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

2024-09-01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精选4篇)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 篇1

1影响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控制措施的因素

1.1环保意识影响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的观念里仍然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他们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他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搞好生产工作,最终导致环保的法规制度都只是流于形式, 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导致其和政策法规出现严重背离的情况,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企业环境管理影响

一些企业对自身的责任不够明确,他们对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执行就仅仅限制于上级安排的具体任务,往往在环境管理中产生的费用和支出会被纳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外,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管理和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1.3清洁生产影响

现阶段,还有一些企业不具备清洁生产的概念。企业的生产活动根本没有将污染防治作为生产的根本,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和防治还只是限制在末端治理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成本去建造“三废”设施。

2完善企业环境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健全企业环保管理体系,细化环保管理制度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建立并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和相关的制度,对于企业而言,环境管理工作必须由企业内部的总经理负主要的责任,环保部门必须落实好环境的规划、管理和相关的考核工作, 同时,还要单独设立检测部门,其核心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物的监测以及企业内部的监测;同时还必须加强环保制度的建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废弃物的管理等,另外还有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总之, 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必须时刻和政府部门做好配合,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监督机构必须时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必须培养员工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2.2建设企业绿色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必须建设属于企业特色的绿色文化,管理人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必须首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定期开展环保教育讲座,使员工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且能够积极加入到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建立健全环保制度,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环境管理的结果进行公示,这样可以使员工进一步加深对绿色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实现社会大众对工作的全面监督,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3实行绿色供、产、销一体化环境管理

第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其实质上就是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全面考虑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的效率,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须优先考虑选择对象,参与的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的意识和倾向,这些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联盟关系,可以使员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应用新型的绿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利用率[2]。

第二,开展清洁生产。对于资源的利用,一些常规能源可以采取清洁生产的措施,通过有效地方法,实现对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利用,进一步创新和研发新的节能技术。在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可以由一些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进行代替,通过采用一些高科技、高效率的设备,使一些生产操作的环节和步骤更加简化,易于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问题。在产品的使用方面, 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和能源,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

第三,推动绿色营销。企业要想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动并开展绿色营销, 并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另外,企业必须遵循环境有偿使用等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绿色价格的范畴中来,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品牌效应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属于企业自身特色的绿色品牌,将会产生很好地宣传效果。另外,在销售环节,必须重视产品的包装和销售途径,从而更好地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先从环境保护工作入手,不但创新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充分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璐,支晓强.影响企业环境管理控制措施的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4).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 篇2

1 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通过测定某项污染物的数值,从而来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该工作的开展,为确定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等后续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环境监测工作由采样工作、测试工作、数据处理工作三部分组成,通过环境监测,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水平、效应及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中,监测质量是其开展工作的中心点和基本点。因此,不断探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是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因素分析

就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来说,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最终监测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下面我们就目前我国环境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2.1 监测布点选择的影响分析

对于环境监测人员来说,他们在对环境监测布点进行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而致使预先选好的位置出现变化,进而对最终监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监测点进行检测时,突然遇到暴风、雨雪、沙尘等天气状况时,很容易造成最终监测结果不正常,进而导致最终的检测质量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对环境进行实际监测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设备也容易受到环境、天气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发生无法预计到的故障等,进而对最终监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监测布点的选择对环境监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样品采集的影响分析

样品采集质量经常会受到样品的存储方式、容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致使最终监测质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在对水体内含氧量进行检测时,样品采集深度的不同,最终结果不同,而且样品采集温度的不同,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水内体油类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时,假如监测人员选择塑料材质的容器,就很有可能将一部分油类物质吸收,进而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质量还受到样品采集时间、频率等因素的不同,而最终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差距。

2.3 工作人员影响分析

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其最终监测质量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技能、态度等都有着较大的关系。工作人员如果缺乏专业的监测技术,而且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进而就会导致最终的监测结果跟真实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态度等对环境监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3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对策

3.1 科学选择监测点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准确、真实的检测数据,进而为更好的制定环保制度、法律法规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而选择科学合理的监测点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这主要是由于监测点是今后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在对监测点进行选择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监测污染物的实际情况、天气、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科学合理的布置监测点,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最终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3.2 严格采样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实际采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采样,首先要校准检测仪器,确保仪器都正常后才可进行样品采集;其次,在做好采集后,要及时将对应的标签贴好,然后再将记录登记;最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将样品保存好,要及时将样品储存在实验室内。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尽量避免样品污染、错样等现象发生。

3.3 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相关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环境监测质量。(1)要求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而且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继续进行培训,直到考试合格才可上岗;(2)可以实施岗位责任制,进而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3)还可以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使员工们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对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4 结语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 篇3

某建筑工程总占地面积13万m2, 总建筑面积19万m2。该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园林、安装、楼房、市政等工程项目内容。工程的污染源分为主体工程、公共生活区域和辅助工程三个部分, 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状况如下:

1) 主体工程1号~7号楼, 均为5层的楼房, 其中包括地下1层, 层高为24.02 m, 总建筑面积为9.8万m2, 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2) 公共生活设施8号~10号楼, 均为2层的建筑, 层高分别为8.7 m, 6.9 m, 8.7 m, 总建筑面积为3.2万m2, 其环境影响因素与主体工程一致, 都是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3) 辅助工程, 分别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 其中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占地0.7万m2, 环境污染因素包括植被破坏、噪声、废水、扬尘、水土流失;给排水工程的环境污染因素包括噪声、废水、扬尘、水土流失等。

2 案例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根源

案例工程在施工期间,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体现在空气影响、噪声影响、废水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水土流失影响几个方面, 造成这些环境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2.1 空气影响

工程的土方挖掘、土方堆放、砂石装运、钻孔切割、爆破、堆土风吹等, 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扬尘污染。据检测, 工程所产生的扬尘排放量为9.8 g/ (d·m3) , 污染物的指数很大, 笔者根据现场的主客观因素展开调查,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 工程需要重复路面的硬化工作很多, 建设单位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 没有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装设防尘网,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工地没有设置环保专职的岗位人员, 因此在洒水管理方面都是工地的流动人员负责, 而这些临时的工作人员, 未必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扬尘的控制管理相关工作都做得不到位。

2.2 噪声影响

工程的噪声来源于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大吨位运输车等, 其中固定噪声源来自现场施工机械, 流动噪声源来自运输车辆。据笔者统计, 施工作业噪声级为:挖掘机2台, 合计噪声级98 d B;推土机2台, 合计噪声级113 d B;混凝土搅拌机2台, 合计噪声级93 d B;压路机1台, 合计噪声级88 d B;大吨位运输车4台, 合计噪声级96 d B, 以上这些噪声, 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确定噪声来源的基础上, 笔者在现场发现部分施工机械设备陈旧, 存在噪声超标迹象, 高于环保部门关于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的最低噪声要求, 而某些分包单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 在居民正常休息或者工作的时间段施工, 譬如土方施工阶段, 挖掘机、推土机、冲击钻同时作业, 平均噪声级为90 d B左右, 最高能达到113 d B, 由此可见噪声影响之大。

2.3 废水影响

工程的废水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施工废水, 来自于混凝土搅拌系统和运输车辆等的冲洗废水、混凝土浇筑废水、废泥浆液、井点降水等, 含有大量的泥沙、高浓度悬浮物、少量油污, 呈弱碱性;其次是施工生活污水, 含有氨氮, CODCr, SS, BOD5等。施工现场的人员环保意识薄弱, 而且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 将没有净化处理的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 直接排放到下水道, 污染城市的水环境, 甚至导致地下排水系统的淤积。

2.4 固体废弃物影响

工程施工产生大量的砖石、沙泥等固体废弃物, 没有太大的再利用价值, 而且处理难度大, 只能作为普通垃圾丢弃, 露天堆放于施工现场周围, 不仅挤占了其他生活垃圾的填埋空间, 而且污染了周边的环境。该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碎砖石、泥沙、渣土、散落砂浆、装修废料、材料包装物等, 据笔者统计, 工程从施工到竣工, 总共产生4 500 t建筑垃圾, 某些施工区域的土壤特性已经被建筑垃圾破坏, 而由于清运费用比较高, 施工单位往往选择就地掩埋的方式, 给后期园林绿化施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 案例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控制

针对案例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需要在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

3.1 空气影响因素控制

工程空气影响因素的控制, 要求根据上文罗列的影响因素根源, 通过扬尘量源强确定, 估算运输车辆产尘的速率, 找出控制的方法。

1) 扬尘量源强确定可采用公式QP=M·K·S进行计算, 其中, QP为起尘量, kg/h;M为抓土总量, kg/h;K为非防护条件下的起尘率经验系数 (0.1%~1.0%) ;S为起尘源面积, m2。

2) 装载运输车产尘速率。工程现场挖土机能够以每次1.5 t的抓土量, 每5 min就完成5 t运输车的装载, 起尘量大约为0.3%, 产尘速率为1.2 kg/min。根据装载运输车的产尘速率, 在工程运输车辆作业的过程中, 有必要遮盖运输废弃物和建筑材料, 控制车辆尘土的散落, 并委派专人定时在搅拌站、地基开挖区域、路基填筑区域等位置上洒水, 减少扬尘。

3) 工程区域要封闭施工, 如果现场的风速达到四级以上, 应该停止路基填筑和土方开挖等施工作业, 同时采取措施控制扬尘扩散。施工区域的建筑垃圾要定时运送到指定处置地点, 如果属于大宗件的建筑垃圾, 则要临时就地封闭堆放。

3.2 噪声影响因素控制

工程机械设备的作业位置不断的变化, 而且同时作业机械设备没有固定的数量, 因此很难对现场场界噪声值进行准确预测, 笔者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 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 噪声的预测方法和模式。工程施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 可采用点声源传播模式, 根据球面波和自由声场的方式进行传播, 计算噪声级的衰减值。其中自由声场传播模式, 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预测点处噪声级, 公式为l=l0-Klgr, 其中, l, l0, r分别代表预测点处噪声级、声源噪声级和预测点距声源距离。

2) 确定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级, 尽量避免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同时作业, 而且必须将高强噪声级设备施工时间定为白天;减少夜间车辆运输, 尤其是环境敏感区域, 譬如距离居民楼较近的区域, 要禁止鸣笛和减慢车速。施工现场则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位置, 将高强噪声级设备分散安放, 防止局部的声级过高, 如果设备的位置相对固定, 尽量设置隔声棚, 隔声棚的高度要高于设备的1.5 m, 如果机械设备不能够入棚, 则要求设置单面声屏障;施工期间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重点检查设备的部件是否松动和消声器是否磨损等。

3.3 废水影响因素控制

鉴于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来源, 以及这两种废水的污染程度, 笔者认为要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控制处理:

1) 施工生产废水影响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 尽量回收利用经过沉淀和除渣的废水, 同时将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水排放到沉淀池当中, 然后将上清水外排;车辆运输和机械设备的油料要进行严格管理, 防止外泄, 并集中处理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 对废水进行检测, 达标后方可对外排放;擦拭油污的固体废弃物要归类丢弃, 可与废油渣集中在一起处理。

2) 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影响的控制。工程施工人员人数最高峰为721人, 所产生含有氨氮, CODCr, SS, BOD的生活废水量可达81 t/d。笔者认为可以在施工生活区域设置化粪池, 以及设置集水池和沉砂池, 集中生活废水, 然后进行简易处理, 再由城市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排放。

3.4 固体废弃物影响因素控制

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废渣土、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 固体废弃物要以分类的形式处理:1) 基础开挖的余土, 可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回填, 多余的部分用运输车辆运输到工程单位指定的渣土消纳场。在开挖的过程中, 根据开挖土的设计参数, 确定具体的回填量和废弃量, 然后分别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2) 固体废弃物当中的砖石、水泥、钢材、砂石等, 委派材料检测人员检查是否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能够再生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进行分类堆放, 直接投入施工或者放置储存点, 不能够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用运输车辆运到渣土消纳场统一处理。3) 生活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是在临时生活区域设置垃圾处理设施, 譬如垃圾箱和垃圾场等, 严禁在生活区域非指定的地点随意丢弃生活固体废弃物, 并定时清理丢弃的生活垃圾, 与生产固体废弃物统一运送到消纳场处理。

4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体现在空气影响、噪声影响、废水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等几方面, 其中空气影响来源于土方挖掘、土方堆放、砂石装运、钻孔切割、爆破、堆土风吹等;噪声影响来源于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大吨位运输车等;废水影响来源于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固体废弃物影响来源于施工产生的大量的砖石、沙泥等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因此, 我们需要在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

摘要:以某工程的施工为例, 在对该工程施工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讨, 针对空气、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影响因素提出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驰, 黄广龙, 李娟.深基坑施工环境影响的模糊风险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A01) :2669-2675.

[2]李小冬, 王帅, 张智慧.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9) :52-55.

[3]吕昌祝.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7) :50.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 篇4

1 猪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依品种、年龄、体重及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初生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32~34℃, 体重6kg为24~27℃, 50kg的中猪为20~23℃, 100kg的大猪为15~18℃, 种公猪为10~12℃, 妊娠母猪11~15℃, 分娩母猪为15~20℃。

猪舍对环境温度的控制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防热降温和防寒采暖。

1.1 防寒采暖

冬季的寒冷气候对猪生产力影响很大, 防寒就是利用畜舍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将猪舍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猪的水平, 其实质就是尽量阻止舍内的热量向外散发。采暖就是利用热源人为地提高畜舍的环境温度, 当畜舍的防寒设施无法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时, 应采用采暖措施, 这一点对产房和仔猪舍尤为重要。采暖可分为集中供暖和局部采暖两种方式。

1.2 防热降温

高热对养猪生产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必须充分地重视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在猪舍的设计上首先应注意搞好隔热设计, 屋顶和墙体尤其是西墙是舍外热量传入舍内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两部分应选用导热性小的材料修建;其次可在畜舍或其周围附加一些防暑设施如搭建简易凉棚, 在窗口上设置遮阳板或悬挂草帘, 搞好猪场的绿化等;猪舍的通风, 可有效地排除舍内热量, 同时使舍内的空气清鲜。

2 猪舍对环境湿度的要求

空气湿度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体热的调节来影响猪只生产。这种影响与环境温度是紧密联系的。在低温和高温两种情况下, 高湿对体热的调节都是不利的。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 高湿可导致猪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一方面, 高湿降低了猪只的抵抗力;另一方面, 仔猪下痢、疥癣、丹毒、副伤寒及其它一些寄生虫等都很容易蔓延。

3 光照

在猪舍中, 适宜的光照对猪只正常生理机能是必需的。适量的光照可使猪的热调节机能趋于完善, 使皮肤得到锻炼, 促进皮肤的代谢, 改善皮肤的营养, 同时还能增强机体的代谢, 提高机体抗病力。另外,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VD, 以调节机体Ca和P的代谢, 且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是过度的光照可破坏体组织细胞, 损伤皮肤, 强烈的光照可导致机体的热平衡失调, 体温升高, 引发热射病等。

4 气流

气流主要是通过影响猪的体内调节, 进而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力。在高温环境下增大气流可提高猪体的耐热性, 有利于猪的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低温情况下大气流促进机体的对流散热, 使猪抗寒能力减弱, 加剧对寒冷的应激, 生长和增重速率下降, 同时引发感冒、腹泻、关节炎等疾病。气流还可以通过改善猪舍的空气卫生状况排除舍内水气、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微生物而间接的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力。因此在任何季节猪舍的通风都是必要的。

5 有害气体

猪舍的有害气体通常包括NH3、H2S、CO2、CH4、CO等。NH3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 对黏膜和结膜有严重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高浓度NH3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心肌损伤, 低浓度长期作用于猪, 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生产力下降。H2S是具有恶臭的气体, 可对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 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高浓度的H2S可引起猪畏光、流泪发生结膜炎、角膜溃疡、气管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低浓度的H2S环境中, 猪的抵抗力下降, 日增重减缓。CO2在猪舍内含量过高, 导致氧气的含量相对不足, 猪只表现慢性缺氧, 精神萎靡, 食欲下降, 日增重下降, 体质虚弱, 易患慢性传染病。CO在冬季用火炉取暖的猪舍常因煤炭的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当机体大量吸入CO后, 可导致机体缺氧, 引起中毒。

6 灰尘与微生物

猪舍内的灰尘对猪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灰尘正常附有大量病原菌微生物, 猪体吸入后可引起各种疾病。灰尘降落在猪的体表, 不仅影响皮肤散热, 而且会使皮肤发痒, 甚至发炎。因此, 应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另外, 猪舍空气中还有大量由猪咳嗽打喷所喷出的飞沫, 微生物也常附在上面。若猪舍饲养密度大, 通风换气差, 更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7 噪声

上一篇:特色农业机械下一篇:英语文化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