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睡眠质量(共10篇)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1
ICU收治的患者具有危、急、重的特点, 且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以及侵入性治疗和护理的影响, 对其睡眠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有效的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 对其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睡眠时间不充足和睡眠质量不佳均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 探究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 其中男106例, 女94例;年龄24~68岁, 平均 (52.3±6.2) 岁。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干预方案, 分为两组, 对照组100例, 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 (1) 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讲解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使患者了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基本知识、滥服催眠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1]; (2) 疼痛护理:术后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 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 加强人性化护理,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适当止痛药治疗; (3) 环境护理: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舒适、清洁、空气清新, 降低房间的光线强度[2], 避免噪声干扰, 尽量在白天完成护理工作, 避免各种仪器频繁报警, 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 暂时不用的设备关掉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睡眠环境; (4) 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制度, 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
1.3 临床观察
加强患者生命指标的检测, 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 注意其临床反应和主诉, 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1.4评价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3]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5d评估, 共涉及19个项目, 主要有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部分组成, 每项0~3分评估, 分数越高, 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ICU护士陪伴患者时间最长, 能够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也熟知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 护士可以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 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 创造促进睡眠的条件, 从而达到减轻睡眠障碍的目的。这首先需要护士评估患者过去在正常环境里的睡眠形态, 早醒、睡眠维持困难、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入睡方式、深度、时间、体位、辅助用品和干扰因素等;以往有无睡眠障碍的表现;对睡眠困难原因的了解和可能的减轻方法;干扰睡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如恐惧、焦虑) ;治疗和护理对睡眠的干扰次数和时间;确认促进和干扰正常睡眠形态的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障碍因素主要有过度嗜好、失眠、睡眠节奏紊乱、觉醒等。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所以在对患者进行ICU监护治疗时要加强其护理干预,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提高其睡眠质量。
经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造成ICU患者睡眠紊乱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机体不适, ICU中管道设备的设置和捆绑感, 仪器监护产生的噪声、警报, 医护人员交谈声、脚步声等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紧张心理作用[4]。所以, 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临床综合护理, 干预后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明显好转, 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可见临床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意义。与此同时, 为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医护人员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动作轻、脚步轻、谈话轻等, 尽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丽杰, 董保霞, 王海云, 等.ICU病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1, 18 (7) :109-110.
[2] 张继平, 王爱军, 张淑君, 等.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3 (4) :198-199.
[3] 程利萍, 孟虹, 张代玲, 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5 (14) :106-107.
[4] 房丽丽, 孙桂霞.ICU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0 (17) :120-121.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2
【关键词】产后出血;妇产;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16-01
伴随着产妇社会家庭角色的转变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产妇的心理以及生理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1]。为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妇睡眠质量,本次研究将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干预结果来看,所获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为23-38岁,其平均年龄为25.4±3.6岁,孕周为37.6±4.9周,其中有45例产妇为初产妇,25例产妇为经产妇;32例产妇实施自然分娩,38例产妇实施剖宫产。采取随机法将70例产妇分为病例数分别为35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实施评估,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即宣教疾病有关知识、饮食教育以及服药教育等。研究组产妇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如下:1)主动和产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家庭情况,予以心理安慰以及鼓励,消除其所存不良情绪,使其对于疾病预后等所产生的担忧得到缓解,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确保病房内环境安静,医师在查房和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其自身举止,所患者存在恐惧或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适时分散注意力。2)嘱咐产妇要按时休息,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应嘱咐其适当的运动,加快产妇恢复的速度。同时还应加强产后疼痛的护理,若疼痛较为剧烈,可采取药物治疗。3)产前加强健康宣教,以卡片的形式将有关注意事项印在上面,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产妇以及家属理解,组织产妇观看关于妇产方面的录像,且实施讲解,以便于在分娩期间产妇可充分配合;产时应予以心理安慰和支持,在第三产程时按摩产妇子宫,将手放置在产妇的下腹部,有节奏地进行挤压,以放松左右侧壁和宫底,其用掌面对子宫前壁进行按摩,每分鐘三十次,在按摩期间用力需均匀;产后应定时换药,在换药期间要注意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感染或者肉芽组织增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换药,以免引起感染。此外,还应注意病房的通风,确保室内干净且温度、湿度适宜。
1.3观察指标
借助于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定表来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2],观察产后2小时和24小时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0%(7/3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睡眠质量评分和产后出血量如表1所示,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研究组产妇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少,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妊娠和分娩均属于正常生理过程,然而对于一些初产妇来讲,因对此缺乏全面且系统的认识,再加上角色的转换或者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产妇心理发生变化,造成睡眠紊乱,诱发产后出血或者加重,对此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睡眠紊乱的纠正也成为了当前妇产科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3-4]。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了病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产妇基于常规护理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有心理护理、产前教育、产时护理、产后护理等。从护理干预结果来看,研究组产妇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产后出血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可见,对围产期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率,便于产妇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建英.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34-35.
[2]裘晓萍.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69-70.
[3]吴桂婵.护理干预对66例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临床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4,(16):273-273.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对女性个体会带来很大的应激反应, 尤其对初产妇的影响较大。在产后6w以内易产生产后睡眠紊乱及情绪化,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后睡眠不足及心理适应不良, 常感到乏力、易怒以及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 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探究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 现对100例初产妇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进行分组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生产的初产妇100例,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年龄22~34 (24.35±8.23) 岁。2组产妇的职业构成、文化程度、孕次以及妊娠周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 干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之后再给予产后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初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伤口的疼痛、剖腹产手术后的切口痛、便秘、尿潴留以及照顾婴儿没有经验, 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照顾产妇, 了解产妇的症结所在, 向初产妇介绍育婴的知识以及指导初产妇应该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另外产妇注意卫生避免伤口感染。
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以外, 辅以产后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 首先应该了解产妇睡眠障碍的原因, 对初产妇进行不良情绪的疏导;为产妇提供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尽最大的努力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产妇以及家属加强产后抑郁症的宣教工作;增加产妇产后进行早起锻炼的意识, 这样也有助于睡眠。
1.3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数据应用SPS 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表示数据标准差, 组间比较采用u检查, 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由表1、2可以看出, 干预前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采取干预措施以后, 其护理前后差异性不显著;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孕育和分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 孕产妇在身体以及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于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缺乏, 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前应该进行产前教育, 使她们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 保持良好的心态。初产妇的睡眠质量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次担当母亲这个角色, 对今后如何孕育婴儿以及自身心理的因素等非常的担忧, 同时自身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变化, 从而使产妇的睡眠发生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嗜睡两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恰当的护理干预以及对产妇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对改善初产妇的睡眠质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产妇的睡眠质量与产妇的身体恢复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加强产后护理十分重要。对初产妇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睡眠质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初产妇的负面情绪, 值得在初产妇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静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20) :183-184.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4
【关键词】 冠心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可以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冠心病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睡眠形态紊乱,使病情加重,同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120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这1200例患者进行睡眠障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0例,其中男698例,女502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35例,高血糖110例,高血脂159例。文化程度:大学264例,中专及中学644例,小学123例,文盲69例。
1.2 治疗方法 参考国内的相关文献1,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分型:①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长,入睡时间超过1h;②睡眠不稳,睡眠浅,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轻微刺激即可惊醒;③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时间<5h;④早醒,早晨醒来的时间比正常早2h,醒来之后再不能入睡;⑤多梦,整夜都在做梦,不能熟睡,醒来后全身乏力,大脑不能充分的休息。
通过问卷和谈话的调查方式,对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①疾病因素,398例患者由于疾病本身而导致睡眠障碍,夜间频繁发作并伴有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导致患者失眠。②心理因素,有412例患者担心疾病的并发症和预后,害怕在夜间发生意外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③社会因素,140例患者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或者没有家属的陪伴,害怕成为家庭的累赘,出现睡眠障碍。④环境因素,面对陌生的环境及不能适应病室的床铺、室温、夜间灯光、治疗护理操作的声音等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160例。⑤个人不良习惯,90例患者喜欢睡前喝浓茶、吸烟、看惊悚的电视剧或电影,或者睡前大量饮水导致晚上起夜上厕所次数增多,影响自身的睡眠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入院教育 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委婉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状况;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向患者讲解如何使用输氧管道、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及其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早地熟悉环境和适应医院的生活2。
1.3.2 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若患者伴左心功能不全,指导患者夜间采取半坐卧位,减少回心血流量,减轻心脏的负荷,防止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若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以防病情加重;如果患者确实需要通过药物来治疗失眠,遵医嘱使用安眠药和镇静剂,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3。
1.3.3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应积极地与患者沟通,认真聆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仔细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从精神上安慰和支持病人,向患者介绍患有同样疾病但是已经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教会患者有效调节自我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和劳累。
1.3.4 保持环境舒适 给患者创造安静、整洁、适合休息的环境,保持适当的通风,调整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光线不宜过亮,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给患者选择有弹性、舒适、适合身体曲度的床垫,枕头应软硬适中,保持患者的床单位平整、整洁、干燥,及时为患者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和床单。夜间护士操作时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夜间对患者的治疗,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
1.3.5 加强社会支持 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治疗的过程中家属的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于患者进行交流,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护士应避免在患者面前提及钱等敏感字眼,防止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3.6 养成良好习惯 协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睡眠日志。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入睡前忌饮大量的水,在入睡前1h排尿。避免在睡前饮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饮料。睡前忌看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惊悚的故事或電影。白天要劳逸结合,做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做操等。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h。
2 结 果
通过对1200例患者进行睡眠障碍分型,分析其失眠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睡眠良好986例,好转仍间歇服用安定153例,无效61例。总有效达94.9%。
3 讨 论
冠心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让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再加上患者缺乏社会支持及其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通过分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在精神上鼓舞和安慰病人,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秀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62—2163.
[2] 胡松英.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72—73.
[3] 谢亮球.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7—8.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化疗,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差在癌症化疗患者中十分常见, 不但会影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还会对化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癌症所造成的疼痛以及化疗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都会造成肺癌患者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另外, 陌生和喧闹的病房环境也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障碍, 降低患者睡眠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肺癌接受化疗患者60例, 其中男41例, 女19例, 年龄45~72岁, 平均 (59.26±6.31) 岁;癌症类型结构为:鳞癌患者21例, 腺癌患者29例, 小细胞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证实诊断为肺癌。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观察组每周进行健康宣教1次, 通过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肺癌和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1], 向患者介绍肺癌的化疗方法、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等。
1.2.2 心理护理
化疗经常会引起患者烦躁、脱发、自卑等[2]身心影响, 对患者影响非常严重, 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及时提供治疗信息, 方便患者了解自身治疗情况, 使患者有安全感, 对治疗充满信心。在护理工作中操作要规范,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经常以劝导、理解、同情、鼓励的方式避免患者过度消极。
1.2.3 睡眠障碍疗法
(1) 激控制治疗:针影响睡眠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 (2) 睡眠限制治疗:对患者每天睡眠的时间和卧床时间进行限制, 形成条件反射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3) 松弛治疗:通过渐进性肌肉松弛疗法、松弛想象、被动体感中心训练等心理干预让患者在达到全身心的放松;
1.2.4 舒适护理
在护理中尽量避免夜晚操作, 如必须进行夜晚操作时动作要轻盈, 避免发出大的响动。另外, 晚餐应以清淡为主, 忌饮茶、咖啡等, 睡前用热水泡脚,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3]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对全部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将选择PSQI量表中的7个因素进行测评, 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白天功能。正常人群的PSQI指数为 (3.88±2.52) 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标准总分>7分则说明睡眠质量有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 我国的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长。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有效途径[4], 但是许多患者在化疗中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睡眠障碍就是是肺癌化疗后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之一,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如何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已成为肿癌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因此, 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影响睡眠在因素。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通过舒适护理等就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和睡眠心态。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睡眠质量以及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有效进行,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钱琴伟, 赵黎.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下旬版) , 2009, (11) :52-53.
[2]胡荣梅, 刁节琼.舒适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新医学学刊, 2009, 6 (1) :15.
[3]张杰.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的情绪表现及护理干预需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8) :201.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 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年龄≥60 岁。 (2) 能够进行正常有效沟通。 (3)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愿意配合研究人员。排除标准: (1) 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2) 存严重躯体疾病。 (3) 存在精神疾病。
总共纳入研究对象148 例, 男59 例、女89 例, 平均年龄 (71.2±5.3) 岁;配偶照顾者86 例, 子女照顾者49 例, 其他人13 例;92 例有慢性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4 例, 2组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及主要照顾者方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发放学习睡眠科普知识小册子;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按照《2012 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行为治疗方法, 组织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收集2 组老年人资料。
1.3 评价指标
1.3.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1]PSQI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睡眠专家BUYSSE D J等于1993 年编制, 用于评估患者最近1 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 只需5 min~10 min便可完成。刘贤臣[2]等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适用于国内的患者。其18 个自评项目构成7 个因子, 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睡眠维持性、使用睡眠药物与日间功能紊乱。总分0~21 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2 睡眠不良行为记录表根据成人失眠指南列出常见的不良睡眠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午睡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规律、睡前吸烟、睡前饮茶或咖啡等、睡前饮酒过量等5 项不良睡眠行为习惯。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干预前PSQI得分和不良睡眠行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 干预后2 组PSQI得分比较见表3。
2.3 干预后2 组老年人不良睡眠行为比较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 睡眠障碍中失眠又是多发病, 长期失眠对身体各个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老年人自身的各种慢性病与低质量的睡眠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将对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睡眠障碍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其他功能的损害等问题, 而且增加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对整个老年期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2012 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基本原则, 制订相应的老年人睡眠干预措施, 对2 组老年人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 干预后PSQI的7 个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和睡眠药物均有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睡前吸烟和睡前饮酒过量这两项生活习惯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午睡较多、睡眠无规律、睡前饮茶或咖啡等不良睡眠行为在干预后均有所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根据指南制定的睡眠干预手段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对社区的睡眠护理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2-377.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均为男性,年龄65~82岁,平均(73.1±5.5)岁,病程3~15年,平均(10.5±2.5)年,合并冠心病23例,糖尿病15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老年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对照组住院期间仅接受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即常规Ⅱ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工作,通过发放宣传册以及带领学习的方式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原则、预期效果等。(2)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频繁语言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及时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学习自我调整和解压。(3)服药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教育,严格按照医嘱剂量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严禁私自停药、减少/增加剂量、服用医嘱外药物等。(4)生活护理:患者应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指导患者进行与身体状况相符的运动,严禁剧烈运动,患者在清晨运动前务必先服用降压药。(5)饮食护理:引导患者均衡营养,合理调节膳食结构,主食以谷物为主,应多吃水果、蔬菜,切忌暴饮暴食,进食高盐分、高脂肪的食物。(6)睡眠护理:指导患者选择健康的睡眠姿势,选择正确的头枕高度以及被褥厚度、重量,睡眠时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使患者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休息、睡眠。(7)血压监测:定期对患者血压进行检测,记录患者血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制定血压治疗与护理策略。
观察指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睡眠质量、时间、效率、障碍、安眠药物等7个部分、19项内容,7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对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对生活质量采用卡氏百分法评估,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对治疗依从性采取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治疗依从性越高。
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发生、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干预过程中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群极为常见的疾病,并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老年高血压患者需长时间住院治疗,控制血压指标,但由于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缺乏专业认知,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并且生活环境的转变可导致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多数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可发生精神萎靡、失眠等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血压控制结果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试验回顾分析可知,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精神心理层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4]。通过生活、饮食以及睡眠等护理可保持患者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5],进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等。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对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桂定,李淑霞.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911-913.
[2]俞玉容.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75-76.
[3]肖丽萍,刘兰萍,吕少芸.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54-55.
[4]李玉琼,毛慧.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1,31(1):54.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40例, 年龄61.5~75.2 岁, 平均 (65.7±3.1) 岁, 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2.1d~5.9 年, 平均 (2.2±1.1) 年;对照组40例, 年龄60.1~80.7 岁, 平均 (37.4±2.4) 岁, 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2.2d~5.8 年, 平均 (2.4±1.6) 年。入选患者均符合呼吸内科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 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方法如下:入院后护士向患者介绍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知识, 加强患者日常饮食;同时, 护士让患者保持平卧姿势, 向患者宣传教育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以及治疗后的注意等, 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 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 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 必要时可以让患者听轻音乐或者摆放鲜花等, 缓解患者的紧张, 恐惧心理;冬季应该控制病房温度在16~20 ℃;夏季病房温度控制在25~28 ℃, 保持病房光线柔和, 避免强光刺激。夜间, 对患者的护理应该动作轻柔, 避免影响患者休息。此外,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生物规律调节睡眠质量, 避免出现噪声[4]。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心情不稳, 因此, 患者入院后应该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内心的顾虑,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3药物指导:对于睡眠障碍严重患者, 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镇静药物。患者用药时应该根据医嘱对镇静药物进行指导,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成分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用药的意识, 并且患者用药后应该严密观察, 避免患者出现意外。同时, 护士晚间应该加强巡视, 避免患者下床运动, 以免出现摔伤[6]。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 (PSQI) 评分, 对于总分>7分者视为睡眠障碍;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前的相关指标, 如: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分析, 其中, 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护理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本次研究中, 两组护理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发病后症状显著, 若不采取积极救治办法容易合并其他疾病, 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尚不完善, 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 常规治疗只可改善症状, 但预后较差。近年来,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中广为应用, 且效果理想[7]。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护理前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护理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该护理方法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临床上改善护理设施, 提高护理水平, 进行综合的救治,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 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的不良情绪,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为患者提供优质、有竞争力的服务, 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 两组护理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近年来, 随着我院护理干预的不断实施和推广,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平, 王铭娥, 孙颖.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082-7083.
[2]梁玉连, 高端良, 冯静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3 (19) :32-34.
[3]沈洁.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 (2) :149.
[4]胡永红, 周丹.对老干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0, 32 (2) :35-37.
[5]刘熔雪, 江小燕, 何莲瑛.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35.
[6]孟玉平.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 (2) :203-204.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78-02
在现今的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医患关系,也影响患者的临床治愈期。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化了临床基础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水平。可以协助临床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制度,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为进一步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与依据,本院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选取不同方式护理的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104例在进行普通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对照组为104例进行普通内科护理的患者,平均年龄43岁,男119例,平均年龄46岁,女89例,平均年龄3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年龄、病程长段以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患者的意识清醒,思想正常。
1.2 方法 对208例内科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对照组:对内科患者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定时查房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如若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积配合医生的临床治疗。实验组:培养专业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全面负责患者的饮食及起居、日常给药、康复训练等,加强临床关注度,帮助患者完成各项必要检查,细心嘱咐家属注意事项,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两组内科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分,做好详细记录。
2 结果
两组内科患者护理结果比较 通过对患者临床护理的资料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研究对象208例内科患者中,104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态度为(95.8±6.2)分,护理知识(94.8±2.5)分,护理技能(91.3±5.8)分,临床护理效果(94.7±2.9)分,104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为(84.6±7.8)分,护理知识(83.9±8.4)分,护理技能(80.6±10.5)分,临床护理效果(81.9±8.2)分,实验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对于内科的临床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非常满意的占72.1%,很满意的占19.2%,一般满意的占5.8%,不满意的占2.9%,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的占60.6%,很满意的占14.4%,一般满意的占6.7%,不满意的占18.3%,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208例患者护理结果比较(分)
组别例数护理态度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效果
实验组10495.8±6.294.8±2.591.3±5.894.7±2.9
对照组10484.6±7.883.9±8.480.6±10.581.9±8.2
P <0.05<0.05<0.05<0.05
表2 两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实验组10472.119.25.82.9
对照组10460.614.46.718.3
3 讨论
临床护理是临床治疗的较为重要的过程,与疾病的康复密切相关,内科护理更是如此。由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优化,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内科护理问题也渐渐突出,以往的普通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内科护理面对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偏重,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弱,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也较多,因此,优质护理成为当下临床内科护理的趋势。内科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接受程度反映着临床的护理质量,本院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实验对象208例,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临床护理效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1%,对照组内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1.7%,实验组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表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并优化内科临床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内科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临床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态度更加优质,令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临床治愈过程。且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临床上应该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杨丽明. 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内科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8:161-162.
[2]关却卓玛.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05-506.
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篇10
1 调查的资料对象
主要是就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在住院部抽取了100例的心内科患者, 男女比例想同, 年龄在60~80岁, 具体病例情况是其中有55例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2例患有高血压, 9例患有心功能失常, 剩下的有6例是患有心律失常, 6例是风湿性心脏瓣膜, 2例是扩张性心肌病。所选择的对象很具有代表性。
2 护理干预的具体方式
2.1 实施正确的心理疏导
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时, 对其进行病房的简单介绍使其一方面了解这个新环境, 另一方面认识相同病房的病友, 另一方面介绍相关的制度和有关的工作人员, 以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 使其能够很快的融入这个崭新的环境。与此同时, 可以指导患者的家庭成员, 使他们也可以主动的来参加这个有益于改善患者睡眠的护理工作, 在平时帮助妥善的处理各种可能引起内心巨大波动的事件, 争取得到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与患者友善的交谈, 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而获取有效的信息反馈, 从而把握住患者的心理状态, 发现引起其睡眠不好的主因, 然后对症下药, 帮助患者分析、内心的困惑, 平静患者的心态, 使得其能够获得一个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态[1]。
2.2 提供好的睡眠条件及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张柔软、干净舒适的睡铺, 在枕头和被褥方面可以征求患者的意见, 提供给其平时已经习惯了的;同时帮助患者获取一个舒服的睡姿, 保持室内的空气的畅通, 晚间不使用大灯, 而换用光线比较柔和的壁灯或地灯, 关掉不使用的电器, 尽量将机械警报声、谈话和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到最低。然后合理的分配探视的时间。用屏风维护个人的私密空间, 至于那些睡觉习惯不好的额患者, 可以将其单独置于一间病房, 有关的护理工作尽量在白天为患者进行, 对于夜间需要用药的患者, 对其预先提醒, 使其他患者对夜间的干扰有必要的思想准备。监护仪的外露导线需要定期的检查及调整, 避免过于牵拉, 血压平稳时夜间适当减少袖带打气的次数。同时还需要注意输液泵等的药剂及时添加, 避免警报的噪声。护理人员可以参加医疗方案的相关指定的工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反映给主治医师, 使得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 有效的避免患者因在夜晚由于排尿次数过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2]。
2.3 合理的安排睡眠时间
制定相关的作息时间表, 从而保证患者劳逸结合, 在白天, 尽量让其少睡或者不睡, 将屋内窗户打开, 保持房间内的光线明亮, 适当督促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或者看看报纸, 总之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量, 午睡时要尽量在1h以内, 在晚上如果持续睡不着, 督促其起床去散散步或听听轻音乐, 使得身心得到放松, 直到倦意袭来去睡觉, 在早晨准时的7点起床, 如果前天晚上睡眠不足, 可以再十点左右补觉, 然后中午正常进食[3]。
2.4 尽量满足睡眠者的睡前习惯
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 可以让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尽量满足其睡前的习惯, 如听听音乐、收听一下广播等, 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 保证患者在睡前处于平和的心态。
2.5 有关催眠药物的只是宜数
对于那些重症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镇定催眠累的药物来促进其睡眠, 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的药理例如服药量、服药间隔、毒副作用等的培养, 让其按照医师的嘱咐来用药, 切记盲目用药, 对于那些症状较轻的患者, 由于, 催眠来的药物一般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等, 不建议患者使用, 尽量使其自然入睡, 从而在护理干预的条件下实现睡眠质量的提高。
3 讨论
总之, 经过上述的相关护理干预对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 睡眠质量下降的状况, 很显然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实施合理的睡眠护理, 能够提高睡眠的质量,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亚娟.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9 (1) :210-211.
[2]贾艳梅.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0 (36)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