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2024-05-20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精选11篇)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1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摘要:随着汽车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涂装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影响涂装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汽车涂装;喷涂质量;改善措施; 引言:

汽车涂装一般指各种类型汽车车身以及零部件的涂装。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一, 其外表面 90%以上是涂漆面。涂层质量(外观、鲜映性、光泽、颜色等)的优劣是人们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因此它直接影响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直接影响汽车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所以,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汽车维修行业,都将汽车表面涂装列为重要的工作。.影响涂层质量的主要因素

就汽车涂装工艺而言,影响其涂装效果有三大要素:涂装材料、涂装工艺和涂装管理。涂装材料的质量和作业配套性是获得优质涂膜的基本保障,涂装工艺是充分发挥涂装材料的性能,获得优质涂层,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条件。涂装管理是确保所指定的标准工艺的实施,确保涂装质量的稳定,达到涂装目的和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涂装材料的质量好坏、涂装工艺的正确与否,尤其是涂装管理的水平高低对涂装工作的最终效果有决定的作用。

1.1涂装材料的影响

大部分企业仍采用醇酸树脂涂料和氨基涂料作面漆,质量难以达标。有的汽车制造厂采用环氧铁红底漆和阳极电泳漆也直接影响涂层质量。国外已用阴极电泳涂料代替,因为阴极电泳涂料烘干温度低,涂膜厚,防腐蚀性能好。我国阴极电泳底漆的主要生产厂家均采用国外配方,如化工部涂料所开发的阴极电泳底漆具有性能稳定,宽容度大,易于管理等特点。但是,国内阴极电泳涂装质量仍不理想,一方面阴极电泳涂料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测试手段不齐全,设备不配套,使电泳工艺参数不能控制在工艺范围内。

1.2涂装工艺的影响

国内汽车油漆喷涂半手工操作仍占大部分, 难以保证喷涂质量。采用机械喷涂是取得高质量涂层的重要手段,如用往复喷涂机、机械手或机器人。在自动喷涂装置的基础上再装以高质量喷枪,特别是高转速静旋杯自动换色装置等,则可以得到质量极好的装饰性涂层。除所用的喷涂装置,电泳底漆的质量、是否喷涂中涂、涂层是否抛光等因素也会对涂层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涂装生产过程中,最终的涂装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明确了影响的因素, 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为全面的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2

1 影响红富士苹果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品系杂乱, 品种繁多

红富士苹果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着色系品种, 由于引进品系多, 加之各地进行优系选育, 造成红富士苹果品系杂乱、品种繁多。据了解, 全国现有红富士系列品种达100多个, 生产中由于建园苗木来源渠道多, 往往同一区域、同一地块甚至一个果园有几个表现各异的品系存在, 而品系之间果实质量本身存在差异, 从而造成果品质量难以做到整齐一致, 尤其在果实着色上存在很大差异, 直接影响了果实质量[1]。

1.2 授粉树严重不足

由于红富士市场价值较高, 因而果农在建园时, 很少配置授粉品种, 即使搭配授粉品种, 也是少量配置, 造成授粉受精不良, 畸形果、偏斜果增多, 直接影响红富士苹果的质量。

1.3 土壤肥力差

红富士苹果在日本表现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果园有机质含量高, 大部分果园高达3%~5%, 而陕西省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1%左右。近年来, 陕西省果树面积快速扩张, 有机肥需求与有机肥源矛盾进一步突出。化肥的大量施用, 只能满足一时的产量需求, 果树需肥的全面性得不到有效解决, 导致苹果含糖量下降、风味变淡。

1.4 花果管理不细

疏花疏果时间掌握不佳, 主要表现为疏花疏果过迟, 造成大量养分消耗浪费, 既减弱了树势, 又不利于幼果发育。疏果定果时, 过于机械地按距离留果, 造成畸形果、偏斜果, 甚至病虫果增多。套袋中, 袋口不严, 袋内积水, 引发红黑斑点病的发生和锈果、裂果、日灼果的出现。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着色技术落得不实, 造成苹果果面着色不匀, 达不到全红。以上方面都直接影响到苹果果品质量的提高。

1.5 果园光照不良

目前的成龄果园, 由于建园时栽植密度过大, 都不同程度存在郁闭现象, 表现为树与树之间枝叶交错, 留枝过多、过大问题比较普遍, 通风透光条件差, 无效枝叶多, 光合效能低, 优质壮枝状芽难以形成, 直接造成健壮饱满花芽数量的不足。

1.6 病虫害防治不力

套袋技术的普遍推广, 使果农对病虫害防治有所放松, 特别是疏忽了一些传统有效技术在对防治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病害上的应用, 导致腐烂病、早期落叶病普遍发生, 树势衰弱, 病果增多, 优果率下降。

2 提高红富士苹果质量的措施

2.1 优化品种结构

一是围绕苹果基地建设, 搞好良种苗木繁育配套建设, 确保优良品系良种区域化发展, 做到同一区域、同一地块至少同一果园必须栽植同一个品种。二是按4~5∶1的比例搭配好授粉树 (授粉品种有嘎啦、千秋等) 。三是对现有的成龄果园采取高接换头的方法, 达到品种的同一性和配置足量的授粉树[2]。

2.2 加大培肥力度

多渠道解决有机肥不足问题, 切实增加有机肥投入。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 做好果畜结合大文章。通过畜牧发展, 增加有机肥源, 推广“果、畜、沼、”配套果园建设, 实现以沼促果, 果畜良性互动发展。二是积极实施果园生草和树盘覆草技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绿肥植物, 每年秋季刈割置于原地, 让其自行腐烂或移至树盘覆盖;也可在夏季将作物秸秆、绿草、天然杂草覆于树盘或全园, 既可以减少地表蒸发, 又可以增加有机肥的施入。三是要广辟肥源。收集作物秸秆、天然杂草、果树枝条等, 粉碎堆沤发酵后还田增肥。四是积极实施果园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做到以产施肥。按照每生产1 kg苹果需施入1.5~2.0 kg腐熟有机肥的标准, 对果园施入有机肥[3]。

2.3 严格实施大改形技术

按照动态管理理念, 制定果园改形技术方案, 解决好不同树龄阶段的果园通风透光问题。对郁闭或即将郁闭的成龄园, 积极实施以间伐为主, 提干、落头、疏枝、枝组培养合理应用的改形技术, 充分改善果园群体和个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集中营养, 增强树势, 保证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对未郁闭的成龄园, 应标明永久株与临时株, 实行标记分类管理, 为实施大改形做好准备。

2.4 精细花果管理

一是正确掌握疏花疏果技术, 改变传统的按距离留果技术, 充分利用壮枝、饱满芽带成好花的自然规律, 尽早疏除腋花芽、劣质花芽, 选留优势枝、优势部位 (饱满花芽) 形成的花和果, 掌握合理的负载量, 按照“壮枝、优势部位多留果, 弱枝、劣质部位不留果或少留果”的原则进行疏 (定) 果, 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偏斜果, 选留果形端正的中心果、中长枝果、下垂果和有果台副梢的果[4]。二是认真掌握套袋技术。套袋时一定要细致认真, 动作要轻, 防止损失果柄;袋口扎紧, 防止病虫侵入;及时放掉袋内积水, 保持袋内干燥, 防止果面及萼洼出现红、黑斑点病, 果锈及裂纹。三是正确把握果实着色技术。果实摘叶分2次进行:第1次于采收前15~20 d (套袋果在除内袋前或结合除外袋同时进行) 摘除覆盖果面上的“贴果叶”和距果实5 cm范围的“遮光叶”;第2次于采收前5~10 d再将距果实6~15 cm范围影响着色的“遮光叶”摘除, 摘叶时应将叶片剪除, 保留叶柄, 摘叶量占全树叶量的20%;果实转果在摘叶后进行, 当果实阳面充分着色, 用手托着果实轻轻旋转, 使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促其全面着色, 如有少部分仍未着色或着色太差, 相隔4~5 d再次转果, 转果应选在阴天及多云的天气进行, 或在晴天早晨或下午进行;铺反光膜应在果实内袋摘除后3~5 d进行, 顺树行把地整平, 在树干两边顺行覆膜, 膜外缘与树冠外缘对齐, 膜上零星压盖土块、砖头, 防止被风卷起和刮破。

2.5 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果园的周年管理中, 要始终坚持病虫害综合防治, 实施以农业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 积极实施生物防治,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和农药残留。在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诱虫带的使用。做好果实补钙工作和套袋前、除袋后农药防治药剂的选择, 防治果面受到污染和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的发生。加强对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红蜘蛛等重要病虫害的防治。在腐烂病防治中, 重点做好预防工作, 为了抑制病菌危害, 在2月下旬和3月下旬分别全树喷腐必清乳液100倍液和5°Bé石硫合剂进行预防;为了防止原病疤复发, 对原病疤进行2~3次涂药预防;6—8月在落皮层形成期, 用5%菌毒清50倍液涂刷主干、主枝基部、枝叉及锯口, 抑制病菌入侵。在早期落叶病防治中, 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5月下旬6月初喷第1次药, 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多氧霉素1 500倍液;8月中旬喷第2次药, 选用多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进行防治。

摘要: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 提高红富士苹果内外在质量是实现陕西省苹果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必要措施。该文针对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存在的果形不正、果个大小不一、一致性差、果实着色度差异大、含糖量下降、风味变淡等问题, 结合生产实践, 对影响红富士苹果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生产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苹果,红富士,质量,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明主.苹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路树国.延安北部精品苹果栽培技术[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景淑娟, 郭学军, 李娟, 等.影响红富士苹果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山西果树, 2010 (1) :31-32.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不良因素;改善措施

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有较好的提高。但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不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立场来看,都存在不足,而这恰恰成为制约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学生存在的不足

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教学相长”,教与学名为两个不同的环节,但它们又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统一于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都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心理密切相关。

1.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为了与国际接轨,更是为了提高国民的英语素养,我国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普及英语教学。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部分学生表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难度加大,词汇量迅速增加、课文篇幅加长、语法知识繁多等,所以他们一开始就难以接受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突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遇到困难时就采取逃避战术。所以,从整体上而言,中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表现出主动性不足、方法欠佳等问题。同时,受这种学习态度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知识性和阶段性的问题积累。而到了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难度较初中阶段更进了一层,就语法方面的知识点就足够让学生束手无策,更不要说其他硬性要求的增加。但受原先英语基础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可以应付的英语问题到了高中真的就无计可施了,长期以来,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严重受挫。

1.2学生学习心理不良

良好的心理是高效学习的保障,这也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格外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统计,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明显受到了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影响。而其中影响尤为突出的便是学生学习英语所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增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对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首先,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形成落差,认为自己智不如人。其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又多偏向于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对这些同学的关注较多,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平时的表彰,都以他们作为重点,而忽略了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发展。长期如此,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会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认为自己英语学习能力不足,从而自卑心理。一旦这种心理占据了上风,便会严重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百害无一益。除此之外,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产生这种心理的学生也多为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知识点难以理解,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将时间转移到了其他科目,以期弥补这科造成的空缺。因此,这类学生平日里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非常少,上课时也经常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产生了惰性心理,认为英语的学习与自己无关,在课堂上甘愿充当配角,任由其他同学和老师互动,而自己始终无动于衷。而这对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师存在的不足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毫无疑问,对英语教学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英语教学是双向运动,英语教学质量不高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影响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教师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诸多学校的英语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英语教师的招聘要求大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无疑为英语教学注入了不竭动力。但另一方面,新教师的大量引进也导致学校的英语师资存在年轻化趋势,许多英语教师在大学期间多是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现场授课技能的培训存在缺陷,所以,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依靠自己慢慢探索适合自已发展和学生接受的授课技能,而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阶段,所以,在教师成功实现转型过程中,教学质量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教材多为牛津教材,它与原先的英语教材相比,的确生动了许多,也更富有生活气息。但它包含的内容较原用教材也更为丰富,而且牛津教材本身也在不断地改版,这就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对新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显得力不从心,从而给教学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是受学生和教师双重影响造成的,而要提高教学质量自然也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

三、改善措施

就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存在不良学习心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学校、家庭的长期努力。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理所应当承担起教育好学生的重大的责任,这就要求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稳扎学生的基础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给以辅导,以避免学生问题的堆积和心理问题的形成。而学生父母也应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及时向老师反映问题并积极配合老师解决。当然,作为学生本人,学习遇到困难时更要积极主动地找出原因,适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而不应一味采取躲避等消极措施。对于教师,则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英语教学上,通过接受培训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排挤自身的教学倦怠。而学校也可以给英语教师开展趣味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此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丰富教师额教学经验,拓展教师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赖淑乐.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研究.学科教学·英语硕士论文,2010.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4

摘 要:机械加工制造的主要检测指标就是加工精度的要求,对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机械部件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方法。为了有效保障机械加工表面性能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保障设备顺利运转,需要加强加工表面影响因素分析,积极采取相对的解决策略。本文的分析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充分了解零件使用性能有影响的因素,然后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对于机械加工精准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制造;表面性能;解决措施;加工部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015

机械加工表面方式对于零件加工性能的相关影响

1.1 表面质量对疲劳度的影响

(1)加工表面层硬化时间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测试的影响。对零件进行硬化加工可以遏制现存裂纹的扩展以及形成新的裂纹。(2)部件加工表面施加压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其表面的参与压力能够使得零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疲劳强度,这主要是因为拉应力会让零件表面原有的裂纹逐渐变大,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零件表面的疲劳程度,同时拉应力还能够有效的减小疲劳裂纹产生的速度,所以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零件表面的疲劳强度。(3)零件表面的加工平滑性能对其疲劳程度测试的影响。在一定状态下,疲劳裂纹的出现一般都集中在表面粗糙的最低点处。

1.2 表面加工程度对耐磨性的影响

机械部件表面加工精度的高低影响分为三个级别:(1)零件表面淬火硬化流程对其耐磨性的影响程度。之所以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在表面做淬火硬化的处理方式是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增大零件表面的硬度,最终使得其耐磨性得到提高。(2)零件加工面粗糙度有利于提升耐磨性能。任何零件表面都是有一定的粗糙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得知,零件的两个表面在接触过程中,耐磨性能好的加工部件,对于不同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说明耐磨性能越好。

1.3 零件表面的质量对其耐腐蚀性的影响

对零件的耐腐蚀性有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表面的质量的影响程度非常大。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对于具有腐蚀性物质的聚集能力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在粗糙表面的低洼处更容易聚集这些腐蚀物,长期积累,腐蚀现象明显,就会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另外,之前提到的施压压力对零件耐腐蚀性也会有负面的影响,主要的影响过程是把原有腐蚀开裂处面积变大,使得化学腐蚀速率急剧增加。机械部件表面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切削力以及切削热对零件表面质量影响

由于切削零件的时候会受到相关作用的影响,零件表面的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使得零件出现冷却硬化的现象了,这样零件变形的概率会变小,也就是说抵抗零件变形的阻力增大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收到了改变。切削热的产生在加工机械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产生的热量过多并且超过了它本身能够承受的程度,那么零件表面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零件表面的硬度发生变化,同时还会产生参与拉应力,使得零件的表面质量受到很大的改变。

2.2 原始误差对零件表面质量影响的程度

原始误差对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原始误差存在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造零件的机械设备本身存在误差,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机械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摆放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误差,这样就导致了最终零件具有误差。,所以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方面对零件带来的误差,通过机械设备质量的提高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减小零件的原始误差,机械部件加工精度越高,整体质量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2.3 零件表面质量与施压压力以及温度的影响

切削是零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但是切削过程会使得零件出现塑性变形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零件表面与内部脱离,这样的现象对导致零件表层的出现相对作用,同时还可能导致参与拉应力的产生,影响零件的整体质量。在机械加工时零件的表面层由于受切削热的影响,零件基体温度和表面层温度间的温度差变大,由于整体材料的热缩系数不同,就会热缩分离,产生变形、开裂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零件的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提升机械工件表面加工水准的解决措施

3.1 优化的工艺流程,改善切削条件

选择合理的切削条件以及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是保证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关键与基础。流程要满足定位基准、设计基准统一重合的原则,便于装夹定位,确保零件加工方法具有合理性的前提是制定科学准确的工艺流程,只有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够提高零件的整体质量。所以科学的切削速度、切削刀具角度以及适当的进给量等切削加工条件,才能有效地确保零件的表面机加工质量。

3.2 运用更加先进加工工艺来降低原始误差

在加工机械零件时可以对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积极的引进,利用误差预防技术以及补偿技术来使得零件加工品质得以有效的,提升加工精准性,降低加工误差引发的表面质量问题。利用更加先进的设备,与此同时,引进更加科学的工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够提高零件的制造能力,还能够改善原有加工工艺带来的不足之处,通过均始化原始误差和原始误差转移方式来减少主要原始误差的影响,误差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更换加工设备,使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来不断改善传统加工误差的影响。

3.3 降低机械零件的残余应力和表面层热变形对质量的影响

加工零部件时,要结合设备的性能要求,建立加工指标规划设计,在提升表面性能方面,可以纯化机械部件材料组成,减少热缩现象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改善切削液的加入方式和使用流程,降低残余应力产生的裂痕。除此之外,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制造工艺零件来使得自身表面质量得以有效的改善,增强工件表面材料性能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在加工零件时产生的表面层热变形与残余应力。结语

要想保证机械设备能进行正常运转,必须使机械零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所以,在加工机械的过程中对影响其表面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机械加工表面的技术水平,使得我国生产零件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推动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5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大力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完成了近2000万辆各类机动车的销售,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9亿辆的规模,其中汽车保留量达到了约1.94亿辆的规模,在我国汽车刚性需求旺盛的同时,隐藏的是严重的汽车交通安全问题。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汽车的制动系统完成对于车辆的减速和在停止状态下的制动,因此汽车制动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真空助力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刹车装置,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问题严重影响着制动感受,不利于安全制动。该文在分析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工作效率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汽车真空助力器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U4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124-02

汽车真空助力器是刹车助力器中的一?N,刹车助力器在轻型轿车和中型汽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刹车助力器工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真空、液压和气压助力三大类。汽车真空助力器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应用中又分为真空助力和液压真空助力两种形式,其中真空助力直接将汽车真空助力器所产生的力作用于踏力,因此操控性较强,其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使其在轻型车辆(如轿车及小型载货车辆)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装配空间的制约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应用。液压真空助力与真空助力直接作用于踏力的工作形式不同,其是利用主缸所产生的液压力来对踏力进行助力的,因此其受空间制约小,但是相较于真空助力操作感较差。为解决汽车真空助力器操控性差的问题应当对造成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改善,以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制动性。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原理分析

在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工作过程中大体可以分为输入力施加和释放两个主要的工作阶段。通过对汽车真空助力器工作中的输入输出性能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输入力施加和释放的过程中即汽车真空助力器推杆前进和后退两个过程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即在相同的输入力的条件下,汽车真空助力器在前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输出压力相较于推杆在后退过程中所产生的输出压力要小得多,而汽车真空助力器在前进和后退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差则被称之为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压力滞后。这种压力滞后现象将会对驾驶员的驾驶感官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如汽车真空助力器所产生的压力滞后偏高,在踩下踏板所产生的压力和踏板返回时所产生的压力不同从而使得驾驶员在进行制动操控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对驾驶员的判断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汽车真空助力器的效率应当注意做好对于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改善。

在汽车真空助力器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件是反馈盘。在汽车真空助力器工作时,输入力通过输入推杆克服空气阀弹簧的弹簧力后将输入力由空气阀传递到反馈盘上,反馈盘在接触输出推杆的同时另一侧则与控制阀体和空气阀相接触。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汽车真空助力器中空气阀与控制阀体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在输入力推动输入推杆运动的过程中,空气阀和控制阀体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偏差将主要来自于空气阀和控制阀体在与控制气阀相接触时凹陷及控制气阀的总变形量,由于这一变形量的存在会导致空气阀弹簧所产生的弹簧力和跳跃值出现偏差进而造成压力滞后的产生。(2)推杆在前进和回退阶段所产生的跳跃也是造成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汽车真空助力器的空气阀和反馈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而跳跃值则反映的是反馈盘在受力变形后将此间隙腔充满时所产生的输出力,在汽车真空助力器工作的过程中,在前进和后退时所产生的这一间隙并不一致,而这一间隙的存在也是造成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压力滞后的重要原因。(3)在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工作中需要克服控制气阀的弹簧力进行运动,而所需要克服的弹簧力的大小也会对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压力滞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通过对汽车真空助力器工作过程中力的传递进行分析后发现,汽车真空助力器中的控制阀体和空气阀之间的摩擦力和推杆的摩擦力也会导致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控制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造成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空气阀和控制阀体相对位置偏差、跳跃值、弹簧力和摩擦力等几个方面。为降低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对汽车真空助力器制动效率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1)改变反馈盘的硬度和刚性,通过对汽车真空助力器中的反馈盘的材料进行改进使反馈盘硬度降低,从而在受力时能够更容易变形。(2)在对汽车真空助力器反馈盘进行调整时,也可以通过对反馈盘的厚度进行调整,使其更厚以便有更多的材料来填充进间隙腔内,以使推杆在前进和回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间隙趋于一致。(3)通过在汽车真空助力器反馈盘上涂抹润滑油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反馈盘的阻力,从而更方便实现对于间隙的控制。为验证上述方案的可行性,分别通过对上述几种方案进行试验并测定相关的数据。在改变反馈盘硬度的方案中通过选用了高、中、低3种不同硬度的反馈盘进行试验,试验中反馈盘除硬度不同外其他各项条件均一致,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后发现不同硬度的反馈盘对于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有着极大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低硬度反馈盘的滞后压力要低于高硬度反馈盘约600 kPa,在汽车真空助力器中采用低硬度的反馈盘能够极大地降低汽车真空助力器工作中的压力滞后问题。但是低硬度的反馈盘也会带来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由于其硬度降低其在受力情况下也更容易磨损,因此在对汽车真空助力器反馈盘的硬度进行调整时需要综合进行考虑。此外,通过测试表明,使用厚度更厚的反馈盘能够有效地降低反馈盘的压力滞后率,以7 mm和4.7 mm 的反馈盘为样本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 mm的反馈盘相较于4.7 mm的反馈盘能够将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压力滞后率降低约两个百分点。此外,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通过做好反馈盘润滑的方式来降低压力滞后率,通过对反馈盘涂抹和未涂抹润滑油后所进行的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试验表明,涂抹润滑油的反馈盘相较于未涂抹润滑油的反馈盘能够将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压力滞后率降低约4个百分点,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真空助力器的效率。此外,在对汽车真空助力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控制好气阀骨架的大小也是改善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大骨架所控制的气阀能够有效地降低控制气阀所产生的变形,从而有效地减小汽车真空助力器中的空气阀和控制阀体在前进和回退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对位移。此外,通过对大骨架和小骨架所产生的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率进行试验对比后发现,大骨架在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小骨架,因此,在汽车真空助力器设计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制动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需要来对控制气阀骨架的大小进行调整。

结语

做好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问题的改善对于改善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制动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该文在分析了造成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减小汽车真空助力器压力滞后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参考文献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6

表面粗糙度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加工方法、机床与工具的精度、振动及磨损等因素在加工表面所形成的具有较小间距和较小峰谷的微观不平状况, 属于微观几何误差。

2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2.1 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切削加工时产生表面粗糙度的原因, 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切削过程中刀刃在工件表面留下的残留面积;二是在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及积屑瘤和鳞刺生成的影响;三是切削过程中刀刃与工件相对位置微幅振动。

2.1.1 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

金属切削过程中, 刀具几何参数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进给量、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刀尖圆弧半径主要是影响金属残留面积高度, 从而影响理论粗糙度的大小。前角对粗糙度没有直接影响, 但由于增大前角对抑制积屑瘤和鳞刺有利, 顾在中低速范围内增大前角可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2.1.2 切削用量的影响。

在低速切削或变速切削时, 切屑和加工表面塑性变形小, 也不容易产生积屑瘤, 因而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小。但是在一定切削速度范围内, 加工塑性材料时, 由于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且塑性变形较大, 所以表面粗糙度值较大;切削脆性材料时, 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

2.1.3 工件材料的影响。

一般来说, 塑性材料在切削加工后粗糙度较大, 脆性材料加工后的表面比较接近理想的粗糙度。对于同一种材料, 金相组织的粒度愈细, 热处理后得到的硬度愈高, 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愈小。

2.1.4 刀具材料的影响。

刀具材料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如下几方面:材料的耐磨性, 刃磨的平整、光洁和锋利等, 刀具与工件材料间的摩擦因素和亲和程度等。

2.1.5 冷却润滑液的影响。

在低速切削时, 不浇注切削液情况下由于积屑瘤、鳞刺的影响, 会增大表面粗糙度。在高速切削时, 切削液很难浸入切削区域及被切屑流出时带走, 或是零件的转动时被甩出, 故切削液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明显。但总体上使用切削液能有效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当切削液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 如硫、氯等化合物时, 润滑性能增强, 效果更为显著。

2.1.6 工艺系统的刚度与抗振性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 工艺系统有时会发生振动, 即在刀具与工件间出现切削运动之外的另外一种周期性的相对运动。振动的出现会使加工表面出现波纹, 增大表面的粗糙度, 严重时还会影响切削加工的进行。

2.2 磨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在磨削时, 其加工表面主要是由砂轮上大量的磨粒刻划出无数条刻痕所形成的, 如单纯从几何因素考虑, 单位面积上刻痕越多, 即通过单位面积的磨粒多, 而且刻痕深度均匀, 则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磨削过程对粗糙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 砂轮: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 (2) 磨削用量:砂轮圆周速度、工件线速度、纵向进给量f和磨削深度。 (3) 其他方面。其它如工件材料性质 (硬度、塑性、导热性) 对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太硬的材料使磨粒易钝, 表面易烧伤并发生裂纹。铝、铜合金等太软材料易堵塞砂轮, 比较难磨。韧性大导热性差的耐热合金易使砂粒早期脱落, 使砂轮表面不平, 导致磨削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3 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3.1 减小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3.1.1 刀具几何参数方面:

减小主偏角、副偏角、增大刀尖圆弧半径等可减小理论粗糙度高度。由于减小主偏角会增大切削力, 尤其是背向力的增加, 易引起振动, 于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减小副偏角、适当增大刀尖圆弧半径或修磨主、副刀刃之间过渡刃来减小粗糙度。此外, 增大前角能减小切削变形、摩擦和切削力等也能有利于减小粗糙度。

3.1.2 切削条件方面。

由于低速切削时切削变形大, 易形成鳞刺, 中速时积屑瘤的高度值最大, 因此中低速不易获得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在工艺系统刚性、刀具材料等许可条件下高速切削更易达到高表面质量。另外, 采用小进给量、高效切削液;提高机床的运动精度, 增强工艺系统刚度;采用超声波振动切削加工等也能提高表面质量。

3.1.3 工件材料方面:

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使其有利于切削加工。

3.1.4 刀具材料方面:

加工不同材料的工件, 相应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对减小表面粗糙度也能起到较好效果。

3.2 减小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措施

3.2.1 砂轮方面:

一是采用细粒度砂轮, 因为砂轮的粒度越细, 则砂轮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越多, 磨削时在工件表面的刻痕越细密, 粗糙度值越小。二是根据工件材料选择合适材质及硬度的砂轮。三是砂轮及时进行修整以保持磨粒切削刃锋利等。

3.2.2 磨削条件方面:

选用合适的砂轮速度;采用较小的进给量及进行适当次数的光磨。合理地选用切削液以及浇注方式等;通过克服工艺系统的振动、消除砂轮的不平衡、主轴的摆动、工作台的的爬行等等。

4 结论

鉴于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而实际生产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又是来自多方面的, 因此应该全方面兼顾各种因素, 对表面粗糙度根据需要提出比较经济适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7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因素;措施

机械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自表面层开始的,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及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它的可靠性与耐磨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要决于零件表面层的质量。研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在机械加工中的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的过程,最终达到改善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

1、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1 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当刀具相对于工件在作进给运动时,将会在加工表面留下切削层的残留面积,其形状是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减小进给量、主副偏角及增大刀尖圆弧的半径均可以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同时,适当的增大刀具的前角来减小在切削时的塑性变形的程度,合理的选择润滑液、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来减小在切削时的塑性变形,以及抑制刀瘤、鳞刺的生成,也是有效的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措施。

(2)工件材料的性质。在加工塑性材料时,因由于刀具对金属的挤压将会产生塑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和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得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加大。工件材料的韧性越好,金属的塑性变形就越大,加工表面就会越粗糙。在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将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在加工表面将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变的粗糙。

(3)切削用量。减小进给量、进行高速切削易获得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1.2 磨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在磨削时,砂轮的线速度比较高,砂轮表面会有无数颗磨粒,每颗磨粒就相当于一个刀刃,而磨粒大多数为负前角,单位切削力也比较大,所以切削温度较高,磨削点附近的瞬时温度可能会高达800-1000℃,这样高的温度通常会引起被磨削表面的烧伤,使工件变形、产生裂纹。此外,由于磨粒大多数为负前角,且磨削的厚度很小,因此在加工时大多数磨粒只会在工件表面挤压而过,当工件材料受到塑性挤压时,沿磨粒两旁将产生塑性流动,划出无数的细微沟槽,此时磨削温度又较高,会加剧塑性变形,进一步使得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正像在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一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由几何因素、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来决定。影响磨削表面粗糙的主要因素有:砂轮的修整、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光磨次数、工件圆周进给速度、轴向进给量、冷却润滑液等等。

2、降低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参数值的途径

2.1 砂轮特性方面

采用细粒度的砂轮来提高磨粒切削刃的等高性。根据工件材料、磨料等来选择适宜的砂轮硬度。选择和工件材料亲和力小的磨料;采用直径较大的砂轮;采用有适宜的弹性结合剂的砂轮;增大砂轮的宽度等等。

2.2 砂轮修正方面

金刚石的耐磨性、刃口形状、安装角度应当满足一定的要求,同时要选择适当的修整用量。

2.3 磨削条件方面

提高砂轮速度或者降低工作速度,使砂轮速度与工作速度的比值增大;采用较小的纵向磨削深度、进给量,最后再进行无进给光磨。提高砂轮的平衡精度;正确的选用切削液的种类、浓度比、压力、流量、清洁度等;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工作台运动的平衡性,以及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

3、降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途径

很多因素都会产生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形成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切削刀具几何因素,主要是指刀刃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所形成的残留面积;(2)工件材料的因素,主要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在工件表面所产生的积屑瘤、鳞刺、振动等;(3)加工零件选择的工艺、切削用量及切削冷却液的选择。

如何改善降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从以下方面措施进行:

(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减少进给量,以及合适的切削深度。在精加工时,选用刚性高、运动精度高的机床,可防止或者减少工艺系统的振动,减小振动的波纹。

(2)选择适当的刀具几何参数,增大刃倾角,减小刀具的主、副偏角,以及增大刀尖圆弧的半径。

(3)在机械加工时,针对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根据工件的加工内容对工件进行正火或者回火处理后再加工。

(4)选择合适的切削液,如:在铰孔时用煤油或者用豆油、硫化油作切削液,均能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5)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材料,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值相比用高速鋼刀具的小。也可以提高刀具的锋利程度,减小刀具和工件间的摩擦与挤压,从而避免积屑瘤的产生。对于塑性好的材料应当正确的使用冷却润滑液

(6)防止或者减小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所产生的振动。在工件与刀具之间产生振动时,加工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会使零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为了能减少振动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可以采取减小或者消除振源的激振力、隔振,或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增大阻尼等措施。

(7)批量大的零件可采用专用夹具,配合专用的刀具,以及正确的切削用量来保证正确的表面粗糙度的获得。

4、结语

只有了解与掌握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够采取相应的工艺途径来减少零件因表面质量缺陷而引起的加工质量问题,以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可靠性与寿命。

参考文献

[1]赵镇平,陈发.降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途径[J].职业,2011,(32):139-140.

[2]丁晓东.零件表面加工质量及其粗糙度的选择[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7,(7):37-38.

[3]苏嘉玲.机械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新技术新工艺,2010,(11):10-11.

[4]燕金华.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工作的影响及其选择[J].西部探矿工程,2009,(9):56-57.

[5]关俊英.谈机械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94-94.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8

【关键词】影响锅炉安装;解决措施

目前锅炉是我国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发电提供动力的主要方法,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保障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安定都意义重大。但是锅炉又是一种最具潜住危险的特种设备,其通常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作,且在运行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为保障锅炉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尤其是锅炉安装过程最为重要,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安全运行。然而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 因安装单位、建设(使用)单位的种种原因导致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从而导致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1.影响安装质量的因素分析

锅炉安装主要流程有施工前的准备、设备组合、辅助设备安装、锅炉水压试验、炉墙砌筑(浇注)与保温、锅炉试运维护等。安装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其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五因素。达到准确性即在校正、组合、安装过程中,其尺寸、形状、位置的准确。达到严密性,可通过试压试漏检验。还要达到膨胀性,锅炉投运后,会热胀冷缩。此外,在工艺上要求安装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连接牢固,运行检修方便。

1.1人的因素

管理者资质(学历、职称、岗位证书);操作者资质(技术等级、上岗证);分包方资质;业务、技术、操作的培训教育。

1.2机具因素

起吊设备、焊接设备、工具:试压泵、X 射线探伤仪器等检测器具。

1.3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包括工程设备质量和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

1.4方法因素

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法律、法规、规程,工程标准、工法、工艺标准、操作规程、相关制度。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比较多,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

1.5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人文环境,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设计变更洽商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质保体系

锅炉安装工程要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确定项目管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项目分解结构(WBS),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使各项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结合起来;结合项目团队职能的层次分解,把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作业人员;制定适合项目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可操作的质量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相关记录和数据分析,评估和反馈,全面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3.关键工艺工序的质量管理

锅炉安装关键工艺工序包括焊接、筑炉等重要环节.这些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锅炉的整体安装水平。锅炉钢材的品种繁多, 焊接工艺复杂、焊接质量要求高.焊接是锅炉安装的基石。锅炉就是焊接安装才能完成,焊接首先是过程质量控制。还得借助专业检测,比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水压试验关系焊接质量和容器人孔手孔耐压性能的检验.是炉本体验收的重要环节。只有重点做好这些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锅炉的整体安装质量。

3.1焊接

焊接是锅炉安装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影响锅炉安装质量最重要的工作。焊接过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区域,熔池冷却凝固后便形成材料之间的连接。为了提高焊接质量。采用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人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焊接质量的各项关键控制点包括:电弧的长度、焊接速度、焊丝选用的要点、焊接场所保护。焊接检验是验证焊接是否合格的质量保证。所有的焊接都必须通过检验合格。一般采用无损探伤。

3.2筑炉

流化床锅炉安装有别与其他锅炉安装,耐磨耐火材料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也是关键。耐火材料施工量大、施工难度大,材料的性能配比掌握较为困难。

流化床筑炉中可塑料的施工质量控制也是施工难点之一。为了解决各种耐火料配比性能.进一步提高成型后材料的性能指标, 还需要在烘炉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升曲线。

3.3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是验收锅炉焊接质量和其他密封性能和耐压性能的检验方式。锅炉本体受热面管道及本体汽水管道安装结束后.按有关要求必须通过一次水压试验,其目的是锅炉在冷态条件下,以全面检查锅炉的各承压部件是否严密(包括全部焊口),刚度及强度是否满足锅炉设计有关技术要求。

4.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4.1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

(1)违反建设程序:边设计边施工;无图施工;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2)违反法规行为: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工程招投标的不公平竞争:超常的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转包、挂靠;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

(3)设计差错:盲目套用图纸,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设计计算错误。

(4)施工管理不到位:不按图施工或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修改设计,图纸未会审,仓促是施工;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疏于管理。

(5)质量通病: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通病是形成实体工程的薄弱环节和控制难点。归纳综合以前出现的质量通病和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有利于在锅炉安装工程中,减少弯路,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成本。

4.2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

(1)处理方式:当施工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在萌芽状态。应及时制止,并要求更换不合格材设备或不称职人员.或者改变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该要求进行补救处理。当出现不合格项。要求整改.验收。在交工后出现的安装质量问题。应指令施工单位修补、加固或返工处理。

(2)处理依据:有关单位的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有关技术文件和档案,相关的建设法规都是工程(下转第110页)(上接第44页)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3)处理程序:判别严重程度;对需要加固补强的问题,签发《工程暂停令》整改;施工单位停工并上报整改方案;实施经审批的方案;跟进检查;形成质量问题处理报告存档。

4.3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的确定及鉴定验收

(1)方案确定:安装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是为了消除质量隐患,以达到功能和寿命要求,保证结构安全可靠。选择确定方案,直接关系工程质量。可以采用辅助决策方法:实验验证,定期观测,专家论证,方案比较。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案类型有:修补处理:返工处理;不做处理。

(2)鉴定验收:验收后要作出必要的鉴定。验收结论有:故障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隐患已消除,结构安全有保证;经修补处理后,完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基本上满足实验要求,但实验时附加限制条件;对耐久性的结论;对短期内难以作出结论,可提出进一步观测检验意见。

5.结束语

锅炉结构复杂,部件繁多,现场焊接工作量大,工期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使锅炉部件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缺陷,会给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因此,除了实施安装监检外,锅炉安装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均应高度重视,控制好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保证锅炉的安装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鲍俊涛,李树学,董智明,邱燕飞.电站锅炉安装中几个典型问题的分析.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1.

[2]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3]侯良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施工[J].电力建设,2007,28(3)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9

1 几何因素

几何因素主要指刀具相对工件作进给运动时, 在工件表面留下的切削层残留面积, 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因素。该面积越大, 表面越粗糙。由切削原理可知, 切削残留面积的高H可根据刀具的主偏角kr、副偏角kr′、进给量f及刀尖圆弧半径rε的几何关系计算出来。车削加工中, 两种沿进给方向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如下式。

对于A:rε=0

H=f/ (cotkr+cotkr′)

对于B:rε≠0

H=f2/8rε2

由此可见, 减小进给量f, 主、副偏角kr、kr′;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ε可减小表面粗糙度。但受切刃刃口钝圆半径的约束, 工程中f、kr、kr′的减小和rε的增大是有一定限制的。工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实际值要大于残留面积的高度。

2 物理因素

塑性变形、摩擦、积屑瘤、鳞刺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都称之为物理因素。

1)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 会在加工表面留下波浪形挤裂痕迹。在崩碎切屑的形成过程中, 造成加工表面的凸凹不平。在刀刃两端的已加工表面及待加工表面处, 工件材料被挤压而产生隆起。这些均使加工表面粗糙度进一步增大。

2) 积屑瘤。积屑瘤代替刀刃进行切削时, 会引起过切, 并因积屑瘤形状的不规则, 从而在工件表面上留下划出沟纹。当积屑瘤分裂时, 可能有一部分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鳞片状毛刺, 同时引起振动, 使加工表面恶化。

3) 鳞刺。在较低及中等切削速度下, 用高速钢、硬质合金或陶瓷刀片切削塑性材料 (低、中碳钢, 铬钢, 不锈钢等) 时, 在已加工表面常出现鳞片状毛刺, 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4) 刀具副后刀面的磨损。副后刀面上因磨损而产生的沟槽会在已加工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的凸起部分, 这会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5) 刀刃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变动。机床主轴回转精度, 各滑动导轨面的形状误差与润滑状况, 材料性能的不均匀性, 切屑的不连续性等, 使工件与刀具间已调好的相对位置发生附加的微量变化。甚至诱发自激振动, 从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3 振动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有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三种。

4 工艺因素

1) 刀具几何参数。切削时, 适当增大前角, 刀具易于切入工件, 同时可减小塑性变形、抑制积屑瘤、鳞刺的产生, 有利于减小粗糙度。但此时切削速度有所限制, 当速度大于750m/min时, 增大前角却达不到应有的工艺目的, 并且前角也不宜过大。否则有刀具嵌入工件的可能, 反而使粗糙度又变大。当前角一定时, 后角越大, 切削刃钝圆半径越小, 刀刃越锋利。同时可减小后刀面与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和挤压, 利于减小粗糙度。但后角过大, 刀刃强度又不足, 易产生切削振动, 结果导致粗糙度增大。

2) 工件材料。切削脆性材料时, 切屑成碎粒状, 加工表面有微粒蹦碎痕迹, 表面更为粗糙。低速切削塑性材料 (低碳钢、不锈钢等) 时, 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再者切屑分离时的挤压、撕裂作用, 使得加工表面也更为粗糙。

3) 切削参数。提高切削速度, 可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其原因是高速切削时刀具不易形成积屑瘤, 同时也可以使切屑和加工表面层的塑性变形程度减轻。在一定的条件下, 采用很低的切削速度也有利于粗糙度的降低。进给量的选择也是影响粗糙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进给量大时, 切屑变形大,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和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都在加剧。这写现象都促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因此, 在工艺上减小进给量对降低表面粗糙度是有利的。切削深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但生产中向两个极限方向取值时, 对减小表面粗糙度是不利的。太大时, 切深抗力增大, 工件易产生振动;太小时, 正常切削不能维持, 刀刃在工件表面上打滑, 产生剧烈摩擦, 致使已加工表面划伤, 表面粗糙度恶化。

4) 振动。切削加工中, 刀具、工件或机床部件产生周期性的振动会使已加工表面出现周期性的波纹, 使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

5 针对工艺因素, 工程中常用的工艺改善措施

1) 刀具方面。在工艺系统刚度足够时, 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rε, 较小的副偏角或磨修光刃。减小副偏角kr。使用长度比进给量略大一些的kr=0的修光刃。采用较大的前角r加工塑性大的材料。及时刃磨和更换刀具。刀具磨损后, 会增大切削力和切屑变形, 使切削过程不稳定, 从而影响表面粗糙度。如果刀具严重磨损, 磨钝的切削刃还会在工件的表面上挤压出亮斑或亮点, 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大, 此时应及时及时刃磨和更换刀具。

2) 工件方面。应有适宜的金相组织, 对工件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 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细化晶粒, 从而改善切削性能和减小表面粗糙度。

3) 切削条件方面。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 (用YT15切削35钢时, v为100m/min) 。减小进给量。采用高效切削液。提高机床的运动精度, 增加工艺系统的刚度。

4) 减小振动。切削时产生振动会使工件表面出现振动周期性横向或纵向振纹。防止和消除振动的措施有:a.机床方面。调整主轴间隙, 提高轴承精度。提高传动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质量, 改进传动机构。b.刀具方面。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 保持刀刃光洁和锋利, 增加刀具安装刚性。c.切削参数。选择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降低切削速度。d.工件方面。根据使用性能指标, 合理选择工件材料, 增加工件安装刚性。如装夹时不宜悬伸太长,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

参考文献

[1]程耀东主编.机械制造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10

1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

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包含孔隙结构、砂体内部结构、 夹层频率在内的地质因素,另一类是包括压敏、贾敏以及渗流特性在内的开发因素。

1.1地质因素

第一,在众多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中,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孔隙结构。孔隙半径尺寸、几何形态和连通状况等均会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吸附滞留层中存在的流体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不流动的状态中,但如果需要流体改变为流动状态,就要人为对其施加压力梯度,只有在压力梯度比储层流体的启动压力高的情况下,储层流体才会在流动力的作用下转变为流动状态。相关研究发现,启动压力梯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储层孔厚以及孔径大小的影响。如果在孔厚、孔径两者都比较小的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就要比较大,也就是说启动压力梯度会增加, 而启动压力梯度郑家之后,注水开发效果也会随之变差。与此同时,孔隙结构越复杂、孔隙非均质性,都会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砂体内部结构也会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砂体内部结构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低渗透油藏的低渗透层、河道砂体切割界面以及低渗透油藏内部非渗透层等均会对流动流体造成一定的阻碍。当层次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期次的、纵向的单砂体往往不会受到渗透隔层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某些单砂体的注采关系不能相匹配,这就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砂体切割界面所产生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两侧砂体在渗透层中的连通性,甚至会造成流体无法流动。

第三,在低渗透油藏中,大多数夹层属于斜交层面,往往会有一定的倾向、倾角,特别是在渗透性比较差的情况下,会严重阻碍砂体的流通性。与此同时,在夹层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些夹层就会分割厚层砂体,将其分为若干个薄砂体,从而导致储层的流动性被大大降低,特别是在低渗透砂岩出现这种现象时,进一步增加了注水开发难度。

1.2开发因素

压敏、贾敏以及渗流特性等开发因素均会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渗透油藏存在的压敏效应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周围压力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储层孔隙会出现变形,使渗透率大大降低。而且随着低渗透油藏的深入注水开发,底层压力变得越来减小,渗透率也会逐渐下降,从而会对注水开发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随着生产压力梯度的增加,低渗透油藏的产液量也会有所提高,得到较为良好的开发效果。但是,由于受到低渗透特点产生的影响,所有流动孔隙流体的区域半径比较小,导致了井间压力梯度逐渐减小,在小孔隙中的流体相对处于未流动状态,对低渗透油藏注水的开发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

2改善措施

2.1水平井开发

相关研究发现,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面,应用水平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例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单井控制面积,也可以将相互切割的河道砂体、不渗透夹层打穿,从而降低河道切割界面、非渗透夹层对注水开发造成的影响。此外,适当放大生产压差,有利于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对注水开发造成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加油水井的控制范围。可以通过增加注水压力、压裂以及降低井底流压等方法实现生产压差的放大。

2.2单砂体合注合采

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层系进行进一步细化,基本操作单位为小层,基本单元为单砂体,以基本单元单砂体当作操作对象, 进行合注合采,在纵向上加大采用程度,进行逐层推进,以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2.3注采井距缩短

将注采井距缩短之后,有利于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明显增加流动孔隙数量与控制面积。但是,考虑到打井成本问题,需要在确定井距的时候综合分析经济投入、开发效果、 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与此同时,早期注水也有利于提升开发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孔隙结构、砂体内部结构、夹层频率等地质因素,压敏、贾敏以及渗流特性等开发因素,都会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使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水平井开发、单砂体合注合采以及缩短注采井距等措施改善开发效果。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各种资源、能源也非常丰富,在我国现有的油气资源中,低渗透油藏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若可以对低渗透油藏进行高效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危机,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面,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篇论文主要对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因素,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志鹏,林承焰,董波,卜丽侠,崔玲.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地学前缘,2012,02:171-175.

影响汽车涂装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篇11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改进措施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1.1耐磨的表面质量的影响。易损件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和严重磨损阶段。工件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损耗是越小的。但如果表面粗糙度值太小,油就不容易储存,磨损会增加。因此,接触表面粗糙度有一个最优值,该值与零件的工作条件有关,工作负荷增加,早期磨损量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值也增加了。

1.2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金属循环荷载过度,疲劳损伤后,往往发生在工件表面和下面的表面冷硬层,因此,零件的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越大,抗疲劳破坏能力就越差。

1.3耐腐蚀表面质量的影响。部件的耐腐蚀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耐蚀性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2.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2.1加工。刀具重新运行工具做进给运动相对于工件,加工表面残留留下切割区域,它的形状是一个刀具几何。主要角度,角度和圆弧齿顶圆角半径的增加,可以减少剩余区域的高度。此外,适当的增加刀具倾角减少塑性变形的程度,合理选择润滑剂和提高刀具磨削质量的减少切削塑性变形和抑制生产的刺剑肿瘤,尺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措施。工件材料的性质。刀具加工的塑胶材料,在金属的塑性变形,再加上刀具力量撕裂之间的分离芯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加。工件材料韧性更好,金属的塑性变形越大,加工表面是粗糙的。脆性材料的加工,芯片是破碎的颗粒,由于芯片的破碎和加工表面上留下许多麻点,使粗糙表面。 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加工时,磨削表面粗糙度也由几何因素和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的形成。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粒度砂轮,砂轮硬度、砂轮修整磨削速度和磨磨削工件圆周径向进料的数量和轻型周速度和轴向进料液体冷却和润滑。

2.2表面冷作硬化。冷作硬化及其评价参数。加工过程的切削力所导致的塑性变形,使性质扭曲,变形,晶粒间剪切滑动、粒长和纤维化,甚至破坏,这些会增加表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加工硬化(或提高)。的表层金属强化的结果,增加了金属变形阻力,减少塑胶金属,金属的物理性质变化。冷作硬化的金属在高能不稳定的状态,尽快,金属的不稳定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削弱。弱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时间长度的大小和程度的强化。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金属在同一时间通过武力和热效应,因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性质取决于全面加强和削弱作用的结果。 冷作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增加,表面增强效应的金属挤压塑性变形,导致增强冷硬。刀片磨损后,在叶片表面的摩擦加剧后和加工,塑性变形增加,导致增强的冷硬。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和工件的操作时间,降低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冷硬层深度降低。后切割速度、切割工件表层的热作用时间缩短,将增加冷硬的程度。

2.3表层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当热切割使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表层金属的微观结构变化:磨削烧伤。当磨片表层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表面金属层微观结构变化,降低金属表面的强度和硬度,伴随着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裂纹,这种现象被称为磨削烧伤。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燃烧:脾气燃烧。如果磨削区温度不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向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奥氏体),烧伤称为回火烧伤。第二个是淬火烧伤。如果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在磨削区,再加上冷却液淬火效果,表面金属二次硬化时,金属表面的二次淬火马氏体结构,其硬度高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在其低,由于冷却慢,硬度低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奥氏体)。三是退火烧伤。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和磨削区和冷却液,金属表面会产生退火组织,将表面硬度急剧下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退火。

2.4表面残余应力。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是切削加工表面金属层的塑性变形时,金属表面的体积增加,因为只有在金属塑性变形,表面和表面的金属体积增加,体积膨胀,不可避免地停止附加一层金属,金属表层的残余应力。二是切割,切割区将会生成大量的切削热。三个不同微观结构的密度不同,也有不同的体积,如果生产的金属表层显微组织的变化,金属的表面体积的变化必须与基体金属障碍,从而生成有残余应力。最后加工零件表面主要工作方法的选择。主要工作表面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最终的加工方法,因为最后的过程在工作表面残余应力对机器零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使用。最后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主要工作部件必须考虑表面的特定工作条件主要工作和可能破坏形式。

3.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的措施

3.1刀具。为了减少剩余区域,应当使用刀具齿顶圆角半径的圆弧,小角或合适的(=0)修复光刃或宽刀盘,整理工具等。选择适应性好的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避免使用工具磨损严重,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

3.2工件材料对工件材料性能。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较大的塑性材料和微观结构。对于大型塑胶材料低碳钢、低合金钢、塑胶、正火处理提前为了减少加工后得到较小的粗糙度。工件材料应该有适当的金相组织。

3.3切削条件。在更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可以抑制发展进程,采用高效的切削液,提高工藝系统刚度,提高机床的动态稳定性,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3.4处理方法。主要使用了精密和超精密光整加工。选择较大的车轮速度和较小的轴向进给速度,工件速度应该较低,使用细粒度砂轮;好酱砂轮工作表面,使砂轮的磨粒,也可达到良好的研磨效果。选择合适的磨削液可以得到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3.5其他方面。对加工表面变形能够有效的得到控制,残余应力的增加也会影响达到加工表面的质量,对刀具的几何形状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减少切削刃刃口的长度,在使用刀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刀具磨损的宽度合理的选择切削的实际用量,同时还应该控制给进的速度,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对刀具的运转状态予以严格的控制。 如果零件的表面出现了残余应力的时候,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非常大的得到下降,尤其是在应力相对集中的或者是有容易造成腐蚀的物质,这种构件就更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但是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残余应力的发生,所以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和强度。

4.结束语

此外,生产的轧制压力、(污水)孔,喷丸加工、钻石日历和其他寒冷的处理方法来提高表层材料的变化。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改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寿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垃圾分类班会活动方案下一篇:2024新增背诵篇目(含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