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岭南园林特点

2024-06-26

论岭南园林特点(通用4篇)

论岭南园林特点 篇1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比较

分享

作者:逍遥 鸟人 已被分享5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B]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B]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B]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浪沧厅等。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B]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B]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字画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植物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岭南园林文化[/B]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四)、巴蜀(川西)园林

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

论岭南园林特点 篇2

1 塑石假山的功能与作用

⑴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主景, 一个独立的艺术景观。

⑵作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景区与景区空间联系的一种园林建筑艺术品的形式, 起连贯园林建筑艺术品中枢作用。

⑶作为配合植物造景的一种重要方式, 突出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与山水植物融合在一起的特点。

2 塑石假山的设计理念

2.1 塑石假山的平面设计

⑴平面轮廓线应设计成运转自然曲线形状, 千万不要划直线条。

⑵塑石假山底脚线应突出其凹凸不平的曲线, 并且要与接近景池水边坡度结合, 才不会呆板。

⑶塑石假山基底 (基础) 十分重要, 基底面积一定要控制。要保证基础安全和稳定, 能承载整座假石山的重量。

⑷在平面设计时, 首先要标注出水平控制尺寸, 特别是在凹凸不平的点和转折点的地方, 要注意尺寸的比例。

2.2 塑石假石山的立面设计

塑石假石山的立面设计图, 主要是表现出:

⑴假山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方向、高度、气势、立体感等。

⑵同时, 还要考虑到假山的高度要与其它园林建筑, 周围景观物的合理比例关系。

⑶还要注意塑石假山立面高度比例要显示出高低错落, 主副景分明, 曲线向上的变化。

⑷注意假山的收顶、顶峰与副峰的比例, 一定要合理。

2.3 塑石假山的剖面图设计

⑴塑石假山的剖面设计, 主要是反映出假山的内部结构。所谓内部结构, 是指钢筋架结构。一定要标明钢筋规格、内笼结构图样如何。

⑵塑石假山封展面 (外部面) 的水泥规格标号、砂石标号都要标示清楚。

⑶塑石假山内部所填的材料也要标明清楚 (例如:红砖、红泥、石渣等) 。

2.4 塑石假山要给出效果图

根据塑石假山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还要设计出效果图。因为效果图十分重要, 它是提供给业主 (使用单位) 一个完整充实、完美立体艺术感觉。所以, 一定要将效果图绘制好, 给使用单位作为第一印象审图之用。

2.5 塑石假山模型制作

塑石假山与其它石料假山不同, 其它石料假山, 只要设计出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即可。塑石假山因为要讲究气势、山势、高大、雄伟的气概。所以, 塑石假山在动工之前, 一定要根据设计理念造出模型, 送给使用单位审核达成共识, 减少耗时耗材的不必要损失。

3 塑石假山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⑴熟悉设计图和设计师的要求:

(1) 在塑石假山施工前, 所有参加的施工人员, 特别是砌假山的石匠、师傅、技术工人都要认真细致地阅读、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 做到心中有数。

(2) 对假山所要求的材料、构件、建筑材料都要在施工前准备好、选好。还要按规格进料, 不符合规格的, 不能进场。

(3) 在施工前, 负责领班的专业工程人员, 一定向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及关键技术的讲解指导。

(4) 发出邀请书, 邀请设计师来现场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和贯彻假山造型景观的艺术意念, 使施工能顺利进行。

⑵做好施工现场土地整形和材料准备工作:

(1) 假山施工前, 一定要对施工现场做好所使用土地面积的测量计算数据。

(2) 对在造假山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内按设计图纸要求、标高要求, 整理地形。

(3) 规划好运输材料进场和路线, 保证砌假山的材料要按日期、按时间、按工期调运进场使用。

(4) 假山材料进场之后, 要按指定所安排的场地堆放好, 不要乱堆乱放, 保证材料充足使用, 不能出现停工等材料的现象。

⑶做好假山施工计划进度表图, 要严格按照制订施工计划进度表图安排工作, 安排施工。保证工期顺利进行。

⑷同时, 还要做好文明施工, 安全施工的措施, 保证假山施工工程文明、安全、顺利、按质、按时完成任务。

⑸参加假山施工工程人员的配备十分重要, 是成功的关键。参加施工工程人员必须配备下列人员:

(1) 负责整个假山施工工程专业施工技术人员 (包括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 负责执行、贯彻设计图纸、施工图纸技术全过程和有权调派石匠、师傅参加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职权, 及制订技术措施。

(2) 砌假石山师傅具有丰富的砌石山经验, 砌假石山的技术措施, 主持砌假石山的全面技术工作, 并负责带领技术工人工作。每天的技术工作, 都由石山师傅安排和直接指挥。

(3) 技术工作工 (又称假山技工) :任务是配合石山师傅工作, 服从石山师傅的指挥和安排。

(4) 也要配备一些普通工, 因为砌假石山的工程与其它工种的要求不同, 必须要有正确领会石山师傅技术意图、服从指挥、调动, 有热爱砌假石山意念的人, 才能当砌假石山的普通工人。

4 假石山施工工艺工序

⑴定点放线:

(1) 首先要按照假石山的平面图, 在现场按比例尺, 用白石粉放线。

(2) 线放好后, 跟着标出假石山每一部位坐标点位。

(3) 坐标点位定好后, 还要用竹签或小木棒钉好, 做出标记, 避免出差错。

⑵开挖和做好假石山基础:塑石山基础的基础工程十分关键, 因为它是整座假石山承受力的重点, 所以假石山的施工工艺一定严格做好:

(1) 假石山基础底一定要挖得干净平整, 不能有任何凹凸地方。

(2) 基础底挖好之后, 要用人工拿起木桩大力夯实 (如大型塑石假山超过300m3的, 就要用机械大力压实。

(3) 基础开挖好后, 铺上20cm石粉垫层。

(4) 石粉垫层铺好, 跟着扎钢筋, 用Φ12mm作为主筋, Φ8mm作为副筋, 主筋与主筋排放间距为20cm。

(5) 基础钢筋扎好后, 用500#标记, 水泥与2~3花岗岩石仔、粗砂按比例搅拌成混凝土, 立即倒落基础钢筋笼内, 倒厚度15cm。

(6) 基础混凝土倒浆后12天, 经检查凝固后, 才能砌砖或按设计图扎假石山各部位。

(7) 如果开挖基础时, 发现泥土层结构松、软、散现象, 要立即通知假石山设计师, 设计打桩图纸, 打好基础桩后再开挖基础工程。

⑶塑石假山的钢筋铁丝网塑石模的构造:

(1) 首先要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形体, 用Φ12钢筋编扎成各部份组成山体的模胚形状, 作为其结构骨架。

(2) 各个钢筋的交叉点应用电焊焊牢或用11号铁线扎牢。

(3) 假石山结构骨架扎好, 立即用9号铁线网蒙在钢筋架外面, 用11号铁线扎紧。铁丝网扎好后, 接着用粗砂配制的1:2水泥砂浆, 从石内石外两面进行抹面, 一定要抹面2~3次 (即2~3层) , 使塑石的石面壳体总厚度达到5~7cm。

⑷塑石假山内空室填充物的处理:

因为这种结构造的塑石假山是空心 (即空层) 。这种空室结构必须向内填充红砖碎石或其它乱石料、有的为了减轻假石山的负荷, 填土泥土或泡沫。

⑸塑石假山的展面抹面处理:

(1) 人工塑造的假山, 能不能仿真、能否达到气势磅薄雄伟的景观, 关健在于假石山外面, 外形颜色材料调伴和师傅手工工艺的水平操作。

(2) 用于抹假石山山体外面和外形的颜色调料应与水泥砂浆同时调伴, 才能不脱色, 使用时间延长。至于调料的颜色, 要标塑石假山设计师的要求而定。

(3) 塑石假山抹面的彩色颜料与水泥砂浆的配料配制比例见表1:

⑷塑石假山外面的抹面板, 一定要木制的砂板抹, 才能显示出山岩石面的外形皱纹、裂縫、有棱角才能逼真自然。同时, 勾出的线条要自鲜艳夺目起伏曲折流畅, 才显示出大自然山体之美。

5 给塑石假山安装水源 (水泵) 和配种植物

塑石假山砌好之后, 最后一道工序是给假石山按设计师设计要求, 装上水源, 使假山有流出清泉水、清廉瀑布、山涧水溪的水景。同时配种上各种绿色植物, 使整座塑石假山充满生机、朝气蓬勃。

6 结束语

总之, 塑石假山工程施工, 绝大部份工艺工序都是靠人工手工操作而成。特别是在大型 (高10m以上、重300m3以上, 展面200m2以上) 塑石假山工程中, 一方面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进行施工,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现场情况与周围环境景观的结合而进行技术施工处理;同时, 也要直接在施工现场中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石山师傅的创作精神, 才能完成塑石假山的艺术作品。在园林工程师、石山师傅、石山技工的共同努力配合下, 为岭南地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高大雄伟、奇峰俊峭、气势磅礴、充满新意的塑石假山, 成为升起在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新星。

参考文献

[1]卢仁.“园林建筑装饰小品”.2001年7月.现代园林丛书.中国林业出版社。

[2]章怡维.“园林中的假山”.2001年第10期.上海园林编辑部出版。

[3]刘庭风.“岭南园林”.2003年1月.天津同济大学出版社。

浅谈岭南园林之美 篇3

一、岭南园林的设计之美

1、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体量较小。例如:东莞可园, 始建于公元1850年即清朝道光三十年, 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其主人为东莞莞城博厦村人——张敬修。他历十余年的心血修筑了可园。

可园以小见大, 在3.3亩的土地上, 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画室艺术地糅合在一起, 亭台楼阁, 山水桥榭, 厅堂轩院, 一并俱全。整个布局高低错落, 曲折回环, 疏处不虚, 密而不逼【1】, 这是岭南园林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其布局之灵巧, 构图之清新, 装饰之精雅, 园景之幽致, 构成了岭南古典庭园中之杰作。可园极富南方特色, 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2、装修精美、华丽, 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

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 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 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 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锦。正如可园的其中一景“可堂”, 门框全是手工刻画出来的梅花, 栩栩如生。这是主人休息的地方, 前面各有四间房, 布局合理, 每一处都充满园林特色, 通风系统设备齐全、光线充足, 环境优美。在当时来讲, 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十分周全, 配合园林的自然环境, 相得益彰!又如“双清室”, 窗花都是从西方引进回来的透明玻璃, 有较强的透光效果, 因图案成“亚”字, 故又名“亚字厅”。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二、岭南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之美

2006年可园在扩建新馆的同时, 也对古建筑 (可堂、壶中天、邀山阁) 等20多处进行场景复原。

在园林的布局方面, 我们也做了深入研究, 多参考岭南特色的园林设计, 令人有种回到历史的感觉, 并营造一种鸟语花香的氛围。在这点上, 我们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 做到更好发挥她的作用。

为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及时抢修加固可亭。可亭及连桥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经历50年, 目前的老化情况严重,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连桥的钢筋混泥土梁的批荡大部分已经霉烂、脱落, 到处皆见爆筋现象, 暴露的钢筋也已经生锈得比较严重;连桥地面混泥土也开始老化, 多处出现裂缝;连桥的栏杆混泥土脱落情况比较严重, 多处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缝;美人靠多处出现裂缝, 部分钢筋已经外露、生锈等。拟委托广州大学设计院岭南建筑研究所对“可亭抢修加固工程”进行设计, 设计完成后, 找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为了令每个景点古色古香, 原来的紫藤廊是用水泥砌成的, 不符合园林景观的协调性。2010年我们将紫藤廊改造, 经过征求多方意见, 采用昆甸木 (旧木) 花架廊, 昆甸木色泽黄褐至棕褐色, 结构细致匀称, 纹理多斜行, 为有名的高强度结构用材, 其优点是木材坚硬, 油漆后光亮, 性好, 搞蛀力强, 且不怕潮湿, 置于潮湿处不会腐蚀。

三、岭南园林的与人为本之美

可园充满岭南古庭园特有的建筑特色。它与苏州式园林和其他三大名园完全不同, 全园分置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和十五房。沿着“环碧廊”可以参观大小式样不同的一百三十七道门口和迂回曲折的游廊, 互相联结贯通。环碧廊的周围种满了花草, 满眼碧绿, 让人如沐春风。全廊长100多米, 它不仅防晒遮雨, 出行方便, 还能把可园各组建筑连通起来, 形成“连房广厦”的格局。这非常适合岭南天气, 不用带雨伞也不担心会被淋着, 这就是她的实用之处。

园内最高建筑物是邀山阁, 当时是全东莞最高的建筑物。邀山阁高达四层, 约16.5米。这个特色形成了可园独特的热环境。当站在邀山阁时有一望无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当时主人常邀三五知己在这里观望周边的怡人景色, 充满闲情写意。

可轩是当年张敬修接待宾客之地。门口种有桂花树, 门罩纹饰、地板纹饰为桂花纹饰, 所以俗称“桂花厅”。厅中央地面设有一铜管口, 是为客人送风送香的出风口, 被后人称为“古代空调”【2】。以前的人就能运用科学原理解决了南方夏天炎热的气候问题, 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只有不断运用科学知识改变现状,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才能更好地将文物工作保护到位。

四、岭南园林发挥岭南传承之美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 它和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 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 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 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 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 在绘画技术上, 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 用“撞水撞粉”法, 以求其真。并主张创新, 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可园是个非常优雅的地方, 又是岭南画派策源地。除固定展出的《可园主人张敬修》、《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四项陈列展览外, 为了提高市民群众的鉴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常年邀请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在可园办展, 这些展览不仅提供丰富的营养大餐, 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最佳选择。可园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书画创作和书画艺术置身于这景色中是何等融洽。我们除引进画家办画展, 还要留住画家, 更好地将岭南特色溶入画中, 从中领略可园特有的文化气色。也使人民群众更热受东莞的标志性古建筑物, 对自己身在东莞充满自豪。

博物馆是个新型的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如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多种渠道获得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博物馆知识, 很难对单纯的文物陈列和枯燥的讲解产生兴趣。每年参加广州举办的旅游推广会, 将可园的特有的知识印制成小册子, 或同商家联合生产相关的物品展示, 如扇子、茶杯、笔墨等, 最好将可园的特色东西都摆给展销, 从“琴棋书画”类中考虑产品。现在的多渠道更好发挥, 如时下流行的网络——微博, 通过这些信息的传达使人更了解可园的一举一动, 使可园更为关注。

摘要:岭南, 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 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由于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 岭南山清水秀, 植物繁茂, 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自古以来, 岭南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古园林, 这是中国园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林,岭南

参考文献

[1]王红星《东莞可园》,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论岭南园林特点 篇4

在我们今天人们在追求绿化、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时,当千篇一律的公园、风景区越来越多时,我们是否该好好回过头来比较一下东西方园林的经典之作?

中西方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尤其是15-17世纪的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对二者之间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只有在进行相互交融和吸收中才能获得蓬勃生机。

1 中法园林发展简史

1.1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在极其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响誉世界。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期,奴隶主就开始营造人工园林——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修筑“囿”与“园”。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及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寄情山水,大大促进了自然山水或园林向更高水平发展。由于佛教的盛行,寺观园林随之兴起。隋、唐是中国园林史上国富民强的时代。园林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全盛时期。隋代洛阳的西苑是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唐代长安华清宫利用骊山风景和温泉造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宫苑分置,兼作政治活动的行宫御苑,同时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

北宋都城汴梁就有艮岳、金明池、玉津园等八九座皇家园林。宋代园林把文学、山水画密切结合,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很重要的阶段。元大都宫殿的布局,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宫殿与园林结合的最紧密、最完整的例子。明清两代的园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各具特色。

明清之际,由于中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园林艺术也对中国古典园林发生了一些影响,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大水法、迷宫等,扬州何园中的西洋楼,江南现存明清园林中常可见到的广玉兰、西洋镜、彩色玻璃、铸铁栏杆等,都是园主在当时为了显示富有和地位显赫而追求的异国情调。这些西洋因素无疑给成熟后期渐趋衰退的古典园林带来了一些生机与活力,但明清之际西洋园林并未对中国园林的风格发生多大影响。

1.2 法国古典园林简史

法国在早期受罗马帝国的影响较大,建造了与罗马同样壮观的纪念性建筑,还在各地建造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别墅,并在其周围修建林园或花园。

在中世纪,花园建于壕沟以内,此时造园的主要目的是实用而不是游乐。直到十字军东征带回了东方精巧的园林情趣,园林才重新具有了装饰及游乐的性质。但是这时寺院及贵族庄园之中的园林布局还非常简单。

1494-1495年,法国入侵意大利,查理八世及其随员被意大利美丽的文化艺术品深深的折服。这场远征在军事上虽无成效,却在文化上受到了意大利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即在造园上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规整式台地造园艺术,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布局、剪树直坛、果盘式喷泉等。从16世纪中叶起,法国园林在整体布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府邸建筑主次分明,中轴对称,采用柱式,风格趋向庄重。花园纯粹是观赏性的了,而且为了整体效果的协调,府邸和花园由建筑师统一设计。花园通常布置在府邸的后面,从主楼的脚下开始展开。花园的中轴线与府邸的中轴线相重合,采用对称式布局。

17世纪下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建立了绝对军权的专制政体。被看作是专制军权象征的勒。诺特式园林脱颖而出,它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真正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勒·诺特式园林不仅为法国带来了空前的辉煌,而且又成为统帅欧洲造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园林样式。勒?诺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即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同时也是古典主义的灵魂。勒?诺特把这一灵魂充分体现在他的园林艺术中,使作品鲜明的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园林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势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他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且造园适应了宫廷的需要,标志着法国园林摆脱了对意大利园林的摹仿,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流派。

2 中法之间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观、造园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等方面

2.1 从审美价值观进行比较

2.1.1 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法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法国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法国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1.2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法国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从中法园林审美价值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过于拘泥小节,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他们的园林会给人一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感觉,身处其中有一种矛盾、冲突的体验,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而我们东方人,造园更注重“和谐”,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而“个性”二字是很难得以展现的,许多大胆的创新都因为会破坏了这份“和谐”而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东方的园林不免有点小家子气,因为和谐,带给你的是宁静而安详的心境,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休心养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

2.2 从艺术风格进行比较

2.2.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的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于一体,形成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的,既可坐可行,又可游可居的现实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陈从周的“中国园林是一首活的诗,一幅活的画,是一个活的艺术品”(《中国园林艺术与美学》)和朱钧珍的“中国传统园林具有: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受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的特点。”(《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正是对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

中国园林在造园原则上最犯忌方塘石洫、一览而尽的做法,“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脉),则远矣”。“合景色于草昧之中,昧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清。重光《画筌》)。中国园林的总体布局,要求庭园重深,处处邻虚,空间上讲求“隔景”、“藏景”,要求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而在审美情趣上,则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只追求“似”而不要求“是”。中国艺术之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为其神似,才能“以少总多”、“情貌无疑”。

从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可知,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自然式著称,常与诗词、山水画等联系密切,建筑常成为该园点級山水之用,并且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即已形成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各少数民族地区园林等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上述特点在古典名园中都有所体现,如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沧浪亭、拙政园、怡园、留园等。

2.2.2 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

法国园林与中国园林迥然不同,它深受数理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追求园林布局的图案化。正如西蒙德所说:“西方人对自然作战,东方人以自身适应自然,并以自然适应自身”(《景园建筑学》)。法国园林的基本风格如下:

(1)建筑统帅园林。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园林的主轴线,只不过是城堡建筑轴线的延伸。园林整体布局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2)整体布局体现出几何图案。在园林内辟建笔直的通路,在纵横道路交叉上形成小广场,成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其他类型的建筑小品,水池被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布设人物雕塑和喷泉。园林树木严格整形修剪,草坪、花圃勾划成菱形、矩形、圆形等图案,布局大面积草坪。

(3)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园林布局无层次,只有把游览视点提高,才能领略造园艺术的整体美。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要靠体积与安排,他在《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一书中说:“一个非常小的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东西不能美,例如一个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到它的整体性”。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法国造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建筑、水池、草坪、花坛无一不讲究整体性,无一不讲究一览而尽,并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和谐。

(4)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赞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之一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演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2.2.3 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从美学的角度谈到过中西方园林的差别,他说,中国园林艺术“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不是运用自由的自然事物而建造成的作品,而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这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岩石和它的生糙自然的体积,山谷,树林,草坪,蜿蜒的小溪,堤岸上气氛活跃的大河流,平静的湖边长着花木,一泻直下的瀑布之类”。“而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对此,王世仁先生的《天然图画——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之一》中谈到,所谓法国园林艺术的“建筑原则”的审美标准和当代的建筑一样,都是以追慕古罗马严格的几何图案和宏阔的气派为原则。其“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而“中国园林则不然,它源远流长,它的审美主体,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客体本身又是经过多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长期交融渗透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备的艺术部类”。“所以黑格尔说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绘画,但那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它不是‘纯粹’的建筑,但都是融合了一切建筑手法在内的高级建筑艺术。”

2.3 从园林建筑进行比较

中国园林建筑与法国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2.3.1 突出的重点不同

中法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2.3.2 材料、布局、文化和艺术风格不同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法国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法国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法国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法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2.3.3 追求的美学效果不同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法国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由于中法园林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影响了园林的总体布局,使中国园林和法国园林在总体布局上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建筑物只作为点缀山水之用。整个园林设置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显得很含蓄,很有韵味。法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几何图形”式的,以建筑为景区的主体,山水花木常被修整后才作为园林景物,整个园林设置得规整一律、轴线分明、秩序清楚、条块成形、显得开阔、明朗。

3 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法国园林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掌握,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精华,领会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的内涵,在进行我国园林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之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拒绝哗众取宠,避免不切实际地对国外园林生搬硬套。

我国古人造园配景时,师法天地造化,处处借天然景色,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现代园林建设既要发扬我国师法自然的传统特点,又要吸收国外植物造景之精华,不断发展创新,使“回归自然”成为现实。我们要树立大园林观念,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建立一个完善、多功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生存环境。这也是对我国传统园林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等自然山水园林理论的新发展,使生态园林的建设更臻完美,并在21世纪的建设狂潮中迈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周堆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田学哲.建筑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张祖刚.西方因林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教学管理创新典型案例