评价。

2.护理质量的评价

①基础质量:即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评价内容,着重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源、仪器设备等,可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条件。如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就属于这一类。

b.人力安排:根据病情需要,护士长是否在人员配备上做出了合适的安排,包括人员构成是否合适,人员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

d.病房结构,表格记录,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适与否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制度是否明确等。

②过程质量:评价护理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其中包括:

b.病情观察及治疗结果的观测:如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时间、病情记录,危重病人观察项目、观察时间及各种疾病特殊观察要求等。

d.对参与护理的其他医技部门人员的交往与管理:如病人x线透视预约,各种标本管理,对卫生员及配膳员的管理等。

f.应用和贯彻护理程序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价贯彻落实护理程序每个步骤的质量并应对护理病历做出评价。

此外,也可按三级护理标准来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理结果的标准选择和制定,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有些结果不一定说明是护理的效果,它还与其他医疗辅助诊断、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综合因素有关。

以上三个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护理要素质量评价,可掌握质量控制的全局;具体护理过程环节质量评价,有利于落实措施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终未护理结果质量评价,可反馈控制护理质量。

二、护理工作质量评定过程

(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及方法

1.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主任对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对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自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即为垂直控制。如逐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护理部坚持日夜查岗制度,节假日查房制度,各类质量检查制度等;科护士长负责所属科内病区护士长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负责对每个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控制,把好医属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等。由于护理工作质量受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横向关系因素的质量控制如医护之间的质量控制、病房与药房、化验室等医技术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质量控制,均对护理质量控制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到垂直质量控制与横向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才能使质量控制完善而有效。

反馈控制又称回顾性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针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纠正,防止同类问题再度发生。例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褥疮发生率、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等统计指标,即属此类控制指标。反馈控制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把重点放在执行结果的考评上,目的在于避免已经发生的不良后果继续发展,或防止再度发生。

(二)护理质量评定的程序

1.产生标准 制定标准,确定有关的评价信息,确定信息收集方法和途径。

3.纠正偏差 进行判断,提供适当的输出及检查评价循环。

(2)鉴别与收集信息 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后,要收集能够反映此项工作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如从护理病例中查找护理程序执行的信息,从现场检查实物或观察护理技能中查找有关基础质量的信息,通过观察护士操作过程获得过程质量或护士行为的信息。明确信息及来源之后,即可确定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评价表,要列出评价项目、要求等,对所选信息应具有可集性,要便于操作。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3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与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77-01

对于艾滋病的临床护理而言,主要是需要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在此过程中,维持患者的抗逆转录的病毒实际治疗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监测活动[1]。但目前仍然没有对于艾滋病临床护理的报道以及相关的调查性的研究[2]。我院分析了患者以及护士对于艾滋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相关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4.1月-2015.1月间收治的符合相关艾滋病准入标准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本次研究中,纳入标准需要注意按照,《HIV/A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确诊。同時需要注意到排除严重意识障碍、无法沟通患者、未成年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其他躯体疾病患者。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注意到使用相关的艾滋病的临床护理的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实际对于艾滋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于生理舒适方面的条目数量为14,环境舒适方面的条目为5,心理精神舒适方面的条目为3,社会文化的舒适方面的条目数量为7。同时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较好的对于评分情况进行观察,需要使用5级评分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评分,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对于我院的滨区相关的环境、各项相关的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现场观察以及评估,并需要注意到进行非参与式的调查以及研究,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观察到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实际护理情况。在调查方面需要对所有的患者以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问卷回收率为100%,护士的问卷回收率为100%,而在本次研究完成后我们发现,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能够发现,患者对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际评分为6.63±1.52分,但评估人员对于护理的实际评分为2.31±1.02分,差异为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艾滋病在目前较为常见,同时由于艾滋病的特点,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就能够较好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相应的提升,帮助患者的实际病情能够得到好转[3]。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数量较高,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提供一种质量较高的相关临床护理服务[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以及护士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查,通过本次研究完成后我们发现,患者对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际评分为6.63±1.52分,但评估人员对于护理的实际评分为2.31±1.02分,差异为显著性差异。而通过对本次研究完成后的结果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的进行艾滋病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和护士之间对于临床上的护理质量的感知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相关评价仍然出一种较为一般的水平。因此在实际的进行艾滋病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对于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提升,尤其是需要注意到社会文化方面的支持以及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艳花,袁素娥.照护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5):158-160.

[2] 韦冬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5):265-265.

[3] 徐娟.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28-428.

[4] 郑智慧.艾滋病临床护理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

[5] 彭凌,郑永海,郭艳雪 .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0例患者。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年龄在36~58岁。平均年龄(42.7±4.30)岁。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年龄在35~58岁,平均年龄(42.2±4.70)岁。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根据宫颈癌患者情况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例如排便、排气等)。观察组方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临床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护理以及环境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在护理前后病情是否的到改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3.2 疗效判定标准:

若宫颈癌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在80~100分,则视为满意。若宫颈癌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在60~79分,则视为一般。若宫颈癌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低于60分,则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并发症、满意程度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说明两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存在明显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两组宫颈癌患者的结果分析后可以看出:

2.1 两组宫颈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切口感染2例(3.33%)、泌尿系统感染3例(5.00%)、腹胀0例(0%)、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67%)。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切口感染8例(13.33%)、泌尿系统感染9例(15.00%)、腹胀3例(5.00%)、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1.67%)。故此,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宫颈癌患者受护理后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满意例数、一般例数分别是38例和21例,不满意例数是1例,总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宫颈癌患者的满意例数、一般例数分别是20例和22例,不满意例数是18例,总满意度为70.00%。故此,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

3 讨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不仅对医师的技术水平有高的要求,对护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人员也从工作中各个环节来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

在研究中可看到,对照组的宫颈癌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实施相应的的护理方法。适当的安慰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在手术之后,会观察引流管以及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排气情况)。

但是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常规的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对其满意度方面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在60例宫颈癌患者中,对照组的宫颈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相对于观察组的宫颈癌患者来说还是不够理想。而原因在于常规护理在规范的杀菌,还有消毒隔离以及预防检测、手卫生等方面操作并未严格规范。而责任制护理的护理在培训中,着重将医院感染知识的综合培训纳入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

观察组的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实施责任制护理。所以不仅对护理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还由护士长及时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方面有:①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于患者本身的病情不知晓,以及住院后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3]。所以护理人员可根据宫颈癌患者的病情,而进行有效的的讲解。在讲解的时候要顾及宫颈癌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情绪,以此来消除患者的恐惧。从而达到彼此的信任,配合接下来的工作。②临床护理:有的宫颈癌患者会出现疼痛和高烧等症状,在做完手术之后。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应该给宫颈癌患者关心问候[4],并告诉患者是正常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情况严重的患者应该告诉医师是否需要服用药物。③健康教育:一般患者对自己本身的病情并未了解,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一个相应程度的宫颈癌的讲解[5]。在讲解时尽量做到不给患者心理压力并详细耐心的讲解。与此同时,患者的饮食情况也要高度重视。注意事项要告诉患者及其家属。④术后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注意患者在体温、排便、排气方面是否有情况。要严密观察患者引流管的固定情况。防止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⑤环境护理:患者在刚刚入院的时候,对环境的陌生和自身安全感的缺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还有患者病情的情况会有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介绍本医院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医院的环境等,还有周边的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更要做到及时整理、打扫病房、保持整洁等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6,7]。

所以不管是在宫颈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是在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实施责任制护理要优于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不仅让患者并发症减少,而且能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从而使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评价责任制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对照组的宫颈癌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责任制护理。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宫颈癌,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程宛,邓翠珍,杨颖,等.整体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46-147.

[2]徐琪,张佳琦,王静,等.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63-64.

[3]林兴凤,赵升田,毕建忠,等.以责任制护理为切入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0,14(11):19-21

[4]姚志清,叶发明,牛彦彦,等.小组责任制护理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4-106.

[5]代君安.宫颈癌患者护理问题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332-332.

[6]程宛,邓翠珍,杨颖,等.整体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46-151.

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创建论文 篇5

3.建立护理质量保证系统

利用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及质量控制点的方法,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4]。质量保证一方面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对患者和社会所作的一种健康担保,另一方面指医院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活动(含护理)所必需的全部计划和活动。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即指对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保证的管理机能和质量保证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有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计划。(2)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4)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6)开展自下而上的护理质量管理活动。

4.质量控制点

(质控点,质量保证)方法在护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质控点是质量控制内容中具有一定质量特性,能够体现某一方面质量特点的统计要素,也就是某项质量的关键环节点。其点的质量评价结果可完全或部分地体现这项工作的质量。每项工作可有一个或多个质控点,医院工作方方面面,同一项工作,各科室间制定的质控点也可有所不同,诸质控点按权重构成医院的总质控点环节。在质量评价保证的统计工作中,常用珚x±2s、珚x±3s表达合格线与警戒或控制线标准。(2)质控点的评分方法:在一个质控周期中(亦即PDCA循环中),我们根据预查质控点的位置及重要程度(如权重)给予一定隶属度(一般讲,重要质控点分值高)。每一质控点项目在检查应用时,又根据其完成程度给予一定权值,然后确定某一质控点的得分,全部质控点分数值和即这一部门科室在这一质控周期的护理质量总分。需要注意的是,质控点数据所反映的合格率/缺陷数的分数在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比重。

二、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2013年在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实施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案。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通过护士长总值班日查制、护理质控小组月查制、护理部与护士长季联查、护理部抽查等形式对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动态监测。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广泛动员、引导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的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

依据,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在评价体系制定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在注重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护士的工作价值。在体系的构建上,我们采用了目前在医疗保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美国著名学者Donabedian提出的“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理论,并且将中医特色融入到了整个评价体系。中医护理管理的开展是“要素质量”中的特色指标;中医特色护理实践的规范、应用、评价是“环节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而“终末质量”着重了解患者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将中医健康教育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实施新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以正强化的质量达标率方式表达护理质量控制的情况,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观念的确立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护士潜能,有效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相结合、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逐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导向。

参考文献

[1]方海云,陈红,谢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5,4(2):26-27.

[2]安力彬,李文涛,张萍.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58-59.

[3]侯小妮,刘华平,刘绍金,等.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50-53.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胃癌,护理效果,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56-01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能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显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为了探讨优质护理方法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笔者总结46例相关患者护理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计46例,其中包括男性26例和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岁-70岁,平均年龄为(60.2±9.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患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排除标准:排除手术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患者,排除精神异常者及其他原因不能参与数据调研者。46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干预的23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的2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胃癌类型、癌症分期及年龄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胃癌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优质护理方法具体为:在手术治疗前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病房环境,向其介绍手术原理与术前注意事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治疗过程和治疗原理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鼓励,在与患者交流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帮助患者纾解矛盾情绪并取得患者对治疗的支持;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一般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护理工作人员应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合理指导其使用镇痛类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应对其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并给以饮食指导,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现象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的术前准备工作和术后病情监测工作等,不再赘述。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前根据谭瑞香,刘芬[3]文献中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四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包括非常满意者、满意者和基本满意者。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观察组经过优质护理后,非常满意者16例,满意者3例,基本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表

3讨论

目前对胃癌患者根治的方法主要手术切除,胃癌的根治手术属于大型手术,在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施行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手术护理方式以及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4],由本研究数据统计I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施行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是患者更能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意义,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明显升高(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由此可以推断出优质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具有更优秀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施行的优质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人文关怀,不但疏导了患者的心情,消除其紧张情绪,更能使患者配合治疗,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总之,对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具有优秀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韩芬叶.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3-35.

[2]赵飞英.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36-37.

[3]谭瑞香,刘芬.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78-2379.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 其中男41例, 女39例;1型糖尿病13例, 2型糖尿病67例;年龄50岁~76岁, 平均年龄63岁。所有患者均为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7.8 mmol/L, 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入院时基础疾病情况:22例患者伴发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20例患者伴发冠心病, 16例患者肝功能不全, 1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12例慢性胃病, 4例呼吸道感染。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饮食控制、健康教育、适当运动及血糖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护、针灸护理、推拿护理、情志护理和健康保健等进行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 辨证施护

根据中医理论对观察组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 再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辨证护理措施。其中胃阴虚型16例, 肺阴虚型10例, 肾阴亏虚型8例, 阴阳两虚型6例。胃阴虚型患者, 多表现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大便秘结、消谷善饥、舌苔淡、脉弦细数等;对其辨证护理为指导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以泄胃热;采用玄参、大黄滋水通便;饮食以凉性食物为主, 节制饮食, 防止热量过剩。肺阴虚型患者, 多表现口舌干燥、烦渴多饮、尿量频多、舌苔薄黄、脉弦细数等;对其辩证护理应指导多食水果蔬菜, 采用麦冬、天冬等泡水饮用;多运动, 控制体重。肾阴亏虚型患者, 多表现口干舌燥、尿多且浑浊、脉细数, 应指导其多食猪胰、枸杞子等以滋阴补肾;以百合、生地、首乌等泡水饮用。阴阳两虚者, 多见面色发黑、腰膝酸软、舌淡苔黄、阳痿等表现, 应指导患者多食核桃, 以益智仁、枸杞子等泡水, 饮食以温热为主, 并加强观察以预防酸中毒及水肿的发生[2,3]。

1.2.2 针灸疗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疗法, 多取中脘、脾腧、三焦腧、肝腧、足三里、三阴交、地机等穴。进针至患者出现强烈针感, 留针15 min, 1周为1个疗程。

1.2.3 推拿

采取拇指按法、一指禅推法及点法等手法对胸椎第八段进行推拿按摩, 每次持续时间约20 min, 每日2次;推拿按摩应由慢至快、由轻变重, 采用个手法交替、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1.2.4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 人的情志同样是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观察组患者加强情绪变化观察, 了解患者负面情绪来源, 及时进行疏导和情志护理, 消除不良情绪, 增强其治愈的信心[4]。

1.3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医学卫生组织公布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能力、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 共25题100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本次研究2组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调查时首先对调查目的进行说明, 当场要求患者自主填写并回收。本组研究80例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1) , 同时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P<0.01)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难以完全治愈以及需要饮食控制, 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 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中医理论认为, 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 常见多食、多饮、口渴、多尿、消瘦及尿湿浊等。祖国医学在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对糖尿病来说, 其病理为燥热偏盛、阴津亏损, 其中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5]。

本文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中医护理干预, 首先在对病症进行辨证分型的基础上, 辨证施护, 采取了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的治疗方法;采用针灸、推拿等起到舒经通络、调节阴阳、促进血气运行的作用;通过指导情绪调节、强身健体等, 减少了糖尿病病情发展的诱因, 抑制和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在生理、心理、生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均显著改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此表明, 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的护理, 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玲娣, 陶云英, 李萍, 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 2009, 4 (2) :273-275.

[2]李秀美, 李静.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3 (3) :131-132.

[3]李华.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0.

[4]杨在莲.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 (20) :4243-4244.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l1月至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放疗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 年龄34~73岁, 平均 (56.78±14.67) 岁。将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病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学历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

1.2.1 心理治疗性干预

(1) 向患者介绍基本放疗知识, 说明放射线是一种看不见无感觉且能消灭或控制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的物质, 其作用比较慢, 需治疗一段时间, 才会感到病情有所好转, 在放疗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只要积极配合, 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去做, 就会避免或减轻这些反应的发生, 顺利通过放疗, 取得最佳疗效[2]。 (2) 通过图片或资料, 向患者讲解防治肿瘤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自我护理与康复的能力;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放疗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内容以讲座的形势融入到心理治疗中。 (3) 鼓励患者表达消极情绪, 引导他们发泄消极情绪, 主动与患者交谈, 让其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诉说出来, 积极协调解决患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 及时发现其沮丧、忧郁、反抗治疗的心理, 了解心理阻抗原因防止发生意外。 (4) 教患者学会放松技巧[3], 分散注意力, 如看报纸、散步、打太极拳、听音乐等, 在治疗间歇期和康复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转移内心压力, 解脱抑郁情绪;也可采用意象演示, 用幻想愉快的情景来解除负性情绪的束缚调整心理压力, 保持情绪稳定。 (5) 用呼吸法缓解压力, 可缓和紧张, 缓解恶心、呕吐等反应[4]。

1.2.2 社会支持干预

(1) 医护人员的支持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 也容易取得信任, 除做好基础护理外, 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努力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 积极建议为患者提供均衡的膳食。 (2) 观察患者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协助患者寻求避免和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 (3) 向患者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 指导他们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理解, 主动参与护理活动,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自护[5]。 (4) 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量。对于性格外向喜欢交往的患者, 所需社会支持量较大, 而性格内向, 喜欢静坐独处的患者, 所需社会支持量较少, 因此医护人员要协同家属控制探视人员的多少, 以免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刺激。 (5) 充分调动有效的社会支持来源, 尽可能让患者获得家属、朋友、同事的精神上、情感上、生活上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鼓励他们交流,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1.3

生活质量评价[6], 包括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 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价5个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实施护理干预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 (10.34±2.78) 月, 观察组身体功能 (1.51±0.31) 、角色功能 (1.45±0.42) 、情绪功能 (1.39±0.28) 、社会功能 (1.39±0.36) 、总体生活质量 (5.66±1.19) 均高与对照组的 (1.32±0.29) 、 (1.23±0.37) 、 (1.28±0.32) 、 (1.24±0.25) 、 (4.96±1.08)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进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死率仅次子心脑血管疾病而居第二位, 许多癌症患者认为身患绝症, 思想顾虑大, 常表现出恐惧、焦虑、怀疑、悲观失望的心理, 由于对放疗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7], 也会引起免疫功能的破坏。随着放疗剂量增加, 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会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8]。

以往对肿瘤放疗患者的研究多着重于副作用的防治及护理方面, 评价肿瘤的疗效, 主要采用生存期、生存率、复发率等指标, 而忽视了生活质量少[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已由传统的以治病为目的, 转变为以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类条件,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最终目的[10]。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相关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价5个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实施护理干预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 平均 (10.34±2.78) 个月, 观察组身体功能 (1.51±0.31) 、角色功能 (1.45±0.42) 、情绪功能 (1.39±0.28) 、社会功能 (1.39±0.36) 、总体生活质量 (5.66±1.19) 均高与对照组的 (1.32±0.29) 、 (1.23±0.37) 、 (1.28±0.32) 、 (1.24±0.25) 、 (4.96±1.08) (P<0.05) , 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值得临床应用[11]。

摘要:目的 观察肿瘤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评价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l1月至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放疗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性干预及社会支持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价5个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实施护理干预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18月, 平均 (10.34±2.78) 月, 观察组身体功能 (1.51±0.31) 、角色功能 (1.45±0.42) 、情绪功能 (1.39±0.28) 、社会功能 (1.39±0.36) 、总体生活质量 (5.66±1.19) 均高与对照组的 (1.32±0.29) 、 (1.23±0.37) 、 (1.28±0.32) 、 (1.24±0.25) 、 (4.96±1.08)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放疗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也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9

关键词:舒适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需要进行重症监护的患者190例,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9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50例, 女性45例, 年龄范围在34~7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4.36±2.25) 岁;观察组患者男性53例, 女性42例, 年龄范围在32~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14±2.16)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舒适护理需要对环境、生活、疼痛、睡眠情况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75例, 不满意的患者20例, 满意程度为78.95%;观察组患者满意92例, 不满意的患者3例, 满意程度为96.84%, , 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 X2=14.296, P=0.0001,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均是病情危急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 当重症患者入院治疗后其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怎样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成为临床中应用的重点问题[1]。

舒适护理自从应用于临床以来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并且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在舒适护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主要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患者会对疼痛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首先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相关操作的过程, 进行操作准备工作时需要背对患者,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恐惧。另外, 静脉留置针也能够减少反复穿刺而引起的疼痛。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护理效果更好[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证明在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使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春.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提高生命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4, 02:339-340.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冠心病心绞痛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惊恐等不良情绪, 这些因素均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冠心病心绞痛[1], 针对该类问题在其治疗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且经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其中男女各有60例、40例, 平均年龄 (64.54+5.11) 岁, 病程为12个月~8年, 且所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初发劳累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梗死行心绞痛等。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患者基本指标比较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本组主要是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该病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本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接待, 并与其进行谈话、沟通后, 根据其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为其制订一份健康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 可发放教育册、开展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如该病的发病机制、因素和治疗方式、疾病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使其对该病有全面的认识。②患者患病过程中, 可能会产生烦躁、忧虑等消极心态, 因此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 并同情、关怀、理解、尊重患者, 通过鼓励的方式或讲解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该病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进行一些低热量、低脂及低盐、易消化的食物, 如新鲜的蔬菜、木耳、芹菜、薯类等粗纤维食物, 禁忌过冷或过热、辛辣、刺激较强的食物, 并不可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另外, 指导患者对腹部进行按摩, 并将按摩方法教会患者, 使大便畅通以减轻心脏的负担。④用药护理:在行硝酸甘油点滴时, 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 以7滴/分钟为宜, 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解大便, 这样可避免因体位的改变而发生头晕、血压下降、心悸等现象, 在输液整个过程中需对血压定时测量, 若出现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取卧位如半卧位或静坐体位, 并且不可做用力的动作, 然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若患者出现便秘则在清晨给予蜂蜜水或口服缓泻剂促排便, 且排便不可用力过度以防止意外。⑤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为其制定一套短、长期的运动计划, 且其计划内容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活动, 可进行散步、太极拳或气功运动, 且运动强度要适宜, 每7 d进行4~5次, 注意的是不可进行竞争性、剧烈性的运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P<0.05说明二者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经相应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00%, 前者处于劣势。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100例患者经相应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 (65.42±8.67) 分、满意度 (68.25±7.55) 分, 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 (89.51±6.58) 分、满意度 (93.88±6.10) 分, 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占据很大的优势, P<0.05。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相应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00%, 前者处于劣势;而在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上, 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占据很大的优势, P<0.05。主要原因是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 能够更有助于患者增强遵医行为、提高健康知识从而使其做到自我保健、自我护理, 这对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有极大的帮助,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从表1看出, 经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与观察组相比, 处于劣势, 同时在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评分相比, 对照组均较观察组处于劣势, 这可能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有莫大的关系, 因其护理模式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饮食、用药、生活、健康行为等的护理, 从而患者对接下来要进行的治疗或护理均处于一个不太配合、安心的状态, 以致最终效果不理想[2]。

综上所述,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其效果肯定, 不仅能够提高治愈效果, 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情况, 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 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金艳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1) :230-231.

[2]凌光.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综合护理要点探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4) :102-103.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11

【关键词】长期血透;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55-02

尿毒症作为当前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有着巨大威胁,目前,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都是依靠血透析疗法来维持生命。血透析治疗法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对肾衰竭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针对这些需要依靠血透析疗法来维持生命的患者来说,血透析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么,更重要的是从多方面来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本文就长期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5年1月份期间66例血透患者,对这66例血透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健康问卷的形式,对这6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的是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5年1月份期间66例血透患者。在这6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6例,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最大的为67岁,年龄最小的为27岁,平均年龄为(47±1.5)岁。

1.2方法

对这66例血透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健康问卷的形式,对这6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具体如下。

1.2.1心理因素

在當前社会中,人们对尿毒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认为患上尿毒症就等于判了死刑,进而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悲观的形态。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许多患者消极的心理在其生活质量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他们对血透析治疗以及尿毒症的认识不到位,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压力,进而造成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如失眠、孤僻等。

1.2.2年龄

年龄对长期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也有着重大影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年龄偏大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明显低于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老化,对疾病的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等。另外,老年人在得知自己需要依靠血透析才能维持生命的时候,会在心理上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增加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的发生。

1.2.3 营养不良

在长期血透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特别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尿毒症患者的食欲较差,经常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血透析时会丢失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长时间的透析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患者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机体消瘦、运动耐力下降,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分析均在SPSS12.0软件上完成

2.结果

通过随访调查发现,66例患者中 ,生活不能自理的有27例(40.9%),生活能自理的有39例(59.1)。康复状况与患者的年龄存在明显的关系,年轻的患者康复状况较年老患者好(P<0.05);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其活动指数、合并症评分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差,而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主要为年轻人,就生活质量相比,年龄的不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不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尿毒症作为当前社会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人们的生命有着巨大威胁。针对这种疾病,只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维持自己的生命长久,远离尿毒症的困扰。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血透析治疗法逐渐应用到尿毒症治疗中。在血透治疗中,患者的年龄、对尿毒症疾病的认识以及营养水平都将影响到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命,针对这些因素,就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积极应对,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透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长期血透患者的年龄、对尿毒症知识的了解以及营养水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面对尿毒症的时候,患者只有认识到自己确实已经患上了癌症,惧怕死亡也是没有用的,患者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来面对疾病,进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为自身的生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傅丽波.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健康研究,2015,01(25):11-12.

[2]王颖,谢均,梁莉,袁发焕.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2(16):252-254.

[3]赵姜楠,郑蔚,张利霞,朱淑青,余钫. 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4,24(11)22:403-406.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科的抑郁症患者80例,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入组标准: (1)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 (2) 符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3) HAMD评分≥28分。其中实验组男性16例, 女性24例, 平均年龄 (31.78±9.38) 岁;对照组男性14例, 女性26例, 平均年龄 (31.91±8.29)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遵循认知行为治疗的原则和步骤, 注重分析问题的原因, 帮助患者纠正歪曲的认知, 进而纠正患者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主要内容包括: (1) 依据理解、友好、同理原则, 与患者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 促进患者参与意识, 共同设计和执行治疗计划。 (2) 根据患者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确定适当的干预方向。 (3) 每周安排一次会谈, 每次约30分钟, 评价前阶段干预效果以把握干预的进程。 (4) 根据进程布置家庭作业, 包括收集患者个人资料, 验证假设和认知治疗技术练习等。 (5) 帮助患者找到自身的思考规则, 引导患者在遇到外界刺激时如何了解、诠释和预测这个刺激, 进而决定如何想法、行动与感受。 (6) 认知重塑, 通过认知错误的辨认、理性选择方式的例举, 以及认知排演等方式加强患者的理性认知能力。

1.3 评定工具和方法

采用HAMD量表评价临床症状, 用GQOLI-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由一名不知晓分组情况的评定者进行评定, 以保证平定者盲。

1.4 统计学分析

有关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均为双侧。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GQOLI-74的评定结果

见表1。

表1显示两个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GQOLI-74的评定结果

见表2。

从表2可见, 实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 说明实验组症状改善更明显;从GQOLI-74的4个维度得分结果分析, 实验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在这三方面优于对照组, 而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逐渐增加, 与此相伴行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层出不穷, 其中以抑郁症的发生率最为多见[1]。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以心境持续低落为主, 严重者出现自杀或扩大性自杀, 给患者本人、家人和社会带来各方面的沉重负担[2]。因此,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重点应着眼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认知疗法正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观念来纠正个体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3]。本课题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的到明显的提升。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精神科护理模式。其总体策略是交谈程序和行为矫正的混合物[4]。要求护士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式治疗关系的基础上, 充当协调者角色, 做到准确共情, 通过一对一会谈的形式, 深入了解患者歪曲的思维和信念, 与患者一起设计个体治疗计划, 并应用认知行为技术改变其功能不良的思维及伴有的情感行为。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互动, 交流, 反馈, 增进了护患关系, 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 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同时, 还可完善患者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 在临床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 可作为抑郁症护理的一种模式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惠英, 顾云芬, 黄丽君.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7) :15-17.

[2]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12.

[3]陈思宇, 王鸿健.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1) :85-86.

上一篇:文本过滤下一篇:精益物流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