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影响因素

2024-07-03

控制影响因素(精选12篇)

控制影响因素 篇1

1 结构参数

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是桥梁的施工控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实际桥梁结构参数一般是很难与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参数完全吻合的,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控制中如何恰当地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参数主要包括:

1.1 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任何施工都可能存在截面尺寸误差,验收规范中也允许出现不超过限值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将直接导致截面特性误差,从而直接影响结构内力、变形等的分析结果。所以,控制过程中要对结构尺寸进行动态取值和误差分析。

1.2 结构材料弹性模量

结构材料弹性模量和结构变形有直接关系,对通常遇到的超静定结构来讲,弹性模量对结构分析结果影响更大。但施工成品构件的弹性模量(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总与设计采用值不完全一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进度作经常性的现场抽样试验,随时在控制分析中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取值进行修正。

1.3 材料容重

材料容重是引起结构内力与变形主要因素,施工控制中必须要计入实际容重与设计取值间可能存在的误差,特别是混凝土材料,不同的集料与不同的钢筋含量都会对容重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更换材料或者是材料变异较大时)要根据施工进度作经常性的现场抽样试验,对其进行准确识别。

1.4 施工荷载

在所有自架设体系中,都存在施工荷载,这部分临时荷载对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在控制分析中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根据实际取值。

1.5 预加应力

预加应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考虑的重要结构参数,但预加应力值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张拉设备、管道摩阻、预应力钢筋断面尺寸、弹性模量等,施工控制中要对其取值误差做出合理估计。

2 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施工是设计意图实现的关键,好的桥梁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桥梁施工技术来支持。另一方面,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为桥梁设计意图的实现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手段,为新结构、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桥梁施工技术包含施工设计计算、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控制等诸多内容。其中,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中。

3 施工监测

桥梁施工控制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这一点对于大跨度桥梁更为突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一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目标值是可以预计的,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是可以监测得到的,这样就可以较全面地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当发现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实际值与计算的预计值相差过大时,就要进行检查、分析原因,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否则将可能出现事故。例如,跨径548.64m的加拿大魁北克桥曾在施工中两次发生事故,该桥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当南侧桁架,决架设完毕时,突然崩塌坠落,原因是桁架悬臂长度太长 (悬臂长度176.8m) ,靠近中间墩处的下弦杆受力过大,致使下弦杆腹板失去稳定而引起全桁架严重破坏。尽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设计问题,但若当时采取了施工控制手段,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中布置监控测点,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停工检查,就不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事故。由此可见,为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桥梁监测包括结构温度监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是桥梁施工控制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所以,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该误差一方面可能造成结构实际参数、状态与设计或控制值吻合较好的假象,也可能造成将本来较好的状态调整得更差的情况,所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对施工控制极为重要。在控制过程中,除要从测量设备、方法上尽量设法减小测量误差外,在进行控制分析时必须将其计入。

4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无论采用什么分析方法和手段,总是要对实际桥梁结构进行简化,建立计算模型。这种简化使计算机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误差,包括各种假定、边界条件处理、模型化的本身精度等。控制中需要在这方面做大量工作,必要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以使计算模型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5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状态)进行量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施工控制中忽略了该项因素,就必然难以得到结构的真实状态数据(与控制理想状态比较),从而也难也保证控制的有效性。所以,必须考虑温度变化影响。温度变化相当复杂,包括季节温差、日照温差、骤变温差、残余温度、不同温度场等,而在原定控制状态中又无法预先知道温度实际变化情况,所以在控制中是难以考虑的(要考虑也将是非常复杂的)。通常都是将控制理想状态定位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从而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相对排除。一般是将一天中温度变化较小的早晨作为控制所需实测数据的采集时间。但对季节性温差和桥体内温度残余影响要予以重视。

6 材料收缩、徐变

混凝土桥梁结构,材料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变形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混凝土普遍存在加载龄期短、各阶段龄期相差大等引起的,控制中要予以认真研究,以期采用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徐变参数和计算模型。

7 施工质量管理

桥梁施工控制的对象就是桥梁施工本身,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进度等。特别是施工进度一旦不按计划进行,必然给施工控制带来一定难度。以悬臂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为例,如果梁相对悬臂施工进度存在差别,就必然使两悬臂在合拢前等待不同的时间,从而产生不同的徐变变形,由于徐变变形较难准确估计,所以容易造成最终合拢困难。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是对施工全过程的各工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所建造的工程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控,使施工中的结构状态处于最优状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和成桥状态 (包括内力和线形状态)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总之,桥梁施工控制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手段。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重在“微观控制”,而桥梁施工控制重在“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与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明.论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科技资讯, 2007-06-13期刊.

控制影响因素 篇2

公路路基压实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介绍了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机理、压实含水量对土基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合理选择填土含水量改善压实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指出土基的压实含水量应控制的范围.

作 者:马拥军 MA Yong-jun 作者单位:滨州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刊 名:山东交通科技英文刊名:SHANDONG JIAOTONG KEJI年,卷(期):2009“”(1)分类号:U416.04关键词:压实度 土质 含水量 土基压实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土地测绘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041-01

土地测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掌握多方面知识,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主要工作是进行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的实地选点、埋石以及运用操作经纬仪等仪器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目前,土地测绘主要是向国土资源部提供数据信息,在测绘中要做高质量、高效率,定期完成工作任务。测绘成果不仅会影响测绘信誉,也会给社会群众带来较大的影响。

1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

土地测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据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测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质量测绘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测绘技术环境因素、测绘作业因素和测绘生产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时,都会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进行的难度,最终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要优化环境的管理,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按照相关的策略规定展开土地测绘工作,减少环境因素给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

1.2 测绘方法的影响

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操作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土地测绘方法对测绘工作来说很重要。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是由不同的工作程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土地测绘的结果,要提升土地测绘质量,就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学习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完善测绘方法,提高综合水平,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完善土地测绘工作。

1.3 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作为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者,要做好对自身的管理,严格按照执行规范进行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观上的决定因素都来自于人类的决定,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测绘报告,都需要人来进行造作控制。测绘工作者的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会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测绘单位应该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聘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这样对单位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的影响。

1.4 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保证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工具,设备的先进与否,会影响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测绘结果不精确。另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便捷,设备类型是否适合工程测量需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所以,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精确度高的和性能好的,最大限度保证测绘质量。

2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则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为了提高土地测绘的质量,要有防范性原则,要做到预期检查、中期检查,加强对测绘工作每个环节的控制;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重视客户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每项测绘工作都要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完成;真实性原则,土地测绘的到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测绘者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2 改善土地测绘环境,优化仪器设备

测绘的环境对测绘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要关注测绘周围环境的变化,测绘工作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来改善测绘的方法,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环境对测量质量造成的影响。测绘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如果发现损坏或零件缺失,要及时进行更换。测量仪器和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选择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优化土地测绘的方法,从而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测绘方法

测绘单位要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测绘单位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培训,要让测绘人员了解熟识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测绘人员、质管部门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等具备上岗资格证书。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明确测绘的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化的测绘方案,做到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和切实可行,用多种措施提高测绘工作质量。

2.4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关键,要把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测绘工作质量的管理。工作中虽然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测绘技术,但是测绘检查工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工作中能否做到综合检查,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果的好坏。通过综合开展测绘检查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及时的解决问题,遏制问题的蔓延,避免造成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测量工作检查应该在工作中至始至终的进行,每完成一段项目,在确认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项测绘工作,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有利于提高土地测绘结果的精确度。

土地测绘工作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多种社会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重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对土地测绘质量的影响,认真遵循土地测绘工作中提出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土地测绘工作的效率,全面提高土地测绘质量,促进土地测绘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术东.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2]任晓江.论土地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某导弹振动控制影响因素探究 篇4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条件

振动类型为随机振动。振动条件为:Y向振动T分钟, 三点控制, 其中三个传感器分别粘在前舱上方壳体向后移L1, 后舱上方后端面前移L2, 振动台面, 控制方式采用三点平均控制。

图1所示为某导弹的振动功率谱。

1.2 试验设备

1.2.1 振动系统

振动系统是以激励器为原型开发而来的现代振动设备。振动系统的频率范围为2~2 200Hz, 能够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 加速度波形良好, 适合产生试验所设定的随机波。

振动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功率放大装置、振动台体、冷却系统、信号反馈系统, 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 振动系统及产品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各种情况下, 采集振动数据, 将振动数据经过傅里叶变换转化成相应的能量谱数据, 通过等效加速试验的处理方法, 将处理过的数据转化为控制仪可以识别的试验参考谱, 直接导入到控制仪里。控制仪根据参考谱生成相应的控制电流信号, 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直接作用于振动台, 振动台产生动作。反馈系统采集振动台的运动信号后反馈给控制仪, 控制仪对控制电流进行修正, 使振动台的运动参数与参考谱基本一致, 让被测产品始终按照参考谱的要求进行振动测试。

振动台系统参数为: (1) 额定随机推力, 160k N; (2) 额定加速度, 980m/s2; (3) 额定速度, 1.8m/s; (4) 频率范围, 2~2 200Hz; (5) 台体重量, 12 000Kg; (6) 额定位移, 51mm (p-p) ; (7) 最大负载, 2 000kg; (8) 台面尺寸, Φ640mm; (9) 活动系统, 158kg; (10) 最大输出功率, 180k VA; (11) 信噪比, ≥65d B; (12) 冷却方式, 水冷; (13) 冷却水流量, 480L/min; (14) 冷却水温度, 32℃; (15) 振动台台面漏磁, ≤10高斯; (16) 功放效率, ≥96%; (17) 功放频响带宽, DC~10 000Hz; (18) 功放波形失真度, <1%; (19) 功放信噪比, ≥65d B; (20) 输入阻抗, ≥10kΩ。

1.2.2 振动夹具

振动夹具为产品专用振动夹具, 铸铝材质, 一体式铸造结构设计, 如图3所示。

2 试验过程

利用专用振动夹具, 对不同控制点位对振动控制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分别为使用铝制夹具、使用铝制夹具并更改台面控制点位置。

2.1 第一阶段

图4为使用专用振动夹具, 采用三点平均控制方式的各通道功率谱。其中三个传感器分别粘在前舱上方壳体向后移L1, 后舱上方后端面前移L2, 振动台面 (偏离台面中心) 。

图4可以看出, 在500Hz、1 000Hz、1 800Hz和1 950Hz处控制通道均有尖峰, 设置控制量为6.42g (RMS) , 实际控制量为7.30g (RMS) , 三通道传感器监测振动量值分别为11.36g (台面) 、6.11g (前舱) 和3.49g (后舱) 。

2.2 第二阶段

图5为第二阶段的各通道功率谱。与第一阶段相比, 区别主要在台面的控制点设置在振动台台面中心位置。

图5第二阶段功率图谱

从图5中可以看出, 在500Hz控制通道有一个尖峰, 设置控制量为6.42g (RMS) , 实际控制量为6.55g (RMS) , 三通道传感器监测振动量值分别为11.76g (台面) 、5.87g (前舱) 和3.40g (后舱) 。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数据分析

表1为两阶段振动试验的试验数据。

分析两个阶段的试验方法和条件, 产品振动的条件为前舱、台面和后舱三点平均控制, 其中前舱和后舱控制点的位置已明确, 台面未明确为唯一位置。第一阶段的试验中为了便于传感器的粘接, 台面控制点选取在了台面的边缘;第二阶段的试验中将台面控制点设置在了台面的正中心。

选取台面不同的控制点位置, 对振动的综合控制谱影响不同。由试验可以看出, 在相同夹具、相同控制方法下, 激励点选择的差异使振动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验证了台面控制点的不同位置对振动的综合控制谱的影响, 摸索出了最优控制点位置。

由于振动台体结构原因, 振动台面各点相对于激励点的反馈是不同的,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样, 激励点的选择对于振动控制谱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3.2 影响因素分析

被测产品的结构为细长杆, 振动夹具对台面的低频激励传递效果较好, 但对于高频部分激励传递效果较差。由于是采用台面、前舱和后舱三点平均控制的方式, 因此台面作为激励点需要补偿前舱和后舱两处激励的不足。因此台面的中高频部分 (即400Hz~2 000Hz) 均高于设置值, 也即是夹具自身传递高频特性较差, 越接近后舱, 高频端振动量级越小。

由以上试验可以看出, 产品自身结构、夹具设计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三方面综合限定了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在产品结构、夹具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选取适当的振动激励点, 对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4 结论

通过对某导弹振动控制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 可以看出在使用单台激振的试验方法时, 要综合考虑被测产品自身结构、夹具设计结构和试验方法三方面的因素, 从而达到增加振动系统控制可靠性、提高被测产品测试安全性的目标。

在产品结构、夹具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选取适当的振动激励点, 对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摘要:在某导弹振动试验过程中, 经常出现因振动系统控制超差和振动夹具的不当使用而导致的产品振动量级放大、振动试验的控制量级超差等问题, 从而导致振动试验无法进行甚至损伤振动产品。因此, 探索出某导弹的振动控制影响因素, 进而保证产品在振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振动系统控制的可靠性, 提高振动测试的效率是重点研究项目。

关键词:导弹,挂飞振动,功率谱密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姜同敏.振动冲击试验夹具设计制造技术[M].航空制造工程.1997, 5.

[2]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S].

控制影响因素 篇5

一、PCB设计和网板设计 SMT的焊接质量与PCB的可制造性设计有直接的、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是PCB外形的设计,如添加工艺边(宽度5mm)和定位点(距板边至少3mm,不同品牌贴片机对此参数要求不一样),PCB单板尺寸小于50mmx50mm要设计为拼板,这样才能保证可以上机生产。其次是PCB焊盘的设计,如果PCB焊盘设计正确,贴装时即使有少量的偏移,回流焊时也可以由焊锡的表面张力作用而拉正(即自定位效应),如果PCB焊盘设计不合理,就算贴装位置十分准确,回流之后也会产生偏移、桥接、立碑等焊接缺陷。首先,CHIP元件两端焊盘大小应一致。图1中两端焊盘大小不对称,在回流时由于两端表面张力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偏移、吊桥和立碑缺陷。其次,焊盘间距一定要合适,使物料和焊盘两端都能恰当接触。图2和图3中焊盘间距过大或者过小都将导致虚焊和移位。第三,焊盘宽度要与物料焊端基本保持一致,焊盘剩余尺寸(即物料正常贴装到焊盘上后,没有与物料焊端接触的焊盘尺寸)要能保证焊点能够形成弯月面。最后,焊盘上不能放置导通孔(如图4),此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元件焊盘设计。焊盘上有过孔将导致焊接锡量不足,产生虚焊。若确实需要导通孔,则需要把孔放置在焊盘之外,然后再将孔和焊盘连接起来,如图5所示。除了PCB设计之外,网板设计也与焊接质量息息相关。因为网板是“丝印3S(网板、锡膏。刮刀)”中最关键的一项,网板设计不好,无论怎么印刷也不可能完全弥补其带来的缺陷。有数据统计显示有60%-70%的焊接缺陷都与印刷质量有关,可见网板设计对于提

高焊接直通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板设计的主要控制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片厚度:为保证焊膏印刷量和焊接质量,网板表面必须平滑均匀、厚度均匀,网板厚度应以满足最细间距QFP、BGA为前提。如PCB上有0.5mm间距芯片和CHIP 0402元件,网板厚度0.12mm合适,如PCB上有0.5mm间距以上芯片和CHIP 0603以上元件,网板厚度0.15mm合适,如PCB上有CHIP 0201元件,网板厚度0.1-0.12mm合适。另外,特殊部位还可以进行局部增厚或减薄。

2、防锡球处理:0603以上的CHIP元件,为有效地防止回流后锡球的产生,其网板开孔应做防锡球处理。对于焊盘过大的器件,要采用网格分割,防止锡量过多。

3、网框尺寸和MARK点:网框尺寸是根据丝印机的类型来确定,目前一般都采用29x29英寸大小。MARK点一般需要两个,近年也出现了采用焊盘开孔定位的丝印机,不再需要刻半透基准点。

4、印刷方向:印刷方向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控制点,确定印刷方向时要注意避免密间距器件太靠近轨道,否则会造成锡量过多而桥接。另外印刷方向还要与后续贴片的方向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生产效率。

二、物料的质量和性能 物料作为SMT贴装的重要组成元素,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回流焊接直通率。首先,作为回流焊接的对象之一,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耐高温,有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可焊性要求235℃±5℃,2±0.2s,无铅器件要求250~255℃,2~3s。虽然这一点看似不会出问题,毕竟表面贴装物料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了,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偶尔还会遇到某些客户采购的物料过炉后熔化,只能停产等待换料或者采用手工补装的方式解决,对生产进度、秩序和焊接质量都会造成影响。其次,元器件的外形要适合自动化表面贴装,且其形状要标准化并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否则会带来较多的抛料和物料损耗,同时也会增加停机时间。最后,元器件的包装形式要适合贴片机自动贴装的要求。这一点对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来说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小批量研发中试的产品来说就不是都能保证了。有的客户一种产品可能只生产一到两块,为了节省成本每种物料都不会采购很多,用量少物料的料带甚至只有几厘米长,根本无法满足上机贴装的要求。我们建议此类客户应从长远考虑,可将常用的阻容件成盘采购建立一个物料库,每次生产时只用从中调用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实际上也降低了每次采购的成本。

三、焊膏质量 焊膏是回流焊工艺必需材料,它是由合金粉末(颗粒)与糊状助焊剂载体均匀混合而成的膏状焊料。其中合金颗粒是形成焊点的主要成分,焊剂则是去除焊接表面氧化层,提高润湿性,确保焊膏质量的关键材料。保证锡膏的质量主要从存储和使用两个方面来体现。锡膏必须放置在冷藏柜中,温度要控制在0-10℃之间(或按厂家要求),每天都要检查冷柜的温度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使用方面,要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取用记录,保证回温时间大于四小时,最好是前一天取出第二天要用的锡膏。印刷前充分搅拌锡膏,使其粘度具有优良的印刷性和脱模性。添加完锡

膏后应立即盖好锡膏罐的盖子,印刷后确保在四小时以内完成回流焊接。若回温时间不够会造成回流后锡球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若存储没有做好可能会导致助焊剂减少,回流后焊点光泽度差。

四、焊接前元件焊端和PCB焊盘的氧化程度 上线生产前如果元器件的焊端或者PCB焊盘有氧化,回流焊时会产生大量的焊接缺陷,主要表现为润湿不良和虚焊,对产品长期可靠性带来极大隐患。要避免这方面出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

1、从物料和PCB采购的源头加以控制,选择资质较深的供应商,并且做好入库前的检验工作。

2、加强对库存物料、PCB及其他生产辅料的存储环境的监控,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建立从库房到产线之间的物料交接和检验制度,确保氧化的物料和PCB不上线焊接。

4、发现已氧化物料和PCB要交由专人处理,严重氧化的必须更换,轻微氧化的做去氧化处理,处理完成由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才能上线。

五、焊接过程工艺控制 焊接过程主要包括丝印、贴片和回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首先是丝印,前面提到了在PCB设计和网板设计正确、元器件和电路板质量都良好的前提下,表贴焊接的缺陷有60%~70%是因为印刷缺陷造成的。由于定位不准、刮刀速度和刮刀压力不合适、脱模速度不恰当会造成印刷错位、踏边、连点、缺锡、拉尖等问题,丝印环节一定要加强对印刷质量的检查,有问题及时调试,杜绝有印刷缺陷的PCB流到下一环节。接下来是贴片环节,众所周知,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是“元件正确”、“位置准确”和“贴装压力合适”。“元件正确”即要保证物料名称或料值合乎焊接BOM要求,供料器位置按优化顺序摆放。上料完成后及班组交接时也一定要复查物料名称和位置是否正确。“位置准确”就是贴装坐标一定要正确,保证物料能准确贴装到焊盘上,而且还要特别注意贴装角度,保证极性器件方向正确。编程时就要把所有器件角度和坐标调整好,并在生产前上机检视,确保实际生产时不用再调整,保障生产的流畅性。“贴装压力合适”是指贴装后将物料压入锡膏的厚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其影响因素有程序项里PCB厚度的设定、封装项里物料厚度的设定以及贴片机吸嘴压力的设定。现在新型的贴片机都装配有贴装压力回馈系统,会根据贴装情况自动进行调节。最后是回流的控制,贴装的质量直接体现在回流效果之中,而保证回流焊接质量的核心就是正确的温度曲线设定。温度曲线的控制点主要是升温斜率、峰值温度和回流时间三个方面。有铅无铅温度曲线的分析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此就不再介绍了,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温度曲线的设定依据:

1、依据所使用的锡膏推荐的温度曲线进行设置。因为锡膏的成分决定了其活化温度及熔点,这在根本上决定了设置的方向。

2、根据PCB板材、尺寸大小、厚度和重量来设定。

3、根据元件类型、大小和密度来设定,还要注意特殊器件的最高焊接温度限制。

4、根据回流炉结构和温区长度来设定,不同的回流炉要设定不同的温度曲线。

5、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气流情况来设定,特别是温区短,进出口气流密封不太好的炉子。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年夏天,一工厂有一种生产过很多批次的产品在回流之后出现BGA分层(双球),但是锡膏、回流炉、温度设定都和以前一样,按常规不应该出这种问题。最后发现是空调的冷气直吹回流炉进板口,调整空调吹风方向后问题就解决了。

六、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 生产人员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能否顺利流畅的进行,也会间接影响到最终的焊接质量。同时,设备的运行状态也会影响焊接质量。比如:吸嘴如果不定期检查和清洗,就有可能造成气路不通,吸不起料或者物料掉落,最终引起缺件或者BGA垫料等问题。为防止出现这类问题,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二是要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确保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母子公司文化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母子公司 文化控制

一、导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尤其是跨企业间的协作、联盟,促成了企业集团的大规模产生,从而导致管理半径变大,难度增加。这其中,母子公司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始终是中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探寻的重要内容。

随着理论及实践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成功的企业文化控制往往是很难完成的。文化控制单依靠企业强烈愿望和有力实施是远不够的,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文化控制会受到除其本身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正确认识且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是极其必要的。

二、影响文化控制因素

随着对于文化控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除了企业本身文化的影响,还有诸多其他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

1.环境因素

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所处的环境。母子公司控制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它进行文化控制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程度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子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即 PEST。

Baliga 和 Jaeger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越动荡、复杂、对抗的环境,就越引起组织成员的不确定。环境不确定性使得母公司必须对子公司放权以便及时应对可能的变化,而授权所带来的母子公司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子公司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文化控制较之其他控制手段,能够使子公司经理人对母公司产生“道德承诺”,提高对母公司的忠诚度,降低控制成本。

外部环境变化使企业不断审视战略上的变化和调整,保证其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成功的文化控制能够使母子公司在经营理念、战略意图、行为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降低了母子公司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响应速度。所以,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对于文化控制越来越重视,同时文化控制的作用也得以体现。

2.公司的战略

不同的战略选择导致母子公司之间不同的关系形式,而不同的关系形式又会导致母子公司之间不同的控制权结构。可见公司战略也会对文化控制产生影响。

比如并购企业。并购是确立母子公司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通常的并购形式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在横向并购战略中,并购方往往会将自己全部的文化注入被并购企业以寻求协同效应;而在纵向并购战略和混合并购战略下,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文化干涉就会大为减少。

3.母子公司文化的相似性和包容性

如果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文化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或是较强的兼容性,无疑会降低文化控制的阻力。

(1)母子公司文化相似性。母子公司文化的相似性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文化在价值观、道德标准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双方文化差异越小,控制就越容易实施,效果也比较理想。

Baliga 和Jaeger就曾表示:“如果母公司的文化与子公司的文化有严重的冲突,子公司可能很难为了顺从母公司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当这种文化被母公司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行的时候。”

(2)母子公司文化的包容性。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来说,双方文化包容性越强,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容易处理,母公司的文化整合与控制越顺利。

如并购企业,如果并购一方对于“外来”文化比较宽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就会降低文化控制中的冲突或者不和谐因素,从而减轻企业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

4.领导者因素

这里所说的企业领导者是指能够指引组织方向,决策组织战略,执行战略决策,主导组织文化,其魅力能够直接决定组织氛围的管理者。

领导者同样能影响企业的文化控制。我们常说“张瑞敏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可见,领导者一旦形成被员工共享的企业文化时,文化控制就变得更加容易。

5.子公司的重要程度

泰勒(Taylor)在研究跨国公司控制问题的时候指出,跨国公司总部对于子公司控制是需要资源成本的。总部对于子公司的控制程度和控制类型将随着该子公司相对于总部的重要程度而变化。从泰勒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在子公司相对于总部的重要程度。

(1)子公司的规模。主要有两个方面:子公司资金规模和人员数量进行衡量。如果母公司投入给子公司更多资金、人员时,就意味着子公司相对重要程度高,反之亦然。

(2)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联系。当母、子公司的联系相对较频繁时,往往表示母公司比较重视该子公司的发展。

(3)子公司的业务。通常情况下,子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有生产、营销和研发等。有的子公司可能只拥有如生产一种业务,有的子公司则同时拥有两项或多项业务,有学者对美国在43个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随着子公司拥有的业务增多,跨国公司总部派到海外子公司任职的人员(人员控制)也在增多(人员控制也是文化控制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在通常情况下,子公司拥有的业务越多,其对母公司的重要性也越强。

(4)子公司的交易量。有研究表明,公司总部较为重视的子公司往往是那些拥有骄人“成绩”的公司。公司的交易量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情况和收益率,因此,交易量的多少也可影响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偏爱”。

6.控制成本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文化上的控制,必然要付出资金、人力等,这就是所谓的控制成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过高的成本会使企业改变策略。如果母公司采取的文化控制手段导致成本大幅提高,母公司就会调整控制的方式或程度。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因素外,母、子公司的历史、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所有权状况、组织变革的频率等也都会对文化控制的类型和程度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母公司历史越悠久就容易越产生官僚行政控制和集权,年轻的公司则会更倾向于文化控制。而低频率的组织变革有利于加强持续统一的组织文化,这势必有利于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文化控制。

三、相关建议及展望

1.母子公司文化控制相关建议

在探讨了关于母子公司文化控制影响因素之后,更有利于企业制定、实施文化控制,提高企业绩效。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营造适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通常是很难改变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营造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同时合理利用外部环境,扬长避短。

(2)文化控制与管理战略的匹配。母公司战略会对文化控制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控制时注意与企业既定的战略相匹配,以免舍本逐末,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3)注重交流、沟通。为了避免出现母、子公司在文化控制上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母公司加强和子公司的文化交流。例如,通过向子公司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文化传播活动等。

(4)塑造领导者形象。领导者形象作为企业文化一部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文化控制过程中,良好的领导者形象可以增强职工凝聚力,达到控制目的。

(5)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使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事半功倍,从而降低企业的控制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对员工进行文化的传播。

2.母子公司文化控制未来展望

随着学者们对于企业管理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发现,真正的管理不在于通过控制使员工形成内化的自觉行动,而在于实现全体的“协同”。席酉民教授等受到古代“和”、“谐”思想的启发提出了和谐理论与和谐控制,提倡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和谐一致。

不论是“协同”还是“和谐”,都认为团结协作能够放大单个组织创造的价值,实现协同才是多个组织集结为一体的最大利益。而文化控制是实现母子公司协同的有效手段。未来母子公司企业文化控制将会更加注重提升子公司的自主性,使母、子公司间信赖度增强,提高彼此的满意度,以达到协同。

参考文献:

[1]Baliga and Jaege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ontrol Systems and Delegation Issu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4, 15: 25~39

[2]Chang and Taylor, Control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The Case of Korean Manufacturing Subsidiari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9, 25: 541~565

[3]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陈军张亭楠:现代企业文化——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思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李武席酉民:管理控制与和谐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02(2):83~85

[6]陈志军: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06

影响冷拔油缸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篇7

冷拔加工具有生产效率高、表面质量好、机体强度高、无屑加工、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在冷拔无缝管、冷拔不锈钢管、冷拔圆钢、冷拔卷管等相关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冷拔无缝钢管在液压油缸领域应用广泛, 用冷拔工艺取代了原有的调质、镗孔等复杂、低效、高能耗的工艺过程, 为近年油 (气) 缸行业所普遍接受。但冷拔工艺看似简单, 其实它具有不直观的特点。随着近年冷拔产品市场的不断升温, 对冷拔设备和工艺的探究显得非常必要。

2 冷拔加工的工艺现状

冷拔工艺用于油缸等的生产加工, 近年持续走热, 但由于生产线总造价较高 (一般在数百万) , 技术相对封闭, 缺乏系统的可操作的理论指导, 同时冷拔设备生产厂家的冷拔管生产经验往往相对不足。对冷拔工艺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尚未引起相关企业的足够重视, 一些较成规模的冷拔管生产企业, 由于技术力量、试验条件、资金投入及经营意识的制约, 往往停留在对量的追求上, 对产品内在品质及成因关注不够, 这些都是市场初期的表现。基于上述原因, 冷拔管 (缸筒) 的整体生产工艺水平一般, 高端产品欠缺。

3 影响冷拔管等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为了做好而不仅仅是做成冷拔产品, 近年来我们在冷拔工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并对影响冷拔产品质量的诸多要素归纳如下。

3.1 管坯质量

主要指管坯的材质、表面质量、内部是否有微伤、夹杂夹皮、壁厚差、螺纹线凹凸度、内外圆同心度、余量、硬度、延伸率及力学性能等。为此必须根据要求选择管坯, 并对管坯质量做全面的检验, 保证管坯合格。

3.2 模具形状尺寸和质量精度

模具尺寸设计与控制, 主要指模具的外形、变形区角度、定径带尺寸、模具的材料、硬度、表面精度、减摩性、内外模的相对位置度要素的设计与控制等。

模具的尺寸 (含角度等) 和制造误差是影响拔制力、工件最终尺寸、均壁效果及工件表面质量的关键要素, 须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工艺确定模具的尺寸和制造公差, 在模具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面, 本着如何提高模具寿命、提高减摩效果、确保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等, 选择模具材料和制订热处理工艺。

模具的相对位置的不同, 同一副模具, 可拔出不同的工件尺寸。模具的定位及方式, 内外模的相对位置等, 对工件尺寸、拔制力及整体质量等有着明显的影响。合理确定模具位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3.3 冷拔机的结构

主要指冷拔机的同心度、模具截面与拉杆的垂直度、整体刚度等。为此、我们一般采用自由浮动方式, 利用两点一线的原理解决同心度及垂直度的问题, 这对于保证工件的直线度、圆度等, 比机械强制式可靠。但是如果在拉拔时不能对工件进行有效夹紧, 不仅影响操作和安全, 也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因此夹紧系统应确保不产生夹扁、夹偏等现象, 且自动夹紧与自动拔塞, 效率高, 工件端部变形小。

3.4 前处理质量

前处理质量主要指酸洗、磷化、皂化的质量, 其中酸洗质量会影响管坯的表面洁净度、氢脆性、生产效率等, 磷化质量会影响表面润滑程度、抗腐蚀性能等, 皂化质量会影响拔制力、防粘连、防划伤的水平等。总之, 前处理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工件的润滑、拔制力、表面质量和成品率、模具寿命、生产效率、防腐性能等, 为了顺利地拔出合格的产品, 必须把好前处理质量关。合理的磷化配方, 均匀的加热、稳定的温度控制, 可有效保证磷化、皂化质量。另外, 采用表面隔离法, 可减少酸雾等的污染, 用中和法既可降低用水量, 亦可减少酸的污染。

3.5 拔制余量及道次

拔制余量大, 成品强度、硬度高, 均壁效果好, 而脆性、应力大易变形, 且道次多, 有时需中间退火等, 生产成本高;拔制余量小, 则强度、硬度、均壁作用等不足。拔制余量不合理还会影响成品的尺寸误差等。故总余量及每道次的余量在工艺上都要有合理的安排。

随着热轧管规格的加大, 尺寸档次拉开较宽, 在没有合适管坯的情况下, 如果拔制道次太多, 必然会加大成本, 影响效率。我们在实现大口径油缸的一次大变形量拔制方面有所突破, 可一道完成正常2~3道次的变形量。另外, 在余量制订和分配等方面, 应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效率。

3.6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应力、硬度、强度、塑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碳及合金含量的稳定性、形状尺寸稳定性、生产效率等。为此, 必须根据使用要求、材质、拔制过程变形率、应力大小等制订热处理工艺方案, 合理安排热处理的工序排次、加热方式、温度、时间、冷却方式等。

4 结语

通过生产线设备设计、制造、模具设计、产品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尝试研究, 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总结国内外同类生产线设备及工艺的基础上, 从贴近我国管坯、材料、成品要求等生产实际出发, 设计制造冷拔生产线, 制订产品工艺措施, 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 生产出优质的油缸产品及其它冷拔产品等。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相关设备工艺研究机构, 在冷拔油缸及其后续加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利用金属学、冷挤压加工、热处理工艺学等原理, 通过对生产线设备、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控制, 前处理、拔制过程、热处理等工艺的合理制订, 原材料选择及试验结果的经验积累等, 不断探索冷拔油缸加工的工艺过程, 可明显提高冷拔油缸的加工质量。

浅析焊接变形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 篇8

关键词:控制,焊接变形,措施,影响因素

1 影响因素

根据焊接过程中受到热力作用而发生的形变不同可以将焊接形变分为瞬态热变形以及残余变形两种。

焊接变形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归纳起来主要受到了工艺、结构以及材料的影响。

1.1 工艺影响

焊接变形受到工艺的影响较多, 例如焊接电压量、焊接方法以及构件定位、固定方式和焊接胎架、顺序、夹具等都会对焊接形变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各种工艺影响中, 对于变形影响较为明显的即焊接顺序, 焊接顺序会对焊接的残余形变和应力分布造成直接影响, 从而通过焊接顺序改变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焊接的变形量。另外, 多层焊对于焊接变形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焊接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经验的总结, 利用一些特殊的工艺规范以及措施, 尽可能的对残余应力进行降低, 并减少了焊接的变形, 通过有效改善应力分布状态达到预期目的。

1.2 结构影响

焊接变形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即焊接结构, 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影响因素。其对焊接变形的影响主要随着拘束度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拘束度变化, 焊接处的焊接应力也会随之改变, 因而会对焊接变形造成影响, 若是拘束度增加则焊接变形会减少。另外焊接的过程中, 工件拘束度会发生变化, 其自身的结构为变拘束结构, 同时还会受到外界的拘束影响。但是在焊接中, 一般情况下自身的作用占据主导, 并且结构自身会在焊接时发生变化, 结构越复杂, 变化越大, 在对焊接结构进行设计时, 需要通过加强板以及筋板等结构对刚性和稳定性进行增加, 当发生较大的拘束度变化时, 对分析控制焊接变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适当的优化钣金以及结构板的厚度、位置和数量, 在焊接变形的控制和降低中具有重要意义。

1.3 材料影响

材料影响不仅仅是说焊接材料的影响, 在焊接过程中母材也会对焊接变形造成一定的影响, 焊接形变会对材料的物理参数、力学性能以及热物理参数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而在焊接变形中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对结果造成影响, 其中膨胀系数对于变形的影响较为显著, 越大的热膨胀系数会产生越大的变形。同时, 温度的变化率越大在材料的高温区其弹性模量、屈服极限也会随着改变, 一般而言, 形变量会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 但是材料屈服极限越高焊接后其残余应力便会越大, 极易造成脆性断裂。另外, 过小的塑性形变会使得焊接变形量相对降低, 塑形区的减小也会降低焊接变形。

2 控制

2.1 设计控制

2.1.1 尺寸形式的合理选择。

焊接尺寸直接关系到焊接工作量和焊接变形的大小。焊缝尺寸大, 不但焊接量大, 而且焊接变形也大, 因此, 在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条件下,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小的焊缝尺寸。对于受力较大的丁字接头和十字接头, 在保证相同的强度条件下, 采用开坡口的焊缝可以比一般角焊缝减少焊缝金属, 对减小变形有利。

2.1.2 焊缝的数量控制。

在进行焊接设计时, 对焊接结构中需要适用的筋板应当进行合理的选择, 将筋板放置在合理适当的部位, 用以降低焊缝的数量, 不需要进行焊接的地方尽量避免进行焊接, 一次降低形变。

2.1.3 焊缝位置的控制。

在对焊接结构进行实际时, 应当将焊缝设计为截面中性轴的对称位置, 或者尽可能的和中性轴接近, 如此能够有效减少挠曲变形。

2.2 工艺控制

从工艺上进行控制主要指构件在生产时, 能够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有效手段, 在焊接之前进行变形的预防, 并在焊接过程中予以重视, 并在焊接后通过一些工艺调整进行控制。

2.2.1 预防措施。

该种方式又被称作反变形法, 主要是根据焊接变形的方向以及大小, 在装配工件的过程中, 将焊接的残余形变相反的形变予以应用, 即反变形量, 同焊后的残余形变相互抵消, 以此令工件恢复到原有应当达到的设计尺寸以及需要的几何形状。

在薄板平面构件中, 预拉伸法应用较为广泛, 大多都在有预先膨胀量的状况或者在板材有预张力的状态下才予以应用。在焊接之后, 进行加热或者去除拉伸, 使得薄板恢复到原有状态, 能够有效的去除或者降低残余应力, 对形变予以有效的控制。

通过夹具或者采用刚性胎具进行固定组装的方式, 被称作刚性组装法, 能够有效的对焊件进行固定, 控制角变形以及构件的弯曲变形。

2.2.2 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可以通过焊接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焊接参数和焊接顺序的科学确定进行, 通过随焊两侧加热、跟踪激冷以及碾压等措施有效控制变形量。在焊接方法的选择中, 需要选择线能量较低的方式, 对焊接规范参数进行有效合理的参数控制, 对焊接变形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对残余应力以及焊接变形进行有效的降低和减少。而两侧加热的随焊方式能够使得最大剪切应变以及横纵向的应变分布更加均匀, 变化更为平缓, 从而对焊接的参与应力以及形变作用进行影响。而碾压的方式则需要考虑到设备以及适用的便捷度问题, 因此一般的生产中该种方式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 但是在焊接形变的控制上, 随焊碾压的方式效果是最为理想的。而最后的激冷法, 在减少变形以及降低残余应力方面的效果也较为理想。

在焊接变形以及残余应力的改变中焊接顺序的影响最大, 通过焊接顺序的不同, 使用的工艺方式也会有所变化, 残余的焊接应力的分布也会发生改变, 应力的降低幅度整体来说变化较大, 而对于焊接变形的控制上, 作用较大, 其中多道焊接的方式对于焊接变形的作用更加显著。

2.2.3 变形矫正。

在完成焊接之后, 通过适当的矫正措施能够对已经出现的形变进行针对性的消除以及矫正, 根据应用的方式差异, 可以将焊接厚度矫正分为加热方式矫正以及机械方式矫正两种措置。而加热矫正又可以分为局部加热矫正以及整体加热矫正两种方式。

局部加热矫正的方式主要利用火焰对元件的局部予以加热, 由于高温作用, 材料本身的感性制约会对其热膨胀进行约束, 从而会在局部产生压缩塑性形变, 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发生收缩, 从而抵消了由于焊接而造成的伸长变形, 用以矫正。

而整体的加热矫正方式则是对构件的整体进行加热, 通过加热到锻造温度对构件进行整体性的矫正, 该方式能够对较大的形变进行消除。但是该方式在矫正后会发生冶金副作用, 所以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 发现, 焊接变形的影响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 控制焊接变形的方式需要建立在对该种因素了解的基础之上, 并从工艺上进行优化和改进, 减少焊后残余应力, 并对焊接变形进行消除, 以减少由此带来的一些隐患。

参考文献

[1]马志才, 唐元生.金属粉芯型气体保护焊丝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J].安装, 2008年11期.

[2]李子水, 孙东华, 张桃, 帅龙飞.低温钢16MnDR大型矩形截面结构焊接工艺及焊接变形控制浅析[J].安装, 2012年01期.

沉没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标准分析 篇9

1 沉没度影响因素分析

(1)气体对油井的影响。气大对抽油井生产害大益少。常因气体的影响使抽油井生产不正常,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充满系数低:当活塞上行时,气体随着油流进入工作筒,由于它占据一定的空间体积,从而使充满系数降低。在正常情况下泵的充满系数可达90%以上,当有气体影响时充满系数仅有30%~50%。②造成气锁:当气体进泵后,活塞到下死点时的气体被压缩后的压力仍低于油管液柱压力;当活塞上行到上死点时,气体膨胀后的压力仍高于进口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游动阀和固定阀打不开,油进不到泵内,形成气锁。而且此时油井不出油,光杆长时间干磨,温度升高,会烧坏盘根。③液面不准:示功图负荷变化大,给分析带来困难。由于原油混气,密度小,且有泡沫产生,所以测得的液面往往很高,无法为调整工作制度提供准确的数据。

(2)高气量油井的管理。为了减少气量大对油井的影响,排放套管气是目前高气量油井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即通过在井口连接放套管气流程,人为操作将套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值内,也就是常说的“控套”。老式井口放套管气流程在井口从套管闸门处引出一段4′管与生产管线直接连接。通过开关套管闸门控制放气量。由于套管闸门很难控制好精确度,所以日常生产中此种流程控套难度较大。图1所示为安装定压放气阀的井口控套流程。此种流程是将放气管线直接连接在保温套出口处的定压放气阀上。通过定压放气阀来控制放气量。定压放气阀的内部有定压凡尔,当压力超过定压时开始自动排放,低于定压时定压凡尔关闭。所以此种流程控套简单精确。

图1 安装定压放气阀的井口控套流程

(3)控套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对一口井来说是否需要控套,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了抽油泵的工作状况。在不影响深井泵工作的情况下,一般不采取放套管气的措施。②放气时要做到平稳操作,缓慢放压,避免套压下降太快,造成油井激动出砂。③控套前应录取该井产液、含砂、液面、功图及压力资料,以便实施后进行生产对比。④控套后要加密录取资料,及时绘制控套曲线,观察控套效果,确定最佳控套范围。⑤控套后有的井能及时见到增产效果,有些井则需一个过程,这是因为气量大,产能低所致,对此类井应谨慎采取控套措施。

2 确定合理油井控套值的方法与步骤

生产实践表明,油井套压过高或过低,对油层出液状况影响较大,要确保油井正常生产,必须通过分析套压与液量、液面之间的关系,按照套压的高低和沉没度的情况,计算出合理的套压值,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月制定单井控套值,对油井实施控套生产。

(1)首次控套可采取理论计算法计算理论的控套值:计算方法:①折算液面=实测液面-100×P套;②折算沉没度=泵深-折算液面;③控套值≤(折算沉没度-200)/100。例如:板21-2井,该井9月作业,作业后φ57 mm泵,泵深1 600.24 m。日产液25.59方,套压6.0Mpa,测液面1 862.81 m。由于液面较深开始控套,通过计算理论控套值,确定在1 Mpa左右。实施控套后日产液38.07方,效果明显,目前该井生产稳定。

(2)对已经控套生产的油井在确定新的控套值时,就不能只靠理论计算来确定了。必须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并结合示功图情况分析来确定油井的合理控套值。例如:板G13井,今年2月份作业,作业后φ57 mm泵,泵深1 604.75 m。控套前套压值为6.5 Mpa,日产液19.43方。液面为1 566 m。3月5日开始控套,经计算后将控套范围控制在3.0~4.0 Mpa之间,测液面为1 525.15 m。效果不佳。3月24日重新摸索,将控套范围控制在1.0 Mpa以下,测液面为1 278 m。图2为该井控套曲线。目前该井生产正常,日产液32 t。

(3)对于气液比较高,套压恢复较快的油井,录取的液面不准,应不断在现场摸索合理控套值;对于停喷下泵、补层作业、检泵作业等措施后油井应及时控套,防止气体进泵后影响泵效。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井况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应区别对待,控制套管气来使油井保持合理的沉没度不能完全套用固定的模式和数值。所以,①对于高泵效、供液充足、控套值较高的油井,在保证供液的同时,可以摸索控制在较高的套压,以获得较高的产量。②对于供液不足的油井,应通过计算理论控套值,结合生产实际,在确保油井泵效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控套值。③对于泵效较低,受气体影响的油井,应根据实际示功图进行分析,对比在不同套压值下的产量、泵效及示功图,进而确定合理的控套值。

图2 板G13井控套曲线

3 结论

随着油田的开发,开采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有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选择既有针对性又能节约成本的管理和维护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少投入多采出。

摘要:确定合理的沉没度可以有效发挥油井潜力,本文对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确定合理油井控套值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现场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生产单位可以参考借鉴。

产值电能消耗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 篇10

电能是二次能源, 是煤炭、石油、核能等多种能源的转换形式。社会产值能耗和产品能耗大多数是以单位产值电能消耗的形式来体现, 所以单位产值电耗是最能反映行业和社会节能降耗状况的精确对比指标。可以说节电降损的进程是制约节能减排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1. 我国产值电能消耗的现状

当前, 我国节电降损的形势十分严峻, 特别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 高耗电行业快速增长, 电能需求量大幅增加, 单产电耗下降趋势减缓, 给节电降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1) 我国与其他国家产值电耗对比。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世界各国电力消耗水平不但直接反映了各国的经济总实力, 也体现了各国节能减排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见表1) 。

从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欧美国家经济技术发达, 人均GDP高、单位电力消耗低;而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经济技术相对落后, 其人均总产值低, 但单位电力消耗要高的多。美国的单产电耗只有中国的约1/3, 而英国、德国的单产电耗还不到我国的1/5;日本和韩国是能源匮乏国家, 但经济技术较先进, 其能耗明显低于中国很多, 就是同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能耗水平也明显好于中国。

(2) 国内各省间产值电耗的对比。

在我国,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和经济结构不同, 单位能耗相差也较大 (见表2) 。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 各地区能耗指标因多种原因也存在明显差距。能耗水平总体来说是北京、上海的单位能耗低, 边远地区和小企业与高耗能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省份能耗高, 云南的单位能耗是北京的一倍还多;浙江虽然经济较发达, 但由于中小企业比重较大, 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因此单位能耗高。

(3) 不同产业间产值电耗的对比。

上述是按地区横向比较看单位能耗的差别, 对于不同的产业, 二产和三产、轻工业和重工业等不同行业的能耗水平的差别也很大, 仅以江苏省三产和二产的能耗为例, 全省二产的能耗比三产高6倍以上, 13个市的二产能耗基本在1 (千瓦时/美元) 左右, 而三产能耗均低于0.2 (千瓦时/美元) (见表3) 。

在第二产业内部, 不同的行业其能17.9772千瓦时/美元, 是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的65.8倍。从表4中可以看出重工业除石油加工业单位能耗低外, 其他普遍的比轻工业单位能耗高, 单位电耗均在6千瓦时/美元以上。

2. 影响产值电能消耗的因素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全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产值电耗耗差异也很大, 以淮安2008年主要工业行业能耗为例, 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的单位能耗仅为0.2729千瓦时/美元, 而化学工业的单位能耗竟达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各地为了消除金融风暴的影响, 拉动经济增长,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 高耗电行业快速增长, 电能需求大幅增加, 给节电降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虽然构成产值能耗的因素有很多, 但我认为, 影响节电降损关键和突出的因素有以下四个。

注:打“*”号的行业为重工业或以重工业为主的行业。

(1) 政府领导发展观念和节能意识。

经济增长与节电降损, 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矛盾的。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领导和管理部门要想发展地方经济实力, 提高当地的国民总产值, 广泛采取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经济政策, 而被引进的企业有许多是低技术、高耗电的小企业。一般地说, 规模越小单位能耗越高, 小水泥、小钢铁、小化工等产业规模小的, 单位电耗要比规模大的高的多。在经济发展优先的观念指导下, 这些高耗能企业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选择中, 不少政府领导选择了以高耗能来换取高发展, 为当前的节电降损工作和日后的综合治理留下诸多障碍。

(2) 产业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8个主要耗电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先进水平高40%以上;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电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3倍。而产业技术落后是关键的因素。有关研究表明, 为了实现2010年我国单位电耗减少20%的发展目标, 节能技术的贡献度必须达到55%以上。节能降耗技术开发有其特殊性, 即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却没有积极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企业节能技术开发的开发, 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资金帮助;二是投资的经济效益低;三是技术开发的风险很高、失败可能性非常大, 这是技术开发的普遍规律。

(3) 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状况。

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期, 重工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我国产品出口, 在国际上主要是靠价格低廉而赢得市场份额, 而大量低廉劳动力成本就意味着的电能含量指数的高居不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只有提高技术含量才能降低用人, 从而节约能耗。另外, 目前, 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 而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的30%, 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的54%。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化进程, 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铁, 这些都只能在国内生产, 对高耗能产业的需求是刚性的, 这就是中国重工化的必然;次要原因是目前的国际贸易分工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很难改变, 粗放、高耗能生产是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城市化进程将推动能源需求, 深刻影响产业调整地进程。

(4) 法制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程度。

相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仍然有着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目前的环保法规不少, 但节能降耗的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政府制定的管理办法也主要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 且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配套、难操作的情况。特别是当节能节电由“促进”转为“强制”时, 加强相应的法制建设迫在眉睫。政策支持体系是管理长效机制的集中体现。目前, 国家支持节电降损技术开发的政策很不完善、力度也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供给角度, 国家对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二是从需求角度, 消费政策在推广使用节电产品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节电产品要比不节电产品价格高;三是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3. 社会节电降损的有效途径

要深入做好节电降损工作,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 加速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近年来,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是以“电力高速路”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控制方法, 实现安全高效运行的电网。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既有利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能源的并网利用, 又能进一步提高电力用户的需求侧管理能力, 有效控制用电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据测算, 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可带动全社会在未来10年累计实现碳减排105亿吨, 这对实现中国2020年单位节能减排放下降40%到45%的目标的贡献率将超过20%。

(2) 切实提高每个公民的节电意识和社会责任。

电是现代文明的“血脉”, 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节约电能关键在于全体公民的参与, 如果大家能建立起强烈的节电意识和紧迫感, 无疑是推进社会节电的“催化剂”。中国是世界上电力生产大国, 也是用电大国。在我国用电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发改委一项统计表明, 如果每个家庭都将使用的白炽灯全部换成高效节能灯, 一年的节电量就相当于三峡电站全年的发电量。目前企业和家庭节电比较有动力, 因为企业和家庭都将降低电耗等同于提高经济效益。相比较, 政府机关和社会节电则动力不足。因此, 要增强全民节电意识, 破除“我花钱我用电”的浪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3) 长远规划, 逐步改善产业能耗结构。

要有效提高我国的电能利用率, 不但要有方针, 更需要一个有前瞻性、可实施的长远规划。要依据我国的高电耗现状, 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 合理制定改善产业能耗结构的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产业对降低电能消耗的积极作用, 约束各行业高耗能设备的简单扩张。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严控高耗能的行业过快增长, 不再审批、核准、备案扩大产能项目, 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要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 低耗节能的工艺设备。通过规划的贯彻设施, 逐步提高各类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不断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单位电能利用效率上的差距。

(4)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行业协会具有熟悉行业、聚集大量专家、有丰富管理经验、且具有中介性和自律性等特点, 在我国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 在促进节能、节电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本应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 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培育。但是, 由于我国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并未明确, 且在节能和环保工作的相关文件中也没有具体的职责, 形成了口头上越来越重视, 实际上处于弱化、边缘化境地。因此, 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行业协会在节电节能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 当行业自律机制真正建立并实施之时, 也是政府监督有效作用发挥、企业自觉依法治企之日。

(5) 提高政府计划限电的调控水平。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入倒计时, 许多省为此出台了严格的调控措施, “限电令”在各地被普遍实施。有的对工业企业实施“开九停五”的用电调控措施;有的针对化工行业采取“开两周停一周”的集中轮休方案;有的对冶金大企业, 采取用电总量控制的方案;有的城市甚至采取分片拉电的限电措施。这些调控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强行限制了一些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量, 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节电效果, 但同时也为社会用电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为此, 政府部门要不断总结这些调控手段的利弊, 避免“一刀切”的短期突击限电行为。

(6) 加快完善奖罚分明的市场机制。

不论从发达国家经验看, 还是从我国多年的实践看, 在节电降损管理方面, 市场机制仍然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总体思路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 达到合理的电价水平, 发挥价格杠杆在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作用, 同时, 也有利于全社会节约电力、节约资源, 有利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要通过深化能源价格改革, 加强用电管理, 进一步推行居民和社会用电阶梯价格, 鼓励和倡导全社会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

(7) 提高供电行业对社会耗电科学监管的能力。

供电行业要充分认识做好节电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企业在节电降损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履行企业节电降耗主体责任, 努力协助政府做好监管社会节能工作。要加强对各行业用电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加强用电和损耗信息的科学采集、整合、传递、利用, 全面实现电力负荷在线监控的信息平台, 建立社会各行业节电降损台帐管理制度, 协助政府建立节电降损的监测预警机制。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科学调度和节能调度, 加强需求侧管理, 定期向社会公布用电能耗和电网网损情况。加大宣传力度, 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和电力行业节电工作重点, 组织力量开展深度报道和宣传, 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8) 建立科学、长效的社会节电法治环境。

影响硫铵结晶粒度因素的控制 篇11

【关键词】硫铵;结晶;粒度

前言

硫酸铵装置是炼化公司丙烯腈生产的配套装置,用来处理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的副产物硫酸铵溶液。本装置生产采取减压蒸发等操作,使丙烯腈装置来的稀硫酸铵溶液增浓到过饱和,实现回收结晶硫酸铵的目的。

1、硫铵结晶原理

硫铵的结晶主要由反应、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产生和晶体的成长几个阶段组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形式过饱和溶液,达到一定过饱和度时,析出固相微观晶粒,这是晶核的形成过程,接着是晶核的長大也称为晶体的生长过程。由于晶液的流动,晶体之间及晶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碰撞,液体对晶体表面的冲刷,又产生新的晶核,称为二次成核。通常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成长是同时进行的。在结晶过程中,无论是晶核的形成,还是晶核的生长,都要消耗溶液中的溶质,均以一定的过饱和度为推动力。每一粒晶体都是由一粒晶核生长而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晶核成核速率越大,晶核的生成量越多,溶液中有限的溶质要同时供应大量的晶核生长,晶核的生长速率就越慢,结果导致大量的细小结晶;反之,晶核的生成量越少,结晶粒度就会长得越大。可见,晶核的生成速率和晶核的生长速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能控制这两种速率,便可控制结晶的粒度。

此外,结晶条件对产品的粒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温度、搅拌、酸度、杂质等都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结晶过程。

2、影响硫铵结晶粒度的因素

根据结晶原理分析,影响硫铵结晶粒度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母液的搅拌程度(2)饱和器工作温度(3)母液的酸度和加酸制度(4)母液的晶比(5)母液中的杂质

母液的搅拌程度和饱和器工作温度变动不大,可以说近似恒定;母液的酸度、晶比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控制不当,对结晶粒度将产生很大影响;母液中的杂质,在量的变化上比较敏感,一旦发生,对生产的影响很大。所以,母液的酸度、晶比、杂质含量,是生产控制的重点。

3、影响因素的控制

3.1母液酸度

母液酸度对硫铵结晶的影响一是酸度的高低对结晶形状的影响,二是酸度的频繁变动破坏了结晶的正常生长条件。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母液酸度的提高,母液的介稳区减小,硫铵晶形从多面体颗粒转变为细长易碎的六角棱柱形,同时,母液黏度增大,阻碍晶体的正常生长;过低也不行,虽然硫铵结晶在pH5~6的弱酸性介质中生成较大的圆形晶体,但是使氨的吸收效率下降,还易造成饱和器堵塞,而且当母液酸度低于3.5%时,因母液密度下降易产生泡沫,使饱和器操作恶化。为避免这些影响,必须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结晶,正常生产时,母液酸度保持在 4%~6%为宜。酸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定期向系统大加酸时,母液酸度大幅度提高,使母液中的晶种消失,破坏了结晶的正常生长条件。再次结晶时,在较高饱和度下发生初级成核,使母液中的细小结晶增多。因此要生产大颗粒结晶硫胺,应减少大加酸的次数,尽量延长饱和期的稳定操作时间。

3.2母液晶比

对饱和器中晶比的控制,是控制硫胺结晶粒度的重要措施。从结晶原理可以知道,如能控制成核速率和晶核的生长速率便可控制晶体的粒度。然而,在生产中这两种速率是极不易控制的,无论是爆发式的初级成核,还是因摩擦碰撞产生的二次成核都很难控制,生成的晶核总是过量。过饱和度的高低,在一定温度下取决于母液中晶核的数量。当母液中存在足量晶核时,新生成的硫胺溶质完全用于晶体的生长,过饱和度趋于稳定,晶体处于稳定的生长环境中。生产中采用控制晶比的办法来控制过饱和度,达到控制晶体粒度的目的。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晶的粒度。晶比过大时由于摩擦碰撞机会增多,大颗粒结晶被破碎,使二次成核量增大,晶体成长速率减慢,晶体粒度减小,并使母液搅拌阻力增加,导致搅拌不良,同时减少了氨与硫酸反应所需的容积,不利于氨的吸收,还易加重堵塞情况;晶比太小可能出现晶核量少,使过饱和度升高,产生大量的初级成核,使结晶粒度减小,晶比太小,使取出次数增加,缩短了晶体的生长时间,同样使晶体粒度减小。因此,母液中必须控制一定的晶比,以得到大颗粒硫胺。

晶比的控制原则应是:避免初级成核,适当控制二次成核,尽量延长晶体的生长时间。对晶比的控制,除在量上控制晶比外,还要对结晶的形状、色泽进行观察,预测饱和器内结晶情况,结合实际取出结晶粒度进行判断,调节。如果发现晶液中结晶细小,且取出晶粒也小,则应考虑是否酸度过高,还是晶比高低不当,成核过多所致。

3.3杂质

硫铵母液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硫酸质量、用水质量和设备的防腐质量。母液中所含的可溶性杂质主要有铁、铜铝、砷等各种盐类,主要来自硫酸、设备腐蚀和工业用水,这些离子吸附在硫铵结晶的表面,遮盖了结晶表面的活性区域,使结晶成长缓慢;金属离子对硫铵晶体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铁离子影响最大,即使在母液中含量极少,也会使晶体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母液中的杂质不仅影响硫铵的晶形和晶体成长,而且还使单位时间内晶体体积总增长量小于饱和器中硫铵生成量,打破固液平衡,不仅使晶体强度降低,同时形成大量针状晶核,破坏正常操作。因此,必须在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源上减小杂质的进入。

参考文献

教员课堂情绪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 篇12

教员的情绪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员以不同的情绪对待自己的学员, 那么学员的学习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 快乐、轻松、愉悦、兴奋等正面、积极的情绪容易使学员的思维活跃, 学习中的接受能力增强;反之则大相径庭。

二、教员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认识因素

人为因素中对于事物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于事物的评价, 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认识因素完成不同情况的评价, 因此这也就造成了不同课程的教员对于自身情况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名教不同课程的教员同时为一成绩偏差、纪律作风不好的学员队授课, 教员A把教该队作为是对自己的挑那么这种情况将会产生积极努力情绪, 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教学中的困难。而教员B则认为自己很倒霉 (做出不好的认识评价) , 因此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教员的不良消极情绪你, 进而抱怨上级不公允。

(二) 气质类型

通过心理学研究:气质在人的心理特点总是比较稳定的。气质不同的人, 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大不相同。教师气质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气质类型将直接影响到教员和人沟通、自我修养、反思教学活动等情况, 只有充分发挥教员的积极优势不断提升教员素质, 进而符合当前时代教育的高要求。

(三)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情绪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譬如, 愉快舒适的环境能够使人的心情放松、情绪高涨, 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员会才思敏捷、精神抖擞, 传授知识也容易幽默诙谐、出口成章;同样的, 学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集中精神, 用心领会。相反, 压抑紧张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沉重, 情绪低落,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 其效果我们是可想而知的。

三、教员情绪调控的对策研究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平等的情感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 教学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其直接关系到师生能否正常沟通、正常交流, 因此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 积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根本上克服消极负面情绪。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上每位教员要积极接手新班学员, 并且讲授课程的时候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重要教学指标, 并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 开办新课堂的时候, 教师应在第一节课堂做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准备工作, 对于不同的学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放低教师姿态与学生们做朋友, 然后积极消除学院之间的紧张感, 并且将联系方式交予同学们, 让同学生积极与自己联系, 争取做到课中、课后均能够达到有效沟通交流。课堂教学的时候, 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 课堂问题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要保证提问属于学生感兴趣的范围, 并且还应延长相应的等待时间,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二) 准备充分, 满怀信心

增强学生情绪调控的时候, 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还应具有积极信心和基础前提。教师备课的时候, 应该把握住教学的主要内容, 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内容等均要做好准备, 无论是从广义上实现多个角度讨论或者理解, 还应加强科学知识积累、探索, 拓展语言表达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时候, 教师也不必拘泥于备课内容, 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让学生觉得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还应该做更多的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以及教学, 对于提升学生自信心、自我精神状态意识等有很大帮助。

(三) 课堂上适时调整情绪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情绪进行调整, 让每位教员均能够自我思考, 然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相应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中, 教师情绪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一旦自己情绪失控课堂教学势必会给学生们带来疑惑, 学生们难以用心、专心学习, 同时教师也无法将自己的最好教学状态发挥出来, 若任由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四) 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流

沟通交流作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方式, 社会与生活之中交流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交流过程中涉及范围很广, 很可能涉及到课堂、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 教师必须要保持良好心态, 然后积极控制自己情绪, 使得随时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同事之间的交流应该将不愉快或者烦恼的事情说出来, 通过倾诉模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从而达到对自己情绪调整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 课堂教学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要重视教员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员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 能够有效增加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有利于师生间的良好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协调性;增强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员, 我们应当真正认识到积极情绪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有效地运用它,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潜能, 为成功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教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其情绪的因素主要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因素。教员应当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的情感氛围、准备充分满怀信心、课堂上适时调整情绪、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流四个方面对情绪进行控制。

关键词:教员,情绪,控制

参考文献

[1]汪品淳, 桑青松, 童晓丽.课堂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文化论坛, 2012, 02:80-83.

[2]蒙静.培养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探析[J].学理论, 2012, 24:230-231.

上一篇:英语评价体系下一篇:有效性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