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控制影响(精选10篇)
血压控制影响 篇1
高血压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高血压可以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外周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危害病人健康,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危及病人生命[2]。相关文献报道,高血压病人继发脑血管病较正常血压者高7倍。高血压控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3]。高血压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大量研究报道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膳食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4]。因此,合理膳食,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本研究以我院100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8岁~78岁。所选病人均为非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均为普通饮食,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高血压病程不足1个月,严重心、肝、肾、脑等基础疾病病人以及采取特殊膳食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卫生部《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等高血压控制相关内容[5],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后确定。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等)、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睡眠、体力活动等)。由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对100例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吸烟是指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现在吸烟”指达到吸烟者标准,在调查时前1个月内吸过烟者;“戒烟”指吸烟者吸烟1年以上后戒烟达半年以上;“从不吸烟”指既往不曾吸烟[6]。
饮酒,是指每周饮酒1次或1次以上连续6个月者;“现在饮酒”指调查时存在饮酒行为,不包括以前饮酒目前不饮酒;“戒酒”指饮酒者饮酒1年以上后戒酒半年以上;“从不饮酒”指既往未曾饮过任何酒[7]。
适量运动:相当于每周运动3 d~5 d,每天运动时间30 min~60 min;低于适量运动:每周运动频率少于3 d,或每天运动时间少于30 min,超过适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超过5 d,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 min[8]。睡眠即指夜间平均睡眠时间。
1.2.2 调查方法
首先向病人讲解调查的意义、问卷的内容、各项条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后现场收回,并核对,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3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及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调查时,血压值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或有服降压药史者,均判定为高血压[9]。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基本情况
100例病人中血压控制达标52例(52%),血压控制未达标48例(48%)。血压控制达标病人男性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达标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在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压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压病人生活习惯、行为比较
血压控制达标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在吸烟、饮酒以及运动量、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3。
2.3 血压控制效果的多因素Logstic回归模型
以血压控制是否达标为应变量,高血压家族史、饮酒、体力活动时间及平均睡眠时间为自变量,将以上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h、适量运动、饮酒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见表2。
例(%)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征。至今高血压病人病因仍不明确,考虑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病人所处环境存在一定关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以及适量运动,能够使血压得到稳定的控制[10]。病人及其家属在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控制的重要作用后,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行适量运动等,能有效降低血压,稳定血压在适宜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病人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高血压病人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病人亦要积极控烟。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病人中血压控制达标52例(52%),血压控制未达标48例(48%);血压控制达标与未达标病人在性别、吸烟、饮酒、运动以及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男性、吸烟、饮酒、运动量少以及睡眠时间不足的病人血压控制较差。且以血压控制是否达标为因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时间及平均睡眠时间为自变量,将以上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 h、适量运动、饮酒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病人中55.8%日常进行适量运动,而血压未控制病人仅25.0%进行适量运动,54.2%病人低于适量运动。有文献报道,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血压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收缩压4 mm Hg~9 mm Hg。本研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病人中约68%病人达到推荐量运动,50%病人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 min。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适量运动者与血压控制情况呈现明显相关。相关研究证实,每天运动30 min以上对于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指南中建议每天30 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较为适宜[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组52例病人中饮酒者占3 8.5%,血压未控制组4 8例病人中饮酒者占70.8%,血压未控制组中饮酒者明显增多。国外大行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每日平均饮酒量超过36 g酒精,则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会相应上升,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多而增大[13]。饮酒是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引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且干预性研究证实饮酒会降低药物的降压效果。本研究亦证实饮酒与血压控制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52例病人中吸烟者占19.2%,血压未控制组48例病人中吸烟者占64.6%,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中吸烟者明显增多。众所周知,吸烟以及吸二手烟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高血压病人的危害更甚。烟叶所含尼古丁成分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快心率,还可促进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收缩小动脉,直接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升高体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此外,吸烟者体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多,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亦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还会影响一些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某些降压药物敏感性,不能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因此,无高血压的吸烟者戒烟能预防高血压,有高血压的吸烟者、戒烟能较好地控制血压[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病人中53.8%保持每日睡眠时间在7 h~8 h,而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仅20.8%每日睡眠时间在7 h~8 h。睡眠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面临多重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15]。本研究将缓解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睡眠,作为血压控制率的一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每天保持7 h~8 h睡眠或者更多睡眠时间的病人,其血压控制率较睡眠时间低于7 h者明显提高。近年多项研究提示睡眠时间低于7 h及超过8 h者,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均显著增加。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对其血压控制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进行体力活动,能够提高血压控制率,提高降压药物疗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身体健康。
社区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社区保健指导;高血压;影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43-02
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血管病变,目前没有根治方法,有效控制血压是阻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1]。社区保健指导是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饮食等加以指导,从而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种活动。本次研究对社区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8.44±5.24)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4.52±1.37)年。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7.84±5.11)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4.27±1.22)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保健指导:第一,书面教育。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将与高血压相关的宣传资料发放给患者,并为高血压患者制定高血压知识小炒本,以便于患者随身携带随时学习。如果社区条件较好,则在社区内的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板报和宣传画,从而大范围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第二,口头讲解。在社区举办专题讲座,讲解高血压疾病的产生、治疗以及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或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访来加强与患者的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患者对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患者行动不便,则对其进行上门随访,在患者家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第三,示范教育。先向患者讲解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以及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之后亲身示范,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流程来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测量结果及测量时间[2]。第四,根据患者的实情来实施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如果对方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则指导其采用小剂量降压药物;如果患者的记忆力较差,则建议其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并叮嘱患者将药物放在显眼的位置,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则建议其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同时加服小剂量利尿剂或钙拮抗剂。第五,饮食与生活习惯指导。叮嘱患者合理膳食,低盐低脂,戒烟戒酒,每日坚持做适量的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六,控制体重。告知患者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kg/m2以下,如果体重指数过高则应调整饮食方案,并做运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心脏疾病1例,脑血管意外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心脏疾病5例,脑血管意外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x2=6.0480,P<0.05)。
3.讨论
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控制血压是治疗的关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则患者发生心脏疾病和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改善[3]。本次研究围绕高血压的控制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社区保健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社区保健指导的患者其血压明显低于未采用社区保健指导的患者,并且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更低。这就说明,社区保健指导具有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在我国,导致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为相关知识缺乏,临床治疗率低。因此,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非常重要。社区保健指导是一种个体化与整体性相结合的保健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使患者能够正确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进而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从本次研究可知,社区保健指导具有多种形式,包括书面指导、口头指导等,这些指导方式使情况各不相同的患者均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改变原有的思想及行为,保健意识得到增强,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综上,社区保健指导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华. 社区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14,17(12):61-62.
[2]肖志敏. 降压药联合生活方式指导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2(25):269-270.
血压控制影响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选对象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昆河镇社区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 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 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114例患者中男78例、女36例, 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控制, 干预组患者给予药物及社区干预。干预组干预措施如下。
1.2.1 血压监测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 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 对每次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
1.2.2 建立个人护理干预计划
个人护理干预计划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情况、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认知、血压水平、吸烟及饮酒等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追踪随访。
1.2.3 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每月初举办1次高血压知识讲座及健康培训,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并发症的症状及体征, 告知患者高血压经过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良好心态、有效的药物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1.2.4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社区护士指导患者要遵医嘱服药, 强调服药的重要性及连续性, 嘱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服药前、后自测血压并记录。
1.2.5 饮食干预
宜低盐、低脂、多维生素饮食,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5 g/d, 适当控制总热量, 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一些保护血管的食品, 例如豆类、玉米、大蒜、苹果等[4], 多吃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 保持大便通畅, 把高血压保健食谱打印成册送给患者, 并定期检查干预实施情况。
1.2.6 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 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健身操、气功等有氧运动, 锻炼次数≥3次/周, 每次≥30 min。
1.2.7 心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 社区护士应尊重、关心、鼓励患者, 要劝导患者心胸开阔、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 以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1.2.8 认知干预
戒烟、限酒, 建议男性患者每日饮酒量应少于20~30 g, 女性应少于10~15 g[5]。知晓率采用问卷调查, 主要包括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危险行为因素等内容的认识情况。服药率是指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的患者例数与该组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值。血压控制情况以百分比表示, 即经治疗达到正常范围血压的患者例数与该组患者总例数之比。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血压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比较
通过2年来我们为患者制定护理干预计划, 干预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显著 (P<0.01) ,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升高, 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之一, 亦是引起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在相同药物治疗方案情况下, 经过2年的社区干预后, 干预组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明显提高, 说明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重要且必要。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报道, 体重量每增加12.5 kg, 收缩压可升高10 mm Hg, 舒张压升高7 mm Hg者[6]。因此促进高血压患者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尤其是限盐, 有益于血压控制。吸烟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戒烟。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线性相关, 大量饮酒会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扩大到家庭及社区护理, 提高有效的宣教, 使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情况,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有利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摘要: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 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社区114例>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及用药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病情知晓率由21.05%提高至89.47%、服药率由31.58%提高至91.23%、血压控制情况由36.84%提高至87.72%、干预后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及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苏中, 顾缘, 李丽霞, 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者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7 (3) :135.
[2]马红宝.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 2005, 5 (6) :89-90.
[3]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84.
[4]邓桂娇, 蒋次.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14) :120-123.
[5]王黎英.关于社区老年患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健康必读, 2010, (10) :29-30.
控制血压吃什么 篇4
血压高(低)的危害性就不用多说,这里要谈的是如何控制您的血压。
从嘴开始
健康的血压离不开健康的膳食,超重、高盐摄入和饮酒量中度以上是公认的引起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与膳食密切相关。我们期望大家都能从自己做起,参照以下的膳食方法,保持健康的血压。
食物多样,以谷为主
研究表明,谷类食物的消费量越多,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量越多,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高。增加谷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多吃粗制谷类高纤维食物可使人出现饱腹感,使胃排空延迟,减少摄入的总热量。最好在日常进食的碳水化合物中有一半为粗制谷类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含钾、镁丰富的食物对健康好处多,而蔬菜和水果含钾量非常丰富。每天要吃500克新鲜蔬菜(其中叶菜要占三分之一以上);水果每天100克,不要用果汁代替;还可多吃木耳、香菇、紫菜等菌藻类食品。
常吃奶类和豆类
奶中钙、钾、镁三种元素对降低血压和预防脑卒中有好处,酸奶更有助于钙的吸收,每100毫升的牛奶含100毫克左右的钙,一般每天可饮用奶类250克。另外,豆类及其制品也富有营养,100克豆类中钾的含量约为600~800毫克,远高于其他食物。
常吃鱼、禽、蛋、瘦肉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的话,血管的弹性就会减退,变得脆性增加,容易引起脑卒中。由于鱼肉所含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加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所以多食鱼肉更有益于健康。保持每天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每周蛋类3~5个,对补充优质蛋白质是必需的。
减少膳食脂肪摄入,尽量不吃荤油、肥肉,食用油每天控制在20~25克。
饮酒应限量
饮酒量中度以上是发生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具体是指每天饮酒量超过2个标准杯,而1个标准杯约含酒精14克,即相当于340克啤酒,或43克白酒,100克黄酒,100克葡萄酒。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每少饮1个标准杯的酒可以使收缩压下降4~8mmHg。
随着体重增加,出现高血压的趋势也增加,尤其是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大。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血压降低最明显。关键是平衡饮食量与体力消耗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吃清淡少盐膳食
在高血压人群中大约有50%的人存在盐敏感,血压正常的人中也有约25%的人有盐敏感。摄入过咸后,人体会延迟排盐,使体内的钠盐成分增加,同时使血管内的容量增多,使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强,最终导致血压升高。每天盐的摄入量须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三口之家一月用盐约500克,注意调味品(如酱油)和腌制品中的盐亦应计算在内。
生活须知
常称称体重
体重的增减,都是当前身体状况的一个体现。称重的时候,最好是相同情况下,同一个秤,同一个状态——或者都是空腹称,或者都解好大小便,或者都是吃好东西再称。虽然重了不好,但是体重不是越轻越好。
不吃隔夜饭
很多年纪大的朋友往往是早饭、午饭比较马虎,晚上才做一顿丰盛的,又难免有剩饭,于是就留到第二天吃。建议高血压朋友,要少吃前一天剩下的汤汤水水,因为这些汤水里油多、盐多,很不利于健康。
吃饭选“好”油
哪些是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的油呢?一是橄榄油,二是高油酸的菜油,三是茶油。这三种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当然这三种油也比较贵。各种油里,豆油、玉米油、红花油、葵花籽油都是以亚油酸为主。所以如果我们把茶油加豆油放在一起用,这样不仅价格可以降下来,而且脂肪酸的搭配也可以合理一些。
油盐也算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人每天食用的盐应该在6克以下,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盐的摄入量每天最好控制在5克以下。还有一点要注意,盐还包括酱油、腌制的东西,很多调味料里面也都含有很多钠,钠摄入过多对身体是有害的。
控制用油量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每顿炒菜的时候,用小瓷勺来装油,每个人大概用一勺半,三个人约四勺油就够了。
清晨避免过度疲劳
心脏病往往在早晨发作,原因之一是在上午11点前,人的血压至少比其他时间高出5个毫米汞柱。为了避免疲劳,周末尽量少参加那些令人感到疲惫的聚会。
少争吵
在发生分歧时,大家都不冷静而发生争吵,会使人心烦意乱,血压骤然升高。
午饭后到户外散步
到户外晒10分钟的太阳,血压可下降6个毫米汞柱。紫外线照射可使机体产生一种营养素——维生素D3,维生素D3与钙相互影响可控制动脉血压。
家庭护理
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不穿紧身衣裤,领口或领带过紧,将压迫颈静脉窦,使血压升高。
防便秘,屏气大便可使腹压升高,会引起血压骤升,必要时服用泻剂。
适当参与运动,如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活动可使血压下降。以不引起心慌、脉搏明显增快为宜。
准备一只血压计,这样就能随时了解自己或家人的血压状况。
(地址:223225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博里人民西路518号)
血压控制影响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50 例, 患者的纳入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版) 》, 按照血压达标情况 (140/90 mm Hg, 若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或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则为<130/80 mm Hg, 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为<140/90 mm Hg) ,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0 例, 男110 例, 女90 例, 平均年龄为 (76.2±10.9) 岁;既往吸烟史患者89 例、高脂血症92 例、糖尿病96 例、心血管病家族史112 例。 观察组患者150 例, 男80 例, 女70 例;平均年龄为 (75.9±10.2) 岁;既往吸烟史患者42 例、高脂血症51 例、糖尿病55 例、心血管病家族史66 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定期检测35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调查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个人生活史, 既往病史、服药史, 服药依从性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 服药情况, 治疗依从性以及既往病史,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相关性检验采用Logistic分析, 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患者的服药情况分析 观察2 组患者的服药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2 组患者既往史情况分析分析 2 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人数少于对照组, 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组患者年龄,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 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 组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参与分析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其中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的OR值均大于1 (P<0.05) , 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 大量耗费国家医疗以及社会资源, 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5]。目前,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 我国每年死亡的患者中, 40%以上的致死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 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 早期治疗高血压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 我国高血压控制情况很不理想, 2002 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总体为6.1%, 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75%的患者血压水平未达到控制目标[7]。因此, 积极探索老年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 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总体控制率为42.86%, 2 组患者的服药情况、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 说明血压控制与服药种类、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对2 组患者的既往史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为老年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其中有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血压控制较差, 是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 社区应积极宣传老年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降低各影响因素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从源头上减少老年高血压各影响因素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社区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350例, 按照血压控制现状, 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 其中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共200例;血压控制达标患者作为观察组, 共150例。分析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人数少于对照组, 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其中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的OR值分别是1.218, 1.371, 1.425, 1.683, 1.266 (P<0.05)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 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不良为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现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艳, 吴磊, 陈镜伊, 等.高校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 (6) :503-506.
[2]顾竞春, 刘瑜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1, 1 (2) :88-91.
[3]贾丽娜, 庄海林, 刘登蕉, 等.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3) :5960-5963.
[4]宁红晖, 刘勤俭, 沈向东, 等.社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的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 (6) :442-444.
[5]颜维泽, 林金钗.2010年—2012年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11) :1501-1503.
[6]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81-191.
血压控制影响 篇6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控制对策
有研究显示, 2014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为56.2%, 而血压达标率仅为12.3%。可见我国高血压控制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因此本文拟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行综合干预, 试图初步建立社区防治高血压模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社区医院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40~60周岁;自愿参加试验, 签订知情同意书。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研究组男56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 (51.9±5.4) 岁;对照组男59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2.9±5.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治疗高血压, 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行高血压综合干预, 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健康指导医生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 与患者保持沟通, 患者每次就诊时, 为患者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环境, 让其放松心态, 愉快地接受高血压治疗。调整患者服药急躁心态, 摒弃“服药后血压立即能够控制到正常范围”的不良心理, 让患者认识到服用高血压药物的长期性。
1.2.2睡眠干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急躁的心理, 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时。因此医生除了重点讲诉高血压药物治疗知识外, 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规范的睡眠习惯, 及时消除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 保证血压正常。
1.2.3语言交流每次患者来配药时, 医生与患者交流时, 用热情的态度帮助患者解答服药过程中的问题, 让患者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1.2.4简化疗程, 减少服药种类、频率和数量采用长效剂和缓释剂, 减少患者服药次数, 延长服用药物的使用间隔, 长效剂和缓释剂能起到维持长久的降压作用, 避免短效药物对血压波动的不良影响, 造成影响心、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不足。
1.2.5尽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在降压药物没有起效前, 感到病情会加重, 对药物效果产生怀疑, 可能会中断服药, 而且长期服药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如头痛、低血压、性功能下降等, 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可以采用小剂量逐渐增减法, 使患者在治疗中获益大而不良反应小, 寻找每例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
1.2.6加强随访以电话或家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定期询问服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因为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症状, 很可能不会自觉与医生联系。因此, 可以建立随访卡, 并且让患者家属提醒患者随访, 还可以在每次随访医患见面时设置下一个可达到的短期治疗目标, 有利于患者遵从治疗, 积极地完成目标, 提高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评价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服药依从性参考Morisky[1]文献, 主要包括是否忘记服药、症状改善时是否停药、是否不遵医嘱进行服药、是否因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当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以上4项不良行为时, 视作服药依从性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佳的例数分别为36、34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佳的例数分别为82、52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高血压人口的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目前有多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但是血压控制状况仍不容乐观, 对于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 这一比例更高。
本次研究中,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理解、重视患者的体验反馈。按照患者的建议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的制定与治疗方案, 并且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缓解患者服用药物的抵抗心理, 争取从多方面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行[2,3]。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认为高血压药物的服药种类、频率、数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 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Morisky.Coneti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eation adherenee.Med Care, 2013, 24 (1) :67-74.
[2]金爱娟.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8 (10) :751-752.
血压控制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 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肾功不全、冠心病、恶性肿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年龄在36-82岁之间, 平均年龄59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经明确诊断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而对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了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措施如:①心理干预措施, 患者因患了高血压病, 需终生服药, 特别是老年患者, 其心理承受能力会较差, 应在精神上给予患者较多安慰、鼓励、加强对病人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要深刻意识到保持心情愉快并积极配合治疗对自身疾病的控制的重要作用。②血压干预措施, 积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监测血压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定期、定时监测血压, 按时遵医嘱服药。③饮食干预措施,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其合理饮食,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④运动干预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和制定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 必须长期坚持。
1.3 观察指标
经过十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 血压控制情况按《中国高电压防治指南》 (2005修订版) 的标准评定血压的效果。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 Hg以下, 老年人的收缩压降到150mm 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 Hg以下, 达标者为控制血压好, 否则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RSS13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算资料采用χ2, 以P<0.05为差异。
2 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见表1。
注:以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据2002年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 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3]。血压水平以心血管疾病率成正相关, 有效控制血压不仅改善疾病的预后, 降低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率, 也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 全新的护理理念在日益完善和更新, 其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被广泛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中。通过对心理、血压、服药、饮食、运动等的护理干预, 可指导高血压患者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正确用药,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延长患者寿命, 防治高血压疾病的恶化,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建萍, 牛建华, 王爱红, 等.改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医从行为的实践[J].中化护理杂志, 2004, 39 (4) :310.
[2]喻中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降压效果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5) :2300-2301.
血压控制影响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居住在本社区的14 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 123例,女性6 37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平均(56.2±4.6) 岁; 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3.7±1.1)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3](2010年)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2)认知能力正常,能够理解保健指导内容。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感染者;(2)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3)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精神障碍、神经病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社区医疗保健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1)书面教育。深入社区进行高血压相关宣传资料的发放, 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制成小抄本,以便于患者随身携带; 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社区进行宣传画张贴宣传板报的制作等,对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进行大范围普及,提升患者健康保健意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2)口头讲解。通过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医疗保健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采用上门进行健康宣教的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讲解。(3)示范教育。对血压正确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按正确流程逐步讲解示范,随时记录测量的血压情况和时间;对出现头晕、头痛、血压过高和过低等症状的患者,提醒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4)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在进行社区医疗保健指导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指导。如对年龄较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采用小剂量的降血压药物; 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建议选择长效类降压药物,同时应提醒其将药物放在易发现的位置,并提醒家属应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其首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同时应加服小剂量的钙拮抗剂或利尿剂,以对血糖情况进行平稳的控制。(5)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指导。提醒患者应进行合理膳食,对吸烟,喝酒者应提醒其戒烟限酒,同时进行适合自身的适量运动, 以保持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6)情绪指导。告诫患者应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指导患者心理调节的方法[4],如情绪转移法、意想放松法等。(7)合理膳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和脂肪的摄取量,以控制总热量和钠盐的摄入,适当增加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鱼类、禽类等,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8)控制自身体重。控制自身体重指数应低于24 kg/m2,注意平时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进行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右上臂束缚袖带,经自动充气进行收缩压、舒张压测量,连续测量2次,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药物的使用情况、服药依从性、症状管理情况、情绪管理情况和生活行为方式等,每一个项目均包括5个条目,每一个条目评分1~5分,评分范围为30~150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或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和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同时利用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m Hg
2.2高血压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后病情管理能力比较
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升高,保健指导前为(80.32±12.34)分,保健指导后为(102.45±14.13)分。
3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血压升高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是能够控制的,但该病需要进行长期漫长的治疗。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脏病的风险明显降低,进而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6]。目前,对于高血压疾病,临床上除了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外,同时还应告诫患者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预后情况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在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和临床治疗率。有研究报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及长期过量饮酒等[7]。, 社区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 社区为范围的高品质的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医疗保健是一种个体化、整体性且连续性的保健方式,该方式主要对防御重于治疗进行了突出表现[8]。在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低知晓率等特点,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对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多数是通过广播、报刊及杂志等,不能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解,对血压检测的规律性、服用降血压药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同时对降血压药物的耐受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无法做到良好的血压控制,对相关的症状出现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缓解。本研究认为,社区医护人员应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与传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知晓情况,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本研究发现,通过采用书面教育、示范教育和合理膳食等方式对选取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给予医疗保健指导,不但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也有提高,能够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高血压疾病,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生活的目标[9,10,11]。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保健指导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居住在本社区的14 5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对患者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实施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如何平稳地控制血压 篇9
1.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地用药
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患者初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利尿剂是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这类药物,如呋噻米(速尿)等,比较适用于老年、有肾衰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补钾及监测血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特别适用于发生过心肌梗死以及伴有心绞痛、心率偏快或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钙拮抗剂适用于老年和伴有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适用于发生过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这类药物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干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安博维)、替米沙坦(美卡素)等,对伴有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其靶器官的作用。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特别适用于服用其他降压药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高血压患者。
由于各类降压药物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特点,故选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伴有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选药时应注意到对心血管的保护。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最好选用短效降压药,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用药的剂量。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中的长效缓控释片。这样的话患者只需每日服用1次降压药,就可以平稳地控制24小时的血压。有的患者喜欢使用复方降压片等复方制剂。这类降压药虽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但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缺少针对性。高血压患者要想长期平稳地降压,在选择降压药时除了要注意保护靶器官外,还应遵循小剂量地用药及联合用药的原则。这样可以使各种药物的降压作用相叠加而副作用相抵消。总之,高血压患者要想平稳地控制血压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降压要达标
高血压患者要想平稳地控制血压还要使血压持续达标。不同人群的血压目标值也不同。譬如:正常人的收缩压应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小于80毫米汞柱。如果正常人的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80~90毫米汞柱之间,应被视为正常的高值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应为:收缩压小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应为:收缩压小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伴有肾功能受损且每日尿中的蛋白量小于1克的高血压患者,其降压的目标值应为:收缩压小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伴有肾功能受损且每日尿中的蛋白量大于1克的高血压患者,其降压的目标值应为:收缩压小于125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75毫米汞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应小于15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若能使血压持续地达到上述标准,其身体的各个器官才不会受到损害,反过来其血压才会长期处于平稳状态。
有的高血压患者虽然诊断明确,用药也规范,血压却迟迟不能达标。这可能是因为该患者没有按照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致。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用药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血压有点波动是常见现象。患者需根据血压的状态随时调整用药方案,不能强制性地使血压快速达标,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3.要经常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在家里监测血压。因为血压的起伏有一定的规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血压较高时进行测量,最好每日测量1次。在监测血压的同时还要监测心率。监测血压不等于每天都频繁地测量血压,否则会加大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降压。不能在家里监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测量。如果患者在家和在医院测得的血压相差较大,或在医院测得的血压比较高时,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可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现象,帮助明确诊断。
血压控制影响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确定的“高血压及分级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肿瘤及精神异常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4.6±10.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7±2.6)年。对照组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3~75岁,平均病程(55.0±10.4)岁;病程2~11年,平均年龄(6.8±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药物降压治疗以及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如下:⑴成立健康教育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选择主治医生、主管护师以及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进行健康教育前,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及心理特征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的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⑵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一对一口头传授、集中授课、医患座谈、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等。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常用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饮食运动等日常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率。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指导患者采用多种方法放松心情,比如放松疗法、听音乐、培养多种兴趣及催眠暗示等,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清淡的食物和水果、蔬菜,降低血液黏稠度,控制体重;多参加户外运动锻炼,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及气功等,保持体重、提高机体免疫力。⑷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使其认识到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监测血压,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坚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定期来院随诊,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低盐饮食、禁烟限酒、适度运动、体重控制及情绪状态5项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在低盐饮食、禁烟限酒、适度运动、体重控制及情绪状态方面均显著优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mm Hg
注:1 mm Hg=0.133 k Pa。
2.3 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研究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患者确诊后一般需要终身服药以稳定血压水平。2000年我国有1.2亿高血压患者,到2008年,增加到1.8亿,发病率明显的增加[3]。单纯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0%,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有关[4,5]。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加强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并控制血压[6]。研究表明,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8]。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低盐饮食、禁烟限酒、适度运动、体重控制以及情绪状态方面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病情较重,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是其建立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好时期,可以使得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疾病,改善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于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我院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符合其具体情况的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指导其自觉地调整膳食结构,抛弃不良的嗜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水平,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3个月的健康教育措施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血压控制效果十分理想,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旭,赵清.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4,8(1):56-58.
[2]王少敏.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069-2070.
[3]张爱先,王明英,霍爱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6-117.
[4]王志鹏,郑全良,谷新梅,等.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C):2 306-2 307.
[5]李松梅,王文林.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疗效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0,25(3):629-630.
[6]吴远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142-143.
[7]陈慧,张煜,唐梅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3):381-383.
[8]于红静,黄国莹,吕慕虹.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3):1781-1783.
[9]韩斌,李金怀.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14-15.
【血压控制影响】推荐阅读:
控制血压06-30
血压控制效果05-31
有效控制高血压09-21
社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分析论文06-04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08-30
高血压控制率07-26
控制影响因素07-03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07-24
疼痛控制影响因素06-24
德育环境因素影响控制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