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2024-07-31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共8篇)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1

帘线钢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摘要:主要阐述了帘线钢的质量要求。对影响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及形态、热轧线材的组织及外表质量、偏析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夹杂物形态和降低偏析程度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帘线钢

夹杂物

外表质量

偏析

钢帘线主要用于轮胎子午线增强用的骨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也是线材制品中要求极高、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由于帘线用盘条要被拉拔成φ0.15~0.38mm的细丝。之后还要经过高速双捻机合股成绳,要求拉拔及合股过程中100km断丝不超过1次,因此必须使用优质的高碳低合金线材才能满足如此高的质量要求。

对于帘线钢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国外钢铁企业如日本的神户制钢、新日铁、住友。以及德国萨斯特、法国梅森和韩国浦项等厂家经过多年的研制开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比拟成熟的工艺。其共同特点是生产工艺完善,产品化学成分均匀(如将碳含量控制在±(0.01%~0.02%))、钢的洁净度高(如T[O]≤20×10-6,[A1]T≤3×10-6,夹杂物级别较低,无大尺寸和脆性夹杂)、钢坯质量高、盘条的组织性能均匀、外表质量好和产品质量稳定等。

近年来,国内企业也陆续进行了帘线用钢的开发与研制,经过不断地摸索及实践,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帘线用钢的质量已经到达批量制作φ0.20mm以上规格钢帘线的质量要求。并已经获得著名钢帘线生产厂家的质量认证,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但从质量上看,国内帘线用钢与进口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距,尚未到达制作φ0.20mm以下钢帘线的技术要求。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帘线钢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影响帘线用钢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成分波动及有害元素的存在帘线用钢对于成分的要求较为严格,不同炉次或同炉之间要求成分必须保持均匀,波动幅度小,否那么会造成盘条的通条性能不均匀,在加工过程中断丝。

帘线钢中有害元素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拉拔及合股断丝的发生。例如,硫含量过高,会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及产生热裂;磷含量过高,会造成冷脆及降低塑性;铜含量过高,会引起红脆。此外,锰、铬、镍等元素的含量会影响热处理工艺及产品性能;而钛、铝会与氧或氮生成氧化铝或氮化钛等脆性夹杂物,导致拉拔和合股断丝的产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中有害元素的含量。

1.2

成分偏析

成分偏析是影响帘线用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情况如下:

(1)成分偏析降低钢材的综合性能。明显的中心偏析也会使偏析区碳浓度突然增加。在热轧或其他加工条件下,该处产生马氏体相变,或由于相变温度的偏差和淬透性的不同,该处成为淬火开裂、软点和异常变形的根源,且在偏析带中,硫和磷等杂质或非金属夹杂物也多,也可能成为其他缺陷的起源,明显缩短钢材的使用寿命:

(2)成分偏析降低钢材韧性。对于高碳钢来说。中心偏析使其拉丝极限和延展性降低,明显降低其韧性,影响拉拔性能:

(3)成分偏析引起钢材氢脆,降低耐腐蚀性能。对于中心偏析明显的连铸坯,氢气可被偏析和疏松捕集,从而产生非扩散型氢偏析,既使缓冷也不能减轻其缺陷。在钢材中,氢偏析会引起裂纹,即生成“中心偏析型〞超声波缺陷,产生氢脆:

(4)成分偏析降低钢材疲劳性能。中心偏析降低钢的中心致密度,使该处成为疲劳裂纹的根源。中心偏析一般与中心疏松的加剧和非金属夹杂物不均匀分布同时存在,这将显著降低钢材的疲劳性能。对于帘线钢来讲。成分偏析是影响断丝的一个重要因素。偏析度高会对轧钢组织的控制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使夹杂物的分布不均,在拉拔及合股过程中产生断丝。帘线用钢的偏析标准一般不允许大于3级。

1.3

全氧含量

全氧含量包括钢中的自由氧以及夹杂物中所含的氧。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A1203等脆性及变形性较差的夹杂物,绝大多数为氧化物系。研究结果说明,氧化物夹杂的数量随钢中全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控制钢的洁净度的关键在于把钢中全氧含量降低到较低值。目前,国外高品质帘线用钢的全氧含量一般都控制在20×10-6以下。

1.4

夹杂物尺寸及形态

夹杂物的控制水平是衡量帘线用钢质量的标志。T.Malkiewczh和S.Rudink提出了夹杂物变形指数(υ)公式:

υ=εi/εs

式中:εi——热加工状态下夹杂物的伸长率;

εs——热加工状态下钢基体的伸长率。

υ的取值为0~1。当υ=0时,表示夹杂物不变形而基体变形,导致夹杂物和基体在变形时产生滑动,降低界面结合力。并极易产生裂纹源;当υ=1时,说明夹杂物与基体变形率一致,能够做到良好结合;当υ=0~0.5时,容易产生间隙鱼尾形裂纹。此外。S.Rudink的研究说明,硫化物夹杂的变形率υ≈1,而钙铝酸盐、Al203和TiN等夹杂物在钢材加热温度下υ≈0,属脆性夹杂物,对钢质的危害较大。

由于生产钢帘线的过程是将φ5.5

mm的盘条拉拔成φ0.15~0.38mm的单丝,此过程使线材长度增加1000~1400倍,截面积缩小至原来的0.08%,已经接近拉拔工艺的极限。而后还要经过高速双捻机合股成绳,因此对钢中夹杂物的要求极为严格:较大颗粒夹杂物的存在。尤其是变形性较差的脆性夹杂物(如A1203及TiN),是产生断丝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由于夹杂物的塑性较差,在拉拔或合股过程中。钢基体变形而夹杂物不变形,这样在钢和夹杂之间首先产生一个裂纹源,裂纹源沿钢基体扩展。使钢的抗拉强度降低,当外部拉力大于该缺陷处的抗拉强度时即发生断裂。因此,对于帘线钢来说,必须严格控制夹杂物的数量及形态,使夹杂物总量减少,同时防止产生大颗粒脆性及不变形夹杂物。

1.5

盘条组织及外表质量

钢帘线用盘条必须具备适应帘线加工过程的组织形态,即控制索氏体率到达90%以上,而且要求通条和批次间质量均匀。

由于在制作帘线的过程中,盘条外表任何直观可见的外部缺陷都会随着拉拔加工深度的开展而在单丝的拉拔及后续的合股过程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必须保证盘条不存在如耳子、折叠、裂纹、结疤、轧痕、麻面、凹坑、机械划伤及薄厚不均的氧化铁皮以及较为严重的锈蚀。

此外,钢帘线用盘条对尺寸精度、低倍缺陷和外表脱碳层等也有比拟严格的要求。如φ5.5mm盘条的要求为:直径偏差为±(0.15~0.30)mm(平均为±0.20mm)、脱碳层厚度小于0.10mm、氧化铁皮含量低于0.6%等。

夹杂物控制措施及效果

2.1

帘线钢对夹杂物的要求及理想夹杂物形态控制

2.1.1

帘线钢对夹杂物的要求

由于制作钢帘线工艺的特殊性,对于原料盘条的夹杂物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1)不允许含不变形的A1203及TiN夹杂;

(2)对于普通强度级别(碳含量为0.72%)的盘条,要求脆性夹杂物粒度小于10μm,对于高强度级别(碳含量为0.82%以上)的盘条,要求脆性夹杂物粒度小于5μm;

(3)复合夹杂物中A1203的含量不大于50%;

2.1.2

理想夹杂物形态

图1为MnO-A1203-Si02系相图,图2为CaO-A1203-Si02系相图。就帘线钢中理想的夹杂物形态及成分,国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后总结出:对采用Si-Mn脱氧的帘线钢而言,夹杂物主要是MnO-A1203-Si02系(来自脱氧产物)和CaO-A1203-Si02系(来自炉渣),对于MnO-A1203-Si02系,理想的夹杂物应该是锰铝榴石(3MnO·A1203·3Si02)及其周围低熔点区域物质;对于CaO-A1203-Si02系,理想的夹杂物是钙斜长石(CaO·A1203·2Si02)与假硅灰石(CaO·SiO2)相邻的周边低熔点区域,即图l和图2中的阴影局部,其以上区域夹杂物的熔点较低(小于或等于1500℃),变形性较好,在制作帘线拔丝及合股过程不会造成断丝。

图1

MnO-A1203-Si02系塑性夹杂物区域

图2

CaO-A1203-Si02系塑性夹杂物区域

在图1,2的阴影内,夹杂物中A1203含量均在20%左右。根据A1203含量与夹杂物不变形指数的关系,当CaO-A1203-Si02系A1203含量在20%左右时,夹杂物不变形指数最低,对帘线拔丝及合股过程的危害最小。

2.1.3

影响夹杂物中A1203含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S.Mada的研究结果,夹杂物中A1203含量在20%时,夹杂物不变形指数最低,而夹杂物中A1203含量取决于钢中酸溶铝的浓度(见图3),钢中酸溶铝含量越高,夹杂物中A1203含量越高。因此,要将夹杂物中A1203含量控制在20%左右,必须将钢中酸溶铝含量控制在3×10-6~6×10-6。

图3

钢中酸溶铝与夹杂物中A1203含量的关系

根据钢渣间的平衡,利用热力学原理可以计算出(A1203)含量及碱度对[A1]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A1203〕含量及碱度对[Al]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见,当炉渣碱度不大于1.0、(A1203)含量不大于20%时可以保证[A1]含量不大于10×10-6。

2.2

夹杂物形态控制措施

2.2.1

Si-Mn合金作为终脱氧剂

使用Si-Mn合金作为终脱氧剂,控制[A1]的含量。其反响式和计算式如下:

2MnO(s)+[Si]=Si02(s)-4-2[Mn]

(1)

△Go=5700-34.8

T

2/3A1203(s)+[Si]=Si02(s)+4/3[A1](2)

△Go=219400-35.7

T

式中:T—钢液温度,K。

据文献报道,根据MnO·A1203·Si02三元活度计算,1600℃时,塑性区平衡的钢中酸溶铝的含量为0.000l%~0.0005%。因此,为了得到塑性区的MnO·A1203·SiO2夹杂物,应该使用Si-Mn合金进行脱氧,而不能使用铝或含铝较高的合金进行脱氧。

2.2.2

精炼采用低碱度和低A1203合成渣

当钢渣间到达热力学平衡时。夹杂物的成分可以用钢液与夹杂物间的平衡热力学来预测。理论上夹杂物的成分与钢渣的成分是相同的,但在实际生产中,绝对的钢渣平衡是很难到达的,只能在局部到达钢与夹杂物间及渣与钢间的准平衡状态。

帘线钢在精炼时,对顶渣的要求为:

(1)渣的氧势低:

(2)低熔点和良好的造渣性能:

(3)对脱氧产物和少量的初炼炉渣有强大的吸收能力:

(4)低的结晶倾向;

(5)凝固过程中无外来相析出,易玻璃化:

(6)本身具有良好的变性能力。

Amy

Elmore通过研究指出,选用钙硅石(CaO和SiO2含量分别为47%和5l%)渣系作为顶渣来进行帘线用钢的精炼,可以有效控制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因为钙硅石渣系完全符合上述炉渣的特点。试验证明,钙硅石渣系易于吸收钢中的A1203夹杂,并能将锰铝榴石(3MnO·A1203·3SiO2)夹杂物转变成含钙长石(CaO·A1203·2SiO2)成分的夹杂物,且具有低粘度、低熔点及良好的上浮性能,易于去除。此外,还可以控制钢液中钙、镁和铝的含量。以免析出不变形夹杂物。

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在帘线钢的生产中采用钙硅石渣系(46%CAO-2%A1203-47%SiO2-5%CaF2),川崎和神户制钢那么采用CaO、A1203、和Si02含量分别为45%,10%,45%的精炼渣,国内某钢厂采用CaO、A1203、和SiO2含量分别为30%-40%,6%~10%和30%~50%的渣系进行夹杂物的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分偏析的控制

成分偏析的控制措施有:

(1)减少易偏析元素的含量。磷和硫等元素属于易偏析元素,应尽量减少其含量。可在炼钢、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包括真空处理和钢包处理)过程中去除,特别是进行铁水预处理时,可同时脱硫和磷:

(2)采用低过热度浇注。由于高碳钢在凝固时体积收缩较大,如果钢水过热度太高。那么连铸坯内柱状晶兴旺,易产生中心疏松、缩孔和内裂;而采用较低的过热度浇注(△t≤25℃)

除使连铸坯中心消除过热后完全凝固,缩短柱状晶区长度和开展等轴晶区,还使坯心成分均匀,防止中心偏析、疏松和裂纹等低倍缺陷的发生:

(3)采用合理的拉速。随着拉速的提高,连铸坯在结晶器内停留时间变短,从而使钢液凝固速度降低,其结果是连铸坯液芯延长,推迟了等轴晶的形核和长大,扩大了柱状晶区,更易形成凝固桥,造成中心偏析。因此,应根据钢种和浇注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拉速;

(4)采用电磁搅拌技术。采用电磁搅拌可以改变柱状晶生长方向以及促进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此外,电磁搅拌还具有明显的细化晶粒作用,不管晶体的生长方式是柱状晶还是等轴晶,电磁搅拌都可使其细化和均匀,到达降低偏析的目的。目前,通常采用的是结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方法;

(5)采用轻压下技术。浇注过程中,钢液得不到补充,或补充缺乏,出现密闭区域,形成负压,枝晶间富集溶质的剩余液相被吸入,富集在最后凝固的中心部位,形成周期性的所谓小钢锭结构。也就是周期性地出现疏松、偏析。如果在凝固末端施加均匀外力,形成一定的压下量,消除密闭区域。让枝晶间富集溶质的剩余液相仍保存在其原来的位置,而不流到最后凝固的中心部位。就可以大大减轻甚至消除中心偏析和疏松。

结论

(1)影响帘线用钢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害元素的存在、全氧含量、钢中大颗粒及脆性夹杂物、盘条的组织、中心偏析及外表质量;

(2)采用Si-Mn终脱氧及低碱度钙硅石顶渣精炼可以有效控制帘线钢夹杂物形态;

(3)对Si-Mn脱氧帘线钢而言,夹杂物主要为MnO-A1203-SiO2系(来自脱氧产物)和CaO-A1203-SiO2系(来自炉渣),对于MnO-A1203-SiO2系,理想的夹杂物应该是锰铝榴石(3MnO·A1203·3SiO2)及其周围的低熔点区域;对于CaO-A1203-SiO2系,理想的夹杂物是钙斜长石(CaO·A1203·2Si02)与假硅灰石(CaO·Si02)相邻的周边低熔点区域:

(4)通过减少易偏析元素含量、采用低过热度浇铸及合理的拉速、应用电磁搅拌及轻压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偏析程度。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2

1 燃气供销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计量表具

燃气企业燃气供应量及燃气销售量的计量自然离不开燃气计量表的准确测量。假如在实际作业中, 产生计量表自身计量异常的情况, 必然会引起燃气供销差问题的产生。计量表对燃气供销差的主要影响如下:

1.2 选型不合理

在燃气应用环境中, 常常存在燃气用户计量表安装设计选型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所选用的流量型号过大时, 计量表较难探测到流量较小的燃气流通导致计量表无法正常运转;而如果选用的计量表流量型号较小时, 当用户所使用的燃气流量超过了燃气计量表的限额时导致燃气计量表测量值偏慢于实际流量而不准确。

2 计量表质量不合格

在投入使用燃气计量表之前未进行首检, 一般情况下生产计量表的合格率难以达到100%。假如在使用安装前未进行检测, 必然会后续会存在计量误差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影响燃气供销差。

2.1 不按规定安装计量表

在燃气计量表投入使用之前, 需经过计量表的安装过程。如果未正常操作, 导致安装出现异常, 比如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石粒等杂物进入计量表管内, 计量表无法正常运转。此外, 在燃气计量表的运输过程中, 未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而严重振动或冲撞计量表, 导致计量表齿轮错位, 影响计量表的正常使用, 造成销售量统计数据失准, 拉大燃气供销差。

2.2 超年限使用

仪器的正常使用, 均要求仪器在规定的年限内使用, 才能够保障仪器测量值的准确性, 对于燃气计量表同样如此。但是在部分燃气应用环境下, 有存在超年限使用的情况。随着计量表使用年限的增加, 造成计量表的计量表慢慢偏小, 自然无法获取准确的燃气销售量。一般情况下, 燃气计量表如已过期, 应该责令用户更换并且承担相应的费用, 但是在实际中难度较大。此外, 燃气计量表用户数巨大, 难免疏忽更换已超年限的计量表。

2.2.1 居民用户管理

2.2.1. 1 受居民用户计量表精确度的影响。

根据国家先后发出的相关天然气计量误差标准, 按照不同计量标准生产的燃气计量表对居民天然气计量表允许的计量误差标准有所差异, 早期的燃气计量表国家标准所允许的误差要求在2%之内, 而最新的计量表计量国家标准所允许的误差范围相对更为严格些。但是在实际天然气应用环境下, 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计量表均是按照前面标准所生产的, 难以满足当前应用环境的需求, 导致存在较大的计量偏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因不同标准所造成的供销差大概在3%左右。

2.2.2. 2 天然气用户计量表使用年限超乎规定标准。

根据国内相关仪器使用规定标准, 要求每十年完成一次民用天然气计量表的更换操作, 每6年完成一次人工煤气计量表的更换操作, 并且所进行计量表更换所产生的费用应该由用户承担, 但是此项规定在实际中难以有效执行, 因而致使超期服役的天然气计量表仍未及时更换, 导致多数天然气企业仍然大范围应用超年限天然气计量表。根据实验测试表明, 当前居民大范围使用的皮模式天然气计量表因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 计量表出现偏差的概率也在不断提升, 对天然气供销差产生4%左右的偏差影响。

2.3 工业用户管理

2.3.1 工业用户计量表数值准确性影响因素。

在天然气行业中, 大多数工业用户采用皮膜表或者罗茨表, 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部分计量表陆续被淘汰出局, 或缺乏相应的配件, 无法维修。此外, 根据相关规定, 当天然气公司运营10年以上的时间后, 就必须更换计量表, 不然会因计量表计量精确度的下降而导致数据偏差的不断增大, 而影响天然气销量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 因工业用户大多使用不同规格的计量表, 仪器生产的厂家也五花八门, 维修的难度较大, 难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及时维修更换现实中所出现的问题计量表, 倒是部分工业用户在计量表出现问题期间无法进行准确计量, 只能够通过估量的方式进行计量, 存在一定的计量偏差。

2.3.2 计量表规格不吻合。

部分工业用户为了能够更早地按照天然气设备, 在尚未确定天然气设备的情况下就进行安装申请, 容易导致申请书上所申请的计量表规格型号与最终实际需求的计量表规格型号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而影响力工业用户销量数的准确计量。

2.4 上下游结算计量差异

通常情况下, 天然气上下游之间的计量结算均以上游供应商的计量表数据为准。假如计量系统存在问题, 导致天然气计量偏差, 自然也会影响天然气供销差的计算结果。根据国内的相关规定, 必须每年进行计量表的检测工作, 以确保上游供应商计量表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在天然气设备投产的早期, 多种因素造成计量表设备的损坏, 在初期应缩短天然气计量表的检测期间。此外, 未能正确设置温度、压力等参数, 也会大大增加天然气供销差发生偏差的概率。

2.5 其他损耗

比如城市原先使用的是人工煤气, 后期改造为使用天然气, 在进行切换时必然需要释放部分的天然气, 从而加大燃气供销差。此外, 在天然气管道后期维修、改造过程中也会造成一部分天然气的损失, 增加燃气的供销差。

3 燃气供销差控制措施

3.1 加强燃气计量管理体系

3.1.1 完善燃气计量抄表管理体系, 规范作业及考核标准

在燃气管理中, 可以考虑完善“燃气供销差”管理考核体系, 明确燃气计量表的可用范围、安装方法、并严格考核燃气计量表的出厂合格率, 建立燃气计量表不定期抽检体系。另外, 在“燃气供销差”管理中, 应该明确各项指标的负责人,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以强化作业人员的责任感。

3.1.2 定期更换民用用户及工业用户的燃气计量表并加强计量表周检

首先, 需要完善民用用户及工业用户燃气计量表的应用信息, 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民用用户及工业用户燃气计量表到期预警机制。此外, 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自动预警本月即将使用周期或检定周期到期的民用用户及工业用户计量表信息, 以免遗漏。其次, 对于早起应用误差范围在2%的计量表统一更换为国家规定的误差在1.5%范围的计量表。

3.1.3 加强核查力度

每年定期组织燃气公司相关机构与基层站进行民用用户及工业用户的燃气对账核查, 强化账目管理。此外, 可以考虑专门成立燃气计量表抄表收费检查小组, 以及时发现燃气计量表抄表过程中的各种违规操作, 将燃气供销差控制在初始阶段。

3.1.4 加强内部用户管理

燃气供销差, 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内部用户所产生的。因而, 需要对内部燃气使用设备安装计量表并加强管理, 以及时、高效地监控内部燃气使用装备对燃气供销差的影响比例, 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影响力度。

3.2 减少因天然气管道泄漏所产生的供销差策略

管道是天然气供销体系中重要的设备之一, 因其覆盖面大、管理难度高, 造成难以及时发现管道泄漏问题。在实际燃气经营中, 可以考虑应用当前大范围应用的“机步”结合策略, 并明确天然气管道不同区域的负责人员及其责任。此外, 还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检测庭院管等, 以重点监控计量设施、安全设施等区域的漏气问题。

还应该考虑在日常燃气管理中, 加强监控管道附近的违规操作, 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向责任机构反馈, 确保管线安全。

3.3 减少因燃气计量表所引起的供销差策略

3.3.1 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出厂检测。

燃气计量表的质量对供销差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出厂检测, 以确保在实际应用环节中的计量表均无质量问题。

3.3.2 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安装监控。

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安装培训, 并且要求安装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完成安装操作, 避免相关问题产生。

3.3.3 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定期更换监测及周检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加强对燃气计量表的使用年限监控及周检工作。对于超年限应用的情况或周检中发现异常情况的, 尽早完成更换或检定操作, 减少仪表偏差。

参考文献

[1]李爽凯, 李防训.管道燃气供销差的系统治理与控制[J].城市燃气, 2008 (4) .

[2]宣大民.燃气供销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工程咨询, 2012 (12) .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土地测绘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041-01

土地测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掌握多方面知识,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主要工作是进行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的实地选点、埋石以及运用操作经纬仪等仪器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目前,土地测绘主要是向国土资源部提供数据信息,在测绘中要做高质量、高效率,定期完成工作任务。测绘成果不仅会影响测绘信誉,也会给社会群众带来较大的影响。

1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

土地测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据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测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质量测绘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测绘技术环境因素、测绘作业因素和测绘生产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时,都会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进行的难度,最终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要优化环境的管理,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按照相关的策略规定展开土地测绘工作,减少环境因素给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

1.2 测绘方法的影响

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操作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土地测绘方法对测绘工作来说很重要。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是由不同的工作程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土地测绘的结果,要提升土地测绘质量,就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学习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完善测绘方法,提高综合水平,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完善土地测绘工作。

1.3 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作为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者,要做好对自身的管理,严格按照执行规范进行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观上的决定因素都来自于人类的决定,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测绘报告,都需要人来进行造作控制。测绘工作者的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会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测绘单位应该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聘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这样对单位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的影响。

1.4 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保证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工具,设备的先进与否,会影响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测绘结果不精确。另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便捷,设备类型是否适合工程测量需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所以,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精确度高的和性能好的,最大限度保证测绘质量。

2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则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为了提高土地测绘的质量,要有防范性原则,要做到预期检查、中期检查,加强对测绘工作每个环节的控制;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重视客户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每项测绘工作都要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完成;真实性原则,土地测绘的到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测绘者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2 改善土地测绘环境,优化仪器设备

测绘的环境对测绘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要关注测绘周围环境的变化,测绘工作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来改善测绘的方法,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环境对测量质量造成的影响。测绘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如果发现损坏或零件缺失,要及时进行更换。测量仪器和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选择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优化土地测绘的方法,从而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测绘方法

测绘单位要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测绘单位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培训,要让测绘人员了解熟识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测绘人员、质管部门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等具备上岗资格证书。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明确测绘的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化的测绘方案,做到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和切实可行,用多种措施提高测绘工作质量。

2.4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关键,要把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测绘工作质量的管理。工作中虽然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测绘技术,但是测绘检查工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工作中能否做到综合检查,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果的好坏。通过综合开展测绘检查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及时的解决问题,遏制问题的蔓延,避免造成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测量工作检查应该在工作中至始至终的进行,每完成一段项目,在确认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项测绘工作,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有利于提高土地测绘结果的精确度。

土地测绘工作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多种社会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重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对土地测绘质量的影响,认真遵循土地测绘工作中提出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土地测绘工作的效率,全面提高土地测绘质量,促进土地测绘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术东.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2]任晓江.论土地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4

大致包含了人力、原料、建设环境、建筑方式、机械化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细分主要如下:

(1) 施工人员的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影响了工程进度的现象较常见。主要表现在建设施工时,一些错误的施工方法,又进行二次补救; 部分施工人员对项目建设的特点与条件了解不清晰,无法正确的预计可能会遇到的施工难题; 上层决策部门对施工的资金投入过少,导致施工人员真正的了解施工中需要的物质; 对项目中的水电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施工时用水用电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

(2) 承包商对工程的管理水平低下。在工程的施工现场会出现各种承包商计划之外的突发事故,若是承包商对施工的施工方案采用不合理、施工计划不详细、管理不规范、处理突发事故不及时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使用的施工方案不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就会被影响,管理不规范会导致施工人员工作不积极,容易出现施工技术与安全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提高承包商的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度。

(3) 资金投入对进度的影响。一个工程的正常施工,必须靠雄厚的资金支撑,只有在资金不短缺的情况下,材料采购与工人的工资问题才不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若是建筑工程单位的资金无法正常周转,那么对工程的预付款就会不及时,工程建设需要使用的材料也没有资金采购,工人的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就会使整个工程项目停止运转,最终造成延误工期的结果。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篇5

1.2医疗质量不佳思想上不够重视,接诊病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不细致、不认真、不规范,把病人基本资料及信息弄错,出现误检查、误诊断、漏诊,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

1.3拜金主义,重利轻义强化经济指标多,弱化医疗质量,不根据病情合理用药,过度医疗,开大处方、人情方、泛检查,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私自推销试用药品及试剂,收取好处费。 部队医院有其特殊性,军人有特殊职责及使命,首先要确保为兵服务宗旨不变,对军人实行优先,确保广大官兵身体健康为根本,地方病人是会给予理解支持,如遇有急危病人特殊人群,军人会给予优先检查。认真处理好地方病人与部队病人就诊秩序,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存在着部队病人与地方病人同一起排队看病做检查,重地方病人轻部队病人,认为部队病人年轻力壮没有大病,免费做检查没有经济利益可图,为地方病人检诊可得到实惠,从而出现为兵服务意识不强,不乐意接诊部队病人,就是在接诊过程中也不那么认真细致热情,应付了事,把大病当小病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4医疗规章制度落实不严首诊负责制落实不好,病人病情交接不清,脱离工作岗位,在检查病人工作中不按医疗规章治疗操作规程接诊,不规范检诊、行医,过分简节,想当然。制订治疗方案不周全,医疗病例书写不规范,医疗质量保存不全、遗失,对出现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投诉处理解决不及时,致使医患关系进一步升级。

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 篇6

徐州工程学院

广一

郜斌

[摘要]民以食为天,所以在这个日益污染的世界,怎样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在人民和政府的心中显得尤为重要,经济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瘦关注,这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来说明一下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和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去对食品的不安全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小到维护身体健康,大到保障国家和平稳定。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质量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甚至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越来越挑剔,对食品的质量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便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污染事件及群体食物中毒如蔬菜农药超标、豆奶中毒、高含量瘦肉精肉类中毒以及农药加工火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 而如何在面对食品的不安全情况下,如何有效的进行辨析和防治,我做出以下的说明。

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应用,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卫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食品污染事故。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事物中毒。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2】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黄曲霉素致毒、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毒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坏肝脏,导致癌变等。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引起中毒的有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等。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报告100~200起,导致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Q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二)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就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根据浙江杭州、温州、云和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残留分析表明,检查出甲胺磷的比率为40.8%,最高检出浓度为1.85MG/KG,以叶菜和豇豆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7%~61.5%和44.4%~100%。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为了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

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的过程中,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饮水,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

以上具体的数据均参考文献所得。

二、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 【3】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我国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

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

(三)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四)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

行政执法与公安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工程的安全。

(五)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

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

我们既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又要加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相信在管理部门、生产者、科研机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7

优良的路面平整度能保证大量车辆安全快速和舒适地通过同时也是评价城市道路路面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所以在市政道路建设中, 道路建设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达到优良平整度, 为了给道路建设管理部门及使用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并树立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 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都对路面的平整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对此类问题谈一些体会。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

基层平整度、底基层及路基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影响:碾压后各层表面就会出现不平整, 是因为如果各层铺出的松铺厚度不等, 分层面层、底基层、路基、基层平整度相差较大, 摊铺机的允许误差仍会导致最终路面平整度降低。由于自动找平装置可以消除一部分误差, 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并不是由最后一道面层所完全确定的。

2.1 路基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路基不均匀沉降, 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当基底处于软土路段时, 要用粉体搅拌桩, 超载预压土等多种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 软硬基底接合处的土基如果由于地质勘探工作不细或不作过渡段进行处理, 未发现湿陷性地基或软土, 工程竣工后必将产生与相邻地段比较的, 甚至路面产生变形的不均匀沉降。 (2) 开山段与填方段交接处的不均匀沉降开山段路基无论是岩层与填方段的路基还是土基所产生的沉降也不同, 是和压实效果不同和填料不同有关系的。 (3) 填挖交界处或半挖半填段处理不当, 丘陵或山区地区修建高速公路, 如果未按规范要求挖成台阶并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当, 一些路基位于半挖半填地段或填挖交界地域就会使填料与土基在接合部产生沉降和裂缝。

2.2 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压实后的面层摊铺平整会由于虚铺厚度不同和基层不平而影响路面平整度, 所以基层的平整度差很重要。当下面层施工时, 即使沥青混合料表面摊平了, 由于纵断高程允许误差为5mm~10mm, 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的平整度允许误差为8mm, 所以基层超差点处仍因多出10mm以上的松厚, 这样势必要进行人工找补碾压后出现的低洼不平, 这样不但会影响了表面平整度, 同时也降低标高合格率

2.3 碾压作业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一般有三种方式, 分别是初压、复压及终压。初压宜用双钢轮压路机;复压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终压可用振动压路机或双钢轮压路机。为了避免出现发裂、轨迹、凹坑、推移、拥包、波浪, 搓板所导致的导致平整度降低, 压路机的数量、行驶速度与规格应与摊铺机速度及摊铺机的施工宽度应相匹配。

2.4 施工缝 (纵、横) 对平整度的影响

接缝有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 接缝处理不好易出现凸起和下凹现象。同一断面施工放样挂线高程不相同是由于在两个作业队交界处摊铺机松铺系数不同, 但是如果采取同一个放样线必定出现接缝处凸起或下凹现象。接缝处常因结合强度不够出现错台、变形裂纹、松散等不平整现象

3 预防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控制措施

(1) 软基处理段是通过试验段和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GBT-2004关于软基处理的要求进行确定的正确的处理方法, 为了避免接合处产生不均匀沉降, 提高其压实质量, 对过渡段进行重点处理。重点对交接处进行细致的碾压是为了在无岩层与填方段的路基还是土基的压实效果及填料不同的条件下, 保证其压实度并避免产生不同的沉降。

(2) 公路对基层、底基层引起沥青路面不平整因素的控制。

公路底基层在施工中加强平整度控制, 放样密度 (包括纵向和横向的) 更加密集, 不仅避免本身施工出现大的凹凸现象, 又能解决路基施工中存在的大的凹凸, 同时为摊铺机提供良好的运行轨迹。公路底基层铺筑水泥稳定山砂底基层时采用两台摊铺机 (型号RP801) 单幅全宽施工, 在摊铺过程中, 为了使碾压好的水泥稳定山砂能够达到预期的标高而不断调整虚铺厚度。底基层摊铺的横坡、厚度和高程控制基准线是在钢杆桩上架设φ3mm的钢丝 (钢丝平行于设计高程) 和两侧边线外0.3~0.5m处每10m钉立钢杆桩, 是为了在已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进行中线恢复。根据拌和站拌和运输能力, 匀速摊铺, 合理控制速度, 在施工中跟踪验证, 使松铺系数按试验段确定值执行, 进而控制施工中的平整度同时也避免中间停机待料。当现场已有5车以上存料且各种机械准备就绪时即开始摊铺作业, 随着运料车卸1/3左右时摊铺喂料而逐渐起斗并卸下余料。水泥稳定山砂摊铺时, 用人工辅助传料在摊铺机螺旋器两侧是为了确保底基层的平整度在允许范围内, 同时也要使混合料一次到位摊铺成型继而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碾压原则将混合料经摊铺后立即在全宽范围内碾压;最后将碾压速度为2-3km/h的胶轮压路机静压1遍。为了保证边缘压实度并形成标准断面, 要使经碾压成型就要将路面的两侧比路中心多振压2-3遍, 为了符合设计的横坡度要再返修边缘。

(3) 公路基层施工中对平整度因素的控制。

能对沥青表面的平整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由于基层标高的不平整在施工中将引起松铺厚度变化和摊铺设备技术性能改变, 因此首先要必须保证其平整度, 同时也必须改变“下层不平整上层弥补, 下层标高不行上层调”的观念。拌和采取集中厂拌法拌和, 为了保证成品混合料的含水量、级配、水泥剂量等技术指标要保证一致不变的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不仅要必须有足够的拌和能力保证连续摊铺, 而且在集料的时候要严格按分料斗上料并采用规格料。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在保证其压实功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压实工作, 并使其压实度满足质量要求, 我们要用到的是胶轮压路2台, 光轮压路机1台和压实设备配备振动压路2台。为了使摊铺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摊铺层平整密实且均匀一致, 我们要在正式摊铺前, 根据路面结构层合理地选用摊铺机工作参数, 通过试验段精心调整测试并确定好摊铺机的各项工作参数。

(4) 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沥青路面的压实, 为了避免碾压出现问题, 摊铺合格的混合料层且最终的产品通过碾压, 我们将用高超的施工技术, 精良的拌和设备和优质的材料, 并对压实这道工序严格控制, 否则将前功尽弃。

(5) 碾压温度。

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压实质量的是碾压温度的高低, 温度较高时, 为了获得较高的密实度及压实效果可用较少的碾压遍数。而温度较低时, 易产生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的难消除的轨迹, 因此在施工中若不产生推移现象, 紧跟摊铺机碾压, 避免碾压工作变得困难。

(6) 接缝处理措施:为了保证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且该处与其他部分有相同的厚度, 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 搭接施工有热接茬和冷接茬两种方式。热接茬施工一般是在两毗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在压实前的热状态并且连接强度较好易于处理, 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12cm宽, 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暂不碾压, 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 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一起碾压 (路缝碾压) 。冷接茬施工是指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与新铺层进行搭接。摊铺时应用人工将摊铺的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的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 然后再进行碾压。

4 结束语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优良的平整度, 切实掌握沥青路面摊铺平整的原则, 有均匀的混合料同时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温度, 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 认真做好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等。我们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另外, 必须从路基开始施工阶段就认真重视, 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采取各种预防路面产生缺陷的措施, 这一切对沥青路面达到优良平整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样路面平整度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从而做出平整度合格的路面。

参考文献

[1]杜艳花.基于统计分析的沥青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J].市政技术, 2013, (3) :21-22.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8

关键词:肉品安全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49-02

1 保障肉品安全的重要性

肉类食品作为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肉品需求的增加,促使了肉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同时,我国社会因肉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如禽流感、猪流感等问题,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肉类食品如果销售到市场上,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肉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非常重要,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给肉品安全造成影响,进而不利于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只有保障肉品安全,人们在食用肉类食品的时候才能更放心,只有保障肉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影响肉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添加剂的滥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肉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肉品的需求,我国肉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许多肉品生产商为了让自己的肉品销售的更好,提高肉品的品质,就会滥用一些添加剂,存在偷加、多加、乱加的行为,进而给肉品造成很大的安全问题。

2.2 细菌污染

从肉品原料到最终成品的过程中包括了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对肉品安全来说都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我国经济水平及科技水平还不够高,在肉品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操作环境,同时对一些设备的清洁消毒不彻底,甚至有的生产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对操作台、操作设备不加以清洁消毒,以至于细菌增生,甚至是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到了肉品安全。

2.3 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的问题也是影响肉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操作人员不健康的操作行为、对肉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对肉品安全造成影响。首先,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不卫生,其在进行操作时,其自身携带的病菌就进入到肉品中,进而使得病菌在肉品中滋生、繁殖。其次,许多操作人员会带病工作,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当这些带病的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就会威胁到肉品安全。再者,操作人员对肉品安全知识越多,那么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就会认识到怎样做才能保障肉品安全,并有意识地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反之,如果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肉品安全知识,那么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就会很随意,影响肉品安全。

2.4 监管力度不严

就我国当前发生的肉品安全问题而言,监管部门的监管不严也是造成肉品问题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一、对一些屠宰场的监管不严,以至于一些不法屠宰场存在。二、对肉品原料的监管不严,猪、鸡、鸭、鱼等肉类原料自身很容易产生疾病,如猪流感、禽流感,由于监管不严,这些自身带病的原料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市场。三、对肉品销售监管不严,由于肉品市场监管不严,对肉品安全不能做好监管、监控工作,以至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肉品被销售出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如双汇瘦肉精事件。

3 控制肉品安全的措施

3.1 加强添加剂的监管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乱加、偷加、多加添加剂的行为,我国卫生部门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针对这些行为要严厉打击和惩处。同时完善《兽药管理条例》、《添加剂管理条例》,贯彻实施相关质量认证,进而有效地保障肉品安全。

3.2 细菌污染的防护

在肉品生产过程中,细菌是危害肉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保障肉品安全,对肉品操作人员、工作环境、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则显得非常重要。首先,针对操作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自身先进行消毒,在操作的时候,需穿戴卫生合格的一次性手套、头套、衣服。其次,针对肉品生产车间环境以及操作设备进行消毒,可采用紫外线、臭氧等杀菌技术进行消毒杀菌。

3.3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专业的人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肉品相关操作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肉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其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操作人员的身上,进而规范其操作行为。再者,操作人员每天要进行健康体检,防止带病操作人员接触肉品生产,进而保障肉品安全。

3.4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保障肉品安全的关键在于执法力度的严谨与否。为了更好地保障肉品安全,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对肉品安全实施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的可追溯式检疫监管。一旦发生肉品质量问题时,可追溯到畜禽的产地、饲养者、防疫检疫责任人以及流通等各环节,实现肉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监管。其次,对肉品市场加以严管,加强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控制,防止有问题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4 结语

随着肉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肉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社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针对肉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市场执法力度,防止有问题的肉品进入市场,进而实现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晋圣坤,晋元庚.影响肉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措施[J].肉类研究,2011(4):46-49.

[2]冯铄涵,阚建全.影响肉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肉类工业,2011(11):43-46.

[3]杨雅利.影响肉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措施[J].肉类研究,2010(12):49-53.

[4]姚艳玲.中国的肉品安全[J].肉类研究,2010(8):56-59.

[5]蒋丽施.影响肉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肉类研究,2010(9):28-31.

[6]张玥.影响畜产品原料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控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10).

上一篇:管理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下一篇:美国餐饮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