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十二册教案(精选5篇)
岭南版美术十二册教案 篇1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
1欣赏鸟飞行的图片。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单色画笔。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小朋友知道鸟的特征吗?你们能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引导学生、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欣赏人类尝试飞行的图片。
重点给学生介绍:
飞行器:达芬奇设计草图,表达了人类模仿鸟类,在蓝天自由飞翔的梦想。
图腾柱“雷鸟”
二.欣赏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
用单色画一张自己的飞天梦想。
四.作业讲评
第二课 海底世界多奇妙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2、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一——认识一位新朋友
猜一猜:他是谁?(小小潜水员——明明)你知道他要去哪儿吗?
说一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吗?
二、探秘二——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壮观呀!
说一说:谁能说说海底世界的故事?
找一找:海底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吗?
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 做一做:你能学做几种海洋生物的动作?
三、探秘三——我眼中的艺术家 说一说: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色彩? 猜一猜: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珊瑚)你知道它是怎样想像出来的四、探秘四——我也来做艺术家 说一说:我认识了几种海洋生物?
想一想:神奇的海底世界,让我联想到什么?
画一画:我也来做艺术家,画出想象中的海洋生物!
教学反思:海洋是神奇而美妙的,“好奇”是每一位儿童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对自己没有见过、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本课诱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事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力,让学生喜欢上了大自然。
第三课 五彩的泡泡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与色表现作品。
2、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泡泡的造型与色彩变化;
由泡泡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幻想与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相互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
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发现
1、创设教学环境:如何吹泡泡?如何把泡泡吹得又大又多?
2、进行科学总结:泡泡吹得大而多的方法;泡泡水的准备;铁线圈的造型(双圈、三角、四方、大圈、小圈)。
二、欣赏与评述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有多少个不同的形状?它们是对称的吗?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三、想像与创作
1、构思:如何创作?
2些色彩、图案花纹和
1法与创意。
、合作:确定目标,开展接力画游戏 ;为了丰富作品,还要添加哪环境?、完成:共享成果。
四、体验与评价、集体欣赏: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自评(要点): 我能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吗?()
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
我能与小朋友合作吗?()
我能和小朋友交流吗?()
我在活动中有耐心吗?()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造型、理解颜色、理角画面效果,强调集体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课 七彩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形状、色彩及其形成原理。
2、学习用线条表现彩虹。在欣赏、尝试、游戏体验活动中,认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积极参与创作活动。
3、感受美丽的彩虹;对彩虹的形状形成原理感兴趣、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色彩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画出彩虹和心听彩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发现(照片)
1、观察彩虹的形状与色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发现彩虹的形成及色彩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颜色的排列有规律吗?
二、欣赏与评述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这一幅画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没有清楚地画出来?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家是怎样画彩虹的?这幅画和照片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1三、想像与创作 构思:如何创作? 创作: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四、欣赏与评价、集体欣赏:我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我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与创造。
2、说一说:心中的彩虹故事。
3、自评(要点):
我(知道/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我能画出()种颜色的彩虹。
我(可以/不可以)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我(喜欢/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创作快乐。
我(可以/不可以)说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颜色,彩虹呈现出的主要颜色是儿童需要知道的常用色,这些颜色不公要准确辨认,而且让其记住了其名称。
第五课 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
2、在欣赏、比较、表演(听、说、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
3、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围绕本课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感受与激趣)
1、听一听: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有小鸟叫声)供学生欣赏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2、看一看:教师播放一段小鸟的录像片或展示图片,然后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小鸟?有什么样不同的形态和花纹?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喜欢的小鸟的色彩和形态。
4、演一演:教师或全体学生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进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鸟的故事。
活动安排
二、活动
一、(学习与尝试):
1教师出示课题“快乐的小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析小鸟形态结构(头、眼、嘴、身体、翅膀、尾巴、脚、羽毛、色彩、花纹)。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探索小鸟的画法。
3、分小组尝试小鸟接力画游戏。
三、活动
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小鸟形态,同时启发学生可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现不同形态、色彩、花纹的小鸟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
三、(合作与表现):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大纸上画一群快乐的小鸟。
2、教师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扬个性探究型作业,同时鼓励学生添加上背景。
五、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1、各小组将作品摆放到展区内,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乐趣。
2、学生谈感受体会: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有什么好建议?
六、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有关小鸟的资料,讲一个小鸟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活动中“自由”作画。
第六课 昆虫王国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昆虫的色彩花纹及形体特征进行造型活动。
3乐趣。
、在欣赏比较中探究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画、撕、摆事实的多种表现方法与体验合作的、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合作游戏与分享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以多种昆虫造型与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 线条的表现方法——疏与密;把握“对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教室放置挂满昆虫的树枝,以树枝为载体进行故事引入有关昆虫的童话。
二、让学生寻找树枝中的秘密,在活动中观察、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害虫与益虫。
特征。
构思独特,很多作品
三、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更加有趣的昆虫形态。
四、让学生模仿昆虫动作与造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昆虫的结构与
五、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活动。
六、教师巡视与辅导。
七、组织评价活动。教学反思:学生在创作中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用色鲜艳、对比强烈、衬托出主体。
第七课 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
能与小朋友一起画鱼。
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以鱼为主题的纸造型游戏。
教学重点
以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构成游戏,激发小朋友的表现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画、摆、剪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学生刚进入教室时开始播放《海底总动员》。说一说:刚才看到了哪些鱼,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
二、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大鱼和小鱼,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鱼。在画时注意构图。启发学生注意鱼的画法。
三、与学生交流各种以鱼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四、布置活动要求:发挥想象,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鱼,也可以直接在纸上前进出鱼的形状,为它画上花纹,穿上漂亮的“外衣”。
五、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或分组直接在卷纸上作画,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六、组织美化大海的活动:组织参加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大画添加中鱼和水草等物。
教学反思:从自然形态来看,鱼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学生在创作中应用了装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大胆地发挥想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8课 《小动物和妈妈》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 时:1课时
教具:有关动物的图片或课件。
学具:上色工具、笔、16开图画纸。
教学设想:在本可的教学中以三个兴趣点切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兴趣点
一、讲述动物亲情故事(引入)兴趣点
二、模拟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亲情动作。(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兴趣点
三、给自己的话题起题目,并互相介绍(学会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本可还设计了课前预习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和家人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增加学习的兴趣,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以便在课堂上能更好的与大家交流和共享。
教学目标:
知识: 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有主题的创作。培养关注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能力: 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进行表现。
情感: 认识亲情,珍惜亲请,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
教学重点:大胆表达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对动物亲情的细节观察并能有感情的进行绘画表达。
兴趣点:1、讲述动物的亲请故事。
2、摸拟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动作。
3、给自己的画起题目,并互相介绍。
指导预习:1、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亲情的故事图片。2、了解动物们的生存状态。
3、思考人类能给动物带来什么帮助?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
1、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动物们的爱心,运用动物们与妈妈在一起的图片进行观察,用语言和动作体验动物之间的亲情。
2、创设一个“给动物们设想一个温暖的家”为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画面的想象完成有主题的绘画作品。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有关动物知识的探索。
教学思路:课前指导预习——课件故事引入——图片观察——语言和肢体表达——欣赏作品——编故事和兴趣表演——讨论动物们与妈妈在一起的场景——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关于动物亲请的作品——思考: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延伸,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关注地球的生存环境,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课前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上课的内主题。
2、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
第九课 奇特的海螺
教学目的:
1、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
2、在比较中感受海螺的奇特变化。
教学重点:海螺的记忆画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耐心的画出海螺的花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见过大海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吗?
二、引导学生欣赏海螺图片,观察海螺的奇特外型。
海螺有奇特的外型,本身就像一幅美丽的线条画。
三、学画海螺
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仅用单色线条勾勒,另一种是有色彩的作品,教师建议学生可以选一种喜欢的方法表现海螺。
四、学生作画,画一画奇特的海螺。
五、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十课 美丽的海星
教学目标
1、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
2、在想像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
3、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
教学重点
以海星的记忆想像画创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难点
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以天上的星星掉进大海变成了海星为题,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二、教师谈话引出海星:今天,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大家欢迎。
三、教师拿出海星标本,扮演海星,引导学生从内到外仔细观察海星的特点。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吗?我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呀?你看我有几只角呀?
四、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五、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的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
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想像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来吗?
七、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委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吗?
八、教师巡视辅导。
九、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
十、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教学反思:海星向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描绘对象。海星的外形具有多角、鲜明的特征,其纹理丰富多样,很容易用线条构成美丽的画面。教学中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
第11课 《神奇的大海怪》
一、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二、学习课时:2课时(连上,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前期海洋生物的平面作业,龙王面具、头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海陆空动物的图片。
2、学具准备:手工课上常用的剪刀、画笔、胶水、彩纸、卡纸等。
四、教学设想:
本课在注重表现动物的同时,尤其注重表现大海里的动物,如果说前几课是让孩子们感受及表现海洋生物的丰富、美丽及奇特的话,那么《神奇的大海怪》则是着意培养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所思、所想的创新课例。本课虽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但它更包含设计创新的成份,且有表演的空间,故把此课改成一堂综合探索课也未尝不可,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各式海怪头饰用于表演,是他们所乐于的,只不过要把它改个课题——《海龙王的盛宴》。这样更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及探秘学习的兴趣。
通过直观感受——分工创作——表演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去想象,在想象中去创造。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做头饰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画、剪、贴等平面与立体造型知识与与技能创作海洋怪物的头饰、面具。
3、审美目标:对海怪的好奇及探索,体会合作创作及游戏的快乐,体验评价的快乐,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六、教学重点: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在已有的记忆及知识中重新创设出一种新的动物——大海怪的头饰、面具,让它形象神秘,本领超强。
七、教学难点:海怪的创新。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既然为“怪”,必定本领超强,好似龙王,可上天入海。故可把学生对海怪的想象引向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特点的综合体,而不应仅仅是海洋生物特点的综合。通过欣赏各种动物,了解他们的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
八、学生学习兴趣点:把此课改成一堂综合探索课也未尝不可,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各式海怪头饰用于表演,是他们所乐于的,只不过要把它改个课题——《海龙王的盛宴》。
九、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本学期所有关于海洋生物题材的平面作业。
2、师制作好一龙王的头饰和面具及一张海龙王宫殿图。
3、制作含龙王宫殿卡通片的课件。
(一)导课(13分钟)
1、欣赏导入。播发卡通片《西游记》中龙王的宫殿片段,让学生想象并说出如果海龙王在此举办生日宴会,它会邀请哪些海洋动物参加?
2、体验与探索。
(1)学生想象什么海洋生物来给龙王祝寿。
(2)龙王邀请了各路海洋生物,可惟独没有邀请一些谁也不知道的海洋生物,因此这些谁也没见过,谁也叫不上名字的海怪们生气了,它们商议要在龙王的寿宴上大闹一番??
(3)龙王你见过吗?它的形象奇特吗?师带领学生探索龙王形象的来源。
(4)海怪的想象探索。
(二)新授(55分钟)
1、分工与创作。把学生分成每四人一小组若干组,每组研制一至两种海怪头饰或面具。其中几个小组还可以制作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的头饰和面具。
2、表演《海龙王的盛宴》。让小朋友戴上自制的头饰,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带入龙王与怪物的角色中。(考虑场地及人数,可选一部分学生表演。学生可先自由讨论,师可提供表演脚步。如学生有当堂自我设计的能力,好的尽量采纳。)
(1)群海怪怒气冲冲闯向龙王宫殿,被龙王的虾兵蟹将挡在门外。
(2)是海怪和虾兵蟹将打成一团,小将们完全不是海怪的对手,海怪们直闯入龙王殿内。
(3)正在祝寿的龙王和众海动物吓了一跳。龙王尽量保持镇静与威严,厉声质问海怪为何许人物,为何不请自到?
(4)海怪怒问龙王:你宴请海洋动物参加你的宴会,为何不请我们?我们也是海洋的一分子??
(5)龙王请海怪一一介绍。
(6)消除误会,众海动物一起给龙王祝寿。
(三)作业布置:
1、分工与创作:用各种手工材料创设出一种新的动物——大海怪的头饰、面具,2、表演:用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装饰自己,并表演
(四)巡视辅导:
教师根据本课特点巡视三到四遍,鼓励大胆创新的同学,将他们的作品及时展示,与同学交流。
(五)结课(12分钟)
1、评价方法:学生是否敢想、善想,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海怪。学生作品是否具有神奇、美感。在即兴游戏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是否机智、到位,对待别人作品能否学会赏析、学会分享。
2、课堂小结:本课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设计海怪的头饰、面具。头饰、面具也设计得非常有新意,表演得也惟妙惟肖,老师真替大家高兴。
3、课后拓展:以后请大家多多留意一些形象特别的物体,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动物形象。
4、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符合学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及表演的兴趣。但也存在教师在教学上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环节,今后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知道本课要上的内容,先让学生课前思考一些问题。因为一些创新的东
很美。
1西可能不是几分钟就能想得出来的。人们创造的奇特形状 麒麟、龙、凤都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是没有的。但它们的形状很威、第十二课 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比较、欣想象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和丰富的色彩。
教学重点:
1、能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
教学过程:
一、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1、一看:出示动物局部,注意观察动物的花纹和色彩美。
2、猜一猜:这些纹样属于哪种动物的花衣裳?猜出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动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
二、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
1、看一看:动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纹图案?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议一议:为什么有些什么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这么相似,有的还会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3、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三、玩一玩、画一画、评一评
1、玩一玩:创设动物界时装表演的情景,激发想象创作。
2、画一画:先画出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再给它添上合适的花纹、色彩。
3、评一评:自评和他评。
四、教学评价
1、可从知识技能方面设计:
我学会了辨别();
我能观察发现();
我能画出()种花纹;
2、可从学习过程设计:
我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啊(我能自己查找资料,知道(3、情感、态度方面设计:
我喜欢();
我学会关注大自然的()。
; ;))
教学反思:本课从另一角度(动物保护色)启发学生的想像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科学与艺术地进行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学会用环境色装饰动物的身体,启发创造性思维。
第十三课 涂色 游 戏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原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并能用文字语言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
2、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创设情景,组织一个颜色抢答比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组织一个涂色接力比赛游戏活动。
二、课题展开:
1、教师出示涂色游戏课题。
2、教师组织涂色游戏活动。
三、活动一:
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出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画中的色彩。
四、活动二:
1、参照教材学习画线方法。
2、欣赏农民画作品。
3、学生尝试画线。
五、活动三
1、教师表扬线形画得独特的同学,同时引导涂色练习。
2、播放轻松音乐,学生涂色表现。
六、课后延伸。
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创作一幅色彩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课儿童的学习特征,设计了随意涂色的想像性游戏方式,在教学中儿童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工具和色彩进行造型表现活动。重视了“实践体验”的教学精神。
第十四课 我在天上飞
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身边会飞的东西,了解它们是怎样飞起来的。
2、通过收集飞行物的图片,分析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促进美术、科技交融的综合意识,进行命题手工创作。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制作出既精美又能飞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教师要求学生带一件会飞的玩具回来,例如飞机、小鸟、小飞侠等。分小组进行讲述、介绍。要求同小组的玩具串成一个故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生动。
二、活动二: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航空模型或玩具展览,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
三、活动三:用简单的线条和对称的造型画自己喜欢的飞行器,看谁画得好。
四、活动四: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用彩色纸等材料做一件自己喜欢的飞机或降落伞。
五、课后延伸:儿童可以收集各种现代飞行器的图片进行欣赏,也可以创造新的飞行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
六、教学评价:
1、可从学生收集资料方面思考,如“我会收集小画册”、“我会剪辑哪几种报刊。
2、可从学习目标方面思考,如“对天空中飞行物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课程先介绍了天空中的飞行物,让同学们思考它们的飞行原理,通过观察让同学们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形状、色彩的特点,鼓励了学生们大胆联想,敢于创作,学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表现。
第十五课 漂亮的花纹
教学目标:
1、体验材料的特性,尝试搓、印的方法,提高对连续纹样的认识;
2、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搓印花的方法;
2、认识了解连续纹样的特点
教学难点:
拓印的方法,花纹的排列。
进行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发表感想。
2、学生联想口述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见到这些形式的花纹
二、学习
1、怎样进行单独纹样的设计?
(1)怎样排列变成连续纹样?
(2)画家怎样进行连续纹样的色彩搭配?
2、讨论: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反思评价:接力式与单元组合式小组活动的作业效果如何。
三、学生作业
四、课后学生去探究、尝试别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课用“纸”通过搓一搓、印一印这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发现、体验这些花纹的构成及其美感特征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启发儿童去浓度探索、发现与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颜色进行拓印,使画面的排列与色彩变化丰富,在手工作业中体现出细致操作的能力,对色彩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创造表现的能力。
第十六课 手套、袜子的妙用
教学目标:
以手套、袜子为主材料,结合纽扣、丝线和布料等,尝试运用填、剪、贴和扎等方法进行造型;学习选材及搭配色彩,感受上述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学习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立体造型游戏的兴趣,感受才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
选材构思方法及搭配颜色。
教学过程:
一、赏一赏:欣赏课本范例及师生收集的图例。
二、玩一玩:观察触摸实物范例,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动态,并即兴表演。
三、想一想:你知道这些动物玩具是使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
四、1、你喜欢课本里哪些玩具?造型与色彩有什么特点?
2、手套、袜子的动物玩具是使用哪些方法制作而成得分?
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
我能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吗?()
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
我能用()种方法制作手套、袜子的玩具动物。
2、学生互评
1、注意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作品时,以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
2、注意引导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构思的过程,有意思地培养造型构思的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要处理好激发兴趣和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关系,改变以行为表现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第十七课 有趣的鞋子
教学目标:
1、欣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鞋子;
2、运用剪帖等技法,用纸材料设计、制作出鞋子。
教学重点:
1、了解鞋的实用性与美的关系;
2、鞋的基本结构及色彩的装饰性搭配。
教学难点:
创新的构思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
猜一猜:老虎鞋和大嘴狗鞋的用途;
比一比:老虎鞋与高筒靴的外形和花纹的异同点;
画一画:鞋的基本形状;
说一说:鞋的基本结构。
二、看一看、想一想
看一看:学生范例作品是用哪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双鞋子?为什么?
三、做一做、评一评、玩一玩
做一做:做一双你喜欢的鞋子;
评一评:讲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玩一玩:创设鞋子设计大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
我课前能认真准备工具材料()。
我明白()色与()色搭配更好看。
我会用()等方法做漂亮有趣的鞋子。
我知道可以用()种材料制作鞋子。
我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教学反思:以“美与生活”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寻找身边的媒材,运用合适的工具,彩用剪、折、撕和贴等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出有趣可爱的鞋子,培养创新意识及动手制作的技能。
第十八课 丑小鸭和白天鹅
教学目标:
1、学习折、剪、画、粘帖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鹅;
2、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丑小鸭。
教学重点:
丑小鸭与白天鹅的纸工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形象特征;丑小鸭的装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鼓励学生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注意天鹅与鸭子的特征。
二、教师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丑小鸭的故事。
说: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样子。
想: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二、观察分析教材提供的学生作业。
思考:你喜欢哪个制作?为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工具、材料?它的样子、动作是怎样的?你喜欢用什么图案、色彩去装饰美化它?
模仿制作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图。
尝试:用什么方法可折叠、剪贴出飞翔和游水的白天鹅?
三、分享评价。
1、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2、用作品与同学表演丑小鸭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
我学会();
我能用()。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丑小鸭的经历,挖掘其人文内涵,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挫折进行教育。
第十九课会伸缩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制作会伸缩的动物。
2、学会做人: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共同游戏表演。
3、学会爱美:动物造型特征鲜明,色彩装饰生动美观。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纸材制作会伸缩的动物。
兴趣。
动物的探究学习。
1教学难点:制作会伸缩的动物的方法探究。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学生以小组形式,欣赏各类动物图片与会伸缩的动物玩具,引发学习
二、课堂发展 活动一: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法来进行制作会伸缩的活动二:用废旧材料制作会伸缩的动物,培养环保意识。活动三:利用自己制作的会伸缩的动物,游戏表演童话与课本剧。
三、课后延伸、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会伸搜的动物。
岭南版美术十二册教案 篇2
术第十二册教案 1
14、发现老房子的美 1课时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教学难点 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的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导入新课: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小组研究: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示范:导入法激活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艺术实践: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评价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提问法激活方法
探究法激活行为
展评法激活灵性授课日期
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篇3
1、谈话
图书的大家庭里成员众多,既有各类装饰精美的普通图书,也有翻开来呈现出立体景观、合起来却又便于携带的立体图书。
2、欣赏范作
3、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1)构思
首先主题明确
封面、书脊、封底、扉页以及小插图都是为书的内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
(2)制作
在构图上应该根据内容选择适当形式,在形式上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注意立体感,以及收夹效果。
(3)上色
在明度、色相、底色与浮纹中要全面考虑。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例图,编绘、设计、制作一本书。
可分成小组,同学间相互商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5、作业评价
办个图书展销会,展示并推销自已出版发行的书,还要了解观众对书的反应和意见。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评价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招贴画知识
2、掌握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招贴画的风格、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招贴画的风格
有手绘、照片拼贴、电脑特技制作等。
它们既富于暗示,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担升着审美品位,散发着艺术魅力。
2、欣赏招贴画,讨论
(1)投影出示招贴画,欣赏
A电视台节目《气候对人的影响》招贴画
B音乐会招贴画
C空调广告招贴画
D戏剧招贴画
E爱鸟周招贴画
F芭蕾舞剧《天鹅湖》招贴画
G幽默图形广告
(2)欣赏讨论
看了这些招贴画,有没有一些较强烈的感受?选一两幅喜爱的作品,具体分析它们是运用了哪些手法去制造吸引人的宣传性的?
A 小组讨论
B 个别发言: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学生设计
要求: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4、作业评价
举行了展览后,综合评价。
课题: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 达利 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 金属和石膏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 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 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 美国
3、谈谈自已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哪些作品看懂了或没有看懂,欣赏或不欣赏哪些作品,为什么?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课题:作文插图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 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美术教案岭南版 篇4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上学期我们学过会滚的玩具,这学期我们学习会转的玩具,其共同点是都会动。本课学习运用废旧物品制作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勇于创新,锻炼想象力,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出会转的玩具。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能创造出标新立异的玩具。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废旧材料,吸管、剪刀、胶水、废旧挂历纸等。
学具:废旧画报、彩笔、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3日——12月5日
活动一:
滚动乒乓球,你发现了什么?——会滚。
上学期我们学了会滚的玩具,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玩具,你看他有什么特点。
出示风车,请学生观察。——会转。
由此导出课题。
活动二:
想一想,说一说。
1、在你身边有哪一些是会转的玩具?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出示风车,你怎样使它变成会转动的玩具?
请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回答。
3、教师出示各种会转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拓展学生思维。
4、出示各种材料,动脑筋想一想,你怎样把这些材料组合成一个会转动的玩具?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参与交流。
5、你准备做一个什么会转的玩具?
活动三:
学生制作:
根据自己手头的材料,自由组合,创造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活动四:
展评:
展示学生作业,请大家共同评议。
回去搜集各种材料,下一节课继续制作。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2月8日——12月9日
活动一:
欣赏:
1、展示上节课优秀作业,互相评议优缺点,哪里需要进一步改进。
2、欣赏范作,使学生了解同一物体可以做成不同会转的玩具。
欣赏同时注意玩具的色彩变化与审美性。
活动二:
思考讨论:
1、教师出示彩纸卡,我怎样使它变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教师可予以演示,将纸卡弯成弧度粘帖,启发学生思维。
2、请学生出示自己手中所带物品,请大家思考讨论,如何变成一个会转的玩具。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
3、玩具有一个什么特点?(出示两个不同玩具,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小结:好看、美丽、吸引人等等,所以我们做的会转的玩具,要有这些特点。
活动三:
学生制作: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标新立异。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
注意安全及卫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活动四:
小结:
1、展评学生作业,评选十佳。
2、回家利用各种材料,动脑筋制作会转的玩具送给邻居的小朋友。
札记:
岭南版美术十二册教案 篇5
《长城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四)作业。1.复习词语。2.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
(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词汇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安澜桥 桥墩 岷江 逮捕 头晕眼花 雪冤 千真万确
3、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4、按旅游行踪感悟课文内容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感悟(6): 主旨 5、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四、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索桥的 得到比故事 站在索桥看到——都江堰联想——手和心 故事 更美好的东西 走下索桥——故事——燃烧的心
五、写作技巧:1、比喻手法2、联想3、衬托4、铺垫
六、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时
“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
“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
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跟老师一起学
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
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
4、自读课文。
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0、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
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
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寻、发现 → 保护、繁殖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二、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战车100 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
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建筑
极为壮观
军阵
威武雄壮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态各异
历史
年代久远
地位
重大之一
《综合活动2》教学设计 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课程内容
分组活动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方式
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
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
2.商讨调查计划。
3.调查,整理资料。
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
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
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活动实施
1.组织形式: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调查或考察,实践活动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10~1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总结评价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2.教师配备: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名。
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
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和所撰宣传文章。
3.学生的变化:带队教师所记个案。
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岭南版美术十二册教案】推荐阅读:
(美术)岭南版第四册教案07-02
岭南版第五册美术教案05-17
岭南版三年级美术准备课教案10-08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07-18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11-08
岭南美术八年级上教案10-11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雪》教案08-28
二册美术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