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2024-06-14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精选11篇)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1

施行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分别实行责任助产护理和常规分娩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产后出血例数和出血量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责任助产对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词】责任助产;产房护理;影响分析

随着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对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随之兴起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就产房护理这方面而言,责任助产发展尤为迅速,而且护理效果非常显著,绝大部分接受责任助产服务的产妇都给予了积极评价[1]。为更深入地了解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本文以我院的2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关于责任助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22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最小的为24岁,最大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7.3岁;身高在154至173cm之间,平均身高为159.8cm;体重在63.5至85.9kg之间,平均体重为71.8kg;怀孕时间最长的为40周,最短的为37周,平均时间为37.8周。所有产妇中,是初产妇的有172例,经产妇的为48例,她们均已在分娩前进行临床检查,胎儿位置、心、肝等的功能都正常,且已排除血液、免疫系统等相关疾病。然后将所有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怀孕时间等一般资料均经过统计软件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分析。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常规分娩服务,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由助产人员对其进行常规产程护理。在护理期间无专人全程进行陪伴,助产人员正常换班,因此,有的产妇可能前后会由不同的助产人员来进行基础护理。当产妇的子宫口全开的时候,产妇会被送入分娩室由助产人员进行接生[2]。1.2.2 研究组护理方法

对研究组则实行“一对一”的责任助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程人性化护理:助产人员在产前都对各自要护理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在产妇进入产房后,助产人员会向产妇和她们的陪同家属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和有关分娩的知识。同时还帮助产妇摆好姿势和做好保暖工作等。[3]。(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向产妇详细介绍有关分娩的知识,同时让她们对身体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必要的心理预期,并熟悉相应的注意事项。(3)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助产人员还要实时观察她们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对胎儿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及时记录下两组产妇所有阶段的生产时间,另外还要记录下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的例数及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判断标准为分娩后24h里出血量超过500ml。同时对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也要一并记录下来,胎儿窘迫的标准为胎心率大于180/min或者小

于100/min,新生儿窒息的评分通过采用Apgar评分方式进行,当得分小于7分的即为新生儿窒息。最后对所记录下的有关两组产妇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取得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产妇生产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在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都要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研究组生产时间对比(h,x±s)

组别 对照组 研究组 t值 P值 例数(n)

110

活跃期 9.15±2.33 6.02±1.45 4.362 <0.05

第二产程 1.41±0.32 0.83±0.16 3.082 <0.05

第三产程 0.22±0.11 0.17±0.13 0.133 <0.05

总产程 10.45±2.33 7.12±1.35 4.475 <0.05 2.2 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对比[n(%)] 组别 对照组 研究组 X2/t P值 例数(n)110 110

胎儿窘迫 33(30.00)8(8.18)16.194 <0.05

新生儿窒息 8(7.27)1(1.82)4.653 <0.05

产后出血 10(9.09)2(1.82)4.662 <0.05

产后出血量(ml,x±s)

117.15±8.34

76.20±9.12 6.396 <0.05

3.讨论

责任助产是一种和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差别较大的分娩服务模式,其核心是以人(产妇)为本,进行全程护理,充分发挥助产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产妇提供优质的产房护理[5]。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顾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分娩时出现酸碱平衡,影响到胎儿的供氧和供血。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别对两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责任助产模式,结果显示,责任助产通过一对一的全程护理,有效增进了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缓解了产妇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大大提高了分娩的质量。研究组产妇无论是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还是产程时间等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护理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总的来说,责任助产这种全新的分娩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高慧,王文革.全程责任助产士陪伴分娩628例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13(12):139-140.[2] 邹慧兰.无痛分娩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4):67-69.[3] 俞勤.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及观察[J].医学信息,2010,9(11):267-268.[4] 岑永平,李妍,叶磊.全程责任制陪伴分娩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l(08):1314-1316.[5] 李青松,全冬华,陈小燕.两种陪伴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6):2 388-2 389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业务管理

存在布局流程不合理, 制度、质量标准不健全:如产房未设置隔离待产室, 无产房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产妇出入室流程、产房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护理人员物品交接无登记、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执行口头医嘱现象等;管理监督不力如产房无专人进行质量检查, 质控流于形式等。个别护理人员“三基”考核不达75分, 专科知识口试回答不全, 现场考核部分护理人员新生儿复苏、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程序不熟练。

1.2 消毒隔离

存在有制度但落实不到位现象, 如:产房三区无明显标识, 产房卫生清洁不到位, 一婴一用一消毒未做到, 消毒器械、容器不按时更换;无菌物品包布不洁, 内装无菌器械清洗不到位、有污迹;接产前洗手不按常规进行, 会阴消毒不到位等。

1.3 护理文书

存在产程图绘制不及时, 婴儿病历项目填写不全, 有涂、刮等现象。

1.4 满意度调查

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不达90%, 反映部分护理人员解释不到位, 服务态度不好, 个别对分娩过程不顺利不理解。

2 原因剖析

2.1 管理因素

产房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标准滞后或有制度而落实不到位、管理监督力度不当等均可影响到护理质量继而威胁到孕产妇的安全导致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设备故障、管理使用不当或护士不能正确、充分使用当前配备仪器及器械等均可给产妇及新生儿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2.2 人员因素

2.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我院产房现有7名助产士, 其中2人为新聘人员, 而2008年平均每月产妇人数达250余人, 遇特殊月份每日需接产10余人。经常的高负荷运转, 致使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病人的心理护理、产前指导、基础护理、产后宣教等工作。

2.2.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欠佳

受条件限制, 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少, 知识更新慢, 在处理急危重病人及突发事件中, 技术不过硬, 观察病情发现问题能力有限;而大部分护士因长期在基层工作, 安于现状, 缺乏进取和竞争意识, 对现在的护理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管理不适应。

2.2.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理人员粗心大意, 对产妇及新生儿疏于管理。

2.2.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信息资讯网络的普及, 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缺乏认识, 稍有疏忽、失误也会造成护理质量缺陷。

2.3 沟通因素

病人及家属尤其是正常产妇对护理服务期望值很高, 在待产、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头位不正等可能需胎头吸引或剖宫术, 若不能与病人本人与家属沟通, 让她们有心理适应过程, 会因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导致不满。

3 对策

3.1 领导重视, 加强管理

产房是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测部门, 医院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改善不合理的建筑结构, 并根据发展的现状与长远规划, 适当引进人才, 用一定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 只有合理的人员配置, 才能使医疗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产房质量。

3.2 整章建制

护理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新的分级医院管理标准及管理年实施细则, 结合本院产房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重新审视、修订产房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标准。如产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 科学、合理制订各班职责,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防止推诿,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3 建立健全质控管理

产房成立质控小组, 由产房护士长及1位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组成, 根据质量标准对产房各方面工作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 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并鼓励护理人员相互监督、拾遗补漏, 对发现缺陷及时上报决不隐瞒, 从中吸取教训, 引以为戒。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 严格进行“三基”“三严”、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考核, 强化临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将其纳入晋升、晋职的硬指标中, 外派护理骨干参加市级以上医院进行学习班、进修、参观等, 返院后进行传达, 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责任心是护士减少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的基本保证, 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医院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如组织演讲、表彰先进、绩效考核等, 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审慎严谨的工作作风。

3.6 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使他们自觉规范执业行为,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 确保病历的真实、客观、准确、完整, 降低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7 加强护患沟通

转变服务理念, 真正为病人着想, 在陪伴分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产程, 发现异常和危及母婴安全的因素, 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并随时向产妇家属报告产妇的情况, 以积极的态度争取得到孕妇和家属的理解。

4 小结

通过对我院产房护理质量缺陷存在问题的剖析, 如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我们及时提出较完善的整改措施, 对于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科室自行整改, 包括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 加大对产房护理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等;需院领导协调解决的整理后提交院务会解决如产房布局流程、人力资源配备、外出进修学习等, 使护理人员逐步转变工作作风, 自觉规范护理行为, 改善护患关系, 有效降低了产房的护理质量缺陷, 使病人受益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及医院形象, 也为我院创二级甲等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产房,护理质量,缺陷

参考文献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 产房舒适护理;助产质量;产房内感染率;临床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5-02

基于产房舒适护理的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临床影响,特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8例孕妇,孕妇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46±1.21)岁;孕妇孕周为36-43周,平均孕周为(39.51±1.32)周;分析产妇产次,52例为初产妇,46例为经产妇;并依据产妇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9例,对比两组孕妇之间的年龄、孕周及产次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以产房舒适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1 孕妇入院后,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同时加上对胎儿健康的担心,因此产妇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同产妇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产妇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产妇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实施心理宣教,为产妇讲解分娩全过程,指引产妇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进而有效减轻产妇心理及生理上的不良情绪。产程中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引产妇做好思想准备,告知孕妇生产中出现疼痛感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教导孕妇自我减痛技术,促使产妇养成自控感,提高产妇的自信心。

1.2.2 护理人员应将产房温度控制在22-24oC,湿度控制在50-60%。分娩过程中,经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初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此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实施一对一助产护理,其应目光温和、语言亲切的对产妇讲解产房环境,告知产妇宫缩状况,并指引产妇充分休息,保存体力。在宫口开大3厘米后,产妇出现疼痛难忍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引产妇通过呼吸减轻疼痛,且护理人员通过抚摸给以产妇心理上的支持,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在宫口全开后,护理人员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减轻产妇的疼痛,指引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避免用力不当出现产道裂伤或者是胎儿宫内窘迫、颅内血肿等症状。分娩后,护理人员告知产妇生产顺利,避免产妇情绪激动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出现出血症状,同时指引产妇喂养新生婴儿常识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对孕妇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总产程、产房内出现感染发生率以及新生婴儿产房内出现感染发生率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1]。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对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 治疗组产妇总产程为(461.6±148.5)min,心理舒适率为91.84%(45/49),生理舒适率为93.88%(46/49),产妇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为93.88%(46/49);对照组产妇总产程为(661.2±175.3)min,心理舒适率为48.98%(24/49),生理舒适率为51.02%(25/49),产妇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为51.02%(25/49)。对比两组产妇总产程、心理舒适率、生理舒适率以及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产妇同对照组产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产妇及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 治疗组产妇产房内感染率为0.00%(0/49),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为2.04%(1/49);对照组产妇产房内感染率为8.16%(4/49),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为12.24%(6/49)。对比两组产妇及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治疗组产妇及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及新生婴儿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产妇在进行分娩时,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产妇分娩,加重产妇疼痛感、延长产程以及婴儿缺氧等状况[2]。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护理人员给以的护理,有效增强产妇分娩信心,促使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顺产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3]。通过本次研究证明,产房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率。如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产妇,其产房内感染率为0.00%,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为2.04%,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为93.88%;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产妇,其产房内感染率为8.16%,新生婴儿产房内感染率为12.24%,对助产护理总满意度为51.02%。对比两组产妇助产质量及产房内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产房舒适护理值得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梦华.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7):205-206.

[2] 蒋林平.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0(06):306-307.

产房护理工作制度 篇4

1、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更换产房专用隔离衣、裤、拖鞋、戴好口罩、帽子,非本科室工作人员请勿入内。

2、实行一对一陪产制度,产妇进产房后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3、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和母乳喂养指导。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

5、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各类物品要定物、定位放置,由专人负责,随时整理、消毒及补充。

6、每日检查抢救物品、药品,保证功能完好。

7、新生儿处理完毕,挂上婴儿识别牌,抱给产妇辨认性别,盖脚印和产妇拇指印,产妇产后一般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若无特殊情况可送回母婴同室休息。

8、产后60分钟内应进行新生儿早开奶及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

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要点 篇5

[摘要]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产的场所,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临床风险事件高发区,不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产房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房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1]。产房工作由于具有病情急、变化快、高风险的特点,随着产房护理工作日趋复杂,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也越来越多。潜在的护理风险 1.1 护理人员方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院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事故”[2]。这可以看出,护理风险的首要来源为护理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产房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高风险医疗场所,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的法律问题,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病历书写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由于在护理教育课程和在职教育课程中对医学法律知识的培训比较欠缺,使得某些护士对病历书写不够重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在医疗护理病历中经常会出现记录不完善;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载不相符合;记录时表达欠准确或漏记、多记等。这些情况均使病历对护理人员的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1.1.2护理服务不到位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全程、全方位的陪护,同时满足产妇及婴儿这两类高危人群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这增加了产科护士的劳动强度,使其体力消耗增大,但是护士数量没有增加,尤其在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后、中午和夜班、节假日时间、治疗抢救等特殊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护理服务质量下降。

1.1.3护士自身素质较低,工作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学习专业知识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对产程观察不仔细,对仪器的操作不规范,对产妇的主诉应付了事;部分护士观察产程时因护理知识欠缺和工作经验不足,对诸如羊水栓塞等严重危及母子生命的紧急情况缺乏充足准备,无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1.2 患者角度

护理纠纷指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发生纠葛,对过失等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产房分娩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快的、高风险性的过程,母子随时都可能出现异常情况。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患者及家属对产房护理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所以真正出现这些情况以后,尽管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会与其沟通,向其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产妇和家属仍然很难和医护人员达成共识,引起医疗护理纠纷[3]。1.3 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产房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产房感染、羊水栓塞等多方面的病症[4-7]。1.4 护理管理因素

部分医院尚存在产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易引发护理风险的管理因素。这些组织管理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2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产房护理是高危险的职业,产房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责任保险法》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全面学习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管理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相关规定,并加强资格准入考核,使全体护理人员具备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从法律上降低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护理管理者可定期安排法律知识讲座,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与产房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护理病历的标准书写,确保护理记录书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使护士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产房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工作压力巨大,护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母子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医德品质,做到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管理者,应从职业道德教育出发,提高护理人员的慎独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从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关系的角度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2.3 加强产房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学习

提高产房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是保护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产房护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的分析处理问题。产房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并完善护理操作技术,保障正常护理的开展,防止因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对于伴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瘢痕子宫、子宫畸形、曾多次宫腔手术的高危孕妇,更应给予特别重视,加强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提早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由此产生的护理风险。作为医院管理者,则应重视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可采取岗位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医院开展每项新技术、新业务之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有需要,可选派骨干人员外出进行专项学习训练,从技术上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2.4 健全产房护理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产房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护理操作程序和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降低产房护理的风险[8]。在实际操作中,应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产房护理工作职责及法律责任,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逐步形成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为主体、全院护士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3 总结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6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位叫马 XX 的当事人,在儿子因病去世后,与儿媳就其儿子生前承租的公 产房的继承问题产生纠纷,后来一纸诉状将儿媳告上法庭,要求取得儿子生前承租公产房的继承权,后被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以公产房不能继承为由裁定驳回起诉。对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公产房的法律问题进行 一系列的探究。

一、关于公产房的性质 所谓公产房,是我国特殊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产物,它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对于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私有住房 而言的,一般个人只有承租权而没有所有权。公房使用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公有房屋享有的占有、使 用、部分收益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按照产权人的不同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直管公有住房,指由政府接管,国家出租、收购、新建、扩建的住房,大多数由政府房地产管理 部门直接管理出租、修缮,少部分免租给单位使用的住房。

第二种是单位自管产。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单位所有的住房,俗称企业产。第三种公产房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产权人,分配或出租给单位员工居住使用的房屋。通常能上市交易的是 前两种,在北京交易时一般需要取得上市许可证。

二、公房产继承中的法律问题 关于公产房能否继承的问题,实践中争议很大,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很难统一。公产房的这种特殊形态,是我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事物。现在公产住房的产权在法律上讲是模糊的。司法实践中对于许多问题是用 政策性的临时规定进行调整的,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矛盾。

从法律上讲,公产房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之间存在某种脱节的联系,是一种不完整的不动产所有权,比 如说,公产房的承租人可以通过租赁房屋获得一定的收益,其承租人的继承人当然也基于某种优先权继续 获得房屋的租赁收益。

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一般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的个人合法财产,对于公产房承租人只有 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并不在遗产范围,依法不能继承。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公产房的继承问题出现较多的缓冲处理。现在许多认为公产房可以继承的 人认为住房是父母的辛勤劳动挣下来的,住房就是“遗产”,当然可由继承人继承。此种要求虽不合法,却 也符合我国现实的社会实际。

实践中从社会安定、和谐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可以变更承租人。建设部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规定: “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两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租。” 《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公产住房租赁过户、调换、置

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承租人死亡,其同居一处、共同生活同户籍 2 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可以申请住房租赁过户,按其家庭成员中配偶、子女、其他亲属的顺序,并征得家庭成员同意后方可办理。

2007 年 7 月 1 日新修订的《天津市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管理办法》取消了“同户籍共同生活 2 年以上”的 限制,只要家中所有符合承租条件的成员意见统一,经过公证,就可以过户给其中符合承租条件的任何一 人。从这些规定来看,公有住房承租权的取得是有一定法定条件的,特别是原承租人死亡时,承租权并不能像 其他可继承的财产权一样适用《继承法》的规定来继承。但对于符合承租条件的承租人要变更承租人姓名 延续承租的,经过住房部门同意是可以变更的。

三、离婚时公产房的分割问题

1、对于夫妻离婚对于房产的分割问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 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符合以下情况下的房产,双方均是可以主张承租权的:

(1)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 5 年以上的;

(2)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的;

(3)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的;

(4)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承租权的;

(5)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该承租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

(6)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的;

(7)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8)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

(9)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情形。”

2、对于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应依照下列原则予以处理:

(1)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

(2)男女双方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

(3)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

(4)照顾无过错一方。

3、已购公房的分割 单位职工购买本单位的公房,如果取得完全产权,那么根据房产取得的时间可以将公产房作为个人财产或 者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如果仅取得房屋的部分所有权,而售房单位仍享有该房屋的部分所有权,这种情况下职工取得的房 屋只享有部分产权。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对于职工购买 的限制产权房屋,一般在离婚分割房屋财产时,对夫妻双方共同出资而取得“部分产权”的房屋,分得房 屋“部分产权”的一方,一般应按所得房屋产权的比例,按照离婚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同类住房标 准价,给予对方一半房屋价值的补偿。对夫妻双方均争房屋“部分产权”的,如双方同意或者双方经济、住房条件基本相同,可采取竞价方式解决。

四、对于公产房拆迁款分割的问题 对于公产房的拆迁安置款能否作为遗产来继承的问题,拆迁安置款支付给被拆迁人后,此款项就是私有财 产,既是私有财产,就属于遗产范围,依法也应当可以分割。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曾经有一鲁氏三姐妹起诉同胞兄弟鲁某继承的案例:

邢某生前与早年去世的老伴鲁老先生共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多年来,邢某一直承租一间公产楼房。2004 年 9 月底,楼房拆迁,邢某的儿子鲁某代母亲与拆迁安置部门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领取 了拆迁部门给付邢某的房屋安置补偿费 13.87 万元。国庆节期间,鲁某用 13.2 万元置换了一套公产楼房,房屋承租人写在了自己的名下。12 月初,邢某病故。

由于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的处理意见不一,邢某的三个女儿把自己的同胞兄弟鲁某告上了法庭,要 求依法继承母亲邢某名下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邢某的另一个女儿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原告认为,母 亲既然已经去世,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作为母亲的遗产,她们当然有权依法继承。鲁某辩称,母亲在生前 就已经处置了房屋安置补偿款,所以自己的姐妹所主张的继承标的并不存在。况且母亲承租的是公产房,产权不属于个人,那么基于房屋租赁而产生的房屋使用权自然不能列入遗产,由公产房拆迁而产生的货币 补偿金也不应列为遗产。为此,鲁某要求法院查明事实,驳回三姐妹的诉讼请求。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7

1 方法

根据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 E, Deming) 博士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PDAC循环法 (确认问题、计划、实施、评价)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1.1 确认问题

1.1.1 分析影响产房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归纳为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会阴切口感染, 产后随访, 助产士助产技能6个方面。

1.1.2 分析影响产房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院的特殊情况, 分析当前影响我院产房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 助产士由来自不同的单位组建, 年轻助产士多, 缺乏工作经验, 助产技术不够熟练;尤其是没有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对新生儿复苏技能及会阴缝合技巧掌握不到位。 (2) 产程观察不够严密, 未能认真全面评估孕产妇的情况, 不能及时发现孕产妇潜在的问题, 预知性差。 (3) 与产妇及家属缺乏沟通技巧, 发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反馈, 从而影响满意度。

1.2 制订措施

针对产房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了各项对策及考核标准: (1) 制定各类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指标, 护士服务细则。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产科应急预案、操作常规、护理流程和临床路径, (3) 设立各项质控小组。 (4) 开展导乐陪伴优质服务单项竞赛活动, 制订满意度调查表, 实行首末位奖罚制, 激励助产人员的工作热情, 促进助产士与孕产妇间的沟通和交流。

1.3 实施阶段

1.3.1 按预定计划对各项预案进行实地演练。根据护理部要求, 对每一个助产士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和理论学习。针对产房工作性质, 对全体助产士进行产程观察, 新生儿复苏, 会阴缝合技术等知识的培训, 形成统一的操作常规和护理流程。设立各质控组长参与管理, 每周依据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护理部再逐项进行考核。对每位产妇进行院内随访, 部分产妇进行家庭随访。根据满意度调查表、表扬信和信息平台等对助产士进行考核并实现奖惩。

1.3.2 利用晨会、业务学习等时间, 加强对产科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教育, 使每位产科医护人员均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这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保证。

1.4 检查阶段

1.4.1 检查方法

(1) 产房护士长对每位阴道分娩者均发放患者问卷调查表, 了解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并在产妇出院前对其会阴切口情况、新生儿情况及病史记录进行评估、核实。 (2) 各质控小组长不仅参与措施的实施, 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召开考核小组成员会议, 讨论解决方法, 拟定新的措施。 (3) 年资高的助产能手随机对年轻的助产士进行助产技能考评。 (4) 每月依据综合考核情况对助产士实行绩效制度。

1.4.2 检查内容

(1) 环节质量, 每个环节是否按操作常规做; (2) 终末质量, 即出现问题后, 是否及时处理, 合理解释, 以及结果、预后等。

2. 体会

2.1 由于我们紧紧围绕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修养环境, 提供"皇家式"的人性化服务;热情接待产妇, 介绍环境、介绍主诊医生, 融洽了护患关系, 减轻了产妇紧张焦虑心理, 使产妇愉快度过分娩过程;使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新生儿死亡、会阴Ⅲ度撕裂为零。

2.2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质量改进, 助产士的护理质量意识得到加强, 助产技能整体提高, 产科应急能力有所提高;护患沟通走向协调发展趋势, 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很好, 从未有一例对产房助产士的投诉。

2.3 医生对助产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如今助产士不是被动执行医嘱, 而是在执行医嘱前先评估产妇的基本情况, 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 主动观察并向产妇解释。此外, 医生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用新药物时能查阅有关资料, 掌握相关知识, 使用过程中积累经验, 制定新业务、新技术、新药物的护理常规。

2.4 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对每一位危重病人都由质控小组长根据病人病情、心理、治疗、可能的危险制定护理要点。各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有利于各班护士工作, 促进年轻助产士的成长。

通过运用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以迅速提升我们妇产专科医院的品质, 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 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原因, 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把一切影响产房护理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医院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体现了"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的服务宗旨。因此, 我院正在积极努力争取今年通过国际JCI的认证, 实现"医院起步就和国际同步"的愿望。

摘要:目的:探讨在民营医院中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产房护理管理标准,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家庭随访等获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信息,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分析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切实解决问题。经过1年多的持续质量改进, 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士责任心增强, 护理缺陷明显降低。结论:民营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 可更有效地促进和规范医院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提升民营医院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产房,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9-410.

[2]姚智萍, 许月萍,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 2004, 3 (6) , 412-413.

[3]王琳, 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3 (2) , 210-211.

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 产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4-01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又是产科的高危区,属于医院的特殊区域之一,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1 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助产士缺乏法律知识的教育,只重视产妇的母子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例如:发现胎心音异常只忙于处理,而没有把情况告知产妇和家属,一旦新生儿出生时发生不良结局,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不理解,不接受。

1.2 服务态度 因为产房急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在繁忙的工作中常见助产士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治疗护理操作解释欠耐心,或与孕产妇沟通不良,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易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如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按操作流程做。

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医护记录时间不统一,由于工作繁忙,急诊分娩或抢救新生儿,未能及时记录各类时间,常常回顾性地记录,易与医疗记录不一致。记录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不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护士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台下巡回护士常代替助产护士签名,使病案缺乏举证作用。

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早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大难题。护理人员的缺少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质量的下降,隐患的不断出现,纠纷难以避免。工作的风险性、技术性和快节奏,常导致助产士压力增加,护理安全受到影响。

1.6 质量管理体系因素 主要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等是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另外管理约束力不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重视在助产士的法律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对新上岗的助产士把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的学习列为岗前培训的内容,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技术与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法》以及产科的各项职责、制度。

2.2 重视助产士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责任心 树立“以人为本、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难度沟通能力。规范服务语言,改善服务态度,促进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医疗纠纷,是因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造成的。将每一项操作的规范用语编制成册,在护理中使用文明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2.3提高助产士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拓宽助产士的知识图,深入学习各种护理技术,定期进行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强化经验助产士的培训 对经验助产士除要求每年参加专科业务学习,每年还要进行理论考核,不定其抽考操作技术,提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新毕业助产士的培训, 拟定专科的理论和技术培训内容,指定有经验的助产士作为指导老师,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

2.4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2.5 护理文件书写 医病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文字见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提高助产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要使助产士认识到在产科工作中,医护文件记录与两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真正理解护理记录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实施“双把关”,不仅强调记录时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加强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的情况 发现不一致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实。还要求在送回病房时做到严格核查。

2.7 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产房的性质决定了助产人员要求配备充足,专业技术优化,应该新老搭配,分层使用助产士;要求实行弹性排班制;从病人的现今需求和护理安全的管理要求,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2.8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产房护理,科室设立质控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有针对性检查分析,加强监控力度。

3 讨论

产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积兰,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2,2004,19(2)

[2] 曹乐维、梁娟,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探讨.淮海医学,2006,24(6)

护理质量分析评价 篇9

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部1月对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进行专项的督促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做的好的方面: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对重点环节:包括病人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

2、口服药原始包装保存:无“三无”药品;冰箱内无过期药品、物品。特殊药物开启后注明开始使用日期、时间并签名,保存方法及使用期限按说明书要求;其他药按规范放置。

3、消防安全通道通畅,应急箱处于备用状态。

4、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实施“三步安全核查”程序,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病人正确。

5、有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且落实到位。

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

二、存在问题:

1、个别病人未带腕带。

2、毒麻药无使用记录。

3、有跌倒、坠床风险病人未挂警示标识。

4、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记录不完整。

5、精神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未单独存放。

6、与手术室、ICU、交接记录不完整。

7、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

8、护理人员对重点环节应急预案掌握不全面。

9、肿瘤Ⅱ、妇产科护理质量检查不合格、限时整改。

三、原因分析:

1、病人佩戴腕带的意愿低,与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没有把腕带作为病人识别的标识有关。

2、护士忙时,使用毒麻药忘记做好登记,对毒麻药的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3、个别专业护士责任心不强,对于分管病人病情掌握不全面。

4、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合理,护士长未加强督查。

5、药品管理凌乱,不到位。

6、个别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各种交接记录本未认真填写,不良事件未及时上报。

7、护士长对护士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培训不够,未组织学习。

四、整改措施:

以科室为单位再次学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士长要切实督促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科内常态管理。

1、护士长加强管理,细化每日督查的内容;专班护士认真每位病人入院宣教,要病人主动参予护理核对工作;护士长对低年资认真做好指导、培训。

2、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特殊用药管理规定。做到记录齐全。

3、将危急值书面记录制度和毒麻药管理制度最为考核内核,使护理人员掌握。

4、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鼓励积极上报。

5、加强科室人员学习各种应急预案,有培训计划和记录。

质控追踪:

整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1、每月按计划进行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及时开展护理会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2、急救药品用后及进补充,做到账物相符,在效期内。毒麻药品柜及时上锁。

3、加强专科护理技能操作训练,熟悉操作流程。

4、各种登记本,及时完整填写交接本。

5、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各种一次性物品,医用耗材入库登记规范。

6月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篇10

一、优点: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增强,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2、护理文书书写逐步规范,出院病历检查合格率明显提高。

3、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危重病人交接班内容逐步完善,危重病人晨晚间护

理质量提高。

4、病房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安全警示标志及时悬挂,并做好宣教。

5、备用药品管理规范化,每月定时检查,摆放整齐,无过期药。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字迹潦草,出入量未记到体温单上。

2、科室入院宣教、服药指导不到位。

三、原因分析:

1、个别护士自律性差,护理记录不够细致。

2、质控人员、护士长管理力度不够,未很好的起到督导作用。

3、部分病人多次住院,护士忽视了宣教工作。病人服药品种多,告知后记不

全面。

四、整改措施:

1、对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者,面对面反馈,做好整改;屡次出现者列入考核。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 篇11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共16例, 通过对这16例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态度不良7例, 占43.75%;业务素质不高3例, 占18.75%;制度执行不严4例, 占25%;法律意识不强2例, 占12.5%。

2 原因分析

2.1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2.1.1 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滞后, 对护理内涵认识不足

因服务态度不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7例。其中因导乐陪伴护士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未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陪伴服务引起的护理投诉有3例。部分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滞后, 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和慎独精神, 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 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不遵守护理规章制度、有章不循, 对临产中孕妇不能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1.2 护患沟通不良

因护患沟通不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2例。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是发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线, 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1]。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 语言表达不当, 不注意谈话的语气和方式, 其次由于孕产妇及家属文化水平差异很大, 对医学知识认知程度不同, 若过于采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流容易产生误解。

2.1.3 告知不到位

因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 使用前未向产妇及家属告知相关事项, 产后因新生儿窒息, 产妇及家属对产程中使用的药物不理解引起护理纠纷1例。告知是护患沟通的良好纽带, 是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 也是减少护患矛盾、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2]。执行高风险护理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告知不到位, 出现可预见性的问题时孕产妇及家属不理解, 加之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 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反感情绪, 其次对已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处理不妥, 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导致护患纠纷。

2.2 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牢固, 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共3例, 占18.75%。1例因观察产程不严密, 异常产程未及时发现并报告, 导致延误抢救最佳时机;2例因会阴伤口缝合解剖层次不清, 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专业的入学门槛降低及大部分护理人员均是独生子女, 习惯家里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 有少数护理人员学习氛围不浓, 上进心不强, 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相关专业应激预案流程不熟练,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差, 对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 从而导致观察问题不仔细、处理问题不及时延误抢救, 这些都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对执行落实护理制度未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规范, 简化流程, 执行走过场, 观察不仔细, 忽视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如:因新生儿手圈上的床号或姓名书写错误并未与家属共同查对后送出产房, 家属质疑不满, 引起护患纠纷2例;因未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未及时发现和告知新生儿畸形而诱发护理投诉2例。

2.4 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风险识别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日益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认识不清, 对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正确认识[3],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用惯性思维, 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 对护理环节高风险细节缺乏识别能力, 对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极少数患者及家属道德水平低下, 受经济利益驱使或受社会不良人员的教唆, 找各种理由纠缠, 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利。

3 防范对策

3.1 强化服务意识

3.1.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是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2010年, 国家卫生部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部署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工作。其宗旨就是“服务改革大局, 夯实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树立行业新风, 促进医患和谐, 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要求, 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将其服务宗旨贯彻落实于日常护理工作中, 从每件小事做起, 从每个细节着手,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为每个产妇实现生活护理到位, 治疗护理安全, 心理护理主动开展, 提供全程、全面、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为孕产妇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住院分娩环境, 用一言一行谱写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新形象。

3.1.2 提高沟通技巧, 融洽护患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 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提高孕产妇对产房护理工作满意率的前提条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学会尊重患者、专心倾听、与患者感同身受, 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和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首先, 导乐护士应在第一印象给产妇信赖和安全感, 取得产妇的信任。其次, 在产程中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 指导产妇屏气用力, 给予产妇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多用鼓励性语言给产妇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 分娩变得轻松、愉快了!”每当产妇有这样的感慨时, 我们都会把工作中的委屈和压力化解成会心的一笑。所以说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护患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 良好的护患关系能让患者及家属更多地理解护理工作, 能降低护理矛盾、纠纷的锋芒, 融洽的护患关系, 也能使护士感到工作顺利、心情舒畅。3.1.3充分认识告知的重要性, 落实相关告知内容告知是医护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首先应认识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随着患方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 涉及医方告知义务与患方知情同意权的纠纷逐渐增长[4]。其次, 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应严格按照医疗程序谨慎履行告知义务, 选择正确的告知方法将告知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并签字, 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 其业务素质是决定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直接因素。只有具备广泛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严谨的工作态度, 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加强对年轻护士及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巩固“三基”基础知识, 定期组织理论知识的考试, 定期组织护理操作的训练并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应激预案, 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内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3.3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良好基础, 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保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制度的相关标准及要求, 护士长加强管理, 严格落实一日五查并督促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同时科内成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明确, 形成强有力的科控、自控与互控相结合的质控体系, 使各项护理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 将护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3.4 强化护理风险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

妊娠、分娩具有特殊性、复杂性, 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稍有差错则危及母婴两条生命, 所以产房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5]。关爱生命健康, 保障患者安全,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安全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 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确保人们的健康势在必行。本科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差错评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聘请法律顾问上法制课,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护理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正确认识举证倒置, 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确保护理安全。

4 小结

社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 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有效的沟通技巧、科学的管理方法, 以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通过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 加大环节质量管理力度, 对整改措施的执行进行效果追踪, 2011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强化法律意识,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 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 最终可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彦, 蔡青, 衡爱萍.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5:50.

[2]汤雪英.落实护理“告知”强化护患沟通防范护理纠纷[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2:94~95.

[3]罗辉萍.45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6:107~108.

[4]张春玲, 任红梅, 张晓平.谈临床护士如何预防护患纠纷[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08, 2:96~97.

上一篇:企业答谢客户晚宴主持词下一篇:了解孩子的真需要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