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心率(精选9篇)
血压心率 篇1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心率减速力(DC)、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分析,探讨上述检查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连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作为A组;7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DC、HRV相关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值(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两者比值(LF/HF)。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LF/HF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DC与HRV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DC、SDNN、SDANN、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脑卒中患者DC与SDNN、r MSSD、PNN50之间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2、0.663、0.764,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性,进行DC、HRV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价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自主神经受损情况。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HRV) 、心率减速力( DC) 是临床通过监测心率来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预警[1,2]。HRV凭借其简单、无创、快速的优势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检测指标。心率减速力是Georg Schmidt[3]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用于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其优势在于可定量、独立地检测迷走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且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出现昼夜血压节律消失是其出现靶器官损害引起心、 脑、肾不良事件的重要指标[4],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5]出现昼夜血压节律消失与自主神经的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究高血压脑卒中患者DC与HRV之间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A组,所有病例均符合201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等检查排除已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者,男27例,女23例; 年龄37岁~ 75岁( 43. 62岁 ± 4. 84岁) 。选择7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B组,脑卒中的诊断依据CT、磁共振成像( MRI) 影响学检查,排除心房颤动、瓣膜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卒中,男43例,女34例; 年龄36岁~ 73岁( 50. 12岁 ± 5. 30岁) ; 脑出血31例,脑梗死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C组) ,男28名,女23名,年龄35岁~ 72岁( 45. 38岁 ± 5. 24岁) 。
1. 2方法3组受试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的监测,然后通过DM公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人为去除干扰和伪差,由计算机自动算出DC、HRV的相关指标,HRV包括时域指标: RR总体标准差( SDNN) 、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差值均方根值( r MSSD) 、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的百分数( PNN50) ; 频域指标: 低频功率( LF) 、高频功率( HF) 及两者比值( LF/HF) 。
1. 3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7.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各组DC与HRV指标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LF/HF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B组与对照组比较,DC与HRV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A组与B组比较,DC、 SDNN、SDANN、LF / 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 2高血压脑卒中患者DC与HRV的Pearson相关性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卒中患者DC与SDNN、r MSSD、PNN50之间呈正相关性(P < 0. 05) 。 详见表2。
3讨论
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是通过心率监测来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两项重要指标。HRV凭借其简单、无创、廉价等优势使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所包含的时域指标: SDNN反映整体的自主神经功能,SDA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r MSSD和PNN50则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频域指标中LF反映交感和迷走的共同调控作用,HF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LF/HF则表现迷走和交感的平衡性。DC是近年来提出的用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指标,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HRV比较,其优势在于可单独分析、定量检测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并且可在生理条件下实施检测,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迷走神经是心脏减速的神经,当DC下降时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对机体的保护性功能降低,从而增加了患者猝死的风险。有学者认为[6],DC是HRV变化的一种形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二者又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而且对外界影响的表达各不相同。高血压病患者可根据其昼夜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其出现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自主神经的失衡是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急性脑卒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急性脑卒中又可以影响脑部的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心率异常、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故有效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可准确的对此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同时指导临床早期的有效干预,为高血压脑卒中疾病及靶器官损害的防治给予有力的指导,对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高血压患者的DC及PNN50、r MSSD、SDNN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伴随着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和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脑卒中的发生机制与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导致迷住神经的兴奋性减低有关,还伴有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及血压持续升高,脑血管压力负荷增高导致血管逐渐纤维化[7],本研究中B组与A组比较DC值明显减低, 支持脑卒中患者迷走神经减低这一说法,这也与脑卒中经常发生在夜间和清晨迷走神经功能低下的时候相符合,但HRV指标中r MSSD和PNN50两个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差异却不明显,说明传统的指标敏感性、准确性欠佳,故建议临床更多使用新的指标DC来测量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但是高血压脑卒中组的SDANN指标没有比单纯的高血压组减低,反而增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ANN代表的是交感神经的张力,SDANN增高代表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这与李建红等[8]研究中提到的脑卒中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减低发生率较高相符,往往提示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中脑卒中患者的DC与PNN50、r MSSD、SDNN等HRV指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与李佐民等[9]的试验结论相似。由此认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具有正相关性,心率减速力可有效评估此类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可作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
高血压患者心率超80,很险! 篇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解释,当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超过每分钟80次就应当引起警惕。然而,高血压患者往往忽视对心率的监测,事实上,高血压患者心跳越快,冠心病和死亡的风险也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血压计上,除了测量血压值外,还显示心率的数值。因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管理与血压管理都很重要。
目前,我国30%以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超过每分钟80次,这类患者常见于中青年。换句话说,中青年血压增高者常伴交感过度激活,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这些患者的特点是在焦虑和紧张的情况下,心率增快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肥胖和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其心率也快于其他人。
普通高血压患者,当其心率超过每分钟80次时就需要进行心率管理。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超过每分钟70次就必须进行心率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进行合适的干预,有益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高血压患者心率高,首先是合理膳食,要坚持限盐限酒、少吃快餐等健康生活。其次要进行规律性的体育活动。运动的效果很明显,特别是对于超重人群来说。通常坚持3个月的运动,就能使心率开始下降4~5次/分钟。另外,面对生活和工作,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情感上的刺激。
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最适用于以下3类人群:心率较快的年轻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或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
对于血压未达标者,孙宁玲教授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每次测量3遍,测量时患者应该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每次连续测量血压3遍,每遍间隔1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第一遍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对于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仍需要每周测量一次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特别胖或特别瘦的人测量血压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袖带。常规袖带裹着如果不合适,得出的血压数据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胖人应该用宽袖带,特别瘦的人应该选窄一些的,血压的测量就会更加准确。
血压心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根据治疗时是否使用调脂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40例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6~77岁, 平均年龄 (55.4±3.1) 岁;常规组40例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34~80, 平均年龄 (54.3±4.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特征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只使用降压药物 (单药或者联合用药:其中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等) 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基于常规组的基础之上, 在额外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一日1次的口服剂量。并且定期进行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经过连续治疗15周后, 对比常规组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 要判断两组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达标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较, 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 (≥140/90 mm Hg) , 其常见的反应是头痛, 多数位于后脑, 伴有呕吐、恶心等情况, 一地那发作难以忍受, 很可能会转化成为恶性高血压[2]。心肌梗塞、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均出现高血压心悸气短的症状, 可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 经常脚趾, 手指不灵活, 皮肤犹如有蚂蚁在上面爬行, 身体其他部位也有麻木出现, 严重者出现半身不遂。因此, 如何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病是值得临床医师认真考虑的问题。
据相关研究证明, 高血压时间越长, 其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就越高, 相对应是动脉的硬化又会促进高血压的发展[3]。所以, 在进行高血压降压的同时进行调脂治疗能有效提高降压效果。调脂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 所以在治疗中不要把血压的异常当作是一个单独的病变, 机体血压与血脂、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异常等相互影响, 即使血脂正常, 在加用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 也可以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研究调脂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舒张压的影响中, 常规组的舒张压在 (78.35±0.2) mm Hg, 观察组的舒张压在 (65.46±0.8) mm Hg, 两组的舒张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在高血压治疗中使用调脂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一致。当前的降压药物研发速度相当快, 但是主要以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却是非常少,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高血压病防止血管病变及长期的疗效, 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降压药或者以降压为主要的药物上面, 而应对那些能够在预后有益的非常规降压药物上多花精力进行探索, 如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等药物[4]。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 血管的顺应性在除了与血压水平有关外, 还与血脂、血糖的异常等相关, 阿托伐他汀这类型的药物不但能够调节高血压患者的血脂,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动脉的弹性, 长期使用是可有效延缓粥样硬化病变的。
综上,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 还应进行调脂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从而有效的防止动脉硬化情况的发生, 让患者可以更加安全、轻松及更早的恢复身体健康, 所以调脂治疗高血压是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章义利, 张怀勤, 应斌宇, 等.阿托伐他汀对鼠动脉粥样硬化蛋白激酶C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32 (10) :651-652.
[2]陈月云, 章辉, 朱正才, 等.阿托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 2012, 12 (13) :88-89.
[3]李骊华, 邓国兰, 陈运贞.临床常用剂量下的舒降之、血脂康、美百乐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调脂作用的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26 (02) :412-413.
血压心率 篇4
【关键词】高血压;静息心率;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系统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9—02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1],同时会导致静息心率(RHR)增快[2]。RHR增快也是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文就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控制高血压伴RHR作一综述。
1 静息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标志
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有关。新近研究证实,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且交感神经系统先于RAAS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原因[2],晨起活动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显著升高,使RHR增快、心搏量加大、心输出量增加,在已经存在阻力小动脉重构和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的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迅速增强可引起周围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导致多数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急剧升高,最终诱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
2 高血压患者既要控制血压,还要控制RHR
2012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年会上发表的VALUE研究亚型分析表明,RHR每增加10次/min,主要终点(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22%。欧洲的一项高血压研究认为黑人高血压患者RHR>84次/min,则心血管事件增加。美国Framingham一项持续36年的前瞻性研究,提示RHR>75次/min时,发生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及全因死亡增加。RHR在55-75次/min的高血压患者,其非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明显小于RHR>75次/min及<55次/min的患者。FEVER研究的结果显示[4],心率>80次/min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心率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高血压患者RHR>80次/min时,及时降压并使血压及RHR达标,对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益。
3 美托洛尔缓释片是高血压伴RHR增快患者的优先选择
β受体阻断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其主要发明者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心血管的各个方面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治疗中,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同为一线降压药物,获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指南推荐。β受体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发挥降压作用,在降压的同时降低患者的RHR,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β受体阻断剂是一大类药物,不同亚型的β受体阻断剂的作用不同,美托洛尔缓释片为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β1:β2的选择性比20:1,而且具有亲脂性,是循证医学最充分的β受體阻断剂[5]。美托洛尔高血压一级预防试验(MAPHY)中,3234例中年高血压门诊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美托洛尔或氢氯噻嗪治疗平均4.2年,在血压降低相似的情况下,与利尿剂组相比,美托洛尔组的总死亡率降低22%(P=0.028),冠心病事件减少24%(P=0.001),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27%(P=0.012).
高血压伴RHR>80次/min的患者首选药物为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支气管和外周血管等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较安全的用于合并糖尿病、COPD或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6]。当需要联合降压时,常常与CCB合用,是目前推荐的降压药物联合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平进。交感神经活性与高血压。见: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北京,2013:41-44
[2] 孙宁玲。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控制。见:高血压诊治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北京,2011:81-86
[3] 王淑裴,许金成,赖建斌,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综合临床,2008,24(5):454-455
[4] 黄峻。《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讨论。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循环C10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3):195-209
血压心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ICU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24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8例, 年龄在42~89岁, 平均 (7.4±3.9) 岁。其中重症肺炎12例, 心脏骤停例5例, 脑出血例4例, 上消化道出血例3例。经统计学检验, 24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数值均由专人负责, 于患者在安静状态下, 平卧位应用监护仪测量的血压、心率。在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PASB=12 cm H2O, PEEP=2 cm H2O, 氧浓度≤40%, PO2≥95%时监测血压、心率, 测量3次, 间隔2 h, 取平均值, 与患者脱机后2 h测得的值相比较, 结果见表1、2。在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PASB=12 cm H2O, PEEP=10 cm H2O, 氧浓度≤40%, PO2≥95%, 监测患血压、心率者测量3次, 间隔时间2 h, 取平均值, 与EEP=2 cm H2O取的平均值相比较, 结果见表3、4。
1.3统计学方法:将研究结果输入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一般性描述统计方法, 进行配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通过表1、2可见脱机后患者的血压均发生了明显的上升, 心率均明显下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表3、4可见不同水平PEEP, 随着PEEP的增高患者血压发生了下降, 心率出现了上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表1~4可见脱机前、脱机后2 h及不同水平PEEP, 患者的血压、心率均见明显改变 (P<0.05) 。即当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时, 患者的血压较不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时低, 心率快;在同等条件下, 当增加PEEP时, 患者的血压也相应的引起下降, 心率引起增快。所以, 当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时, 患者的血压会下降, 心率会提高。
3讨论
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能引起患者循环系统发生改变。但通过对其改变的观察研究, 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能有很多因素在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后引起患者的血压下降, 如镇静剂的使用、患者的不同状态等。但是在应用镇静剂引起的血压下降时, 患者的心率也是相应的引起下降。同时在观察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在患者试脱机前、后均已经停止了镇静剂的应用。并且每一个患者测得的数值, 是三次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值。在不同PEEP时观察到的资料, 都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只调节了PEEP, 取得的观察值。所以患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的 (P>0.05) 。
首先, 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顺应性下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引起肺泡张力增大, 又因为增大的肺泡张力能使肺泡表面毛细血管的液体被增大的张力吸出, 从而引起回归左心房的血量减少;其次呼气末正压通气, 使胸腔压力增高, 引起右心室射血减少, 从而引起肺循环血液减少, 导致经流肺静脉回归左心房的血液减少;以上两点均能导致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减少, 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的血液也顺应性的减少, 导致左心室射血减少, 也就是引起每搏输出量减少。因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 所以当在外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 每搏输出量降低时, 引起患者血压下降。而当血压降低时, 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能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增快, 以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
通过对我院ICU24例患者的观察, 可以看出在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时, 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发生了改变, 引起的相应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通过以上的研究, 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 为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血压心率 篇6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5只家兔, 雌雄不限, 体重为2.0~2.5 kg, 由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实验站提供。
1.2 药品
甘草片, 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氨基甲酸乙酯、盐酸普鲁卡因、柠檬酸钠,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1.3 主要仪器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型号为Med Lab-U/4C501) , 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压力换能器 (型号为YP100) 、呼吸流量换能器 (型号为HX200) , 北京新航兴业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将1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 每组5只, 分别为甘草片低浓度组 (25 mg/kg) 、中浓度组 (50 mg/kg) 、高浓度组 (100 mg/kg) 。
2.2 麻醉固定及手术
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 仰卧固定, 剪去颈部手术部位的被毛, 切开颈部正中的皮肤, 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覆盖在气管上面的肌肉, 暴露气管, 切开气管并固定气管插管, 通过呼吸流量换能器将气管插管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一通道连接。分离右侧颈总动脉3~4 cm, 分别在远心端和近心端穿线备用。插管前将动脉插管和压力换能器内充满3.8%柠檬酸钠注射液, 排出气泡, 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二通道连接, 打开记录系统, 设置呼吸、血压参数。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 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 在远心端结扎处的动脉壁上用眼科剪刀以45°角度剪口, 将准备好的颈总动脉插管向近心端插入, 松开近心端动脉夹, 缓缓推进, 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然后将近心端的穿线扎紧, 再用远心端的结扎线结扎并固定导管。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用2%盐酸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防止家兔过度挣扎。
2.3 观察指标
采用颈动脉插管法监测家兔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采用气管插管法测定呼吸的平均峰值 (每次呼吸运动的平均幅度) 、呼吸频率。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比较用药前后试验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甘草片对家兔血压、心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1
注:与给药前比较,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1可知, 甘草片的3个浓度组对家兔血压、心率均有影响。与给药前相比, 甘草片的3个浓度组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抑制作用, 其中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极显著 (P<0.01) , 低、中浓度组对收缩压的抑制作用显著 (P<0.05) , 但对舒张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P>0.05) 。甘草片的3个浓度组对家兔心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 , 其中低浓度组稍有加快, 中、高浓度组略微减慢。
3.2 甘草片对家兔呼吸的影响 (结果见表2)
注:与给药前比较,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2可知, 甘草片的3个浓度组对家兔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均有影响。与给药前相比, 甘草片的3个浓度组对家兔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均具有抑制作用, 其中中、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均极显著 (P<0.01) , 低浓度组对呼吸幅度的抑制作用显著 (P<0.05) , 对呼吸频率的抑制作用极显著 (P<0.01) 。
4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3个浓度组的甘草片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的抑制作用极显著 (P<0.01) , 低、中浓度组对收缩压的抑制作用显著 (P<0.05) , 但对舒张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P>0.05) 。高、中浓度组对家兔呼吸幅度、呼吸频率的抑制作用均极显著 (P<0.01) ;低浓度组对呼吸幅度的抑制作用显著 (P<0.05) , 对呼吸频率的抑制作用极显著 (P<0.01) 。3个浓度组的甘草片对家兔心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 , 且无规律可寻。
刘斌等[3]研究发现, 甘草可通过非竞争性钙颉颃作用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 临床上早已用甘草制剂治疗人平滑肌痉挛、咳嗽。本研究结果表明, 3个浓度组的甘草片对家兔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与刘斌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甘草片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4,5]。研究表明, 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能使人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 钾排出增加, 有糖皮质类甾醇样作用[6], 促使人体内钠、水的增多引起高血压或水肿[7,8]。本试验结果表明, 3个浓度组的甘草片对家兔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抑制作用, 与已有的对人的研究结果相反, 究其原因不明, 或许与其降血脂作用有关[9], 抑或是所用试验动物家兔此方面的生理机制与人有所差异, 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程艳芹, 孙秀梅, 张兆旺, 等.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对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 (1) :49-51.
[3]刘斌, 杨静.异甘草素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21 (7) :892.
[4]BELHAD T H, ECOIFFIER M, VENEGONI D, et al.Pseudoaldosteronism syndrome induced by liquorice:aboutclinical and biological data[J].Eur J Emerg Med, 2001, 8 (1) :69-70.
[5]CONN J W, ROVNER D R, COHEN E L.Licorice-induced pseudoaldosteronism.Hypertension, hypokalemia, aldosteronopenia, and suppressed plasma renin activity[J].JAMA, 1968, 205 (7) :492-496.
[6]EPSTEIN M T, ESPINER E A, DONALD R A, et al.Liquorice toxicity and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axis in man[J].Br Med J, 1977, 1 (6055) :209-210.
[7]STEWART P M, WALLACE A M, VALENTINO R, et al.Mineralocorticoid activity of liquorice: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comes of age[J].Lancet, 1987, 2 (8563) :821-824.
[8]李华, 赵红艳, 赵军艳.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 (1) :65.
血压心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 年6 月至2012 年12 月于本院门诊、体检中心及心内科住院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或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未曾使用降压药物或已停服降压药物> 5 d的50 ~ 80 岁高血压患者150 例纳入标准: 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均获得本研究项目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低下、贫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急性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及服用影响自主神经的药物 ( 或停用d) 等。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试验共入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50 例, 男65 例, 女85 例, 年龄50 ~ 8岁, 平均 ( 63. 65 ± 10. 39) 岁; 对照组5例, 男20 例, 女30 例, 年龄50 ~ 80 岁, 平均 ( 62. 33 ± 9. 29) 岁。2 组间年龄和性别组成、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北京世纪金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IC-12H-3S型动态心电检查, 离线分析后计算出DC值、HRV时域指标。 (1) DC分析标准:确定20个周期的心率段数值, 入选比前一个心动周期延长者的减速点为中心点, 进行不同心率段的有序排列并位相整序, 之后分别计算对应周期的平均值, 按公式DC=[X (0) +X (1) -X (-1) -X (-2) ]×1/4计算, 单位为ms, DC<4.5 ms为异常[2]; (2) HRV的时域分析标准:计算总体标准差 (SDNN) 、差值均方根 (r MSSD) 、>50 ms的百分比 (p NN50) 和均值标准差 (SDANN) 。SDNN反映自主神经功能总体的变化, 是指定时间内所有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r MSSD反映快变化成分的大小, 是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单位为ms;p NN50用于描述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异, 是HRV中快速变化的成分[3], 指相邻NN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SDANN是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 计量资料以 (x珋±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变量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分析, 相关系数用r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DC、HRV时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组DC值减少 ( P < 0. 05) , HRV时域指标中, 高血压组SDNN、SDANN、p NN50 和r MSSD均明显减少 ( P <0. 05 或P <0. 01)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P < 0. 01
2. 2 高血压组DC与HRV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组DC和HRV时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的散点图如图1~ 4 所示。结果显示, 高血压组DC与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 NN50 呈明显正相关 ( r值分别为0. 517、0. 346、0. 392 和0. 538, P均< 0. 01) 。
3 讨论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在高血压早期已出现, 有研究表明, 高血压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2-3]。HRV是指逐次心跳间期之间的微小差异, 是用于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非侵入性指标, 可用来预测心脏性猝死, 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及其相关的病理状态。高血压患者HRV降低常提示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3-4]。研究认为DC是HRV的变化形式[5]。DC检测可通过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来筛选猝死高危者。
目前国外的研究表明, 正常人和低危者中的DC值较高, 有猝死危险的心肌梗死患者DC值较低[6]。同时国内研究报道DC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7], 但中老年高血压患者DC值的变化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发现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DC值和HRV时域指标 (SDNN、p NN50r MSSD)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血压患者的DC值与HRV时域指标SDNN、r MSSD、p NN5呈明显正相关 (P均<0.01) , 提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的减速能力下降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 DC降低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 对人体的保护性功能下降, 患者猝死的风险增加[5,6,8]HRV的机制目前比较明确, 主要反映窦房结水平整体的变化;其中SDNN主要反映24 h自主神经功能整体的变化, r MSSD和p N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2,3]。本研究显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DC、HRV各指标密切相关, 均能反映自主神经功能;但又有区别, HRV是机体对外源环境和刺激等的应答, 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而DC是在生理条件下监测的结果, 不受外界因素及早搏的影响。鉴于两者都具有快速、无创和简便等优点, 通过DC检测或者HRV各指标检测可以判断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以上研究进一步证实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坏, 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猝死风险增加。检测DC对高血压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 有助于指导早期积极的干预, 为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害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9]。本研究由于样本资料较少, 未能形成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倚,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DC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人群的验证。
参考文献
[1]Bauer A, Kantelhardt JW, Barthel P, et al.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cohort study[J].Lancet, 2006, 367 (9523) :1674-1681.
[2]Wang L, Pan HM, Hua L, et al.Analysis of arrhythmia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J].J Clin Electrocardiol, 2008, 17 (5) :258-260.
[3]杜振兰.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 18 (3) :180-182.
[4]覃晓波, 张琴, 黄颖, 等.高血压病脉压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相关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6 (5) :718-719.
[5]郭继鸿.心率减速力检测[J].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18 (1) :59-68.
[6]Bauer A, Barthel P, Müller A, et al.Risk prediction by heart rate turbulence and deceleration capacity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 independent trials[J].J Electrocardiol, 2009, 42 (6) :597-601.
[7]丁建芬, 刘志红, 王红宇.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5) :18-19.
[8]曹悦鞍, 彭朝胜, 张宝和, 等.静息心率增加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22 (4) :263-265.
血压心率 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艾司洛尔,心率,血压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过程的特殊性, 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衰退期, 全身机体免疫抵抗力减退, 临床麻醉风险以及手术风险大大增加。采取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在拔管期极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骤然升高等非常强烈的心血管反应, 极易发生心血管意外。老年手术患者在拔管期间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心血管反应,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研究一种在老年手术患者拔管期间可降低心血管反应, 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我院应用艾司洛尔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进一步探讨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术后拔管期HR、DBP、SBP的影响,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别应用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 (均在60岁以上) 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 (68.5±3.2) 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 (69.1±3.1)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ASA分级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0min均给予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 术中给予0.1~0.15mg/kg维库溴铵, 2~2.5mg/kg异丙酚以及0.1mg/kg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 采取气管插管后应持续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联合给药维持麻醉效果。
1.2.2 给药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毕前10min静脉滴注10mg硝酸甘油 (加入100ml生理盐水) , 给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根据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药液滴速, 一直到拔管前3~5min再停止输药。观察组患者在术毕前10min给予1.0~1.5mg/kg艾司洛尔静脉推注, 应保持用药在1min以上。
1.3 观察指标
术中应采用无创血压监测仪 (迈瑞T5型号) 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在术中、拔管前3min、拔管期间、拔管后5min各时点的心率 (HR) 、收缩压 (DBP) 、舒张压 (SBP) 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 (±s) 表示, 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 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 HP、DBP、SBP等指标变化有明显差异, 各项指标变化波动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后, HP、DBP、SBP等指标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各项指标波动基本趋于水平,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艾司洛尔是一种心脏β1受体拮抗剂, 具有高选择性、超短效的特点, 并不存在内在拟交感活性或者膜稳定作用。该种药物见效非常快, 一般在T1/2α2min左右, 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 一般都是维持在T1/2β9min左右。因此静脉推注艾司洛尔后, 体内的酯酶会迅速分解, 并不会长时间抑制β1受体,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加快症状, 降低心肌收缩力, 有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 使心舒张期延长, 减少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其次该种药物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 对于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症状较为适用。肖维民等曾研究表明, 艾司洛尔可有效预防术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 心率及血压变化相对较为稳定。而硝酸甘油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起到松弛平滑肌, 降低收缩压, 有利于冠状动脉扩张, 进而达到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目的。
注:1mmHg=0.133kPa。
本文结果表明, 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拔管前、后, HP、DBP、SBP等指标变化波动较大 (P<0.05) , 而使用艾司洛尔的患者在拔管后并没有引起严重的低血压症状, 心率相对较为平稳, 指标变化较小 (P>0.05) , 这一研究结果与柳娟等研究报道相符。因此, 笔者认为艾司洛尔用于预防老年颅脑手术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更为有效, 可有效减缓拔管期心率, 抑制血压升高, 有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肌负担,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肖维民, 沈七襄, 张燕辉, 等.不同剂量盐酸艾司洛尔用于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9, 15 (4) :208.
[2]刘玉传, 林学武, 张志武, 等.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9, 15 (3) :180.
血压心率 篇9
本文所设计的腕式血压计主要由压力传感器BP300T、仪用放大器AD620、滤波器LM324、直流气泵、ATmega16单片机和LCD1602显示器构成。压力传感器将袖带内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通过放大滤波后送入单片机, 通过单片机来控制整个电路工作。
1、测量原理
本设计根据脉搏波随时间变化规律来进行血压测量, 随着袖带的放气, 脉搏波在振荡时, 两相邻脉搏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先由小变大, 再变小规律变化的。
2、硬件电路设计
2.1 整体电路设计
当压力达到最大值时关掉气泵, 固定排气阀开始放气, 压力传感器开始采集并保存数据, 信号数据通过单片机处理后则通过LCD1602液晶屏显示出收缩压, 舒张压和脉率。
2.1.1 信号采集
压力传感器BP300把感应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 并且是线性对应的。BP300的主要参数:300mmHg的压力感受范围;输出电压范围是100+30mv;供电电压为5V。
2.1.2 信号放大和滤波
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较弱且易受信号干扰, 所以采用AD620仪用放大器来放大采集到的电压信号。
AD620放大倍率和外接电阻值关系如下:
其中G为放大倍数, Rg为外接电阻值。从AD620放大后输出的信号实际上是袖内压力信号与脉搏波信号的叠加。
在排气过程中, 袖带压信号属于低频率信号, 设计中取0.6HZ, 使用低通滤波器。采用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在采集到的信号中过滤出低频的静压力信号, 电路如图1所示:
脉搏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1HZ—30HZ, 所以采用带通滤波器滤出脉搏信号, 由LM324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如图2所示。
3、软件设计模块
在外界袖带气压逐渐下降的过程中, 单片机间歇的对静压信号转换通道和脉搏波信号通道进行AD转换。然后进行判断, 将采集到脉搏信号的极大值存到结构体数组变量中;同时把所对应的静压信号转换结果存储到结构体数组中。数据采集完后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找出最大值, 记录其在结构体中的下标为a, 在小于a的下标中找到第一个脉搏波信号大于最大值的0.7倍的值得下标, 记为b;在大于a的下标中找到第一个脉搏波信号小于最大值的0.85倍的值的下标, 记为c。然后把b、c对应的静压值取出来转换成气压值, 最后通过LCD1602显示出来。
4、结语
本装置是使用Mega 1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处理器, 信号通过放大, 滤波送入单片机计算处理后在LCD1602上显示出舒张压, 收缩压和脉率, 测量精准方便。
摘要:血压和心率作为人体健康的基本体征是经常被测量的对象。现在医学上应用的检测仪器主要有汞柱式, 表式和电子式血压计, 本文设计的是以Mega16单片机做为核心处理器的腕带式电子血压计, 不仅携带方便且适合家庭使用。
关键词:ATmega 16,压力传感器BP300T,血压测量
参考文献
[1]杨国忠.生物医学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世界医疗器械, 1995, l (1) .
[2]钱峰, 刘晔.基于示波法的电子血压计的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 2006.
[3]鹏桂力, 刘知贵, 鲜华, 李婧, 王彩峰.基于AVR单片机的血压、脉搏装置设计[J].计算机工程, 2007, 1000-3428 (2007) 12-0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