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2024-06-24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精选8篇)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1

伴随着目前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患者对治疗质量也逐渐有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外科的手术当中, 往往在希望安全的进行完手术的同时, 对减轻疼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1,2]。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 于我科治疗的168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观察对患者开展疼痛知识必要的术前教育后, 其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 于我科治疗的168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 将其依据住院病区分为A (术前教育88例) 、B (非术前教育80例) 两组, 其中共有男性患者102例, 有女性患者76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 最小为19岁。其中有68例为胆囊手术, 有40例为胃部手术, 有30例为胆道探查术, 有15例为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术, 有15例为肝脏手术。上述患者在性别与年龄以及病程上均不具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A组患者于手术的前一天, 进行常规的术前护理, 同时予以疼痛知识的术前教育;B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术前护理。

患者术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患者手术的过程予以介绍;包括术后常见的症状以及患者恢复的过程;包括疼痛的相关知识以及患者的自控镇痛法 (PCA) 等。在教育开始之前, 患者家属需提前到场, 并对其进行说明, 从而获得充分的配合。全部患者在术后均以PCA法进行镇痛, 并向患者与其家属详细讲解镇痛泵操作方法, 其镇痛药物则选取500mg的曲马多与0.8mg的芬太尼, 以生理盐水再将其稀释为50mL。静脉持续泵速度以2mL/h作为其基本量, 如患者自觉需要, 则可自行按压按纽将镇痛药注入, 并且告知患者镇痛泵已经设置为防过量, 在每次按压事, 仅可将0.5mL的镇痛药物注入, 同时2次按压的时间间隔已设置为15min, 再次按压, 不会注药。

1.3 疼痛评估

在术后的2h和术后的12h分别对患者予以疼痛评估。在术后的2h依据VAS模拟量表评估, 其中无疼痛用0表示, 严重的疼痛用10表示。患者术后的12h依据MPQ疼痛问卷评估, 结果按照PRI疼痛指数计算, 计作MPQ的总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 (服务及产品其统计学的解决方案) 对数据予以统计及处理, 其中x-±s用以表示数据, 同时选择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 再将χ2检验用作计数资料的统计, 而于两组间实施相互对比则选择q检验, 以其P<0.05系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患者术后2h的VAS评分是 (4.4±2.4) 分, B组患者术后2h的VAS评分是 (4.6±2.2) 分, 不具差异 (P>0.05) 。A组患者术后12h的MPQ总分是 (17.2±12.3) 分, B组患者术后12h的MPQ总分是 (21.4±11.7) 分, 差异显著 (P<0.05) 。A组患者术后12h应用的镇痛药剂量是 (25.5±9.1) mL, B组患者术后12h应用的镇痛药剂量是 (36.4±10.5) mL, 差异显著 (P<0.05) 。A组患者中, 共22人次进行了镇痛剂的肌注, B组患者中, 共46人次进行了额外镇痛剂的肌注,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患者术后疼痛系人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以及修复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3,4]。疼痛如果严重, 则能够使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迅速升高, 进而对其循环系统产生影响。不仅能够导致其炎性介质呈异常性释放, 还能够加重患者的组织水肿, 并且延长伤口的愈合, 最终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 导致术后的康复缓慢。所以, 对患者疼痛予以积极的控制, 有效的减轻疼痛, 不仅对提高其术后生活的质量, 也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长期于临床实践当中, 往往对疼痛进行控制仅应用在术后, 并且均依赖镇痛药物的作用[5]。但疼痛不仅同患者损伤的程度有关, 也同患者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因此疼痛护理既需要针对患者生理因素, 同时也需要充分重视患者心理因素。针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术后, 其术前予以疼痛教育, 也能够将疼痛预防的认知水平提高, 从而缓解患者由于紧张以及焦虑所加重的心理负担。本文结果也充分的表明了, 患者术前的疼痛教育, 能够对术后的疼痛控制起到正性效应。

在本研究中, 术后疼痛的测量采用了VAS和MPQ两种方法。VAS是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 其操作与评分方便、简洁、迅速, 对患者参与要求不高, 术后2h患者才从全麻状态清醒, 一般状况较差, 采用简单的VAS比较适宜。但VAS的缺点也比较明显, 如忽略了疼痛的多维性、信息量过少、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这可能是术后2hVAS评分未显示出两组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而MPQ量表内容比较详实, 包括感觉、情感和评估3方面内容, 能更为全面地对疼痛进行评价, 但操作时间较长, 要求患者参与程度也较大, 选择术后12h, 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时进行能顺利完成。

另外, 术前教育强调家属在场更有利于术后疼痛护理工作的进行, 家属对疼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正确认识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 从而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有效地缓减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可避免因家属误解而产生的医患矛盾。

综上所述, 心理因素对患者疼痛反应至关重要, 开始术前教育, 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并且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还能够帮助患者对术后的疼痛予以控制, 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詹雪, 王君慧.术前疼痛教育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疼痛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35) :38.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9.12.053.

[2]沈曲, 李峥, Gwen Sherwood, 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3) :197.

[3]侯丽莉, 王峻, 张艳华, 等.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 (8) :92.

[4]文梅, 李晓玲.疼痛教育对自控镇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09, 30 (9) :1489.

[5]蒋劲林, 辛映卿, 陈捷, 等.术前疼痛教育对腹部手术病人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07 (14) :112.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0.14.061.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2

公路路基压实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介绍了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机理、压实含水量对土基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合理选择填土含水量改善压实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指出土基的压实含水量应控制的范围.

作 者:马拥军 MA Yong-jun 作者单位:滨州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刊 名:山东交通科技英文刊名:SHANDONG JIAOTONG KEJI年,卷(期):2009“”(1)分类号:U416.04关键词:压实度 土质 含水量 土基压实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3

关键词:剖宫产,疼痛,护理

随着我国产科剖宫产率逐年增多[1], 术后疼痛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疼痛能够影响母体术后恢复, 同时也能影响产后哺乳时间及母婴康复[2]。造成术后疼痛的原因较为复杂, 本文通过分析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 有针对性施加疼痛护理干预, 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0月本院68例经剖宫产术式分娩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34例。所有产妇符合临床行剖宫产适应证要求, 均在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剖宫术。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及药物过敏史, 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常规性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疼痛护理干预。根据循证医学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原因, 总结出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因素为子宫收缩、切口疼痛、心理因素、其他因素 (麻醉副作用、导尿管刺激疼等) [3]。针对上述因素, 建立综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①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满足产妇身心要求, 转移产妇注意力。术后告知麻醉效果过后会出现的疼痛程度, 让产妇尽早建立对术后疼痛的心理准备[4]。②宫缩护理。在静脉滴注缩宫素期间转移产妇的注意力[5]。③切口疼痛护理。术后保持患者仰卧位, 双膝下垫一定高度的软枕, 达到放松腹部肌肉的目的。采用微波理疗促进切口愈合, 避免产妇便秘, 密切观察产妇切口张力及渗出液的量、色、质, 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6]。④导尿管护理。做好导尿管留置宣教及术前消毒准备, 注意插管深度以及固定, 注意夹闭导尿管与放尿时间及拔出尿管时间, 避免导尿管对尿道刺激产生疼痛[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2]评估剖宫产术后产妇4、6、12 h主观疼痛感, 由产妇选择从0~10疼痛分数。等级评价标准为7~10分为重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0分为无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4 h疼痛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 P=0.592>0.05) ;干预组6、12 h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6、11.7, P=0.038、0.003<0.05) 。见表2。

注:两组4 h疼痛程度比较, P>0.05;两组6、12 h疼痛程度比较, 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多与手术切口、子宫收缩、情绪、文化素质、病房环境、导尿管刺激等因素有关[8]。如疼痛长期存在将对产妇性格、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母婴康复[9]。本文试验综合上述因素建立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围绕切口疼、宫缩疼、导尿管刺激疼及心理紧张情绪等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证明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产后综合疼痛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总之, 在产科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期间, 护理人员应重视疼痛护理, 围绕术后可能造成产妇疼痛的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缓解术后产妇的疼痛程度, 起到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7.

[2]郭志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当代护士, 2012, 2 (8) :63-65.

[3]陈玉荣.剖宫产术后疼痛200例的循证护理.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5) :475-476.

[4]唐竹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3, 19 (12) :121-122.

[5]朱文爱, 纪佩珩.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后病人静脉滴注缩宫素致宫缩痛的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06, 26 (7) :675-676.

[6]张娟林.剖宫产腹部切口的护理107例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6) :849-850.

[7]周颖.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5) :68-69.

[8]吕亚璟.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吉林医学, 2011, 32 (14) :2850-2851.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4

一、PCB设计和网板设计 SMT的焊接质量与PCB的可制造性设计有直接的、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是PCB外形的设计,如添加工艺边(宽度5mm)和定位点(距板边至少3mm,不同品牌贴片机对此参数要求不一样),PCB单板尺寸小于50mmx50mm要设计为拼板,这样才能保证可以上机生产。其次是PCB焊盘的设计,如果PCB焊盘设计正确,贴装时即使有少量的偏移,回流焊时也可以由焊锡的表面张力作用而拉正(即自定位效应),如果PCB焊盘设计不合理,就算贴装位置十分准确,回流之后也会产生偏移、桥接、立碑等焊接缺陷。首先,CHIP元件两端焊盘大小应一致。图1中两端焊盘大小不对称,在回流时由于两端表面张力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偏移、吊桥和立碑缺陷。其次,焊盘间距一定要合适,使物料和焊盘两端都能恰当接触。图2和图3中焊盘间距过大或者过小都将导致虚焊和移位。第三,焊盘宽度要与物料焊端基本保持一致,焊盘剩余尺寸(即物料正常贴装到焊盘上后,没有与物料焊端接触的焊盘尺寸)要能保证焊点能够形成弯月面。最后,焊盘上不能放置导通孔(如图4),此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元件焊盘设计。焊盘上有过孔将导致焊接锡量不足,产生虚焊。若确实需要导通孔,则需要把孔放置在焊盘之外,然后再将孔和焊盘连接起来,如图5所示。除了PCB设计之外,网板设计也与焊接质量息息相关。因为网板是“丝印3S(网板、锡膏。刮刀)”中最关键的一项,网板设计不好,无论怎么印刷也不可能完全弥补其带来的缺陷。有数据统计显示有60%-70%的焊接缺陷都与印刷质量有关,可见网板设计对于提

高焊接直通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板设计的主要控制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片厚度:为保证焊膏印刷量和焊接质量,网板表面必须平滑均匀、厚度均匀,网板厚度应以满足最细间距QFP、BGA为前提。如PCB上有0.5mm间距芯片和CHIP 0402元件,网板厚度0.12mm合适,如PCB上有0.5mm间距以上芯片和CHIP 0603以上元件,网板厚度0.15mm合适,如PCB上有CHIP 0201元件,网板厚度0.1-0.12mm合适。另外,特殊部位还可以进行局部增厚或减薄。

2、防锡球处理:0603以上的CHIP元件,为有效地防止回流后锡球的产生,其网板开孔应做防锡球处理。对于焊盘过大的器件,要采用网格分割,防止锡量过多。

3、网框尺寸和MARK点:网框尺寸是根据丝印机的类型来确定,目前一般都采用29x29英寸大小。MARK点一般需要两个,近年也出现了采用焊盘开孔定位的丝印机,不再需要刻半透基准点。

4、印刷方向:印刷方向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控制点,确定印刷方向时要注意避免密间距器件太靠近轨道,否则会造成锡量过多而桥接。另外印刷方向还要与后续贴片的方向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生产效率。

二、物料的质量和性能 物料作为SMT贴装的重要组成元素,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回流焊接直通率。首先,作为回流焊接的对象之一,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耐高温,有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可焊性要求235℃±5℃,2±0.2s,无铅器件要求250~255℃,2~3s。虽然这一点看似不会出问题,毕竟表面贴装物料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了,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偶尔还会遇到某些客户采购的物料过炉后熔化,只能停产等待换料或者采用手工补装的方式解决,对生产进度、秩序和焊接质量都会造成影响。其次,元器件的外形要适合自动化表面贴装,且其形状要标准化并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否则会带来较多的抛料和物料损耗,同时也会增加停机时间。最后,元器件的包装形式要适合贴片机自动贴装的要求。这一点对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来说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小批量研发中试的产品来说就不是都能保证了。有的客户一种产品可能只生产一到两块,为了节省成本每种物料都不会采购很多,用量少物料的料带甚至只有几厘米长,根本无法满足上机贴装的要求。我们建议此类客户应从长远考虑,可将常用的阻容件成盘采购建立一个物料库,每次生产时只用从中调用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实际上也降低了每次采购的成本。

三、焊膏质量 焊膏是回流焊工艺必需材料,它是由合金粉末(颗粒)与糊状助焊剂载体均匀混合而成的膏状焊料。其中合金颗粒是形成焊点的主要成分,焊剂则是去除焊接表面氧化层,提高润湿性,确保焊膏质量的关键材料。保证锡膏的质量主要从存储和使用两个方面来体现。锡膏必须放置在冷藏柜中,温度要控制在0-10℃之间(或按厂家要求),每天都要检查冷柜的温度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使用方面,要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取用记录,保证回温时间大于四小时,最好是前一天取出第二天要用的锡膏。印刷前充分搅拌锡膏,使其粘度具有优良的印刷性和脱模性。添加完锡

膏后应立即盖好锡膏罐的盖子,印刷后确保在四小时以内完成回流焊接。若回温时间不够会造成回流后锡球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若存储没有做好可能会导致助焊剂减少,回流后焊点光泽度差。

四、焊接前元件焊端和PCB焊盘的氧化程度 上线生产前如果元器件的焊端或者PCB焊盘有氧化,回流焊时会产生大量的焊接缺陷,主要表现为润湿不良和虚焊,对产品长期可靠性带来极大隐患。要避免这方面出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

1、从物料和PCB采购的源头加以控制,选择资质较深的供应商,并且做好入库前的检验工作。

2、加强对库存物料、PCB及其他生产辅料的存储环境的监控,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建立从库房到产线之间的物料交接和检验制度,确保氧化的物料和PCB不上线焊接。

4、发现已氧化物料和PCB要交由专人处理,严重氧化的必须更换,轻微氧化的做去氧化处理,处理完成由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才能上线。

五、焊接过程工艺控制 焊接过程主要包括丝印、贴片和回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首先是丝印,前面提到了在PCB设计和网板设计正确、元器件和电路板质量都良好的前提下,表贴焊接的缺陷有60%~70%是因为印刷缺陷造成的。由于定位不准、刮刀速度和刮刀压力不合适、脱模速度不恰当会造成印刷错位、踏边、连点、缺锡、拉尖等问题,丝印环节一定要加强对印刷质量的检查,有问题及时调试,杜绝有印刷缺陷的PCB流到下一环节。接下来是贴片环节,众所周知,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是“元件正确”、“位置准确”和“贴装压力合适”。“元件正确”即要保证物料名称或料值合乎焊接BOM要求,供料器位置按优化顺序摆放。上料完成后及班组交接时也一定要复查物料名称和位置是否正确。“位置准确”就是贴装坐标一定要正确,保证物料能准确贴装到焊盘上,而且还要特别注意贴装角度,保证极性器件方向正确。编程时就要把所有器件角度和坐标调整好,并在生产前上机检视,确保实际生产时不用再调整,保障生产的流畅性。“贴装压力合适”是指贴装后将物料压入锡膏的厚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其影响因素有程序项里PCB厚度的设定、封装项里物料厚度的设定以及贴片机吸嘴压力的设定。现在新型的贴片机都装配有贴装压力回馈系统,会根据贴装情况自动进行调节。最后是回流的控制,贴装的质量直接体现在回流效果之中,而保证回流焊接质量的核心就是正确的温度曲线设定。温度曲线的控制点主要是升温斜率、峰值温度和回流时间三个方面。有铅无铅温度曲线的分析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此就不再介绍了,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温度曲线的设定依据:

1、依据所使用的锡膏推荐的温度曲线进行设置。因为锡膏的成分决定了其活化温度及熔点,这在根本上决定了设置的方向。

2、根据PCB板材、尺寸大小、厚度和重量来设定。

3、根据元件类型、大小和密度来设定,还要注意特殊器件的最高焊接温度限制。

4、根据回流炉结构和温区长度来设定,不同的回流炉要设定不同的温度曲线。

5、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气流情况来设定,特别是温区短,进出口气流密封不太好的炉子。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年夏天,一工厂有一种生产过很多批次的产品在回流之后出现BGA分层(双球),但是锡膏、回流炉、温度设定都和以前一样,按常规不应该出这种问题。最后发现是空调的冷气直吹回流炉进板口,调整空调吹风方向后问题就解决了。

六、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 生产人员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能否顺利流畅的进行,也会间接影响到最终的焊接质量。同时,设备的运行状态也会影响焊接质量。比如:吸嘴如果不定期检查和清洗,就有可能造成气路不通,吸不起料或者物料掉落,最终引起缺件或者BGA垫料等问题。为防止出现这类问题,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二是要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确保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93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神志清楚, 病情稳定。男73例, 女20例;年龄25~73岁, 平均43岁。初次手术54例 (58.1%) , 既往有手术史或剧烈疼痛史39例 (41.9%) 。另选普外科护士32例 (34.4%) 作为调查对象, 年龄20~38岁, 平均26岁。

1.2 方法

对患者和护士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患者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 (1) 疼痛的影响因素; (2) 对疼痛护理的需求。护士调查问卷也主要包括两部分: (1) 对疼痛护理的了解; (2) 疼痛的护理影响因素。问卷采取不记名调查方式, 由患者和护士当场填写, 统一回收, 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 结果

发放患者调查问卷93份, 回收有效问卷93份, 回收率100.0%;发放护士调查问卷32份, 回收有效问卷32份, 回收率100.0%。

2.1 术后患者产生疼痛的影响因素

关注程度81例 (87.1%) , 主要为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既往经验33例 (84.6%, 33/39) , 主要为患者是否有过既往手术史或剧烈疼痛的体验;住院环境76例 (81.7%) , 主要为病房的整洁、安静、光线、温度等因素;情绪状态73例 (78.5%) , 如豁达、乐观, 或紧张、焦虑等;病情影响58例 (62.4%) , 主要包括手术对病情的影响及患者担心是否能顺利康复。总体上, 对患者疼痛影响由大到小因素依次为关注程度、既往经验、住院环境、情绪状态和病情影响。

2.2 患者对疼痛护理的需求

疼痛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90例 (96.8%) ;疼痛的自我调节、药物干预和预后89例 (95.7%) ;疼痛的产生、评估、主诉等83例 (89.2%) ;疼痛可能产生的身心方面的不良影响47例 (50.5%) 。总体上, 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最大需求是疼痛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方面, 其次是疼痛的自我调节、药物干预和预后等。

2.3 护士对疼痛护理知识与技能的了解

认为疼痛护理对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非常必要31例 (96.9%) ;掌握疼痛的产生、评估和基本的处理方法30例 (93.8%) ;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疼痛评估29例 (90.6%) ;能有效引导患者进行疼痛主诉27例 (84.4%) ;能根据评估情况进行有效疼痛管理25例 (78.1%) 。总体上, 护士对疼痛的重视态度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则相对缺乏。2.4影响疼痛护理效果的因素担心患者对药物耐受24例 (75.0%) ;担心患者药物成瘾21例 (65.6%) ;担心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16例 (50.0%) ;疼痛管理知识缺乏6例 (18.8%) ;顾虑麻醉药品的管理条例5例 (15.6%) 。总体上, 护士主要因担心药物干预产生的护理风险而有一定的顾忌。

3 讨论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IASP) 对疼痛的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挫伤相关联, 或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保护机制, 是患者伤后的正常反应, 但长期剧烈的疼痛会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 并和一系列负面情绪相互影响, 降低患者身心舒适度, 给顺利康复带来不利影响。疼痛的干预效果, 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住院环境和护理水平[3]。为了更为准确有效地开展疼痛护理工作, 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因素分析。

从患者自身因素来说, 患者疼痛主要受关注程度、既往经验、住院环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关注程度主要是指患者受疼痛影响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疼痛方面, 从而感觉疼痛更为剧烈。既往经验主要是指患者有过相关疼痛的产生、处理和改善体验, 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增加[4]。本次研究中, 患者因既往经验对疼痛的影响认同度较高, 但由于有相关体验的患者毕竟属于少数, 因此特异性较高, 只适用于部分患者。住院环境是指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医院环境, 主要指病房。一般来说, 医院的布局应该简洁、一目了然, 可以摆放适当的装饰品, 如花卉等, 以增加患者的心理愉悦度。目前, 病房的环境以白色为主, 虽有利于医院做卫生清洁工作, 但考虑绿色可以促使患者放松, 对于颜色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探讨。灯光应该明亮、柔和, 以不刺眼为宜。温度也十分重要, 过冷的温度会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而过热的温度则会增加患者烦躁情绪的产生。因此, 一般应根据季节和患者生活习惯给予个别条件。情绪状态主要为患者对疼痛的忍受和接受程度, 能平静接受疼痛的患者, 一般痛阈值较高, 而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安逸的患者, 则痛阈值相对要低, 对疼痛的主诉要明显升高[5]。

疼痛对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影响较大, 疼痛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疼痛的自我调节需求比例普遍较大。一般来说, 患者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若疼痛超过患者的自我调节限度, 则需要护士的干预[6]。此外, 患者对于控制疼痛的非药物干预, 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需要护士的认同和鼓励, 在心理暗示下进行调节动力相对较大。因此, 患者对疼痛护理的需求较为迫切。

从护士方面来说, 护士对疼痛的重视态度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则相对缺乏。我们分析, 随着疼痛护理相关理念的发展, 护士一般均能足够重视疼痛护理, 并通过自学、同事互学及讲座、培训等方式, 了解和掌握疼痛护理有关理念。但由于疼痛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加之疼痛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所以对于如何进行疼痛管理, 还缺乏相关的经验。护士对疼痛的护理影响因素, 主要为因担心药物干预产生的护理风险而有一定的顾忌。疼痛护理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护理理念, 相关方面的高质量文献相对较少, 故护士本着不求有过的原则, 在药物干预方面尽量保守, 而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此种现象的产生, 虽然对于减少相关药物不良后果确实有积极意义, 但从深层分析还是护士实际经验不足所致, 提示疼痛护理的培训和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笔者体会, 疼痛护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过程, 护士占据主动地位, 应结合住院环境、患者身心因素和疼痛知识需求, 制定规范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 引导患者尽可能准确的进行疼痛主诉、评估, 从而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干预方法。一般来说, 轻度疼痛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中重度疼痛在非药物干预的同时,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查阅相关文献, 寻找循证支持, 规范使用药物干预, 并总结成功的药物干预经验, 从而使疼痛护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会芬.浅谈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痛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8) :209.

[2]翟爱玲.骨科病人夜间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6) :47-48.

[3]张凤玲, 韩霞.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10) :1734-1735.

[4]温素兰.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125-126.

[5]马丽, 余丽君.我国运用音乐进行疼痛干预的护理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68-271.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0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88例, 女12例, 年龄28~72岁, 平均 (48.40±5.10) 岁。

1.2 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不适程度进行评估, 并记录其围检查期的血压、脉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检查史、焦虑程度、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及检查项目进行分组研究[2]。

1.3 观察项目

测量记录患者术前1 h、术前5 min及术毕时的心率、血压变化。采用状态-特质性焦虑调查表中的状态焦虑分量表 (20项) 来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 每一项进行1~4级评分, 1级为几乎没有;2级为有些;3级为中等程度或是经常有;4级为非常明显或几乎总是如此。然后算累加分, 得分范围20~80分, 反映焦虑状态的程度。得分越高, 焦虑越明显。血压、心率及焦虑状态在术前1 h和术前5 min开始进行, 均在5 min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镜检查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疼痛和不适。SAS总分平均 (31.50±8.47) 分, 高于国内常模 (29.78±10.07分) , 女性比男性焦虑程度高 (P<0.0001) , 高中文化程度的焦虑程度最高 (P=0.026) 。胃镜检查以不适为主, 尤以插镜时为甚;肠镜检查则既有疼痛又有不适, 尤以检查时为甚。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或P<0.05) ;年龄越小不适程度越高 (P<0.01) ;焦虑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或P<0.05) ;检查医师操作经验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越高 (P<0.01) ;肠镜检查比胃镜检查的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 。见表1。

3 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尽管内镜检查已经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且越来越多医院开展了检查中实施麻醉干预, 但还是会对检查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消化道内镜检查对于患者来说, 既是患者迫切希望的, 同时内心又对检查有恐惧感, 其作为一种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检查前多数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 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反射作用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紧张度上升等表现[3]。因此, 系统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等不良反应,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积极配合检查, 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减少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使患者情绪稳定, 顺利完成检查。大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疑问, 术前准备阶段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等。使患者心情平静, 呼吸平稳, 肌肉关节放松。检查时进一步解释、安慰、鼓励,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4]。

从研究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胃镜检查还是肠胃镜检查均不可避免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包括心血管反应,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甚至可能成为致命并发症的诱因, 并且还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结合文献和研究的结果来看, 实施消化内镜检查一方面应该由有丰富经验的内镜医生来负责全盘操作, 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痛苦、不良反应[5]。另外, 对一些患者给予特别关注, 能充分体现个体化干预, 主要针对一些高危患者, 譬如中老年女性, 对疼痛有强烈不适应感或者敏感的患者;对涉及一些特殊部位检查的患者, 例如行肠镜检查和十二指肠检查的患者, 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尤其是一些有精神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的患者, 选择性地施行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反应, 减轻患者的痛苦[6]。在胃镜检查上, 主要以镇痛为主, 合理使用清醒镇静和适当的监测设备有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镇静相关并发症一般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若需要, 适当处理需要有复苏药物, 包括在所有内镜操作场所准备复苏剂和设备。与诊断性内镜检查相关的感染性并发症是由操作本身或使用污染的设备所致。诊断性内镜检查中可能发生一过性菌血症, 较多见于治疗性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低。在非心内膜炎高危患者, 如心瓣膜正常时,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低, 估计为1/500~1000万, 可以选择进一步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并在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调查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疼痛、不适反应, 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为选择性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收集10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视觉模拟评分 (VAS) 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不适程度进行评估, 并记录其围检查期的血压、脉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检查史、焦虑程度、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及检查项目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内镜检查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疼痛和不适。SAS总分平均 (31.50±8.47) 分, 高于国内常模 (29.78±10.07) 分, 女性比男性焦虑程度高 (P<0.0001) , 高中文化程度的焦虑程度最高 (P=0.026) 。胃镜检查以不适为主, 尤以插镜时为甚;肠镜检查则既有疼痛又有不适, 尤以检查时为甚。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或P<0.05) ;年龄越小不适程度越高 (P<0.01) ;焦虑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或P<0.05) ;检查医师操作经验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越高 (P<0.01) ;肠镜检查比胃镜检查的疼痛、不适程度高 (P<0.01) 。结论:胃镜和肠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感觉,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消化道内镜检查,焦虑,疼痛程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雪, 冯艺, 刘玉兰, 等.消化内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评估[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6, 2 (5) :25-26.

[2]徐建晶, 袁艳嫦, 冯英.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消化内镜诊疗应用中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05, 7 (3) :39-40.

[3]鲁新耀, 张昌郇.胃镜润滑胶浆用于胃镜检查232例[J].医药导报, 2004, 23 (10) :744.

[4]Bulois P, Maunoury V, Houcke P, 等.法国circular138对胃肠内镜检查患者朊病毒相关性疾病发病的风险因素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 11 (8) :212-213.

[5]庞惠玲, 何赛琴.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5) :39.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6-12月收治的39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收入无痛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56.0±3.5)岁,腹股沟斜疝18例,腹股沟直疝3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1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对照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53.0±2.1)岁;腹股沟斜疝17例,腹股沟直疝1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2例。两组入院后检查过程一致,对年龄>70岁者,常规查心脏彩超及肺功能。入选条件:无严重心肺疾病等手术禁忌证;血压、血糖控制平稳;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复发疝、双侧疝、腹股沟疝嵌顿、感染、鞘膜积液者除外。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式

两组均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硬膜外阻滞麻醉,植入强生超普网片,补片由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术中处理方式一致,均未预防使用抗生素。

1.2.2疼痛管理

研究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采用按时镇痛为主、多种镇痛方法结合,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建立疼痛护理单,按词语描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住院患者于手术前1 d建立患者疼痛评估表,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联用帕瑞昔布40 mg,1次/d,连用2 d,2 d后给予塞来昔布200 mg,2次/d,连续3 d。术后3 h实施首次疼痛评估,若疼痛分值≥7分,每小时进行1次评估;若4分≤评分≤6分,每4小时进行1次评估;若1分<评分≤3分,每天进行1次评估,至术后第3天。每次评估疼痛评分<5分时,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治疗,并填写记录表;评分≥5分时,责任护士及时通知值班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医生处理后,若静脉给药则0.5 h后复评,口服给药则1 h后复评,并将复评结果准确及时记录在评估表中。患者所用镇痛药物有地佐辛、氯诺昔康、哌替啶等。

对照组采用自控镇痛泵+按需止痛模式,在患者主诉疼痛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镇痛药。镇痛药物:帕瑞昔布、塞来昔布、地佐辛、氯诺昔康、哌替啶等。

1.2.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采清晨空腹血,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3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

两组术后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术前均有所降低,CD4+/CD8+比值均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两组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术后48 h均有回升,研究组术后48 h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为85.7%(18/21),高于对照组的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疼痛已成为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可导致机体出现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1]。2010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3届世界疼痛大会上宣布获得疼痛管理是一项基本人权[2]。有调查显示,接受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中,7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3]。减轻疼痛是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是康复外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肠内营养的前提[4]。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快速康复,国内已有医院在骨科、肝脏外科及肛肠科相继建立无痛病房,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5,6,7]。

手术应激与术后疼痛常常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的镇痛及睡眠,可改善术后近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8]。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群,不同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均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表面共有标志物是CD3+分子,根据细胞表面是否表达CD4+和CD8+将T淋巴细胞分为CD4+和CD8+两个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CD8+T细胞则抑制机体免疫应答,正常情况下,CD4+T细胞与CD8+T细胞所代表的两大类最主要的T细胞亚群互相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参与对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9]。

本研究将39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收入无痛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和疼痛控制满意度,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T淋巴亚群与手术、疼痛的关系。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评分、镇痛效果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痛病房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实现了术后的快速康复和以人为本。同时两组术后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术前均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基本不变,CD4+/CD8+比值降低,表明手术应激、疼痛反应能明显造成免疫抑制。两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术后48 h均有回升,研究组术后48 h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痛病房镇痛模式可以减轻疼痛应激,降低手术及疼痛对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腹股沟疝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术后近期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青,黄蓉,赵龙桃.无痛病房的开展现状及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114-1116.

[2]International Pain Summi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Declaration of Montréal:declaration that access to pain management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1,25(1):29-31.

[3]史占军.更新理念,满足患者的无痛权益关节外科无痛病房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140-141.

[4]周红,乔晓斐,荚卫东,等.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6):647-649.

[5]方淑莺,康焱,黄天雯,等.无痛病房模式在早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2):202-205.

[6]荚卫东,乔晓斐.精准肝脏外科时代无痛病房建设[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6):415-418.

[7]谭嗣伟,梁存河,粟光明,等.65岁以上老年痔患者手术治疗的无痛病房管理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5):322-325.

[8]张川蓉,任瑞芳,赵晓文,等.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5):475-477.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 篇8

关键词:根骨牵引术,疼痛,心理干预,视觉模拟评分

根骨牵引术是骨折恢复常用手术, 病人术前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术后疼痛感较强烈。本文设计临床实验, 通过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验证根骨牵引术围术期心理干预对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拟行骨科手术老年病人72例。纳入标准:无精神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史;手术方式为全膝关节置换术6例,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6例;术后未进行止痛干预治疗, 因病人术后剧烈疼痛要求止痛治疗者除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6例, 其中男18例, 分别为胫腓骨骨折8例, 踝关节4例, 跟骨骨折5例, 全膝关节置换1例, 女18例, 分别为胫腓骨骨折4例, 踝关节6例, 跟骨骨折6例, 全膝关节置换2例;年龄48岁~83岁, 平均65岁。观察组36例, 其中男19例, 分别为胫腓骨骨折9例, 踝关节4例, 跟骨骨折5例, 全膝关节置换1例, 女17例, 分别为胫腓骨骨折3例, 踝关节6例, 跟骨骨折6例, 全膝关节置换2例;年龄46岁~84岁, 平均65.5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学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

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 术前l d和术后第5天由经过心理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接受实验的病人进行焦虑度和抑郁度的测评实验。

1.2.2 护理方法

术前两组病人存在焦虑以及恐惧心理, 主要原因是担心病情、畏惧疼痛, 怀疑医师技术、手术效果以及顾虑手术费用等。恪守病人自愿接受实验的原则,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病人首先评估其术前心理状态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 应用会谈、倾听、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技术。①引导病人正确对待手术, 增强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宣教、针对性教育以及书面教育, 使其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 同时增强对手术和麻醉医师的信任及手术成功的信心。②指导病人学习放松技术:引导病人渐进性的放松全身肌肉。重点强调面部肌肉, 每日1次, 每次20 min~30 min。帮助病人自我调整, 使病人可主动对自我心情进行舒缓, 同时在术前掌握一定的放松技巧。③进行一定的功能训练, 可根据病人病情、耐受力规划训练强度、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时间, 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④心理干预、药物干预与正性心理暗示相互结合, 以减轻病人焦虑情绪与恐惧心理。

1.2.3 术后疼痛评分

术后的第8小时以及第24小时对两组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简化的McGill问卷, 对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评分[1]。VAS评分标准将疼痛分为10个级别, 0分无痛, 1分~3分轻度疼痛, 4分~6分中度疼痛, 7分~10分重度疼痛。采用统一的VAS评分卡由病人指出自己的疼痛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集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并采取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术前、术后焦虑程度比较

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焦虑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可见两组病人刚入院时, 术前焦虑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根骨牵引术术前和术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病人术前、术后抑郁程度比较

两组病人术前、术后抑郁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可见两组病人刚入院时, 术前抑郁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根骨牵引术前和术后1 d以及5 d后的抑郁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根骨牵引术8 h以及24 h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术中、术后的持续疼痛会加重抑郁感和焦虑感。同时研究表明, 心理因素对疼痛会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当病人处于抑郁状态会加重术后疼痛感, 心理影响与生理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 互相加重[2]。疼痛严重影响老年病人术后的康复。在疼痛刺激以及抑郁焦虑感的影响下, 老年病人容易产生食欲不振、失眠、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免疫功能降低等躯体化症状, 伴随各种并发症出现, 术后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

根骨牵引术是把不锈钢针横向穿入根骨, 钢针两端连接牵引绳, 通过钢针拉力, 直接牵引骨骼的方法。根骨牵引术常用于辅助治疗胫骨折、腿关节脱位, 适用于肢体开放性骨折及肌肉丰富部位骨折的正位恢复。根据病人术前术后调查情况以及统计分析, 表明观察组病人经过围术期的有效心理干预, 相对于对照组病人, 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3]。观察组病人在术后经过正性心理暗示和术后心理干预, 其围术期情绪保持较好状态, 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心理因素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 减少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4]。

医护人员要科学掌握疼痛的生理、心理因素, 理解疼痛的原理。要深入了解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在临床中深入调研病人的疼痛特点,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 对病人进行疼痛心理学方面理论教育, 加强基础护理以及疼痛护理, 结合病人实际设计自主应对疼痛的训练方案来减轻病人术后疼痛。同时, 在病人围术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减轻病人抑郁、恐惧以及焦虑情绪, 使病人疼痛度降到最低, 并促进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唐珂.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当代护士, 2008, 12 (9) :7-9.

[2]黄静艳, 术前抑郁心理对术后疼痛评分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 2007, 13 (10) :54-55.

[3]姚海宇, 张少勇, 朱东, 等.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6) :1062.

上一篇:制造业物流系统的优化下一篇:城市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