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2024-06-23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共11篇)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1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美学的研究任务除了作为一门学科, 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 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 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 针对当今社会, 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 促使人生审美化, 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 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通俗地说, 美学的目的是客观的美与主观的美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 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动画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由构成其艺术形象的画面、色彩、构图、音响、语言等因素构成, 其目的是让人在愉悦的情境中了解产品。

一、画面

动画广告是以视听语言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信息, 同时动画广告集成了动画本身的特点:创造性、夸张性、趣味性、多样的表现形式, 也正是因为加入了动画的元素, 广告内容越来越鲜活, 同时画面也越来越生动。动画广告画面具有如下美学特征:

(一) 形象性。

在文艺创作和语言交际中, 用形象的特殊形式反映生活所具有的具体而生动的能唤起人们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属性。动画形象以其视觉传达的世界通用“语言”形式成为影响广告的因素;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画形象, 它们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正是这些动画形象的独特性带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广告中借用符合商品特性的动画形象, 既能将信息形象化地传达给观众, 更能加强画面的特性。如脑白金的动画广告, 脑白金针对的人群是老年人, 动画广告非常形象化地将老奶奶和老爷爷的动画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直观地传达了商家的信息。

(二) 感染性。

美直接诉诸人的情感, 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 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满足。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的东西, 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

如, 2008奥运动画广告, 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 全片动画广告采用了民族风格, 运用了中国的古建筑、风筝、龙等元素, 色彩上使用了代表中国喜庆的色彩红色, 以红色为主, 五环的色彩为辅, 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风, 在视觉上给人很强的感染力。

(三) 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 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事物, 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如, 名爵汽车的动画广告, 将汽车的质感与特征一一完美地表现, 将动画与汽车的性能结合, 客观地描述了汽车的各个特点。

综上所述,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是广告美学画面审美机制的一个组构因素。广告画面是一种实用性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艺术综合体。动画广告完美地将内容与形式结合, 充分地表现了其美感。

黑格尔说:“内容非他, 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 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这就是说,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 任何离开了真、善内容的美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同样, 任何离开了美的艺术形式的美的内容也是乏见的。可见, 二者不可偏废, 否则就不能产生美感效应。

真正纳入审美机制的广告, 应该是把美与真、美与善、美与质量、美与实用统一起来的结合体, 这也是广告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特质。

二、音乐

可别小看这短短的几秒钟动静, 我们对品牌的许多印象都是由它带来的, “燕舞, 燕舞, 一起歌来一片情”“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我们都爱天长地久”“娃哈哈果奶”等, 只要一提起这些歌词, 我们脑中就立马回旋起那些可谓经典的旋律, 这些美妙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使得品牌脱颖而出, 犹如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印章, 接受了, 就很难忘记。

随着竞争加剧,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广告要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喜爱其音乐, 通过重复的记忆和接触, 达成突破传统视觉接触, 使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目标消费者心里的效果。许多的广告音乐片段之所以得以传唱, 是与洞悉了消费者心理, 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体现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的内容。

(一)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更容易打动别人, 作用大于文字。

美国广告理论专家Schwartz提出的“共鸣模型” (ResonanceModel) 认为, 成功广告一定与目标受众产生了共鸣, 广告唤起并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回忆, 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和感受, 赋予品牌特定内涵和象征意义, 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情感联想。而这种情感的建立是需要以音乐为基础的。

(二) 建立品牌, 树立形象。

娃哈哈从一首儿歌的音乐开始, 这让我们记住了它, 在所有“娃哈哈”的电视、广播广告中, 都会出现以渐高的音阶、由童声唱出“娃哈哈”, 在我们听觉记忆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只要我们听到这简短、明快的音乐, 就立马联想到了娃哈哈品牌, 并产生了丰富的品牌联想。

摩托罗拉的新品牌推广运动口号是“Hello MOTO”, 虽然没有旋律, 但同样效果强烈, 针对新群体的个性化的问候语气, 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很酷、很自得的神态跃然而出。另外, 无论是Windows的开机声, 诺基亚标志性的新铃声, 还是OPPO广告曲, 三星手机广告音乐, 曼秀雷敦广告歌 (We’ll kiss you everyday) , 绿箭香口胶广告歌曲 (Rhythm of the rain) , 它们都有一种行为习惯的烙印, 这个烙印是由于它的特别、简洁, 并通过品牌广泛的线上线下的传播所达成的。

音乐将品牌和消费者需求联系起来, 并不断地提醒消费者, 既能水到渠成, 又能达成品牌的“需求联想”。

(三) 突出商品特性。

通过音乐让消费者接受产品的卖点往往更加容易, 如所有的卖场、餐厅都会播放相应的音乐来刺激消费, 同样, 人们也会接受、记忆甚至是传唱。通过音乐来传递的产品利益点, 这是单纯的广告说教所不能够达到的, 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渴望, 将品牌贴上一种功能特点、生活方式、甚至生命感悟的标签。

“更多选择, 更多欢笑, 就在麦当劳。”说的是麦当劳在给你提供更多产品选择的同时, 能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回忆, 大家对品牌提倡的主张记忆更加深刻了, 很多小孩子想去麦当劳就会嘟着小嘴可爱地对着大人唱上这一句, 似乎又给了大人另一个去麦当劳的理由。“今麦郎弹面”使用于今麦郎的弹面系列产品, 简单的唱词留给我们的印象大大超越了类似主张的竞争品牌, 想买“弹面”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在音乐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商品的特性, 让大家更了解商品, 更愿意去购买了。

(四) 传播的广泛性。

因为音乐不受空间限制的特殊性, 受众即使没有看到画面, 仍然可以根据其特定的声效和品牌产生一对一的联接, 我们可以躲避画面, 却很难躲避声音, 其广泛性的存在, 使得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传播效果被大大扩大了, 起到了“听其声知其品牌”的作用。诺基亚的铃声全世界都一样, 在世界任何角落听到, 就知道是属于这个品牌的。雅倩将品牌名称演化为特定的“啊欠”声, 也具有广泛性, 任何语言的人听到都会直接联想到雅倩品牌。即使不同语言的歌词, 我们也能够通过共同的旋律来知晓这是同一个品牌的广告。

动画广告均带有浓厚的商业及宣传成分, 而制作时间、播放时间等均比一般动画少, 目的是以宣传商品, 刺激人们购买商品为主。这也造就了动画广告独特的美学特征, 主要从画面与音乐两方面刺激消费者的感官, 这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摘要: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 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依赖于美学, 广告也不例外。在电视广告中, 动画广告是电视广告的一个分支, 是最能发挥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和自由发挥度的一类广告, 具有一些实景拍摄的电视广告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本文主要从体现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的画面、音乐两个纬度探讨动画广告。音乐与画面结合, 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内容, 升华主题, 达到最完美的视听效果。

关键词: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画面,音乐

参考文献

[1]凌继尧, 徐恒醇著.西方美学史 (第一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2:5-7.

[2][日]酒井利夫著.陈刚, 朱庆福译.广告宣传的心理战术.科学出版社, 2008.01:15-30.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2

我从11岁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迄今40年来,我学京剧,看京剧,演京剧,教京剧,到现在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北京京剧院的一院之长,对京剧艺术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溶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了。我所以要探索京剧艺术的奥秘,总结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还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一件至今难忘的故事。

那就是十多年前,我在伦敦的英国皇家剧院主演了我国戏剧大师吴祖光先生的名著《三打陶三春》,演出前,剧场通知我们在演出过程中不得使用英文字幕进行翻译和解说。我当时非常沮丧,因为,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人类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取消英文字幕,就等于取消了语言和感情交流的渠道,英国的观众能看懂吗?他们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又怎么能接受我们的艺术呢?所以那次演出前,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忐忑不安,以为这场演出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了。然而,结果大出意料,观众不但能理解我们的形体动作,唱腔音乐,还给我们的武打格斗喝彩,笑声,掌声一阵一阵扑向舞台。而且我在舞台上切身体会到,随着剧情的变化和进展,观众的反映越来越强烈。就在这个自诩为绅士的国度里,许多观众看到兴奋时甚至用脚跺地板或大声叫喊,呼口哨,比我在国内演出时的反响还要强烈。我们的京剧在表演时,不但要演员互相交流,还要与观众交流,一种情感的表达,往往要演员与观众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如果观众反馈的情感不是演员所理想的那样,或者观众无动于衷,则说明你表演的失败。庆幸的是,这 种细腻而微妙的交流,我在英国观众那里都得到了,甚至更为激烈。他们随着我的愤怒而愤怒,随着我的欢喜而欢喜。我扮演的陶三春取得了胜利,他们就为我爆发出祝福的欢呼。我当时很难想象,这是在英国伦敦的皇家剧院。

我当时非常激动,也颇感愕然,我不明白,英国观众与我们语言不通,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反响,为什么那么容易沟通?

我深知,由于我们东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在艺术思想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西方戏剧大都受到起源于祭祀酒神的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在戏剧的观念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很多人甚至以为是水火不容的。而我在伦敦皇家剧院的演出以及我后来到其他国家的演出的成功却使我切身感到:这种差异绝不是不可逾越的沟壑。经过多年的思索和观察,我逐渐发现这种超越语言障碍的理解,这种超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情感交流靠的就是京剧的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舞蹈和武打等各种表演艺术手段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京剧不但是目前在我国各地的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集大成者,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种戏剧截然不同的,以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为其艺术特征的表演体系。为此,我想就这三大艺术特征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第一讲:京剧的综合性

我想大家从京剧的演出中一定看到,我们的京剧不像芭蕾舞只跳不说;也不像话剧只说不唱;更不像西洋歌剧只歌不舞(有些歌剧如《茶花女》虽然也有舞蹈,但是并不像京剧那样载歌载舞,把歌唱与舞蹈有机地熔为一体)。我们的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格律,或七言,或十言,而且讲合辙押韵,讲文理对仗,更要讲中州韵的规范与湖广音的四声。同时,京剧又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它不像歌剧、舞剧、话剧,用歌、舞、话一个字就可以囊括了。它是在数百年的形成过程中吸取了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等各种形式经过长期组合,把歌、舞、诗、画熔为一炉并逐渐达到和谐统一的结果。这也就使我国戏曲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我认为这比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歌舞演故事”更为准确,更符合实际)的表演特征。

鉴于京剧艺术的这一特点,我们的每一个演员都要精通唱、念、做、打、舞等各种表演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来塑造出各种类型和各种性格的艺术形象;创造出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各种情感的意境。正是这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鲜明的形象化的艺术语汇,使我们的京剧艺术与西方的观众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找到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知音,受到欢迎。

所谓“言必歌,动必舞”,比如我们的演员在舞台上的最为简单的台步,也就是走路,都要具备严格的舞蹈规范并配合着音乐和锣鼓的伴奏,使其具备鲜明的节奏感。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锣经,配合什么样的脚步,都是统一安排的。例如《战太平》华云在“水底鱼”锣经中的“七步半”上场,不但配合严谨,还要情绪对头,节奏鲜明,舞姿优美。没有扎实的功夫和长期积累的舞台经验,是无法“上场”的。再比如,老生要走四方步,也称八字步,要求抬腿亮靴底,腰为中枢,四肢配合。中年要快抬慢落,老年要慢抬快落,既有生活依据,又有节奏感。旦角有碎步,“花梆子步”;花脸有大八字步和醉步;丑角有小四方步和矮子步以及跑圆场的压步等等,没有几年的功夫都是走不好的。至于《打渔杀家》和《秋江》中表现行船时的磋步、捻步、单腿捻步等就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演唱时,演员也不能像歌唱家一样动口不动手,歌唱时不仅要配合着优美的舞蹈动作,载歌载舞。而且要表现出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京剧《挑滑车》中剧中人高宠的“起霸”和“走边”,前者是通过锣经伴奏下的舞蹈来表现宋代武将高宠的英雄气概,因此起霸的动作要求敏捷、迅猛、粗犷和斩钉截铁,加上铿锵锣经的衬托,给观众一个初步的英雄形象;后者则是表现高宠在壮志难酬时的忿怒和不满。因此有锣经,有舞蹈还不能充分表现此时此刻高宠的内心独白。所以在锣经伴奏的舞蹈同时,又要求演员歌唱曲牌《石榴花》,在矫健豪迈的舞蹈中唱出“耳听得战鼓咚咚”,“见一派旌旗翻招”,以表现人物焦躁和压抑的心情,并在最后唱出“俺只待威风抖擞灭尔曹”的强烈愿望。这一段表演,就是通过舞蹈语 汇,锣经的烘托,唱腔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白来刻画高宠的心理活动。因此,观众就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唱腔和音乐,锣经和表演神气来理解高宠的性格和思想活动。

同时在化装,服装等舞台美术方面还要表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身份;在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方面也要做到“眉目传情”,在音乐方面,不但打击乐有表现各种意境和情感的锣经,在管弦乐中也有渲染各种气氛和各种心情的曲牌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舞蹈以及造型(亮相)、武术和各种翻跌动作也都要结合人物和剧情,表现出色彩鲜明的,不受各种语言障碍的艺术语汇。这样就使我们的观众在语言之外,从音乐、形体和美术方面受到启发和感染,同时也使我们从一个动作中感受到舞蹈和音乐的优美,感受到节奏和造型的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艺术语言的感染。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的京剧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哑剧、音乐剧的不同之处。为说明京剧艺术的语汇是多样而丰富的,我还是以《三打陶三春》为例。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有的偏重于唱;有的偏重于念;有的偏重于武打;有的偏重于舞蹈,这出戏却是唱念做打舞并重,也是综合性最为典型的剧目。例如陶三春骑着毛驴进京的一场戏,不但有一段轻快俏皮的西皮唱腔,使观众可以通过那唱腔旋律窥见人物喜气洋洋的心里;那骑驴的轻盈舞步和欢快的音乐也能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就要与意中人完成花烛之夜的喜庆心情;尤其是唱腔在结束前有一个最能表现欢快心情的“十三咳”将给观众以更深刻的欢快印象。这样观众就可以从陶三春的唱词、唱腔、5 舞蹈、伴奏、面部表情等诸多方面了解和体会陶三春。所以有人说,看京剧,演员浑身都是戏,满台都是戏。

在开打中,陶三春姐弟二人以少胜多,以明对暗,因为假扮强盗的一方又化妆蒙面,观众自然给陶三春更多的同情。在武打的关键时刻,剧本又给陶三春安排了一段“耍锤”的特技表演,一系列的惊险动作和英姿飒爽的亮相非常形象地表露出陶三春的武艺高强和从容不迫的心里。当观众为陶三春那高超的耍锤绝技喝彩时,陶三春那艺高人胆大的鲜明形象也就已经深入人心了。应该说,这时的语言已经是多余的了。

在“金殿”一场,陶三春一怒之下撞钟击鼓,迫使皇帝在“急急风”的锣经中匆忙临朝理事,已经十分狼狈,当陶三春怒不可竭的时候,一举双锤,皇帝和侍卫都慌忙后退。眼看陶三春逼迫皇帝“推磨”,也就是绕场一周,陶三春又坐到皇帝的龙书案上,皇帝一方都是身经百战的男子汉,人多势众却唯唯诺诺,作揖求饶;陶三春一方,孤身一个女人,却理直气壮,大义凛然。这种夸张而又简明的反差处理,观众从视觉中看到的极其自由的舞台调度和音乐,锣经的烘托,尤其是演员那手眼身步法的表演就把剧情交代得一清二楚。在洞房一场,男方是粗犷豪放的大花脸,动作大,嗓门大,身材大,再加上气势汹汹的花脸脸谱,可谓强大无比者;女方是娇小玲珑的小花旦,动作婀娜多娇,声音轻柔圆润,再加上那清秀华丽的外表,可谓瘦弱可欺者。然而,恰恰相反,强者被弱者制服,气势汹汹的男子汉被娇小玲珑的小花旦 6 打得心服口服。这段剧情就是通过我们的武打语汇、舞蹈语汇、音乐语汇以及外型刻画,眉目传情的表演,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我想,这就是京剧艺术的综合性的魅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如果看看京剧的《雁荡山》,没有一句台词,却演出了一台威武雄壮的水中与山岭中的战斗;再如几乎只有很少语言的《武松打店》、《武松打虎》和《挡马过关》等戏,都是通过语言以外的艺术语汇说明了剧情,揭示出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潜台词。因此京剧艺术以其丰富的表演手段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知音;一个京剧演员以他的四功五法,做到能说会唱,能歌善舞,能打会翻,能哭会笑,既是歌剧演员,又是话剧演员,既是舞蹈演员,又是翻跌武术能手,从而使五大洲的朋友为之震惊,倾倒。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3

一、 兼具怀旧色彩与奇幻气息的画面风格

麦兜的卡通形象自1995年香港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二十度春秋,城市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钢筋水泥的大厦平地而起,老香港特色的渔村、唐楼、电车早已不在。在麦兜系列电影中,主创谢立文一直都在缅怀过去,《麦兜·我和我妈妈》《春田花花同学会》均是其中代表。这部《麦兜·饭宝奇兵》尽管在题材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动,但是故事背景没有改变,依然是麦兜和妈妈麦太居住的小渔村,依然是那个物质清贫,但是人情富饶的旧时代。然而,外星生物屁屁怪的入侵,给地球居民的生存带来了难题,为了对抗屁屁怪,人们纷纷研发机器人,《麦兜·饭宝奇兵》新加入了颇具科幻色彩的剧情,导演谢立文也成功地突破了麦兜前六部影片的画风,做到了将绮丽幻想与平凡生活完美融合。

(一)延续温馨色彩,怀念旧日时光

为了烘托出温馨的旧日气息,谢立文这部作品中的画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作,让麦兜的老观众们找到了回归之感。影片开始后不久,便出现了邮差送信的镜头,借邮差的视角,观众可以看到麦兜一家的生活面貌。麦家碧依旧坚持她20年前在麦兜漫画中的风格,角色和物体线条简练,配色清新爽朗,整体色调对比非常鲜明。这一系列特点在描写海边生活的镜头中表现得非常突出,麦兜和好朋友在晾晒鱼干,淡金色的沙滩、深蓝色的大海,蔚蓝天空搭配几朵雪白的云彩,两只小猪不停地忙碌,他们纯白的制服和鱼儿的白肚皮相得益彰。这个场景非常简单,却表现出一种难得的魅力,大海、天空、沙滩,用这些没有生命的永恒景色作为背景,前景选用架子、小船等富有生活气息的物体,将天高云阔的明朗和市井生活的繁忙相结合。同时,黄蓝对比色的运用增强了整个画面的反差度,使得这个场景更具层次感,便于凸显主体。零星的白色又起到了提亮的作用,纯净的气息立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阵阵海风吹过。

影片的内景同样有可圈可点之处,麦兜与妈妈躺在床上谈论机器人,整个卧室都比较昏暗,暖黄的灯光衬托出母子相处的温馨,家具和窗户统一选用了深色,怀旧感扑面而来。麦兜和妈妈躺在小床上,天真的他一直提问:“怪兽吃饭吗?要不要种米呀?这个怪兽的手那么短,要是屁股痒的话怎么挠呢?”这些可爱的麦兜式问句,让人忍俊不禁。然而,麦兜和妈妈仅占据了画面的左下角,其他空间都是深邃的夜空和一轮圆月,人物的渺小与远景的广阔,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开阔。明亮的月光与卧室形成了明暗对比,整体色调醇厚,显得温暖而动人。圆月自古便是团圆的象征符号,本片定档中秋,它的出现更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二)绮丽魔幻画面,迎合全新主题

《麦兜·饭宝奇兵》的主题是外星怪物大战,导演谢立文在画面上同样做了一定创新,以此来适应这个新题材。当麦兜从校长处得知世界出现危机,幼小的他心怀大志,决定设计一个能够战胜屁屁怪的机器人。他跑向码头的栈桥,背景是紫红色的夕阳和片片帆船,麦兜整个人显得十分渺小,他呼喊着:“地球!地球!”随即海面上泛起阵阵波浪。这个镜头是本片的经典,紫色彩云映衬着粉橙的霞光,海面上勾勒出几丝波浪,在充满质感的同时,独具浪漫气息。即使妈妈和校长都不觉得他能够成功,同学April更是笑他:“你觉得发明家会是一头猪头吗?”麦兜依然坚信自己能够制作出机器人,那几丝波浪,就像是大海对麦兜的回应,它也被麦兜执着善良的童心感动了。

影片后期机器人大赛、对抗屁屁怪的剧情均延续了这一镜头的风格,将空中渲染成紫红色,一轮夕阳出现在天边,搭配上飞沙走石,时不时出现爆炸和炮火,高楼大厦不断地倒塌,成群的机器人向目标进攻。这是麦兜系列对大规模战斗场面的首次尝试,谢立文追求的并不是一些高成本动画中惊心动魄的效果,而是颇具奇幻色彩,让人感觉到逗趣和欢乐。几个怪物和机器人憨态可掬,屁屁怪和扎肉超人分别取材于哥斯拉和奥特曼,他们俩一个“呆萌”,虽然爱搞破坏但并不邪恶;另一个话唠抢镜,发型像火腿肠,说一口港腔十足的英语。麦兜设计出的大饭宝更是贴近生活,粉色的外壳,可爱的大眼睛,行为举止与麦兜如出一辙,宛如一个拟人化的电饭煲。与其说他们是“怪物”,不如说这是一场“萌物”之间的战斗,因此整个画面的色调也多以暖色为主,避免了使用冷色营造残酷的情况,同时将超人和怪兽置于画面正中央,搭配上房屋和夕阳的背景,在描写整体环境的同时,又不至于丧失主体。

《麦兜·饭宝奇兵》是麦兜系列的一次新尝试,影片镜头从香港平凡的市井生活,转向带有浓厚科幻色彩的星球大战上,但是导演谢立文并没有盲从,而是延续了麦兜一如既往的风格,让这部影片在画面风格上兼具了奇幻和怀旧两方面的优点,将麦兜的童真、童趣、童心继续传承下去。

二、 以原创音乐和改编配乐增强视觉效果

在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方面,视觉艺术的生动性、深刻性、细腻性总是稍逊于听觉艺术。因此,只有当音乐充分参与到视觉实践中,观众的视听感官才能被系统地调动起来。此外,听觉艺术具有情感表现、触发联想等功能,都会为表达主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音、画一致,相辅相成的时候,便会产生更立体、更真实、更连续、更完整的艺术效果。《麦兜·饭宝奇兵》延续了麦兜系列的古典配乐,并使用原创主题曲,分别配以适当的画面,充分凸显出视听结合在当下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加强了整部影片的艺术氛围。

(一)原创主题曲,配合影像律动

麦兜系列的音乐向来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影片《麦兜·饭宝奇兵》上映后,其原创主题曲《心灵猪汤》获得了观众的大量好评。这首主题曲化用了网络流行词“心灵鸡汤”,曲风活泼逗趣,非常符合麦兜可爱天真的形象和影片的风格。其中“继续单纯,最不得了,永远童真,多么美好”几句歌词唱出了这部影片的主旨,搭配上结尾麦兜发明的大饭宝战胜屁屁怪的场景,导演正是想借此告诉每位观众“童心无敌”的道理。

面对强大的屁屁怪,自称来自加纳坦星的扎肉超人都被一拳打飞,小小的麦兜却坚信自己能够制造出强大的机器人拯救世界,单纯善良的他亲手设计了机器人大饭宝。很多人嘲笑麦兜的设计图,但是妈妈麦太一直支持儿子。最终,这个万能家居机器人为怪物挠痒痒、做饭、烘焙,拉着屁屁怪跳舞,屁屁怪心满意足地带着大饭宝离开了地球。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为观众再一次证明了麦兜的善良,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恶意,而是想帮助大家活得更快乐,正是这份纯洁的童心感动了世界,让麦兜成为闻名20年的卡通人物。这首《心灵猪汤》在饭宝战胜怪兽时响起,可以说占据了全片举足轻重的位置,配合麦兜得胜的场景,充分表达出麦兜系列的主旨——童心。无论麦兜是拯救地球的英雄,还是那个总是吃不到鱼丸粗面的笨小孩,他的纯真善良永远都没变,在这个充满猜忌和伪装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二)古典式配乐,实现视听结合

在麦兜系列电影中,配乐一直被导演谢立文摆在很重要的位置。麦兜御用配乐师何崇志亲自操刀,对很多古典音乐进行了改编,让晦涩难懂的古典乐变成了一首首可爱的儿歌,颇具香港的市井生活气息。另外一部分则直接作为纯音乐,用于烘托电影气氛。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邮差骑着自行车经过,将科学鸭鸭送给麦太,一路飘着歌曲《麦记》,它改编自民歌“when you and i were young,Magie”,由香港童声合唱团进行演唱。麦兜驾驶着自己研制的帆船滑板从山坡上冲下,碧海蓝天掩映着近处的绿草,开阔明朗,搭配近处渔村的细腻景致,影片画面与配乐风格相调和,达到了和谐的境界。童声演绎的曲调,平淡中略带伤感,似有时光老去、童心流逝的叹惋,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让我们从那份清新悠长中看到了自己。另一处经典配乐出现在战斗场面中,打怪兽时出现了两段配乐,分别是经典美剧《超人》的背景音乐和法国名曲“poupee de cire poupee de son”,何崇志成功地改编了这两首曲目,让两首世界级曲目焕然一新,大饭宝与屁屁怪的对战因此更加精彩激烈。

麦太得知儿子制作机器人需要十万元,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单亲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她乐观的努力打鱼丸,麦兜为打鱼丸的妈妈创作了一首歌,从头至尾只有“打打打打”一句歌词。这首歌的曲调改编自贝多芬的《第七号交响曲》。贝多芬在《第七交响曲》中想要表达的是与自然的积极交流,搭配上麦兜模仿妈妈打鱼丸的画面,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达到了视听结合的效果。贝多芬最脍炙人口的名作《月光鸣奏曲》也在本片中多次作为配乐出现,其中用的最巧妙的一处是麦兜教大饭宝识字的情节,面对这个亲手制作出的机器人,麦兜对它就像妈妈麦太对自己一样,毫不吝啬地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它,笨笨的大饭宝总是学不会。但是麦兜依然没有放弃,执着地教饭宝认字,配上这首轻柔的《月光鸣奏曲》,整个画面显得如此温馨感人。

从《麦兜与鸡》到《你的扣肉》再到《打鱼丸》,巴赫、舒伯特、贝多芬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大师纷纷登场,配乐师何崇志用过人的才华将古典名曲变为了麦兜和小朋友们口中的儿歌。生活气息与高雅艺术的结合,或激烈,或悠扬,音乐的动态与剧情的起承转合融为一体,让观众追寻着音符,走入麦佳碧的画笔下的那个纯净世界。

结语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4

关键词:文化生态,动画艺术,美学意蕴

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表现形式,在创作中常常依托各民族的文化生态,将审美表现力、时代感染力、发展渗透力,融合在文本创作和视听艺术的影像画面中。文化生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状况和环境,并显露出美好、生动的姿态。文化生态是随着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一、视听语言的感受

在动画艺术中,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影片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其所诠释的动画角色的内心世界,所描摹的动画场景的创意设计,所阐述的动画故事的主题思想,所渗透的动画文化的人文内涵,都会通过动画影像的视听画面展现出来。

在迪士尼的动画影片中,常常通过现实化的叙事,运用歌舞片段的形式处理,在叙事方式上被迅速推进,影片节奏被骤然挑起,从而抒发了角色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倾听角色所演绎的深切画面的同时,感受着影像和音乐的融合所带来的视听魅力。从动画影片《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冰雪奇缘》中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愈加明显。歌舞片段中运用场景灯光的转换,让灯光将角色与背景迅速分离、置换,并尽量安排出画与入画的机会,这样使得平面化的背景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最终完成由虚构变成现实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以舞台化、形式化、画面化的形式叠加在一起,达到视听效果的统一。

《冰雪奇缘》作为一部电脑制作的动画影片,其在剧情设置方面,也颠覆了以往动画中对于爱的主题的解读,将一个传统的童话进行了重新的解构,认为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相信爱的力量,在浪漫与奇幻的氛围中,激起人们对于心目中童话世界的涟漪。在视觉效果方面,电影除了运用真实的效果表达,完成对冰雪质感的塑造,呈现视觉画面上精美绝伦的质感,还融入了北欧民族的服饰文化、建筑风格、戏剧艺术等文化生态的特征。特别是影片中,一片片雪花的棱角造型,既表现了水晶城堡中晶莹剔透的冰雪氛围,也有角色雪宝滚落雪中之后,纷飞散落在地面上飘雪的视觉效果。在听觉感受方面,影片通过时空转换,将艾尔莎公主从皇族的加冕仪式中逃跑,再到安娜公主挣扎在冰冷的湖面上,迎着刺骨的风雪奋勇前进,都运用角色歌舞的自述形式,表明心迹、抒发情感。此外,在角色之间的对话方面,也以对唱的形式来加强情节的冲突,运用歌舞的叙事效果,达到时空关系的统一。整部影片将无与伦比的美术功底和设计精湛的视听画面,运用童话般光与影的艺术效果进行呈现,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镜头将冰雪中的世界一一呈现,一切都仿佛真实闪现,将动画艺术出色的视听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二、人文内涵的渗透

动画艺术目前已经成为集国际化、民族化为一体的互动共享,且又彰显人类意识及生存意义的文化类别。对动画艺术的认可,可以把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肤色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凝聚到一起,寻找到共同的文化主题。通过动画艺术的形式,将梦想、勇敢、成长、信念、拯救、坚持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文化主题进行表现。

动画影片《怪物公司》是一部关于能量收集的动画片,影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了新的文化创意和人文关怀。门是《怪物公司》中一个重要的道具。这一道具在全片起到了非凡的作用,成为一个复杂的符号。它不但是满足剧情对于道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叙事中的影像文化的表面含义。这扇门,在表面上是电力公司的一个界限,一个隔绝怪物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存在。同样门也是穿越两个世界的通道,电力公司通过一道道各种各样的门,让怪物们进入到孩子的卧室,从而引起孩子的尖叫,获取能量的收集。运用动画电影对于观众的心理作用,来造就动画故事化的效果。将门从道具变成场景,把门里和门外这两个世界,在特殊的转换中,推进动画影片剧情的发展和文化的渗透。

同时,在影片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上《,怪物公司》全片基本立足于收集小孩子的尖叫作为能量,创作者积极地将这一看似不可理喻的道理展开,并从中生发出一个又一个人文哲思。影片运用夸张儿童能力的办法,让儿童享受到释放的乐趣,对儿童的心理是极大的解放。并且影片又精心设计了一对矛盾:孩子的尖叫可以为怪物世界发电,怪物世界又视孩子为病毒和最大的敌人。影片将孩子塑造成不但在身体上成为主宰能量的强者,精神上也成为怪物最大的敌人;孩子在现实世界中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强烈的满足感,身体和精神力量超越了成人社会的价值观,成为全片的亮点。在结尾处,影片继续对能量进行了全面的定位,从恐惧的尖叫发电到最后快乐的笑声发电《。怪物公司》在创作上,有一点非常突出,即“尊重孩子、孩子万岁”。整部影片只有孩子和怪物,成年人集体失踪。这是一种对权力、权威、规则、原有价值体系的消解。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怪物并不是只存在于动画影像中,同时还活跃在自己的心中、手中。与其说这部动画是在夸张怪物的力量,不如说这是孩童文化力量的胜利。

三、文化意境的体现

动画艺术所蕴含的意境,从晦涩的哲理到深度的人文关怀,从家庭伦理到爱情与成长,都可以进行展现。成长和拯救永远是动画的主题,在很多的动画影像中,有意或无意地将人类生命的轮回、生存的意义予以表达。只有在动画的世界里,人类之间、与动物之间、与整个世界之间,才会发生如此深厚而广泛的情感,并将人类的灵魂得到重新的塑造和展示,认识生命的本源意义,用人们的纯真与原生态来解救被束缚的心灵,表现来自于原始的情感与身体的真正力量。

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超能陆战队》,影片关注了一个科技少年小宏与医疗机器人大白,联手小伙伴组建了超能力的战队,演绎了他从一位机器人拳击手,转变为利用科技服务于人类、保护人类的超级英雄,并共同打击犯罪、揭露阴谋的成长历程的故事。影片对于人类的进步与过度开发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同时还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和救赎精神给予了呈现。

动画影片《超能陆战队》中,主人公小宏从一个热爱机器人比赛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使用智能医疗机器人大白,运用科技为人类进行服务,拯救未来和平、保护地球的超级英雄的历程。在自身的成长中发展剧情,又在成功的拯救中结束。影片中哥哥的去世,给小宏带来了沉痛的精神打击,但是在机器人大白储存的信息资料库里,他发现了哥哥的梦想与志向。哥哥的崇高精神深深触动、感化了他,从此,他开始利用机器人大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使他完成了从只顾及个人的利益得失到为身边的人谋取幸福的蜕变,也使他从迷茫的少年成长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超级英雄。他的生命价值观被重新塑造,人生目的不再是个人化的复仇,而是尊重所有的生命、为他人的安全幸福而战斗。这是一种成长与拯救互动的精神模式,影片将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意境蕴含在影像中,让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而获得人生和社会的经验,具备独立面对世界的精神力量和智慧。

四、结语

在对动画文本的解读和文化研究中,要深刻地理解动画艺术的美学意蕴。在文化生态的审美思想下,对经典动画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和整理,会认识、发现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和思想。这些动画艺术的结晶,生动地诠释了动画艺术中所凝结着的博大精深、超脱自然的文化情怀。

动画艺术在文化生态绵延不绝的号召力下,将经典影像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传承,也把欢笑和泪水留给了时代。以丰富的情感蕴含,让人们感受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体会着人世间的万千滋味。以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呼唤,唤醒着现代人内心中渐失的善良、温柔,不仅将真善美的种子撒向孩子的心中,也唤起了每个人对于童真的渴望。在动画艺术的世界里,成功地构筑了一座神秘的魔法城堡,塑造了一系列灵动、丰富的角色形象,完整叙述了一个文化鲜明、触动人心的故事;运用象征性的手法和意义,赋予动画艺术的文化表达。只有通过对文化的理解,对于动画艺术中美学理论与实证的把握,才能更进一步接近动画的呼吸。在现代传播媒介的平台影响下,构筑起独特气质的动画艺术文化,让心灵得以自由地释放。想象力有多远,心灵便会跟随多远,而文化的积淀将建造无边界的王国,让心灵的天籁重新释放。通过对文化渗透过程中的理解和把握,或许能够找到一把开启未来心灵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寇强.动画民族意识与地域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潘瑞芳,等著.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王乃真.动画事典:世界动画经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4]周宗凯,夏登江.影视动画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美学特征 篇5

关键词:当代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家;艺术素养;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01;J06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及审美特点

公共艺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涵盖了多领域的学科类别、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公共性的艺术语言和空间结构的表达,是具有多元化、多义性的综合艺术体,是艺术美化环境、艺术引导生活的代表。公共艺术发展到当前表现出一些新的美学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新材料和新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当代公共艺术是未来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我体验和理性认知并重的前提下,注重色彩、灯光、现代符号等要素的组合,材料运用更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例如,木材作为天然材质,质地相对松软,纹理丰富,具有天然朴素的个性;铁虽无纹理,但有弹性,可作任何造型变化,着色后又会有不一样的面貌;塑料表面光滑平整,色彩丰富,有较强的现代感;不锈钢有光泽,质地坚硬,它能反射周围的环境,有华丽高贵的气质;玻璃清澈透明,质感脆硬,有种高雅的气质。材料不仅是艺术与公共环境艺术表现的媒介 ,而且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 \[1\],完善环境的功能性、艺术性、可读性和引导性,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尤为重要。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倾向,通过开放的思想和理念的共鸣来传达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审美。近些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系列壁画是材料多样性及其装饰风格百花齐放的优秀代表,有石材雕刻、马赛克镶嵌、水晶镶嵌、磨漆、搪瓷钢板、锡青铜、综合材料等多种形式,整个地铁的空间艺术充满现代感,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地铁站这一现代化建筑风格非常协调,也很好地表现了当代都市新文化的风貌。因此通过现代材料和新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加强视觉审美效果的作用,其较之传统艺术,具有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更强烈的美学观感效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大众观者、空间环境与艺术作品的审美互动。

公共艺术的初衷之一便是为人类寻求自我的理想空间,是人类精神与情感寄托的载体。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弗里德利希·席勒就曾说过:“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了和谐” \[2\]。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公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但其传达的始终是社会和公众需要的生活体验。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中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3\],亲民的作品不仅拉近了艺术家与公众、环境及社会之间的距离,还让不同层面的观者对艺术和生活的解读、认知更加真实。当代公共艺术是将人的情感理念和物质需要相融合的大众艺术,并将尊重观众想法和强调人文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更加关注艺术品与环境空间的互动性,环境空间能影响观者的审美情趣,而观者个体的审美感受也将作用于环境景观艺术的创作。

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和观者个体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当代公共艺术只有通过人、环境和作品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实现情感的升华,才能更好地走进生活,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实现概念的衍生发散,体现自身价值,以达到美化环境空间以及加强观者视觉美感的艺术效果。

三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当代美学家高尔泰曾简洁明确地提出了“美只要人感受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它就不存在……”\[4\],当代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是大众情感交流的枢纽,是城市文化魅力的展现,注重借鉴其他艺术门类并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在美化生活空间的过程中注重满足公众对艺术的审美需求,使公共艺术在观者内心产生更直接、更纯粹的共鸣,塑造出了怡人的共享空间,让大众共享美的资源。

因此综合考虑规划、建筑、环境和空间条件进行创作,将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装饰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呈现跨美学领域和全方位的艺术作品,在以全面的艺术魅力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还能支持和推动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当代公共艺术的美育与美化作用。

二、当代公共艺术家应具备的艺术素养

其一,在艺术创作上要具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或多重文化视野及素养。

艺术家创作的传统艺术品大多维系在一种对社会历史、传说故事、民俗风情、壮丽山河和明理说教等传统题材的解读层面,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和主流色彩;而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需要关注和反映的人文社科、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和生存状态等题材,已远远超出了传统题材的范围。“艺术家的全部财富、他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社会政治思想直到他的生活经历、习惯爱好、个性特点,都无不直接间接地体现在或折射到他的创作方法中来,决定和制约着他对艺术形象的创造”。\[4\]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艺术创作的协调性和引导性,才能更全面地反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才能让公共艺术走进更为广阔的现实领域,并兼具坚守传统和引领新潮流的作用。

如武汉市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的站内壁画浮雕创作,就很好地体现了创作者宏阔的艺术视野及文化素养。江汉路是武汉的商业名片,素有“楚天第一街”的美誉,因此,艺术家在壁画创作中就将商业中的“时尚”元素作为主要切入点,以突出每个时代的时尚代表元素,为逼真地再现历史和生活,创作者在图像采集上精心选择了最具历史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和最具生活景观的原生态造型,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美学与生活、宏大与细致在巨幅浮雕中融汇呈现,产生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营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是向公众传播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与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与审美的有机统一,成为了城市文化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应具有艺术创新意识。

近年来的公共艺术作品具备材料技法多样性和装饰风格百花齐放的特点,艺术家们综合运用了颜料绘制、石材雕刻、马赛克镶嵌、磨漆工艺、搪瓷钢板、金属铸造等多种表现形式。“实践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积累的结构……实践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随着实践和空间及具体条件不断调节和变化的、恒新恒异的结构”。\[5\]当代公共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表现形式上除了运用传统的绘画、雕刻等方式外,还要勇于尝试运用新技术和新载体全方位表现公共艺术品的内涵,如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多媒体和喷绘、火药爆绘、机械雕刻、3D打印等技术。例如用数字技术处理画面,以求超现实的效果,加拿大艺术家卢克·库彻斯恩创作的《你在哪里?》360度全景,就是利用实时三维控制系统的技术,在空间上投影了画面。而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最大的亮点,就是使用多种形式,把静态《清明上河图》变成动态的全图巨型壁画,水在流,马在走,令人震撼的视觉享受是视觉与科学的完美嫁接。此外利用材料的广泛性和其固有的特点,公共艺术的面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令人惊艳的就是美国纽约的视频壁画《展现文明》,该作品运用影像的形式创作出一部震撼的有声壁画作品,一部三分多钟的视频,浓缩了几千年人类的历史文明,在形式上绝对是空前的,这部作品非常精巧地运用了科技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当代公共艺术很好的创新艺术形式。

因而在新媒介条件下,将现代材料技法与艺术元素进行整合,从作品的肌理、质地、色调、抗腐蚀和耐久性等方面统一协调,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环境与空间氛围,创新的表现手法和效果将使作品超越以往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为艺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

其三,在创作风格上应具备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力。

当代公共艺术在创作风格上已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李泽厚先生提出“美与善一样,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6\],只有具备包容的创作态度,才会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艺术潮流有全新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展现当代艺术中新文化的整体风貌,展现出全新的审美视角。

当代公共艺术创作过程要求严谨、理性,最终效果构想全面,兼具意象、抽象等风格的表达,除了传统的装饰风格、写实风格之外,还要借鉴传统和现代的多种表现形式,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融合造型和设计的优势,呈现出表现主义、观念主义、浪漫主义等多样的美学表现力,创作出风格多样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例如当代艺术家李博老师的作品《一天》,综合材料加上装置的形式充分利用材料演化出肌理层次感,使画面能够像传统壁画的创作风格一样具有视觉张力,但也因为图像的本身有时来自精密照相写实,影像的逼真与材质层次转折感,更加催活了整体画面的立体感、真实感,观赏的深刻性也就相对提高,体现出了很强的当代创作风格。不仅完善了传统审美艺术观念,而且打破了各领域的艺术界限,成为了艺术风格多样化和大众化的纽带。

其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具备审美的全局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他的时代的本质铸造的”\[7\],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代公共艺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项目的工程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成为每一位公共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完成好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观念。

当代公共艺术家要明确: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是与环境空间相结合的创作特点。不仅要运用传统的体量单位和空间概念进行创作风格的选择;还要考虑艺术效果是需要融合于环境,还是突出于环境。如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楚风古韵”大型壁画创作就是将艺术品突出于环境之上,重点呈现艺术的审美感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特点,达到了文化宣传及艺术推广的作用。原因在于洪山广场位于武昌的心脏地带,毗邻省委省政府,是一座集科技、体育、文化、信息、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广场,在武汉市内具有其他广场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地铁2号线的特色站点中,选择洪山广场站来展现极具本土地域特色的楚文化是最为合适的。壁画创作以重彩来表现“楚风古韵”的主题,以楚国漆器中常见的红色为基底,以红、黄、蓝三色的组合来表现楚文化艺术绚烂、热烈、狂放、奇绝的韵律。在壁画构图上以各种代表楚文化的符号和物品,采用富于动感的流云线型来贯穿各个部分,形成了争奇斗艳及连贯生动的审美效果。

因此秉承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坚持审美的全局观,才能让平淡的环境空间因艺术品的介入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可辨识的艺术性、独特性。

三、当代公共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要转变公共艺术创作的参与方式。

当代公共艺术作品不是任意采购、见缝插针的艺术产品。公共艺术创作的参与方式的转变是决定公共艺术品规划与设计品质的首要条件。创作优秀的公共艺术品需要公共艺术家在创作前期就要介入项目的环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中,配合景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及业主方,综合考虑空间环境与公共艺术品的关系,充分发挥创作理念和创作优势,并与其他艺术品及环境空间相结合,提出公共艺术品最佳创作方案。

其二,要以超然的态度投入公共艺术创作。

当代艺术创作者往往要面对众多艺术家、艺术机构、社会意识形态的审视,以及相关机构的监督和大众审美眼光的评判。因此在探索艺术空间表现多元化和拓展艺术领域中,容易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故在创作思路和实际表达上就会反映出或积极或消极或优秀或无奈的情绪,这就需要公共艺术家以超然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公共艺术品的创作,这样才能孕育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优秀的公共艺术品。

其三,要以团结协作的精神拓展公共艺术领域的新疆界。

当代公共艺术家作为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艺术机构及协会成员,其专业的身份会有别于其他组织,但都和艺术有着特殊的血脉关系。用好这个特有的血脉关系,将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艺术领域中的每一位个体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多做实事,以新姿态、新思路来拓展我们艺术家的新面孔,拓展出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新疆界。

四、结语

“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 \[8\],当代公共艺术是一门包容性、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它广泛吸收和借鉴其它学科的优点,在美化生活及装点环境中,呈现出全面性和多义性的艺术面貌。同时它又以其贴近大众的优势,获得了来自各个领域反馈和传递的新观念和新潮流,并将这些资讯再次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以此影响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可以说,公共艺术既是大众艺术,又是时尚艺术和先锋艺术,它必将不断推动艺术的新发展和新思潮。

今天的艺术家们跨领域的创作活动也必将让当代公共艺术在未来的艺术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既是学术性的艺术语言和空间结构的公共性表达,也是艺术多元化与多义性的表现,是艺术美化环境及引导生活的媒介与标识。

\[参考文献\]

\[1\]毛姆.月亮和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290.

\[2\]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M\].徐恒醇,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236237.

\[3\]巴鲁兹金.自然而然\[M\].温祖荫,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高尔泰.论美感的绝对性\[J\].新建设,1957(7):4952.

\[5\]张玉能.实践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6\]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59.

\[7\]罗曼·罗兰.母与子\[M\].罗大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力冈,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5.

浅议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6

一、抒情化

抒情化是音乐、舞蹈这类表情艺术的基本属性。我国汉代的《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1) 这就将人类表达情感的四种方式做了排序:语言→嗟叹→音乐 (咏歌) →舞蹈 (手舞足蹈) , 从中还可以看出, 舞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最高形式与最后手段。

事实上的确如此, 无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结舞, 均以情感作为灵魂和生命。舞蹈作为人体艺术之一种, 舞者的形体动作, 都可以通过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多种方式, 表现人的繁复多变、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作为人体艺术, 舞蹈与杂技、武术等人体艺术有本质的区别。杂技、武术虽然和舞蹈一样, 都具有直接可视的特点, 也有着动作的持续呈现方式。但是, 杂技、武术不强调表现人的情感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而是通过新、难、巧的高难度动作, 折射出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舞蹈艺术则强调表现人的某种特定的内在激情, 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具有特殊的作用。舞蹈艺术是由舞者内在的心动、情动驾驭外部的“行动”的。舞蹈也有高难度技巧动作, 但它们是为表现人的情感服务的, 是为表现一定的情绪、一定的思绪, 或营造某种情境而存在的。舞蹈的人体, 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 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 表里透明, 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 这乃是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没学品格。

舞蹈重在表现人的情感的成功特证, 不胜权举。例如《红绸舞》的热烈欢快之情、《荷花舞》的自由舒放之情、《天鹅之死》的拼搏抗争之情;又如民族舞剧《玉卿嫂》, 就通过女主人公玉卿嫂这一典型的中国寡妇的形象塑造, 通过她洁如水仙爱如烈火的性格刻画, 通过她爱上一个身体病弱但又敢于迎接朝阳的青年庆生, 但由于年龄和感情的寄托不同所酿成的悲剧经历, 重点表现出玉卿嫂心灵深处的痛苦, 因为具有强大的情感震撼力。再如民族舞剧《红楼梦》、也通过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古典舞所特有的造型美以及戏曲舞蹈中的“圆场”、“水袖”、“碎步”、“蹉步”、指法、身段等外部表演动作技巧, 表现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她痛苦北非的内心情感。

由此可见, 情感化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一、韵律化

舞蹈是富于韵律化的艺术, 韵律化也是它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所谓“韵律”, 原指“诗歌中的声韵和格律。是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 因结合停顿的数目集位置, 节奏的形式和数目, 押韵的方式和位置, 以及段落、章节的构造。韵律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同语种的诗歌, 由于语言结构不同, 韵律的规则也就不同。如汉语古典诗歌讲求平仄交替、对仗联偶、押尾韵, 拉丁———印欧语系的诗歌注重轻重音、长短音、音步、顿数等都是韵律的具体运用。” (2)

舞蹈艺术的韵律, 指的是舞蹈艺术的韵味和规律, 所谓舞蹈的“律动”或“动律”, 也指的是这种有规律的运动。

具体而言, 舞蹈艺术的韵律, 主要包含音乐性和节奏感量大内涵。

舞蹈的音乐性众所周知, 自古以来, 舞蹈就和音乐结成孪生姐妹, 乐舞一体, 歌舞联合, 从来就没有无音乐伴奏 (舞曲) 的舞蹈, 因此有人说:“舞蹈是无声的音乐, 音乐是有声的舞蹈。”这话颇有道理。我国唐代的《霓裳羽衣舞》, 又名《霓裳羽衣曲》, 这便是乐舞一体的及好例证。

舞蹈与音乐合二而一, 音乐情感与舞蹈情感相同步, 形成情感链与情感结, 从而取得1+1>2的艺术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 不懂音乐的人, 就不能从事舞蹈艺术的创编与表演工作;反过来说, 要从事舞蹈艺术的创编与边沿工作, 就必须懂得音乐。也就是说, 舞蹈艺术是音画同步、视听一体的艺术。

舞蹈的节奏性也显而易见, 节奏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的节奏, 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律动, 即人体动作的力度、速度、幅度的规律性。也就是说, 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韵律美。我国著名舞蹈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舞之父”的吴晓邦先生认为, 构成舞蹈的三要素就是表情、节奏、构图。他说:“‘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而‘舞蹈的节奏’都是表情上‘人体动’的基础。……换句话说, ‘舞蹈的表情’离开了‘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不可能表现出来。”

舞蹈动作节奏的起伏变化, 不仅可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 表达一定的情绪情感, 而且也可以形成误导的韵律美。在这方面, 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以举世文明的敦煌壁画与丝绸之路为背景, 通过唐代画工神笔张合女儿英娘的经历, 以及他们同波斯商人伊努思的友好往来, 表现了“友好交往, 通商互助, 和睦相处, 同泰民安”的主题, 歌颂了中外人民源起流长的传统友谊。其中的艺术亮色, 是从壁画上的舞姿为基础, 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汇, 并且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节奏和韵律, 把舞蹈动作与静态造型完美结合起来, 取得了理想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剧中英娘的一段独舞, 从“反弹琵琶”的造型开始, 动作节奏由缓到急, 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动作速度由慢到快, 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动作力度由弱到强, 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形象, 使观众深深领略到舞蹈的韵律美, 也使整个舞剧获得极大成功, 被誉为“复活了的敦煌壁画”。

节奏把舞蹈与音乐紧连在一起, 舞蹈动作的节奏是以音乐的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舞蹈节奏的进行是表现音乐内在灵魂的形象, 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变化始终伴随着节奏。” (3) 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 建立在节奏基础之上;而音乐的节奏, 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显然, 对于舞蹈与音乐这两大艺术而言, 节奏都是构成二者韵律美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 韵律化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二、民族化

民族化更是舞蹈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何艺术, 都以民族化作为艺术之根。对此,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艺理论家和艺术家, 都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俄罗斯作家赫尔岑说:“是任何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法国作家伏尔泰也认为:“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 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

所谓“民族化”, 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 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 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爱好, 继承本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创造性地吸取其他民族文艺创造的优点, 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4)

文艺作品的民族化, 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 它包括民族艺术思维方式、民族艺术形式、民族思想感情、民族艺术手法、民族艺术风格、民族风俗习惯、民族人文景观、民族自然风貌、民族语言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 是民族精神, 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国舞蹈艺术成功的民族化之路, 充分地证明了民族化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不仅本土的民族舞, 如《红绸舞》、《采茶扑蝶舞》、《千手观音》、《黄河儿女情》、《雀之灵》、《俺从黄河来》、《红手绢》、以及民族舞剧《宝莲灯》、《红楼梦》、《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民族化的舞蹈艺术精品;而且引进来的西方舞蹈品种———芭蕾舞, 也涌现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 民族化更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 可见情感化、韵律化、民族化, 是舞蹈艺术的三大重要审美特征, 只有遵循这三大重要审美特征, 才能创编、表演出舞蹈艺术的精品之作与经典之作。

舞蹈和一切艺术一样, 迫切需要总结、继承、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3] 、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7

在体育美学视域下研究艺术体操就是从美学角度探究艺术体操与人体动作美、音乐美、服饰美的联系, 从而发现艺术体操美的规律, 达到挖掘体育运动美育教育的目的。

一、体育美学的含义

体育美学是指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来研究体育运动中的美学现象、规律、特点和价值的科学, 是体育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体育美学以研究人体在运动中如何认识、表现和掌握美的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例如:利用参与者优雅的身体运动来反映人体的姿态美、运动形式美, 表现审美观, 激发欣赏者的美感, 提升运动员和观赏者双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准。

二、体育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体育与美都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体育运动源于生产而高于生产, 在与生产活动相分离的过程中, 体育逐渐演变成一种蕴含多重价值和多种表现形式的美学文化形态。其创造过程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展现的。体育美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人体特殊行为为对象来进行的创造和审美活动。

1.体育美的特征

(1) 客观性和社会性。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 人体是运动美的自然基础, 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美是美在人体运动中的特殊反映, 人类在运动中构造出优美的体型、优雅的动作, 表现出自然美的客观性。同时, 作为运动主体的人类本身又是社会的产物, 其所从事的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体育运动, 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进行的, 任何体育项目的完善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所以, 体育美中始终渗透着社会美的性质, 体育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客观性和社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2) 形象性和象征性。

体育美的形象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 通过健康的体型、生动灵活且舒展大方的具体动作来展示运动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并以此感染观众。

体育美的象征性是指运动员通过个体或集体的运动造型或形象来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或者通过体育赛事的旗帜、会徽和吉祥物等象征性地表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及人类对理想的憧憬等。

(3) 创造性。

在体育运动中, 运动员总是通过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顽强的作风来诠释体育运动的魅力, 博得观众的青睐。运动的主体和对象是人类, 而创造又是人类的本性, 故我们认为, 体育美是通过生动、形象、多样性的动作来表现体育运动的客观存在及其独创风格。它能够让审美主体产生无限的美感, 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中, 去参与和创造更高的审美价值。创造性特征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之一。

2.体育美的表现形式

(1) 整齐美与层次美。

整齐即整齐一律, 是指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 运动员需要步伐统一、动作一致、服装整齐、表情如一, 以完成任务。层次美是指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演变, 由低到高、由远及近、由少变多、由密变疏等, 通过完成动作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来展示体育运动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整齐美与层次美的变换要主次分明、恰到好处, 既保证主体动作的整齐划一, 又能突出层次感所表现的时空美。如花样游泳集体项目、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健美操集体项目中, 整齐一致的动作给人以钢劲有力、振奋的感觉, 而适当的动作层次又在统一中展示出项目活泼灵巧的特点, 这些变化足以使观众的精神为之一振。整齐与层次的搭配也体现了体育的对比美。

(2) 对比美与对称美。

对比是指针对两种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 鲜明地显示出其各自的特点, 反映出事物的显著差别。当两种物体同时出现, 且有明显差异时, 我们的视觉就会产生出对比的映像, 这两种物体也互为强调的对象。对称即匀称, 是指前后、左右、上下部分之间动作相同, 人类本身的结构中有很多对称的特征, 基于这种生理本性, 人们总是喜欢对称的动作或物品。

在艺术体操三圈两带的集体表演中, 八字队形、圆形队形等均为对称队形, 而圈与带两种器械形状及运动轨迹的差异就很好地展示了对比美。健美操运动中的托举造型是运用了对称美的原理, 混双表演中, 男性与女性运动员在动作、体型和风格上又体现了男刚女柔的对比美。

(3) 比例美与和谐美。

比例是指人体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在胖瘦、长短、宽窄及围度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比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其影响因素有性别、人种、生长环境和地域、营养及运动状况等。身体的比例差异对运动美的欣赏有直接影响。对比例美最好的诠释即“黄金分割定律”。黄金分割定律从人体的肚脐部位开始,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测量出肚脐到头顶的长度和肚脐到脚底的长度。他认为人体最适宜的比例为:脐至头顶的长度/身高=0.382, 脐至脚底的长度/身高=0.618。

在体育的审美过程中, 比例美体现在人体运动中各个动作、部位及与他人的协同配合中, 即和谐关系之中。和谐是指事物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运动中的默契配合反映了技术动作的高效率之美、融洽之美及一致性之美。

(4) 节奏美与统一美。

节奏是体育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能够使不整齐的声音、不规则的动作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相对的有秩序。均衡是指虽然在运动形式上不一定整体对称, 但是通过有效的控制, 在分量上、在局部布局上是均等的。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节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 最合理的技术动作其节奏必定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对运动的需求, 是符合运动审美要求的。节奏的快慢变化, 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多样化、生动性和丰富性, 体现了体育运动在统一中的变化和在变化中的均衡。多样化的统一美在形式美规律中起到了统帅的作用。

三、艺术体操美的本质

艺术体操被誉为地毯上的芭蕾, 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 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新型女子竞技项目之一。它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 是由法国生理学家乔治等人创造的。之后, 专门从事体育与医学研究的爱沙尼亚人艾德勒等人, 在艺术体操美学创造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 最终将动力性动作与放松的流线型动作交替进行,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节奏的艺术体操雏形。艺术体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其套路是由舞蹈动作、平衡动作、波浪形动作、跳跃动作及部分技巧动作组成的, 在音乐的伴奏下, 各种身体动作有韵律的交替, 优美的动作、美好的形象和内在的感染力融合在一起, 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美。

艺术体操美的本质是运动员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体操运动中的感性展示, 它反映的是运动员与项目之间的审美关联。它追求的是整个身体的全面发展, 体现女子特有的自然美和韵味。艺术体操运动员本质力量对象化是艺术体操美的深刻根源, 即对象为人在形体、技术、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美。

从美学视域来看, 艺术体操属于视觉艺术, 它以人体的形体动作为视觉对象, 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方式, 具有强烈的竞技性, 又有很高的观赏性, 给人以力度美、韵律美、造型美及流动美等艺术感染力。美是艺术体操运动追求的目标之一, 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的美通过运动员对各种身体动作的提炼和艺术加工, 运动员自身的艺术气质, 美的形体、美的舞姿、美的音乐、美的造型和美的队形等诸多因素来体现。艺术体操是艺术美与体育美和谐统一、完美结合的成功形式之一。

四、艺术体操的美学特征

1.人体美

人体美包括体型美、形态美、气质美、姿态美及人体美的表现力等。

人体体型美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长短、粗细要均衡。均衡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符合美学比例。其基本要素包括:曲线、对比与对称等。艺术体操运动员在选材过程中对运动员上下身之间的比例、上下身与身高的比例、四肢的长度、肩宽和腰围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测量时要求运动员的双肩、双膝和两踝之间的连线必须与地面平行。身体的S形曲线要纤细而连贯、流畅而鲜明, 线条起伏要恰到好处, 显示出柔润之美。

人体姿态美是指我们在基本姿态中所表现出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它包括立、坐、行、卧。站立时要求挺胸、收腹、拔背、立腰, 显出勃勃生机;坐姿和卧姿要姿态端正、规矩平稳, 展示出人体的健康美。在行走时, 步态要稳, 躯干和四肢要优雅端正, 协调敏捷, 展示出人体的风度美。造型美是指身体在静止状态时或在空中时所展示出来的姿态美。艺术体操基本舞步和技术中有很多动作都展示了造型美。如:迎风展翅、结环跳、平衡、旋转等。

艺术体操运动员通过变化多样的人体动作和器械动作, 使人体姿态在瞬间的静止和流动中起落变换, 给人以变化美、瞬间美和过程美的视觉映像和情绪感染, 充分体现了艺术体操运动的姿态美和造型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要求五官端正, 鹅蛋脸型, 眉清目秀, 气质端庄, 四肢修长, 颈部挺拔纤长, 躯干曲线柔和。这些要求及形体美、韵律美和气质美于一身, 充分显示了女性优美的身姿和鲜明的个性, 能够给观赏者留下强烈的审美欲望。

2.技术美和难新美

合理的动作技术是运动成败的关键。技术美是指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人体生理解剖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 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省力原则。艺术体操的技术美是以人体为载体, 其最高规格的动作, 通过运动方向的变换、运动节奏、幅度和力度的变化等因素来完成。

难新美即难度美和创新美。难新美指的是以最合理的动作, 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的、新颖的动作和造型。艺术体操在运动项群分类中属于难美类项目。难度和美是此类项目的两大核心。艺术体操的难度动作包括器械的抛接动作、交换动作和人体超长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难度动作的完成中体现了运动员的勇气、力量和智慧, 体现了运动员对自身潜力的挑战, 同时也满足了观赏者的视觉感受, 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认同感和愉悦的审美需求。从2012年艺术体操新周期比赛规则的变动中我们知道, 艺术体操目前的发展趋势正是朝着“难”、“新”、“美”的方向发展的。

3.刚柔美与韵律美

刚柔美是指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 既有刚劲有力的动作, 又有柔美的动作;既有舒展大方的舞蹈动作, 又有平衡、跳跃等难度动作;既有快速有力的大幅度动作, 又有缓慢、静止的小巧动作。

艺术体操的刚柔美体现了美学的对比美。

随着艺术体操音乐旋律与节奏的变化, 其动作快慢、强弱和幅度都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与运动员的身心、形神及呼吸和谐统一, 构成了艺术体操特有的韵律。艺术体操中的运动是绝对的, 动是活力之美, 是生机、是人体生命力的展现;静是相对的, 是指生动、鲜明、引人入胜的运动造型。这两种状态相互交替, 相互转化, 构成了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对动作缓急、起伏及屈伸度的把握及对时空、速度等之间转换和衔接控制, 以及运动及路线的巧妙变化, 展示了整体与部分、器械与人体及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 突出表现了艺术体操项目流动的美感和生动的韵律美。

4.队形美与音乐美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中的不同队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队形新颖而独特, 充分展现了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特有的“队形美”。队形变化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编排中极其重要, 只有巧妙而富有创意的队形才能勾勒出生动合理、虚实结合、富含寓意的精美图案。同时, 队形的交错变换要自然流畅, 既要突出器械和人体动作特点, 又要达到集体项目最佳的艺术效果。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受音乐节奏的制约, 其动作特点和风格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诠释的, 音乐与艺术体操密不可分。音乐是一种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样, 艺术体操的音乐不仅仅为了烘托气氛, 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动作而设计。它本身也具有其自身鲜明、独特而系统的表现方式, 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尚的音乐流行元素。其魅力和感染力主要表现在艺术体操乐曲能够增加艺术体操的韵律美, 提升艺术体操运动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其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能够使观众陶醉, 给观众留下美的感受。

5.服装美和器械美

艺术体操运动的服装道具美包括服饰美和器械美。服饰美是指运动员的服装样式、面料、花纹、色彩、图案、头饰等应该围绕表演的主题、运动员的肤色、个人风格和表演风格及音乐的主题及旋律来设计。美的服饰能够突出运动员的形象美、曲线美和气质美。因此, 艺术体操表演服的设计要在协调美的指导下, 符合调和对比的美学规律, 配色方面以和谐为主, 对比为辅, 遵循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使服装的整体效果能带给观者和裁判员强烈的视觉冲击。

艺术体操项目的器械有绳、圈、球、棒、带五种。由于其形状和制作材料不同, 故其运动形式、运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彩带的动作以螺形和波浪为主, 展示了彩带的飘逸和运动员的轻盈;球的动作以滚动和抛接为主, 突出了流畅柔美的曲线美。在艺术体操器械表演中运动员将器械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达到了人、械合一的境界, 体现了人与器械协调美的美学特征。

艺术体操能够增进健康、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形体和良好的身体姿态, 其动作融入了芭蕾舞、民族舞、竞技体操、技巧等技术之精髓, 舒展、流畅、刚柔相济、韵律性强, 它以优美的舞姿、高超的难度技巧、扣人心弦的乐曲和新颖独特的编排, 将感人的艺术形象完美的综合在一起, 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 使人心旷神怡, 具有令人陶醉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焱源.形体训练教程[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健珍.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式[J].武汉体院学报, 2002, (2) :88-89.

[3]郑琦.艺术体操运动中的美学特征[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6) :29-30.

浅谈实验动画的艺术特征 篇8

实验动画的独特, 有别于商业动画, 不考虑大众的喜好, 取决于创作者个人的思想。它较商业动画, 有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它的特征在于艺术形式和内涵表达上更强烈更与众不同, 通过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设计别出心裁的构思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

一、实验动画形式多样材质丰富, 具有强烈视觉效果

实验动画从创作的材质上大致分为手绘实验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电脑实验动画、真人动画等。艺术动画家会使用特别的材料和表现技法, 在材质的运用上几乎不受任何没有限制, 其丰富性超出了想象。就如在实验动画的先锋人物史云耶梅提到,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在实验动画片中, 艺术家们运用了衣物、布料、手套、纸屑、塑料、报纸、蔬菜、面粉、鸡蛋、肉以及泥巴、沙子、石头等, 把这些非生物都做得活灵活现。而这不同的材质结合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让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比如《Anerlock》中运用泥的特性, 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并展现人或物的变化, 导演高超的塑造能力进行美与丑, 善与恶的对比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比如短片《媒体》导演帕维尔。库斯基在画面中利用报纸的碎片, 一会儿把它变成箭头, 一会儿变成狗, 快速地追赶前面奔跑的小人, 讽刺性地表现了当今媒体——报纸、期刊电台等人类造型的种种负面影响。更有趣的是导演煮食物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转化成了新闻制作过程。一块新鲜的牛肉放进锅里, 打开来是大小不一的纸团, 把这些纸团用擀面杖摊平后变成了一张报纸。如此类似变魔术一样的表达方式, 不用语言表达也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意图。此设计新颖巧妙, 观者笑过之后, 还会深思那深刻的讽刺意味。所以艺术家所创作的实验动画具有形式上的鲜明个性, 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可以把想说的表达在动画中, 也可以把一些新想法新发现在创作中呈现出来, 如《移动的光》我想创作者是想模仿运动的阳光, 联想到碎纸屑和光的相似性, 而创作的作品, 产生视觉的幻象, 乍一看真的以为是一道光在动。那是无与伦比的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所以实验动画中材质运用能够让艺术家的创作发挥的淋漓尽致, 富有个性及实验意义。

二、实验动画内容深刻, 短小精悍, 以情动人

一般动画短片会有主题思想和故事内容, 当然也有意念式动画, 或者纯粹探索视觉效果的实验性动画, 而有故事有想法的动画类型往往比较人们受关注。笔者就此对主题动画短片入手, 对情感型和哲理型两种类型动画进行分析。实验动画特点是短小精悍, 但是情感类动画能以情以景打动人;哲理动画常常含而不漏, 其中内涵深刻, 需要你去揣摩其中的道理。

首先, 情感型动画往往通过叙事或者抒情的方式, 用动画中人物语言、动作、细腻的心理活动来表达某种感情。比如2001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父与女》, 时长8分钟, 讲述了女儿很小时候, 父亲出海远航, 女儿从此一直挂念父亲。随着岁月流逝, 女孩慢慢长大, 但不变的是骑着自行车来岸边等父亲。可父亲一直没有出现, 直至女孩长成了老妪, 潮汐退去, 年迈的女儿在曾经的水中央找到了木船的残骸, 原来父亲早已遇难, 父女就这样永远不能相见。女儿一定很伤心, 并且是十分想念父亲。创作者在此时, 设计一副动人的画面, 时光逆流, 女儿变回年少时并投向父亲的怀抱。本片只用动作刻画了父女的心理活动, 其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潸然泪下, 没有对话, 没有近景, 色调素雅。

其次哲理探索型动画, 这类动画短片是有别于主流动画电影的, 讲述一个故事用一种形式表达一种现象, 其包含了一层乃至好几层含义, 等着我们自己去挖掘。有的是关于人性, 有的是关于事理, 看完之后会让人有一种共鸣, 有一些启示, 或者警示, 种种发人深省的含义。比如动画短片《人性》, 短片中从男主角早上起床、吃饭, 直到上班,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其实基本上没有看到其他更多的“人”, 我们看到的只是闹钟、落地灯、桌椅、衣架、出租车、红绿灯、电梯坠子以及衣橱架, 最后来看主角, 他其实是一张在门口为人垫脚的“地垫”。动画想要表达人性出了什么问题吗?在全篇中, 你几乎没有“人”, 他们都变成了物, 特别是最后主角出人意料地告诉观众他只是门口的“地垫”, 这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个世界少了“人性”, 它是在呼唤人性。又如动画短片《彼得与狼》, 彼得好不容易抓住了凶险的狼, 与爷爷拖到街上专卖, 当看着狼备受奚落和侮辱, 彼得忽然觉得似乎人比狼还要坏的多。于是, 他将笼子打开, 把狼放回了森林。这样的举措又让观者不解。这类动画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矛盾的碰撞和更深的思考, 这就是哲理探索动画的特点。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9

一、接受审美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表现

刚开始的时候, 接受美学理论是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应用的, 而且应用的非常成功。声乐表演艺术与美学艺术有相同之处, 它们的审美接受主体是相同的, 都是以人为主体, 所以把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到声乐表演中来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文学艺术有三大要素, 包括作家, 作品还有读者。声乐表演艺术则包括四大要素分别是作者, 作品, 负责演唱的人员还有观众。其中属演唱者是最为关键的,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 演唱者其实也是处在一个欣赏者的位置上, 但是相比较于欣赏着来说, 演唱者还需要根据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将歌曲演绎出来, 通常也被我们称为音乐的二次作者, 创作者创造出一首歌曲后由演唱者演唱出来, 让大家欣赏。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它不像文学艺术无法用文字去进行表述, 而是使用一些音乐符号。所以接受美学理论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审美接受活动前的准备

广大的审美受众必须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才能够进行欣赏, 然而由于欣赏着所处的生活环境, 家庭背景以及教育程度等不尽相同, 也就造就了他们各自欣赏能力的不同。欣赏水平的大小决定了欣赏者愿不愿意持续进行欣赏活动, 此外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人由于文化等的差异, 对某一事物的欣赏心理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欣赏的心理对欣赏者的一些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同时也造就了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个性化的理解。

2. 审美接受活动中的接受

审美接受也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 它是比较复杂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出欣赏者的热情, 让欣赏者更加愿意继续它的欣赏活动, 声乐艺术作品是比较特殊的, 基本上都是一些印刷字体以及一些声乐的乐谱等等。然后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将其展现出来, 让广大的受众进行欣赏, 以此来赋予它艺术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激发欣赏者的想象。欣赏者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便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回应表演者, 让表演者展现出自己表演的热情。演唱者不仅是创作者的欣赏受众, 在欣赏者看来它也是艺术的创作者, 还可以起到将作者与欣赏者沟通起来的作用, 欣赏者在感受声乐作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发自内心的与演唱者产生共鸣, 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过程就被称为审美接受, 这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而且非常富有诗情, 并且欣赏者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意境之中, 体

地取材, 就地生产。产品以人民生活必需和急需的日用大、中、小型陶瓷器为主, 如瓮、缸、罐、壶、盆、碗、钵、杯、盘、碟、灯台、花瓶等等。因属民用窑, 产品设计实用大方, 烧制质量可靠。为方便产品销售, 在窑址选择上用心良苦, 大多建在琴江、五华河及其支流沿岸山坡上, 以方便水上运输, 销往县内外各地。在清代末期至民国期间, 我县陶瓷业又有了更大的普及发会音乐的美好。

3. 审美接受的留余

艺术欣赏是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接受艺术, 感受其中的内涵, 并且当欣赏的活动结束之后, 他们的这些感受也不会立马消失, 而是会把这些共鸣一直延续很久。声乐的魅力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真正懂得音乐的人对音乐也非常的痴迷, 欣赏者每欣赏一次音乐都会有一种感觉留在心中, 随着逐渐的积累, 就塑造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甚至可以成为欣赏者的精神支柱。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 由此看来说艺术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这也不无道理, 这种对于心灵的净化不仅仅是在声乐的欣赏过程中有, 在欣赏完成后的一段时间仍然会持续, 继续发挥它的效用。

二、接受理论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启发

对于声乐作品的表演者来说, 他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他们不能单单的把目光集中在声乐作品以及作者身上, 还要观察欣赏者的反映, 从他们的反映出感受自己表演的水平。

1. 主观视角全面观照表演者的声乐表演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不同, 也就导致了对于同一个作品大家的理解也不相同, 对于一个成熟的表演者而言, , 他们会以非常主观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并且非常注意自我反省。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 找出自己表演中的不足, 。此外, 欣赏者的意见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演唱者不仅应该尊重他们的评价, 还要积极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样有利于发现自己表演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促进自身的提高。

2. 表演过程中的留白

在表演过程中留出空白能够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 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艺术作品的欣赏, 接受美学理论也认为在进行艺术表演过程中应该流出一些空白,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沟通, 让欣赏者能够参与其中, 欣赏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清洁, 任务等进行补充。在艺术表演过程中留一些空白, 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 还可以及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声乐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 可以留白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足够给欣赏者流出一定的想象空间。

3. 表演过程中的对话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演唱者, 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对于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来说, 它对于演唱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不仅要有高潮的演唱技巧, 还要有舞台表演经验, 能够实现较好的舞台效果, 最好是能够与欣赏者进行一些互动, 调动起欣赏者的积极性, 让欣赏者主动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来。一个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人可以很好地把我舞台的效果, 让自己与欣赏者之间记性适当的互动, 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产生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一些表演现场, 演唱者会邀请现场的观众一起唱, 有时也会让现场的观众在下面打节奏之类的, 这些都可以实现很好地舞台效果。

接受美学理论在整个文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声乐审美接受活动也是声乐表演最后需要完成的, 将它与声乐表演艺术相结合, 可以对声乐表演起到指导作用, 进而促进它的提高。

谈动画艺术中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 篇10

动画艺术的美术设计工作中包含角色设计和动画场景两个方面,场景设计在体现一部动画片美术风格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动画片的艺术水准。在艺术品中功能和形式是统一的,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品的一种,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题材与风格的统一。了解动画场景设计的历史特征、文化特征、时空特征、造型特征这四个美术特征,有利于更好地表现动画的主题,发挥动画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功能。

关键词:

动画 场景设计 美术特征

中国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30-02

动画场景设计是指动漫作品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是影视动画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既有单个镜头空间与景物的设计,也包含多个相连镜头所形成的时间要素。随着现代影视动画技术的发展,动画场景设计逐渐从二维空间艺术向四维空间艺术发展,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动画角色的表演场合与环境,无论在制作技术、设计意识、空间效果和创作理念上,都更加趋向于四维的时间和空间的探索,更加关注对时间与空间的设计与塑造,这种变化对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

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美术构成中扮演着重要的组成作用,好的场景设计可以提升动画影片的美感,它能够使动画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恰当的场景设计更能为动画艺术作品提升美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水平。场景的设计对整部动画的角色塑造、设计风格、情绪氛围、镜头画面、物质空间、社会空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动画场景设计对镜头画面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画场景是一门为动画服务,为展示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描写人物性格效劳的时空造型艺术。场景设计影响到剧情开展,比方古代对建筑范围和建筑形制的规则都很严格,古装角色要依据本人的身份选择适宜的建筑去寓居和生活,活动范围也会遭到限制,剧情要按照这些场景来展开。景空间设计还影响镜头画面,镜头设计需要根据场景空间来布置画面中镜头的运动方式、景别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以及场景氛围效果的营造。场景设计还影响着影视动画的观赏性,动画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由多种元素综合产生的,它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开展而慌张、忧伤、欣喜、兴奋,在观赏过程中,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还是场景设计所传达出来的复杂心情。因此分析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对于创作高质量的动画艺术非常重要。

动画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之一即是表现准确的历史特征。任何动画影片都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动画片需要展现其特定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文化特征,而动画场景通常是在动画片的创作中体现这一历史特征。如《哪吒闹海》场景设计中建筑的表现就要符合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化特征(图1),而《恶童》场景设计中的建筑则要符合现代都市的典型化特征(图2)。另外游戏片头动画更是要能准确体现游戏的世界观,如《剑侠情缘》的片头动画场景中很好地表现出了中国宋代的时间、地域和民族化特征。总之,动画场景的设计要结合该部影片的总体风格进行设计,明确地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给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准确的历史场合,真实地再现故事年代、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客观依据。场景设计师创作场景时需要在真实与夸张之中找到一种统一、平衡,凭借灵感和想象力通过浓缩现实和适当的取舍夸张建造一个看似真实而有趣的动画场景。

动画场景历史特征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动画艺术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如不同民族的场景是不一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代表性物品可以布置在场景中,既体现了民族化特征又提升了动画的美感和艺术品质。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研究则可以很好地把建筑学里的精髓移植到动画创作中,如把汉代建筑的典型化特征和宋代建筑的典型化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来进行场景设计,既尊重了历史又增强了动画的个性化表现。

动画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之二即是体现典型的文化特征。艺术是表现文化的一种形式,而艺术的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仅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与手段,也可称之为附属品。这两种事物形式之间的内在本质截然不同,却有必然的关联。文化的本质诠释的是宇宙间各种事物形式背后的内容本性所在,它的属性为:“释本”。而艺术则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段,对历史生活各种事物现象的描述、演示与传播,它的属性应为:“演形、传本”。所以,因为文化涉及的行业领域经验理论不同,那么也就衍生出了艺术演绎、表现文化和传播文化载体形式的不同,而动画场景是表现文化的一个艺术载体。体现典型的文化特征是动画场景设计的深层次要求,优秀的动画片创作需要体现特色,有特色的动画作品既能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多样化需求,也能表现是动画艺术家的个性化追求。

动画场景的类型与风格的变化,除了受民族、时代、地域的历史特征影响外,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借鉴传统剪纸艺术表现的《猪八戒吃西瓜》和借鉴水墨艺术表现的《小蝌蚪找妈妈》以及依靠油画艺术表现的《老人与海》(图3),都是借鉴优秀的文化艺术进行的场景设计,属于艺术的二次再创作,突出体现了不同时代美术思潮对动画场景设计的影响。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很深厚悠久的艺术形式存在,如中国的剪纸、纹样、画像石、壁画、泥塑等等,动画场景设计可认真研究不同的文化史,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中寻求设计思路。另外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场景造型应该能很好地传递文化特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例如《白雪公主》中场景的“圆弧”造型风格,还是《埃及王子》中场景的“方角”造型风格(图4),不同的造型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影片借助特定的文化特征都在世界上获得了成功。

动画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之三即是清楚地表现时空。在动画片中,动画角色是演绎故事情节的主体,动画场景则要为角色的表演提供时空关系,甚至在一定特殊情况下,场景本身也能成为动画镜头中的时空主角,比如在空镜头和转场的特殊处理中。动画场景的设计与制作大致以日景、夜景、内景、外景四个分类进行,场景的设计要依据故事情节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场景设计师要充分理解动画的时空关系,在符合动画片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对每一个镜头的特定场景内容进行设计与制作。动画场景设计可以从社会空间、物质空间、个性空间三方面充分展示动画片的时空关系。社会空间主要通过道具、服饰、环境等内容来表现空间。物质空间以动画片的剧本为依据,体现动画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特性、民族文化和角色特征等。个性空间在场景设计中是体现创意点的地方,充分体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职业等特征,如三维动画《最终幻想》在对动画场景的精心设计中,通过角色生活环境中卧室床单的颜色、地板的花纹等来表现出动画角色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运用微妙的细节处理尽可能地反映出入物的个性和剧情的需要。场景设计的时空特征还要注意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通过镜头在场景中完成,注重对角色动作、行动路线、位置和角色关系的处理,能优秀表现时空特征的动画场景可以很好的为场面调度提供支持。

表现时空的一个重点问题是清晰地表现故事的连续性,尤其在插叙或者倒叙或者其他蒙太奇手法中能够合理地解释故事,让观众从场景的变化中明白故事的起承转合。设计手法一般从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色彩特征入手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场景表现准确的时空关系。

动画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之四即是准确的色彩和造型表现。在动画片中,通过场景,反映特定的地点、环境、氛围和时间,用以衬托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形象。而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对动画片的整体风格、内容的表达,突出主题和渲染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画片中根据情节的需要,往往运用背景画面所形成的色调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色彩是塑造场景最重要的视觉造型语言,我们需要了解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重要功能。弄清场景创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色彩在时间上的节奏对比问题,注重色彩的心理象征隐喻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提升动画影片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在动画场景设计中针对特定主题灵活运用色彩的造型,是场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在完成每一幅动画场景设计时得心应手、酣畅淋漓,有了这方面的基本功,就能表现出动画场景的空间、质感,使欣赏者的视线停留在优美的画面上。在动画场景设计中应把握对象最本质的色调,理性地筛选刻画对象的色彩关系,使动画场景设计,去伪存真,使动画场景设计作品得以升华。

人们对色彩的这些感受和运用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反应,如用白色表现纯洁和肃穆,用红色表现热烈和狂放,用黄色象征活泼和权力,这已成为人们的色彩认识习惯。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设计之中。动画场景设计需要营造某种特定的环境氛围来迎合角色情绪的基调来满足剧本的要求。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场景设计能够突出鲜明地表现整部作品的情绪基调,而这种基调表现在美术表现上就是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例如表现寂寞忧伤之感用低强调的冷调对比;表现欢快活泼的气氛用明快的色彩:体现痛苦、悲伤、郁闷的情绪用灰调来表现。通过色彩、线条等艺术表现手段来渲染气氛、传达故事所蕴涵的意境,除了营造各种不同的气氛之外,场景设计还可以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深化主题的内在含义。动画场景的色彩和造型表现特征能够体现一部动漫作品的艺术基调,基调好似音乐的主旋律,或欢乐、或悲壮、或庄严、或诙谐等等,而基调就是通过动画场景中的造型和色彩表现力独特的场景设计表现出来。另外优秀的场景设计能通过色彩、光影、结构等元素的合理设计烘托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抒情和表意的功能,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情绪变化通过场景设计的美术特征来外在表现。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篇11

一、体育与艺术同根同源、相互交融

从历史进程和人类变迁发展来看, 体育和艺术的起源几乎和人类起源一样, 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诸如很多中外著名名人都对体育和艺术发表过自己不同的看法, 众说纷纭, 但是整体关于体育和艺术的起源研究与发展轨迹不尽相同。艺术来源于体育, 体育蕴藏着艺术。例如舞蹈在中国人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逐渐演变出了武术, 最初的武术被很多人称之为一种轻快的, 连贯的舞蹈, 非常具有神蕴和力量, 这就是艺术和体育一种完美的结合之一。又例如东北民间的秧歌最早来源于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 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模式, 这也属于典型的体育和艺术最佳结合的方式之一, 这符合体育艺术来源于劳动的这一说法, 许多学者认为, 人类最早的体育和艺术模式也就是劳动, 是劳动创造了体育, 秧歌就属于是这种典型的劳动式体育逐渐演变为艺术的成功案例。

生命美学强调, 捉住了生命也就捉住了美的真正内涵, 真正的美在于瞬间的美和长期的美有机结合, 真正的美在于运用诸如人体, 表情, 动作等一切元素构造一个完美的艺术真品, 在平时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 在人生的完美旅途当中, 尽量运用和创造一切活力元素为美服务, 让美真正的超凡脱俗, 瞬间的美需要长期的美作铺垫和传承。没有长期的积累就没有最终的胜利之美。

二、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一)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

体育与艺术的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在感官上的美学体验和精神上的美学体验, 视觉上的美学是来自体育活动的人体之美、配合之美、协调之美, 通过人体富有张力的表演, 使得体育的美学价值得到体现。同时, 精神上的享受给人民的灵魂带来了震撼, 不论是顽强拼搏之美, 还是汗水流淌之美, 都是体育带给人的美学。

艺术的美感来源于生活的灵性, 生活的点滴则是艺术的源泉, 体育艺术, 形体与身体的运动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的表现出来。人的美首先是物质属性的身体之美, 具体表现为人的肢体美, 容貌美, 线条美, 体态美。作为男性, 就要显现出自己的阳刚之美, 粗犷之美, 而女性则就要注意阴柔之美, 灵秀之美, 水气之神韵。同时, 再加上平时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使之身体机能自动调节, 达到阴阳平衡, 更加显现生机盎然的健康人体美, 协调的运动美。

纵观历史变迁, 体育与艺术交融的成就造就了无数的无与伦比的精美作品和物质, 从体育场馆、人物雕塑到运动器具, 从国家的国旗、国徽到普通的邮票、明信片, 从体育文学、摄像到体育歌曲与绘画, 无不反映体育艺术的高度融合之美, 创意之美, 激发大家的审美情趣, 使人们的视觉、感官、心灵得到强烈冲击震撼和熏陶。

在奥运会上, 体育健儿们顽强拼搏, 登上最高领奖台的一刹那, 在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之时, 激动之情意于言表, 荡气回肠, 这是催人奋进的精神之美, 象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奋发图强, 勇争第一的历史使命和精神象征。这种胜利之美, 比赛之美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使得众人雀跃, 狂喜至极的境界。体育艺术的特点是过程复杂曲折, 体育比赛不仅要重视结果, 更要看重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 时刻要以乐观, 不怕输的精神去面对整场比赛和最后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心态上的成熟和完美, 这是一种虽败犹荣, 从头做起的坚忍精神和坚强毅力。

(二) 体育艺术的美育功能研究

体育的美育功能有很多形式, 就现代体育运动就其观赏性愉悦性竞争性而言, 和艺术具有同样的特质, 并且体育和艺术时刻也有着交相辉映的生命内涵。体育艺术这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较, 除了展现力与美的结合, 还具备更加形象的美育作用。

在教学、实际训练和展演过程中, 能够更加直观地培养参与者的审美品位, 尤其是健康的审美观念, 能够发展参与者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促进由内而外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例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 奥林匹克运动是智力, 艺术, 力量三者的有机完美结合。从体育艺术的表演性的角度来说, 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体育艺术项目, 就是典型的以音乐为主题, 通过人体肌肉运动的方式, 以节目竞演的形式来达到艺术和体育的完美结合, 在表演或比赛中让观众感受到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当然无论在奥运赛场上, 艺术舞台上这种荣誉之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要谈到体育和艺术的另一共通之处, 就是竞争性, 艺术有层次之分, 体育也有差距之感, 当然这也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那就是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 好比足球的淘汰赛和声乐PK赛一样, 能坚持到最后的, 能站上领奖台的都是比赛中发挥最好的, 状态最佳的。这就完全符合体育艺术的竞争性的特点, 除了其中的爱国精神、团结协作、勤勉奋进等品德教育之外, 体育比赛当中经常提到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向对手祝贺也是一种心胸博大的美, 这些美都要融入我们的体育比赛当中, 融入到我们的艺术境界里去, 这才是真正的美的诠释和真谛。

摘要:追寻体育与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 探寻体育与艺术相互交汇, 相互游移的文化现象, 从中找到体育与艺术的共通点, 相似点, 交汇点, 从美学和观察视角, 揭示体育与艺术交融的美学价值,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体育与艺术也在不断的升华和融合, 其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逐渐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体育艺术,美学价值,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思, 袁荣凯.浅论学生体育审美特点与体育教学的美育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21) :63-64.

[2]韩宏雷.体育教学中美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 (15) .

上一篇:岭南经济区域下一篇:血压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