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经济区域

2024-06-23

岭南经济区域(共4篇)

岭南经济区域 篇1

摘要:本文以梧州博物馆馆藏出土文物为视角, 阐述了两汉时期梧州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认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繁荣的商业贸易, 发达的交通, 使梧州成为两汉时期岭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 对周围地区有极强的辐射作用, 从而带动了岭南经济区域的开发与发展。

关键词:梧州,两汉时期,岭南经济区域,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倍受学者的关注。从历史上看, 两汉时的梧州处于岭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 从现实来看, 梧州处于大珠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 经历了由区域经济中心地到腹地的转变。本文选择两汉时期梧州的经济为切入点, 应运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 以馆藏出土文物为视角, 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梧州更好的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提供些借鉴。

一、梧州市博物馆馆藏两汉文物概况

梧州两汉的遗址主要包括汉墓和窑址。梧州的汉墓遍布梧州各地, 鹤头山、旺步、云盖山、大塘等地均有发现。出土的陪葬品以陶器、铜器为主。就广西来看所发现的汉代陶窑遗址主要有五处:梧州富民坊窑址、合浦草鞋山窑址、苍梧大坡窑址、藤县古龙窑址、象州运江遗址, 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制陶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对了解和研究两汉时期梧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贸易均有重要意义。

二、两汉时期梧州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

两汉时期, 梧州的农业生产呈现繁荣的景象。梧州农业经济的繁荣, 在梧州博物馆馆藏的两汉文物中也得到充分的印证, 主要表现在:

(1)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两汉时期梧州的铁器, 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品种, 都比先秦时期明显增多。从考古发现来看, 梧州汉墓出土的铁制工具, 不仅数量品种较多, 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两汉时期梧州冶铁技术的提高, 产量和种类的增加, 铁农具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改进了耕作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梧州农业生产的发展。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两汉时期, 梧州汉墓出土了众多陶牛等明器, 说明牛耕技术在梧州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已向周围地区普遍推广, 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水稻, 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两汉时引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农田灌溉中, 挖井蓄水灌溉十分常见, 梧州汉墓的随葬品中经常有陶制水井模型。两汉时期, 梧州人民掌握了施肥技术, 已经懂得修建厕所, 圈养家畜, 积贮人畜粪便, 加以沤制给农作物施肥。梧州汉墓出土的许多陶屋及陶猪圈多设有粪池, 是当时普遍积肥、施肥的真实写照。不少陶屋为干栏式结构, 屋分为上下两层, 上为人居, 下为圈养牲畜, 或四面设围墙, 下层有厕所。引水灌溉、人工施肥技术的普遍应用, 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粮食储存和家禽饲养

在梧州市云盖山、低山的早期东汉墓葬中, 出土了众多极具地方特色储存粮食的滑石、陶、铜制的仓和囷模型。一方面, 反映了梧州的水稻种植已十分普遍, 粮食产量已有大幅度的提高, 说明梧州的农业生产已比较繁荣, 另一方面, 说明了粮食储存技术的提高和手工业的进步。

家禽的饲养也突出的表现在出土文物中。梧州汉墓出土了众多家禽明器, 所出土的陶屋, 也反映了当时家禽饲养的情况。在陶屋的底层, 四周用矮墙围绕, 构成一个基座, 用作饲养家畜的围栏, 开设窦洞, 以便牲畜进出, 设置有厕所, 与圈栏相连, 可以储存人畜粪便, 增加农家用肥。

2、手工业的进步

农业的迅速发展, 铁器的广泛使用, 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梧州汉代手工业的发展, 从出土文物来看, 突出表现在青铜冶炼业和制陶业。

两汉时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多, 而且种类丰富, 造型别致, 形态多样, 纹饰精美, 铸造工艺精良。从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品、娱乐器到各种明器, 以及各种装饰品、车马器、印章、钱币、动物塑像等, 应有尽有。汉代青铜工艺的造型设计, 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同时又极富想象力。

制陶业是梧州这一时期发展最快、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项手工业。梧州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以陶器所占的比例最大。从日常生活用品到井、灶、仓、屋、牛、猪、等明器以及砖瓦等建筑器材, 应有尽有。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制陶业技术工艺水平显著提高, 开始普遍采用轮制, 甚至采用模制方法。在制作工艺上, 采用印模、拍印等七种。装饰方法也具有诸多新突破。两汉墓随葬的许多陶器不仅是优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 而且也是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三、梧州岭南区域经济中心地的形成

梧州是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部 (州) 、郡、县治所, 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两汉时期, 梧州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灵渠的开凿,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使梧州处于南北交流和中外交通的枢纽, 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东连南海, 西通巴蜀, 北接中原和长江流域, 南下合浦可出北部湾。先进的生产技术, 繁荣的商业贸易, 发达的交通, 使梧州成为当时岭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 对周围地区有极强的辐射作用, 从而带动了岭南经济区域的开发与发展。

考察梧州的历史可以发现, 自两汉以来, 梧州的发展历程, 恰恰经历了区域中心地 (港口) 向腹地转变的一个历程。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分析方法, 以梧州丰富的出土文物为视角, 认为随着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南传, 灵渠的开通, 特别是汉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 推行郡县制, 揭开了中央直接治理下对岭南开发的序幕。两汉王朝不但采取从中原大量移民、输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令数十万士卒留守和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等措施, 而且采取保留“故俗”“毋赋税”和仍由当地首领自治的宽松政策,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促进了经济发展, 奠定了两汉时期梧州岭南经济区域中心地的地位, 然后向周围腹地辐射, 从而带动了岭南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两汉时期梧州在岭南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水经》卷三十六《温水注》引范泰《古今善言》汉日南张重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681页。

〔2〕谭其骧:《鄂君启舟节铭文释地》, 见《长水集》下, 人民出版社, 1987年, 193—211页。

岭南经济区域 篇2

第一期考古遗存以墓葬为主,基本分布在岭南地区众多河流所构成的水系网上。根据岭南的主要水系和当地出土器物特点,它们可被分为五个亚区来探讨,包括桂西地区: 主要在今邕江流域,以广西武鸣马头、[4]宾阳韦坡[5]的墓葬为代表;桂东粤西地区:集中于今西江流域,代表性墓葬遗址有广东封开利羊墩,[6]罗定背夫山、[7]四会高地园[8]和广宁铜鼓岗;[9]桂东北地区:基本上在今桂江流域,广西平乐银山岭[10]和恭城秧家[11]墓地为其代表性遗址;粤北及广州地区:包括今北江和珠江流域,以广东乐昌对面山[12]、博罗银岗[13]和广州市郊[14]的遗址为代表;粤东地区:主要在今汀江下游的梅江、韩江流域,以广东揭阳中厦[15]、五华棉洋墟[16]的墓葬为代表。初步分析表明,在中央政权还未控制岭南的第一期遗存中,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该期遗存在水系网络上的基本分布表明了先秦时期岭南居民在山岭众多等不利情况下,能利用河流等有利条件,不断进行局部区域内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但是,当时岭南不同水系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还是有限的,各地土著文化仍然保持着自身缓慢的发展。那些处于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由于物质交流的困难,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差别。这也与《汉书·地理志》“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记载相符。[17]目前普遍认为桂中、桂西地区活动的越人主要是西瓯,桂东及粤西活动的主要是骆越,粤北和粤南活动的主要是南越,而其他地区的族群归属仍有待考证。[2]217-219

第二期考古遗存主要包括南越国时期的城址和墓葬,但它们分布有限,集中于岭南重要的水路枢纽和山路要冲上,构成了控制岭南的一系列据点。按水系和地理位置划分的第一期的五个亚区对它们的分析不太适用。目前已发现的该期墓葬约有五百座,多数位于曾为秦南海郡治和南越国首府的广东番禺(广州)地区。该期墓葬比较集中的另外两个地方分别是广西平乐银山岭墓地和广东乐昌对面山墓地。郑君雷在分析南越国境内的墓葬时还指出,从整体上看偏西的平乐银山岭墓葬中西瓯式因素强烈, 首府番禺地区墓葬中汉式因素突出, 而北部乐昌对面山墓葬的风格则介于其间。[18]另外,该期大型墓发现很多,包括广州南越王墓、[19]贺县金钟一号墓、[20]贵县罗泊湾一、二号汉墓、[21]肇庆北岭松山大墓等。[22]番禺地区以外的这些大墓可能是当地越人中受到中原厚葬习俗影响的豪酋首领的墓葬。其丰富的随葬品中既有大量汉式风格的随葬品,又有带本族特色的器物,如铜鼓等。

秦帝国为了平息百越,建成了几条内地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曾提到“自秦时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非必山也”。《淮南子·人间训》则记载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尉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入岭南,“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以与越人战。” 当时岭南与外界的联系除海路外就主要依靠这几条要道,而第二期遗存也几乎都分布在这几条通道的要冲上。第一和第二条通道构成从粤北进入岭南腹地的路线,广东始兴、曲江、韶关的一系列西汉中后期遗存均在这两条通道上;第三、四条通道构成从桂北进入岭南腹地的路线,其中沟通湘漓的灵渠便利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连接,而兴安、封开、贵县的一系列遗存均分布在这些通道上;粤东方面的第五条路线上也分布着五华、龙川等重要据点。只需控制这些要冲,便能有力地控制整个岭南。因此秦末赵佗通过据守这些关隘而得以割据岭南近百年;而南越国吕嘉集团反对归附西汉时也因为这些要冲上的将士倒戈而迅速灭亡。

汉武帝于前111年分兵四路灭南越后,更置九郡,重新建立起西汉政权对岭南地区的统治。随着边关的废除,中央权力的扩张,内地和岭南的交流也频繁起来。大量岭南物产北上,北方甚至出现了“民间厌橘桔”的情况。第三期遗存的分布也随汉帝国在当地统治的稳固而扩大开来。不过这期遗存分布虽广,但是不像第一期遗存那样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随葬品基本以汉式风格为主,一些前期常见的带地方特色的器型完全消失。不过交通困难的偏远地区仍保持了较浓的早期地方文化,如广西西林普驮就发现过以套合的铜鼓作为葬具的汉墓。[23]

岭南地区第一期到第三期考古遗存的分布和特点都存在阶段性差异。第二期遗存明显不同于第一期和第三期,仅有限的分布于岭南地区的水陆交通要冲上;而第三期遗存汉式风格明显,缺少第一期遗存的多样性地区风格。那么,为什么第二期遗存仅在重要据点分布?第三期遗存的整体文化面貌又为什么较前两期更趋向统一? 可以说,第二期考古遗存以前相对较少的发现,及其仅限于交通要道上的分布,并不代表当时除这些据点以外的周边地区就没有汉文化深入,而是汉文化在渗透过程中并未达到足以使当地土著文化遗存的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的程度。当时城邑周边地区的土著居民较强地保持了自身的传统,再加上岭南腹地经济和生产发展的相对缓慢,因此汉文化的渗透过程并未有效的在考古遗存中表现出来。有些墓葬可能在年代上已属第二期,但其中发现的主要器型和纹饰仍与第一期无异,因不易被区分而被误认为仍属第一期。另外,史书上虽然记载了秦帝国平定岭南后,筑关修道,移民实边,使越人居于严密控制之下,但是,第二期考古遗存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控制是不稳固的。由于当地越人的顽抗,秦军不得不退守一些重要关隘。秦帝国也不得不行使特例,以南郡尉典三郡事,通过赋于南海郡尉军政合一的大权,力图有效地维持在岭南的统治。不过,汉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也并不仅限于这些据点,而是有一定的展开范围。有些墓葬中发现的少量器物,如先进的铁器器型等,就表明当时汉文化对当地越人是有影响的。

西汉政权建立之初,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不但忙于恢复经济,也忙于对付北部匈奴和内地诸侯王的反叛,因而对南越等地方政权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措施,以避免激烈的文化和军事冲突。第二期遗存的部分特点也表明汉帝国除了靠赏赐维持南越对中央政权的臣服以外,还通过控制关隘和商贸交流,以及利用诸侯国间的相互牵制来限制岭南的经济发展。例如,该期遗存中铜钱少见和铁器反复使用的情况,均表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和重要生产物资的缺乏;这与吕后当时推行的封锁政策也是分不开的。平乐银山岭墓地中西汉早期墓的稀少和其随葬品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长沙国与南越国间为了平乐地区的归属而不时争战的背景。[24]

秦末乱世中拥兵自立的赵佗所建的南越政权也是不稳固的。作为汉人来统治岭南地区的越民,赵佗只能采取尊重越俗的方针,并吸引土著豪酋进入南越国的各级政权,以缓和族群间矛盾。在允许越人地区“以旧俗治”的同时,赵佗也采取了一定防范措施。首先是派亲信统兵控制一些要扼城邑;同时迁移很多越人到城邑里,以便控制和监视。第二期遗存中带汉文化因素的越族首领大墓多有发现,并集中分布于郡县治所周边。可以说,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文化同化是自上而下逐渐展开的,并从中心城邑扩及周边。但是,南越政权中汉人和越人利益集团的矛盾,国内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使汉文化对番禺和其它重要城邑以外地区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南越国因国力所限而奉行的较为保守的开发策略是导致岭南地区第二期遗存分布较为有限的原因之一。

岭南第三期遗存的文化面貌较前两期发生了较大改变。相对于前两期的墓葬,第三期墓葬的墓形墓制和随葬品风格与中原汉墓的共同点增多,自身地方色彩减少。由于广州地区西汉墓的整理工作比较完善,我们可以选择对其中汉武帝灭南越前后的墓葬进行分析来开始这个问题的讨论。[25]从随葬品类型和组合的改变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灭南越后番禺地区文化的变化是明显的。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在汉帝国灭南越、行汉法后,岭南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进一步趋同。随着西汉国力的强大,汉武帝采取了一种扩张性策略,以此试图更有效地统治岭南。他增加了作为汉人据点的郡县治所数量,增强了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并更着重于开发和控制番禺以西的百越杂居地区。撤桂林郡而设苍梧、郁林两郡分管桂东和桂西,即很可能是为了较有效地控制骆越和西瓯。

在政治和武力扩张的同时,汉武帝也大力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以频繁的贸易交流来辅助政治扩张。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强有力的措施下,岭南大量的物产被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无数越人被迁移到新的城邑,汉制汉法的影响深入到岭南腹地。秦代始建的番禺城是岭南最早兴起的都市。武帝灭南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汉人和其他骆越移民的增加,番禺城的规模很快扩大了。岭南地区的很多郡县城邑也同番禺城一样繁荣起来,这些城邑中居民又把汉文化的影响带入到周边更偏远的地方。随着作为汉人据点的郡县城邑数量的增多,汉人与百越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汉文化在南越亡后的短短百余年间对周边的土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岭南经济区域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2008年6月20日选用引进岭南黄品种鸡3500只, 在东塔镇城一村规模养鸡场集中育雏10日龄后分散放养。分别在东塔镇新园村四队杨占业养殖户网上育雏到43日龄, 放牧到果园、苜蓿地至80日龄出栏;东塔镇黎明村杜新福养殖户网上育雏到43日龄, 网上饲养饲喂菜叶、鲜草至90日龄出栏;崇兴镇果园村杜玉忠养殖户网上育雏到40日龄, 放牧到果园至80日龄出栏;崇兴镇杜木桥村二队肖耀祖养殖户网上笼养育雏到40日龄, 放牧到果园至80~90日龄出栏;梧桐树乡陶家圈村七队杨秀琴养殖户地面平地育雏到43日龄, 放牧到果园至80~90日龄出栏。其余8780只为开放式饲养观察。

1.2 放牧训导方法

为使岭南黄鸡在下雨天、大风天及时归舍形成规律性出牧、觅食、归舍, 以如下方式训导:

采用有特点的叫声、敲盆等诱惑方式, 如此反复多次使鸡群建立起“敲盆-放牧-觅食-归舍”的条件反射。

2 试验内容

将岭南黄品种鸡集中育雏, 分群饲养, 每周末空腹随机抽样称重50只, 记录10~40日龄的死亡数、淘汰数、饲喂日粮和重量。

40~45日龄逐步过渡分散饲养, 各试验点培养训练鸡对室外温度、光照、采食等转变的适应能力, 周末继续空腹随机抽样称重50只并记录鸡只死亡数、重量和补饲情况。

45日龄后全开放式放牧饲养, 早出晚归, 自由采食果园、苜蓿地、林地、河滩地里的嫩草、昆虫、野菜类食物, 日补饲2次, 周末继续空腹随机抽样称重50只并记录鸡只死亡数、重量和补饲情况。

3 饲养管理措施

网上、地面平养, 颗粒料分次饲喂, 充分饮水, 自然通风, 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 10日龄育雏以煤炭供暖。40~45日龄过渡训练, 45日龄后开放式放养。

3.1 密度

出壳1~20日龄50只∕平方米, 21~40日龄30只∕平方米, 41日龄以后白天全开放式的放养, 晚上15~20只∕平方米。

3.2 补光

3日龄前给光24小时 (除白天自然光照外, 夜间补给人工照明) , 而后至10日龄每天照明23小时, 关灯1小时, 保持黑暗, 使雏鸡能够适应一旦停电的环境变化, 10~20日龄每天照明16小时, 关灯8小时, 自20日龄后采用自然光照。

3.3 温度

1~2日龄为33~35℃, 3~7日龄31~33℃, 14~21日龄29~31℃, 28日龄后过渡到自然温度在28~30℃。

3.4 湿度

1~10日龄室内保持相对湿度65%左右, 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

3.5 喂料次数

1~10日龄每天喂5~6次, 10~40日龄每天喂4次, 41日龄后每天喂3次, 在过渡期补喂野菜、嫩苜蓿、水果等。每日保持早适中、午适量、晚喂饱, 并供给充足饮水。

3.6 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苗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7~10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苗, 滴鼻点眼或饮水;12~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20日龄禽流感疫苗注射;28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56日龄新城疫Ⅰ系苗注射。

4 日常管理与驱虫防病

4.1 日常管理

要做到“三勤”。一是勤观察, 要在鸡只采食时、休息时, 观察外在表现形态是否活泼、健康, 勤观察鸡只粪便是否有异样, 发现病症要及时治疗;二是勤供水, 特别是在中午不可断水;三是勤打扫, 常通风, 不得使室内产生大量氨气不利健康。

4.2 驱虫防病

在20、40、60日龄分三次用氯苯尼考预防大肠杆菌病;

每隔15天用克球虫粉预防一次球虫;

在鸡15日龄时注意观察鸡是否有呼吸道病症状, 采用泰乐菌素、罗红霉素治疗;

7日龄和30日龄分两次用左旋、丙硫咪唑驱除寄生虫。

5 试验结果

5.1 成活率

详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育雏期除杜幸福养殖户之外, 其余养殖户养殖岭南黄试验鸡成活率都在95%以上, 而杜幸福养殖户养殖岭南黄试验鸡成活率只有69.86%, 是因为租别人的育雏室, 消毒不完全发生了爆发性球虫病, 造成死亡率增高。在放牧期各试验点的成活率几乎为100%。

5.2 体重

详见表2。

杨占业试验点8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2248克, 只均增重2209.7克;杜玉忠试验点8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1692.9克, 只均增重1654.6克;肖耀祖试验点8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1766克, 只均增重1727.7克。杨秀琴试验点8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2157.2克, 只均增重2118.9克。杜幸福试验点87日龄出栏平均体重2966克, 只均增重2927.7克;从表2中可看出杜玉忠试验鸡增重速度最慢, 由于后期饲养密度大、放牧时间短而且补饲自配料营养不全面造成饲料报酬低, 增长速度慢。

5.3 饲料报酬

详见表3。

育雏期除肖耀祖养殖户饲喂自配料外, 杨占业试验点、杜幸福试验点饲喂兰州正大510雏鸡料, 杜玉忠试验点、杨秀琴试验点饲喂中卫隆丰雏鸡料。育雏期杨占业试验点料肉比在1.96:1, 放牧期料肉比在4.84:1;杜新福试验点育雏期料肉比2.49:1, 放牧期料肉比1.78:1;杜玉忠试验点育雏期料肉比2.02:1, 放牧期料肉比6.58:1;肖耀祖试验点育雏期料肉比2.40:1, 放牧期料肉比2.96:1;杨秀琴试验点育雏期料肉比2.47:1, 放牧期料肉比4.01:1。在放牧期杜新福试验点没有放牧而是舍饲饲喂+补饲青菜, 饲料报酬最高, 而杨占业、杨秀琴两个试验点主以放牧为主, 但饲料报酬最低, 说明此品种鸡不适宜放牧饲养, 适宜舍饲饲喂+补饲青菜。

5.4 屠宰

详见表4。

试验结束后, 随机抽样两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随机抽样空腹活鸡10只, 公母各半, 共计10只公鸡、10只母鸡, 进行屠宰测定。具体内容见表4。

杨占业试验点屠宰试验鸡平均活重2480克, 屠体重2235克, 占活重的90.12%, 半净膛1958克, 占活重的78.95%, 全净膛1610克, 占活重的64.92%;杜玉忠试验点屠宰试验鸡平均活重1710.9克, 屠体重1520.4克, 占活重的88.86%, 半净膛1336.7克, 占活重的78.13%, 全净膛1103.5克, 占活重的64.5%。

6 小结

岭南经济区域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走出去”通过股权并购方式获取海外资源一直是我国企业的梦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收购海外资源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降低成本, 而且有利于保证我国原材料供应, 并取得行业内的话语权。2008至2009年,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特别是2009年,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逆市增长。尽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在数量上成果显著, 但经济效应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Dealogic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达12%, 为全球最高;2010年虽降至11%, 却仍居全球首位。而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 一直是国内外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通常采取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事件研究法侧重于对短期绩效的考察, 检验并购是否会为股东带来超常收益 (Jensen&Ruback, 1983;Healy, Palep&Ruback, 1992;Renneboog2001;Rene, 2005;Madura, 2007) ;会计研究法则主要以会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考察并购事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李梅, 2010) 。国外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 跨国并购能为收购方创造价值、增加财富。Santos, Errunza and Miller (2008) 研究了1990~2000年间美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富效应, 认为跨国并购不会导致价值损毁;Pyykkt (2009) 研究表明, 以科技为导向的跨国并购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能增加收购方的股票市场的价值;Halt和Kiymaz (2009) 研究表明, 收购方在跨国收购公告期间会获得正的财富回报, 同时收购方的财富增加会因国外目标公司的行业分类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区别, 收购发达国家的公司会获得较高的财富效应, 且财富回报与GNP增长率显著相关 (王刚, 张金鑫;2010) 。国内学者刘平 (2003) 对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实证检验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述评, 认为现有的实证检验结果大体上支持了理论研究, 但在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这一问题上, 仍存在分歧。李梅对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海外并购事件存在一定的公告效应, 但市场并不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给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损失。

从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国外研究海外并购绩效的文献比较丰富, 大部分学者认为跨国并购能为收购方创造价值增加财富。由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起步较晚, 研究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样本较少, 特别是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收购资源的文献更少, 并且海外收购能否带来财富效应尚无一致结论。笔者认为, 从战略层面看,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抢占资源有利于国内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从而降低成本, 保证原材料供应, 并取得行业内的话语权;从经济后果看, 成功的企业战略并购能产生多方面的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 国有企业海外战略并购能产生正的经济后果, 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通过海外并购获取资源储备的企业, 在危机过后一定能享受丰厚的回报。笔者通过研究中金岭南成功并购澳洲上市公司PEM这个案例来验证这一观点, 并通过此案例梳理、总结也一些海外并购获取资源的成功经验, 以便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股权收购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金岭南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一) 并购过程

2009年2月, 澳大利亚PERILYA LIMITED (简称“PEM公司”) 股东大会通过中金岭南公司收购PEM公司50.1%的股权的方案, PEM公司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向中金岭南公司出售约1.98亿股的股份。中金岭南公司通过其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以每股0.23澳元的价格, 认购PEM公司定向配售的约1.98亿股可流通普通股股票, 总投资约合人民币2亿元。同年年底中金岭南公司通过配股将控股比例增加至52%。此举宣告中金岭南公司成功收购海外优质矿山资源, 并一举成为中国国有企业首家绝对控股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的企业。因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 导致全球相当多铅锌矿山生产处于亏损状态。PEM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的勘探和铅锌开采业务, 由于金融危机2008年面临着巨额亏损和现金流问题, 其股票价格大幅下挫, 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中金岭南公司抓住机遇, 成功对PEM实施绝对控股并购, 对于中国企业拓展海外资源开发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对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并购动机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 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中金岭南是以铅锌生产为主业的资源型上市公司, 通过多年对国内铅锌资源的考察, 中金岭南认为目前在国内寻求储量大、品位高的铅锌矿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的可能性较小, 必须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收购PEM公司, 能掌控大储量、高品位的资源, 有利于发挥中金岭南铅锌采选的技术优势, 有利于推进中金岭南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 掌控国外资源, 缓解国内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困境。由于铅锌金属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矿山生产和二次资源的利用量已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锌精矿和铅精矿。通过投资控股PEM公司, 中金岭南将掌握国外铅锌矿产资源储量约323万吨, 部分填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铅锌资源的巨大需求, 符合我国政府鼓励资源型企业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的产业政策。

(3) 获得良好回报。国际铅锌市场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2007年, LME锌价高达4200美元/吨, 铅价最高达3000美元/吨。受金融海啸的影响, 国际市场铅、锌价分别下跌至1095美元/吨和1167美元/吨, 全球大多数铅锌精矿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此背景下, PEM股票价格大幅下挫, 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中金岭南认为, 铅锌金属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有色金属。目前市场价格应属金融海啸所导致的非理性下跌,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恢复, 市场基本供需调节功能将促使铅锌价格恢复至理性水平。同时, 目前远低于生产成本的金属市场价格, 使PEM公司的股价远低于其应有的水平, 为中金岭南低成本控股PEM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虽然该项投资在短期内不能取得投资收益, 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 上述投资必将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4) PEM公司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会计核算谨慎稳健。作为澳大利亚公开上市的公司, PEM公司的财务信息按规范程序对外披露, 可信度高, 透明度好。同时, 中金岭南在开展尽职调查时发现, PEM公司已根据市场情况在2008会计年度大幅计提了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减值, 历史遗留问题少, 充分反映了其谨慎、稳健的会计核算政策, 也大大增强了中金岭南入股该公司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中金岭南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资本市场的证据

(一) 分析方法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中金岭南并购PEM公告前后股东短期财富变动情况, 考察合并公告日 (2009年2月5日) 前后交易日股票价格的市场反应。以超额收益率AR的变化及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作为验证公司股东财富变动的重要指标, 进而分析并购事件的发生对中金岭南股东短期财富效应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为了检验中金岭南并购PEM是否存在财富效应, 对于超额收益AR和累积超额收益CAR的符号进行显著性检验, 如果AR和CAR显著为正, 说明中金岭南并购PEM的公告增加了股东财富, 否则说明此次公告并购没有增加股东财富, 不存在财富效应。

(二) 中金岭南超额收益率分析

图1显示了中金岭南海外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 中金岭南 (000060) 在[12/16/2008, 3/19/2009]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0.918%, 累计超额收益率为55.1%。中金岭南超额收益率AR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均为正, 这说明中金岭南在此期间跑赢深圳成指的整体收益水平, 中金岭南并购PEM的公告增加了股东财富, 存在财富效应。可以判断, 投资者对于这起并购交易的前景持有乐观的预期。

四、中金岭南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证据

(一) 财务指标在短期内并未充分显现并购的财富效应

本文选择2005~2009年5年财务指标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以便进一步分析中金岭南在收Á购PEM公司后2009年度财务指标与这5年平均数相比短期内是否有显著提高, 从财务上判断此次对PEM的收购是否使财务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为对比分析中金岭南并购财富效应, 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 即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1) 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从图2中金岭南最近五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的情况看, 中金岭南公司盈利能力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司的营业收入骤然下降, 但其营业成本却未见明显下调, 致使各项盈利指标在2008年降至最低点。2009年开始缓慢上升, 但与5年平均数仍有较大差距, 这说明中金岭南公司2009年的海外收购并没有使盈利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2) 成长能力指标处于良好水平。从表1可知, 2009年的资本积累率比2008年增长近20%, 表明2009年资本积累增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增强, 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2009年总资产增长率比2008年增长了45.59%, 表明中金岭南在这段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加快, 2005年至2009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都大于100%, 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 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 利润总额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负增长外, 其他年份都是正增长。因此, 从成长能力指标来看, 中金岭南公司的海外并购已初见成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降低,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各指标在行业水平处于良好水平,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 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从图3中可知, 中金岭南的海外并购已影响到2009年的偿债能力指标, 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在2009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 流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 资产负债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呈上升趋势, 海外并购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4) 营运能力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从图4可知, 2005年到2008年中金岭南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指标呈上升趋势, 但在2009年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05年~2009年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基本持平, 没有较大的变化;应付账款周转率从2005年~2007年呈上升趋势, 但是从2007年~2009年不断呈下降趋势。总体看, 2009年度中金岭南各项周转率指标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 说明海外收购在短期内并没有使营运能力得到提升。

从上述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 中金岭南公司并购PEM公司使得中金岭南公司财务风险加大, 营运能力呈下降趋势, 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已开始缓慢上升, 预计公司成长前景良好。总体上看, 并购的短期财富效应不显著。

(二) 整合效果明显, 发展前景好

首先, PEM公司经营业绩明显改善。PEM在2008年度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 亏损1.4亿澳元, 正常经营生产已难以维持。中金岭南公司控股PEM公司后, 即在2009年2月1日至6月30日的会计期间, PEM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税后净利润超过200万澳元;2009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 税后净利润超过2850万澳元, 经营业绩得到明显改善。同时, 随着经营业绩的改善, PEM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大幅回升, 股票价格最高升至0.55澳元。按最近一月的平均价格0.49澳元计算, 比中金岭南公司账面投资成本 (0.23澳元) 升值113%。2009年底实施配股后, PEM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净利润7420万澳元, 增长超过100%, 其股票价格最高升至0.75澳元。中金岭南公司也将从PEM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2010年中金岭南净利润7.07亿元, 比2009年增长70.68%, 其中超过1.4亿元净利润是由PEM公司贡献的。

其次, 中金岭南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初步实现。PEM公司拥有的铅、锌、银、铜、金等资源储量丰富, 在澳大利亚拥有超过6000平方公里的探矿权, 资源潜力十分巨大。中金岭南控股PEM公司, 可使中金岭南公司掌控320万吨的铅锌矿资源和其他探矿权, 提高了对国际资源的控制力, 有利于发挥公司铅锌采选的技术优势, 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金岭南公司利用控股子公司PEM作用海外资源收购平台, 打开海外资源开发的大门, 不断加强海外开发力度, 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矿业的影响力, 向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一流企业迈进。2010年1月, PEM公司完成对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100%股权收购。通过此次收购, 中金岭南公司新增的资源量包括79万吨铜、43吨金, 178吨银、9.3万吨镍、8万吨氧化锂。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避免了经营单一品种的潜在风险, 盈利增长点更加广泛, 使公司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分析

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金岭南并购PEM公司经济后果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中金岭南并购PEM的公告增加了股东财富, 存在财富效应。可以判断, 投资者对于这起并购交易的前景持有乐观的预期。第二, 财务指标在短期内并未充分显现并购的财富效应, 海外收购在短期内并未显著改善中金岭南的业绩指标, 但成长能力指标已显示公司的发展潜力。第三, 中金岭南并购PEM整合效果显著, 属于战略性收购, 这主要体现在PEM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和中金岭南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笔者认为, 中金岭南并购PEM公司实现了其战略目标, 属于战略性并购, 从较长的一段时间看, 并购能够真正增加公司价值, 具有财富效应。

(二) 经验及建议

通过研究中金岭南并购澳洲上市公司PEM这个案例, 可以梳理出一些海外收购获取资源的成功经验, 为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

(1) 确定交易动因、明确战略并购目的。战略是决定海外资源类并购项目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告诉决策者为什么实施海外并购、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以及如何确定最合适的并购方案。金融危机下如何把美元资产转为资源资产成为国家的积极政策导向, 在此政策环境下, 并购应该以双方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 考虑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需要。中金岭南收购PEM公司体现了公司在铅锌领域专业化的深化和经营海外资源的需求, 通过收购强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取得了良好的财富效应。

(2) 做好并购前的准备工作。谨慎选择并购对象, 认真进行估值, 并确保交易结构合理。要想并购海外企业, 首先要掌握国际惯例, 熟悉当地政策, 特别应该了解和研究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环境, 对并购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 不仅关注资源以及相关的资产, 还应该关注目标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结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等方面。有色金属行业涉及到国家资源能源安全问题, 对于这类行业企业的并购, 还应该了解并购对象所在国的政治制度, 重视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 在取得当地政府许可后, 应就并购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3) 并购过程中坦诚沟通、满足各方利益相关人诉求。中国的国有企业受到了来自外国监管机构的限制, 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或者仅是出于对本地就业和企业的保护。海外并购过程要和利益相关人及时、坦诚沟通。并购主体和并购目标在不同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 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人,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特别是国外公司把中国企业看成是政府的延伸, 对国有企业的决策机制、收购后的发展战略存在疑虑。因此, 在并购过程中, 要显示公司商业运作和决策的独立性, 强化产业资本对目标公司长期发展的关切, 实现双方长期共赢。

(4) 高度重视并购后的各项整合工作。并购后整合的内容包括战略整合、管理整合、资产业务整合、财务整合和企业理念整合文化等, 只有整合管理得当, 企业才能系统性的提升自身价值和经营管理能力。整合可以在聘请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或保持原有经营团队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整合管理人员过程中, 尤其要关注该国劳动法和法律框架, 保持管理团队的稳定。中金岭南公司收购PEM公司, 除了派出3名董事外, 管理团队仍然保留PEM公司原有人员, 保证了整合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刚、张金鑫:《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进展》, 《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0期。

[2]蒋果:《中国大陆企业境外并购财富效应实证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李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Magenheim, Ellen B.and Edennis C.Mueller, Are Acquiring-Firm Shareholders Better Off after an Acquisition, In John C.Coffee, Jr., Louis Lowenstein, and Susan Rose-Ackerman, Editors, Knights, Raiders and Targets:The Impact Of The Hostile Takeo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Peter Dodd, Mergers Proposal, Management Discret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0.

[6]Jarrad Harford, Dirk Jenter and Kai Li.Conflicts of Interests Among Shareholders:The Case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Working paper, June, 2007.

[7]Henock Louis and Hal White.Do managers intentionally use repurchase tender offers to signal private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firm financial reporting behavior.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 Volume85, Issue1, July, 2007.

[8]Mami Kobayashi, Ownership structure, shareholder intervention, and success in takeover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Volume19, Issue4, December, 2007.

上一篇:DGGE技术下一篇: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